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零八頁,從倒數第四行看起,「庚四、出家」,這是八相成道的第四。

  【棄位出家。苦行學道。作斯示現。順世間故。】

  這個地方世尊為我們顯示,佛法在世間契理契機。理是如來所證得的,真實之際,這是理體,一切法都從這裡發生,能生能現,就是真如自性。機是眾生的機宜,也就是說此時此地,一切人、事、物,他們所需要的,他們能理解的,他們能信仰的,他們能歡迎的,這就是機。如果投機,這個法就很容易在此地傳播發揚光大。如果不契機,他們不喜歡、排斥,這個法在此地很快就消失。釋迦牟尼佛的法傳遍全世界,二千五百多年,在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是三千年。古人所記載的,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入滅周穆王五十三年。住世,照中國的虛歲算,八十歲,給我們示現八相成道,這裡頭的意思很深。八相成道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轉法輪,轉法輪就是教學。佛三十歲成道,成道之後就教學,教了一輩子,七十九歲圓寂。這是經上常講的。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是佛住世就為這樁事情而來的。這樁事情,《法華經》上稱之為大事因緣。這樁事的意義是什麼?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我們在八相成道裡頭要特別注意他是怎麼成道的。成道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前面,八相成道第一個下生,從兜率天宮下生。入胎,出生,出生在王宮裡面。從兜率下生,這是大慈大悲。彌勒菩薩住在兜率天,兜率的意思是知足。什麼叫知足?《般若經》上有一句話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世出世間一切法總放下了,這叫知足,知足就成佛了。等覺菩薩還不知足,還要把一分生相無明破除成妙覺果位,這就是不知足。到了妙覺之後,沒有了,這才叫知足。知足是大圓滿,知足是再無所求了,表法的意思。到無所求的時候你才能成佛,你才能教化眾生,表這個意思。

  為什麼要降生在皇宮裡頭?名、利、權、位,都是人之所愛,人之所好,人之所求,他統統得到了。得到了,他放下,出家了。你們拼命所求的,我一切滿足,不要了。這是什麼?放下煩惱障。那些名利財色全是煩惱,世間人不知道,拼命去求;這個人覺悟了,到手的全放下。所以他來表法,來教給我們,德是怎麼成就的?是這麼成就的。你放不下,你的德就不圓滿。真實的智慧、真實之際、真實的利益是成佛。真實的利益不在世間,也不在諸佛剎土,在哪裡?淨宗所說的常寂光淨土,三個真實圓滿具足,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雖說三個真實,實際上你連痕跡都找不到,那才叫真的真實;還有神跡、跡象給你看到,那不是真實。真實法無相無不相,為什麼?它起作用的時候現相。世尊在此地起作用,八相成道起作用。說法之先,先把樣子統統做出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是什麼?就是他這個樣子。世出世間法一切都不染、都不著,樣子做出來了。不染不著到究竟,根本沒有起心動念,真不著。不起心、不動念,如來的果德,為教化眾生,『作斯示現』。所以這個八相成道是權巧方便。

  每一個學佛覺悟的人,他不是再來人,釋迦牟尼佛是再來人。不是再來人,看到釋迦牟尼佛種種示現、教誨,他覺悟了。當然這也不是偶然,因,過去生中曾經學過,有基礎,釋迦牟尼佛示現是緣,釋迦牟尼佛教誨是緣,因緣具足,他也能豁然大悟,也能明心見性,作佛去了。這就說明過去善根成熟,將熟未熟,就差這個緣,釋迦牟尼佛給他一補足,他這一生成就,這叫做根熟的眾生。根沒熟的把他提升,已經熟的,這一生決定成就。沒熟的提升,沒有善根的幫助他種善根,佛來就為這個,不是為別的。但是主要的目標是為根熟眾生。根不熟的不相信,他不能理解,不懂,當然他不肯做。根熟的能信、能解、能行,後面他決定能證,這是凡夫成佛必經的道路。八相成道我們看了,這意思就深了。我們在印尼爪哇島看到一個佛陀留下來的古蹟,七百多年前,那個地方是佛教,有個很大的道場,我去參觀過兩次。好像是七層,它不是寶塔,牆壁上都有浮雕,佛陀一生的故事,八相成道的故事。參觀的人多,禮拜的人多,什麼意思不懂。如果懂得這個意思,參觀他境界會提升,他在那裡上了一課,佛陀真的在那裡教他。

