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九十二頁,第三行當中看起:

  『伽他』,「舊作偈,此翻為頌。頌者,讚也,歌也」。梵語稱伽他,在中文裡頭稱為偈頌,也單說偈,或者是頌,也有偈頌連在一起說的,偈頌。「採用偈頌之意有二」,第一個是「偈文少字之中能攝多義」。偈頌像中國的詩歌一樣,它字數有限定的,有三個字的、四個字的、五個字的,六個、七個都有,長的有到九個字的,四句是一首。所以它的文字比長行少很多,但是意思很豐富,容易理解,也容易受持,它押韻。第二個,「偈音美妙,用之讚詠」,可以唱的。這個地方只說它用意有兩個。法藏比丘到佛前禮佛之後讚佛,並發下廣大誓願,「現在當來一切眾生,皆依此一乘願海而得度脫」。一乘願海,這個宏願是幫助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佛道,這叫一乘願海。

  一乘是佛乘,二乘是聲聞、菩薩。這個二乘,小乘就是聲聞、緣覺,三乘有菩薩,菩薩裡頭有權教、有實教,實大乘、權大乘,這前面我們都學過的。權大乘沒有見性,實大乘是明心見性,才算是真實大乘教,真實大乘就是法身菩薩,住實報土。西方極樂世界,只要是往生,都是實大乘。並不是我們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這樣子獲得的。這樣子加持而得到的,它真管用,不是有名無實,它真有用處。譬如經上告訴我們,他就有能力在十方諸佛剎土十法界裡面,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能現什麼身。他通達一切法,沒有障礙,應以什麼法得度的,他就給他說什麼法,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薩完全平等。所以極樂世界是個平等的世界。

  我們這個世界也有同居土,六道輪迴同居土,四聖法界方便土,華藏世界是實報土,但是它分開了,它不在一起,上面能看到下面,下面看不到上面,有隔礙。極樂世界沒有,極樂世界也有三土,同居土它不是六道,它只有兩道,人、天兩道,沒有三惡道,沒有修羅、羅剎,沒有這些。這是阿彌陀佛選擇的,有天道,這是同居土;方便土裡面有聲聞、緣覺、菩薩,有權教的三乘;有實報莊嚴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行的道場。但是佛的本願,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實報莊嚴土的菩薩,等於說名字上有同居土、有方便土,實際上它全是實報土,它裡頭沒有障礙。所以生到極樂世界就能見到觀音、勢至,就能見到文殊、普賢、彌勒這些大菩薩,這些是等覺菩薩,都能在一起,到那邊學習成就快。

  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在蓮花裡面就轉識成智了,也就是說,把像我們這個世界的阿賴耶的這個物質身體轉過來了,在花苞裡頭就轉過來。到達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那個時候的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這是四十八願裡頭佛的本願。他的身是法性身,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法性真常不變。人無量壽,無量壽永遠年輕,他沒有變化;花草樹木永遠常青,沒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沒有。所以極樂世界就非常殊勝。我曾經說過,到達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你進去了,什麼時候出來?下課了,離開了,你就成佛了,不可思議。

  阿彌陀佛講經沒有中斷的,來接引你的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不是他的報身,他的報身在講堂講經說法,從來沒動。他有本事分身,分無量無邊身,去接引來往生的人,一個都不漏,他有這個本事,這是接引。所以我們生到極樂世界,就有阿彌陀佛這種智慧德相,我們在講堂裡面聽阿彌陀佛講經,沒動,能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供佛。供佛是修福,聽佛講經是修慧,真修不是假修。所以你到極樂世界,很快你的智慧、福報就圓滿了。在這個地方難,太難太難了,修慧修福都不容易,在那裡容易。不但是供佛聞法,而且你的分身遇到有緣眾生,過去生中不定在哪個世界,有緣眾生跟你就有感應道交,你就能度化他。你能夠現佛身,應以佛身得度,你就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示現佛身。

