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五十九頁,倒數第四行:

  我們學到《華嚴.十忍》,學到第四「如幻忍」。現在我們看第五「如焰忍」。參考資料裡面在第九頁最後一行,第五,「如焰忍:如焰忍者」,它舉的例子是「謂了知一切境界悉如陽燄」,陽燄是出在《莊子》上。不知道同學有沒有這個經驗?早晨出門陽光剛剛出來的時候,如果在高速公路開車,看到遠方這個地上的氣,太陽照到像什麼?像水一樣,像波浪在流動。野馬、鹿、羊這個畜生牠們不知道,牠們以為那是水,口渴了,水就在前面,永遠跑,永遠找不到水,牠不知道那是假的。那個波濤很像水,不是水。這就是《莊子》裡面講的野馬,野馬就是舉這個例子,它不是真的,所以叫陽燄。如焰忍,舉這個例子,舉這個陽燄。

  這個括弧裡面說,這是念老的註解,「浮塵」,就是空氣裡面這些微塵,在陽光照射之下遠望就像水,像霧這種自然現象。甚至於在早上八、九點鐘還有,九點鐘以後就沒有了,這個氣就往上升了。這是「無有真實,諦審忍可,而不執著」。佛在講經教學當中,常常舉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了解事實真相,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你說沒有,這個現象在前面,你說有,了不可得,真的是不可得。佛這些例子,這十忍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不能夠執著,一切法你見到、聽到,你摸到、接觸到,不可得。不執著就對了,沒事,它不妨礙我,我也不妨礙它,並存而不相悖,這就好。人與人之間應該如此,要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不應該執著,不應該分別,這是生活在大覺之中。分別執著都是迷惑,學佛的人時時提醒自己,才分別、才執著就要曉得我在迷,不在悟。在悟不迷,決定不會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是十忍共有的宗旨、義趣,於是我們就得到受用了。

  「如夢忍」,如夢,佛在經上講得最多的,《金剛經》上講了四樣,夢、幻、泡、影,祖師大德解釋是把夢看作第一,主要是講夢,幻、泡、影是陪襯的話,主要就是說夢。人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夢醒過來之後一無所有,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此界,沒有他方,時間、空間都不存在,相有性無,事有理無,這是佛告訴我們總的原則,原理原則。勸我們醒過來、覺悟過來,不要執著就覺悟了,不分別就覺悟了。諸佛菩薩的見解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此地。他也見、也聽、也覺、也知,他們能夠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起心動念是妄想,離妄想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是無始無明,微細的妄想很難斷,分別執著是粗相,是非常粗、非常明顯,容易斷。微細的很難斷,微細到極處我們不知道。不知道,你怎麼斷法?八地以上知道,知道他才能斷,不知道的斷不了。所以這個妄想起心動念,我們暫時把它放在一邊,甚至於可以根本不要理會它,到極樂世界再斷。現在我們要斷的就是分別、執著,這個相很粗、很明顯,我們能夠很清楚的體會到。

  於一切人事物不分別,這個不分別要知道,自己不分別,心裡上確實沒有分別執著。事上有沒有?事上有,事上隨緣,隨他的分別而分別,隨他的執著而執著。這是個什麼東西?他分別說是扇子,我也說扇子;他說這是個圓扇,我們也跟他一樣說個圓扇。他說這個話,他有分別執著,我說這個話沒有分別執著,你看事上一樣,用心不一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可以在一起共處。如果心裡面有,就結業、就造業,心裡頭沒有,不結業。不結業是什麼?叫淨業。菩薩、阿羅漢以上,他們一天到晚造作的,淨業。這就是妙用。這個妙用我們可以學得到,很粗、很明顯的妙用。

  那個微細的妙用我們做不到,法身菩薩能做到,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也做不到,就是極其微細的起心動念。彌勒菩薩給我們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我們沒辦法,阿羅漢也沒辦法,剛才講了,辟支佛、權教菩薩都沒辦法。見性才知道。見性知道,因為見性還有無始無明習氣在,習氣很濃的時候知道有這樁事情,不是很清楚,所以他要想把這個煩惱消除,不容易。到什麼時候才真正消除習氣的工作?八地以上,也就是菩薩最高的四個階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這四個位次上,遠離無始無明習氣。

