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一十一頁最後一行:

  「《智度論》云:今是釋迦文佛得道後,五十七日寂不說法。自言,我法甚深,難解難知。一切眾生縛著世法,無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樂」。前面我們學到此地。這句話很重要,佛經裡頭字字句句我們都要留意,裡面確實有甚深無盡的微妙法。世尊示現成佛五十七天,這五十七天我們知道,他在定中做了詳細的報告,把他所得的一切法都說出來,這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在定中說的,不是明心見性的人不能參與,你入不了如來定中境界,見性的人就可以參加,佛把他所見到的、所接觸到的境界詳細說明。這部經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頭見到。

  佛說完之後,大龍菩薩把它蒐集藏在龍宮。多大的分量?「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不但我們地球裝不下,銀河系也裝不下。可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出現,一微塵裡面能容納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一個不漏,在一微塵裡頭,一毛端裡頭,怎麼能說這銀河系裝不下?銀河系一粒塵沙裡頭都能容。如來的境界沒有大小,沒有廣狹,所以佛說我法甚深,難解難知。這兩句話真的,給世間人講,沒有人懂,給天人講也不懂,給聲聞、緣覺講也不懂,給菩薩、十法界的佛講他還是不懂,為什麼?沒見性。為什麼?心沒定下來。小智慧要小定,大智慧要大定,恢復到自性本定,這個甚深法藏你就能體會,你能信、能解,也能行、能證。世出世間只有這一法是真的,其他全是假的。

  下面這句話,一切眾生縛著世法。世間法廣義的來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剋實而論,就是六道輪迴。六道眾生,對六道輪迴這樁事執著,堅固的執著。縛這個字是煩惱的代名詞,被煩惱纏縛住,重重的纏縛,就跟蠶吐絲結繭,縛就這個意思。誰纏縛你?自己,自己吐絲、自己造繭纏縛自己。所以對於佛法藏不能相信,不能理解,當然更做不到,難解難知。佛怎麼辦?這是示現,不如默然入涅槃樂,這個涅槃就是常寂光,入涅槃就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是究竟樂,為什麼?所有一切煩惱、習氣全沒有了,自性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同時現前。縛著世法,這就是沒緣,沒有感,所以佛不能應。

  我們六道的人不行,沒有看到這個事情。但是天人看到了,所以「是時諸菩薩」,這些菩薩他們住在淨居天,第四禪五不還天是他們居住的道場。四禪是凡聖同居土,三果聖人住在這邊,大乘五信位、六信位的菩薩住在這裡,大乘稱菩薩,小乘是阿羅漢,三果羅漢,不是四果,他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在做此示現,示現八相成道,降魔,這該說法了。降魔是什麼?障礙沒有了。魔沒有降住不能說法,為什麼?有障礙。緣成熟了,這些菩薩帶著「釋提桓因」,忉利天主,釋提桓因是忉利天主。「梵天王諸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些天人,「合掌敬禮」,他們到人間來化成人形,代表這個世間人向佛請法,「請佛為諸眾生初轉法輪。佛時默然受請」。佛接受了,不用言語,佛只要沒有拒絕就是接受,不必說話,佛要拒絕會說話,不說話就是接受。出定之後就到鹿野苑,「波羅奈鹿林中」,就是鹿野苑,為五比丘說法。為這五個人講苦集滅道,他們相信、理解、接受了、依教修行,佛給他們授比丘戒。這個世間佛法僧三寶具足,正法住世,從這開始正法住世。這五個人裡頭憍陳如尊者證阿羅漢,其他的人證初果、二果、三果不定,證阿羅漢的一個。這初轉法輪。

  又《法華經》裡頭也有記載,「爾時諸梵王」,就是四禪天以下的,「諸天帝釋」。要知道一個單位世界有一個欲界天,這六層欲界天。一個小千世界有一千個單位世界,也就是小千世界裡頭有一千個釋提桓因,忉利天有一千個。三千大千世界裡面總共有十億個,忉利天主十億個,是哪一位?太多了。所以諸天帝釋這就不止一個,很多忉利天王。護世天王更多了,護世就是四大天王,這是我們上去第一層,欲界第一層天,忉利天是第二層,護世天王更多了。「及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是摩醯首羅天王,是第四禪的天頂,三千大千世界只有一個,這最高的,統領三千大千世界,大自在天王。「並餘諸天眾,眷屬百千萬」,這真的不是假的,所說的有過之而無不及。「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這個我釋迦牟尼佛自稱,三千大千世界主,大家合起來請佛住世,講經教學。

