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五十七頁第四行:
「《涅槃經卅》」,也就是三十卷,「曰:我於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大寂定者,名大涅槃。」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一個簡單的說明。大寂定是術語,「或曰大寂室三昧」,或者說「大寂靜妙三摩地」,都是同一個意思,「如來所入之禪定也。離一切散動,究竟寂靜」,這叫大寂。我們在大乘經教裡頭常聽佛說,煩惱有三大類,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每斷一種煩惱都是屬於寂定。見思煩惱斷了,也就是此地講的離了,離見思的散動,這就得寂靜。這是阿羅漢的寂靜,小乘寂靜。如果離塵沙煩惱,就是塵沙的散動,那是菩薩的寂靜,菩薩的禪定。如果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此地講的離一切散動,三大類的煩惱全部包括在其中,這個離了叫大寂。這是如來所證的,如來所入的禪定。
「梵語曰三昧」,或者是說「三摩地」,三昧、三摩地都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都是定,我們叫禪定。「如來會曰:世尊今日入大寂定,行如來行」。這個大寂定是自性本定,「何期自性,本不動搖」。動搖就是此地講的散動,沒有分散的現象,也沒有波動的現象,這是真心,這是本性。於是我們就知道,我們如果把心從外面境界收回來,孟子所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就這個意思,這孟子懂得。什麼是學問?收心是學問。佛法什麼是功夫?收心是功夫,把心收在一處,不讓它散動。散動是凡夫,六道凡夫心,能夠把心收在一處,這是禪定。世間人也有禪定,世間禪定生四禪天、四空天,那個境界跟阿羅漢相似,但是不能跟他比。為什麼?阿羅漢是真斷了,永遠斷了。四禪天跟四空天是暫時,是定功把煩惱伏住了,並沒有斷,定要失去,煩惱又會現行,所以還是脫不了六道輪迴。
念佛人,印光大師講得很多,許多念佛人向他老人家請教,念佛功夫不得力怎麼辦?這著急。他老人家給人最好的一個比喻,第一個,對於娑婆之苦不能透徹了解,娑婆之苦,極樂之樂也不能理解。果然把極樂的樂、娑婆的苦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肯定把娑婆捨掉,就放棄掉了,一心求生淨土,功夫就會得力。第二種,也是生死心不切,有苟且偷生的念頭,這個念頭非常強烈,所以功夫不得力。還有一種,心散亂,妄想太多、雜念太多,也就是他知道的事情太多,心定不下來。所以中國古人,那是經驗之談,勸導我們,「知事多時煩惱多」,沒有必要知道的事就不需要知道,沒有必要認識的人不必要認識;說「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見的人太多,人愈多是非就愈多,事愈多煩惱就愈多。這都是障礙念佛成就的原因,不能不知道。
所以,把一切人跟事都放下,一心念佛,無論在什麼場合,他不問人和事,他也不離開這些人和事,這是真正的本事。為什麼?他只有一個念頭,生死心切。印老常常教人把「死」這個字看清楚,他老人家寫了個死字,掛在他的小念佛堂的佛像後面,就這一個字。每天想到,今天就是我壽命最後的一天,我就要死了,還有什麼想頭?這是個好辦法!
