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二百一十五頁,第五行看起:
「天台四教曰藏通別圓。一者藏教,亦名小乘教。」藏教是從小乘的三藏立名的,經 律論三藏。「二者通教,謂大乘中通說三乘,通被三根。」比藏教範圍廣,已經裡面說了有 大乘,這三種根性就是聲聞、緣覺、菩薩,都有說到。「三者別教,謂大乘經中所說教法不 通小乘等者。」在這個階段裡頭說,它沒有小乘的思想,沒有小乘的教義,所以稱為別教, 純大乘。「四者圓教,謂法界自在,具足圓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礙法門等是也。」這 是大乘的圓教,天台智者大師所判的。
賢首國師華嚴宗的,他立五教,第一個小乘,第二個大乘始教、終教、頓教、圓教。 我們看註解,「賢首宗判教云:聖教萬差,要唯有五。」聖教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 一切經,千差萬別,但是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五大類。第一個是小乘教,「小乘教,所說 唯是人空,縱少說法空,亦不明顯,未盡法源故。」對於法說了局部,沒有說得清楚,沒有 說得圓滿。這什麼原因?聽眾的根性沒有那麼高的程度。佛說法非常重視契機,所以契機 契理,這經稱為契經。契理是跟如來所證的相應,不是相反的,不相違背。契機,要適合聽 眾的程度,他的程度高給他說高等法,程度低就給他說小法,總而言之,聽眾一定得到利 益。程度低的說高的不得利益,程度高說低的也不得利益,所以一定要知道契機契理。第 二,「大乘始教,未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義」,這個沒講過,大乘始教裡頭沒有,不說一 切眾生皆有佛性,「不許定性闡提成佛」,定性闡提,闡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沒有善 根,定性沒有善根這種人不能成佛。這個是始教裡頭所說的。到圓教就不一樣,圓教闡提 眾生也有佛性,他也能成佛。所以「未盡大乘極則之談」,大乘裡面高等的、高一層的理論 這個時候不講,所以叫始,這大乘開始。
第三,「終教」,終教就是大乘的高級班,這裡頭有「中道妙有,定性闡提,皆當作佛 」,這個時候說了,「方盡大乘至極之說,故名曰終」。大乘教到最後的這些教義都說出來 了。第四,「頓教,唯說真性,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依地位漸次而說,故名為頓。」這是 上上根人,所以頓超,不需要依照次第。佛的教法對於上中下根都必須要循次第,像讀書 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不能夠不按次序,躐等是不許可的,要求按照次序漸進 。這是一等,我們一般講上上根人,天才兒童,他不需要循序,他可以躐等,這是頓教。「 如」,這舉例子,《思益經》裡面有這個說法,「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於一地」,這就是 頓超,他沒有按順序。「《楞伽經》云:初地即八地,乃至無所有何次等」,這是沒有階級的, 許可頓超的。第五種,「圓教,統該前四,圓滿具足。」這個時候所說的,有淺有深,有漸有 頓,這類經裡它樣樣都有,它說得很圓滿,《華嚴經》就是例子。「所說唯是無盡法界,性海 圓融,緣起無礙。相即相入,帝網重重。主伴交參,無盡無盡。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 位。是故十信滿心即攝一切位,圓成正覺。」這個是賢首家的圓融。
《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圓教的,《法華經》是圓教的,天台的圓教是《法華》。賢首的 圓教是《華嚴》,可以說把整個宇宙面面俱到統統說盡了。這個經教裡頭,內容非常豐富, 這裡舉出這幾句能夠看到一般,圓滿的法界、無盡的法界,性海圓融。宇宙怎麼來的?萬 物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我從哪裡來的?像這些問題都在這部經裡頭。用現在的眼 光來看,這部經是哲學、是科學。它們跟科學、哲學不同的地方,它們是一體的觀念,雖有 分,分最後還是歸到一體,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科學、哲學裡頭,一不是多,多不是 一。