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七十七頁,從第一行看起:
「元曉師等以發菩提心為正因,念佛為助因。我國善導、靈芝與日淨宗諸家則以持名為正行,發心為助行」,這兩者完全相反。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當中,他把它融合在一起,「和會之曰:還以持名為正行,復以持名為發菩提心,則雙取兩家而和會其義也。」蓮池大師說得好。「今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本經之宗」,在三輩往生這一品裡頭,無論是上中下,乃至於一心三輩,都是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修學的宗旨。所以這「正是雙取兩家,復又攝歸名號,正與蓮池大師之意相契」,蓮池大師的看法完全一致。「且此八字,展之則為徹悟禪師之教」,徹悟禪師教化眾生,常常用「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禪師是念佛往生淨土的,把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
人生在世,怎樣才叫真正看破了?那就是禪師在此地這一句話,真為生死。這是一個真正看破的人,對於這個世間一切法真能放下,我是為生死發菩提心。菩提心是覺悟的心,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覺而不迷,這才叫菩提心。覺,不迷,這是真心;迷,不覺,那是妄心。妄心,大乘教也稱為阿賴耶,阿賴耶是迷而不覺。佛告訴我們,十法界的眾生,不只是六道輪迴,都是用阿賴耶,也就是說全都是用妄心,沒有人懂得用真心。用真心的人是有,極少數,在中國人稱為聖賢,在印度稱為佛、稱為菩薩。這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心是什麼心?我們中國人講至誠心。真誠到極處,沒有絲毫虛偽,沒有一個妄念,這是真心,這在大乘教裡面稱為菩提心。真誠心是什麼樣子?從自己身上來看,它是清淨、是平等、是覺而不迷;從處事待人接物上來看,是真誠的慈悲、真實的愛心。這個愛心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清淨的愛心,平等的愛心,真心顯露。
六道輪迴的生死,分段、變易,四聖法界的變易生死,都是妄心的現象。那真心呢?真心是不生不滅,真心沒有生死。真心在哪裡?就在現前,問題是我們不認識它,我們不會用它。如果我們認識,我們會用,當下就是。大乘經,特別是這部《無量壽經》,對於這樁事情講得很詳細、很透徹,這個地方剛開端略微提一提,後面入經文詳細介紹。其目的沒有別的,讓我們認識自己有一顆真心,如果會用真心,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圓滿了。所以這一生大事,真為生死,為了生死,了是明瞭、是通達,知道生死是一回什麼事,然後你在生死當中就見到不生不滅。
今天我來到此地,看到有同修給我這份資料,「量子理論能證明靈魂存在」,這是科學家,應該是最新的發現。它下面說,人死後靈魂回歸自然,這個話沒說錯,但是不是普通人。普通的人,人死之後靈魂到哪裡去?靈魂就回歸六道輪迴,不是回歸自然,回歸自然是成佛了。所以學佛終極的目標,是讓我們靈魂回歸自然。自然,在佛法裡面叫法界,在我們淨土裡面叫常寂光,大乘經又稱它做大光明藏,回歸到這裡頭,這是究竟圓滿。回歸到大自然,還起作用嗎?起作用,起無比殊勝的作用,與大自然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我們想佛是感,他就現佛身給我們看;我們想菩薩,他有感,他就現菩薩給我們看。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能現什麼身,叫現身說法、教化眾生,這是佛菩薩。現無量無邊身,教化無量無邊眾生,像《金剛經》上所說,而無有一眾生得度者。這意思是什麼?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教化眾生認真負責、勤奮不懈,心裡面不著相,痕跡都不著,所以叫作而無作。作是事,無作是心,心裡頭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外面的事情做得圓圓滿滿,一絲毫缺陷都沒有,跟凡夫不一樣。凡夫是做了心裡頭有牽掛,所以是有作而作;佛菩薩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不一樣在這個地方。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這一生當中能解決生死問題嗎?有,極少數的人。極少數,也許萬分之一都不到,這是真的。為什麼?古時候行,現在不行。