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一十二頁倒數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蓋發起至心,必含聖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但當精進,何願不得」。我們前面學到此地。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佛常說的,許多經論都能看到的,就是一切法不離自心。世尊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一切法是指法界,遍法界虛空界這個裡面含藏無量無邊的剎土、眾生,佛也是眾緣和合而生。

  眾生的本義很廣,眾緣和合而生稱為眾生,佛也是眾緣和合,菩薩也是眾緣和合,所以廣義的眾生就全包了。哪一法不是眾緣和合?所以眾生裡面分有情眾生、無情眾生,有情是動物,無情是植物、礦物。植物、礦物不是真的無情,只是它們的情識,我們一般不能夠發現。誰知道?大經上常說八地以上他們知道。因為自性本具見聞覺知四德,這是性德。凡是自性,一切法都是自性所現所生的,於是一切法統統具有見聞覺知四德。江本博士實驗水,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水是礦物,它沒有眼耳鼻舌,但是它會看會聽,比我們厲害。我們沒有學過的文字看不懂,它全能懂,無論什麼聲音它都能聽,我們起心動念它知道,所以比我們還靈。水如是,所有礦物沒有一樣不如是。一粒沙子,我們把沙子磨成粉,這很細了,它有沒有見聞覺知?有,只是科學家還沒實驗出來,它真有。

  我們相信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這彌勒菩薩說的。念念成形,形是色法,物質現象;形皆有識,識是心法,受想行識。到這個地方,我們才把五蘊搞清楚。五蘊這個名詞學了幾十年,我們講到五蘊,都把它用人身來做比喻,我們的色身是色法,我們有感受、有思想,念頭前念滅了後念生,這是行;識是妄心的本體,含藏一切法的種子,我們都這麼說法。哪裡曉得五蘊皆空,觀世音菩薩所見的不是我們說的,那是極微色。佛經的名詞,極微色,也叫做極微之微,這個東西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稱它作微中子。眼睛根本看不到,有定功的人也看不到,阿羅漢的天眼也看不到,權教菩薩看不到。佛說八地以上,即使是別教八地也是圓教第八住的菩薩,他能看見這五蘊皆空。

  所以一切法不離自心,自心掌握了一切法。一切法不離自心,自心就是一切法,它變現出來的。大乘教裡頭常說,「一切法心現識變」,心是真心,真心能現能生,它不會變。迷了自心,從真心裡頭變出一個妄心出來,這個妄心是阿賴耶,阿賴耶能變。它能變什麼?能變自性所生所現的一切法,把這一切法變質了。自性所生所現的法(一切法)是實報莊嚴土,它把它變成十法界,把它變成六道三途,識變的。一真法界裡頭沒有十法界,沒有六道三途,全是識心作祟。

  法相宗教給我們修行的宗旨是轉識成智。轉識成智,八個識有從因上轉的,有從果上轉的,這個要知道。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轉;換句話說,六七轉了,第八、前五識跟著一起轉。所以轉識成智完全在第六識跟第七識,第六的分別,第七的執著,也就是說不分別不執著就轉了。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境界不分別、不執著,就轉了。阿羅漢不執著了,他還分別,所以他還沒能轉得了。菩薩確實是不分別、不執著了,甚至於連分別執著的習氣也沒有了,他達到將悟未悟的邊緣,就是轉識成智的邊緣。為什麼?他還個無明沒破,無始無明,這就是起心動念,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他有波動的現象,他動的現象,他不是定的。無明是動的,妄心是動的,真心不動。他能把這個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就轉過來了。轉八識成四智,就出了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假的不見了,就像一場夢,夢醒了。那個夢醒了是什麼?醒了之後看到是一真法界,就是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也是自己的實報莊嚴土。自他是一不是二。

  所以念老在此地做個總結,彭氏之說,彭際清居士他所講的,他真正說出世間自在王佛答覆法藏比丘的本意。發起真心,真心難發,真心一發,必含聖果。聖果現不現前?不是馬上就現前。佛知道,所以佛可以給你授記,說你什麼時候成就,他知道,凡夫不知道。為什麼?念頭才發這是因,因一定有果,所以佛曉得。因徹果海,果徹因源,因果是一不是二。這個理很深,我們能體會得到。花果同時,用蓮花表法,蓮花非常明顯。實際上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只是我們肉眼凡夫看不出來。為什麼看不出來?我們有個很麻煩的地方,就是以為有個時間、空間,這就產生障礙。時間有先後,空間有遠近,殊不知時間跟空間是假的,我們沒有突破。

  時間跟空間在《百法明門論》裡面,屬於不相應行法。時分、方分,時分就是時間,方分是空間,不是真的。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名詞來說,就是抽象概念,沒有事實,不是事實,抽象概念,但是我們沒有辦法把它打破。打破之後,你就看到同時,花果同時,因徹果海,果徹因源,你全明白了,為什麼?它沒有時間,它沒有空間。我們受了時間跟空間的障礙,看出什麼?它不同時,先開花後結果。在突破時空維次的時候,看到是同時。所以法沒有定法,看你在哪個角度上去看,不一樣。但是有一個總的原則,全是幻相,沒有一樣是真的。為什麼?統統是從波動現象產生的。這個波動在佛法叫無明,無明是動的。真心不動,真心離念,那是不動的。妄心有念頭,念頭就是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這種相續相。我們做個比喻,有念頭就像我們看電影,電影銀幕裡頭這現象,那是妄心。真心?真心看現場,現場不動,它這個動。它要不動,它就沒有了。

