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八十四頁,從第四行看起:
「本願名悔過得生」,就是第二十一願,「故知悔過乃往生之關鍵。蓋一切罪從懺悔滅也」。一切罪從懺悔就滅了,所以懺悔非常重要。懺悔真正的意思是後不再造,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懺悔之後再造這個罪是永遠滅不掉的。所以,佛門的懺悔跟儒家所說的「不貳過」意思完全相同,過失只有一次,不會有重複第二次,這叫真正懺悔。所以五逆十惡、毀謗大乘,這個都是無間地獄的業因,前面我們學過第十八願最後一句,佛說的十念必生,「唯除五逆,毀謗正法」,毀謗正法比五逆十惡還要嚴重,這謗法的罪業是沒有辦法消滅的。但是善導大師給我們解釋,彌陀發的這個願,因為五逆十惡、謗佛法這是極重的罪業,希望大家不要做;不是不能救,還是能救,這個是極重的罪,用意在此地。真正懺悔、真正肯認錯,後不再作,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佛還是會攝受,真正顯示彌陀慈悲到極處。這種懺悔,悔過往生有沒有理論依據?有。理論是什麼?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道理就在此地。是你迷惑顛倒,一時犯錯了,回頭就是佛,所以佛門當中有一句諺語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對於這一願不能懷疑,善導大師說得非常正確。
大師又告訴我們,「諸佛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兩句話可以說是道道地地教導我們對法門如何選擇。一切諸佛應化在十法界、在六道,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宣揚淨土、勸修淨土,勸人念佛往生,這就是出世大事因緣。其他法門是佛附帶說的,為什麼附帶說?有人不能接受這個法門,再隨順他們的根性、愛樂說種種法門。這些修學不同法門的人,有根利的,學了十幾年,學了二、三十年,覺得功夫不得力,他就會回頭來找念佛法門,這樣的人很多。我那個時候初出來講經,常常到台灣南部鳳山佛教蓮社,煮雲法師的道場,他邀請我長年講經。台北道場離不開,所以我每個月到他那裡講五天,每個月都去。遇到一個老居士,現在不在了。那個老居士差不多大我二十歲,也是位將軍,退休了。他學過禪、學過密,也學過教,那時候好像有八十出頭了,告訴我現在覺得不行,那些都用不上力,現在念佛了。好!告訴我每天念三萬聲佛號。他住在鄉下,每天早晨一早起來,就到那個田埂裡面去散步、去念佛,一步一聲佛號,也就是每天他走三萬步,這也是他的運動,身體很好。這就是學教、學禪、學密的,到最後回來了,這樣的人很多。
所以我們曉得,佛說一切法門是方便說,佛說淨土法門是真實說,真實跟方便我們要把它辨別清楚。我搞了一輩子,學佛六十二年,講經五十五年,也是到晚年才真認識清楚。《無量壽經》早年講過十遍,我本來想一直就講下去,不換題目了。韓館長在生病的時候,往生的前一天,還在要求我講《華嚴經》,她說《華嚴經》你要不講,以後沒有人講了,希望留一套,那個時候是錄像帶,給後人做參考。我答應她了,但是沒有認真去做。一九九八年移民到新加坡,我把這樁事情告訴李木源居士,李木源居士聽了很感動。請我講《華嚴經》三個人,在台灣有一個老法師也是這個意思,第二個北京黃念祖老居士,第三個是韓館長,第二天她就走了。李木源聽了很感動,他就說,他代表這三位善知識正式啟請,所以我們《華嚴經》在新加坡就開講了。新加坡講了三年,以後陸續的也都講這部經,講了十幾年。我記得那個時候一天講兩個小時,講了四千多個小時。
到前年,我八十五歲的時候,看到這個災難頻率不斷在上升,我就把《華嚴》停了,清明節那天啟講《無量壽經》,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因為這個經跟註,跟《華嚴》的內容沒有區別,古德所謂的《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是古大德的看法,把《華嚴》、《無量壽》、《彌陀經》看作一部經,叫大本、中本、小本。所以我說我們大本改為中本,往後我就講這一部了。如果有志學《華嚴》的,我那四千多個小時是個非常好的開頭,要能夠好好學,下面自己就會講了。這要年輕人真正發大心。我這個講法講得很廣,也講得很細,依我的講法,這一部經講圓滿,肯定要兩萬個小時才講得完。這個經《八十》加上《四十》,去掉重複的部分,九十九卷,大乘教裡頭著名的一部大經,那個的確可以說是細說大乘。隋唐時代華嚴宗正式成立,賢首國師講《六十華嚴》,留給我們一部註解叫《探玄記》。他的學生清涼大師,賢首是華嚴宗第三代祖師,清涼是第四祖,清涼聽說他講了五十遍,真不可思議。清涼壽命長,活了一百多歲,留給我們的是《華嚴經疏鈔》,這是今天學《華嚴經》不能不讀的這個本子。我們講《華嚴》主要就是依《疏鈔》,再參考李通玄居士的《華嚴經》註解,它叫《華嚴合論》,學習這部大經是法喜充滿。研教的人應該要學習,我們這是年歲大了沒辦法,來日無多,所以全心全力修念佛法門,目標就是求生淨土。
