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掀開經本第四面,倒數第二行:
【調眾生。宣妙理。貯功德。示福田。以諸法藥救療三苦。】
這段經文所說的是「悲智療苦」。世間眾生,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界統苦,這是說到天上、人間。人間之苦,我們現代人,尤其是最近這一、兩年,我們的感觸非常的深刻。而實際上天上,天,佛在經上說有二十八層天,也是很苦。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無量無邊之苦可以分為三大類:苦苦、壞苦、行苦,這三大類全部都包括了。「苦苦」,下面苦字是名詞,上面是動詞,這裡面所包含的實在是太多太廣,佛也把它歸納為八類,稱之為八苦。諸位要曉得,八苦就是苦苦的詳細說明,這裡面有: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些名詞,我想不必要細說,細說要佔很多的時間。八苦交煎。除這之外,有「壞苦」。壞苦,對於一切的色相它總會變壞。它存在的時候,我們感覺得很美好,到變壞的時候就感覺得很苦。至於最後一條所講的「行苦」,例如世間人常講的「青春不住」,這就是屬於行苦,剎那剎那在改變,剎那剎那在遷移,新新不住,這是屬於行苦。
佛告訴我們,欲界之內這三種苦都有,日子很難過。色界天苦苦沒有了,為什麼沒有?欲控制住,所謂是「少欲知足」。他們有智慧、有定功,能夠將五欲六塵之中貪愛享受捨棄掉,把這個放下,因此苦苦他就沒有。色界天人是化生,所以他沒有生、老、病、死苦,欲界是胎生,胎、卵、濕、化都有,胎生、卵生、濕生的佔多數,佔大多數。色界天人已經離開欲了,譬如我們講五欲:財、色、名、食、睡,他都捨離。這裡面使我們很難想像到,我們捨財還可以,捨色,男女之色也可以,這個人還不會死,名也可以不要;吃不行,不吃那人就受不了,不睡眠也不行。諸位要知道,色界天人他們有很深的禪定,「禪悅為食」,這食是滋養身體,滋養身體不需要食物,禪定。也不需要睡眠,永遠是清醒的,禪定是清醒的,不是昏沈,永遠是清醒的,所以他在定中。五欲為我們證明都可以捨,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應當儘可能的把貪心降低,把貪瞋痴降低,對自己有一定的好處。不但在修學上有幫助,幫助你得定、幫助你開慧,而且對身體有非常好的幫助。世間人所講的健康長壽,不容易衰老,定慧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定功更深的人,他知道身體還是個麻煩事情,色相。色界天人有身體,有身體雖然沒有苦苦,他有壞苦。身形總歸有壞的一天,居住的環境、樓閣、宮殿也有毀壞的一天,所以他有壞苦。於是一些聰明人,知道這壞苦從哪裡來?因為有身、因為有色相,所以才有壞苦。他更進一步把「身」不要,色相也捨棄掉,進入無色界,無色界當然沒有壞苦。苦苦、壞苦都沒有了,他還有行苦,行苦就是這個境界雖然是好,不能永遠保持,時候到了他就保持不住。這是天界裡面最高的這一層,沒有更高的,他保持不住,這就要往下墜落,這叫行苦。佛跟我們講三界統統都苦,《法華經》裡頭形容為「三界火宅」,好比一層大樓一樣,裡面燒起來,沒有一處是安全的地方,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六道裡面只有苦沒有樂。
所謂「樂」是什麼?樂是苦暫時的停止,你感覺得很樂,其實這是你的錯覺。譬如說,佛講的很有道理,人每一天少不了三餐,三餐吃飽了,你覺得很快樂,一餐沒有吃,餓得很苦,兩餐不吃餓得更苦,可見得苦是真的。飲食是什麼?是治你的餓病。這身有什麼好?有什麼好樂?到時候就要治一下,不治一下就受不了,這些是事實真相。有幾個人想到?幾個人注意到這事實真相?所以細細想想,佛所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前面說過,為了教化眾生,他是為這個來的,八相成道,第七「轉法輪相」就為這樁事情來的。這一樁事情用現在的話來說,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而教育的對象是六道一切眾生,貼切我們的境界講,再擴大是九法界眾生,是佛陀教化的對象。
這一段裡面告訴我們,他教學的原則:『調眾生,宣妙理』。這個地方的「眾生」就是一切有情的眾生,有情的眾生,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屬於動物,有感情的,有感情的是動物。「調」這一個字是關鍵的字眼,眾生身心不能調合,身不調,所謂四大不調,你生理上就有病痛;心理上要不調,你就有憂慮煩惱。所以佛的教學原則,幫助眾生如何調心、如何調身。調理的標準是自然的法則,如果我們能夠順乎自然的法則,身心就健康。自然的法則在佛經裡面講法性、佛性,與體性相應,這叫調順。如果與體性相違背麻煩就出來,一切眾生迷失了自性,我們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不懂得自然的法則。身心,這個心就是你的思想、見解,完全違背了自然的法則,所以招來一切的苦難、招來一切的不如意,道理在此地。