  我們今天,我們這個身跟我們所接觸外面境界,全是阿賴耶的境界相,這叫現場。我們怎麼會知道?我們靠眼睛看。眼睛是什麼?是攝像機的鏡頭,眼睛只管攝。眼根底下有個銀幕,相分,就是眼識的相分,每一個識都有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這個相分被它攝進去之後,就落在眼識相分這個屏幕上,它自己不知道,所以它叫了別,它不分別。誰分別?第六意識分別。第六識的見分見眼識的相分,是這麼樣傳遞的,它是從屏幕上見到的,它沒見到現場。現場是永遠見不到的,破了第八識才見到現場。至於我們這個見,不是真的,是從屏幕上見到的。

  第七末那識的執著怎麼發生的?末那的見分見第六意識的相分。你看,這傳遞就像電腦傳遞一樣,速度非常快,我們人造的電腦比不上它。第七識產生執著,執著把第六意識的相分傳到自己的相分,傳到第七識的相分,它執著它的相分。第六意識分別這個外面境界的時候,它不是現場,它分別它自己第六意識相分,見分見到的相分。這是佛法的心理學,比大學裡頭教的高明多了,非常有趣味。阿賴耶識含藏種子,也是把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執著藏在阿賴耶的相分裡頭,阿賴耶緣它自己的相分,含藏識種。識不是現象,它沒有物質現象,它只有精神的現象,是自性裡面見聞覺知四德迷了以後產生波動現象,從波動現象裡頭產生出阿賴耶八識五十一心所。這佛說出真相!這個真相沒人說過,現在科學家也不知道,科學沒辦法把這個東西搞清楚、搞明白。

  什麼方法搞明白的?禪定,佛法用內功,不需要外面的幫助。科學要用儀器幫助,要用數學幫助,佛法不需要,完全用內功,所以佛法叫內學,經典叫內典。你沒有內功不能證得,要想證得完全是內功,內功就是定。戒律幫助你得定,戒律叫你放下所有一切障緣,恢復你的清淨心,這第一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恢復你的平等心。恢復清淨心是二乘,聲聞、緣覺;恢復平等心,這是菩薩。然後才能開悟,開悟就是覺,所以佛稱為覺者。大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圓滿了,佛知佛見自然得到,不要學的。為什麼不要學?因為一切法是自性變的,你掌握到能變所變的,哪有不知道?我們佛門裡面祖師,有不認識字的,沒念過書的,像惠能一樣大徹大悟,藏傳裡頭有,伊斯蘭教也有,基督教好像也有,不僅是我們佛門有。只要把心定下來,就能知道很多東西,知道過去,知道未來。都是同一個道理,佛把這個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了。

  「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最重要的是自心。所以心清淨,一切法都清淨;心染污,一切法都染污。今天我們講環保,大家知道,環境染污太嚴重了,這環保能有效嗎?有一點小效果,效果不大。為什麼效果不大?那個境是從心變的,真正講環保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外面自然就清淨了。極樂世界一塵不染,跟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兩樣,為什麼他們世界那麼好、那麼乾淨,你去找灰塵找不到?人心清淨,沒有別的。我們這個世界為什麼這麼髒、這麼亂?我們的心亂了,我們的心染污了,心骯髒了,就這麼回事情。真正明白了,如果這個世間大家都認真來學習,放下我們的染污,放下我們的分別執著,這個世界不亞於極樂世界。世尊教學很辛苦,苦口婆心,相信的人、誠敬的人有福,他得到了;業障深重的人他不相信,他聽不懂,他依然如故,他在那裡製造髒亂。我們沒有定功就會受影響,有定功的人不受影響。他住穢土,佛住淨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當然有這個能力,一切法隨著自己心在變現。佛心最極清淨,具足無量功德。讓我們想起佛到外面托缽,人家給他是剩飯,菜都變了味道,在我們看這還能吃嗎?佛慈悲,你看吃得很歡喜。我們不曉得,這個東西到了佛的口裡,它就變了,它變成無上的妙味。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吃了會生病;佛吃了,這是豐富的營養。他是境隨他的心轉,我們現在是心被境界轉,苦!我們在佛經上看到,佛托缽遇到貧窮的人,叫化子,在外面討了一點飯,剩飯、餿飯。看到佛,自己慚愧,過去生中沒有修福,變成這個樣子,現在佛來了,想在佛這種一點福,把他討來這點東西供養佛,很難得!佛接受了,給他祝願。就是我們知道,應該這種能力阿羅漢就有。

  我們看到近代的,抗戰時期的,江蘇鎮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師,人家稱他金山活佛。煮雲法師給他寫傳記,樂觀法師給他寫,樂觀法師寫的可靠。樂觀法師告訴我,他曾經跟他在一起住了四個月,他說真有神通,不是假的,我們心裡動個念頭他都曉得。所以他是親眼看見的。煮雲沒看見,沒見過面,煮雲到處打聽,筆記記下來,記他的故事。所以兩個人都寫了金山活佛傳奇這一類東西,這個名字我記不清楚了。那這兩個人跟我都很熟,裡面記載的不是傳說的,不是編造的,是真的。

