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四十四頁,第一行:

  【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我們看參考資料,第六頁最後一段,「佛感此相者」,感是感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現為我們這個世界古印度人,佛出現在印度,隨順印度人的風俗習慣。印度人對於相好,就是大富大貴之相,都非常尊重,非常敬仰、愛戴。同時,佛示現的這個相,也告訴大家相是修來的,要修善因才會有好相,相也是果報之一。所以,「一一之相,積百種之福」,可見得所謂百福莊嚴,一百種福莊嚴一個相。三十二相,這是三千二百種莊嚴,長時間所修的。這個地方所說的「百劫之間」,這是講長時間。「法界次第下之下」卷,有這麼一段文,說這三十二種統統稱之為相,相是有所表的,讓你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是模糊不清,而是清清楚楚,這個才叫相。

  「如來應化之體現此三十二相」。佛,實際上佛沒有相,恆順眾生而現相,眾生喜歡什麼相,他就現什麼相,像《普門品》裡頭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得度之,所以在印度現佛身,釋迦牟尼佛。有沒有在中國?有。很多人都知道,唐朝天台山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佛在中國現的是比丘相,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就現比丘身相。這是隨類現身,各個不同。這些就是身分暴露了,少數的,還有多數的,身分根本沒有暴露。我們可以從他一生行誼裡面去觀察,不是凡人,是佛與大菩薩再來的。中國人跟佛特別有緣分。這是什麼道理?佛法是師道,總而言之,他是老師,師道必然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中國人對孝特別重視,自古以來沒有不尊重孝道,沒有不讚歎孝子,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能孝順父母,才能夠尊師重道,跟大乘佛法所說的不謀而合。世尊在《觀經》裡面所講的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把孝養父母擺在第一。我們的身體得自於父母,父母所生,撫育長大,我們的智慧得自於老師。所以人有兩個命,一個身命,一個慧命。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對老師的尊重跟對父母相同。

  在古禮裡面,我們最明顯看到就是稱名。古時候,滿清末年還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相稱,稱字、稱號,不稱名。人成年了,男子二十歲,成年就戴帽子,行冠禮;女子十六歲,成年,我們講梳頭了。成年人,對他就要尊重,稱名對他就不恭敬。他是童子、童女,稱名沒有關係,他是小孩子,還沒有成年。成年之後,同輩分的人送他一個字,都稱他字。如果他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聲望,連字都少稱,他有別號,稱號。最尊敬的是連號也不稱,稱地名。像李鴻章,清朝末年,人家不稱他名,也不稱他的字,也不稱他的號,稱他作李合肥。他是合肥人,稱他李合肥,這對他最尊敬,認為合肥這個地方出了這個大人物,這是合肥的光榮,是這個意思。出家人亦如是,像我們這個經上常常引用的《淨影疏》,《無量壽經淨影疏》,淨影是隋朝時候人,他的法名叫慧遠,跟我們初祖慧遠名字完全相同。我們初祖是東晉時代的人,他是隋朝,隔的時間很遠,在佛教裡面稱他做小慧遠,稱小慧遠就知道是隋朝的慧遠大師,不是初祖。別人尊重他,連他的名字都不稱,稱他作淨影大師。淨影是他住的廟的名字,淨影寺。淨影大師,這對他很尊敬。唐朝窺基,這是法相宗的祖師,非常了不起的人,人家對他也不稱他的名,也不稱他的字,他住在大慈恩寺,稱他作慈恩大師,都稱寺名。智顗大師常住在天台山,稱他作天台大師。都稱山名、稱寺名,來稱他。所以從這個地方,稱號,我們能夠了解。古人稱名,一生都稱你名的是父母,稱名,另外的就是老師稱名,老師跟父母地位平等。你在朝廷做官,皇上都不稱名,都稱你字。皇上要稱你名,你犯罪了,你判刑了,不尊重你了。所以古時候這個稱謂是很重要的禮節,不能稱錯了。