佛事,佛事是教化眾生,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統統稱為佛事,一切隨緣。在這個時代,真正認識淨土的人並不多,如果真認識,絕不毀謗,一定讚歎。還有不少人毀謗,我們就知道他迷而不覺。我們如何幫助他回頭,覺而不迷?那就是認真細說,他聽清楚、聽明白了,他就不至於毀謗,他會讚歎,他會認真學習。希望年輕人,有志的人要發心來承傳。特別是這個經裡頭說將來九千年之後,佛的末法到最後的時候,一切經教都滅了,《無量壽經》還多住世一百年。我們讀了這一節經文,就知道承傳這個法門、這部經典意義非常重大,自利利他,續佛慧命。我們知道在許許多多經教裡頭,知道如何選擇,選擇之後要鍥而不捨,真正用功,一門深入,把它搞清楚、搞透徹,我們的信心、願心就堅定了,堅定的信願必得往生,這往生有把握。
這悔過也是後悔我們以前用心不專,涉及的法門太廣,把精神、精力都分散掉了,沒有能夠集中,這也是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聖先賢的教誨我們知道很早,沒有在意,沒真幹。無論是哪一部經教,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就成功了。台灣果清法師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教過他,他今天成就在我之上,我歡喜讚歎。他怎麼會超過了?一門深入,三十年專搞一樣,我沒做到,他做到了。我所認識國內外法師,這第一個人,他今年六十六歲,還大有可為。而且戒律是佛法的根,是大乘的本,戒為無上菩提本,能生一切諸善根,學佛從哪裡學起?從這裡學起。
章嘉大師苦口婆心叮囑我,「戒律很重要」。到他老人家圓寂,我認真反省,對於這一句有了體會,不再輕視戒律了,找戒律的書來看,沒有專攻。這是各人的緣不相同,他的緣就比我殊勝。我因為一出家就講經,講經就惹麻煩,障礙就很多。他出家之後,老老實實學戒律,這沒有一個人反對,所以他能搞三十年。我們講經要是十年專講一部,不行,沒聽眾。我們這一生完全是打游擊,沒有根據地,沒有道場。不像古大德,古大德在一個道場幾十年不下山,不出大門,所以他有成就。我在日本參觀日本的比叡山,那是日本佛教聖地,日本十三個宗派的祖師都是在這個山上成就的。我參觀,向住持請教,過去祖師大德在這個山上修行,最短的他住多少年?他告訴我,十六年,最短的;長的,三、四十年。我們聽了非常羨慕、非常感動,這是有真正的護法。
我們沒有這個福報,沒有人護持。我剃度的道場,我想在那裡講經都不行,那是經懺佛事道場,不歡迎講經。真正要講經就請你出去,這不能住。一個道場不能住,再去找,沒有一個道場收我住,台灣道場很多,逼著我不得已住到居士家裡。以後我們建了個圖書館,這是韓館長,我在她家裡住了十七年,沒有她的護持,我早就還俗了,這走投無路。這個話李老師告訴過我,我在台中跟他學經教,他笑著跟我說,將來你講經講得不好,他說沒什麼關係;如果講得好了,你走投無路。這被他說中了,到處流浪。
也是佛菩薩安排的吧!我對台灣大專學生學佛說了一句好話,這一句好話帶給我全世界的法緣。要不是這一句好話,我真走投無路,誰請我講經!尤其年輕沒有出名,誰知道你!這一句好話是無意當中說的。台灣大專學生學佛,頭一個台大成立一個學社,叫晨曦學社,學校承認。這個消息傳到台中,是周宣德教授到台中來看李老師,他們兩個是好朋友,年齡也差不多,比李老師小幾歲,談論這樁事情,老師聽了非常高興。周老師離開了,我們把他送走,回來的時候,我跟李老師說了一句話,我說「老師,未必是一樁好事。」老師瞪著我,態度很嚴肅,為什麼不是好事?我說「那是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學錯了,學佛,如果指導的人把路指錯了,把經講錯了,他們先入為主,誰能夠幫他糾正?」這個老師沒想到。
老師聽我這個話,很冷靜,想了好幾分鐘,告訴我有道理,他說我們怎麼辦?我說,我們慈光圖書館,這是老師他創辦的,慈光圖書館可以辦個大專講座,針對現在在學校裡讀書這些學生,一個星期,利用星期天上課,一個星期上午、下午,上個三堂課。寒暑假就集中精力來做,平常星期天對台中地區大專學校,寒暑假對全島、對全台灣的,他們可以住在圖書館。看圖書館能夠收容多少學生,他們住在這個地方,提供吃住,在這個地方學。學至少是兩個星期到四個星期,暑假的時間長,可以四個星期,寒假時間短,兩個星期,暑假時間長,可以四個星期,一個月。老師就接受了,就這麼辦起來了。所以我跟這一批學生就熟了,這個差不多前後十年。以後道安法師在台北也辦了個大專佛學講座,北部地區的學生也是一個星期一次,請我去做總主講,我教了四年。所以認識大專學生大概有二、三千人。
