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一百五十九頁,第三行看起,第三行:

  「由上可見」,前面所說的,「念佛之人,有彌陀所遣之廿五菩薩,於一切時處,擁護加持,又有大勢至菩薩等,威德攝受,復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故得遠離魔難,安穩修持」。這幾句話我們要記住,是真的不是假的。世出世間最吉祥的事情無過於念佛,最殊勝的事情無過於念佛,一切這些災難、魔障都不會干擾你。如果有魔障來干擾,你要認真反省,問題不在外面,一定是自己信心不足,還有懷疑;願心不足,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所以菩薩保佑你、諸佛護念你,你自己這裡有障礙,出問題了。如果自己信心十足,堅定不移,這話句句是真的。我們有些人說,我們念佛,佛菩薩說加持,不靈,還是有冤親債主來找我,還是有很多魔難來找我。從這裡起疑惑,喪失了信心,怨佛菩薩不靈,不保佑、不加持。這是罪上加罪,不知道錯在自己本身,佛菩薩沒錯。中國古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非常有道理。只要出了問題,問題不在外頭,自己認真反省,把自己的毛病改正過來,問題就解決了。怨天尤人,一點點小事情就怨天尤人,這個罪過就重、罪過就大,這就錯了。

  前面我們讀過,《十往生經》裡頭佛說的,這個就在前面,佛說,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淨土,阿彌陀佛就派遣二十五位菩薩擁護這個人。行住坐臥,無論是晝夜,一切時、一切處,這二十五位菩薩護持他,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這個話,我們應當諦信佛言,要真正相信。何況還有大勢至菩薩,在我們這個世間只要看到是真正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他都攝取不捨,決定幫助他遠離三惡道,得生淨土。《彌陀經》上說的,「聞是經受持者」,受持是真幹,「及聞諸佛名者」,這個諸佛名就是阿彌陀佛,這個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又「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真正一個念佛人居住在這個地方,他的光照四十里,四十里之內,這裡頭人都沾他的光、都蒙他的福,這個地區沒有魔難。所以這一段說,這是這一段的總結,「故得遠離魔難,安穩修持。仗他力故」,這個他力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化險為夷,稱為易行道」。

  修學這個法門,只要真信,沒有懷疑、沒有雜念,一心一意專修,很容易成就。我們舉了個例子,過去大家都記得很熟的,這是我們最好的榜樣,諦閑老法師的徒弟鍋漏匠。這個人的命多苦,生長在農村,不認識字,沒讀過書,什麼都不會,靠學會了一個補鍋、補碗,這麼一個手藝生活。這種生活,抗戰時候有,我們見過,僅次於乞丐,比乞丐稍微強一點,真可憐。四十多歲,找到了小時候的玩伴,同一個村莊生長的,諦閑法師,小時候玩伴。看到他出家不錯,有吃的、有穿的,有房子住,就要求要跟他出家。在那個時候,四十多歲出家,難!出家住在寺廟裡,最低限度的,五堂功課要會,那五堂功課他就學不來,他沒有這個能力。另一個途徑就是講經教學,他不認識字,這條路也走不通。兩條路都走不通,寺廟怎麼能住?到最後不得已,到寧波鄉下找了一個廢棄的小廟,沒有人住了,諦閑法師讓他住那邊,只教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這你會念嗎?行,會念。會念就行,你一天到晚就念這句佛號,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不分晝夜。他聽話,他真幹,你看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就成功了。這樣的人,三年都能成功。這個成就,正如諦老法師讚歎,老法師真讚歎,老法師不隨便讚歎人的,讚歎他沒有白出家。你的成就,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不如你。弘宗是禪宗的大德,演教是講經說法的這些法師,沒一個能比得上你,這是講智慧。又說,天下叢林寶剎方丈住持比不上你,那是講福報;弘宗演教的是說智慧。他們那些人智慧、福報都比不上你,你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誰能比得上!

  像這個樣子,在中國歷代,世世代代都有這樣的人,做一個彌陀弟子,念佛求往生的示範給我們看。這種人叫作證轉,你不相信,我做證據,我做樣子給你看,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能夠向這些人學習,沒有一個不成就,沒有一個不往生。凡是不能往生的,他那個障礙的根不外乎三種,放不下,一個是名,一個是利,一個是親情。這三樣有一樣放不下,阿彌陀佛派來二十五位菩薩不見了,護法聖神也沒有了。你自己有障礙,你不是真念佛,你不是真求生淨土,你在這個世間還捨不得離開,你的情執還沒斷,所以你這一生還繼續搞六道輪迴,極樂世界去不了。跟鍋漏匠比,天淵之差,怎麼能比得上人家?

