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跟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七十九頁,第四行:
我們學到六度,「六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般若。」菩薩修這六門圓成佛道。前面我們學到第三忍辱,現在我們再看第四精進,參考資料第十四頁。「精進」也有三類,第一個叫「披甲」,第二個「攝善」,第三個「利樂」,利樂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第一個叫披甲精進,這是比喻。古時候軍士作戰都披上鎧甲保護身體,鎧甲都是用很堅硬的材料製作成功,所以刀劍刺不進去。現在戰爭衝鋒陷陣是用戰車,坦克叫裝甲,有披甲的意思在裡頭。可是現代戰爭又提升了一級,不用戰車,現在用核武,叫按鈕戰爭。無需要用這些軍士、這些士兵,殺傷力非常可怕,一顆原子彈能毀滅一個城市。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發展核武,我們知道核武戰爭沒有勝負,是同歸於盡的。過去有很多人講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我看到說的有六樁事情,裡頭有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是末日戰爭。這個戰爭之後,所有世界上的文明全部毀滅,留下來的人要過原始的生活,住山洞、靠打獵,過那個生活。所有文明全部毀滅,這是世界末日。我們不希望有這種災難出現,這一代的人或許能夠守得住,下一代再下一代靠不住了。
現在有很多小朋友在網路上學習殺人遊戲,他把殺人當作遊戲看待。到他們長大,政權在他們手上,核武是他們手上控制,他也會拿來遊戲,那個麻煩就大了。所以我們現在呼籲,擁有核武的國家最好把它統統銷毀。真正能這樣做,這是前面三種布施裡面所說的無畏布施,讓大家再不必擔心核子戰爭,這個功德大!安天下人之心,讓他離開核武的恐怖,這個功德多大,無與倫比。這是在世間造第一等的福報,修第一等的大善,為全人類著想。這些生化武器、核武,包括現在轉基因,這個都是給人帶來恐怖。轉基因的食品現在吃了,可能十年之後,你身體得很多奇奇怪怪的病,這個病因就是現在的轉基因,婦女不再懷孕,人類就絕種。這個科學技術非常可怕,所以我們要小心謹慎。這外面東西能不能吃?不敢吃,怕裡頭有這些食品在,有意無意吃到了,自己不知道。所以現在吃東西,提心吊膽,這都是恐怖。製造這些恐怖的人,果報不好,非常不好。他們不相信因果,總會有一天他相信,哪一天?他壽命到了,最後斷氣,他就明白了。這個時候知道太遲了,果報現前。所以他會知道,肯定會知道,這一天距離他並不很遠。
所以因果,因果從什麼時候發生的?宇宙形成那一剎那,因果已經在其中,你無法否定它,它跟宇宙跟人類同時發生的。在佛法裡頭說,一念不覺就是因,能生萬法那是果,就是宇宙萬法形成,這一念不覺形成了,這是第一個因果。以後因果相續接連不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在造因。因有善有惡,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不但中國人說,外國人也說,所有宗教都說。如果你冷靜一點、細心一點,你現前就看到,因果報應在眼前,你自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自己持身要謹慎,離惡揚善,改邪歸正,自己創造幸福美滿的前途。能把這六條做到就是菩薩。沒有信佛,沒有信佛這六條都做到了,他就是菩薩,在佛法裡稱他為菩薩。
披甲精進,進是進步,精是精一,他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他不雜不亂。這個世間很多人天天在求進步,但是他的面太廣,樣樣都想學,學雜了、學亂了,是有進步,沒有一個專長,沒有一樣突出,這一生就可惜了。佛菩薩教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教我們,教我們精進。精就是一個目標、一個方向,一門深入,能得定,能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就教你廣學多聞;要智慧開了之後,有智慧學東西非常快。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龍樹菩薩三個月就學完,你能相信嗎?我們能相信,為什麼?