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五十九頁第三行,從當中看起:
「又《彌陀疏鈔》曰:無生忍,略有二種:一、約法,二、約行。約法,則諸無起作之理,皆曰無生。慧心安此,故名為忍」。這個就法上來講,也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最後一句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他這個五句話非常重要,前面四句話是講能生的自性,自性是清淨的,這第一句說的;第二句說的,自性是不生不滅;第三句講自性本自具足,它沒有欠缺,究竟圓滿;第四句話說的是自性本定,本無動搖,自性是定的、是不動的。不動就見性,我們見不了性,我們心在動。這個在動的心叫生滅心,生滅心是假的,佛經上常常叫它做無常,無常就是不定,前念滅後念生,生滅的速度太快了。我們根據彌勒菩薩的說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秒鐘它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記住,單位是兆,萬萬是億,萬億是兆,數目字是兆。這樣的頻率確實是在我們面前,這個就是宇宙的真相,諸法實相。
這真相,不可得,我們掌握不到。我們在前面用過去的電影來做比喻。現在的電影用數碼,不用膠捲;以前照相用膠捲,現在都用晶體,沒有那麼麻煩了。但是膠捲容易懂,膠捲這個電影,它的原理就是動畫,拍攝的時候,是一秒鐘拍二十四張,連續的拍下來,放映的時候,同樣的速度把這個影像打在銀幕上。我們在銀幕上看到這個好像很逼真,人是動的,音聲是連續的,我們聽得懂,我們看得很清楚。這是什麼一種相?不是單獨一片,單獨一片看不到,毫無意義,是一種相似相續相。因為我們知道,電影的拍攝每一張都不一樣,每一張都是獨立的,就是一個念頭,佛經上常講一念,一念就是指這一念。這一念裡面,我們需要多少念,我們才能感覺得到?大概讓我們有個清晰的感覺,至少是二分之一秒。二分之一秒,一秒鐘二十四張,二分之一秒就是十二張,十二個畫面重疊在一起,我們講混攪在一起,我們看到東西了,聽到他說的話了。如果單獨一張,看不到。單獨一張,速度很快,我們有個感覺,有個光亮了一下,光裡頭什麼東西沒看見。這是我們都知道的,都能感覺到的。現在從這個基礎上把它的頻率增加,增加到一秒鐘一千六百兆,試問問,就在我們眼前,我們會有感覺嗎?真的沒有感覺。
科學家在找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沒有起源,到哪去找?就在當下。跟你講真話,沒有時間,也就是沒有過去、現在、未來;又告訴你,根本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宇宙怎麼起來的?就在當下。這個很難懂,這是事實真相。沒有過去,要找過去,要找宇宙開始。怎麼開始的?沒有開始,不生不滅,這是講萬法。蓮池大師《疏鈔》裡說得好,如果無生法忍要就法上來講,「諸無起作之理」,一切法沒有起作的道理。有沒有起?沒起,沒有起就是沒有滅,不生不滅,這一句話是真的。不生不滅,要在裡頭去找生滅,這就苦了,找幾十年,找幾百年,找幾億年,找幾億萬年,都找不到,為什麼?它沒有,你落空了。科學家們到什麼時候才真正服了佛說的話。這叫無生,無生就無滅,所以你不要去找生滅,生滅是幻相,剎那沒有了。還會不會現前?沒有,沒這個道理,假相。
電影這個假相它有底片,自性的假相有沒有底片?有底片。它那個底片不是物質,所以拿不出來。也不是思惟,也不是想像,換句話說,它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心理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它真有。在哪裡?我們看不見。有人看見嗎?有。誰看見?佛看見了,還有人,大乘經上告訴我們八地以上。那就是說,八地菩薩、九地菩薩、十地菩薩、等覺菩薩,佛是妙覺,統統都看見。證得這個層次的人很多,不是一個,一個人說了不算數,得到同等層次的定功統統看見,看見說出來都是一樣的,這沒話講,這真的,可不是假的。佛法是科學,怎麼說?科學要求證,佛法求證,沒有證得,不是你自己的,證得就是。怎麼證得?放下就證得。六根在六塵境界,決定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證得,這就是八地的境界。