  如來應化在世間,隨眾生的心,《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我們在前面說過,虛雲老和尚四十七歲的時候朝五台山,他是從普陀出發,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三年的時間才拜到。走路,三步一拜。有時候在曠野,在深山裡頭,附近沒有人家,一個人單身,還三步一拜。所以在途中曾經兩次生病,都沒有人照顧。在危急的時候,遇到一個乞丐,乞丐看到這個老和尚很辛苦、很可憐,照顧他,討飯來餵他,山上找草藥來給他治病,把他的病治好,身體恢復了再去拜,一個多月。他第二次生病,總是體力沒有完全康復,第二次,第二次又遇到這個乞丐,這個乞丐給他調養,到他身體完全復原才讓他走。他問這個乞丐,你看救命恩人,問他的姓名。他告訴他,他姓文,文章的文,名字一個字,吉祥的吉,叫文吉。問他住在哪裡,他說我就住在五台山,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你拜佛拜到五台山,你就知道了。他拜到五台山的時候,到處去打聽,沒人知道。這一直拜到寺廟,拜完文殊菩薩之後,向這些法師們請教,法師說,你遇到那個乞丐是文殊菩薩化身的。他恍然大悟。你看,在急難當中,佛菩薩現身來幫助你,跟你在一起住,兩次,一個多月,這麼長的時間。你發心,菩薩就知道,就沿途照顧你。真有困難的時候,他現身,應以乞丐身而得度之,他就現乞丐身。在山野裡面,遇到乞丐不稀奇,乞丐居無定所,到處流浪的,你不感覺得奇怪。另外一種身分就不行了,他就懷疑,你到底從哪裡來的?你怎麼會來救我?所以乞丐的身分最方便,讓你一絲毫懷疑的心都沒有,你可以跟他無所不談。真正學佛,真正發心,虛雲老和尚那一次發心朝山,將這個功德迴向給他的父母,孝心!真正做到了,三年苦行。這就是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我在抗戰時期,在貴州銅仁念書,念初中。我們的校長周邦道先生是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但是抗戰時期他沒有學佛,他們一家人沒有宗教信仰,但是積德行善。校長大公無私,我們學生沒有不讚歎、沒有不佩服的。跟校長的關係比父母還親,因為我們是流亡學生,離開家了,學校照顧,校長是父母,照顧到無微不至,比照顧他的兒子還周到,我們學生沒有不感恩的,師生如父子,這是我們親身遇到的。到台灣之後,他學佛了,他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他住在台中。所以到台灣,我們又碰到了。師母跟我們講了個故事,親身遇到的。這是抗戰勝利之後,學校解散,校址移交給貴州銅仁政府去辦去,我們都返鄉了,這回家了。老師住在南京,南京有一棟房子,花園洋房,院子很大,有三道門。我去過,大門進去是庭院,院子裡有十幾棵樹,非常好。進了二門,裡面才是房屋,有他的客廳、書房、臥房。這進去之後,要進三道門,才到他的廳堂。師母告訴我們,有一天,突然有個和尚在她家裡出現。她問這個和尚,那時候沒有學佛,問他,和尚從哪裡來的?九華山來的。來幹什麼?來化緣。她那個時候不懂得什麼叫化緣。只化五斤香油,師母沒給他。沒給他,他就走了。走了之後,突然想起來,這和尚奇怪,到我家裡來的時候,好像門沒開。真的沒開,大門、二門都沒有開,他怎麼進來的?走了之後,門還是關到的,他怎麼出去的?這個問題始終放在心上,找不到答案。但是這個和尚跟她講了一、二十分鐘的話,絕對不是假的,不是眼花。到台中學佛之後,把這個事情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說那是地藏王菩薩。她後悔死了,沒有供養五斤香油,家裡有,不是沒有,沒有供養。所以這一知道之後,天天拜地藏菩薩,天天念《地藏經》。念得很靈,念大悲咒、念《地藏經》,她的大悲水非常靈驗,什麼病都可以治,誠則靈。就是她親自見到地藏王菩薩化身,到她家裡來了。

  一生勤儉愛人,我們這些學生沒有一個不感恩。在台灣,晚年的時候,他在台灣做官了,是考選部,考選部的政務次長,現在人講二把手,政務次長。公家配給他一輛轎車,這輛車,他上班,公事他坐這個車,私事他坐巴士,為公家省汽油。你就想,他的節儉。他的兒女是決定沒有份坐那個車的,公事才有。公家給他裝了個電話,電話是公事用它,外面打過來可以,家裡私人事情不可以用這個電話打出去,到巷口有公用電話。所以他的兒子給我說,他說爸爸老古董,老古董到這個程度,他說天下哪有這種人?我說這才叫好官。你說這個官會貪污嗎?不可能,一點一滴都替公家著想,不能浪費一點,公私分得清清楚楚。所以我說,我在台灣看到第一個真正廉潔的官員。生活非常節儉,多下來的錢寄到大陸,家鄉還有親戚朋友,幫助他們。老師以身作則,這樣教導我們,我們在學校讀書時間雖然不長,受他的感化很深。我學佛之後,出家了。我常說,沒有人讚歎我出家,我的長官、同事、同學、朋友都說我迷了,學佛可以,怎麼會迷成這個樣子?只有兩個人讚歎,方東美先生讚歎,我這周老師,周校長他讚歎。

  所以到了晚年,老了,六、七十歲了,我這些老朋友跟我見面:你的路走對了。你現在想學,來不及了,遲了。我二十六歲發現佛學,三十三歲出家。二十六歲就開始學習,沒有一天放過,所以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就講經,寺院裡面經懺佛事法會我沒有參加過。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只做講經教學,世尊在世沒有經懺佛事,也沒有法會。真正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師只幫助你信解,行證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師不聞不問。你聽懂了,你真相信了,你就要去做,要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在這個裡頭你去證,證什麼?證你所信、你所解,跟你的行融成一體,那叫證。所以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佛教變成宗教,這個歷史不超過三百年。特別是最近的兩百年,它變成宗教,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佛菩薩是老師,不是神明。我們塑造這些佛菩薩像,它是表法的,目的是在教學,讓你看到佛像就像看到釋迦牟尼佛一樣,我要認真向他學習,它提醒我,是這個意思,有中國人慎終追遠、紀念老祖宗的意思相同。不過中國是用牌位,它是把他塑成像,比牌位更有藝術價值。所以佛教的教學,幾千年前就提倡藝術的教學法。這是到二戰之後,社會大眾才講求藝術。在佛教是領先二千五百年,就講求藝術教學,講求表法。