在中國看到例子。龍樹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回過頭來學釋迦牟尼佛一切經教。因為我們在中國,看到惠能法師,禪宗六祖。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雖然在黃梅住了八個月,八個月是做苦工。寺院裡面的講堂他沒有去過,禪堂也沒有去過,他修行的地方是碓坊,舂米、破柴的地方。我們能想像得到,五祖的道場常住跟一般參學不會少過一千人,一千人吃飯,每天要多少米?要燒多少柴火?所以碓坊的人很多,舂米的舂米,破柴的破柴,惠能大師是分在這個地方。他在這裡做了八個月,五祖把衣缽傳給他。
自古以來,同行相忌,這不是一句壞話,這是事實。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沒有嫉妒他的?有。內部裡面提婆達多帶頭,帶著六群比丘,總想把釋迦牟尼佛推翻,提婆達多取而代之。裡面的麻煩。提婆達多是佛的堂弟,也是佛的弟子,學得很不錯。這個人聰明好學,能言善道,所以有不少弟子;世尊的弟子跟他去學,他就成了一派。這一派人數還不少,擾亂正法。外面有六師外道,這是外面嫉妒釋迦牟尼佛的。你就曉得世尊當年在世弘法利生不容易,要修忍辱波羅蜜,披甲精進。不能忍怎麼行?能忍、能讓。忍讓的底限是釋迦牟尼佛天天講經教學,這個不能中斷,這就是底限;除此之外,都能忍,都能讓,佛教我們的。菩薩能不能成佛,這是一個大關鍵。不能精進就被淘汰掉,能忍就度過,這叫披甲精進。
我們在《壇經》上看到,法達禪師到曹溪去參訪六祖,這個人是學《法華經》的,見到六祖禮拜頭沒著地,三拜頭都沒著地。他起來,六祖問他,你禮拜頭沒有著地,你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問他,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他也很老實,誦《法華》三千部,這就是他驕傲的地方。《法華經》很長,雖然只有七卷,分量很大,就是念得很熟,大概一天只能誦一部,三千多部那就是十年,十年專念一部經,當然有所領悟。六祖問他,這部經裡頭講些什麼?他說不出。反過來請教六祖,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說過(六祖是要別人念經給他聽,他不認識字),法達禪師就在他面前誦《法華經》。《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就叫他止住:行了,不要再念,我全明白了。給他講《法華經》的經義,他就開悟,就明心見性。別人聽六祖講,為什麼不開悟?你沒有三千遍的基礎,你有三千遍的基礎,你一聽你也開悟了。三千遍得法華三昧,就差那麼一點點不能突破。這裡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讓我們相信龍樹菩薩三個月可以把世尊四十九年的經教統統學會。你看六祖學《法華經》學多久?一部經才念一點點,念到第二品,行了,別念了,我全知道了。他們這些人,每一部經看個二、三頁,他就通了。就像今天《大藏經》,你拿到手上,一本翻個二、三頁,一天就看好多本,三個月就翻完,真的不是假的。這叫披甲精進。這是什麼?這是信解的精進。
還得有行證,行證不是文字。行證是什麼?順境,對你禮拜、恭敬、讚歎、供養,你歡不歡喜?你一歡喜,完了,貪瞋痴生起來,這就把你什麼?把你拉回去了。如果來的人毀謗你、辱罵你、陷害你、障礙你,你怨不怨恨?你心裡不高興、怨恨,立刻就把你從菩薩拉到凡夫,你是六道凡夫。恭敬、禮拜、讚歎、供養,不動心,叫披甲精進。決定沒有貪的念頭,貪愛的念頭沒有,你保持在清淨平等覺,那要忍,這是善緣順境。惡緣逆境,那就是碰到找麻煩的,羞辱你的,毀謗你的,造謠、生事、障礙、陷害,你還是清淨平等覺,無動於衷,這樣你才順利通關。忍辱跟精進是連起來的,沒有忍辱就沒有精進。精進的基礎全是忍辱,你真能忍,把心安住在清淨平等覺,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自受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除這個之外,還得要大慈大悲。對於這些毀謗陷害的人,什麼樣心態?把自己修學功德迴向給他。為什麼?他為我,幫助我提升,做這麼大的貢獻。這種貢獻侮辱他是要墮地獄的,冒著這麼大的危險來成就我們道業,幫助我們提升,我們對他要感恩。不但沒有怨恨,沒有報復,還要感恩。為什麼?通過這樣的考試,我們才升等,才知道自己真正有忍辱、精進的功夫,要不然從哪裡看?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要以平等清淨心對待,沒有差別。平等心對待,要幫助他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不但是有緣人,是殊勝的有緣人。