  講經教學叫轉法輪,這什麼意思?「法輪者,指佛之教法」,佛的教學,「演說佛之教法,稱為轉法輪」。佛法用輪來做比喻,輪是什麼?幾何裡頭講的圓,這個圓是有圓滿的意思;換句話說,佛的教學是圓滿的。我們如果分開來說,佛的教育是圓滿的,教學是圓滿的,教化是圓滿的,理論是圓滿的,事實是圓滿的,方法是圓滿的,用輪來做比喻。所以說「輪者,轉輪聖王之輪寶」,轉輪聖王是人間的,他是人道,他不是天道,他有輪寶。輪王有四種,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金輪王統轄的是四大部洲,就是一個單位世界,用黃念老的話說就是一個銀河系,金輪王是銀河系裡頭最大的王,他管整個銀河系;銀輪王管四分之三,還有他管不到的地方;銅輪王管二分之一;鐵輪王管四分之一,地區不小,銀河系的四分之一非常可觀。

  為什麼稱他為輪王?他的交通工具是輪寶,大概我們現在發現的飛碟,因為他是人不是天,他沒有飛行自在的神通,所以他有工具。這輪的速度很快,一晝夜他能夠巡歷他統轄的範圍,就是一個銀河系,你說他速度多快,能夠周遍巡察一個銀河系,一個單位世界。四種輪王都有這個交通工具,這個工具是他的武器,我們現在講空軍,是他的武器,也是他的交通工具,稱為輪寶。「回轉四天下」,這是交通,「碾摧諸怨敵」,這是他的武器。「故以譬喻佛之教法,亦流轉一切眾生界,破除諸煩惱」,所以用輪王的輪寶來做比喻。

  「《法華文句》云:轉佛心中化他之法」,轉是輾轉,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傳授,轉法就是傳法,傳佛心中教化眾生的方法。「度入他心」,傳給眾生心,眾生接受了,依教奉行,就能證得無上佛果,「名轉法輪」。「嘉祥師云:自我至彼,故稱為轉」,從我這裡我教他,我傳授給他,這個傳授是轉的意思。「又《探玄記》解法輪曰」,《探玄記》裡頭,這是晉譯《華嚴經》的註解,賢首國師作的《六十華嚴》的註解,為我們解釋法輪。「法是軌持義」,軌是軌道,持是保持,你保持在軌道上不越軌,就不會出事情,平安到達,取這個意思。「通有四義」,第一個是教,第二個是理,第三個是行,第四個是果,「教、理、行、果」。教要信,理要解,行要修,果要證,這個教學圓滿,少一個都不行。「輪是所成,義亦有四」,這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是「圓滿之義,以離缺減故」,它沒有欠缺,它沒有減損,它是圓滿的。第二個「是具德義」,這個地方具四德。

  教理行果這四法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簡單的介紹一下。「教理行果四法,法寶中有四種」,第一個「教法」,現在會集的《大藏經》是教法,這經典是「三世諸佛所說破無明煩惱之聲名句文也」。佛當年說法是音聲,佛以音聲為佛事,在古時候雖然有文字發明,書寫非常費事,老師教學通常都是演說,沒有文字。佛在世如是,中國孔夫子亦如是,孔子教學沒有文字,文字是夫子過世了,學生們從記憶當中把老師教的東西寫成文字,留傳給後世,這麼來的。佛經也是這麼來的。這個留傳的可靠不可靠?非常可靠,記憶模糊的就不寫了,記憶是決定正確的。名詞術語是說經的人建立的,為什麼?為了講解方便起見,讓大家都有這個概念。這是方法,不是目的,一定要解其義,不要著它的相,所以不能著言說相,也不能著文字相。