自然法則是什麼?佛在經論上說了很多,說起來大家都知道,可是你的身心跟這個法則依舊是相背,所以你得不到佛法的受用。如果你聽了懂得了,你能與這個相應,你就得大自在,你得到真正的受用,真正的幸福圓滿。這個法則是告訴我們,「相有體空」,佛家講「相有性空」,性就是體。相有,有不是真有,《般若經》上說得很好,《般若心經》大家天天都念,「有」叫做妙有,「空」叫真空,「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所以空上加一個真字。真空說的什麼?說的我們心性。心性是真空,心性所現的相,這些相叫妙有。森羅萬象,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所有一切的物象,這個物象不是真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不能說沒有相,相有,相是虛妄的。為什麼說是虛妄的?相不能夠永恆存在,不但是十法界的相不能永恆存在,一真法界的相也不能存在。我們看到這些現象還存在一段時期,這個相是相續相,這樣才了解事實真相。如果明白事實真相,我們對於相就不會分別、不會執著,為什麼?它是假的,夢幻泡影,你要分別它,是妄想,你要執著它,是煩惱。
妄想、煩惱從哪裡來?自作自受,這給你講事實真相。《華嚴經》上跟我們講,這一切現象它的存在時間,「剎那際」。《仁王經》上告訴我們,「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六十分之一那麼短的時間裡面,這個相的生滅九百次。好像我們現在看電影,用電影作比喻,諸位容易懂。電影在銀幕上放映出來影像,放映機裡面是底片,大家都知道,一秒鐘它的鏡頭開關二十四次,一秒鐘放二十四張。這個底片連續的相續相,連續的,我們看到就好像是真的,一秒鐘才二十四個開關、開合。佛就以《仁王經》上這個說法,我們彈指,佛經講「力士彈指」,大力士身體非常健康勇猛,他彈得很快、彈得很有力量,我們快快的彈,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鐘多少個放映多少張影片?兩個十萬八千張,這是我們現前所見的現象。銀幕上一秒鐘二十四張就已經把你欺騙,你就以為那是真的,如果一秒鐘是兩個十萬八千張,你怎麼知道那是假的?《仁王經》上給諸位講是世尊的方便說,如果我們細細的去思惟,然後才懂得佛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我們才真正有幾分體會。
《華嚴十定品》裡面講得更清楚,一剎那不只九百生滅,所以我們在《仁王經》上看這個,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這個速度,比這個還不知道要快多少倍。這是說明宇宙現象的事實真相,剎那生滅,所以佛把這個現象也稱作「不生不滅」。諸位要知道,果然不生不滅,要說一個不生不滅,那不叫廢話!佛這句話是說一切法相的生滅。生滅何以說不生不滅?它的生滅速度太快幾乎是同時,生滅幾乎同時,所以叫不生不滅。這是佛說法的意思,我們願解如來真實義。明瞭事實真相,諸位想想,哪裡有法相存在?十法界依正莊嚴,包括六道三途,根本就不存在,真正是夢幻泡影,根本就不存在。而一切眾生迷在這個境界裡,以為這個境界是真的,以為這個境界是實在有的。在這個境界裡面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這個事情麻煩了,於是把剎那生滅的現象轉變了;這個相是剎那生滅、剎那轉變。什麼力量把這個現象轉變?念頭,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的念頭善,轉變就是善境界,念頭惡,轉變是惡境界。由此可知,天堂是念頭變的,地獄也是念頭變的,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調」這個字裡面學問可大了。
最重要的是調心,為什麼?身不要緊,身是隨心、隨念頭變現的。我們要注重調什麼?調能變的,所變的不重要。能變的與自然的法則相應,所變就順理成章,就變成極樂世界,就變成華藏世界,變成世間美好的樂園,人人生活都幸福美滿,這多好!能不能做到?能,肯定的。問題你就要懂得其中的道理,懂得境界如何來演變?所以佛教我們,實實在在講,把華藏世界、把極樂世界普及到一切世間,使一切世間都變成極樂世界、都變成華藏世界。怎麼個變法?先要調心。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美好?那個地方的人心好,經上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如果我們今天這個世間,我們的人各個都是上善,我們今天依報的環境跟極樂世界一定是一樣,就這麼一個道理。華藏世界為什麼那麼美好?華藏世界裡面的人,每一個人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也破了幾品,所以那個世界美好。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為什麼不好?一切眾生思想見解、言語造作,跟自然法則完全相違背,心裡面所想的與法則違背,就叫邪知邪見。說的、做的與這個法則相違背,造十惡業。《地藏菩薩本願經》上所說,「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罪業變的什麼境界?變的我們現前的生活環境。
