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二十六頁,第六行:
第七,「因陀羅網法界門。以上微細相容門,明一重之相入相即,而未明重重無盡相入相即之義,故假因陀羅網為喻,以明此義。」什麼是因陀羅網?這下面接著說,「帝釋天宮所懸之珠網。網有千珠,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此是第一重之各各影現。而一珠中所現之一切珠影,復現於其餘九百九十九珠之中,是第二重之影現。如是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以喻諸法之相即相入,重重無盡。」這意思就說得很清楚,這講的實際、真相。
這個微細相容,在現代的量子學家發現了,也確實起一點作用。最先進的這些大眾傳播,像手機都用數碼的,現在叫數碼、晶片,電腦這都用上了,這都是微細相容,三千年前佛就把這個道理說出來了。在佛、菩薩他們的相容相即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懂得這個原理,用在機器上,而不能直接。不需要藉這個機器,用在我們身體,身體就是一部機器,沒有辦法用在這裡,要用個補助的東西。老花眼得配一副眼鏡,這就是什麼?這借別種東西,沒有辦法能把老花眼修正,讓它重明,讓它無遠弗屆。菩薩有這個能力,這就是把道理統統用在自身,眼耳鼻舌身、五臟六腑當中,這得大自在。實際上,這一重相入你明白了,重重無盡的相入相即。所以,為什麼別人起心動念菩薩知道?菩薩跟一切眾生,上是諸佛如來,下是一切眾生,不但人起心動念知道,畜生起心動念知道,鬼神起心動念知道,他沒有不知道的,這是重重無盡的相入相即。
這個道理,古人用帝釋天的羅網來做比喻,因陀羅網就是。中國人叫玉皇大帝,佛經裡面講忉利天主,他的大殿上面有羅網,是裝飾品,叫空中的莊嚴。這種羅網古時候有,宮殿裡頭都有,用銅絲編成的。忉利天主福報大,用寶珠連綴成的,人間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哪有那麼多的寶珠?用銅絲編織得非常美。它有兩個作用,最大的作用,保護建築物。宮殿的建築雕梁畫棟,建築物的結構梁跟棟都是藝術品,精工製造的。怕什麼?怕鳥去做窩。所以用羅網把它包圍住,外面看得見,你摸不到,保護這個梁棟。柱子也是這樣的,柱子上面也用羅網給它包住,你外面可以欣賞它,你不能觸摸它。這都是保護這些高貴的藝術品。這個東西在日本可以看到。我們在北京故宮去參觀,我只去過一次,好像是一九八0年代的時候,第一次到北京訪問,趙樸老接待,我們是從香港出發的。故宮,故宮應該有,但是人太多,我們沒有辦法細看,我一看到人多,我就不願意進去了,這裡面擠滿了遊客。但日本我看到了,日本很多佛廟裡面有,大殿上面有銅的網,羅網。
忉利天宮這羅網是千珠,互相映照。珠是圓的,它能照,它透明的,寶珠。像我們現在有些燈,用水晶造的,水晶的珠,面積沒有那麼大,看燈的大小,也有幾百個水晶珠,光光互映。它這一個小珠,把其他的珠都照在其中,它這一個珠也被別的珠照在其中,所以每一個珠互相映照。每一個珠各現一切珠影,這是第一重,各各影現。而一珠中所現的一切珠影,復現於其他九百九十九珠之中,第二重的影現。有第二重當然就有第三重,重重無盡。這說重重無盡,我們用人跟鏡子對照,看得更明顯。好像是賢首國師講《華嚴經》講到重重無盡,這個意思皇上聽不懂、聽不明白,大師就請皇帝在殿旁邊建一個八角亭。八角亭建好,每一面,它有八面,每一面放一個銅鏡,讓這個鏡子互相對照,上面放個鏡子,下面也放個鏡子,請皇帝在亭子當中站著,往四面看一看,皇帝就懂得了。站在當中看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個影像在裡頭,立刻就明白了。這是一個善巧方便,這是我們有意造了一個模型讓你看。
實際上呢?實際上確實是這樣的。我們這個眼就像一個寶珠一樣,它能見,能見一切法,一切法統統入到這個眼球的瞳孔。眼球的瞳孔不大,統統照在裡面,讓我們第六識、第七識跟阿賴耶識,它把這個影像傳播給七識的相分、六識的相分、阿賴耶的相分,這講八識。如果與它相應的心所統統聯合起來,像第六意識,它所緣的心所,五十一個心所它統統緣到,每一個心所都有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統統都有。傳遞的速度非常快,這一見到,那全部都知道,所以我們的分別執著立刻就起來,一絲毫間隔都沒有。這唯識裡面所說的心理學。起分別是第六意識與第六意識相應的心所,起執著是第七識與七識相應的心所,跟這個道理完全相同,真的是無有窮盡。我們見別人,別人見我們;我們見山河大地,現在曉得,山河大地也見我們。所有物質現象它能見能聽,甚至於說六根的作用它全有,氣味它能聞,酸甜苦辣它知道,它不是不知道,我們起心動念它曉得,那是第六意識的作用。
