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六頁,從第六行看起,第六行的當中,三寶:

  「三寶者,一切之佛陀,佛寶也」,注意這個文字裡頭「一切」,一切之佛陀,這是佛寶;佛陀所說的教法是法寶;「隨其教法而修業者」,這是僧寶。通常我們說三寶,在這一段文說得比較詳細。我們還有一些補充的教材,在參考資料第十六頁裡頭。「三寶」,有小乘三寶、大乘三寶、別相三寶、同體三寶、住持三寶,這是一切的意思,有這麼多。這是佛學常識,學佛的同學為三寶弟子,什麼叫三寶?總得要有個概略的認識。

  先說「小乘三寶」,這是《三藏法數》,《華嚴.三寶章》裡面說的。第一個是「小乘佛寶,謂如來隱其無量功德莊嚴之身」。什麼叫隱?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也來投胎,母親也是懷胎十個月生下他。住世八十年,出家、修行、證果、講經教學,八十歲(中國人說八十歲,外國人說七十九歲)圓寂。所示現的身相是丈六金身,佛的膚色是金色,丈六。我們聽到丈六,這個個子很高,實際上,那個時候的尺比我們現在短。弘一大師有一篇文章叫「周尺考」,就是考據周朝時候用的尺。周尺一尺,大概現在只有我們的市尺六寸的樣子。這麼看起來這個個子就很合理了,他是個高個子,合現在大概是一百九十公分的樣子,應該是這樣的,一米九這樣的個子。

  佛的真身,他的報身,法身沒有相,報身有相,報身就很高。像世尊為我們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阿彌陀佛的報身。這一點我們要注意,《觀經》跟我們現在學的經關係非常密切,淨土三經。三經是以《無量壽經》為第一,《無量壽經》等於說概論,內容非常豐富,將極樂世界方方面面都說到了,說得非常詳細。《觀經》只說兩樁事情,一個是理論,西方極樂世界根據什麼理論建立的,這個很重要;第二個修行方法,方法說了十六種,叫《十六觀經》,偏重在這個地方。另外一本《阿彌陀經》,叫小本,這是佛說的,內容跟《無量壽經》完全相同,說得簡單扼要,便於讀誦。這是用來做什麼?用來大家做課誦本,短容易讀誦,稱為小本。這是淨土三經。

  照《觀經》裡面說法,佛的身相非常高大,而且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個光裡面都有佛菩薩在講經教學,教化眾生。你想想看,這個相我們無法想像。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出生現的這相,所以說隱其無量功德莊嚴之身,那是法身;「示現丈六紫金之相」,這是應身。我們這個世間人福報不大,見到報身,那是福慧都了不起的人。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見性成佛,他們在極樂世界見到的是阿彌陀佛的報身。前面我說我們要記住,這一點非常重要,為什麼?每一個往生的人,我們念佛求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身相跟阿彌陀佛身相完全相同,不是現在這個身,而且身有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叫無量壽。極樂世界的相好光明是說不盡的。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法會上,雖然這個法會開了很多次,專門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也只能夠略說其一、二,其目的是讓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生起信心。因為往生極樂世界條件,頭一樁就是信心,堅定的信心、絕對的信心,毫無懷疑,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發願求生,真誠的願望,什麼都不求,我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叫信、叫願,有信有願一向專念,就成功了。一向,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只要念這一句佛號,一向專念就行了。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之一,久遠劫就成佛了,現在示現在極樂世界輔佐阿彌陀佛教化眾生。

  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是活著去的,所以說這是一生成就的法門,不是死了去的,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因為臨終那個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看見了,清清楚楚,他跟送往生的人說明這個境界,自己坐上蓮花跟阿彌陀佛去了。坐上蓮花,這個身體不要了,所以他是活著走的。到達極樂世界,蓮花就開了。他坐上蓮花,蓮花就合起來,合起來,佛帶著這朵蓮花到極樂世界,速度非常之快。到達極樂世界,花開。花開現的那個身相,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在花苞裡產生奇妙的蛻變,我們一般人講脫胎換骨,產生極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在相宗裡面說,轉八識成四智。轉八識成四智好難的事情,菩薩要修多少劫,往生的人就是一剎那之間就轉過來了。所以這個法門,一般修行人、菩薩都搖頭,不敢相信,哪有這麼快的!所以說是難信之法,這個難信不是說我們凡夫,菩薩難信。菩薩為什麼難信?你說他修行多辛苦,生生世世無量劫修行,你怎麼幾天就成功了?哪有這種道理!