釋迦牟尼佛對於提婆達多、六群比丘,有沒有怨恨?沒有,真的加持他。提婆達多墮在地獄,他沒有受苦,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提婆達多在地獄的生活如同忉利天宮。什麼道理?成就釋迦牟尼佛忍辱波羅蜜。憍陳如尊者的前身是歌利王,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過去生中世尊行菩薩道修忍辱波羅蜜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歌利王問他修什麼?修忍辱。好,我看你能不能忍?用刀把身上的肉割一片下來,能不能?能忍。再割,一直到把整個身體割碎,凌遲處死。最後釋迦牟尼佛告訴他,沒有怨恨,真的沒有怨恨,我將來作佛第一個度你。釋迦成佛了,在鹿野苑度五比丘,憍陳如第一個證阿羅漢果。在佛說,佛是報恩,這個恩很大,因為這一次的忍辱,這是任何人沒法子忍的,佛能忍,釋迦提前成佛了。釋迦在賢劫千佛當中,他原本的排列順序,他是第五尊佛,彌勒是第四尊,因為歌利王割截身體,他提升到第四,彌勒在第五,他兩個交換了。所以,傷害佛菩薩的人,縱然是惡意,但是佛菩薩是以善心接受,忍辱、精進,就是幫助他忍辱、精進,這是功。但是這個功,他是惡意做的,他不是善意,是惡意做的,惡意做的要墮地獄;因為他有功,在地獄裡頭不受罪,他還享受、還享福。因果這個事情非常微妙,合情、合理、合法。如果這個要是對待一個普通人,不能忍受的,充滿怨恨,充滿報復,這個果報就是往後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就造成這個大災難。遇到佛菩薩、修行人,不但不怨恨你,感恩。為什麼感恩?幫助他提升,也就是這個嚴峻的考試他通過了,這叫披甲精進。這個甲就是忍辱,忍辱波羅蜜成就,才真正幫助你精進。
第二類,攝善法精進。佛在經上沒說的,但是這個事情是善事,這個善是自利,對自己有一定的好處,應當精進,應當努力認真的學習。下面一條是利他,是對別人,利樂有情眾生。這樁事情能叫一切眾生得利益,能叫一切眾生得安樂,這個事情要不要做?菩薩決定要做。今天利樂有情眾生,最大的利益是什麼?是《群書治要》。出家人要不要學?要學。為什麼?這是利樂有情眾生。現在講的人太少,學的人太少,出家人要勇猛精進,用這個法門來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如果這個世間,很多讀書人統統都修學這個法,那出家人可以不必要。現在沒人做,沒人做,出家人帶頭。前幾年,我們在安徽廬江辦的廬江文化教育中心,這是為什麼?利樂有情。沒人做,這樁事情太重要了。
今天整個世界社會動亂,地球災變異常,什麼原因?中國古人講,人心壞了,社會亂了。拯救之道,就是要傳統的學術。傳統學術當中,無過於唐太宗編的這一部《群書治要》。它是什麼東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那麼多書,從哪裡讀起?他在裡頭擷取精華編成一冊,做為當時(就是大唐)治國的根本。唐朝能在歷史上做到那樣的輝煌,讓人家稱讚,全靠這部書。今天管不管用?此地的國家領導人,聽說有這麼一部好書,急著要看,告訴我,能不能趕快翻成英文?我找這邊同學來翻譯,部頭太大,五十萬字,他們急著要看。我給這邊同學說,你們每個星期所翻的,一個星期送一份資料給這兩位首相,送給他們看。他們看了歡喜!馬哈迪長老展開這本書,這是一部真實智慧的書,幾千年前寫的,今天還管用,手不釋卷。
需要人去學習,需要人去講解。能有二、三十個人把這部書念透,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可以每天在電視台播講。不但對這一個國家,對於全世界來講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大方針。這裡面有精密的方法,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幫助這個世界很短的時間恢復正常。沒人幹,出家人要起來幹。沒有這個緣,那就不提了,佛門弟子不攀緣;遇到這個緣,就隨緣。佛教我們隨緣,不教我們攀緣。我們遇到,遇到就得要幹,要認真努力的去幹,這是利樂有情精進,對自己來說也是攝善法精進。為什麼?人做好了,自然就能成佛。人都做不好,怎麼能成佛?哪有這個道理!