這些學生學校畢業之後到國外去留學,在國外拿到學位,國外工作就定居下來了。所以全世界大城市統統都有,這些學生串聯起來,這就是我講經周遊列國的緣分。如果沒有這個緣分,我們怎麼能出去,你認識誰?在外國講經很艱難,因為不是道場,都是臨時租借的地方,講一個星期,最長不超過十天。接待我,他們家裡頭有客房,美國住的房子都很大。講完了就走了,明年再來,一年一次。在美國跟加拿大,大概就將近二十個地方,真的是游牧民族,居無定所。這個緣結的時間很長、很深,所以以後我們在美國也建立道場,第一個建的道場在美國。以後我把弘法轉向東南亞,東南亞學佛的人多,有學佛的基礎,所以在這邊時間就多了。回到這邊來,基本上我住在台灣,香港這個地方每年來講一個月,所以這個地方法師、信徒跟我都很熟悉。我一九九八年從台灣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移民到澳洲,在澳洲建了道場。這些緣都離不開台灣大專佛學講座的這個緣起,偶爾一句話影響這一生,一切全是佛菩薩安排的,安排得非常好。
這些年國內排斥會集本,對我來說,是叫我懺悔,幫我消業障,好事,不是壞事。業障如果不能消除,國際上弘法利生哪有那麼順利?宗教走向聯合國,一般人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不是祖宗之德、三寶加持,不可能有這個緣分。緣分有一次,再還有第二次,我沒想到。我以為我們在聯合國辦一次活動之後,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沒想到去年駐聯合國這些大使們十七個人聽說我在泰國,到泰國來看我,希望我到聯合國再辦一次活動,緣不成熟。沒有想到我們去年十一月訪問斯里蘭卡,這個緣成熟了。斯里蘭卡也是聯合國的會員國,總統發起,今年五月在聯合國舉辦一次紀念釋迦牟尼佛衛塞節,好像是五月第一個月圓日,邀到我。正在這個時候,聽說澳洲圖文巴城市十幾個宗教他們團結起來,想把這個城市造成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這是我們多年夢寐所希求的,我們前面做了一個示範鎮,現在有個示範城市,再進一步希望有個示範的國家。今天沒有好的示範別人不相信,向這個目標,這也是個妄想,是個夢想,不太可能成真,沒想到這個夢想可能成真,這不可思議!由這些地方看,讓我們對於佛法、對宗教、對神聖、對祖宗生起了一定的信心,不是祖宗德行的庇佑、三寶威神的加持,這不是人力可以做得到的。
遇到困難,遇到障礙,老祖宗教給我們要「反求諸己」,問題不在外面,問題決定在自己。自己要認真反省去思惟,真的是別人的毀謗,「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現前這一生沒有做大惡,能保證前生宿世沒作惡嗎?這誰都不敢保證。過去生中造的業,在這一生當中遇緣起現行,這是正常現象。我們在沒有學佛之前,學佛功夫沒有得力之前,有嫉妒心、有傲慢,看到別人有過失喜歡批評。那今天別人批評我們,這是什麼?這一報還一報。完全明白了,歡喜接受,認真懺悔,改過自新。年歲大了,來日不多,一心一意只求淨土,這一句佛號消一切罪障。
底下說持是奉持,『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這一句「是本願之主旨」,最重要的一句話。「若宿世作惡,有決定業」,就是所謂定業,「命終之後,須於此界或於他方墮三惡道」,這定業。「以今世悔過修道行善,誦經持戒,發菩提心,專念極樂,至心回向,求生淨土等」,這都是善行,都是善業。「於是乘彌陀此願功德」,就是第二十一願,乘這一願的功德,「遮其宿業」,遮是遮住了,「蒙佛攝引,不墮三途」,很快就生到極樂世界。「故云無不遂者」,遂指求生極樂之願得圓滿。願願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特別是指宿世所造的罪業。「可見宿業深重之人,皆可不更三途,帶業往生」,就是你不再墮落三途,三途是餓鬼、地獄、畜生,不但不墮三途,你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直捷往生淨土。這是多少菩薩、聲聞、緣覺夢寐以求而求不到的,我們今天有緣遇到。既然能遇到,也可以說就像大乘經上所講的,真正遇到這個法門的人,能信、能發願求生,肯念佛,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了,得諸佛如來的加持,所以他能信、能理解、能發願、能認真念佛,絕不是偶然的事情,這個話我們可以相信。「彌陀悲願之深」,攝受眾生、度眾生之廣,「超踰十方」,這十方的諸佛,十方諸佛比不上阿彌陀佛。