  所以三十二相是表法,「表法身眾德圓極」,圓滿到極處。你看,每一個相裡頭表有一百種福,百福成一好,三十二相,那修三千二百福。這是鼓勵人,心好、行好,你的相貌就好。「使見者愛敬」,見到的人生歡喜心,生起恭敬心。「有勝德可崇」,殊勝之德可以叫別人尊崇你。為什麼要尊崇?不是佛菩薩自尊自大,不是這個意思,因為恭敬尊崇這個心可以入佛道,就是佛講的這些道理你能聽得懂;沒有恭敬心,有懷疑,你怎麼聽也聽不懂。所以聖賢教育沒有別的,它的條件就是真誠恭敬,你就能學到。不是真誠,不是恭敬,佛菩薩來教你,學不到。連中國傳統的孔孟學說亦如是。讀孔孟的書,沒有真誠恭敬心,得不到,看不懂,會把意思都錯解了。所以真誠恭敬是聖學要求的第一個條件。佛善巧方便,用這種方法讓人起恭敬心、起尊崇的心,教他,他才能信、才能解。能信能解之後,他就會落實,把所學習的落實在日常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活學活用,這真用上了。這是真實的教育,真實的智慧。「人天中尊」,最尊貴的。「眾聖之王」,世間聖人很多,佛也是聖人,佛是聖人當中的聖人。「故現三十二相」,是這麼個原因,為什麼要現三十二相,這就交代清楚了。

  下面我們看,這個會集得很好,有因有果,彌補我們上一次講的不足,上一次果講到了,因說得很少,這一次有因有果。第一個是「足安平相」。頭一個說足,不說頭。不說頭,為什麼?足使你安定的,你足踩不穩,你身就不平衡,一定叫你腳踏實地。這都有意思,順序都是有用意的。我們學佛從哪裡學?就要從根學,從最下面的學,慢慢學到最上面。像念書,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也是表這個意思。這個相,也叫做「足下安平立相、足下平滿相、兩足掌下皆悉平滿相」。我們的腳不平,踩到地面上,當中凹進去。佛的腳是平的,佛的腳非常豐滿,它是平的。這個地方一尊佛像,你們看,佛的足是平的,沒有凹下去的。「即足底平直柔軟,安住密著地面之相」。地是平的,足也是平的,這都說的果。

  下面這是講因,他為什麼會有這麼好的相,我們為什麼沒有。「係佛於因位行菩薩道時」,他在沒有成佛之前,跟我們一樣,在修行這個時候,「修六波羅蜜所感得之妙相」,他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修六波羅蜜,才會得這麼好的相。「此相表引導利益之德」,表什麼法?代表什麼意思?代表佛接引眾生,給予眾生離苦得樂。這是我們一定要記著的,佛菩薩在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幫助苦難眾生離苦得樂,他來幹這個的。佛知道苦從哪裡來的、樂從哪裡來的,苦是迷惑而來的。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不認識,看錯了、想錯了,於是做錯了,也說錯了,這個帶來的就是苦難。如果我們認識清楚,我們搞明白,苦就離開,樂就得到。所以苦樂是果,迷悟是因。

  佛要怎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果上沒有法子,要從因上,因上就落實在教學,先做給他看,然後再說給他聽。他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他也會修布施、持戒,他也會修這個,他就得樂。這種離苦得樂並不是幫助你富貴起來,不是這個意思。為什麼?人一生富貴貧賤那是命,佛不能改造你的命。不能直接,佛間接幫助你解決,真有效果。佛教我們斷惡修善,命運自然就轉了。依照他的方法去做,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一定依他所講的道理方法去做,你才能得到,真的可以得到。

  譬如現在,人都希望發財,全世界沒有一個人不在追求發財,想盡方法取得財富,但是很多手段是錯誤的。他有沒有得財富?得到了。得,雖然得到,他的損失超過他所得到的,這就不是真善。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財富,第一個,自己心不安,怕出事情,他精神上有壓力;第二個,他所付出的代價。他原本有一百歲,這個財富他是一百歲所用掉的,他現在拼命要拿得,把後面全都拿出來了,等於說是一百歲的祿、享受,五十歲就享光,那五十歲就死了。你看,他要付出五十歲壽命的代價,這個不值得,這是說祿盡人亡。如果是一個人很節儉、惜福,他壽命只有五十歲,但是他五十歲到的時候,他的福還沒享完,他還有,有怎麼樣?壽命延長。節儉的人壽命延長,浪費的人壽命就減短,就這麼個道理。這個道理佛很清楚、很明白,修福重要!

