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二十一頁:

  前面在這裡講過四法界,念老的註解註得比較簡單,我們有個參考資料,在這裡做個補充。這補充是從《三藏法數》裡頭節錄下來的,「出華嚴法界觀」。「法界者,一切眾生身心之本體」。也就是一切眾生的身心從哪裡來的?以什麼為體?這個體就稱為法界。為什麼稱為法界?法,軌則的意思,軌是軌道,則是原則。界有性、分兩個意思,從體上講是性的意思,從事上講是分別的意思。「若約事說」,就事上而論,界是分義,「謂隨事分別故」。譬如說是人,你、我、他,這就有分別,各有各的界限。一切萬物各有各的界限,擺在我們面前,桌子是桌子的界限,椅子是椅子的界限,一切萬物都有它自己的界限,這從事上說的。如果從理上說,界是性的意思,「謂諸法性不能變易故」。法性是一個。性,大乘教裡面講的全是自性變的,沒有一法離開自性,所以性是一個、是一體,界有千差萬別。我們一個身,我們把身比作一個體,身有手、有足、有頭,都各有各的界限,雖然是各有各的界限,不離一體。殊不知整個宇宙是一體,這個體就是自性,也叫法性。就我們自己來說,我們稱為自性;就整個宇宙來講,這是法性,萬法共同一體。

  大經上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體,一切諸佛都不離開這個自體,都是這個自體變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叫三世一切佛。我們有自性、有佛性,將來決定要作佛,所以這一句話裡頭有我們在內。三世一切佛,我們是未來佛,肯定作佛,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沒有成佛的時候有時間早晚,成佛之後就沒有了。為什麼?時間沒有了,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了;十方沒有了,就空間沒有了,變成什麼?經上常講,「當下即是」。所以要著重在當下,千變萬化都是當下在起心動念。特別是淨宗,淨宗所依靠的這個性體,就是「是心是佛」。佛是什麼?佛是心,這個心是真心,實在講也是妄心,真妄是一不是二,裡頭毫無差別。妄心是什麼?真心起了妄念,隨順染緣就變成什麼?變成六道輪迴,隨淨緣就變成四聖法界,都是隨緣不一樣,體完全相同,一個自性。大經把這個自性比喻作大海,叫性海,是一切萬法的本體。在經上講的,謂諸法性不能變易。「以此性、分」,就是理跟事,「互相交絡」,就成了理事無礙的法界。在哪裡?就在現前,無有一法不是,統統都是。「以理融事,一一融通」,就變成事事無礙的法界,《華嚴經》獨說,把這樁事情講得很清楚;其他的大乘經都講到理事無礙,沒有講到事事無礙。

  下面比較詳細一點,「事法界,謂諸眾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別,各有分齊」,這分齊就是限量,這叫事法界。這例子舉得好,眾生色心,色就是物質,我們這個身體是物質跟精神組合起來的,物質裡面有精神,精神裡面有物質。這一樁事情,彌勒菩薩跟世尊對話就講得很清楚。學佛的人只要是學大乘,這個話對我們非常管用,為什麼?能常常作如是觀,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很容易放下。放不下就是堅固的執著,為什麼執著?不了解事實真相。彌勒菩薩把真相說穿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頻率振動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物質現象是假的,精神現象也是假的,乃至於包括自然現象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是虛妄,就可以放下,不要把它當真。放不下都是把它當真,問題都出在這裡。彌勒菩薩這一句話說破了,真的把事實真相說穿了,我們真的明白了,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內是自己的身心要放下,外面是世界,萬事萬物沒有一樣是真的,在這個世間就是作夢。《金剛經》末後說得非常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裡的事還要認真嗎?醒了就沒有了。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醒了。哪一個人沒醒,哪個人在夢中,醒了就離開了。醒的人才真正知道是作夢?沒醒的人不知道,把這個夢境當真。

  所以色心等法,一一差別,頭是頭,眼睛是眼睛,耳朵是耳朵,各有各的分齊,有各個的差別現象,不是一樣的,同在一個身體上。我們這個世間,住在這個地球上,許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生活方式,乃至於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同在一個地球上,你沒有離開這個地球。從地球來看,這是個整體,一個整體就不應該分別。迷了,不知道了,把整體忘掉,所以天天打架、天天鬧事,時時刻刻有衝突發生,這都錯了,這個都是自作孽,自己要受苦。覺悟,不再執著,統統放下了。放下就能夠恆順眾生,無論什麼境界,順境、逆境,你都沒有受干擾,你得的是自在,你得的是平安,你過的是覺悟的生活。凡是受環境干擾的,你過的是凡夫的生活,是迷惑的生活,你會受干擾。覺跟迷,你看不就在面前嗎?不就是自己嗎?佛說法真的處處時時都在提醒我們,這個四法界如是,四教、五教也如是,沒有一樁事情不在提醒我們。