末後這一句,「當前海外佛教界於帶業往生之旨,頗有諍議」,這一句話,我當年正在美國加州遇到這個事情。加州有一位密宗的上師,現在都不在了,這都是三十年前的事情,提倡要消業往生,不能帶業,說帶業不能往生。這個人名氣很大,信徒很多,我們不敢跟他爭論,學佛比我們久,年歲都大,真是在當時稱為大德。這些話很流行,很多念佛人退心。有一次我從台灣到洛杉磯,就是周宣德先生,在台灣第一個做大專學生學佛的,他已經退休了,退休住在加州,到飛機場接我。從機場開車到他的住所要一個多小時,路上就告訴我,他說淨空法師,現在有某某大德說帶業不能往生,要消業。他說怎麼辦?他非常恐慌。我聽了之後笑笑跟他說,那就不往生算了。我這個話說出,他很茫然,怎麼不往生就算了?我說你知不知道觀世音菩薩?知道。大勢至菩薩,這等覺菩薩,等覺菩薩他在極樂世界,他帶不帶業?他還帶一品生相無明沒斷,那就是業,等覺菩薩帶業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你還要去嗎?觀音、勢至都帶業,全是帶業的,沒有一個不帶業。不過說消業也好,為什麼?多消一點,少帶一點,少帶一點品位高,多帶一點品位比較低,但是統統是帶業往生。我把他這個懷疑就化解掉了。我說你放心,認真念佛。我也不敢批評他說他錯,那個人得罪不起,信徒太多,找麻煩我們招架不了。我們只說也好,多消一點,少帶一點,全消掉了,那個人就成佛了。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都沒有全消掉,還帶了一點,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所以他叫等覺菩薩,他不叫做妙覺。這就那個時候,說這個話的確影響很大。
「今據本經,則知帶業往生之說,實據佛願」。五逆、十惡、謗法都可以,只要懺悔、只要認錯,後不再造,發願求生,個個都能往生,這是帶業往生。實據佛願,真實有證據,這個證據就是佛的願,十八願「十念必生」,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一是專門講悔過往生。所以這些爭議,我們如果有懷疑,一定要搞清楚,要把它化解。沒有懷疑,老實念佛,他說他的,我做我的,他說他有憑據,我也有憑據,我這憑據就在經本上。「且所帶之業,正指惡業」,不是善業,指惡業,五逆十惡、謗佛謗法這都是惡業。
下面大願第十三章,十三章裡面有三願,「國無女人願」、「厭女轉男願」,第三個「蓮花化生願」。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
這一願決定不是阿彌陀佛對男女不平等,不是這個意思,彌陀慈悲極了,平等到極處。為什麼國無女人?有男人、有女人就不平等,所以極樂世界沒有男女,女人到那邊統統都變成男人,真平等。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章」,這一章經文,『國無婦女』這一句,「是第廿二國無女人願(見《吳譯》)」,五種原譯本,吳譯的。這個吳,三國時候吳國。「若有女人,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吳譯》的原文,「是第廿三厭女轉男願,又稱女人往生願」。第二十四願是蓮花化生願,也是《吳譯》的,其他的本子裡頭沒有,《吳譯》本有這一願。
下面給我們解釋,「第廿二國無婦女願。《吳譯》曰:令我國中,無有婦女」,極樂世界沒有婦女。「《漢譯》願成就文中女人往生者,則化生,皆作男子」,這都是五種原譯本的原文。「又曰:其國中悉諸菩薩、阿羅漢,無有婦女」,這都是五種原譯本的經文。「又唐道宣律師引經云:十方世界,有女人處,即有地獄。今極樂無三惡道,亦無婦女,純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蓋男女之間易生情愛,便是退緣,是以極樂同居勝於娑婆」。男女同居最容易起的就是情,叫情執,情執是非常難斷的煩惱。這個是阿彌陀佛在沒成佛之前,他到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去參學,大概看到許多諸佛剎土男女雜居產生很多問題,所以他發了個願,他的世界沒有婦女,女人往生統統轉變成男身,這個煩惱糾紛永遠斷掉了。他這個願就從這發的。