今天這個世界,很多人講災難,包括核武戰爭。我們大家都知道,擁有核武的國家,他們的核子彈頭加起來,一般估計超過五萬枚。一枚會毀掉一個城市,地球上還沒有五萬個城市。一按鈕,幾秒鐘,世界就沒有了,毀滅了,不像二次大戰要打好多年,沒有,幾秒鐘就完了。印光大師這個死字擺在面前,太好了!戰爭可不可能爆發?很難講。如果碰到一個糊塗人,一個人發狂、發瘋了,他把按鈕一按,馬上就爆發。正常的人不會,酒喝醉的人就很難講,情緒不好的人很難說。所以,那麼多核彈擺在那裡,我們看到了之後就想到,我馬上就要死了,我今天就要死了,念佛的心就懇切了。
這些東西擺在面前,古人沒有,現在人有,每個人都看到,有這個警惕的人個個都往生了。是好事情,提醒我們、幫助我們,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沒有留戀,不敢留戀,想留戀也不敢,一心一意求生淨土。處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誠心,要用慈悲心,要用厚道的心,積一點德。到極樂世界,別的都不歡迎你,歡迎積德的人,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極樂世界歡迎。我們多做一點極樂世界歡迎的事情,這個世界上是是非非全都放下,不要再理會。真正相信人性本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是他一時迷惑顛倒,這個不必去計較。禮敬諸佛,普同供養,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白來了。
了解大寂定的意思,大寂定是我們的真心,大寂定是我們的本性,人人都有,我們只是現在被無明、塵沙、見思攪和亂了。雖然這些東西攪和,自性還是自性,自性沒有變,寂定在,放下就是。世間最可貴的就是放下,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諸佛菩薩千經萬論無一不是這樣教導我們。我們要覺悟、要聽懂,要落實在現前的生活上,我們就得受用了。你看,以真誠、清淨、平等心念這一句佛號,那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樣的人必定得到佛的加持。佛加持好,自己得利益,我們周邊的人也得利益,一人有福,連帶一屋。福要是大,連帶這個城市,連帶這個地區,這個城市、地區都有福了。人要修福,修大福。落實在生活就是行如來行。
舊譯《仁王經》上卷說,《仁王經》兩卷,「初年月八日,方坐十地入大寂室三昧」,這是說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新譯《仁王經》上卷曰:「爾時世尊,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靜妙三摩地。」《涅槃經》三十卷上這一句,念老引用在註解上,就是「我於此間娑羅雙樹」,釋迦牟尼佛滅度的時候,「入大寂定」,這個大寂定梵語稱大涅槃。
「又《甄解》云: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普遍平等就是自性本定,「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這都是念佛三昧的名稱。念佛三昧稱大寂定,念佛三昧稱普等三昧,為什麼?念佛法門攝受的眾生廣大沒有邊際。一切世間,不是我們這一個世間,一切世間,包括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所有眾生,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這所有一切眾生,這叫普;這一句佛號,大家都念這句佛號往生極樂世界成佛,這平等。這叫普等,都是念佛成就的,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議。念佛,再要找別的東西來幫助,實在講沒有必要,那是自己對這個法門有懷疑,覺得我再加一點好像更可靠一點。這是凡情,不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普等三昧、念佛三昧是究竟圓滿的三昧。修其他的法門,把這個三昧來幫助,這正確的;修這個法門,拿別的來幫助,這就毫無意義。
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無量壽經直指》,《直指》這本註解就是灌頂法師他作的。我們過去學習《觀無量壽經》的時候,參考他老人家這個註解的本子。他說,我們如果遇到重大災難,災難重到什麼程度?重到沒有辦法懺悔,所有經、法,經論、佛的一些方法統統失效,沒有辦法救你這個苦難。他說最後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這一句佛號能救你。用這個比喻來形容、來顯示,佛號功德超過一切,一切法門都比不上這一句佛號,一切法門不能度,這一句佛號能度。很可惜,淨宗天天念佛,不知道這個名號功德,不知道。聽到了還懷疑,因為佛號太容易念了,南無阿彌陀佛太容易念了,容易念反而不相信,不以為然。這種人真正叫沒福!無上珍寶到手上不認識,把它丟掉了,你說多可惜,再想得到不是容易事情。
