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同學,諸位法師們,請坐。我們先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六十頁,倒數第四行當中,從《甄解》這看起:

  「《甄解》以此二願,為真報身之德,又謂此光壽無量二願為方便法身大悲之本。蓋無量壽則豎窮三際,佛身常住,眾生有依;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德用遍周,攝化無盡」。這兩願都是善導大師認為四十八願裡頭最重要的五願,這兩願都在其中。光遍照十方,指的是空間,阿彌陀佛願力都能達到,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阿彌陀佛都有緣,為什麼?因為佛光遍照。過去、現在、未來這是說時間,三世,三世眾生與阿彌陀佛也有緣。雖然有緣,緣有淺深不同,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佛跟眾生結緣是平等的、普遍的,沒有差別,但是眾生跟佛的緣有差別,有淺深不一樣。從什麼地方見到?從對阿彌陀佛真誠、恭敬、深信、發願這些地方能看出來,緣深的必定一生成就,往生不退成佛;緣淺的不一定是這一生,也許是來生後世,也許要很長的時間,這個緣才能成熟。所以這一生往生的人,都是在這一次,此時此地緣成熟了的,沒有一個不得度的。這是報身的實德。

  「故知願中自誓光壽無量,實為一切眾生悉皆光壽無量」,凡是生到極樂世界,壽命跟佛相同。「又《往生論》云: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三種莊嚴我們在前面學過,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依報是道場、居住的環境、學習的環境,圓滿究竟的莊嚴;第二是老師,阿彌陀佛的莊嚴;第三個是學生,往生到極樂世界菩薩的莊嚴。《往生論》裡頭說依報莊嚴說了十七種,正報阿彌陀佛的莊嚴說了八種,菩薩莊嚴說了四種。這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換句話說,也就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一法句。「三種莊嚴,四十八願中極樂依正種種殊勝莊嚴也。入一法句,則全歸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個說得好,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故《甄解》曰:若約佛所證,則四十八願皆入光壽法身」。這是什麼意思?念老在下面有簡單的註解。「蓋謂極樂依正」,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只是彌陀法身之流現也」,統統從阿彌陀佛法身變現出來的,「故四十八願全顯法身」,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

  「若論度生,《甄解》又曰:又以攝生,則願願皆為眾生」,這個是願願是阿彌陀佛的念力,十方世界眾生念佛,同時佛也念眾生。說實在的話,佛念眾生從來沒有間斷過,可是眾生念佛是斷斷續續,所以障礙自己往生。如果眾生念佛,像佛一樣念眾生,這個感應道交就不可思議。正如同世間,母親念兒女沒有中斷,兒女在外面念母親常常斷掉的,若斷若續,是很相似的境界。我們從這些地方體驗到彌陀的恩德、彌陀的慈悲,彌陀對於任何一個眾生都不捨棄,只有知恩的人才曉得報恩。這個恩要怎麼報?就是真信、切願,念佛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真報恩者。「故云:四十八願,攝受眾生。又云:一一誓願,為眾生故」,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眾生發的,願願都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選擇的。「如是四十八願,互攝互融」,這就是像《還源觀》上所說的含容空有,「不可思議」。

  「此願意為」,意思是說,「我法藏成佛時」,阿彌陀佛沒有成佛之前是法藏菩薩,將來我成佛的時候,「願我之光明無量無邊」。佛光是自性當中發的,沒有一樣不平等,但是阿彌陀佛除自性光明之外,他為眾生發願,這個願也成就了。所以,阿彌陀佛的光明超過諸佛之光,叫光中極尊,一切諸佛都尊重阿彌陀佛為佛中之王。願我光明無量無邊,「普照十方之一切淨穢國土」,它統照,為什麼?要普度。諸佛淨土裡面的菩薩,佛度他們,幫助他們快速成佛;穢土裡面,像我們這個世界,穢土,苦難眾生,實在說是他悲願度脫主要的對象,彌陀就是為我們這些苦難眾生而來的,對我們特別慈悲。