  不離文字,也不離言說,你要不著相你就能入,能解、能入;要著相?可以解不能入。這個解是有限的,不能圓解,不能夠深解,要圓解、深解一定要不能著相。總而言之,諸佛如來傳法教我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果然能做到不著相,真的,即一切法就是入一切法,證一切法。一著相就不行了,自以為是錯了,有絲毫傲慢錯了,這個決定不許可的。要什麼?清淨心、平等心、真誠心、恭敬心你就能入,能信、能解、能行、能入,非常重要。所以它不是凡夫境界,凡夫要把煩惱放下才能契入。自私自利是煩惱,名聞利養是煩惱,五欲六塵是煩惱,貪瞋痴慢是煩惱,重重這就是前面講的縛著,你被這些煩惱像繩索一樣,一層一層捆綁住你,你著了相。所以如來甚深法藏,聽了聽不懂,寫成文字,看了,你所看的是皮毛,一分都不能入。

  李老師早年在大專佛學講座,給學生們介紹「佛學概要」,第一堂課就講的,佛看法、看東西要看八面,你才算是看到了,我們世間人不懂。看一個人、看一樁事、看一物,你看它的體,看它的相,看它的作用,看它的因,看它的緣,看它的果,再看它的事,看它的理,你看八面,八面玲瓏都看清楚了,你看的是表皮、表面,沒深度。什麼叫深度?每一面裡頭又有八面,八八六十四面,你才是有深度,這看進去一分,入進去一分。入進去兩分?六十四再乘八,你就看到兩層。看到一層,看到兩層,再看到第三層,再乘八。要看到它的精微那是沒有止境的,這個八八一直乘下去。我們初學聽到這個,才知道自己跟佛不能比,我們能深入一層就不得了,六十四面就不得了,世界上哪有這種人?佛能看透,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可是話說回過頭來,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種能力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是你自己現在迷了自性,你不會用。

  我們想想,今天科學家費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物質是什麼搞清楚。佛不要費力氣一眼就看穿,看出物質是什麼。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念頭波動現象,你看佛有能力看到這個。科學家真是費九牛二虎之力才發現的,還沒有佛看得那麼清楚,佛的眼睛多厲害。佛的六根,舉眼根來說,六根根根都是這樣的。佛好,說得真清楚,交代得明白,這不是他的專利,每個眾生都有。只是你迷而不覺,你不知道,被什麼迷了?被煩惱迷了。所以佛教我們放下就是,偏偏不肯放下,偏偏認為煩惱是好東西,這怎麼能捨?不知道捨了之後你就成佛!成佛有什麼好處沒搞清楚,搞清楚為什麼,你就肯捨了,我得趕快成佛去,成佛有這麼好。佛對於一切法真叫做看透了,這個看透了就是真實智慧。事實真相是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看到真實之際,際是邊際,自己才得真實受用,真實受用是真實之利。真搞清楚、搞明白他真學佛,這不能搞假的,學佛的利益太大了!沒有邊際。

  學佛的過程當中,障難重重,所以你要有本事降魔。沒有本事降魔,會被魔牽著你走去,好心學的佛最後墮成魔道,修羅道、羅剎道跑那邊去了。原來都是真正學佛人,為什麼會墮落在那裡?無始無明習氣,貪瞋痴慢的習氣,自私自利的習氣,你只要有這些東西,魔得其便,他有方法。貪財,用財誘惑你;貪色,用色誘惑你;怕死,用威力來要脅你。你只要有把柄在他手上,他能夠用這些把柄把你控制住。所以你要是真正到達,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魔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知道你必定成佛,為什麼?你已經入大三空三昧,空、無相、無願(無作)。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全不沾染,魔就束手無策,沒有辦法了。到這個時候魔就皈依,就發願護法,這真的不是假的,真佩服你,為什麼?他做不到。你有這個能力他會成就你,可是你心稍微有一點動了,他瞧不起你,他又要來捉弄你,因為什麼?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假面具被他拆穿,他就得整你。所以教法,佛的教法是破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根本煩惱,根本煩惱破了,枝葉全沒有了。這是講經典、言語說這些。

