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三百頁第二行,第二句看起:

  「由是可見,會中聖眾,多是曾生極樂,披宏誓鎧,遊化十方,助佛宏化。如是輾轉教化,輾轉度脫,是故經中,無量無邊一切菩薩,皆遵普賢大士之德」。這是這一小科最後的一段話。我們讀了「德遵普賢」這段經文,感受很深。普賢之德,說之不盡,不但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來領會,經上告訴我們,十方諸佛如來也稱讚不盡。這個話我們能相信、能接受。為什麼?普賢之德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凡是與性德相應,都是深廣無際,皆是不可思議,所以願願都具足大圓滿,願願都具足一切諸佛如來性德與修德。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我們的修學掌握到一條、二條,修到最高的境界就契入大圓滿,所謂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這是真正的大乘佛法。與會這些聖眾,無論是在家是出家,是菩薩還是聲聞,聲聞都不可思議,乃至於天人。為什麼說天人不可思議?這些天人當中也是大權示現。這個十六正士就是明顯的示現,都是如來跟大菩薩為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做影響眾,以各種不同身分出現在大會當中,這是莊嚴道場、莊嚴正法、莊嚴大教。末後這兩句,「是故經中,無量無邊一切菩薩,皆遵普賢大士之德」,全是表法,全是以身作則,做給我們大家看的。

  我們再看第二個小段,第二科,「行願功德」。

  【具足無量行願。】

  普賢行願。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念老的註解,前面這兩句,『具足無量行願,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此地所說的一切功德法,我們必須要知道,就是一句萬德洪名。我們只要把心安住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就是具足無量行願,就這一句。這真叫難信之法!「上兩句初讚諸大士之實德」,與會出家、在家這些大德們的真實功德。「無量者,其多其大,無法稱量,名曰無量」。什麼叫無量?不但沒有辦法稱說,說不出來,也沒有辦法去思量,我們怎麼想也想不到。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的六根,以第六意識,就是意識,能緣的境界最廣,對外能緣到宇宙的邊際,對內能緣到阿賴耶。換句話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它沒有緣不到的,但是緣不到性德。普賢行願是從自性裡面流出來的,所以它就緣不到,這稱為無量。

  「《攝大乘論釋》」裡面解釋,「不可以譬類」,就是譬如,「得知為無量」,比喻都比不出來。可是中國人有兩句話,這兩句話的意思很深,與經上講的無量相彷彿,他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兩句話是怎麼說出來的?根據什麼說出來的?如果不是明心見性的菩薩,真的說不出來。所以我曾經請教李老師,中國這些古聖先賢是不是菩薩應化在中國,以聖賢身得度,現聖賢身而為說法?老師笑著說,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事上要是我們細心去觀察,真是這樣的。理上來說,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這是理上講,講得通,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這說願。

  「行謂六度四攝等大行」。佛法裡面講修行,可以用四攝六度把所有一切行門,八萬四千細行都包括盡了。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第十一頁,「六度」,《三藏法數》從《六度集經》裡面節錄下來的。下面這都是經文,第一個,「檀那」,檀那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布施。「施有二種:一者財施,謂以飲食、衣服、田宅、珍寶及一切資身之具」,資身之具就是養身所必須的必需品,衣食住行,「悉能施之」,都能夠捨得,都能夠布施。這些全都屬於財,財布施的果報得財富。第二是法布施,「謂從諸佛及善知識,聞說世間、出世間善法,以清淨心轉為他說。」我們所學到的、所領悟到的善法,特別是與性德相應的,應該教導別人,看能夠接受、能夠相信,就得要講給他聽。講清楚、講明白,他能相信、能理解、能依教奉行,無量功德,這是法布施,法布施的果報得聰明智慧。除這兩種,大經裡頭還有一種,叫無畏布施。別人有困難、有恐懼,身心不安的時候,你幫他安心,你保護他,讓他離開恐怖得到身心安穩,這是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健康長壽。所以人要學三種布施,你就得到三種果報,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很多人相信人有命運,中國古諺語有一句話說,「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自己做不了主,一生是命運在支配的。我們看《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三十五歲之前,確實完全被命運控制。那是一個讀書人,每年參加考試考第幾名命中注定的,一點都不錯。古時候讀書人考中秀才之後,國家就養活你,雖然不富裕,你的生活能過得去,你不需要做其他的工作,好好的讀書,參加考試。考試叫功名,縣考秀才,省考舉人,皇上親自做主考叫殿試,考進士。這個就是現在所說的學位,最高的學位進士,第二個學位舉人,第三個學位秀才。了凡先生的命中只有秀才,沒有舉人,沒有進士。他也很安心,知道自己的命運,壽命五十三歲,都把他注定了。