這個法門真正是難得,很容易失掉。佛祖苦口婆心勸導我們,這個寶遇到了,要好好把它抓住,決定不能放過。一定要放下萬緣,這是真的,我們要救命。這不念行嗎?不念真不行,真要念。真死心塌地念這句佛號,你決定獲得安全感,什麼樣的災變你再也不放在心上,你的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災變來臨的時候,正是送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好的增上緣,不是壞事,只有真正念佛人得無比殊勝的利益。
下面接著說,「今佛為說念佛法門,住念佛三昧」,釋迦牟尼佛今天講這部經,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勸我們念佛。「故知大寂定,通說即為佛之禪定」,佛所證得的禪定,「名大涅槃」。「若按今經」,依現前這部經來講,大寂定是「指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寶王三昧」,這是寶,寶中之寶,第一殊勝的妙寶就稱為寶王三昧,「三昧中王」,一切三昧當中第一。阿彌陀佛,你看,諸佛尊崇他,稱他為佛中之王,念佛法門寶王法門,真正念佛就是寶王三昧。「今日世尊開演淨土法門,故入念佛寶王三昧」。佛種種示現,放光現瑞,這個光瑞從哪裡來的?從念佛三昧當中出現的。阿難見到了,非常稀奇,非常的特別,從來沒見過。佛說一切經,入定層次不一樣,要跟那個法門相應,表法的。今天講《無量壽經》,顯示出這個經跟其他一切經不一樣,從哪裡看?從瑞相不相同,這個瑞相太奇特了。其他的瑞相,普通的,常常看見的,一般相似的。今天這個示現,跟過去一般講經教學示現的不一樣。
佛入念佛寶王三昧,也希望看到的人、聽到的人、接觸到的人都能夠覺悟、都能夠回頭,都能入寶王三昧。寶王三昧有淺深不同,這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的階位,總是念佛功夫淺深不同。這個功夫都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淺深不同。你看,通常講三大類,功夫成片這是最小的念佛三昧,事一心不亂這是中間的,理一心不亂是最高的。念到最低的三昧,功夫成片,我們常說的,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頭只有佛號,除佛號之外什麼東西都沒有,這叫成片。有這個功夫就決定得生,一切時、一切處,想往生佛就來接引你,這最淺的。如果念到事一心,往生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這就是功夫的淺深,不在乎多少,蕅益大師沒說多少,功夫淺深。功夫淺深完全是說你放下多少,你對於娑婆世界、六道十法界統統放下了,功夫深,這個人念一聲阿彌陀佛,抵得一般人念十萬聲佛號都不止。十萬聲佛號散心念的,不能聚成功德,沒功德;一心念的,功德無量。
我們真想去,不能再用散心。李老師以前常常告訴我們,要換心,把散亂心要換成寂定心,寂是清淨,定是平等。活在這個世間,一切時一切處用清淨平等心待人接物,用清淨平等心生活。無論在什麼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都得自在,你不受干擾,你心是寂定的,你的功夫是真實的。一念相應一念佛,真功夫,不再搞假的了。這是入大寂定。
第二句,『住奇特法』,這個「奇特法」就是念佛往生的方法。我們看註解。「《淨影疏》曰:佛所得法,超出餘人,在世所無,故云奇特。」佛要不住奇特法,怎麼能說得出奇特法?住就是什麼?他心裡有。蕅益大師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修什麼法門成佛的?別人沒說過,只有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說出來了。世尊成佛是念佛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這個法是奇特法。所以,淨業三福最後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這句話不稀奇,它排列在三福最後這一條,放在發菩提心後面,這就很特別、很稀奇了。為什麼?三福的排列,第一福是人天福,第二福是二乘福,聲聞、緣覺,第三福是大乘菩薩福。菩薩還要深信因果嗎?
