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三十九頁,從倒數第四行第三個字看起:

  「上表諸大士契於聖智,得無礙之辯才,善應根機,廣宣妙辯,故曰:得佛辯才」。上面我們學過四種無礙辯,這都是表諸大菩薩,是與會的這些大菩薩們,釋迦牟尼佛當年宣講這部經在座的大菩薩,他們證得一切種智。聖智就是如來所證得的一切種智,得無礙辯才。善應根機,不但是六道眾生,還包括十法界,對於一切眾生的根機,他們是完全明瞭,所以能夠應機說法,廣宣妙辯。這就是「得佛辯才」的意思。

  「《甄解》復進一解曰」,這是日本的淨宗大德,他說,「若依根本教,但說一字,亦為得佛辯才,傳如來如實言故」。什麼叫根本教?這個參考資料裡頭有。《法華遊意》,這是《法華經》的註解,上卷說,「根本法輪者,謂佛初成道,華嚴之會純為菩薩,開一因一果法門,謂根本之教」。但說一字,這個一字是「一理之名字也」。「理本無名無字,超心意識」,心意識就是阿賴耶,心是第八識,意是末那,識是第六意識,這是妄心。真理是真心,不是妄心,所以叫超心意識。「離性離相,無作無示」。如果我們明瞭惠能大師開悟所說的二十個字,這幾句話就完全通達了。

  能大師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性是什麼?他用五句話來形容。第一句是「本自清淨」,沒有絲毫染污,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永遠是清淨。第二個是「不生不滅」。一切法都是生滅相,只有自性不生不滅,所以叫常住真心。第三個,他說「本自具足」,它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的才藝、無量相好,一切無量,一樣不缺。但是它沒有現象,它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所以說它叫空,叫真空。它遇到緣,能生現象。能大師第四句說「本無動搖」,說明自性是定的,所謂自性本定,沒動過。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末後一句他說「能生萬法」,這個宇宙所有一切萬法,自性變現的。這是如來初成道時他所見到的,他所證得的,能大師只說了二十個字,釋迦牟尼佛講了一部《華嚴經》,《華嚴經》所說的就是這二十個字。所以這二十個字展開就是《華嚴經》,《華嚴經》濃縮就是這二十個字,不增不減。

  《華嚴經》上任何一個字,都叫做根本教,此地所說的依根本教,但說一字。通常,總的代表就是那個佛字,總的一個名就是阿彌陀佛;一名、一字,用這個做代表是究竟圓滿。淨宗是難信之法,佛教也是難信之法,相信淨宗是難中之難,相信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更難。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易行,它太容易、太簡單了,只要你能夠執持名號,沒有不得度的。所以大乘經上說,真正能信、能解、能依教奉行,往生淨土的人,沒有一個不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的緣成就了,得諸佛如來威神加持,你才能信能解、能行能證,往生就是證果。沒有偶然的。

  我們這一生遇到了,也信了,也念佛,可是我們一反省,功夫不得力。連倓虛老法師在世都常講,這是近代一位高僧大德,晚年住在香港,在香港往生的。他老人家常說,因為他事情多,在這邊住持佛法,辦了個佛學院,學生多、信徒多、雜事多。他說他念佛,一串念珠一百零八聲,念的時候還有妄想、還有雜念,一串都念不上來。這也說明念佛不是個容易事情,比起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門它容易,也不是想像那麼容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出在我們對於這個世間的事緣沒放下,所以心裡面還有很多妄想,還有很多雜念,問題在此地。原因找到了,今天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把這個原因消除掉。能不能把這些事緣放下,專想極樂世界,專念阿彌陀佛,我們就能成功。而且這個事情不能等待、不能拖延,等待、拖延,時間是沒完沒了,很難成功。要抓緊時間,時間就是當前、就是現在。什麼時候放下?現在就得放下。只要放下,清淨心就能現前,用真誠清淨心來念這句佛號,感應就不可思議。