  財從哪裡來的?財布施來的,愈布施愈多。我老師教我這個方法,因為我們年輕的時候學佛。年輕的時候生活非常苦,抗戰期間沒有法子讀書,逃難。抗戰八年,我這兩條腿走路,走了十個省。每到一個地方,少,住一個星期,頂多最長的住六個月,這最長的,一般大概二、三個月就得要搬走,要搬家了。身上一無所有,只有兩件衣服、一個被單、一個小棉被,背在身上,全副的家產都在一身背著。非常清苦,也沒有福報。這些事情,我們遇到的老師,特別是章嘉大師跟李炳南老居士,他們年歲大,閱歷很深,有德行、有學問,我們這些年輕人,他一眼就看穿,沒有福報又短命。老師對這些學生很愛護,教他修行,把這個補過來。補過來就用三種布施,財布施補福報,法布施補智慧,無畏布施補壽命,都有效果。我們跟老師,真幹。沒有錢、沒有能力,老師說不能沒有布施的心,布施的心要有,布施的心要大。讓我們看《了凡四訓》,向袁了凡先生學習。我們終於搞明白了,一生修布施,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真的愈施愈多,壽命延長了,智慧增長了,福報慢慢愈來愈好,它真有效果,不是假的。所以人要發財,你就修財布施,你有多少錢,統統布施掉,進來的一定超過你所施的,好像它有利息一樣。我們幹了六十年,效果卓著,深信不疑。改造命運,你看,心安理得,沒有為非作歹。

  持戒,最重要的一個意思就是我們要做好榜樣給人看。老祖宗教給我們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要放在心上,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個對一對,與祖宗教誨相應,做,去做去,不相應的就不能做。佛教給我們三皈、五戒、十善、六和,一定也要記在心上,真幹。身,要給大家做好樣子。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必須要影響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的居民都能和睦像一家人一樣,我們住在這裡沒白住。如果住在這個地方,幾年都不相往來,這不像話,這不是佛弟子。不但佛弟子不夠格,連老祖宗的後代都不夠格,不能夠敦睦鄉里。敦睦是親愛的意思,我居住這個地方,我這一鄉、一村,大家相親相愛,像一家人一樣。世出世間都講究。

  我在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十萬人,我在那裡住了十年,小城十萬人團結起來,人跟人見面沒有不打招呼的,都滿面笑容,十年如一日。我們的淨宗學院建立在那個地方,我們用的方法是用溫馨晚宴,每一個星期六免費招待大家來吃飯。所以這個小城每一個人都到我們家來做過客,對我們都歡喜,我們親切的接待他們。十年,贏得當地居民一句話,淨宗學院的人都是好人。這小城,統統知道。你要問淨宗學院在哪裡,他們都知道,他們都會帶你去。你看,去年,終於感動這小城裡十幾個宗教,這宗教的領導人來找我,告訴我,我們宗教聯手,我們把這個城市打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城市。太好了!今年我們想在聯合國做活動。誰去主辦?斯里蘭卡。聯合國同意了。斯里蘭卡辦一個衛塞節,就是紀念釋迦牟尼佛聖誕,佛教的聖誕節,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邀請各國大使參加,好事!他們也邀請我。我上一次在那裡辦活動是二00六年,那一次我算是主辦單位,這一次是做客。他邀請我們出席,做一次講演,給大使們做一次茶話會的交流,我們來促進世界和諧,化解一切衝突,好事。

  佛教導我們,「修集道時其心不動」,集是因,修善因才能感善果,修行心要不動,這個不動什麼意思?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大公無私,就「得足下平相」,就得這個果報。「如來至心護持淨戒得足下平相」。戒就好比人的足跟一樣,一定要好好的愛護它,要認真的保持,不能把它失掉。這個戒,簡單的說,三皈、五戒、十善,一定要做到,你才算是一個佛的學生、佛的弟子。不持戒,是假的,不是真的,持戒才是真正佛弟子。你看,第一條。

  第二,「千輻輪相」。千輻輪是手,手掌、足心都有千輻輪相,這是貴相。一般人手伸開,沒有,手紋都很雜亂。佛的手上這個輪相是圓的,像個車輪一樣,腳底下也是的,這是好相。「又作足下二輪相」,因為兩隻腳都有。「即足心現一千輻輪寶之肉紋相」,這是紋,我們手指有指紋、手掌有掌紋,佛的掌紋是輪相,而且是千輻輪相。輻就是輪跟圓心當中這一條直線,有多少條?一千。可見得它非常細,非常密、非常細,千輻輪相。「此相能摧伏怨敵、惡魔」,它為什麼能摧伏?它是百福所成就的,是用他的福報,這個功德來伏怨敵,也就是它能夠把怨化解,化解怨敵。惡魔,惡魔是有能力遠離魔的境界,魔是不善的誘惑,持戒的人、修福的人不會受一切不善的誘惑。

  我們要留意,今天魔太厲害了。我在這邊講經,魔王波旬來找過我一次。他來找我,說我沒有得到他的同意,我侵犯他的道場。我說沒有,我從來沒有做過這種事情。他說,電視不是的?我才明白了,原來電視是魔王波旬的道場。那真的,我們有衛星電視,沒有通知他,這是真的。所以,我給他道歉,我給他懺悔。我也請求他,別害人了,你要來護法。我這裡供的有波旬的牌位,我說我要請你來聽經、請你來護法。波旬是第六天的天王,他化自在天的天王。為什麼說他是魔?他障礙人修行。他喜歡他的群眾多,六道眾生都是他的群眾,你要到極樂世界,他就頭痛,我的人又跑掉一個了。我的人又跑掉一個,他很不高興,是這麼一個緣故。這也很有智慧,也有大福報,沒有大福報做不了那麼大。我們中國人講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比他矮很多級,玉皇大帝是第二層天的天主,他是第六層天,所以我們把他當菩薩看待。這我就明白了,原來電視、媒體統統是他掌握的。今天講大眾宣傳這些東西,統統他掌控,裡面的內容殺盜淫妄,把人全教壞了,不可以這樣做法。他的力量大,我們抵不過,可是我們有消極抵抗的方法,我不看電視,我不看報紙。你天天發行那樣的東西,我可以不接受你的,不受你的干擾。