  這下面說,「或以談他力為著相,應知他力,亦是自心。自他不二,自他宛然」。大乘教裡頭有說到,「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是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這兩句話說的是一體。阿彌陀佛跟我們是什麼關係?自性彌陀,我們同一個自性生的,一體。極樂世界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唯心淨土。心是自己的本心,性是自己的自性,自家心性,不是外頭來的,自他是一不是二。所以這些,都不要被人幾句話說了心就動搖,信心就失掉了。

  這個地方講得好,「因他力」,他力是阿彌陀佛的力,加持的力量,「而顯自心」,把我們的真心念出來了。妄心念掉了,真心就透出來了。妄心是妄想、分別、執著。真心是什麼?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真心。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心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心就是自己的本性,要明白這個道理。「從有念以入無念,正是本法深妙處」,本法是念佛方法,深妙處,是《無量壽經》的深妙處,是持名念佛的深妙處,幾個人知道?他要知道他就不會動搖;他還會動搖、還有疑惑,他不知道。

  「是故《彌陀要解》云: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這話說得好。了是明瞭,明瞭阿彌陀佛就是自己。中峰禪師《三時繫念》裡面講得非常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這就是講的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你還在分自分他就錯了,你還有分別執著,這是什麼?分別執著沒放下。統統放下,讓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這就是鍋漏匠的成就,我們可以說鍋漏匠一類的成就。「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分別沒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這是什麼?執著沒放下。希望我們把執著、把分別統統放下,功夫就得力了;這個知見不能放下,我們念佛功夫全都破壞掉了,所以彌陀想加持加不上!這是我們一般人講的不老實,佛想幫忙幫不上。

  下面第四段,「暗合道妙,巧入無生」,讚歎這個法門的不可思議。我們看念老的註解,一百五十九頁倒數第二行,「夫無念與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凡夫做不到。無念是無妄念,自己的念頭念念相續,前念滅,後念自然生了;不但凡夫做不到,阿羅漢、辟支佛做不到,權教菩薩做不到,十法界裡面的佛也沒做到,當然凡夫做不到。「圓教八地菩薩」,這是什麼?能做到的人,不是別教,圓教,圓教八地。別教八地只等於圓教八住。「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這個地方這一句,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就是法相宗所說的轉八識成四智。這是圓教八地菩薩才能做到,這個時候才真正是無念,真正看到一切法不生不滅。所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滅。「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大聖才能做到,七地以前都做不到,「安能期之於具縛凡夫」。具縛就是煩惱具足,一品也沒斷,他怎麼能做到?

  「是以善導大師《四帖疏》曰」,《四帖疏》是指的《觀無量壽佛經》善導大師所做的註解,叫《四帖疏》。這個經上講的十六種觀門。《觀無量壽佛經》主要講的是念佛往生的道理,其次講念佛往生的方法,講十六種方法,持名念佛是第十六種,最後的一種是持名。善導大師說,「今此觀門等,指方而立相,住心而取境,總不明無相離念也」。這個法門不說無相、不說離念,真的指方立相。指方,專指西方;立相,西方有極樂世界,西方有阿彌陀佛,不是無相,不是講萬法皆空,這我們就好學了。住心取境,我們心要不安住一個地方,心就慌了、心就亂了。凡夫的心雜念太多、妄想太多,他心住在妄想上、住在雜念上,所以很雜、很亂,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帶來了苦難。

  我們今天就是綜合過去所講的,《摩訶止觀》第八卷,跟我們講「病有六緣」。我們講到雜念,雜念、妄想帶來的疾病。眾生有病,不外乎六種原因,第一個是「四大不順」,四大是地水火風,叫四大不調,人生病了。第二種「飲食不節」,暴飲暴食,不知道節制。特別是現代的飲食,染污嚴重,肉食那個染污更不必說了,都帶著病菌。就是連蔬菜、稻米現在也麻煩,它有農藥、化肥,人長期吃用都會帶來麻煩。這屬於飲食,知道現在染污多重。第三「坐禪不調」,不懂得調心,不懂得調身,坐的姿勢不對,坐久了坐出毛病出來了。這三條都是普通人很容易觸犯的,得找醫生,讓醫生幫助你調理。

