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同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六百一十二頁,從第二行第一個字看起:
「聞法入定,不墮無想,故無長壽天難」。八難在我們這個世間,有生四禪無想天,無想天是遭難,很長很長的時間不能見佛聞法。在極樂世界不然,極樂世界雖然聞法入定,他不墮無想,因為他能夠意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寂寂惺惺,所以他不是無想定。「雖受極樂,常受教化,故無北俱盧洲難」。北俱盧洲福報大,生到那個地方,一生是享受,也是因為享樂不想修行,對於修行證果這些他沒有意思。所以佛菩薩不會出生在那邊,韋馱菩薩也不在那裡護法,所以那個地方沒有佛法,不見佛、不聞法。可是極樂世界不然,雖然受極樂,但是天天受佛教化,阿彌陀佛在那邊,今現在說法,從來沒有停止過的,它跟北洲不一樣。
「六根清淨,明利黠慧,故無盲聾喑啞難」。我們這個地方有不善業,顯示出現在所講的殘障,對於見佛聞法自然產生障礙。極樂世界六根清淨,沒有一個殘障人士,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成就。不但六根清淨,而且非常聰明,非常有智慧,黠慧就是聰明智慧。「眾生生者,皆正定聚。故無世智辯聰難」,這個難沒有。在禪定講三聚裡頭,正定、邪定、不定。極樂世界因為阿彌陀佛的教誨,只有正定,沒有邪定,也沒有不定,所以這個世智辯聰在極樂世界也沒有。
「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這一句非常重要,八正道裡面講的正業,業是事業。中國諺語有所謂「不務正業」,把正業丟掉了。正業是你自己發願,一生從事的事業,這就是你的正業。你發心想做一樁什麼事情,全心全力投注,這叫務正業。出家人的正業就是講經教學,世尊為我們做出榜樣,開悟之後,一直到圓寂,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今現在說法,沒中斷。佛有能力講經不中斷,眾生沒有這個能力,眾生需要休息,需要睡眠,佛隨順眾生。
在極樂世界,這個身體不是我們現在這個凡夫的肉體。我們這個世界,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起心動念、精神現象是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是妄心,是生滅法,所以這個身體是無常的,所有物質現象都是無常。極樂世界是法性身,環境是法性土,法性是不生不滅、不變不異,它不起變化。人無量壽,永遠年輕,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飲食、睡眠都不要了,精神飽滿,不衰不變。所以在極樂世界的教學是不間斷的,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能夠體會得到。花開見佛,蓮花開了,見到佛,得到佛力的加持,聰明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薩平等。這個平等不是自己修成的,是阿彌陀佛加持的,加持很管用。而且你自己能夠覺察,不是冥冥當中加持自己不知道,它非常明顯。在極樂世界,可以這麼說法,你花開見佛進入講堂,什麼時候出來?出來就成佛了,就畢業了。你看,他不需要睡眠、不需要飲食,一定是到無始無明習氣斷乾乾淨淨,他才離開講堂。離開講堂是妙覺如來,他證得究竟圓滿。離開講堂到哪裡去?入常寂光了,實報土沒有了,入常寂光了。保證成佛班,保證證妙覺果位,到哪裡去找?哪個法門也沒有跟這個法門相比,它太殊勝了,這還得了!
我們要永遠記住,今現在說法,一定要學習。我講經不行,我不會講,我沒有這個才能。你只要一發心,佛就加持你,你不發心,佛加不上。劉素雲居士第一次到香港來看我,我叫她上台講經。她說我沒有講過,怎麼講?我說妳上台就會了。她真聽話,就上台,一上台果然就會講,講了兩個小時,大家都鼓掌。你肯幹!你聽話,你不聽話不行,一定要老實,一定要聽話。
人家問劉素雲,妳怎麼學的,怎麼成就的?她說我就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經典裡面佛所教的,她統統把它做到,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她真幹,十年就成就了。有沒有證果我不知道,但是我能夠想像到,最低限度,她得念佛三昧,一心不亂我不敢說,功夫成片得到了。得到功夫成片的人,往生就有把握了,什麼時候想去都去得成。還不能去,那你還有任務,阿彌陀佛不來接引,你的任務完畢了,阿彌陀佛就現前,決定得生。而且可以自在往生,可以提前,可以延後,來去自由。這個世間雖有災難,你不會有災難,災難真正到你面前,阿彌陀佛直接就來了,就接你到極樂世界去了,所以你不可能遭難。這些事理都要清楚,我們就不會疑惑了。
這個法門可不是容易遇到的,大經上佛常說,每一個往生的人,無論他是什麼樣的緣分,他往生了,這個人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這個法門,得過去諸佛的加持,所以你能信,你能願,你能一心專念,沒有這個善根不行。我們可以說我們有善根,我們跟淨土有緣,可是什麼?力不足。這句佛號念不好,雜念很多,妄想很多,心不能專一,對於往生沒有把握,常常懷疑,這怎麼辦?這種人在念佛同修當中佔決定大多數,應該可以說佔百分之九十。沒有這種觀念,有信心的,百分之十就不錯了。