  三十五歲這一年遇到雲谷禪師,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頭坐禪,三天三夜,沒有一個妄念,不容易。雲谷禪師很客氣向他請教,你是跟什麼人學的?功夫不錯,一個凡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很少見,你的功夫不錯。了凡先生就說了實話,我的命運被別人算定,這二十年來一點都不差,所以我就相信命運,不起妄念,起妄念沒用處。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我原先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了凡先生請教,你為什麼說我是凡夫?禪師就把這個理事給他說明,只有凡夫才會被命運拘束,要是聖人,他超越了。他很好奇、很驚訝,難道命運可以改嗎?他說當然可以改,命運是你自己造的,前世造的因,這一世受的果報。佛經上講得很清楚,第一個引業,引導你到這一道來投生。你為什麼會來做人?這個業是引導你的,這個業是五戒十善,引導你來了。第二種滿業,你生到這個世間來貧富貴賤、壽命長短,這叫滿業。滿業是從哪裡來?過去生中修善積德所感的果報。譬如財布施修得多,喜歡用財幫助別人,你這一生得大富;喜歡尊重別人謙卑自己,你這一生得貴,得富貴;喜歡修無畏布施,幫助老年人,幫助苦難人,幫助有病的人,得健康長壽,這叫滿業。雖然到人間來都是得人身,貧富貴賤不一樣,滿業不相同。

  了凡先生明白事實真相之後,請求雲谷禪師教給他改造命運的方法。禪師教他用功過格做標準。功過格內容是什麼?就是《太上感應篇》,這裡面說善因善果、惡因惡報,總共說了一百九十多條。告訴他,你就依這個去做,惡要斷,善要修。他回去就真幹,發了大心,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大心一發就開始做,第二年去考試果然不一樣,第二年參加考試,算命先生算他是第三名,考第三名,他考中第一名,跟算的不一樣了。相信,真改了,收入也增加了。他就發心考舉人、考進士,都被他考中,他命裡沒有的。命裡沒有兒子,特別行三千善事求個兒子,真的生了個兒子,兒子非常好。他就一個兒子,可是這個兒子給他養了六個孫子,所以家庭人丁興旺。一直到現在,了凡先生的後代現在過得還是很好,祖宗有德!這四篇文章,訓子的四篇文章流傳在世間,得利益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你看這個功德多大!自己給大家做一個改造命運的好榜樣。命真有,不是沒有,可以改,不是不能改,行善積德就往好的這方面改,如果作惡多端,那就向壞的那邊去流了。由此可知,命運確實掌握在自己手中。布施裡頭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好!應當要努力依教奉行。

  六度第二,「尸羅」,這都是梵語音譯的,「華言性善」。很多地方都翻為持戒,尸羅就是戒律。「謂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此據義而譯」,這個是尸羅的含義來翻譯的。「正翻止得」,翻這個意思,從字面上正翻止得,底下解釋,「止惡得善」。「又翻為戒」,尸羅在佛家一般講就是戒律,「謂戒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惡」,能持戒。譬如五戒裡頭教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禁戒,這些不善的不能做,防止身口意的惡業、造惡,成就你布施的真實功德。如果不懂得修善,依舊還造惡,前面修的布施功德都漏掉,守不住,所以布施之後要持戒。持戒之後還得要忍辱,如果不知道忍辱,有時候一時衝動又把事情做錯了,小不忍則亂大謀。