  第四種「鬼神得便」,你的心行不善,鬼神來教你造罪業。為什麼?他是你的冤親債主,他要報復你,讓你多造一點罪業,你多受罪。第五種「魔神相擾」,這是什麼?這是一般修行人,修行人有冤親債主來擾亂你。這裡頭最厲害的是天魔,天魔是第六天的天主,波旬魔王。他不喜歡人修行證果,不希望人離開六道輪迴,你在六道他歡喜,你離開六道他就愁眉苦臉,他會干擾你。這兩種,我們用真誠心、用恭敬心,鬼神、魔神都不能得其便。為什麼?真誠恭敬跟他不相應,他是虛偽的、是欺騙人的。所以我們有護法正神,他不能來干擾。

  第六個是「惡業所起」的病,這個病最麻煩。你看,不是屬於生理,不是屬於飲食不節,也不是冤親債主來找麻煩,這自己造的罪孽造得太深引發的病,這叫業障病。業障病醫生治不好,你要找冤親債主,你超度他們,它不是這樁事情,與這個事情不相干,也沒有辦法調解,不是冤親債主找麻煩,這是自己業障,造的業太重了。只有一個方法,真正懺悔,後不再造。真回頭,真信淨宗,真正發願求生淨土,行!我們看到一個好例子,宋朝瑩珂法師就是這個例子。他是自己造的罪業很重,真正懺悔。他曉得,他要不能往生,決定墮阿鼻地獄。想到阿鼻地獄他就害怕,所以他真幹。這不是假的,你看,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這例子太好了!惡業所起的病。

  阿彌陀佛跟他見面,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等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這個時候智慧就現前,他要求阿彌陀佛,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去。為什麼?因為他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外面誘惑,外面一引誘,他又去幹錯事了,那十年不知道幹多少壞事,所以不要了,現在就跟佛走。佛跟他約了,三天之後來接引你,他三天之後真往生了,沒有生病,自在往生。這是惡業所感的疾病,這個方法很有效。惡業起的病醫生治不了,我們用什麼超度的方法解冤釋結也治不了,它不是這一類的;自作自受,自己懺悔就能治病。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大小乘經典裡頭佛都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把你散亂的心集中在一點,特別是我們都集中在阿彌陀佛,這個能量多大,什麼都能治。得有信心,沒有信心,自己得受苦受罪。自己有堅定的信心。

  下面我們把重要的寫出來。「殺起肝眼病」,殺生,殺生太多,吃肉太多,你的肝容易得病;外面眼容易得病,眼看東西模糊,看不見。「盜起肺鼻病」,不義之財,用不正常的手段得來,這都是屬於盜。財物據為己有,會容易引起肺病、鼻病。淫欲起腎病、耳病,妄語起脾臟發病、舌根生病,飲酒過度容易得心臟病、得口病。犯五戒,就是殺盜淫妄酒統統都有,而且都過分,這個人五臟、五根肯定有病。但是持戒也能夠動業成病,持戒、念佛很好的人有時候也會生病,這生病是什麼原因?「人中輕報」。這是他有很重的罪業,應該有重報,因為他持戒,因為他念佛,他回心向善,所以重罪輕報,不是不靈。「此是業欲謝故病」,謝就是那個罪業快要消得差不多了,快要消完了,有這些病的現象出生。

  業病有很多種,需要細心去觀察、去檢查,把病根找出來,然後你就有方法對治。總的原因不外乎,「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因,怨恨惱怒煩是一切病緣」。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臟腑失調,天地變異」,臟腑失調是內,我們的身內,天地變異是外面自然災害,這是病果。「疾苦短命,自然災禍」,這是一切病的報。我們用因、緣、果、報,統統都是自作自受。後面這一行希望我們有警惕,有這個毛病要改。

  「悲惱傷肺」,人常常有傷心的事情,有煩惱的事情,容易得肺病。「怒火傷肝」,常常發脾氣的人,肝會有毛病。煩惱、恐怖,我們現在講壓力,這些東西傷腎。「恨傷心」,你懷恨、恨人,實在你恨人,頂多他影響的是三分,自己傷自己的心是七分,不值得。你把帳算清楚了,害人真的,人家受害是三分,害自己是七分。所以古人勸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連防人之心也不要有,有什麼好防人?沒有好防的,防人也傷心、也很操心的,不用提防,修善積德比什麼都好。「怨傷脾胃」,這是古人常說的。下面,「惡念不善」,惡的念頭、不善的念頭就起災,這是我們身外的,我們居住的環境。現在這個世界災難很多,怎麼來的?是惡念、不善的心行所起來的,不是自然災害。大自然是最健康的,大自然是最美的,最完美的,怎麼會有災難!一切災難都是人為的,人的心不善、行為不善。所以「貪起水災,瞋起火災,痴起風災,慢起地震,疑起山崩地陷、陸沉地陷」,這是現在常有。