  「望西師云:橫攝十方虛空無邊,故國土亦無邊。國土無邊,故眾生亦無邊。眾生無邊,故佛的大悲心無邊。大悲心無邊,故光明亦無邊。光明無邊,他攝取的利益無邊」。這個幾句連著,說得好!日本是非常非常可惜,它在四百年前佛法很興旺,淨土宗的成就不輸給中國。可惜接觸西方文明之後,對於從中國學去的這個傳統東西它就疏忽了,寺院庵堂逐漸逐漸沒有人講經了。今天我們到日本去參訪,日本的佛教跟中國一樣,只有形式,沒有實質了。日本的法師告訴我,四百年前,日本所有大大小小的寺院沒有不講經的。我相信。為什麼?就是淨土宗《無量壽經》的註解,日本的祖師大德留下來有三十多種,非常可觀,盛極一時。中國《無量壽經》自古傳下來就是兩種,不能跟日本人比。念老的集註,引用日本祖師大德的不少,我們在每一品都看到,可見得黃念老對他們的學習很尊重。望西這幾句話講得真好。末後,這幾句依望西師的意思,「下文亦同此解,欲利益無邊,故光明無邊,具德無盡」,這才能真正普度一切眾生。

  佛的光明在哪裡?有佛像的地方就有佛的光明,我們肉眼看不到,確實有人看到。有佛名號的地方,沒有供佛像,有佛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這名號放光,有念佛的地方有佛光,有供奉經書的地方有佛光,講經的地方有佛光,你念誦的地方有佛光。佛光大小、勝劣完全在你的用心,就跟印祖說的話一樣,有一分恭敬(誠敬)就有一分佛光,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佛光,有百分恭敬就有百分佛光,完全看你的意念。佛光注照的地方,這地方人有福,居住的人身心安穩,福慧增長,少災少難,這個地方的土地,物產一定是豐收,四季平安,經上所說的「災厲不起」。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絕勝諸佛』,這是經文,『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本經《光明遍照品》」,還有一品專講佛的光明,佛光,說「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這段經文我們要記住。成佛了,大家都有成佛的一天,你成佛之後,光明所照遠近不一樣,有的佛佛光照得很遠,有的佛照得不很遠。但是就算是不很遠,他成佛了,不會近於三千大千世界;這個意思就是說,最近的也遍照三千大千世界,這一尊佛的教化區。你自己教化這個地區,這是最小的,這個光最近的、最小的,有這麼大的範圍。

  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現在講有多少星球?經典上告訴我們,過去我們總以為這個太陽系好像是一個單位世界,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這個說法錯了。佛經上講的一個單位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四大部洲是分列在須彌山的四方,日月都是圍繞須彌山轉的。現在的天文比過去進步太多了,有精密的儀器觀察,根據天文學家所說的,佛經上所講的單位世界不是太陽系,太陽系繞銀河而轉的,銀河系的中心才是佛經上所說的須彌山。我們看到天文的照片照的這個銀河系,銀河系的圖像一個碟子一樣,像兩個碟子合起來,當中確實凸出的。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佛經上講小千世界,是一千個銀河系;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再以中千為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這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是多少?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這就說明,佛成佛了,佛光最小也照十億個銀河系,我們肉眼凡夫見不到。佛看大千世界,這十億個銀河系,就像看眼前的東西一樣,清清楚楚。

  這個地方說得很清楚,「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我們現在是沒成佛之前,我們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一樣,心量大的人,小功德也變大;心量小的人,做再大的功德也變小了。會變,功德大小不一定,哪裡變?心量在變。我們念佛求往生,如果只為自己、為我這個家庭,你的往生不可靠,臨命終時佛會不會來接引,不知道。如果你的心量跟阿彌陀佛一樣,你決定往生,為什麼?阿彌陀佛心量大,你跟他同心同願,他現在對你就非常清楚;換句話說,我們能夠跟他心心相應。他見到我,我現在雖不見他,但是我深深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我們意念是聯繫在一起的,換句話說,心心相應。我們如何求生?以彌陀之願做我的本願,我跟彌陀同心同願,彌陀就一個心,這一個心就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就這一個心。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就是圓滿的,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的願就是四十八願。

  所以,我們淨宗的課誦本,早年我在美國定下來。淨宗同學早課,我們選的經文就是《無量壽經》第六品,就是四十八願這一品,做早課,希望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晚課,我們選讀的經文是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一大段經文裡面講的是什麼?持戒念佛,講的五戒十善,融合在一起講,講得很詳細,我們選作晚課。一般課誦本裡面的經跟咒我們都捨掉了,一心專修淨土、專念彌陀,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念念嚮往極樂世界,念念想親近彌陀。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無邊,換句話說,阿彌陀佛的願力廣大無有邊際,遍法界虛空界苦難眾生一個都不捨。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肚量,跟阿彌陀佛相同,感應就特別殊勝。