  所以《觀經》上這個理論就重要了,憑什麼道理?那些菩薩沒聽說過。這個話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講的,《華嚴經》上佛說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句話非常重要;又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說得更清楚了,一切如來跟一切眾生同一個法性,同一個自性。《觀經》上佛說得很清楚,「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什麼是佛?你的真心就是佛,真心就是本性、就是自性,那就是佛。你要用真心,你就成佛了;你用妄心,你是凡夫。所以凡夫成佛在理論上講,一念之間,一念覺,凡夫就成佛。覺是什麼?用真心不用妄心。妄心是從真心裡頭變出來的,你只要不用它,它就不存在。妄心是起心動念,這很難懂,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沒見過,也沒聽說過,只是從佛經裡面知道有這麼回事情,對這樁事情我們總是有懷疑。古大德的註疏註得是不錯,我們看不懂。我們這一代看不懂,上面那一代也沒看懂,為什麼?沒講清楚。如果懂了,哪有講不清楚的道理!但是古大德註疏現在看,他是寫得很清楚,是我們自己程度不夠,不是他沒講清楚。但是我們老師這一代確實沒搞清楚,但是他們能往生,他不懷疑,他真信;我們這一代人比上一代這個差一點,信心比不上他們;我們下一代比不上我們,他們的信心比我們更差。所以這個法門就是建立在堅定的信心上,你只要真不懷疑,它不難,一生肯定成就,真正不可思議。所以生到那個地方身體就轉變了,轉八識成四智。

  十法界的眾生,身體都是阿賴耶的相分、見分二分組成的。我們起心動念叫心,心是阿賴耶的見分;我們這個身體肉身是相,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是虛妄的,是生滅法,所以我們的念頭有生有滅,我們這個身體也有生有滅,而且是剎那生滅。我們看到彌勒菩薩跟世尊的對話,不少年了,這對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這個疑問始終不能擺脫。到最近這幾年,看到近代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我們才恍然大悟,這個疑惑斷掉了,完全相信了。完全相信,就有往生的把握。不能往生?那有障礙,障礙是你放不下,才產生障礙,如果真肯放下,障礙就沒有了。放不下的是什麼?是不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所以對這個世界許許多多的事情牽掛。真搞清楚、搞明白,你就肯放下了。為什麼?這世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說得很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科學家把整個宇宙現象歸納為三大類,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大類。這三大類其實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相分;精神現象是阿賴耶的轉相,就是見分;自然現象就是阿賴耶的業相,科學家也稱之為能量。所以科學把阿賴耶這個問題發現了,雖然沒有解釋得很清楚,對我們的幫助很大。三種現象徹底搞明白的是物質現象,完全解密了,對於後面這兩種,心理現象跟自然現象,現在還是一知半解,很有可能突破。這個突破,佛在大乘經上講過,佛說這八識的作用,八識裡面的第六識,就是我們今天認為它是心。第六識能想,能想過去、能想未來,它的活動空間非常大,幾乎沒有障礙,對外能夠緣到宇宙的邊緣,對內能緣到阿賴耶識,這佛在經上說的。但是什麼?它緣不到自性,它的極限,就是把阿賴耶這三細相可以搞得很清楚,跟佛說得完全一樣,不能見性。為什麼?它是妄心,妄心的能量就這麼大,極限是知道妄心,妄知道妄,不知道真。