  極樂世界不需要飲食,我們這裡離不開飲食,他不需要,法性身,是以自性的能量變化成的,不需要飲食。他也不需要睡眠,極樂世界沒有晚上,沒有夜晚,它也沒有太陽、也沒有月亮。光從哪裡來的?身放光,佛身放光,每個人身上都放光,樹木花草放光,山河大地放光,光明世界,永遠沒有黑暗。它也沒有什麼白天晚上,沒有年月日。所以你進入講堂去聞法,出了講堂就成佛了。每個人進去出來時間不一樣,這是各人善根福德因緣不相同,有人勇猛精進,成佛快,有人要遲一點。這個早晚時間雖然經上是用劫說的,但是我們知道,在那個境界裡面,時間、空間都沒有了。時間沒有了,過去、現在、未來也沒有了;空間沒有了,距離沒有了,十方剎土在哪裡?就在面前。確實像我們現在看電視屏幕一樣,全世界傳播我們這裡都能夠接收到,按哪個國家的電視台就出現了,就在這一個屏幕上,沒有空間。時空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往生極樂世界的念頭才叫真有,對這個世間不會再留戀。這個世間,人間天上再殊勝的境界你也不會羨慕,這是真搞清楚。對這個世間還有戀慕,對極樂世界沒搞清楚,這個世界也不清楚,迷在其中,才會有這些煩惱現行。要怎樣讓我們信心堅定?兩個世界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方法很簡單,中國古人教我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能把《無量壽經》,最好是連註解,念上一千遍,你的信心就出現。為什麼?清楚了,娑婆世界真放下了。千遍肯定得三昧,就得定,定生慧。定生慧就是開悟,縱然不能大徹大悟,大悟肯定有。大悟管用,保證你往生。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保證你成就,這個不可思議。

  我們看下面偈頌,科題「讚佛」,讚佛分兩段,第一個「光相無等」。

  【如來微妙色端嚴。一切世間無有等。光明無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我們看念老註解。此頌在《漢譯》每句是五個字,《魏譯》的是四字,唐宋兩譯是七字。《吳譯》缺這個讚頌。「唐宋兩譯義理文字均較勝,故今會本亦為七言」。

  「本頌首段是讚歎佛德」,這個四句,『如來微妙色端嚴』,這是法藏讚歎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佛。微,微細,精妙。我們看到這個文字,只有一點模糊的概念,微細到什麼程度,精妙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想像。我們看了近代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比較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以前這個概念很模糊。精微到什麼程度?我們只看看他們發現的物質的最小單位,是物質,我們把物質磨成粉,每一粒就很細了;你再去把它磨,磨到極其微細,肉眼看不見,要用高倍的顯微鏡來觀察才能看到。現在科學家找到了,佛經上說極微之微,這是物質最小單位,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用分析的方法,從牛毛塵,牛毛很粗,毛尖端上有一粒塵土。彼此有吸引力,它不會掉下來,一粒微塵,從這開始。把這一粒微塵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羊毛塵,羊毛細。羊毛塵再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再分下去,兔毛塵的七分之一叫水塵,就是它在水裡面,水有空隙,這現在人都知道,能夠在水這個空隙裡面走來走去,它沒有障礙,水塵。水塵再分七分,七分之一叫金塵,金屬,金屬也有空隙,金屬的密度大,空隙就更小,它可以在空隙裡頭往來沒障礙。金塵再分七分之一,七分,那個一分叫微塵。佛經裡微塵是這個意思,絕對不是我們肉眼能看見的,佛說阿羅漢的天眼可以看到微塵。微塵能不能分?能分,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七分之一的分叫色聚極微。我們看佛用的這個名詞,色,色是色法,就是物質現象;聚,不是個單純,換句話說,它可以分的,色聚極微。大概色聚極微,阿羅漢看的這個微塵,我想應該就是現在的原子,色聚極微就是現在科學家發現的粒子、夸克,這些屬於色聚極微。「色聚」這兩個字就不是一個,確實,粒子有幾十種,夸克也有幾十種。夸克還能分,再分叫極微之微,佛說不能再分,沒有了,再分就沒有了。

