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七十三頁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這段話很重要,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建立,不是提供我們一個享樂的環境,不是這個意思。佛建立極樂世界,目的是幫助發大菩提心,跟他一樣有普度一切眾生的大願,是接引這些人往生的,幫助他成就,而不是幫助一個人去享受。我們千萬不要錯會意思,聽說極樂世界這麼好,到那裡可以去享福去了,這個意念不能往生。想去,佛也不會來接引你,這裡就說得很清楚。由此可知,發菩提心重要。

  菩提心為什麼發不出來?是對於實相,就是宇宙之間的真實相狀了解不夠清楚,心發不起來。實相是什麼?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實相是一體,我們用最簡單的話說,整個宇宙跟我們自己是一體,這是事實真相。誰知道、誰證明了?佛在經論上都告訴我們,八地以上。你只不斷去修,到第八地你就見到了。七地以前是聞佛所說,我們自己沒有親證。八地,你親自證得了,你才曉得如來所說的是真實的,不是虛妄,沒有欺騙我們,你的菩提心就發出來了。

  菩提心是什麼?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知道我對一切眾生的愛護,為什麼?他跟我同體,他跟我是一體,所以一體當然就愛他。菩提心,整個的核心就是一個愛。所以古德有問,什麼是佛教?祖師的回答,「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答盡了,答得圓圓滿滿。佛教的根本就是愛,慈悲就是愛。佛教不用愛,用慈悲,這個意思是,愛一般裡面都含著有情,有情識。真正的愛,這裡頭沒有情,情是染污,情是分別執著,是屬於妄想,所以用慈悲。慈悲是理性的愛,不是感情的,對於事實真相完全明瞭,愛心從這兒生的。這個愛是真愛,不是感情的,不是衝動的,是自自然然的。

  現在講這些很難懂,為什麼?沒見過。不但沒見過,也沒聽說過,講的人都沒有了,我們怎麼會知道?所以把慈悲跟愛混為一談。其實它不能混合的,一個是從真心流露的,一個是妄心。妄心裡頭有情,真心裡頭沒有,真心是智。所以,智跟情是一體的二面,覺悟了就是智慧,迷了就是感情。感情沒有不造罪業的,業有善惡,利他的是善,感的是三善道;自利的是惡,感受的是三惡道。這個裡頭,如果不深入經藏,你怎麼會搞清楚?你怎麼會搞明白?深入經藏要時間、要毅力。真修行,就有魔來障礙;假修行沒有,魔不找你。你真修行,等於說魔要來考驗你,你到底是真是假。魔用什麼東西來考驗你?名聞利養,用這些方法。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在小乘有降魔,降魔表什麼法?表不受外面境界誘惑,不受外面境界干擾,他的心如如不動,他的智慧光明遍照,一定要懂這個意思。現在的人,幾個人能禁得起魔的考驗?高名、厚利、美色,幾個人能逃得過?這魔掌,逃不出魔掌。唯有真正發菩提心的人,他不受干擾了。

  菩提心是什麼?就是我們經題裡面講的「清淨、平等、覺」。我們在最近二十多年,講菩提心都用這個題,前後加了兩個,前面加了「真誠」,真誠是菩提心的體,決定沒有虛妄,後面就加個「慈悲」。真誠心起用,對自己就是清淨平等覺,自愛,對別人就是大慈大悲,愛他,不自愛的人不會愛他。不明白真相的人,很容易受外面境界誘惑,了解真相的人不會受誘惑,世出世間一切事都叫做無事,哪來的事?沒事。環境是什麼?環境是業力在轉變。佛菩薩聖力,世間眾生是業力,你就看到了,業力在轉,在轉動,自己不要捲到裡頭,捲在裡面就參加他的輪迴了。怎麼叫不捲?不放在心上,好事不放在心上,惡事也不放在心上,你對於善惡才看得清楚。你的功夫不到你必定捲在裡頭,都不好。捲在裡面,善,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將來頂多生天而已;不善的業,你就到三惡道去了。所以都是麻煩。

  我們淨宗真的是方便當中的方便,它方便在哪裡?方便在一句佛號。心裡頭,就像六祖所說的,不思惡、不思善,善惡都沒有,只有阿彌陀佛,這就叫淨宗。你只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中,你心就放光,什麼境界到你面前,照得清清楚楚,你處理得非常妥善。沒有阿彌陀佛就不行了,沒有阿彌陀佛就變成自己的意識,自己的意識就會產生過錯,這個過錯帶給你很大的麻煩,說不定造很重的罪業,這都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我們一句佛號念到底,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第一樁大事,念佛,第二樁大事還是念佛,第三樁大事依舊是念佛,你就成功了,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世界有緣,等到眾生回頭,喜歡佛法,喜歡淨宗了,我們再來。他還沒有搞清楚,我先成就自己,重要,比什麼都重要!世間一切事隨緣,好事,利益眾生的事情,隨緣;搞自私自利的事情,我們不搞,不參與,我們就念阿彌陀佛。所以於他也沒有妨礙,於自己得真實利益。所以不是到極樂世界享福,是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的,到那邊成佛,成佛是為度眾生,不是為別的。

