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一0八四頁,倒數第三行,科題,「護法久住」:
這是世間第一樁好事,也是第一稀有難逢的真實功德,做好事、積功德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佛菩薩能不能住世,正法能不能久住,全靠護持。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如果沒有當時那些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的護持,佛的弘法、傳法沒有那麼樣的順利,可能遭到很多障礙,也許佛法就中斷了。佛法能夠綿延到現在,還是得力於國王大臣,國家護持、國家擁護來推動,這就很順利了。
在中國我們看到,達摩祖師把禪宗傳到中國,得不到帝王護持。梁武帝跟他是見面了,見面話不投機,梁武帝就請他出去,以後就不再見面。我們知道梁武帝也很後悔,面子下不來,面子問題很大。我想這都是「大人作略」,做出這個樣子給我們後人看的,好像唱戲、舞台表演一樣。梁武帝是當時佛門第一大護法,為佛教建寺院,建了四百八十座,都是很有規模的道場;歡喜人出家,誰出家他都供養,度幾十萬人出家,真興旺!這麼個大護法。達摩祖師來了,當然先要跟他見面。見面沒想到梁武帝對自己護法的功德很滿意,也傲慢,問達摩祖師,他一生所做的這個事業,功德大不大?問這個話。達摩祖師說了老實話,說真話,告訴他,並無功德。這一個答覆,梁武帝就受不了了,很生氣。當然那是帝王,也不能發作,停了一會叫送客,送客就是請他走,不必再談了,就把他送走了。梁武帝沒有問一下,說並無功德,為什麼?問一問嘛,把話講清楚、講到底。問都不問就把他送客送掉了。福德跟功德在形相上是相同的,著相就叫福德,不著相就叫功德,他著相了。你這一解釋不就皆大歡喜嗎?達摩祖師可能等他問下一句再給他解釋,誰知道他不問就送客了。以後,達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
他也知道這是印度一個高僧,很想跟他再見面,他不好意思,就是面子下不去。面子害死人,世世代代為了面子,不通懺悔、不能夠滅罪的人不曉得有多少。再大的罪孽,只要認錯、只要懺悔,統統都能夠懺除。所以一切都要問清楚、問到底。梁武帝沒有護持,你看,禪宗到第六代才興旺。如果梁武帝當時護持他,達摩到中國來就興旺了。這一個送客就耽誤五代。所以護持佛法不容易。護法的人一定要懂佛法、通佛法,他的護持是正確的,不會產生過失。如果是不懂、不通,怕的是障礙佛法,護法而障礙佛法,這個過失就大了;還不如不護持,不護持不造這個罪業。所以古時候護持有內護、外護,內護比外護還重要。內護是哪些人?老和尚內護,過來人,他知道,方丈、維那、首座、監院,這些人是內護。這些人通宗通教,都是修學成就的人,他來護持,來幫助底下一代,成熟下一代。外護,國王大臣。內外護持健全,佛法就興旺了。我們看經文:
【當令是法。】
普通的,這個『是法』就是佛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狹義的,這是專指這部經,「是法」專指這部經,專指淨宗法門。要
【久住不滅。】
護持的條件,必須依教奉行,這叫真護。特別是內護的,你不能依教奉行,自己做不到也影響別人,別人看你的榜樣,你沒有做,人家也不認真做。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就做出來了,點點滴滴都做出榜樣給學生看,學生相信了,學生尊重、學生恭敬,他學習。如果自己沒有做到就不要說,說了做不到,學生起懷疑,你在欺騙我,你說的是假的。一樁、兩樁事情欺騙,所有的你說的他都不相信了,這個過失就很大。必須自己要做到,然後自己說到。就像佛經上釋迦牟尼佛常說的「我知我見」,我親自看見,我行,我做到了,我都把我知我見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所以教學,身教第一,言教是輔導,言語是輔助,最重要是身,做典型、做模範。