  第二,「理法界」,理是講體性,「謂諸眾生色心等法,雖有差別,而同一體性」,這是理法界,同一個法性,同一個理體。理決定是有,不生不滅,但是這個理很深。怎麼樣才能見到?要很深禪定功夫你才能見到。實在說,每個人都應當見到,見到就成佛了,見性就成佛了。為什麼不能見性?因為有障礙。障礙是自己做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學佛沒有別的,回歸自性而已。我們今天在一切法門裡頭選擇的是念佛法門,念佛能不能見性?當然能見性,「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決定能見性。為什麼我們見不了性?因為沒真念。這個話要問自己,你是不是真念佛?一天到晚還在胡思亂想。我們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分分秒秒,你有多少時間是念阿彌陀佛,有多少時間打妄想?一回頭、一反觀,馬上就發現,我念佛的時間太少,打妄想的時間太多了,這就為什麼功夫不得力,為什麼要專念。

  古時候人修行,古時候的社會人少,很單純。中國在抗戰之前,打仗的時候,全國的人口只有四億人,四萬萬同胞。乾隆時代,那個時代在兩百年前,再往上再走兩百年前,中國人口只有兩億人,愈往上愈少。人少純樸,沒有什麼好爭的,土地面積很大,大家都不要爭,都很樂意相讓。人多了,土地面積小,只有這麼一點點,所以才爭;人少地大,沒有人爭。澳洲就沒有人爭地,而且土地很便宜,一畝地幾塊錢。咱們算中國畝,外國畝一畝等於六個中國畝,很便宜。這就是一定要把理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做一個明白人,不要做個糊塗人。做個糊塗人就搞六道輪迴,做個明白的人,就非常有可能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做阿彌陀佛的學生。

  第三,「理事無礙法界,謂理由事顯,事攬理成,理事互融」,這就是理事無礙。理在哪裡?理看不見、摸不到,六根接觸不到,但是六根在起作用,我們就曉得那就是理。理完全在事上起作用,從事就能夠體會到理。事,事要沒有理,這事怎麼能建立?所以理事永遠是融合在一起,它決定不能分開;一分開,理存在,事不存在,因為理它沒有形相。今天科學把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分為三大類:物質、信息、能量,我們一般稱為物質現象,信息是精神現象,就是起心動念,能量是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都是依自性為本體,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大乘經上佛講得很清楚,自性能生能現,這三種現象是所生所現。現象出來了,你見到了,那是什麼?明白人見到,迷惑的人見不到。明白的什麼?曉得這是怎麼回事情。

  自性在哪裡?無有一法不是自性,天堂是自性,地獄也是自性,佛菩薩是自性,蚊蟲螞蟻也是自性,花草樹木也是自性,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自性,連虛空都是自性。自性能生能現,萬物是所生所現。自性真的是不可思議,你說不出來,你摸不到、看不到它,所以古德說,「說似一物即不中」。雖然老和尚講經說法用黃金做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但是真有黃金,黃金看得到,我們自性在哪?自性真有,自性拿不出來。其實自性根本就沒有離開我們,一切時、一切處,它沒離開,它在。沒有它,時跟處都沒有,全是它變現出來的,它真是萬德萬能,不生不滅,永恆不變。從它變現出來的這一切現象,那個現象是剎那生滅,所以現象不是真的。生滅的頻率那麼高,就在我們眼前生滅,我們看不見;就在眼前生滅,我們聽不見,它頻率太快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麼高的頻率,所以就在眼前都看不到。在淨土宗稱為常寂光,學佛最後的目標就是回歸常寂光,我們的大事就圓滿了。

  常寂光叫妙覺如來,我們的色心等法完全跟常寂光融成一體,都變成常寂光了。他起作用,無量無邊,眾生有感,他就能應。應就是變現,這個變現,自己沒有起心動念,完全是眾生,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想見佛,你就現佛身;眾生想見菩薩,你就現菩薩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自己根本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些人在哪裡?這些人也在我們面前,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釋迦牟尼佛身分暴露,他老早就成佛了,到這個地球上來應化的,為我們現身說法,住世八十年。他的色身是完全覺悟的色身,跟我們迷惑顛倒的色身沒兩樣,但是不相同的,他那個身體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我們這個身體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而且剎那不停,不一樣就在此地。我們要能夠不起心不動念,跟他就完全一樣,那這個身體也是應化身,見到自己的法身,自己法身跟一切眾生法身,跟諸佛如來法身,是一法身。所以我說這是大乘的倫理,講到最究竟、最圓滿,整個宇宙跟我同一體,《大方廣佛華嚴》就是說這個事實真相。