  下面說,「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這說不盡,「可見彌陀光明絕勝諸佛者,蓋因前生願力超絕,故今自然得之」。我們要有彌陀這樣的大願,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都是從我自性中流出。這一切法跟自己原本是一體,這是真的,現在還是一體,只是我們自己迷了,不認識。一體,比親人還要親,父子他是異體,不是一體。整個宇宙、整個法界一切萬物跟自己是一體,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心,阿彌陀佛的真實智慧,他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是以經中復曰」,經中又講,「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十方一切諸佛光明、壽量要跟阿彌陀佛比都比不上。這些在因地修行發心是它的關鍵,心一定要大,要能夠包容。

  「又《大法炬陀羅尼經》謂諸佛有兩種光明」,一種「常光」,一種是「放光」。「常光者,謂圓明無礙,無時不照」,圓是圓滿,明是光明,無時不照。「放光者,謂以光驚悟」,讓人好像感到吃驚、覺悟,「有時而照,或現或收隨宜自在也」。譬如念佛人往生,往生一定要佛來接引,為什麼?佛要不來接引,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這是真的,你找不到。佛來接引你,首先是放光照你,佛光一照你就警悟了,見到佛光你就見到佛,這個時候歡喜,佛真的來迎接。看你自己修行功夫,你的心願大小,如果要是真的跟佛同心同願,這個往生可不得了,不但見到阿彌陀佛來,見到許許多多諸佛如來都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了;心願差一等的也還不錯,看到許許多多菩薩跟阿彌陀佛來;再差一等的,見到很多羅漢。所以,當你往生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一起來的大眾就知道,自己平時發心、用功沒有白費,這個時候全都兌現了,證明佛在經上說的一點都不錯。

  「今願所指是常光」,這個地方願文所講的是常光,常光遍照十方世界,這個太稀有了。「《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曰」,這部經就是《佛說阿彌陀經》,我們平常念的《彌陀經》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這部《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玄奘大師翻譯的。原本是一個底本,這兩位大德翻的不一樣,羅什大師是意譯的,玄奘大師是直譯的,完全照梵文經文把它翻譯。這裡頭有這樣一句,「彼如來」,彼如來就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稱彼如來,西方極樂世界如來,「恆放無量無邊妙光」,著重在那個「恆」字,恆放,沒有間斷。「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施是布施,佛事是接引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是為常光之明證」,《彌陀經》上這段話是說佛的常光,不是放光,常光普照十方。

  再看下面第十四願,「觸光安樂願」。眾生接觸彌陀,無論是常光、是放光,照觸的時候得大受用。我們看經文:

  【若有眾生。見我光明。照觸其身。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七章第十四願,這一章裡頭有兩願,十三、十四。我們看註解,「第十四願,顯佛光所具利生之妙德」,利是利益,利益眾生的大德大能。『見我光明,照觸其身』,這見到了,「凡見佛光者及蒙佛光照及之人」,實在講佛光普照、佛光遍照,哪有不照我們的道理?佛光照沒有間斷,我們沒有感覺,這是什麼原因?現在科學裡頭講光波不一樣,我們肉眼能見的光波很有限,比我們能見這個光波長的我們見不到,短波也見不到。所以我們六根的能力非常有限,我們相信光波長短也是無量無邊,我們只能看當中一點點。如果所有波段我們統統都能看見,這世界變樣子了,不是這個樣子,你才能看到宇宙的真相。科學再昌明,所探測到的、所掌控的都非常非常有限。現在科學的儀器證明,確實有不同的光波存在,X光我們肉眼看不見,紫外光我們肉眼也看不見。科學裡面至少說有十多種不同的光波,被偵測到的,被科學儀器偵測到的。宇宙奇妙到極處,都在我們眼前表演,我們看不到、聽不到,如盲如聾,還自以為很聰明。

  誰能夠圓滿見到?諸佛如來五眼圓明,什麼樣頻率的波動他全看到、全能聽到,不是我們境界。佛說六根的通力,一切眾生跟佛是平等的,佛這個通力現前了,我們的通力被障礙住。什麼障礙?起心動念是障礙、分別是障礙、執著是障礙。佛說的這些東西我們有沒有?統統具足。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沒有中斷的時候。而且頻率就像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念念相續。它一斷就好了,一斷就成佛了。它不斷,那叫生滅相;它斷了,叫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自己的真心。生滅斷了,真心就現前,那叫大般涅槃,那才是大乘佛法修學最後的目標,圓滿成佛。