我年輕的時候,初讀這個經,看到這句話感到很奇怪。深信因果,我們人都相信,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我們都相信,難道菩薩不相信嗎?哪有這個道理!這麼一句話放在這個地方,給我們帶來難題,想不通。它要放在第一句,第一福裡頭,我們一點問題都沒有,放在第三就把我們搞糊塗了。這個因果絕對不是普通的因果,不是世間講的因果,一定是講別的。真的想了好幾個星期才恍然大悟,這什麼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樣說法就能講得通了。念佛成佛這個事情,世間人不相信,二乘也不相信,唯有大乘菩薩他們才能相信,他們才能依教奉行。換句話說,達到了最高峰,達到究竟圓滿是什麼?所有菩薩最後成佛都是念佛成佛的。這誰知道?明心見性那就是念佛,口裡沒念,心上念。心上要沒有自心,自心是真佛,你怎麼能明心?怎麼能見性?明心見性是心念。所以,這一句放在第三福裡頭,意思深廣沒有邊際,太深了。一般學佛的同學念下去就念過了,沒有想到這麼深的意思。想到這麼深的意思,今天我們遇到是念佛法門,所有法門裡無比殊勝的第一法門,成佛的法門,遇到了哪有不成佛的道理?這不能不懂。
成佛,成佛什麼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成佛是成就無量的智慧、究竟的德能、圓滿的福報,你要不要?這一解釋,大家都要了。如果說成佛,成就像泥塑木雕的佛像,供在大殿上天天給人家禮拜,那個佛大概都沒有人想幹。坐在那個位子上,天天接受別人禮拜,毫無意義。要是跟你講,成就無量智慧,這個要;究竟的德能,好;圓滿的福報,這更要了。你說這個佛好不好?佛是誰?佛就是自己的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你不學佛、不要佛,他也在,並不是你不要他,他就沒有了。如果他沒有了,你的身心就沒有了,你的身心他現出來的。所以,從自性上講,世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在哪裡?你就是!你還要問嗎?你本來是佛,你就是佛。你今天搞成這個樣子,是你不知道自己是佛,也不知道佛是什麼,叫迷惑顛倒。凡夫是個糊塗佛,彌陀、釋迦是個覺悟的佛,他不迷惑。實際上我們跟他們沒有兩樣,無二無別。
《淨影疏》裡頭說得好,佛所得的法,超出餘人,這個餘人就是菩薩以下。菩薩證得了,不圓滿,佛證得的是圓滿,聲聞、緣覺證得少分,六道裡面眾生完全迷惑,根本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佛統統超出,在世所無,這個世間找不到,所以叫奇特。「《合贊》曰:濟凡秘術,今日將說,故曰住奇特。」這個奇特就是淨土法門。諸佛如來要救濟這些凡眾,有一個祕術,術是方法,神祕的方法,今天要宣說,這個叫住奇特。
「又《甄解》曰:奇特法者,如來正覺果海,名為奇特。奇特之極,至下」,下面講「華光出佛之文彰矣」。華光出佛這個經文把奇特全顯示出來了,彰是彰顯,顯示出來。《甄解》這個意思好。如來正覺果海真奇特,為什麼?不可思議,無法想像,無有能說,說不出來。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說它有,六根緣不到。它沒有物質現象,前五根緣不到;它沒有受想行識,第六意識緣不到;它不是自然現象,阿賴耶的見分也見不到。它存在,能現萬法,所現的一切法,真叫琳琅滿目、百千萬變,這變化。賢首國師的《還源觀》上說「出生無盡」,像萬花筒一樣,這一轉動,裡頭變化無有止境的。你說它沒有,它起變化,它現一切相;你說它有,所現的一切相全是假的,如同空花水月。你能見到、你能聽到、能聞到、能嗅得到,你得不到。就像我們看電視、看電影的畫面,這裡面東西一樣你得不到,不能控制、不能支配、不能佔有。果然把電視、電影看透了、看明白了,我們現前這個世間就跟電視、電影一樣,全是假的。我們可以欣賞、可以受用,不能佔有,要萬緣放下,放下就對了,為什麼?它的存在只是剎那間。包括我們自己的身體,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相似相續的幻相,絕對不是真實。連自己本身都是如是,身外之物樣樣都是的。
所以我們到了把那個控制的念頭、佔有的念頭、分別執著的念頭,把它一掃而光,你就入佛境界了。佛在這個世間,六根見六塵境界就是這個看法,這是決定正確的,叫正知正見。一切放下叫正行,這菩薩行。菩薩行不是沒有動作,有,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的心,就是菩薩。一樣穿衣,一樣吃飯,一樣應酬,一樣忙得不亦樂乎,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不造業。起心動念就是業,業就有善惡,善業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輪迴於是出現了。輪迴怎麼出現的?自己造的。你如果學菩薩,於一切法裡頭離一切法,即一切法,沒離開,離一切法是心於一切法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離一切法。離即是同時的,沒有先後。能離一切法的,這個人是佛菩薩;在一切法裡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六道凡夫。佛法真的奇特。