男女之間的糾紛,自古至今,古時候有嚴格的禮教,這講在中國,所以每個人都能守禮,社會秩序不至於太亂。守得再嚴,出事還是很多,在歷史上我們都能看到的。中國古人立法非常嚴厲,執法的時候就很寬鬆,這什麼意思?立法嚴厲希望你別犯法,真犯法的時候情開一面。所以中國人講國法人情,面面顧到,情、理、法三方面都顧到,處理問題,這個都是智慧、都是仁慈。法不嚴容易犯,法嚴了不大敢犯,真犯了?真犯了從寬處理。在中國歷史上,歷代執法的人都能夠遵守,所以執法他能夠積德,他總方方面面都給你尋求、都給你尋找,能不能判刑判輕一點,實在找不到理由了,那就沒辦法,你不能怪他。所以即使被判刑、被處死刑,對於執法的人都感恩。他真的是盡心盡力了,總是希望能救一個人,能判輕一點,這個都是從愛的教育裡頭延伸出來的德行。
經上講,純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這個也是隨順釋迦牟尼佛在前面所講的三十二相這一願說的,實際上不是的。世尊當年在印度講經,印度人認為三十二相是人中最好的相,常常舉這個例子。實際上佛在《觀經》上講得清楚,《觀經》上所說的,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個光明裡頭,都有佛菩薩在講經、說法、教學,這真的。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相貌、體質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為什麼?阿彌陀佛在參學的時候見到了,因為人的相貌不相同起煩惱,相貌好的傲慢,相貌差一點的有自卑感,這就叫人生煩惱。所以佛的願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決定不能因這些生煩惱,把這些因素統統剔除。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得的身相紫磨真金色身,跟佛完全相同,相貌相好跟佛也相同,沒有一個不相同的,若不相同,他就不成正覺。
他成佛了,所以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凡聖同居土,跟上上品往生的法身大士,相貌是一樣的,體質是一樣的。經上沒有說實報土往生相跟佛一樣,同居土例外,沒有說這個話。只要是往生,體質、相貌都相同,這個不可思議,十方世界沒有。為什麼?十方世界這個相貌、體質是你修來的,我們人這一生,容貌、壽命都是命中有的,命是前世修的,所謂引業、滿業。引業引導我們到人道來投生,這叫引業;出生之後,這一生貧富貴賤,滿業,都是自己修的。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的。所以你真正了解四十八願,你才知道極樂世界殊勝莊嚴之由來,我們怎麼修也沒有辦法修到跟阿彌陀佛平等,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平等,全憑彌陀的四十八願。我們對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自自然然對於阿彌陀佛不但是有了信心,有感恩的心,這種恩德沒有人能夠相比。父母的恩、祖宗的恩、老師的恩,這最大的,在古代帝王的恩,今天國家恩,沒有辦法能跟阿彌陀佛相比。這樣一個大恩人,對我們這樣照顧,照顧得這麼周到,所以知恩要報恩。
怎麼報恩?彌陀就是希望我們趕快到極樂世界,我們真發願到極樂世界,這叫報恩。知恩報恩,臨命終時他怎麼會不來接引?而且一個都不漏的。彌陀來接引不是報身,為什麼?報身來接引我們見不到,他太高了、太大了,像螞蟻見不到我們身體,會有這種情形。他化身來,化什麼樣的身?你喜歡什麼樣身就化什麼身。因此,我們在今天供阿彌陀佛的像最好供一尊,我喜歡那個像,我就供這一尊。我常常想這一尊,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化身來,就化這個樣子,我天天想你,真來了。你坐上蓮花,那個蓮花一合,佛把這個蓮花帶到七寶池裡面,你在那個蓮花裡頭就產生變化,變化跟阿彌陀佛一樣的身,所謂花開見佛,自己的身跟佛的身一模一樣。
這些我們都深信不疑,為什麼?在花裡面轉八識成四智。我們這個身用得很習慣了,在六道裡頭不知道搞多少次的輪迴,已經養成習慣了。但是不要緊,在花裡頭它就來一個大的轉變。像蠶在繭裡面,牠做成繭,牠在繭裡面牠產生變化,牠變成蛾了,繭咬破了,牠飛出來了。蓮花就是我們脫胎換骨的地方,在蓮花裡頭,自己不知不覺把這個阿賴耶的見相二分都捨掉了,得的是什麼身?法性身。因為蓮花是法性變現的,前面我們說過,蓮花的因是阿彌陀佛的本願,緣是我們發心念佛,我們念佛這個蓮花就不斷的長大,花色愈來愈美,這是我們念佛的緣。臨終的時候,佛就拿這個花來接引你,花上有名字,不會錯誤的,到花開見佛,那就入平等世界了。
下面第二十三願,我們看經文:
【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剎土。】