往年李老師常說,指台中蓮社的蓮友,一萬個蓮友當中真正能往生,老師說只有三個、五個。那不是用百分比,萬分比,只有三、五個能往生,不錯了。我離開蓮社的時候,台中蓮社有三十年的歷史,蓮友有多少人?有五十萬人。所以相當有規模。五十萬人,用老師的比例,一萬個人當中,算是少,三個往生的,五十萬人也不少了。所以台中蓮社很有功德,每年有這麼多人往生,幾十年了,這是台灣人的福報,台灣人沒有什麼大災難,這個功德,不是學佛的人不知道。一定要真幹,萬分之一都好,一萬個人能夠有一個往生,五十萬人就五十個往生,這是真實功德。別的是假的,其他的多半是什麼?福德。這是真實功德。所以念佛重要。
要不要念佛堂的形式?不需要。劉素雲一個人修,十年如一日,她也沒有念佛堂。我告訴她怎麼學法,一天聽經十個小時,就聽一部經,《無量壽經》。早年我在台灣所講的,一套光碟,大概一個碟是一小時,講了有一百多個小時。不是像現在的細講,沒有講註解,是講經文,應該是大概一百六、七十個小時。她一天聽一片,這一片聽十遍就十個小時,一片一小時,聽十遍,這叫長時薰修。這一部聽完了,大概一百六、七十天聽完了,從頭再聽。十年,我們估計大概聽了三百多遍,就這一部經從頭到尾,一天十個小時。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把雜念妄想打掉了,讓她得清淨心。清淨心再聽,會得定、會開悟。除聽經之外,她就念佛,她真放下了。
最重要的關鍵是放下,所有不能成就的就是放不下。放下,沒有一個不成就;不放下,決定不會有成就。道場建立了,要放不下,麻煩大了。道場建好了給別人。我這一生沒建道場,只是在美國達拉斯建了個道場,澳洲圖文巴建了個道場。在美國建的道場是為美國人建的,送給他們了;在圖文巴建的道場是為悟字輩這些師兄弟們,為他們建的,就給他們了,我沒有牽掛。同學當中沒有一個劉素雲,要出一個劉素雲可不得了!十年一部經教,就像劉素雲一樣,一天聽十個小時,念阿彌陀佛就成就了,十年就成就了。
但是圖文巴也做了一點世間的好事,這個值得稱讚的,就是我們在那裡住十年的影響,才有今天圖文巴上下市民、所有宗教大團結,把圖文巴營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宗教和諧示範城市,這是值得讚歎的。希望大家認真努力,不能夠退轉,要有進步。圖文巴的居民就像自己親兄弟姐妹一樣,和睦,不只是和諧,和睦,睦是有親情在裡頭,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城市會產生影響帶動全世界化解衝突,永續的和平,這是好事情,人天福報。能有一個修行成功,那是佛法裡頭的功德。我們不能希望很多人,有一、二個人成就就不得了,那個環境是可以成就的。只要自己肯用功,把握住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有人問,我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有什麼方法?印光法師教給我們非常好的方法,天天想什麼?想死,人對這個世間意冷心灰,自然放下了。所以印光大師自己的小佛堂就供一尊佛像,非常簡單,一尊佛像大概只有這麼高,不到一尺,阿彌陀佛的像就供一尊。一對蠟燭,一個小香爐,一杯清水,一個木魚,一個引磬,其他的都沒有,乾淨,一塵不染,桌子上放了一本《阿彌陀經》。阿彌陀佛像的後面,老法師自己寫了一個字,死字,貼在牆壁上。一天到晚對著這個字,你還有什麼想頭的?死了連身體都帶不走,何況身外之物?他天天面對這個字,萬緣放下。
其實你要真正能夠覺察到,人在世間,每一天都死一次,睡著不就等於死了嗎?你想想,你熟睡的時候,這個世界哪一樣東西是你的?連身體都不是的。人熟睡了,把身體抬走了你都不曉得,沒有一樣是自己的。所以要看破!放下你才能入佛法,才能契入,放不下沒入進去。聽的都是知識,不是智慧,契入之後,你看這個經上的文字,字字跟自己性德相應,字字都有無量義。怎麼講法?機感相應,眾生的根機,自性裡頭自然的感應,不深不淺,他能聽得懂,他能覺悟,不是學來的。劉素雲沒有學過。
學習的心態、理念非常重要,那就是對佛要有真誠恭敬心,不能有絲毫懷疑。佛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來的;法從哪裡來的?自性流出來的,這就是說明都不是學來的。要是學來的,我們得問,釋迦牟尼佛這些經誰教他的?他怎麼說出來的?明白這個道理,不是學來的。惠能大師講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佛所說的一切經都是自性裡頭本自具足的。自性是平等的,自性是一個,佛的自性跟眾生的自性是一個性,所以你見性了,那個佛知佛見、佛的智慧,你全都現前了,只要有緣,自然就流出來了。有華嚴的根機,這《華嚴經》出來了;有法華的根機,《法華經》出來了,沒有這個根機,佛不說。世尊在世到處講學,居無定所,每一個地方根機不一樣。即使說同樣的經法,講的方法不一樣,內容淺深不一樣,為什麼?人的根性不相同,自然流露。這個道理懂了,學佛就跟學世間東西完全不相同,用世間學習的方法心態來學佛,他得不到。