精進的功德有二,第一個是增長善法,第二個是不退轉,天天進步,他不退轉。去障是「懈怠」。這下面講的六種障,貪慳、惡業、瞋恚、懈怠、散亂、愚痴,這六種是凡夫不能成聖成賢、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嚴重的障礙。所以佛用布施斷貪慳的障礙,用持戒去斷惡業的障礙,用忍辱去斷瞋恚的障礙,用精進去斷懈怠的障礙,用禪定斷散亂的障礙,用般若去斷愚痴的障礙,這叫六度。有精進才會有禪定,這是到了修學的中心點,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忍辱、精進都包括在戒這條裡頭,忍辱、精進從戒裡頭開出來的,可以歸納為戒。
「禪定」有三大類:世間禪定、出世間禪定、出世間上上禪定。哪些是世間禪定?佛在經論上常說的四禪八定,這是世間禪定。為什麼?沒有離開六道,一般我們講斷惡修善生天。如果依然執著身是我,這個執著沒放下,自私自利沒放下,他確實斷惡修善、持齋念佛,沒有求往生淨土,求人天福報,能守住五戒十善,佛經上告訴我們,修上品十善果報在天道,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全憑修善,最高的只能生忉利天,斷惡修善去的地方,四王天。四王跟忉利中間還有,佛沒有細說,天道層次很多、很複雜。夜摩天,上品十善還要加禪定,這個定叫未到定,有禪的功夫,功夫不夠。譬如修禪定,我們以一百分為滿分,他修禪定只拿到二十分、三十分,他不夠初禪天的條件。初禪天要一百分,他沒有這個條件,所以在欲界第三層天夜摩天。再上去,兜率天。那就可以知道,兜率天禪定的功夫比夜摩天高,還是不及格,沒有離開欲界。夜摩天的禪定只有三十分,兜率天的禪定六十分,還不夠,要一百分才滿分,才夠。兜率是凡聖同居土,彌勒菩薩就住在這一層天上。所以兜率有內院、外院,內院是菩薩修行的道場,外院是普通修福、修善、修定達到這個標準能生到這裡。再上去化樂天,第五天,第五天這個定功應該拿到八十分,有這樣定的功夫生到化樂天。化樂天很自在,一切受用心想事成。最高的一層天第六天,第六天他化自在天,這層天的福報更大,禪定功夫應該有九十分。還差一點點,再進步他就到色界去了,不在欲界,初禪,他成就了。
第六天的天王,諸位要曉得,叫波旬,佛門稱他為魔王,他是第六天主,神通、勢力都很大。他化自在天,他們一切受用不必自己變化,第五天變化出來供養他們,欲界裡頭福報最大的。真正修到初禪這個境界,他就生色界,就脫離欲界。也就是初禪禪定能夠把欲望伏住,不起作用,欲沒有斷。這個欲是財色名食睡,他有沒有?有,沒斷。但是它不起作用,等於斷了,生初禪。上面二禪、三禪、四禪,再往上去四空天,無色界。這都是世間禪定。欲界的未到定四種,色界的四禪,無色界的四空定,沒有出六道輪迴,他們的壽命就是定功的功夫淺深。他在定中煩惱習氣統統伏住,但是出定之後煩惱又會現行,他是伏不是斷,出世間的禪定是斷不是伏。這是講世間禪定。
世出世間都重視禪定,為什麼?有定就有慧,沒有定沒有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知識不行。在今天我們完全明白這個道理,人心壞了,社會亂了,知識不能解決。聯合國和平會議當中都是每個國家菁英分子,全是知識分子,我們有緣接觸過。可以說二戰之後,這個社會一天比一天亂象在擴張。前面二十年一般人沒看出來,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他們看出來了。現在普通人也看出來,為什麼?一年比一年嚴重,這才感覺得恐怖、感覺得害怕。所以迫切需要、需求解決的智慧方法。這個智慧方法唐太宗給我們做了。民國初年有一批專家學者,這也是有德行、有學問、有愛心的人士,在《四庫》裡頭又編了一套叫《國學治要》,裡面的方法完全是仿照唐太宗的《群書治要》。《群書治要》那個治是政治,是治國之治,《國學治要》那個治是一個字,講法不一樣,它是治學不是政治,就是做學問的方法。我把它比喻作入《四庫全書》的一把鑰匙,你拿到這個鑰匙,你就可以進入《四庫》;否則的話,《四庫》擺在你面前,你不得其門而入。這兩部書非常非常重要,沒有這兩部書,中國文化要復興,很難!從哪裡下手?不得其門而入。有這兩本書,就等於說我們看到門戶,從這個門戶可以進去。這世間。
出世間這個界限是六道,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叫出世。什麼人出世?阿羅漢出世了。在阿羅漢之前,阿羅漢是小乘四果,它分四個階級,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像讀書一樣,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四年級畢業。走這條路的,修這種禪定的,叫出世禪定,跟世間禪定不一樣。小乘初果,須陀洹的禪定,比不上色界天,當然更比不上四空天。