  『苦行學道』。現在我們生在這個社會,要做好樣子給眾生看,這就是教化眾生。講給眾生聽有沒有用?沒用。我過去以為講有用,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才完全了解,講完全沒用,白講了,沒人聽。我們在大會當中做主題講演,把中國傳統古聖先賢的方法,理念、方法、經驗講給大家聽,大家聽了很歡喜,像聽新聞一樣。聽完之後來告訴我,這些聽眾都是學者、專家,都是各地方有名的教授,代表他們地區、國家來參加聯合國的會議。會後告訴我,我們在一起聊天吃飯,問我說,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做不到。這兩句話把我打醒了,怎麼樣?講得再多,沒用,不相信。所以我才找到,真正發現到危機之所在,是在信心。現在人沒有信心,對自己沒有信心,他對誰能產生信心?那怎麼辦?做,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他就相信了。科學拿證據來,你拿不出證據他不相信。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是把證據拿出來給你看,他說的不是假的,全做到了。別人以為財色名利是福報,是好東西,釋迦牟尼佛全得到了,連王位都得到,告訴你,這不是好東西,這是煩惱,這是業障,這是輪迴業,做得再好也出不了六道輪迴,捨棄了。你要跟人家講,人家不相信,他真捨掉,大家相信了。你自己不做到,那怎麼行?世尊所教導我們的,沒有一條他沒做到,十善業道條條做到,三福六和他做到,六度十願他做到,沒有話說,真做到了,大家相信,然後才能講經教學。別人對你不相信,對你有懷疑,說得再好,沒用。

  古時候無論在家出家都遵守五年學戒,「戒為無上菩提本」。這個五年學戒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不是指這些三皈、五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不是指這個。這個是你當然要守的,這是基本東西,當然要守的。五年學戒真正重點是遵守老師的教誨,老師才能教得出你。我到台中拜老師,拜李老師,我講過很多遍,大家都很清楚。老師跟我約法三章,他就收我這個學生。如果覺得不妥當、不能遵守,李老師說,你到別家去,我不收你。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從今天起學佛你得聽我的,除我之外,任何人講東西不准聽;沒有經過我同意,這個書,不管什麼書,世法、佛法,不准看,這第一條。第二條,你過去所學的我不承認,一概作廢,只能按照我教的這個道路去走。條件很苛刻,我聽了之後,認真思惟,最後我接受了。為什麼?李老師是懺雲法師給我介紹,朱鏡宙老居士給我介紹,這兩個人都是我很尊重的人,我相信他們的話。我到台中來親近李老師,李老師今天提出這個條件,我要不遵守,我就得離開,到哪裡再去找個老師?所以我就接受了,遵從他的指導,完全沒有第二句話可說。為什麼?我要是說以前我聽不是這樣的,沒有你說話的餘地,以前的一律作廢,李老師說我不承認,所以沒有辯論的餘地。我接受了,這才留下來。老師告訴我,有期限的。我說:還有期限的,不是無期限的,多久?五年,五年之內一定要遵守。這就是中國古時候傳統的五年學戒,就這個意思。

  我原來不曉得,多少年之後,我在新加坡碰到演培法師,演培法師告訴我,他大概十幾歲就出家,他沙彌出身,跟諦閑老和尚,諦閑老和尚也是這樣教他的。他講給我聽,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李老師自己有的東西,古時候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這沒聽說過。我才曉得,我在李老師受這個,他在諦閑老和尚那,但是他沒有聽,他偷偷的溜了,到廈門去跟太虛法師去了。可惜!他要是聽諦閑老和尚的,天台宗一代祖師,這個機會失掉了。太虛大師辦新學,完全採取西方這種教學方法。那是教什麼?佛學,搞佛學。而諦閑老和尚那是學佛,不一樣。我畢竟,講遇到老師的時間,我比演培法師遲,演培法師十幾歲,我二十六歲,所以我考慮的時間久,我想的就比較深,我接受了,沒離開。而且五年到了,我跟老師說,我說我很得受用,我再延長五年。老師笑笑點頭。根才紮得深。