世出世法都一樣。三代以前,是聖人之治,聖人怎麼樣治國、平天下?完全是自己帶頭,自己真做到了,那些諸侯王國看到了不能不佩服,不能不向你學習。所以,這個能做的一個帝王,真正不折不扣做出來,他就被大家尊為天子、尊為老師,向他學習。聽從他的教誨,有疑難問題向他請教,為天下共主。這都是人家自動德行感化的,因為他並沒有統治權。中國,秦才真正統一,秦以前沒統一。大家尊重你。所以『久住』有久住的道理,『不滅』有不滅的道理。下面這句話,四個字:
【當堅持之。】
堅決,持是保持。三樁事情,第一個是佛的經典,一定要保持,最重要的。第二個是佛的遺跡,佛菩薩過去曾經弘法住持的道場,這個要尊重。現在雖然都變成觀光旅遊的地方,行,同樣是弘法,用觀光旅遊從事於機會教育。每一個觀光客到這裡來旅遊,把這些文物一樁一樁講清楚、講明白,他聽了會覺悟。因為佛這些統統有表法的作用,那都是教育。第三個,古人所說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要沒有修行人,法就滅了。遺跡在、經典在,沒有修行人,這個法還是不能久住,還是會滅亡。所以,培養繼起的人才。這三樁事情做到了,法就久住不滅。典籍的保存、文物的保存、人才的培養,前面兩種比較容易,後面這一種難!沒有後面那一種,前面兩種保不住。所以歸結到最後,人才第一,真正依教修行的人。
現在人才沒有了,老師沒有了,學生真正想學,到什麼地方學?其實最原始的那個人,他沒有老師,他怎麼學成的?我們得想想這個道理。世世代代這些聖賢留給我們的智慧、方法,那都是經驗累積成就的,八個字,兩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就成功了。你沒有老師,你沒有道場,你沒有人護持,你能懂得這八個字,堅持到底,你就久住不滅。只要能夠堅持這兩句話的人,這個人就是有善根的、有福德的,沒有善根福德他做不到。真能堅持的人,戒定慧三學具足,都在這兩句話當中。「一門深入」就是持戒,「長時薰修」就是修定,有戒、有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大徹大悟。這就是說明,沒有好老師不要緊,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把那些訣竅都教給我們了。問題是我們要懂,我們要相信,我們對他懷疑那就完了。
在我們眼前為我們示現的一個典範,劉素雲居士,好多人都認識,她沒什麼稀奇。她怎麼成就的?十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人家問她,妳怎麼成就的?她就說,我的基礎,老實、聽話、真幹,其他什麼長處也沒有。我得到這一部《無量壽經》光碟,最初還不是光碟,是錄音帶,一盤一盤的錄音帶,得到這麼一套東西。一天聽一個小時的,把這一個小時重複聽十遍,每天聽經聽十個小時,實際上就是聽一個小時的,重複十遍。這是什麼?叫長時薰修。聽一遍不行,聽十遍聽出味道出來了。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一般人聽個一遍、兩遍,三遍不想再聽了。這個沒有耐心,這不是如來傳法的人。
我初學佛的時候,我們有不少同學,十幾個同學,我告訴他們,我們聽老師講經,那個時候沒有錄音機,錄音機都沒有。用什麼方法?就是複講,跟同學們在一起,把老師所講的重複講一遍。一遍不夠,我告訴同學至少要三十遍,你才真的接受了,吸收進去。遍數不多不行,三十遍你吸收進去了。這是死功夫,叫硬功夫,一點訣竅都沒有,老老實實。現在方便,講經都留下光碟,這個光碟能不能看三十遍?這部《無量壽經》,我們從頭到尾講一遍超過一千個小時,每一個小時你都能聽三十遍,你能不得定嗎?肯定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你能不開悟嗎?沒有這個道理。所以要有恆心、有耐心,把心定在一處。大小乘佛經上都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比什麼都重要!
