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同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九十五頁倒數第二行,從當中看起:
「又曰:是故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前面我們學到此地。這兩句話很重要。像這樣的句子在這部集註裡面,我們看到很多次,也就是說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世間人沒有一個不求智慧、不求福報,智慧福報是屬於果,果必有因,沒有因哪來的果?什麼樣的因能感到這樣殊勝的果報?世出世間一切的因,都不能跟念阿彌陀相比。念阿彌陀這個因無比的殊勝,得的利益沒有邊際,能滅無始重罪,能成無終的福智,無終是沒有止境的福報跟智慧。真正明白、真正搞清楚,那個人肯定是一分一秒都捨不得空過。為什麼?一秒鐘可以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句阿彌陀佛是滅無量罪,成無終福智。我們世間人總心裡想著一本萬利,這個一本不止萬利,無量的利益。他為什麼不念?他還有雜心閒話,就是他對這個並沒有了解得透徹,所以把自己的時間(這一天時間)浪費、空過,把佛忘掉了。
念佛,沒有人的地方可以出聲,大眾在一起的時候默念。我這一生見到一個人,章嘉大師,他念的是咒,跟念佛效果是一樣的。實在說,這是古大德講的,「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為什麼?經文太長,念的時候總有雜念妄想夾雜在裡頭;咒短,夾雜不進去;但是最短的,「阿彌陀佛」四個字,沒有比這個再短的,所以念咒不如念阿彌陀佛。古大德說的,經驗之談,不是隨便講的,我們一定要了解,一遍一遍的再讀,一遍一遍的再溫習。我想這就是章嘉大師教我,「戒律很重要」,在我耳邊上念了一百多遍,把我提醒了。我們現在念的遍數不夠,沒覺悟。真正覺悟了,決定沒有時間去打妄想,沒有時間去說閒話。尤其年歲大了,在這個世間光景不多了,每一秒的時間都非常寶貴,怎麼可以讓它空過?
再看底下這一句,「彌陀一佛,速滿無邊性德也」。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行。今天上午,我們應邀在本地一所學校,這個學校是高等師範學校,完全是培養各個階層的老師,各個不同科系的,這裡頭有中學的、有大學的。非常難得,我們遇到這個機緣,我就聯想到,前幾個月在馬來西亞跟華校的校長、老師四十多個人做了一次報告,我寫了個題要,講了十個「教學為先」。這幾次巡迴講演是一個題目。由此可知,他們重視身心的健康,教育也不例外。
如何修身,如何修心,修學怎麼落實?今天的社會總的來說,就是教育出了問題。學校雖然多,所教的是教你技術、能力,你能夠去操作機器、發明機器。對於性德這一層完全疏忽了,整個世界都疏忽了,包括宗教教育也沒有像過去那麼樣的認真、嚴格。這是所有從事教育工作者,宗教的信徒是屬於教育工作者,我們一面向佛菩薩學習,向祖師大德學習,一方面也是教化初學的同學,要幫助他,幫助他建立信心、建立願心,深入經藏,達到破迷開悟的目標。
自性無量無邊的德能,佛法裡頭常常讚歎的萬德萬能,一般宗教裡頭讚歎上帝、讚歎神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實際上這個讚歎是真的是假的?現在我們知道是真話,不是假話。為什麼?統統讚歎的是自性。自性確確實實是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相好,佛在《華嚴》上如是讚歎。自性是每個人統統具足的,不是佛專有的,這一點佛法跟一般宗教說的不一樣。一般宗教認為那是上帝、是神專利的,凡夫沒有。佛法不是這個說法,佛法說凡夫跟佛沒有兩樣,乃至於說一切眾生,範圍包括得廣,不但是人類,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這都叫眾生。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包括畜生,包括餓鬼、地獄,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乃至於包括花草樹木,植物;包括山河大地,礦物,沒有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凡是眾緣和合生起的,佛都用一個名字稱它,叫眾生,所以眾生的意思非常之廣、非常之大。