《甄解》講奇特到極處,如同《觀經》上所說的,佛有八萬四千相,不是一般人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有八萬四千相,阿彌陀佛。我們要記住,四十八願裡頭告訴我們,每個往生的人生到極樂世界,相好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身相跟阿彌陀佛同。普等兩個字在極樂世界完全落實,普是普遍,等是平等,跟阿彌陀佛平等。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個光裡頭出佛,出現有佛菩薩在教化眾生。這叫奇特之極!不但沒見過、沒聽過,作夢也沒有夢見過,這奇特。
「且如《華嚴性起品》」,當中有這麼一段記載,「一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那是什麼?自性。一切眾生身中有佛性,佛性就是正覺智,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實相。名字很多,一樁事情。有,不是沒有。嘆云,釋迦牟尼佛見到了,「嘆之云奇哉!奇則奇矣,奇而非特」,是很奇怪,但是不能說特別。「又如《法華提婆品》,龍女成佛」,這很特別,龍女八歲,特別是特別,特別不奇。「何者?經說:眾寶蓮華,周滿世界。此蓮華,欲言是依」,依是依報,「則華外無佛正覺」;「欲言是正」,你要它說是正,正報,「則說言百千億葉」。所以說,你說它是依,它依裡頭有正,你說它是正,正裡頭又有依,不能說依,也不能說正。你要說它是因,「則如來果上功德」,這就不是因了;「欲言是果,則十方所生妙華」,這又是因,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欲言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主中有伴;「欲言是伴,則唯是如來正覺」,伴中又有主。「欲言是一法,則此中出無量法」;「欲言是無量」,則一句佛號。這一段的意思,就在最後這一句,名號真正不可思議。所以「奇奇特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強名」,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它做「奇特法」。
上面這個意思很深,換句話說,不能說它是依,不能說它是正,不能說它是因,不能說它是果,不能說它是主,不能說它是伴,不能說它是一法,也不能說它是多法,它什麼都包括在其中。這是什麼?就這一句佛號。佛就是用這一句佛號,普度一切眾生圓滿成佛,這個法叫奇特。你所說這些意思,這一句名號裡統統具足,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是。真正明瞭之後,死心塌地,什麼都不求了,這一句名號念到底。真正念到底,什麼法就通了,上面所說的你全通了,你一點障礙都沒有。這個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
下面是念老把這一段文做個解釋,「茲略釋之」,沒有辦法詳細說,簡單給我們做個解釋。「如來果德,稱為奇特。最極奇特,即經中華光出佛」,把這個奇特的意思統統顯示出來了,彰是彰顯,很清楚、很明白的顯示出來,這一段文。「且如《華嚴經》云,一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這個正覺智就是佛所說的智慧、德相,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為什麼能成佛?你本來是佛,所以你能成佛。但是一切眾生確實具足,眾生這個名詞含義非常廣,為什麼叫它做眾生?因為它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我們人身,眾緣和合而生起的;我們這張桌子,眾緣和合而生起的;坐的椅子,眾緣和合而生起的;住的房子,眾緣和合而生起的;房子外面樹木花草,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這些所生起的萬物不離開大地,都要靠大地,大地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沒有一法不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那這句話的意思就深了,一切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統統都具足如來智慧德相,這奇特了。
惠能大師見性,第三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句話用今天白話來講,沒有想到自性本來就具足一切法。這一切法是什麼?就是《華嚴》說的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跟一切如來平等平等,絲毫差別都沒有,只是如來的智慧德相現前了,我們的智慧德相沒現前。實在說不是沒現前,哪有不現前的道理?我們的智慧德相因為它受了染污,它有障礙,因此它的現前變了質。你看,迷了變成阿賴耶,阿賴耶現前,阿賴耶又變了業相、轉相、境界相,這三細相變成六粗,由六粗變成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就是我們自性裡頭的本自具足的如來智慧德相。