在中國,表現得很好,大家都知道的,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去問他,他全知道。老子講什麼他知道,孔子講什麼他知道,奇怪了,他都沒學過,他從來沒聽說過。你把孔子、老子的書念給他聽,他就講給你聽。這妙!那是什麼?聖賢人的東西,全是自性流出來的,他沒有不知道的。反面的、負面的、不善的,也是自性流出來的。換句話說,開悟的人,正面知道,反面他也知道,他沒有不知道的。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佛法教人不是教別的,教你見性,教明心見性,這個才重要。一見性,你得大自在,你完全解脫了,你的生活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不是這個小地區,也不是這個地球,智慧、神通、道力統統現前,這叫佛法。
所以,今現在說法,我們一定要學,今現在說法,能說法。自己法緣盡了就走了,還有法緣,那就還得多住幾天。住在這個世間時間長短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後繼的人才比什麼都重要,如果沒有後繼人才,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老師,老師傳到我這裡,我成就了,我以後就沒有人了,就完了。中國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佛法也是這樣的,我們沒有承傳的人,這叫不孝。承傳的人愈多就愈興旺,興旺不是信徒多,不是道場熱鬧,不是這個,有幾個傳人,真正修行、真正講經、真正教學的有幾個。所以我們發現可以造就的,要認真的培植他,不想學的那沒法子,那就隨他去,真正想學的要幫助他。
定弘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我們在達拉斯認識的,星期假日參加我們共修。學了不少年,他明白了,發心出家。他母親寫了一篇長文「送子出家」,交給我,這個心很難得。但是一定要曉得,很多人會變質。古人有一句話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跟你就有距離了;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沒有了。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沒有了。這個話不是假話,是真的,學到最後什麼?根本就不相信了,在佛門混日子。這種人將來也往生,往生到哪裡?地獄去了,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地獄門前僧道多」,它太容易進去了。在今天尤其是容易,什麼原因?學佛沒紮根。跟我,我自己沒有道場,居無定所,怎麼紮根?
所以確實三寶加持,冥冥當中在護持。今年年初,台灣果清法師到香港來看我。見了面才曉得,我都忘掉了,是我們台中的老同學,三十多年沒見面了。他是李老師在台中,老師就辦那麼一屆,四年,內典研究班,他是那個班上的學生。學生總共只有八個人,六個男生、兩個女生,只有他出家了,別人沒出家。那個時候他們大學畢業,參加這個研究班,專學佛法,六個老師,八個學生。這個班護法是美國沈家楨,沈家楨當年送了一筆錢,合台幣是三百萬,台中蓮社拿一百萬,四百萬,這基金,就是一年費用是一百萬台幣,四年,只辦一屆。我是以前聽說當中有一個學生出家了,不知道是他,見面才曉得。
那個時候,我在他們班上教般若,《金剛經》,教他預備東西。我跟很多人說過,我上這個課跟別的老師不一樣,別的老師是把經詳詳細細講給大家聽,我不是的。我問同學當中哪個人喜歡《金剛經》的,只有兩個,他是其中一個,所以我教的時候就教這兩個人,其他六個旁聽,我就教他們兩個。我的教學是我教你講經,教學,我教你學,不是我講給你聽,這個要搞清楚。指定作業,頭一天,我把這方法、概念告訴大家,第二堂課,第二堂就是下個星期的課,你有一個星期去準備,經文從什麼地方到什麼地方,參考資料我指定給你。那個時候我編了一個《金剛經講義節要》,那是我編的,根據江味農居士原本,把它精簡了。用我的這個《節要》,用江味農居士原本做參考,不用其他的本子,你就在這上準備。上課的時候我坐在最後一排,你上台講給我聽。那時候沒有擴音器,要我能聽得見,我聽不見就不及格,我在最後,要我能聽見。一個小時的課,他講五十分鐘,最後我做十分鐘的講評,我是這樣教法的。
這兩個學生很有受用,告訴我,上我的課,一個星期四個小時。我那個時候住台北,每個星期到台中去一次,住一晚上,就是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從台北到台中,下午兩個小時,第二天早晨上午兩個小時,講完我就回台北了。他說很辛苦,足足要用兩天的時間準備我這課程。很辛苦,但是很有受用,都非常歡喜。
這一晃,你看光陰多快,三十多年了。我問他多大年歲,六十六歲了,那個時候才二十幾歲,大學剛畢業。很難得,很有成就,三十多來一門深入,專攻戒律,所以今天在戒律這一門,全世界大概是第一個人,找不到第二個。緣好,緣殊勝,他出家這個師父對他好,師父走了之後道場就給他了,他就是住持。辦個律學院,現在有學生六十多人。我說,能夠講戒律、能夠傳戒律的有幾個?有六個。所以我就告訴他,我跟他講,章嘉大師過去教我「戒律很重要」,我一直就是沒法子。那你現在繼承這個法脈,太難得了,我說我全力支持你,希望將來能夠建一個戒律學院,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不從這裡不能成就。
定弘遇到這個機會,我就叫定弘到台灣拜他做師父,跟他學戒律,最好是五年,最低限度也是三年,你將來才能傳承如來大法。沒有戒律的根基,講得再好,你沒有戒律,一句話就把你否定了,你還有什麼話說?