我們很認真、很冷靜的去想一想,我們能不能修到這個境界?不可以說不能,也不敢說能。不可以說不能,因為你自性本來是佛,我們的自性跟如來的自性是一不是二,佛有,我們有,絕不遜色。佛證得了,佛放下。我們為什麼不敢承認證得?我們放不下,口裡說放下,心裡也想放下,事實上就是放不下。這個放不下的原因是什麼?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是無始無明的習氣,這從理上講的;從事上講的,業力,我們的業力太重。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在造業,念頭才動就是造業,開口說話是口業,所有的動作是身業,身口意三業念念不停在造,這一生幾十年累積下來多少?如果再跟你算總帳,過去生,再過去生,生生世世累積的有多少?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說,如果這個業力要是有物質的形相,盡虛空都容納不下。佛說這句話,我們細心去思惟,它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是盡虛空都容納不下。好在什麼?它沒有體積,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再多再多,連一個微中子都能容得下,可以容下我們全部的業力,微中子,因為它沒有形相。
所以能生萬法的自性無相,從自性所生的萬法有相,萬法統統有相,雖有相,不是真的。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相有性空,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幻相有,不可得。就像我們今天看電視屏幕上的這個相,有沒有?有。能不能得到?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假的,不是真的。佛經上兩句話,「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個境界,就是這個真相,我們在屏幕上看到了。所以屏幕是我們一面最好的鏡子,在這個鏡子體驗出空有不二,空有同時存在,空有互不障礙,這叫不思議的境界。今天科學家把它發明出來,我們見到了,在一面鏡子裡顯示出宇宙的實相;或者我們佛經上的名詞,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真相,這一個屏幕顯示無餘,統統顯示出來了,叫真正不可思議。宗門叫參究,這就是參究的處所。
我們有了概念,為什麼還放不下?概念不深刻,抵不過業力,業力的能量太大,我們這個覺悟能量小,沒有辦法克服它,知道,依舊不能放下。徹底真正知道了,立刻就放下。這就是佛經上的比喻,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佛要多長時間?一念,也就是說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凡夫就成佛了。凡夫本來是佛,你就還原了,回到哪裡?一還原就回到常寂光。常寂光,今天科學家有個名詞,我想應該是一個意思,叫零點能量。零點能量就是常寂光,但是沒有常寂光那個字的意思豐富。常寂光三個字的意思太妙,常是永恆不變,不生不滅;寂是清淨,告訴你什麼都沒有,不生不滅,什麼都沒有;光,光是遍照虛空法界,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什麼都沒有,它永恆不滅,起作用能生萬法,整個宇宙諸佛剎土世界依正莊嚴全是這個光變現出來的。這個意思多圓滿,用這些詞是智慧,從這個地方看,我們現在人跟佛不能比。
經典的教育不可思議,年輕人要發大心,要行菩薩道,要把如來的承傳接受過來,這一生有意義、有價值。你到世間來幹什麼的?我來繼承釋迦牟尼佛大法的。成就自己,利益眾生,真正發這種大心,認真努力去做,佛菩薩保佑你。我們看不見佛菩薩,佛菩薩看見我們,你發這個大心就放光,佛就見到了,這個光跟佛光相同,光波頻率相同,所以佛立刻就感應到,佛就會加持你。佛也會折磨你,佛為什麼要折磨你?鍛鍊你,不鍛鍊你怎麼會成就。什麼樣的境界你都會遇到,遇到怎麼辦?不動心,就通過了。順境善緣不生貪戀,知道什麼?知道一切法是虛幻的。逆境惡緣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來考驗你,看你還有沒有怨恨,心裡還有沒有難過。必須在境界裡頭,地獄,如如不動,天堂,如如不動,沒有貪戀,地獄,沒有怨恨,心平氣和,這就通過了。時時刻刻考驗你,分分秒秒的考驗你,你才能成就。禁不起考驗的都被淘汰掉,淘汰掉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太多太多了。不能有絲毫傲慢習氣,有絲毫傲慢習氣都是障礙。貪瞋痴慢疑,每天早晨起來面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在境界裡頭把貪瞋痴慢疑洗刷得乾乾淨淨,沒有貪心、沒有瞋恚、沒有懷疑、沒有傲慢,這叫真修行。