眼耳鼻舌身意,五蘊皆空。我們現在才真正懂得五蘊講的什麼,五蘊講的毛端微塵,就是今天量子學家所講的微中子,五蘊具足。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物質現象都是它組成的,叫基本物質,它具足五蘊。那麼,哪一法不具足?江本博士做水實驗,只實驗水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我跟他講,怕不只這些,它能聞氣味,它能品嘗酸甜苦辣,它有舌根、有鼻根。你現在才實驗,六根才用了三個,眼、耳、意,還有三個,統統都有。所以一切萬物它是個有機體,活的,它不是死的。桌椅板凳,它有,活的。為什麼?微中子是活的,一切物質現象都是它組合的。我們人來投胎,攬取阿賴耶的色法,就是物質現象,變成自己的身體,這物質現象的本能一絲毫沒有喪失。一個人身要算微中子,那多少數字?無法計算。細胞是五十兆,這說細胞。這一個細胞多少原子?多少個微中子?這不可思議!
這個是因陀羅網法界門,說明相即相入是真的,我們跟一切萬物相即相入,萬物跟我們也是相即相入。所以學佛之後明白了,我們的念頭要純正,不能有絲毫邪念。不是人不知,迷惑的人他不知道。但是我們的信息他完全收到,收到他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恢復了他的本能,他全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統統知道。由此可知,眾生迷惑是一時的,雖然長劫,很長的時間,很長時間比本能還是很短暫,他們會回頭,統統都能夠回歸常寂光。我們也是一樣,只是早遲。回歸常寂光,這個能力完全恢復。一般說相信因果,不敢有惡念,不敢有不善的行為。佛經真的通了,就是把十玄門通了,敢不敢?比因果的力量還大,因果力量沒這個大。這是自性本具無量的功德,修學它就出現。
「《大疏》云:若兩鏡互照,傳耀相寫。」古人做過這個比喻,這個例子,八角亭一面放一個鏡子,真的就出來了。如果現在要做鏡子,比那個時候是高明太多了。唐朝那個時候只是銅鏡,把銅磨得乾乾淨淨的,現在的鏡子比從前進步太多,不能比。有這麼一個小亭子,八面擺八個鏡子,互相對照,讓你看看相入相即,妙不可言。《華嚴經》上有,「在本經中」,我們本經也有,「《寶蓮佛光品》云: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上面第六門已經說,「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是微細相容門,彼乃一重之相即相入。更徵其前後之經文,則可廣顯重重無盡之相即相入之妙義」。到極樂世界都看到了,「一阿彌陀佛國中,有無數寶蓮花」,真的是無數。寶蓮花怎麼來的?因是阿彌陀佛的本願、無量劫的修學功德之所成,是因;緣是眾生發菩提心,願生彼國。你看有這個緣,七寶蓮池就生一朵蓮花,這朵蓮花上有念佛人的名字,一點都不會錯。你念佛的功夫勤,用的心純真,這個蓮花就很大,愈來愈大,光色美好。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拿著這個蓮花來接引眾生。
我們這個世界往生極樂世界人數不多,但是你要想,無量無邊諸佛剎土,每天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就沒有法子計算,不知道有多少,每天去的人。好在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其大無外,能容得下,沒有人多的這種憂患,沒有。同時我們也知道,在極樂世界每天有離開極樂世界的人,也不知道多少。怎麼離開?畢業成佛了。成佛到哪裡去?回常寂光,也不知道有多少。回常寂光是作佛去了,他不是菩薩,他作佛去了。佛在哪裡?佛無處不在,佛無時不在,佛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如來。回歸到常寂光,沒有現象了。沒有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沒有自然現象。所以有些宗教裡面說上帝沒有形狀,跟佛說常寂光這個意思相同,這是真神,證明有一些宗教也達到這個境界,只是說法、名詞跟我們用的不一樣。
佛法絕對不是說一定要學佛才能明心見性,才能見性成佛,佛沒有這個意思。任何法門,只要你一門專注,能夠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成功,不一定是佛教,什麼教都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沒有說你只有學我這個才能成佛,別的宗教不能成佛,不如此。別的宗教不叫做成佛,實際上跟成佛是一個境界,完全相同。無量法門就包含著不同宗教,八萬四千法門是大乘,三千法門是小乘,無量法門就一切都包括了,佛氏門中,一法不捨。佛是覺悟的意思,只有一個原則,制心一處,問題就解決。不是佛法也修制心一處,這個一處裡面有淺深不相同。一處是禪定,禪定確實有淺深不一樣,有世間禪定,有出世間禪定,有出世間上上禪定,統統叫制心一處。大乘佛法,它的目標是出世間上上禪定,與學不學習、認不認識字,這個沒有關係。不但佛教裡頭有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其他宗教裡頭也有,有不認識字的,那個宗教裡頭的主教,或者是創始人,都有。回教裡頭講先知,佛門裡面講菩薩,確實有不認識字的,能達到這個境界。為什麼?這就是一切眾生他本來是佛,變成眾生是迷了自性,只要把這個迷惑放下,就恢復他本來面目,就是這個意思。
