網頁點播-

  請掀開經本,第十面倒數第六行,請看經文:

  告阿難。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名世間自在王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一段上一次我們介紹了一半,經文裡面為我們說出佛的十種通號,從如來到佛,一共是十個名號。任何人成佛都具足這十個稱號,十種稱號是我們自性性德,因此我們多少也得要知道一些,然後才能夠體會到,為什麼世尊常常教導我們要明心見性,他老人家用意之所在,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了。十號裡面「如來,應供,等正覺」前面說過,今天從『明行足』說起。「明」是智慧,「行」是行持,我們看到這兩個字,就了解智慧與善行。諸佛菩薩他們是已經覺悟的人,覺悟的人思想、言語、行為都能與智慧相應,所以下面這個行,可以說是包括我們思想、言語、行為。「足」是圓滿的意思,也就是說日常生活行為,與自性本具的智慧圓滿的相應,這是成佛了。我們再說得清楚一點,說得明白一點,「明」就是佛法常講的「無上正等正覺」,可見得這個明不是小乘的智慧,不是菩薩的智慧,不是權教佛果的智慧,當然更不是我們凡夫的智慧,是如來果地上究竟圓滿的智慧。生活行為在佛法裡面講,就是「戒定慧」三學,我們的思想、言語、一切造作,要與戒定慧三學相應,相應就是足,就是此地足的意思。這是我們學佛人不但要明瞭,要深刻的理解,我們的修行功夫才能得力。所謂修行功夫得力,也就是說我們生活環境能夠改變,那叫得力,否則的話,功夫得力這一句話很抽象。什麼叫功夫得力?我們生活境界轉變過來了,這才是我們心心所希求的。

  圓滿的智慧一定要靠言行來顯示,否則的話,智慧從哪裡看出來?從你的生活行為,從你處事待人接物,看看你有沒有智慧?你的智慧達到什麼樣一個程度?所以落實在生活當中,就是「戒定慧」三學。「戒」是什麼?如法,我們世間人講合情、合理、合法,在佛家就講戒學。所以此地這個戒學,我們不要想到太狹義了,提到戒學就想到五戒、十戒,這個範圍太小了,合情、合理、合法那是戒學。我們想想,不要想別人想自己,真正修行的人,時時刻刻照顧自己,你就對了。正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照顧自己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看別人過失?自己無始劫以來,習氣煩惱常常起現行,所以這一生當中所造作的,正是地藏菩薩在《本願經》裡面所講的,「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如果我們常常能夠反省,能夠檢點,知道自己起心動念都是罪業,言語造作也都是在造業。你能夠反省,能夠覺察,佛家講你覺悟了,你開悟了。悟後起修,覺悟之後把我們這些過失改正過來,這個叫修行。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瞭,修行不是每天敲著木魚念經卷,那叫修行。從我們內心裡面把一切過失改正過來,叫修行。

  諸位都很清楚,這個世間災難重重,市面上有許多中西方的預言,我想有不少同修都曾經看過。看過又怎麼樣?未必是真的,都有一個懷疑的心態來看它,不肯相信,不肯接受,那就沒法子了。如果是個明白人,頭腦很清楚、很冷靜的人,來看看這些傳說,再看看現代社會的狀況,看看一般大眾起心動念,這些人,這些眾生他平常想些什麼?念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然後跟古老的預言一對照,毛骨悚然。我們能夠意識到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最後的忠告。我們有沒有辦法挽救?有,回頭是岸,只要你肯回頭,從貪瞋痴回頭依戒定慧就行了。佛法從哪裡學起?從持戒學起。持什麼戒?現在難了,所以我們這一代發心學佛的同修,論成就不如古人,為什麼?古人如法,古人明理。我們今天為什麼不如法?不懂道理。為什麼不懂道理?沒人說,沒人教你,你怎麼會懂?古時候教導你的人多,你的父母會教你,你的老師會教你,你要學佛了,這出家師父會教你,教的人多,現在沒人教。發心學佛了,你也皈依也受戒,甚至於也出家,老一代的師父教你什麼?教你拜懺,教你化緣。美其名為修福,到底是真的福還是假的福?這是我們這一代遠遠比不上古代,原因在此地。