  理由事顯示出來,事由理成就的,沒有理就決定沒有事,決定沒有相。我們要在事相裡頭見性,就這麼個道理。明心見性一點都不稀奇,為什麼他能明心見性,我不能明心見性?現在這個道理搞清楚了,我有分別執著,我有妄想,所以不能見性;我能夠把分別執著妄想放下,就見性了。見思煩惱放下是準備見性,還沒有見到,但是有條件了,有可能了。再把塵沙煩惱放下,無明破一品就見性了,也就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六根在六塵境界,你看見了,你聽見了,但是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體相用統統見到了。體是自性,相就是萬事萬物,這萬事萬物在起作用。起作用,隨緣,隨淨緣,這成四聖法界,隨染緣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整個的體相用,跟諸佛剎土裡面體相用是一不是二,但是一個是覺,一個是迷,苦樂不一樣。覺那是極樂世界,迷這是六道輪迴,體是一個,沒有兩樣。所以諸佛如來一切尊重,不能輕視一個人,不能輕視一樁事,都是圓滿的性德。

  末後第四個,第四個只有《華嚴經》上有,我們《無量壽經》上有,其他大乘經上只講到理事無礙,沒有講到事事無礙。「謂一切分齊事法,稱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無盡,故名事事無礙法界」。這才是講圓滿,講到究竟處了。我們要證入這個境界,往生極樂世界就證得,不是靠我們修行功夫證得的,是靠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加持而得到的。雖然加持得到的,跟自己得到的沒有兩樣。四法界是圓滿的,四法界一即是四,四即是一,相即互容,無盡無盡。

  我們接著再往下面看,二百二十一頁倒數第四行,「可見蓮池大師亦判《阿彌陀經》為圓頓之教,此則中日諸大德之所同也」。我們要找它的根源,為什麼大家有這個看法?這最初是善導大師提出來的。唐朝初年,日本、韓國、越南都有留學生在中國學習大乘,學淨土的都是以善導為老師,所以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完全接受老師的看法,證實老師的看法沒錯。「所異者,或崇之為圓中之圓,或謙之為分屬於圓」。這就有人說的,在語氣上不一樣,有人說《彌陀經》是圓中之圓,蓮池大師說《彌陀經》是分圓,不敢講圓中之圓,就是圓教裡面的一分。這個後面念老把這意思說出來,「此蓋機緣之異,而善巧不同」。怎麼樣不同?「蓮池本懷與善導、蕅益暨日本諸大德何嘗稍異」。圓滿的,沒有兩樣。

  蓮池大師處的時代不一樣,他著作《疏鈔》的時候,「正當狂禪風靡之際」。中國佛教裡全是禪宗,藐視淨土。他要把淨土教提起來,所以用《華嚴經》來解釋《彌陀經》,那意思是什麼?華嚴教義跟彌陀教義是一不是二。這樁事情到清朝彭際清居士說出來了,他說《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彌陀經》是小本《華嚴》;《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彌陀經》是小本《無量壽經》,把這三個講成一個,彭際清說明白、說清楚了。這乾隆時代,也是清朝最盛的時代,清朝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一直到嘉慶的初年,將近一百五十年,太平盛世,無論在哪方面講,不輸給唐太宗。唐朝盛世沒這麼長,清朝盛世真長,什麼原因?皇上都學佛,都認真幹。唐太宗是贊成、是護法,熱心護法,他沒有真正學。清朝皇帝們真幹,特別是雍正,雍正對儒釋道這三家都下過真功夫。所以佛門這些大德不敢輕視雍正皇帝,他懂的不比你少,他有修有證,這很厲害。

  所以蓮池在當時,「不得不權宜善巧,俯就群機,而作方便之談。正如沈善登居士之言曰:所謂大權菩薩,曲被當機。應病與藥,時節因緣應爾」。歷代這些大德弘傳經教,不能不受社會風氣的影響,所以說,這個說話要小心謹慎,盡可能不要引起別人批評,引起衝突就不好了,還得把意思真正說出來。