讀經打坐是修定,到一定的程度了,這些東西有沒有沒有關係。有,還是天天做,天天做為什麼?不是為自己,是做樣子給別人看。身行言教,要做好樣子給人看,威儀有則,把整個佛法就在生活當中做出來,行住坐臥。釋迦牟尼佛,最好的榜樣。見到任何人,滿面笑容,真誠、恭敬、謙虛、誠實,要做出來,要養成習慣,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萬物。對樹木花草真誠、恭敬、謙虛,把慈悲心顯露出來對山河大地,這叫真修行。能夠對山河大地、對樹木花草,何況對人?老實、聽話、真幹,真幹出來。老實是根本。不老實的人、聰明的人很難成就,為什麼?他不聽話。老實就聽話,聽話的人就有成就,就會真幹。遇到佛法,這一生當中真正能成就,屬於這樣的人。不是這樣的人,沒有關係,來生後世再來。我們這一生學乖了,這六個字學到了。要知道,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沒學到,要學到不就早走了嗎?怎麼會還有今天?沒學到,六個字沒學到。這六個字學到,這一生就成就了。這一生還不能學到,來生後世慢慢來,總有一天你學到了。學到,就叫根熟眾生,佛來幫助你,你根熟了,你決定成就。條件就六個字,這六個字是祕訣,這六個字是寶。
真正發心這一生要成就,那就是章嘉大師早年教我的,只要發這個心,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我沒有要求他,他自動照顧、自然照顧,為什麼?這是他的本分,這是他的事業,是他最主要的事業。幫助別人成就,幫助別人度化眾生,讓如來之法世世代代永續傳下去,一切諸佛如來第一個事業,哪裡要人求的!你求,你不具備這個條件,他幫不上忙;你具備這個條件,不需要求。老師告訴我,是鼓勵我,是為我安心。一個人,尤其一個年輕人,心不安,特別是在這個時代,煩惱、憂慮、恐懼、煩躁都在我們面前,多麼可怕!誰靠得住?誰能幫助我?這個社會人與人現在只有利害關係,道義沒有了。真正明白的人,有一個人很可靠,阿彌陀佛,你靠定他準沒錯。換句話說,你每天生活都是他安排的。我們應該隨緣,在隨緣裡頭學不變。用什麼不變?就用一句彌陀名號不變。我就抱住這一個名號,我終極的目標是求生淨土,什麼時候都可以去,佛來了,我就跟你去;你沒有來,我聽話,我這一天要做一個淨宗學生的好榜樣,做給大家看,這個心願念念不忘。一切法無生,明白了,無論是善緣惡緣、順境逆境,都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西方極樂世界,西方只依靠阿彌陀佛,這就對了,一直到圓滿成佛。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速度很快。
賢首國師《還源觀》上四德,真簡單,一點都不麻煩,比三皈五戒還簡單,它非常重要,四大德,根本的大德。第一條「隨緣妙用」,我們每天從早起來到晚上睡覺,隨緣,歡喜,善緣惡緣都歡喜,為什麼?成就我、提升我,幫助我消業障,幫助我成長。妙用就在這個妙字,妙是什麼?放下,不執著了,心上沒有就妙。隨緣,心上沒有緣,這叫妙;心上有了緣,著相,不妙了。念念決定沒有為自己想,都是為別人想,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是總目標。如何達到這個目標?那就要曉得眾生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而不覺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是覺而不迷,翻過來,覺而不迷他就樂了。佛用什麼方法幫助大家?教學。所以經上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妙就妙在這裡,「今現在說法」。說法不一定要用口,做出來也是說法,身行言教,身口意三業教化。心裡念念不忘教化眾生,身表演,做出來給你看,有些有緣人一看,他就覺悟,他就明白;有些人一聽,他明白了。佛就用這兩種方法。身,你看他一天的生活,那就是身行;你看,有疑惑、有不明瞭,你問,他給你解答,言教。落實在身行言教,把人都教好了。