  第三,「羼提,梵語羼提,華言忍辱」,就是忍辱波羅蜜。「忍辱有二種,一者生忍,謂於恭敬供養中不生憍逸」,憍是驕傲的態度,逸是放肆,我們講這很隨便沒有規矩,「於瞋罵打害中不生怨恨也。」樣樣都能忍,對人、對事能忍,恭敬心才能夠生得出來。修布施、修供養,如果沒有忍辱,很容易驕慢,那就錯了,把你修學的善法功德給抵消了。第二種,「法忍,謂於寒熱風雨飢渴等法」,這些就是講的自然災害,「能安能忍,不生瞋恚憂愁。」前面一個生忍是對人事環境,第二個忍辱,法忍是對於自然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要能忍,培養心平氣和。忍辱還有第三種,第三種是學習,無論學習世出世間法,要能忍耐你才能成就,不能忍就不能接受,必須得安忍,你才能接受聖賢教誨。要有耐心,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是不會有成就的。古人教我們讀書千遍,一篇文章叫你念一千遍,你沒有耐心,你念不下去。所以《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這句話說得非常好,那個一切法是世間法、出世間法統統包括在其中,你要想成就,沒有耐心是不會成就的,愈大的成就就是愈大的耐心,忍耐,必修的課程。

  第四個,「毗梨耶」,這是梵語,「華言精進」。精是精而不雜,純一,精華;進是進步,不退轉。精進合起來,無論世出世法沒有不成就的,世間成聖成賢,出世間成佛成菩薩,所以不能雜,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什麼?雜,心就不一,心是散亂的,用散亂心來學習,學到的是一些皮毛知識,真東西學不到。科學技術也要專心,才能夠學得精,你這個技術才能精。聖賢學問那更不必說了,沒有精進,可以說你根本就學不到,你所學得的是一些皮毛知識,不起作用。精是精一,一就精,二就不精。中國人教學的理念、方法跟外國人完全不一樣,外國人學東西一開頭就是廣,什麼都學。連小孩在幼稚園,你看它有多少個科目?有些同學告訴我,算算差不多有十幾樣,那怎麼能學得好?中國人教學,從小只准學一樣,不能學兩樣,一樣沒有學會,不可以學第二樣,為什麼?精,叫你專一,叫你專精。從小就養成這個習慣,無論學什麼,他都能學出個模樣出來。今天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法,確實有大問題,把人都教壞了,把人心教亂了,這是什麼教育?對聖賢教育懷疑,嚴重的懷疑,幾乎是根本不能接受、不能相信。聖賢教育確實可以救世,這大家不要它,這怎麼辦?今天要人相信,他首先伸出手來,拿證據來。你說古聖先賢東西好,現在證據拿不出來。為什麼?沒有人學了,沒有人修了,沒有證據了。證據在書本裡頭,書本不算,人不相信書本,我要看到事實。兩百年前沒問題,你要看事實,到處都看到,大家相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大家一起學,出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局面,歷史上稱為太平盛世,國家大治,人人有規矩、有法度。現在沒有了,事關重大。每個人都知道,人心壞了,社會亂了,地球災難出來了,怎麼化解?束手無策。古人東西聽聽是好,沒有人相信。必須要做實驗點,真正做出來,他看到了,他相信,他才認真去學習、去研究。那實驗點愈多愈好,只有這個方法能把人的信心重新再樹立起來。首先是自信心,然後相信祖宗、相信古人。絕不能自高自大、輕視古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翻開全世界的歷史,今天這種亂世的局面,在歷史上過去沒有過的。這個動亂、這些災難是怎麼形成的,有沒有人去研究?跟古時候做一個對比,為什麼人家能長治久安?中國在歷史上,每一個朝代至少有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安定繁榮、和諧幸福,稱為盛世。周朝有成康,成王、康王;漢朝有文景,文帝、景帝;唐朝有貞觀、有開元;明朝有永樂;清朝有康乾,都是盛極一時。我們讀經史,細心去觀察,你就曉得其中的因果,什麼樣的因造成盛世,什麼樣的因造成衰亡,這個不能不知道。下一次的衰亡,怕的是人類的大劫難,這個劫難就是核武戰爭,這個戰爭會毀滅地球。這不是天災,人禍!現在許多國家地區拼命在發展核武、發展生化武器,不是一件好事情,這是滅絕人類的一個舉動,為什麼幹這種事情?在因果論裡面說,造作這些事情,果報都在無間地獄。沒人教他因果報應的事,他真正明白了,決定不肯幹這個事情,縱然有這種智慧、技術也深藏不露。