  「大權示現」,這資料裡頭也有一點解釋,這是屬於佛、菩薩、大聖人。權是什麼?權是權巧,就是善巧的意思。應化在人間,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裡頭舉《法華經玄義》第六卷裡面講的一段話,「摩耶」,摩耶夫人,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懷孕,懷釋迦牟尼佛;淨飯王,釋迦牟尼佛的父親;「羅睺羅」,釋迦牟尼佛的兒子。不但是釋迦之母,「千佛之母」。誰是千佛?賢劫,都是這些佛菩薩化身來的。當來下生的第五尊佛是彌勒,彌勒佛示現的時候,他的母親是誰?還是摩耶夫人,可能名字不叫摩耶;他的父親就是淨飯王,可能也不叫淨飯王,肯定是國王的身分;他的兒子羅睺羅。這大家連串起來到這來唱戲,來表演的。表演給誰看?給這些芸芸眾生看,幫助眾生覺悟,舞台表演,不是凡夫。包括聲聞這些弟子,像目犍連、舍利弗這些人,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全都是大權示現,在這個舞台上,你唱什麼角色,他唱什麼角色,背後全是諸佛如來大菩薩。台前面看不出來,這個是佛,那是菩薩,那是羅漢,那個是凡夫,都是裝模作樣的,到後台完全相同。

  所以「內祕外現」,內裡面隱藏不讓人知道,外面表現的大家看見的,你扮演的什麼角色。「示眾有三毒」,佛弟子們也有貪瞋痴,實際上都住淨佛土。住淨佛土就是法身大士,這最低的身分,高的身分是從常寂光裡頭來的,諸佛如來,從實報土裡面來的是法身大士,這是他們的內祕,在佛法稱他們,這是他們的本。現相是他們的跡,跡象上是聲聞、是菩薩、是居士、是護法,身分不一樣,也示現的有煩惱。為什麼要示現有煩惱?讓釋迦牟尼佛看到制定戒律。戒律不是無緣無故制定的,弟子裡面有殺生的就制不殺生,有偷盜的就制不偷盜,有邪淫的再制作不淫欲,都是真有這些事情才制定這些戒律。這是叫大權示現,他們在表演,讓佛制定這些戒律教化一切眾生,規範僧團,讓僧團走向六和敬。

  「諸親族」,佛的這些族群,他們的親屬,「皆是大權法身上地」,這個上地是什麼?上三品。我們這個經本裡面三輩,上輩,上輩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是這些大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法身上地應該就是十地以上,十地、等覺這十一個等級的菩薩,他們來應化的。「豈有凡夫能懷那羅延菩薩」,那羅延是金剛不壞身,凡夫哪有這麼大的福分,沒有。這就是戲台上表演的,每個身分的人都有他一定的資格,不是隨便可以參與的。

  「至於蓮池大師於《疏鈔》中,廣引淨宗經中事事無礙之文,實寓深意,足證苦心」。這就是《彌陀經疏鈔》引用很多淨土經論裡面事事無礙的經文,說明《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確實有《華嚴經》四種無礙,特別是四法界跟《華嚴》經教無二無別。大師是什麼意思?把《彌陀經》提升到華嚴境界,讓大家就不至於輕視。《華嚴》是大家最尊崇的,淨宗經論跟華嚴境界相同,這是蓮池大師作《疏鈔》的苦心,用這個方法把淨土宗恢復起來。「蓋事事無礙法界,唯《華嚴》一經所專有」,其他經上沒有講到。「故知大師於本經中廣作徵引,以證本經正顯事事無礙法界,亦即證明本經屬於圓教,實不容或疑也」。這是蓮池大師作《疏鈔》的苦心,對淨土宗做出最大的貢獻。所以淨土宗在明末清初就復興了,宋、元、明都不行,淨土宗一直往下衰,念佛的人不多。

  「茲步大師遺蹤」,這個大師是蓮池大師,我們現在跟著他後面,「專論本經中事事無礙法界之玄義。華嚴宗立十玄門示此法界之無礙。名為玄門者,以通此則可入華嚴圓教之玄海,故曰玄門」。這是賢首國師提出來的。「今依《探玄記》」,《探玄記》就是賢首國師《華嚴經》註解,他用的本子是《六十華嚴》,晉朝時候翻譯的六十卷,那個時候八十卷還沒來,八十卷是唐朝時候的。「所說十玄次第,引證經文,以明本經實具十玄」。確確實實的引用本經的經文跟《華嚴經》對比,《華嚴經》上有,這個經上也有,確實是有這個意思。「於是則確證本經正屬圓教,即是中本《華嚴》。以證如上之說皆是真實語,非因淨宗行人之妄自尊大」。把《彌陀經》、《無量壽經》跟《華嚴經》相比,能比得上嗎?《華嚴經》上有的,這個經上也說了,找得到證據。

