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八十三頁,第七行,從第三個字看起:
「所異於第十八,第十九與第二十願者,端在宿世作惡之人,罪業深重,所受果報在於三途;今生聞名發心,悔過向善,至心回向,植德求生,臨命終時蒙佛願加被,不墮三惡道,往生彼國,是為本願之殊勝慈德也。」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接著說,「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為眾生。大悲慈父恩德無極,我輩佛徒當何以報?」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跟前面所說的十八願、十九願、二十願不同的地方就在宿世造惡之人。宿世是過去世,過去生中沒有不造業的,要不造業,我們就不會到這個人間來。到這個人間來,是業力牽引過來的,這叫引業;這一生在這個世間貧富貴賤、壽命長短,那是滿業。佛經將眾生造的業分作兩種,引是引導你到哪一道投生,滿是在這一道這一生的狀況,那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真的是所謂「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我們對於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深信不疑。這經上告訴我們,說得很清楚,即使是造極重的罪業,聞名,悔過向善,至心迴向,植德求生,都能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往生淨土。從這些經文來看,阿彌陀佛對於一切眾生,一切造作惡業的眾生慈悲到極處。
佛對眾生的慈悲,我們要學習,這比什麼都重要。佛能夠原諒造作五逆十惡這麼重罪,還有毀謗佛法,佛都能夠原諒他們,只要他回頭、懺悔,只要他改過,後不再造,沒有不慈悲,沒有不加持的,只要他願意往生淨土,念佛統統得度。所以我們要學彌陀的慈悲,要真正改過自新,原諒一切造作罪業的眾生,才能跟阿彌陀佛心願相應。真正求生淨土的人一定要知道,我們的心同佛心,我們的願同佛願,我們的行同佛行,我們的德同佛之德,則沒有不往生的。如果在這上不講求,在這上不認真的學習,跟阿彌陀佛心、願、行、德還是相違背的,這種人念佛不能往生。為什麼?他沒有懺悔,他沒有回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然不善,這就錯了。
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佛法無量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有經典做依據,沒有經典做依據的,這不是佛教,這不是正法。經典裡面所說的理事、性相、因果,要深入參透,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才相應。經典上教我們要做的,努力認真做到,教我們要禁止的,我們要認真,絕不再做。以前做了,那個沒有聞到佛法,算是過去了,宿業;聞到佛法之後,我就不再造了。可是有些人聞到佛法,還是在造,那是雖聞法,沒有了解。真的,佛經確實不容易聽懂。為什麼聽不懂?對佛經有懷疑就聽不懂,對經教不恭敬聽不懂,對佛法沒有誠意聽不懂。真正要聽懂,要具備這三個條件。古人學,在這方面比我們強,為什麼?他們有真誠心、有恭敬心,不懷疑。你要問為什麼?從小教好了,現在人不教了。
我這個年齡還沾一點光,小時候父母教,大人都教,看到我們做錯事情,都有說的,都有教訓的。現在沒有了,現在父母不教了,大人也不教你了,誰教你?每天電視在教你。上小學,小學生,電腦在教你。電視、電腦教你什麼?教你殺盜淫妄。一般人看起來習以為常,全世界都是這樣教,好像這都是正常的,可是每個人都知道,人心壞了,社會亂了。怎麼辦?這問題嚴重,這不是小問題。怎麼辦?沒有辦法,想不出方法來。可是這些問題確實愈來愈嚴峻,不能解決就有災難。二十世紀,一九七0年代,幸虧英國湯恩比指出一條道路,他說「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孔孟學說中國的,大乘佛法也在中國。真能解決嗎?真能。為什麼?孔孟學說所說的跟阿彌陀佛很接近,孔子主張仁,孟子主張義。孔子一生所作所為,弟子們對他的評價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這兩個字,再加上仁義,可以救這個世界。這是湯恩比認為能幫助這個世界化解衝突、促進安定和諧。大乘佛法真誠慈悲。