  用這個方法勸別人念阿彌陀佛,這就叫依根本教,但說一字,這一字就是阿彌陀佛,這就是得佛辯才。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十方三世佛應化在無量無邊的世界,教化無盡無數的眾生,教什麼?就是教他念阿彌陀佛。世尊住世四十九年,就為這一句,善導大師告訴我們的。大師說,「諸佛所以興出世」,不僅是釋迦佛,一切諸佛示現在一切世界教化眾生,「唯說彌陀本願海」。佛要跟大家講經講什麼經?就是這部《無量壽經》。因為這個法門難信,你不相信,給你說別的經,你喜歡什麼就給你說什麼。如果依佛,佛就是這一部經,就是這一句佛號,這是依佛;依眾生,是無量經論、無量法門。從理上講,門門都可以到達,這也是事實,可是障緣不一樣,念佛法門得一切諸佛如來護持,障緣少。這是一條直路,是一條徑路,成就快,你一生就能成就。甚至於真正修行,三年五載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我們看見、聽說的。任何一個法門,三年五載是不可能成就的,唯獨這一門。所以,建立這個法門,勸人家念阿彌陀佛,造一尊阿彌陀佛的像,無論什麼人看一眼,阿賴耶識裡頭阿彌陀佛的種子就種下去了。這就是無礙辯才,這就是無量功德,這就是度一切眾生決定成佛。

  底下說,「傳如來如實言故。不但此菩薩爾,凡夫說亦同諸佛辯才」。為什麼?「讚揚佛慧功德,開化十方有緣而已」。這裡頭講信,幫助一切大眾信佛,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勸導大眾求生淨土,這就是佛辯才。所以佛的辯才,一切眾生也是各各具足,我們依照這部經,依照這句佛號,自行化他。

  下面這一句,『住普賢行』。「上文已言諸大士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前面在第一句,這個地方佛又說,「住普賢行,表諸大士咸安住於普賢大士之大行,各各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句話很重要。「《華嚴經》中,僅一普賢」,我們看到的,只看到普賢菩薩這一位,「如斯倡導」,他在那裡大聲疾呼,帶頭倡導,提倡引導。「今經則無量無邊,德如普賢之法身大士,咸來集會,同宏淨宗」。這太殊勝了,比華嚴會還要殊勝、還要莊嚴。德同普賢菩薩的這些法身大士,無量無邊、無盡無數,都到這個會場來,都參加這個大會,這個大會是釋迦牟尼佛特別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介紹阿彌陀佛。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我們能夠體會得到,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就明白了。會中許許多多菩薩,實際上都是古佛再來,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替釋迦牟尼佛做影響眾。他們一個一個示現等覺菩薩的身分,賢護等十六個在家的等覺菩薩,大權示現,莊嚴道場,啟發人的信心。世間人沒有信心,看到這麼多法身菩薩,相信了。這些大菩薩有智慧、有神通、有道力,他們都相信,這個事情大概不是假的,幫助人增長信心。這些菩薩們都發願求生淨土,淨土一定很殊勝,要不然這些菩薩為什麼往生?鼓勵我們發心。這個人真信、真願,往生到極樂世界作佛了,誰度他的?勸導他這個人度他的。沒有這個人勸導,他怎麼會知道?他的修行證果,所有的成就,跟這個人有密切關係。所以任何一個人,不知不覺也具足了如來無礙辯才,不知不覺的也在這裡行普賢行。