  第二是「心精進,謂若勤行善道,心心相續,不自放逸。」身心都精進,無論從事世法佛法,決定有成就。你看能忍、能進,他就能得定。

  第五,「禪那,梵語禪那,華言靜慮。專心歛念,守一不散之謂也」。靜慮就是禪定。定,他定裡頭有智慧,靜是定,慮是慧,定慧均等才真正能定得下來。慧多定少,心不安定,也就是說念頭很多;如果定多慧少,也定不住,他會昏沉。他沒有什麼念頭,你叫他一定,他就睡著;他妄念多睡不著,心裡七上八下。所以一定要定慧均等,才能入定。「禪有二種:一者世間禪,謂色界、無色界凡夫所修禪也」。色界有四禪,無色界有四定,也是四種禪定,比色界高,這是世間禪定,佛經上稱它為四禪八定。四禪的四種,四空的四種,合起來是八種,淺深不一樣。修成了,往生色界天、無色界天,沒有出六道輪迴,所以叫世間。「二者出世間禪,謂聲聞、緣覺、菩薩所修禪。」聲聞斷見思煩惱,超越六道輪迴,沒有超越十法界,他往生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緣覺比聲聞的功夫高一等,也沒有出十法界。菩薩的功夫最高了,塵沙煩惱乃至於塵沙煩惱的習氣都可以斷盡,無明煩惱沒斷,所以他們住在四聖法界上面兩層。如果把無明煩惱斷了,他就超越,超越十法界,回歸自性,生實報莊嚴土。在這個境界裡面,他的身是法性身,他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跟我們這個世界完全不一樣。我們世間的身體跟環境都是生滅法,就是有生有滅。法性土有形相,但是它不生不滅,它不是生滅法。有生有滅就有壽量,人有壽量;不生不滅,人沒有壽量,叫無量壽。活的時間再長,他不老,他不衰,這叫無量壽。活的時間長,老了,體力、精神都衰了,這就是生滅法。

  我們這個世間生老病死,天天在變化,剎那剎那在變化。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變化頻率多高?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變化,我們完全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就在眼前,我們看不見,我們聽不到,我們接觸不到,我們也想像不到,真的,就在眼前。現代科學家使用最先進的儀器,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非常不容易,這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是佛說的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一千兆分之一秒還差六百,跟佛法還有些差距。所以今天佛法裡面講的奧祕,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怎麼產生的,從哪裡來的,到底怎麼回事情,科學家發現了,但是講的沒有佛經講得那麼清楚。換句話說,佛經還是領先科學。大乘教學的目的,不是教你了解這些事相,這不是主要目的,這是附帶的,主要是你明心見性。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是,沒有一門不以這個做終極目標,沒有。我們念佛求生淨土,還是這個目標,只是這個目標不在這個世間完成,到極樂世界去完成。把明心見性分成兩個階段,先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明心見性。如果沒有明心見性,那就不是佛法。所以我們可以用這個來做標準,只要這個方法目標是明心見性的,那就是佛法,不是佛說的我們也稱它作佛法,為什麼?跟佛教的、跟佛的目標完全相同。

  第六,「般若」,也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智慧」。「謂照了一切諸法皆不可得」,照是照見,了是明瞭,真正明瞭一切法不可得,這叫般若智慧。一切法是我們六根接觸到的,六根是能見能照,一切萬法是所見所照,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乃至意知,全部包括在其中,用一個眼做代表。六根不可得,六種境界也不可得,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真的只有自性,本性是真的。除自性之外全是生滅法,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個速度之下產生的幻相。這個幻相可以分為三大類,自然現象、心理現象、物質現象,沒有一樣是真的。《般若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叫大般若。一切法雖然不可得,一切法互相沒有障礙。《華嚴經》講得最透徹,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佛說,什麼人證得?佛法,確實今天人講科學精神,佛法完全符合科學精神,那就是要拿證據來。所以學佛的成就,必須具備信解行證,這四門。你證得了,你才真正成就。你相信,你能夠理解,你沒有去做,你沒有得,可以說絲毫你都沒有得到。你所得到的,用現代話說,知識,沒有通過實際生活的檢驗,你沒有真正得到。行就是你要把你所知的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證明你所解的、你所信的完全是正確的,這叫行,這叫證,那才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學,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我也證得,這才叫學會了,釋迦牟尼佛才給畢業證書給你。你要沒有證得,他不給你。會講不行,會寫也不行,那是知識,必須通過身體力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觀察,佛法是最高的科學。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佛法不是宗教,是什麼?高等科學,應該要學習。末後一句,了解一切諸法皆不可得,這樣才能「通達一切無礙,為諸眾生種種演說」,演是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演是表演,別人看到你的表演,有疑惑、有問題提出來,你給他解答,那叫說。先看後說,就是先演後說,沒有做到就別說,做到之後再說。這一段所引的,《六度集經》裡頭的。