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度眾生的方法真正不可思議。往生到極樂世界,那些菩薩們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他們的能力、智慧、神通、道力跟阿彌陀佛相彷彿,很相似,彌陀有這個能力,個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各人接引他有緣眾生,每個人有緣的眾生都數不盡。這麼多有緣當中,有緣成熟的,有還沒成熟的,這一定的道理,這我們能想得通的。什麼叫緣成熟?聽到這個法門他就相信,他就發心,他就肯念佛,這是緣成熟的。聽到這個法門,有緣,不想往生,不想念佛,這沒成熟的。當然,肯定是成熟的人少,沒成熟的人多。沒成熟,過幾年他就成熟了。有緣眾生無量無邊,我們不是一時就能度盡,生生世世,年年月月,度不盡。他成熟的信息,我們很清楚知道,到你明心見性之後,十方世界都是我們自己過去生中住過的,都跟那些地方眾生結過緣的。為什麼?相即相入,你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了。
無論哪個世界都有跟我們有緣的眾生,成熟的,要幫助他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成熟的,要給他做增上緣,要給他加分,統統照顧。沒有緣分的,跟他結緣。怎麼結緣?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聽見了,緣就結上,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現一尊佛相讓他看到,結緣,就結上了。現什麼樣的相?阿彌陀佛的相。怎麼現法?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人,相貌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所以一切眾生,極樂世界的眾生為他有緣人現相,肯定全是阿彌陀佛相。種善根,這是菩薩事業。沒有種善根,替他種善根;有善根的,幫助他成熟;已經成熟,幫助他往生。一切菩薩幹這些事情,現身說法,現無量無邊身,度無量無邊眾生,他沒有起心、沒動念,他所修的叫淨業,他沒有染著。所以他不會受連累,不會墮落,不會退轉又變成凡夫,不會。不起心、不動念,能作一切佛事,跟釋迦牟尼佛一樣。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世間皆如是。
我們沒到這個程度,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會起心動念,自己心裡很清楚,我跟極樂世界距離還很遙遠。怎麼辦?專修淨業。外面的事情可以隨緣,緣成熟、不費力氣的,行,不攀緣。不攀緣是什麼?不去製造機會,機會是可以製造的,不用,我們心就是定的。有緣我做,沒有緣我不做;可以製造機會的,我不製造。我一心專求西方,到極樂世界證得圓滿,多自在!決定不能耽誤這一生成就無上菩提,這是真正覺悟的人。住在這個世間時間長短,交給佛去安排,佛需要用我們表法,多住幾年不妨礙;說可以,不必了,不用了,不用就去。這個道理要知道。
在極樂國裡頭,「有無數蓮」,蓮放無數光,光現無數佛,佛現無數國土,國土當中又有無數蓮,蓮又放光現佛。「每一蓮華喻一帝珠,如是蓮華周遍佛國。可見本經正顯《華嚴》因陀羅網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玄門。」極樂世界真是這樣的,不但極樂世界這麼明顯,我們眼前何嘗不是?我們眼睛放光,跟一切境界色相相即相入,耳與一切音聲相即相入,鼻對的是香,舌對的是味,身對的是觸,意對的是法,無一不是微細相容,就是相即相入,重重無盡,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迷了。十玄境界,不管是迷是悟,它都在眼前,都在當下。所以知道之後,真的,我們一定要學佛,要學阿彌陀佛依正莊嚴,給大家做個好樣子。我們是彌陀弟子,中國人講不能給阿彌陀佛丟人,彌陀弟子總要做個好樣子給人看。我們尊重阿彌陀佛,我們喜愛阿彌陀佛,我們希望親近阿彌陀佛,做出不好的樣子,怎麼對得起他?