  極微之微是佛經裡面講物質最小單位,它不能分,再分就沒有了。這個被科學家發現了,科學家稱它作微中子。微中子多大?科學家是明白的告訴我們,一百億個微中子,一百億聚集在一起,它的體積等於一個原子裡頭的一個電子,繞著原子核轉的電子,就是說它的體積是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這微中子。這個東西再分,物質沒有了,物質沒有了看到什麼?看到是念頭波動的現象。所以科學家看到這個現象之後,就說了,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的存在,物質是假的,是從念頭產生的。這個說法跟佛經上一樣,佛經上,「相由心生,色由心生」,色就是相,就是物質現象。佛經上物質現象,一個用色,代表物質現象,一個用相,相跟色都是屬於物質。物質從哪來的?心生的,心就是念頭。科學家聽到這個話非常訝異,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怎麼會知道?科學用了四百多年,累積到今天才發現這個事實真相。釋迦牟尼佛沒有科學工具,沒有這些精密儀器設備,三千年前他怎麼知道的?

  所以科學家根據這個事實推斷,他說人可能有一種本能,從前人有這種本能,現在人把這種本能喪失掉了。這個話說得沒錯。本能是什麼?本能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現在變成凡夫,本能失掉了。不是真失掉,真失掉你用儀器也看不到,不是真失掉,佛說是迷失了。什麼東西迷了?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的心不清淨。如果你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就看到了。為什麼?真心,清淨心、平等心看到了;心不清淨,染污了,心不平等,波動了,就看不到了。所以佛用的方法不是科學儀器,佛完全用禪定、用內功,定到一定的程度,宇宙的奧祕全揭穿了,好像根本沒有奧祕。真正見到你本性裡頭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才藝、無量相好,只要見性,你全都恢復了。

  像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他真見性了,五祖衣缽立刻就給他,打發他走路,叫他躲避,免得被人害死。五祖衣缽傳給他,這不服,別人不相信。惠能走了,離開了,三天之後,五祖才出房門跟大家見面。三天走得很遠了,不容易追到,走得很遠了,才向大家宣布,衣缽已經走了。大家心裡有數,肯定,惠能不見了,一定是他拿走了。這個寺廟裡頭發起,追,四面八方去追,要把衣缽搶回來。這是什麼?嫉妒,不服。唐朝是中國佛教黃金時代,都有這種事情,何況現在?在那個時候,毀謗六祖的人有多少?太多了!我們要了解這些現象,真正有成就,除非不出頭,你一出頭,就有別人嫉妒、就有別人障礙、就有別人毀謗,肯定的,不能夠避免的,這所謂是人之常情。從前的人確實都有過很好的家教,尚且如此;現在家教沒有了,貢高我慢不曉得增長了多少倍。能大師那個時候是小風小浪,現在是大風巨浪,真難!

  所以傳承,確實只有極少數的人,真正發菩提心,什麼樣苦難都甘心情願來承受,把我們傳統的好東西傳下去。好在這些典籍還存在,要有人去學、要有人去做、有人去傳,再苦,只要有堅定的信心,能恢復。但是心裡要有數,恢復不在我這一代,我看不到結果,我只是把這個火苗傳下去,一代一代傳下去。達摩祖師到中國,傳六代才開花結果。在開花結果之前,惠能大師要在獵人隊裡躲藏十幾年,修忍辱波羅蜜。對於任何一個毀謗的人沒有怨恨心,受盡屈辱,對於給予屈辱這些人還要感恩,這個不容易,這是把菩薩六波羅蜜做得淋漓盡致。布施是捨,持戒是斷惡;忍辱,再大的困擾,信心堅固不動;在戒定慧中等待機緣成熟,這精進,念念沒有離開戒定慧。心裡頭一念不生就是禪定,不是盤腿面壁,盤腿面壁獵人隊裡不要他了。這些打獵的人是叫他來服務的,給他們燒飯、給他們做工,聽使喚的,把他當僕人看待,他沒有地位,侍候獵人隊這些人。一個明心見性的活菩薩,受這種奇恥大辱,沒有絲毫怨恨,這就是一切境緣當中不起心、不動念,這是大定,他那個大定別人看不到的。他所表現的全是般若波羅蜜,每天從早到晚六度齊修。

