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九十八頁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
「如《心經》云: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前面我們學習到五蘊。五蘊怎麼是皆空?五蘊是精神現象、物質現象的基礎,這兩種現象最原始的狀態,這是宇宙的奧祕,這是科學家所探討的課題。科學這四百多年來,終於把這個課題破解了。雖然破解,不究竟,對物質現象搞清楚了,精神現象還在探討之中。現在有一些形相知道了,而實際,心理現象依然不能解決。物質現象是意念波動所產生的,這個沒有問題了,佛經上說的「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個被證明了。可是起心動念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科學家看到的現象,它沒有原因,突然起來,但是立刻就消滅了,看到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是大乘經上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當處、隨處,在大乘經教上都不可得,因為它的時間太短了,彌勒菩薩跟我們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這個頻率之下,我們六根都喪失了能力,眼不能見,耳不能聽,乃至意不能想,所以是六根接觸不到。它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是精神、物質現象的基礎,原始的狀況。
我們如果沒有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我們對這個問題始終有問號。佛的話不能不相信,佛的境界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宇宙的探密,科學家做這個事情,就是想把宇宙的祕密揭穿。我們今天的能力已經達到極限,再沒有辦法突破,如果突破他就成佛了。科學家為什麼不能成佛?他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放下,全憑數學,理論上會發現可能有這些事情,可能有這個原理,用儀器,精密的儀器去探索,終於被他發現了。這個發現,依舊是佛在大乘經上所說過的,用凡夫的六根,眼耳鼻舌身,再意,你的思惟、你的想像。佛說,對外可以探測到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黃念老說的十億個銀河系,我們的意識向外攀緣,能夠緣到十億個銀河系;對內能夠緣到阿賴耶,就是能夠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境界相、轉相、業相。業相,今天科學說的能量;轉相,科學說的信息;境界相,科學說的物質。這個東西發現了,物質沒問題了,信息有問題。信息發現了,信息的來源,根據什麼道理生的,這個還不行,還沒找到,那能量就更不必說了。
佛給我們講,自性清淨心中萬德萬能,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有,本自具足,不從外來。明心見性就見到了,沒有見性的人,用什麼方法都探測不到。如何見性?放下分別、放下執著、放下起心動念,他就見到了。不是幾個人見到的,很多人見到的,那這個事情就不是假事情。佛在大乘經裡面常說,八地以上,那就是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上不知道有多少人,他們統統見到。見到這個現象,那就真的成佛了,真正是無上正等正覺。圓教初住到七地,無上正等正覺是相似位,八地以上是究竟位,相似,分證,究竟圓滿。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我們前面學到這裡,今天從行蘊看起。「行蘊,其他對境關於瞋貪等善惡一切之心之作用也」。這在行裡面,這裡頭有善有惡、有染有淨,有貪瞋痴慢。五蘊以色蘊配色法,物質現象,受蘊前五識,想蘊第六識,行蘊第七識,後頭識蘊是阿賴耶識,這個經教裡頭都有說。行是不斷,前念滅,後念生。多麼密?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一秒鐘當中,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這叫行。