  末後是藥,怎麼治法?「仁義禮智信」,這中國傳統文化,五常,佛家的「五戒十善、六和、念佛,是一切病藥」。我們只要把後頭這一條做好,什麼災難都沒有了,身心健康,居住的地方不會有任何災難發生。把仁義禮智信做到,把五戒做好、十善做好、六和做好,一心念佛,一切疾病、災難統統沒有了。這是今天把它會集起來,供養我們的同修。這個印出來了,我們這裡可以都拿得到,大家可以多拿幾份去送朋友。

  所以淨宗,它不是講空門,它是跟你講有的,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念佛真的往生淨土,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末代是末法時期。現在是末法時期,眾生造罪業,五逆十惡。地球嚴重染污,我們身心染污,大地染污,我們依賴生存的食物染污,衣著也是染污,現在到了很嚴重的時候。這樣的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立相住心這個方法,在佛法不是最高的方法,這個方法都不能成就,「何況離相而求事者」。那要教你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是根本做不到,那是大乘上上根人才有分,上中下三根都沒有分。「似無術通人」,好像沒有神通,那些普通人,「居空立舍」,讓你在空中造一個房子行嗎?不行,沒有這個能力。可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行,你希望你的房子在空中,真的在空中;希望它在地面,它就在地面。極樂世界人人都有這個本事,我們這個世界不行。

  再看下面一段,我們統統看解,黃念祖老居士的原文。「蓋以眾生妄心,念念相續,如急流水,從未暫息」。這是先從比喻上來說,我們世界的眾生,他的妄念,妄心就是妄念,前念滅,後念就生,一個接一個,從來不間斷,好像很急的流水,從未暫息過。從什麼時候?從我們最初一念不覺,這個念頭起來了。到什麼時候它才息掉?到成佛。你沒有成佛,這個念頭就不會息掉。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念頭沒有了;念頭沒有了,自性就現前。這個念頭叫無始煩惱,叫無明,無始無明煩惱。這煩惱也不是真的,問題出在哪裡?我們把它當作真的,肯定認它是真的,不知道它是假的,虧就吃在這裡。什麼人知道它是假的?八地以上,八地以上這個境界他看到了,他完全明白。看到當然就想把它斷掉,你看還要經過九地、十地、等覺、妙覺才能把它斷乾淨,不是一看見就能斷的,還要經過相當一段長時間。真斷了,那就是妙覺如來。他修行的這個場所,實報莊嚴土不見了、沒有了,這個時候指的方不見了,立的相也不見了,這是如來究竟的境界。你看,自然證得,一點都不操心。

  現在我們不是八地以上的境界,我們今天的境界就像此地這四句話說的,念念相續,如急流水,從未暫息。「今若勉強按捺」,你勉強的把它按住,止住它,「粗念雖得稍息」,修定、持咒、念佛,這都是把它按捺,粗念好像沒有了,「細念從未暫止」。細念你不知道。阿羅漢修行不簡單,四果四向,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相當長的時間,把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不見了。六道輪迴從哪來的?見思煩惱來的。見思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他算是醒悟過來了,做了一場惡夢,醒過來了。醒過來是四聖法界,他所看到的是聲聞、緣覺、菩薩、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三途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他從穢土裡頭跳出來生到淨土。淨土是什麼?細念。粗念沒有了,執著是最粗的念頭,分別,細了。

  在四聖法界裡,阿羅漢斷執著的習氣,辟支佛斷分別,分別斷盡了,辟支佛成菩薩,菩薩再把分別的習氣斷掉,那就成佛了。所以十法界裡面的佛,我們就很清楚,見思煩惱斷了,習氣也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習氣也斷了。《華嚴經》上講不分別、不執著,連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斷了,這個人是什麼人?十法界裡面的佛。他現在要斷的是無始無明,無始無明就是起心動念。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修什麼功夫?修不起心、不動念。不是不看不聽,亦看亦聽。雖看,不起心動念;雖聽,也不起心動念,就是外面境界清清楚楚,裡面如如不動。這個修成功了,他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還是一場夢,第二次夢醒了,十法界不見了,眼前是什麼境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叫一真法界。那我們曉得,十法界的佛把無始無明斷掉了,無始無明習氣沒斷。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怎麼來的?就是無明習氣變的,無明習氣如果斷掉了,實報土就沒有了。可是無明習氣非常難斷,不像見思的習氣,不像塵沙習氣,那都有辦法斷,無明習氣沒有辦法斷。因為無明是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沒有了,你用什麼方法斷它?你想斷它又起心動念了。所以在這個層次修行,就是隨它去吧,別去理它,時間長了自然就沒有了。這個境界裡叫無功用道,古人說「此處用不得力」,你一用力你就墮落了,你就往下墮,一切恆順自然。