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那是他精挑細選的,不是普通人。選擇些什麼人?業障消乾淨,稱性的功德具足,他要挑這些人。經上說五逆十惡、毀謗佛法,怎麼也能往生?能。為什麼?他臨終的時候懺悔,真的回頭,後不再造。這是什麼人?這是身心清淨,符合極樂世界清淨平等覺的條件,佛來接引他。如果不符合,他的煩惱習氣還有一些,佛不會來接引他。多少念佛的人,臨終的時候沒有看到佛接引,於是又搞六道輪迴,多!六十年前李老師常說,六十年前的人比現在的人老實多了,老師告訴大眾,一萬個念佛人,能夠往生的三個、五個。也就是念佛人臨終求往生,阿彌陀佛來選,一萬個人只選到三、五個。現在六十年之後,我說了,一萬個人可能只有一、二個,沒有三、五個那麼多,一、二個。再六十年之後,大概可能五、六萬人當中有一個,愈來愈少。
所以要勸、要教,那就是我們做好樣子,我們真正能放得下,決定不為自己。要曉得名聞利養全是空的,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錯了,大錯特錯!現在年輕人,我聽很多人告訴我,年輕人最羨慕的是哪一行、哪一種人?明星,都迷在明星上,都以明星為榜樣,這個問題嚴重了。明星將來到哪裡去?他把人帶好了,他到天堂去;他把人帶壞了,他到地獄去。你細心觀察,他將來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到什麼樣的地獄?你細心去觀察,你都會明瞭,不能學!中國古時候知識分子,就是讀書人,以誰為榜樣?以孔孟為榜樣。學孔子,最低限度,那一部《四書》他是真的讀了,真的明白了,真正在學習,學夫子的仁義,學夫子的道德,學夫子的生活。夫子日常生活,弟子們在《論語》上記載的,「溫良恭儉讓」五德,這是孔子平常待人接物,溫和、和睦、善良、恭敬。《曲禮》第一句話說「毋不敬」,沒有他不恭敬的,敬人、敬事、敬物,對一切萬物,對事的恭敬是認真負責。生活節儉,處眾,讓,不跟人爭,退讓,一生不爭名。夫子一生沒有著作,《論語》是學生記錄下來老師的為人,言行記錄下來,不是孔子自己寫的。釋迦牟尼佛亦如是,走了以後,經典是學生寫的,頭一句話「如是我聞」。如是,這一部經裡頭寫的東西是我聽老師講,不是我的。老師當年沒用文字寫出來,這些古人都學會了。
古人的著作什麼時候流通?都是走了以後,學生、朋友給他流通。自己為什麼不流通?不好意思,這是謙虛,謙德教人。一定到自己死後,別人去流通,我們看古大德確實如此。蓮池大師的著作,他的學生古德法師替他整理流通的;蕅益大師圓寂之後,他的著作是他的學生成時法師流通的。今人我看到兩個,方東美先生他的一些著作,他走了之後,學生們幫他整理流通的;再就是李老師,李老師的著作,好像八十歲生日的時候,也是學生們給他流通的,《全集》流通是往生之後。這是什麼?不爭名。現在人要知名度高,要趕快成名,這是什麼?跟電影明星學的。我們跟的這些老師,都是跟古人學的。
我看到我講的東西出版很多,我都看到好多,誰給我流通的,不知道;誰寫的,我也不知道。他們是從錄音帶、從光碟上寫出來的,我沒有看過,我沒時間看,隨他去吧,只要自己如如不動就好。裡面肯定有錯處,有誤會的地方、有曲解的地方,希望大家看到了,給它修正過來。我是決定不看的,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看這些東西。我講完就完了,不要放在心上,全是假的,搞這個幹什麼。要流通,流通古大德的,有價值。但是古大德的東西深,可能現在人看不懂,我們說得淺顯,能幫助現在人。幫助現在人,最好要懂得,要看古人的東西,你才會真正能提升。看現在的,看我的東西,幫你起信,不能幫助你提升。能夠從這個地方對古聖先賢產生信心,產生恭敬心、真誠心,這個利益就大了。
我們今人怎麼修、怎麼行都不比上古人,什麼原因?古人修行的環境好、氛圍好。兩百年前,我們今天到斯里蘭卡看到的那種感動的情形,兩百年前中國社會就是那樣的。比它那還高,水平還高,因為中國有大乘、有儒、有道,確確實實是世界第一。這兩百年我們學外國人,把自己東西不要了。自己東西擺在面前不能讀,文字改了,這是大環境。要跟古人學習,要以古人為師,學真實智慧、真實利益、真實的經驗,得學文言文,不從這裡下手,你沒有辦法。今天誰能懂得文言文,誰就是真正漢學的傳人。漢學的老師繼承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這人還得了!這個人能救自己,我相信他一生過孔孟的生活、過佛菩薩的生活,身心健康,法喜充滿。《論語》頭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就是喜悅,就是佛家講的法喜充滿。你真正能得到古聖先賢的真傳,這文字多重要。