再看下面一段,第八,「托事顯法生解門。由上之重重無盡,故塵塵法法皆是事事無礙法界,故可任就一塵一事顯此法界全體。」法界全體在哪裡?任何一法裡頭都含容法界全體。有人跟我說,他說你看現在科學多神奇、多不可思議,小小一塊比指甲還小的晶片,裡面包羅萬象。這不是學佛人說的。六十年前的人不敢想像,我們講這一部經一千二百個小時,放在一個很小的機器裡,隨身聽,一千二百個小時全在裡頭,就是一個小晶片。你看這書多笨重,一大堆,幾十冊,一個小晶片裡頭,統統容納在裡頭。學了佛這才知道,科學跟佛法比還差很遠,為什麼?佛法裡頭講的,遍法界虛空界容在一粒微塵裡面,肉眼看不見的,裡頭多少東西?裡頭有整個宇宙。這個話以前講經的人不講,為什麼?沒人相信,人家說你騙話,你神經不正常。所以不是那種人,不能跟他講這個話,他會笑話你,他會罵你;現在這個科學技術到這裡,可以講了。你看,一個那麼小的晶片,可以容納一部《四庫全書》,真正不可思議。佛說的一個極微之微,今天講的微中子,能容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都在這一塵之中,一塵具足,塵塵具足。以前我們聽到這個經文,這十玄門真是把我們搞糊塗了,那個玄就把我搞糊塗了,想不通,這怎麼可能?十玄門,我過去講過多少次,都含糊籠統,因為自己也搞不清楚。這幾年看到一些科學報告,想通了,量子力學幫我們很大的忙,我們沒有證悟,我們有解悟,確實是如此。
修.藍博士到我這裡來看我,在我這個攝影棚告訴我,這個桌椅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牆壁也會聽,地板也會聽,天花板也會聽,沒有一樣不懂,一點沒錯。他不是佛教徒,他懂得,他知道宇宙一切萬物,花草樹木、山河大地統統有見聞覺知,我們六根起的作用,它們統統有,不必用眼耳鼻舌身,它自然有。這個就讓我們又體會一樁事情,大乘經上講的六根互用,任何一根都具足六根的作用。這我們講體,身體。樹木花草確實它只有一個,它沒有眼耳鼻舌,它有個身,就是這個身具足六根的作用。水沒有眼耳鼻舌,但它會聽、它會看,它懂得人的意思。它會不會聞香?會不會曉得酸甜苦辣?肯定曉得,你沒有辦法把它測出來,它真有。不需要眼耳鼻舌這個東西,自性裡頭本來具足,它就具足這個體,這個體裡頭就能夠有六種功能。我們看到科學報告,很多東西聯想都想通了,有可能,不是假的。諸佛菩薩真的了不起,他們怎麼知道的?禪定當中知道的。定中有境界,定中沒有時空,所以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十方三世都含攝在其中。
「如《大疏》云:立像豎臂,觸目皆道」。道在哪裡?大乘裡面講道,就是講的佛心、講的自性、講的真如,在哪裡?立像豎臂是做一個比喻,明白的人一看,懂得了。你眼能看到,你耳能聽到,你身能接觸到,意你能知道,就是能夠思想,無一不是道,無一不是真如,無一不是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在哪裡?就在當下,不必別求,別求求不到,要向自性當中去求。到外面去求叫外道,外道是永遠見不了性的,永遠不會覺悟。
「經中《菩提道場品》曰:又其道場,有菩提樹。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得三種忍,成就了。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都是菩薩所證得的,而且是地上菩薩,七地菩薩證無生法忍,前面是初地到六地。「佛告阿難:如是佛剎,華果樹木,與諸眾生而作佛事。」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會幫助你開悟,會幫助你證果,這就是宗門所謂「你會麼?」你會看,在色裡頭見性;會聽,在聲裡頭見性;你會聞,在味裡頭見性;你會吃,在酸甜苦辣裡頭開悟了,真不可思議!六根接觸六塵,會的人都能開悟。會的人沒有別的,就是制心一處,這個東西妙絕了。我們所以不會是心散亂,我們六根接觸六塵起的是妄想,起的是雜念,起這個,不開悟。這就不會,不會用心。我們用散亂心、用分別心、用執著心,就全用錯了。用這種心就造業,搞六道輪迴。菩薩用什麼心?用清淨心、用平等心、用正覺心,他開悟了,他明白了。全在用心不同。