  但是我們今天知道,還有更深的根,更深的根是老一代人紮的,我們這一代沒分。為什麼?要是要求我們,我們不接受,我們只是這麼大的一個器,只能裝這麼多,所以老師應量給我們這麼多,多了裝不下去。更深的就是大乘法常講的「實德能」,第一個真實,第二個是德行,第三個是能力。要在實上生根,在德上堅定,那個能量就不可思議,光照大千,利益無邊。那是大器,不是普通人,那真正是一代祖師,是佛菩薩再來。實德能從教下來紮,那就首先儒釋道三個根,要真紮,不是念念、講講,沒用,你沒做到。怎樣才能做到?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見到了你自然就能做到。你為什麼做不到?沒見到。沒見到,有疑惑,只要有疑惑你就不是真的,你沒有真正理解,所以你做不到。不是你做不到、不肯做,真正認識清楚就肯做了。肯做的時候,晚年了,時間沒有了。年輕人教他,他不懂,他不相信,教了沒用。這就是佛法為什麼衰,為什麼沒有人才,原因在此地。

  我們沒有古人的本事,古人能觀機,應機施教。李老師對我要求的這些條件,我以為是他家的門檻,結果到以後才知道,老師以前從來沒有提過這個條件,對我以後他也沒有提過這些條件,他是專門對我的。也許他看出來,我能接受;不能接受,他說的就是廢話。所以大乘經上佛說,「一切法」,是講世出世間法,「皆從真實心中作」。世間人用真實心,他的事業有大成就;出世間法用真實心,他能夠開悟,他能夠證果,他能夠教化眾生。如果不是真實的、搞假的,那是造六道輪迴業。造六道輪迴業打著佛的招牌,肯定是無間地獄,這個罪很重。所以佛陀種種示現無非都是教學,就是先拿證據來給你看,然後再講經、解釋。八相是證據,你能不能捨?捨王位,捨名利,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這是財色。不是真正透徹理解,這些東西能不動心嗎?不可能。透徹理解,這東西是禍害,這個東西搞得我在六道裡頭生死輪迴,無有出期。今天遇到善緣,找到出路了,這個重要!永遠擺脫六道輪迴,你看這多幸運、多難得。所以愈是懂得深,愈是了解得深刻,你對這樁事情,你把它當作無上的珍寶,你決定不肯放棄它,真實成就,不造罪業。

  『棄位出家』,「位」是王位。「苦行學道」,最難得的苦行。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寺廟,講經說法的場所就叫道場,沒有一切建築設施,山林樹下。註解裡頭說,「《魏譯》甚詳」,康僧鎧的譯本《無量壽經》。下面這是經文,這兩行經文。「現處宮中」,現是示現,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宮中,「色味之間」,這個色是女色,味是飲食,他享受,宮廷裡面服務人員都是女孩子,各處挑選的來宮中做義工,這說享受,這句話是宮廷裡面的生活,人間富貴到極處。「見老病死,悟世非常」,這八相成道裡面,太子偶然想出去觀光旅遊,離開宮城,在外面看到老人,看到生病的,看到死亡的,看到這個現象,回過頭想想自己,生老病死,做皇帝也不能避免,這就覺悟了,世間無常、非常,不能常住,不能永恆不變。所以「棄國財位」,原本他是繼承王位的,他放棄了,國家不要了,財富不要了,地位不要了,統統放棄。「入山學道」,這是十九歲,別人爭的,他全捨了,入山學道。印度那個時候是宗教之國,修行人很多,證果的人,這個世間證果得禪定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還有更高的,得四空定的。得四空定最高的,將來死了之後,生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六道裡頭最高層的。釋迦牟尼佛示現,去參訪這些修行人,跟他們學習。為什麼?想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這是示現覺悟的動機,覺悟修道的動機。

  「服乘白馬,寶冠纓珞,遣之令還」。他出來不是一個人,有隨從,走到該分手的地方,把他的衣服、帽子統統脫下來,騎的白馬讓這些侍候的人帶回去,告訴他的家人,他入山學道去了,居無定所,意思是說不必來找了。「捨珍妙衣,而著法服」。法服,出家人穿的三衣都叫法服。「剃除鬚髮,端坐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修禪,靜坐,六年的苦行。古印度宗教徒,出家的人必須先三年苦行。釋迦牟尼佛加一倍,你修三年,我修六年,以後成道講經說法,別人就沒話說了。你總是參過禪的,開悟了,人家相信你;你沒有這個功夫,說出的話別人不相信。中國近代,不太遠,諦閑老和尚,講經講得不錯,別人批評他,你沒有定功,你沒有悟處,你講經不能叫人信服。所以他去學禪,也在禪堂坐了幾年,再出來之後,大家沒話說了。你真正沒有功夫的話,人家批評你。

