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五百九十三頁,倒數第三行,當中「《彌陀要解》云」,從這看起:
「《彌陀要解》云:今云阿彌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復即報即法也」。念老為我們簡單解釋說,「謂今經中」,這是說現在這個經裡面所說的,《無量壽經》所說的,「正在說法之佛,是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佛」。雖然是應化身,同時也就是報身,也就是法身。這個話說得非常之妙,精妙到極處。很不容易,蕅益大師能說得出來,念老為我們做這樣簡單的解釋,使我們對《彌陀要解》當中所說的深信不疑。彌陀如是,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皆如是。再說到真實之處,十方法界一切剎土裡面的眾生無一不如是,只是眾生自己迷失了真性,不知道而已。彌陀示現出榜樣,做樣子給我們看,我們也看不懂,祖師大德把它說穿了,讓我們每個人都明白了。
下面引用《圓中鈔》的解釋,這是《阿彌陀經圓中鈔》,幽溪法師的,他說「隨土感見」,土是四土,實在說的就是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隨土。感是眾生,三土眾生有感,佛就示現,示現的三身有異,不一樣。同居土裡面,這是說我們這個世界,見到佛的應化身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還隨著眾生心,眾生心不清淨,煩惱習氣很重,看佛的三十二相能看得出來,八十種好看不出來,因為那太微細了。誰看得出來?方便有餘土的眾生他們看得出來,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都會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實報土裡面的報身,方便土的聲聞、緣覺、菩薩都看不到,必須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初住,這才能看到。所以說「三身有異」,不同。「隨機感見,四土不同」,是眾生所感的,佛菩薩所應的。眾生有妄想分別執著,如來沒有,所以如來現身是自然的,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這是我們要知道的。這個裡頭意思很深,如果能夠體悟少分,對我們現實環境來說都得很大的利益。我們遇到了障礙、遇到了災難,就知道怎樣應付。可見得佛法它有用,它不是沒有用,確實能幫助我們改善生活。
下面說,「是故若於同居,但見同居本土者,則說法之佛,只是示生化身佛」。這是說六道裡面的凡夫,迷得深、業障很重,見到的佛相。見佛就是我們自己心之所感,佛自然應化的,佛沒有分別執著,是我們自己心變現出來的。真正是一切法從心想生,佛現身都不例外。「若見實報土,則見報身佛。若見常寂光,即見法身。佛之三身,譬如摩尼寶珠。珠體、珠光、珠影,三者不相捨離」,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法身、報身、應化三身亦復如是,同居橫具上三土,也是這個意思,這意思真的是深,很深。「表上三土,亦即在同居」,同居土裡頭有方便土、有實報土,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能見到很多阿羅漢。就是說方便土跟同居土不二,同居土的人能見到方便土,不僅看到方便土的羅漢、辟支佛,還能看見實報土裡面的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在同居土裡面也能見到。
我們這邊這個三土有隔礙,見不到,他們能見到我們,我們見不到他們,這個障礙就是現在科學家所謂的空間維次不一樣。但是在極樂世界,空間維次沒有了,維次沒有了就都在一起,統統能看見、能夠交流。這些大菩薩對我們初學的人,這小菩薩,也非常愛護。所以我常常講的時候,為了大家聽得懂、聽得清楚方便起見,我把極樂世界這個三土,稱實報土是高級班,方便土是中級班,同居土是初級班,這大家好懂。在極樂世界這三個班在一起上課,所以大家都能看得到。「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妙!阿彌陀佛在講台上講經說法,你是什麼程度,你想聽什麼經,聽的就是。坐在一起,坐在隔壁,他想聽的跟我不一樣的,他聽是他聽的經,我聽是我聽的經,一點都沒有障礙。這是科學,我們這個世間科學沒有達到這個地步,極樂世界早已經落實了,它完全做到了。
底下這個比喻也好,佛的三身像摩尼寶珠一樣,珠的體是常寂光,珠的光是實報土,珠的影就是同居土跟方便土,三者一而三,三而一,不相捨離。所以,法身、報身、應化三身跟這個道理是相同。同居,你看橫具上三土,在同居土都見到了,也是這個道理。表上面的三土,亦即在同居,同居土裡頭有方便土、有實報土、有常寂光淨土。「故往生極樂同居,功德殊勝,不可思議」。這句話很重要,我們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一定要下定決心,決定往生極樂。我們生到哪一土?我們老老實實,不要好高騖遠,像蕅益大師所說的。大師當年在世,他是明末清初的人,出生在明朝,圓寂在清朝。有人向他請教,你老人家將來往生是什麼樣的品位?他告訴別人,我決定往生,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這蕅益大師。顯示出心平氣和,沒有絲毫好高騖遠,老老實實,我決定得生。這是我們要效法的、要努力的。生到同居土等於生到實報土,等於生到方便土;換句話說,極樂世界四土,一生一切生,這是殊勝功德不可思議。