  怎樣才知道真?要用真心就知道真,不能用妄心,妄心沒有辦法證真的。真心在哪裡?不用妄心,真心就現前了。真妄是一體的兩面,經上給我們的比喻,好比我們身體在光照耀之下,它有個影子,我們這個身就好比是真的,真如、自性、真心,影子就是妄心。妄心從真心裡面出去的,沒有真哪來的妄?真妄永遠離不開。你只要清楚,用真的不用妄的,那就是成佛了。那我證到真之後,用妄行不行?可以,真心做主,真心當家,妄心替你辦事。好像你是主人,妄心是你的僕人,你用它去度眾生,行,一點也不礙事。真不礙妄,妄也不礙真,所以經上常說真妄是一,才是真正了解事實真相。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是有生有滅。三種現象都是有生有滅,物質現象是有生有滅,心理現象(念頭)也有生有滅,前念滅後念生,自然現象也是有生有滅。不生不滅的只有一個現象,自性,就是法性,它是不生不滅的,它是永遠存在的。在哪裡?無處不在,真性無量大。《楞嚴經》上佛有個比喻,把自性比喻作太空、虛空,把阿賴耶這個妄心,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這虛幻的境界比喻作一片雲彩,雲彩在空中,哪個大?當然虛空大,虛空是自性,雲彩不大,雲彩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變現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法裡面講的十法界,統統要放下。

  阿羅漢恢復了清淨心,清淨心是真心,沒有完全恢復,恢復一部分,六道輪迴沒有了。法身菩薩破無明,完全恢復了。完全恢復叫證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沒有這個有形的身體,也沒有心,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統統沒有。你只要能夠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境界就現前。證得這個境界稱為法身菩薩,也稱之為佛,佛陀。法身菩薩是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裡頭有佛,小乘裡頭有佛,小乘的佛寶,小乘有佛,這個佛不是究竟佛。

  學佛必須要搞清楚,天台大師說佛有六種,叫六即佛。即,就是的意思。第一個是理即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什麼?這是理上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從事上講,事上講我們現在是凡夫,所以從事上講,叫名字即佛,你是有名無實。那真修行,修行功夫不得力,都叫名字即佛,所謂名字位中人。你的階級在哪裡?在名字階級,最低的這個階級,那理上不算;再往上提升,功夫用得很不錯了,叫相似即佛,很像。那是什麼?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比阿羅漢、辟支佛高。為什麼叫他做相似即佛?因為他用阿賴耶,阿賴耶用得正,沒有用錯、沒有用偏、沒有用邪,他完全是依照佛的大乘教去修行,他全做到了,就是念頭沒轉過來,還是用阿賴耶,叫相似;相似再提升,把這個放下,就是起心動念放下,放下,阿賴耶就沒有了,轉阿賴耶了,這叫分證即佛,是真佛,沒有圓滿。為什麼?無明破了,還有無明習氣在。無明習氣沒法子斷,見思習氣有方法斷,塵沙習氣有方法斷,無明習氣沒方法斷,為什麼?你想要斷它,這念頭就錯了。那個時候他沒有念頭,我要想、我還想,無明習氣,又是一個妄念,我要斷它,又是一個妄念。所以在這個時候叫無功用道,那怎麼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佛的境界。

  習氣在,習氣只障一樁事情,圓滿見性,就障這個,其他的沒有障礙。你有能力到十方世界示現作佛、教化眾生,你有這個能力,沒有障礙,跟諸佛如來毫無障礙,他就是不能回歸常寂光。無明習氣斷盡了,自然回常寂光。所以,實報土裡面四十一個階級是無明習氣厚薄,無明習氣厚的位置在下面,無明習氣薄的就在上面,到等覺菩薩只剩下一點點了,那一點點斷了,實報莊嚴土沒有了。實報莊嚴土有相,你看「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有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不包括實報莊嚴土?當然包括,佛沒有說實報莊嚴土除外,沒講這個話,所以實報土也不存在。實報土的妙,就是它不是生滅法,它就是一個現一個不現,當中沒有剎那生滅,沒有這個現象。實報土的人壽命很長,無始無明習氣要多長時間才斷掉?三個阿僧祇劫,這有這麼長的壽命。三個阿僧祇劫斷掉之後,他入常寂光,常寂光不生不滅,真無量壽了。