  第二個「理法,教法所詮之義理」。教裡頭要說明的道理,這個道理是事實真相,佛法能教一切眾生相信,就是他說的不是假的。第三「行法,依理而行之戒定慧」。戒有它的理論依據,定也有理論依據,慧的理論依據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來的,一定要證實,要求智慧。你看《壇經》,禪宗的,六祖大師一開口就教人常念「般若波羅蜜多」,《壇經》上這句話重複很多遍,禪定是方法,目的是智慧。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教學,就是要講甚深法藏,甚深法藏是什麼?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六祖教人念這句經文,前頭還加了兩個字,「南無般若波羅蜜多」,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我們從煩惱、從業障裡面出來,依般若波羅蜜多就對了。所以它是以智慧為第一,佛法求智慧,定是樞紐,戒是方法。戒是方便之方便,定就是方便法,沒有定,慧也開不了。千經萬論都是幫助你開慧的,經怎麼能幫助我開慧?你看古人講得妙,你把它念上一千遍,看你開不開智慧?一千遍不開再一千遍,再不開再一千遍,一直念下去肯定開智慧,為什麼?遍數多了,心定了。念的遍數多起什麼作用?把你的妄念打掉,把你的妄想打掉,把你的雜念打掉,讓你心裡頭只有這一部經,其他的都沒有,最後連這部經也不要,開慧了。

  那個經或者是教你念名號,不要執著,執著不能開智慧,能得三昧,不能開智慧。什麼時候對三昧也不執著,就大徹大悟,智慧開了,這個不可思議!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知道佛怎麼個學法。研究經教是用第六意識,不可能開智慧,為什麼?離心意識智慧就開了,你沒有離心意識,所以你開不了智慧。學著什麼?不用心意識,不用心意識是不用心,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用心,心是阿賴耶;不用識,不用末那識,不執著;不用第六意識,不分別。這叫轉識成智,你不用它你用的就是智慧,不用阿賴耶,阿賴耶變成大圓鏡智;不用末那,末那就變成平等性智;不用第六識,第六識就變成妙觀察智,你不用它就變了。你還是要用它那不行,你轉變不過來。我在章嘉大師那個地方所得到的就是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一定要遵守。你能爬多高是問你能放下多少,不要跟別人比。你比別人強,或者不如別人,全是假的,那個跟自己完全不相干。完全看自己放多少,你就提升多少,放不下就墜落下來了。

  佛法是唯一不求人的方法,不依靠別人,所以佛弟子稱為無依道人。這三皈依,三皈依依自己,皈依佛是依自性覺,皈依法是依自性正,皈依僧是依自性淨,這叫三自皈,不是外頭;皈依外面就變成外道,錯了。外面有佛法僧的樣子形相,那叫什麼?叫住持三寶,它的作用是提醒修行人的,讓佛弟子天天看見,看見提醒自己,怕自己忘掉。在今天這個住持三寶,我們自己家裡可以供養,供養佛像是佛寶,經書是法寶,菩薩、阿羅漢像是僧寶,或者是供牌位,或者是畫像、塑像都可以。每天早晚看見了提醒自己,早課提醒自己今天一天不要忘了覺正淨,晚課是反省我今天有沒有迷邪染。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有,一定要改正;沒有,要勉勵自己天天守住。守上個幾年就變成自然,習慣成自然,不必作意,自然相應,自然不違背,這通常叫功夫得力。佛佛所傳的是這個法,要信、要能理解、要真幹,真幹就是戒定慧。

  最後「果法」,果是證果,「行滿」,你的行圓滿了。什麼叫圓滿?全放下。見思煩惱全放下了,小果圓滿,小果是阿羅漢,脫離六道輪迴,這是個果報。大的果報要脫離十法界,也就是說,擺脫阿賴耶這個妄心,這個妄心的根源是起心動念,就是一念不覺。不起心不動念在哪裡修?在生活當中修,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睜開眼睛見色,學不起心不動念,聽到一切聲音不起心不動念。常常想著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根六塵沒有一樣是真的,能見能聞是六根,所見所聞色聲香味,統統是假的,不要執著,一切隨緣你才能成佛。有執著、有偏愛,這就是前面所說的,煩惱、習氣太重了。我們自己什麼時候有進步?自己知道,自己清清楚楚:我不執著。以前樣樣執著,現在隨便,以前一定要依自己的意思,現在可以隨順眾生,看到什麼都好。到什麼時候圓滿?看到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都是諸佛如來,看到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統統是諸佛如來的法身,你就成佛了。成佛不要問人,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山河與大地,全露法王身,什麼時候?就在當下。