  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修們,學佛,「佛」是誰?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示現的這個樣子,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釋迦牟尼佛經上講的,「福慧二足尊」,我們在這個經上讀到。比福報,重重比較,世尊用這個方法讓我們去體會。他說一個乞丐,世間的乞丐,貧賤到極處,乞丐跟一個帝王站在一起,你們看了之後,哪個人福報大?一看就曉得了,乞丐怎麼能比得上帝王那個福報,那種氣概。他說如果是人間的帝王,跟忉利天主兩個人站在一起,我們人間帝王就像乞丐一樣,顯示出忉利天主福報大。這一層一層的去比,比到最高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這是我們三界之內福報最大的。佛說即使摩醯首羅天王跟往生淨土下下品的菩薩相比,摩醯首羅天王也像乞丐一樣,你們才曉得往生西方福報之大,不可思議。這經上講得非常清楚,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福報跟阿彌陀佛一樣,這是這個經難信,難信之法。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福報?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福報不是你修的,是享阿彌陀佛的福報。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面貌跟阿彌陀佛一樣,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福報、智慧、神通、道力,都跟阿彌陀佛一樣。由此可知,修行如法就比什麼都重要。

  「法」是什麼?如果用現在容易明瞭的話來說,就是自然的法則。佛經裡面不說自然,說「法爾如是」。本經裡面說了八個自然,意思很深很廣,這個自然就是與性德相應,那就自然了。我們今天思想行為違背了性德,違背性德破壞自然,破壞了性德。諸佛菩薩在六道、在十法界,隨類現身,隨機說法,他是隨順法性,所以他得大自在,我們今天起心動念違背了法性。如果你要問法性到底是什麼?我也說不出來,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們在這個柱子上寫的這十個字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寫得很清楚,「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性德。你能夠起心動念都隨順這十個字,不離這十個字,你是真正在學佛,你是真正在持戒。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十個字完全相違背,你就是造業。一個人造業,你造善業,你將來得善果,六道裡面三善道的果報;你要造惡業,你必定墮三惡道。

  這些道理,佛在經論裡面講得太多太多,無論大小乘經論,幾乎釋迦牟尼佛每一次講經都提到,這是慈悲到了極處。不但提到,他老人家做出樣子給我們看,剛才我們說了,佛智慧福報達到極處,哪有人能夠跟他相比?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樣子是什麼?樹下一宿,日中一食,天天到外面托缽,他示現的是這個生活,他為什麼不示現大富大貴?示現成一個討飯的?你們能懂得什麼意思嗎?慈悲到了極處。如果示現為大富長者,為國王,他是可以示現的,在一切眾生眼目當中,尤其是貧賤的眾生看到佛陀高高在上,高不可攀,想親近不敢親近。世尊示現一個托缽的,最貧賤的人,看到世尊跟我一樣差不多,我討飯,他也討飯。最貧賤的人,都能夠親切跟他接近,慈悲到極處。再告訴人福德智慧圓滿所現的相,原來是這種相,在這種相裡面讓你體會到「福慧二足尊」,你慢慢去體會。而不是在帝王、大臣、大富長者這種身分,叫你去體會「福慧二足尊」。讓你在托缽乞食這裡面去體會,你說這個意思多深,具體展示出真正的看破、放下。所以末後總結稱為「世尊」,世是世間,世間是講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也就是講十法界,十法界沒有一個人對佛不尊敬的,十法界裡面最值得人尊敬的人,稱之為世尊。

  平常我們讀經看到這些名相,甚至於看到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體會不到這個意思,你看不出來,為什麼?太粗心,太大意了。我們學佛的確無所適從,從哪裡下手不曉得,佛已經示現給我們,從哪裡下手?無貪、無瞋、無痴,從這裡下手,從知足常樂下手。中國古代的這一些祖師大德們,他們明白,所以在道場山門,山門就是天王殿,正當中供奉布袋和尚(彌勒菩薩),表法的意思很深。布袋和尚的生活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不但他沒有道場,他沒有住處,連一個姓名都沒有,在歷史上姓名都沒有,法名也沒有。每一天背一個大布袋到處遊逛,所以大家就叫他布袋和尚,法名不知道,姓誰名誰不曉得,家住哪裡也不知道。有人向他請教:法師修行從哪裡下手?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兩個手攤開,一句話不說,意思是告訴什麼?放下。這個人體會到了,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把布袋拿起來背著就走了,這又表示什麼?放下之後要提起,放得下提不起沒用處。放下之後不肯提起,是小乘;放下之後又能提起,是菩薩。提起什麼?廣度眾生,為眾生服務。放下是不為自己,完全為眾生,這是菩薩行,這樣才能夠相應,與法相應。所以真正修道人,不僅是出家,在家都不例外,生活一定要樸實,要節儉,有福報與一切眾生共享,你那個福報是真正的福報。釋迦牟尼佛的福報無量無邊,與一切眾生共享,是我們的好榜樣、好模範。