  這些我們知道就好了,功夫要用在執著上,首先不執著,再提升不分別。我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功夫達到這個境界就不錯了。於一切法不執著就是放下,真正放下,放下清淨心就得到。換句話說,這個放下是放下染污,恢復清淨心,放下分別、放下妄想,那是得平等心。清淨、平等都是禪定,清淨功夫比較淺,平等功夫深。平等是法身菩薩證得的,清淨是阿羅漢、辟支佛、三賢菩薩證得的,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沒有超越十法界,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如果我們煩惱習氣很重,執著只能夠減輕不能全斷。這個境界在六道裡面不能超越,你的活動空間人間天上,這功夫好的人不墮三惡道。天上比較自在,人間很辛苦,我們現在得人身,對人間的苦樂有概念,所以這個不是最好的地方,不是理想的生活環境、修學環境。真正理想的環境就是極樂世界,所以我們今天把目標鎖定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只要到那裡去,而且真正能去得了。千萬不能把這個機會放過,為什麼?這個機會遇到可不容易,不是千載難逢,彭際清說得好,「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我們遇到了,多麼可珍貴的一樁事情!

  真正懂得、真正明白了,這段經文裡面所說的我們肯定、我們認可了,於是怎麼樣?確實萬緣放下,佛法也放下,就是一部經、一句佛號念到底。目的是什麼?清淨心現前,平等覺現前,功德就圓滿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今天還不能把其他的放下,什麼原因?我們對於淨土的認知、對極樂世界的了解還有疑問,所以不能徹底放下。如果真正了知,沒有疑問,肯定他放下,沒有不放下的理由。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應該加深、加重《無量壽經》的學習,或者是淨土經論的學習,五經一論,加強這個學習。學習這個為什麼?幫助我們放下,就為這個。放下不要人教的,你知道了,哪有不肯放下的道理。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教我一個方法,檢點我對於經論是不是真的明白了,檢點的方法就是你有沒有做到、有沒有放下。沒有放下,你就老老實實的,我還沒搞清楚,我還要繼續努力。這個方法好!不要請教別人,別人給我們作證靠不住,他沒開悟。一定要自己有方法檢點自己功夫到什麼層次,我放下多少?徹底放下,連佛法也放下,你的功夫圓滿了。不再有雜念,不再有妄想,決定求生淨土,你決定得生淨土,沒有絲毫懷疑。生淨土就是大圓滿,你在極樂世界一生當中決定證得究竟圓滿,這比什麼都重要。

  「如夢」,這個比喻非常好,世尊常常用,大小乘經論上都看到。為什麼?我們每個人有作夢的經驗,夢醒了之後,空空如也,了不可得。我們現在在這個世間,就像在夢中境界一樣,確實許許多多人在這個夢境當中不知道自己作夢,受夢中境界的干擾,有苦有樂,感受不同。一覺醒過來立刻回光返照,夢境裡面的樂受、苦的沒了,夢中受敬、受罪也是假的,也沒有了,業因果報統統了不可得。這是夢境給我們的啟示,這是夢境教我們怎樣修學。我們真正明白了,如夢忍就在我們眼前,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學如夢忍,別當真,過眼雲煙,了不可得。一秒鐘過去了,這一秒鐘裡頭業因果報等於零,沒有了。如果迷,迷,我們把這個事情記住,記在阿賴耶識裡頭,遇到緣它會重演、會重播,這不是好事情。最好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阿賴耶識裡頭不結種子,就是沒有這個檔案,事情過去了就消失了。