  『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這一句經文《唐譯》的,五種原譯本裡《唐譯》的。《魏譯》的文簡單,《魏譯》也是八個字,「入眾言音,開化一切」。《唐譯》的是「善能分別眾生語言」,意思相同。入眾,眾就是眾生、大眾,對於眾生的言音他懂,不學都懂了,所以他能夠開化一切。「《淨影疏》曰:入謂解也」,這個入字當作解,能夠聽得懂、能夠理解,入的意思。「謂解眾生種種言音,用之起說」,菩薩也能用眾生同樣的語言來說。「《會疏》引《密迹經》云:此三千大千世界有八十四億百千垓眾生之類」,這個單位是垓。垓有幾種說法,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古時候數目字的名稱。多少為垓?「萬萬為垓」。今天我們稱萬萬為億,這個億,在中國古時候,十萬稱億,百萬也稱億,千萬也稱億,萬萬也稱億,到底是用哪個單位,一定要看上下文的意思。《太平御覽》裡頭說法,十萬是億。我們現在用億是萬萬,十萬、百萬、千萬、萬萬,萬萬是億。這是《太平御覽》裡面說的,十萬是億,十億是兆,十兆是經,十經是垓,它是數目字的稱呼。總而言之,這都是很大的數字單位。

  《密迹經》裡頭說,此三千大千世界,釋迦牟尼佛教區,所教化眾生有多少?有八十四億百千垓眾生之類,這是很龐大的一個數字。我們要用最大的數字來形容,釋迦牟尼佛的教區有多大?今天我們看宏觀宇宙,以銀河系為單位,這是個大星系,一千個銀河系叫一個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中千為單位,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所以一個大千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叫做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這樣子算起來,多少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你看,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十億個銀河系裡頭有多少眾生?有八十四億百千垓眾生之類。這不是講眾生的人數,眾生的類,類別,這一類不曉得有多少。你說人,人是一類,畜生是一類,十法界就是十類,每一類裡頭又分別類。這些眾生,言辭不一樣,言語不相同。

  「計是一切皆歸一義至真之惠」,雖然言語不相同,意思是一樣,那個真心是一樣,都是從一個真心裡頭變現出來的。所以明心見性之後,不必去學習,自然通達,一切眾生的言語、一切眾生的意思完全明瞭,沒有障礙。「菩薩應殊」,眾生有感,菩薩有應,應的時候「殊唱異言,說法開化」,這個殊就是各種不同的眾生,菩薩都能應。我們能相信,因為我們看過水實驗,日本江本博士的實驗室我去看過,高雄劉居士的實驗室我也去看過。水確確實實能看得懂各種不同的文字,能聽各種不同的語言,它都能懂。比我們人厲害,它不需要學,懂得一切人的意思,在實驗當中完全能夠顯示出來。善的言語、好的念頭,水結晶非常之美;如果不善的念頭、不善的語言、文字,它反應的結晶就很醜陋。而且這個圖案跟你那個意思很接近,你細心去觀察,很有味道。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佛在經上說的,只要你見性了,你沒有一樣不知道。任何不同的語言你聽得懂,你也能說,不同根性的人你也完全明瞭,你有能力跟他們相處。而且你還都有能力幫助他們斷惡修善,幫助他們破迷開悟。

  「《密迹經》復云:此菩薩能入種種言音,能說法開化」,他沒有語言障礙,他沒有心智的障礙。「又《稱讚大乘功德經》云:傍生鬼等,亦聞如來以隨類音而說法」。傍生是畜生道、鬼道,這是三惡道裡頭的兩種,餓鬼、畜生,他們也聽到如來以隨類音而說法。這裡頭有沒有佛菩薩?有。佛菩薩度畜生要現畜生身,跟牠們共同生活在一起,用牠們的語言講經說法,幫助牠們覺悟,幫助牠們脫離畜生道。佛門有個小冊子叫《物猶如此》,專門是講畜生念佛往生的,這是屬於淨土宗的。鬼道念佛往生多!有人告訴我,現在鬼道念佛往生的比人多。因為人不相信佛法,鬼相信、畜生相信,所以畜生、餓鬼比人容易度,修行比人快、比人多。這些我們細心觀察,明白這個道理,就相信有這個事實,能信得過。