  建道場是菩薩的事業,哪些菩薩?在家菩薩,在家菩薩建道場,請出家菩薩來講經說法,出家菩薩不建道場。我們不是常常提倡一門深入,要專精。如果出家菩薩還要經營這些事務,道場行政事務,他哪有心去研究經教,他的經怎麼能講得好?這個事情要分工,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讓出家人再管這些行政事務,讓他專心去研究教理,弘揚佛法。現在佛法在世間這樣衰,世間許許多多人對佛法產生嚴重的誤會,原因在哪裡?沒有人講,所以才產生誤會。如果有很多人在各個地方宣揚,正法就久住了,這是要靠在家「賢護菩薩」。我們在前面講,介紹賢護菩薩用了六個小時,希望諸位發心做賢護菩薩。你要做真的菩薩,不要做假菩薩,假菩薩將來會墮阿鼻地獄。你要真正明理,一切為佛法,為眾生,不為一個人。

  我在這些年來,曾經遇到有人假藉我的名義到外面化緣。淨空法師要做獎學金了,到處去化緣,化來的錢一分也沒給我,他都拿去了,決定墮阿鼻地獄。淨空法師要到哪裡去沒有飛機票,也到處去化緣,化來之後也都入他荷包去了,都幹的地獄事業。我過去曾經講過,文字上都有記錄,我一生當中,從來沒有向人家化一分錢的緣,如果有人用我的名義,任何說詞說化緣給我的,全是假的,你們千萬不要被人騙了,你被人騙了,我在旁邊笑話,與我不相干。那個人會騙,你真的被他騙了,我在這裡看把戲,看到你們造作罪業,沒有辦法救護,一定要自己覺悟。今天你們要發心真正做好事,錢捐到哪裡?捐到居士林帳房裡頭,人家開收據給你,那個一點不假。假藉名義在外面欺騙眾生的人不是沒有,確實有,我們要處處小心謹慎,絕不上當。大家記住,我學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向任何人化過緣,我們過去在台灣也有兩個小道場,小道場沒有化過緣,自自然然成就的。在美國原本我們有一個很小的一個房子,住宅區裡面,是一個居士供養送給我們,但是他銀行有貸款,他只付了頭一期,以後的錢要我們自己付。這個事情被夏景山老居士知道,夏老居士找他一個護法,聽到我們這個情形,送了七萬塊錢來給我們,我們的問題馬上解決了。以後又有人知道了,逐漸的送錢來,慢慢的這個道場才擴大,絕不是我們化緣。

  而且我告訴諸位同修,我不化小緣,化小緣多難過,你這個幾千塊錢,他幾百塊錢,那個幾萬塊錢,太苦了。我要化緣建一個道場需要兩千萬,我找一個人送兩千萬來,我就成就了。我們感恩供齋主牌供一個就可以,不要供一大堆,哪有那麼麻煩,緣不成熟決定不要做,你就會自在無礙。我們看看多少這些老和尚,一生搞得好辛苦,為了道場到處募捐,到處化緣,非常辛苦。我不幹這個事情,我不要道場,不要道場,沒事。有了道場,蓋好之後,你死了,後來的人會打架,爭奪財產打得頭破血流,那什麼道場?鬥爭道場,你不叫造罪業嗎?自己造的罪業還不夠,還遺禍未來、後世。我沒有道場,我死了之後什麼都沒有,大家什麼都沒得爭,這個好,沒有後顧之憂,落得清淨。總要如法、要如理,我這一點從釋迦牟尼佛得到的啟示,印光老法師那裡得到的教訓。你看印祖一生,不收出家徒弟,不傳戒,不做住持。我從發心學佛,我就仰慕印光法師,我要學他。現在你們皆知道,有不少人跟我出家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他們跟誰出家?他們跟館長出家的,不是跟我出家的,借我的名字去剃度的就是了。所以我自己確實沒有收一個出家徒弟,所以我對於我們道場這些出家人,我都很尊敬,為什麼?我們是朋友相處,不是師徒,是朋友,彼此互相很尊重,我們的關係搞得很清楚。這是講到我們的生活行為,是真正的修行。