走我這條路子,任何一個法師都走不通的,不可能的。我這個是特殊的緣分,空前絕後,過去沒有,未來也沒有。我一生在世界流浪,這個世界上,到處有人請我講經。你講經講得再好,能有這個緣分嗎?我這個緣分怎麼來的,我都給你們講清楚了。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就碰到台灣大專學生學佛,以後就搞成一個運動。從台灣大學開始,領導他們的教授,周宣德老居士,跟我很熟,他跟李老師是老朋友,跟我們老校長周邦道先生是老同事,所以我們的關係很好。他在台灣大學教書,喜歡佛學的同學大概將近一百人,就組織成一個學佛社,晨曦學佛社,學校正式批准,就是大學裡頭正式有學佛的社團,雖然是課外,但是學校承認的,這個好事情。周宣德老居士到台中來訪問,看李老師,把這樁事情詳詳細細跟老師做了報告。
那天正好我在座。老師非常歡喜,從來沒有看到那個歡喜的樣子。客人走的時候,我陪老師送他到大門口,回來的時候我就跟老師報告,我說老師,這個事情未必是好事。老師瞪著眼睛,問我,為什麼不是好事?我說那是大學生,高等知識分子,他們學佛,如果指導的人把他指錯了路,扭曲了佛法,將來什麼人能夠幫他們改正過來?老師聽到我這個話,就很冷靜想了一想,停了大概有四、五分鐘,告訴我,有道理。他問我怎麼辦?我就給他建議,我們慈光圖書館也可以辦一個大專佛學講座,就跟此地的星期學校一樣。我們每個星期天特別為大專學生開課,台中附近高中以上的學生都歡迎他來聽,中午供給他一餐午飯,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老師就接受了,這個方法好,真幹。寒暑假就辦全天的,寒假時間短,兩個星期,暑假四個星期,三個星期到四個星期。這個班開辦起來,十幾二十年,時間很長,對台灣佛教影響很大。它影響什麼?以後每個學校都有佛學社,每個寺廟都搞大專講座,盛極一時。我跟這些同學們都熟悉了。
以後道安法師在中國佛教會開了個大專講座,在台北,請我去做總主講,我在那裡講了四年。他那個地方只是星期天,寒暑假沒有,寒暑假我都回到台中。所以這兩個講座,我認識的學生三千多人。這些學生畢業之後,到外國留學,拿到學位,在外國工作了,全世界都有他們的足跡。我這個緣是這麼來的,我一出去,大家都跟我聯繫去講經。要沒有這個緣誰請你?尤其你還沒有出名,出名人家會邀請你,不出名的時候誰請你?你看這是偶然一句話、一個建議,影響我一生,全世界的法緣是這麼來的。這個是無法想像,沒有人能做的事情。
我們由於這個緣分,在新加坡團結九個宗教,這也是特殊的緣分。我歡喜看不同宗教的經典,這本書就是我讀十個宗教經典節錄下來他們精華的東西,《世界宗教是一家》。在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幫助我聯繫,聯繫的工作他做,把這些宗教集合起來,我們把我們的理念,就是宗教要團結,宗教要互相學習,宗教要回歸教育,大家聽了都歡喜,搞成功了。居士林每個星期天請各個不同宗教來講他們的教義給我們聽,真的學習,做得非常之好,政府非常歡迎,總統提到這個事情都非常歡喜。那個時候總統王鼎昌,夫妻兩個跟我都見過面。
這個事情傳到澳洲,澳洲移民部長就希望我到澳洲去,去幹什麼?幫助他們團結宗教、團結族群。就是老移民部長,他是兩個部的部長,多元文化部,兩個部部長。所以給我特別的簽證,我拿這個簽證,永久居民簽證,是七十五歲。七十五歲人家都不要了,人家要年輕的,肯替它社會幹活的,七十歲老頭子人家不要了。這特別歡迎,部長親自打電話給香港,因為我的手續在香港辦的,香港領事,交代領事我這個文件兩個星期要辦好。到澳洲時候特別禮遇,辦事很方便,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統統支持。
我們就選擇圖文巴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沒有佛教,只有基督教,是澳洲基督教的大本營,我們跑到它那裡去了。為什麼?就是那裡沒有佛教,佛教是我們一家,沒有同行相忌,這個很重要。如果當地有佛教的話,它會嫉妒,很麻煩。所以那裡沒有佛教,有基督教、天主教,我們跟這些教和睦相處。特別是四攝法,他們有困難、有需要,我們伸出援手幫助,以後都變成朋友了。跟我們愈往來,他放心,為什麼?我們不拉信徒,我們不批評宗教,我們只讚歎不批評。這十年下來建立信心,這些宗教對我都非常好。
所以把這個城市,大家聯手,是他們向我提出的。我是心裡想有這麼一天,沒有想到他向我提出,我們大家聯合把這個城市打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宗教和諧示範城市,居然做成功了。所以這次在聯合國的報告,他們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我從頭到尾統統聽到,每個人報告我都聽了,很難得。這些事情是好事,聯合國也知道,但是沒有那個支持的熱忱。