中國傳統的學說,我想像當中,文化的起源應該在一萬年之前。說五千年文化,那是有文字記載的,沒有文字之前不能說沒有文化。中國文化的四寶,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寶的形成決定超過五千年。印度婆羅門教,他跟我說,他們的歷史超過一萬三千年。我想我們中國文明不會在它之後,至少也有一萬三千年。一萬多年以前老祖宗看出來、發現了,這四樣東西,性德。這不是人創造的,不是人發明的,所以這叫做道。道是自然的,叫道法自然。道的核心,就是五倫裡面的父子有親。這個親愛,父母對兒女的親愛,天性,沒人教他,也不是哪個人創造發明,自然的。這種親愛,在嬰兒三、四個月的時候是非常明顯,只要我們留意就能觀察得到。我相信在一萬多年前我們老祖宗看到了,看到之後就想,這種親愛如何能讓它保持一生當中都不會改變。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起源,就從這興起來了。用什麼方法?教他。傳統教育的目的,第一個目的就是這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把這個親愛發揚光大,愛兄弟姐妹、愛自己的家族、愛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到最後像《弟子規》上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這個愛就遍及全球,所以這是愛的教育。幾千年老祖宗教什麼?就教這個。
從父子有親,演變為五倫的社會,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條把人倫(就是人與人的關係)統統講盡了。古人常說沒有倫外之人,這五倫把人的關係全部說盡了,這是道,這五種都是自然的。遵守性德,這就叫德。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隨順大自然這叫德,大自然是道,隨順大自然就是德。德的條目列了五條,叫五常。常是永恆不變,超越時間,超越空間,你不能違背,一違背就亂了,現在人稱之為真理。這五常就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講的。孔子一生教學教什麼?就教這個。如果說用一個字來代表,就是仁。仁,不可以不愛人,就是說明你的父母沒有不愛你的道理。你要把這個愛發揚光大,愛人就不會怨恨人,愛人就能夠原諒人,愛人就能夠饒恕人。像阿彌陀佛一樣,造作五逆十惡、毀謗大乘的人,都不捨棄,都還是那樣的愛他。他為什麼會做錯事情,造這麼重的罪業?那是他無知,是他迷惑,所謂一時糊塗,做錯了事情,只要他回頭改過,好好的教他,他還是善人。
在佛法來講,那就更不必說了,那個理更充足。佛法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佛門講大慈大悲理論根據,肯定了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一體,那個親愛就更親了。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人身體,細胞組成的。大概有多少細胞?好像是五十兆。這五十兆個細胞,每一個細胞都是我的身體,我知道它是我一身,這每一個細胞我都愛,不會說這個細胞我喜歡它,那個細胞我恨它,頭上的細胞尊貴,腳下的細胞就卑賤,沒有這個道理,平等的。所以佛對一切眾生是平等的愛、平等的慈悲。我們在極樂世界看到了,每一個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平等。阿彌陀佛是老師,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學生,老師跟學生平等。從哪裡看?從身體、容貌上看,長得完全一樣。阿彌陀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個光中都看到諸佛菩薩在作佛事。這個佛事就是教學,是佛的事業,佛的事業是教化眾生。每一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上上品往生一樣,下下品往生也一樣,平等世界。同心同願,什麼心?清淨平等覺;同願,大慈大悲,願意幫助一切眾生,接引一切眾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這裡頭包括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統統接受,真正慈悲到極處。
孟子主張義,這是環境不一樣。孔子生在春秋的時候,孟子生在戰國的時候,社會環境不一樣。戰國是亂世,社會不安穩,到處有戰爭。義,義是循理,要合情、合法、合理,這叫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打仗也要講義氣,為正義而作戰。不義是為社會一切大眾,用現在的話說,不支持你。講禮、講智、講信。這五種是一個人一生當中必須要遵守的,它超空間、超時間,這做人的基本道理。現在這五個字都沒有了。五個字沒有了,都麻煩了,現在真的這個世間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不講信用。左丘明,《左傳》是他著作的,他跟孔子同時代,孔子作《春秋》,左丘明給它做註解,註得非常好,《左傳》就是《春秋》的註解。《春秋》是歷史,微言大義,左丘明把這個事情,每一樁事情原原委委的寫得很清楚,傳給後人。《左傳》裡有一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人要把這五常放棄了、不要了,這個社會是什麼?社會叫妖魔鬼怪,不像人了。二千五百年前說的,今天這個社會果然被他說中了。今天大家這五個字都不要了,不是中國一塊地方,全世界。