「一見彼樹,可證無生,是正為托事顯法生解之玄旨。」事就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依托這個事覺悟了,從這上見色聞聲覺悟了,這叫托事顯法。顯就是覺悟。生解,生解是開悟,明白了。心要用得專。《印光大師文鈔》裡頭好像有一段,我記不得在哪一段,有一個法師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天念十萬聲,念了幾年他開悟了。世間典籍,那就是講我們四書五經,像《四庫全書》,他沒念過,他全通,印祖有這麼個記載。這就說明什麼?真正明心見性,沒有學過的東西全知道,人家問你,都能答得上來,沒有錯誤。雖沒有念過書,開悟之後他什麼都知道。念佛,功夫純熟了,他跟這個世間沒有緣,他就往生。真正念到一心不亂,就是大徹大悟,淨宗叫理一心不亂,跟宗門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境界,世出世間法全通了。這個時候就看他跟這個世界眾生有沒有緣,如果跟他有緣的眾生,有成熟的,他一定留在這個世間幫助他們;一看沒有,沒有就走了。
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時候也示現這一招,從菩提樹下出定,出定要是沒有人請法,佛就入般涅槃。這個時候,佛只說了一部《華嚴經》,定中說的。有能力進入他禪定境界裡頭聽他講《華嚴經》,法身大士,全是明心見性的人,聽佛講《華嚴》。三乘、凡夫沒分,三乘是大乘、聲聞、緣覺,他們沒有能力進入世尊禪定之中,他沒有能力。這個時候幸虧四禪淨居天人看到,淨居天人是凡夫,他們住在第四禪五不還天,在那裡修行,看到這個地球上釋迦牟尼佛在示現成佛,沒人請法,趕快下來,化作人身,向佛請法,請佛住世說法度眾生。佛答應了,這就到鹿野苑去找他五個同伴。這五個同伴都是他的親戚,他出來修行,他的父親不放心,派五個人跟著他、照顧他。五個人也都出家了,這是五比丘,鹿野苑就度五比丘,開始講經教學。這個我們要感謝淨居天人。
所以你看,「華果樹木皆作佛事」,一切萬法沒有一個例外的,極樂世界如是,我們這個世界亦如是。確實,有參禪的看到花開花謝、樹木凋零、雨打芭蕉,這個時候他豁然開悟了。這不定在什麼個緣分,他的功夫用得很純熟,將悟未悟的時候,不一定哪來的靈感,一下之間開悟了。花開花落不是常常看嗎?為什麼不開悟!就在那一剎那,他悟入了。雨打芭蕉平常的事情,下雨天都能聽得到,就在那個時候,他常常聽也沒開悟,就在那個時候開悟了,各人的緣分不一樣。這種緣分我們相信,我們每個人的信息,佛菩薩收到,在將悟未悟的時候幫助你一把,那叫加持。得佛菩薩加持,大徹大悟,可不可能?非常可能。
第九,「十世隔法異成門」,這是講時間。「此門表延促無礙」,延是延長,時間拉長,促是把時間縮短,所以時間不是真的。「以上八門橫示圓融之相」,前面八個都是講空間的,所以說橫示空間萬法圓融之相。「此是豎示」,豎示就是講過去現在未來。「十世者,過現未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三世。「每世又各有過現未三世」,這成九世。過去,有過去過去、過去現在、過去未來;現在,有現在過去、現在現在、現在未來;未來,也有未來未來、未來現在、未來過去,這就九世,成九世。「九世互入」,互相攝入,就變成「一總世」,這變成一世。這個一世跟前面九個相合,就成為十世。「此十世隔歷之法,同時具足顯現,是曰隔法異成」。括弧說,「別異之法俱時成就,謂之異成」,時間沒有了。這個九世在一念,一念具足九世,九世之法在一念當中見到,過去、現在、未來,過去過去、過去現在、過去未來,全看見了。