  現代的社會比過去,批評的人更多了,過去一、二個,現在一、二十個,恐怕都要不止。所以愈來愈困難!真叫人心服口服,一定要把樣子拿出來。人,做人最好的樣子,人中的榜樣,人中的模範。怎樣做到?儒釋道三個根修成就做到,你走到任何地方,人家對你不能不尊敬。為什麼?你的行誼別人做不到。《弟子規》真落實了,《感應篇》落實了,《十善業》落實了,人中的好樣子。佛經上講「善男子、善女人」,你當之無愧,這善的標準做到了。這個條件入佛門,受三皈、五戒、十戒,這是基礎。十戒是沙彌戒,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很容易做到。因為二十四門威儀差不多都在《弟子規》裡頭,所以一點都不難。這樣的人行住坐臥都有規矩。古人講的威儀,現在人講規矩。都合規矩,別人看到不能不尊敬、不能不佩服,你所行的、你所說的人家相信你。所以今天這個社會,沒有做出榜樣出來,你說破喉嚨也枉然,要做到。

  我這個小團體不要大,大做不到。像印光大師說的,我的團體不出二十個人。二十個人可以做到六和敬,那就是模範的團體。團體雖然小,它能給別人做榜樣,讓別人來向你學習,要真做到,真下功夫。《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真正念滿三千遍,心定了。三千遍主要的目的不是別的,是修定,把你妄念、雜念念掉,讓心定下來。所以這個三千遍是清心的,清心丸,是去垢的,把心裡面髒東西把它洗刷乾淨,是這個意思。背熟這個經是副作用,附帶的,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清心。心清了,念得很熟,自自然然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跟它相應;與不相應的決定不起,念頭都不起,哪裡還有言行?所以你的身口意三業,達到佛所要求的標準。真學佛,不一定在寺廟,不一定在道場,家裡也可以學!一切時可以學,一切處所都可以學。我要怎麼樣做?言語造作沒有一法不是佛法,這個功夫成就了。再進一步根就穩了,三皈、五戒、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根深蒂固,穩了。再學一部經教。求什麼?求開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那就一定是一門,多了你分心,你的精神、心力、時間全分散了,那很難成就。

  一部經,我們在《壇經》上看到的,無盡藏比丘尼一生一部《大涅槃經》,法達禪師十年一部《法華經》。一部,不能搞多!《法華經》念了三千遍,背得滾瓜爛熟,他心裡沒有別的念頭,起心動念都是《法華經》的經文,沒開悟,法華三昧得到了。到六祖那裡,六祖看他禮拜,第一次見面,禮拜頭沒有著地,這什麼心態?傲慢的行為。三拜拜完起來,六祖問他,你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嗎?法達說,我誦《法華經》三千遍。不容易,十年如一日。問他《法華經》講些什麼,你說給我聽聽?說不出來。法達反過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這個經我沒聽說過(六祖不認識字,不會看經),你既然念得這麼熟,念給我聽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說行了,我全知道了,後頭不要念了。你看一部經念兩品就全通了,給他講《法華》大意,他開悟了,真的大徹大悟。為什麼能悟?他得法華三昧,他心是定的,在這個境界裡頭一點就破了,這就證果,再拜頭就著地了。這說明什麼?佛教你學的,不是教你學的東西多,不是,千萬不要搞錯了。

  四弘誓願是學佛四個階段,首先你要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跟一切諸佛如來同願,同一個願。發了願之後,「煩惱無盡誓願斷」,叫你念三千遍是斷煩惱的,目的在此地,是清潔你心地的方法,不是別的。經念熟了的時候,那是副作用,附帶的,不是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清心的,把你的妄想念掉,把你的雜念念掉,恢復你的真心。真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只要清淨平等,後面那個覺,覺是大徹大悟,肯定會覺悟。覺悟之後,世出世間法一切通達,這才能稱為大事。不是書本學來,沒有用處。大學裡面開的科系總有幾百個,一個科系念四年畢業,你要念幾百年才能夠把它念完。念完之後還是什麼都不知道,為什麼?你心裡雜亂,愈念愈雜亂,愈念妄想愈多、雜念愈多。那是什麼?知識,不是智慧。知識,這一門跟那一門不通的;智慧貫通的,智慧開了沒有一樣不通。中國古人教學,儒釋道都講求智慧,這個道理要懂。智慧從清淨心當中得。念這句阿彌陀佛也是修清淨心,讓你心裡頭只有這一念,沒有雜念,沒有妄念,沒有邪念,目的在此地。而且這一念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念念相應。為什麼我們念不相應?是因為你有雜念摻雜在裡頭,有妄想摻雜在裡頭,你的念不純,所以你念沒有感應。妄念都沒有了,雜念沒有了,心純而不雜,那一念都有感應。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我們這個念不相應,不是佛不靈,毛病出在我們自己還去怪佛,這罪過就很重。為什麼人能開悟,我開不了悟?我開不了悟原因在哪裡?你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你就豁然大悟。