  這也是美國修.藍博士講把心裡頭的記憶清除掉,我現在不必清除,我根本就不把它存檔,心地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真心,清淨平等覺是性德。處理事務,恆順眾生,決定不放在心上,與一切人交往亦復如是。我們畢竟是凡夫,畢竟不是上上根性,我們遵從佛的教誨,我們只用一樣東西存檔,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面的檔案室沒有任何東西,只有阿彌陀佛。這是斷惡修善裡頭,斷究竟惡修圓滿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的。沒有一樣東西把它存放在阿賴耶識裡頭,變成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這是惡,一切惡沒有比這個更惡的。換句話說,積善積惡是阿賴耶的種子,我現在積善積惡都不要,恢復自性清淨心,自性清淨心裡頭一法不立,就是一法都不執著,不執著一切法,包括佛法。如夢忍,我們要得其真實的受用,那是真實之利。得真實之利的人,當然有真實智慧,沒有真實智慧,真實的利益得不到。真實慧裡頭決定沒有污染,世間一切法污染放下了,千萬不要被佛法污染了,佛法也是污染。

  你們在此地看到,常常有許多人到這來跟我討論佛法,你們有沒有看出來?看出來你們會在旁邊笑,為什麼?污染。他要不污染他怎麼會來找我?找我,我給他說了,怎麼樣?沒有洗刷,他又多一層的污染,他把我說的記住了,他放在心上,不又多了一個污染?你說麻不麻煩!怎麼樣叫人不污染?釋迦牟尼佛在般若會上用的方法,巧妙到極處。他用三句話,譬如說「善法者,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這種說的方法妙極了,說了什麼馬上就掃乾淨,就除掉了,痕跡都不留。這好比是個公式,什麼都可以帶進去。貪瞋痴是名三毒,三毒者,即非三毒,是名三毒,一切法都可以這樣去念,念久了你會開悟,會得定、會開悟。這從《金剛經》上學來的,眾生者,即非眾生,是名眾生;如來者,即非如來,是名如來。智慧的語言,這是真實智慧,念頭才起就掃乾淨了,真正叫不執著。

  所以我們曉得,「了諸妄心」,了是明瞭,諸是一切起心動念,連念佛都是的。但是我們今天要把念佛當真,為什麼?我們去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再把這個放下。這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一個工具,有個交通工具,沒有這個不行。了解大乘教義,我們用這個工具,我們也不執著工具,好,這個與性德相應,與阿彌陀佛相應。不明這個道理,我拼命執著,行,能往生,這了不得!你心裡頭執著任何東西都是六道輪迴,只有執著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因為六道裡頭沒有阿彌陀佛,六道裡頭沒有極樂世界。執著這個名號,他的果報就是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這個道理要懂。我們今天如果是用貪心,執著世間名聞利養,這個業是地獄,輕的是餓鬼,重的是地獄,決定不能執著。要執著阿彌陀佛,要求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換個環境,那個地方是修學的環境,那個地方是最理想的生活環境,那個地方連罪苦的名都聽不到,何況有實!極樂世界的人沒有惡的念頭,一切不善的念頭他不生,他的心生都是善念,他的行為都是利他。利他才是真正自利,這個話佛講得太多了,菩薩祖師大德常說,我們也聽得耳熟,但是沒有放在心上,就是該放在心上的沒放,不該放的放了一大堆,這個錯了。

  為什麼利他是自利?自他是一,是不二。自是自性變現的,他還是自性變現的。你要不相信,想到這個夢的比喻,你在夢中不止一個人,夢中肯定有自己,不可能一個作夢的人沒有自己,大概沒這種印象,決定有自己,還有很多人,有你喜歡的人,有你討厭的人。你醒過來想一想,喜歡的、討厭的從哪來的?不統統是自性變現的嗎?醒過來之後立刻回光返照,整個夢境是一個心變現的,夢中的一切人,自性變的;花草樹木,自性變的;山河大地,自性變的,樣樣都是自性變的。自性變就是一體,自他不二,自他一如,所以利他是真正自利,這有道理的。換句話講,害他是真正自害,害自己,決定錯誤,因果的真理在此地,業因果報不是嚇唬人的,它是事實真相。換句話說,是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結果,起心動念阿賴耶裡面就結種子,這個種子遇緣起現行,它就造業,業感得的果報,果報是自作自受,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這樁事情任何人也救不了你,佛菩薩不能救,你自己造必須自己受,也就是業要消掉。於是我們明白了,三惡道是消負面的業障。三善道?三善道消正面、消善的業障。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善惡都是業障,善惡在六道,有三善道、有三惡道。自性清淨心不但沒有善惡,連染淨都沒有,四聖法界裡頭有染淨,沒有善惡。在實報土裡面,明心見性的菩薩叫法身大士,他們心真正清淨平等,沒有染淨,當然更沒有善惡。他們見一切人事物,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是自性的萬德萬能,能生萬法。眾生跟佛只有迷悟不同,其他沒有兩樣。