要這樣才能訓練成一個真善知識,好老師,老師這麼出來的。原始的老師這麼出來的,我們現在找不到老師了,自己要做原始老師。然後再能教個三、五個人,十來個人,人當然愈多愈好,十來個就到飽和點,再多教不出來了,怕起反作用。所以古人教學,確實只有十幾個學生,十幾個學生,將來能成就三、五個就不得了了,成績就非常可觀了。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人才第一。人才到哪裡找?找不到,回頭來找自己,別人不肯幹,我肯幹,別人怕,我不怕。別人怕什麼?怕搞這一行將來找不到工作,將來沒飯吃,怕這個。開頭的十年,真的,不是假的,沒人知道你,大概只有幾個人知道你,真正發心來供養你,這個要感恩。
我跟李老師學經教的十年,沒人知道。台北有個甘老居士,年齡跟我母親差不多,她發心照顧我。我們不能要別人有經濟上的負擔,所以她找了十五個道友,她認識的,都是修念佛法門的,同參道友。一個人每個月拿十塊錢,台灣錢,一個月湊一百五十塊錢,每個月給我寄來。一百五十塊錢在當時,合美金不到五塊錢,那個時候好像一比三十幾,一塊錢大概是三十塊錢,不到五塊錢。我一個月生活費用,十年沒中斷。我們這個心定下來了,這是護法。因為我們所認識的,都是清寒、一般人家,收入都很低,生活都相當困難,不是大富長者,大富長者一個月五塊錢美金算什麼。在那個時候一個月五塊美金是很重的負擔,所以十五個人來負擔就沒事了。這我們得感恩,要了解,幫助我們的人不能讓他有超重的負擔。自己認識這條路,決心走這條路,愈深入你的信心愈堅定,也愈歡喜。到這條路走通了,慢慢護持人就多了。不管有多少,我們要堅持走正道,不能走邪道,正道就是依教奉行。
【無得毀失。】
毀失,特別是在戒律,是在正念,必須要遵守經典上的教誨,與經典相違背的,邪知邪見、邪行。
【無得為妄。】
妄是講知見,毀失是講戒律。
【增減經法。】
佛經上沒有的,你加一些進去,佛經上有的,你把它減少一些,這個不可以,決定不能做。這個事情歷代有人做,什麼人?祖師大德,那都是開悟了的人,都是證果的人。他們做得如法不如法?如法。他們所增所減沒有離開佛法,這部經上沒有,那個經上有的,拿過來,增加一點;都是佛說的,不是自己增減的,這個可以,這就是會集的意思,行。這個經上佛講這一段很難懂,那部經上講的這一句比較容易懂,我就採容易懂的,來換這個難懂的。這就是這個註解以經來註經,就是這個原理原則。會集五種原譯本的艱澀、不好懂的經文,夏蓮老全部捨掉了;容易懂的、容易明瞭的,不損壞全經思想、體系、結構,把它重新做一番整理。你要問釋迦牟尼佛,佛都會點頭,整理得很好。多次講的,不是一次講的,整理成一本方便。
我們講這個《無量壽經》,這一次是第十二次。我不做這個工作了,希望後人把這十二種的講義重新做個整理,做個會集本。方便大家,有此必要。每一次講的,同樣的部分不要,看哪一遍講得大家歡喜,就要這一遍,其他都可以捨棄。這次沒有講到的,別的講到了,對我們學習有好處,就把那個拿來補充。做成一個本子,這是有必要的,這個與經上所說的沒有違背。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第一句他就說,「當知普利之道」,這個是「當令是法,久住不滅」這基本原則就是普利。佛講經為的什麼?世世代代承傳為了什麼?為了要普遍利益眾生。眾生確實,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文化背景不一樣,想法、看法不一樣,所以教學的方便當然也不一樣。居住的地理環境不一樣,同樣對於人思想、言行都有影響,如何能適應,這就是普利。佛菩薩講經說法,他把普利擺在第一,所以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隨順眾生當中,用真實智慧來引導他,引導他棄惡揚善,引導他改邪歸正,引導他轉凡為聖,這叫契機。淨宗契理就是一樁事情,往生淨土,以這個為契理。不能幫助他在一生當中回歸到淨土,真正往生,那我們對他的幫助就失敗了,這一生沒能完成,這就是遺憾。當然,給他種了善根,加強了善根,但是這一生沒成就。所以佛的遺教,真正就是兩句話,「當令是法,久住不滅」。這對我們來說,這個責任非常之大,無比的沉重,真正做佛弟子,要常常想到這兩句。