  實報土的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三個阿僧祇劫;常寂光的無量壽是真正無量的無量。所以我們也可以這個說法,這個說法沒有錯誤,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真正的無量壽。極樂世界修行沒有人退轉的,只有成就有早晚,有人在那個地方成就很快,有人速度慢一點,絕對沒有退轉的,個個都是一生證得究竟果位。就是《華嚴經》上說的,妙覺如來、妙覺佛果,沒有比這個更上的,叫無上正等正覺。等覺菩薩還不能稱無上,他上頭有妙覺,妙覺真的證得究竟圓滿佛,沒有再上的,所以稱無上正等正覺。由此可知,小乘三寶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在十法界、在六道裡面所示現的這種相,做什麼用?「以應聲聞、緣覺、人天等機」,他教學的對象是這些人,人道、天道、聲聞、緣覺,他教這些人,這是小乘佛寶。

  「小乘法寶,謂阿含等經,為聲聞說四諦教,為緣覺說十二因緣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聖,是名小乘法寶」。「梵語阿含」,翻成中國意思叫無比法,世間法裡頭最高的,沒有能跟它相比的,世間法,不是出世間法。他能夠超越六道輪迴,不能超越十法界,這叫小乘。小乘經傳到中國來,可以說相當圓滿,現在南傳巴利文的經典跟我們漢譯的《阿含經》對照,它比我們大概多五十幾部。總共大小經典三千多部,三千多部差五十幾部,這是幾乎我們很完整了。我沒有做考察這個事情,這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我們小乘經翻譯得很完整。

  在中國隋唐時代,有兩個宗派屬於小乘的,叫成實宗、俱舍宗。這是小乘的兩部論,《俱舍論》跟《成實論》,以這個為主修的課程,所以叫成實宗、俱舍宗。佛說,「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古時候學佛一定先學小乘,再從小乘入大乘。唐朝中葉以後,我們這些祖師大德們把小乘放棄了,他放棄有理由,因為中國本身的文化有儒有道,儒道是中國本有的,而且儒道的境界好像不低於小乘。用儒道做基礎,契入大乘就更方便,儒道是中國人自己有的,更親切,這樣子就不學小乘了。行不行?行。這一千四百多年,我們到唐朝中葉這一千四百多年,大乘八個宗出高僧大德的人很多,說明這個辦法能用。

  這一千四百年當中,實際上儒釋道已經融會成一體了,表面上有儒釋道,實際上他們互相學習。讀儒書的人讀佛經、學老莊,他統統念,都涉及;這些道長,學道的人也讀佛經,也讀四書五經;學佛的人也不例外,學佛的人都有儒、都有道的底子,所以他契入大乘不難。中國儒跟道的心量,實在講比小乘還大,小乘人還斤斤計較。中國讀書人,我們從留下來這些典籍看,很少講國家的,一開口都是天下,這能看得出心量大能包容,以天下為一家。

  小乘確實超凡入聖,為什麼?他走的是聖人的道路。儒跟道,儒家主張的是伏煩惱,他沒有斷,他要求克制,就是不要過分,有個標準不能超越,用這個方法,他沒有求了生死出三界,沒有;道家說實在講也沒有,但道講得高,比儒高。儒在欲界,道在色界、在無色界,都是屬於天界。天,天界分三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佛可以超越三界,聲聞超越了,緣覺超越了。聲聞有四果,就是四個階級,到第四個階級才超越六道輪迴,前面三個沒有離開六道。沒有離開六道,他們在哪裡?初果在人間,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天修成了,他往上升級;沒修成,壽命到了,再到人間來,他決定不墮三惡道。為什麼?他不造三惡道的業。初果,貪瞋痴慢疑雖然沒有斷,他伏住。五種見惑他斷了,他再不執著身是我,所以身見破了、邊見破了,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統統斷掉了,他在人間決定不墮三惡道。他是一步一步往上升,二果、三果、四果,三果就到色界第四禪了,五不還天是三果住的,根利的,從那個地方就出了六道輪迴;根性遲鈍的還要通過四空天一步一步往上去。這小乘法寶。

  「小乘僧寶,謂依四諦十二因緣而修」,你看斷見惑、思惑。「證真空理,而成聲聞四果、四向,及緣覺之僧」,這叫小乘僧寶。他們要斷見惑、思惑,見惑斷了就證初果。思惑難斷,這個從第二果就開始斷了,也就是在初果這個位次上,斷見惑證初果。證得初果之後,他就斷思惑,思惑是貪瞋痴慢疑,這個很難斷,經教裡頭舉比喻說,好比藕斷絲連。藕斷了絲連著的,說明習氣很深,很不容易斷,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完全用禪定功夫。