善導大師是唐朝時候人,曾經告訴我們,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為什麼現在一萬個人修行,大概只有一、二個往生,原因是什麼?原因是在家庭教育。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常常提到家庭教育。有個同學,我不知道他真名字,他用了個假名字,寫了這本書,《天下太平之根本》,封面是我給他寫的。這本書裡頭講什麼?完全是《印光大師文鈔》裡頭有關家庭教育的話,抄在一起。有心人,很難得。這一本小冊子裡頭,一共有五十幾條,五十七條,全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的根本,社會安定的根本,念佛往生的根本。我們今天家庭教育沒有了,從小沒紮這個根,所以念佛不容易往生。如果有這個根,這個根是什麼?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叫五倫。五倫是道,道是路,人生的道路,這是正道,聖賢之道、佛菩薩之道。從這個道生出來的就是德,教導我們應當怎樣行。德有三科,第一個是五常,仁義禮智信;第二個科目叫四維,禮義廉恥;第三個科目叫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就這十幾個字,起心動念不違背,言語造作不違背,你就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你就是聖賢人。
印祖特別提倡因果教育,小孩在幼兒的時候就要把因果的道理講給他聽,善有善果,惡有惡報,讓他長大之後起心動念不敢作惡。懂得倫理道德,不願意作惡,這作惡是丟人的事情,不是好事,所以不願意作惡。懂得因果,不敢作惡,造作任何惡業得不償失,果報太苦太苦了。人有倫常教育、有因果教育、有聖賢教育,這就是真為生死,活在世間是聖賢、是佛菩薩,死了之後回歸自然,念佛人回歸常寂光。如何落實?「以深信願持佛名號」,這教給我們方法。對於中國傳統這四科深信不疑惑,對於佛菩薩的教誨深信不疑。願,發願求生淨土,在這個世間斷惡修善,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不求人間福報,把人間名利放下,這個重要。專求淨土,持佛名號,教我們念佛。
「約之」,約是把它簡化,用一句話講得更清楚、更明白,「則為蕅益大師所倡之信願持名」,四個字。深信、真願、老實持名,決定往生。這樣的人,萬修萬人去。「《彌陀要解》以信願持名為宗」,宗就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淨土宗最高指導修行的原則是什麼?是信,深信;是願,真願;是持名,老老實實念這一句佛號。我今天也看到一份資料,這是最近的事情。四川省一位居士,看破放下,站著往生。這報告寫得很詳細,一共有四頁,這真的,不是假的。念佛往生這樁事情,就是你願不願意去,你想不想去,你想去,佛真來接引你。阿彌陀佛在哪裡?阿彌陀佛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就在我們周邊。為什麼他不現形?我們自己有業障,我們的業障消得差不多,他就可以現形給我們看。這不是他不現形,是我們的業障障礙,我們看不見,這是真的。佛菩薩不是肉身,我們講個俗話,他是靈身,不是肉身。所以他不是物質現象,他也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他什麼都不是。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一分一秒都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全知道,你那個信心是真是假,我們自己不知道,他知道。
大師這個話說得好,「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這是大說;要細分,那就說不盡了。往生地位高下,完全在我們念佛的功夫。你要是真的明白了,我相信你像那個念佛站著往生的人一樣,他真做到了「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為什麼?我念這一聲佛,我品位往上升,我多說這一句話,這一句話會障礙我往生。何必?為什麼要說這些不要緊的廢話?要緊,很要緊,跟往生極樂世界比,它就不要緊。黃念祖老居士往生之前的半年,他給我們做了榜樣,放下萬緣,一向專念。一天,他是計數念佛,十四萬聲佛號,計數,每天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他走了。為什麼要計數?怕我們懈怠。一天十四萬聲,你沒有時間講閒話,你要講閒話的時候,你達不到這個數字。一天十萬聲佛號,我們見到很多,十四萬聲沒有見到過。十四萬聲,等於說一個妄念都沒有,念念都是阿彌陀佛。老人慈悲,做給我們看的,這樣往生才取得極樂世界的高品位。