  科學達不到,科學是有限的,哲學也是有限的,大乘佛法是沒有限制的,無限的。為什麼?大乘佛法不用科學的理論,不用科學的方法,它完全回歸自性,它用真心、它用性德。只要我們把障礙除掉,障礙是煩惱、是業障、是習氣,這些東西放下,自性就現前;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現前,根性最利的,聽到之後馬上放下,那就成佛了。我們在歷史上看到,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成佛的,在中國,六祖惠能大師也是這樣成佛的。六祖會下有四十多個人,跟六祖一樣,不過時間沒有六祖那麼快,他一時全放下了。六祖底下這些學生,有一年半載放下的,有二年、三年放下的,有五、六年放下的,有十幾年放下的,有二十幾年、三十幾年放下的,這都沒有關係,只要放下就證得平等。凡是不能成就的,就是不肯放下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然後就問自己,肯不肯放下?心裡頭念念著要成佛,但是又不肯放下;念念想成佛,捨不得現前的境界,現前是六道輪迴人道的境界,捨不得,這是假的,完全是空的。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界示現也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說的佛法,佛法都要放下,還有什麼放不下的?為什麼佛法要放下?佛法不是真的,佛法是對眾生迷惑相對不得已而建立的,你要真正懂它的意思,佛法也不能執著,也不能起心動念,你就真成佛了。

  我們因為沒這個本事,理知道了,方法也知道,境界也曉得,就是做不到。所以我們才跟著阿彌陀佛走,阿彌陀佛,這些東西不放下沒有關係,也能往生,這了不起的法門!但是不放下有條件,你別執著它。放下是斷了,淨宗法門沒斷,但是叫你要控制住,雖有煩惱,煩惱不起作用,把它控制了。用什麼方法控制?這一句佛號。宗門有道:「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要覺悟得快。淨土亦如是,不怕念起,怕阿彌陀佛這個佛號來得太遲。妄念才起,底下一念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代替你的念頭。不管你念頭是善是惡,什麼都不要管,只要念頭起來,接著的是阿彌陀佛,這樣就把妄念控制住了,控制住就能往生。它不是斷,斷難,控制比斷容易太多。

  所以念佛要會念,怎麼念?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把念頭換過來。善念換過來,惡念也換過來,除了阿彌陀佛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亂最淺顯者,就是最淺的一心不亂,它就能保證往生。臨命終時,最後那一念還是煩惱、還是雜念,那個佛號提不起來,那就完了,就六道搞輪迴去了。往生的關鍵是最後一念,最後一念平常就把它鍛鍊成功,最後一念自己有把握。平常雜念多、妄想多,是一點把握都沒有,這不能不知道,這個麻煩很大。所以,天下事都是假的,念佛往生是真的,假的要放下,真的要抓住。真的抓不住,下一次再碰到,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劫了,縱然得人身,未必能聞佛法,這我們不能不知道。

  佛經上說「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今天遇到了,在這個時代,依正法修行的人不多,依邪師修行的人不少。如果我們人身失掉了,好,來生又到人間來,遇到佛法,遇到是假的佛法、邪的佛法怎麼辦?把這一生所修學的全功盡棄。所以佛說的話是真的,沒有騙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一生得人身、聞佛法是多大的幸運!這個緣分是過去多生多劫修來的,不是偶然的。我們住的這個大樓,這裡頭住多少人,我們在這裡講經,我們聽的人有幾個?你就知道佛法難聞。緣太稀有,太難得了,不可以疏忽,不可以輕易放過,要抓得緊緊的。要用我們全部的精神、全部的時間,認真、老實念佛。

  你真幹,佛真的放光照你,你見到光,那就是證明。雖然見到光,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最好也別起心動念,為什麼?沒往生。如果你見到了,一歡喜,覺得我修的功夫不錯,你看,我都見佛、見光了,你們這些人都沒見到。貢高我慢起來了,你這個緣又斷掉了,佛不來了。要像當年慧遠大師一樣,見如不見,慧遠大師一生見到三次,從來沒有告訴過人。第四次見到,阿彌陀佛接引他往生,他才告訴大家。別人問他,你見到的極樂世界像什麼樣子?遠公告訴大家,跟《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完全相同。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字字句句是真實語。