  下面說「大乘三寶」,也是「出華嚴經疏鈔并三寶章」。「三寶者,謂佛法僧,可尊可貴,名之為寶」,在人間稀有難得。第一個,「大乘佛寶,佛,梵語具云佛陀」,翻成中文是覺的意思,「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明心見性,這才叫覺,跟小乘完全不一樣。所謂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禪宗上說的,在教下稱為大開圓解,在淨土宗稱為理一心不亂,名稱不一樣,境界完全相同,都是把起心動念放下。這個概念我們很清楚,譬如我們睜開眼睛看外面境界,看這色相,我們看色相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他們看這個色相,他能夠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佛,就是法身大士。起心動念都沒有,哪裡來的分別執著?當然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們見色聞聲跟我們在一起,所以叫隨緣,隨緣他有妙用,妙用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妙!不造業。

  起心動念造業,分別執著是造極重的業,業感得果報,這果報就是六道輪迴。業有善業、有惡業,所以真正修行人明白,善惡業都不能造。那怎麼辦?一切善惡業裡頭統統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就對了。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如果著了相,作惡著了作惡的相,就是感三惡道;修善著修善的相,就感得人天兩道。我們凡夫肯定著相,對這個相斤斤計較,不肯讓人。現在從小就養成一個競爭、好勝的習氣,這就很糟糕,這是錯誤的,完全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知道,以為這是真的,不知道這個相全是假的。

  學佛要在這上下功夫,不能光在經上學理論,要把這個理論變成自己的境界,就得受用了。學佛之後,世緣看輕、看淡了,有很好,沒有也好,不計較了;沒有得失了,得到無所謂,很淡(平淡),丟掉也很平淡,這就是有進步。有些可以丟掉,有些執著還不肯丟掉,麻煩就出在這裡。淨宗是大乘不是小乘,小乘是慢慢丟,一點一點丟,慢慢往上提升;大乘法門不然,大乘要求你全部放下,包括我們念佛法門,都要要求你全部放下。為什麼?假的。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是法性身,換句話說,那叫一真法界。這些假的東西都沒有辦法帶到那邊去,連這些假的觀念都不能有,有這種念頭,造成你不能往生,臨命終時佛不來接引你。為什麼?你還沒放下,念頭沒放下。這就是所謂,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誰能往生?放下的人往生。所以我們要練,在五欲六塵當中練什麼?練放下,時時刻刻都能放下。一切時、一切處都不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這是念佛人的功夫。

  念佛人的功夫有三等,功夫成片這是初級的,事一心不亂這是中級的,理一心不亂高級的。事一心不亂,已經放下了,生方便土,不在同居土。同居土是沒放下,帶業往生,臨命終時,往生那一個時段裡頭,你不想這些東西,就能往生。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還想這個東西,還牽掛這個東西,就去不了,這是不能不知道的。時時刻刻要放下,念念都得想著這東西怎麼放下,自己心裡頭都要有數。

  印光大師教人,你看他的關房,我在蘇州去參觀過。他關房不大,兩間房間,一個是臥房,一個是小佛堂,裡面只有一張桌子,供了一尊佛像,就是一尊阿彌陀佛,沒有觀音勢至。佛像後面老人寫了一個字,「死」字,這是什麼?這教你放下,死了一樣都帶不去。每天看這個「死」字,時時刻刻看這個字,他繞佛就是小房間裡繞,天天面對這個字。這個方法好,高度的警惕。死了之後什麼都帶不走,所以在現前的事情時時刻刻統統安排好,沒事,不這樣辦,沒有把握往生。印光大師是現代人,給現代人做一個往生有把握的樣子。