所以預言這樁事情,我年輕的時候向李老師請教,是真的是假的?老師告訴我,真正有甚深禪定功夫的人,他說的是真的。為什麼?在定中境界能看到未來,是他的現量境界,那個不是假的,而且看到未來發生的事情。我年輕的時候出來講經,那個時候四十多歲,也不算年輕。我記得我在台北蓮友念佛團,是居士道場,主持這個道場王天民老居士,這個居士是將軍退役,那個時候他好像將近八十歲,中將退役的,他告訴我一樁真事情。抗戰期間,他在一個軍裡面當參謀長,那是少將,駐防在江西。附近有個道士,這個道士有神通,跟他們常常往來。有一天老道送一個信給他,叫他們趕快搬到高地,說這個地方會淹水。他不相信,他就派人,你們去看看,老道住的地方跟我們這裡不遠,我這裡淹他也淹,看他有沒有搬走?結果到那裡去看,老道真搬了。他就警覺到,那可能有真的,他就把自己這個部隊遷到高地。第三天果然山洪爆發,那地方被淹了。當然水很快就退掉,可是真的被淹掉,那要不搬走的話,會有很大的損失。這三、四天之後,他知道。
這個老道還遇到一樁事情,他在定中看到一個戰爭,這個戰爭非常猛烈,告訴他在哪一個方向,在海上,距離很遙遠。這些是軍官,高級軍官,去查這情報,沒有,他講的事情完全沒有。可是三個月之後,珍珠港事變,日本人偷襲珍珠港,跟他講的那個方向距離完全相同,三個月之前看到。那是什麼?未來,未來的未來、未來的現在,能看見,這不是假的。王老居士告訴我,定確實能突破時空維次。所以李老師告訴我,預言,如果是這些高僧大德,他們在定中看的境界,寫出來的東西可靠,它是現量境界。其他的,沒有這種功夫,多半靠數學,像中國的《易經》卦象,從這裡推測的,有準確的,有不準確的,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不能百分之百的準確。禪定裡頭的境界是百分之百的,但是他要跟你說,說準在什麼時候也很難,因為在禪定裡面時空沒有了,可能看見是過去的事情,幾百年前的事情,那已經過去了。能看到現在的,能看到未來的,看到現在,管用,有這個緣分可以避一下。這是講到預言。
「此十世隔歷之法,同時具足顯現」,這叫隔法異成。過去過去、現在現在、現在未來、未來未來,完全靠定功的淺深,這樣的十世,阿羅漢就能做到。但是,阿羅漢要入定他才能見到,他不入定他見不到。菩薩比阿羅漢高,菩薩不需要入定,你隨時問他,他隨時就告訴你。當你這一問,他的境界就現前,他就入這個境界,所以他知道。
現在這些預言很多,鬼神也有小通,我們常常也得到這些信息。如何來處置?要用智慧揀別,去鑑定。我們智慧能力也有限,總的原則可以做參考,不能完全相信。完全相信,你上當了,你找不到他,他跟你開個玩笑,可能我們就很難處理了。所以,念佛求感應比什麼都有效,我們懂得一個原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些謠言起不起作用?我們如果被它騙了,真起作用。它傳來說有災難,我們心裡頭沒有災難,這是最好的應付,我們心裡頭念佛。這個事情連美國布萊登博士都知道,他教人應對二0一二馬雅災難預言,他是這樣教人的,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個災難就沒有了。這個話是正確的,跟佛經上講的一樣,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些是搞量子力學的,他們懂得境隨心轉,我們念頭正,就不會有災難。
佛在大乘經上說得很清楚,水災,貪心引發的;火災,瞋恚引發的;風災,愚痴引發的;傲慢會引起地震;懷疑會引發山崩地陷。這些不是自然災害,這些是我們不善念頭所感應的。我們念頭轉過來,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這些災難就沒有了。我沒有這些念頭,別人有,我是別業,跟別人在一起是共業,共業有,我在這個災難裡頭可以倖免。共業裡頭有不共業,不共業裡頭有共業,也是交叉融通的。如果大家都不去想這個災難,這個災難就起不來。所以造謠生事也是業報,散布謠言是有罪的,要負因果責任。古人常講「謠言止於智者」,一個有智慧的人,他不會相信。學佛的人怎麼會聽信謠言?哪有這個道理!