我們學佛,我們學傳統文化,我們要不要學?要學。要學,在這個社會上會不會吃虧?是的。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不要怕毀謗,不要怕陷害,為什麼?你要處處害怕,你也是不仁不義。身命可以捨棄,不可以做一個不仁不義的人。你能守住這五個字,捨身命是對的,為什麼?你有福報,你會生到天道去了,往上提升。你要跟著他們一樣,他不仁我也不仁,他不義我也不義,好了,他到三途,你也跟著到三途去了,這就錯了。知道缺這五樣東西,沒有的話,是三途,這怎麼能去!所以這個道理要懂,要好好做人,不能把人失掉了,這是人格,常常講做人的資格,做人資格丟掉了,來生就不能做人了。學道,學中國傳統文化,只是向上提升,不能往下墮落。何況遇到佛法、遇到阿彌陀佛,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的人,不仁不義去不了,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沒有辦法去成。為什麼?極樂世界不可能有一個不仁不義的人。如果說人都做不好,你怎麼能成佛?阿彌陀佛怎麼會來接引你?造五逆十惡、毀謗正法,這種人不仁不義,確實都沒有,但是他能悔改、他能懺悔,他知道錯了,後不再造,這樣的人你看阿彌陀佛都接引他。
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唯有真信切願,念佛求生淨土,我們永遠不會墮三惡道。就是做了三惡道的罪業,念佛就能夠消業;一心求願往生,那就是消業障。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所有一切善惡統統放下,這叫真懺悔。以前的事情不再提了、不再問了、不要再想它了,心裡面只想阿彌陀佛、只念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所有念頭,妄想雜念統統清除,善念惡念全清除掉。這個身體還在這個世間,記住,要給世間人做好樣子,把阿彌陀佛做出來。原諒一切惡人,這就是好樣子,不與一切人計較,是好樣子,二六時中就一句佛號,心裡想佛,口裡念佛,決定得生淨土,不辜負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下面,「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為眾生」。父母對子女都做不到,只有阿彌陀佛能做到。「大悲慈父恩德無極」,這一部《無量壽經》要是沒有念透,彌陀恩德無極你體會不到,你念這個文、你聽講體會不到。後面這念老說,「我輩佛徒」,我們這些佛弟子,「當何以報」,這種大恩大德怎麼報?佛教給我們根本戒就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裡面就把中國的倫常全部包括在其中。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這個五樣是五倫的落實,雖然沒有說五倫,五倫在其中。而佛說得更清楚,把不妄語開做四條,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後面還加上意三業,不貪、不瞋、不痴。不認真把它做到不行。
所以淨宗學會當年在美國成立,我寫了個緣起,提出同修行門五個科目,我們決定不能違背。這五個科目,第一個是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第一條落實在儒釋道三個根,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修十善業,這第一條。真正做到了,人這個基礎穩固了,也就是說來生你什麼願望也沒有,來生不會失掉人身,決定得人身;斷惡修善做得好,可以從人道上升到天道。這樣的條件才能做佛弟子。淨業三福,第一福是世間福報,第二、第三是出世間福報。出世間福報,「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小乘。告訴我們,佛法從哪裡開始?從戒律開始。現在戒律沒有了,傳戒是形式,做個儀式發個戒牒,證明你是出家,出家人了;世間法承認,佛法不承認。這個話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世間人承認,實質上佛菩薩不承認,戒律是出家人的生活規範,你不像個出家人。在古代,無論是出家還是在家,在家學佛也是五年學戒。這是李炳南老居士告訴我的。所以戒律裡頭有在家戒、有出家戒。我們非常感嘆,在這一代學戒律的人沒有了,傳戒律的人也沒有了,佛法怎麼能建立?
