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三三頁,第四行,最後一句看起。

  「又云:菩薩得是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阿僧祇陀羅尼,如是等和合,名為五百陀羅尼門,是為菩薩善法功德藏。」我們資料裡有一個解釋,解釋一切世間無礙明等諸三昧,這個明字。「明,《佛學大辭典》,術語」,佛門的術語,「智慧之別名」。「佛地論一曰:有義明者以慧為性,慧能破闇故說為明。有義無礙善根為性,翻無明故。」義理無礙的善根,它的體是覺悟,覺能破無明。「大乘義章十四曰:知法顯了故名為明。」這個明都是顯智慧的意思。

  聖賢的教育、佛陀的教育是以開智慧為教學終極的目標。為什麼會開智慧?智慧是自性本來具有的,不是從外來的。而且這個智慧不是普通所謂的智慧,確確實實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明的究竟智慧。佛告訴我們這是屬於性德,性德裡頭的第一德,是一切眾生自性本自具足的。不但是具有,足就是圓滿,自性樣樣圓滿,我們經題上所說的無量壽,就這個意思。壽是無量德裡面的一個代表,壽命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無量,受用無量,快樂也無量,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的。覺悟是正面的,迷惑是反面的。反面也是無量,如果迷了自性,煩惱無量,苦報無量,生死無量,反過來,反面的。一正一反。四聖法界以上的全是正面,六道凡夫之內的,這六道之內的,全是負面的。這樁事情我們必須要認識,這是修學聖道的基本概念,要肯定一切眾生平等的具足。佛具足了,我們也具足,蚊蟲螞蟻也具足,細菌也具足,跟諸佛無二無別,這不可思議。再擴大到一切植物具足,一切礦物具足。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從自性流出來的,所以它的體是具足的,是圓滿的。相有種種不同,體是一樣的,是一個自體,稱為自性,稱為法性。這是佛教育基本概念。

  自性裡面真的是無量的智慧德能。智慧是體,起作用叫善巧方便。作用裡面的第一德就是慈悲,有智慧必定有慈悲。有智慧沒有慈悲,他不是真智慧,智慧再大,他偏了、邪了。如果是真正的智慧,一定有慈悲心。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法身菩薩大慈大悲,為什麼?他有正知,他沒有邪思,他沒有邪念,一切真實,無一不是真實心中作。所以智慧稱之為明,光明,像光遍照法界。中國造字,明這個字,日月合起來。這個意思就是說無所不照,日照晝,月照夜,這個照明二十四小時不中斷,取這個意思。你看這個字它的含義,它依據什麼理由把它造出來,我們看到這個字就懂得它的意思。

  「大乘義章十四曰,知法顯了」,這個法是一切法,世間法、出世間法,顯是明顯,了就是明瞭,於一切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既然是自性本具,它不由外得,不是從外面來的,所以要會學。佛告訴我們,佛跟人沒有兩樣,是一不是二。佛是遠離一切障礙的人,就是無礙;眾生是一切有礙的佛,事事都是障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情?就是迷悟不一樣。佛菩薩覺悟了,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那我們就曉得,障礙從哪來的?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自性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從哪來的?大乘經佛常說「一念不覺」。所以不覺就是無明,經上常講的無明,無明就是不覺,是從一念生的。一念覺,無明就斷了,就不見了。