特別是這一、兩年來,天災人禍到處都是。有一些同修來問我:能不能避免?我告訴大家沒有法子避免。你們要想移民,要想在世界上找一個不受災難的地區,給諸位說,沒有。你要去找,你到世界各個地區去觀光旅遊一次,哪個地方的人要沒有貪瞋痴,那個地方就是福地。你去看看、找找看,哪個地方人沒有貪瞋痴?哪個地方人沒有造惡業?你能找到這個地方就行了。現在我們曉得地球上沒有,找不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念佛的人、學佛的人是明白人,這個災難來了怕不怕?不怕。災難來了可不可以避免?決定可以避免。避免不是說我們這個身不遭難,身遭難不遭難沒有關係,身在這個世間不能常住,有生、老、病、死,哪裡能常住?這是我們要徹底覺悟到。災難來了怎麼樣?很平常,一點都不希奇。這裡頭業因果報,來龍去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還有什麼慌張的?處在這個境界裡,大難臨頭不驚不怖,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無論什麼樣的災難,可以接受,毫無問題,身體在災難裡面磨滅了,你的精神,佛法裡面講「神識」,世法裡面講靈魂,去找另外一個身體,這不會死的。
我們身體,身有生滅,生滅裡頭還有一個不生滅的「我」,我不生滅,我這個「身」生滅了,身不是我。如果我們認識神識、靈魂是我,身不是我,你就把自己向上提升了很高的境界。身不是我,身是什麼東西?身是我所有的,就像我們穿衣服一樣,我所有的。那衣服穿舊、穿破,你會丟掉換一件新的;身也是如此,身壞掉,把它丟掉,再換一個身。所以你真正有一點點功夫,這功夫不是很高,有一點點功夫你就生死自在,生死自在是捨身受身就跟脫衣服、換衣服這麼一樣的自在。世間人不曉得這個事情,脫衣服感覺得好苦。誰?小孩。小孩穿一件衣服,叫他換一件,痛苦得不得了,亂蹦亂跳,他不甘心、不情願,覺得那個好苦。大人就不會,衣服髒了要洗,款式不合適,換個新款式,他很快樂的捨身受身。學佛功夫到了,對於生死看作什麼?看作換衣服一樣,一點痛苦沒有,一點緊張也沒有,一點恐怖也沒有。這樣的人捨身受身,說實在的再投胎,決定換的身比這個身體要好得多。為什麼?善報。如果在捨身的時候,感覺到驚慌、恐怖、害怕,那你再換的身就壞了,換個什麼身?換個畜生身、換個餓鬼身,那就很划不來。就好像換衣服一樣,愈換衣服愈破爛、愈難看,那你就壞了。
學佛能夠得這一點受用就了不起,這是佛法裡頭的小受用,不是大受用。為什麼?你認神識是「我」,神識還不是我。真正我是什麼?真正我是法性。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見到真我,宗門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認定神識是我,給諸位說,不認這個身是我,你可以脫離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面,不離開六道輪迴,你決定享天福,你生到天上去。更高明的超越六道,可以提升到聲聞、緣覺、菩薩的法界,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這是你生活的空間,這是你的去處,比六道殊勝太多。如果你曉得神識還不是我,還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才是我,你的功德就圓滿,你就超越十法界,到哪裡去?到華藏世界去,親近毘盧遮那佛,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做朋友了,一家人;或者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永遠超越十法界。這是事實真相。佛出現在這個世間,就是要告訴我們這樁事情,這才是事實真相,真正能「調眾生」。