古籍裡面只要通個二、三種就夠了,要精通。佛,《大乘無量壽經》夠了;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內容非常豐富,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學的精華。這個本子加上註解就是大乘佛法精華錄。專心搞,要講,要天天講,一天至少講一個小時,一生不中斷。不要等你一輩子,十年之後你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化身,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一生專搞觀音三經,你就是觀世音菩薩;專攻地藏三經,你就是地藏王菩薩,你當然能夠承擔大法的承傳,傳人,教化眾生,佛法就興旺起來了。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緣不足,你們好好的學,我替你們製造因緣,我全心全力支持你,你的成就超過我十倍都不止,才能救世界。
佛菩薩給我們的緣分,這最明顯的,斯里蘭卡的緣分、馬來半島的緣分,印尼那邊我跟他們有很好的關係,有必要我還得常去,不常去這個緣慢慢就淡掉了。現在為難的,年歲真的是太大,體力不如從前。我在八十五歲以前體力很好,沒有感覺到累,這兩年感覺到有點累了,不一樣。八十五歲以前,哪裡打個電話找我去,我真去;現在人找我,我得考慮一下。真正有大的利益,對佛教有利益,對團結宗教族群有利益,對世界和諧有利益,我還是去。如果不是這幾方面的利益,我個人的利益我絕對不去,我沒有這個必要。我今天一心求生淨土,我不想在這個世界多住,我去幹什麼。所以為正法久住,為眾生福祉,這個應該要去,累,還是要去。
斯里蘭卡全國學佛,而且落實到生活,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世界各地的佛法,只是口裡說說而已,沒真做到。在斯里蘭卡辦學有好處,在那裡學習,你走出學校之外,你見到了,看到佛法,所有環境全是佛法,大人小孩,各行各業,沒有一個不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看到了,那是以佛法治國,以佛法教化眾生,這個太理想了,所以佛教大學、宗教大學應該建設在那個地方。全國朝野支持,這個力量就大了,我們要做出榜樣。這個國家除佛教之外,有印度教、有伊斯蘭教、有天主教,還有幾個宗教,他們也是多元宗教,政府對於這些宗教都很尊重,沒有歧視,好!我們希望將來這些宗教,每一個宗教都建立一個小區,這個小區就是他們宗教落實在這個小區,都給世界做好樣子,來看看。大乘佛教我們也做一個小區,慢慢把他們提升起來。他們現在是小乘,他們樂意接受大乘。我們希望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後來延伸的許許多多的宗派法門,統統都能在這個地方興旺起來。只要真正有人肯學,放下萬緣,放下名利。障礙我們的,沒有別的,財色名利四大魔王,這個要遠離,要真正放下,你就會一帆風順。
蓮池大師教我們,先從法上看無生忍,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心安在這個地方,這叫忍,叫無生法忍。「約行」,在行為上,「則報行純熟」。報、行,報是果報,行是修行。報行純熟是什麼人?法身菩薩。我們是有行,不純,沒熟。中國佛教裡頭常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是報行純熟。見性成佛,生諸佛實報莊嚴土,這叫純熟。報行沒有純熟的,生方便土、同居土,就是十法界。沒有脫離十法界,也就是說還沒有能夠轉識成智,他用的心是妄心,用阿賴耶、用分別心。分別心用得純熟不執著了,雖分別不執著,這什麼人?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沒有超越十法界;純熟,超越十法界。這從行上說的。這種人,「智冥於理,無相無功,曠若虛空,湛若渟海」,這幾句話說得很好。智是智慧,真智慧現前,理是自性,智跟自性融成一體了。離一切相,無相,世出世間一切相全放下。外無相,內無功,這個地方我們常說積功累德,這個地位上積功累德也放下了,他還要不要做積功累德?他還做,他從來沒休息。他做跟我們做不一樣,我們是有心去做,有心是有妄心,他們沒有妄心,他們真心在做。真心在做,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四諦裡頭無作四諦。