  上上根人聞佛說法,他一念覺。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菩提樹下入定,一念覺,從禪定當中覺悟的。覺,這個緣不一定,千差萬別。惠能大師的覺悟,是從聞法覺悟的。聽五祖講《金剛經》大意,聽到《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世尊在《般若經》上常講的一句話,對了六祖惠能的機,他一聽,大徹大悟。你看,各種緣不一樣,都能達到究竟覺悟的境界。所以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門門平等。為什麼?不定什麼人,在哪一法裡頭覺悟了,放下了,成佛了。要不要學?沒學。所學非所用,學的那一套東西統用不上;如果你用上,用上是障礙。為什麼?因為自性裡頭一法不立,所以任何一法都不行。那要怎樣?要放下,開悟是放下的。統統都放下了,還沒開悟,那就要緣。緣就是方便,入定是個緣,聽經是個緣。入定是用意識,見到飛花落葉,風吹到花,花瓣掉下來,吹到樹葉,樹葉掉下來,看到這個樣子開悟了,明心見性。那是什麼?眼根,惠能是耳根,釋迦牟尼佛入定是意根。你看,有人聞香,有人嘗味,吃東西嘗味開悟了,妙!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定是什麼緣分,也不定是哪個根起了作用。一悟一切悟,從眼悟的跟從耳悟的沒有兩樣,跟從意悟的全相同,全通了。

  這個道理、祕密,深密,知道的人不多,只有佛菩薩知道,我們中國的老祖宗知道。其他古聖先賢,講這個各種不同族群的古聖先賢,有知道的,契入這個境界有淺深不同。同樣是實報土的菩薩,還有四十一個階級,那就是悟入淺深不相同。是一個境界,深層的悟入非常明朗,淺入的人雖然一切明瞭,有一點模糊,是這麼個道理。到究竟明朗,這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妙覺,見到究竟圓滿的自性,自性裡頭圓滿的性德全都流出來了。對佛來講,一個是自受用,一個是他受用,主要是講他受用。他受用是教化眾生,幫助眾生也能像他一樣達到究竟覺,這叫知法顯了,這明的意思。我們明白這個原理,懂得了方法,下面的完全是自己的事了。就是在六根門頭起作用,見色聞聲不被六塵蒙蔽,知道六根六塵是假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只要不起心不動念,什麼事都沒有,事事無礙。不僅是理事,事事無礙,這是華嚴境界,華嚴會上佛菩薩。

  又,明是「真言之別名」,真言就是咒,密宗所修的。「真言能破煩惱之闇,故云明」。持咒能開智慧,為什麼?持咒是一種攝心的方便。念頭才起,第一個念頭無論是正念還是邪念,不要問這些,只要念頭起,第二念就回歸到咒語了。咒語裡頭最普遍的,像顯教裡頭念阿彌陀佛,密教裡頭念唵嘛呢叭咪吽,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明咒,叫六字大明咒,你看用明。顯教裡頭歸阿彌陀佛,念頭才起,第一個念頭,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不能叫念頭相續,善惡念頭都不要叫它相續,為什麼?善念是三善道,惡念是三惡道,你要讓念頭相續,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持咒,實在說,咒語一般是不解釋的,完全用誠敬心,用堅定的信心去持,得受用。為什麼?他沒有妄念,他沒有懷疑。當然最好還是能把這個咒的意思搞清楚,通常一般上師不講的。

  我們在年輕,跟的老師是密宗的大德,沒有例外,他老人家也傳我這個咒語,唵嘛呢叭咪吽,這是西藏讀音,叫我常常念。我向他老人家請教,這個咒語什麼意思,他很慈悲,說給我聽。唵,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身體;嘛呢是蓮花,佛經上有,嘛呢是蓮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就是念頭。這幾個字的意思,身、蓮花、保持、意,這是印度的文法。中國的文法不是這樣講法,中國的說法一定是保持身意像蓮花一樣。中國人說話就這個意思,保持你的身口意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這個意思真好!這是教我們守住,叭咪是保持,保持身口意像蓮花一樣。通常不講解的。那觀想呢?觀想想這幾個字,不是想別的。我們懂得這個意思,觀想就不一樣了,讓我們念念出污泥而不染,這就是制心一處,把心放在唵嘛呢叭咪吽這個咒語上。我們淨土宗的把這個心放在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上,意思完全相同。久而久之,就得定。心定在阿彌陀佛上,這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最淺的是功夫成片,確實能保持從早到晚心裡佛號不斷,這叫功夫成片。有這個功夫的人就決定得生,我們要真幹。要記住,如果不幹,來生是三惡道。只要自己冷靜反省,我們這一天從早到晚,起的是什麼念頭,說的是什麼話,幹的是什麼事情,如果都是為損人利己,這就是地獄業;如果二六時中,心裡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那你往生極樂世界。一反省,完全知道了,不往生就不得了!