  「由上眾生無邊」,眾生語言也是無邊,太多太多了。「但法身大士悉能解了」,法身是明心見性的法式,證得法身的大士們,「隨其本類言音,而為說法」,眾生用的是什麼語言,他跟他用同樣的。「應機隨緣,普作饒益」,普作,這個作就是教化眾生。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沒別的事情,他對十法界一無所求,他是純粹來幫助眾生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完全落實在教學,善教學的人一定是以身作則,做出榜樣給眾生看,眾生自然就覺悟了。覺悟一定向菩薩請教、請法,菩薩再為他開導,用言教。用身教是接引他,引導他起信發願,然後用言教,教導他破迷開悟。

  特別是現前這個時代,地球上受科學四百多年的影響,大家都相信科學。科學最重要的是拿證據來,什麼都要證據,沒有證據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那我們曉得,聖賢的教育、倫理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古時候沒有問題,為什麼?人人相信,大眾都相信,相信的人太多了,彼此互相都可以做證明。今天這個時代,相信科學,不相信祖宗,不相信聖人,不相信宗教,不相信有鬼神,不相信有上帝,這個事情麻煩了,如何叫他相信?所以今天唯一的方法,做實驗,要找一群已經相信的人,大家在一起生活,把佛教的教育做出來給大家看,把倫理道德做出來給大家看,讓大家看了之後感覺如何。如果覺得是比現在社會好,今天社會是個動亂的社會,倫理道德的社會是個非常有秩序的社會,還是亂好,還是有秩序好?人與人之間,是互助合作好,還是大家競爭好?這兩個一比就知道了,有比較就有選擇。不用這個方法,祖宗留下的教誨再好,佛菩薩教學再好,沒人相信。從哪裡做起?一定從自己本身做起,本身沒有做到,你不能影響別人。所以,要從自己做起,我們才能夠應機隨緣,普作饒益。

  「惡趣眾生,亦聞如來之隨類音,而得聞法得度」。這一類是前面舉的畜生、餓鬼,佛講經說法他們也聽到了,他們明白了,真正發願,念佛求生淨土,佛也接引他們往生。「此明會中諸大士,皆有如是智慧辯才與功德威力」。

  下面這兩句經文,『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開化就是《法華經》裡面「開佛知見」,顯示是「示佛知見」。開佛知見、示佛知見,這是開示兩個字的意思。佛與大菩薩能給一切眾生做開示,開示之後,聞法的人要能悟入,不能悟入佛不說,為什麼?說了沒用處。這一群人當中,只要有一個人能悟入,佛都為他開示。大眾,大眾在旁邊旁聽,這一個人能悟入。像唐朝時候,五祖忍和尚講經說法,會中只有惠能大師他能悟入,其餘的人都不能。五祖講經的義味,意思、法味,惠能大師完全能領受,別人不能。聽眾當中沒有這些人,通常就不談。我們今天,每天在這裡講,講得好像是不亦樂乎,有沒有人聽懂?不知道。可不可能有人聽懂?有可能。為什麼?不在身邊。在電視畫面裡頭,在網路屏幕之中,還有不少人看光碟,這些廣大群眾當中,我相信有能夠領會的人。那這個示現就沒有白示現,這個示現就有價值。

  「真實之際」,就是佛知佛見。「一部淨土妙法,舉體是佛之知見,處處是華嚴境界。故此經中,悉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幾句話說得好!「咸為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一句,《華嚴經》上所說的。「《智度論》曰:如、法性、實際,是三皆是諸法實相異名」,諸法實相的名稱很多,佛說了幾十個。我們接著看,《甄解》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實相妙處盡理至極」,這是際的意思。實相妙處是盡理到極處了,也就是究竟圓滿的意思,用這個際來形容它。「準上兩說」,這兩種說法,《大智度論》跟《甄解》的講法,「則真實即實相之異名。真實之際者,乃實相妙理究竟至極者也,亦正是佛之知見」。我們在佛之知見上再加幾個字,究竟圓滿的佛之知見,就這個意思。