所以我們學佛,在現前最重要的要修「清淨心」。《無量壽經》經題裡面,把修學的原則告訴我們:清淨、平等、覺這三個原則。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對人、對事、對物,我們修什麼?清淨心。一切人不染污心性,如果對一切人,順自己意思起了愛欲的念頭,不順自己意思就生瞋恚、生嫉妒,你的心被污染,不清淨。所以修行在哪裡修?就在這裡修。這一切境界現前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被污染,你這才叫真功夫。你修行功夫得力,你真有功夫,不被外境所污染。換句話說,境界在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自己心裡頭如如不動,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是功夫。我們修行要在這修,一切人事環境裡面修、一切物質環境裡面修,每一天我們六根面對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做什麼功夫?就做這個功夫。這個念頭才起來,不管是善念、是惡念都是污染,惡念是污染,善念也是污染,念頭才起來,「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打下去。我們淨宗用這一個方法,一句佛號把這個念頭壓下去,把這個念頭化解掉,一切的妄念統統會歸到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之德號,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的名字就叫阿彌陀佛。這是一句梵語,翻成中國意思「無量覺」,一切都歸無量覺。西方極樂世界的導師名號叫阿彌陀佛,所以佛在經上常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是從心性上說,從真實上說。這一句佛號你要會念,這個會念,初學的人會念,就是把你所有一切的念頭都轉變成阿彌陀佛,讓你心裡頭,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你的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現前,就是《彌陀經》上講「一心不亂」,你就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又稱作「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語,意思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我們今天享受不正常,正常的享受是無念,「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那是正常的享受。所以佛教化眾生的宗旨,目的就是「調眾生,宣妙理」。妙理是事實真相,也是我們常講「諸法實相」,說得更白一點,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是給我們說明這一樁事情,這個事情你懂得明白了,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應當要怎樣作法,是不是自己契入這個境界就好?沒錯,能契入這個境界很好,自利功德你得到。可是這個世間還有許許多多的眾生沒覺悟,不能說看到他們就不顧了,自己逃避這個現實,這是錯誤的。在佛法裡面講「自了漢」,佛不讚歎這些人。你自己得度,你要幫助別人,這是菩薩。底下就教人:
【貯功德。示福田。】
「化他」,可是你要曉得化他必須要自度,你自己對於事實真相沒有透徹、沒有了解,自己的邪見、煩惱、習氣沒有斷掉,你怎麼能幫助別人?甚至於我們現在,事實上也曾經見到假公濟私,假借佛法,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滿足自己的欲望。你要說他不懂,他也能說善道,他也把經講得頭頭是道,也建立莊嚴的道場,也有不少徒眾跟他修行;可是他自己所做的,與佛法完全相違背。他做的是什麼?依舊搞名聞利養,依舊搞是非人我,依舊念念得失,把得失看得很重。為什麼會出這種毛病?前面這兩句他沒有,他沒有做到,所以功德就變成福德,甚至於功德、福德變成罪過。勸勉大家來修福,來捨財修福,大家都捨財了,他統統裝在口袋裡,滿足他自己,他自己造無量的罪業。
古人不如是,古人懂得,建立莊嚴的道場不是自己享受的。我們看中國古時候建的這些叢林,諸位仔細去觀察,住持、執事所住的寮房,他的環境非常簡陋;由此可知,大眾供養來修福,他自己沒有享。換句話說,他的衣、食、住、行,一切生活環境沒有改變,這是明理,不造罪業。現在大家捐助的很多錢,建一個大道場,首先要把自己居住的環境要布置得很好,造罪業。建立道場是辦道的地方,是供眾的地方,不是供養自己,大家也都聽說過,佛家有一句話,「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有多大的福報,能享受十方眾生供養,哪有那麼大的福報?只有佛與大菩薩才有這個福報,凡夫哪有這麼大的福報?所以迷惑顛倒。這個福報享不到幾年,死的都是糊裡糊塗死的,死了到哪裡去?這就不必說了,將來還是免不了要還債。