  十五年,緣成熟了,這個風潮平靜了,他出來。遇到印宗法師,印宗是個真正修行人,跟他一見面,向他問了幾個問題,聽他答覆,知道他不是凡人。就向他請教,聽說有個惠能大師,十幾年前得五祖的衣缽,他就問他,是不是你?惠能承認了。他說我們想看看衣缽。衣缽一打開,真的不是假的。惠能這個時候就在印宗座下剃度了、出家了,印宗是他的剃度和尚,他是印宗法師的徒弟。可是剃度完了之後,印宗法師拜他做師父,他又變成印宗的老師了。法子,傳法的老師,佛門裡面這個關係是最親密。剃度不算親密,剃度、受戒都不算親密,那是「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對於你成就的這個老師,這是真正和尚,這叫法子。這個傳法的人叫親教師,真正和尚。我的剃度師白聖法師,傳戒師道源老和尚,接引我入門的,我佛法從哪裡得來的?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在章嘉大師那裡三年,在李老師那裡是十年,這個關係我一生有沒有成就。佛家講親疏,這個關係親,剃度、受戒那個疏,傳法的和尚重要。

  這個微細的色相,真叫微細,一個微中子,裡面能現大千世界、能現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就在一念間。那個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說這多微細。「如來微妙色端嚴」,我們讀了科學報告,對這個微妙,微妙色,有了一點概念。以前完全不知道,統統想錯了。依照古人的註解去講,古人註解沒錯,我們講錯了,因為我們無法體會。在我上一代的人,就是李老師,他看過這個會集本,黃念老的註解他沒看過。不容易,念老註解出來的時候,李老師往生了,沒見到。我們這一代遇到了,這是緣分,不可思議的緣分,善根、福德、因緣,這緣分。

  看到這個註解,再參考現代的科學報告,這裡頭的疑問大致上都解決了,不再懷疑,堅定信心。沒有搞清楚,不管說怎麼信,疑問總是存在,這個疑根不容易拔除。毫無疑問,這往生自在,而且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增高,聽阿彌陀佛講經都能夠懂得,能聽得懂,能依教奉行。到西方極樂世界修什麼?還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一直念到自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將來在十方世界,教化眾生,肯定就是用這個法門教人,但是所有佛法沒有一樣不懂,門門都通,門門都懂。我們教人肯定這個法門,為什麼?這個法門快、穩當、容易。就是難信,一切諸佛都叫它做難信之法。

  這一句是讚美,「具不可思議、無比之義。佛之報土報身,色相不可思議,稱為妙色」。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每一個往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色相同佛,跟阿彌陀佛一樣。換句話說,這個地方讚美阿彌陀佛的,我們到極樂世界,也就是我們跟彌陀相同,一樣的色相、一樣的微妙、一樣的端正莊嚴。微妙,精妙之極。「色端嚴者,色相端正莊嚴也。《法華經序品》曰: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這個微妙兩個字也用上了。身相如金山,這是比喻,佛身是金色。金是比喻,在五金裡面,只有黃金不變色。金銀銅鐵錫,其他四種都容易氧化,時間長了它就變色,銀遇到污染它變成黑色,這個我們知道的。只有黃金不變,所以黃金就變成珍貴的金屬。這個金色裡面的意思,不一定是黃黃的顏色,不一定,是它的妙色永恆不變,金是取不變的意思。人身體壽命長,真正是無量壽,可是色相沒有變化。