  念佛要怎麼個念法?你就要懂得,念佛堂開了,我跟大家說過多少次,我們念佛堂有諸佛菩薩在裡面念佛。有沒有妖魔鬼怪?也有幾個。佛菩薩為什麼不把妖魔鬼怪趕出去?佛菩薩慈悲,也希望妖魔鬼怪回頭是岸,也不能把機會就讓它錯過,肯念總比不念好,佛菩薩慈悲。但是這些妖魔鬼怪如果在裡頭不作亂,沒事,他長期薰習,他將來也能夠往生作佛。他如果心術不正不能改過來,自然有護法神到時候會懲罰他,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要想消除自身的業障,消除自家的災難,乃至於幫助這個世間,幫助這個世界,消除眾生的業習災難,唯一的方法認真念佛。念佛必須身語意三業,都能與佛相應。「佛」是什麼?佛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這一部《無量壽經》歸結,就是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我在前面加上一個「真誠」,在後面加了一個「慈悲」,這十個字就是《無量壽經》的濃縮,就是《無量壽經》的經義之所在,我們要能夠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起心動念相應,言語造作也要相應,這才叫真念,絕不是有口無心,那個念沒用處,古大德講「喊破喉嚨也枉然」。

  口裡面念阿彌陀佛,心裡面還有是非人我,還有自私自利,還有貪瞋痴慢,還想到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那樣念佛果報還是在阿鼻地獄。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清朝乾隆年間灌頂法師說的,他這個記載是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最後他做的一個結論,念佛一百種果報,第一個就是念佛墮阿鼻地獄。我在早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我讀到這本書,感到非常疑惑。念佛是好事情,怎麼會墮地獄?念佛怎麼會念到地獄裡去了?我向李老師請教,我把這個書拿給李老師看。李老師說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我不跟你講,到講經的時候跟大眾來講。為什麼念佛念到阿鼻地獄去?口念阿彌陀佛,心裡面完全是思想行為不如法,都是自私自利,損害眾生,損害佛法,幹這些事情,雖念佛還是一樣要墮地獄。所以灌頂法師末後的結論,很值得我們警惕,學佛不容易。

  世尊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這個經的經題就相當明白,事佛就是奉事佛菩薩,也就是我們今天講學佛,學佛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吉凶,吉是好,凶是不好,學佛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這一部經是屬於小乘經,而佛第一句話,就教導我們學佛一定要跟一個明師,這是我們一生成功失敗關鍵之所在。明師,不是名氣大知名度高,沒用。佛跟我們講那個明是光明的明,不是名聲的名,光明的明。這就很顯然告訴我們,你要跟一個有修有證的人修學,找到這麼一個好老師親近他,你會有成就。現在有修有證的人找不到,那怎麼辦?能夠找到個真有修行的人,就算不錯了。可是佛在經裡頭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我們能不能遇到好老師,不在外緣,還是在自己。自己如果有真誠心修學,佛菩薩會照顧,佛菩薩會給我們做增上緣,你會遇到好老師。如果你自己心地不是真誠,你就遇不到好老師,縱然遇到你也不相信,你也不受他的教誨,遇到等於沒有遇到,所以歸結到最後還是自己。

  我學佛,我也常講,非常幸運,我沒有走冤枉路。我只親近兩位老師,第一位章嘉大師,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圓寂了,以後我認識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我們要想真正成就,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親近一個老師,學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會開悟,你的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我們看到一些人修學,為什麼學了幾十年,依舊功夫不得力。你仔細一觀察,他學得太多,學得太雜、太亂了,他連自己都不曉得原因在哪裡。可是這一種殊勝的機緣,在這個時代很難遇到,我可能是最後一個,往後可能沒有了。我就不可能用李老師、用章嘉大師那個方法來接引大眾,不可能。現代人不相信,那沒有法子。我也不知道,生在患難的時代,我早年就離開父母,學校教育也沒有完成,也沒人告訴我。我親近這些善知識,善知識教導我的這些,給我的這些條件,我糊裡糊塗接受了。我親近的三個老師,有的用暗示,有的明說,那就是告訴你,只可以聽老師一個人的話,除老師之外,任何法師大德講經說法,不准聽,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看書不管是佛書、世間書,不經過老師同意,不准看,你看這個條件多苛刻。我今天要用這個條件來接引大眾,人都跑光了,大家一定回過頭來指著我罵,你有什麼了不起,妄自尊大,瞧不起別人,人家一定是用這個罵我。現在這個辦法行不通,行不通師道斷絕了,我們在一生當中成就太難太難。不用這個方法決定不能成就,所以你要想成就,一定要學一家之言。