  我有五十多年沒看過電視,大概從電視有彩色之後就沒有看了,我看的時間黑白電視,有彩色的就沒有看過了,總有五十年。這個東西擾亂我們,我們決定不能受它的影響。這五十年當中,我不看報紙、不看雜誌、不看電視、不聽廣播,我手機都丟掉,不要這個東西,干擾。沒有,日子好過;有,不好過。講話都是廢話,哪有念阿彌陀佛好?所以我手機都不要了。人家送我這些東西,別送給我,別在這裡誘惑我,我不接受誘惑。讀書,讀聖賢書,聖賢書太多了,讀不完,哪有時間念這些亂七八糟的?不受外面誘惑,心就是平靜的、歡喜的。每一天,人家問我,天下太平,沒事,日子好過。古人有一句話說,「知事多時煩惱多」,你曉得那一大堆,你有多煩惱,你多痛苦,晚上睡覺都睡不好,什麼都不知道,好睡覺;「識人多處是非多」,不需要認識的人最好別認識。我這麼多年,見面的人很多,說實在的話,名字跟人對不起來。你說名字我知道,人跟名字對不起來,為什麼?沒有放在心上。這一般人說,這對人不尊重,是有這麼一點。統統不放在心上,只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這樣就好,人生苦短!

  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一九七七年,三十五、六年之前,三十六年了。那個時候的香港比現在樸實。香港的高樓,最高的一棟五十層,我來的前兩年建好的,在香港那邊,窗戶圓形的,圓圓,圓形的,最高的一棟,現在它變成矮的了。香港一般的樓房大概十四層,十三、四層,這是一般街道的,我所看到的。沒有地鐵,沒有隧道,香港到九龍坐渡輪。那一次講經,我來住了四個月,所以香港拐拐角角我都去玩過。星期天他們陪我去玩,一個星期去看一個景點,也不累。大埔這邊的凌雲寺,那時候我就去看過。從那邊到大埔,開車好像兩個小時,沒有路,不像現在道路這麼好,沒路。變化得太快,你看,上一次講經的時候,我還有照片,裡面的聽眾一半都不在了,都過世了。講經在九龍界限街,倓虛老法師的中華佛教圖書館,講了兩個月。兩個月之後,在香港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道場,在那邊講兩個月,繼續講。看看這些老法師、老朋友、老聽眾,三分之二都過世了。

  人生苦短,幾十年這一彈指就過去。所以真正有智慧聰明人,要想來生,這一生無所謂,我們要修來生。來生不求人天福報,人天福報沒意思,去作佛去,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成佛去了。成佛之後,再到這個地方來是菩薩身分,是來度化眾生,決定不受這個地方的感染,絲毫染污都染不上,是菩薩身,來幫助眾生、來教化眾生,這是上上策。這是講摧伏怨敵、惡魔。「表照破愚痴與無明之德」,人有智慧了。「或謂足亦指手足,故又稱手足輪相、手掌輪相」。真的,兩個手有,兩足也有,有輪相。下面說,「供養父母、師長、善友,如法擁護一切眾生,得手足輪相。修種種惠施得手足千輻輪相。」這都是講因,所以這個地方會集得好,有果有因。這個相怎麼來的?你看看,「於無量世」,生生世世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照顧善友,如理如法對待一切眾生,就會得這個手足輪相。修種種惠施,惠是恩惠,施是布施,施財、施法、施無畏。

  今天,哪一種布施是最大的、是最殊勝的?給諸位說,培養人才。為什麼?儒釋道三教,人才都沒有了。今天建道場很容易,道場建了,沒人才,沒有老師。培養老師最困難的是什麼?找不到教的人。我們在馬來西亞建了個漢學院,馬來西亞的首相很支持我們,他問過我,將來你們的漢學院的老師,有多少博士?有多少碩士?我回答他,一個都沒有。他感到很驚訝,你這群人怎麼教?我說博士很多,歐洲一些漢學家我們都見過面,但是他沒有辦法教我們的課程。我們的老師怎麼培養?所以我看中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華僑有六百萬,有一千多個華僑小學,是華人自己辦的,六十一個中學,這些學校的校長、老師,我把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