「故慧行為前導」,慧行是菩提心,真正覺悟了,不再迷惑了。「持名為行行」,有智慧,你才肯真幹。「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這兩句話是一副對聯,要我們常常記住。「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慧行在前面引導我們,持名這是正行,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功德就圓滿了。這好比人有眼睛,有兩條健康的足,你能走,看得清楚,沒走錯方向。
「又」,他又說,「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這句話特別重要。什麼叫菩提心?經論上的講解、古人的註疏很不好懂,蕅益大師這句話好懂,只要你深信不懷疑,只要你發願求生淨土,這就是無上菩提心。印光大師對這一句佩服到五體投地。蕅益大師講得太好了,從來沒有人用這麼簡單、這麼少的幾個字,把它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自古以來沒有過的,好懂!依照蕅益大師的講法,人人有分,讓我們終於搞清楚、搞明白了。鄉下老太婆,阿公阿婆不認識字,沒有知識,什麼都不懂,可是他一天到晚就是一句佛號,見到人都歡歡喜喜,滿面笑容。你跟他說什麼話,他都是一句阿彌陀佛回答你,也不知道你跟他說話聽懂沒聽懂,不知道,反正他回答你的,對你笑咪咪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聲聲灌入你的耳朵裡頭,沒有一句廢話。往生的時候,往往都是瑞相稀有。你要問他什麼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你要問他「你有沒有發菩提心」,他不懂,什麼叫菩提心他不懂。蕅益大師這麼一說,我們就曉得,他真發菩提心,他發的是無上菩提心,他自己不知道。為什麼?他真相信,他真願往生,這個念頭就是無上菩提心。「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那我們能理解了,這些阿公阿婆,他們是淨宗真正的正行,百分之百的正行,沒有人能跟他相比。這樁事情,早年我在台中求學,李炳南老居士知道,他認識得很清楚,曾經給我講過好幾次,不是一次,所以我印象很深刻。老師說,他非常想學這些阿公阿婆,就是學不像。為什麼學不像?他創辦幾個事業,台中蓮社、慈光圖書館、菩提醫院、養老院、育幼院,這都是他不能放下的,還有講經教學。所以細心去思量,不如阿公阿婆,阿公阿婆純淨純善,品位高高。
「大本阿彌陀經」,這就是指《無量壽經》,「亦以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們這些話都是在《阿彌陀經》註解裡頭說的,所說修行宗旨與《無量壽經》裡面所講的完全相同。「可見信願持名,與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正是同旨」,同一個宗旨。「蕅益大師以信願持名為小本之宗。大小兩本,宗旨應同。故今曰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蕅益大師之垂教。」蕅益大師的教誨,印光大師讚歎他,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個讚歎,讚歎到極處!深信不疑的人真正有福了。無量劫來,我們想脫離六道輪迴,找不到門路,這個門路今天被我們找到了。找到了,要認識、要把握住,決定不能空過,不可以把它放棄,決定一生成就。
請看一百七十八頁第二行,「又《觀經》云」,《觀無量壽佛經》,「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這個三福,前面省略了,只舉出第三,「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念老是省掉了,我們還是要把它補出來。重複不怕,我們的印象不夠深,重複的遍數愈多愈好。欲生彼國,你想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應當要修三福,沒有福德,沒有善根,沒有因緣,不能往生。《彌陀經》上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往生必須具備的條件,要有福。極樂世界是福地,福地福人居,我們沒有福報就去不了,所以一定要懂得修福,那個地方是最大福報的人才能往生。