  《華嚴經》上佛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用善財童子來代表一個求法的人,作學生。他的老師是誰?文殊師利菩薩。專門聽一個人的,在文殊師利菩薩會下得三昧,開智慧,得根本智。這個時候可以出師了,可以離開老師,可以接觸外面的大眾,什麼人都可以接觸,什麼人講話都可以聽,老師開放了。為什麼?基礎成功了,你有能力辨別真妄,有能力辨別邪正,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利害,你有這種能力,有這個智慧,老師不再約束你,就讓你出去參學。善財在文殊菩薩會下成就這個本事,然後才有條件出去參學,這五十三參。如果沒有這個能力,不可以離開老師一步,你有這個能力,老師一定放你出去,不會再多留你一天,多留你一天,對不起你。你沒有這個能力,你要出去參學,老師一定禁止,不禁止是害你。老師的恩德超過父母,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要明瞭。

  現在在這個時代怎麼辦?師道已經沒有了。所以我們在講席當中,教學過程裡面,我常常勸同修們自己要想辦法,在現前我們找不到老師,我們找古人,古人裡面去找老師還行,也能夠成功。依古人修學,在我們中國第一個人是孟子。孟子是很聰明的人,他想學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已經過世了,孔子的著作存在,他讀孔子的書,有不明白的地方,向孔子的學生請教,依孔老夫子做老師,一心學孔子,他也是真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成功了。所以中國人稱孔子為「至聖先師」,稱孟子為「亞聖」,這是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古人做老師,給我們立下了很好的榜樣。以後在中國以古人為師有輝煌成就的,在中國歷史上,像漢朝的司馬遷,提起來沒有人不知道的,司馬遷的老師是誰?左丘明。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一個時代,我們就曉得他是怎麼學法?左丘明的著作《春秋左傳》,他學《左傳》,讀《左傳》,學《左傳》,學得很像。他也成就一部偉大的著作《史記》,中國的歷史第一部是他寫的,以古人做老師。唐宋八大家的韓愈,這了不起,唐宋兩代八個大文學家排名第一,韓愈。韓愈的老師是誰?司馬遷,司馬遷是漢朝時候人。我們曉得韓愈是讀《史記》,學《史記》,學得很像,成為一代文豪。這些例子都是告訴我們,學一部書、一家之言,你才能有成就,不可以學雜,不可以學亂了。

  在佛門裡面,最明顯的我們淨土宗的蕅益大師。蕅益大師是淨土宗第九代的祖師,他的老師是蓮池大師。可是那個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他讀蓮池大師的著作,學蓮池大師,他學得很像,學成功了。蓮池是淨宗八祖,他是淨宗九祖。我在台中學習的時候,李老師非常謙虛,他說我的能力只能夠教你五年,勸我學印光大師,學古人,讀印光大師的《文鈔》,學印光法師,印光法師是他的老師。這是他謙虛,他要我以他的老師為師,認他做學長,我們是同學的關係,他是這個意思,這是顯示他的德行。

  因此我在在處處勸勉同修們,我也給你們介紹一位好老師,比印光法師還要殊勝,哪一位?無量壽佛,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好老師。阿彌陀佛在哪裡?現在擺在諸位面前的《無量壽經》。你能夠一生依照這一部經修學,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學生。不但你這一生的業障能消除,你無量劫來阿賴耶識的含藏業習種子統統可以消除,你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淨土。你這一發心,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讚歎你,尊重你,你是彌陀弟子。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珍惜這一個希有難逢的因緣。我們拜老師,還有哪個老師比這個老師更好?世尊在經裡面對老師的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到極處。要曉得世尊的讚歎,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對於阿彌陀佛的讚歎,我們還能不相信嗎?還有什麼猶豫,還有什麼好懷疑的?

  如果你不能夠依教奉行,你還是陽奉陰違,你造的罪業可就深了,不可以原諒,為什麼?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你是沒有接觸過這個法門,沒有聽到這個經典,沒有讀過這個經典,你造作一切罪業還情有可原。天天在這聽經,天天在念佛堂念佛,還幹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你的罪業就太重太重了,墮在地獄地藏王菩薩都救不了你,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趕緊回頭,佛家常講回頭是岸,只要你肯回頭,你就有救;你不肯回頭,你就沒救了。這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要如法,要與佛在這個經典裡面的教誨相應,就如善導大師所說的,《無量壽經》教我們要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教我們不可以做的,不但我們不能做,念頭都不能起。

  這一部經典裡面具足戒定慧三學,天天要讀誦,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改過,那叫真念佛。怎樣與定學相應?「定」是清淨心,是平等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自己要能把持得住。《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就是定。「不取於相」是不著相,不是教我們離開這一些事相,那你就錯了。「不著」是什麼?心裡頭沒有分別、執著,特別是心裡頭不執著,你的心就清淨了。心不執著,心就不會被污染,你的心地清淨光明,這是定學。再說得淺顯一點,決定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這叫定。以日常生活來說,我們守住簡單樸實的生活,不受外面奢侈豪華的誘惑。這個社會我們不是跟它脫節,我們也看,也聽,但是決定不受誘惑。我們每天粗茶淡飯,這個日子很好過,過得很舒服,生活很簡單,需求很少,真正做到不求人,你說這個多自在,決定不被外面境界誘惑。