  我年輕的時候非常執著,世間人那是個善的,認真負責;現在老了,桌子上這麼多東西,就是老了。我在七十歲之前不是這樣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無論什麼人你到我房間去看,每一樣東西放的一定的地方,整整齊齊。現在沒有力氣,馬虎隨便,住的地方像垃圾堆一樣,看到這個形相,老了,真老了,沒有從前那麼勤快了。以前勤快到一樣東西沒放好,睡不著覺,一定要搞乾淨、搞整齊才能睡覺。現在學佛,馬虎隨便了,這不是給人做好榜樣,做好榜樣,要像我年輕那樣,七十歲之前我能做到,這個十年逐漸逐漸的不行了。但是心地一年比一年清淨,能放下、能捨掉,所以讀經、看經愈看愈深入,愈看愈有味道。過去所看的是表面的,現在能看透、能深入。所以我相信古人那些方法妙絕了,這些老方法,現在人怎麼比都比不上。

  我這個境界不能跟佛比,我這個境界跟現在人講,講不通,他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誠敬不夠,真誠不夠,恭敬不夠,定功不夠在那邊顯得浮躁,謙虛不夠帶的有點傲慢,所以,於甚深法藏進不去。甚深法藏沒障礙,障礙在自己這些毛病習氣,你還有貪瞋痴慢。但是你自己要警覺到,貪瞋痴慢是三途的因,在佛法裡頭搞貪瞋痴慢果報是無間地獄,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搞貪瞋痴慢果報在三途。特別是出家人,學佛的人真正皈依三寶,學佛的人修行裡頭要搞自己貪瞋痴,全是無間地獄,你說你多迷惑、多可憐,誰敢勸你?沒人敢勸你。為什麼?不能勸,你不能接受,要學佛一樣,不如默然往生淨土。有一個能教的要幫助他,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完全沒有人能接受,走了,決定沒有留戀。我們在經教裡真正學到真東西。小果、中果、大果,究竟圓滿的果德。大乘從初住以上四十二個果位,小乘跟十信相比十個位次,都是果法。這是教理行果。

  用輪再比喻,輪具足輻輞,「轂輻輞」,轂是什麼?這裡有個圖,圖上很清楚,轂,我們現在看到車輪,車輪當中那一塊是轂,但是它不是圓心。外面輞就是輪,外面的輪,這叫輞。軸是軸心,你看這個圖裡頭,圖裡面有個小圓,小圓是軸。現在看汽車輪胎,你可以看到,那個外面的輪胎叫輞。當中的支撐,輪胎跟軸心的支撐,這叫輻。輻的多少不一樣,現在我們看汽車,大概是六個輻、八個輻。所以輪表圓滿的意思,你看它有中心,它有心,它有邊(周邊),它有輻跟它連在一起支持它,所以它代表圓滿的相。這個註解裡頭,「車輪的中心部位,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中有圓孔,用以插軸」,這是轂的樣子介紹你。輻,「車輪中湊集於中心轂上的直木」,這是輻;「輞:車輪的外框」,這叫輞,現在叫輪胎。它是表一體才稱之為輪,它有這麼多東西,這就具德,「轂輻輞等,悉皆具故」,少一個都不行。

  第三「有用義,謂摧輾惑障」,輾現在很少看見,抗戰時候常有,農村裡面用輾。輾也是一個輪把這些稻穀碾碎,通常用小驢子拉著這個像推磨一樣。它不是磨,它是輾,磨是在當中石頭做的,這也有石頭做的,也有鐵做的,邊緣是鐵。旁邊有好像軌道,有個溝,那個裡面放穀麥,用它這個輾,等於舂米一樣,有稻殼的,稻殼都碾碎。現在很久沒有看到這個東西,在從前鄉下農民家裡都有,有磨、有碓(碓是舂米的)、有輾,所以它有用。在此地比喻,把你的煩惱、迷惑、障礙,把它輾掉,摧輾有這個意思。