再看下面這一段,「又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這個話是誰說的?「如《彌陀疏鈔》」,《疏鈔》是蓮池大師,蓮池大師說,「智覺云: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毘盧遮那一佛所現」。毘盧遮那是《華嚴經》上所說的法身佛,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遍一切處,也就是遍一切時、遍一切處,就是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所不在。所以法身是一體,大乘經教佛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毘盧遮那是法身,十方三世一切佛,法身是一個,沒有兩個。十方世界六道眾生將來各各成佛了,跟毘盧遮那還是同一個法身。這說明個什麼意思?整個宇宙原本就是一體,我們今天分這個、分那個,全錯了,不能分。諸佛如來他不分,我們凡夫分,二乘也分,因為二乘他沒有證得圓滿,二乘、三乘都在四聖法界,換句話說,都沒有離開十法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同時脫離六道、脫離十法界。一般修行,這八萬四千法門是先脫離六道,再脫離十法界,沒有淨宗這麼殊勝,淨宗確實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真的,一切經教裡頭都沒有這個說法,只有淨土宗,叫橫超十法界。
《疏鈔》裡面引用的智覺大師所說的,總持教中,總持教是密宗,我們這個參考資料裡頭有,在第十二頁。「總持的法門,亦即密教的法門」,總持的意思,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在淨土宗,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總持法,比密宗裡面的總持還要深、還要廣,它真的是總持裡面的總持。我們知道西藏的密教,他們常常念的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這是密教的總持門,念這個咒跟我們淨宗念阿彌陀佛一樣。我初學佛的時候跟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屬於藏密。邊疆這四大活佛,他們的關係是師兄弟,都是宗喀巴大師的學生。西藏兩個人,達賴、班禪,前藏是達賴,後藏是班禪;蒙古,內蒙是章嘉,外蒙是哲布尊丹巴。他們是師兄弟四個人,一個老師傳授的。
我跟章嘉大師,大師就是教我念六字大明咒。我向他老人家請教,這個咒語什麼意思?咒語的發音是唵嘛呢叭咪吽,這是藏語發音。大師給我解釋,前面這個唵,意思是身體,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後面的吽是意,翻成中國意思,身、蓮花、保持、意,這是外國的文法。我們中國人怎麼念法?中國人一定念保持身、心,意就是心,身心像蓮花一樣。這個意思好,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污泥表的是六道,六道上面,這個泥,池塘,泥的上面是水,清水,那個清水就代表四聖法界,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蓮花開在水的上面,就是染淨都不染。上面是什麼?上面就是實報莊嚴土,那就是真佛了。
所以密,實在講不懂意思不行,因為它三密相應,手結印,口念咒,心裡頭有觀想,如果是你不懂意思,你就沒有法子觀想,那個利益就不圓滿。所以得把它講清楚、講明白。我當時也大概有二、三年的時間,就是念這個咒語,念唵嘛呢叭咪吽,常常想到保持身心像蓮花一樣,不要被污染。跟我們這個經題意思相應,我們這個經題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唵嘛呢叭咪吽的意思。
三十七佛,這個參考資料裡頭接著看,有,這一段是從《佛光大辭典》裡面節錄下來的。「謂密教金剛界曼荼羅成身會安置之三十七尊,又稱塔中三十七尊」。這是密宗道場裡面常常供養的,曼荼羅就是道場,常供的三十七尊佛菩薩。這個地方把名字都列出來了。第一個是五佛,五方五佛,東、南、西、北、當中,叫五方。這就是「大日如來、阿閦如來、寶生如來」,「無量壽如來」就是阿彌陀佛,「不空成就如來」,這是五佛。第二,「四波羅蜜」,四大菩薩,這就是大日如來的四個親近的菩薩,「由大日如來所生,表四佛之定德」。他們的名號,第一個是金剛波羅蜜菩薩,第二個是寶波羅蜜菩薩,第三個是法波羅蜜菩薩,第四個是羯磨波羅蜜菩薩。「此四波羅蜜菩薩分別為阿閦、寶生、無量壽、不空成就等四佛之能生養育之母」。大日如來是主,四方如來都是從大日如來,用我們的話來說,應化身示現的,無量無邊諸佛是這麼樣衍生出來的,統統都是從常寂光裡面流出來。