  佛陀的教育教什麼?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回歸本覺,你本來覺。所以佛有沒有東西給人?沒有。佛所講的、佛所行的,我們常說言教身行,言,給你講,他身體做到了,威儀有則,完全表現在他行住坐臥四威儀當中。怎麼個覺法?什麼是覺?你看釋迦牟尼佛一生,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那就是覺法,是覺悟的人。他非常活潑,得大自在,毫無拘束,自然性德流露。包括我們前面讀過,極樂世界的道場樹排列得整齊,秩序是我們想像不到的美好,有沒有去畫圖、去設計?沒有,自然的。所以性德自然流露出來的是最美的,天上人間,心再細、功夫再微妙也沒有辦法跟極樂世界比。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從自性流出來的,一切眾生十法界是從阿賴耶流出來的,不一樣。阿賴耶是迷,是不覺;自性是覺,不迷,它怎麼會一樣!所以佛法什麼都不是,就是講自己。學佛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這叫成佛了。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才曉得佛法是一切眾生所必須,不能不學的。你不學不知道自己,自己迷在六道裡頭,沒有方向、沒有目的地、沒有一個依靠,所以心雜亂,真的像一個人掉在茫茫大海當中,無依無靠,苦不堪言。佛的教誨像一條小船,它有方向、它有目標,它帶給你希望,讓你走出困境回到老家,這就是佛法,就是我們天天在學習的。

  第七,「如響忍:如響忍者,謂世間一切語言音聲」,這是從言語音聲來說。「皆由因緣和合而成,猶如谷響」,谷是山谷,在山谷裡面,我們長嘯一聲,立刻就聽到回音,就回響。我的聲音遇到這個山,這個山反射,反射回來,我們自己聽到了。這是走到山谷的人自自然然都會叫幾聲來欣賞回音。這個回音不是真的,不是我叫那個地方有個人跟著我叫,不是的,這是自然的。「無有真實,諦審忍可,而不執著」。最要緊的這一句話,就是不執著。十忍勸我們把一切人事物觀察清楚明瞭,不要執著,這是佛門第一個階段,證阿羅漢。我們有沒有了解清楚?沒有,為什麼?因為你還執著。這就是用章嘉大師的標準來衡量,章嘉大師的意思是你必須做到,你真的明瞭了。這個做到是心地上做到,心地上就是放下,放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你就圓滿了,否則的話,你沒有圓滿。

  這樁事情在修學過程當中是大事,不是小事。千經萬論,這一放下全解決了,全解決是什麼?千經萬論、部部經論你都明白,你都懂得了,只要你肯放下,放下障礙。為什麼你會統統明瞭?那是自性的本能,自性本來如是,本來一切通達明瞭,沒有絲毫障礙,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不明瞭是因為有障礙,這個障礙就是妄想、就是分別、就是執著。煩惱無量無邊,佛把它歸納為三大類,再多的煩惱不出這三大類。這個三大類的煩惱,自性裡頭本來沒有。現在為什麼有了?現在我們用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頭有,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