  宋朝的瑩珂法師就是想到這一層,他發了一個狠心,真狠,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他是一直念下去的,並沒有求阿彌陀佛來,有心求就不來了,有心求就不是真誠心,真誠心是一念不生,若有所求,心就不誠,感應不得力。瑩珂法師只一個念頭求生淨土,怕墮地獄,念了三天三夜,誠心。阿彌陀佛現身告訴他,等於說給他授記,你的壽命還有十年,十年好好修,到你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這是給他授記。他很聰明,他不迷惑,當下就要求阿彌陀佛,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這是智慧現前!如果沒有智慧的話,感謝阿彌陀佛,好,十年之後往生,他曉得他還有十年壽命。人家智慧,壽命不要了,十年不曉得造多少業,不想再造業了。阿彌陀佛通情達理,恆順眾生,就答應他了,他說好,三天之後我來接你。為什麼要三天?三天叫他修功德,這三天可以修無量無邊的功德,影響到千年萬世。讓他把這個事情向大家宣布,我見到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三天之後來接我。廟裡頭的人沒有人相信,因為他是個不守清規、不守戒律,人家都討厭的一個出家人,都不喜歡他,他說這個話人家能相信嗎?但是看他的態度、口氣,又不像是假的,好在三天很近,再等三天看吧,看你是真的是假的。三天到了,他禮請大眾念佛送他往生。這也是表法,現身說法給大家看,大家也很歡喜,念佛送他往生。念了大概一刻鐘,古時候的一刻大概是我們現在半個小時,他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來接我了,歡歡喜喜跟大家告別,他走了。真的,不是假的。當時看到的人、聽到的人,對於念佛的信心堅定了,對求生淨土這個願定了,不再懷疑了。宋朝人,距離我們七百多年,我們今天聽到了,增長信心,增長願心,這個功德多大!做出最佳的榜樣,最殊勝的表法。

  真放得下,真看破了,跟任何人一團和氣,不再計較別人的是非邪正,統統沒有了。清淨心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瑩珂在見佛到往生這個三天,他的身語意三業,我們能想像得到,跟在沒有見阿彌陀佛之前完全不一樣。沒有見佛,世俗之人,俗氣很重,業障很重;見佛之後,消了,純淨純善,為淨宗表法,為彌陀這一句聖號表法,你看這一句佛號靈不靈。三天三夜,遠離十法界,不但是離六道,離十法界,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這是我們的典型,念佛人的典型,我們應當全心全力效法。所以說能破煩惱暗。「又由口說云真言,由身現云明」,這個句讀要這樣念法,口說云真言,身現云明。「又佛放光明於光中說,故云明」,佛在光中說法。

  「秘藏記本曰:陀羅尼者,佛放光,光之中所說也,是故陀羅尼與明其義不異。」陀羅尼翻為總持,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很少的言語,很少的文字,能持一切法。今天一切法,總持是什麼?這一定要抓到,一定要真幹。今天一切法,總持,根之根,基礎的基礎,就是孝敬。印祖常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瑩珂雖然是個破戒犯齋的比丘,由於他被無間地獄威脅到,於是用無比真誠之心,感動阿彌陀佛現身說法。不是真誠,怎麼能感動?現代人缺乏的就是這個,真誠的心發不出來。為什麼?沒有孝敬的心。