它如果斷了就好了,斷了問題就了了,它不斷。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假相它存在,像看電影一樣,銀幕上這個相它不斷,它是念念相續相。相續還得加個相似,它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每個念頭是一樣的。每個念頭都不一樣,沒有一樣的,因為每個念頭裡面,顯現的現象是整個宇宙。佛法裡面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是一念當中頓現的,沒有先後次第。確實,像我們放映機的燈光打開,這張幻燈片打到銀幕上,是同時出現的,沒有哪個先、哪個後,沒有,叫一時頓現,也一時頓滅,決定沒有先後次第。
佛說這麼微細的現象裡頭,它還有更微細的,那就是從生到滅,生、住、異、滅,有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更細。我們要曉得,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裡面還有生住異滅,那就更快了,再乘上四倍,我們怎麼能夠知道它?科學用極精密的儀器探索到了,佛與法身菩薩在甚深禪定當中發現它們。甚深禪定之中,時間、空間沒有了,講十方三世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相,真相就是一無所有,畢竟空。《般若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因為不可得,所以他的心是定的。我們今天的麻煩,是認為這些東西都是真的,都是真有,起了個錯誤的觀念,我想控制它,我想佔有它,起這個念頭。能、所都不可得,能佔領、能控制的這個身跟心不可得,這五蘊,五蘊是涵蓋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出五蘊。照見五蘊皆空,所以無所有、不可得,那個心止住了。不再起心動念,這就叫成佛,這叫真看破,徹底看破、徹底放下就證得妙覺果位。
我們今天,這些理跟事不容易,搞明白了,信跟解我們建立了,下面這個字行,行是什麼?真幹,真放下。真放下的就是眼前一切境界,萬象紛然如如不動,我們學佛真得受用。如果還在這個境界裡起心動念,那是什麼?搞生死輪迴。這個把戲我們玩了無量劫,不知道,現在知道了,放下,不玩了。還有芸芸眾生喜歡玩的,那他們的事情,我們不再玩了,在這裡劃了句點。這時候自性性德流現,真實的智慧現前,本經講的三個真實統統現前,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這三句話怎麼解釋?沒解釋,你自己去體會,裡面的義理無量無邊、無窮無盡。你能證得,你能教化一切眾生,你的教化是正確的。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不辦一個大學?為什麼不分這些科系?八大宗,大乘八宗,那就是八個學院,可以這樣做,為什麼不做?那樣一搞就變成世間法。我們還認為那個世間法是挺對的,不知道如來當年比這個還更高一層,孔老夫子更高一層,為什麼?出聖人、出賢人、出佛菩薩。如果辦成大學的形式,最高的出什麼?出博士、出碩士。跟佛法比,連阿羅漢都比不上,甚至於連須陀洹都比不上。我在過去,老師告訴我,中國佛教要復興,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那就是辦大學。現在我突然明白了,佛為什麼不辦大學?孔子、孟子為什麼不辦大學?如果是最好的,他們早就做了,他們所做的是最好的。你跟聖人,確實就變成聖人。孔子七十二個學生,傑出的學生,學得很像。釋迦牟尼佛的常隨眾,有菩薩眾、有聲聞眾。
因為,聖賢的教學不是知識,完全是戒定慧。三個字講絕了,又簡單、又容易,一個學一個成功,兩個學兩個成功。要不要讀書?不要讀書;要不要識字?不要識字。就是教你放下,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中國人講放下七情五欲,放下身見、邊見。他教你這個東西,教你這個東西你會大徹大悟。大學不行,大學不用這個方法。於是我們明白了,佛陀在世的時候,學成的弟子,有成就的,有成就的最低限度是阿羅漢,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不算成就,初果、二果都不算。證得阿羅漢,證得三賢菩薩,別教的,十住、十行、十迴向,都算是成就的,證得初地以上叫大成就者。他們所用的方法自自然然跟佛一樣,妙極了!