第三有十六菩薩,第一個是「阿閦如來之四親近:金剛薩埵、金剛王菩薩、金剛愛菩薩、金剛喜菩薩」,這是東方阿閦如來。「寶生如來之四親近:金剛寶菩薩、金剛光菩薩、金剛幢菩薩、金剛笑菩薩」。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之四親近:金剛法菩薩、金剛利菩薩、金剛因菩薩、金剛語菩薩」。北方是不空成就如來,他的四菩薩是「金剛業菩薩、金剛護菩薩、金剛牙菩薩、金剛拳菩薩」。第四有八供養菩薩,「八供養菩薩,有內外之分。內四供養乃大日如來為供養四佛而流出者,即嬉、鬘、歌、舞四菩薩。外四供養乃四佛為供養大日如來而流出者,即香、華、燈、塗香」,這是八供養。最後有四攝菩薩,「四攝菩薩,乃從大日如來心中流出,將一切眾生引入曼荼羅」,也就是說將一切眾生接引到他的道場,「表授給果地之法的化他之德」。這個四攝法,四攝法這個地方是用比喻,你看「鉤、索、鏁、鈴四菩薩」,跟顯教裡面的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都有這個意思在裡頭。
底下有一段文說,「有關三十七尊之出生,經說不一」,佛在經上講的並不完全相同,「理趣釋及祕藏記等如上述」,上面所說的是根據《理趣釋》、《祕藏記》所說的三十七尊。「謂由大日如來生四波羅密,由四波羅蜜生出四佛。金剛頂經、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出生義、菩提心論等,謂由大日如來生四佛,由四佛生四波羅蜜。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則說三十六尊皆由大日如來生出」。這個生出就是佛的應化身,報身跟應化身。報身,如果我們把它顯密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大日如來是法身,法身是常寂光。我們知道常寂光是一切法的本體,用哲學的名詞來講,本體,它沒有一切現象,能現一切現象。每個菩薩修行到最後成佛,都是回歸常寂光。現在科學家所說的,統統歸到零,整個宇宙從零開始,最後還歸到零,叫零極限,這科學的名詞。零極限就是佛家講的自性、法性、真心、常寂光。
常寂光三個字形容真心的樣子,真心是什麼樣子。常是不生不滅,寂是不動不搖,就是自性本定。所以一定要知道,真心是定的,妄心是動的,定能生萬法,動能改變一切法。所以大經上佛說,這一切法是心現識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心現的,產生這麼多變化,是識變的,識變就是佛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統統放下,不想了,不想就歸零,就成佛了,回歸到究竟圓滿,那就是常寂光。光有光明遍照的意思,一切時一切處它都存在。這個光我們肉眼看不見,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的肉眼能力很有限,宇宙之中許許多多的光波,我們肉眼只能看到這一段,比這一段長的光波看不見,比這一段光波短的也看不見。譬如X光,被人發現了,用儀器能夠把它捕捉到。紫外光我們肉眼也看不見。你說有多少光?無量無邊。怎麼知道?《觀經》裡面佛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的報身,說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無量相,經上講的八萬四千相,八萬四千不代表數字,代表無量。身有無量相,每一個相有無量好,每一個好放無量光,每一個光裡面有佛菩薩在做佛事,佛事就是講經教學,你都能夠見得到。所以在佛一個身相當中,整個宇宙的活動全在裡面,你全看到了。按照佛家來講,宇宙之間的光是無量的,無量的光波我們只能看到一種,其中的一種。
怎樣才能恢復?修定。我們迷了自性,迷了自性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是波動現象,跟它這個波動相應的我們看得見,跟它這個波動不相應的我們完全看不到。定是恢復六根能量唯一的好方法,佛修定,在中國的道也修定。我們細細去觀察,世界上這些大的宗教都著重定,著重心地清淨。這個道理佛講得清楚,無論什麼法門都要遵守這個原則,戒定慧。因戒你才能得定,不持戒不能得定,因定開慧,智慧開了。智慧開了,什麼樣的光波全都能看見,你看到這個世界就變不一樣了,你全看到了。
下面說,「又依祕藏記所載,內四供養乃四佛為供養大日如來所流出者,外四供養乃大日如來為供養四佛所流出。又十六大菩薩主慧德,故稱慧門十六尊;四波羅蜜、八供養、四攝等十六尊主定德」。所以這些總共合起來,都是從戒定慧三學裡面開出來的,沒有離開戒定慧。十六大菩薩代表慧,十六也是圓滿的數字,表法的。四波羅蜜、八供、四攝十六尊,這是主定德,這個合起來十六尊,定門十六尊。