他這個禪定成就,在天上人間繼續不斷的修,人間壽命到了到天上去,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來,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畢業了,畢業就超越輪迴。所以世間禪定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最高的禪定,他出不了六道;出世間禪定能超越,生到四聖法界聲聞法界。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這個裡頭有四層,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個佛是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判教說出六種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是相似即佛,意思就是說不是真佛,很像佛,但不是真的。為什麼說他不是真的?他不是用菩提心,也就是說他用的是阿賴耶,跟我們一樣,他是用妄心,沒有用真心。如果用真心,他就是真佛,那就超越十法界。
所以菩提心不發則已,一發就到哪裡去?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的人沒發菩提心,發菩提心超越十法界。菩提心是真心,十法界的人用的心是用阿賴耶,四聖法界用得正,邪正的標準是佛法。四聖法界這些聲聞、緣覺、菩薩、佛,我們一般叫他做三乘,這些人完全是依照經典的教誨,他們真正做到依教奉行,所以做得很像樣,一般人看不出來。你看他們行的六度,他全做到,十善全做到,四無量心做到,六和敬做到,真像佛,就是沒用真心。如果用真心,他就超越十法界,提升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阿彌陀佛說的極樂世界,他到那裡去,不在十法界。這些叫出世禪定。出世上上禪定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們超越十法界。世間是以六道輪迴為界限,出世間是以十法界佛法界為界限,上上超越,往生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
我們這一生,上上有沒有分?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八萬四千法門,上上我們沒有分。他們說得斬釘截鐵,毫無懷疑,沒分就是沒分。但是淨土宗裡面,阿彌陀佛跟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人人都有分,我們統統都有分。這些話跟宗門教下有沒有矛盾?給諸位說,沒有。宗門教下站在他們的立場,是要斷煩惱你的地位才能提升,煩惱不斷不能提升。淨宗不要斷煩惱,只要你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你就成功了。所以是兩種方法,不一樣的,沒有矛盾,完全在自己選擇。我們從年輕學教,學了六十多年,學到最後怎麼樣?正如古人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我們做不到,要斷見思煩惱,要斷塵沙煩惱,要斷無明煩惱,就是見惑我們都斷不掉。所以這才老老實實回頭,去跟阿彌陀佛學習這一部《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我們有把握決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上上禪定。這上上禪定不是自己修成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劫修積功德加持,讓我們不勞而獲,我們就得到了,非常稀有難得。我們遇到這個緣,無比的歡喜,這一生決定不能錯過。怎樣才能決定往生?這個世間統統放下。這一條我們可以做得到。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此地什麼都帶不去,身體也帶不去,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決定得生。有絲毫留戀,那個留戀就是一條繩索把你綁在這個地方,你走不掉。必須完全放下,徹底放下。