  下面還有一段「廣六度行」,這是《成具光明定意經》裡面講的「六德行」,意思說得廣。這六條,第一個,「廣施」。這六條前頭都加了個「廣」字,前面只說布施,這裡廣施。「曠大曰廣,捨財曰施。謂行施者」,就是修布施這樣的人,「既懷廣大之心,應當知身非常」。人心量拓開了,我要遍施,學諸佛菩薩。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只為一樁事情。什麼事情?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一切諸佛、一切聖賢出現在世間,就為這樁事,我們一定要知道。為什麼?我們發心加入他的俱樂部,加入他這個團體,我們必須跟他同心同德、同願同行。換句話說,我們到這個世間幹什麼來的?來的時候是業力來的,來到這個世間很幸運,遇到了聖賢教育,自己發心、發願,我要加入這個行業、加入這個行列,學聖、學賢、學諸佛菩薩。我們到這個世間來的目標換了,不是來受苦受難的,也不是來享樂的,那些是過去生中的業習果報,我們把它放下,無所謂了。我們今天把佛來到這個世間目的,看作是我自己的目的,我們就加入佛菩薩的行列,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當然首先幫助自己,自己沒有離苦得樂,你怎麼能幫助別人離苦得樂?這就是科學精神。只有佛菩薩知道眾生苦從哪裡來的,從迷惑來的,對於世出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完全不明瞭,所以我們看錯了、想錯了、說錯了、行錯了,這才造成苦難,苦這麼來的。如果你覺悟,你看明白,你想明白,萬事萬物一絲毫不迷惑,你苦就沒有了,樂就來了。佛菩薩知道真因,他用什麼方法來落實?用教學。

  釋迦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為我們表演三十歲成道。成道是什麼意思?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成道之後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整整教了四十九年。經典裡記載,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事業。這個事業是什麼?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四十九年所教的,一生教學的內容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五大類。對普世的教育,就是對於一切大眾,人人都要學的,倫理的教育。倫理是什麼?倫理是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一切萬事萬物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屬於倫理。第二個道德教育,第三個因果教育,這些人都懂了,人不會做壞事情,不但不會做壞事,連不好的念頭都不會有。除普世教育之外,還有向上一著,禪宗的話,更高級的、再往上提升的,那就是哲學與科學,用現在的話來說,哲學與科學;在佛法裡面講大乘,明心見性,這是高等的佛學。普通是治世的,中國古人講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治世的教育。還有向上一著,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這才是究竟圓滿,我們這一生走的是這條路。

  現在世間人很苦,苦的原因剛才說過了,迷失了自性,他就苦了。今天問物質到底是什麼?不知道。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完全沒有了。不知道人從哪裡來,不知道將來到哪裡去。這是大事,怎麼能不關心?那人不是白活了一生。佛家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就解決這樁事情。我知道我從哪裡來的,我是怎麼來的,我知道我到哪裡去,我曉得怎樣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覺悟,叫不迷惑。所以學佛,佛是什麼?佛是印度話,意思就是個明白人,凡夫就是糊塗人。我們學佛就是從糊塗人變成一個明白人,就這個意思。