一切眾生皆有性德,性就是我們常講的真心,這不是妄心,真心。真心流出來的是性德,這個德是德用,真心用在生活上,流出來的性德。在佛法裡面最明顯的,一切性德裡頭,你看佛教的旗幟,提出六個德,這六波羅蜜,佛教旗幟就從這來的。這六種是性德,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除這個之外,性德,經典上說得很多。這些祖師大德把這六波羅蜜提出來,做為佛門的一個標誌,把它做成一面旗幟,看到這個旗幟,就想到佛法無邊性德,這代表大乘,成為全世界統一的一面旗幟。這六條展開就是無量無邊的性德。在大乘裡面,佛提出這些綱領教導我們,簡單、明瞭,幫助我們學習,幫助我們成就。
淨土宗淨宗學會是在美國成立的。我跟黃念老見面,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勸我,他說淨宗學會這個名詞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提出來,他的想法也跟大家說明白了,沒有成立,在國內沒有成立,蓮公就往生了。在國內,在當時的狀況,要成立淨宗學會是很不容易批准的,所以他就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在海外成立。那個時候我在美國、在加拿大十幾個城市巡迴講演,每到一個地方,講的時間長短不一樣,大概是三天到一個星期,講完了我都勸當地同修組成一個淨宗學會。大概兩年當中,美國跟加拿大就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第一個會是在溫哥華成立的,加拿大淨宗學會;第二個會是在舊金山成立的,美國淨宗學會。
美國淨宗學會成立,我寫了一篇緣起,提出淨宗同學行門五個科目,不能太多,太多就太繁。這五個科目,這是行門,換句話說,我們得落實、得真幹,不是說說就算了的。這五個科目,第一是淨業三福。這一條重要,這是世尊教導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菩薩修行成佛都離不開這三個原則。這三個原則太重要了,稱為三福。我們求福,學這個就有福報。如果相違背,那你就曉得,我沒有福。福是要自己修的,自性本有的福報透不出來,要明心見性才透出來,沒有見性,自性裡面東西一樣都拿不出來,我們都用不上,全靠修德。性德,譬如我們講銀行裡面存錢,你存了有幾千萬、有幾億萬,口袋一分錢都沒有,上街去買一點東西,人都不給你,你會餓死。為什麼?那是性德,拿不出來。拿不出來就靠臨時打工,那叫修德。所以修德很苦,要懂得修什麼?跟性德相應,這個就對了。
淨業三福,你看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第三句「慈心不殺」,第四句「修十善業」,就四句。這四句是福德的根基,像一棵樹一樣,這是根,這根本。沒有這個根本,你有福是假的,不是真的,臨時打工賺的錢,很容易就敗了。這一條就是我們最近這十幾年來提倡儒釋道三個根,就在這一句。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孝親尊師沒有落實,那是空的。怎麼樣做到孝親尊師?把《弟子規》做到,孝親尊師就做到;換句話說,你的智慧福報有根。現在的教育沒有,所以教育出了問題。
慈心不殺,這是培養愛心。愛是自性裡頭的第一德,人要是愛人、愛眾生,就決定不會害眾生。現在人沒有愛心,頭一個他不自愛。他對自己他都不愛,他怎麼會愛別人?所以他不愛他的父母,老師就更不必說。現在做老師的人很辛苦,不像過去。過去做老師很光榮,老師雖然清苦,收入很微薄,但是他受整個社會大眾的尊敬。聽說他是教書的,古時候不叫教書,夫子,他是一位夫子,夫子就是現在講的教學的,學校教員,在社會上地位就不一樣。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人要做到夫子,雖然是窮秀才,在社會上大家看到他,都對他尊重,都對他恭敬。換句話說,他的精神生活很豐滿,物質生活有欠缺,願意幹這行。為什麼?自己沒有成就,希望,一切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所以古時候老師,頭一個條件是品德,為什麼?身教。學生跟你學,看你有沒有做到,你沒有做到,學生不相信;你統統都做到,學生相信。就像《弟子規》,老師要做到,父母要做到;父母、老師沒有做到,叫小孩做到是不可能的事情。小孩也會想,你叫我做,你自己沒有做,你是騙我的,這不是真的。
慈心不殺落實在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因果教育。末後這一句修十善業,這是佛教的《十善業道經》。所以我們用這三個做為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礎,《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要從這裡下手,要真正做到,一輩子都不能離開,這是無邊性德的根基。有了這個基礎,這個根紮下去,才有條件學佛,我們現在講,你才有資格學佛。佛法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沒有這個基礎不能入佛門,入佛門出了家,假的不是真的,世間人承認你,佛菩薩不承認。天台大師把這樣的人稱之為名字即佛,就是有名無實,有佛弟子之名,沒有佛弟子之實。實就是德,沒有佛弟子的德行。今天佛教會衰到這個樣子,什麼原因?就是有名無實,我們自己沒有認真去做,沒做到,能說不能行。行,真難,為什麼?沒有人信了。讓許許多多社會大眾產生一個錯誤觀念,把它看作什麼?這是玄學,說說而已,這不是做的,跟我們生活不相關。變成這個東西。