佛法要普及社會,辦大學好,到什麼程度?不會開悟。佛教的倫理、佛教的道德、佛教的因果、佛教的知識可以,沒問題;如果要講佛教這三個大成就,小乘、大乘、一佛乘,這三個成就,用學校這個方法不行。學校的方法,我們舉個明顯的例子,神秀大師是學校的方法。學習經教,參禪也有一點悟處,能言善道,徒眾不少,五祖忍和尚的助手。可是真正傳法的,傳給六祖惠能,不認識字,一部經也沒學過,你問他佛門他什麼都不會,他只有那個真誠心,別人沒有。別人的心都是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妄心,他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不拘形式。忍和尚傳衣缽沒有傳錯,這是向上一著。
方東美先生給我說的話,我依然很重視,為什麼?佛法普及有普及的必要,社會大眾都能得利益。宗教要回歸到教育,佛教本來是教育,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它離開教育了,我們要求它回頭,要學習經典。太虛大師提倡的人天佛教,這五乘,聲聞、緣覺、菩薩,出世間的佛教,人、天是世間佛教。也就是說,把大小乘教把它淺說,易解、淺說,人天學習必然得福報。這裡頭有真正優秀、傑出的人才,特別幫助他們向上提升,這是中國歷代祖師大德們所做的。馬祖、百丈倡建的叢林,他們提倡,也就是說把佛教變成世間正統的教學法,也出人才,不多,少數,但是多數人得到佛法利益。
無論是佛陀的教法、菩薩的教法、祖師大德的教法,叢林制度是祖師大德的教法,它的根都不離戒定慧三學,這是真正的佛法。離開戒定慧三學不是佛法,這個一定要搞清楚。我們走的路子,是走佛法的正道,還是走佛法的偏道,甚至於走到佛法的邪道。所謂邪道,帶著不善的意念,就是那個裡頭摻雜著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貪瞋痴慢,這是邪道。沒有這些東西,走偏了,走偏了得不到結果,我們講走彎路,會到達,時間很長,這一生到不了。所以正道,難!正道的標準就是戒定慧,守住戒定慧這是正道,離開戒定慧,不是邪道就是偏道。偏還可以,邪就壞了,邪就造惡,果報在三惡道。果報在人天是偏道,不是正道;正道一生決定成佛、決定證果,證到須陀洹果也是正道。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正道,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華嚴經》上五十一個階級,正道,你是一級一級向上攀升;淨土是走捷徑,正道。
正道一定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妄心不能融入正道,用真心自然融入正道,不是哪個人教的。惠能大師在那時候沒人教他,到黃梅參訪,八個月,五祖也沒教他。黃梅八個月,他跟五祖只見兩次面。第一次到黃梅來參見,跟五祖見面,五祖問了一些家常話,然後問他,你到這個地方來想做什麼?他回答五祖說,我想作佛。大概五祖一生沒聽到過有這麼一個人,他來作佛的。看這個人很老實,不像說假話,叫他去做義工。知道他是個樵夫,還做你的老本行,去舂米、去破柴,到碓房。五祖道場,我們估計每天至少一千人吃飯,所以它的廚房很大,多少人舂米、破柴,他去參加這個隊伍,八個月。第二次見面是五祖召見他,他們兩個對話有密義,別人聽不懂。
這一天五祖巡寮,就是把整個寺廟各個部門去看一下,走到碓房,看到惠能在舂米,問他:米舂熟了沒?他說熟了,早就熟了,「猶欠篩在」,還沒有篩,就欠這道手續。大家聽了,不知道他的意思。他們兩個實在什麼意思?五祖問的是米熟了沒有,是問他功夫,你的功夫成熟了沒有。他說熟了,猶欠篩在是還沒有人給他做證明,這個裡頭的意思是請五祖給我做證明。五祖在他那個碓上,拿他的拐杖敲了三下,走了。他知道了,三更叫他去方丈室裡面見面。到三更,果然,去推門,一路門都沒有關,都是開的,他就進去了。五祖看到他來了很歡喜,這個密他完全知道。用袈裟把他圍起來,不讓外面人看到,跟他講《金剛經》大意,不用書本,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明心見性,就見性、就成佛了。