  第四個,「轉動之義,謂從此向彼」。那就現在的交通工具,我們出門坐車,車從此地幫助我們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個比喻什麼?「從佛至眾生」,佛為我們說法,我們接受,我們聽懂了。「亦從彼向此,即從眾生至佛果」,在我們要用這個輪,幫助我們從眾生成佛。在佛是成佛果,把他的修行方法、理論、經驗講給我們聽,提供我們做參考。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也能成佛,也能證果,是這個意思。所以這是說法,用法輪做比喻。

  下面這段經文就很長,「說法」。

  【常以法音。覺諸世間。】

  這總說。『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從這句開始一直到「於此中下,而現滅度」,這段經文很長。在我們這個地方,這裡是三百一十三頁,要到三百三十頁,所以很長。這都是佛,叫說法,這段是非常重要的經文,很難得,在《無量壽經》上把它集中在一起講,說得很長,顯示出世尊無盡的慈悲。這都是八相裡面的第七相,「轉法輪之相」。先說「法音」,「廣指如來教法,不侷限於言語音聲,蓋世尊說法,乃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說,說時說,默時亦說。不但有情說,無情亦說。故不宜以法音限於世尊之言教」。換句話說,這個法音它是表法的,法音它是幫助我們覺悟的,這個範圍就大了。

  塵說、剎說這不是形容詞,是真的確有其事。我們講義裡頭有一點參考資料,「塵說」,這是術語,「以普賢之耳聞之,則至草木國土一微塵,悉常恆說無上之妙法。即十方虛空界一一塵中有剎有佛,常說《華嚴經》,謂之塵說剎說」。這是我法甚深,難解難知,現在科學家也不相信。科學家發現了微中子,知道物質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物質現象是意念變現出來。也說出來,心跟物的關係是無法分開的,心中有物,物中有心,心物是一體。如果心物是一體的話,再小的微塵它也具足圓滿的心法。所以《華嚴經》普賢菩薩告訴我們,一微塵當中有十方一切諸佛剎土,一切剎土裡面都有佛在說法,誰能去聽?普賢菩薩。所以塵說、剎說,不是假的,是真的。這個後頭有一句,「《華嚴》旨歸曰:四遍塵道者,謂於十方虛空界中,一一塵處皆有佛剎,悉於其中演說此經」,就是《華嚴經》。

  「剎說,謂草木國土說之說法也。《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曰:佛說眾生說,及以國土說,三世如是說」。這範圍包得廣,所有一切精神現象、物質現象、自然現象,沒有一樣不說法。所以我們起心動念,我們言語造作,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無情眾生,沒有一個人不知道。我們說我們瞞著、騙人,實在說是騙自己,騙一些糊塗人、沒覺悟的人。真正覺悟人你怎麼能騙到他?修.藍博士參觀我們的小攝影棚,告訴我們,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桌子、椅子知道,牆壁知道,天花板知道,地板知道,你這裡擺設這些東西沒有一樣不知道。你能瞞得了誰?這個事情甚深法藏,難解難知,一般人不知道,明心見性的菩薩全知道。欺騙別人情有可原,欺騙自己這怎麼能說得過去?於是我們回過頭來看六道眾生,哪一個不欺騙自己。所以人到不自欺,就可以做如來弟子,就具足條件;跟佛學法還有自欺,跟佛再多年也沒用處,佛的法你得不到。所以大乘經教裡,佛才常說「一切法從真實心中作」,這句經文重要,不能有絲毫夾雜。

  下面講世間,「羅什大師曰:世間者,三界也」,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世尊受請後,廣演一代大小權實偏圓諸法,覺醒三界一切眾生,故曰:常以法音,覺諸世間。此是轉法輪之總相」。經文很簡單八個字,含義深廣無盡沒有邊際。