《華嚴》、《法華》裡面確實講到一多不二,全是自性流露出來的。終極的目標是回歸自 性,這個修行才真正到圓滿,十信心滿就圓成正覺。十信心滿是什麼地位?十法界圓滿了 ,十法界的佛是十信菩薩,破一品無明他就成佛,這個佛是分證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 真假完全是用心,十信圓滿用真心,十信沒有圓滿,他還是用阿賴耶。也就是說,在這個 時候轉八識成四智,轉過來他就圓成正覺,轉不過來他是相似即佛,轉過來他是分證即佛 ,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金剛經》江味農講義裡頭註解的諸佛,江味農解釋諸 佛就是解釋四十一種佛,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他解《金剛經》講的諸佛是指這 個,這個也非常有道理。這四十一個位次都稱之為佛,為什麼?他用真心,真心就是菩提 心。所以菩提心一發,這個人就成佛,那是頓超的,頓教。惠能大師是屬於頓教,不再用妄 心,對人、對事、對物完全用真心。真心,真誠到極處。什麼真誠到極處?不起心不動念, 叫真誠到極處。眼見色、耳聞聲,六根對外面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叫智慧, 智慧具足,可是裡面如如不動,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叫定。定慧都達到極處,這就圓滿 成佛。無始無明的習氣還在,無始無明習氣可不可以從初住菩薩就證到等覺?可以,完全 是根性不相同。這是淨宗也講這個,如果不講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在極樂世界他方 世界法身菩薩就無需要到極樂世界去參學。所以極樂世界是極圓極頓,圓頓到了極處,感 得十方法身大士也念佛求生淨土,道理在此地。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二教。以上判教雖有不同,但頓漸二教,諸家同攝。」古時 候十幾家判教的不一樣,但是認為有漸有頓,大家都肯定這個。漸是循序漸進,頓是不必 循序,確實有上上根人。上上根人怎麼來的?過去生中所修的善根深厚,累積而成的,不 是沒有原因。所以學佛肯定人是有輪迴,是有前世、是有來世的。三世因果,不是只有一 世,也不是二世,它是三世。三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所以這個大經裡頭常 說,每個念佛往生的人,不管是什麼根性,他過去生中的善根都非常深厚。沒有這樣深厚 的善根,遇到這個法門也沒用處。為什麼?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一定要得諸佛如來的 加持。他怎麼得到?過去生中他曾經供養諸佛如來,跟諸佛如來學過,你就知道他學佛的 善根多厚。所以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即使五逆十惡,臨命終時才 聞佛法,立刻念佛往生,亦復如是。你能看到他過去修行的善根,你就明白,你就不會懷 疑了。只是這一生沒有緣,沒有遇到佛法,沒有遇到淨宗,到臨終時候,這個時候機緣成 熟,遇到善友一勸,他聽了立刻就接受,沒有一絲毫猶豫、懷疑,就相信,就真幹,真的一 個念頭發出來求往生,一念、十念佛就來接引。這是屬於頓,這屬於頓教,這不是屬於 漸。
像念佛,我們在《往生傳》、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許許多多知道這個法門之 後認真學習,大概不出三年他就往生了。這是屬於漸,這不是頓,是屬於漸。無量的善根, 他累劫修行的還有欠缺,他有能力在短短三年當中把他的善根補足,這三年的念佛功德 不可思議!我們看到經上講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念一聲佛號,消八十億劫生死重 罪」。所以人求懺悔,前清慈雲灌頂大師,這個人著作等身,《卍續藏》收他的著作就四十 多種。我們看目錄上,他一生的著作有七十多種,大通家,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註解的 《觀無量壽佛經直指》,叫《觀經直指》,就是他的著作。我們過去學習《觀經》的時候參考他 的註解,註得好。這裡面說,人造極重的罪業,佛法裡頭一切方法都沒有法子把你的罪懺 乾淨,什麼樣的經懺、經教都不行,咒語都不行,最後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 能把你的罪業懺乾淨。