上個月,台灣果清法師來看我,我都沒有想到。我們分手三十多年,我沒有想到他來看我。這個也是李老師的傳人。當年在台中,李老師辦了個研究班,招收八個學生,他是其中之一,那個時候沒出家,大學剛剛畢業。八個學生裡面,六個男眾、二個女眾,女眾的條件是一生不結婚,這二個女眾現在還在。他來見我,他以後出家我不知道,我曉得、聽說有一個人出家,不知道是他。見面之後,他就告訴我,出家之後專攻戒律,三十年如一日。我非常歡喜,太難得了,李老師後代還出了一個律師。這個研究班裡面六個老師,我是其中一個,我在班上給他們講《般若經》。不錯,八個人裡頭有一個出頭了。我問他那些同學在不在?都在,都六十出頭了。三十多年,都六十出頭了。佛法要興,一定從戒律開始。我就告訴他,現在你會下,戒律學得好的,能夠講解、能夠弘揚、能夠做大眾榜樣的有幾個人?他告訴我有六個。我們這邊有一個出家沒多久,定弘師,你們很多人都認識,我把他送到果清那裡,希望他在那裡五年學戒,至少要有三年。為什麼?你將來講經講得再好,人家說沒有戒,這一句話你就完了。我們找不到地方學戒,我如果年輕我也去學,我現在這個年齡不行了,現在只有念佛求生淨土,將來佛法的事情是你們的事情。所以我勸定弘,這種機緣一定不能失去,他能來看我,可能就是你的緣到了。不在這上紮根,不行!大乘像蓋高樓,戒律是地基,沒有堅固的基礎,這靠不住。也證明了古人的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成就了。當時八個學生,每個人要專攻一門,像他一樣鍥而不捨,不就八個成就了嗎?學能有成,不是靠老師,老師是指點你,路要自己走。老師沒有辦法幫你走路,這做不到的。你自己要真肯幹,而且真的定在一門上,才會有成就。定在一門上就是持戒,持戒就是守規矩,我一生就搞這一門,時間長了,慢慢累積,功德就現前。我說將來如果有緣分,佛教要興一定要辦學。辦學從哪裡辦起?從戒律學院辦起。沒有受過五年戒律,他就沒有根。如果國家能定一個制度(真正上軌道的話,我相信國家會這樣做),沒有五年學戒不可以出家,已經出家要補習。國家頭一樁大事要設戒律學院,那個時候出家人才像個樣子。
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我跟諸位報告過,我做了很深的反省,我跟他三年,學到什麼?這一想,就是「戒律很重要」。每一次見面,我離開,他送我到門口,都會說這麼一句「戒律很重要」。我那個時候對戒律不懂,沒有信心,這句話聽了總是一百多遍,所以就印象特別深,可是沒有地方去學。一般人都說懺雲法師戒律好,我跟他半年。半年在茅蓬裡面,我做義工,什麼都幹,那也是學戒,學規矩;對戒學這方面,他沒有給我講,我也沒有看到他學。在學的這方面,當年只給我《彌陀經》三種註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幽溪大師的《圓中鈔》,我那半年學習這三樣東西,另外就是《印光大師文鈔》。我讀了之後,對淨土不再懷疑了,知道這門東西是好東西、是很難得,但是沒有求往生的念頭。真正叫難信之法。跟李老師十年,老師常常勸我,還是沒有動心。我回歸到淨土,從《華嚴經》。那個時候《楞嚴》的基礎、《法華》的基礎、《華嚴》的基礎,是從這個地方認識淨土的。華嚴會上看到文殊、普賢勸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然後看古德所說的,《華嚴》的圓滿全在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要沒有這一著不能圓滿。這是事實,經文上講得清清楚楚。
所以,信、願、持名,這是淨宗的三寶,要真信,要真願。真信、真願難!世緣放不下,不是真信,也不是真願。真願、真信那個樣子是什麼?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像鍋漏匠,那是真念,那是個真正念佛人。除一句佛號之外,沒有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那樣的人三年可以成就。像瑩珂那樣的人,那真的叫心性極致。持名,不可思議的功德。那個例子不多,所以他那麼快,三天就把阿彌陀佛念來了,再三天,他就往生了。所以一定要念佛往生,這個世緣統統放下。世緣裡面,利益眾生的不能不做,做了怎麼樣?不放在心上。做等於沒做,這就行,決定不求果報。我做這個事情,將來得大智慧、得大福報,錯了,你還有求,只要有求,你離不開這個娑婆世界,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的事情放得乾乾淨淨,我們不求這個東西,只求極樂世界,只求親近彌陀,這就對了,真放得下。阿彌陀佛來了,說走,馬上就走,沒有絲毫留戀;說這個事情要處理,那個事情要處理,你就去不了。念佛人時時刻刻都放下,隨時可以走,走得自在,絕對沒有牽腸掛肚的事情,這樣才能夠真正報佛恩。
