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八十一頁第四行,從第二句看起:

  「又《法華科註四》曰:平等有二:一者法等,即中道理。二者眾生等,即一切眾生,同得佛慧也」。下面是念老解釋《法華科註》裡面的兩種平等。「一者,平等是中道之理體,一毛一塵無非中道,故曰平等」。中道的理是一切法的真相,佛經上講的實相,真實相,所以一切法平等。第二,「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同得佛慧,故曰平等」,這第二個。《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跟這意思完全相同。所以一切眾生同得如來智慧,故曰平等,這是眾生平等,都是從性德上說的。

  一切眾生包括著有情、無情,全是自心變現的,《華嚴經》上佛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依正莊嚴,無不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只有唯心所現的,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諸佛的實報莊嚴土,他們沒有阿賴耶識,只有心現,沒有識變,叫一真法界。眾生不然,眾生由於一念不覺,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一個妄心,從真心裡頭變現一個妄心,不覺是妄心。但是要知道,妄心的體是真心,所以又說真妄不二。離開真哪來的妄?所以妄由真起,只是一念不覺,迷了。迷了,自性就叫做阿賴耶,阿賴耶就生現象,業相,業相就是一念不覺。一念不覺沒有原因,也沒有先後,這個事情很麻煩,它不會停止,一念不覺產生個什麼現象,念念不覺,問題在這個地方。什麼時候他覺悟了,不覺就沒有了,不覺沒有了就叫做轉八識成四智,就在一念覺。

  我們今天從佛經上看到的、聽到的,有這麼回事情,可是自己這個一念不覺止不住。用什麼方法止?用禪定。所以佛陀的教學八萬四千法門,這大乘,無量法門,這什麼意思?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全是修的禪定。我們念佛法門也是禪定,功夫成就了叫念佛三昧,三昧就是禪定。由此可知,佛法全是修禪定,修禪定是佛法,那個法門裡頭不修禪定的那不是佛法。佛法一定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了阿賴耶就不見了,就轉識成智。慧一定是從定開的,沒有定你開悟了,那個悟叫解悟,不是證悟;要從禪定裡面開悟,這是證悟,這不是解悟,這個要知道。

  六祖惠能大師在黃梅是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是聽經,聽經是個緣,真正開悟的原因是定。定在什麼時候修的?他到黃梅見了五祖,五祖分配他到柴房裡面去破柴、舂米,在那裡住了八個月,他的定在那裡修的。五祖召見他,跟他講《金剛經》,那是他已經成熟了,定成熟了,就是還沒悟。他到了將悟未悟的邊緣上,五祖用《金剛經》的方法把他一提,他大徹大悟,是這個道理,沒有定功是不行的。這個定功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成就的,工作裡面成就的,處事待人接物裡成就的,他修什麼?修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我們要懂。他聽經,你看聽了沒有多久,我估計頂多兩個小時,他就大徹大悟。我們在《金剛經》上聽上多少年都不開悟,什麼原因?他在生活當中、待人接物當中已經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他才能開得了悟。我們每天接觸人事物就打妄想,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我們不會開悟,只生煩惱不生智慧。惠能是每天生智慧不生煩惱,不一樣地方就在此地。

  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就要在生活當中真幹,真修。真修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從哪裡開始?先從不執著開始。真能不執著的人,就能夠恆順眾生,能恆順眾生一定法喜充滿。為什麼?跟一切眾生不對立,什麼都好。再提升,不分別,功夫就更深了,不但不執著,分別心都沒有了。跟此地講的兩種平等是一個意思,平等,不分別就平等,分別就不平等。於一切法中不分別,法平等了,於一切人事裡頭不分別,心清淨平等了,眾生平等。所以真正修行人他不露痕跡,你看不出來,真有本事、有功夫的人看出來,普通人看不出來。每天你看惠能早晨起來之後肯定是拜佛,拜完佛之後舂米、破柴,幹這個。他人個子小,重量不夠,踏碓重量不夠,他找兩塊大石頭綁在身上,增加他的重量好舂米。那個石頭現在還在,曹溪南華寺還保存著。這修什麼?用我們經題上的話,就是修清淨、平等、覺,用大乘教裡面常說的,就是修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修這個。一切佛法不離這個,要離開這個就不是佛法。