所以佛教給我們『貯功德』,不是福德,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裡面未必有功德。功德是講修功而有所得。譬如我們持戒有功,你就得定,定就是德;修定有功,智慧開,開慧是德。由此可知,功是修因,德是果報,修因得果,一定的道理,我們要貯功德,積功累德。怎樣才能把功德保持?「貯」這個字太重要,貯是貯存、儲藏,你功德才能夠累積。佛門裡有一句話說,「火燒功德林」,功德很不容易貯存,為什麼?一把火就燒掉。什麼火?瞋恚,發脾氣,脾氣一發,功德全完了。所以你要知道,你這一生修行貯了有多少功德,想想看從什麼時候沒發脾氣,如果今天早晨發了一頓脾氣,你的功德只有幾個小時,你過去這一生所修的功德全燒光,沒有了。現在人談功德,可以說都是有名無實,有功德之名,修功德之名,無修功德之實,心裡一個不高興,功德就完了。要知道世間妖魔鬼怪很多,就怕你積功累德,所以示現種種的境界、種種的因緣,要把你的功德破壞。但是他們本身沒有能力破壞你的功德,任何人都沒有辦法破壞你功德,誰能破壞?自己破壞自己。他在那裡搧風,叫你發脾氣,叫你動瞋恨心,叫你就很聽話,果然發脾氣,果然動瞋恨心,把自己功德燒得光光,魔在那裡拍掌高興,好!幹這種傻事。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一定要提高警覺,一切順境不生歡喜心,一切逆境不生瞋恚心,你的功德才能保住,這個人就真實智慧。前面降魔,釋迦牟尼佛示現給我們看,「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你要沒有定、沒有慧,你的功德保不住,這是一定的道理。在境界裡面常常起心動念,那還得了嗎?心隨著外面境界轉,這是輪迴心造輪迴業,將來受輪迴報,你幹的是這個事情。所以我們明瞭之後,我們在生活當中去鍛練,這個鍛練就是修行。過去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會被外面境界轉,看到喜歡的我們生起歡喜心,看到不喜歡的我們生厭倦的心,這個錯了,錯誤把它修正過來。怎麼修正?順境不生歡喜心,逆境不生懊惱心,這叫修行,把這個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所以修行不是每天念經、念佛、拜佛,那是修行的方式。修了要真正能管用,是在生活上用得上,面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起了作用,再不被這個境界所轉,你才叫有功夫。
你念佛堂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如果面對境界心還被外面所轉,那就古人講,你「喊破喉嚨也枉然」!你沒功夫,你那功夫是假的不是真的。功夫要經得起考驗,與大眾相處,現在的話說,與眾生交流,這時候也要有表情,如果一個人到這個境界,臉上像木雕的神像一樣,這樣的人在社會上,那也會嚇死人。所以跟一切眾生交流,表現的也有喜、怒、哀、樂,表演,不是真的,裡面清淨無染,正是永嘉所說的「分別亦非意」,這就對了。所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非常活潑、非常靈活,顯示出佛法之可貴,佛法的圓融,佛法的真實受用。意地裡頭確確實實沒有污染,真的有定有慧,這叫功夫,那就是功德,你真的是貯了功德。
『示福田』,這還得修福。修福絕不是為自己,修福是為眾生,沒有福報怎麼能度眾生?所以成佛,佛稱為「二足尊」,足是滿足、是圓滿,二是兩種,一個是智慧的圓滿,一個是福德的圓滿。佛是圓滿的福德,有這麼大的福,所以才能給一切眾生享受。我們今天在這個道場,坐在這裡兩小時,享諸佛的福報。十方眾生捨財、捨勞力,佛有這個福報能接受,佛接受,佛沒有享,佛給我們大家享,這個理與事我們都要清楚,我們要學習。我們有福一定要給大家享,不要自己獨享,自己獨享就造業,給大家享,真正叫修福。什麼叫福?一定要清楚。「示」,指示出哪些是福田?福田很多,換句話說,修福的機緣太多太多。
佛家無量的福田,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叫「悲田」,慈悲,憐憫一切貧窮苦難的眾生。那我們要問,哪些是貧窮苦難的眾生?十法界裡面眾生都是貧窮苦難。你可不能看到現前沒有飯吃、沒有衣穿,這種人貧窮苦難。現在人他有福報,住的是很好的房子,生活非常富裕,你認為這種人就不貧窮?一樣的貧窮。他貧窮在哪裡?他貧窮在智慧,沒有智慧,貧窮;換句話說,物質生活他能過得去,精神生活他很苦。所以貧窮有物質上的貧窮、有精神上的貧窮,有道業上的貧窮、有智慧上的貧窮,貧窮的範圍就太大太大。我們今天講技術能力比不上別人,都是貧窮、都是落後,才知道貧窮範圍無限的深廣。菩薩見到,大慈大悲幫助他們,這叫種福,所以這是福田。而種福田的方法,也非常非常之多,你沒有智慧,你不曉得怎麼樣去修福。你要有智慧,時時都是修福的時候,處處都是修福報的場所,你就真的會了。我們回頭再看看現前這個世間,現在世間人貧窮的狀況,使一個中下根性的人,都能很明顯的覺察到。修福到哪裡去修?自己應該明白,如何救濟世界一切貧窮苦難的眾生。