  在實報土裡面修行,實在講只有一個障礙,不能回常寂光,就這一個障礙,除這一個障礙之外,其他的什麼障礙都沒有。《華嚴經》講的四無礙他統統具足,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他有能力供養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他有能力分身去供養無量無邊諸佛,他能分無量無邊身。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他在供養,供養修福;都有他在聞法,諸佛在說法,他都在那裡聽法,聞法是開智慧,福慧雙修。所以在實報莊嚴土的人,他們的事情,每天幹的事情,就是供佛聞法,再就是幫助眾生。有緣的眾生,他能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裡想見佛,他就現佛身;想見菩薩,他就現菩薩身。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應身去幫助這個眾生,幫助他轉惡為善,幫助他轉迷為悟,幫助他轉凡成聖。他能在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教化眾生,他沒有妨礙。等到時間到了,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他就回常寂光。

  回常寂光那就得大自在了,跟眾生起感應,純屬於自然的。常寂光,身沒有了,念頭也沒有了,我們講心也沒有了,身心都不見了,身心變成什麼?變成了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萬事萬物都在常寂光普照之中,所以諸佛如來跟我們一體。就像我們在這個小講堂,這麼多燈光照到我們,我們的身心跟這個燈光融成一體,自自然然融成一體。可是我們這邊的光,你隔了一層皮膚,它照外面,裡頭照不到。常寂光不一樣,照透了,裡面全照見了,它沒有障礙,像我們現在講的X光、紫外光,它沒有障礙,它能穿透。所以常寂光是一切光的源頭,那是自己的真性。自性的相是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這才證得究竟圓滿,回歸自性。這是十方如來普度眾生的本願、本懷。

  我們現在知道,粗念稍稍止住一點,身心就感到自在,細念從來沒有停過。這個細念,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念頭,單位是兆,一千六百兆,這個頻率在波動,它沒有停過。「行人倘若錯認,便云相應,實大謬誤」。修行人如果認為我們有一點點小功夫,心地得一點清涼,就誤認我已經得定、已經見性,這就錯了。「於是大悲慈父,興無緣之慈,垂茲奇妙方便法門,指方立相,攝心專注。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暗合道妙,便契《金剛般若經》無住生心之妙諦」。這幾句話說得非常之好,把淨宗的真正妙處說出來了,你才曉得這個方法真妙。我們要用平常的方法,總是要搞清楚、搞明白。這個方法首先要感謝阿彌陀佛,不是阿彌陀佛想出這個方法,我們沒有得度的機緣。所以他用這種奇妙方便的法門,就是指方立相,攝心專注。我們真佔便宜,一天到晚嚮往的是西方極樂世界,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都會想著哪個地方是西方。我們面對著西方,相信西方那邊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現在加持我們。我們念佛的時候就是他加持的時候,我們念佛的時候,就是同佛善根福德的時候;善根是智慧,智慧福德跟佛是同等。

  攝心專注,攝心是收心,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就是攝心;專注就是專念,一心專念。即此妄心,我們現在執持佛號的是妄心。念一佛名,這一句重要,這就是為什麼要念佛,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這一聲阿彌陀佛,真的換了百千萬億妄想雜念?這話真的嗎?你們誰相信?我們在一起一同學習這麼多年了,我問這個話,大家一定要相信。為什麼?彌勒菩薩告訴我們,「心有所念」,這一念的時間多長?一彈指。我們念這一聲阿彌陀佛不止一彈指,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得最快的一念大概要半秒鐘,兩聲佛號就一秒鐘。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一千六百兆。這裡說的百千萬億妄想雜念,有沒有超過一千六百兆?沒有。這個話是一點沒有誇張。一秒鐘,我們的妄想雜念已是一千六百兆,我們念這一句佛號,不就是把一千六百兆的妄念換過來了?這法真妙!所以這個話一點都不誇張,說得非常的保守。