  知道,發了廣大心,就應當知身非常,身是無常的,「四大不淨,會歸敗壞」。人是無常,身體是無常的,身體是不清淨的,五臟六腑不但充滿膿血,而且許許多多微生物寄生在其中,細菌寄生在身體裡頭,我們這個身體與它共存,每天這些飲食大部分都供養它們了,會歸敗壞,總有死亡的一天,一定要知道。「知身既不我有」,身不是我有的,我沒有辦法佔有它。身外之物,「財物亦是虛幻」,身體都不是我了,身外之物哪一樣是屬於我的?沒有。「乃至世間萬物皆悉無常,由是觀身非身,觀物非物,縱心恣施,了無罣礙。」你就能夠廣施,有一點點都想施,你的心量就大,你就歡喜,你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真的看破了,全心全力來修三種布施。

  無畏布施,現在我們曉得,修.藍博士告訴我們這個,這是很好的無畏布施,對自己身心健康。你看他今年七十三歲,不像七十歲的人,精神飽滿,頭腦清楚。給人治病,我問他,根據什麼理論為別人治病?不要用藥物,也不要打針,也不要針灸,甚至於也不要推拿,憑的什麼?憑清淨心。告訴我們如何恢復自己的清淨心,方法用觀想,跟《十六觀經》的道理完全相同。用四句話,那四句話就是念咒,讓自己跟一切環境溝通。四句話看起來很簡單,可是裡面的義理精深博大,無有窮盡。做人應該如是。用這四句話做人,用這四句話處世,無往而不利。他用這四句話治病,第一個是「對不起」,第二個「請原諒我」,第三句話「謝謝你」,最後一句話「我愛你」。四句話出自於真心,出自於清淨心。一般人念不靈,他念靈。為什麼?他從清淨心念出來的,真心念出來,它是性德。我們的心不清淨,念這四句話是從意識裡頭念出來的,根源不一樣。所以他那個根源能治病,我們這個念出來治不了病。這就是佛經上有一句話說,「一切法從真實心中作」。這四句要從真實心中作,就產生效果。

  清淨心是真誠心,平等心是真誠心,經題上只提了這兩個詞,清淨、平等,那個覺是開悟了。清淨、平等是定,清淨心是二乘人的定,聲聞、緣覺,平等心是菩薩的定。從清淨再提升就是平等心,佛心平等。為什麼?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平等,起心動念就不平。菩薩雖然不起心不動念,習氣沒斷,不礙平等的大用。諸佛如來連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斷乾淨了,清淨平等到極處。我們今天憑自己,達不到這個境界。無量劫來我們在六道裡搞輪迴,習氣染污太嚴重了,我們很想能做到,做不到。算我們很幸運,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部經典,遇到這些善友,夏蓮居、黃念老、李炳南老居士這些善友,幫助我們回歸到淨宗。淨宗的殊勝,只要我們把心安住在阿彌陀佛就成功了。真正安住,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我相信這個效果超過修.藍博士,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行菩薩道。廣六度行,對我們就很有幫助,為什麼?看破了。看破,你自然就放下,你就能施能捨,你能成就世出世間一切大事因緣,度眾生的大事。「乃至世間萬物皆悉無常,由是觀身非身,觀物非物,縱心恣施,了無罣礙」,你真捨得了。「復能廣弘法施,開化愚蒙,故曰廣施。」這些東西來教化眾生,非常有利益。

  第二,「廣戒,戒,律也。戒品雖多,不出身口意之三業,謂或見眾寶珍琦,凡諸可意之物,身雖貧乏,不妄貪取」。這就是有廣戒的人,自己雖然很貧窮,看到這些眾寶珍奇,不動心。為什麼?世間萬物皆悉無常,《金剛經》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或見細妙之色」,這是什麼?女色,美女,「內觀朽爛,生厭離心」,他有慧眼,把人身體看透了,看到身體裡頭五臟六腑沒有一樣是乾淨的,那種歡喜愛心馬上就涼了、就沒有了。「乃至不殺、不盜、不婬等,皆身戒也」,決定不會犯的。這就是什麼?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了。「或以惡言加己」,別人以惡言來批評我、毀謗我,來陷害我,這是逆境惡緣現前,「乃以善言和語至誠而答」,沒有怨恨,沒有把這些惡業放在心上,不但是淡然處之,而且能以真誠恭敬待人。這什麼原因?他迷惑,我清楚,我不迷。他看我是冤家對頭,我看他是佛菩薩,不一樣。這佛菩薩一時迷惑,他要清醒,他跟我一樣。「乃至不妄言、不綺語」,決定不以妄言欺騙別人,絕不花言巧語去誘惑別人,「兩舌」是撥弄是非,「皆口戒也」。口戒有四,這裡寫了三個,另外還有個惡口,惡口是說話很難聽、很粗魯,這都是不應該有的。菩薩言語柔和,心裡頭真誠,言語柔和。