  樂觀法師有一次跟他在一起吃飯,信徒們看到活佛在,大家都爭著供養。活佛吃完的時候,那又來了一碗,這個吃完,那個又來一碗,他一下吃了十幾碗。樂觀在旁邊著急,告訴這些信徒,你們可別害他,吃了十幾碗,這行嗎?他跟樂觀法師說,敲敲樂觀法師說,告訴他,不增不減。有本事一餐吃幾十碗飯,也有本事一個星期不吃飯,我們推測至少三果以上,他三果,至少三果,三果是阿那含,才有這種神通。這信徒在家裡:活佛好幾天沒看見了。你話還沒說完,他來了,就給他見面,我來了。我們相信他有分身,他可以同時在幾個地方出現。近代的事情,不遠。一生不洗澡,一生就是一件衣服,裡面一套小褂褲,外頭一件長褂,春夏秋冬都這樣,冬天他不冷,夏天他不熱。一天到晚到處遊蕩,真的幫助人解決問題,疑難雜症他統統能治。這個統統是從戒定慧成就的,神通都從定功來的。

  所以曉得,無有一法居於心外,心是主宰。不管別人,管自己。管別人,生煩惱;管自己,開智慧。只要有決心、有毅力,沒有一樣不成就的。今天真正發大心救眾生苦,來救傳統文化,來救大乘佛教,這個人必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這真的不是假的。

  下面這一段,「結歸自心」,也就是根據末後這一句,無有一法居於心外。所以你怎麼求得?你要從自心。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

  「下文」,佛說了三個自,「三個自字」。第一句「汝自思惟」;第二句,底下一段,「汝自當知」;第三段「汝應自攝」。我們這裡分成三小科,說了三個自字。「世尊不直截作答,但直指三個自字,實是老婆心切,深意存焉」。這個裡頭的含義就是前頭所說的,中國人常說心想事成,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自己的事情要自己用心去變,別人幫不上忙。別人能幫上忙,我們的問題就解決了,不要修行,佛菩薩大慈大悲加持我們不就成就了嗎?何必這麼麻煩!這裡我們才真正醒過來,你一生的際遇是你的念頭變現的,你能怪別人嗎?真正搞明白、搞清楚才曉得,自己對自己負百分之百的責任,與誰都不相干,真正叫自作自受。這是真理!

  佛教給我們,負面的東西放下,正面的東西端起來,就是還是要自己幹才行,不是佛把我們負面的東西拿去,正面的送來,不是的。確確實實要靠自己,這才合理。所以佛不是宗教,佛不是神,神可以賜福,神可以好像主宰賞罰,要求神。佛不是神,佛不能賜福給你,佛也不能消你的災。消災得福,完全你自己,佛教你。其實神賜福,你有功他才賜你,你造作罪,他怎麼能賜福給你?就跟世間的官府一樣,你做了都是好事,官府獎勵你、表揚你;你要做了壞事的時候,用刑罰處置你。還是你自己做自己受,他執行而已。這個道理要曉得。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加持,實在講就是修學的環境,他造了個極樂世界,修學環境,你肯去,那你就得圓滿的設施,你意想不到這麼好的修學環境。但是你要肯去,你不肯去,他加持不上。你在他那個環境裡頭,他能幫得上忙,他可以加持你,你離開他的環境就不行了。所以在這個地方細細去觀察、去思惟,這三個「自」太有道理了,這是佛法的奧祕。你自己去想去,慢慢去想,智慧就現前了。這是自修。第二段「自知」。

  【如所修行。汝自當知。】

  日本峻諦法師說,在《會疏》上解釋,『汝自當知』,「汝自當知者,例如法華三止說,其義深廣,不可容易說故。」底下念老說,這個解釋解釋得好,《法華經》裡頭說,「止止不須說,正是今經之義」。經上這兩句話,佛的意思跟《法華經》上說的止止不須說味道相同。「六祖曰密在汝邊」,這是《壇經》上記載的,惠明他們那幫人到處去追趕,找六祖,把衣缽奪回來。惠明沒有出家之前是四品將軍,被他追到了,別人沒追到他追到了。他是來奪衣缽的,所以六祖把衣缽放在石頭上,自己躲藏起來。惠明看到衣缽歡喜,去提,拿不動。他心裡馬上就明白了,立刻就懺悔,大聲叫到:行者、行者。就稱惠能大師,我是為法來的,我不是為衣缽來的。那個念頭一轉,惠能大師從草地鑽出來,為法來的,坐在石頭上。惠明跪在地下請法,能大師就告訴他,教他不思善、不思惡,善惡二邊的念頭統統放下,如何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一問,他回光返照,他開悟了。所以六祖會下四十三個明心見性的,惠明是頭一個,第一個得度的。然後他就問六祖,還有沒有祕密的?六祖說,密在汝邊。這句話是從這來的。「古禪德曰,汝自會取好,我不如汝,亦此經三個自字之義」。這在宗門裡頭說,這是禪機,會的人聽得懂,不會的人不知道他說些什麼。下面,「自攝」。