第二種田叫「恩田」。恩田是報恩的,什麼人與我們有恩?第一個是父母,一定要報答,報答父母是種福田。第二個是老師;我們的生命得自於父母,我們智慧,佛家講「法身慧命」得自於老師,老師的恩德跟父母沒有兩樣。在中國古禮裡面講得很多很多,現代因為孝道沒有,所以師道也沒有,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是師道,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本師」,本師就是最初創始的老師,佛陀教育是從他這裡創始,我們稱他為根本的老師,最初的創始人,我們對他念念不忘。我們講堂要供奉佛像,供奉老師的形像,這個意義就是報恩,不忘本。我們在此地做報告,與同修們共同學習經典,如同在佛面前一樣,佛菩薩給我們做證明;我們表達這一分誠敬之心,這是報恩,這就是種福田。除父母老師之外,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一切善知識都是恩田。再要擴大,國家有保護我們生活環境安寧的恩德;一切眾生有互助合作供養我們日常生活的恩德,這就是我們在迴向偈裡面講「上報四重恩」,一切眾生於我們都有恩德。這是恩田。
第三種,單單把三寶提出來,佛法僧三寶不但是於我們有恩德,他還是有功德之田,稱之為「德田」,這是專指三寶。三寶有大智、大德、大能,教化一切眾生,所以我們種福到哪裡種?要知道到這些地方去種福。縱然我們的能力達不到,不能沒有心,正所謂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那不是沒有心,我們力量達不到,有心。如果有力量一定做到,而不是不做,不是在那裡空打妄想,真有這個心,真想去做。現在大陸大家在報紙上看到,水患很嚴重,往年每一次水患,我們總盡心盡力捐一些錢,幫助災區的這些災民。今年的災區擴大,同時又受了經濟的風暴,使我們看到這個大災難,真的是一籌莫展。災難有沒有方法來化解?答案是肯定的。
治本要教化眾生,如何教化?「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這個與世有什麼利益?世間人不明瞭,種種的災變與人心有密切的關係,佛在經上常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為什麼我們沒有聽說西方極樂世界有水災?沒有聽說華藏世界有地震?沒聽說。它為什麼沒有?它沒有這個因,它怎麼會有這些事、有這個果?因是什麼?水是從貪心變現的,大家貪心天天增長,那水就多,這個麻煩就大了;火是瞋恚,地震是不平,人心不平。我們今天說這些話,一般人講沒有科學證據,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科學實在講非常幼稚,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哪一天達到這個境界,我們這些人受苦受難,已經受了無窮的災難,還要等到他來承認,不相信佛的話。息滅貪瞋痴,就能把自然之間這些災患消除。
可是我們現在看世間,我們常常到國外去旅行,每一個國家地區,我們去看什麼?看人心,貪瞋痴一年比一年增長,看得嚇人、看得可怕。沒有說哪個地方,貪瞋痴的念頭緩和下來,減少了,沒有。天天在增長,加速度的在增長,我們看到這個憂心忡忡,這還得了。貪帶來的水災,瞋恚帶來火災,愚痴帶來風災,不平帶來地震,現在人都搞這個。水、火、風、地震難怪是年年增加,次數年年增加,而一次比一次嚴重,有其因必有其果。現在人他不相信這個道理,這是從根本治療,佛法裡面跟我們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一切法從心想生」,給我們說明這個大道理。
治標的方法不是沒有,有,中國的人力資源是世界第一,這麼多的人;換句話說,這麼多的勞動力,沒有好好的去運用,讓這些勞力浪費,多麼可惜。所以在治標的工作上,我們年年有水患,水患應當擺在第一位,要學大禹治水,要了解地形,地的形勢高低,要引導這個水,從哪個方向把它流到海裡面去。我們用現代科學的工具,比從前進步太多,可以開鑿運河、可以拓寬湖泊。諸位曉得歷史上記載,洞庭從前是八百里,聽說現在三百里都不到,你要曉得大湖就是水患來的時候的蓄水池。所以沿著長江大河,湖泊一定要多,天然的湖泊,我們一定要保持,一定要用現代的機械,能夠把它挖得更深、更廣,使它的蓄水量能增加,同時在河區的近邊,可以造人工湖,減少水患,可以做得到的。
水利工程非常重要,國家的基本建設。在現代來講,道路、鐵路、公路,這是基礎建設。美國為什麼維持這麼強盛?諸位要知道,基礎建設太好,可是美國在水利工程上,還是有不足之處。水利是個大工程,平時乾旱的時候,灌溉田園,不妨礙農作物的收成,水多的時候可以蓄水,不至於造成水患。人力可以做得到的,為什麼不做?現在的基礎工程,再加上發電,可以說發電與水利工程也都有關係。現在世界上利用水力發電的地方很多,中國有長江大河為什麼不做?從治標方面來做,花個五年到十年時間之後,中國永遠沒有水患,這是大功德、大布施。這個基礎建設穩固,全國都開發了,並不是沿海地區,連內陸統統可以開發。由此可知,事在人為,我們應當要想到為眾生造福。中國人有福;換句話說,世界人就有福。