  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人的色相會隨著年齡變,從小慢慢變老。不是十年十年變,不是一年一年變,不是一月一月變,佛告訴我們,一秒鐘裡頭你已經有一千六百兆次的變化,這叫無常。為什麼?這是法相身,不是法性身,法性身不變,性不變,相變。阿賴耶是從變化裡頭產生的,所以它變現的那些東西統統都是剎那不住,也就是全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所變現的。說得再微細一點,這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一秒裡面,這個色還有成住壞空,它還有四個階段,更細了。那麼小的時空裡頭,真有變化,成住壞空,不是成是一念、住是一念、壞是一念、空是一念,不是的,它同一念裡頭有成住壞空,就更微妙了。精妙之極,這四個字確實是說到了,如果沒有科學這些報告,我們對這一句精妙之極是個含糊的概念,不清楚。至少我們今天曉得精妙到什麼地步,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這個裡面產生的現象。這個現象我們看不見,我們聽不到,它有聲音,它樣樣俱全,五味俱全,我們聞不到,對它絲毫沒有感觸,但是它就在眼前,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對這個有了正確概念之後,我們再看賢首國師的《還源觀》給我們講宇宙的形成。這是根據《大方廣佛華嚴經》說的,《華嚴經》說得詳細,它很簡單。從一體,這一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他用這麼多字。自性,自性是什麼樣子?清淨、圓滿,圓滿是說性相、理事、因果,都在這個圓字裡頭,智慧、德相。明是光明,遍照法界,大光明藏,用這個來形容本體,哲學裡頭講的本體。這個本體在一念當中能生宇宙,宇宙是從它來的,就是惠能大師末後一句話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今天我們講全宇宙,一法不漏,佛經上的術語是遍法界虛空界,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都在其中,華藏世界,《華嚴經》上稱為華藏世界海。佛說像這樣的華藏世界,在太空裡無數無盡、無量無邊,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是體。

  從一體起二用,二用第一個宇宙出現了,同時,我出現了,我跟宇宙同時出現。從什麼地方出現?從體,體不是物質,非物質現象、非心理現象、非自然現象。這個體它遍法界虛空界,你看不到它、聽不到它,六根接觸不到它,但是它在。什麼時候你能見到?佛說了,八地以上,你自己好好修行,證得八地菩薩就見到了;也就是說,八地的定功能看到事實真相。八地上頭還有四層,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上都看得清楚。佛不是隨便說的,有人給他做證明,八、九、十這三地菩薩給他做證明,等覺菩薩給他做證明。這是宇宙,依報,我,正報,出現了。什麼時候出現的?就在當下這一念,沒有先後,這不可思議。給你講真的話就一念,這一念不是立刻就沒有了?是,它又有一念。念念相續,但是念念不相同,不一樣。所以不能叫相續相,相續相是前念跟後念相同,才可以說相續,前念跟後念不一樣。

  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實驗,跟我說,他說告訴我一個奇怪的事情。我說什麼奇怪的事情?做幾十萬次的實驗,沒有兩個圖案是完全相同的。我跟他說,永遠不可能有相同的。他說為什麼?我們念頭不一樣,雖然你給它是一個念頭,愛,你跟那個水說我愛你,我愛你,前頭一個愛跟後頭的不一樣。怎麼不一樣?那個愛的輕重不一樣,不可能完全相同,總有一點差別。所以我給他講,你做下去,你一生會找不到一個相同的圖案,有相似,不完全相同。念頭不一樣,怎麼可能前念跟後念完全相同?它是從念頭生出來的,「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怎麼可能完全一樣?

  所以無明,無明前頭加無始,無始無明,這字用得好。無始,我們初學佛的時候以為大概很久很久以前,找不到這個時間了,太遠了,叫做無始。不是的,全搞錯了,就是字面的意思,無始,沒有開始。如果有開始,那就是真的事情;沒有開始,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開始。就是那一念,一念就是在當前,當下一念,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未來。我們習慣有個空間、有個時間,大乘佛法裡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時間跟空間都是不相應行法,五法三自性裡頭分出來的。不相應行法就是現在所說的抽象概念,沒有事實根據,是個抽象概念。不能說沒有這個概念,概念不是事實,沒有事實。像時間、空間,有為、無為,都是個概念,不是真的。

  佛看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他徹底明瞭,一點不疑惑,所以他在一切現象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它不礙事,空、有一點都沒妨礙,自性真空不礙萬象紛呈,萬象呈現不礙虛空,虛空沒有阻塞。為什麼?因為相是假的,相不是真的,真的就會造成障礙,假的沒障礙。我們今天障礙從哪裡生出來的?我們的障礙是從我們分別執著裡出來的,是自己把它造成障礙,實際上它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佛在《華嚴經》上說的,整個宇宙沒有障礙。統統是錯誤的概念,以為有,沒有以為有,這麻煩就出這裡。你要知道,《心經》上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就是物質現象,空就是自性,自性跟所現的物質現象毫無障礙,只要你不執著它。我們今天執著,這個牆,就執著牆,那就過不去;不執著,不執著就通過了。講經的法師都會講,碰到牆他走不出去。