  世間誘惑人的太多太多了,日用品裡面,你們家庭用的電器,日新月異,一、兩個月新的款式推出來了,你一看動心了。他家裡有我還沒有,我不如人,趕緊也得去買,自己原來有的,這個舊的並沒有用壞,為了面子趕快去換,你這就是被那些廠商,被那些設計人騙了。魔在哪裡?那些人都是魔王,你逃不過他的魔掌,辛辛苦苦為這些魔王們服務,為他們工作,你說你有多可憐。服裝設計師也是魔,設計一個新款式,去年那個落伍了,不流行了,你就嚇得不敢穿了,趕緊要去買新的。說舊的穿了會被人笑,我常講被人笑有什麼關係,笑死,他死我不死,他死。所以你要聰明一點,一件衣服可以穿上個十年不會壞,你說你日子多好過。你家裡用的電器好好的保養,我想也可以用十年。大家都要用我這個思想去過日子,那些魔王都好收攤子了,他不能再誘惑人了。所以我們要有智慧,要有定力,決定不被他動搖。我們過我們自己的好日子,過我們自己幸福美滿的生活,不被人欺騙,這要靠定力,與定相應。怎麼與慧相應?「慧」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智慧。不是說人家一問,問什麼都不知道,那不行,樣樣都通達,樣樣都明瞭,樣樣不執著,這才是真實智慧。

  覺悟的人,學佛的人,生活在戒定慧之中,他的生活就是戒定慧三學。反過來看,眾生很可憐,眾生生活在貪瞋痴煩惱裡面,所以佛說之為「可憐愍者」。菩薩能夠把慳貪轉變成戒學,能夠把瞋恚轉變成定學,能夠把愚痴轉變成慧學,轉變就在一念之間。所以眾生跟佛給你說穿了,就是那個一念之間,你一念轉過來,眾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墮眾生,佛就變成眾生。佛跟眾生差別在哪裡?一念之間。佛菩薩對我們苦心的教誨,無非是教我們覺悟,覺悟了就是佛菩薩,迷了就是凡夫。定慧深廣無盡,我們決定不能夠得少為足,有一點點小定,有一點小功夫,就自以為滿足,那個錯誤了。不斷的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每一天要認真用功努力,時時刻刻、在在處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們學習的場所,都是我們用功之處。前面曾經跟諸位同修講過道場,是在《華嚴經》上講的,維摩菩薩所說的道場,我們要能體會到這一層的意思,然後才能夠成就「明行足」,足是達到圓滿,究竟圓滿。這一句意思實在講無盡的深廣,我們因為時間也只能夠給諸位、給大家簡單介紹到此地。

  下面第五個德號叫『善逝』,「善」是好的意思,善好;「逝」是去的意思,如果這個名詞簡單來講是「好去」。這一句話很簡單,好像也很容易懂,好去,你到哪裡去?淺而言之,人都要死,哪個人不死,我們不要怕死。過去有人跟我講「生死事大」,我告訴他,生死事不大,沒什麼了不起,他聽了也很詫異。我告訴他,「死生事大」,他也愣住了。怎麼死?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個事才是大事。死了之後,佛法裡告訴我們,我們面前擺了十條路,十法界,你到哪一個法界去?這個選擇是大事。可是諸位要曉得,不是在你臨終時候選擇,臨終時候來不及了,你現在就要覺悟,現在就要知道選擇。特別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佛經裡面講的「五濁惡世」,而且濁惡到極處,能不警覺嗎?再要是麻木不仁,那就不得了,死了以後,很少不墮三惡道的,你說這個事情大不大?