  「又《安樂集》曰:依天親《淨土論》」,《淨土論》就是《往生論》。同學們從我過去講的這一遍《往生論》,把它寫成文字,寫得不錯,我用了一天多的時間把它看完,可以流通。我們用了一個新的題目,《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真善美》。裡面的內容,二十九種莊嚴,依報十七種,正報,阿彌陀佛八種,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四種,無比的殊勝,不可思議。一定要認知,那個地方是修學的環境,阿彌陀佛幫助我們成就的環境。

  《安樂集》是依《往生論》,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凡欲發心會無上菩提者,有其二義」。發心神會無上菩提,我們用心神去體會,這裡頭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先須離三種與菩提門相違法」,這個要遠離,它跟菩提法不相應,我們要捨棄。第二,「須知三種順菩提門法」,捨掉就順了。「何等為三: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故」,這是第一個重要的。我們有這個念頭,這就是菩提門大菩提心的障礙,還有我,還有貪心,還有執著。貪什麼?貪我的名,貪我的利,沒有把自身放下。這個人雖然念佛,一天十萬聲佛號,不能往生。為什麼?跟極樂世界不相應。不但跟大乘不相應,跟小乘都不相應,他不在佛門裡,他在佛門之外。

  諸位要知道,小乘初果須陀洹斷五種見惑。你看這裡,貪著自身,他身見沒破。小乘第一個關,破身見、破邊見,破見取、戒取、邪見,才證得須陀洹果,小乘初果。他身見沒破,凡夫,迷惑顛倒,他有身見。邊見就是對立,對立從哪裡來的?從傲慢、嫉妒來的。所以佛經常講三毒煩惱,諸位都知道,三毒是貪瞋痴。在見思煩惱裡面,三毒後頭又加了兩個,慢、疑。六個根本煩惱加了個惡見,惡見就是見惑。見惑裡頭頭一個就是身見,要為我的身。身見不能放下,說明你在佛法不能成就,小乘須陀洹沒分,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沒分,往生也沒分。為什麼說往生萬修萬人去?往生最後那一念,見思煩惱沒有,一句佛號控制住了,能往生。這就是淨宗無比殊勝,因為八萬四千法門要斷,淨宗不要斷,控制住了,用這一句佛號控制住。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沒有這些雜念,就能往生,雜念沒斷,叫帶業往生,得明白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天天還造這個業,這個業力天天在增長,業力的力量愈來愈大,臨命終時肯定障礙我們往生。怎麼障礙?臨終的時候想不起佛號,別人助念,聽不進去。那你就隨著業力轉了,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你自己做再大的好事,唐太宗諸位曉得,佛門的大護法,當時有學問、有道德這些高僧,都禮請為國師。不但護佛的法,護道的法,對道非常尊重。因為道的祖宗是老子,老子姓李,李世民一家,是他的祖宗。所以他特別尊重,情執沒忘。但是對佛很尊敬,你看對天主教、對伊斯蘭教,都是那個時候傳到中國來的,他都尊敬。沒有想到死了以後墮地獄。他附體的時候說明了,他死了以後墮在畜生道;畜生道一段時期之後,他又到人道來;人道之後又墮地獄道,地獄道就出不來了。什麼原因墮地獄道?殺人太多,奪取政權。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他也是起義之一,把這個動亂平定了,他做了皇帝。確實,貞觀之治在中國歷史上是有名的,太平盛世,從貞觀到開元,可以說都是盛世。開元的末年,唐明皇迷戀楊貴妃,幾乎把國家送掉了。這是賴祖宗之德,有郭子儀這批將軍,把動亂平定了,唐朝從這個時候就衰了。

  唐太宗從地獄出來,是我們給他印這部《群書治要》,是這個原因出來的。他來感恩,這出乎我們意料之外,我們不是為超度他來印這個書的。我們只知道有這麼一部書,唐朝治國的寶典。找到之後,現在到處翻印,我看到歡喜,不會失傳了,印的人多了,學習的人多了。但他提醒我一句話,他這部書可以救全世界。他要不提醒我這一句,大概我只在中國流通,沒有想到在外國。經過他這一提醒,他說可以救全世界,所以我就想到把這個書翻成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字,向全世界流通,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工作。所以這個用心太重要了,絕不能造惡業。