底下一段為我們解釋願中繫念,這是『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願中繫念指心念繫在一處」,這一處就是阿彌陀佛,就這一句佛號,「不思其它」,其他一概都不要去想,全放下了。我這一次在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總統邀請我去講經。這個邀請函,他讓他的國師強帝瑪法師親自送來給我,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他就回去了,專門為送這個邀請函。他寄給我就行了,現在傳真傳給我就行了,要派人親自送給我,我很感動。我去講什麼?一樣講《無量壽經》,不講別的。這部經我們今天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確實善導大師所說的一點都不錯,「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句話什麼意思?釋迦牟尼佛出現到這個世間就是說這部經,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海。
會集本,會集得太好,太完美了!五種原譯本裡面所說的一切,沒有一條漏掉,統統會集在裡面。文字重新做了整理,簡化了,言簡意賅,這太難得了。夏蓮老,我們沒有見過面。他的學生黃念祖老居士,晚年我們結成老同學,在大陸上他老人家講這部經,在海外我也是一個人講這部經。非常難得,老師交給他,給這個經做一部註解。他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如果他自己寫一部註解,沒有人相信他,尤其現在人貢高我慢,你是個在家居士,你算老幾?你怎麼可以寫註解?所以他不用自己的意思,他用經來註經、用祖師大德的話來註經,大家沒話說了。這一段你看看,《要解》說的、《魏譯》本說的、《觀經》說的,他統統給你說出來。所以他這個解叫集解,也是會集的,經是會集本,註解也是會集本,會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這個高明,拿出來之後,人家沒話說。這一句你看,這一句《魏譯》的,《吳譯》的,《觀經》說的,句句都有根據、都有出處,不是我說的,叫人拿到手上不能不服。這個經跟註,肯定會流傳到往後九千年。往後九千年,唯有這個法門能得度,其他的法門根性沒有了。將來一切經典消失,佛有預記,說這個經還可以留一百年,最後的一百年。什麼本子?肯定就是這個本子、就是這個註解。
我們今天依教奉行,認真學習,只求往生,沒有其他任何念頭。世間這些習俗都沒有必要,做壽不如送往生,大家都念佛,功德迴向,這叫真正祝壽。把經也不念,跑到這個地方來幹什麼?湊熱鬧,搞得一團亂哄哄的,這個跟佛法相違背。真正清淨平等覺,這是最高的禮物,祝壽的禮物,其他的都是擾亂人心。好在我現在不怕你們,你們動不了我。你送再多的東西,我理都不理會,我看都不看一眼,這些辦事的、廚房的,大家就分掉了,確實我根本不看一眼的。錢,我也不看一眼的,交給常住。所以清淨平等覺是真的,信願念佛這是真的,你真正得受用,我也得受用。
下面,你看繫心一處,不思其他。「如《觀經》」,這下面是《觀無量壽經》說的,「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底下解釋『植眾德本』,「植者,種植」,是比喻,種什麼?要種德本。什麼是「德本」?下面說,「如善根」。什麼是善根?小乘的善根是不貪、不瞋、不痴,三善根;菩薩的善根就是精進,就是這一條,勇猛精進是菩薩善根。「德者,善也。本者,根也。又德本者,德中之根本也。依是義故,彌陀名號,名為德本。」這解釋得好!我們一天到晚,心裡想阿彌陀佛,口裡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植眾德本。植眾德本要純,不能要雜,純而不雜,其他念頭全沒有了。