  這個世間許多國家,甚至於還有些土著古老的預言,包括我們中國也有很多的預言,說這個世間災難,特別是基督教,基督教講的是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九九年就是明年,上帝要跟這個世間人算總帳,最後大審判。我們這些人聽了不相信,不以為那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怎麼辦?當然相信這個事情是真的,很少很少,極少數的人,大多數的人不相信,不但對這個預言不相信,連上帝也不相信。可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觀察社會,觀察人的思想、見解、行為,你就能看得出這個世間治亂。如果這個世間人心向善,這是治世,天下太平;如果人心險惡,都造貪瞋痴,都造十惡業,那就必定有很大的災難來。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我在二十多年來,常常在世界各個地區去旅遊,我所見到的,五逆十惡年年在增長,不但說是減輕,連停止都看不到,一年比一年增長,這怎麼得了?所以死我們不怕,特別是學佛的人,學佛的人絕不怕死,死了以後到哪裡去?這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人在這個世間很短暫,我想到我自己童年,我六、七歲的事情,我都記得很清楚。我生長在農村,想想那個時候的情形就像昨天一樣,百年如彈指,我能體會,我有這個警覺。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畢竟是如經中所說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得人身,聞佛法,尤其是聞佛法當中,第一殊勝、無比殊勝的淨土法門,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一點都不假。你要真正能成就,經典不要說多了,這一部《無量壽經》不能不透徹,不能不明瞭。然後依照這個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修行,你這一生決定成佛,那才叫「善逝」。善逝是去成佛,你要不能成佛,那就不算善逝,這是從事上講。再從理上講,給諸位說,「逝」就是無住,「善」就是生心。我們用《金剛經》上兩句話來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是善逝的意思。無住,為什麼教你無住?因為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你心要住在法裡頭,錯了。能住的心也是假的,《金剛經》給我們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能住的那個心不可得。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緣生的,凡是因緣所生法都沒有自體,所以佛說「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佛怕我們體會不到這個意思,還特別舉比喻給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真的不是假的。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照相機很便宜,幾乎每個人都有個照相機。你要問問你有沒有照相機?很少有人說我沒有,大多數人都有。你們玩照相機有沒有開悟?你們玩照相機著相,按一下不就著相了嗎?我也會照相,我照相的經驗很豐富,照了幾十年。我跟你們不一樣,我那個照相機快門按下去的時候,我就知道那就是生滅。生滅的現象就是那一剎那,那一剎那下去了,永遠不可能再有那一剎那,跟前面一剎那是相同的,沒有了,所以我的感受跟你們不一樣。這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如露亦如電」,電是閃電;《華嚴經》所說的「剎那際」。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在這個現象裡面能體會到,說明什麼?說明事實真相不存在,所以佛把它說做「夢幻泡影」,一點都不錯。這是說明一切諸法不可得,「萬法皆空」,能得的心不可得,你所得的那個法也不可得,你的心怎麼能住在那裡?這個住就是牽掛的意思,你心裡面掛念著,你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說出這個真相,教我們「應無所住」,無所住的時候真心現前了。只要你有所住,那個住的心就是妄心,不是真心。

  我這個說法諸位能不能聽懂?如果你再聽不懂,我再給你說白一點。你每一天心裡頭牽掛的,念念不能忘掉的,那就是你心有住。你想念的人,老人總是念著孫子,你那個心就住在孫子上;年輕人一天到晚想賺錢,你的心住在錢眼裡面,可憐,不知道能住所住都是一場空。你看你天天忙的是什麼?覺悟之後就不住了,不住是什麼?不放在心上。事有沒有?事有。絕對不是說,你證得無住了,你對你那個孫子就不關心,就不管他,你就完全錯了。還是疼他,還是管他,還是照顧他,沒有放在心上,心裡面清淨平等,這個是對的,這個就叫什麼?「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了。如果你心有住就有障礙,心無住就沒有障礙,所以《華嚴經》是無障礙的法界,無障礙的法界叫做一真法界。十法界是有障礙的,一真法界無障礙。這是「逝」的意思。

  「善」,善是生心。無住跟生心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生什麼心?生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生這個心。這個心生,自受用就是證得報身佛,報身的佛身;他受用就是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這叫生心。雖生心他跟無住相應;雖無住他跟生心相應,所以無住跟生心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這就是佛菩薩。我們凡夫是什麼樣子?凡夫生心他有住,生心就住,跟佛菩薩不一樣,佛菩薩生心無住。凡夫生心有住,這一有住,生的心就不好,就不善了,生的是什麼心?妄想、分別、執著,生這個心。佛菩薩生的心是戒定慧心,凡夫生心是煩惱、妄想、分別、執著,生這個,關鍵就是一個有住,一個無住。無住的心是真心,真心起用;有住是妄心,妄心變六道輪迴,真心變一真法界,受用完全不相同。你要把這個道理懂得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得自在。我們生活當中可以受用,不可以佔有,不可以執著,你可以受用,你就是善逝。如果你在受用當中,你還能夠利益一切眾生,你是菩薩。自己只有受用而沒有執著,也不積極去幫助一切眾生,小乘羅漢、辟支佛,大乘小乘界限在此地。