  人真正能夠到心地清淨平等覺悟了,戒律圓滿了,三皈、五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全圓滿了,六度、普賢十願全部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是真正行家完全看不出來。你在修菩薩行,換句話說,你過的是菩薩的日子、生活,不是凡人。凡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沒有不起心動念,沒有不分別執著,他過的是這個日子。菩薩跟他恰恰相反,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真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真修,這是自己真功夫。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積功累德,用什麼?菩薩六波羅蜜、四攝法。普賢十願把六度、四攝擴大了,擴大到遍法界虛空界,這才能入普賢境界、入諸佛境界,得清淨平等。

  下面說,「善根者,《小本》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小本就是《阿彌陀經》。《彌陀要解》裡頭說,「菩提正道名善根」。「《圓中鈔》疏曰:執持名號,發願往生,方名多善根。」我們先看蕅益大師說的,菩提正道,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正覺,是真實智慧,不是邪覺;真實智慧反面就是煩惱習氣。換句話說,念佛人要有善根,要有菩提正道,念佛人的菩提正道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說的是真實智慧、是真實利益、是真實的本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理體,這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圓中鈔》上說得更貼切,直接給我們指出來,執持名號,發願求生。執持名號就是持名,發願求生是願,真信、真願,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多善根,這個意思我們在學習過程當中常常提醒。「《彌陀疏鈔》云」,蓮池大師說的,「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誠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也」。蓮池大師說得好,完全給我們指出來。我們要累積善根、要種善根,多念佛就是,時時刻刻,一切時一切處不要忘記阿彌陀佛,這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你統統具足了。

  「彼土眾生因聞泉流說法,如上之不可思議善根,悉皆成熟」。極樂世界的菩薩,無論是在極樂世界久修的,時間長的,早往生的,或是現在去的,極樂世界念佛聲音沒有中斷的,聽了之後我們會知道跟著一起念。單單聽到念佛聲音,就消業障、化解習氣,成就無量功德,何況自己一心跟著念。因為到極樂世界我們知道,完全用真心,不用妄心了。確確實實佛來接引的時候,往生的人坐在蓮花裡面,花合起來了,得阿彌陀佛的加持,到了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就轉識成智,變成什麼?變成法身菩薩。這個要感恩阿彌陀佛,我們自己要修到這個程度,世尊在經教裡給我們說的,要一個阿僧祇劫,才能修到這個地步。沒想到念佛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這個得到不是證得的,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再加上無量劫修持的功德,用這個來加持往生的人,讓往生的人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要知道。

  這個世間,過去、現前什麼人對我們的恩德最大?就是阿彌陀佛。父母對我們恩德,一世,怎麼疼愛也是一世,來世就散開了,見面也不認識。唯獨阿彌陀佛,生生世世不離開我們,我們無論在哪一道,他都在旁邊照顧。惡道裡面,看到你在那裡消業障,惡業的業障,善道裡面享福,也是在那邊看到,你修了不少福慧;善道是消福報的,惡道是消罪業的,統統在消業。等到緣成熟了,你對淨宗真信,他就來幫助你、來接引你,那一生就成就了。

  淨宗這個法門易修難信,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修不難,相信太難了。我們今天修行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還是信上的原因,我們信心不夠,所以功夫不得力。信心要真夠,那個力量可強了。瑩珂法師三天的工夫能夠把阿彌陀佛念來,他怎麼念的?真誠心感動的。三天三夜不吃不眠,真正的是分秒必爭,三天三夜沒有一秒鐘空過,全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樣念成的。那是個業障很重的人,他自己曉得,他要不往生決定墮無間地獄,他造的地獄罪業,拼命念佛,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等十年之後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瑩珂法師聰明,這個機會太難得了,向阿彌陀佛要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正確,三天之後阿彌陀佛接引他走了。這是事實,告訴我們,造無間地獄的罪業,誠心誠意,三天可以解決問題。我剛才講了,這三天三夜一秒鐘都沒有空過,一秒鐘念一句佛號阿彌陀佛,這樣的真誠感動阿彌陀佛。念老這個結論結得好,彼土眾生因聞泉流說法,七寶池裡頭流水,流水的聲音細聽它在講經、在說法,它在念佛,如上所說的不可思議的善根就成熟了。