  「勤苦六年」,不是六年都坐在樹下,出定的時候,禪宗出定的時候經行,我們講繞佛。為什麼?活動筋骨。不要在這裡看到,勤苦六年,端坐樹下,釋迦牟尼佛在樹下坐了六年都沒起來,不是這個意思。所以一定要懂得,是以坐禪為主,但是他有經行。所以跑香,禪堂裡頭跑香。坐的時間一炷香,一炷香,長香是一個半鐘點,禪堂多半用長香,普通香一個小時,長香一個半小時,坐一個半小時。跑,叫跑香,也是攝心,不分別、不執著,活動。念佛堂裡面比禪堂寬鬆,由維那師帶領繞佛,念佛是以繞佛為主。止靜是繞累了休息一下,坐下來念佛,止靜。止靜通常是默念不出聲,繞佛的時候出聲。念佛堂裡頭至少分兩個組,一個組在繞佛念,一個組在止靜。止靜,聽他們念,心裡跟著念,不要開口,這就是調身,身心健康。繞佛繞了半個小時,換班,止靜的人去繞佛,換他們來止靜,用這個方法。功夫就是放下,放下就是功夫。我們知道,放下得愈多,念就愈專一,目標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初步是成片,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決定往生。功夫成片是什麼境界?心裡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確實沒有一個雜念,什麼都放下了。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口不念心裡頭阿彌陀佛也是一句接一句,這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裡頭也有三輩九品,上三品的功夫,往生自在,想什麼時候去,佛什麼時候就來接你。沒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不容易,要斷煩惱。功夫成片伏煩惱,生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上三輩可以自在往生,這個我們可以做得到的。

  所以我們要把這樁事情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來辦,其他的雞毛蒜皮,小事,要認識清楚。大事辦成,往生真的拿到,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再做弘法利生的事情,可以。為什麼?我真能往生。往生沒有把握,幹弘法利生的事情可能把自己耽誤,到最後一著不能往生。這種人太多太多!我們就怕這樁事情,最後不能往生。這一次這麼好殊勝的機緣,不是每一生一世都能遇到的,彭際清居士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你能放棄嗎?抓住這個機會,脫離輪迴、脫離十法界。否則的話,好難好難!必須要認識清楚,要捨得乾淨,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乾淨俐落。

  下面舉《普曜經》上所說的,「爾時太子日服一麻一麥,六年之中結跏趺坐。」跟魏譯《無量壽經》裡面講的相同,六年苦行。「修習艱難勤苦之行」,一般人認為很苦,印度人相信,不通過苦行成就的是假的。所以釋迦牟尼佛也要做出苦行的榜樣,還比一般出家人加一倍,一般只是三年,加一倍六年。世尊這個做法是為人,不是為自己,自己早已經圓滿證得佛果。所以他是位後成佛,來示現的,完全是來度化眾生的,做榜樣給大家看,大家心服口服。你沒有通過這個,不服你!

  後面這兩句經文,『作斯示現,順世間故』。這隨順世間,世間人認為這樣做是真的,那就如法炮製。這兩句「出自《唐譯》。深顯《法華》玄旨。《法華壽量品》」,這裡頭有一段經文,還很長。「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經上記載的。哪些人說的?不是我們這個世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不是凡人,他們都有神通,他們看見了,看見釋迦牟尼佛十九歲離開家庭,十二年的參學,印度所有宗教他都學過,印度的學派他也參學過,最後放棄了。這表什麼意思?前面十九歲出家,表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棄修學,他學了十二年,表放下所知障。這兩樣東西都是障道的,讓你不能證得出世間的禪定,世間禪定可以,四禪八定,出世間禪定做不到,連阿羅漢的第九定都做不到。所以放棄參學,這都是示現。一般人不能說釋迦牟尼佛無知,他什麼都學過,他什麼都懂,學了怎麼樣?那不是究竟法。所以到伽耶城不遠的地方,恆河邊上畢缽羅樹下入定,入更深的禪定。定功一直向深處,最後通到自性本定。惠能大師見到了。惠能大師成就不是凡人,他的報告第四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是什麼樣子?自性不動,沒有搖動,那是自性本定,說明他真正明心見性了。世尊菩提樹下所證得的這個定,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也得到了。你看看世尊是禪坐得到的,惠能大師是聞法得到的,方式不一樣,不定什麼方法,統統都能得到。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放下。惠能放下了,他沒有所知障,煩惱障放下了,所知障沒有了。世尊示現的,十二年的參學,放下了,不放下他就不能入大乘的定,他做不到,就是出世間禪定他做不到,樹下,所謂夜睹明星,大徹大悟。然後你要曉得,佛說這一切經誰教他的?沒有。這一切經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自然流露出來的。所以佛的教學不是教你這個懂那個懂,那就冤枉佛陀了。佛陀教你明心見性,你見性跟他一樣,一切經從你自性流露出來,你流露出來的跟他流露出來的決定是一樣的,叫佛佛道同,沒有兩樣,有兩樣就不是自性,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佛門,其他宗教也有,祖師大德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他一生講了不少部經,流傳到後世。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沒有人教過他,這有人說神來教的,不是,是自性的。見性,能力就恢復,你就能起這些作用。