這個日期距離我們很近,還有二十幾天,到底是真是假,到那天謎底就揭穿了。可是我們決定要勸大家,念佛、念觀世音菩薩,都好。不要想這個災難,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們心裡頭有佛有菩薩,沒有災難。這個就是真正化解災難的妙法。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不想佛,去想這些事情?錯了。佛給我們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什麼就變什麼,這真的。科學家也證實了,物質現象的基礎是意念,念頭可以改變物質現象。我們為什麼不用好的念頭,要用不善念頭?這錯了。聽別人說,不要害怕,害怕,我們就受影響了。我們用智慧來判斷,用智慧來應付,最好不受他的影響。我們的功夫加分,平常一天念一萬聲佛號,我念三萬聲佛號、念五萬聲佛號,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給這個地區。不能化解,至少也把它減輕,這肯定的。能叫這一方災難減輕,減少損害,學佛的人能做得到。
「又《普賢行願品》曰:盡一切劫為一念;我於一念見三世。皆顯延促同時、三際一如。」這個是事實真相,不是隨便說的,盡一切劫為一念,問題解決了,災難也解決了。我於一念見三世,這個一念就是佛說的制心一處,不能有雜念、不能有妄想、不能有邪念,這一念就是阿彌陀佛,問題就解決了。一句佛號念久了,念佛三昧現前,你就見三世,能見過去,能見未來。為什麼?清淨心當中沒有空間維次,這都是顯示延促同時、三際一如之義。人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進入到未來,融通無礙。我們一般講,統統在定中,定中能見彌陀、能見釋迦。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誦到「藥王品」入定了,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還在講,他看前面有空位子,他坐在那邊聽了一座經。出定之後告訴大家,釋迦牟尼佛《法華經》一會還沒散。這是什麼?這是進入過去。智者距離釋迦牟尼佛大概有一千年,回到過去,看到世尊。這些事情在《高僧傳》裡面、《神僧傳》裡面記載得很多,三世圓融。
「故《大疏》曰」,這是《華嚴經疏鈔》,「若一夕之夢,翱翔百年。」中國傳奇小說《黃粱夢》,寫得很有趣,一個窮秀才在個道觀裡打瞌睡,做了一場夢。道士,這個道士有定功,在那裡煮小米,黃粱,煮小米,煮小米粥。秀才在打瞌睡,等他夢醒,他夢醒差不多幾十年了。他作夢,他去趕考,考得很順利,中了舉人,中了進士,又做官。得罪他的人,他都報復了,跟他好的人,他也報他的恩,報恩報怨。最後到老年,老了,好像做到宰相,告老還鄉,榮歸故里。一覺醒過來,小米粥還沒煮熟,道士跟他開玩笑:怎麼樣?一生榮華富貴,如何?他這一下就覺悟了,一場夢而已。人生確實是一場夢,一百年一剎那。知道人生是一場夢,就不要再計較,不再執著了,決定不跟人結怨,沒有意義!冤家宜解不宜結,我們就會做了。知道人生非常短暫,人與人之交往很難得,無論是善是惡、是好是壞,都不要計較,都要用真心來對待,用大慈悲心來對待。別人作惡,我們行善去感化他,希望幫助他回頭。只要是認識都叫有緣人,既是有緣人,我們就要幫助。他在迷惑的時候、顛倒的時候不容易聽進去,不要緊,做好樣子給他看,假以歲月,慢慢他會覺悟,到他夢醒他就明白了。「本經之中,亦多顯此。」
「如《大教緣起品》云: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這就是時間長短沒定。念頃是很短的時間,將很短的時間展為無量億劫,可以。為什麼?時間不是真的,空間也不是真的,真相沒有時空。不同時空的維次是從妄想生的,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產生這個現象。這個現象在佛法裡面屬於不相應行法,在《百法明門論》裡頭它是屬於不相應行法。所謂不相應行法,就是全是假的,不是事實,是一種抽象概念裡面生出來的,不能說它沒有,但是它絕對不是真的。所以時間空間都屬於不相應行法,它有二十四種不相應,它是從心、心所、色法裡頭變現出來的,它哪一法都不是,是個抽象概念,所以能延長能縮短。
「《德遵普賢品》云: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這是極樂世界的人有這個能力,一念同時、異處,有這個能力,在一念之間化無量無邊身,遍遊一切佛土。去幹什麼?供佛、聞法。在極樂世界隨時都可以。自己的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沒動,化身出去了。化身真能辦事,不是假的,能供佛、能聞法,也能幫助一切有緣眾生。幫助一切有緣眾生,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一樣,應以什麼身幫助他,就現什麼樣的身;看他的程度,應該給他說什麼法,你就會教他什麼法門,自己沒有起心動念。如果有起心動念,你退轉了,沒有起心動念,法爾如是。沒有起心動念,怎麼會做到?自自然然就是這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現身說法做得圓圓滿滿。