  我們這個書,這本經書要多念、多聽,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自己能記得,將來見到這個境界清楚,與所學的相同,真的,不同是假的,要有能力辨別。臨命終時,來接引的決定是本尊,我們的本尊是阿彌陀佛,如果來接引的不是本尊,釋迦牟尼佛來接引,你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是魔變現的,來引誘你,你要被他接引去,你就上當了。魔有神通,能變佛的樣子,但是他不敢變本尊,這是護法神所不許可的,念佛人有護法神守護。他變的不是本尊,你跟他去了,護法神不管你,那是你沒有福報。所以一定要本尊來接引,這是要牢牢記住的。

  蒙佛光照注之人,『莫不安樂,慈心作善,來生我國』,佛以光明接引。「本經《光明遍照品》曰:遇斯光者」,你遇到佛光,「垢滅善生」,垢是染污,染著的念頭沒有了,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本經的經題「清淨平等覺」。「身意柔軟」,身是身體,意是我們講心情,自在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這是惡道眾生,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他們在惡道裡面受的苦很多,時間很長。將要受滿的時候,他所受的苦怎麼來的?是他生前在人道所造的惡業,惡業感得的惡報。就好像世間監獄一樣,判的徒刑,到期滿了,坐滿了這就出來了;地獄也是,苦受盡了,他從地獄就出來。這個時候,如果阿賴耶裡頭有善根,有念佛的種子,可能起現行,這個起現行感得阿彌陀佛放光照地獄。這個時候,只要阿賴耶識裡頭有彌陀種子的人統統都沾光,全都得度了。所以往往佛光照觸,是一批地獄、餓鬼往生,不是一、二個。一個人修行好,會帶動很多人,都能得到佛光注照。所以苦息了,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這是說地獄命終了,好,餓鬼命終了,畜生命終了。他從前修的功德,念佛的種子這個時候起現行,他會懺悔業障,會念佛求生淨土,臨終一念十念決定得生,是指這個時候。這也是經上所講的「莫不安樂,慈心作善」的意思。

  「又《禮讚》云: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這個都是四十八願裡面。「又如《觀經》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是說佛光的作用。遇到佛光,往生的緣成熟了,這個時候只要能掌握就決定得生,「故云來生我國」。「此正顯光之德益,不可思議」,光的功德、光的利益不可思議。「由上可見,光明無量是佛身德」,光從佛身放出來的,佛全身能放光,白毫放光、手掌放光,都是接引眾生的。「而此光明實為利生。故云:四十八願,全顯法身」,也可以這麼說法,四十八願都是法身功德,願願皆是。「又云:一一誓願,為眾生故」,顯示彌陀無盡的慈悲。

  下面第八章,二十四章裡頭的第八章,第十五願,「壽命無量願」。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壽命無量。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壽命亦皆無量。】

  這一願裡頭,佛無量壽,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跟佛一樣無量壽。我們看念老的註解,「此章含第十五壽命無量願及第十六」,十六願是「聲聞無數願」,這個兩願。「至於壽命無量願中,既指佛之壽命無量,兼明」,就是又指,「國中無數聲聞天人壽命亦皆無量。今此一願,在《魏譯》分為兩願」,康僧鎧的本子把它分成兩願,「可見今此會本之四十八願,所攝彌陀願德,廣於任一古譯」。古譯是指五種原譯本,五種原譯本實在講都不及這個本子周圓。

  我們繼續看下面註解,「第十五壽命無量願中,首為彼土教主壽命無量。如《法華》說山海慧如來:壽命無有量,以愍眾生故」。《法華經》上這兩句偈,為什麼要示現無量壽?是悲憫眾生。「蓋教主住世時短」,教化眾生的事情短促,「眾生難遇」。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壽命八十歲,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外國人講實足年齡。佛的法運雖然是一萬二千年,如果佛的壽命要有一萬二千年,我們這些人都沾光了,都能見到佛。佛壽命短,我們見不到,我們能見到的是他的弟子,一代傳一代,所聽到的佛法,是弟子們結集而成。世尊當年在世,沒有留下文字,完全是口說;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從記憶裡面把它寫成文字,求證於同學。最初結集的五百阿羅漢,結出來念給大家聽,大家聽了都點頭,沒錯,佛是這麼說的,這才可以留傳於後世。如果有一個人提出意見,好像不是這樣說的,這一句就要刪掉。必須所有的這些聽眾,這些聽眾都是佛的大弟子,來做證明,沒有一個人反對,這才能夠留傳於後世。結集也有多次,結集都非常嚴格,不能把佛東西傳錯了。