我們接著往下看,「總持教中,說三十七佛,皆毘盧遮那一佛所現。謂遮那內心,證自受用,成於五智」,五智是自受用。「自當中央法界清淨智,次從四智,流出四方四如來。其妙觀察智,流出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如來。則一佛而雙二土也。因彌陀即毘盧,故云:一佛。土者,淨佛國土。」二土是華藏跟極樂。雙是兼有,義為兼領,這就是一佛兼領兩個淨土。阿彌陀佛就是毘盧遮那,毘盧遮那就是阿彌陀佛。毘盧遮那,《華嚴經》上所說的華藏世界。華藏世界跟極樂世界什麼關係?一九九八年我第二次在新加坡啟講《華嚴經》,有同學來問過我,彌陀淨土跟毘盧遮那的華藏世界,華藏世界是實報莊嚴土,有什麼關係?我舉了個例子告訴他,我說華藏世界好比是新加坡,極樂世界好比烏節路,新加坡最繁華的一條道路叫烏節路,我說你懂得了嗎?華藏跟彌陀淨土關係就像這樣的,西方極樂世界是華藏世界最精華的地區,是一不是二。你想到哪裡去,由你自己決定。實在說,我們要生華藏世界可沒那麼簡單,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講修華藏世界的,時間很長很長,不是一生能成就的。可是你要修淨土,很容易你就到華藏世界的中心點,顯示出這個法門的殊勝。這不是隨便說的,確實有經典依據。
「又東密」,這個東是日本,日本在我們的東方,日本的密宗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亦謂阿彌陀佛即是大日如來」。日本興教大師《阿彌陀秘釋》,《秘釋》是註解的名字,他給《阿彌陀經》做了一部註解,裡面就說,「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這都有根有據。「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這是轉八識成四智,迷了的時候就是八識,覺悟了的時候就是四智,四種智光。法身如來的妙觀察智,「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恆施利益,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等等」,就省掉了。大日就是毘盧遮那,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的意思從梵文上來說,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佛是智慧,或者說是覺悟。阿彌陀佛翻成中國意思,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覺悟,是這個意思。那我們知道每尊佛都是無量智慧,都是無量覺,所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一切諸佛共同的名號,而極樂世界這尊佛,用諸佛共同名號做為他自己的名號。實際上整個宇宙是一體,都是顯示這個意思,希望我們能體會得到。
既然全宇宙是一體,我們起心動念要為全宇宙負責任,要全心全意為全宇宙,就對了。不要分哪個法界、哪一尊佛土,甚至於更小的,分哪個星球、哪個星系、哪個國家、哪一塊土地,這就愈搞愈小,那就錯了。本來像《楞嚴經》說的,確實我們的心量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原本的心量,為什麼現在連兩個人都不能包容?心量小到這個程度。中國有句諺語說得很好,叫量大福大。現在人心量太小,就是他沒有福報,心量愈小愈沒有福報,心量愈小生活得愈苦。苦從哪裡來?自己找來的,不是外面人加給他,他的心量太小了。所以量大福大,應當把心量拓開。
拓開心量的教科書,我覺得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很好,這篇論文不長,把《華嚴經》裡面的道理、修學的方法全部說出來了,真正難得。《華嚴經》裡最重要的是講宇宙的緣起、萬物的緣起、生命的緣起,以及我們人,人是指自己,自己從哪裡來的,講清楚、講明白了。後面一半是教我們生活,應該有什麼樣的心態去生活,在生活當中回歸常寂光。教給我們四個基本的德行,你要作菩薩,四個基本的條件。第一個,「隨緣妙用」。你如果真的是菩薩,你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就是妙用,恆順眾生是隨緣,隨喜功德是妙用。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是善緣、是惡緣,菩薩統統把它變成提升自己的增上緣,教化眾生的增上緣。這是智慧,這是德能,高明到極處,它不造成障礙,這是要學的。學了之後,你這一生就非常快樂,你天天生歡喜,你不會生煩惱,為什麼?所有煩惱都被它轉成了歡喜,它有這個能力,這叫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因為原理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換句話說,看你怎麼想法,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看你怎麼想法。你想法正確,跟佛一樣的,你把境界統統轉過來了,你在境界當中得大自在,你在境界當中圓滿成就,一絲毫不迷惑。這是大乘佛教無比殊勝之處,沒有一樣不能轉的,說明念頭的能量的確像現在科學家所說的,能量是無法形容的,這個能量太大了。