  學佛不是廣學多聞,不是這個意思,也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它本來就是,換句話說,我目的不在此。功夫全在放下,德能是自然通曉,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就通了沒障礙,自然就曉、就了,了是明瞭,曉是清楚明白,自然的,不要求。要求的是清淨心中一法不立,清淨平等覺裡頭沒有一法,所以你要把它徹底放下,放下得乾乾淨淨,絲毫都不能夠留。留了就是障礙,留了就是病毒,它一發作你就不得了。我們身體不好確實帶著很多病毒,這什麼原因?我們的念頭不好,我們的言語行為不好,把我們原本清淨健康的細胞演變帶了病毒的細胞,就這麼回事情。記住經上佛說的「境隨心轉」,我們物質的環境身體,身體隨著念頭轉變,念頭清淨善良,百病不生。念頭裡頭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名聞利養,有七情五欲,麻煩了,這些都是不善,這些都是毒害。你能把這個東西放棄,你怎麼會生病?所以學佛人真正遇到生病的時候,萬緣放下,冷靜下來想一想,為什麼會生病?沒念阿彌陀佛,所以你會生病。你相信我這句話嗎?如果真念阿彌陀佛,心上只有阿彌陀佛,沒有別的東西,他怎麼會生病?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第一善法就是阿彌陀佛,沒有比阿彌陀佛更善的,你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別的東西都淘汰掉,你怎麼會生病?我說這個話道理很深,一般人聽不懂,說我胡說,我說真話。為什麼會生病?沒念阿彌陀佛。你看真正念阿彌陀佛的人,得癌症絕症一、二個月再去檢查,病沒有了,什麼原因?他這兩個月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不念,帶著病毒細胞全部都恢復正常。

  劉素雲居士就是個明顯的例子,她得的是紅斑狼瘡,比癌症還嚴重。十幾年前醫生宣布她存活只有一、二個月,叫她趕快準備後事,而且提醒她,妳這種病隨時有死亡的可能,癌症還能拖一個月、兩個月,妳這個隨時可以死亡。她不驚不怖,她一點都不害怕,不在乎,回家去聽經念佛。我們聽到她的報告,每一天聽經十個小時,剩下來時間就念佛,她什麼都不想,念了兩個月再去檢查,沒有了。醫生感到這是奇蹟,問她有沒有找人給她治療?沒有。問她的飲食起居?很正常,沒有什麼特別。醫生感覺到最奇怪的,紅斑狼瘡即使是好了,那個疤結的疤一生退不掉,這醫生見過的,為什麼妳連疤都沒有?她說我這個疤大概是有人給我治好的。醫生問什麼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給她治的連疤都沒有。可是醫生相信她的話,因為這個人一生不會打妄語,不會說假話,沒有騙過一個人。所以她在那個地方,大家都知道,這個人是沒有妄語的,說話是老實的,所以對她所說的話,大家都相信不會有懷疑。這是什麼?念頭,阿彌陀佛的念頭,把紅斑狼瘡的病毒轉變過來了,絕症。換句話說,她壽命還有。壽命沒有了怎麼辦?沒有可以增加,真的不是假的,《了凡四訓》給我們做最好的證明。

  了凡先生的壽命五十三歲,他走的那年七十四歲,延壽二十一年,連壽命都可以延長。那是什麼?心善、行善,世間法真的沒有定法。一般人常講,講什麼?講因果,「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佛教能幫助人改造命運,命裡沒有的,求得到;命裡有的,不僅僅是保持,要把它發揚光大,利益自己也利益別人。如果念頭一轉,把利益別人擺在第一,利益自己擺在第二,這個好,這個可以轉變命運。沒有自己全為眾生,這個人是菩薩,這個人不是凡人。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念念為眾生的福祉跟佛一樣,佛念念是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如何幫助這個世界化解災難,如何幫助這個社會恢復安定和諧?佛只用了一個方法,問題全解決了,這個方法是什麼?上課,教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的,講經三百餘會,講經就是辦班教學三百餘會,現在講辦活動、辦論壇、辦講座三百多次;說法四十九年,就是教學教了四十九年,沒中斷。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對世界人類最大的貢獻,把人都教好了,只要你能夠接受他的教育,個個人都自動的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哪有一天不教學的道理!