修禪定的功德,功是功夫,德是你的收穫,是「靜慮」。修禪定你得到清淨,這個靜字就是本經經題上清淨平等,慮就是覺字,清淨平等覺,念佛人得到這個。清淨平等是念佛三昧,清淨心是事一心不亂,平等心是理一心不亂,覺就是明心見性,我們走這個路子,這個路子有把握走得通。終極的目標,跟八萬四千法門相同,「見性」。他們走那個路子見性,我們走淨土見性,見性完全相同,方法不一樣。去障,障礙是「散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能夠用這個方法來檢驗自己,來檢查測驗自己功夫到什麼程度。我們心原本是散亂的,現在慢慢收。早年什麼都喜歡,什麼都想學,那是普遍散亂在一切法當中。現在慢慢收了,收到我只有一部經、一句名號,其他的統統放下。六根接觸的六塵境界,剛才說過,無論是善緣惡緣、逆境順境,都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對一切人事物,就是一個感恩的心、懺悔的心。我學成就之後,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有報恩的心。這個散亂心愈來愈縮小,如果真正縮到一念不生,那就成佛,不到極樂世界去也無所謂,你成佛了;這是我們做不到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惠能大師做到了,他的散亂完全斷掉。
下面第六,「般若」。般若是智慧,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這個,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學佛是學什麼?求智慧、求福報。智慧是主,福報是附帶的。有智慧就有福報,沒有智慧,福報是假的不是真的。沒有智慧就是愚痴。現在人哪個不愚痴?他不承認他愚痴,他以為他很聰明、以為他很能幹。為什麼說他愚痴?他所想的,他所說的,他所做的,全是輪迴業,來生依舊搞六道輪迴,這就叫愚痴。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人,在這一生不造輪迴業,決定超越六道輪迴,這個人叫有智慧。用這個標準,你就會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然後回過頭來自己好好反省,我是走造輪迴業?還是造念佛的淨業?你每天早晨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檢討、懺悔。今天課誦,許許多多人抱著課誦本,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好像我功課沒有缺。那說得不好聽,早晨在佛菩薩面前騙他一遍,晚上再騙他一遍,一年到頭天天騙佛菩薩,還不如不做,不做不造這個業,做這個是騙佛菩薩。這是什麼罪業?諸位自己可想而知,不能這樣幹法。
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我們重新編了一個課誦本,我們得真修。我們一心就是求生淨土,我們的課誦最重要的,《無量壽經》第六品四十八大願,早課念經文就念這一段。阿彌陀佛有這麼大的弘願,我有沒有?要跟著阿彌陀佛發同樣的大願,早課目的在此地。晚課是反省,懺悔業障,改邪歸正,晚課我們選用《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幾品經文講什麼?教我們持戒念佛。這一大段經文都是講的五戒十善,講得非常清楚。我們讀了,好好去反省,我這一天有沒有犯過失?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個合起來,持戒念佛。我們修這個本子,目的是往生極樂世界,專修專弘,再也不改變。
有時間、有空閒,這個經讀得愈多愈好。法達禪師讀《法華經》,能念三千遍。這個本子比《法華經》分量少很多,大概跟《法華》比較,頂多是五分之一。讀得愈多心地愈清淨,一定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之後再繼續不斷,自然會開智慧。不能大徹大悟,佛家常講的大悟、小悟,小悟常常有,不能說天天有,一個星期總會有二、三次小悟,積小悟成大悟。大悟對自己就非常有受用,於一切事理、因果,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確實能度自己、能度別人。智慧重要!人不能不學佛,不學佛沒智慧。看看下面這六條,自己想想,慳貪有沒有?有;惡業有沒有?有;瞋恚也有,懈怠也有,散亂、愚痴統統都有。這好事情嗎?為什麼要學佛?學佛這些東西都沒有了,慳貪變成歡喜布施,惡業變成持戒,瞋恚變成忍辱,你看統統變了。我們想想,是變好?還是不變好?變,是轉凡成聖,轉迷為悟,轉禍為福;如果不變,麻煩就大了,罪上加罪,惡上加惡,果報不堪設想。
般若有三種,這三種是有層次的。真實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是「實相」。相就是現象,宇宙一切現象,用這一個字全包括了。今天的科學家,把宇宙現象分為三大類,第一個物質現象,第二個信息現象,第三個能量的現象,能量跟信息也翻作自然現象,這就把全宇宙統統包括盡了。科學家這個說法,跟佛法裡面阿賴耶的說法完全相同,只是名字不一樣,是一樁事情。阿賴耶的境界相,科學說它作物質現象;阿賴耶的轉相,科學家說它是信息;阿賴耶的業相,科學家說它是能量,名詞不一樣,實際上完全相同。阿賴耶是妄心,妄心現幻相。你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就叫實相。一切現象的真相,實相就是真相。這是事的真相。