大乘教內容非常豐富,從哪裡下手?我們現在發現了,就從這部經、這部註解下手。這部經、這部註解,黃念祖老居士,這是有智慧的人,他引用了八十三部經論裡面的經文解釋這部經,用了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來註解這部經,所以總共用了一百九十三種。讀這個註解,等於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大乘小乘一百九十三種註疏裡面你都讀到了。這裡面引用了很多,譬如這裡講的三十七佛,那我們還要去查參考資料,那就更豐富了。這些參考資料,我們所蒐集的參考資料大概分量也跟這本書差不多,這就免得我們自己去查字典、去找東西了,統統找出來了。所以它太豐富了。這一生這一部就夠了,心就定了,我就定在這部書上,一生專學這部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專讀這部經,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聽人家說的,不懂不要緊,沒有關係,我只天天念它,念到清淨心現前,自然就明白了。那個明白,跟佛所說的是一個意思。
我們知道,佛說經沒有起心動念,佛的經是從清淨心裡頭流出來的。所以我們要想它這個怎麼講法、那個怎麼講法,全錯了,為什麼?佛沒有講法。你到沒有講法的時候你就完全明白了,佛佛道同,佛佛所證完全一樣,沒有兩樣。這個道理要懂,因為懂你才有信心,你才會聽話;你有疑惑,不懂,那你摻雜自己意思在裡頭,或者是別人意思在裡頭,那都不如法。佛法妙就妙在此地,佛法難也就難在這個地方。佛法不專制,佛法不約束任何一個人,完全是開放的。為什麼?它跟自性相應,自性是善的,真的是至善,止於至善。起心動念,那是阿賴耶,妄心邊上事,那是邪、那是偏,不正。
轉八識成四智,用一句名號,一句阿彌陀佛就成功了。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幫助我們、加持我們,統統轉過來了。轉過來的時候不知不覺,自己沒有感覺到阿彌陀佛把你轉過來,這個不可思議。什麼時候轉的?我們現在漸漸明白了,在蓮花裡頭轉變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把這個肉身丟掉了,自己清清楚楚,坐在蓮台上,阿彌陀佛把花送來,這個花是開的,坐在蓮台上,花就合起來,阿彌陀佛帶著這個花到極樂世界。就在這段時間裡,八識轉成四智,所以一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悟無生。悟無生是什麼境界?七地菩薩的境界,證得無生法忍。花一開,自己就到這個地位。這是阿彌陀佛的恩德,阿彌陀佛的慈悲,是四十八願的願力,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力加持,幫助我們轉了。所以一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
這樁事,難信之法,誰難信?聲聞、緣覺、菩薩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他們修行太辛苦了,好不容易修成阿羅漢,阿羅漢好不容易修成辟支佛,每提升一個境界都非常不容易。到西方極樂世界怎麼這麼容易就得到了?他們修行修到阿惟越致,無量劫,真的,不是假的。然後還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修成妙覺,回歸常寂光。淨宗法門怎麼這麼容易,是不是佛特別開闢的這個,安慰安慰那些下根人,不見得是真的?這就是許許多多菩薩不相信,菩薩跟這個法門沒有緣分。凡是能夠相信的,都不是普通人,這也是佛在大乘經上所說的,每一個往生的人,甚至於臨命終時,那口氣還沒斷,有人勸他念這句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相信,他發願,真想求往生,一句、十句佛號,阿彌陀佛都來接引。生到極樂世界,得到的殊勝利益是平等的,這都不可思議。
這些人他為什麼能相信,為什麼能歡喜?這個眾生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那你就曉得他的善根多厚,沒有這麼深厚的善根,怎麼一說你就相信,哪有這個道理!各各都是過去生中善根深厚,善根、福德、因緣這三條統統具足,你才能得生,每個往生的人沒有例外的。換句話說,淨土宗的學人都是善根非常深厚。有深厚善根,可是到這個世間來沒有遇到善緣,被污染了,污染得也很嚴重,那就看這一生的緣分,真正遇到善知識,得到他的幫助,我們就破迷開悟,真相信了。真相信淨土是開悟,真發願往生就能生。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有信,真信,真願意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決定往生的條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九品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這一句很重要,不是說念佛多少,於念佛多少不相干。你念佛念了一輩子,功夫淺,不深。功夫怎麼說?與定,戒定相應,這功夫,特別是定功。我天天念佛,念一輩子,但是念佛裡頭有妄念、有雜念,這功夫淺。人家念得少,一天只念個十聲、二十聲,但是聲聲裡頭沒有妄念,聲聲裡頭沒有雜念,那個功夫就深。