我們的智慧變成什麼?變成煩惱,就是妄念,我們的妄念、妄想就是智慧。德能變成負面作用。譬如說,舉個例子大家就曉得,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是我們自性的德能。現在變成什麼?變成貪瞋痴,變成妄語、兩舌,變成這個,它起反面,它不起正面的,念頭變成了貪瞋痴。要曉得,十善是自己的自性本具的。現在為什麼反過來?這就是什麼?迷了,迷了就顛倒了,智慧變成胡思亂想,德能變成反作用。相好呢?相好變成了六道輪迴。原本的相好是極樂世界,把極樂世界變成六道輪迴,都是阿賴耶變的。唯心所現,心是光明的,心是正覺,心現的都是美好的。一念迷了之後,心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叫妄心。阿賴耶所變現全都是反面的,所以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自性是正面的。所以它還是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起的是反面的作用。反正一如,反正不二,理體是一個,只是覺跟迷。
我們今天做的功夫就是破迷開悟,破迷開悟用的方法就是戒定慧,這總綱領、總原則。八萬四千法門都不違背,那就是佛法;違背了,戒定慧變了質,也會變質,那就變成妖魔鬼怪,那就非常可怕。所以,總而言之一句話,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講六道十法界,從心想生,你心怎麼想它就怎麼變。所以念頭要正,不能邪,念頭邪了,一切都錯了,世界都會毀滅。世界毀滅,你得不到好處,你墮落在無間地獄,受苦受難用劫來計算,無量劫,出不來。無量劫之後,什麼時候你想回頭了,苦頭吃盡,不想吃苦了,苦離開就感覺到很快樂,有這種念頭佛就出現了,來幫助你回頭。你不能回頭的時候佛不來,來了沒用,你不會聽、不會接受,你自以為是。自己真正知道錯了,佛就出現。
在地獄確實度日如年,苦不堪言。大乘佛法,法界虛空界,這裡面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給你講無量劫是形容的意思。人在受苦,感覺得時間很長,人在享樂,感覺得時間很短,這就證明時間沒有長短,完全是你自己的感覺。所以在地獄裡受盡刑罰,就好像千年萬世一樣,也許在我們人間就是幾年、幾十年,地獄裡感覺得它已經是千萬劫。小孩沒有分別、執著,很快樂這個童年,過年很高興,盼望好久好久好久才過年。大人,尤其工作一切不順利的時候,感覺得怎麼這麼快年又到了。所以實際上沒有時空,時空都是我們念頭造成的,屬於不相應行法。用現在的話說,是個抽象概念,不是事實。可是世間人把它當作事實,他就有得受了,他在這裡頭不能解脫。如果知道時間跟空間是假的,不是真的,他就解脫了。解脫就自在了,為什麼?他能回到過去,他能回到未來,這時間沒有了。空間沒有了,他想到哪裡就到了,沒有距離。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此方即是極樂,極樂即是此方,沒空間。看到阿彌陀佛五劫的參學,那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現在可以看見。這是真正的奇特。
所以,此甚奇特,一切眾生身中有正覺智,如來智慧德相,「此實甚奇,但眾生皆具,則非特殊現象,故云奇而非特」。為什麼?眾生都有,沒有例外的。我們人有,畜生有,甚至於微生物也有,樹木花草有,山河大地有,一毛一塵統統都有,奇而非特。「《法華》中龍女成佛」,這個龍女就是娑竭羅龍王的女兒,八歲成佛了。「八歲之龍女,能立即成佛,確極特殊,但特而非奇」。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人人有分,個個現成」,故龍女成佛並不奇怪,是很特別,不奇怪。「唯此經中之淨宗一法」,既最奇,又最特別。這一法是什麼?這一法就是念佛的法子。
下面「依經中」,本經中「《寶蓮佛光品》」,這一段經文裡頭,「從依正、因果、主伴、一多」這些現象裡頭來說明、來顯示。「依常情而論,池中蓮花,應是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那你要說是依,「一一花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可見佛從花現,故云花外無佛」,那就不能說它是依報。「若說是正報」,經上說這個花「有百千億葉,明明說是花葉,而非佛身」,不能說它是正。若說它是因,「但此乃如來果德之成就」,它不是因。如果說它是果,這個花是「十方世界所生之物」,怎麼是十方?就是十方眾生念佛去往生的,蓮花化生,「不待行人果覺功圓」,所以它不是果。若說它是主,「則能含十方三世無量慧,含攝一切」,它那個伴就多了,「其伴甚多」。若說是伴,「則心外無法,唯是如來正覺」。這下面,得了一個總結的現相,「極樂之依正主伴一切一切,唯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這句話很重要。「欲說是一法,但一花中有無量光,其中出生無量法;若說是無量,則只是一句名號。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三種莊嚴,國土莊嚴、正報莊嚴、依報莊嚴,入一法句,這一法句就是彌陀名號。