  真誠的根本是孝敬,孝是以父母為代表,敬是以老師為代表。古人沒有一個不懂得孝親尊師。沒有念過書的人,鄉下的婦女不認識字,但是她懂得孝敬。怎麼懂的?跟老人學的。世世代代的老人都知道孝敬,對父母確實孝順。聽說某一個人是教書的夫子,古時候稱夫子,有現在稱教授、教師這個意思,是很普遍的。問你,你在哪個行業工作?我是做夫子的,就是做教授的,從事教育工作的。聽說那個人是夫子,恭敬之心油然而生,自自然然就生起恭敬心。這在從前,兩百年前的時候。最近這兩百年,前一百年疏忽了,就是說不尊敬了,表面上還有,心裡上不然。對父母沒有真正孝順,都還是陽奉陰違,表面恭敬,實際上沒有誠意;對老師,那更不必說了。所以現在孝道沒有了,師道沒有了,這是危機的根本之根本。不在這上下功夫,中國文化復興沒指望。我們如何將孝敬做出來?

  佛教偉大,佛教確實是博大精深。它大在哪裡?它的孝敬比我們世間孝敬大得太多了。我們世間是孝敬父母,孝敬師長。佛在戒經裡頭告訴我們,《菩薩戒經》上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個孝敬比你只知道孝順你的父母大太多了,我們不如他。對一切眾生,佛又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對佛尊敬,一切眾生統統都是佛,能不恭敬嗎?所以孝跟敬,在佛法裡是真正做到究竟圓滿。但是我們在今天,沒有看到一個人是這樣做法。換句話說,今天這個社會,我們沒有看到一個真正的佛弟子。為什麼?真正佛弟子看一切眾生,任何一個眾生,孝同於父母,敬同於佛陀,真佛弟子!我們用這個標準一衡量,我們是假佛弟子,沒做到,必須要在待人處世裡頭表演出來,才算數。想想我要對我的父母說話,我用什麼心、用什麼態度?今天阿彌陀佛來了、釋迦牟尼佛來了,我們對佛如何恭敬,我們對於一切人亦如是恭敬。真佛弟子,彌陀弟子,不容易做到。所有佛門弟子都做到了,佛教哪有不興的道理?人人看到,人人歡喜。你孝順他,你尊敬他,他怎麼不歡喜?佛法的興衰,正法能不能久住,全在自己,不在外面,與外面境界不相干。我們沒做到,是佛的罪人,是祖宗的罪人。應該要把它做到,要做好,度自己從這裡度,度眾生也從這裡度。自己沒有做好,怎麼能度人?自己騙自己,又騙眾生,這個果報在三途,我們曉得就是無間地獄。

  《秘藏記》裡頭說的這些話,這就是極樂世界。世尊講《觀無量壽佛經》,這裡頭說真話,跟《無量壽經》上講得不一樣,《無量壽經》說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觀經》上不是的。《觀經》上說阿彌陀佛的報身,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每一個光明裡頭都有佛菩薩在講經說法,度化眾生,比這說得詳細,「佛放光,光之中所說」。世尊為我們說的是阿彌陀佛,又告訴我們,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他的報身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沒有絲毫差別。每一個往生的人都是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好有無量光,光有無量佛菩薩在講經教學,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不可思議。這是「菩薩得是一切三世無礙明等諸三昧,於一一三昧中,得無量阿僧祇陀羅尼,如是等和合,名為五百陀羅尼門,是為菩薩善法功德藏」。無量阿僧祇陀羅尼歸納為五百門類,這五百門展開是無量阿僧祇陀羅尼菩薩功德藏。

  下面說,「蓋三昧,定也。定力發慧所得,說為陀羅尼。」智慧是從定中生的,定生慧。所以佛法,說真實的,不重視記誦,但是對初學要用記誦做方便。佛教教人記誦的目的在哪裡?不是說經典念熟記得,目的不在此地,目的是叫你少打妄想。用念經、讀經、背誦的方法,把你那個妄想打掉,目的在此地,幫助修定,這不能搞錯了。記誦是屬於常識,它注重讀書千遍,要叫你在這裡開悟;其義自見,經裡頭的意思,我豁然明白了,目的在此地。不是叫你記得多,是叫你開悟;換句話說,用讀誦這個方法修定。定就是制心一處,把你的心收在一處,收在這個經上,用意在此地。心真能定在一處,定的時間久了,會開悟。定久了這是因,開悟的因有了,不定碰到什麼個緣,突然就開悟了。一悟一切悟,不但這一部經的意思全通了,一切經義都通了,世出世間一切法也都通了,是這麼個道理。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對於方法有懷疑;明白道理之後,對這個方法就不懷疑,我們可以接受,我也願意修學。