  再往下看,『隨其所聞,與法相應』,這是這一段末後的兩句。《唐譯》本裡頭說,「得聞如是種種聲已,獲得廣大愛樂歡悅,而與觀察相應、厭離相應,乃至涅槃相應」,這是經上說的。得聞如是種種聲,這個聲,說法的聲音、念佛的聲音。聞法斷疑生信,增長善根,法的利益在此地。疑情沒有了,斷掉了,佛號的能量就不可思議,為什麼?一心專念,他是用真心,不是用妄心。所以獲得法喜充滿,廣大的愛樂就是法喜充滿,經教常講常生歡喜心,得大歡喜。而與觀察相應,觀察諸佛所教的一切應該修學的善法,厭離相應,與性德不相應的世間法統統遠離。

  相應是契合的意思。《往生論註》裡面有說,「相應者,譬如函蓋相稱」。函是盒子,盒子有蓋,像我們現在這個茶杯,茶杯有蓋,杯子稱函,蓋,函蓋相稱。「又《起信論》曰:以離念境界,唯證相應」。離念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了,不起心不動念是佛的境界、是法身菩薩的境界。我們的經題上標顯得非常清楚,清淨、平等、覺,清淨是阿羅漢的境界,阿羅漢得清淨心。什麼叫清淨心?離一切染污,阿羅漢、辟支佛離一切染污,就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染污我們的身心,他的定功能夠不受這些干擾,在這個環境裡頭他的心清淨,也就是說沒有把這些煩惱習氣放在心上。所以,他心是清淨的,證阿羅漢果。平等是菩薩境界,比阿羅漢高,不但清淨而且平等,平等是沒有分別,不分別了。阿羅漢只是不執著,菩薩再加上不分別,阿羅漢有分別,菩薩不分別,這個定的境界更高了。菩薩到佛,佛不但不分別,根本就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境界唯證方知,他才相應,他才曉得,你自己不入這個境界,別人怎麼講,自己沒有辦法產生一個正確的概念,沒有嘗試過。所以念老的括弧裡頭說得好,「唯有實證,方能契入離念境界」。

  下面,《華嚴論》裡頭所說的,「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我們淨宗,有「念念相應念念佛」,淨土宗有這個說法。「今經云」,今是現前,我們這部經上所說的,「隨其所聞,與法相應,深顯彌陀本願功德,不可思議」。這是彌陀本願功德所成就的,成就什麼?在極樂世界六塵說法,一切時一切處聞法不中斷、念佛不中斷,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成就的。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今天科學的工具日新月異,做到了相似。真正念佛堂,我們用念佛機,現在念佛機打開,充一次電應該可以用幾十個小時,佛號不中斷。現在電晶的晶片,大概只有小指甲這麼大的一個晶片,我們講《無量壽經》一千二百個小時,全在其中。一個小機器,像個手機一樣,能夠聽一千二百個小時,把我們一年所講的東西全在裡頭,你可以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會得念佛三昧。但是在念佛三昧之前,決定會得法喜充滿,前面經上講的,你愈聽愈歡喜,愈聽愈不肯放下。聽到念佛三昧現前,再往下聽,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這時候往生,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聽經、念佛可以提升自己的品位,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叫真正不可思議。

  「諸往生者」,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的人,「善根成熟」,到極樂世界善根成熟,這也是彌陀加持的。「所聞妙法,悉能契會」,你所聽的法,沒有聽不懂的,沒有錯會意思的,能正確理解佛所說的。「躡解起行」,這個起行是真幹,我聽聽懂了,聽懂就落實,變成自己的思想,變成自己的行為,他真幹,所以起行。也就是把所學的、所能理解的統統變成生活,在日常生活當中用上了,在工作上用上了,在待人接物上用上了,現在的話所謂活學活用,就這個意思。

  「行起解絕,忘照同時,能所不二」,這幾句話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簡單的解釋。「忘照同時」,參考資料第七頁,出自於《五燈會元》,禪宗的,「台州萬年雪巢法一禪師:有時心法兩忘,照體獨立。有時照用同時,主賓互用」。忘是止,照是觀,或者我們用章嘉大師他老人家的話,好懂,他教我看破、放下,照是看破,忘是放下,看破之後你得放下。這個話的意思,有時心跟法,心是能照,法是所照,兩面都放下了。照體獨存,照體是什麼?對於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確實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境界現前。有時候照用同時,賓主互用,我們還用看破、放下來說,看破跟放下同時,看破是主,放下是賓,放下也可以是主,照見是賓,它可以互用。照用同時,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在大乘教裡面叫了別,清楚,確實沒有分別心。下面,能所不二,能照跟所照是一,能放下跟所放下是一不是二。