所以念佛的時候要放下萬緣,什麼念頭都不要想。自己早晚如果有定課的話,做早晚課,把電話線拔掉,門關起來。為什麼?淨心,不要有一點點擾亂。這是從功夫上說,這些東西最容易破壞你的功夫。最忌諱的是念佛的時候還想別的東西,這把你念佛功夫統統破壞掉了,念再多都得不到受用。所以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個方法是菩薩教的,菩薩是念佛成佛的,他把他自己怎麼成佛的方法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是把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從外面境界上收回來。眼不是叫你不看色,最好是不看,耳朵最好是不聽,初學。功夫成就了,看不要緊,心裡頭沒有,不執著,就是他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放在心上就錯了,心要清淨。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是慧。慧要有定,沒有定,這個慧是假的,定是什麼?如如不動。看清楚了?看清楚了。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有沒有分別?沒有。有沒有執著?沒有。這個見就叫佛知佛見。佛的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如如不動,沒有動一個念頭,這是佛境界;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境界;有分別,沒有執著,阿羅漢的境界。如果三個都有,你是六道凡夫,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是凡夫。
起心動念裡頭有染有淨、有善有惡,果報不相同。佛教導我們,染淨、善惡統統放下,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一法,連佛法都沒有。心裡還有個佛,你就見不了性,那障礙,佛也沒有。這個難,這是一乘法,上上根人他行。我們怎麼辦?我們把一切都放下,把阿彌陀佛請到心中來,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我們能不能成佛?不能,但是怎麼樣?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天天跟他老人家學,再提升到那一步。這個法子好,為什麼?到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好處,你不要想別的,只想一樁,無量壽,你沒有生死了。壽命長遠,無有限量,身體不衰、不老、不變,永遠年輕。你看看,這個對你修行起多大的幫助,我們為什麼要搞無量劫?就是有生死輪迴。這一生修得不錯,死了之後又投胎,縱然投胎到人道裡來,至少要耽誤二十年,你才能接著修。不容易!
唐朝的悟達國師,十世高僧,這修得不錯了。每一世都有緣出家,都有緣接著修行,成為國師,皇上的老師,感到很榮耀。皇上供養他一個沉香寶座,我們叫太師椅,這個太師椅沉香雕的。他接受了,就感到很光榮,出家人當中他是第一,傲慢心生起來。有這一念,他的護法神離開了,冤親債主找來了,冤親債主附他身上,變了一個人面瘡,在膝蓋上,差一點送命。這個事情就是這個人面瘡說出來的,人面瘡它會講話,說出來,告訴他,在漢朝時候他們結的怨,深仇大恨。每一世他都跟著他,但是每一世他都修行,都修得很好,所以護法神守住,他不得其便。這一生當中,接受皇上的沉香寶座,生起傲慢心,護法神離開,他進來了。迦諾迦尊者,阿羅漢,幫他化解,用慈悲三昧水化解,說法勸導。悟達國師承認錯誤,認罪,懺悔,請他原諒。這個緣叫《慈悲三昧水懺》,這個故事就這麼來的,這不是假的,歷史上有記載,真有這個人,真有這個事。
所以人千萬要記住,不是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常講,不能死,為什麼?你要不能往生的話,死了就不得了,麻煩就大了。如何真正能得到不死?我們現在遇到這個方法,我們念佛的人往生極樂世界不死,往生是活著往生,不是死了以後再往生。你在往生的時候你看到佛,別人看不到,你看到,你看到佛拿著蓮花來接引你。你自己知道,自己就爬到蓮花上,活著去的,身體丟掉、不要了,登上蓮花,身體不要了。所以是活著去的。到極樂世界是永生,再也不會有生死,生死這個事情擺脫掉了。修別的法門,修得再好還是生死沒脫離,悟達國師十世高僧,沒有離開生死。只有遇到這個法門,這就太幸運了,要把這樁事情看作這是我一生最大的事情,我要往生極樂世界,其他的雞毛蒜皮小事。度眾生是隨分隨力,它絕不障礙我往生,我可以幹;障礙我往生,我寧願不幹,我到極樂世界再倒駕慈航,再來度眾生,就沒錯。不能因為做度眾生的事業,把自己這一生往生的緣失掉了,這個失掉,再一次的遇到可不簡單。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尤其是淨土宗,尤其是這部《無量壽經》的會集本,為什麼早不出現,在這個時候出現?這個出現,跟釋迦牟尼佛當年降生,意義是相同的,這真的叫一大事因緣。夏蓮居會集這部經之後,寫了個對聯,說濁世,五濁惡世,「濁世無如念佛好」,沒有比得上念佛的,「此生端為大經來」。他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就是會集這部經的,他就是為這個來的。黃念祖老居士是他的學生,經會集成了,老師囑咐他,你為這個經做個註解。那黃念祖的一生專門為做註解而來的,一生的修行、功力幫助他選擇經論,幫助他擷取文句來註經,晚年這個六年成就了。你要曉得,一生他所學的統統在這部書裡頭,為這個來的。