  李老師當年在世,把《印光大師文鈔》介紹給我,教我依印光大師為老師,做大師的私淑弟子。每一天讀他的《文鈔》,這是專修淨土,天天聽老師講開示,聽老師的教誨。《文鈔》有學生給它整理,在《文鈔》裡頭摘錄下來重要的開示,分門別類編成一本書,《嘉言錄》。《文鈔》有正編、續編。更精彩的東西編成一本書,《菁華錄》。《菁華錄》的分量少,真正是祖師一生教人最精華的法語,所以那一本我覺得應該要背;《文鈔》正續兩編要常常讀,才是印光法師真正的好學生。深入《無量壽經》,信願持名,就是本經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沒有一個不往生的,這一生的大事就圓滿了。

  我們生在這個亂世,我們是因為不看報紙、不看電視,省了好多事。天天接觸媒體,看報紙、看電視的,每一天得到全世界的信息,怎麼能得清淨心?擾亂你。可是消息,生在這個時代不知道也不行,我是有些同學幫助我,每個星期把重要新聞(新聞題目)寫在一個單子裡頭給我看看,我知道這個星期發生什麼些事情。我的信息從這來的。這世間太亂了,看到這些東西,這世界就不能住了,那就得準備,準備隨時可以走。跟阿彌陀佛約定,什麼時候我該走的時候,佛來接引我。我留在這個世間表法,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彌陀弟子,做個真正的印光大師的學生,要做得像。

  印光大師一生,沒有自己的廟,沒自己的道場,他住的是十方道場。他不收出家徒弟,為什麼?免了死後爭財產,叫人看笑話。沒有道場,好,乾淨。在家皈依可以,出家剃度一個也沒有。這些細心去體會,那就是教我們在這個大時代裡頭,修淨土要注意哪些事情。他都做出來給我們看了。十方供養完全拿來做法布施,遇到有災難的時候,也要幫助救難。救災救難的人多,我們也隨喜功德。幫助眾生覺悟的人不多,所以印祖一生,十方供養主要的是用在法布施,他自己用這些錢建了一個弘化社,就是書店,自己印書,自己有印刷廠。在蘇州報國寺,自己有印刷廠,印出的書都很考究,字很大,校對精確,很少有錯字,這叫善本書。紙張裝訂非常大方莊嚴,叫人看到生恭敬心。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來香港講經,前面兩個月住界限街,九龍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倓虛老法師建立的。我來的時候,倓老大概往生二、三年的樣子,很近,往生了,圖書館的館長暢懷法師他接待我。在這個小圖書館裡面,收藏弘化社的東西收藏得很多,很豐富,我講經是晚上,白天我都看這些書。

  對印光法師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我接受十方供養,也就一生做這個事情。他老人家辦個弘化社,我在台灣辦個基金會,佛陀教育基金會,在教育部立案的,完全以印送經論善書為宗旨,我們就幹這樁事情。這幾十年,印送經論善書數量非常可觀,流通全世界。在國外,我們印過巴利文的《大藏經》,這是小乘國家,我們幫助他。他們沒有經費,我說你把書拿來,我印好統統免費送給你們。跟小乘國家結緣。不分宗派也不分國家,只要是正法,經典是佛說的,註解是祖師大德說的,確有其人、確有其事,不是偽造的,我們統統都印。一部分是我們主動的,一部分是大家委託的。委託有兩種,一種他送錢來,我們幫助他印,錢不足的,我們把它補足;另外一種是沒有錢的,我們這個印經錢夠,幫他印出來,幾十年如一日。

  佛是覺,三種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具足三身、十身」。「三身」,下面括弧有,「法身、報身、應身」。「十身,菩提身、願身、化身,力持身、相好莊嚴身、威勢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華嚴經》上說的,「能現無邊相好,是名大乘佛寶」。

  「大乘法寶,法即軌則之義」,軌是軌道,則是原則,一定要依照這個軌則去修行,不能夠違背,你才會有成就。「謂如來所說中道實相,及人法二空之理」,不但人空,法也空,這都是事實真相。「乃至無量勝妙法門,能令眾生軌則此法,而成正覺」,這是大乘法寶。平常我們常常聽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指大乘法寶。每個法門都有理論、都有方法,但是總的來說,佛法修學的目的是開智慧,佛法是向內不向外。正如佛在《華嚴》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我們本有。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說什麼都不缺,圓滿具足,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所以不必向外求,向內求,自性既然具足,我明心見性不就完全得到了嗎?就這麼個道理。