  根本煩惱三個,貪瞋痴,叫三毒。傲慢,傲慢是瞋恚的核心,不傲慢就決定沒有瞋恚,傲慢的人容易發脾氣。懷疑,不懷疑的人決定不愚痴,所以懷疑是痴的核心。瞋有核心,痴有核心,貪一定也有,貪的核心是什麼?情執,情執是貪的核心。所以,我們要想斷貪瞋痴三毒煩惱,從哪裡斷?不傲慢、不嫉妒、不懷疑,情執淡薄,你才能真正去斷三毒煩惱,你才能真正成就戒定慧這三學。如果這三樣東西有的話,它妨礙戒定慧,讓你戒定慧都不能夠完成,你說這個麻煩多大,我們不能不知道。要知道這三樣東西是大害,傲慢、嫉妒、懷疑。對佛不懷疑,對法不懷疑,對一切眾生,無論他幹什麼都不懷疑,這是疑真斷了。對佛我不懷疑,對人我懷疑,錯了。對人都不要懷疑,沒有懷疑的,你這個疑是真斷了。一斷一切斷,不是某部分斷,某部分可以不斷,沒有這個道理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用一個真誠慈悲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

  所以要遠離我心貪著自身,你先不求自樂,自樂裡頭包括名聞利養,我不求名聞利養。我們求什麼?只求天下太平,只求眾生離苦得樂,全心全力去幫助他們。我們看諸佛菩薩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他所用的是破迷開悟。佛知道一切苦從迷來的,一切樂是從覺悟來的。我們自己想離苦得樂,我們就知道了,我怎樣離苦?我破迷就離苦了;我怎麼會得樂?我開悟就得樂,我們知道了。佛用什麼手段,用什麼方法?佛用教學。佛對我們教學,我們今天把佛這兩個字翻過來,我們學教,自己先學,學會了教人,這就完全對了。所以這第一個,這是智慧。如果還求自樂,這個人愚痴,沒有智慧,這要懂。不求自樂的人,捨己為人的人,這個人有智慧。心有貪著,有貪瞋痴慢疑,有分別執著,這是凡夫。凡夫難在哪裡?不解如來真實義,經看不懂,也聽不懂,他所看的、所聽懂的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如來真實義。為什麼?他著相,這是最難的一樁事情。

  入佛門難,真難!淨宗雖然說易行道,那個易行道是得力於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你看經上講得多清楚,每個往生的人,各個都是過去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沒有這個善根,阿彌陀佛不能接引他,那是什麼?根沒成熟。阿彌陀佛來接引,根熟了,他過去這個善根福德在臨終這個時候起現行,得到一切諸佛的加持,阿彌陀佛很容易把他接走了,他也歡歡喜喜跟阿彌陀佛走了,是這麼個道理。過去生中沒有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來不及,這就沒有辦法。你就曉得這裡頭有很深道理在裡頭,不是隨便的。我們看老太婆念佛往生,鍋漏匠念佛往生,那是多少劫的善根!要不然不是人人都成功?為什麼只有他一個,別人沒做出來?他有善根,他的過去的善根超過諦閑老和尚,諦老自己都承認,他是個懂得教理的人,他承認,不是凡人。

  第二,「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如果不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個人沒有慈悲心,他搞的是什麼?自私自利,搞的是自己名聞利養,完全搞的是自己的利益。能不能成就?能,短時間的成就,曇花一現的成就。到他成就圓滿的時候,也就是他惡貫滿盈,死了以後到哪裡去?三途地獄去了。這些事情自己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為什麼?求升反墮這種事情,自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太多的例子,我們會不會走上這條路,不敢保證。所以我勸勉同學,決定要認真深入經藏。我們自己如果把經教丟掉了,不要丟久,三個月,你就有資格到地獄去了。為什麼?迷了。我們天天用經教提醒自己,提醒自己,自己明白了,古人有句話說,我看得破,我忍不過。這忍不過可麻煩大了,看破了也沒用,還是要到無間地獄去。為什麼?忍不過。

  所以,名要忍、利要忍、情執要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不忍就是地獄。印光大師一生,每天面對著一個死字,他警惕自己。我看現在的人那個死他不怕,應該把死字換成地獄,每天面對著地獄。死已經不起作用了,印光大師那個年代起作用,這個年代不起作用。一定要把地獄擺在面前,把十殿閻王擺在面前,也許會起一點作用。一定要拔一切眾生苦,凡是對眾生不利的事情一定要遠離,遠離無安眾生心故,這個很要緊。這都一定要常常高度警覺,提醒自己,念念想著眾生苦,看到眾生苦,我們的警覺心可以提升。