  佛菩薩捨己為人,這個捨己為人是我們說的,實際上在他們那個境界裡頭,我、人這個念頭都沒有,捨什麼己,為什麼人?念頭都沒有。這也是佛在《金剛經》上所說的,「菩薩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修一切善法」,還是無住生心。離我相、離人相、離眾生相、離壽者相,統統都離掉了,就是無住;修一切善法,就是生心。我們凡夫修一切善法,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這就有住。你把這些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你就曉得怎樣學佛,要學佛的「無住生心」,學佛的「離四相修一切善法」,那才叫積功累德,無量功德。如果不能離四相修一切善法,那是世間有漏的福報,你是修福不是修功德,修功德一定要離四相。這個事情很難,講,我覺得我已經講得很清楚,看看諸位表情,好像沒聽清楚,實在是很難講,很不容易體會。但是要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就沒有辦法落實在生活裡面。不能落實在生活裡面,我們這個經叫白講了,為什麼?得不到受用。要緊的是我們把字字句句,都要變成自己實際的生活,佛法才成為一種有用的東西,學了真管用,真得好處,真得利益,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絕不著重談玄說妙,那個沒有意思。我們要如何來學習?善逝最簡單的修學的方法,就是念念不要想自己,念念想眾生。

  現在眾生苦,如何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幫助苦難眾生,諸位一定要知道,不是說眾生沒得吃,我們趕緊送一點東西給他吃;眾生沒得穿,趕緊送衣服給他穿,這是一般社會上所說的慈善救濟。這種救濟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解決問題。釋迦牟尼佛一生有沒有做過這個事情?沒做過,我們在經典上沒看到。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去救災了?沒看到,為什麼沒見到?釋迦牟尼佛每天只托一缽飯,自己吃得剛剛好,哪有多餘給人?可見得釋迦牟尼佛一生沒做過這個事情。可是他有沒有做慈善救濟的事業?他做了,他做得圓滿,做得徹底,做得究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才真正的救濟。他看到苦難的人,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的人,他告訴他,你為什麼沒飯吃?你為什麼沒衣服穿?你為什麼會有災難?把道理給你講清楚,前因後果給你說明白,你自己覺悟了,你自己回頭了。一回頭你就得福報了,這叫真正救濟,這是真實的慈濟,大家不懂。

  我們學佛對於這一層的道理、事實真相,不可以疏忽,一定要細心體會,所以佛救眾生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佛告訴我們,眾生的苦難從哪裡來?迷來的,因為你迷惑你才造惡業,你造惡業你才受惡報,根本原因在迷惑。一切的福德安樂從哪裡來的?覺悟來的。所以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救護,是從根本上做起。你覺悟了,你想得什麼樣的福報,都不難。你明白理論,懂得方法,依照方法去修學,善因得善果,只要你肯做,一分耕耘自然有一分收穫,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靠別人救助不是辦法,不能解決問題。靠別人布施供養,將來以後還要還債,哪有白吃的道理?沒有。出家人接受四眾同修的供養,佛法裡頭常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還是要還的,這飯不好吃,還是得自己耕耘比較方便。

  這裡面業因果報其深無底,事實的狀況廣大無邊,如果不是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一生當中決定想不到。所以佛對我們的恩德,父母也不能夠跟他相比,父母恩德一生一世,我們生命得自於父母,佛的恩德生生世世,永遠沒有止盡的,誰知道?覺悟的人知道,所以才知恩報恩。如何報恩?唯有依教修行,這才是真正報佛恩。對於經典能信、能解、能行、能證。什麼叫證?把佛在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方法,完全應用在生活上,就是證果,你在生活當中得到了證明。譬如佛給我們講,財布施得財富,你明白這個道理,懂得這個方法,你修財布施,果然發財得財富,那叫證,你要沒有發財,你沒證。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有理論、有方法、有事實真相,我們在生活當中確確實實得到了,這就叫證。佛所說的諸法無量無邊,我們一樣一樣都把它證實,都把它證明,這叫證果。佛給我們說的,都是說些綱領、原理、原則,我們要深深去體會,把這些原理原則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工作上,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無有一法不相應,無有一事不相應,你就完全生活在佛法當中。佛法是覺法,生活在覺悟之中,也生活在圓滿智慧之中,這叫學佛,這叫修行證果,修行證果是這麼一回事情。這裡頭絕不是虛玄,絕不落空,絕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及,不是的,都在日常生活當中,說穿了皆是家常便飯,哪有一點希奇?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