我們看看淨業三福,佛教眾生怎麼個教法的?先紮這個根,然後就有條件學佛了。第二福是小乘福,你入佛門了,「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二福就三句。受三皈是真正入佛門,我們受了三皈有名無實,假的,你得真正做到。皈依是什麼意思?皈是回頭,回頭是岸,依是依靠。皈依佛,佛的意思是覺悟,皈依佛它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是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不是依外頭,依自性覺,你才真正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佛幫助我們自性覺,佛已經覺悟了,他是過來人,他有經驗,他有方法。他的經驗、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參考,我們用這個方法把自性覺找到,這叫真正皈依佛。皈依法,法是自性正,正知正見。我們起心動念沒有偏邪、沒有過失,正知正見、佛知佛見。《法華經》上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這是皈依法。
佛是自性覺,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清淨,三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寶,這才管用。不是外面,外面沒有,外面佛法僧是假的,與自己不相干。自己認真學習,把自性裡面的三寶,這是我們真正依靠,它出現,這就成佛了。我們現在天天念三皈依,為什麼?我們的自性三寶沒念出來,天天念,天天不要忘記。現在我們確實是無比殊勝,也是無量的幸運,我們遇到淨宗法門,淨宗法門只一句佛號全解決,全擺平;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清淨都在這句佛號上。一句佛號,所以彌陀一佛,速滿無邊性德,速是快速,滿是圓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這句名號具足無量無邊性德,圓滿的,沒有欠缺的,這三皈依。
出家人他修得怎麼樣與我不相干,我感恩他,感恩他什麼?我一看到他就提醒我要皈依僧。僧是什麼?自性清淨,提醒我這樁事情,這就是他對我的恩德。他剃了頭,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我們一看這是僧,馬上就想到自性清淨、一塵不染,表法的。看到經書就想到自性正,然後不是經書,什麼書看到,都想到自性正,這就對了。都叫法,世間法、出世間法,只要看到法這個字就是自性正。只要看到佛,不管什麼佛,佛像也好,佛的名號也好,提到一個佛,我們就想到自性覺,它提醒我們。所以住持三寶,泥塑、木雕、彩畫的佛像、菩薩像、阿羅漢像,都有提醒我們的作用。我們供奉它,不是把它當作神明看待,不是向它求福、求慧,向它祈禱,不是的。供養它,是它提醒我,如果沒有這些設施,我們會把三寶忘掉。早晨起來,家裡有個佛堂,供奉著佛菩薩形像,一看到,皈依自性三寶的念頭就起來了,作用在此地。遇到麻煩、煩惱了,妄念起來,邪念起來,怎麼辦?看看佛菩薩的像,看看這些經典,心就平了。想到的是佛對我們的教誨,我們要認真學習,這就真正皈依。接著要落實,落實在持戒上。
戒裡面含的意思,引申的就是定慧,但是定慧沒有在裡頭,只提到戒。戒定慧是一體的,一而三,三而一,分不開家的。從哪裡學起?從持戒學起。持戒,五戒十善,沙彌十戒,出家比丘二百五十條戒,要學。每條戒要搞清楚,佛為什麼制定這條戒,每條戒興起的因緣你要知道。它對治,你要曉得對治什麼的。還要懂得開遮持犯,那是活學活用,每條戒沒有例外的。開是開戒,有開緣。有開緣不開,犯戒;沒有開緣你要是開了,犯戒。也就是應該開的時候開,應該禁的時候決定要禁止。譬如開緣裡面最多的就是飲酒,酒是重戒,五戒裡頭殺盜淫妄酒,戒經上是一滴不能沾的。但是年歲老了,血液循環差,酒能夠幫助你血液循環,這就有開緣。什麼樣的年齡?七十歲以上,你有這個需要,把它當作藥用,每餐飯可以喝一杯酒。我們在初學的時候不知道,看到老和尚每餐飯喝一杯酒很奇怪,也不敢問。以後到台中學經教,向李老師請教,我說我曾經見過個老和尚,我常常陪他一起吃飯,他都有一杯酒。這個老和尚,李老師認識。這是有開緣的,這他身體需要,為什麼?他年歲太大了,那個時候大概有七十五、六歲,這個可以。再就是藥用可以,中藥裡面很多藥是用酒做藥引,可以用,它是治病的。還有一種做為佐料用,料酒可以用。我們明白裡頭一個道理,這個酒不會喝醉。酒這個戒,佛看得那麼嚴重,就是酒醉亂性,會造殺盜淫妄。防止你不造殺盜淫妄,所以不准飲酒,是這個道理。