這個是「厭女轉男」,有沒有?有。在這一生當中受過很多挫折,經歷過很多磨難,對女身產生厭惡。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常常聽到自殺,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自殺,從老人到兒童都有。自殺也得有勇氣,沒有勇氣的人做不到。非常可惜,這些人沒有聞到佛法,沒有遇到淨土,要遇到佛法,有自殺這個勇氣、這種念頭的人,念佛求生淨土,他快!我們一般人念佛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對這個世界有留戀,捨不得離開。他對這個世間一點留戀都沒有,想死了,這種心念佛求生淨土決定成就,造再多的惡都不怕,懺除業障,悔過念佛求生。所以,這個經教、這個法門要廣為宣傳,能救許多人往生極樂世界,那就是第一功德,大好事!
我們看註解,註解裡首先引用「善導大師於《觀念法門》釋此願云」,解釋這一願。下面善導大師的話,「乃由彌陀本願力故」,這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就是這一願二十三願的加持,「女人稱佛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投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善導大師,在中國人盛傳他是阿彌陀佛再來,我在日本問日本的這些淨宗同修,我說這個話有沒有聽過?聽過。你們相不相信?相信。永明延壽大師也是阿彌陀佛再來,我們相信。阿彌陀佛常來這個世間,身分沒有暴露我們不知道,只有這幾個大德身分暴露了。這個話善導大師說的,等於阿彌陀佛親自說的,女人念佛命終就轉女身成男身。阿彌陀佛來授手,來接手接引你的時候,這個時候是男身,叫菩薩投身,你已經變成菩薩了。彌陀手跟你一握手,你成菩薩了,自己就是男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佛帶著這個蓮花往生到極樂世界。
這下面「又」,還是善導大師的話,「一切女人,若不因彌陀名號力者」,這是佛號功德,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千劫萬劫,恆河沙等劫,終不可得轉女身」,這一句話說什麼?女身轉男身不容易,很難轉過來。什麼原因?情執,沒有別的。不是說不能轉,很難轉,就是女身的情執比男身重。當然也有少數的,她不是多數的。就多數而論,情執重的人難轉。那我們學佛,現在在這個世間,說老老實實的話,要將來往生順利,臨終沒有障礙,煩惱習氣不能不斷。從哪裡斷起這個要知道,斷貪心,貪的中心點就是情執,財色名利都能捨,情執不能捨;情執能捨,其他的都很容易了。就跟治病一樣,最嚴重的你先治它,其他的,那不是要命的可以緩一緩,要命的、最重要的要斷它。所以貪的核心是情執;瞋恚的中心點是傲慢,不知不覺傲慢脾氣上來了,態度就有了,慢是瞋的核心;懷疑,懷疑是愚痴的核心,懷疑就是愚痴。
我們在經教裡頭,佛給我們講宇宙的源起,這個萬事萬法從哪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真的是高等科學,科學家還沒有發現一念不覺。自性是覺而不迷的,一念不覺就迷了,迷了的時候,自性就變成阿賴耶。自性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阿賴耶有三種相,業相、轉相、境界相,也是科學家所講的能量、信息、物質,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科學家說出來了。能量就是業相,阿賴耶的業相,從哪來的,科學家不知道。現在這三種現象,物質現象被科學家揭穿了,徹底明白了,科學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但是佛能夠見到三細相完全用定功,沒有科學這些數學理論推演,精密儀器去探索,沒有搞這一套,定功自然見到的。定功到什麼程度?大乘經常講,八地以上就見到了,宇宙的源起你就看到了。
八地是什麼樣的定功我們無法想像,我們有個模糊的概念,知道《華嚴經》上所講的,菩薩五十一個階級,這個階級從哪裡來?從定功淺深來的,定功愈深他地位就愈高,愈淺他地位就愈低。初信位的定功就不容易,初信這是小學一年級,剛剛入佛門。沒有證得初信位那是門外,沒進門,像我們都沒進門。必須要放下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見惑,見惑就是你迷於這五樣的事實真相,你完全看錯了。這個東西放下,知見就正了,這個才是一年級學生,小學一年級。跟小乘初果平等,斷證的功夫平等,但是智慧比小乘高,斷煩惱是相同的。