  我們再往下看,下面講「別相」,分兩個小段,第一個「普賢勝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先介紹普賢。淨土微妙法門,即身成佛,比密宗還簡單,但是不能不知道具德,我們才有機會在這一生往生淨土。普賢勝行分三小科,第一小段,「破迷啟悟」。請看經文:

  【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這四句十六個字我們看註解,『破煩惱城』,「見《唐譯》」,《大寶積經》裡的「如來會」。「煩惱者,貪瞋痴等,煩心惱身,故名煩惱」,這是煩惱的總說,略舉貪瞋痴後頭用個等字,這個東西煩心,讓你心煩,讓你身惱,稱為煩惱。「又貪、瞋、痴、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十種,稱為十煩惱」。十煩惱法,相宗稱為根本煩惱,根本煩惱六個,六個是把後面的五個歸納成一個叫惡見,貪瞋痴慢疑惡見,善惡的惡,惡見,六個。惡見開出來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這是煩惱裡頭最重的。為什麼?這是輪迴的因,這十個沒有了,輪迴就沒有了,輪迴找也找不到,它是假的。阿羅漢就是斷這十個煩惱,完全斷乾淨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他往生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這十種煩惱斷了,但是習氣沒斷,所以在四聖法界,就在聲聞法界裡他還要修,修什麼?把習氣斷掉。見思煩惱的習氣斷掉了,他就不是阿羅漢,升級了叫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是見思煩惱連習氣都斷乾淨。

  「天台宗以見思、塵沙、無明三惑」,這就是迷惑,三種迷惑。見思放下,我們說放下,經上講斷,放下就是斷,遠離也是斷,這個東西是毒、是害。《百法明門》裡面講根本煩惱六個,這是最毒的煩惱,煩惱的根,無量煩惱都從它生的。所以要真正知道這個東西是麻煩,它不是好東西,可是人偏偏貪愛,偏偏貪戀,不肯放下,天天念著跟著它轉,所以學佛怎麼學,功夫都不得力。這個東西不要問別人,自己要回光返照,要好好去想想,為什麼我功夫不得力?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自己回光返照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你才能進步。決定不能怨天尤人,為什麼?與人不相干,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事情。許多人錯了,自己不成功,怪罪別人,造更重的罪業,甚至於埋怨佛菩薩沒照顧他。

  再告訴你真話,根本就沒有佛菩薩,佛菩薩是什麼?是自性覺。常寂光裡頭什麼現象都沒有,一片光明,那是什麼?是你的自性,就是諸佛如來,那就是諸佛的法身。所以大經上佛講得很清楚,「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法身就是常寂光,就是大光明藏。它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一法都沒有離開常寂光。常寂光靈明覺知,我們念頭才動它全明白。所以遇到困難,只怪自己,不能怪別人,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最正確解決的方法,決定不在別人。所以佛法完全講的內學,向內不向外,向外全是過失,向內就找到真理,就找到答案。這三種煩惱,一切眾生全具足了。

  「《智度論》曰:煩惱者,能令心煩,能作惱故」。心煩是心裡頭有憂慮。能作惱,惱亂,就是妄想雜念一大堆,古人所謂的「剪不斷理還亂」,就形容這個。

  『壞諸欲塹』,「《淨影疏》曰:愛欲之心,深而難越,故說為塹,教斷令壞」。「塹」是什麼?古時候的護城河,這現在也見不到。但是到北京故宮去,故宮外頭有護城河,繞著城牆外面。從前城市都有城牆,城牆外面一定有護城河,防禦盜賊,他要想來攻打他不方便,這稱之為塹。我們這個護城河就是愛欲,愛欲愈多,你的煩惱就愈多,你的妄念就愈多。所以我們要想把心定下來,首先把欲望放下,愛欲要放下。愛是煩惱,末那識的我愛,這個東西害得我們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輪迴,大部分的時間我們生活在三惡道,這次到人道來,來喘一口氣,做短暫的休息。如果做人這幾十年當中,不能夠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死了再回去繼續搞輪迴。為什麼?這一生所造的業要去消,要到三惡道去消業障,你說這個事情多可怕。這個事情不是騙人的,不是嚇唬人的,聖賢人絕不嚇唬人,有什麼說什麼,句句實話,何必嚇你?如果真的有一次嚇唬你,說的不是真實的,以後你永遠不相信,這是聖賢人決定不幹的。所以句句是實話,句句是真話。愛欲絕對不是好東西,「諸苦之本」,愛欲深廣沒有邊際。「眾生漂溺之而難度,說以為塹」,像這個護城河又寬又深,古時候的防禦工事,有橋,橋是吊橋,晚上關城門吊橋就拉起來,第二天早晨開城門吊橋放下去,防盜賊來攻打搶劫這個地區。所以把它比喻作塹。