再說到我們現前,我們現前大眾對於這四句經,應該如何來修學?怎樣落實在我們現前生活當中?居士林這個道場,是一個非常莊嚴如法的道場,這是大家公認的,不是我一個人隨便說。我們發心到這個地方來聽經,到這個地方來念佛,就是這四句經文的落實。那你要問:我們到這來聽兩個鐘點經,念幾個鐘點佛,與「調眾生,宣妙理」何干?居士林的講堂,現在是每一天講經兩小時,我們發心讓講經永遠不中斷,這是宣妙理。我們來聽經,就做大家的影響眾,使一般初學佛的人、沒學佛的人,漸漸聽說、漸漸看到,看到學佛有這麼多的好處,有這麼多的利益,他就來了。如果你們覺得佛法很好,我在家裡修就好,不必到這個地方來,此地講經零零落落,三個、五個人聽,那些初學的人一看,只有小貓、小狗兩三隻,信心就沒有了,這個法師大概講得沒什麼,不來了。你們來聽經是菩薩、是影響眾,不知不覺的影響社會廣大的群眾,這是種福。
所以你在家裡面聽經,現在很方便,我們電腦線路已經連上,你家裡頭有電腦,在家裡頭就可以聽,我們現場直播,你在家裡可以聽。家裡聽只有自利,不能利他,你不能產生影響力,你到這個地方來聽就是雙重利益。我要種福田,我要做影響眾,影響力大小不要去過問,決定有影響。你在家裡念佛也很好,為什麼到這邊來念?莊嚴道場,也是做影響眾。所以這個道場、念佛堂有菩薩在念、有佛在念,龍天鬼神在這個念佛堂念佛的很多。可見得修功德、修福德不一定要花錢,只要有時間你到這個地方來,就是種福。甚至於你到這個地方來吃一餐飯,也是修福,為這個道場宣揚佛法,吃飯也是宣揚,你到哪個地方不要花錢可以吃飯?「居士林」,世界第一家,這個地方每一天三餐飯的供養不要花錢。將來還有「彌陀村」,到這個地方來住也不要花錢,只要你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地方是成就人往生不退成佛的道場。我們在這裡面修福就特別容易,出錢不在多,一塊、兩塊都是希有的功德,真正的福田被你種到了,這不是假的,這麼多人在此地真修真幹。所以這個福田是真的福田,這個地方的功德是真實功德。末後這一句:
【以諸法藥救療三苦。】
『三苦』,跟諸位報告過,三苦是指六道眾生,如果這個意思再放寬一點,十法界的有情。以諸妙藥,這是『法藥』,藥是比喻佛所說的一切法。在我們現前世間人苦到極處,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換句話說,我們今天是在大災難來臨的前夕。怎麼知道?我們細細看看印光老法師在民國初年,印祖大家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阿彌陀佛兩邊這兩位菩薩幫助他的、輔助他的,觀世音、大勢至;觀音主慈悲,大勢至主智慧,這是最有智慧的一位菩薩。這是我過去給諸位介紹過,大乘佛法裡面,通常是以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文殊菩薩表的智慧是「廣學多聞」,是一般普通的智慧;大勢至菩薩代表的智慧是「一門深入」,兩個都了不起。文殊菩薩的智慧要什麼人學?上根利智,上上根性的人能學,下下根人不行,你沒有這個能力。大勢至菩薩代表的智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下下根人也能學,一門深入,一門通就門門都通。所以他的成就,在結果跟文殊菩薩沒有兩樣,手段完全不相同,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
印光大師示現在民國初年,他知道這個世間會有災難,用什麼方法來救?用佛法不行,佛法大家不相信,認為這是迷信,而且經典文字生澀,一般人不容易讀誦。用儒家的這些大道理,來救度這個世間也來不及,儒家所謂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儒、佛雖好沒有法子救急,所以他老人家採取,《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安士全書》,用這三樣東西,來挽救我們現實的社會,非常有道理,真實智慧。這三樣東西它的原理是什麼?原理就是因果。在劫難來臨的時候,大家對儒不相信、對佛不相信、對聖賢不相信,恣意所為,在這種狀況之下,唯一能夠還叫他聽得進去的是「因果報應」,這是事實真相。
所以他老人家一生極力提倡因果,提倡因果選擇這三種書。這三種書我們展卷一看,我們自己本人,再看看周邊這些人,這三種書裡面所說的,哪幾句你做到?哪幾句你毀犯?我們仔細一觀察,才發現許許多多的人,裡面所講的這一些罪行、業因幾乎全都犯了,這還得了!多數人都犯了,那就造成共業所感,今天整個世界災變。這個大災變來臨之前,我們現在要想把它消滅不容易,如果使它減緩一點、減輕一點,或者延後一點,說實在話還可以做得到。怎麼作法?人心要覺悟、人心要回頭。大家知道利害得失,我們真正能夠捨棄自己的利益,要顧慮社會大眾的利益,先要有這個意識、有這個理念,然後減緩自己的貪瞋痴慢,著重倫理道德,這個劫難就能夠減緩,劫難就能夠減輕,總在人心的轉變。所以印祖用這個法藥,來幫助我們度過現前的難關。