  我勸天下的老人,老人要改變觀念,不要天天想老,我老了,笨手笨腳,對社會不能做出貢獻,在社會上是個廢人。這個念頭不好,這個念頭是負面的,這個念頭催化你快速衰老。應該怎麼樣?永遠保持年輕的概念,我沒有衰老,我沒有覺得我老,我還能照樣幹事。老人幹什麼事情最好?教學。你現在從事業方面退下來,你有豐富的經驗,你有豐富的知識,你把成功的這些經驗知識常常講給別人聽,辦論壇、辦講座傳授給天下人。從前一個講座幾十個人、十幾個人,古人那個時候,現在講座用網路、用衛星,全世界都能收看到,雖不在面前,如同在面前。地球確實是個地球村,地球的確成為一家人。我們要愛護下一代,全心全力幫助下一代。我們的期望在我們這一代不能實現,我們希望下一代能實現,全心全力照顧下一代,培養下一代,給下一代做良好的基礎,讓他們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努力,發揚光大,這個念頭,人就不老。我這一生當中從來沒有老的觀念,沒有,今年跟去年一樣,去年跟前年一樣,年年都一樣,沒有雜念,沒有妄想。

  住在這個世間,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言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是一家人,我們能相處得非常好。為什麼?人與人相處最忌諱的就是利害衝突,我跟任何人沒有利害,你要名,我不要;你要利,我不要;你要權力地位,我都不要。你看,你要的我都不要,我要的你也不要,我要的是一天四個小時講經,你不要,我們沒有衝突。所以我們就生活得非常快樂,真正是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我們的希求是相同的,我們希望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能過得很幸福、很快樂,我這個希望,你也是這個希望,相同的希望,沒有利害衝突,可以生活在一起,可以同在一棟大房子裡面活動。我就是想建立一個全球國際的宗教大學,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語言,我們生活在一起,非常和諧,非常快樂。這個事業不是理想,可能會變成事實。

  我們居住的地區,我們都努力在做。住在這個地區四面鄰居都認識、都打招呼、都關懷,互相照顧有安全感。我們見過,都市裡面大家住在一個公寓裡頭,住了幾十年隔壁這家姓什麼不知道,知道這個是隔壁的人,從來沒說過話,沒有打過招呼,見面沒有點過頭,太多了!我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在香港住四個月,很多同修家裡我都去做過客,去參觀。香港一般居住比較緊張,都是很小的房間,甚至於一個家庭,一家大概只有我們攝影棚這麼大,還有只有一半大。這麼一個小的地方,有一張床臥室,餐廳、廚房、洗手間都在一起,他們能夠忍受,很不容易。吃飯,基本上家裡面不燒飯的,所以香港這個地方賣飲食的太多,每一條街都有好多家,他們吃飯都到外面吃。鄰居住了二、三十年,知道那個人,不知道他的姓名,沒有打過招呼,就在隔壁。人情味沒有了,這種居住環境多難過!至少住在同一棟大樓,就是同一個村莊,應該每一家人都認識。

  這大樓應該有個大廳。所以蓋大樓的人,我覺得頭腦還不夠,為什麼?一棟大樓最好能有個大餐廳,讓每一家人吃飯的時候,都到這個餐廳裡面來,包全部的伙食,這就把全部整個樓變成一家人,吃飯在一起就會聊天了。每個月辦一個活動,什麼活動?慶祝生日快樂的宴會,同一個月生日的就在這一天,日期就是十五,都在當中,這一個月生日的,他們做壽星。每個月都這樣子,這棟大樓就變成一家人,守望相助,互相關懷、互相照顧,很容易做到的,不是做不到。每一家的家戶都好像很神祕,他們打招呼是跟管理委員會,管理委員會認識他們,他們自己互相都不認識。我們中國從前的舊社會,我的家住在農村,不但這個村子個個人知道、個個人認識像一家人,四周圍的鄰村都認識,社會安全,不可能有壞人存在。有個不認識的人進來,大家都知道,都有防範,互助的精神不能沒有,要互助合作。