  下面這再敘說十玄。十玄第一個,「同時具足相應門。夫《華嚴》教理以緣起為主。法界一切盡成一大緣起」。賢首國師有一篇《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那是他的論文,像現在的博士論文一樣。這篇論文真了不起,文字不多,把這部《華嚴經》理事、修行都講透了,這不是真正契入法界,決定說不出來。惠能大師開悟說了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不是真正開悟的人說不出來。所以五祖忍和尚一聽,就說行了,畢業了,衣缽就傳給他了。真的不是假的。

  法界就是賢首國師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一切法的本體。一大緣起,這就是起二用,從一體起二用。二用,第一個就是法界,我們現在人講的宇宙,講的是依報,我們生活的環境,宇宙出現了。第二個,正報。正報是誰?正報是自己,這個一定要搞清楚,正報不是別人。所有一切人都是我的依報,依報就是我的環境,一切人是我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然環境統統是我生活環境,我是主宰。《華嚴經》跟我們講這個道理,我們的環境從哪裡來的?我從哪裡來的?都是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是從這流出來的。

  自性清淨圓明體就叫做法界,也叫做法身,也叫做法性,也叫做真如,也叫做真心,本經裡面講真實之際,都是說的它。大乘教裡把這樁事情說了幾十個名字,為什麼佛要這樣說法?這是佛陀教學的善巧方便,教學生不要執著名字相,要懂得名字裡頭講的什麼意思,那個重要。名字不重要,名字是假的,所以叫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心緣相。你別去想它,愈想愈錯,想是妄想,怎麼能想到真相。不想,真相就在面前,一想真相就產生變化。「一切法從心想生」,整個宇宙,你動個念頭,它就產生變化。這在底下一段就講到了。起二用,宇宙、我出現了。出現之後是什麼樣子?就三種周遍,就出現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是自然現象,從自然現象裡面變出來心理現象跟物質現象,這就起了三種周遍。

  第一種,「周遍法界」,這個境界不可思議,沒人知道。我們心裡才動個念頭,這個信息傳遍了法界,遍法界虛空界統統收到了,這個人是覺悟的人。不覺悟的人收到沒有?收到了,收到它不起作用。好像我們這邊有個接收電視,我們家裡有台電視機,電視台的頻道有沒有傳到這裡?有。我們機器打開它不現相,為什麼?機器壞了,有故障。沒有故障的,你按它按鈕,信息就傳來了。就是六道凡夫不起作用,他見不到。它傳得太快太快了,念頭才起就周遍法界,為什麼?它沒有空間,它沒有時間。跟光、跟電都不一樣,光跟電有空間、有時間,所以它的速度很慢,太陽光到這裡還要八分多鐘,我們念頭才起就周遍法界。

  所以自己一定要曉得,我們起心動念時候人不知道,人是不知道,人都是糊塗人,他不知道。什麼人知道?佛菩薩知道,阿羅漢知道,沒有不知道的。太快了,周遍法界,因為整個法界就是一個電網一樣,這肉眼看不見的,真的是四通八達,毫無障礙,我們起心動念。我們身體?我們身體狀況他們也知道得一清二楚。為什麼?身體是細胞,物質,物質也是波動現象。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統統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在那裡波動,這頻率那麼高。所以我們身體狀況,諸佛菩薩也曉得。我們真正發心做好事,身體不好得佛菩薩加持,為什麼?他知道你,你哪裡出了問題,你不必說他全曉得,說了也許說錯了,自己不知道,他比我們清楚多了。

  所以只要真正發心,發真誠心,跟佛一樣,佛是什麼心?佛是大慈悲心。大慈大悲用在哪裡?用在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佛就這麼個心,沒有自己。套一句毛主席的話,「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這他說的。佛不是為人民,佛是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服務,範圍大多了。毛主席那個觀念沒有超過中國,只為一個國家全民服務;佛是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苦難眾生,前面我們說過了,特別是六道眾生。要發這個心,幫助他真正離苦得樂,要幫助他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苦是什麼?是無明煩惱,所有一切苦難的根源是無明煩惱,從無明才起分別、才起執著,無明是煩惱的根。幫助眾生斷無明煩惱不是一樁容易事情,你看斷見思煩惱才證阿羅漢,斷塵沙煩惱這成菩薩,斷無明煩惱這才成佛。佛知道什麼原因你變成這個樣子,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你回頭。既然曉得,苦是從迷來的,樂是從覺來的,所以佛用的這個方法就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用什麼手段?用教學。這個教學三輪施教,三輪是心、身、口。真正教化眾生的心,沒有這個心不行,這個心是念念不捨,幫助所有的眾生。