  「《會疏》曰:開顯真實」,這是顯示的意思,「謂會十界」,前面講的十法界,「歸一乘尅成菩提故」。尅,實實在在,證得無上菩提。「真實之際者,以一佛乘為法涯際故」。涯是邊涯,際是真際,也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其大無外」,這涯字;「其小無內」,這是際。一佛乘確實,這兩句話說得非常之好,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這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真心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雖然什麼都沒有,能生一切法,全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它是能變能生,全宇宙是所變所生。悟的時候稱為一真法界,迷的時候稱為十法界。這個十,實際上講不是數字,《華嚴經》上用十表法,表無量無邊無有窮盡的意思。這才是真正事實真相。

  「又《甄解》曰:若依小乘」,那是偏真涅槃叫實際。「若依漸教,以離二邊為真實際」,二邊不立,中道不存。「若依聖道實教」,這大乘實教,「諸法實相為真實際」。「若依淨土,光闡道教為權方便,誓願一佛乘為真實際,一實真如海故」。淨土宗,光闡道教是權方便,誰在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以應身、報身、無量無邊的化身,在十法界示現、接引一切眾生,這都是權方便。「聖道守理而非唯理,淨土以事而非唯事」,這括弧裡頭說,「即事即理事事無礙」。聖道是說的佛道,佛道有理有事、有性有相、有因有果,通常用這六個字把一切法統統包含盡了,遍法界虛空界不超出這六個字的範圍。

  菩薩自行化他,有權有實,教化眾生,我們今天說跟一切眾生分享,這是權教。中國古人常說教學相長,你怎麼樣求進步?怎樣讓自己不懈怠?怎樣讓自己功夫天天提升?教學,教學是好方法!你天天教學,天天要用功,天天要備課,要去準備,你的念頭都能集中在一點,不會散亂。雖然沒有完全集中到一點,可是大幅度的把它縮小了。你看,縮在一部經上、一部論上,那就產生巨大的能量。那再縮小?再縮小就縮小到一句佛號上,那個力量就更大了,愈小力量愈大。就同光一個道理,你看光遍照,四面八方遍照,能量不大;如果把所有的光集中,照一個方向,它的光度要加很多倍。原來照四方,四方把它照成一方,一方把它照成一條線,一條線照成一點,這就變成激光。激光的能量能穿透鋼板,散開的光亮一張紙都不能透過。這就是佛經上所謂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道理在此地。無論世出世間一切事,最重要的要專、要精,要一門深入。不能搞得太多、太雜、太亂,這樣縱然再長的時間,都會一事無成。能制心一處,效果立刻就現前,能辦一切事。

  所以,菩薩誓願一乘為真實際,這是他的修學的目標、方向,廣度眾生是權方便。但是菩薩有智慧,廣度眾生不妨礙自己向上提升,自己向上提升不妨礙幫助大眾。一實真如海故,以海來比喻大、深,用海比這個意思。聖道守理而非唯理,理要不要守?要守。理也不是真的,守而不執著,妙就在此地。為什麼?真如講到究竟處,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一個理?哪來的一個事?有理、有事你還執著二邊,理事是二邊。二邊不立,中道不存。要不要守?要守,為什麼要守?不守自己不能成就,不守不能教化眾生。理跟事就是戒定慧,戒是事相,定慧是理體,不能執著。所謂「佛氏門中,一法不立」,這句話教你什麼?教你不起心不動念。又教你「佛氏門中,一法不捨」,不立是教你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不捨,樣樣都要把它做到,都要做到位。雖然做到位,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才叫圓滿,這才叫真的不執著,真的放下了。如果事放下了,我著空,還是沒放下,空沒放下。執著事情的人,他事沒放下,空放下了;執著空的人,空沒有放下,事放下了。這些統統都有,是不是真開悟了?沒有,統統都有問題,所以他不相應。真正相應,這裡講了,以事而非唯事,守理而非唯理。這就是二邊不立,中道不存,也就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入無障礙的法界。