我們這才真正明白,《慈悲三昧水懺》、《大悲懺》,這是常常用的,《梁皇懺》、水陸 法會,那都是懺悔法,全都不行,都不中用,法華懺、華嚴懺都不能解決問題,最後這一句 名號。我們這才明瞭,那個念佛的人念三年佛號,把他無量劫來一切罪障全懺除掉,他順 利往生。每一聲佛號,你想想看,懺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三年的時間能把無始劫來所 造一切業障懺除。灌頂法師講得好!佛號功德確實不可思議,知道的人不多,所以還要求 這個、求那個。真明白了,肯定了,心就不動了,不需要再求別的。這有證據!《往生傳》是 證據,《淨土聖賢錄》是證據,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熟知的鍋漏匠,這是證據。修無法師,還 有我們看到幾個在家居士,也就是念佛三年,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一絲毫病苦都沒有, 昨天照樣工作,今天就往生,確實有證明者。這些人示現給我們看,為這個法門作證轉, 我們還能不信嗎?還要去找什麼更玄妙的方法嗎?找不到了。所以這才死心塌地,一句 佛號念到底。
下面說二教,以上判教雖有不同,就是頓漸二教,諸家同攝。「天台、賢首兩家,亦 皆以漸頓而分四教、五教。《五教章》云:或分為二」,大分,「所謂漸頓。以始終二教所有解 行並在言說,階位次第因果相乘從微至著,通名為漸。」始教跟終教,這個是漸教。「言說 頓絕,理性頓顯,解行頓成,一念不生即是佛等」,這屬於頓教。「我國隋代慧遠師」,就是 淨影師,「判本經曰:今此經者」,這部經,「二藏之中,菩薩藏收。為根熟人頓教法輪。」為 什麼?他一生能成就。「云何知頓?此經正為凡夫人中,厭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發心, 生於淨土。不從小大,故知是頓。」也就是於大小乘沒關係,是哪一種人?是真正厭畏生 死的人。厭是厭倦,畏是畏懼。生死輪迴在這個裡頭次數太多,無量劫來搞生死輪迴,不 想再搞下去,一心想超越輪迴,有這種念頭的人,求正定,佛教他發心生於淨土。他有沒 有得正定?有,把心定在佛號上,把心定在西方極樂世界上,什麼都不緣了,萬緣放下, 只緣西方極樂世界,只緣阿彌陀佛,這是念佛三昧。不給他講什麼大乘小乘,小始終頓圓 都不必說,他一生就能成就。此屬頓教。「我國諸師判本經大小二本,多同此說」。我們看《 無量壽經》註解,《無量壽經》古註少,只有兩種,《彌陀經》多,看?些大師註釋大小兩本, 都同這個說法。所以本經在頓漸二教裡面,它是屬於頓教,一生決定成就。
「若依賢首小始終頓圓五教,以判本經教相,古今中外淨宗諸大德,雖因機緣不同 ,而稍異其辭,而其實旨,莫不以本經不但實屬圓頓教,且為頓中之頓,圓中之圓。」這個 說得好,確實如此。哪一個法門成佛有這個經來得快?找不到了。我們看鍋漏匠這個例子 ,什麼法門能度得了他?什麼經教能幫得上忙?全幫不上。為什麼?他不認識字,也沒有 聰明智慧,你跟他講什麼,他不懂,他聽不進去,他對佛法完全沒有接觸過。換句話說,他 什麼也不懂,跟諦閑法師就這麼個關係,從小在一起長大的玩伴。自己這一生的命運不好 ,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這一生命裡貧窮,也沒有法布施,沒有智慧,所以他一無是處。 賴上諦閑法師,一定要出家,他沒飯吃,沒地方去。諦閑法師被他纏得沒辦法,總是從小 一起長大的。你看,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行,他能記得住。你就念這句南無阿 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不分晝夜。這行,他真幹!三年就 成功,預知時至。