下面引《教行信證》這部書上所說的,這個書是日本祖師大德的著述,它說「德本者,如來德號」。這是日本淨宗大德,他們唐朝時候在中國留學,他的老師是善導大師,我們淨宗二祖。這些人非常難得,我們到日本去參觀,日本寺廟裡頭供奉著有善導大師的像。這中國沒有了,日本有,淨土宗寺廟你都看到善導大師的塑像。日本淨土宗是把善導大師認為初祖,他們的初祖,他們自己認為第二代、第三代,對老師的尊敬無以復加,我們看到很受感動。如來德號就是阿彌陀佛。「此德號者,一聲稱念,至德成滿,眾禍皆轉」。這一句更重要,你看五逆十惡,無間地獄罪業,毀謗大乘,阿鼻地獄,誠心懺悔,至心一聲稱念,這個惡業果報統統轉了。「十方三世德號之本,故曰德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德號都是德本,念阿彌陀佛、念釋迦如來、念毘盧遮那,念一切佛名都是德本,本中之根本就是阿彌陀佛。
所以,你要做功德,要做一點好事,什麼是第一等好事?念佛是第一等好事。確實有例子可援。中國歷史上護持佛法第一個人,大家都知道,梁武帝。梁武帝在位的時候,為佛法建立四百八十座道場,建造寺廟,護持出家人幾十萬人,真是個大護法。那個時候達摩到中國來,他跟達摩祖師見了面,炫耀他的功德,告訴達摩:我做了這麼多事情,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老實話,沒騙他,告訴他「並無功德」。這一句話,他就生氣了,送客,就不說話了,就把他送走了。其實送走之後他也後悔,但是來不及了,面子,面子放不下。都沒有問問他為什麼沒有功德,他問一下才好,怎麼不問?幹這麼多好事,真的沒有功德,它是什麼?福德。如果梁武帝問,我福報大不大?很大,福報很大很大,不是功德。離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離相是了生死、出三界,果報不在六道。著相果報在六道,這是天福,人間沒這麼大的福報,天福。所以他都不問。換句話說,梁武帝做那麼多福德的事情,比不上至心念一句佛號。真心誠意念一句佛號,超過梁武帝多多!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然後我們就曉得,在今天建很多大的寺廟,有沒有功德?沒有。梁武帝建那麼多都沒有,你怎麼會有?今天要怎麼樣才能真正積功累德?念佛之外,勸人念佛。現在勸人念佛的方法多,你看,講經,我們用網路、用電視,多少人在收看,多少人一起在學習。這個不著相,功德就大;著相,全變成福德。著相是什麼?求世間的名聞利養,全叫福德,不叫功德。不著相,一心一意只求往生極樂世界,只求親近阿彌陀佛,念念都是功德。這個要知道。世間做再多的好事,把這個好事迴向往生極樂世界,不要求世間名聞利養;一求世間名利就完了,又搞六道輪迴了。六道苦!你做這麼多好事,來生一定是做大官、發大財,做大官、發大財更容易做不善的事情,一個念頭錯了,不知道多少人受害。這個發大財、做大官的人,行善積德容易,可是要造孽也比別人容易,他一念善成就功德,一念惡他的罪業就無邊。我們要是來生還要到人間求富貴,能保得住嗎?不作惡嗎?一念貪瞋起,百萬障門開,這古人說的,說得不錯。貪瞋痴慢起來怎麼辦?就很可能造極重罪業。所以這些理事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瞭。
真正搞清楚、搞明瞭之後,學瑩珂。你看阿彌陀佛來了,告訴他:你還有十年壽命。不要了,十年當中做多少壞事?見佛就想跟他走。念佛人要真正細心去衡量,我留在這個世間有必要嗎?於天下人有大利益,那是有必要,你不能先走;如果沒有大利益,趕快走。你留在世間幹什麼?造孽,美其名為弘法利生,天天增長貪瞋痴慢疑,這就造業,這就錯了。貪瞋痴慢疑變現成六道輪迴,貪瞋痴慢疑斷掉,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就這麼來的。四聖法界是無明煩惱變現出來,所以無明破了,四聖法界就沒有了,就是十法界沒有了。我們對於貪瞋痴慢疑愈淡愈好,容易出離,我們累積的功德會保全,不會變質。變質就是什麼?功德變成福德,這變質了。怎麼變的?功德裡頭有貪瞋痴慢疑,就變成福德。確實一點點添加不得,功夫要純要淨,往生淨土的時候沒有障礙。