  「於眾生所入,則雖有事理空有不同,而從諸佛咨嗟」,就是讚美,「見之」。括弧裡面解釋,「指十方如來讚歎淨宗」,甚至於讚歎阿彌陀佛,說他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到一切佛法,最後都是指歸淨土。「則唯此誓願一佛乘、一實真如海為真實之際」,這都是解釋真實之際。唯此誓願指彌陀四十八願,四十八願的指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這講到究竟處,這是真實之際。「可見《會疏》與《甄解》均以此淨宗一佛乘,為真實之際,亦即佛之知見」,《法華經》上說的佛的知見。「今諸大士,為諸眾生宣演十方諸佛同讚之誓願一佛乘,故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

  古來這些註解裡頭,都說得非常好,《法華》佛之知見,就是淨宗真實之際。這部經裡頭講了三個真實,真實之際之外,還有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在一切經裡頭,這三個真實統統講到很少見。可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這三個都說到了,三個真實都說到。我們這一生當中能遇到這個經,遇到這個法門,實在說是太難得了,這個緣無比的殊勝。遇到能夠抓住,絕不放鬆,依教奉行,這一生就成佛去了,功德圓滿。這是所有法門,叫八萬四千法門都做不到的,唯獨這一門,信願持名,多難得、多殊勝,我們決定不能空過。這一生當中,這就明白了,什麼是我們這一生當中的第一等大事、頭等大事?就是念佛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是我們第一樁大事情。

  瑩珂大師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可以不睡覺,可以不吃飯,不能不念佛。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至誠恭敬老實念佛,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這他沒想到的。這叫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感應阿彌陀佛,佛來示現,接引他往生。這樁事情幾乎每個時代都有,只是我們學佛的人粗心大意,俗事太多,沒有真正留意這樁事情。現在得力於網路,網路傳播非常快,傳播的內容都很真實,無論是文字、是照片,都如同親自看到一樣。這是三十年前的人沒這個方便,換句話說,他們沒有這個福報。三十年之後,得力於科學技術的幫助,讓我們想知道的這些信息、資料,很快就能展現在我們面前。它的作用,增長我們的信心,堅定我們的願心。真信、真願往生,我們這一生真能成就。這才不辜負夏蓮老的會經,十年時間,黃念老六年的時間會集這部註解。兩個人用了十六年,我們得到了,得到真實利益、真實之際、真實智慧。所以,十方如來讚歎淨宗。

  可見《會疏》與《甄解》均以此淨宗一佛乘為真實之際,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佛之知見。今諸大士,為諸眾生宣演十方諸佛同讚之誓願一佛乘,這是指淨土法門,這是指信願念佛。故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若圓會宗下」,宗下就是禪宗,用禪宗的意思來講,「如布袋和尚曰」,布袋和尚說了這句話,「祇這心心心是佛,一切不如心真實」。佛法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是講心法。只有這個心,心心是佛,三個心。真心,真如自性;妄心,阿賴耶。真妄是一不是二,只是迷悟不同。無論是迷是悟,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宗門裡頭有句話說得很好,「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這個意思是說明,你真正把心認識了,一切圓滿了,大地無寸土就是一切圓滿,什麼都解決了,好比天下本無事。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事?就是迷了心,才生這麼多的事。覺悟了,心裡什麼事都沒有了,那就叫成佛。佛心清淨,本自清淨,從來不染。我們現在有沒有染?沒染,真心沒有染。染污的?染污的是意,污染的是阿賴耶裡面的種子。末那跟阿賴耶找不到,它在哪裡?佛法講它非空非有,虛無縹緲,確確實實《般若經》上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四句話參透了,就是這一句「只此心心心是佛」,你參透了。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十法界依正莊嚴,都離不開心性,所以一切不如心真實。

  「故知真實之際即是自心」,自己的真心。「明自本心,見自本性,即為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誰能做到?諸佛如來做到了,為一切眾生做出了顯示;實報土裡頭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做到了,也為一切眾生顯示真實之際。「但念佛法門,亦復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念佛之本心,正是真實之際」。這個事情是真的,唯一真實。真性是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從哪裡來?從心來的。如果這個心是佛心,佛所住的世界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圓滿的實報莊嚴土。極樂淨土,彌陀在主持教化,無比的稀有殊勝。