妙覺如來回歸常寂光,常寂光裡頭一法不立,但是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他那個應就是無作而作,自然的,他沒有起心動念,但是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全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的。眾生極其微細的念頭,自己不知道,佛知道,他知道應該來幫助你,他就來現形。應以什麼身,不是佛自己想像的,是眾生心裡希望的。佛菩薩來幫助,佛菩薩就現身,希望佛就現佛身,希望菩薩就現菩薩身,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所以現身說法不是佛那邊的事情,是我們眾生這邊,我們動什麼念頭,他有什麼樣的反應。就像江本博士的水實驗,我們起心動念頭,水自然現出結晶來給我們看,我們念頭善,非常之美;我們念頭不善,那圖案現出來很難看。自性,就是常寂光,跟一切眾生感應,就跟這個樣子相似,跟水實驗相似,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對佛要有決定的信心,佛在幫助我們,我們的一生統統是佛安排的。無論什麼境界,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們講境是環境,外面的環境有順境、有逆境,小環境是我們居住這個地區,大環境是我們住的這個地球;緣是人事環境,我們面對這一切人,人有善人、有惡人。佛用一個境、一個緣就統統包括了,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在境緣當中自己能做得了主,不為環境所干擾,這個很重要。自己要能做主,不要被環境轉了,我們要轉環境。要相信佛的一句話說「境隨心轉」,心做得了主,整個環境,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跟著你轉了。自己做不了主,在環境裡頭起貪瞋痴慢,生起七情五欲,那你就被環境轉了。學佛的人,真正學佛,功夫就在這個地方看,在境緣裡頭你有智慧做主,不是感情用事。初學的人轉不了環境,受不了環境的壓迫、環境的誘惑,你就用念佛這個方法,心裡念念是阿彌陀佛,裡外清清楚楚,我佛號不間斷。我實在沒辦法了,求佛力加持,環境自然會轉變。
無相無功,曠若虛空是比喻,湛若渟海也是比喻,這兩句都是比喻我們放下。放下不是什麼都不做,自利要有節制,要適可而止,不起貪心,逆境裡頭不起怨恨。譬如對毀謗我們的人,障礙我的、羞辱我的,這都很難忍,陷害我們,對於這些人不生怨恨。不生怨恨,你就會生感恩的心。要感什麼恩?害我,感什麼恩?害我,我能忍,我要感這個恩。他要不害我,我這個忍從哪裡修?我忍辱的功夫完全在境界上修出來的,好事情,不是壞事情。菩薩道上有這門功課,這門不及格,成不了佛。所以會感激,會很歡喜,受害了也很歡喜。受騙也很歡喜,別人受騙生怨恨心,甚至於生報復的心,我們若無其事。錢財,我用你用都是用,一樣的,我不用,給你用好了,沒有一絲毫怨恨。處處學忍,處處學讓,這個人有大福報,後面的福報很大,很快就會來了,是自然的,不是我們有心去求的,所以心量要大。湛若渟海是心要清淨,湛跟渟都有清淨的意思,這個水沒有污染。
「心識妄惑,寂然不起」,這兩句法說,前面是比喻,把心識比喻作虛空。心識不起妄惑,惑是迷惑,妄是妄想,你的心識清淨、平等,迷惑就不清淨,有妄念就不平等。所以要把自己修行的目標鎖在本經經題上,經題上修行就五個字,「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就是阿羅漢,平等心就是菩薩,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真的覺悟,是佛,這個是從因上說的。果報在上半句,「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就是相好。實在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跟如來一樣的智慧,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從哪裡來的?從清淨平等覺來的,在經題上就顯出來了。佛菩薩教給我們什麼?教給我們修因證果。佛說法有他的善巧,先講果,為什麼?你歡喜,你希望得到,然後再告訴你,你怎麼得到。大乘無量壽莊嚴,你真想要,怎麼得到?清淨平等覺就得到了。