  圓瑛法師好像是在他最後的兩部《楞嚴》,在序文裡頭他講了一樁事情,是他自己事情。他在寮房打坐,突然想到一樁事情立刻要辦,他下來的時候就從門走出去了。走出去之後,突然想到,我沒有開門,我怎麼走出來了?回頭看看,門是關的,裡面真的關的,他怎麼走出來的?他那時候沒有想到有門這個事情,他就走出來了;如果他想到門,他就走不出來,他一定要開了門才出去。這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虛雲老和尚他年譜裡頭有記載,我不知道是在哪一年,過年的時候,應該是黃昏。因為他住茅蓬,過年要拿一點菜、拿一點油回到茅蓬去,他拿了。應該是黃昏的時候,天還沒有完全黑,從廟裡頭到茅蓬大概要走四十分鐘的樣子。他走到半途,碰到兩個和尚,廟裡頭的,打著燈籠。他們兩個看到虛雲和尚,就給他說:老和尚,天這麼黑了,你怎麼沒有個燈?他這一提,他突然看到天就黑了。他自己沒有這個念頭的時候天沒黑,外面看得清清楚楚。就是這個境界都是自己變幻的。這是距離我們近的兩個人,他們親身的經歷。

  我們今天所有的麻煩就是有心,到無心的時候,麻煩就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宗門所謂「我本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不著相;也就是說,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他什麼障礙都沒有。一起心動念,境界馬上就變了,變成什麼?變成有障礙。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什麼障礙都沒有。你看這個牆壁穿過去,牆外面什麼你就看得清清楚楚,它沒有障礙了;我們在三樓,看下面二樓、一樓清清楚楚的。這是神通,怎麼通?放下障礙就通了,這本能。所以神通、本能人人皆有,只是你不肯放下虛幻的概念,這個東西放下了,障礙就突破了。他講到這微妙,精妙之極。

  「匿者,藏也,隱也,亡也」,亡是沒有了。曜,是明,是照。『日月火珠』,這都是發光的,它們這些光,在佛的光明當中都看不見了,光都看不見,太陽光都看不見了,佛光多大!我們在太陽底下點個燈,燈光看不見,只看到太陽;太陽的光在佛光之下,太陽光不見了,只看到佛光。「首四句義」,綜合起來講這個四句偈的意思,「如來微妙難思之色相,端正莊嚴;一切世間所有諸物,無有能與等比」,沒能夠等相比的。「亦即讚佛偈中」所說的,「十方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十方所有你統統都看到了,比不上佛。

  佛現的真身,法性身。釋迦牟尼佛應化在地球上,是應身,不是法性身。實際上他的真身是法性身,但是他顯現出來的是跟我們凡夫現同樣的身,阿賴耶見相兩分所變的身相,他能現。因為現法性身不能度眾生,眾生把他當神看待,你做得到,我做不到。他跟我們現同樣的身,他能做得到,他說你也能做到。所以佛確確實實能現跟一切眾生同樣身,他教人,現人身;教天人,現天人身;教畜生,現畜生身;教螞蟻,一定現螞蟻身。跟他現同等身,跟他在一起,才能夠教化他、才能幫助他,不是同類身,幫助不了。這個同類身也叫等流身,等是跟他平等,跟眾生平等,跟眾生是一流,就是一類,這才能夠攝受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