  所以我到馬來西亞找這些校長們談話,上一次我們聚會有四、五百人,我跟他們講了十個教學為先,確實他們聽了很受感動。我希望將來我們的漢學院,這些老師們、校長們退休下來之後,做我們漢學院的研究員。因為他們教書,他有教書的經驗、有讀書的經驗,知道這個書怎麼讀法,怎樣去蒐集參考資料,怎樣把它講清楚、講明白。我的指望在這裡。他們是小學老師、中學老師,未必有博士學位。我希望我的這個漢學院有一百到二百個研究員,他們進來都是研究員,所以沒有老師也沒有學生,研究員。研究的時間多長?要十年。我們供養你,衣食住行生活我們都照顧,供養你,讓你安心在我這裡讀書。希望你專門學一樣經論,內容材料在《四庫全書》裡頭,你去選一種,十年的時間你專門學這一門。譬如學《易經》,用十年工夫學《易經》,十年之後,你就是專家、就是學者。在學習過程當中,每一個星期,你把你這個星期所學的要講一遍,兩個小時,講給我們大家聽。我們把它錄像,做成光碟,這就是你學習的成績。這個成績,一年之後總結下來,我送給馬來西亞教育部,請教育部審查他們合不合博士學位的資格。如果合,請你發給我們漢學博士學位,希望政府承認。這首相都同意了。

  十年之後,有一、二百個漢學博士出來,就能大行其道,我的漢學院就可以招生,我有老師教了。所以這十年沒有學生,研究員,十年之後這些研究員都變成教授,我們就來招生,把儒釋道統統帶起來。除這個方法,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只有這麼個方法。我們是以馬來西亞華校這些老師做我們研究員的對象,外面有興趣的也能參加。首相他是馬來人,他是回教徒,他跟我說,馬來人收不收?我說收,當然,在馬來西亞造的,怎麼能不收馬來人?他要把他的兒子送到我們這邊來。所以中國、香港、台灣,有興趣去做研究工作的,這個地方環境安靜。那邊同學送我一塊土地,十三個英畝,十三個acre,一個英畝是六個中國畝,合中國畝是七十八畝,夠用了。我外面做圍牆,內外隔開,閒雜人不會進去,讓這些人安心在這裡做研究工作。要不然現在想辦學的話,一個老師都找不到,你怎麼辦?培養老師至少要十年,不能不幹,再不幹,以後就沒有人幹了,想幹都幹不成了。

  第三,三十二相第三「手指纖長相」,就是細長,這是好相。「又作長指相」,就是手指細長,「指長好相」。這都是這個相的幾種名稱。手指細長圓滿,「端直傭好」,你看這四個形容詞,端是端正,直是沒有彎曲,傭是很平均,好,人看到喜歡。「光潤可愛」,皮膚有光,光潤可愛。這是手指這個相。下面是修因,「係由恭敬禮拜諸師長」,恭敬禮拜老師。佛是老師,這個一定要知道,佛不是神、不是仙,神是一般宗教的,仙是道教的。佛菩薩是老師,佛是我們根本的老師,就是佛陀教育創教的老師,我們稱他為本師,自稱為弟子。你從稱呼上看,你就了解佛教是什麼性質。稱老師、學生的,這是教育,宗教裡沒有這種稱呼。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正名很重要,佛教是佛陀教育。所以我們在此地建了一個組織,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名一定要正。佛陀教育,說明它不是宗教。禮拜,這是尊重老師,對老師行最敬禮,我們的智慧是從他來的。

  「破除憍慢心所感得之相」。貢高我慢、嫉妒,這些煩惱是人之常情,用什麼方法來破除?用禮拜。我天天拜佛、天天拜菩薩,對一切人要像對待佛菩薩那種恭敬心來對待,禮拜的禮就免了,要用這同樣的心。天天在佛面前,就是訓練這個,把貢高我慢拜掉了,把嫉妒障礙拜掉了,把我們這種恭敬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對待一切人事物,你就會得這個好相,這個好相這麼修來的。「表壽命長遠,令眾生愛樂歸依之德」。這也是手指細長、滑潤的好相之因。壽命長壽健康,眾生喜歡,喜歡跟你學習。歸是回頭,依是依靠,他在迷惑,回過頭來,依靠你學習智慧。「至心受持第一、第四優婆塞戒」,裡面兩條戒,「不殺生戒、不妄語戒」,不殺生是第一,不妄語是第四。它的順序就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戒,五戒裡的第一、第四。「得纖長指相、足跟長相」,足跟也是這樣的,足跟長,要念長,足跟長相。「護正法故得指纖長相」,手指、足指、足跟這個好相是這麼來的。持戒修善,這裡頭最重要的是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破除驕慢,修這些功德就會得這個相。

  第四,「手足柔軟相」,這也是三十二相裡頭的一相。我曾經見過一個人,在台灣,他是個高級軍官,跟他握手的時候,他手像棉花一樣,整個手是軟的,三十二相他有一個,手柔軟。足我們就不知道,只知道他手很柔軟。「又作手足如羅綿相、手足細軟相」,有這三個名稱,都是講一樁事情。「謂手足極妙柔軟,勝餘身分」,跟其他的身分不一樣,它特別柔軟。這是怎麼修來的?「係以上妙飲食、衣具供養師長,或於父母師長病時,親手為其拭洗等奉事供養而感得之相」。這裡說了兩個因,一個是以飲食,好的飲食供養父母、供養師長,衣服;或者是父母師長生病的時候,你照顧他,照顧要親手照顧,奉事供養,感得這個相好。「表佛以慈悲柔軟之手攝取親疏之德。」佛手柔軟,這三十二種相佛統統具足,這是以柔軟的手來接引攝受一切親疏之德。親是你敬愛的、跟你很接近的人,疏是一般的人、一般眾生,統統接引,平等的接引。「於無量世」,這是講過去生生世世,「以手摩洗師長、父母身,除去垢穢」。這就是奉事父母師長,特別是年歲大了,他洗澡背後就洗不到,幫助他把身體洗乾淨,這是孝道裡頭的一種,師長身、父母身,給他除去垢穢。「香油塗之」,這個香油,現在就用香水、用香皂,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得到的果,是手足軟。「以妙衣服奉施」,也得手足軟相。妙好的衣服,供養父母,供養師長,布施有德行的人、善知識。