『宿惡』,宿是宿世的,「宿世所造之惡,即過去生中之罪惡。」過去,昨天所造的都是過去,換句話說,今天之前的全叫過去。這個過去,有今生的過去,有前世的過去。過去累積的罪惡,古德有一句話說得好,如果這個罪惡有形相,哪怕再小,像微塵一樣,盡虛空也容納不下。為什麼?念頭不善,念念都不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事實真相,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一千六百兆,一秒鐘。每一個念頭就是一個五蘊,色受想行識。「念念成形」,形就是色,就是物質現象,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所以那每一個念頭裡頭具足五蘊。五蘊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種子,一切法就是它構成的。觀音菩薩有智慧,照見五蘊皆空,所以度一切苦厄。照見五蘊皆空是什麼?把五蘊放下,五蘊放下就代表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這是我們看到近代科學報告才曉得,以前照見五蘊皆空講不清楚,古人註解也看不懂,依樣畫葫蘆,半信半疑,現在真搞清楚了。
德國的普朗克,把物質到底是什麼這個謎解開了,這宇宙的奧祕解開了,跟佛經上講的一樣。物質最小的,佛經叫它做極微色,又叫它做極微之微。這個東西被科學家發現了,科學的名詞叫微中子。微中子是物質最小的單位,所有一切物質都是它組合的。《金剛經》上講「一合相」,合是組合,一切法都是這個東西組合的,這個東西在佛學裡叫它做五蘊。五蘊就是色跟心分不開的,有色決定有心。彌勒菩薩說得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個識就是受想行識,每一個色法裡頭統統都有受想行識,受想行識跟物質現象分不開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我們怎麼會知道?這是事實真相。所以它不是真的。佛不是勉強叫我們放下,你了解事實真相,還貪不貪?自然就放下。放下那麼難,是不了解真相。了解真相,那是假的,不叫你放下,你也把它放下,這個東西根本不存在。它像什麼?《金剛經》上做的比喻,「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這四樣東西你要不要?你知道,這全是假的。假的,就是畢竟空、不可得,你以為得到,那是個抽象概念,不是事實。
我們每天晚上睡覺,要好好去想一想,每天晚上睡覺就等於死了,每天死一次,第二天早晨又活過來。死去這一天再都不回頭了,你能把它找回來嗎?我們活在什麼個樣子?真相?活在生滅相似相續相的裡頭,這才叫真相。相似相續相,沒有一個相是真的,沒有一個相是你能夠得到的,你真的得不到,你也不能控制,你也不能佔有,你也無法支配,這個叫事實真相。真相真正明白了,還去操心嗎?還去動念嗎?念念皆是阿彌陀佛,這是真的。雖然這也是個假相,這個假相跟真相應,其他所有假相跟真不相應。禪定是真相,覺悟是真相,都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念佛是真相,這個方法是我們可以取得的、可以獲得的。除這個方法之外,其他的都不容易。
這個宿惡要知道。「悔」是悔改,「改往修來」,把過去的錯誤放下,未來的要認真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以往全錯了,往後再不要犯這些錯誤,改往修來。「悔過者,向佛法僧三寶懺悔罪過,誓不更造也。」佛法僧三寶,著重的是自性三寶,你才真正能夠懺悔,懺罪、悔過。自性覺是佛寶,自性正是法寶,自性清淨是僧寶,自性本來具足三寶,這是性德。三寶也就是戒定慧,自性覺是慧,自性本具的智慧是佛;自性正是法,法是正知正見,沒有絲毫錯誤;自性清淨是僧寶,僧是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是怎麼看懺罪法?從迷邪染回歸覺正淨,這真正懺悔;從貪瞋痴回歸戒定慧,是真懺悔。