  「智與理冥」,這都是禪宗的話,「因聞菩薩入見道時,智與理冥」,冥是暗合、默契的意思。「境與神會」,境是所照,神是能照,「不分能證所證」,能證、所證是一不是二。這都是說一個人契入自性的境界,真正在這個地方體會到萬法一如、萬法一體,同一個自性,無一不是自性所現的。末後一句,「乃至種種所聞,悉能頓契」,頓契就是頓悟,都明白了,「與法相應」,這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境界。經上所說的這些,都是講的真實利益,根熟相應。

  第二,「隨意欲聞」。

  【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

  我們看註解。在極樂世界得大自在,願聞的,喜歡聽經的,他聽到是講經,不喜歡聽經的,沒有聲音,他聽不到,它能隨人的心願。佛在經教裡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在極樂世界見到了,真的從心想生。想聽佛號,四面八方全是佛號聲音,不想聽的時候一點聲音都沒有,隨心所欲。「復表此水圓明具德」,圓是圓滿,它沒有欠缺,明是光明、明顯,具足無量功德。「自在無礙,妙應無窮。一一隨眾生意也」。極樂世界真正是大圓滿,真正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人世間夢想不能實現的,在極樂世界全兌現了。夢想成真,到極樂世界變成了真實。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聞法得益」。

  【永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就是念不退。菩薩三不退當中,第一個是「位不退」,證得菩薩的果位,不會再退轉做凡夫,叫位不退。第二個叫「行不退」。菩薩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眾生難度,難度他也不退心,他不會退到小乘。小乘重自利,不重視利他,菩薩重利他,自己成就為什麼,就是為度眾生。第三個講「念不退」,念念流入薩婆若海,就是這一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念念不退。這是無上菩提,就是究竟圓滿成佛之道,他不退轉。

  我們看念老所說,「極樂國土,水鳥樹林,悉演妙法」,都說法,水說法、鳥說法、所有樹木花草也說法。你想聽,它能滿足你,你不想聽,它就沒有聲音,能隨人意。「色光聲香,皆作佛事」。色光是眼接觸到的、身體接觸到的,光是身體接觸到的;聲,耳接觸到的;香是鼻所接觸到的。也就是說六根你所見、所聞、所接觸,皆作佛事。「耳目所對,全顯本心。舉足下足,咸作佛事」,前面講皆作佛事,咸作佛事是一個意思。

  什麼是佛事?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這是《佛學大辭典》的術語,是屬於佛學常識。現在一般講佛事都是做法會、超度,這些是佛事,實際上,經典上所說的不是這些。我們看《佛學大辭典》裡怎麼說的。「指凡諸佛之教化,謂之佛事」,這對了,佛事就是佛的事業。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做的是什麼事業?他三十歲開悟,他是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的。菩提樹原名叫畢缽羅樹,是因為他在這個樹下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以後叫它作菩提樹。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佛在這個樹下覺悟的,稱它為菩提樹。

  我們這個攝影棚外面,有一張菩提樹的照片,這是斯里蘭卡的菩提樹。這棵菩提樹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成道的那棵菩提樹,是從那個菩提樹分枝分過來的。那個老樹現在已經沒有了,這個分枝在斯里蘭卡養活了,一直到現在還在,這個照片是最近照的。分的這一枝到現在二千三百年,是阿育王的女兒把這一枝帶到斯里蘭卡,斯里蘭卡那邊種,種成功了,非常值得紀念的。

  我們看到這棵樹,就想到當年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樹下打坐、修定、開悟。開悟之後,他出定,實際上這個裡頭,他在定中講了一部《華嚴經》,我們世間人不知道,所以小乘不承認。《華嚴》是釋迦牟尼佛開悟之後在定中講的。出定之後,他到鹿野苑找到以前五個同伴。他出家的時候,他的父親不放心,沒有人照顧,所以就派了些人,都是親屬,有親戚關係,跟著他,陪他作伴。佛開悟之後,看到這五個人,應該要度他,在鹿野苑跟他們講四諦法苦集滅道,憍陳如尊者第一個開悟,證阿羅漢果。這是最初三寶建立了,說法的佛,佛寶,所說的四諦法,法寶,這五個人是僧寶。從這裡開始教學,一直到釋迦牟尼佛入滅,七十九歲,我們講過世了。所以他一生的事業是講經教學。經典裡面所記載的,說他老人家一生,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百餘會,這個會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辦活動,辦班教學,這種活動釋迦牟尼佛一生沒中斷。小的會,人數不多的,時間短,有一天的,二、三天的;大的會,講一個大單元,一個大的系列,有講一年的,講二、三年的。一生辦這種活動三百多次,總共四十九年,這就是佛事。