  念到純熟,乃忘能所,能念的心忘掉了,所念的佛忘掉了,但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不停止,還在那裡念。自己感覺什麼?感覺身體沒有了,或者是下半身沒有了,或者是上半身沒有了,很多修行人有這個境界,我們自己也曾經有過。這是什麼境界?這是忘能忘所的境界。這境界並不是很高,念到專一的時候,這境界就會現前。心無所住,可是佛號分明,一句接一句念下去,這叫暗合道妙。便契《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就叫無住生心。念得純熟,忘能忘所,心無所住,就是《金剛經》上的應無所住。佛號清清楚楚,也是一句接一句,這叫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上說的妙諦,我們用指方立相、攝心專注可以修成功。別的法門不行,這個法門行。念到功夫純熟,一切法門全貫通了,無量法門即是一門,一門即是無量法門。

  我們看底下這段,「夫眾生之生滅心,處處能緣」,攀緣,就是妄想,可以想過去,可以想未來,可以想此地,可以想他方。生滅心就是妄心,前念生,後念滅,但是它的能量非常之大。它就是不能緣般若,它緣不到自性,自性裡面無量智慧它緣不到,自性裡的智慧就是般若。「須位登別教地上之菩薩,方能契入」,別教地上菩薩就是初地以上,在《華嚴經》圓教初住以上,這樣的人,「於無住時即生心,於生心時即無住」,他無住跟生心是同時的。實際上本來是同時,可是我們迷失自性太久了,總是把它打成兩段,「一時生心,另一時無住」,無住的時候不是生心,生心的時候不是無住,「可見凡夫絕分」。凡夫對於《金剛經》的境界沒辦法契入,但是念佛人不一樣,念佛的人暗合道妙。這句話不可思議,可以契入這個境界,雖然心裡什麼都沒有,這一句佛號繼續不斷。佛號雖然繼續不斷,心裡頭也一無所有。無住跟生心是同時,不是兩截。

  「今此淨土法門,教眾生持名念佛,令眾生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這就是淨宗所說的一心不亂,不是事一心不亂,這是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宗門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境界完全相同,跟教下大開圓解的境界也是相同。大開圓解,對於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沒有一法不貫通的。他不需要學的,一部經通了,一個法門通了,一切全通了,這是佛法。跟世間法不一樣,世間法學一樣只懂一樣,隔行如隔山,他不能夠全通。為什麼?他用識,他用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不通。那佛法為什麼會通?他不用識,他用智,他用真心,他用真智慧,所以他能夠一切貫通。

  真心、真智慧都要把虛妄放下。什麼是虛妄?執著是虛妄,分別是虛妄,妄想是虛妄。這個東西只要一放下,真心就現前。用真心不用妄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能得定。那是什麼定?自性本定。惠能大師開悟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是不動的,沒有搖擺的,這是自性本定。換句話說,本定才是你的真心,念頭起伏這不是真心,這是妄心。用念頭起伏,你學來的是知識;用真心,你學來的是智慧。智慧能圓成佛道,能幫助我們自己回歸自性,這個不可思議,知識不行。在這個世間,知識可以拿到博士學位,可以做個佛學學者,專家學者,也能講得天花亂墜,也可以著作等身,但是出不了六道輪迴,煩惱習氣沒斷。這就是古大德常常勘驗學人,你會麼?意思就在此地。你會不會?會,就是說會用真心;不會,你還是用的妄心,你還是用分別執著。會的人不用分別執著,學得快!

  所以一定要曉得淨宗之妙、淨宗的殊勝,妙在哪裡、殊勝在哪裡、好在哪裡,要能說得出來,就是教眾生持名念佛,幫助眾生即念離念。我天天念這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著相、不分別,我不分別、不著它,我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並沒有把阿彌陀佛斷掉,真可以不執著、不分別。如果有雜念進來,妄念、雜念很多,印光大師教我們計數念佛,就是用他的十念法。十念法,數是暗計,只計一到十,再從一到十,永遠是一到十。這個方法是什麼?不讓雜念進來。如果念到沒有雜念,就不要計數了,完全是暗合道妙。這個方法高就高在即念離念。