李老師跟我們講《禮記》。《禮記》的註解,權威的註解是鄭玄註的,漢朝大儒,《周禮》、《儀禮》、《禮記》三禮,他都有註解,這是研究中國禮的專家,漢朝人,了不起的大儒。他的老師是馬融,馬融也是一代大儒,漢朝歷史,《漢書》裡頭都有他的傳。他是馬融的學生,在馬融那個地方學了三年。馬融講學還有個愛好,喜歡聽音樂,他官做得大,大概相當現在正部級的,做這麼大的官,所以他們家裡有樂隊,就是養的很多女孩子,樂隊。他講學的時候,講台後面拉個布幔,布幔裡面樂隊在奏樂,他一面聽音樂一面教學。學生沒有那個定功,看到後面女孩子,總是想偷偷去望望。可是他看到鄭玄這個學生在那裡三年專心聽講,對後頭的女樂從來沒有看一眼。所以他心裡有數,把他東西全部得到的就這個人。他想到這個學生將來一定超過自己,實在是好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這個老師還是有嫉妒心,這個嫉妒就造成了罪業,他想把這個學生害死。
學生學成要回去了,馬融就帶著同學到十里長亭去送他,每個人敬他三杯酒,一百個人三百杯,三百杯的典故就從這來的。就怎麼說?把他灌醉。他走的時候,路上他買了有殺手去害他,知道他從哪條路走。鄭玄有智慧,很聰明,看出老師的意念,他知道,所以他就有防範。他酒量大,三百杯喝下去,小小的禮節都不失。所以李老師講到這個地方,如果我們的酒量都像鄭康成一樣,釋迦牟尼佛這條戒就沒有,他喝不醉,他不會出事情。酒這條戒叫遮戒,是防禦的,本身沒有罪。他走的時候,分開之後,他走另外一條小路走了,他跟大家宣布從哪條路走,他不走,走的岔路,所以安全回家了。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故事。
所以人要有戒,要有定,要有慧。鄭玄在馬融的教下,那個時候佛教還沒到中國來,他學的戒定慧三學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他守規矩,求學,專心在求學上,老師喜歡聽音樂,他完全精神貫注在聽講,沒有理會到還有音樂在演奏。果然沒錯,鄭康成成就超過馬融,權威的著作就是三禮的註疏,一直流傳到現在。研究中國古禮,你不能不看他的註解,權威的註解。所以這個戒有開遮持犯,一定要懂。為什麼開?為自己有病可以開,治病;為利益眾生的,一定要開。
我們在佛經典上看到有個故事,哪部經我忘掉了,《經律異相》、《法苑珠林》可以查得到。一個阿羅漢,也是到外地弘法,搭了一條船,從海上旅行。阿羅漢有神通,這條船是商主等於說他們用來運輸一些財物的。商主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企業家,生意買賣賺了不少錢,這一船裡頭是金銀財寶。裡面就有個人起了惡念,想把同伴四百九十九個人害死,把這個財物獨吞。阿羅漢知道,阿羅漢有他心通。這個事情麻煩了,你要是勸他,他不會聽,大概頭一個殺你滅口。怎麼辦?只有開殺戒把這個人殺掉,這就是開緣,他把這個人殺掉了。他殺掉,你看,救了這四百九十九個商人,救了他們,救了他們的命,保住他們的財產,也救了這個起惡念害人的人。為什麼?他如果真做成功了,他的罪是阿鼻地獄,是無間地獄。現在被阿羅漢殺死,他沒有做成,罪就輕,等於說從阿鼻地獄把他拉出來了,所以兩方面都救了。這是殺生,殺戒,這個開緣是非用不可。你要不用,你自己看到了,看到你沒有幫助,也是罪業。
殺盜淫妄酒,每條戒律都有四種,叫開遮持犯,你都要懂得。所以戒律是活的,不是死的,在什麼場合當中應該怎麼樣做法,這是不能夠不知道的。所以五年學戒,不但要懂得,要養成習慣。五年時間多半是養成習慣,你學一條做一條,統統都做到,做了五年差不多養成習慣,這才能夠再往上提升。沒有戒就不會有定,沒有定就不會開悟,佛法的修學就不叫佛法。佛法修學終極的目的是教你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不是教你記誦的,學很多、記得很多,會說、會寫,不是的,不是這個意思,它教你開悟。你念得多少不相干,甚至於不識字也沒關係。
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不認識字的祖師大德有,不止他一個。我們知道穆罕默德也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你看他能說出一部《古蘭經》,自性裡的智慧。在他那個時代、那個地區,說自性沒人懂,他怎麼說?神降臨給他,他說出來的,也就是上帝通過他,用他的口說出來,人相信了。今天在全世界,以信徒多少來算,它是第二位,第一位是基督教。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這是一家,這三個教的信徒加起來差不多有二十億,這最大的,有二十億人信徒,伊斯蘭教有十五億。佛教,他們估計有七億人,也算是個大教。這些宗教,我們現在都了解,最初創教的教主統統都是有大智慧,有真正的德行,個個都是偉大的社會教育家。所以湯恩比說得好,人類的文明從哪來的?從宗教來的,先有宗教,後有文明;換句話說,文明是宗教的產物。所以他在日本訪問,談話記錄寫成了一本書,這本書裡頭第四章就是講的宗教。宗教,人類之必需;換句話說,沒有宗教就沒有文明,文明是從宗教出生的。