  緣是他能信、能理解、能接受、能依教奉行,這都是緣。所以大經裡常講,「佛不度無緣眾生」,無緣是什麼?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他聽不懂,這些叫無緣。有緣也不容易教,為什麼?他有變化,今天相信了,過幾天不相信了。這什麼原因?無量劫來,被邪知邪見薰習得太嚴重了,所以他有懷疑,聖教一碰到疑惑,馬上就退轉。所以教化眾生不容易。佛的恩德大,教化眾生不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就在你的周圍照顧你,你能感受到多少照顧,那是全憑你自己的功德。心愈清淨、愈真誠,你會感到佛菩薩真的在照顧,存報恩心,勇猛精進,不辜負佛菩薩,不會為世間名利動搖了。

  孔子對於學習的人,最怕的就是有傲慢,但是傲慢人人都有。哪個人沒有傲慢?沒有傲慢,你就不會到這個世間來,你到這個世間來就有傲慢。為什麼?你的心是阿賴耶,阿賴耶的第七識就是傲慢的根,與生俱來,跟我同時來的,我見、我愛(我愛是貪)、我慢(我慢是瞋)、我痴,你看貪瞋痴。貪瞋痴慢疑是俱生煩惱,誰沒有?如來沒有。再有一種人,法身菩薩沒有,但是有習氣,如來是真沒有,連習氣都沒有。如來住哪裡?住常寂光。到等覺菩薩最後一品無明習氣斷盡了,就回歸常寂光。所以在實報土裡頭,無明是斷了,真斷,習氣沒斷。愈往上去,習氣愈薄,到等覺菩薩,這才有一分生相無明。記住生相,那一品斷了,相就沒有,實報土就不見了。常寂光沒有相,就是常寂光現前,生相的那個東西沒有了。所以我們迷,一念不覺,相就起了。這個傲慢,貪瞋痴慢是從那個地方開始就有了,叫俱生煩惱,不是學來的。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學,貪瞋痴有核心,有它的原點,貪的原點是情執,瞋的原點就是傲慢,痴的原點就是懷疑。我們想放下貪瞋痴,從哪裡下手?從情執、從傲慢、從懷疑,從這下手。你把它的原點找到,真容易放下;你不知道原點,不曉得從哪裡下手,很難!你怎麼個斷法?自己要常常警覺到,高度的警覺到,這三樣東西是貪瞋痴的根,決定要遠離,不遠離,你決定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東西,說實在話,掌握在魔王的手中,因為你有這個根,所以魔王可以誘惑你,威脅利誘。多少修行人被他干擾、破壞而墮落了,甚至於真的有變成無惡不作,變成魔王的眷屬,向魔王投降。

  「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起一法」。一法是無明業相,這是自然現象,就是一念不覺。成一切法,這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變現出來了。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不是漸生的,它是一時頓現。我們可以細心從作夢當中去體驗,因為都有作夢的這個經驗。我們都有作夢的經驗,你仔細去想,夢中境界不是先有太陽,再有一樣一樣的來,不是的。就像我們看電視屏幕,一打開,現相統統現前,不是一樣一樣的來的,沒有先後,同時現前的。消失也是的,一念之間全消失,醒過來全沒有了。所以它不是所謂進化,進化在這裡講不通,沒有先後次第,沒有過去未來。如果我們真正知道,這科學愈來愈進步,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一定會搞清楚,是一時頓現。

  一時,是哪一時?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出現的。現在的科學儀器已經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佛法這裡講的,我們算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現在的儀器可以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確實不可思議。科學技術的進步很驚人,能夠把事實真相找出來。所以它根本沒有生滅,它生滅的時間太短了。我們也能得到一個清晰的概念,那就是從舊式的電影,老式的電影是用幻燈片,是用動畫這個道理組成的。它們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也就是說,在一秒鐘裡頭要放映出二十四張幻燈片,每個幻燈片都不一樣,這組成了動畫,你看到電影有動作了,動畫。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境界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動,就在我們面前,我們毫無覺知。這個不覺就叫做無明,你完全不明瞭。什麼時候才明瞭?那就是很深的定功,大乘經裡面常講,八地以上。八地以上五個階級,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階級的人都知道,他們有這個能力,不需要用儀器,眼睛能看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活動,他能看見。心這麼清淨,極其快速微小的振動,他看得清清楚楚。看得清楚沒有別的,自己能夠達到那個頻率,頻率相同就完全見到了。這是宇宙的真相,十法界一時頓現,就是一法成一切法。