這些事相也都在我們面前,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的事情很多。我們為什麼沒有?我們的心念太雜,嚴重的執著、分別。起心動念沒有關係,不妨礙,那個很微細,嚴重的障礙就是分別執著,特別是執著。能夠把分別執著淡化,愈淡愈好,跟諸佛菩薩信息往來機會就多了,就有這個緣分。佛菩薩沒障礙,障礙都在自己這一邊。「又《歌歎佛德品》云:於一食頃,復往十方無邊淨剎。同顯此第九玄門。」第九玄門是超越時空。一食頃就是一餐飯的時間,不長,大概半個小時,能夠往返十方無邊淨剎。淨剎是佛剎,十方世界諸佛的道場,一餐飯的時間,我已經來回了。來回,自己的事情就辦妥,去供佛,去聞法,包括順便去幫助有緣眾生,現身說法,一餐飯的時間。
十玄是十種奧祕,非常深奧、非常玄祕,很深、很廣,不是凡夫境界,但是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凡夫時時刻刻沒有遠離,就是看不見、摸不著,完全不曉得有這個事情,等到有人說穿了,原來如此。可是最重要的,我們解不行,只有解悟,沒有修行、沒有證得,這個理解也沒用處。但是理解比不理解要好,我們嚮往這個境界,我們知道自己怎樣能夠把這個境界找到,那就是制心一處,這個境界就現前了。我們用什麼方法制心一處?老實念佛。印祖說的一個人,是一個出家人,每天念十萬聲觀世音菩薩聖號,念到開悟了,世間典籍不學自然通達。世間典籍就是《四庫全書》,世間典籍,在中國是儒釋道三家,都是世間典籍。惠能大師開悟之後,世間典籍不需要去學,全都貫通,你問他什麼他都知道。
最後,第十條,「主伴圓明具德門」。「橫豎萬法成為一大緣起」,橫是空間,豎是時間,宇宙之間萬事萬物是一個大緣起。大緣起在一念之間,所以宇宙的形成不是進化,科學認為是進化,不是的,是一念。「法法交徹;故隨舉一法,其他一切法即伴之而緣起。亦即舉一法為主,則其他一切法皆為伴,而赴於此一法。更以他法為主,即餘法成伴而盡集之。故一法圓滿一切法之功德,是名圓滿具德。」這是說我們自性本具無量德能。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他沒有細說。佛在《華嚴經》上說出來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你具足的,不是從外頭來的。
自性什麼都沒有,自性什麼都不缺,沒有緣的時候它是空的,叫常寂光。常,永恆不變;寂,如如不動;光,遍照十方,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是什麼?這是我們的本體,這就是自己的真心,這是自己的本性。所以心量要大,遍法界虛空界都是自性變現的,為什麼不能包容?哪有這個道理!不能包容就是不能見性,也就是修行功夫沒有辦法向上提升。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量大福大」,我們希望自己有大福報、有大智慧,從哪裡來?量大就來了,包容就來了。十玄門是圓滿,大圓滿,門門都是自己自性本具的德能。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十玄門,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十玄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在起心動念之處。
一切處是橫,一切時是豎,這就是橫是空間,豎是時間,時空交叉,成一大緣起。一大緣起是一念不覺,一念當中現前的。真的,它同時現的,沒有先後。確實像我們幻燈片一樣,打在銀幕裡頭,一時頓現,決定沒有哪個在先、哪個在後,沒有的,有先後就是假的,沒有先後。這個生滅的時間短,頻率非常高,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是重疊的現象,許許多多念頭重疊在一起。彌勒菩薩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畫面融在一起,讓我們看到現象,如果單是一個,看不到。單是一個,六根都緣不到,第六意識想,這最微細的,它都想不到。只有在甚深禪定當中,你才能緣到,不是禪定緣不到。沒有說別人,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全是說自己,所以叫內學。認識自己不簡單,不認識自己就是迷惑。佛菩薩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認識自己,再說別的事情。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