  好,我們再看下面的文。底下是,「蓋三昧,定也。定力發慧所得,說為陀羅尼」。「如《智度論》曰:是三昧修行,習久後能成陀羅尼。」智慧一開,能夠掌握到一切法總綱領、總原則。像佛法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戒定慧三個字,一切諸佛菩薩成佛就靠這三個字,這是總綱領、總原則、總陀羅尼門。你今天不要戒,現在人是什麼?我戒不要,定也不要,我就要慧。怎麼成就慧?多讀書。殊不知道,多讀書,他得來的是知識,不是智慧,知識跟智慧是兩碼事情。

  我們有幸,有這個機會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在大會當中我們看到了,參加與會的會友們都是專家學者,都是博士教授、政府高級官員,部級以上的高級官員。今天全世界社會問題發生,解決不了。這會開得長時,不是短的時間,一九七0年代聯合國發起的,到現在四十多年,快五十年,一年開多少會。現在這些會友們信心都沒有了,這個很可怕,沒信心了。我們有幸參與,代表澳洲大學。我們沒有學位,也沒有教授身分,這是聯合國基本條件,所以學校送學位給我,也送一個教授的聘書給我,用這個身分代表學校、代表澳洲參加這些活動。我們將古老中國、印度佛陀這些方法向大家報告,他們聽到很稀奇,沒聽過,聞所未聞,聽到很歡喜。會後,散會之後,我們在一起聊天吃飯,這很多人來問我,法師,你講得很好,可是這是理想,做不到。這是給我當頭一棒,這一棒把我打醒了,我知道不能解決真正的原因在哪裡,我知道了。所以我提出四個字「信心危機」,所有一切危機都是從信心危機生出來的,這個真可怕,人要喪失信心,真的一切都完了。

  我們認真去觀察、去檢點、去反省,現在人真的,可以到處調查、問問,你相不相信自己?我沒有遇到一個,都不敢相信。那外面,外人,相不相信父母?相不相信兄弟?相不相信老師?你工作,相不相信上司?相不相信同僚?答案全是否定的。這個社會能不亂嗎?這個地球能不出事情嗎?這個東西找到了,我們也有了方法,如何來拯救社會、來幫助這個地球?那就是要把信心找回來。於是我們才發現,釋迦牟尼佛老早就給我們做出好榜樣。在佛教傳到中國這兩千年來,歷代祖師大德也給我們做出好榜樣。蕅益大師就說得非常清楚明瞭,告訴我們學習聖教、學習大乘從哪裡學起?從自信學起。

  淨土宗三個條件,這是淨宗的陀羅尼,信、願、行。信是第一,不信決定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沒你的分。怎麼個信法?蕅益大師講了六個,第一個信自己。信自己什麼?佛在經上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相信自己念佛一定成佛,這相信自己。如果自己沒有相信,後頭五個信都是假的。第二個信他,這個他是指誰?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我們對他相信,不懷疑。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釋迦為我們所介紹的一個人,釋迦能介紹,阿彌陀佛是所介紹的,我們要相信,一點不懷疑。然後信理,這裡頭的道理是什麼,得搞清楚。信事,事是念佛成佛。理是本來是佛、是心是佛,這是理;現在我念佛求生淨土成佛,這是事。信因、信果。講六個,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具足圓滿的信心,沒有絲毫疑惑,決定得生。品位高下,這蕅益大師說的,是在你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在時間長短,也不是在念佛多少,哪怕你念一句佛,那個功夫深。功夫的根是什麼?功夫的根全是信心,然後你才曉得信心多重要。