  第三,「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這個都是真修行人容易觸犯的過失,佛菩薩慈悲,在這個地方提醒我們。常常憐愍眾生,今天一切眾生無知,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我們生在這個環境,也深受他的影響,有意無意我們也做了很多過失,做了很多錯事。真正像佛在本經上所說的,「先人不善」,我們的父母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或者曉得,沒做到,高祖父母知道,做得很有限,達不到感化的標準。所以,我們這兩百年來,一代不如一代,走下坡。現在滑到峭壁的邊緣,不知道回頭就下去了。現在走到邊緣了,沒路可走了。

  真正有善根有福德因緣遇到淨土,怎麼知道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經供養諸佛如來,怎麼知道的?你遇到這個法門就是的。你過去世沒有這個善根,你遇不到這個法門,遇到法門就是的。遇到法門真信,能信、能解、能行,那你就一點都不錯。遇到這個法門還懷疑,還不能完全相信,你過去雖然供養諸佛如來很多,還不夠多,是很多了,不夠多,跟人家相比,人家比你多得多。怎麼辦?加緊補!怎麼補法?念佛就補過來了。努力念佛,拼命念佛,就把它補足了。為什麼?這一聲阿彌陀佛的名號不可思議。我們在《往生論》裡頭介紹過,阿彌陀佛名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同號,你念這一句名號就念無量無邊諸佛名號。所以,它是決定能補得出來的,就怕你不肯補,你要肯補,一定補得出來。

  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做了榜樣,你看,他往生前半年,每天念十四萬聲佛號,那是幹什麼?就是教給我們這些相信淨土的人,我們的善根福德有,真不少,但是不足,他教我們用這個方法把它補足。這個足就是佛在經上講的這個標準,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得諸佛如來威神的加持,你真信、真願,佛來接引你。補足!我們真幹,我們真想補,真想補怕時間不夠。時間會延長,如果我們真正下定決心,我要把它補足,人家說這災難就在眼前,沒那回事情,我還沒補足。等我補足往生之後,災難再爆發,行不行?行。補足的時間一般是多少?你看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一般是三年。我們祈求諸佛菩薩給我們三年時間,地球上三年不要爆發大災難,我三年時間拼命來補,三年之後就能往生。真的是自利利他。再有三年,小災小難,不會有大災大難,世道人心要能夠轉變過來,認祖歸宗。

  世出世間一切善法建立在孝親,敬老、敬長,在這個基礎上。今天的人沒有孝、沒有敬,沒有孝就是愚痴,沒有敬就是傲慢,什麼都不相信,連他自己也不相信。活在世間為什麼?好像就是為了金錢,除了這個之外他什麼都不知道,你說多可憐!為了金錢,這是貪,貪裡面就有殺、就有盜,貪殺、貪盜,這地獄罪業,全造的是地獄業。我們能有三年的時間,加緊念佛,萬緣放下,什麼都不要管,什麼念頭都沒有,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世間好事,好,你們大家去做,我看到歡喜;不好,你們去做,各人因果,各人承當,我們決定不攪和在裡頭,決定我們得從這裡頭跳出來。年底,還有很多地方人、同修好意,請我到他們那個地方去過年,去講經。我想了一想,我還是如如不動,我就在這裡講經,我就在此地過年,我哪兒也不去。古人教給我們「死盡偷心」,一心專念。

  所以,決定不要要求別人對自己的恭敬供養,這個念頭錯了,什麼供養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什麼?你們自己好好的去念佛求生淨土,將來我在極樂世界看到你,那叫真供養。你們在這個世界給我任何供養,我都帶不去。我到極樂世界看到,你也來了,這是真供養。恭敬也沒有必要,這世間的客套,這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要憐愍一切眾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沒有人教他。現在儒釋道,不但在中國、在外國,好老師找不到了。過去古人常講,好老師可遇不可求,現在在這個社會,遇都遇不到,到哪裡去求?根本就沒有了。真正的好老師,大概都到山林去隱居去了,沒有人知道他,沒有人認識他,你也找不到他。在這個年代我們怎麼辦?早年我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告訴我「至誠感通」。今人找不到,找古人,古人在哪裡?經典就是佛菩薩,中國古聖先賢的典籍,那就是好老師。教給我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用佛家戒定慧的辦法。真正做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其他東西都放下,這叫持戒,就是你得守這個規矩。經教也是如此,學一門,不要學多。我們今天採取的,《無量壽經》,這個本子不很長,它也不短,非常適合我們學習。我們就這一本書,其他的都不要了,給別人學。都好,學哪一門都好,就是一門,決定不能貪多。一門,心是定的,定久了自然就開智慧,智慧開了,沒學的東西自然就懂了,你一聽就懂,一看就懂,一接觸就懂了。這個有例子,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榜樣,中國古時候,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榜樣,不要學。學什麼?只求心定、慧開。心定,慧自然開,開了之後一切通達,這個辦法好,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