  所以佛成無上正等正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法的修學最終極的目標就這一句。這一句可以翻成中文,不翻,保存原文音譯,這叫尊重不翻。阿翻作中國意思是無,耨多羅翻成中國意思是上,無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就是正等,三翻作正,菩提翻作覺,所以整個翻過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不翻叫尊重不翻,因為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這個,證果這是最高的果位。阿羅漢是三菩提,阿羅漢成正覺;菩薩是三藐三菩提;諸佛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怎麼證得?完全靠放下。放下見思煩惱,就是三菩提,正覺;放下分別,就是正等正覺;放下起心動念,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沒教我們別的,教我們放下而已。問題就是放不下,放下什麼事都沒有了。一放下,你得來的,智慧圓滿,德能圓滿,相好圓滿,自性圓滿。這是什麼?這統統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外面什麼都沒有。大乘經教上佛常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切法全是心現心生的,識變的。識是阿賴耶、末那、意識跟五十一心所,八識五十一心所。識,識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心能生不變,所以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是心生心現,沒有識變。所以那個世界的人壽命很長,容貌不變,也就是沒有生老病死這個相,這種流轉的相沒有。那個地方人的面貌,無量壽,相貌都是年輕的,無量壽,他不老,他沒有病,他沒有死亡。這些總得要知道,我們要把目標提升到這個地方,千萬不要搞人間小名小利,人間小名小利一迷了,天上那個名利比我們這高多了,也很迷人。

  天親菩薩三兄弟,這個故事經上有,三兄弟都學得不錯,無著是老大,天親是老二,小弟是師子覺,三個人修行都很好。三個人修行的目標都是兜率天,都是希望親近彌勒菩薩。師子覺先往生,本來約定的,到兜率天趕快回來報信,師子覺去了之後沒消息。無著往生了,回來報信,告訴天親菩薩,他到兜率天去了。天親就問:師子覺呢?師子覺貪戀兜率天外院喜樂,一直到現在都沒到內院去。到內院要從外院,在外院看到花花世界,心動了,就生兜率天人了,外院,不是內院。這個是什麼?我們一句俗話說,禁不起誘惑。那個裡頭財色名利比這個世間高出萬倍都不止,禁不起誘惑,就變成兜率天人,不是菩薩。這個故事多麼嚇人,我們能受得了嗎?我們要是遇不到淨土法門,肯定是搞六道輪迴。搞六道輪迴,我們一生沒有惡念、沒有惡行,我們會知道,我們生天,生到哪一天?欲界天。為什麼?色界天至少要初禪,我們沒那功夫。所以色界天我們沒分,多半在四王天跟忉利天。大概夜摩天的福報我們都不夠,我們頂多只能到忉利天。忉利天的福報享盡了,阿賴耶的業習種子起現行,多半到三惡道去了,日子不好過!必須要把這個帳算清楚。搞清楚、搞明白,死心塌地念佛往生,不再有第二個念頭了。這是示現。

  下面,我們再往下看。「然善男子,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佛跟我們講真話,釋迦牟尼佛實實在在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這天文數字,單位是劫不是年,早就成佛了。「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這個世界跟釋迦牟尼佛特別有緣分,所以他常來。三千年前這次來到世間,看到這邊眾生緣成熟了,現佛身,示現八相成道,來教化眾生。佛在《梵網經》上說,這一次來是第八千次,這個地方沒有說八千,說常來。「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除了在這個地球上常常來之外,其他地方也去,別的星球,別的世界。為什麼?世尊這個教區,我們知道,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單位世界,黃念老告訴我,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銀河系,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十億,這釋迦牟尼佛的教區,他在十億個銀河系裡頭到處遊化。他有能力同時分身、同時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能現無量無邊身,能說無量無邊法,這些全是自性本有的德能。