  第五,「手足縵網相」,這個相很少見。我們平常手指打開,這是獨立的。縵網是什麼?當中連起來的,就像那個鴨子一樣,鵝、鴨子一樣,牠有膜連到的。這個膜很細,透明的,像透明的紗布一樣,這是三十二相之一,很細、很密,這叫縵網。「手足一一指間皆有縵」。縵是沒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像這樣的東西,很細,也非常柔軟。「網交互連絡之紋樣,如雁王張指則現,不張則不現。」這個雁也是一種候鳥,牠在張開指的時候,你就看到,牠指與指之間有膜,有網膜;牠收起來的時候,你看不到,它很細。佛的手指、腳掌也有,腳指與腳指間有網膜,手指之間也有網膜。這說他的樣子,第五種相好的樣子。「此相乃由修四攝法、攝持眾生而有」。都是有因的,修因證果。四攝法是佛門,我把它說作公共關係法、交際法,很重要。我們跟人相處要懂得,不懂得,很多事情就會有障礙。

  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把九個宗教,那個時候九個,現在十個,九個宗教團結成一家人。新加坡政府很歡喜,他們有個首席部長曾士生,來訪問我的時候就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把宗教團結起來?他說我們宗教有個宗教理事會,成立五十週年,都沒有團結起來,每年只是大家在一起吃一餐飯,過年的時候聚一聚,吃一餐飯,平常沒有往來的,你用什麼方法把它團結起來?我說我這方法佛教的。他很驚訝,佛教的,什麼法子?四攝法。什麼叫四攝法?攝是攝受,四種,第一種布施,第二愛語,第三利行,第四同事。佛教給我們,應付一切人,頭一個布施,送禮。所以四攝法裡面的布施,這個意思要知道,它不是度慳貪的,那是六度,跟六度的名詞一樣,但是用的方法不一樣,目標也不一樣,這個是要聯絡感情的。聯絡感情,頭一個送禮,不送禮怎麼行?所謂禮多人不怪。

  我用一百萬新加坡幣,團結九個宗教,值得!每一個宗教送一份禮,這現金送十萬,為什麼?每一個宗教它都有慈善事業,他們辦孤兒院、辦養老院、辦學校、辦醫院,我們幫助他,這個他們歡喜。可是我們佛教徒不歡喜,罵我:法師,我們的供養來了也不容易,你怎麼送到外教去了?我告訴他們,我說他們辦孤兒院,我們要不要辦?要;養老院要不要辦?要;慈善事業要不要做?要。我說他們已經在做了,我投資進去,我不就賺了嗎?他替我幹了,我不要動手,他的功德我就分一半過來了。我說要不要做?這大家才明白。心量要大,好事不要我一個人做,大家做更好,我投資,我在幕後,我出錢,你出力。新加坡天主教來找我,他們有個醫療隊到非洲去幫助那些病苦的人,他來告訴我,有三個醫生還有護士,幾個人組個團過去。我馬上拿了五萬塊錢給他,做醫藥費。第二天打個電話給我,他說,法師,那個地方交通非常不方便,你能不能送個救護車?我說多少錢?他說三萬美金。行,可以,送他一輛救護車。歡喜!他替我去辦,做好事。量要大,大家一起做。

  有一年,好像第二年、第三年,伊斯蘭教來找我,他們有個職業學校,完全是訓練職業的、打工的,連烹飪都有,縫衣服什麼,統統都有,好像有二十多個科目,培養這些,培養他們就業,這個好事情。他那個學校是租的,那個主人要賣。要賣,他們就想買下來,還差錢。我說差多少?差七十多萬。七十多萬對我就難了,十萬之內的沒有問題,我馬上給你,七十萬這個例子不能開。我跟李木源商量,怎麼辦?我們做義賣,發動一次義賣來幫助他。讓我們的佛教徒找了一個廣場,擺攤子,做一天的義賣。在義賣之前,我們走路,走了七公里,拿個旗子號召,那天義賣為什麼,幫助伊斯蘭的學校。當天,新加坡外交部第一副部長,他是伊斯蘭教,他是印度人,他也參加我們隊伍,我跟他兩個人帶頭,走七公里,走到義賣場。那一天賣下來,收入一百多萬,全部給他,這問題解決了。

  所以要互相支援,要真肯布施、真幹,新加坡的宗教就變成一家人,兄弟姐妹一樣,非常好。我訪問梵蒂岡,在梵蒂岡碰到我們新加坡天主教的修女,親切接待我,邀請我參加她們修女的修道院,中午她特別給我做了一餐素菜,請我吃飯。宗教要團結,社會會和諧,不會有任何問題發生。宗教要互相學習,根才紮得牢。不能互相學習,那都是我們人情,這個沒有根。互相學習經典就紮根了,紮根比什麼都重要。所以我在國際上一些活動,常常邀請他們,我們一起來參加,一起去旅遊。四攝法,頭一個布施,就是多請客、多送禮,就這個意思。