見性,性是什麼樣子?說了五句話二十個字,「本自清淨,本不生滅」,不生不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五祖聽到這個地方說,不必說了,衣缽就給他,叫他趕快走。五祖親自送他,船準備好了,老早就預備好了,讓他上船,叫他離開。他問五祖,我到哪裡去?五祖說,你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都有禪機,話裡頭有話,一般人聽不懂。他走了,五祖裝病,身體不舒服,睡了三天覺。三天他走得很遠了,大家追也追不上,三天之後起來告訴大家,衣缽已經走了。大家就知道了,這時分頭去找,都想把衣缽搶回來。老和尚也惹人毀謗,老和尚糊塗了,怎麼把衣缽給這麼一個不識字的人、什麼都不懂的人?你想,批評老和尚、罵惠能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真的分頭去找,還真被惠明找到了。惠明沒出家的時候他是將軍,四品將軍,官也做得不小,武官。惠能看到人追上了,他要的是衣缽,就把衣缽放在石頭上,自己藏起來、躲起來。他一看到衣缽在這裡,一個四品將軍居然拿不動,他心裡就明白了,這護法神守著,他拿不動。念頭馬上一轉,轉得很快,就大叫「行者,行者」,就叫惠能大師,「我為求法來的,我不是為衣缽」。他就出來了,出來就坐到石頭上。惠明跪在他的面前,向他請教。能大師教他,你把念頭放下,把心定下來,不思善、不思惡,善惡念頭統統沒有了,在這個時候,什麼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問他這一句。他豁然就開悟了,回過頭來就拜他做老師。他在黃梅住了幾年,一無所得,今天在能大師一句話下開悟了,非常感謝。調轉身,碰到一些追來的人,告訴大家,這條路上沒有,我們到別的路上找。
一念真誠,他就能開悟。換句話說,他在黃梅那麼多年的時間,為什麼不開悟?不是用真心,關鍵在此地。今天追趕惠能的時候,這個機會他用了真心。衣缽拿不動,知道五祖傳法選的人是正確的,為什麼這個衣缽很輕,我拿不起來?這一念回頭用真心,用真心就開悟了。不是惠明沒有能力,也不是六祖有什麼特別能力,不是,他用真心的時候,一點就破了。從來沒有用過真心,都是妄想分別執著,佛來了他也不會開悟。你看一念回頭,就那麼容易。六祖一生度了四十三個人,在他手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惠明是第一個。這一年六祖二十四歲,傳衣缽二十四歲,他還沒出家,不是出家身分。逃難的時候遇到了惠明,度了他。
我們細心去觀察,就是真妄兩個字,不在外頭,於外頭沒關係,全在自己。自己用真誠心、恭敬心,他就得成就。明白這個道理,諸佛如來講經教學,我們在經典裡面,世尊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也不是一個大學,阿彌陀佛是個校長沒錯,他也是教員,每天講經教學,觀音、勢至是同學當中的學院長,沒有一個學校,正規學校的組織。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後那一念,那一念是真心你才去得了,那一念是妄心去不了。我們從惠明這個故事就得到啟示,惠明追趕他是妄心,看到他的衣缽,去拿衣缽的時候都是妄心。真心怎麼發現?衣缽拿不動,豁然明白了。為什麼一個將軍,一個有武功的人,一個小小的衣缽拿不動?哪有這種道理!他就知道,有守護衣缽的天龍鬼神。這個時候,妄心放下了,用真心,用真心來求法,這一念真心,所以他能開悟。我們看《壇經》要懂這個道理,否則的話就白看了。人用真心,不定在什麼時候,不定遇什麼緣,就豁然大悟。宗門裡面,我們看《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裡面,這樣故事很多。用真心,最好平常都用,平常都用,不定什麼時候大徹大悟。所以一切障礙,叫魔障,全是妄心。妄心用成習慣了,無量劫用到今天,突然換成真心好像不習慣。不是不習慣,是你不想換,想換就換過來了。
我們看這個五蘊跟八識一對照,行蘊是第七識,轉識成智,關鍵在此地。這裡面是四大煩惱,第一個是我見。沒有我,以為有個我,所以這個我是抽象的,在《百法》裡面是屬於不相應行法。跟著我見起來的,有我愛,我愛就是貪,我慢就是瞋,我痴。你看,貪瞋痴。所以貪瞋痴叫俱生煩惱,它不是學來的。世尊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念不覺阿賴耶就出現了,從真心裡頭變成一個妄心,妄心裡面就是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同時發生了。轉相就是第七識。