今天宗教出問題了,問題出在哪裡?出在戒律。佛法講教、理、行、果,對於教、理有人研究,沒有人真幹,行是戒律,所以沒有人證果。清涼大師將《華嚴》分為四分,信、解、行、證,要依照這個標準的話,佛教就沒有了,佛教就滅了。為什麼?今天沒有信佛的,這個信靠不住,不是真信。真信的人一定有行,那是真信。他沒有行,也就是說,他連十善業道都做不到,三皈做不到,五戒做不到,他沒有行,沒有行就是沒有信。早年章嘉大師教我一個檢驗的方法,就是你學的東西是不是真懂了?我們學一遍以為我懂了,學兩遍,我懂得不錯,很多了,不是這個標準。標準是:你所學的,你有沒有落實到生活?落實到生活,你是真的懂;沒有落實到生活,你要反省,你並沒有懂。這個對我一生幫助非常之大,為什麼?讀書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以為我懂了,叫強不知以為知,這是讀書人的通病,古人也不例外。
這個檢驗的方法對我們就很大的幫助,只要我還沒有做到,我就知道沒有真懂。譬如我們今天念的這一句,念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我們懂了沒有?好像是懂,其實沒懂。為什麼?要真懂,這還得了!我每一秒的時間我都怎麼?我都不肯浪費,那就叫真懂。一天到晚還雜心閒話,念了幾句佛,幾句佛號,這不是真懂。真懂的時候分秒必爭,決定不會浪費一分、一秒鐘的時間。我這一秒鐘成就我無量無邊的福報,哪有時間跟你講閒話?這真懂。所以說真幹的人就真懂,不幹的人沒懂。章嘉大師這個教誨對我的利益太大了,就用這句話檢點是不是真的明白、真搞清楚了。
這個經是不是真懂了?我這一次是第十三遍,前面十遍是講《無量壽經》,沒有講註解,這後面三遍是講註解,連經、註解一起講。是不是全懂了?沒有。為什麼?遍遍都有新的意思出來。說明佛經這個意思無盡無量,你讀一遍,出來一點,再搞一遍,又出來一點,永遠沒有止境的,這是世間典籍沒有的。它是活的,其味無窮,理事深廣沒有邊際,這個是佛經所以稱之為寶,為什麼?它從自性流出來的。世間典籍是從阿賴耶識流出來的,從意識流出來的,所以它有範圍,它有邊際、有止境。如果是現在人的文章,都從煩惱習氣裡面流出來的,他的東西一看,一遍就懂了,不要看第二遍,第二遍不會有新意思。古書百讀不厭,它的有深度。佛經更是沒有邊際,從初發心一直念到成佛都念不厭,有這麼大的攝受力量。
我們現在可以說,搞了這麼多年,沾了一點邊,對它認識了,對它明白了。這古人所謂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佛的經典跟世間典籍,我們中國《四庫全書》一比,佛經味道濃。古人的典籍,特別是經,經史子集,經,真正是百讀不厭。但是佛經,千遍萬遍你永遠不會厭倦,千遍萬遍還有新的意思出來,價值在此地。一定要有誠敬心,要有恭敬心,要有尊重的心,你才能夠體會得到。心浮氣躁,不但你讀不懂,聽也不懂,甚至於聽到沒有感覺得歡喜,沒有感覺得有受用。一遍聽了,下一次再不聽了,佛經我聽過了,佛經我看過了,不值得再看第二遍。這要用章嘉大師的標準檢驗就明白了,為什麼?你沒懂,法味沒嘗到。
我們繼續往下面看,「以上《秘釋》之說頓開諸佛秘藏」。前面這幾句話是日本古大德所說的,說得非常之好,讓我們感觸到頓開諸佛祕藏。祕藏是不輕易給人說的,為什麼?不是他有私心,是一般人聽不懂,也看不懂。我們遇到了,也在學習幾十年才看到,看到這個文感到非常驚訝。「直顯」,直捷沒有彎曲,直捷顯示「持名一法,攝蓋一切法功德」。攝是攝受,蓋就是超過,一切法是一切諸佛所說的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句佛號超過一切法的功德。
「專念彌陀,即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之無邊妙德」,這真的不是假的。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圓滿自性本具的無量妙德,全顯了,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沒有往生也具足自性本具的妙德,從什麼地方看見的?從日常生活受用當中可以看見。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不是一個正常的時代,是非常時代。正常是什麼?用中國傳統文化來界定,正常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個社會那就正常的。今天社會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就不正常。在不正常這個社會裡頭,你的心安、身安,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還能生歡喜心,這是什麼?這是自性的妙德。為什麼?沒有受影響,不容易,與《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裡的四德很相應。這就是方老師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