修行,肯定先得清淨心,染污沒有了。清淨心要從無我下手。怎麼無我?我念念都想眾生,不要去想我,我就淡化了。念念想正法久住,念念想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從來沒有想過我。把我變成一切眾生,把我變成諸佛如來的正法,不是一尊佛,十方三世一切佛。慢慢,自自然然,我們的心識融入自性。要把心識化解,融入自性。融入自性之後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入這個境界,這就成佛。佛以法為身,叫法身。法身就是你承認遍法界虛空界是我自己,這就叫證得法身。所以講倫理,倫理是講關係,中國人講人與人的關係五大類:父子、夫婦、君臣、長幼、朋友,這人事關係。佛法講,講絕了,佛法講一體。這些人,我們可以把他講成五倫一家人,達到極處,六道裡頭的人道,人道是一家人,這個範圍擴大了,人道一家人。可是佛更大,佛說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是自體,跟我是一體。比一家人還親切,一家人不是一體,佛講是一體。為什麼是一體?是一個自性變的。自性是一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一切眾生,一體。確實的,一體,哪有不愛的道理?一體,哪有不全心全力協助的道理?全心全力去照顧、去關懷,那是什麼人?法身菩薩,因為他知道一切法是自己,照顧得無微不至。在這個境界裡才真正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比佛法更好的,沒有比佛法更殊勝的,作佛真正是第一等人。方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我從這六十二年當中得到的,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正是叫人法喜充滿。
在行上要做到這裡講的,「心識妄惑,寂然不起」,寂然不起就融成一體,這是明心見性,這叫無生。前面說法通諸地,前面是從法上說的,後面從行上說的,從行上這是八地以上,「八地所專」,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他們的境界。「故知《淨影疏》中之無生法忍,即《彌陀疏鈔》中約行之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有從法上講的、有從行上講的,這是從行上講。「故淨影師謂為七地以上,蓮池師指為八地」,兩個說法相同,沒有違背,七地以上就是八地。蓮池大師直接講的是八地,八地就是七地以上,七地以上就是八地,是一個意思。「又《仁王經》亦謂無生忍在七八九地。」《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它講到無生法忍,它分三品,下品無生法忍,七地;中品,八地;上品,九地,這樣子分法的。十地,無生法忍上面叫寂滅忍,這是最高的。無生就是真正知道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我們看一切法有生滅,他們看一切法不生不滅。寂滅忍是佛證的,下品的寂滅忍是十地菩薩,中品寂滅忍是等覺,上品寂滅忍是妙覺佛果。妙覺不是菩薩位,等覺以下是菩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明心見性的,明心見性對於宇宙事實真相徹底通達明瞭是八地以上。不受環境障礙,明心見性統統得到了,這四十一個位次上個個得到。但是究竟諸法實相,這個難,這個只有最高層五個階級真正通達明瞭。
我們對這些真的搞清楚、搞明白,就真正曉得佛教不是一般人所說的宗教,它是教育。它教什麼?普世教育,就是對一般人普通的教育,是倫理、道德、因果,幫助世間人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擴大心胸,包容萬有,做一個和睦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是佛教對普世教育,對一般人的教導;再向上,向上是高等哲學、高等科學。這個我們要講清楚、講明白,很多人誤會它是宗教、是迷信,錯了。佛教終極的目標,那就是科學跟哲學的終極目標,對於整個宇宙搞清楚、搞明白,而且能夠控制整個宇宙,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極樂世界怎麼來的?純淨純善的心行變現出來的。我們能把地球上的人都能夠把他教到純淨純善,地球就是極樂世界。達到以心控物,就能改變我們的物質環境。把我們的物質環境比照西方極樂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能不能做到?能,不是不能。我們的本能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絲毫沒有欠缺,阿彌陀佛能建立極樂世界,我們可以在地球上建立,靠我們的教學。