我們什麼時候能把身見放下?身不是我,我們現在知道身真的不是我,一點懷疑都沒有。他有習氣,習氣是什麼?還把這個身當作我,搞成習慣了,那一認真知道身確實不是我。怎麼知道確實不是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佛在《金剛經》上說的,《般若經》上這一句話說幾十遍。怎麼叫虛妄?這是現代量子力學家幫了我們的忙,他們把最小的物質找到了。《金剛經》上說,所有一切相都是一合相,就是同樣物質組合的。我們一般講組合的方程式不一樣,就變成不同的粒子、不同的夸克,這些東西組織在一起變成不同的細胞,這不同的細胞組織在一起變成不同的器官,你把它找到最原始的是完全相同的。這個最小的東西,就是《心經》上所說的「五蘊皆空」。五蘊就是指最小的物質單位,它這一個物質裡,它有五種現象,有色、有受、有想、有行、有識,不能分的。這是今天科學家很了不起的發現,證明了佛經上講的五蘊皆空。
阿賴耶,只要是跟阿賴耶連上關係的叫生滅法,它不是不生不滅的,叫生滅法。生滅就叫做無常,萬法無常,無常就不可得。那我們要問,它生滅的時間多久?彌勒菩薩告訴我們,它生滅的時間很短,短到你沒有辦法覺察到。他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生滅,前念滅後念生,但是前念跟後念不是一個念頭,決定不可能有兩個念頭相同,這決定找不到。所以它是相似,它不是完全相同。我們今天看到的現象,是相似相續相,根本它就不存在。像我們看電視的畫面,電視的畫面是相似相續相,每一個生滅都不完全相同。現在我們科學用秒做單位,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秒鐘可以彈五次,乘五,那就是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你怎麼會知道?所以佛說你把這個身體當作你自己,完全迷了,完全錯了,根本沒有這回事情。身如是,所有一切法沒有一樣不如是,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全都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頻率之下產生的幻相。這一樁事情,我們學佛學了六十多年沒搞清楚,看古大德的註解似懂非懂,講解依樣畫葫蘆,自己對它有懷疑。不懷疑是迷惑,懷疑是覺悟了,不知道怎麼回事情,真不懂。
我們看到最近這些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恍然大悟,才有這麼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接近於事實。我們要怎麼學習?常作如是觀。《金剛經》上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要常常想,常常這個看法就正確了,你就能把身心世界統統放下。為什麼?這不是我。什麼是我?靈性是我,我能夠知道事實真相這個靈性這是我,這些現象不是我。有這種看法,就是經上講的佛知佛見,你的看法、想法跟佛完全相同,佛知佛見就成佛了。佛的反面,凡夫知見,凡夫知見全是錯的,沒有一樣是正確的。所以世間一切法就不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
心是什麼樣子?清淨平等覺,這是心的樣子。心是清淨的、心是平等的、心是覺,那就是真我。阿羅漢證得清淨心,菩薩證到平等心,佛證到最後那個覺;換句話說,有清淨心未必平等,有平等心未必覺悟,這個覺悟是完全徹底明瞭,不再迷惑了。佛陀的教育終極的目標,是教我們回歸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你自己,宗門所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清淨平等覺,你看《壇經》,六祖惠能大師說的。惠能大師不認識字,開悟了,為什麼開悟?放下了。放下見思煩惱就清淨了,放下塵沙、無明就平等了,清淨平等達到究竟圓滿就覺悟了,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成佛了。都是每個人都有的,每個人都具足的,不是說佛有、菩薩有,我沒有,不是。我們沒有把無明、見思、塵沙煩惱放下,那個東西是假的。放下,真的就現前了。真就是清淨平等覺,永遠沒有失去,永遠沒有離開,就是這些東西把它蓋住了、障礙住了,這個障礙除掉就現前。