  我們在圖文巴住了十一年,這是個小城,其實城很大,人口不多。十一年前我選擇了這個地方,建立一個淨宗學院,當時居民八萬人,今年十一年了,人口增加到十二萬人,增加三分之一。這個市土地面積很大,土地面積好像跟布里斯班差不多大。人口不多,這個城市十二萬人,大概鄉村四周圍所有的鄉村,也有十一、二萬人的樣子,總共不過是二十多萬人,土地多,土地不值錢。現在這個城市團結成一家人,太好了!我是前年三月,我在澳洲跟這些圖文巴宗教領袖,在我們宗教活動當中有個聚會,大家都來了。在這個場所裡面,這些宗教領導人跟我提出,我們圖文巴宗教團結成一家,希望把我們的城市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提出這麼一個構想,我非常贊成,好,我鼓勵大家。這是我多年的理想,打妄想,居然他們提出來,要幹。我說好,大家努力用一年的時間來落實。從哪裡落實?從教學落實,每一個宗教都要講經,希望宗教回歸到教育。講經的時候勸導所有的信徒,對不同的宗教要尊重,決定不能毀謗。

  我們要合作,我們都聚在這個小城,希望都是好朋友、好鄰居。我們提出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這個大家都接受,現在造成功了。我們這次在巴黎,今年五月,在教科文組織總部斯里蘭卡辦了一個活動,紀念釋迦牟尼佛的聖誕,衛塞節,在聯合國辦那個活動。總統邀請我參加,我就向總統建議,澳洲有這麼個新興的城市,做得很可觀,很有效果,能不能把他們邀請過來,我們聽聽他們的報告?總統同意了。圖文巴市長帶領著所有宗教的這些領導人,參與這次佛誕節的活動。他們做了半天的報告,下午一點鐘報告到六點多鐘,整整一個下午,我從頭到尾統統聽了,歡喜!這個給世界安定和諧帶來最好的信息。今年九月,他們自己在當地也辦個活動。這個活動當中邀請聯合國,就是各國駐聯合國的大使到圖文巴來參觀、來考察。九月聯合國可能本身有會議,時間可能會延到十月或者是十一月。好事情。

  如果宗教進一步能夠互相學習,不但學自己的宗教,也要學別人的宗教,讓我們在這裡面許許多多的誤會自然就化解了。佛教是智慧,這個智慧確實能幫助我們解決現前的問題。只要每個宗教,教堂每個星期有一次講經教學,至少有一次,你們的信徒都能夠來學習,我相信一年這個城市就變成一家人。人與人之間親切有人情味,不是人與人見到板著面孔,都帶笑容,自自然然互相打招呼。無論在什麼地方,坐下來都聊天,沒有陌生感。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提升了,這個地區犯罪率就下降。希望這個地區沒有犯罪的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影響就是教育,身行言教。佛告訴我們,這些現象也不是真的,如山谷的回音,不是真實的。所以對這些言語要放下,中聽的你歡喜,不中聽的你也別討厭它,知道都是假的,爭論就化解了,說什麼都好。

  在佛門有個故事,人名字我記不得了,老和尚講給我們聽的,有記載不知道出在什麼書上。兩個出家人爭論,是為了經典的教義有不同的看法,彼此不肯相讓,各人執著都是我這個對,你那個不對。最後是請教老和尚,甲進去問老和尚,老和尚點頭,你對。他很高興,走了,他對,告訴人,老和尚說我對,你不對。他不服氣,也去問老和尚,跟老和尚說,老和尚說,你也對,這個人也出去。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旁邊站的老和尚侍者,問老和尚,你怎麼說他也對、說他也對,他們兩個意見不一致,怎麼說都對?老和尚回頭告訴他,你也對。化解衝突、化解敵對,這個方法妙絕了!老和尚根據什麼理論?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天下沒有絕對的是非,是非是人感受、概念不相同而已。如何能把它統一?這就是教育。教育能夠化解一切是非,能夠化解一切衝突。諸佛剎土、極樂世界沒有聽說發生衝突的。什麼原因?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教學,從來沒有中斷過;釋迦牟尼佛在世,教學四十九年,也是一天沒中斷過。只有把一切事講清楚、講明白,講到最真實的地方,全是幻相,全是假相。你分別它錯了,執著它更錯了,還想佔有它,那叫大錯了,處處為自己想就錯了,為什麼?自己身心都不存在。