  【清淨佛國。汝應自攝。】

  日本峻諦師接著說,「此含三義」,第一個,「謂法藏菩薩宿殖深厚」,過去生中他修學的、累積的功德深厚,「高才勇哲,與世超異」。這是他這一生所表現出來的,不是一般人能夠跟他相比的。所以古德說,法藏比丘示現,那個示是再來人,有人說,他久遠劫已經成佛了,在極樂世界是示現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梵網經》上佛說,他到這個世界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這一次第八千次,久遠劫成佛。阿彌陀佛也是久遠劫成佛,因為從這個經上來講,也不過是十五劫的事情而已。十五劫不長,他五劫修行,極樂世界成就到現在十劫,這時間很短。都是久遠劫成佛,所以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成佛,就像釋迦牟尼佛在我們地球上成佛一樣的。世尊在地球上成佛時間短,法藏示現在極樂世界成佛時間長。時間長短是眾生福報不一樣,眾生有福,佛菩薩住世時間長;眾生沒有福,住世時間就短。還是要靠自己修福,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負面的念頭決定要把它消除,章嘉大師常說的放下,不能有。惡念不能有,善念可以有,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了,執著就變成業,業就有報。那善,三善道的果報,惡是三惡道的果報。三善道跟三惡道功能是一樣的,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善惡都沒有。所以善惡都是業,都是障礙,統統要放下,你才能出六道。惡的我放下,三惡道放下了,三善道沒放下,這個意思就深了。三善道也要放下,你才能夠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那你就曉得還得放下。方便有餘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是世尊的穢土,業障深重的人生在這個地方,見思煩惱斷掉的人生四聖法界。這十法界,十法界不是真的,還是假的。六道是夢中之夢,這個夢醒了他還在夢中,所以必須把四聖法界放下,這才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離開十法界。就是十法界醒過來了,十法界不見了。那不見什麼境界出現?實報土出現了。住實報土的叫法身大士,統統是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轉八識成四智,因為十法界是八識變現的,八識轉成四智,十法界沒有了,見到的是四智的法界,四智,這就是實報莊嚴土。全靠自己。

  淨宗是個他力法門,是個特別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全靠自己,只有這個法門是他力法門,非常特殊。理太深了,唯佛與佛方能究竟;事太微妙了,無法想像。不通沒關係,只要你真信、真照做,你就真能往生;到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調教,你真能夠快速成佛。決定沒有妄語,我們只要具足這個條件就成功了。那些下下根人他之能往生,實在講,他具備三個最好的條件,叫老實、聽話、真幹。你要問這些人有什麼專長,他專長就這六個字,這六個字我們做不到,他能做到。所以有這個條件,決定得生,決定成就。

  我們再接著往下看,「淨佛國土之事,久既洞達,雖佛智無所加之」。『清淨佛國』這樁事情,你自己應該知道。那我們常常念的「心淨則佛土淨」,佛在提醒他。在我們這個世間,現在的混亂,湯恩比說大乘佛法可以救。大乘佛法講什麼?跟中國傳統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是《禮記.學記》裡頭說的。這句話提醒我們,今天社會混亂,亂得太離譜了,許許多多志士仁人都在想用什麼方法恢復安定和平,化解衝突糾紛。我遇到的人很多,專家學者、國家領導人,我們把佛法這個道理說給他聽,心淨則國土淨。如何能叫他心淨?方法就是教育。

  我在馬來西亞說了十個教學為先,特別強調教學的重要。末後的兩句,諸佛剎土教學為先,極樂世界教學為先。釋迦牟尼佛之所以偉大,一生教學,他把人教好。現在如果有國家領導人意識到,它不難,現在有電視、有網路,信息非常發達,真正找幾個好的老師把世出世間法的理講清楚、事講明白,大家都覺悟了,回頭不難。只要有一半的人回頭,天下就太平了,剩下那些人,三、五年肯定都感化了,太平盛世在這個地球上就出現了。人心變了,災難就沒有了。

  這災難從哪來的?不善念頭感應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貪心感的是水災,瞋恚感應的是火災。水災,像海水上升、江河氾濫、海嘯,這個都是屬於水災,現在這個地球上到處都是。火災,火山爆發,地球的溫度上升,南北極冰融化,這麻煩事情!哪裡來的?我們的貪瞋變現出來的。愚痴,風災;傲慢,地震。懷疑,麻煩更大,懷疑是什麼?山崩地陷,山會倒下來,地會陷下去,是懷疑。懷疑對自己身體來說,免疫系統全完了,全瓦解了。人有堅定的信心,那你就是有堅定的、最強的免疫能力,你不會受疾病的感染。貪瞋痴慢疑感來這麼多災難,我們把貪瞋痴慢疑斷掉,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這災難就沒有了。