佛為什麼恭敬一切眾生?佛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怎麼不恭敬?就是這個障礙沒有去掉,不能說他不是,去掉就是。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在日常生活當中,盡量不執著、不分別,從這下手,這叫學佛,這叫功夫。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要執著它,為什麼?假的,你執著它幹什麼?不是真的,不要去分別它。如果起心動念了,趕快念念「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提醒自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提醒自己。不再幹傻事了,起心動念傻了,分別執著就更傻了,不要把這個囉哩囉嗦的東西障礙自己的清淨心。一個人真正做到不受外頭環境影響,功夫就得力了。所以外面境界對真正修行人來說,有利沒有害,它來考驗你,看你動不動念頭?你還分不分別?你還執不執著?果然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你成佛了!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這個意思。我還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還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三個都有,那就是凡夫,就是六道凡夫,妄想、分別、執著全有。
修行兩個方法,一個方法是遠離這些境界,找個清淨地方修行,所以眼不見為淨,這是一個初學的方法。功夫得力的他不需要,像我們在《華嚴經》看到五十三參,那些是法身菩薩,功夫得力的,他們修禪定在哪修?市廛。市廛是什麼?就是現在的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在這裡修什麼?修禪定,他在裡頭閒逛、遊玩,那叫修禪定。他修什麼?不動心。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這是智慧,如如不動這就是禪定,這個禪定不是閉著眼睛打坐,不是的。《華嚴經》上看到菩薩修禪定是這麼個修法的,他知道所看、所聽、所接觸到的,全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波動之下產生的幻相,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身心清淨,絲毫不染著,這叫真正得定,定久了豁然大悟,契入佛的境界,回歸自性了。回歸自性就是入佛知見,那就不叫菩薩,叫妙覺如來。
善導這一段話,「千劫萬劫,恆河沙等劫,終不可得轉女身」,這是形容情執的難破。煩惱裡頭最嚴重的這一關,這一關能破,其他的都不成問題,都不難了,最難的是這一關,古今中外都沒有辦法脫離。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一心念佛,將所見所聞統統回歸到佛號,這也是個好辦法。禪宗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話說得很有道理。早年李老師教導我們,但是我們沒做到,我們要是真正肯做,就不是現前的境界了。他教我們把心要洗乾淨,髒的東西統統清除掉,惡的念頭、惡的記憶,善的念頭、善的記憶,統統清除掉,恢復清淨心。然後把阿彌陀佛請進來,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用這個心去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再把話講粗淺一點,天下事不管了,別管它了,只管阿彌陀佛。什麼都不要管,就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專想阿彌陀佛。這人多也好,是沒人也好,都沒有關係,人再多如同一個人不在,有這種功夫外面境界不能干擾我了。外面境界還能干擾,那我們就用閉關的方法、住山的方法,遠離城市、遠離人群,也是辦法。方法很多,哪一種方法適合我,我用得很順利,你就用這個方法。法門無量無邊,無有高下,門門都幫助你成就。所以《金剛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就這個意思,能幫助我們放下煩惱習氣,能幫助我們提升,證得菩提大道。所以,你說我們修定,我們講讀書,一門深入,我們去讀《聖經》行不行?行,讀《古蘭經》行不行?行,不管你讀什麼都行,只要你會。你「會」這個字妙絕了,會就是我會用它來幫助我把我的妄想分別執著念掉,就這個意思。當然念佛經有佛的加持力,念聖人的書籍有聖賢的加持力,這個不能不知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