第一福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沒有這麼大的福報不行。第一福是萬福的大根大本,是什麼?就是孝跟敬,孝親、敬師,尊敬長輩,這是萬福之根。人不孝順父母、不尊重長輩,這人福報就完了,從根拔掉了。根是孝,根是敬。我說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就是孝,中國傳統文化的本就是敬,不知道孝親,不知道尊重長輩,根沒有了。根沒有了,萬福就完了,福就沒有了。福沒有了是什麼?惡就起來,萬惡就從這起來。萬惡起來之後,後面的果報就是災難,也就是千萬災難統統浮現出來,這個不能不知道。這個根本是什麼?《印光法師文鈔》裡頭節錄下總共大概七十條,就是講這個根本,現在人可憐,完全不知道。這本書讀了之後,你就曉得今天社會為什麼會亂,今天地球上災難為什麼這麼多,用什麼方法來對治,這屬於敬,你就明白了。《文鈔》分量太大,一般人看到不想去讀它,這把最重要的抄出來了,七十多條,不多,精華之精華,中心的中心。這個七十幾條,是佛的心,是聖人的心,印光大師的心,每一個眾生的真心。希望大家不能疏忽,你們想讀印光大師全部的著作,讀這個就可以了。讀這個能救自己、能救家庭、能救社會、能救國家、能救世界,所以今天講到這裡,特別給大家介紹。我年歲大了,不想幹了,不能幹了,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這些好東西介紹給大家。
中國過去歷代帝王,對於傳統文化儒釋道,他們懂得,他們內行,用儒治國。唐太宗的《群書治要》是以儒為主,治國;以佛教民,教化天下老百姓用什麼?用佛,把人都教好了;用道祭祖,祭天地鬼神、祭祖宗用道家的儀式。傳統文化真正在中國社會發揮、做出來了,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帶領世界和諧,這是中國過去帝王所謂千秋大業。末代的帝王不遵守祖宗的教誨,只貪圖自己的享受,結果都亡國,政權被別人奪去,取而代之。所以我們有幸,生在末法還能得人身,能遇到大乘,能遇到淨宗,能遇到聖賢的典籍,雖然不能兼善天下,獨善其身足夠了。兼善天下是緣分,有緣要做,捨己為人。沒有緣,努力念佛,早生淨土,這個重要。
第一福,我們把它落實在儒釋道的三個根。孝親尊師,也就是說落實倫理道德,我們用《弟子規》。落實因果教育,落實在《感應篇》。大家千萬不要誤會,印光大師苦口婆心講得好,如果不相信因果,這個世界決定沒有救,他這話說得很肯定,最後這個世界就像外國人講的世界末日,它要走向滅亡。所以因果能救世,不能不重視,是真的不是假的。善決定有善果,惡決定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唐太宗是個好皇帝,因為殺人太多,最後還是墮無間地獄。我們印這部《群書治要》把他救出來。我們是無意的,印《群書治要》不是為他,你看他沾了光,他就憑這部書離開地獄。到我這裡來感恩,我感到很意外,告訴我一句話,他這部書可以救全世界。這句話很重要,因為我們印這個書,絕對沒有念頭幫助全世界,沒有這個念頭,我們只是幫助自己國家,沒想到全世界。他提醒我,這個書可以救全世界,所以我們才把它翻成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字,送給聯合國,讓聯合國去翻成聯合國通用的文字,六種語言,請他們去翻。
這怎麼個落實法。所以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因果教育。後面修十善業,《十善業道》,這是佛教。慈心不殺,道教。所以這個四句,儒釋道,落實在儒釋道的三個紮根教育。從這個地方再向上提升,才「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學佛的條件,沒有前面這第一福,你就不具備學佛的條件,學佛是假的,不是真的。那我們要問,真正學佛的人有沒有?沒有了,全是假的。為什麼?孝親尊師沒做到,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知道修十善業。這前面不具足,你怎麼能有第二層?第二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第二福。這三句是二乘福,就是聲聞、緣覺。
後面這一條,就是現在經上講的,「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菩薩福,這四句是建立在第二福的基礎上,第二福是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礎上,像三層樓一樣,沒有下面,怎麼會有上面?所以孝敬是根之根,沒有孝敬,什麼都不談了,全是假的。真正能講求孝敬,一定從父母講起,對父母都不孝,他對誰能盡孝?這不可能的事情;對老師不敬,說對別人敬,是假的不是真的。父母給我們的是身命,老師給我們是慧命,人在世間,這兩個是最大的恩人。不知恩不報恩,他什麼樣的惡事他都能做得出來。我們總看,三福總共是十一句,前面十句是自利,都是為自己,最後一句是為別人,叫「勸進行者」。我們要勸導,行是肯修行的人,不肯修行,勸他沒用。進是幫助他促進,幫助他提升,這是菩薩行。末後這一條裡頭,特別有一句「深信因果」,這一句難得!因為這三條,第一條是人天法,第二條是小乘法,第三條是大乘法,深信因果放在大乘裡面,意思不好懂。我初學佛的時候,對於這一句想了好幾個星期,想不通,如果深信因果放在第一福裡頭,就什麼事都沒有。第一福是什麼?人天。我們人天都相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菩薩還不相信?想了兩個星期之後,怎樣?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不是善惡因果,不是這個意思。這因果是什麼?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就想通了。菩薩不念佛,不能成佛;菩薩要想成佛,得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才能講通。