  其他的法門,這是高級佛法,它離念是無念,心裡頭真沒有念頭。但是又很容易起誤會,墮到無明裡頭去了。他修什麼?修無想定,無想定的果報在四禪天的無想天,這變成外道了,這個很麻煩。我們想到袁了凡先生在雲谷禪師的禪堂,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那是無想定,那不是真正禪定。雲谷禪師問他是怎麼修的,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是很難得,這功夫算是不錯。他是很老實,告訴雲谷禪師,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二十年,一點差錯都沒有。命既然注定了,還有什麼好想的?乾脆不想了。所以他那個定叫無想,就是無想定。無想定還是迷惑顛倒,解決不了問題,為什麼?有定沒有慧。佛教給我們的定是有定有慧,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定慧要均等,這才能入定。這兩個不平等,慧多定少,人心就慌亂,就定不下來,叫掉舉,心裡七上八下;如果慧少定多就打瞌睡,精神提不起來。一定要它兩個平等,這就入了定。所以入定也不容易,哪有念佛容易!念佛這個功夫比它高,超過《金剛經》太多太多了。

  這些理搞清楚,我們對它才會相信,才不會懷疑,知道這個法門妙,跟《華嚴》、《法華》沒有兩樣,成就,老實說比它還殊勝,沒有一個法門能跟它相比,真不容易!我們這一生能遇到別空過了,這才是我們一生第一樁大事,其他的全是雞毛蒜皮,不值得一提。所以你看,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你到極樂世界哪有不成聖的道理?這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在加持你,把你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薩。你明白這個道理,你一點都不疑惑了。

  「故《疏鈔》曰:越三祇於一念」,越是超越,超越三大阿僧祇劫,就在一念。這三大阿僧祇劫是誰?是實報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就一個持名念佛的方法超越他們。「齊諸聖於片言」,片言就是一句佛號,諸聖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跟他們平等,你還超過他。末後兩句讚歎,「至哉妙用」,至是到極處了,妙到極處、妙到頂點,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再接著往下看,「其他法門乃正入無生,故為難行道」;念佛法門巧入無生,巧妙!他們那個是正當方法走的,正科生,我們這是巧方法,巧方法超過他們。「今此淨業,巧入無生,蓋易行道也」。這個巧入容易,正入很難。「念佛法門乃修行之徑路」,徑路是近路、直路,不拐彎的,最近的一條道路。換句話說,其他法門不是近路,是拐彎的;會達到,但是這個路走得很遠,繞很大一圈才達到。「而持名一法又為四種念佛中之徑路。故稱為徑中之徑」,徑路裡頭徑路。

  四種念佛,這是淨土宗說的,有實相念佛、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最後一個持名念佛,這四種前面三個都難。觀想,《十六觀經》裡頭,第一觀「落日懸鼓」,每天晚上太陽下山,看這個紅太陽。觀成了,無論在什麼時候,太陽都在你面前,你睜著眼睛,太陽在面前,閉著眼睛太陽也在眼前。你試試看,你什麼時候能觀成功?很難!這十六種觀法,無論哪一觀,只要一觀成就了都能往生。為什麼?心繫西方,跟阿彌陀佛相應。觀像念佛得有大福報,造一尊莊嚴微妙的阿彌陀佛像,你一天到晚對著它看,你看它,它看你,這叫觀像念佛。你離開像,離開像就沒有了,就斷掉了,功夫就斷了,你一天到晚不能離開佛像。所以這要很大的福報,生活不成問題,有人伺候、有人照顧,他有這麼空閒,一天到晚面對著佛像,也不容易,像去,觀就空了,都難。念佛容易,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場所,大聲念、小聲念、默念、心裡頭念。金剛持,口有動,口沒有聲音,口時時在念,但是不出聲音,叫金剛持。默念,口看不出來,心裡頭在念。所以持名最方便。持名,念到念而無念,那就是實相念,所以持名通實相,暗合道妙。這是四種念佛裡頭,最徑裡頭徑中之徑。

  「又本經不倡一心不亂」,不提倡。一心不亂不容易。有人讀了《阿彌陀經》來跟我說,經上的標準是一心不亂,我做不到。他說的是真話,不是假話。《彌陀經》梵文原本不是一心不亂,是一心繫念。一心不亂是鳩摩羅什大師他翻的,是他的意思,不是佛經本來的字,找梵文原本看就查出來了。他翻得不錯,不能說他錯,他這樣翻對我們是個鼓勵。念佛念到功夫成片,這才能往生,就真的把妄念、雜念念掉了,清淨心現前,這並不是一心。這樣的功夫在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佛光一照,你的功夫馬上就提升一等,就升等了。佛光一照就升等了,功夫成片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亂,念到事一心不亂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亂。所以他沒有說錯,講清楚、講明白我們就知道了。經一定要明白,不能含糊,不能有疑惑,有疑惑就有障礙。我們念到功夫成片是可能的,這個不難。事一心不亂是見思煩惱斷了,他的功夫等於阿羅漢,現在人做不到。理一心不亂是明心見性,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放下了。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這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可是我們知道,我們只要有功夫成片的功夫,往生的時候就是事一心不亂。所以本經,《無量壽經》上不講一心不亂。