我們在二00六年辦的活動,那是得佛力加持,教科文組織的祕書長,我們三天活動,幾乎他每天都來,都來看看,看到了很喜歡,很讚歎。他跟泰國大使說,教科文組織那一年是六十年,就是二00六年它六十年,他說六十年當中,我們開過很多會議,秩序最好、內容最豐富是你們這次。參加有十個宗教,新加坡九個宗教,我把澳洲的,澳洲有一個宗教,猶太教,這個是新加坡沒有,把澳洲的猶太教找過來,所以十個宗教,做得很成功。那個時候祕書長日本人,非常讚歎,很喜歡。這次辦活動祕書長沒出現,不知道是不是在巴黎,只有他們一個像總幹事一樣,是副總幹事,代表他們出席。所以緣不容易,緣不是自己想到的,是很偶然的,你要能把那個機會抓住,非常偶然,一剎那就過去了。李老師也真正有心,幫助高級知識分子學佛,他有這個心,沒有緣分怎麼做法,這個沒有想到,就碰這麼一個機會,就搞成功了。
我們到澳洲跟學校發生關係,澳洲政府是把團結宗教、團結族群這個任務交給學校,這是很聰明的做法,學校是中立的,不偏於某一方,所以它皆大歡喜。我們在格里菲斯大學建立了一個多元文化中心,我們幫助它建立的,有一個活動的場所。昆士蘭大學和平學院,教室不夠用,我們幫助它建教室。我們才了解,頭一次聽過和平學院,很多學校沒有的。以後才知道,全世界只有八個大學有和平學院。和平學院的學生有學位,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畢業之後多半是在聯合國服務,他們的任務是調解衝突,促進和平,幹這樁事情。所以跟這些人認識,這個認識以後就是什麼?就走到聯合國,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活動。這個都不是我們自己能想像得到的,都是一種緣分。這樣才認識許許多多這些專家學者,在一起開會的,認識一些國家政府高級官員,才有機會接觸,否則怎麼接觸法?
住在新加坡,第一個這是總統身分邀請我的,就是印尼瓦希德,他那個時候做總統,派他的祕書長親自拿著信到新加坡來請我。我們在新加坡作客,主人是李木源,我把這個信件交給李木源,李木源說最好不要去,他不同意,我們就不能去。所以第二年,我離開新加坡到澳洲去了。瓦希德也離開總統職位了,總統交給副總統梅加瓦蒂。梅加瓦蒂副總統邀請我到印尼訪問,我就去了。飛機到達,就到總統府跟副總統見面,第二天一早,我就看瓦希德了。印尼的緣是這麼結的,這些都是佛菩薩安排,絕對不是人力能做得到的。所以我們學佛要認真、要努力、要真幹,成就自己比什麼都重要。自己沒有成就,遇到這些機會你也沒辦法,這些人問題都多多,提出來跟你討論,你要有能力回答。
我在澳洲,博士學位,就是一句話。格里菲斯大學校長請我吃飯,問我,他說法師,你講經教學(那時候四十三年),有沒有遇到過問題你不能回答的?我說好像沒有。他博士學位就給我了,就一句話。送這個東西來,我說這個對我沒用處。他說有用處。那一天剛好昆士蘭大學的副校長,第一副校長在場,他們兩個人勸我要接受。我說為什麼?他說你這個理念確實能夠幫助聯合國解決問題。他說希望你接受,接受學校的聘請,是學校的教授,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這樣進入聯合國的。我當時辭了,他說不行,你一定要,聯合國不請和尚的。會友裡頭有宗教的人士,都是有學位,有教授名義的,這是它邀請的對象。所以我就接受了,到聯合國去開開眼界。
這個接觸就了解了地球上現實的環境,就了解很多。實實在在解決的理念與方法就是湯恩比所說的,他說得不錯,孔孟之道、大乘佛法真能解決,不是假的。別人提出問題,我們就根據這些道理來講解,中國五千年歷史經驗對他們很有幫助。但是他們缺乏信心,這個我才知道這是今天整個世界混亂第一個因素,信心失掉了。失掉到什麼程度?對自己沒有信心,他對別人怎麼會產生信心?這個麻煩大了,如何恢復信心,這是大難大難的事情。
我們一定做實驗,實驗做不出來那什麼都不必談。所以我們到處找這個機緣,找不到,沒有想到在中國做成了,就是湯池小鎮,做成功了。這個做成功對我們是非常大的鼓舞,我們的信心十足,說話聲音就亮了。怎麼樣到聯合國去發表,去向大家做報告,這又是個難題,聯合國的官僚習氣很重,很不容易進去。
所以我說統統是佛菩薩、祖宗在安排。我們湯池實驗成功是二00六年三月,五月,兩個月之後,聯合國給一個通知給我,邀請我到巴黎,跟他們一起主辦一個活動,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題目是「佛教徒對人類的貢獻」,太難得了!聯合國從來沒有碰過宗教,怎麼會有這麼一樁事情,這不是佛安排的嗎?不是人安排的。我都不相信,派了三個人到巴黎去打聽,真有其事。他找的誰?找的泰國。我跟泰國的關係很好,我代表澳洲參加聯合國這個和平會議,第一次就是在曼谷大學開的,聯合國主導,跟泰國結了緣。泰國大使向聯合國推薦,邀請我參加。你看,妙!