極樂世界確實是有這個意思,十方世界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地位最高的等覺菩薩,菩薩求往生;最下的無間地獄,無間地獄真正能懺悔,真正能回頭,真正能後不再造,下定這個決心,念佛可以往生。還有少數,真回頭了,真懺悔了,還是不能往生,那什麼原因?殺生太多,欠命債欠得太多,這些問他索命的眾生很多很多,不肯放過他,所以他不能往生。這是麻煩事!佛能夠原諒他,佛願意接引他,後面這一大堆索命的,怨恨的心太深,不肯放手。這個是說超度,用再大的力度去超度也無濟於事,他的那些被他殺的冤魂不肯答應,他就走不了,在地獄裡頭度日如年。這也是一種示現表法給我們看,我們真正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了,連蚊蟲螞蟻都不可以殺生,那也是一條命!怎麼敢殺人?怎麼敢害人?任何一個人在世間一生的際遇,你是真明白了、搞清楚了,就自己要承當百分之百的責任,與別人毫不相關。你修福,你就能享福;你造惡,你就應當受罪。
人生最大的樂事,不是有高的地位,也不是有大的財富,與這個不相干,與真正智慧有關係,有真實的智慧,你才有真正的快樂。沒有智慧,你就是煩惱,煩惱帶給你痛苦。這些事情,佛了解得最透徹。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佛知道苦樂從哪裡來的,苦是從迷失自性來的,樂是覺悟自性來的。覺悟自性重要,與其他的不相干。所以佛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為什麼?幫助他離苦得樂,他迷破了,苦就沒有了,覺悟了,他快樂就得到了。用什麼方法?用教學。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三十歲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開始教學,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歲圓寂,整整教了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教的是幫助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就自然得到了。所以佛教化的眾生,眾生快樂。佛的普世教育,就是一般人民水平的教育,生活教育,全是倫理、道德、因果;對於淨宗能夠深信不疑的人,就勸他信願持名。普世教育裡頭,有最高層的東西在裡頭,這是淨宗。淨業三福裡頭,我們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一福是六道輪迴裡頭的,必須要遵守的,第二福是四聖法界的,第三福是阿彌陀佛實報莊嚴土的境界。簡簡單單的,十一句,四十四個字,把三界裡頭的因果都講清楚、都講明白了。
「又曰:若有眾生願生彼國,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這個三心叫菩提心。菩提心第一個,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至誠,我們常講純淨純善,這是自己的真心。我們的至誠心現在被染污,染污的根就是我執,自己認定這身是我,佛法裡叫身見。然後一切都要為我服務,就是自私自利,染污從這裡發生,愈染愈深,愈染範圍愈廣,到最後不能自拔。這個染污就造成六道輪迴,你行善生三善道,你造惡就墮三惡道,你永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問題嚴重。所以佛法教人首先破身見,告訴我們,身不是我,不要被身欺騙了。為這個身的苦樂,你去隨順它,你去幫助它造業,你錯了,它給你是六道輪迴,苦不堪言。佛在經上講得好,六道裡頭的眾生決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人天時間短。這是事實真相,可惜世間人不知道,知道的人很少,只有一些修禪定的人知道。他要是得禪定,在禪定當中時間空間沒有了,所以他能看到過去未來,他能看到整個六道輪迴,他了解狀況。可是雖然了解,他出不去,還是無可奈何。在今天這個世間,這個環境裡頭,真正能幫助我們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只有念佛生淨土這一條路。這條路可靠,真的能幫上忙;其他的路很多,都要斷煩惱,都要改習氣,這個太難,幾個人能做到?