  世尊辦學是有次第的,由淺而深,從他一生教學當中我們能看出來。後來古大德把它分作五時,分作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華嚴,這我們不提。華嚴是法身大士才能進入世尊定中,聽《華嚴經》,普通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底下打坐,入定。這個定的時間比較長,經上有說二七,有說三七,二七就十四天,三七就二十一天,這麼長的時間他出定了。小乘從鹿野苑他承認,鹿野苑叫阿含時,佛講《四阿含經》,講了十二年,現在的南傳佛教根據這個經典學習。主要是用巴利文傳下來的,梵文經典也沒有了,《四阿含》南傳是巴利文。向北傳的這一支是大乘,傳到中國、傳到蒙古、傳到日本、傳到韓國,這是用漢文的。大乘都在這裡,分量最多,內容最豐富。還有一支傳到西藏,比較晚一點,唐朝時候傳入的,用藏文書寫的。所以現在佛教分這三大系,巴利文的南傳,漢文的北傳,再藏文的,這是傳入西藏這一支,主要是密法。

  南傳這一支是佛辦的小學,偏重在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有少部分說到大乘,是以小乘為主,也就是替大乘做準備,十二年。我們現在世間辦小學六年,佛的小學十二年。看看佛的中學,十二年之後佛講方等,方等就是大乘,上面接大乘,下面通小乘,等於說做大乘的準備功夫,好比是中學,八年。我們現在中學,初中、高中六年,佛是八年。換句話說,這是基礎教育。現在世間基礎教育,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十二年;釋迦牟尼佛基礎教育是二十年,小學十二年,中學八年,這才講大乘,大乘就是大學。大乘是講了二十二年,不是現在大學四年,佛的大學是二十二年。最後八年是研究所,講《法華》,《法華》是講凡夫一生圓滿成佛。

  所以,佛陀、菩薩、阿羅漢是學位的名稱,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這個要知道。阿羅漢統統都是梵語,它的意思叫無學,無學就是畢業了,你所學的東西都學完了。小學學完了,畢業了,叫阿羅漢。再往上升這是菩薩,菩薩是大學生,接受大乘佛法的。大乘講什麼?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用現在的話說,它是科學、它是哲學。菩薩的意思,翻成中文的意思是覺悟的有情。什麼叫有情?情識沒斷,但是他覺悟,他不迷惑,覺悟的有情眾生。通過二十二年的學習,般若講二十二年,最後學法華、涅槃,成佛。大乘畢業就是成佛,佛的意思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是覺悟的意思,徹底覺悟,對於宇宙萬有一切事實真相通達明瞭,沒有錯誤,這個人稱佛陀。所以要把它比作現在的學校,佛相當於博士學位;菩薩,碩士學位;阿羅漢,學士學位,這都是拿到學位的。所以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

  但是中國這個宗教兩個字好,如果照中國宗教兩個字意思來說,佛教是標準的宗教。中國這兩個字的意思,宗,宗是什麼意思?它的意思很多,重要的有三個,第一個是主要的意思,第二個是重要的意思,第三個是尊崇的意思,尊重、崇尚;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這兩個字合起來,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叫宗教。要用這個意思來說,佛教是當之無愧,是圓滿的宗教。這個宗教的意思跟外國不一樣,外國那個意思加給佛教不太適合,中國宗教兩個字意思那是圓滿契合。這叫佛事,我們把它搞清楚,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事業。所以早年方老師把這個佛陀教育傳授給我,我當時就想到,佛教真的是教育,不是宗教。但是現在變成宗教,變質了,這個要知道。

  佛的弟子,在斯里蘭卡歷史裡頭有詳細記載,因為他們的東西二千五百多年保存得很好,沒有散失,比中國保存還完整。佛陀在世,沒有現在科學工具,所以要教化眾生是所有的學生都要肩負這個責任。佛的學生各個都會講經教學,跟佛二十年、三十年,這都是老師了。佛派這些人到四面八方去教學,也非常興盛。每年把在外面教學的學生,雨季的時候召回來,因為雨季很不方便,召回來什麼?做再教育,就是幫助他們提升,這叫夏安居,所以夏安居是教學的提升。現在一般公司行號也有,科技不斷在進步,他們要跟不上他就沒有辦法,所以有進修教育。常常我們看公司裡,有一個星期的教育,有半個月的教育,這跟釋迦牟尼佛這個進修教育非常相似。