我們得到這個信息,我就答應了,真的不是假的,就籌備做這個工作,做展覽,湯池小鎮的成就的展覽。只有五個月的時間,你看,五月份到十月,它開會是十月,五個月,我們必須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好,這就是全力以赴。這個會開得非常成功,做報告八個小時,聯合國從來沒有這個例子。我們跟他吵架,吵了好幾次,他們最長的只兩個小時,沒有超過兩個小時的,他說八個小時不可能。到最後我說,你們聯合國搞和平是假的,我說我們把和平做出來了,要在這報告,你不接受,你們是假和平,不是真和平。我說算了,我退出。這一退出,他慌了,第二天來跟我說,可以特別延長四個小時,他說不能再延長了,再延長真沒有辦法了。所以我就變通方法,行,我讓蔡老師去做四小時的報告,另外再找兩個老師,一個老師兩個小時。他一問我,還是八個小時,三個人上台報告。
三天展覽產生很大的效果,這些大使們,就是駐教科文組織每個國家的大使代表,有一百九十二個單位,現在加了三個,現在一百九十五,都非常想到湯池去考察、去參觀。這個事情被當地領導拒絕了,他們害怕,因為這些人不是退休的,是現任的。拒絕之後,我知道有三十多位大使,用觀光旅遊的名義到中心住三、四天的,大約三十個人的樣子。所以,這個事實真相還是傳出去了,這是對於國際的影響,證明湯恩比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中國傳統的這些東西確確實實能夠解決現實的問題,只要你相信,只要你真幹。
要相信宗教,宗教團結會產生很大的力量,宗教都是教人為善,所以宗教大學就非常必要。我建議聯合國辦宗教大學,沒有下文,沒有想到到這個地方成就了。我把這些事情跟總統談的時候,總統說,到我斯里蘭卡來,我們來做,一口答應。首先,你看看國際佛教大學馬上就要動工了,就要動土了。這個大學開課之後,我們建第二個大學,第二個大學是國際宗教大學,主要是團結宗教,互相學習,把宗教與宗教之間的矛盾化解,讓宗教之間永遠不可能再有戰爭、再有衝突。大家同心協力,一致向世界和平這個方向來進行,那宗教對人類做出真正的貢獻。
我們這兩次在斯里蘭卡參學,我們有信心,他們會做到。他們這個地方重視教育,而且重視胎教,老師認真負責,學生普遍都能接受教育。你看學生對老師還磕頭,行接足禮,佛教的,這個手摸老師的腳,這接足禮。對父母行這個禮,這個在家裡頭,在學校跟老師行接足禮,孝親尊師是教育的大根大本,只要有這兩種,沒有教不好的,沒有教不成功的。
所以民國把這種跪拜禮廢除了錯誤,不應該廢除。再想想從前君主時代,人民、官員見皇上都要行禮,禮不能丟掉。管仲說過,「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國家靠什麼?這四根柱子,它能夠立起來,「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怎麼可以沒有禮?哪有這個道理。禮主敬,所以對長輩、對父母、對師長,這個恩最大。身體得自於父母,父母有生育之恩;老師用心教導我們,用行為來給我們做榜樣,我們的智慧慧命得自於老師。中國古禮裡頭,師生關係跟父子關係是相同的,對老師不敬,這是大不孝!父母對老師都行跪拜禮,為什麼?感恩老師培養我家的後代,對老師這麼尊敬。老師接受你的這個尊敬,他要不全心全力來教好,他怎麼對得起家長,對不起。物質的供養是很微薄,但是情義深,那不是假的。
這個是優良的傳統,現在只有到斯里蘭卡來看,來學習,這人家怎麼教的,在這個亂世它不亂。這個亂世,人都貪婪,他們沒有貪心,沒有競爭,知足常樂。實在沒東西吃了,椰子、波羅蜜,他們拿一個就能解決問題,這一天就能吃飽了。吃飽了你看,笑咪咪的,他沒有苦惱。這些物產豐富,到處都是,這個地方餓不死人。這個地方是福地,仔細去觀察,看這些小孩的面孔有福,無論男孩女孩你去看,皮膚雖然是黑一點,長的是福相。所以我們希望佛陀的教育,各宗各派都能在此地建立,都能在此地延續下去。總統護持,這個地方天時地利,如果人和,就興旺起來了,會帶動全世界。
極樂世界是整個宇宙裡頭一個最好的榜樣。在此地我們念到了佛前佛後,極樂世界沒有。阿彌陀佛他的化緣盡了,他度眾生的緣,該度的全度了,阿彌陀佛就示現般涅槃。觀世音菩薩立刻就補他的位,觀世音菩薩宣布成佛,名號叫普光功德山王佛。我們在此地,這個參考資料裡頭第九頁,《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裡頭一段經文,就講這樁事情。「阿彌陀佛正法滅後」,極樂世界沒有像法、沒有末法,只有正法。阿彌陀佛正法滅後,「過中夜分,明相出時」,天亮了,「觀世音菩薩,於七寶菩提樹下,結加趺坐,成等正覺」,觀音菩薩示現成佛,德號是「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十號具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號具足,也就是說性德圓滿。「其佛國土自然七寶,眾妙合成莊嚴之事,諸佛世尊,於恆沙劫說不能盡」,這個當中省略了。換句話說,觀世音菩薩成佛的極樂世界,不但不比現在的極樂世界差,還更超勝,我們能想得到。為什麼?因好,觀音菩薩的法緣太殊勝了,家家觀世音,比阿彌陀佛還殊勝,人家還有不知道阿彌陀佛的,但是沒有不知道觀世音的。所以觀音成佛,依正莊嚴,還超過現在的極樂世界,這我們可以相信。