賢首大師的《妄盡還源觀》,從一體起二用,在一體上一念不覺,這起二用,兩種作用出來了,一個是依報,就是整個宇宙,一個是正報,就是末那識,這叫四大煩惱。所以,我們把四大煩惱的中心找到了,貪的中心就是情執,瞋的中心就是傲慢,痴的中心就是懷疑。那我們要斷貪瞋痴,從哪裡開始?從情執、從傲慢、從懷疑。為什麼?這是它的中心點。不懷疑,愚痴就破掉了;不傲慢,人總是謙虛,不傲慢,瞋斷掉了;情愛破掉了,貪心就沒有了。這貪瞋痴,三毒煩惱。佛用的是什麼?布施破貪心,用忍辱破瞋恨,用智慧破愚痴。六波羅蜜裡頭最重要的是布施、忍辱、般若波羅蜜。
最後一個是「識」,識就是第八識,「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之心之本體」。上面是講作用,它的體,所以阿賴耶叫藏識,藏就是藏的意思,倉庫、資料室,儲存檔案的地方,儲存資料的地方。它沒有相,所儲存的東西在,也沒有物質現象,所以這個倉庫很大。裡面放的什麼東西?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統統在這裡頭。一念不覺,自性能生能現,不變,變是阿賴耶的事情,因為一念不覺出現個阿賴耶,阿賴耶把自性所生、所現的相產生變化,這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十法界是總說,大分;細分,無量無邊的法界。一個人是一個法界,一個人是無量法界,為什麼?一個人剎那剎那他在變,就是無量法界。我們想想,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念頭,那就是一千六百兆個法界。念念相續,無量無邊法界,這是事實真相。
我們再看下文,「以一個有情徵之」,一個有情就是一個人,我們就一個人來說,來講五蘊。色蘊就是他的身,色身,四大和合,其他的,受想行識這是他的心。這一歸納就歸納兩法,色心二法。「心之中」,心裡頭有受、有想、有行,這三個是「心性上各為一種特別之作用,故名之為心所有法,即心王所有之法」。心王是識,阿賴耶識,阿賴耶是識的體。「略云心所」,受想行是心所有法。後頭,識這一種這就是心的自性,稱它為「心王」。這個自性跟真如自性是一個性,真如自性是覺,這個性是迷,迷悟不同。他要覺了他就成佛,他迷了就搞十法界、就搞六道輪迴,統統是識變之事。
「蓋五蘊為身心之二法,如色界欲界有身之有情,從五蘊而成」。無色界他沒有身,他只有四蘊而成,他沒有色,沒有物質現象,他只有精神現象。《增一阿含經》第二十七卷,佛有個比喻,「色如聚沫」,沫是水邊上、水面上髒的東西,聚集在靠岸的一邊,我們講水泡,聚沫,不是真的,假的。「受如浮泡」,也是假的。浮泡跟聚沫差不多的意思,浮在水面上的,水泡,在海邊上可以看到,浪花一沖,看到很多水泡。「想如野馬」,野馬就是「陽焰」。古時候的名字,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但是這個現象常常看到。我們在美國、在澳洲,因為它的平原很廣,我們車在高速公路上走的時候,有的時候霧氣,早晚那個霧氣你看到前面像水一樣,霧氣在波動,遠看像水。這是種幻相,自然現象。這種自然現象野生動物不知道,像馬、鹿,渴的時候牠看到前面有水,趕快跑,愈跑愈遠,都在前面。牠不知道這是地上一種氣,我們講地氣。「行如芭蕉」,芭蕉沒有實體,你去剝它,剝到最後沒有了。「識為幻法」,這是根本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不是真的,完全是假的,從真如本性變現出來。真如本性沒有三種現象,但是它有現象,這個現象是從無現象裡頭變現出來的現象,所以這個現象不是真的。我們要把它認清楚,五蘊皆空。
在六道裡頭的人,誰不執著五蘊?不但六道,再提升到四聖法界,還是沒有把它放下。所以四聖法界裡面的佛,天台大師稱他為相似即佛,不是真的。把五蘊放下,真成佛了。五蘊放下就是不再執著五蘊,知道五蘊是假的,你不再為這個操心,不再為這個憂慮,不再去分別、去執著它,甚至於你對它可以不起心不動念。佛對五蘊,不起心不動念;菩薩對五蘊,他有起心動念,他不分別不執著。都教你放下,你要不放下就繼續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你就得知道,你起心動念,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我們學佛學到今天,明白了一樁事情,整個宇宙是有機體,任何一粒微塵它都有受想行識,都有見聞覺知,沒有一樣不知道。