  釋迦牟尼佛是每年有三個月,這三個月是雨季,三個月不出門,居士送供養來。三個月佛講經教學,這些四面八方的老師統統回來,提升他們的學習。雨季完了之後,夏安居結束之後,他們再到四面八方去教。一方面接受夏安居,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另一方面這些人統統聚集在一起,研究討論、分享教學的經驗,提升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教學的能力。這個法子太好了,在校的這些老師,每年有三個月的進修教育,你看佛這個教育,方法多好。這個方法一直在斯里蘭卡到現在都還保留著,所以斯里蘭卡的出家人個個會講經,個個都能教學,這叫佛事。星期天是斯里蘭卡全國做佛事,星期天的上午整個一上午,從八點鐘到十二點鐘,所有出家人都負責出來教學,學生是全國人民,都要到寺廟接受教育,去聽經聞法。這叫佛事,諸佛菩薩、阿羅漢他們教化眾生。

  「《觀無量壽佛經》曰: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這是說的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戴的帽子上面有個寶瓶,這個寶瓶放光,光明裡面你可以看到佛菩薩在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是佛事。《維摩經.入不二法門品》裡頭說,「於娑婆世界,施作佛事」,施是布施,這個布施是法布施,佛事是法布施。「同註」,同是同這部經,就是《維摩經》,《維摩經》的註解,「什曰」,鳩摩羅什大師說的,「佛事謂化眾生」。什麼是佛事?教化眾生,這叫佛事。還是這部經上,「菩薩品」裡頭有這幾句話,「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說的是諸佛菩薩,包括所有的出家人,他們的日常生活,表現在外面的威儀,一舉一動,言行、舉止都叫佛事。為什麼?他給人做榜樣,給人做模範。三皈五戒他做到了,十善業道他做到了,沙彌十戒威儀做到了,比丘戒他做到了,所以他的言行舉止都是在家人的好榜樣。這一點在斯里蘭卡依舊保存,我們去看了,真正生歡喜心,真正看出了佛法光明的前途。

  釋迦牟尼佛把護法的使命委託給國王大臣,現在的政府,總統帶頭,全心全力護持佛法。他們的護持不是言語說說算了,他真做,總統自己早晚做課誦,帶頭幹。早晚在佛前做課誦不是在殿堂,是在菩提樹下。我們聽說總統做早晚課,我們去看他的佛堂,他的佛堂是在院子裡頭,總統府的大院子裡面菩提樹底下,佛像供在樹下,就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樣,坐在菩提樹下。他早晚在那個地方誦經、拜佛、供養,他在那裡做,大眾都看見,用行動來教化眾生。出家人各各都做好榜樣,真難得。

  雖然是小乘,他們也讚歎大乘,我們去參觀訪問,他們給我介紹,斯里蘭卡當年傳入的時候是大乘,不是小乘。我們在那邊看到石窟,看到留下來的這些古蹟,真的。石窟裡面保存得非常完整,中國有石窟,敦煌石窟、雲門石窟,但是被嚴重破壞,他們保存完整。我們去參觀,它現在開放,也給旅客們觀光旅遊,完全是佛像、菩薩像,沒有看到阿羅漢,這就說明它是大乘。如果是小乘,是以阿羅漢為主。普遍看的統統是佛像,菩薩有觀世音菩薩、有普賢菩薩,我看到的,有彌勒菩薩。我們看到觀音菩薩是男身,不是女身。

  所以,大乘佛法會在那個地方興旺起來,我們是想把三種語系做為佛教大學裡頭重要的語言,這樣將來不會失傳。漢文,就是中國文,巴利文、藏文,這是將來龍喜國際佛教大學主要的語言,當然還有共同的語言是用英語,這就必須要學習的。將來的出家人,至少要會四種語言,你才能夠深入經藏,藏文能看懂,巴利文能看懂,漢文的能看懂。所以有些同學對漢文很歡喜,但是擔心我學了古文將來沒用處、沒出路。真正把文言文學好了,兩年以後這個大學開學,你就可以去教漢文,有出路,不是沒有出路。而且將來的漢文出路可能比英文還要廣大,為什麼?中國的《四庫全書》現在外國人慢慢知道了,《群書治要》大家都看到了。現在看的是英文翻譯本,不是原汁原味,原汁原味一定要能讀中國的漢文,這個宣傳在世界上很震撼的。世界人類的古人,古時代的這些聖賢,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理念、方法、經驗、效果,統統都在《四庫》裡頭,在《薈要》裡頭。從個人身心修養,到治家,現在你們公司行號,治國,跟整個世界,如何和諧相處,取得永續的安定和諧,那個學問都在這個書裡頭,方法、經驗都在這個書裡頭。這個書真的是寶,是人類祖先留下來的寶藏。