  「佛放無量之光明,普照十方國土,其中日、月、火、珠四者之光焰,悉皆隱蔽不現」。火是燈火,火燭、蠟燭,兼指一切火光。珠,摩尼,摩尼是梵語,也翻作末尼,音相同。「具足為震跢末尼」,這是梵音應該是震跢摩尼,中國人喜歡簡單,就把它翻成摩尼,前面的音不要了,要後面的。翻作成珠、寶,摩尼寶珠,它有「離垢、如意,合之可意譯為如意寶珠」。就是它有離垢、如意的意思,把離垢、如意合起來,把它翻成如意寶珠。這個寶珠清淨,沒有染污,透明的,人把它視為珍寶。「有大光明,超諸世品」,確實有這種寶珠,在夜晚它放光。「《會疏》曰:天下至明,無大於日月」,這個世間最明亮的就是太陽跟月亮,「萬品光耀,無過於摩尼」,地球上所有一切寶珠、珍寶,摩尼是最好的。「若映佛光,皆悉隱蔽」,要跟佛光,在佛光之下,它都顯不出了,它們的光就沒有了。形容佛光之大、佛光之明。

  再看下面這一首,「音身普度」。

  【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又能現一妙色身。普使眾生隨類見。】

  註解裡頭說,後繼的四句,均是《唐譯》原文。跟前面不一樣,前面四句是會集的,這個四句是《唐譯》本的原文。「讚歎世間自在王佛圓明具德」,圓是圓滿,光明,具足萬德莊嚴,「事事無礙,不可思議之妙用」。「其義為,世尊演說妙法,能於一音聲之中,普使九法界、六趣、四生」,這個四生是胎卵濕化,「種種異類眾生,各各隨其品類根性,而能聞能解佛之所說」。這個能力佛有,這是屬於性德。我們的世間言語,「常因方言問題、知識水平問題而不能解」。佛是妙用無窮,他一音能叫一切眾生聽到是他們自己的語言,不需要翻譯,聽得歡喜、聽得懂。這也是我們的本能,這個理比較深一點,是真的不是假的。

  人間的語言不一樣,天上的語言也不相同,我們知道,畜生之類的,牠們也有牠們的語言。在《高僧傳》裡面記載的安世高,安世高懂得禽獸的語言,鳥的語言他懂,這些野獸叫的聲音他聽得懂,牠在召喚什麼,牠們在交談什麼。安世高聽到樹上有兩隻鳥在叫,牠們在談話,在談什麼?牠們在樹梢講,看到遠處來的有幾個人,還挑了擔子,走到這邊來。人還沒看見,過了一會果然來了,跟安世高翻譯的一樣,他能聽得懂。安世高有神通,在中國還了兩次命債,是過去生中他誤傷了別人,這一次也被這個人誤傷。他吩咐他的同伴,讓同伴告訴官府,他不是有意殺人,這是宿世的因果,不可以按法律來解決問題,沒事。誤傷人的也得要還債,這是因果教育,欠命的要償命,欠債的要還錢,對方沒有捨棄,這個帳就在,永遠在,不定在哪一世碰到了,你就得還他。

  所以知道這些問題,我們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謹慎,言語愈少愈好,言多有失,會說錯話,愈少愈好。中國古人對這個很重視,從小就訓練小孩不能隨便說話,話到口邊,要回頭想想該說不該說。說話要簡單,別囉嗦,簡要詳明,這是中國人最講求的。最好的言語,簡單、扼要,又詳細、又明白,最好的文字也是用這四個字做標準來評判。真正好文章,用的字就恰到好處,少一個,它的語氣斷了;多一個,累贅,可以把它拿掉,就是做到不增不減,這叫好文章。用佛家的科判來判別,那就最容易發現。它多的,節外生枝,可以刪掉的,可以不要的,你把它刪掉它還是完整的,講得通,多餘的。如果它是好文章,你把它刪掉一個字,它這裡就斷了,就接不上了。所以做到一個字不能加,一個字不能減。這是說文字,義理另當別論。

  佛的言語真正不可思議。世尊言語妙用無窮,「普使一切眾生隨類得解。更為不可思議者,乃於任一音聲,圓具」,圓滿具足,「如是無邊不可思議妙用。正顯超情離見之《華嚴》事事無礙境界」。《華嚴經》上「普賢行願品」說:「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跟這個地方,這首偈跟本經『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完全相同。這是性德,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是自然的,他的音聲到什麼地方自然就轉變成那個地方的方言、那個地方的語音,這是性德。我們知道自性沒有現象,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處、一切時,它沒有不在的,它都在,而且確實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自性圓具的性德,能在一切不同的處所、不同的時空,隨著眾生轉變他們能懂、能聽、能接受的音聲、色相。這就是科學家所說的心能控制物質,這個心是念頭,念頭能控制物質,念頭能理解所有的現象,這也是宇宙的祕密。