「隨緣妙用」,無論什麼環境都一樣,都好,順境、逆境,無論跟什麼人相處,都好。為什麼?他心目當中,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管你看我是什麼,我看你是佛,我對你尊重,我對你尊敬,所以什麼人都能相處。你的言行都是提醒我的性德,你造作的一些罪業,我看到了,我反省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有,我要改;沒有,沒有我要勉勵自己,不要犯這過失,老師!你有善行,我看到了,我要向你學習,我想想有沒有?沒有。沒有,向你學習;有,有要提升、要保留,不要讓它失去。所以人人都是好老師,人人都是善知識,一切境緣對我都有利,沒有一個對我是有害的,隨緣妙用。
第二個,我要做學佛人的好榜樣,「威儀有則」。怎麼做法?經教裡頭佛教給我們做的,我統統都兌現,我統統都做到,所以法喜充滿。用念頭去轉變境界,一切法從心想生。外面的境緣是共業,有善、有不善,我自己用純淨純善,把善的加得更善,不善的都變成善,境隨心轉。《楞嚴經》上佛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修行到能夠轉變境界的這個功夫,你跟佛就很接近了。這叫什麼?這叫真正離苦得樂。佛度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話。苦樂是果報,因是什麼?因就是迷悟。你覺悟了,你所得的是樂;你迷惑了,你所得到是苦。佛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我們破迷開悟,迷破了,苦離開了。現前這個環境有沒有苦?迷就有,覺就沒有,所以有跟沒有都不一定。對什麼人有?對迷的人有,對覺悟的人沒有。我們跟佛要學會這個本事,能轉境界,不被境界所轉,不被境界誘惑。
這一邊,從國家領導人到佛門這些熱心的人士,現在起了個念頭,善念,要辦一所佛教大學,為全世界佛教培養師資。好事情!在這樁好事裡頭盡一分力量,得無邊福報。如果想在這個裡面得一點好處,自私自利,造無邊罪業。同樣一樁事情,看你起心動念,看你的言語造作,你一切為公,真為正法久住,真為救度眾生,這個功德多大!起一念私心,搞名聞利養,那就是無間地獄罪業,都在一念。「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看你起的是什麼心,動的是什麼念頭。這是一樁大事,世間第一等的大事,一個善念,第一等的福報;一個惡念,第一等的惡報。點點滴滴我們來做這個奉獻,我們全心全力來幫助他、成就他。
度化眾生最妙的方法,釋迦牟尼佛完全給我們展現出來了,什麼方法?就是講經教學,十方世界全用這方法。講經教學的人多,社會安定、繁榮、興旺,盛世出現了。你看看中國歷史,哪一個朝代盛世,講經的人都幾百人,這都是有名的,歷史上記下來的,不是少數。講經的人沒有了,這個世間人苦,社會動亂,災難太多,沒人講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講的人多,聽的人多,覺悟的人多,想做不好的事情,想一想不該做,算了,別做了,社會是這麼安定的。沒有人講了,愈迷愈深,以為幹這些壞事是自己有本事,自己有智慧,別人做不到,我能做到,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損人利己。甚至於做什麼?損害國家利自己,損害社會自利,這都是無間地獄。這個例子很多,中國、外國你都能看到,歷史上有記載,民間流通的這些筆記、小說裡頭更多,不是假的。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不是胡造謠言,不是寓言,寓言有,太少了,佔百分之一不得了了,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事實。《聊齋誌異》,我都認為都是真的,決定沒有虛構的故事,統統講的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人才會真正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古今中外教學,還不就教這些事情!