  「復能思惟生死,常懷解脫」,常常想到生死事大,如何能把這樁事情化解,這是真正修行。印光大師教人常常把死字頂在額頭上,提高自己的警覺。我要死了,死了到哪裡去?念佛往生淨土。如果不走這條路,那就隨業流轉,六道裡頭隨你的業六道去了,這是擺在面前的事實,沒有一個例外的,你想走哪一條路,你得認識清楚。「又能修習道品之要」,一般講道品,三十七道品。道品裡頭重要的,三十七條都重要。但是今天三十七品哪幾品對我們最重要,這個要知道,你從哪裡下手。四念處是看破,四正勤是教我們如理的選擇,四如意足是放下,然後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才能建立。前面這十二個道品是基礎,沒有前面這十二個,後頭全沒有。現在很多人修學,前面疏忽了,問題出來了。

  現在佛法為什麼衰?為什麼古時候那麼興旺?絕對不是我們聰明才智不如古人,這個我們決定不相信。那問題出在哪裡?古人有根,我們現在沒有根,又不肯認真把這個根補出來。補習,惡補,你根不補出來,決定不能成就。你不要看他能言善道,乃至於著作等身,他要沒有根,到最後還是一事無成。然後才曉得紮根是多麼重要!淨業三福是大乘教一切菩薩圓成佛道最高的指導原則,不依這個就不能成就,不是簡單的。第一條裡面的四句,那就是紮根教育。「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誰做到?怎麼做的?現在的人不孝順父母,說孝順父母那是表面的,細心去觀察,母親教導他的,陽奉陰違,表面上順從,實際上根本沒有去照做,這假的。我們要會看,你就認識了。對老師也是陽奉陰違,不是真的。他自己有主意,這主意似是而非,好像是有道理,你細心觀察,沒道理,他錯了,他完全不知道,他要知道他就不迷惑了。這是什麼原因?總的來說,就是從小根沒紮得好,所以出這麼多事情,想糾正都非常困難。

  我們用儒釋道來落實這第一條。三福第一福,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裡頭一百一十三樁事,沒有真正落實,這人就是不孝、就是不敬,他的根壞了,根壞了就沒指望。我們遇到這些人,勸告他,他不聽。不聽,你就不要再勸,再勸沒用處,要懂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隨順他。他將來在哪裡?依舊搞六道輪迴,苦沒吃、沒受夠,受夠了他就會回頭,這一生遇到佛法,他回不了頭來。我們將第一福的第三句落實在《太上感應篇》,叫「慈心不殺」。最後一句是十善業道,「修十善業」。這儒釋道的三個根,比什麼都重要,根之根。沒有這第一福,怎麼能學佛?所以今天佛法衰,所有學佛的無論在家出家,前面這條沒有,空中樓閣,蓋房子沒有第一層,他蓋第二層。所以你真正要認識衰的真因在哪裡,你把它找到。怎麼拯救?一定把第一層補出來,非常認真努力把它補出來,不難做到。

  我們湯池做實驗,三十七位老師,我給他是四個月把根紮下去,他們兩個月就做到。就是不肯做,心發不出來,所以發心太重要!如何堅定信心,發大願心,他就做到了。早年這些老師,我給他一個使命感,我說我們今天生到這個世間,遇到非常稀有難得的因緣,傳統文化是存是亡,就在我們這一次的實驗,實驗成功了,傳統文化就繼續存下去,實驗失敗了就滅亡,這不是小事,犧牲生命我們也要把它做好。所以使命感讓他認真去幹,做成功了。雖然中心解散,但是在國內、在國際產生很大的影響,大家口裡談傳統文化了,也辦講座辦這些活動,沒有白做。他們發這個大心,那幾個月的苦行沒有白做,真成就了真實功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