你起心動念,花草樹木知道,天地鬼神知道。修.藍博士說,他到我這來參觀,這講台桌子知道,我們坐的椅子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牆壁都知道,你能瞞得過誰?真以為沒有人知道,這全知道。是真的嗎?一點都不錯。諸佛如來心裡沒有念頭,根本不起心不動念,那叫真如,那是純真之心,沒有念頭。起心動念純淨純善,那是性德。法身菩薩起心動念純淨純善,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一體,所以性德圓滿的顯露出來。真正認識是一體,沒有絲毫差別。
我們看下面,念老為我們解釋這句偈的意思。「內心清淨絕塵勞」,他用《心經》,照見五蘊皆空。「絕者,斷也,滅也,徹無也」,內心清淨絕塵勞。塵勞是煩惱,「因貪瞋等煩惱,如塵垢蔽覆真性」,我們的真性被它染污了,「勞亂身心,故曰塵勞」,塵勞是比喻。如上智慧深廣,清淨絕塵,故超越無邊無數畜生、餓鬼、地獄之門,不墮三惡道,故云『超過無邊惡趣門』。這個三大類,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只要有惡的念頭、惡的言語、惡的行為,它就有這個東西存在。給你說真話,當處出生,當處滅盡。地獄、餓鬼從哪裡來的?是自己念頭變現出來的,你有這個念頭,這個境界就現前;沒有這個念頭,這境界就不現,就沒有。都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人念頭錯了、言行錯了要懺悔,不懺悔,三惡道現前,懺悔它就沒有了。
不是說好像真有這一道,那不是佛的正說,佛的正說是「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念佛,佛境界現前;念貪,鬼境界現前;念瞋恨,地獄現前,都在你一念。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念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你想對不對?這個人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念頭,除這一念之外什麼都沒有。念佛的人,他現在還沒有往生,但是他住在極樂世界。為什麼?那一句佛號變現的是極樂世界,現前就是。往生時告別這個世界,不跟這個世界眾生和光同塵了,不幹這個,我走了。科學家講他入另一個空間維次,跟我們不是同一個空間維次了。在電視說,他是另一個頻道,不跟我們在一個頻道裡頭。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到極樂世界去,好!喜歡到華藏世界,念頭才動就到了,毘盧遮那佛歡迎你。無論到哪個世界去作客,那個佛一看,阿彌陀佛的弟子來了,好好招待。為什麼?沾阿彌陀佛的光,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稱之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彌陀弟子還得了,佛弟子當中第一,彌陀弟子。我們要對得起彌陀,如果我們還有不善的念頭,替阿彌陀佛抹黑,那是罪過。阿彌陀佛不會生氣,同學會生氣,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護法神不會饒過你,他對你不客氣。所以一切法都在真心,這個很重要。幫助現代的眾生要真幹,要做榜樣給人看,人家才會相信。你真心,他沒看見,說得再好聽,他不相信你。要做出榜樣出來,把佛陀教導我們的我們統統做到,這才行。