這些都搞清楚、搞明白,我們對於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就會感恩,他們出生在這個世間做了一樁大好事!這個大好事,就是把《無量壽經》重新整理,寫成會集本,把經論、祖師大德許許多多重要的開示會集起來註解這部經的經文,讓這部經的義理、宗趣,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不再懷疑、不再猶豫,死心塌地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修行,決定一生往生淨土,功德就圓滿了。不是這個經,不是這個集註,我們這一生修行往生沒把握。什麼原因?我們有疑惑,疑不能斷就是障礙。所以要斷疑生信,這個經跟註幫助我們斷疑生信,讓我們具足信願持名,無量功德。
所以至誠心有,深心也有,迴向發願心也有,每個人都有,只是這些心迷了。迷,不見了,至誠心沒有了,心是虛偽的,假的,虛情假意,對這個世間所有人都懷疑。小孩懷疑父母,父母懷疑小孩;學生懷疑老師,老師懷疑學生。完了,一切都完了,這是什麼?這從根爛掉了。古時候的信心是從父母跟老師這裡建立的,現在真的連根拔掉了。我們再建立信心,從哪裡建起?只有一個方法,要自己死心塌地,鍥而不捨,去學習聖人的經典。如是十年,信心發現了。信心要到堅固不動搖,至少要三十年。什麼人肯幹?找不到,在這個世界上真正肯幹的,大概十個人都找不到,難,真難!所以印光大師提倡因果教育,大有道理。人要是真正相信因果,這個信心很容易生起來;不相信因果的人,信心永遠不會生起來。所以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現在一個都沒有了,一個字都沒有了,全是負面的,全是顛倒的,所以福變成禍,吉祥變成災難。吉凶禍福,一念之間。
至誠心表現在自己,至誠,表現在自己是什麼?深心。深心不好懂,我最近這二、三十年講菩提心、深心,我都把它落實在本經經題「清淨平等覺」,深心就是清淨平等覺。清淨心,淺的至誠心,平等心是深一點的至誠心,覺是圓滿的至誠心。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時候的至誠是圓滿的。必須心到清淨,你的真誠心才現出來;心不清淨,你現出來的心還是自私自利、還是貪瞋痴慢,這個至誠心現不出來。見思煩惱放下,至誠心現出來;平等心現前,至誠心明顯的現出來,菩薩,就是大慈悲心。所以深心有淺深不同。迴向發願心是大慈大悲。迴向是將自己所做的功德分享給一切大眾,自己不要了,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所以為一切眾生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是真正害自己。怎麼害自己?把自己那個我執愈陷愈深,這就害了你自己。我執愈深,深到最後就到地獄。所以人決定不能有自利的心,知道自利是自己最嚴重的傷害。一定要知道,幫助別人就是真正幫助自己,愛護別人是真正愛護自己,利益眾生是真正利益自己,這沒人知道。
早年我在台灣的時候,台灣好像是公務人員的選舉,有個學佛的同學來問我,他說他想去參選,問我好不好。我說你參選的目的在哪裡?如果是為人民、為國家、為民族,你有這個職位,多做一點好事,多做一些奉獻,值得,你可以去參加;如果是為了自己名利,自己身分高了、名氣大了,我說那就不必要。那是什麼?增長貪瞋痴慢,不是好事情。這個道理要懂。為國家民族、為社會大眾、為全世界眾生,你去參選是好事;如果為自私自利,你要去競選,將來果報都在無間地獄,又何必?你選上了,你能享幾年的福報?換取你往後的無間地獄,時間就太長了。你享十年的福報,你到地獄去受一萬年的罪,不值得!這個帳要算清楚。所以最高的職位是聖人的職位,聖人是為天下蒼生服務的,真正是為了利益眾生。這話是真話,不是假話。聖賢人教人,自己先做到再教別人,自己沒做到,決定不敢說出來,所以他的言語,誠實語,不妄語。
迴向發願,把自己所做的一切功德、善行迴向給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同享,不是自己獨享。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幹什麼?不是去享福的。這經上講得很清楚,極樂世界快樂,聽說了,那個地方那麼好,到那裡去享福,這個心不能往生,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你是去享樂的,與極樂世界的宗旨不相符合。阿彌陀佛的宗旨是要普度十方一切苦難眾生。所以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去提升自己、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真實智慧、真實福德、真實能力,然後幫助阿彌陀佛教化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你發這個心,阿彌陀佛馬上就邀你去了,為什麼?他需要幫手,你發心幫助他,立刻就錄取你了。功夫差一點沒有關係,到極樂世界再培養,最重要是你的發心,你要發跟阿彌陀佛同樣的願心,這不能有差錯。