  佛這個說法,現在量子力學家承認了,它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經上講的,以念頭來控制環境,所以環境是自己造成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領頭,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身心清淨,一塵不染。一塵不染是什麼?他一個妄念都沒有,一個雜念都沒有。阿彌陀佛會教,大家會學,所以他成佛很容易,不難。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的人,他居住的地方是第一大福報的國土。我們中國諺語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福從哪裡來?教出來的。自性本具,但是迷了,現在必須要有人教。有覺悟的人教他,他回頭了,回頭,福慧還是自己自性有的。所以教的人不居功,不是說我教你,你才開智慧,不是的。開是你自性裡本有的智慧,不是我把智慧給你,不是的,是你自己心清淨了,自性智慧就往外透,這麼回事情。所以佛菩薩只是把他如何從迷到悟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依照這個方法炮製,我們也能夠破迷開悟,如此而已。

  所以佛看我們是平等,但是我們對佛要尊敬,這叫有德。佛對我們有恩,我們不忘恩,我們要報恩。真的,沒有他,我們怎麼會知道?我要是沒有遇到方老師,沒有遇到這三個老師,三個老師缺一個都不行,我可以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三個老師給我的恩德。我年輕確實犯了很傲慢的這個習氣,目中無人。年輕就有歪辯才,跟我辯論能夠把我辯倒的人,我還沒有遇到過,沒有理,我編出一套道理出來,似是而非,你還沒有辦法辯過我。

  那個時候學哲學,遇到方東美先生。方先生答應教我,出乎我意料之外。本來我只是求著,求他,寫一封信給他,求他准許我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是這麼要求的。跟他不認識,素昧生平,只聽說他是桐城人,攀老鄉。我的家鄉,我出生的地方,離他的家大概就二十多公里,很近。但是不認識,在台灣遇到了。這是老鄉長,他的年齡跟我父親差不多,我那一年二十六歲,他大概將近五十歲。這個是出乎意料之外,他回我一封信,讓我星期天到他家裡去見面。我星期天就去了,問我一些狀況,等於就是面試。問我的學歷,我說我只念到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到台灣來了。抗戰期間失學三年,三年逃難,苦不堪言。東南十個省走遍了,完全是走路,沒有交通工具,真的是翻山越嶺。體格大概就是那個時候鍛鍊出來的,每天走路最少六十里,多的要走一百多里。早晨天沒有亮起來上路,晚上八、九點鐘走到。身上還要背個包袱,行李要自己背,跟要飯差不多。所以我們雖然年紀很輕,我們的經驗很豐富,受過許許多多苦難,受過折磨,知道人生苦。看到戰爭的殘酷,家破人亡,特別是攜家帶眷,所以我一生沒有結婚的念頭,就是抗戰期間看到妻離子散那一種悽慘的狀況,我的印象太深了。一個人,無論到哪受苦無所謂,帶著家眷,還叫她一起吃苦,於心何忍。沒這個念頭,這一個人自在。

  方老師看到我的信,我還寫了一篇文章給他看。他給我說,他說你寫這東西,他問我,詢問,有沒有欺騙我?沒有欺騙,跟老師句句是實話。他說你寫的信、寫的文章,我們學校學生寫不出來,所以他懷疑。我說這個,雖然是失學了,我喜歡讀書,逃難當中,我背包裡頭還有幾本書,喜歡讀書。他告訴我,六十多年前的事情,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句話就是完全拒絕了。當時我聽了很難受,當然很沮喪,老師一定看得很清楚。過了五、六分鐘,他告訴我,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這是作夢都想不到的。

  我跟他學,是一個學生,一個老師;跟章嘉大師三年,也是一個學生,一個老師,不容易!憑什麼?我們對老師一分錢的供養都沒有,就憑一個誠敬,真誠、恭敬、信心,就憑這個,其他的真的什麼都沒有。想學哲學,愛好哲學,對於哲學是什麼,不知道。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每個星期兩個小時。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裡認識佛教。原來以為佛教是迷信,碰都不碰它的,而且誤會了佛教是多神教,是低級宗教。這是外頭的形式上讓我看到的,我們自然產生這種感覺。結果老師最後單元的時候,最後是最重要的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說它怎麼會有哲學?他說你年輕,你不懂。他跟我講,原話,釋迦牟尼,他沒有講佛,「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沒聽人說過。「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嗎?我就留意了,因為在家裡上課,在小客廳,有時候走走看看老師的書房,桌上有沒有佛經?有那是真的,沒有就不見得是真的。真的,從來沒有看到他桌子上沒有佛經的,我知道他真學。

  所以我就請教,您老人家佛學從哪裡學來的?他告訴我,抗戰期間他在中央大學教書,有一段時期生病,朋友介紹他到峨嵋山去養病,那時候學校在成都,離峨嵋很近,到峨嵋山養病。他說,峨嵋山確實是非常好,非常幽靜,但是在那個廟裡頭沒有報紙、沒有雜誌,什麼東西都看不到,就是佛經,拿佛經來消遣,沒有想到就看進去了。這他有智慧,他的底蘊很厚,他是我們中國明清兩代桐城派的嫡系,方苞的後代,方苞的第十六代好像是。所以家學底子很厚,佛經他看得懂,愈看愈歡喜,才覺得這門東西高,妙!