  所以佛不是叫我們學好多經、好多論,天天為人講經,不是這個意思,這完全把佛的意思錯會了。佛的意思是叫你趕快成佛,明心見性,跟他一樣,是得大自在,教化區是十億個銀河系。如果要往生極樂世界,範圍不只這麼大,十億個銀河系太小了,一佛土。極樂世界的菩薩,他的範圍是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他統統去,能夠同時現身,分無量無邊身,去禮無量無邊諸佛,禮佛供養,聽經聞法,同時也教化無量無邊諸佛世界裡面的十法界眾生。這是佛的本願,學佛應該知道,怎麼能限於這麼個小圈圈?佛要看到你是如是的見解,佛就搖頭。佛的心量很大,慢慢等,再等到哪一生哪一劫,你覺悟了,心量拓開了,佛就再來教你。「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是佛菩薩慈悲到極處,無論到哪裡,他都照顧你、都關懷你。

  「如來見諸眾生,樂於小法,德薄垢重者,為是人說,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對人天所說的。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成佛?他會告訴你,我三十歲成佛的,我十九歲出家的,給你說這些。為什麼?你能接受,你很歡喜,你聽得很高興。下面說,「然我實」,實實在在,「成佛已來,久遠若斯」。像前面所說的,太久太遠了,老早就成佛,成佛是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之前的事情。「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這個表演是給你看的,希望你看到覺悟,你能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你一生也能成無上菩提。首先要放下,放下財色名利,包括王位都捨得放下,沒有一樣值得貪戀,徹底放下。

  我們這一生當中遇到淨宗,淨宗這個法門就像善導大師所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句話重要,說明一切諸佛應化在十法界、在六道裡面,為的是什麼?他希望的是什麼?就是講《無量壽經》。為什麼?佛教化眾生的宗旨就是希望你趕快成佛,不希望你留在這個世間要受那麼多的苦難你才能成就。那是什麼?那不得已,沒法子的,你不能接受淨宗法門,那些都是善巧方便。你什麼時候能接受淨土,什麼時候就把這個教給你,你就省事,你就直超。不能接受,你喜歡哪個法門,他給你講哪個法門,你慢慢修。什麼時候哪一天你相信了,馬上給你講這個法門,你那一生立刻就成佛了。這是一切諸佛如來的本願,釋迦牟尼佛不例外,這兩句話還得了!善導大師,傳說阿彌陀佛再來的,換句話說,這個話就是阿彌陀佛親自所說的。

  一切諸佛尊重阿彌陀佛,為什麼?他開了這個方便門。佛佛平等,智慧、德能、相好完全平等,為什麼別的佛不建極樂世界?這就是佛的真實之際、真實智慧、真實利益,阿彌陀佛已經建了,行了,他建的就是我建的,我建的就是他建的,根本就沒有分別,不必再做一個跟他競爭,無此必要。所以一切眾生根熟的時候,全部都把他送到極樂世界。佛是真平等,沒有嫉妒,沒有競爭,你的成就就是我的成就,我無量歡喜!哪有分別?不像世間,你蓋個廟,我也蓋個,我比你大,後來一個又比我大,都在這裡競爭,幹這個事情,統統造的是輪迴業,錯了!你看諸佛給我們示現的,那個地方建好了,我們只是送學生去,到處去勸導大家,那裡好,大家都到那邊去。所做的一樁事情,一切如來都做宣傳員,都來傳播這個信息,都來勸導,都來保送,阿彌陀佛在那裡迎接。因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個大乘經常說。哪會有這些念頭起來?這個念頭都是妄想、都是雜念。

  法身菩薩就把這個心清乾淨,妄想雜念沒有了,只有一個正念,這個正念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可以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阿彌陀佛,講得通,理事都圓融。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成佛,我們是念佛去的,將來成佛必定跟阿彌陀佛一樣,名字也相同。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經裡頭給我們做出證明,佛經的話叫授記。我們要發心,要發無上心,往生極樂世界成佛一定跟阿彌陀佛一樣,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極樂世界的人是法性身。佛在此地講這部經的時候,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大長者他們是一個小團體,也來參加這個法會,聽經。聽了很歡喜,供佛,心裡都有這個念頭,沒說出來,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成佛,像阿彌陀佛一樣。念頭一動,釋迦牟尼佛知道了,就給他做證明,你們將來一定能滿願,如願以償。世尊給他做證明,給他授記,就等於給我們授記,我只要發這個心,我念這段經文,佛對我授記,佛告訴我,我一定如願以償。這多殊勝!我們現在在哪裡?我們在極樂世界,這小地方就是極樂世界,這我們多歡喜!真的不是假的。佛說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心想極樂世界,這地方當然是極樂世界;我心想大家都是阿彌陀佛,那就是阿彌陀佛。