「所以說此乃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亦不可安名」,不能說它個名號,說什麼都是多餘的,所以「只是勉強名之為奇特法」。這個奇特法就是這部經,就是這個名號。「今日世尊欲宣彌陀弘願一乘、最奇特之法,住於彌陀之所住,佛佛相念,故曰:住奇特法。」彌陀、我心本是一體,說法如是,聞法亦如是,這是真正住奇特法。我們在此地將它簡單做個總結。奇特法是指本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心就定了。奇特法就是這一句名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決定得念佛三昧,決定往生不退,親近彌陀,成就無上菩提。
我們跟佛有緣,跟阿彌陀佛有殊勝的法緣,為什麼?你能信,你能願,你肯念佛。只是我們現前業障太重,對於這個奇特法還沒有搞清楚,所以應該放的還放不下,這些煩惱、習氣、境緣還常常干擾我們。不僅是干擾,嚴重的干擾,讓我們念佛不能專心,讓我們念佛得不到法喜,讓我們念佛得不到受用。學佛的同學不免擔心,我能不能往生?如果不能往生,這一生空過了,感覺得很可惜。怎麼懺悔,都不知道。這個法門,經上常說,祖師大德們常常提醒我們,最重要的是信、願、行。我們的信心不夠,信心不夠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善根不足,另一個是對經教學習得不夠。有深厚的善根,那是過去生中的,曾經學過這個法門,現在一接觸就好像遇到親人一樣,能生起善根。過去善根不足,要靠這一生把它補足。什麼方法補足?讀誦、聽經這兩個方法。但是都要有真誠恭敬心,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誠敬很重要,真誠心、恭敬心。
聽,一遍一遍的聽。現在,科學也幫上我們忙,我們要善用它,用聽講經的機器,聽講的機器。現在做得很精緻,隨身聽。這個經我們從頭到尾講一遍一千二百個小時,都在這一個機器上,甚至於我們第一次講的,前年,第二次講的,都在這個機器上,都做好了。每天聽每天聽,把它聽清楚。那不聽?不聽就讀經。讀經,不要讀註解,就讀經文。一天念個十遍、二十遍,專念,不求解釋,就求定。念經的目的是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現前,不定什麼緣會開悟。這一悟,這經就通了,你的真信真願就起來了,你念佛就有味道,就法喜充滿,愈念愈快樂,功夫才能得力。
方法由我們自己去選,喜歡哪一種,選定了就不要動。不能今天這個法子,明天再換個法子,那就完了,多少人錯就錯在這個地方。他興趣很多,今天聽說這個好,明天聽說那個好,他心不定,散亂的,所以最後一事無成,依舊搞六道輪迴,這就錯了。佛法最貴的就是制心一處,要懂得這個道理。其實,世間法亦如是。能制心一處的人,什麼問題都能解決,沒有不能解決的,比什麼都重要。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住在這部經上。
再看下面這句經文,『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佛所住者,《淨影疏》曰: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諸佛同住。」一切諸佛住在哪裡?住在大般涅槃,前面講了大寂定,這佛的住處。那我們今天要住在哪裡?這個住不是講身,是講心。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就是諸佛住處,就是如來的大寂定,就是諸佛所住的大般涅槃。特別就是這一句佛號,「最勝之道」,一句佛號也,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萬萬不可三心二意。
尤其我們生活在今天這個亂世,你心不住在佛號你就錯了。亂世,真的是今天不知道明天死,明天是死是活不知道。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明天我就離開這個世界了,那對我來講什麼是大事?這一句佛號是大事,沒有比這更大的事情。我這個真誠心、恭敬心、求生淨土的心,念頭一動,阿彌陀佛知道,念頭才動周遍法界,諸佛如來都知道。諸佛給我作證,彌陀來接引我,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了。心一定要住在佛號上,住在極樂世界上。經,這個經就是極樂世界,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明書,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在我們手裡。有堅定的信心,相信自己決定往生,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世間萬緣一切放下,一切時一切處,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所爭的,是怎樣克服我們的煩惱習氣,不跟人爭,跟自己爭;我們所求的,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