  人具足信心,你已經成就百分之九十,太重要了!這個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我們做事力度用不到點,偏了。你真正都通達明白了,我們這個力度用到點。要在孝字上用功夫,要在敬字上用功夫,要在誠字上用功夫。真誠的孝心,真誠的敬心,我們這個根紮得穩,成就就不可思議。這兩個字是大學問,講一輩子都講不盡。古人講到究竟處,有一絲毫的疏忽,有一絲毫的大意,都是不敬,都是不孝。心要細密,無微不至,方方面面都要想到,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這真不容易。小心翼翼,奉事父母,奉事師長。同樣一個道理,父母對兒女照顧真是無微不至,用心細密。兒女跟父母比,差遠了。一般人常說,如果能用照顧兒女那種細心、細緻對待父母,這是真正的孝。大孝,超過!對待父母的細心超過對待兒女,這是大孝,這真孝。現在這個世間,到哪裡去找這個人?我們如果不做出來,跟社會大眾講孝敬,他沒見過、沒聽說過,他聽了也點頭,但是懷疑,他也會說這是一般人做不到,自己也做不到。

  我們再看下面,「是諸三昧,共諸法實相智慧,能生陀羅尼」。這三昧重要,三昧是禪定,是制心一處。只有制心一處,才能跟一切法的實相智慧相應,這就能生陀羅尼,這就是一切諸法綱領原則,你就找到了。又,「三昧但是心相應法也。陀羅尼亦是心相應,亦是心不相應。」三昧決定是心相應,陀羅尼不一定。陀羅尼是總綱領、總原則,它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迷悟不同。悟了之後,純正;迷了之後,全相反,這個不一樣。「如人得聞持陀羅尼,雖心瞋恚亦不失,常隨人行,如影隨形」。這舉一個例子,得陀羅尼的人,他還有貪瞋痴的心,貪瞋痴沒失掉,貪瞋痴與他相應,那就是反面的。他玩貪瞋痴,比別人手段高明,為什麼?他有智慧,這個智慧叫邪慧,不正。如果得清淨心、得平等心的,貪瞋痴慢沒有了。為什麼?有貪瞋痴慢,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在我們這裡又發現,諸菩薩所得的陀羅尼,他的心是清淨平等覺,這個陀羅尼成就一切善法功德。阿修羅、羅剎,福報大,智慧也不小,他要是得陀羅尼,他會累積無量無邊的惡業,最後的果報不是在實報莊嚴土,是在無間地獄。不相同,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蓋《智度論》之義:三昧者,只在心相應時現前。如瓶坯未燒」,瓶的坯胎沒有燒,不能盛水,一定在窯裡燒過之後它才能盛水。「雖有瓶相,不能盛水。陀羅尼如經火燒成後之瓶器,故能持菩薩無量功德。雖心不相應時(例如心生煩惱),亦常隨人行,如影隨身」,這是定,伏煩惱,沒斷煩惱,定伏,慧就能夠轉煩惱為菩提。「又《智度論》曰:陀羅尼世世常隨菩薩」,這是阿賴耶識的種子,不會忘記,但是「諸三昧不爾,或時易身則失」,一投胎,換個身,定就沒有了,一轉世就沒有了。「故知陀羅尼一得永得,勝於三昧。」這是陀羅尼跟三昧不一樣的地方。陀羅尼是把總綱領、總原則抓住了,跟禪定、清淨平等心相應,也有不相應。相應的是善法,這種善法,投胎轉世它也轉下來;不善法,也跟著轉下來。這個人就看他來世得人身或者得天身,總在遇緣不同。如果遇到好的父母教養你,你變成聖賢;遇到不會教的父母,你可能染上一些不良的習氣,就變壞了。因為你有陀羅尼,變壞了還是會做很大的事業,阿修羅、羅剎,魔道去了,也能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驚天動地。但是最後的果報,那個善心的,他是入涅槃;這個羅剎,他是入地獄,兩個極端,全在遇緣不同。