肯定見佛,他沒說,他不告訴人,告訴人怕人家障礙他。這就是聰明之處,不炫耀 自己。這就是什麼?老實,這是老實人,給誰都不說。往生前一天到城裡去,看一些老朋 友熟人,見最後一次面。回來之後,晚上,伺候他的,替他燒飯、洗衣服的一個老太太,也 是佛教徒,他就給她說,明天不要替我燒中午飯。早飯她不管,她只管中午、晚上,明天中 午別替我燒飯了。老太太聽了,以為今天出門看朋友,可能明天有朋友請客,請他吃飯, 所以也就不問了。到第二天中午,老太太到破廟來看看師父在不在家。來的時候喊師父沒 人答應,到最後看到師父在佛堂佛像前面站著,叫他不答應,細細一看,死了,不知道什 麼時候走的。這才趕快通知村子裡面學佛的居士們,大家來看,誰也不敢動他。趕緊到觀 宗寺報信,觀宗寺距離遠,走路要走一天。到那裡去把這個信息告訴諦閑老和尚,諦閑老 和尚匆匆忙忙趕回來,一去一來三天,他站了三天。這個人是真正的彌陀弟子,一點不假 ,真正不可思議,是我們現前淨宗最好的榜樣。《影塵回憶錄》裡頭這一段的記錄,我們可 以把它印成單張;還有修無師。這都是倓虛老法師告訴我們的。倓虛老法師親口說給大家 聽,大光法師記錄的。倓老,我到香港來,他已經往生了,沒見到。大光跟我很熟,《影塵 回?錄》是他寫的。淨宗最重要的就是一個信心,真信真願,真肯念佛,沒有一個不成就, 確實頓中之頓、圓中之圓。
「清代彭二林居士」,就是彭際清,「於《起信論》中」,這個《起信論》是他寫的,不是 《大乘起信論》,是《無量壽經起信論》,這就是彭居士《無量壽經》的註解,他作的註解。他 判本經,「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日本道隱法師,他的註解叫《甄解》,「《無量壽 經甄解》直判本經為本願一乘、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說得好!「彼土大德多同此 說」,彼土是日本。日本人對《無量壽經》下的功夫多,註解有三十多種,中國只有兩種。日 本所有的這些註解,學《無量壽經》的,統統是學小慧遠的,就是《淨影疏》。五種原譯本他 們都不看,他只看這一種,康僧鎧的本子。我看到許多日本的著作,全是用康僧鎧的本子 。大家都肯定道隱法師的講法。
「《大經釋》曰:天台、真言雖皆名頓教,然彼許斷惑證理,故猶是漸教。」因為他們 還講斷惑證真,頓教裡頭沒有斷惑證真。頓教是頓斷,漸教是漸漸斷,先斷見思,再斷塵 沙,最後再破無明,是這個說法。「明」,這是說明,「未斷惑凡夫,直出過三界者,偏是此 教。故此教為頓中之頓。」這說明什麼?沒有斷惑的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斷。真的,鍋漏匠 一品煩惱都沒斷,什麼也不懂,他能夠直捷超出,越過三界。三界就是六道輪迴,欲界、色 界、無色界,他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就超過。這什麼教?頓教。這叫頓超,他煩惱沒斷;煩 惱要斷,那不叫頓超。煩惱沒斷的頓,叫頓中之頓。像惠能大師,那是頓教,但是他是煩惱 真斷了,他超越了。鍋漏匠煩惱沒斷,靠什麼?靠那句佛號,一句佛號幫他斷的,這就是 帶業往生。他不是斷惑往生,他是帶業往生,這是淨宗妙!變成頓中之頓。我們修這個法 門,確實有頓,是這個樣子的,但是也有頓中之漸,大部分的人。但是頓中之頓還不少,你 細心去觀察,一般人講齋公齋婆,只會念佛,除念佛之外,問他什麼他都不懂,老老實實 一句佛號,往往往生的時候現殊勝的瑞相。那是什麼?他沒有妄念,他全放下了。他用什 麼心念佛?真正是清淨平等覺,他跟鍋漏匠一樣,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口?頭也有 一句阿彌陀佛,沒有雜言、沒有雜念,真正的念佛三昧。
「又日溪師云:聖道諸教,理是圓融,益是隔偏,以其頓機難得也。是以教雖圓頓, 望機自成漸。淨土言圓頓者,於圓滿速疾利益。」這是細說淨土符不符合圓頓的教義,是 不是真的,這個說法就有道理了。聖道諸教,這是說整個佛法,理是圓融的,小、始、終、 頓、圓,理都是圓融的。但是學習,我們得到的利益不一樣,為什麼?眾生根性不一樣。頓 機難得,這個頓機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上智,一種是下愚,上智跟下愚都少。上上根人,惠 能那種,雖然什麼都不知道,沒念過書,不認識字,悟性高,你說,他懂了。這種人是諸佛 菩薩、大聖大賢最願意教的學生,領悟力強,好教,是一聞千悟。這種人少,不多。但是下 愚比這個多,也是屬少數。真正下愚,他最難得的就是他老實、聽話、真幹,這六個字他真 做到,一般人比不上他。他聽到這句佛號,他不問這佛號什麼意思?他不問這個,為什麼 要念?他也不問,你叫他念,他就老實念。念到見佛往生,他才曉得這個好處,真正得利 益。中間份子是佔絕大多數的人,不是上上根,也不是下下根,這種人最難度。你說他不 懂,他懂得挺多;你說他懂,他又不是真懂,他問題太多。這一部分人很難教,釋迦牟尼佛 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就是為這些人。上智下愚太簡單,一次教學全都明白,學生真得?益。