  「《字苑》云:塹,繞城長水坑也」,我們一般稱為護城河。「佛法劍,截欲塹,令散壞也」。佛法智慧,智慧好比一把利劍,能把你這個欲望化解,好像護城河壞掉,取這個例子。這樁事情確實只有佛法,可是佛法要不信,信得不深,你不會用這把劍斷你的煩惱。你要信得深,要解得透徹真正明白,這真不是個好東西,名利財色真不是好東西,現在眼前得到,好像甜甜蜜蜜,可是過後之後災難無窮。古人比作刀頭舐蜜,甜甜蜜蜜塗在刀口上,你舌頭一舔嘗到了,舌頭已經斷掉,這個意思就說得不償失,決定不能幹這個傻事情。人生在世要活得什麼?心安理得。貧窮不怕,心裡頭踏實,一生沒有做虧心事,你說你這個多快樂,這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一生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多快樂的事情!我們是遇到佛法嚮往淨土。如果沒有佛的佛法,照我們一生行誼來走,我們來生在天上,至少也是忉利天、四王天,不是在人間,多快樂的事情。可是現在我們知道天不究竟,天的壽命長,還是會死亡,死了還是隨業流轉,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不是解決問題。

  要解決問題,財色名利決定要放下,絲毫都不能沾染。不要講試試沾一點無所謂,那一點就要了你的命,那一點就障礙你不能往生,障礙你在佛法裡頭造業,你說多可怕。因果我們相信,我們接受,因果從哪裡來的?跟宇宙的源起同時。宇宙源起一念不覺,第一念沒有因,第二念就有因,第一念是因,第二念是果,第一念沒因。所以因果從哪裡來的搞清楚、明白了,不再懷疑了,人應該要行善道,應該要行正道。為什麼走歪路?都是迷惑顛倒,想走捷徑,想走近路。要知道捷徑、近路有,那是大智慧人、大福德人遇到才有用處;智慧福德不足的人,遇到也枉然,他掌握不住。特別是現代人,現代人可憐,小時候沒人教,普遍都有嚴重的習氣。這個習氣就是浮躁,所謂心浮氣躁,他的心定不下來,欲望太多,心浮氣躁這就麻煩大了。聖賢學問要心平氣和,心浮氣躁是決定學不到的,天天學,學一輩子都學不到。那怎麼辦?放下就學到。你不肯放下,你就學不到,要把煩惱習氣統統放下。煩惱、習氣常常會現行,你自己控制不住,見色聞聲馬上就起來了,怎麼辦?你要真正相信佛菩薩,真正相信祖師的話,你就有救。

  祖師的話教我什麼?教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深入,深到什麼程度?深到三昧現前,智慧開啟,這才能入法。要知道一門深入不是叫你背書,你可不能把方向目標搞錯了,不是背書,是什麼?是消除妄想,收妄想而已,就是收心。孟子也是這個說法,孟夫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求是找回來,找什麼?放在外面的心就是胡思亂想,把這個東西收回來,這叫學問。換句話,真正學問表現什麼?清心寡欲,沒有欲望,沒有希求,就是佛法裡講的三輪體空,真學問。真學問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在外求來的,外面求來的全是知識,知識跟智慧完全不相同,這不能不知道。學佛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識,用求知識那套方法來學佛,你就全錯了,你所得到的是佛法的知識,你所成就的是專家學者,這世間人的,斷煩惱、消業障、得三昧、成智慧與你毫不相干。我們在學佛之前,一定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佛講經說法我們才能聽得懂,才能聽得進去,才能生起信心,才能依教奉行,這就得利益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