  怎麼樣才能見性?徹底放下就見性。因為我們現在這個性,自性無量無邊的智慧、功德、相好,不是丟掉的,是有障礙,這種障礙把它障住了,它不起作用;障礙除掉了,它就起作用,就現前了,這才叫事實真相。怎麼修?就是要把真心修出來,自性就是真心;換句話說,學用真心,不要用妄心。妄心是障礙,妄心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真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真心,只要把這個東西放下,真心自然現前,真心沒有失掉。真心裡頭確實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樣樣具足,一絲毫都沒有欠缺。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差不多自性都能恢復,那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以及他自己無量劫修積的功德加持你、幫助你,你成就了。那我現在在此地,阿彌陀佛為什麼不幫助我?不是不幫助,你不具足幫助的條件,到極樂世界你一切都具足,這是事實真相。在這個地方我們心不專一,心是散亂的,腦子裡胡思亂想,這就不具足。我們念佛果然念到一心專念,沒有二念,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瑩珂法師能夠在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那是什麼力量幫助他的、成就他的?怕地獄苦這個力量推動的。他造地獄業,自己想想自己將來決定墮地獄,想到地獄苦,他就憂慮了。同學教他念佛,他真幹。同學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了之後非常感動,關起房門不吃不眠,一句佛號念到底,拼命念,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才告訴他,他還有十年壽命,叫他好好修行,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他也很聰明,告訴阿彌陀佛,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為什麼不要?不敢要,再活十年,他劣根性很重,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禁不起誘惑,外面境界一誘惑,他又要造罪業,活十年不知道造多少罪業,不要了。說得合情合理。阿彌陀佛答應他,三天之後來接引你。他三天之後真往生了,讓這個寺廟裡大家人人都看見了,他做了一次活生生的表演,告訴你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沒有說錯,問題是不是真幹。他真幹就是真信,真成功了。歷史上記載像這種情形的人很多,不像三天這麼快,不多。他是被地獄苦所逼,逼到他走投無路,死心塌地求佛救他,接引他到極樂世界。

  大乘法寶跟小乘講的不一樣,小乘經裡面世間法說得多,教你怎麼做人,給你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佛法講得不深,你都能聽得懂、都能理解,也都願意修學。所以這是普世教育,是佛門的小學,佛說了十二年。十二年以後講方等,方等裡面的內容,方是方便,等是平等,講方便的平等法。前面通小乘,把小乘提升;後面準備學大乘,就是大乘的預科(預備班),講了八年。前面總共二十年的基礎,才真正介紹大乘。大乘講中道實相,講什麼?宇宙人生的真相,六道輪迴的真相,十法界的真相,諸佛報土的真相。學生們已經學了二十年,對佛有信心了,二十年當中,佛沒有說一句妄語。中道實相的理很深,因為跟佛二十年,對佛有信心,別人說的未必能相信,佛說的大家相信。

  認真修禪定,從禪定裡面證實佛所說的真相,你能夠見到。四禪八定能夠見到六道輪迴的真相,這不是騙人的,你親自看到。四禪八定裡面,經典的話說,六道的空間維次沒有了,所以你能夠見到。空間維次也是虛妄的,不是真的,從哪裡來的?從我們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定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空間維次就不見了。沒有空間維次,時間沒有了,空間沒有了。時間沒有了,前後就沒有了,過去未來沒有了,統統在,你都看到;空間沒有了,距離就沒有了,所以一切境界你同時看到。但是他破空間維次是有侷限的,只是六道裡頭,六道之外他沒有辦法,那要更深的定功,這講阿羅漢、辟支佛。

  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道修禪定,得到的禪定是一樣的,就是把心定下來。這心定下來的方法很多,無論用什麼方法,只要你把心定下來就行,它就起作用。淨宗用念佛的方法,用念阿彌陀佛,用這個方法修定。首先把心定在佛號上,定久之後,不知不覺連佛號也沒有了,那就是自性本定,那就叫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我們用禪那個方法修到明心見性難,用念佛這個方法容易,念佛這個方法,到不了這個境界也能往生,真實利益就是說的這個。只要功夫成片,小定,小小的定,真正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就行、就管用,就決定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這法門太殊勝了,找不到的。這我們遇上了,這是無量劫的因緣,沒有緣怎麼會遇到?遇到一定要珍惜、要把握、要真幹,要快快成就。二空,人空,法也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真正能人法統統都能放下,就成就了。