「華德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彼佛國土名安樂耶?佛言:善男子,其佛國土,號曰眾寶普集莊嚴」,它不叫極樂世界,眾寶普集莊嚴世界,佛號不是阿彌陀,是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沒有佛前佛後,換句話,在極樂世界,修行還沒有證得佛果的,統統接受普光功德山王教誨,在這一尊新佛會下成佛。這極樂世界的殊勝,它沒有佛前佛後之難。苦、難,就說到此地。
下面還有『惡趣,魔惱』,這都是我們現前所遭遇到的。「惡趣。趣者,謂眾生趣往之處」,這個趣是趣向,你到哪裡去了。人死了,神識離開身體,他到哪裡去。這個趣向就是六處,就叫六道,他到哪一道去。「有因必有果。從因向果,是名趣」,這趣向。《俱舍論》第八卷說,「趣謂所往」,這個趣就是他所往,他到哪裡去了。「又《法華文句記》曰:從一至一,故名趣」。比方從人道到天道這是趣,從天道到人道也叫趣,從人道到畜生道也叫趣,畜生道到鬼道也叫趣,一道到一道。惡趣就是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經上常講的「三惡道」,這三個地方。誰叫你去的?是你自己業力引導你去的。所以人死之後到哪一道,自己一定要曉得,這是業力在做主,誰都幫不上忙。
三惡道的業因就是貪瞋痴。佛給我們講的煩惱叫根本煩惱,貪瞋痴慢疑,還有一個惡見,惡見是見惑。思惑歸納起來就是五個,貪瞋痴慢疑,這五個是思惑,叫見思煩惱。貪裡面,貪的煩惱,最嚴重的,我們把它比喻貪的中心點,是什麼?情執。情執非常難斷,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那種恩愛的情執非常之深,他有很濃的習氣。過去生在一起,這一生遇到了,雖然是初見面,他就有好感,這是什麼?習氣。證明什麼?過去生中有恩。有的時候,有的人遇到人,第一次見面,從來沒見過的,就很不好的印象,那個也是有很深的關係,那是什麼?冤家對頭,碰到了,就是說你感覺到很難受,第一次見面,不認識。這些我們都有經驗,每個人回想一下都有。從小跟小朋友玩,這個小朋友很喜歡他,那個很討厭他,說不出理由。在學校讀書同學,同班同學、不同班同學,都有這個現象。這個如果沒有因果、沒有輪迴三世,講不通,怎麼可能有這種現象?這現象不是一個人有,人人都有。所以緣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糾纏在一起。
我們要斷,要斷煩惱才能出三界。從哪裡斷起?從情執,情執放下了,貪就沒有了。瞋恚,瞋恚裡面最麻煩的是傲慢,你自己不知不覺。你有傲慢的脾氣、傲慢的行為、傲慢的態度自己不知道,別人看到不順眼。用什麼方法對治?謙虛卑下,叫謙下,用這個來斷瞋的煩惱。瞋是地獄道的因,貪是餓鬼道的因,愚痴是畜生道的因,這三處地方很容易去。懷疑是愚痴,沒有信心,這都是愚痴。所以因跟果一定要清楚。
「《阿彌陀經》曰: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這經上講得很清楚,極樂世界裡沒有三惡道。「此正第一大願,國無惡道之成就」。四十八願第一願,法藏比丘發心的,將來他的國土,也就是他的道場,沒有三惡道。沒有三惡道,換句話說,沒有貪瞋痴的人。有貪瞋痴的人,臨命終時,信願行把貪瞋痴伏住了,叫帶業往生。如果臨命終時,貪瞋痴冒出來,就惡道去了,極樂世界去不了,這個是最麻煩的事情,是我們一生最關鍵的時刻。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教我們,我們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要真幹,要為往生真幹,因為這樁事情是一了一切都了。這樁事情不能做成就,還要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可麻煩了,你要搞到哪一生哪一世?所以人要有高度的覺悟。