  「是名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這是與菩提相違背的。你只要有這三種,換句話說,你沒有智慧,你沒有慈悲,你也沒有方便,不管你怎麼樣認真修學,裝模作樣,到最後你還是搞六道輪迴,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這個一定要遠離,遠離才真正有智慧、有慈悲、有方便。

  「次須知三種順菩提門」,前面三條放下,就順了。註解裡頭說,「順菩提門者,菩薩遠離如是三種菩提門相違法,即得三種隨順菩提門法」。第一個,無染清淨心。下面說,「何等為三:一者無染清淨心,不為自身求諸樂故。菩提是無染清淨處,若為自身求樂,即違菩提門,是故無染清淨心是順菩提門」。這個要怎麼修法?古大德有句話提醒我們,教我們好好的把自己的良心看管好,不要把自己的良心做為別人的垃圾桶,就這個意思。我們聽到外面是是非非的話,統統裝在心上,錯了,你的心被染污了。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接觸到的,都不要放在心上,你的心清淨無染,就對了。第一條是智慧,你真有智慧,你不把外頭境界放在心上,高明!外面事情知不知道?知道,清清楚楚,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就對了。

  身體在這個世間,懂得隨緣,隨緣是方便,懂得隨緣。但是隨緣裡面學什麼?不變。不能隨緣隨著變,隨緣隨著變就壞了,就被境界轉了。隨緣不變是菩薩,不變隨緣是佛,隨緣不變是菩薩,隨緣隨著變就是凡夫。凡夫可憐,拿不定主意。什麼時候才能到不變?跟自己利害關係完全脫離了,自己完全沒有了,自然就不變了。凡是有變的,於我有關係,跟我利害有關係,跟我得失有關係,跟我名利有關係,這就被轉了。我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就沒有關係了,你就會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名聞利養一乾二淨,邊都不沾。頭腦為什麼會清醒?就為的這個。你裡頭有自身的利害在裡頭,利益在裡頭,你的心就不清淨,你的心是煩惱,不是智慧,不清淨就是煩惱。什麼都沒有,你的心清淨,清淨是智慧,得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底下這一句,若為自身求樂,即違菩提門。你還為你自己想著,你還有名,你還有利,你還有得失。違菩提門就是沒有智慧,你的智慧變成煩惱,有煩惱沒有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沒有煩惱,他的心是如如不動,他心裡頭沒有事。事是什麼?事是外面環境,眾生的事情,於我不相干,你們是在演戲的,我看戲,我是局外人,不在局內。你為自身求安樂的時候,你就入進去了,你不是局外人。局外人跟他沒有共業,局內人跟他有共業。我們不為自身,他們都為自身,這就跳出來了。局外人,今天講災難,局外人不受災難,為什麼?跟你沒有共業,有共業的人才受災難。所以這個東西有辦法跳出來,什麼辦法?念阿彌陀佛就跳出來了。阿彌陀佛裡頭還加上一點,那你沒跳出來。真正就是純粹阿彌陀佛,什麼也沒有,你出來了,跳出生死,跳出輪迴。雖然沒有往生,你是極樂世界的人,已經註冊了,極樂世界已經有了你,只是你還沒去。等於說你已經拿到護照,拿到簽證,你隨時可以去。《無量壽經》就是護照,《往生論》就是簽證,這個東西好,別的統統可以不要了。

  第二,「安清淨心,為拔一切眾生苦故」。下面我們可以套前面,菩提是安清淨心,若為自身求安樂,那你就違菩提門了。安清淨心,一定是拔眾生苦,怎麼拔法?自己做出榜樣給他看。你們苦,苦從哪裡來的?苦從妄想、分別、執著沒放下。你看到我很安,我自在,我沒有畏懼,明天有災難,我今天很正常,我還是念我的佛,還是學我的經教;明天災難來了,於我不相干。古大德現身為我們說法,三天可以求往生,七天可以求往生。這些示現是做給我看的,告訴我,在必要的時候,用這種方法穩穩當當。所以心神是定的,不驚不怖,沒有驚慌、沒有恐怖,定的。所以,為拔一切眾生苦,我們要把離苦得樂做出來給人看。苦樂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為什麼?它隨著念頭轉。境隨心轉,這是真理,這是佛教我們的,我們要相信,不能懷疑。隨心轉,隨誰的心?隨自己的心,不是隨別人的。隨別人的,我們就沒辦法,隨自己的。不是隨佛,不是隨菩薩,是隨自己,所以自己起心動念比什麼都重要。