  淨土立教的理論根據,就是此地引用的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立教的理論依據,是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出來的。是心是佛,告訴我們眾生本來是佛。現在不是佛了,不是佛是你迷了是心是佛,你迷了,不知道,變成眾生,在搞六道輪迴。佛眼睛看了,這個錯了,錯得太離譜。佛菩薩憫念眾生,幫助我們回頭,教我們是心作佛。你要回頭,不要去做六道,不要去做十法界,應當要作佛。作佛一定能成佛,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你作佛就能成佛。「故念佛之本心,正是真實之際」,這句話非常重要,教我們用什麼心念佛。念佛之本心是佛心,它的效果就像後頭這句話所說的,「故云一聲佛號一聲心」,經上也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是教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念佛,不能用妄想念佛,不能用雜念念佛,不能用邪念念佛,不能用惡念念佛;要用真誠、要用清淨,經題上說得好,用清淨平等覺的心去念佛。

  「又經云」,這是在《大集經》上說的,釋迦牟尼佛講的,「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禪」,這句話把淨宗跟禪宗的關係表明了。禪宗批評淨宗,淨宗是老太婆教,下下根人修的;禪宗是菩薩教,上上根人所修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上上根人少,真不多!惠能大師那個時代,只有他一個,沒有看到第二個。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只傳了一個人,上上根人,只傳了一個。二祖慧可一生也只傳一個,傳到第五代弘忍還是一個,太少了!惠能大師說多,沒有比他更多的,他傳了四十三個人,空前絕後。我們就能想像,上上根人真是少數。淨宗老太婆教,教人真信、真願,願生淨土,願見阿彌陀佛。從慧遠大師開始到今天,歷代往生的人有多少?我們最保守的估計,不會少過十萬人,這還得了!禪宗的成就,看《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這上面所記載的,明心見性的,這一千七百年當中,大概有三千人。修禪成就的、開悟的,沒開悟的不算,一千七百年當中大概有三千人。淨土至少超過十萬。

  淨土跟禪比,佛說了,這是無上深妙禪,它太深、太妙了。深妙到什麼程度,連等覺菩薩都搞不清楚,這釋迦牟尼佛說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真正成佛了,他知道,他完全了解,等覺菩薩都不能完全了解。你說這個法門。這個法門遇到了真正相信,這人還得了,這個人就是阿彌陀佛。問題在哪裡?問題他自己不相信,他半信半疑,所以他就不像佛。真正深信不疑,確實他就是佛,為什麼?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

  我們看底下這一小段,「又第三品中」,下一品,「如來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講第二個真實,真實之際,這是真實之利,在第三品裡。「第八品中,法藏比丘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此三個真實,第一個「真實之際」,第二個「真實之利」,第三個「真實之慧」,「實為一經之綱」。將於下面兩品,就是第三品、第八品,詳細的來說明,說明這部經的不可思議。今天我們實在講太幸運了,遇到這部經,就是三種真實都遇到了。確實開經偈上所說的,無量劫來稀有難逢,開經偈上的文是說「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之後,最重要的是能信、能解,才能真正得利益。如果遇到了不相信、不能理解,這個遇到又會空過,換句話說,等於沒遇到。

  真正遇到是什麼樣子?決定是放下萬緣一心專念。心是定的,再不動搖了,再沒有其他的妄念,一心一意專念彌陀。如果理解得不夠透徹,心有疑惑,讀經,讀這部《無量壽經》,一遍一遍讀下去,古人講的,「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能夠讀這部註解就更好。一千遍讀下去之後,真的你得念佛三昧了。念佛三昧如果有功夫、有力,就能幫助你開悟。往生極樂世界隨意,你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一點障礙都沒有,生死自在,三個真實你都得到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