事離不開理,科學是講事,哲學是講理,理事是一不是二。事是理之事,理是事之理,理事不二,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理的實相,理裡頭有體、有相、有作用。理之體是真如自性,通常用實相來代表,這是真正的實相。這個實相裡面,它真有這個東西,它真的存在,它無時不在,它無處不在。它不是物質,它不是精神、不是信息,它也不是自然現象,什麼都不是,但是一切法是從它所生、從它所現。很難懂。現在科學進步,我們這麼多年來都用屏幕在交流,或是電視、或是電腦,我們用這個方法。電視、電腦都有屏幕,我把屏幕代表真如、自性,屏幕是真如、是自性,它沒有現象,它什麼都不是,但是它能現一切現象。所有一切現象不能離開屏幕,離開屏幕它就不見,你就看不到,所以屏幕是現象的本體。現象動,它是生滅的;屏幕不動,它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跟生滅完全不妨礙,生滅不妨礙不生滅,不生滅不妨礙生滅,你在屏幕上看到了。理上就是講屏幕,事上就是屏幕所現的色相,音聲、色相。細心從這裡去揣摩,真正看到屏幕不生不滅,現象剎那生滅。
這個大宇宙跟這個道理完全相同。大宇宙的屏幕我們看不見,我們所看見的是色相,就如同我們現在看電視的畫面一樣,畫面看得很清楚,把屏幕忘掉了。其實畫面就是屏幕,屏幕就是畫面,它永遠離不開的,離開屏幕沒有畫面,離開畫面你找不到屏幕。所以會看電視的人會開悟,他契入實相般若。然後讀《金剛經》,佛在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這些現象不存在,所謂剎那生滅。剎那,我們聽了是個模糊的印象,什麼叫剎那?彌勒菩薩在經上給我們講了一個具體的樣子。他怎麼說?這個話的開頭,是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說「心有所念」,我們心裡起個念頭,佛問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說明這個念頭不是一念,一念你見不到、你感覺不到。很多很多念頭聚集在一起,你看到一個假相,你把這個假相當真,那就是迷了,迷在假相裡頭。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他不迷,他覺悟,他知道這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念,一念有多少細念?他說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微細的念頭,每一個念頭都有現象,每一個現象都有受想行識,它決定分不開。一念的時間多短?是一彈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
現在我們科學是用秒做單位,一秒鐘,我們一秒能彈多少次?我相信一般人,年輕人體力好的,至少可以彈五次。如果彈五次,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每一個念頭都產生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叫色相,精神現象是受想行識,叫五蘊。五蘊的生滅,五蘊是一切萬法的基礎,也就是物質跟精神最小的單位,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最小的單位。它的頻率,它存在的時間是一秒鐘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它這個生滅有一千六百兆次。佛經裡頭講科學,這真相,這叫實相。實相我們見不到,今天科學家發現了侷限性的,不是圓滿的,佛證得是圓滿的;現在只知道物質現象,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物質再分,物質現象沒有了,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所以今天科學家才說明,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怎麼回事情?是念頭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哪個物質現象是自己?不可得。證明《大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諸法實相,釋迦牟尼佛在《大般若經》上說的,這叫事實真相。