  中國漢文保存最完整,所以漢文確實有必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語言。這個話不是我們說出來的,英國湯恩比說的、羅素說的,羅素也是英國人。他們對中國文化有深刻的認知,認為應該要保存下去,千年萬世只有用中國文言文,為什麼?它不變。凡是拼音的文字都會變,二、三百年之後,你說話人家後人不懂了。但是中國的文字它有個特殊的能量,它是用眼看的,不是用耳聽的,你要是懂得的話,隔一萬年,隔十萬年,還是意思能夠溝通,沒問題。不會講話,我們寫字,大家都認識,都懂這個意思。這個優點是世界上所有文字裡頭沒有的,中國漢字的特色,這是非常了不起偉大的發明,它能夠保存著這些智慧、經驗傳遞給後人,不失原來的意思,所以它非常有價值。

  我在美國看過紐約大學的中文系,他們學中國的古籍,我們看了很佩服。我問他,學中國文言文用多少時間?三年,三年就有能力讀中國古籍,不難。我在倫敦參觀,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這三個學校都有漢學系,我跟他們學生交流,跟他們教授們交流,舉行座談。真難得,我們不能不佩服,我跟他講話用中文講,不用翻譯的。都告訴我,因為我最關心的,他學了多久他學會的,都是三年。不難!三年就把漢學的鑰匙拿到了。我看了之後,也感到很遺憾,他們是非常認真努力在學習,理念有了問題。他們把它當作一種歷史文化來學習,所以他所得到的是常識,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常識,他只能在學校教學,沒有別的用處。他不知道中國這些東西是活的,什麼是活的?現在用得上,生活上可以用上,齊家、治國、平天下統統可以用上。

  今年我在巴黎參加聯合國的活動,活動結束之後我訪問巴黎的,就是法蘭西的漢學中心。才曉得歐洲的漢學,是以法蘭西這個學校歷史最悠久,它有一百多年歷史。清朝時候建立的,應該是在光緒的初年,光緒有三十多年,甚至於在光緒之前它就建立了,是歐洲最古老的漢學院。所以歐洲有諺語說,學漢學到巴黎。我原先以為是在倫敦,倫敦比他們要晚四十多年。我們用了一下午的時間,舉行一個很長的座談會,非常歡喜。參觀他們的教學活動,看他們的藏書,裡面不少中國線裝書,可能在中國找不到了,它那裡還保存。

  他就問我,我跟他說我們在馬來西亞建個漢學院,他問我們怎麼教學?我們一告訴他,非常驚訝,因為他們也是像倫敦一樣,把中國漢學當作一個歷史來研究,古文化來研究。我說我們不是,我們活學活用,學了之後變成生活。他感到非常驚訝,真的行嗎?當時吳念博居士他跟我一道去,我讓吳居士給他講解,他用中國傳統文化來帶動他的企業,企業經營比過去順利多了。不需要要從前那樣的管理,每個員工都能自動自發,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庭,做得非常成功。這漢學院裡幾個老教授聽到非常驚訝,他說我們沒有想到,還不知道現在還管用。真管用,不但管用,聯合國迫切需要,今天世界社會動亂,如何才能恢復到安定和平?中國漢學管用。如果沒有用,我們學它幹什麼?學了真管用。

  佛學,漢學裡頭一個支派,講漢學就是儒釋道,少一個也不行。所以他們有研究佛學,佛學經典,線裝的經典他們很多,搬出來給我看,我看到很感動。不能解決現實問題,學這個沒意思。我受方東美先生的感動,就是他老人家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話很中聽,人一生當中要能享受到最高的幸福美滿,你說這多快樂。是不是真的?真的,我二十六歲跟他學,今年八十七歲,我訪問巴黎漢學院八十七歲,我學了六十二年,六十二年真快樂。他看到我的身體,他非常歡喜,你怎麼保養的?我說佛法保養的,佛法清心寡欲,沒有雜念、沒有妄想,生活簡單。我學佛六十二年,素食六十二年,我學佛半年就吃長素。所以頭一個別人就問我身體,怎麼保養的?身體健康是幸福,不需要人照顧。我有前例,前例是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到九十五歲才接受兩個學生照顧他,九十五歲之前不要人照顧。這是什麼保養的?佛法,佛法叫你從早到晚不生煩惱,沒有妄念,這個多自在。每天誦佛經,跟佛在一起,跟佛菩薩交流,接受佛菩薩教誨,回過頭來跟這些朋友們分享,多快樂。