「並迅速達到菩提之究竟彼岸」。菩提是覺的意思,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國就是覺悟。「菩提究竟岸,即究竟覺也」,究竟覺是圓滿的覺悟。「《三藏法數》曰:究竟即決定終極之義」,到頂頭了,再上去沒有了,這叫究竟,「謂能覺了染心之源,究竟終窮,同於本覺,故名究竟覺」。染心之源是阿賴耶,阿賴耶的相就是無明,無知,叫糊塗,阿賴耶真的是這個相。但它很老實,不管你是善是惡、是染是淨,那個念頭它統統都收,都把它收藏在資料室裡頭去。它很忠心,它對這個真的沒有分別,什麼玩意都收來,都放到倉庫裡儲藏。但是要曉得,這沒有形相,只是一個錯誤概念,就是無明,佛用的這個名詞用得好。覺,一覺就明了,覺一照沒有了,無明是假的,不是真的。無始劫所造的罪業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般若智慧一照沒有了。那我們這個般若智慧起不來,被它障礙了,障礙是假東西,不是真的;覺是真的,覺是從自性流出來的。真心就能照,能照破無明,能照破阿賴耶。所以究竟覺,「是為菩薩大行圓滿,究竟至極之覺」,這就成佛了,圓滿成佛。佛法教學終極的目的是在此地,你證得最高的佛果,這個果位的名稱叫妙覺。是究竟佛果,比等覺高一級,等覺是等於妙覺,這是真正的妙覺。見到圓滿的自性,無始無明的習氣斷得乾乾淨淨,這是這個地位。
「法藏比丘為度生死,首求智慧。以慧照故,內心清淨永絕塵勞」。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應該學習。法藏首求智慧,智慧從哪裡來?清淨、平等心當中來的。清淨是定,平等是大定,覺就是智慧,定生慧。凡夫的心不定,妄念多、雜念多,所以他生煩惱,生妄念、生雜念,生善念、生惡念,總而言之他要生念頭。大乘教裡頭,只要是念頭,統統叫妄念。在淨宗,只有這一念阿彌陀佛這是正念,除這一念之外全是妄念。定從哪裡來?定從戒來。所以,把戒丟掉是假佛,不是真的。念佛能不能往生?如果能往生,是靠他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這一生沒持戒,靠過去的。臨命終時,那個時候的一念是真心,真心具足戒定慧,妄心沒有。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我們就都明白了。
這些理事、因果不搞清楚、不搞明白,對我們往生產生障礙。人在臨命終那個時候,教中所說不是假話,累劫的冤親債主都找來了。這個時候,欠命的來討命,欠債的來討錢,沒有一個肯饒你,這個時候怎麼辦?如果你有緣,得到真正有道心的人幫助你助念,有戒定慧的這些人,冤親債主大部分都願意跟你化解恩怨,讓你去往生。這個緣不容易找到,如果沒有這個緣,絕大多數都不能往生,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明白這些道理,不想再搞輪迴了,就應當放下。不放下,那就是我很歡喜再搞六道輪迴,我學佛只學到人間佛教就夠了,不想超越輪迴,這可以。
真正知道輪迴苦,不想再搞輪迴,一心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你不放下那不叫騙人嗎?這不是騙人,騙阿彌陀佛。騙人沒有關係,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來接引你,你去不成,問題在這個地方,極樂世界在哪裡你找不到。西方,那是個方法,是教你定心的方法,指一個方向,你把心定在那裡,是這個意思。西方在哪裡?方方都是西方,沒有一處不是西方,當處即是。連中峰禪師在繫念佛事裡面都說,「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我心即是彌陀,彌陀即是我心」,他沒講錯,禪宗的大德。他捨報到哪裡去了?肯定到極樂世界去了。為什麼?繫念法事度了很多人,幫助很多人往生極樂世界,他能不去嗎?我們學這個經學到這個地方,就應當時時刻刻警覺自己、提醒自己,不能犯這個過錯。
淨宗學院當年在美國成立,我寫了個緣起,提出行門五個科目,只要能把這五個科目落實,我們相信都能夠往生。第一個淨業三福,第二個科目六和敬,第三個科目三學戒定慧,第四個科目六度,第五個科目普賢行願,就這麼多,再沒有了。這五樣東西常常放在心上,每天晚上對照一下,今天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違犯?該做的有沒有做到?不該做的有沒有違犯?要反省,要懺悔,要認真努力,後不再造,決定能往生。如果還繼續造的話,那就沒法子了。所以我們是真學還是假學?假學都有麻煩。假學,最好在家學佛,為什麼?不造破和合僧的罪。假學佛在僧團裡面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來生是無間地獄。