西方基督教徒常說,「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說這個話說得很久,我們聽起來感覺到他講的未免過重了一點,但是看起現在這個跡象,又好像明年不太好過。這幾年災變為什麼一次比一次頻繁、一次比一次嚴重?好像是有這麼一點意思在。但是他說是「世界末日」,我們學佛的人不承認,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佛的末法是九千年。就從中國人算,中國的歷史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天是三千零二十幾年。一萬兩千年,後面還有九千年,日子還很長,不會是世界末日;有一點災難可能是有的,決定不是世界末日。過去我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告訴我,末法時期的九千年,佛的佛運跟世運都有高低起伏;換句話說,有好的時候,也有低潮的時候。明年,往後的幾年可能是個低潮的時候,不是末日,這是佛說的,我們要安心。
但是我們心裡面要有準備,決定斷惡修善,別人做不做我們不管,一定從我本身做起,這是非常非常重要,從本身做起。佛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共業裡面有別業,《楞嚴經》裡面講「有共業,有別業」。如果我們別業殊勝,在共業裡面還有別報,大災難來的時候也有一些眾生可以避免。避免不必要刻意去找地方去避難,找地方去移民,沒有那個必要,那是自己對自己不相信,自己找自己的麻煩。往年我在香港講經,那個時候距離香港回歸還有一段時期,香港一些同修想盡方法去移民,我勸告他,沒有必要。我說:我的想法、我的看法,回歸之後一定比英國人統治還要好,何必走?結果有一些不聽話的,移民到外面去,吃盡了苦頭,我都看到。香港房子賣掉了,回去之後,再拿錢回到香港買不回來了,沒有法子。我說了,不聽話有什麼辦法,不聽勸告。所以任何災難來臨,有福的人,這個福是什麼?心是定的,決定沒有恐怖、決定沒有憂慮,心是定的,有定有慧就能夠克服難關;它變我不變,它動我不動。縱然在生死關頭不能避免,剛才講我們會生到善處,那就是移民,移到最好的地方,不在這個世間,我們移民到諸佛世界,真正的福地。有一天時間多念一天佛,日常生活當中要養自己的善心、善願,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到「心無惡念」,這個好。
惡念的標準,最低的標準佛講的十善業道,心裡頭決定沒有十惡。「身」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貪、瞋、痴,這叫十惡,一定要斷掉。從早到晚,從初一到臘月三十,心裡頭決定不會起這個念頭,「心無惡念,意無邪思」。什麼是邪思?人我是非,這是邪思。凡是與佛經教理論上相違背的,一切思想見解都是邪思。要以佛的標準來講,見思煩惱一定要遠離,決定沒有。念念這個心是善念,至善的念頭就是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什麼念頭都捨棄,這個好。我們人生的目標方向非常確定,正確堅定,決定求生淨土,往生不退成佛。我們走這一條大道,這是一切諸佛所走的道路,這怎麼會錯誤?耳不聞惡聲,不聽是非,無論什麼人來跟我們說話,「阿彌陀佛」把他的話打斷,我們不要聽。口不出惡言,與人接觸、與人交談,少說廢話,多勸人念佛。經文裡面能夠記得住的這些句子,多念幾句給人聽,他喜歡聽他聽進去,不喜歡聽也聽進去。如果這個樣子,他給你接觸,「某個人學佛了,迷了,這個世間事他都不懂」,這個話是好話!世間事都不懂的時候,你就會離開這個世間,這世間事懂多了,你離不開,你麻煩大了。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事情,我們不要知道,我們不想知道,喜歡知道的都是還不想離開輪迴,我們下定決心,不幹這個事情。
「身無邪行」,最好我們利用健康的身體多拜佛,拜佛的功德很大,拜佛的效果非常殊勝。如果每天一個人一天能夠拜一百拜,永遠不中斷,你的身體決定健康長壽,百病不生。以清淨心拜佛、以恭敬心拜佛,拜佛的時候,沒有一個妄念,這個樣子自自然然感應道交,有求必應,我們為什麼不幹?如果我們能這樣子修學,這是講到我們切身的問題,每天我們將《了凡四訓》讀熟,深信因果。《了凡四訓》的目的是起信,我們對於因緣果報的理論事實透徹明白,就曉得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樣過日子,怎樣處事待人接物。而以《感應篇》、《陰騭文》這兩樣東西,《感應篇》只有一千三百多字,《陰騭文》七百多字,兩樣東西合起來,不過兩千多字的樣子,不是很長的東西,每一天念一遍,在我們早晚課加上這一樣東西,認真去反省、認真去檢點,裡面所講的我們有沒有犯?勸導我們修學的我們有沒有去做?
《感應篇》裡面說得很好,末後的結論結得好。你能夠每天依照這個修學,你能夠修三百件善事,你就成為地仙,這是人間的仙人。有同修拿這個話來問我,我就告訴他:三百件是三百種,你要搞清楚。如果說三百樁善事,很容易,你一天就可以做三百樁善事,你能不能成為地仙?三百種,每一種遇到就要做。這裡面字字句句不可以誤會,一定要認真努力依教奉行。這都是法藥,針對我們現前,我們這個時代眾生,這個地區眾生,非常有效的法藥。印光法師給我們開出來的,愈想愈有道理,希望我們同修都能夠留意,仔細去反省檢點,依教奉行,自然能得殊勝的功德利益。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