  希望我們的念頭純淨純善,純淨純善入一法句,這一法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好!我們時時刻刻放在心上就是一句佛號,其他的都要放下。記住,摻雜別的東西在裡頭,我們的心就壞了。醍醐裡頭不能有毒藥,有一滴毒藥,全部都壞了。佛教給我們是真實的、是正確的,只要這樣做法,累積一段時間,關鍵是心,如果是真心,真誠到極處,很短的時間就產生效果,你自己清楚。

  第三,「樂清淨心」,快樂,「欲令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故」,生彼國土,「攝取眾生生彼國土」。這個願多大!佛菩薩他們所作所為就這樁事情,除這樁事情之外沒有別的事情。他攝取眾生生西方極樂世界,用什麼方法?自己做榜樣,自己做實驗,示現,做榜樣。「菩提是畢竟常樂處」,實際上,這個地方的常樂是苦樂二邊都捨了,這是真樂。這個意思很深,要細心去體會,苦樂二邊都沒有,為什麼叫真樂?苦,動心了,感受到苦;樂也動心,也感受到樂了。所以苦樂都是假的,為什麼?起心動念了。不起心不動念,真樂。這個真樂誰能享受?不起心不動念的人享受到了,起心動念的人永遠享受不到。不但他享受不到,他連想都想不到,他沒有辦法知道那個境界。古德用比喻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水熱不熱,怎麼說你也沒辦法懂得,你喝一口就明白了,明白了你也說不出來。不入那個境界,你怎麼會知道?

  高境界的人知道低境界,低境界不知道高境界。我們凡人這種苦樂,天人告訴我們苦樂,我們想不到,他境界比我們高。色界天人之樂,欲界天不知道;無色界天人之樂,色界天人不知道;菩薩之樂,聲聞緣覺不知道,唯證方知。於是我們明白了,我們學的東西要沒有落實、沒有做到,真正滋味沒嘗到。真正滋味叫法喜充滿,法樂,做到了真樂。我們舉個最簡單例子,《弟子規》,這小朋友的,小朋友真正做到了,快樂;做不到,只會念,做不到的,這裡頭的樂他不懂。必須他做到了,他就嘗到樂的味道。五戒十善,一般人認為苦,為什麼?他沒做。真正做到,那裡頭樂,他無法想像。為什麼?他天天在煩惱裡頭,心是貪瞋痴慢疑,情緒是怨恨惱怒煩,幹的是殺盜淫妄。雖然沒有事,他有這個念頭,傷害別人的念頭就是殺的念頭,障礙別人的念頭是盜的念頭,愚痴、闇昧、懷疑,這都屬於痴的念頭,粗的容易辨,微細的很不容易辨別。所以他得不到法喜。

  得到法喜的人這人開朗,得到法喜的人充滿智慧,你看他處事待人接物,他沒有學,自然他就懂得,就中節。我們讀《六祖壇經》,細細去揣摩、去品味,六祖沒人教他過,沒學過,為什麼他處世待人的時候那個禮節都不失?這是什麼?這是性德自然流露。他見性了,性德裡頭東西,自然有的,不要學的。迷了自性的人要學,明心見性的人不要學,他一舉一動自然合節,中節。迷的人要學戒律,覺悟的人不要,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跟戒律相合。為什麼?戒律是性德,他見性了,性德流露,不用學的,你挑不出他毛病,言語、說話有分寸。從他的儀態、表情、言說、動作,統統都放光,都看到智慧。這是聖賢,這是佛菩薩,是我們的典型,是我們的榜樣。

  所以底下說,「若不令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者,則違菩提門」,你跟菩提心相違背。「此畢竟常樂,依何而得?」從哪裡得來?「要依大義門。大義門者,謂彼安樂國土是」。從哪裡得來?從大義門得來。什麼是大義門?極樂世界是大義門。「故令一心專至,願生彼國,欲使早會無上菩提也」。這個意思是說,我們要勸別人往生淨土,自己先要把往生淨土的樣子做出來,人家才相信。全都不要了,這才下定決心,我求生極樂世界,做個好樣子給別人看。願生彼國,這樣子,讓他們看到了動心了,就發心,真幹了。

  這是三種違背菩提門,三種順菩提門,我們要知道。這三個,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慈悲,第三個是方便,就講圓滿了。這三種,智慧、慈悲、方便都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德是方便,相是慈悲,都從智慧裡面生的。