  流傳到中國,中國人不用梵文,用中國自己的文字,那必須通過翻譯,這翻譯靠得住靠不住?我們初學佛的時候都擔心。為什麼?我們看到很多現前的翻譯,古人一篇文章,不長,找幾個人來翻成白話文,翻得不一樣,意思可以說大同小異,甚至於還有是大異小同,這是到處都能看見的。印度梵文翻到中文怎麼可能沒有錯誤?初學佛的人,像我當年,不可能沒有懷疑,即使對佛經尊重,不好說,但是這個疑問是沒有辦法斷掉的。我把我這個疑問向方東美先生請教,方老師告訴我,他說從前的中國人跟現在的中國人不一樣。以前中國人,在全世界大概自信心是最強的,也是最自豪的,自己的文化是世界第一流的。佛經翻到中國,成為中國文的經典,中國人什麼心態?翻譯的意思決定沒有錯誤,翻出來這些文字比梵文還要華麗、還要好;換句話說,學佛,念中文經典比念梵文還要殊勝。你看,有這樣的自信心,哪像現在!因此,梵文經典沒有傳下來,那個時候流傳到中國很多、很豐富,翻譯一部分,還有很多沒有翻譯的,但是現在這些梵文經典一部都沒有了,你說多可惜!為什麼中國人不重視?這就是中國人太傲慢了,沒瞧得起梵文。換句話說,所翻的超過原文,要學佛,學中文就行了,不必學梵文本。方老師這種說法,我相信是有根據的,不是他隨便說的。

  以後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我還是提出這個疑問,懷疑,李老居士給我說的跟方老師不一樣。李老師講,當年翻譯有許多佛菩薩、阿羅漢應化在其中,參加翻譯工作,大概主持翻譯工作都是三果以上的聖人,不是凡夫。這個說法也很可信,譬如世間所傳的,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再來的,豐干和尚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很多。翻譯譯場裡面肯定有佛菩薩、有阿羅漢在住持,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所以翻得那麼好。這些說法則增長我們信心,因為我們肯定有這個可能,又何況譯經是大事因緣,不是小事。

  中國人根好,因為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佛法是師道。於是我們就體會到,世尊滅度之後,這些弟子們四面八方去講經教學、弘法利生,許許多多的地區,二、三百年沒有了,四、五百年沒有了。像阿富汗那個地方,七百年沒有了;印尼,我們到爪哇島上去看,古時候佛教的遺跡,也是七百年。七百年以前那個地方是有佛教,也很興旺,七百年之後沒有了。唯獨傳到中國來這一支,兩千多年到現在遺跡還在。現在也快要滅了,就看我們這一代,如果不回歸到教育,佛法一定就滅掉了,這個不能不知道。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是講經教學,是教育,不是現在這種宗教形式出現於世,他是老師的身分。然後我們再回轉頭來再細心觀察,這個世間所有宗教創教的人,像釋迦牟尼佛一樣,都是大教育家。不過他們都主張有個神、有個造物主,這一點跟釋迦牟尼佛不一樣,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說造物主。釋迦牟尼佛承認有神,欲界天有天神,色界天初禪有大梵天王、有梵天,四禪有摩醯首羅天王,這個佛承認,但佛並不崇拜他們。為什麼?他們沒有超越三界,沒有超越六道,六道以外的還有比他們更高的,那是什麼?聲聞、緣覺、諸佛菩薩。但那些人不是天王、不是上帝,他們是真正修行人,有大智慧、有大德能,能教化眾生,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什麼叫離苦?脫離六道輪迴叫離苦,脫離十法界叫離苦,離苦就是樂。所以佛教,它只有一個目的,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它知道苦樂是從哪裡來的,一切苦都是從迷惑、顛倒、造業感受的苦報,這麼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開悟,對於宇宙人生、一切萬物通達明瞭,你不迷惑,通達明瞭的人不造業,真正就離苦了。所以,它用的方法是教學,落實在教學,教什麼?教人破迷開悟。迷悟是因,苦樂是果,只要破迷開悟,自然就離苦得樂。所以這是一套教育。