我們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在日常生活當中要能提得起觀照功夫,叫「觀照」般若。實相般若是體,觀照般若是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法,你都能夠認得清楚,它的體是什麼,它的相是什麼,它的作用是什麼。「方便」般若是用。觀照般若就是《心經》上所說的,這是最好的一個代表,為什麼?《心經》讀的人很多,有人早晚課誦都念一遍。經文裡頭有一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心經》上說的,這對自己得大受用。我們今天,佛叫我們放下,為什麼放不下?就是沒有觀照般若。你認為一切法是有、一切法是真的,所以你沒有放下,你沒有照見。如果真正能夠見到一切法完全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產生的幻相,你還會去執著它嗎?你還想佔有嗎?你還會想去控制嗎?沒有了,這些念頭全沒有了。全沒有了,你就是享受到實相般若,觀照到實相般若,這是如來最高的境界,圓滿的回歸自性,你才入這個境界。觀照是自受用,後面方便般若是他受用,是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別人覺悟,讓別人了解事實真相,幫助他看破,幫助他放下,這就屬於教學。世尊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是方便般若,四十九年應用在生活上,他的工作就是講經教學,處事待人接物表演做給我們看的,統統是方便般若。
般若波羅蜜它的功德,對自己是「大覺」,徹底的覺悟,大覺稱之為佛陀。菩薩稱覺,不能稱大覺,大覺是圓滿了,菩薩的覺沒有圓滿。為什麼沒有圓滿?古德有所謂「煩惱好斷,習氣難除」,這是真的。我們看這些聖人,大乘《華嚴經》上所說的,七信菩薩斷證的功夫跟阿羅漢相等。也就是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七信位。八信位的菩薩見思煩惱的習氣斷了,九信位的菩薩斷塵沙煩惱,十信菩薩塵沙煩惱的習氣斷了,無明煩惱斷了,超越十法界,生實報莊嚴土,但是習氣沒斷。見思的習氣、塵沙的習氣有辦法斷,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辦法斷。沒有辦法斷,那怎麼辦?就隨它去,時間長了,自然就斷了。要多長的時間?一般經上講,三個阿僧祇劫。在哪裡斷?在實報土。
這樣讓我們恍然大悟,實報土究竟是怎麼回事情。譬如說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它的來處我們明白了。四聖法界是無明煩惱變現出來的,所以無明煩惱一斷,他就超越了。諸佛實報莊嚴土從哪來的?是無明煩惱習氣變現出來。習氣斷乾淨,實報土不見了。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是例外的,沒有說這句話,實報莊嚴土也包括在其中。實報土等覺菩薩,將最後這一品無始無明習氣斷盡,實報土就不見了,像作夢醒過來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永恆不變,純真無妄,它裡頭什麼都沒有,就像一片光明,光光互攝。十方如來證得常寂光,你自己證得常寂光,入他的光明,融成一片。像我們這個房間,這十幾盞燈光一樣,你點著一盞燈進來,這光跟光融成一片。這個永恆不變,它是真的,它不是妄的,到這個境界才叫究竟圓滿,《華嚴經》稱為妙覺果位。
每一個往生的人到極樂世界,都會很快進入常寂光,這是阿彌陀佛幫的大忙。我們一定要感恩阿彌陀佛,不是阿彌陀佛幫忙,我們沒有辦法,哪有那麼容易證得?除了淨土法門之外,我們對於這些境界都知道,經典讀了都清楚,不要說別的,就是見惑,試試看,能不能斷得掉?見惑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錯誤的見解,斷掉之後才能證須陀洹。證須陀洹之後,再努力去斷思惑。思惑要很長,二果、三果、四果都是斷思惑。思惑斷乾淨證阿羅漢,超越六道輪迴,思惑的習氣還沒斷。思惑習氣斷了就不叫阿羅漢,升級,叫辟支佛。不容易,單單初果就不容易證得。證得初果這是小聖,真的,小小聖。他真的是聖,他不是凡,為什麼?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絕不墮三惡道,這保證了;而且決定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這叫聖人。跟修世間禪定完全不一樣,世間禪定修得再好,出不了六道。這些修小小定的,這是出世間禪定,那個果報是大大不相同。表面上看起來,這小果他們修的禪定,好像還不如四禪八定,可是那個作用是四禪八定根本不能相比,這就知道出世間法之可貴。
功德,「大覺」是對自己,「度他」,這是度別人,自覺覺他,自度度他。破「愚痴」,三毒煩惱的根是愚痴,這個時候把根拔掉了。六波羅蜜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