  如何能叫生生世世都能夠遇到好緣?這樁事情總在菩提心,真正發菩提心就不會遇到惡緣。菩提心是個什麼心?全心全力為別人的心,這是真正菩提心。所以四弘誓願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發這個心,不會墮落。為什麼?佛菩薩加持你、護念你。諸佛護念你,龍天善神擁護你,你得到這個加持,所以你遇到的緣都是善緣,遇到的緣都是幫助你提升,不會幫助你墮落。於是智慧一定跟慈悲相應,這兩個不能脫開。慈悲是為一切眾生,不為自己,有捨己為人的堅定意願,這才能保住來生不退轉。有一點點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就保不住。不要認為這一點點不多,確確實實一杯醍醐不能接受一滴毒藥,這一滴毒藥把你一杯醍醐全都破壞了。這就是要教導我們,要慎獨,要小心謹慎,微細的惡念不能有,微細的惡行也不能造,守身要清白,守意要無我。

  佛教眾生,是破身見開始。小乘須陀洹,第一個,身見破了,不再執著這個身是自己,所以他不會為身造業。凡夫造業,可以說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為身,不值得!眼要看,耳要聽,都是為眼耳鼻舌身,舌頭要嘗美味,身要穿華麗的服裝,全都是為了身。這是佛抓到我們六道輪迴的總原則,六道輪迴這些眾生,就是他們迷惑顛倒的根找到,教你從這裡下手,破身見,破邊見。邊見裡頭最重要的,沒有對立的念頭。慢慢的引導我們歸向宇宙萬法是同一體,讓我們回歸到這個意識,這是事實真相。老子也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真的是同根、是一體,你才能真正懂得愛護一切萬法,不跟一切法對立。放下成見,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成見不放下,這兩個做不到,這是普賢十願裡頭重要的兩條。

  我們看下面一段,最後一行,『華嚴三昧』,「乃佛華嚴三昧之異稱」,我們簡稱華嚴三昧,佛華嚴的三昧。「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為理趣」,理是理論依據,趣就是趣向。無盡緣起,《還源觀》上講「出生無盡」,就是無盡緣起。《華嚴》以這個為理趣,一真法界的理論、依據,一真法界的果,趣是果。一真法界就是圓滿的自性,回歸自性,這就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個佛果在《華嚴經》稱為妙覺。「一真法界」,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這一段。「無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徹融攝」,一跟真融會在一起,一就是真,真就是一,整個融會在一起,叫「法界」。法界,也就是大乘教常講的性相、理事、因果,用這六個字把整個法界全部包括了,融成一體,稱之為法界。換句話說,法界是圓滿的自性,是圓滿的實相。宇宙之間一切法,佛法講的比宇宙還大,叫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就是一法,叫一法界。一法界裡面有無量法,無量無邊無數無盡,《華嚴經》上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能生萬法,萬法是一法,一是能生,萬法是所生,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叫一真。

  「即是諸佛平等法身」,大乘教稱這個為大光明藏,在淨宗稱為常寂光。常寂光土、常寂光身,常寂光裡頭身跟土融在一起,說身可以,說土也可以,為什麼?它是一片光明。這個光明裡面三種現象都不可得,物質現象不可得,精神現象(就是起心動念)不可得,自然現象不可得。所以不是融入常寂光的人,他根本不知道。融入常寂光的人叫妙覺如來,這是究竟的佛果,無上正等正覺。他在哪裡?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就在當下。常寂光裡面沒有空間,沒有空間就是沒有距離、沒有遠近,就在當下。它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沒有過去未來;沒有空間,沒有十方,沒有上下,所以當處就是。這個境界不可思議。

  賢首國師《還源觀》上給我們講了三個周遍,這是把不思議境界,說不出的,也說出來了,我們細心體會它的意思。第一個,「周遍法界」。這就是說什麼?沒有距離,沒有先後,時間空間沒有了,念頭才動,周遍法界,周遍十方,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知道,這念頭才動,全都曉得了。像我們身是一體,身上一根汗毛,我們把這個汗毛拔掉,有一點痛,全身都知道,所以「牽一髮而動全身」,全身都知道,同時知道。整個宇宙跟我們是一體,所以我們這一根汗毛出了事情,不但全身知道,整個宇宙知道。