所以從學習根機上來說,教雖然是圓頓的,他自己變成漸修。有人念佛念了一輩 子,最後還不能往生,什麼原因?他放不下!親情放不下,財產放不下,名利放不下,他 還不想往生,他還想再得人身來享福,那就沒有法子,這種人很多。為什麼念佛?為升官 發財,不是為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從根機,圓頓教也變成了漸教。淨土說圓頓,是說它圓 滿速疾的利益,你得這個利益非常快。確實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哪一個經教能 叫你三年證果?有,很少。往生就是證果,這個道理要懂。見到阿彌陀佛,古人說「但得見 彌陀,何愁不開悟」,你決定開悟。這個開悟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見性成佛。實在 講,到極樂世界這就達到了,為什麼?四十八願加持你,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那就是大徹 大悟。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幫助你、成就你,不是你自己修成的,這是說淨土是個特別法 門。
「蓋指其它聖教,雖具圓融之理,但眾生根機粗淺,莫明其旨,無由躡解起行而蒙 法益。是故法雖圓頓,但以行人機淺,頓法成漸,圓法成偏。」這不圓了。這是講圓頓大法 裡頭,經教、理論、方法確實是圓融無礙,但是我們自己根性達不到。我們自己沒有那麼 高的智慧,沒有那麼高的悟性,換句話說,我們程度達不到。圓頓的大法到我這裡來就變 成偏的,偏而不圓,漸而不頓,成為漸教,成為偏教,圓理不能證得。「但淨宗則不然,人 人能行,皆得真實之利,不勞斷惑,直出三界」,這才是頓中之頓、圓中之圓。淨土宗理不 明瞭不要緊,它的條件是你真信,你決定不懷疑。我為什麼不懷疑?我相信佛,佛不騙人 ,信心從這裡建立的,不是從理論上建立的。我們說俗話,是從人人格上鑑定的。佛,佛哪 裡會騙人!佛的話一定是真實的,從這裡建立的信心。中國人對聖人沒有懷疑,聖人所說 的那還能假嗎?所以在中國古老舊社會裡面,人與人發生糾紛,找誰來評評理?都是找 私塾的老師。這些秀才他把聖賢大道理搬出來給你調解,兩邊都服了,問題就解決,不必 勞動衙門。所以那個時候做官的很舒服,民間許多事情自然就解決,也不必找警察,也不 必找法官,三家村教書的這些老師就把它擺平了。
所以淨宗確實不一樣,這個法門人人能行,上上根能行,下下根也能行,當中統統 都能行,就這麼三個簡單的條件,信、願、行。行就是念佛,得真念,念佛可不能間斷,一 切時、一切處念到都不間斷,你的功夫純熟了。首先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人就能自在 往生,想什麼時候去,阿彌陀佛就會來接引你,不必要一心不亂,功夫成片。心裡頭真有 佛,除佛之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那叫成片,口裡頭出不出聲沒關係。什麼時候可以出 聲念,什麼時候可以不出聲默念?在現在這個社會,不相信佛的人,你念佛他討厭你,我 們就不出聲念;念佛的人喜歡念佛,我們就出聲一起念。真簡單,真容易,一點障礙都沒 有,行住坐臥都可以念。老師教給我們,臥著念,就是睡在床上念,完全是默念不出聲,躺 在床上出聲傷氣、傷身體。那我們就知道,躺在床上出聲念佛傷身體、傷氣,要講閒話那 更傷氣。所以睡眠是休息,也要一切放下,雜念都沒有,你才會睡得很好,容易恢復體力; 決定不能有妄想,不能有雜念。
所以念佛要緊的是不能間斷,祕訣在此地。念佛功夫不得力,沒有別的,就是斷掉 ,不知不覺的斷掉,這在佛法叫失念,把你的念失掉了。初學,這失念常常有,警覺性要高 ,一想起來,趕快就提起來,就接著念。念一段時期又忘掉,這種情形我們都經歷過的,不 怕,想起來馬上接著,一定要把這個難處要把它克服掉。這也是念佛的一個瓶頸,要把它 突破,突破之後,功夫就能成片,自然成片,不是我想念它,它已經念成習慣了,所以習慣 成自然。要把它變成習慣,過去人有這麼一個經驗,就是計數。一天念一萬聲、念兩萬聲、 念十萬聲,自然就成片。所以計數對初學的人來說,是很有好處的。老修已經純熟,就不 需要計數,他時時刻刻佛號提起來。計數是怕佛號忘掉,用念珠也是如此。