「今日世雄」,這是指釋迦牟尼佛,「住彼所住」,就是住佛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是教化眾生,起這個大作用,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會疏》曰:佛所住,不二乘菩薩」,這個不就是非的意思,不是二乘菩薩「所能及」,是這個意思,「唯佛與佛住之」。二乘、菩薩是在十法界裡面,他們沒有離開十法界,他們離開六道輪迴了,沒有離開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沒有離開這裡。大乘教裡面,稱六道為內凡,六道以內的凡夫,四聖法界稱為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這大乘教常稱的。真正稱為聖人,是圓教初住以上,才稱聖。為什麼?他們離開十法界了,離開四聖法界了,這稱法身菩薩。怎麼離開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離開了。他們住實報莊嚴土,如來的報身也住在這個地方。如來所以住這個地方,是法身菩薩有感,佛就有應。法身菩薩所現的都是報身,所以佛所現的也是報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好有無量光,現這種身。所以唯佛與佛住之,這是常寂光淨土,這是真如自性。
「又佛說三乘隨他教時,各住三乘法」,聲聞住在聲聞,緣覺住在緣覺,菩薩住在菩薩。三乘裡頭也有佛,跟菩薩住在一起。所以各住三乘法。「今住佛隨自所住,故云住佛所住」。佛自所住的,法身住常寂光,報身住實報土,這是住佛所住。《會疏》這個說法說得很好,「今佛所說,是佛果覺,乃佛境界,故住於諸佛自之所住」。諸佛自之所住就是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住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諸佛之所住。我們要發這個心,能不能入諸佛境界,那是功夫。我們的功夫純熟,就成佛了,成佛就住在這裡。所以,我們要把功夫不斷向上提升,這十個字要認真學習。在哪裡學?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用真誠、清淨、平等、覺、慈悲生活,要用這個心待人處世。我用真誠,人家欺騙我不要緊,欺騙讓他欺騙,不要在意。
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段時期在台北講經教學。台北道安老法師,這是我們的前輩,這個人很慈悲,我一生當中就遇到一個,寬宏大量,沒有嫉妒、傲慢。他辦了個大專佛學講座,請我去做總主講。那時候上課的學生有八百人,是台北市附近大專學校的學生。每個星期一天,星期天早晨九點鐘上課,一堂課一個半小時,早晨兩堂,下午兩堂。我們一共三個老師,道安法師講一堂,還有位智諭法師他講一堂,我講兩堂,每個星期一次。學生聽我課的很多,座無虛席,位子都坐得滿滿的。道安老法師上課,我有一天去看了一下,人數只有五、六十個人,不到一百人。我看到很難過,我跟老法師商量,因為早晨是我上課,他上下午的,我說我們兩個對調一下,你跟智諭法師你們兩個講上午,我講下午。這對調一下之後,他們學生下午來聽課,上午人很少,沒法子。可是老法師完全不在意,真正護持正法,對我們年輕的法師愛護備至。一般人他受不了,他是這個班主任,我們是教員的身分,他是校長身分。
我在那裡教了四年,到老和尚往生。老和尚往生之後,我教了一年就不行了,沒有這麼寬宏大量的人。我的學生多了,嫉妒障礙就來了,逼著我辭掉這個工作,所以我就離開大專佛學講座。不容易!度量大的人真不多,我這一生當中就遇到一個。老和尚對我們愛護備至,對我們的教學他生歡喜心,這麼多人來聽課他非常高興。出家人都能像道安老法師,佛法怎麼會不興旺?決定興旺!他真正做到了僧讚僧。這一招,我就從道安法師那裡學來的,一定要互相讚歎,一定要互相支持。
學生他興趣不一樣,講座沒有約束的,課程排了,歡迎大家來聽,沒有任何拘束。所以法師重要的,跟聽眾結法緣,這個很重要。有人講得不很好,聽眾很多;講得很好的人,沒人聽,為什麼?法緣不一樣。這李老師說的。所以,我們平常要留意跟大家廣結法緣。我們十方供養絕不留著放在那裡,都拿去結緣,緣結得愈結愈廣、愈結愈多,道理在此地。印光大師懂得結法緣,他的法緣,經論、善書,十方供養的錢做一樁事情,做得很徹底,非常有效果。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