用佛法的術語來說,我早年在台灣,有一個跟我學佛的,學得不錯,能講經,他是大學教授。過年的時候,夫妻兩個來拜年,告訴我,他在學校下一個學期準備在課外活動裡頭講《普賢菩薩行願品》。我聽到很歡喜,那個時候台灣大學生學佛風氣很盛。我提了一個問題問他,你學了幾年,不錯了,我現在問你一句話,你用一句話答覆我,不要囉嗦,我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講的是什麼?你用一句話回我,兩句話我就不聽了,用一句話。他想了五、六分鐘想不出來,回過頭來問我。我給他說四個字,「諸法實相」。我說你想想,這一句行不行?能不能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統統包括了?他想想,行。諸法是什麼?一切法的真相。這是我們在外面常常遇到的,你們學佛,這佛經講的什麼?佛經所講的是一切法的真相,就是諸法實相。了解一切法的真相,你決定不會做錯事情,你決定不會有一個不善的念頭,這才是真正破迷開悟,真正離苦得樂。
世間一切法跟佛不能比的,就是佛說出真相,他們沒有能說出來。他們說出來有相似的真相,裡頭還有疑問,唯獨大乘經裡頭斬釘截鐵,讓你絲毫懷疑都沒有。這種教學還得了!所以障礙這種教學都是無間地獄,破壞人學佛,苦報無窮。贊助這個法門,幫助佛法正法久住,功德有多大?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遇到這個機會要是不知道,這個緣統統錯過了。知道之後,自然曉得怎麼做。佛門同修有很多從事企業的,賺了很多錢,來找我,問我,蓋個大廟好不好?蓋大廟是什麼?把錢埋在土地裡,埋在地下,不起作用。如果這個廟蓋得富麗堂皇,很多人都起了惡念,都想來爭取,彼此都來鬥爭,那造業了。這個帳會算在你頭上。沒有這個廟,他們不打架,他不爭;你這個道場建得富麗堂皇,他來爭。所以觀察不能不細心。
世尊當年在世為什麼一個道場都沒有建?我們都常常想這個,為什麼不建道場?他建道場很容易,在家弟子,就是在家皈依他的弟子,裡面有十六個大國王,他要建個道場太容易了,這些國王大臣、大富長者誰不願意給他做?為什麼不要?跟他的這些學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個人心裡頭沒有建道場這個念頭,我們要多想一想這什麼原因。怕什麼?怕人家爭名奪利。沒有,沒事;有,引起人爭名奪利,起惡心,這個人墮地獄,你要不要負責任?常常被牽連,也得要受苦受難,這何必!所以佛做得很乾淨,沒有。講學在哪裡講?哪裡都可以講,一切時、一切處統統是道場,經典是這麼講的。佛圓寂之後,弟子們把它結集起來,整理出來流通後世,成為經典。經典是這麼來的,釋迦牟尼佛沒有看過。阿難尊者複講,除阿難之外,我相信也有別人複講的,因為結集不是一次,歷史上記載有四次的結集。
在今天這個時代,對於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最方便的無過於電視,把佛法送到每個人家庭裡頭。所以我就勸大家別建道場,建電視廣播台。電視廣播台,國家控制很嚴,沒有想到台灣開放了。台灣現在的衛星電視到飽和點了,一百多家,那麼一個小島,只有斯里蘭卡一半大,無線電廣播電台一百多家。為什麼?它沒有限制,現在也達到飽和點了。但是現在可以不必搞電視,電視成本太高,現在網路好,網路電視效果跟衛星電視差不多,費用節省一半都不止。這個也容易建立,成本很低,好,不需要用大的地方,我們在香港就是網路電視。
衛星電視是陳總她搞的,二00三年元旦開播。早年在美國,她做生意都是賠錢,沒有聽說賺過錢,我們認識她大概有十年,年年賠錢。好在她家裡頭底子厚,祖宗積德,留給她的房地產太多了。賠錢怎麼辦?回到台灣去賣房地產,現在房地產還不少,你就想想她這個底子厚!我們看她過去經營什麼事情沒有做成功,所以對她沒有信心。她也知道,所以這樁事情她對我保密,從來沒有提過。開播前一個星期告訴我,二00三年元旦開播。我說好,我在這裡看妳能不能活一個星期。到了一個星期,她告訴我,一個星期了。好,行,我再看看能不能活半個月。費用太高了,這個我了解,我有幾個同學在衛星電視台工作,我了解。居然一個月、一個月,她還能做下去,到今年十一年,做成功了。