  你沒有見到,我見到。你沒有作如是觀,我作如是觀。我天天作如是觀,我時時作如是觀。所以你問我生在哪裡?我告訴你,我生在極樂世界,現在就是,念念跟極樂世界相應,念念跟阿彌陀佛相應。所以經典要熟讀,遍數愈多愈好,活一天念一天,念一輩子,到最後你的願望就圓滿,就實現了。不念,打妄想,不行,去不了,要把妄想放下,要把念頭放下。什麼念頭都沒有比念佛的念頭好,念佛的念頭第一,沒得比的。念什麼經、什麼論、什麼咒,都不如念阿彌陀佛。我搞了六十年,別的沒有得到,就得到這一點,就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所以我歡喜,非常非常歡喜!你們不幹,我真幹。

  所以你看,「如來見諸眾生」,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眾生,喜歡小法,大法他受不了。喜歡小法,這是「德薄垢重」,垢重是煩惱、習氣、染污很重。「為是人說」,為這些人講,「我少年出家」,十九歲出家,經過十幾年的修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了。這是示現在這個世間,給當時喜歡小法給他們說的。「然我實成佛已來,久遠若斯」,但是我實實在在成佛以來到現在,非常非常久遠。像前面所說的,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這說真話了。法華會上開權顯實,講真話了。「但以方便教化眾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說」,我要不是這樣講法,人不相信。突然到這個世間來,行,變化成一個人跟大家講經說法,人家說你是天神,你是天上來的,我做不到,不相信。他要到這裡來投胎,母親懷胎十個月生他,他跟我們一樣,你可以做到,我也能做到。用這個方法,這是應機說法,完全應眾生的需求,佛沒有起心動念。教學的目的,令入佛道,佛道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就這麼一個目的。這句話、這個目的,給一般人講不懂,什麼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什麼叫無上正等正覺?跟我們周邊鄰居來講,他們完全不懂。佛是什麼?你們為什麼要學佛?我們觀機,這些人喜歡什麼?喜歡福報,聽說福報,高興了,智慧也行,能接受。那我們就可以這樣告訴他,佛是智慧,佛就是福報,學佛就是求智慧、求福報,「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看我天天很快樂,我跟你們住在一起。我的福報那裡來的?我學佛來的,不學佛,我就沒有這個福報,我不如你們;我這一學佛,超過你們了,你們要不要學?你們要學肯定超過我。這個他聽得進去,你講別的聽不進去。釋迦牟尼佛當時印度人民哪些能聽得進去的、能接受的,就得做出這個樣子給他看。我們今天有樣子,沒有樣子他不相信。八十六歲,還跟年輕人差不多,還可以爬山,還不要拄著拐杖,這是什麼?學佛學來的。釋迦牟尼佛涅槃的時候八十歲,沒有拄著拐棍,沒有看到佛拄拐棍的,沒有看到佛衰老的,沒有。這是什麼?這是真的,告訴你不是假的,你要想學佛,你都能得到。所以令入佛道,作如是說。

  「兩經合參」,兩部經合起來看,「信知本師作八相成道之種種示現,只為隨順世間眾生之根機,行權方便,普皆度脫而已。實則釋尊久已成佛。」這個意思我們要懂,真的釋迦牟尼佛早就成佛,是來幫助我們,做成這種表演,我們就相信了。所以,做榜樣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這個我們要學,做好樣子。人做人的好樣子,家做家的好樣子,團體做團體的好樣子。住在這個地方三年,這個地區要受感化,不受感化,我們就樣子沒做好,我們做好樣子,家家都來學。我們在圖文巴住了十年,十年感動這個小城的居民,今天大家團結要做一個全世界第一個多元文化示範、和諧示範城市,十年成就的。我們在這個小區希望三年,這個小區能夠變成全香港最好的榜樣,這裡的人民善良,人民和睦,人民互助合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四攝法,就會做到。四攝、六度做好了,肯定做到。今天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