  看佛的一生,他真的,教人由淺而深,慢慢向上提升。開悟之後,在定中,沒有出定,講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這是現在小乘都不承認的,因為沒人看見,定中講的。出定之後,度五比丘,講苦集滅道,講小乘,這大家看見的,所以小乘從這算起。阿含十二年,等於說辦小學;小學畢業了,向上提升,講方等,八年,好比是中學,他在辦學;中學畢業了,再向上提升,講般若,般若是大乘,般若才講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知佛見。前面有二十年的基礎才給你講真相,你才會相信。般若講二十二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般若佔二十二年;換句話,那是佛一生講經最主要的一個階段,最主要的功課,般若是智慧。要從戒定慧三學來看,也分得清楚,阿含是戒,普世教育,方等就提升到定,般若是智慧。最後一個階段,八年講法華,好比是研究所。法華內容是什麼?會三歸一,就是前面講的這四十二年是佛的方便說,現在大家都學完了,做個總結,這三個階段歸成一體,叫一佛乘,「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這向大家宣布。一佛乘是什麼意思?一生圓滿成佛,這是佛教化眾生終極的目的,佛就是為這樁事情出現於世。

  這一生圓滿成就,落實在什麼方法?給諸位說,就是念佛法門。所以善導大師有一句名言,說「諸佛所以興出世」,就是一切諸佛到這個世間來,用應化身到世間來投胎,八相成道來作佛,為的是什麼?「唯說」,唯是唯一,就說一樁事情,「彌陀本願海」。但是這樁事情太難相信了,所以要花四十九年的時間,《華嚴》、《法華》到最後全是導歸極樂,只有這個法門才能真正教你了生死、成佛道。《華嚴經》非常明顯,到最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吉祥雲比丘,第一個,五十三參他第一,第一個善知識。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最後一位,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你五十三參看頭看尾,你就曉得這裡頭什麼意思,徹始徹終就是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圓成佛道,真正不可思議!

  世尊這些表演的用意我們要把它看透、看清楚,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尤其是最後表演的,不在乎我們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賢愚不肖,統統都可以學,統統都能成就,這個不得了!聰明智慧高的,廣學多聞的能行,不認識字的也行。廣學多聞裡面有,像無著、天親這些大菩薩、龍樹菩薩,廣學多聞的;不認識字的也有,在中國,惠能大師就不認識字的。於是乎我們就明白了,佛法修行最重要是什麼?是放下,放下就是,認識字不認識沒關係。

  放下裡面是以情執最難放下,真不容易!佛教給我們放下的方法,最不容易放下的從這兒下手,這個能放下了,其他的就很容易放下。佛給我們講三十七道品,給我們講四念處,三十七道品是有次第的,從四念處下手。四念處是看破,讓我們真正明白「觀身不淨」,這個身體不乾淨的東西,不值得留戀,要看破。身體裡頭是什麼東西?五臟六腑,排泄出來的你就曉得了,大小便溺,身上流的汗,毛細孔排泄出來的,都是骯髒的東西。你就曉得這身體不乾淨,叫觀身不淨。「觀受是苦」,想想自己一生受的,中年以上的人清楚,一生受的是苦,哪來的樂!樂是假的,不是真的,苦是真的,為什麼?苦不會變成樂,樂會變成苦。不會變的是真的,會變的是假的,用這個方法教導我們。樂變成苦,遇到好吃的東西,吃很快樂,如果叫你吃十碗、吃二十碗,你就叫苦了,樂會變成苦。打你是苦,打一鞭子很痛,打十鞭更痛,不會打到最後快樂起來,不可能。所以,苦是真的,樂是假的。跳舞很快樂,叫你跳上七天七夜,你就喊救命了。這是事實真相,你多想想就明白了,所受真正是苦。「觀心無常」,心就是念頭,你看,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它不停。前念不是後念,後念也不是前念,絕對不是完完全全的,相似,所以是相似相續,不是真的。最後「觀法無我」,一切法,一切法都沒有主宰,都是無常的,一切法都不自在,受因緣的控制。所以「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四念處是看破,四正勤是教我們斷惡修善,四如意足是教我們放下,放下是真正功夫,放下是真正的成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念佛不能往生,是放不下,真正能放下,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所以我們要用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幫助我們看破、放下。佛有方法、有手段,教導我們,我們好好的學,個個都有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