從這個地方,我們知道一個事實真相,那就是社會廣大群眾喜歡看正面教學的大有人在。為什麼?這個電視台是這些人支持的,沒有這些人支持,她沒有辦法。她在講經電視裡頭打廣告,廣告就是銀行存款的號碼,人家看了之後,自動就寄錢給她。她二十四小時都播我的講經,等於說我專用的一個電視台,愈來愈興旺。不但有一個華藏衛視,她現在還有個世界衛視,她搞了兩個電視台,收入可觀,賺錢不賠本。我在香港,鳳凰董事長劉長樂跟我是老朋友,每天去拉廣告,也苦不堪言。我有一天碰到他,我說我們那個電視台沒有廣告,居然也能活下來,所以我就勸他,你能不能播一些正面的東西,好的東西,端正人心的?這有人看,有人會幫助你,不會讓你關門。但是怎麼?很難相信。我們陳總那地方做出榜樣來了,確實沒有廣告。但是那個銀行號碼播的次數太多了,我覺得有一點讓人看到,好像有化緣的味道在裡頭。我就告訴她,一定要減少,人家真正想捐助妳,一定會留意,一天播個二、三次夠了,不要播幾十次。幾十次,人家對妳印象不好。不知道現在,可能改了一點,我讓她一天播三次,可能比這個還要多幾次,比以前少了一點。這都很重要!我們相信這些熱心的人士,喜歡看這個節目的都會支持。全世界這麼多人,收看的人很多,一個人拿一點點就夠了。我們自己用網路,網路跟她的衛星連線,她可以看到我們網路的東西,我們網路能看到衛星的東西,現在非常方便。這個道場要好好的利用,不必建寺廟。
我一生不建寺廟,我害怕建寺廟。這也是早年還沒有離開台中的時候,我還在台中學習,台灣中部有幾個比丘尼聽我講經,聽得很歡喜,請我到她們道場去講經。我向老師報告,她那個道場叫禪林寺,我看到那個廟門口的牌匾,我說好,我給妳講《禪林寶訓》,跟妳這個道場相應。沒有講幾次,大概講了有,我一個星期去講一次,一次是兩天,在那裡住一晚上,大概是三個月的樣子。這個廟裡頭,它那個廟是新建的,裡面有鬥爭。當然老和尚是住持,沒有人敢跟她爭,老和尚下面都是她徒弟,大概有二十多個出家人。這些人建廟,大家都出去化緣,那個化緣化得多的說我要做當家師,我要做知客,就爭這些地位,爭到最後打架了。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老師說別去了。所以《禪林寶訓》也沒講完就不講了,我就離開了。我就知道,你看建廟的時候,老師說個個都是菩薩,大家想盡方法到外面去募捐、去化緣,廟蓋成了之後,個個都變成羅剎。我們真怕這個事情,道心沒有了。這個原因在哪裡?出家了,師父沒有講經教學,沒有跟他在一起修行,只是天天經懺佛事,拿收入來做標準,這個就錯了。像我見到的這種情形,聽說的就很多,這是我親眼看見的,所以我對這個事情就非常小心謹慎,真的不敢碰。
香港回歸,這好事情。我過去每年在香港講經一個月,講了不少年,以後去美國,中斷一段時期。香港回歸,我特地從美國回到香港來看回歸。遇到這些老同學、老聽眾,他說法師,你好久沒有回來了,你為什麼不到香港來?他們給我算了,七年,七年沒到香港。我說沒人請我。大家馬上就聯絡起來,就邀請我。那時候我住在新加坡,我說好,每個月來講五天,就是有一個星期,包括往返路程。我住在新加坡,每個月到香港講五天。場地是租借的,大概講了三、四年,同學們發心想買一個道場,屬於自己的,這就是佛陀教育協會,就這麼來的,這是各地的緣分都不一樣。這個協會成立了,成立一個董事會來管理,我就找到凌孜擔任第一屆的會長,因為她是香港人,不找本地人不容易立足。
香港這些老和尚我都認識,我們在這個地方長住下來講經,他們心裡會不會很痛快?很難講。所以我還是住在新加坡,也是一個月來住五天,這樣大家就定下來。幾年之後,他們給我申請香港永久居留,我拿到永久居留,我再定居在香港,已經講了差不多將近十年了。大家已經也知道,我們對他沒有絲毫妨礙,因為我沒有道場。有道場就有,我有信徒、有法會,對他們就有衝突,我沒有。我還是用攝影棚講經,聽眾是另外一個教室看電視,現場裡頭沒幾個人。大家都了解了,我們彼此只有利益,沒有傷害。學佛的人也要明白佛法所講的道理,經懺佛事我也不反對。有沒有效果?有效果。如果你明白道理的話,你就更有信心,你就不會說它是迷信,所以有理有事。事方面的活動,我有空我一定參加;我沒有時間的話,我們會派代表參加。我們不離開團體,跟香港佛教我們密切的合作。
我一生不希望擁有什麼名義,所以我對名義沒興趣,一生都是如此。在澳洲有幾個名義,那是因為代表學校參加聯合國和平會議,聯合國要求的,要求有博士學位,要求有教授頭銜的。所以澳洲大學給我學位,也聘請我做教授,為的是代表學校參加會議。現在年歲大了,我也不願意再參加,所以這些頭銜統統都不要了,老老實實念佛,學習《無量壽經》。跟任何人都是一家人,真正落實世尊在《華嚴》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把佛陀的教誨認真落實,一生只有一個希望、一個目標,往生極樂世界。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