當然最理想的,我們首先取得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就像從前法藏比丘一樣,用五劫的時間到一切諸佛剎土去考察、去學習,好的統統要,不好的統統不要,法藏比丘是用這種方法建立極樂世界的。我們到極樂世界,這極樂世界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的精華,最美好的全在極樂世界,我們學會了,回過頭再回到地球上,幫助地球也把它造成一個極樂世界,可不可能?可能。我們要有這個大願,要有這個大心量,建造極樂世界是為度眾生的,地球上的極樂世界就是彌陀極樂世界的分會,普度一切苦難眾生,這多有意義、多有價值,人生到世界上來沒有白跑一趟。同心同德向著這個目標,幫助所有的眾生,你有智慧、有德能、有善巧、有方便,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能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智慧、德能、相好,不是學來的,不是修來的,這一定要知道,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
所以大乘佛法把修學的宗旨目標鎖定在明心見性,就是一定要把自性找到,開發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不是從外學來的,外面學來的是知識,比不上智慧。向外求法,大乘教裡頭稱之為外道,外道不是罵人的,不是輕視別人,不是這個意思,外道是心外求法。佛法呢?佛法不向外求,佛法向內。大家知道了,向內求什麼?求明心見性。怎麼明心見性?放下,就這個方法。放下妄想,自性裡頭沒有妄想,現在我們有妄想,自性裡沒有,當然可以放得下;自性裡頭沒有煩惱,自性裡頭沒有業障,我們把妄想、雜念、煩惱、業障統統放下,就成佛了。單單在經教裡學,學了不肯放下,這是知識。把佛教的經典轉變成佛學知識,現在很多學校裡面開的有佛經哲學的課程,走這個路子,這不是佛法,這是變了質的佛法,把它當作世間一種學術研究,入不了境界,見不了性,雖然學,得不到受用,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學以致用,學了沒用處,學它幹什麼?
我們這一次五月份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活動,會後我們訪問法國的漢學院。我們實在是孤陋寡聞,對歐洲知道的不多,原來以為倫敦是歐洲漢學中心,這一訪問才曉得,真正漢學中心是巴黎,不在倫敦,以前我們不知道。我們跟他們的教授交流,他們比倫敦早,滿清時代就建立,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相當有規模,歐洲人有個諺語,學漢學到巴黎。巴黎的漢學,他知道我們在馬來西亞也建了個漢學院,他們聽了也歡喜,希望以後我們合作。我們告訴他,漢學對現前的社會管用,能夠幫助我們個人身心修養達到健康長壽,能夠幫助我們家庭幸福美滿,能夠幫助社會安定和諧。他很驚訝,真能做得到嗎?他們是把它當作歷史去研究,看看古代這些東西,沒有想到現在還管用。所以我就告訴他,如果現在不管用,我學它幹什麼?不就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嗎?我們這次去訪問,給他這個啟示,管用。他很驚訝。我說:我們確實做了實驗。以前我們在巴黎聯合國做報告,大家不相信,說這是理想,現在人做不到。我們在湯池小鎮,通過三年的實驗,我們做到了,真的改善了,真管用。希望他們將來研究的方向能轉變,實用的漢學,不是歷史的漢學,現在實用的漢學。這個名稱也要改一改,現代實用漢學中心,我們不是搞歷史,不是懷念過去,我們是要享受現前,實用漢學,搞這個,搞這麼一個漢學中心,現代實用的漢學中心。我們馬來西亞學校建好之後,我們會密切合作,這些人對於文言文的底子都好。我參觀他們的圖書館,有不少線裝書,我看到很驚訝,這真是有心人,中國古籍線裝書在他們圖書館。現在有科技的方法,我們照相、影印,可以把它翻印出來,流通到全世界。把我們研究學習的效果在聯合國公布,真能幫助人解決問題,湯恩比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