  一切法起一法,這個起一法是我們的業報身,業報,一切法起一法。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投胎,怎麼來的?佛給我們講兩種業,第一個是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投胎。到人道來,過去生中修五戒十善,修得不錯,夠標準了,佛在經上講中品。如果是上品生欲界天,中品到人道來,下品就變成修羅、羅剎。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業力牽著你來的。生到這個世間,每個人果報不一樣,有的人富貴,有的人貧賤,有的人很幸福,有的人受苦受難,千差萬別。這是什麼?這叫滿業,是另外一種業。這種業就是過去生中,修善修惡。如果過去生中,像佛講的修三種布施,修財布施得財富,無論你做什麼事情你都有錢,都賺錢;沒有修的,不管你怎麼做,你向人家學,人家能賺錢你賺不到錢,那命裡頭沒有。修法布施的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的得健康長壽,這是屬於滿業。

  這兩種不同的業,我們統統都搞清楚。搞清楚之後,看到人家富貴,我們貧賤,不起羨慕的心,知道什麼?他過去修的因,他應該得到;我過去沒有修因,那怎麼會得到?明白這個道理,補修可以。過去生中沒有,我現在就幹,我把它補起來,這些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老人,我跟章嘉大師的時候,大師六十五歲,我那一年二十六歲,他看人多,一看我這個人貧賤之命,很苦,所以叫我出家,教我學釋迦牟尼佛。我小的時候沒有別的長處,聽話,對於這些有德行、有學問的人,我非常尊重,認真向他學習。所以他教我彌補,修這三種布施,用現在的話說,改造命運。我相信。因為那個時候我看過一個小冊子,《了凡四訓》,我也相信命運。了凡先生命很平常,雲谷禪師教他這套方法,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確實把命運改變過來了。連壽命都改變了,他沒有求長壽,他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延長二十一年。這是真的,不是騙人的。

  老師教我學布施,那個時候我真自顧不暇,勉勉強強度過這個貧困的日子,哪有錢布施!章嘉大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一塊錢還勉強,還行。所以他就教我,你要常存布施的心,你就從一塊、一毛做起。我真聽話。所以這一生有錢就布施,不積財,財是愈施愈多。這個世間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人家發財,財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修的布施多,所以命裡頭有財,丟都丟不掉。所以命裡頭沒有的可以修,命裡頭有的是他過去生中修的,種的因,這一生得的果報。我們現在就修,過幾年也就能得果報;年輕的時候修,中年、老年就得到了,果報現前了。如果不是老師教我們,我們怎麼會知道?這是一切法起一法。

  「一時具足,圓滿顯現,故曰具足相應」。具足相應就是我們在《還源觀》上講的三種周遍,具足相應。第一個信息,無論是身體、是念頭,都是周遍法界,你沒有辦法欺騙任何一個人。第二個周遍,「出生無盡」。每一個念頭都會產生變化,不一定在我們現前,可能在他方世界,可能在別的星球上。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要純正,不能有絲毫歪邪,歪邪會造成負面的結果,會害人。害人你並沒有看見,但是你要負因果責任,是你的念頭造成的。不學大乘,哪知道這些事情?

  第三種,「含容空有」。大乘裡面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一定要知道,這是什麼?是我自己本來的心量。為什麼我現在不能容人?哪有這種道理!自性的心量,虛空法界都是它變現的,你說它有多大。每一個人的心量,每一個眾生的心量,都是周遍法界。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自性的心量,是一切眾生個個人本來具足。迷了變成小心量,兩個人都不能相處,他還能度眾生嗎?所以一切大圓滿都是自性裡自然具足的,具足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沒有一樣不具足,你什麼都不缺,只要明心見性。

  所以佛的教學方法多,法門無量,八萬四千,方向、目的是一個,統統都是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我們看起來有高下?眾生根性不等,高下從這裡分的,不是法門有高下,是我們自己根性有高下。法門裡頭最圓滿、最究竟、最特殊、最容易、最快速,無過於信願持名,所以它是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堪稱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第一法門,這真的。什麼人(這沒有條件)統統都可以學,只要你具足信、願、老實念,你看就這三個條件,你就能成就。我們講千經萬論為什麼?都為這個法門,講那麼多經論,為的是勸人念佛。那不講?不講不行。為什麼?別人懷疑,說你大經教都不懂,你搞這個玩意,這麼容易的東西。我們幾十年大家都走過來才講這個,這大概是真的,這大概不是假的。你看為這個,搞來搞去還是為這一句佛號。