「發此三心,亦即發菩提心也。」所以這三種心就是菩提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在《大乘起信論》裡頭稱直心,菩提心的體,在這個地方講至誠心,《大乘起信論》講直心。菩提心的自受用叫深心,《起信論》也說深心。他受用,就是對人,《起信論》裡面是大悲心,這個地方是迴向發願心,就是大慈大悲。對人要大慈大悲,對自己要清淨平等覺,用清淨平等覺的慈悲心對人,就完全對了。慈悲裡頭能恆順眾生,為什麼?清淨心就是恆順眾生,自己沒有成見。我想怎樣怎樣,都得聽我的,這是自己的成見,是見思煩惱裡頭五種錯誤的見解,佛法裡叫邪見,或者叫惡見,這不是善的。第一個是執著身是自己,惡見頭一個。第二個是邊見,邊見是對立,二邊。第三個是成見,最後一個是錯誤的觀念。五種見惑斷盡,證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這是真佛弟子。雖然這是佛門所謂的小小聖,最低階的聖人,他不是凡人,他沒出六道輪迴,但是他決定不墮三惡道。他在輪迴裡頭有時間性,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人間壽命到了他生天,天上壽命到了,他又到人間來。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他在六道是有時間性的,真聖人,不是假聖人。他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沒有自己的意見。為什麼?他沒有私心了,不執著身是自己。
超越輪迴之後,他生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往上提升,緣覺、菩薩、佛。提升到佛法界,把起心動念放下,六根在六塵境界訓練,訓練到什麼?不起心、不動念。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是智慧,一點都不糊塗,覺而不迷。不起心、不動念是定功,是真心,起心動念是妄心。不起心、不動念,真心,就是至誠心。至誠心做主,待人接物用真心,不用妄心,這是菩薩。這三種心發出來了,這是菩提心。發菩提心,小乘沒有,大乘是法身菩薩。所以菩提心一發就成佛,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這多快。六祖惠能大師,五祖把衣缽給他的時候,他就成佛了,他那個時候是發無上菩提心,接受佛陀的衣缽,承擔正法住世的使命,他代表了。所以這個心不發則已,一發就成佛。怎麼個發法?放下就是,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這就是了。
「又密宗」,我們看一百七十八頁最後的三行,註解,「密宗最重發大菩提心,其教典《菩提心義》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此。」佛跟凡夫差別在哪裡?這個一定要知道,差別在用心不同。佛用真心,凡夫用妄心,差別在此地。菩提心是真心,用真誠心待人,那就是佛;用虛妄的心待人,這是凡夫,不一樣。真誠心永恆不變,妄心剎那剎那在那裡轉變,所以一定要知道妄心不可靠。自己的主意不定,今天很好,明天就翻臉,變化太大。所以用真心好!真心可以跟佛菩薩交朋友,大家都用真心,妄心沒有。佛陀教人沒有別的,就是教人用真心,捨妄心,用真心。先要把用妄心的利害講清楚,你就不想用它,用妄心就是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妄心變現的。用真心,你就是跟諸佛相應,你會生到諸佛剎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不一樣。
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真相信,西方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我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對這個世間真放得下,人就去了,沒有絲毫貪戀,說走就走。大勢至菩薩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相信見佛的人有,但不是太多。緣成熟了,你願意往生,真能去。我們遇到了,用什麼心態來跟佛交流?可以把這個事情付託給阿彌陀佛,由佛做主。我是這麼個做法,佛要我留,我就留;佛要我去,我趕快去。為什麼要留?為苦難眾生,為這個留,不是為自己,與自己毫不相關。幫助眾生增長信心、增長願心,念佛求生淨土,就為這樁事情;其他的,好事,於大眾有利益,附帶的,不是主要的。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不能搞錯了。我們知道阿彌陀佛的心,知道阿彌陀佛的意思,能幫助他,要全心全力幫助,不能夠幫助,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提升自己,有緣的時候再來,這就完全對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