  底下一段,我們看註解,「又海東元曉師《宗要》云:發菩提心,是明正因。又云發菩提心有二」,第一個「隨事發心」,從事上說的。「煩惱無邊,願悉斷之」,這是斷煩惱。悉斷,統統要斷掉,不能斷一部分,保留一部分,這個不可以,統統斷掉,要把它斷乾淨。煩惱斷了,下頭有習氣,習氣難斷,難斷還是要斷。怎麼斷法?前面這個三種違背、三種隨順,那就是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要無染、要安、要樂。前面這個三種違背的,要不求自樂,只要有貪求自樂的,你就保不住了。貪求名聞利養,你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考驗,名聞利養一誘惑,你就動心了,最後你失敗了,你出不了六道,如果嚴重的,你出不了三惡道。這是很麻煩的一樁事情,不能不知道。

  為什麼佛要我們第一關修破身見?就大有道理!老子說了一句話,「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他說我最大的憂患是什麼?我有個身體。佛清楚,頭一個就是教我們破身見,你一定要知道身不是我,不要為它造罪業。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隨時可以丟掉。好像身是衣服,衣服是我的,不是我。我們人穿衣服,不要衣服穿人。衣服怎麼穿人?人愛惜衣服,你看髒一點東西,不敢坐下去,要把地下擦乾淨再坐,怕衣服髒了。要知道這個衣服不是我,無所謂,我哪裡都可以坐,什麼都不在乎,你就很自在,衣服髒了,換一件。所以人,賓主要認清楚,身不是我,靈性是我,這一點非得搞清楚不可,不要為這個身造種種業。

  你說我們好吃,吃眾生肉,為誰?三寸舌頭,下去就不知道味道了。就是通過這個舌頭的時候,你說殺多少生、造多少業!為誰?為舌頭,為它造業。為眼造業、為耳造業,都是為這個六根,這六根不是我。明白之後,六根可以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放在心上,那他就不造業了。你有智慧、有慈悲心、有方便門,你就可以利益無量眾生,你就可以積功累德了。如果你還要為著眼耳鼻舌身的享受,你就完了。這些享受,外面還有很多誘惑,引發你的貪瞋痴慢,讓你在這個裡面得到快感。其實那個快感是很短暫的,罪過呢?罪過是無量無邊。你真有智慧觀察,得不償失。你得到的是什麼?你失掉的是什麼?你把你的性德失掉了,把你的善根失掉了,把你的功德失掉了。你得到什麼?得到是一身的罪業。所以錯了,這錯到底了。這個隨事發心就是四弘誓願,「煩惱無邊誓願斷」。

  第二,學法門,「善法無量,願悉修之」。無量無邊的善法不出十善,都是從十善裡展開的。大乘菩薩把十善展開成為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歸納起來就是十善,十善展開為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學,抓綱領,這十條牢牢記住,不殺生、不淫欲、不偷盜,身三善;口,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妄語是欺騙別人,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也是騙人,不惡口,惡口,說話粗魯,讓人聽到很不舒服;意,不貪、不瞋、不痴。這是應該如此,這叫十善業道。小乘把它展開為三千條,叫三千威儀,大乘菩薩展開,八萬四千細行,就是十善業。

  善法,學法門,善法無量無邊,都要學。佛法裡頭善跟惡有個很簡單的定義,什麼叫惡?凡是自私自利的都是惡,凡是利益眾生的都是善。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為了自私自利,去不了,這經上講得很清楚。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是為了普度眾生,阿彌陀佛歡迎你,全心全力幫助你。為什麼?你不是為自己,你成佛是為度眾生,是為了救苦救難。換句話說,在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幫助我們,成就我們圓滿智慧、圓滿慈悲、圓滿方便,我們才有能力普度眾生。是這麼回事,不是自私自利。

  第三句,度眾生,「眾生無邊,願悉度之」。不要分別,行善的眾生要幫助他,造惡的眾生也要幫助他,用清淨平等覺去對待一切眾生。造作一切罪業的眾生,他本來都是佛,我們要尊敬他,因為他是佛,一時迷惑,誤入歧途。所以要有慈悲心,幫助他回頭是岸,告訴他,世間名聞利養假的,不是真的。人生最快樂的是什麼?古人說了一句話,「知足常樂」。佛法也是這句話,表現在哪裡?表現你看看後補佛,後補佛住在哪裡?住在兜率天。兜率是梵語,中國的意思是什麼?叫知足。知足才成佛,不知足不能成佛,所以他住在知足天。知足天的壽命盡了,壽命到了,他就下到人間來成佛,兜率是知足的意思。菩薩最後要成佛,要怎樣知足?表現、表演的知足,這就成佛了。在人間成聖成賢,知足就是聖賢。

  孔子知足,快樂無比!要知道,孔子是平民身分,沒有爵位,他做魯司寇只三個月就下台了。那個時候司寇是什麼?那時候一個國家還沒有現在一個縣大,小國。諸侯,縣市長就是諸侯,就是國王。司寇就是警察局長,這個小城市裡頭的警察局長,孔子幹過這個事情,幹過三個月就下台了。他沒有爵位,他是平民,在社會上他沒有地位,他又沒有發財,沒有財富,他為什麼成為聖人?知足。圓滿的知足就是大聖;他也很能知足,這就是賢人,他什麼都不求,他沒有欲望。