  無量聲中,佛說法沒有中斷的。我們知道,眼見色是波動的作用,耳聞聲也是波動作用,聲波、光波,我們聞的氣味,無一不是波動產生的現象,這種波動都能夠恆順眾生。「能隨眾生之意樂」,眾生喜歡什麼它就能現什麼,「一一流出無邊之慧辯,使眾生得聞,得解,得度」,得度就是開悟、契入。「此即是十玄門中之主伴圓明具德門」,《華嚴經》上說的,「一法圓滿一切法之功德,故曰圓明具德」。「今一音之中出無量音」。我們在許多大乘經裡面看到,佛的報身,世尊在《觀經》上講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一般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報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地球上現的應身,在實報土現的相是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個光裡面有佛菩薩在說法度生,在身相上看到。這個地方,無量光中、無量聲中,一一聲音都有無量的妙用,這個妙用是度化眾生,讓眾生能聽到、能聽懂、能開悟、能證果,證果是契入境界,就證果了。這是主伴圓明具德門。

  一法圓滿一切法的功德,叫圓明具德。為什麼?這一句,六祖能大師開悟,五句話裡頭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圓明具德是本自具足。只要你見性,它就現前,你沒有見性,它被你的煩惱、習氣、業障障住了,它不起作用,見性之後就起作用。怎麼見性?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就見性了,這是最高的。起心動念都沒有了,分別執著當然沒有。分別從哪來?分別是從起心動念之後生分別,分別心裡頭生執著,起心動念沒有了,前面全沒有了。自性裡頭的圓明具德,無量無邊的光明,無量無邊的德能,統統現前。無量無邊的相好,那個相好是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還包括實報莊嚴土,再包括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你統統見到了。在哪裡?就在當下,沒有距離,沒有時間,沒有先後,古佛剎土也在面前,未來佛的剎土也在面前,你全看見了。這個境界不可思議,這個境界佛境界,誰能相信?

  相信《華嚴經》上所說的,要跟相信淨土、往生淨土,淨土比《華嚴》還難信,淨土法真正是難信之法。難信能信,不是大智慧就是大善根。大智慧我們沒有,有大善根的人他肯相信,雖然沒有搞清楚他相信,這是善根,這了不得!為什麼?他相信老師,佛決定不會打妄語,佛哪有欺騙人的?佛的話決定不懷疑,這善根。對佛的話半信半疑,他沒有善根,那又沒有大智慧,淨土這個法門,相信了、也修了,不能往生。有沒有好處?有,來生後世再遇到的時候,這就變成善根,好處不在這一生。從來沒聽說過的,過去生中也沒修過的,這一生當中聽到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在他阿賴耶識裡頭就做為淨宗的種子,永遠不壞。生生世世有緣遇到了,這個種子力量就加強,加強到一定的程度它就起作用。變成什麼?變成能信、變成能解,真正發願求生。我們今天相信了,真正發願求生了,那就知道不是一生一世。凡是往生的人,經上說得好,都是過去世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今天得這些諸佛如來加持,你能信、能解、能願、能行,所以你往生了,佛來接引。

  我們看末後這個地方有一句,「今一音之中出無量音,圓說一切法」,一音之中出無量音,圓說一切法,「普度無邊眾」。這是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跟《華嚴經》上「圓明具德」完全相同,「可見本經實與《華嚴》一味」,確確實實跟《華嚴經》同一趣味。這個意思,也就是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就是小本《華嚴》,《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他說這個話的依據,不是隨便說的。淨宗法門跟華嚴同一個門,修華嚴不容易契入,念佛容易契入;換句話說,《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精華,《阿彌陀經》又是《無量壽經》的精華,精到最後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從這個地方認識了、明白了、接受了,這個福報,天上人間、諸佛剎土沒有能跟你相比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