  「直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宗」,修學的宗旨。修學最高指導原則,就這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而發菩提心這一句,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講得太好了,印光大師非常讚歎。古大德沒說過,他說出來了,他說真信有極樂世界,真信有阿彌陀佛,這就是發無上菩提心。菩提心是願、是信,真正肯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真有這個願,真信真願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就好辦了。可不能懷疑,可不能猶豫,不能對這個世間有任何貪戀。為什麼?有貪戀你就去不了,那就是你的業障。這個障礙起不起作用是你自己做主,別人做不了主的。我自己肯放下,他就障礙不了,我就穩穩當當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要放得乾淨,不要有任何執著。然後一向專念,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這樣的人沒有一個不往生。所以,「但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故更為明確簡要」,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講得精確,簡單扼要。

  「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淨土宗第一經,「因其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絕待圓融,不可思議」。這個經這樣的細說,主要是它真的是難信之法。真講清楚、講明白了,我們的疑慮就斷掉了,我們這一生真正得到《無量壽經》殊勝的利益,這太殊勝了,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要知道,這個作佛是跟阿彌陀佛完全同樣的佛,不是別的佛。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把我們的身分、地位提到這麼高,所以一般人不相信。

  「日本淨宗大德推重此經,過於我國」,這真的。「日《黑谷大經釋》云」,這裡頭有這麼一段話。黑谷是唐朝時候人,在中國留學,善導大師的弟子,回到日本之後,把淨土宗傳到日本,是日本淨宗第一代祖師。「於往生教,有根本亦有枝末。此經名根本,餘經名枝末」。淨土主要的經典,現在有五種,《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彌陀經》、《普賢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這五種經以《無量壽經》為根本,其他的是枝末,說此經是根本,餘經是枝末。「又此經名正往生教,餘名傍往生教」。這是正的,其他的是輔助的,我們講正助雙修。「又此經名往生具足教,他經名往生不具足教」。具足是圓滿的意思。這個經確確實實講得非常圓滿,把極樂世界的緣起、阿彌陀佛的歷史全都說出來了,極樂世界是怎麼來的、怎麼回事情,理事、性相、因果面面周到,讓我們深信不疑。他經,像《彌陀經》講得簡略,極樂世界歷史沒有說,四十八願怎麼來的沒講;《觀經》只偏重在理論跟方法,其他的都不說,只有這部經講得圓滿、講得完整,面面俱到。「據上之義,淨土宗譬如妙高峰頭」,淨土宗好像是高山山峰,「而本經正如峰頭之頂尖」。這是用比喻說,說明這個經的殊勝。

  「本經謂,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這是佛說的,就在《無量壽經》上講的。當來是將來,佛滅度之後,特別是末法之後,一切含靈都是依這個法才能夠度脫,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是知利濟眾生,此經為最。持名之法,暗合道妙,最易行故」。這個暗合道妙一句話說得太好了。道妙是大般涅槃,道妙是諸佛所證的果法,沒有想到持名跟實相相應。念佛只要念下去,自自然然會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你不要著急,你不要去想,不要去作意,一直念下去,自自然然入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住生心,就是大乘道妙。所以最易行故,很容易你就能證得,這個功夫不在他們之下。實際上他們得不到佛力加持,我們這個地方不但得彌陀加持,本師釋迦加持,十方一切諸佛加持,這個到哪去找去?沒法子比。所以一定要知道。這一生遇到空過,那叫真正可惜。

  我們學到這個地方,也深深覺悟到,我們要徹底放下。活一天,讀一天《無量壽經》,跟大家在一起分享這部經,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其他的什麼法門、什麼樣經教統統放下了。我們對於一切經教只有恭敬、讚歎、供養,我們自己不學了。學善財童子老實念佛,一門深入,我們決定得生淨土,決定親近彌陀。同學們如果真發心,將來在極樂世界我們又會在一起。今天時間到了,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