  第二個,愛語。這個愛語是什麼?真正愛護他的言語,並不是什麼好聽的,真正對他們有幫助、對他們有利益這一種言語,完全站在他們的立場上來看,不要站在我們立場,處處替他著想。第三個,利行。我們所作所為,決定對他有利益,對他沒有妨害。對他們有妨害的,我們要迴避,就不能做。第四個,同事。我們共同在一起,做同樣的事情。這個同事有個目標,就是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我們一同來做這樁事情,大家都歡喜。所以我到澳洲,團結澳洲宗教,團結澳洲的族群。土著,我跟土著的關係非常好,幫助他們建學校。助人的確是很快樂的事情,看到這些效果,好事情。我們幫助他,他也幫助我,互助合作。攝持眾生而有。

  「能出沒自在無礙,表離煩惱惡業、至無為彼岸之德。」做事需要雙手,雙手萬能,沒有雙手就不能做事,好好利用這雙雙手多做好事。要團結,不要分離。做別人喜歡做的好事,他如果覺得我們對他有妨礙,我們就遠離,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做。我們要把地球看作地球村,我們都是地球人,不要說我是這一國人、那一國人,不要,我們都是地球人,就是一家人了。一定要有這種概念,工作做得圓滿、做得好。不要有顧慮,真正是好事,於社會有利益,於國家有利益,於整個世界有利益,盡量去做。愈做愈歡喜,愈做福報愈大。愈布施愈多!財布施得大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何樂而不為之?四攝法非常重要。

  表能離煩惱至無為彼岸之德。無為彼岸,這就是大般涅槃,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宗教要能回歸教育,天下什麼事都沒有。怎麼會搞成這麼亂?沒有人認真學,沒有人去講。去年,我第三次訪問梵蒂岡。教宗邀請,本來想不去,想想,前年去過一次,跟他談到回歸教育的事情,去年再去一次,去催促一下,提醒他的注意。教宗跟我同年,身體還可以,趁著身體還健康,多做好事。團結宗教,他體會到了,他也很認真努力在做。他們對於別的宗教,成立一個組織像外交部一樣,陶然主教主持這個部門,我們到教廷,他來接待。宗教一定要團結,宗教一定要回歸教學。

  我們什麼都沒有,學佛六十二年,講經五十五年,連個道場都沒有,我沒有寺廟,在這裡就是我道場。你們看到我講經之前在那裡拜佛,那上面是我的大雄寶殿,下面是我的萬姓先祖紀念堂,底下求超度的功德堂。外面看到還都不錯,沒有看到我裡面,到這裡來一看,原來你廟都沒有,這麼個小地方。可是聲名在全世界。自己用這種方法教學,最好,省事、安心。如果有個講堂,來了幾百人、上千人來聽,你說你麻不麻煩?我這個地方頂多容納十個人,不得了,平常沒人,就是我一個人講。我們用衛星傳出去、用網路傳出去,全世界都能收到。這個工具太好,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同修告訴我,估計聽眾都上億,在全世界。所以這麼好的工具,應該每個宗教都要來講。我歡迎他們,他們沒有衛星電視,我有,你們把光碟拿來,我替你播放,這個我做得到。我希望每個宗教裡頭都有幾個好的法師大德出來講經,把你的經講明白、講透徹,讓學習的人不迷信。真搞清楚、搞透徹,宗教與宗教之間矛盾沒有了,因為他了解,沒有矛盾的地方。宗教可以交往,可以成為朋友、成為兄弟,我們這十幾年做得很有效果。

  宗教裡頭團結基本的一個概念,就是愛,宗教是愛的教育。你看看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這三教是使用一本《聖經》,《新舊約》。猶太教是用《舊約》,基督教用《新約》,天主教《新舊約》都學。我講過,我講過《玫瑰經》,天主教的早晚課。我的光碟在天主教流通,他們都喜歡。最近我看到中國天主教跟佛教對話了,找的是胡小林居士。他把這些光碟寄給我看,好事情。前面一位大主教,跟我是非常好的朋友,傅鐵山,他過世了。這個新的主教,我沒有接觸。我的《玫瑰經》光碟是送給傅鐵老的,他們都看、都歡喜。所以宗教今天可以互相講,我講他們經典,我講過《古蘭經》,他們也可以講佛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好事情。要把宗教變成一家人。

  「以四攝法,攝眾生故」,這是佛教導我們的方法,非常有效果,我們跟所有宗教往來,都秉承釋迦牟尼佛的四攝法,「得手足網縵相」。「不破壞他故」,這句話重要,跟任何人往來,決定不能破壞他的傳統,不能破壞他們家的規矩,不能破壞他的利益,誰不歡喜?大家都歡喜!你對我只有利益,只有利沒有害。擴大,對待每個族群、每個國家,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衝突,所有衝突都能化解,真正讓世界恢復永久的安定和平。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