我們很榮幸,參加了這一會,他們留下來,我來流通、來宣傳,就專門為這個事情。除這個,那不是我幹的事情。我們來流通,大家會相信,憑什麼?有五十多年講經的經驗,不是隨便的,不是隨便選擇的。是一種智慧的選擇、德能的選擇、經驗的選擇,別人才相信。這麼多年的學習,現在這個晚年,自己能體會到,對這個經愈講愈透徹,愈講愈清楚,愈講愈歡喜,愈講往生愈有把握。所以,無論哪個地方人家請我講經,我就講《無量壽經》,而且就接著講。我不講別的,別的經論有很多法師都在講,去找他們去。我在馬來西亞,檳城有個法師來找我,請我講《楞嚴經》,我沒有答應他。我講《無量壽經》行,講別的不講了。而實際上,《楞嚴》是我的看家的本事,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楞嚴》是主修的。早年講過七遍,我也非常歡喜這部經,這真的,不是假的。非常歡喜是一樁事情,往生極樂世界又是一樁事情,往生比歡喜要高、要殊勝。
我在《楞嚴經》裡面接受了淨土,在《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裡面,我看出觀世音、大勢至代表特別殊勝法門。一般人讀《楞嚴》,粗心大意,只看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文殊菩薩選擇的,疏忽了文殊菩薩揀選圓通是兩個人,不是一個人。觀世音菩薩太明顯了,二十五位菩薩次序的排列是六根、六塵、六識、七大,是這麼排列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他排在第二名,第一名是眼根,第二名是耳根,二十五個位次他排在第二。把第二拉到最後,這個太明顯了,大家都看清楚了。排到最後那就是特別法門,像我們看戲一樣,把他擺在壓軸戲,他最後一個演出。他本來是排在第二的,把他擺在最後,這個太明顯了。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也被移動了,但是它太不明顯了,為什麼?它就換一個位次。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七大裡面他是排在第六,大勢至在第六,彌勒佛在第七。他跟彌勒佛換一個位次,他排在彌勒後面,排在觀世音的前面。兩個特別法門,不是一個。這兩個對調不明顯,大家都疏忽了。大勢至這個圓通章是念佛,觀世音菩薩是耳根,用耳根的方法攝心念佛。佛號從心中生出來,口裡念出來,耳朵聽進去,這樣什麼?這樣你就不會有雜念,不會有妄想,叫攝心念佛。自己念,自己聽,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這叫攝心。念佛的時候沒有雜念、沒有妄念,叫一心專念。
我早年學《楞嚴》,《楞嚴經》講過七遍,沒有講到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注意到。人家問我,文殊菩薩為我們揀選法門,我們也看到「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耳根圓通章」我還單獨講過,講觀世音菩薩三經,他的三部經不是獨立的,都是附在大經裡面。《華嚴經》裡面,他是第七迴向,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十住、十行、十迴向,觀世音菩薩十迴向裡頭第七迴向章。善財童子參訪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把自己修行、證果這些理論、方法、經驗說給善財聽。這是觀音三經它擺在第一。第二就是《楞嚴》,《楞嚴》二十五圓通,最後的第二十五,「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說明這個世界眾生耳根最利,看未必能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所以佛當年在世,用音聲說法,沒有文字,大家聽了開悟。中國孔老夫子也是用音聲教學,孔老夫子教學沒有講義,跟世尊一樣,都是口說耳聽。第三部是《法華經》裡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叫觀音三經。
這個順序是按照世尊講經先後,世尊成道第一個講《華嚴》,《華嚴》擺在第一;《楞嚴》是方等時候說的,擺在第二;《法華》是最後說的,在般若之後,最後說的,所以《普門品》擺在第三。這三部經的順序,擺第一、第二、第三,按照釋迦牟尼佛講經先後順序排,觀音三經。學觀音菩薩,這三部經是最重要的。大經大論要做參考,這個大經,三部大經,《華嚴》、《楞嚴》、《法華經》,能讀這三部經、學習這三部經,觀音菩薩這三部東西就能講得很好,講得很圓滿。觀世音菩薩跟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我們雖然是修淨土,專修淨土,這三經我特別講一遍,留著好像有光碟,還有講記。