  底下第八,「如影忍」就說到了,「如影忍者,謂了達色身」,色是物質,我們現在這個物質的身體。「由五蘊積聚而成,本無實體,諦審忍可,而不執著」。五蘊,色受想行識,假的不是真的。五蘊這個現象,第一個講的色,就是物質現象,我們能看得見的、能摸得著的,物質。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受,你有感受,有苦受、有樂受,苦樂憂喜,身有苦樂,心有憂喜;想,你能回憶過去,你能夠期望未來,這是想;行是念頭不會中斷,前念滅後念生,相續不斷,這叫行;識,是色受想行的本體。這都從哪裡來的?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精神現象從哪裡來的?從阿賴耶來的。阿賴耶不是物質,但是它有物質現象,阿賴耶有三細相。第一個說阿賴耶的緣起,業相。業就是波動的現象,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就是業,業相,把真心本性變成阿賴耶了。阿賴耶是妄心,依什麼為體?依真心為體。真心是不動的,它動了。就好像波,波以什麼為體?以水為體,水動了就叫波。我們真心動了就叫阿賴耶,這個動是非常非常微細的動,沒有原因,不是大風大浪,極其微細。

  一念,這個概念一定要有,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這個一念動盪,我們是決定不能夠感受到,無法感受,根本不知道,佛法稱它作無明。無明是什麼?它的明達作用失掉了,這一念動就失掉了。不動像水是個鏡子,外面照得很清楚,這微微一動,照就產生錯誤了,還是能照,不是不能照,讓我們感覺到錯誤的概念,這叫無明。無明是煩惱的根源,你對事實真相不了解叫無明,無明生煩惱,什麼煩惱?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從執著裡頭,嚴重的執著,要據為己有,就是你要想得到,要想佔有它,你要想支配它,你要想控制它,起這些妄念。好像是真的,大家都這麼幹。

  你有沒有仔細想想,自己的身體能控制嗎?你能控制你這個身不老嗎?你能控制它讓它不死嗎?老化,一秒一秒的老化,它不停,死亡,一秒一秒的接近。哪個人不死?我們看湯恩比博士訪問日本的這些資料,他談了很多問題。他訪問日本最後一次八十二歲,他八十五歲死的,在死亡前三年。人不是一天一天接近死亡,是一秒一秒接近死亡。有沒有想到?死亡之後什麼東西能帶去?佛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走,你空手而來,你還是空手而去,何必造這些業?真正聰明人,真正覺悟的人,真正對人生有體會的人,他要的是每一天能吃飽、能穿暖,有個小房屋可以避風雨,足了,知足了,知足就常樂。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這是佛菩薩,這是佛教育。

  有人說佛陀教育太消極,沒有進取的心,這社會怎麼能進步?乍聽起來,好像他也滿有道理。他進取什麼?你想想他進取的內容,在財色名利上進取,在五欲六塵上進取,增長貪瞋痴慢,膨脹貪瞋痴慢,最後的結果三惡道去了,這個進取走的方向不對,錯了。佛法,你說它消極,你從另一個角度看,它比你積極,它不消極。它進取積極的那一面與你恰恰相反,你的進取是自私自利,它的進取是為一切眾生造福,念念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它幹這個事情。所以它是三善道,它不是三惡道,對三惡道它消極,對三善道它積極。

  現在人的思想當中,對三善道消極,對三惡道積極,各有積極、消極,不一樣。佛教人物質生活上要知足常樂,稍稍有一點能過去,知足了,不再求了。精神的生活,那要不斷提高,要不斷提升。精神生活是什麼?覺悟,破迷開悟,要大幅度向上提升,人道提升到天道,天道提升到聲聞,聲聞提升到緣覺,緣覺提升到菩薩,菩薩提升到佛陀,這非常積極。學佛的人非常快樂,學佛的人自在,學佛的人心情是定的,一點都不浮躁。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世間競爭的人,哪個不生煩惱?你得到財富,你得到地位,煩惱跟你所得到的平行的提升。那變成什麼?世間人常說的富而不樂、貴而不樂,富貴得到了,快樂犧牲了。吉凶禍福,你有沒有看清楚,有沒有看明白?趨吉避凶是人生的常道,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先要把因果這一關把牢,我們不會走錯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