  我們在中國大陸,老一代的都走了,趙樸初老居士,通家,黃念祖老居士,上海鄭頌英老居士很出名,我跟他沒見過面。還有多少法師,茗山老和尚,講經法師,聽說我講過《華嚴經》,對我非常尊重。我到蘇州去看他,他在廟門口擺了一個小板凳,坐在那裡等我。我聽說他在那裡坐了兩個多鐘點,我們才到。一聽說老和尚在門口坐了兩個多鐘點,我都嚇到了。聽說我講《華嚴經》,能講《華嚴》的沒幾個人,非常尊重。現在講《華嚴》的念阿彌陀佛了,這大家還能不相信嗎?過去幹那麼多年就是為勸大家相信,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真的,你能見到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做阿彌陀佛的弟子,我們幾十年的辛苦目的達到了,沒有這幾十年你不會相信。這無論幹什麼都要搞得很像,都要非常認真幹;做得不像,人家看他是假的,這個不行!一定要很認真。

  我們再看下面舉《華嚴.妙嚴品》的經文,「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這是同時具足相應門。《大疏》,清涼大師的《疏鈔》,《華嚴經疏鈔》裡頭有這一句,「如海一滴,具百川味。是為此門之玄義」。一滴海水,你看多少江河的水都流入大海,每一個江河的水味不一樣,流到大海都變成一味,這一味是所有江河的味共同聚集在此地,這叫同時具足。「今此經中,具顯此同時具足相應之玄門」。如經中《至心精進品》裡頭說,「法藏比丘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這同時具足。

  「經中二十一俱胝佛土表無量佛土」,這是二百一十億,世間自在王如來為法藏比丘展示的。法藏比丘提出一個要求,他發了大心,真正發大菩提心,憐憫遍法界諸佛國土裡面的六道眾生,像我們這個世界一樣,迷得太深了,造業很重,受這些苦難,不忍心。他要普度這些眾生,幫助他們成就佛道,求世間自在王佛為他開示,要怎樣才能夠達到這個目的。佛沒有教他,只教他出去參學,為他開導就是二十一俱胝佛剎,也有地方寫的二百一十億,讓他每一個佛剎裡面去參觀、去考察、去學習,取人之長,捨人之短,你的願望才能夠達到。他真幹,用了五劫的時間,很長的時間,這些國土統統經歷了,總結參觀所得到的這些成績,就是四十八願。所以四十八願不是一次發的,不是在家裡發的,是到處去看。第一願,看到許多國土裡頭有三惡道,他第一願就是我將來建的這個極樂世界裡面沒有三惡道。所以他不是在家裡想的,不是預先在那裡計畫、策畫,他是到處去考察,看到這個不好的我不要,好的我都要。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是他五劫參學二十一俱胝佛剎得的總結論。

  這個四十八願他完全修成功了,願願都兌現了,到極樂世界都能看到。所以極樂世界成為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最好的世界,一切剎土裡面的優點,極樂世界全有,一切剎土裡頭的缺點,極樂世界完全沒有,是這麼來的。這是非常符合現代科學的精神,不是佛傳授給你的,也不是你自己想到的,是實實在在去看過、去考察、去學習過的,這麼得來的。所以這個我們看到了,這可以相信,我們也要向他學習。中國古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聽老師教誨,還得出去考察。《華嚴經》末後,你看文殊菩薩,最後一個階段是讓學生善財童子出去參學,要有實際上的體驗,這個智慧才叫真智慧、真學問;沒有經過體驗的,靠不住,這也是今天所謂科學精神。所以,對於二百一十億佛國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他全看過,全去調查過。所攝佛國,這就是極樂世界,超過於彼。這二十一俱胝佛剎沒有一個能跟極樂世界相比,它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真善美好之大成。所以我們講會集,那是會集的。所以這個會集是好事,不是壞事,極樂世界是集大成,集一切諸佛剎土依正莊嚴美好之大成。

  「法藏比丘攝無量佛土為一極樂淨土,是即《華嚴》中一切諸法同時同處,為一大緣起而存在,具足相應之義。是為十玄之總門,實亦本經之總相」。這個跟《華嚴》相同不是假的,《華嚴經》上有,《無量壽經》上也有,說它是中本《華嚴》一點都不為過,這是把淨土宗大幅度的提升。十玄門,這一門是總義,就是同時具足相應門。在本經是非常明顯的看見,法藏比丘能夠將二十一俱胝佛土裡面的真善美慧、莊嚴,總顯現在極樂世界,讓這些諸佛剎土裡頭的依正莊嚴,一切諸法同時同處,成就了極樂世界。這個是十玄的總門,實實在在也是本經的總相。本經實實在在也同此一大緣起而出現也。不可思議!這一段後頭還有很多例子,底下有「泉池功德品」,我們時間到了,這留到底下一堂課我們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