  一生沒有離開佛學,晚年在學校開的課全是佛經,在台灣大學開的《大乘佛學》,都是大單元。教一個學期、兩個學期,兩個學期就是一年,魏晉佛學、隋唐佛學,他開這個課。台大退休之後,輔仁大學請他在博士班開華嚴哲學。在當時,這樣大單元專講佛學的這個課程,學校怎麼會讓他開?我出家之後在文化學院,那個時候還不是大學,教了五年,講佛經哲學。一個星期上山一次,四堂課,上午兩堂,下午兩堂,算是兩個學分,一個星期上山一次,五年。

  方老師的話應驗了,但是那個時候畢竟是少,講這樣大單元,而且做為主修的課程,這學校不許可的,我們這時候教是選修的。到以後才曉得,他是老總統的老師。我跟他二十多年不知道,從來沒提過。他老人家往生,秦孝儀將他一生的經過做了一個簡報,我們才知道。老總統蔣介石、蔣經國,都是他的學生。我們如果要知道這個關係,不敢碰他,完全不知道。但是我們只曉得一樁事情,老總統對他非常尊重。我那個時候在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服務,總理紀念週,總統親自主持,那個台上有一個座位是方老先生的。我們感覺到很奇怪,主席台上有個座位是給他預備的。所以知道他很尊重,但是不知道關係。

  所以從這裡進門,從哲學進門,不是從一般這個信徒,不是的。我接觸佛法大概一、二個月的時間,章嘉大師的緣就成熟了。我是在宿舍,我們宿舍在北投,晚上早晚有時間的時候,我讀經。鄰居有個小女孩八歲,小女孩,常常到我們宿舍來玩,小朋友來玩。看到我讀佛經,回去把她爸爸找來。她爸爸來看我,問我,讀佛經?我說是,剛剛接觸不久。他說你需不需要有人指導你?我說那有人指導最好了,我說誰?章嘉大師。我也不知道章嘉大師是何人,告訴我,真正是個修行人,有學問。我說好。他帶我去見。這一見面就結上緣了。

  也是像方老師一樣,每一個星期給我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他不忙的時候,兩個小時;如果有應酬的話,有事情的話,則一個小時,一個星期見一次面。我跟他三年,我的佛學基礎是章嘉大師奠定的,到台中跟李老師是學講經。所以這三個老師,少一個都不行。沒有章嘉大師三年的基礎,我到台中學習,跟一般人一樣。徐醒民到台中,是我介紹過去的。這是過去一段不可思議的緣分,我們相信緣分是前生結的,如果沒有這個緣分,我絕對不會走到宗教這個門路來,不可能的。

  以後愈研究,覺得這個真好,真能解決問題,不但解決生死問題,能解決社會問題。跟中國傳統文化完全融合成一體,不能分。講中國傳統文化,一定是儒釋道,少一個都不行,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我們不認真學習,怕到底下一代來不及了,想挽救,機會沒有了。最重要的是學文言文,是修戒定慧,是要把根紮好。根,在中國是講究胎教。母親懷孕就開始端正心念,沒有邪思,小孩稟受母親的正氣,這叫胎教。文王的母親懷孕十個月,典籍裡頭記載,「目不視惡色」,邪惡的東西不看,「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攝身語意,因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影響胎兒。她生下的兒子周文王,大聖人。文王的妃子,太姒;文王母親,太任;祖母,太姜,三代名字都有太,所以婦女稱太太就從這來的。太太是什麼?聖人之母,生出來、養出來的、教出來的是聖人,這個稱呼非常尊貴。周家出了三個聖人,文王、武王、周公,大聖人。孔子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最仰慕的,周公,距離他比較近。

  出生之後,小孩就會看、會聽,他已經在開始學習了。所以《弟子規》是童蒙養正必須修學的,不是教他念的,是父母落實《弟子規》做給他看,他這樣學會的。這一千天,從出生到他三歲,這一千天,父母要盡責任,在他面前表演得純正。不是純正的不能給他看,不能給他聽,不能讓他接觸到。所以他這一千天所接觸到的,純淨純善。所以古人說,古諺語「三歲看八十」,就是說的這樁事情。三歲之前奠定的這個根基,八十歲都不會改變,根深蒂固。他懂得孝、懂得忠,再大的威脅利誘,他不會變節,根深蒂固。所以他的智慧、學問能成就,母親教的。

  現在,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時期,沒人教,做母親的人不知道。誰教他?現在是電視教他。你看小孩一出生,眼睛就看電視,電視裡頭五花八門,他全學會了。所以現在做母親很苦,小孩不聽話。學校的老師,我也遇到很多,學生不聽話,很不好教。原因是什麼?紮根的那個年齡疏忽掉了。三歲以後教,遲了,來不及了,他都學壞了,不容易改掉。中國古人講,「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時候教的就像天性一樣,不容易改變。中國人懂得胎教,懂得紮根教育,全世界沒有第二家,只有中國人懂。所以世界上四大古文明,前面三個沒有了,中國還存在,靠什麼?就靠這個。這是歐洲二次大戰之前,歐洲有些學者研究這一個科目,為什麼中國還存在?結論,大概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的關係。這個結論一點都不錯,非常正確。

  但是現在中國人把傳統教育丟掉了,苦頭來了。家裡,兒女不懂得孝道;在學校,學生不懂得師道。不知道尊師重道,那學聖賢書就沒指望了。中國這些古東西要學習,完全靠恭敬。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沒有誠敬心,聖賢來教你,你都得不到。誠敬心從哪裡來?這是真正的麻煩。我能夠遇到這三個老師,特別的教導我,我靠什麼?沒有學歷,沒有經歷,什麼都沒有,就誠敬兩個字。