  這是哪些人?必須他要入這個門才知道,不入這個門,他不知道。這個門就是如來大般涅槃門。怎麼入?一切放下就入了,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入了。記住,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沒有斷掉,他就入不進去,在外面等,等這一分習氣斷掉,他就入進去。入進去,遍法界虛空界極細微的波動,他全知道,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他跟一切眾生感應道交,也沒有時空的限制,那個現身是當處出生。阿彌陀佛現在面前,是不是從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國土那裡飛過來?不是的,就在當時。為什麼?阿彌陀佛的法身遍法界,他的法身就是常寂光,我們在常寂光裡面,所以他隨時現不現身。隨處現身,同時滅盡,這個裡頭就講了時間跟空間。當處出生,當處是空間,隨處滅盡,沒有時間跟空間,在哪裡?就在當前。我們本來就是一體,我們自己不知道。我們跟他融成一體了,什麼都知道,跟他完全一樣,智慧神通道力樣樣都相同,就能在遍法界虛空界現無量無邊身,供養無量無邊諸佛,聽聞經法,同時又能普度一切眾生,叫得大自在。

  所以法界就是諸佛平等法身,叫大光明藏、常寂光。「從本以來,不生不滅」,它沒有生滅。「非空非有」,不能說它空,不能說它有。為什麼?三種現象沒有。為什麼不能說它空?它能現一切相。現一切相,決定沒有起心動念。相怎麼現的?是眾生有感,他就應的,他自己沒起心動念。現色是眾生的色感,現身,講經說法是眾生的意所感的,全是眾生,眾生希望看一個什麼身,他就現什麼身。一定是隨心應量,你才相信,不會看錯。我們每天看阿彌陀佛的像,看了四十多年,就這一尊像,這邊這一尊像,看了四十多年,所以我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我,那一定這個相。為什麼?心裡想的這個相,他隨著我的心念現相,他就現這個相來的,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不是這個相,是什麼相?我自己的身跟阿彌陀佛的身完全相同的相,比這相殊勝。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好有無量光,現那個相,《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

  「離名離相」,它沒有名,它沒有相。「無內無外」,沒有內外。為什麼?一片光明。「唯一真實,不可思議,是名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就是常寂光,一真法界就是大光明藏。一切諸佛如來一體、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個概念我們要有。我們回歸自性,就是回歸一真法界,就是回歸一法身,跟一切諸佛如來同一個身。記住,沒有身相。身相是什麼?身相是光明,光明遍照,沒有照不到的地方,盡虛空遍法界統統照了,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所以現在我們頭一樁大事,不要堅固執著身是自己,你才真正很容易融入常寂光;老是執著個身體,這入不進去。入不進去,最後還是要入進去,但是要經歷很長的時間。

  現在對這個身、對這個境界,愈淡薄愈好。所以,《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絕妙修行的方法,那就是末後的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一首偈講的,字字句句真實不妄,是真的。我們這個世間,把它看成一場夢,美夢等於零,惡夢也等於零,零跟零是平等的,一絲毫差別都沒有。今天我們順境等於零,逆境也等於零,善緣等於零,惡緣也等於零,我們第一步就跨進清淨平等的門檻,就進去了。心地清淨平等,必定生淨土,為什麼?心淨則佛土淨。西方極樂世界,佛土,清淨心、平等心,他就到極樂世界去了。日常生活當中怎麼修?淡薄一點,別認真,別計較,這叫真修。真正能看到,這一切相就像看電視一樣、像看電影一樣,有沒有?有;再問你有沒有?沒有。空有是一不是二,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無內無外,唯一真實,不可思議」,這叫一真法界。一真講體,下面講用。你看,「以一真法界無盡緣起」,無盡緣起是講用。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