印光大師他不主張用念珠,他說用念珠分心。他用計數法,他的計數法跟別人不 一樣,他是從一到十。這個計數,這個計數能攝心,就是你念佛的時候,妄念、雜念進不去 ,功夫很純。他從一到十,念到十再從一到十,永遠是從一到十,自己清清楚楚我這句阿 彌陀佛是這個十句裡頭的第幾聲。他把心用在這上面,這樣就可以對治妄想、對治雜念, 讓妄想雜念不干擾你的佛號。《文鈔》裡面說得很詳細。我知道胡小林念佛就用這個方法, 他告訴我,功夫很得力,確實妄念沒有了,以前念佛有妄念、有雜念,用這個方法之後,真 的雜念、妄念少了。念佛的方法很多很多,總而言之,要與自己的根性相應,自己念起來 很舒服、很歡喜那就好。不歡喜了,我再換一種方法試試看。找到一種方法,對自己真能 夠對治自己煩惱習氣而又歡喜念的,你就一直念下去,就不要再換。這也是每個人根性不 相同。所以他是不需要斷惑,直出三界,功夫純熟,真的,佛來接引你。這才叫「頓中之頓 ,圓滿之教」,沒有任何條件,沒有任何困難。
我們再看下頭一段,「又《圓中鈔》云」,這是幽溪大師的。《阿彌陀經圓中鈔》是《彌 陀經》三種最重要的註解之一,另外兩種,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加上 幽溪的《圓中鈔》,《阿彌陀經》三大註解。他說,「圓頓法門,亦必須先開圓解而次修圓行, 破三惑而方證圓果,以階不退。」這是圓頓法門的標準。圓頓法門在佛法裡面是非常高的 法門,不是普通法門。首先要先開圓解,教下叫大開圓解,等於禪宗的大徹大悟,就是明 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所以這不是普通人,圓頓根性,叫大根器的人。有圓解,他才能圓行 ,圓修圓證,破三惑,見思、塵沙、無明,才證圓果。以階不退,這個不退是三不退,就是阿 惟越致菩薩。這是圓頓根性標準。「今則」,現在《彌陀經》上所說的、《無量壽經》上所說的 ,「但說彼土依正二報,以之為開解生信」,你看這個經上重要就是個「信」字。淨土三經都 是把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是依報跟正報,說清楚、說明白了。目的在哪裡?目的是開 解生信,讓你了解、認識極樂世界,這地方這麼好,相不相信?你真相信,願不願意往生 ?願意,這就行了,就這麼簡單。鍋漏匠這一類那更了不起,他什麼都不知道,他就信;一 般人是真搞清楚、搞明白才信。所以這個信難,難信之法。鍋?匠這一類的人,這個難關他 沒有,你一說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了。
「七日持名,一心不亂,以之為造修行門。」這他修行的方法,行是修行,門就是方 法,七天。一心不亂,這《彌陀經》上說的,羅什大師翻譯的。實際上,經上不是一心不亂, 原本釋迦佛不是說一心不亂,一心繫念,玄奘大師翻的,玄奘大師翻的是一心繫念。一心 繫念跟一心不亂差很遠很遠,我們今天念佛是一心繫念。這個繫念就是心裡想著,我們講 心裡牽掛。世間人心裡牽掛都是親人,念念不忘,常常想到。所以繫念我們做得到,不亂 很難做。鳩摩羅什大師是不是翻錯?不能說他錯,他沒有照原文翻,但是意思沒有錯,因 為每一個往生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一心不亂。你繫念純熟了,這一心繫念就叫功夫 成片,這個境界往生,佛來接引你,先是佛光照你,佛光一照,把你的功夫就提升,提升到 事一心不亂,是這麼一樁事情。所以羅什大師翻一心不亂沒翻錯,他是講臨終佛來接引, 你是在這個境界裡頭。一心不亂有淺深不同,有理有事,你能夠達到這個標準。所以,這 是淨宗修行的門徑方法。