  我跟很多同學分享,我的誠敬心要跟古人比,這三個老師不要我,為什麼?不及格。我說我的誠敬心頂多三十分,為什麼老師還要我?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年輕人尊敬心大概只有三分,我的三十分比他多十倍。我要跟民國初年的比,他們可以打六、七十分,我就不及格,就被淘汰掉了。講真話,一點都不假。那我這一點誠敬心,是因為我們生長在鄉下、在農村,父母好教,十歲才搬到城裡。搬到城裡難了,城裡什麼?趨向現代化了,複雜了,鄉下單純。我們玩耍,小朋友都是在大自然,沒有任何玩具,我們到河邊、到樹下,去爬樹、登山,就玩這些,過的是大自然的生活。

  我那個時代還看到大家庭,沒有分家,一家人二、三百人,一家人。所以雖然年歲很小,六、七歲很記事了,從前那個模樣有印象。私塾,大概我也是到了個臨界的邊緣,我念了半年,私塾就改成短期學校,現在沒有了。短期學校兩年,念的書就是小狗叫、小貓跳,就教這個了,把中國從前古東西不念了,完全變了,那民國十幾年的時候。我是十六年出生的,在民國二十年的時候還有。到抗戰之後,大家都逃難、逃亡,遠的逃到外國去了,近的盡量往內陸去移,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苦不堪言。抗戰勝利回家去,什麼都沒有了,這個大家庭沒有了,社會整個改變了。

  傳統的東西沒人說了,我們小時候還有人說、有人教。農村人非常樸實,鄰近的村子大概都認識,都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小孩在外面玩,有的時候很頑皮,犯過失,路上走路的人看到了,把他叫過來狠狠教訓一頓。我們家父母要是知道了,非常感謝,謝謝人家。現在沒有了,現在小孩不接受,你憑什麼教我?不接受。在那個時候,你看那個社會人情多厚。要想恢復到從前那個樣子,我估計要二、三百年之後,我們世世代代真幹,能恢復,那是太平盛世。離不開教育。今天整個世界問題,就是教育出了問題。只要把教育辦好,教育是什麼?要古聖先賢的教育。要恢復,頭一樁事情恢復對古人的信心,相信古人。現在人瞧不起古人,古人沒有科學,這是恢復傳統最大的一個障礙。這信心,從哪裡培起?要從孝養父母,孝是根。懂得孝養父母,才知道尊敬師長,尊師重道。孝不能夠找回來,孝是根,根之根,這個東西不能找回來就沒有辦法。傳統文化也只是說說而己,辦這些短期的學習,辦論壇,這個宣揚可以,學習不行,不夠。可是這個東西有效,做比不做好。把人心喚醒,喚醒之後要好好的教,這個才是重要的事情,要認真學習。

  人才培養大難事!你說辦個學校來培養,我感覺得太難了。我跟李老師十年,我看到一點傳統的方法,然後回想世世代代無論是儒釋道任何一家培養人才,幾乎都是相同的。儒釋道三家,這些學者都講學,佛教有寺院,道家有道觀,儒家有書院。佛法裡面講經教學不中斷,人才從哪裡培養?從聽眾當中選拔。聽眾當中有真正發大心的,熱愛佛法,發願來承傳,他有這個記憶的能力、有理解的能力,就夠了。聽,能記得、能理解,真聽懂了,真能夠落實,這最好的學生。也不過是一生,一個老師遇到幾個,不可能多,三、五個那就很多了,通常一、二個。

  怎麼培訓?就複小座。複小座,在中國佛教流傳了兩千年。從複小座出身,過去無論在家出家,講經的這些法師統統是小座出身,真管用,真有效。以前沒有聽說佛學院,這麼出來的,而且真有非常可觀的成就,這就一個老師傳一個。我們都是李老師那裡講小座出身的。回頭看看,從民國開始,太虛大師提倡辦佛學院,佛學院出來,的確人不多,而且佛學院出來是佛學,經講得很好,未必能落實。但是小座出身,受老師人格的影響不一樣,他不但會講,他真能做到,把經教變成自己生活,用在自己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活學活用,得到真實利益。佛學院很難看到。

  可是方老師又告訴我,給我講過好多遍,中國佛教要復興,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制度就是正規的學校,大學。唐朝時候,百丈、馬祖他們兩個人提倡出來的,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馬祖是校長,百丈是教務長。都看緣分!我年歲太大了,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到晚年八十七歲,隨時可以往生。所以有一天時間,我們就講這一部經。好在現在可以把光碟、錄音留傳給有緣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古人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是真理,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能夠掌握這個,自己一個人修學能成就,不要改變,一門一定得三昧、開智慧。記誦那是附帶的,這部經念得很熟,能背了,這是附帶的。主要的目的,是用這種方法把我們的妄想雜念打掉,這就是修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統統修禪定,所以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它都得定、都開慧,它怎麼不平等?佛的用心、祖師大德用心,我們要能體會到。