我的剃度師父,福州鼓山的心悟法師,我出家的時候他非常誠意的找我,兩個月來找我九次,請我出家。那個時候他做臨濟寺的方丈,這個道場過去是軍隊眷屬住在這個裡頭,現在國家交還給佛教,這些人撤走了,他接收這個寺廟。沒人,人手不夠,好像那時出家人只有六個人。他希望出家人愈多愈好,找我,我在那裡剃度了。但是沒有想到,到第二年他還俗了。還俗也對,我贊成,為什麼?不能持戒。他還俗,是他一個在家皈依的徒弟,女孩子,跟她結婚了,以後就學修鐘錶的手藝,擺了個攤子。這個對的,不敢在佛門裡造罪業。所以他當時告訴我的時候,我能夠理解,我贊成。否則的話,他那個造的罪業就是地獄罪業,他還俗就沒有了。還俗,老實念佛,照樣可以往生,只要好好的修。不可以破壞僧團,破壞僧團的罪太重了!他比我小一歲,也很有才華,講經不常講,好像也寫過一、二本書,談佛教的,我們那個時候年輕,看到他這些文章都很佩服。當時還俗的不只他一個,我知道有三個年輕法師,一年之內還俗的。
所以,智慧不能夠少戒、定,沒有戒定決定沒有智慧,你學得再多,是知識,不是智慧,從定中發的是智慧。從書本上、別人口頭聽講學來的是知識,內心發的是智慧。所以,有智慧的人內心清淨,永絕塵勞,煩惱他沒有了,身心清淨。「於是杜塞惡趣,速證究竟果覺」,法藏怎麼成就的,要知道,「故云速到菩提究竟岸」。岸,彼岸。生死是此岸,涅槃是彼岸,究竟岸是究竟涅槃之位。法藏是真做到了,他在家是國王,世饒王,聽佛講經,聞法他開悟了;換句話說,不再搞六道輪迴,他想超越。出家修道,思惟清楚,這有智慧,選擇正確,老師給他做增上緣,護持他。
痴,下面是「無明」,無明就是痴,痴的異名。「《大乘義章》曰:痴闇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無明貪瞋,就叫三毒。無明就是愚痴,愚痴的核心就是懷疑,沒有智慧。無明貪瞋就叫三毒煩惱。「由於智慧到彼岸,並因三昧之力,故三毒永無,三惑俱盡,過失皆亡」。三惑是見思煩惱、塵沙煩惱與無明煩惱,這個統統盡了,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他證到妙覺位。「三昧,正定」,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正定。也叫「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心中一念不生,這個享受是正常的享受,這就是禪定。也叫「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就是保持平等心。於一切境界不起心不動念叫等持,為什麼?起心動念就不平等,不起心不動念是平等的,跟佛的境界完全相同。法身菩薩也是這個境界,沒有佛那麼圓滿,為什麼?習氣沒斷。到等覺菩薩,還剩下一品極其微細的習氣,那一品習氣斷掉,等持圓滿了;圓滿,實報莊嚴土就不見了。所以我們曉得,實報莊嚴土是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習氣沒斷,有,習氣斷了就沒有了。實報土也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
學佛得真幹,依照大乘教這樣做是難,我們善根福德因緣都不足,成就不容易;不要說大成就,小成就阿羅漢,我們這一生都做不到。所以只有念佛法門,求生淨土,這一門要真幹,決定成就。可是要記住,要真幹才行,幹假的不行,真信、真願、真求往生。真的是什麼?萬緣放下,這真的。一樁事情沒放下,它就障礙你往生。一樁事情沒有放下,阿彌陀佛知道,他不來接引。為什麼不接引?心不清淨。念佛往生的人,第一個條件,心淨則佛土淨,就是往生最後一念是清淨心,真的萬緣放下,心裡就這一句佛號,就決定得生。所以,古來祖師大德勸導我們,平常就養成這個心,走的時候自己有把握,不要求人助念,說走就走了。纖毫沒有放下都是障礙。
我們在這個世間也是隨緣,國外還來找,放下了沒有?放下了,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有緣,我們隨喜;沒有緣好,更好。我要想怎樣怎樣做,叫攀緣,你沒有放下。隨喜功德好,不要去攀緣。遇到這部經,遇到這個法門,稀有難逢,怎麼可以把這個錯過?世間一切法錯過沒關係,這個可不能錯過,這個要是錯過了就真錯過了。世間事,乘願再來可以,應以什麼身得度就能現什麼身,他得大自在。
這個三昧,念老下頭引用《探玄記》,賢首大師的解釋,也說到等持,定慧等,心不散亂,住心一境,它都有這個意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