人為什麼能覺悟?天天不離開經典。為什麼佛菩薩講經沒有中斷?我們這個世間,佛可以不中斷,我們人受不了,人要吃飯,人要休息,人要睡眠,那佛菩薩恆順眾生。釋迦牟尼佛可以不要吃飯,可以不要睡眠,他能做得到,我們做不到,叫恆順眾生。除了這個時間之外統統說法,講經說法沒有中斷。我們說世尊當年在世,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不止,至少十二個小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一個人也講,多人也講,這就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是主動的講,不需要你問,問當然給你講,不問也給你講,這是八正道裡頭佛的正業。口給你講,身表演給你看,他真做到了,他真放下了。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實際上,就是舞台上演了一場大戲,他當主角,諸菩薩、諸阿羅漢當配角,唱一台戲。還有護法,護法裡頭有國王、有大臣、有平民,統統是佛菩薩再來的。所以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一千尊佛來給你當配角,大家共同一個目的,度眾生。演得很逼真,演得很感動人,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
下面,「魔惱」。魔這個字相傳是梁武帝造的,我們可以相信。因為在古老經典裡面,這個魔下面不是鬼,是個石頭,它的意思是什麼?是折磨,折磨你的意思,不是鬼。梁武帝把石頭去掉,換個鬼,他說這個折磨太可怕了,比鬼還厲害。這個字是他造的,所以以後就用這個字了。佛教到中國來,造了不少新字,因為中國文字不夠用,造了很多字,連佛這個字都是新造的,中國文字裡頭沒有佛這個字。但是有沒有人字邊的弗,這個弗當作否定的意思,這是個古字。所以到這邊來,因為佛是人,加個人,是弗這個音。所以都是新造的字。
「魔羅之略」,魔羅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有這麼幾個意思,「能奪命」,他能置人於死地,這奪命,他能障礙,他能夠擾亂,他能破壞。換句話說,這些範疇之內的都叫做魔。我們常講魔障,你做事很不順利,有擾亂的,有障礙的,有破壞的。用什麼方法來對治?不能對立,不能報復,不能以牙還牙,這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把問題搞複雜了。要用慈悲心、真誠心,用恭敬心,去感化他。他為什麼幹這些事情?他迷得比我們深。我們比他什麼?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我們悟得比他深。既然開悟了,就不能一般見解,一般見解他會對立,會打起來。所以要能夠忍,要能夠讓,要能夠調解,這樣解決問題最好。化敵為友,這是諸佛菩薩、古聖先賢教給我們解決問題之道。經上甚至於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眾生看到我不歡喜,我看到他,躲避,他就歡喜了。慢慢讓他了解,讓他明白,迷惑是一時,終會明白的,這個要有耐心。
「《義林章六》云:梵云魔羅,此云擾亂、障礙、破壞。擾亂身心,障礙善法,破壞勝事(勝事是好事),故名魔羅。此略云魔」。《義林章》裡所說的跟一般所翻譯的,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意思很接近。我們對這些事情,心裡一定要清楚,無論世出世法、日常生活當中大事小事,能不能避免?不能。為什麼不能避免?現前的事是果報,果必有因。因,有這一生造的,有前世造的,有宿世造的。這一生當中遇到了,我障礙別人,這些人出現了,肯定障礙我,所以一定要用心平氣和來對待,冤家宜解不宜結。
每個人都有冤親債主,而且非常之多,要懂得釋怨解結。我們守住佛、聖賢的教誨,在倫常道德,佛法裡面十善、六和、六度、十願,決定能化解。有些冤仇很深,那要長時間才能化解。最重要是我自己沒有敵意,他對我誤會,我對他了解,無論他有什麼舉動,我能忍受。有些人三年、五年明白了,有些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明白了,有些人到死的時候才明白,還有一些是死了也不明白,來世還有麻煩。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之後,過去結的怨,沒辦法已經結了。這一生當中不跟人結怨,無論什麼人用什麼手段對付我,我心裡是安靜的,不以為他敵視我,沒有這個念頭。他對我有誤會,我做得還不夠好,我還得努力,就能感化對方。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