而不是在佛菩薩形像面前,說我造了些什麼罪,求佛菩薩原諒。佛菩薩那一邊,不求,他也原諒。不求,他也原諒,問題是你的罪根沒有斷,你不知不覺繼續還在造,這個事情很麻煩。要怎樣保證不做?那就叫一門深入,一心專念,念念不許雜念。因為有一個雜念進去,那就是個不善的東西,那就是在造惡。一個妄念進去也在造惡,雖然修清淨心,還是那個惡沒斷盡。必須清淨心裡頭絲毫不染,沒有一個雜念,沒有一個妄想,要在一天從早到晚都能夠保持住,不許有一個雜念,不許有一個妄想,這叫功夫得力。在淨土宗裡講,叫功夫成片。這個功夫在淨土裡面是最起碼的功夫,得力了。有這個功夫的人就決定得生,他往生有把握,把握從這來的。功夫成片上三品,往生是自在的,我真想去,阿彌陀佛真的就來接引你。為什麼?我們才動念頭,阿彌陀佛就知道。賢首國師《還源觀》上告訴我們,念頭才動,周遍法界,阿彌陀佛自然收到了。我們這一念是感,佛一念回應,佛就在我們面前現身,就來接引。感應道交絕對不會差錯,我們平平安安的到極樂世界去了。
悔過,「誓不更造」,這句話最重要。章嘉大師,我初學佛的時候教給我,懺悔,懺悔不需要形式,後不再造就是真懺悔。我們那個時候是剛剛學佛,剛剛接觸,對於這些儀規什麼都不知道,連拜佛也不會拜,所以他教給我的,就是後不再造才叫懺悔。佛菩薩面前懺悔之後還照幹,罪上加罪,為什麼?打妄語,欺騙佛菩薩。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聯想到早晚功課,早晚功課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做早晚功課?早課是提醒我們自己,今天這一天要依教奉行,早晨讀這部經典,經上教我們怎麼做,要記住,要做到。晚上是反省,晚上就是修懺悔,做錯了的要懺悔業障,明天不能再做,後不再造;如果是善行,做得不錯的,要保持。所以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懺悔法門,這樣的功課就得力。雖然念誦很如法,沒有提醒自己;晚課很如法,不知道懺悔,這兩堂功課就沒有意義。不但沒有意義,要說個不好聽的話,每天我早晨騙佛菩薩一次,騙騙他,晚上睡覺之前又騙他一次。好像那個小孩騙父母,不就這樣的嗎?父母疼愛他,知道他騙,算了,不要怪他。可是有沒有罪?有罪。罪從心起從心懺,這個念頭不善,這個不善是你不知道,不知不覺造的罪。其實不知不覺造的罪,比知道造的罪,不曉得多多少倍。到什麼時候才知道?墮到地獄全知道了。那個時候知道,遲了,後悔來不及了。我們把這些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不往生就不得了,不往生麻煩真大!你在六道輪迴苦海裡頭,你要搞多少劫?不是算年的,算劫數的。還想幹嗎?由此可知,經教不能不熟、不能不透,愈是透,愈是熟,你的心就愈清淨,你看得愈清楚,哪些可以做的,哪些決定不能做的,你就全明白了。
一心嚮往極樂世界,一心求親近阿彌陀佛,這個不是設想,是決定會兌現的,是事實。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阿彌陀佛為誰建造的?為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一樣不是為我們。阿彌陀佛是自性性德的化身,為我們在極短的時間成就大圓滿。這個恩德之大,無與倫比,不可思議!佛在那裡等我們回頭,我們只要回心轉意,佛就在那邊接引,時間分毫不差。我們感恩,阿彌陀佛並不把這個恩記在心上,他的心乾淨,一塵不染。這個感恩是我們自動自發的。佛要求我們做,那是另有用意,希望我們多表演這些法,讓對淨宗懷疑的人生起信心,讓貪戀五欲六塵的人知道回頭,意思在此地。念念不忘彌陀,回過頭來,念念不捨眾生,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一切眾生都有善根,一切眾生跟極樂世界個個都有分,所以我們有義務要幫助他回頭,要幫助他覺悟,幫助他認識極樂世界、認識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老家,幫助他回老家,幫助他到極樂世界成佛,這個意思重!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