「臨命終時即得往生,以階跋致」,就是阿鞞跋致,這是三不退。「故知此經為五濁 惡世之無上醍醐」,這話說得好!我們要知道我們今天處在什麼社會、什麼世間,五濁到 了極處,不是輕微,非常嚴重!五濁裡頭最重要的是煩惱濁,煩惱不斷,這是五濁之根。 劫濁是講時間,我們講年頭不好。為什麼不好?造惡的人多,修善的人少。為什麼會有這 種現象出現?社會一般大眾疏忽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造成的。如果大家重視這三種 教育,這三種是普世的教育,人人都要學的。中國自古以來,這個社會長治久安靠什麼? 全靠教育。所以歐洲人一些學者對中國古人的讚歎,認為中國古人最懂得教育、最重視教 育,所以他社會能治得這麼好,真正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古人有所謂,「子不教,人心壞了;家不齊,社會亂了」。今天就是這個樣子,小 孩沒人教。家呢?家沒有了。但是今天我們解釋中國的家,可以用社團,它是個社會團體 。從前的家庭是大家庭,家裡人口少的,也差不多有三百人,普通家庭四、五百人,人丁興 旺有七、八百人。我們在歷史上還看到有一家有一千多人,好像是明朝,明太祖那個時代 。什麼人我記不得,明太祖送他們家一個匾額,「天下第一家」,超過一千人,這麼大的家 庭。皇帝佩服,問他,你這個家你怎麼治的?治得能夠一家和和睦睦的,怎麼治好的?這 老先生給他寫了一張字,一百個忍字,人人都學會忍,就和睦相處了,寫了一百個忍。很 有道理!那都是家親骨肉,一定要忍。忍辱波羅蜜,佛法重視這個忍。六度裡頭,布施跟 忍辱這兩個是關鍵,布施是修福,忍辱是積德,你光修福不能忍都漏掉了。所以忍能成就 ,成就後面精進、禪定、般若,都要靠這個忍字。世出世間法,有多大的成就?也看這個忍 ,你忍的功夫有多少,你有多大的成就,所以小不忍則亂大謀。
中國古人對這個字非常重視,平常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要練。做事、待人接物,樣樣 清楚、樣樣明白,這是智慧,你不糊塗。看到一些小小過失,不放在心上,這是忍。不是很 重要的過失,不批評。管教,父母管教兒女,小孩犯過失,告訴他母親、告訴他父親,讓他 父母在適當的時候教他,這就對了。古時候教人的,能說過失的三個人,父母、老師。你的 祖父母都不會說你過失,你有過失他看到笑笑,不是重大的過失,無關重要的話,根本就 不理;要是很大的過失的話,會告訴你父母,告訴你老師。而在老師、父母,也要觀機,在 適當的機會裡頭說他,他能接受,他能懺悔改過。人要善教,那個教是要有善巧方便才能 把人教出來,真正有成效,而且他還很歡喜,他很願意接受。所以做老師沒有很高忍辱波 羅蜜,那教不好學生的,有智慧、有善巧、有方便才能把學生教好。
古時候有環境,環境好,人人都懂禮,人人都遵守仁義禮智信,榜樣太多,好教。 現在榜樣沒有了,標準沒有了,價值觀歪扭了,這個麻煩大了,怎麼個教法?自己做出端 莊的樣子,他看了不順眼,說你作怪,裝模作樣,你虛偽,你還有什麼法子?所以現在的 父母難做,現在的老師難當。真正的好老師不教書了,隱居到山林裡面去了。為什麼?學 生不接受教誨,學校商業化,老師也變成經商,販賣知識,全都變成商業,一切都向商看 齊。所以現前這個世間的文化,商文化。商就是要錢,錢是第一,只認識錢,除這個之外都 不知道,人都變成自私自利。人沒有情、沒有義,怎麼結合的?利害,於我有利,我得要好 好利用他;沒有利就走了,再也不顧你。
我們知道這裡頭有因果報應,用因果報應再一觀察,這什麼世界就完全明白了。 想想看過去的社會,用因果來觀察,真的,種善因得善果,不善的因肯定是不善的果報, 果報通三世。你殺這個人,你奪取他的財產,他死了,你以為沒事了,沒曉得他到你家來 投胎,做你的兒子、做你的孫子,他來了。他來幹什麼的?來討命的、來討債的,太多這種 事情,你沒辦法防止。你細心觀察這個世界,兒女跟父母的緣,報恩的很少,報怨的很多, 還債的不多,討債的很多。這佛講得不錯!你看佛經上講的標準,你細心去觀察,真是這 個樣子,你能不信嗎?這事情敢做嗎?不敢。所以佛法能帶給社會安定和平,它有它的道 理在裡頭,叫你不敢作惡。這是講討債還債,這是人間一些關係。更重要、更深一層的,這 是屬於性罪。為什麼?違背了性德。性罪的果報,那就是餓鬼、畜生、地獄,你到那裡去了 ,所以很麻煩。
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還願意在人間住嗎?願意在人間住,那大菩提心,他來作 菩薩的,他來救苦救難的。菩薩先成就自己,不先成就自己就掉在泥坑裡去了,自身不保 怎麼能救人?要自救,最快速的就是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快速,只 要見阿彌陀佛,自己沒有成就,但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跟佛 菩薩一樣,你就能夠到這個世間來救苦救難。這是什麼?你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阿彌陀 佛資助你,阿彌陀佛支持你,你能把這樁事情做好。這有,不是沒有,世世代代,中國外國 ,你都可以能看到這個例子。你看他做得很辛苦,並不是很順利,但是他不為自己,他為 眾生,他還是要往生極樂世界,表演給大家看。這個經、這個法門,確確實實是五濁惡世 的無上醍醐,這話講得一點都不錯。