  根本比什麼都重要。現在講戒律,大家沒根了,從前出家在家學戒律輕而易舉,為什麼?你不學這個,他本身差不多就做到了,很容易。像小孩,從懷孕父母就教。起初這個三年,這一千天,母親看得很緊,一步都不離開眼睛,一切不善的、邪惡的,你不能接觸;接觸的,純淨純善,這是戒律基礎。《弟子規》,父母做到了,你看,父母對他的父母孝順,對他的兄弟友愛,統統看到,他就在這裡學到的。上學的時候,老師再教《弟子規》,教他念,念認識字。他念的他全做到了,這一條我做到,那一條也做到了,他好歡喜。那是教他認字。在文字學上紮根,中國的文字全是古文,全是文言文,從小就學習。

  你看看文言文,我們看到民國初年小學課本,小學生所念的,小學生所寫的作文。我是在講席裡頭偶爾提一提,有很多熱心的同修到處去蒐集寄來給我,我現在蒐集大概有五、六十本。我要找時間來挑選,選出來把它翻印出來,提供大家做參考,讓大家有信心。你看看民國初年小學生,三年級、四年級叫初級,五年級、六年級是高級,一、二年級沒有作文,叫造句,學造句。三年級開始寫作文,你看看他們作文寫得有模有樣,讓人看到生歡喜,八、九歲的孩子寫的;高年級的,五、六年級的,也不過就十歲、十一歲這樣年齡,到十二歲,十歲到十二歲,小學五、六年級,現在大學文學院都寫不出來,值得提倡。文言文比白話文有味道,文言文裡頭很多含蓄,意在言外,你慢慢去體會。

  中國東西太可愛了,講給外國人聽,外國人喜歡,恨不得他也能得到,但是靠翻譯。翻譯,我就說了,味道不一樣了,好像吃東西,我吃了吐出來,來餵你,不是原汁原味。原汁原味,學文言文。一點都不難,我看了許許多多年輕學生,都是用三年時間就學成了。三年不算太長,中國人要學,頂多兩年,外國人學要三年。我們發心直追,老祖宗的東西我們要來享受,不能讓它束之高閣。只是看到,自己得不到受用,你說多可惜!

  這個下面,淨佛國土之事,久既洞達,心淨則佛土淨,雖佛智無所加之。佛所知道的,跟你所知道的差不多。「故如汝所知,汝自當行之也」。這就是說三業,身口意業,攝化眾生,為眾生做榜樣。賢首國師《還源觀》裡面第四段給我們講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那都是對法身菩薩說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妙在哪裡?妙在不著相,可以跟你和光同塵,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妙!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表演了,這個不能不知道。世尊為我們表演的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他的一生有沒有起心動念過?沒有。如果起心動念,他退轉了。起心動念都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所以要曉得,他一切的示現,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那我們怎麼辦?我們要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你才能契入他的境界。我們如果聽,聽與讀都著了相,就壞了。馬鳴菩薩教給我們,聽經怎麼聽?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要這樣聽。就是用真心聽,不用阿賴耶。讀,要離文字相,離名字相,不執著文字,不執著名字,名詞術語;離心緣相。這三個都不執著,這才叫會聽會看。完全用真心,真心對真心,徹底明白了。我們今天這妄心對真心,讀的時候疑問很多。佛是教我們用真心。

  儒家的典籍,它們是從阿賴耶出來的,我們用真心去讀它,就把它轉識成智了,把儒家那些經典全部都講成佛經,跟佛的境界一樣高。這就是湯恩比所說的,佛教提升了中國傳統文化,把它提升了。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是決定不能分的,分就錯了,合就完整、就圓滿了。

  中國在古代,這些帝王很聰明,我是在蒙古《大藏經》裡面看到的,那至少元明清三代,他們用儒治國,用佛教民。所以佛教的學校就是寺院,到處都有,城市、鄉村到處都有,這是佛教的學校,寺院庵堂都講經、都教學。用道祭祖先、祭天地,用道教。儒釋道全用上了,而且這些帝王對儒釋道都非常恭敬。說得好!到極高明的時候,儒釋道融成一體。我們在少林寺看到一個碑,見到一個碑,我們這裡有拓本,三教九流混元圖。這個就是現在人所講的多元文化,你看,這是一千三百年前唐肅宗的時代,唐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那個時候立的碑、刻的碑,就有這個思想,三教九流是一家。

  現在我們講全世界宗教團結,一家人,世界才會有和平,衝突才會消除,不再搞對立,我們是一家人。日本中村康隆和尚告訴我,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三十二應。應以基督身而得度者,即現基督身而為說法,觀音菩薩;應以阿訇身得度者,即現阿訇身而為說法。講得妙!這個老人給我談話,我跟他見面,一百零一歲,非常有味道。等於說他給我做證明,他知道我搞團結宗教,給我做證明。所以我就想,咱們畫觀世音菩薩,千手觀音,頭上三十二個變相圖,就三十二應,應該畫各種不同宗教,各種不同族群。讓人家一看,原來是一家,都是觀音菩薩,宗教不就團結了嗎?我這十幾年做這樁事情,還沒有遇到一個宗教反對的,沒有,統統歡喜。真能團結,團結,地球上人有福了。大家都展開教學,以正法教學,每一個宗教教義都好,都是教人為善的,沒有教人作惡的。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