  我告訴他們,我現在每天一天還四個小時講經,上課,他們感到很驚訝。學校教授七十多歲退休了,我們還繼續不斷在幹,看樣子還可以幹幾年。佛法真管用,不管用的東西我決定不學它,它帶給我真實的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知識有侷限性,有後遺症;智慧沒有侷限性,沒有後遺症。今天世界問題發生了,問題從哪來的?知識造成的,知識解決不了,要智慧才能解決。我們在知識這方面學習得不多,學佛之後契入經典,真的是以學智慧為主。

  我的三個老師是智慧型的,方東美先生哲學家,哲學離不開佛學,他家裡頭有《大藏經》,每天讀經,沒有一天缺課的。我跟他學習,上課是在他家裡,不在學校,所以我了解他的生活習慣。書房書桌上決定有佛經,你沒有看到哪一天桌上沒有佛經的,我還沒有看到過。我是每個星期上一堂課,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在他家裡,告訴我讀經是最快樂的事情。以後我認識一個出家人,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也非常難得,也是每個星期給我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時間。如果他有客人有事,就一個小時,沒有客人的話給我兩個小時。我學佛的根基是章嘉大師奠定的;引導我入門,對佛教產生信心、產生願心是方東美先生;講經教學這套本事,是李炳南老居士傳授的。我這三個老師缺一個都不行。三個老師都遇到,這個緣分不可思議,這才有往後五十五年講經教學,沒有中斷,這叫佛事。

  所以佛陀在世,他的生活是佛事,他一舉一動都是教化眾生。八相成道,表演給大家看,這舞台表演。住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講八十歲,釋迦牟尼佛入般涅槃,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七十九歲。一生表演給我們看,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同註」,僧肇大師說,「佛事者,以有益為事耳」,這個有益就是利益眾生。佛教教學的總目標、總綱領是什麼?是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佛教出現在世間就為這樁事情,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要把它當作古文化來研究,不能離苦得樂,這個沒什麼用處。我們生活上遇到苦難了,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無論是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它有這個本事,有這種功用。佛知道,一切苦從哪裡來的?從迷來的。迷什麼?你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你看錯了、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帶來的麻煩。

  愛因斯坦現在在地獄,他附體,我看到這份資料,他來透信息,地藏菩薩特別慈悲,放他出來透信息,回去再受罪。什麼地獄?核爆地獄,他發明核子彈。他告訴我們,他受的這個苦難,就是核子彈爆發他在底下。他說全身細胞每個細胞都接受攝氏幾千度的高溫在燒烤,每個細胞都在受,苦不堪言。所有地獄裡頭它是最苦的。而且這個核爆它是不斷的,這個核爆爆掉了,接著第二個來了,第三個來了,它永遠不中斷。人一爆炸死了,風一吹又活了,活了看到又爆了,沒有間斷。無間地獄沒聽說過核爆,核爆無間是他發明的,他在受。所以他告訴我們,製造原子彈的人,下達命令製造的人,跟研究製造的這些人,將來在戰爭裡頭下達命令的人,執行去投彈的人,將來的果報統統跟他一樣在核爆地獄。勸導大家把核武器廢除,決定不能用核武戰爭,用核武戰爭是毀滅性的戰爭,沒有勝負。打敗了是被滅亡,勝利的這一方也同歸於盡,沒有勝負,這是最愚蠢的戰爭。透這個信息,希望大家知道,他錯了,他承認。

  他說出以前前世大概在中國住過,他做過和尚,他學過經教,也遇到過淨土法門,可惜沒有發願往生。真後悔,要往生就不會有這個事情發生。當時只想替人民做一點好事,沒有想到它的後遺症這麼大。他墮這個地獄不容易出來,透一點信息,苦不堪言,誰能救他?受害的人,人不多,幾萬人,但是空氣當中的生物全部滅絕,連這個一起算起來,那可不得了,他什麼時候還得清。欠命的還命,欠債的還錢,什麼時候還清。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