「可見鈔意亦與上引日德(日本的大德)之說吻同」,完全是一致的,「且所謂無上醍 醐,自然應是契理契機最極圓頓之聖教。」要不然怎麼可以稱為無上醍醐?無上醍醐是比 喻,是法門當中最高、最上、最殊勝的,沒有能跟它比的。這個法決定是契機契理,契一切 眾生之機,這才叫真殊勝。什麼樣的根機學這個都成就,而且成就是平等的,皆作阿惟越 致菩薩就是平等的。
「是以日」,日是日本,「《禿鈔》云:就頓教有二教二超。二教者,一、難行聖道之實 教,所謂佛心、真言、法華、華嚴等之教也」。這個是頓教。第二,「易行淨土本願之教,《大 無量壽經》等也。」這個是教來說,有頓教的二教二超,這兩種都屬於頓教。佛心是禪宗, 真言是密宗,法華是天台,華嚴是賢首,這都是大乘最重要的法門,真難行。易行的,淨土 本願之教。本願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普度一切眾生,上從等覺菩薩,下至無 間地獄,沒有一個不度的,就全都度了。,這是易行,沒有那麼難。舉這個例子,《大無量 壽經》等也,淨土三經一論屬於這個。
二超裡面,有豎超跟橫超。「《甄解》釋云」,《甄解》也是日本法師的著作,「由自力 修斷,故名豎超。」完全靠自己,讀書發憤,年年升級,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叫 豎,這一條線往上走的叫豎,這個時間很長。可是「淨土本願,真實由他力故,超越成佛之 法也」,這叫橫超。淨土這個法,它不需要這樣循序漸進很長的時間。豎出,要那樣才能成 佛;橫超,他從這裡旁邊出去了,不走這條路子。我從這個地方,阿彌陀佛接我到極樂世 界,到極樂世界成就跟他那個博士班一樣高。這是個特別法門,太容易,真叫一步登天, 他真上去了。靠誰?全靠阿彌陀佛。你對阿彌陀佛沒有信心不行,要圓滿的信心,全靠他 。真實由他力,這他力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力,超越成佛之法。
「橫超之頓,持名頓中之頓也」。淨宗修行的方法,有觀想、有觀像、有實相、有持 名,四種方法裡頭,持名是頓中之頓。四種都是屬於橫超之頓,不經歷這些階級。菩薩修 成功必須是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五十一個階級才能成 佛,成佛是妙覺。但是淨土不是這樣的,不歷這個階級,從人當中就溜出去,不通過十信、 十住,這都不通過。到達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就得到阿惟越致。阿惟越 致在圓教是初住,在別教是初地,你看你沒有經歷下面,你怎麼就到了初地菩薩?這超越 了。真的超,不是假的超,不是有名無實。我們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斷,連身見都沒破,全靠 這一句名號他就成就,而且成就快速。
鍋漏匠給我們做最好的例子,三年成就。我們念三年為什麼沒有成就?這一定要 想想,多想想。他的成就是他一無所有,他沒有牽掛;我們的成就所以慢,我們牽腸掛肚 的事情太多了。我們有自私自利,有名聞利養,有五欲六塵的享受,鍋漏匠什麼都沒有。 所以他對於我們這些名利、欲望這個心,他是死掉了、死斷了,所以他很容易一心專注, 一向專念他很容易做到。也就是說,他修行一點障礙都沒有,我們修行障礙重重。你看現 在人,哪個人不用手機?手機就是最嚴重的障礙。佛念不好,才念幾句,手機響了,念佛 中斷了。幾個人能把手機放下?不要說放下別的,單單說放下這一個就難了。這個功夫成 片,哪一年才能得到?這科學技術,它來幹什麼?它來障礙你念佛的。那是什麼?那魔, 你還挺喜歡它,它讓你在這一生不能成就,讓你繼續搞生死輪迴,它的手段可多了。所以 這世間種種誘惑、名聞利養,真能放下就叫大丈夫,這一生有成功的指望。所以,持名頓 中之頓也。「以上諸德咸遵善導大師之說,判本經為頓極頓速、圓融圓滿之教。」這是中國 的大德、日本的大德、韓國的大德,都遵從善導大師之說。大概這些人都是善導的學生, 都是唐朝時候到中國來留學,所以老師這個說法,他們都接受,他們都贊同,都用老師的 講法。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