  第三,「大乘僧寶,梵語僧伽」,翻成中國意思叫和合眾。所以僧是團體,佛門弟子無論在家出家都叫僧寶,在印度是這樣的。以後佛教傳到中國來,只有佛門出家人稱僧,在印度不是的,所有出家人都稱僧。僧是團體,不是個人,個人也可以稱僧,你是屬於這個團體的,但是它有和合,這特別是佛門的,要修六和敬。沒有六和敬,不是佛門的團體,佛門團體一定修六和敬。它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前面還有十信,這是菩薩的階級不一樣。十信好比是小學,十住好比是中學,十行好比是大學,十迴向是研究所,十地是博士班,用這個比喻大家比較容易懂。佛陀的學生很多,程度不一樣。

  「不著有無二邊」,這就叫大乘,二邊都放下,心才能得清淨。所以「而與中道之理和合」,就是平等對待,和睦相處,表現在事相上就是六和。見和同解,都是學的大乘,有大乘的見解。大乘見解就是有無二邊都放下,對立不存在了,放下到眾生跟佛都不對立了,生佛不二,生佛平等,沒有佛相,也沒有眾生相,二邊都不執著,這是中道義,這叫大乘僧寶。心都是清淨平等覺,小乘清淨心,大乘平等覺,比小乘高。

  下面簡單介紹「別相三寶」,「亦名別體三寶」,「謂佛法僧各各相別不同,故名別相三寶」。裡面第一個是「佛寶」,「佛初於菩提樹下成道,但示丈六之身,及說華嚴經時,現為盧舍那尊特之身,是為佛寶」。底下的註解,「梵語菩提」,翻成中文叫道;「梵語盧舍那」,翻成中文叫淨滿,清淨圓滿,就是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圓滿了,就叫盧舍那。所以佛,相不一樣,有應身、有化身、有報身、有法身,這叫差別相。

  「法寶,謂五時所說大乘小乘經律論藏」,這叫法寶。五時,「華嚴時」,華嚴時小乘不承認,小乘論事,佛講《華嚴經》沒有人看到。《華嚴經》是佛菩提樹下成道在定中所說的,經上佛講二七日中,也有說三七日中,二七、三七都有經典的根據,定中所說。哪些人有資格去聽?你有能力入定,跟佛講經這個定是同一個頻率,你就可以進入他的磁場,就能夠參加他的法會。最低階級的,圓教初住,這不是別教,別教要初地。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以上,這些人可以參加釋迦牟尼佛的華嚴法會。所以大乘承認,小乘不承認,小乘說你騙人。所以小乘人說,大乘非佛說,大乘不是佛說的,是這些祖師大德他們說的。這是法寶。小乘人承認後面,「鹿苑時」,在鹿野苑,「方等時」,鹿野苑就是講《阿含經》十二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法華八年,涅槃是一天一夜,佛入般涅槃前講的,講完他就離開了,就走了。叫五時,這是法寶。

  「僧寶,謂稟佛教法,修因得果,即聲聞、緣覺、菩薩」,這是僧寶。聲聞是聞佛聲教悟道的,緣覺是觀十二因緣覺悟的。菩薩是簡稱,梵語具足要稱為菩提薩埵,翻成中國叫覺有情,他覺悟,情沒斷掉,還有情的習氣。情統統斷掉了,他就成佛了,不叫菩薩。這個情是什麼?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這個東西沒斷掉。不是像我們講的情愛,那就錯了,情愛是凡夫有,阿羅漢都沒有了。這些後面還有「同體三寶」,還有「住持三寶」,今天時間到了,這兩個也要說一說,要把它講清楚。我們一開頭念三皈依,就是皈依三寶,這三寶沒有搞清楚,皈依哪個三寶?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