  聖賢在這個世間都是隨緣,跟佛菩薩一樣,隨緣而不攀緣。我們不找別人,找別人事情難辦,人家來找我,事情就好辦。我們一生都是隨緣,從來沒有攀緣過的。攀緣很苦,要求人,要看人臉色,不好做,做事情後遺症一大堆,何必!所以我一生很自在,為什麼?一生不做事,做事就有麻煩。為什麼不做事?我沒有福報,我自己清楚。做事情要有福報,為什麼?你底下有那麼多人幫助你做。我們孤家寡人,沒有手足,沒有人幫助。湯池,過去做了一點小事,搞了三年,那是什麼?那是臨時湊的班子,我沒有班底,臨時湊集的。你問我,我能想得到,為什麼?我比你冷靜,我沒有你那麼複雜,所以我看東西看得比你清楚。我懂得方法、懂得道理,我沒有能力去做,就是我沒有人幫助我做,我手下沒有人。一個祕書,悟梵法師走了,我現在一個祕書都沒有。現在怎麼樣?不要了,大概她走了是叫我,還沒丟乾淨,你這給它丟乾淨。丟乾淨是什麼?我一生就講一部《無量壽經》,所以不要祕書了。如果我講別的還要準備,我不搞了,我就這一部經講到底。活一年講一部,一年講一部,其他的什麼都不搞了。我走到哪裡,經本就這一套,帶著就走了。所以我不需要人照顧我,多自在!

  我教人做示範城市,教人做示範國家,那是什麼?教他做的,不是我去做的。在圖文巴,他們宗教來找我,我就把市長也拉來,告訴他一個好處,市長這一結合,他們就做起來了,好事!如果到聯合國做宣傳,我也不過是上台講幾句空話,勉勵勉勵大家而已,我才不幹這個事情。釋迦牟尼佛都不幹,我還會幹嗎?六祖惠能大師不幹,為什麼不幹?那要大福報,要多少人手!一生真正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得大自在。衣食住行不缺,會有人送來,不要操心,這就很自在、很快樂。每天腦筋裡頭就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你說你多快樂!

  別人問我什麼災難,你為什麼想災難?你要問我有沒有災難,我告訴你有。為什麼有?你想它就有,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問我有沒有災難?沒有,為什麼?我不想,我想阿彌陀佛,我想極樂世界,沒災難。你們來問我,肯定有,我都告訴你有災難,有大災難,為什麼?是你想出來的。怎麼化解?念頭轉過來就化解了,我不再想災難,我想阿彌陀佛,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沒有災難。極樂世界社會安穩,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天天教學,沒有一天中斷,這就叫極樂世界。我住在這個地方沒有別的,就是天天教學。很多同學來問我,為什麼不回大陸去?回大陸不能教學,不能講經。這是大陸國家的政策,我們是海外人士,在國內講學要國內的法師,國外法師不可以在國內從事宗教活動。我們決定遵守國家的法令規章,要守法,要做出守法的榜樣。准許我們做,我們會很熱心的做;不准許做,決定不可以做。何況這個世界,外面的法緣很勝,哪裡有緣哪裡去,不一定在一個地方。香港這個地方有緣,可以在香港做。現在我跟斯里蘭卡結的緣很殊勝了,他們是真想我去。

  所以一定要隨緣,不要攀緣,你就會得自在。我一定要想怎樣怎樣,這就麻煩來了,隨緣多好。一生都隨緣,到處流浪。我很安慰,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生隨緣,到處流浪,我的流浪比釋迦牟尼佛流浪要舒適一點。釋迦牟尼佛流浪要走路,我遠程坐飛機,近程坐車,比釋迦牟尼佛舒服多了。釋迦牟尼佛樹下一宿,我走到哪裡,住處都安排得很好,都不錯。應該要知足了,不知足就有罪過了,釋迦牟尼佛比我更知足。

  第四句,成佛道,「此心果報雖在菩提,而其華報,在於淨土」,這段話很重要,我們要把它記住。心的果報是在菩提,是在真實智慧,本經講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利益。但是他的花報是在淨土,淨土是花報,果報?花報是實報莊嚴土,果報是常寂光土,常寂光是果。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全是屬於花報,在於淨土。「所以然者,菩提心量,廣大無邊,長遠無限」,這是講長壽,廣大無邊的是講常寂光。「故能感得廣大無際依報淨土,長遠無量正報壽命。除菩提心,無能當此」,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意思很深、很廣,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底下一堂接著再講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