我們再看下面的註解,「阿彌陀具無量義。一譯無量壽」,這第一種。第二種,翻譯「無量光」。第三種也翻譯作「甘露王」,這個甘露王是密教的。在《彌陀經》裡面,佛給我們解釋兩種,無量光、無量壽,這是大家普遍都知道的。密宗裡面,所以你看這個解釋裡頭,有顯教、有密教,非常圓滿,顯密圓融。密教以此三名,依其次第,表法身、報身、化身,無量壽是法身,無量光是報身,甘露王是應化身。「又可譯為無量莊嚴、無量清淨」。在這部經裡面,釋迦牟尼佛稱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稱他作無量清淨平等佛。所以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也是阿彌陀佛的名號,那無量莊嚴。「又十二光名,亦皆彌陀名號」,這個後面我們都會念到。
「又阿彌陀三字,每字亦具無量義」,這三個字是要看梵文的意思,梵文,三個字。「阿字為本不生之義,故是空諦」。天台家講的三諦,阿與空諦相應,本不生滅。「彌字為吾我之義,故是隨緣之假諦。陀字為如之義,故是中諦」。這三個字跟天台大師所講的空、假、中三諦相應,名號裡頭具足三諦。
「又《阿彌陀秘釋》云」,這個書是日本興教大師作的,念老在這個註解裡引用很多。「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義。彌字,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陀字,一心諸法如如寂靜義。又阿字」,這是密宗講的,「佛部義,示理智不二,法界體相故。彌字,蓮華部義,妙觀察智,生法二空,實相本來不染六塵,如蓮花故。陀字金剛部義,如來妙智,自性堅固,能破一切妄想怨敵故。又阿字,空義,一心法體本自虛妄相空無故。彌字,假有義,一心平等,諸法如幻假有故。陀字,中道義,一心平等,諸法離二邊,無定相可得故」。這都是解釋阿彌陀這個意思,經論裡頭所說的,祖師大德所說的。這些意思我們參考資料裡頭都有,諸位看了都能夠知道。剛才念的,阿字本不生、空假中、金剛五部,我們都查過這些資料,裡面統統都有,都可以做參考,這裡面很多是密教所講的。
我們再往下念,「阿字,有義,一心體相,本有不生,無滅盡故。彌字,空義,一心諸法,自性不可得故。陀字,不空義,一心諸法,本來法身功德,無斷絕故。又阿字,因義,佛界眾生,因一心覺,因一心迷故。彌字,行義,斷人法二我,證生法不空,至佛果故。陀字,果義,示不二一心如如理智,是則佛果故。如是差別法門,即名字相。又如是字相,互無定相,如帝網珠,不可取捨,一心平等,不可得故。又曰:是故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如帝網一珠,頓現無盡寶珠。彌陀一佛,速滿無邊性德也。」
「以上《秘釋》之說頓開諸佛秘藏,直顯持名一法,攝蓋一切法功德,專念彌陀,即可迅速圓滿自性本具之無邊妙德。如上妙諦,直示佛之知見,正顯此法,實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念老在這一段裡面,給我們所選出來的註解,內容非常豐富,把大乘教裡頭所有的法門,顯教、密教精彩的部分統統節錄在此地。這些東西一句一句要細講,我們有豐富的參考資料,大概要十個小時。我們定的這部書,希望一千二百個小時能講圓滿,所以有些地方我們就省略掉了。可是我們把東西都節錄出來,到處蒐集資料,諸位願意學的多看,看到有問題的時候我們再來討論,用這個方法。
這個裡面結論結得好,五百九十五頁倒數第二行當中,「是故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念一聲佛號,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地方講無始,比八十億劫還多、還長,八十億劫是有時間的,這是無始。這話不是隨便說的。「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無終是無盡的,智慧、福德都得到了。我想求智,我想求福,用什麼方法真能求到?念阿彌陀佛就真能求到。為什麼?就為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幫助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真的親近阿彌陀佛。這個福報有多大!沒有人能比,到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結論我們要重視它。真的,這個註解內容太豐富了,你把它看懂、看清楚、看明白,對於淨土的信心就堅定了,再不會雜修,什麼都能放下了,《華嚴》、《法華》都放下了,決定得生,決定成就。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這部經是第一部經,是他所說的一切法的核心,所說一切法的樞要,我們決定不能疏忽。一生得到這部經,就決定得到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