下面四句是重要的行法,你能做到下面四句,這個目標就達到了,久住不滅就達到了。我們是不是如來真正弟子,這個六句是標準,常常用這個標準來量量自己合不合格。這個人真精進,這個人不懈怠,每天做反省的功夫。
下面這個八句,底下一段,「常念修善求生」。請看經文:
【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念老註子說得好,說得非常好。「右經八句」,念這個八句經文,「實為全經之總結,淨宗修行之綱要」,也就是淨土宗修行,最重要的、最高的指導原則。「世尊此會所說之長行,於此告終」。這是在這一次的法會,《無量壽經》這一會,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所說的話到這兒是終結。所以這個八句是總結,全經的總結。所以念老說,「故知此八句,實為淨宗之末後句」,末後句是最重要的一句,「全經之結束語」。這八句是全經的總結,這就說明它的重要。這八句裡頭有理、有事,彰是非常明顯表示出來,「正助並顯」,有正修、有助修。
「如來秘藏,和盤托出」。諸佛如來自行化他,普度眾生,全部都呈現出來了,也就是說沒有私毫保留。其他經教裡頭,最後有保留,為什麼?你聽不懂的地方、太深的地方、你不能理解地方,佛不說。這部經不然,全說出來。為什麼?這個法門,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各各都能成就,上面度等覺菩薩,下面度地獄眾生,真叫普利。普利眾生之道,道是道理、是門道,也當方法講,沒有一法能超過這個法。這個法確確實實是究竟圓滿,所以佛說這個法毫無保留,和盤托出。
第一句說『常念不絕』,念老在註解裡說,「常念首指常念本經」。這個經本,這部經就做為我們早晚課誦的經本。我知道,有人一天念五、六遍的,有人念十遍的、十幾遍的,好,多多益善。「如本經《往生正因品》中」,第二十四品,「劈頭第一句便云:聞此經典,受持讀誦,書寫供養,晝夜相續,求生彼剎。正是此處常念不絕之意」。常常想著讀誦受持,常常想著流通十方,流通後世。怎麼個流通法?書寫。古時候沒有印刷術,經典全靠書寫。現在看到書寫,我們就不必呆呆的去寫經,不需要。印刷,印得愈多愈好,印出來供養一切大眾。能夠看的人,能夠讀的人,希望人手一冊,這屬於法供養。外財的法供養,還得有內財供養,內財是我們自己依教奉行,做出榜樣來給大家看,這叫內財供養。讓大家來向我們學習。彌陀弟子一定是快樂人生,極樂世界,快樂。如果我們現在學的時候學得不快樂,到極樂世界哪來的快樂?我們現在身心不清淨,到極樂世界怎麼能生淨土?極樂世界的清淨、平等、快樂我們現前要得到,要從我自己做到,在生活當中把這些統統表現出來。
中國老祖宗教我們的四科,簡單,佛教給我們加了一科,五科。老祖宗教給我們人道,沒有求超越輪迴,教給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我們的祖德,祖宗之德,世世代代承傳。承傳是要把它做到,這才什麼?標準的中國人。古時候,社會上稱中國人是禮義之邦,太平盛世。佛教給我們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五科,這五科是成佛之道,出世法,大聖。中國老祖宗是世間法,世間的聖人。我們都要做到,但是一定要世法做基礎。世法,根是孝道;佛法是師道,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沒有孝道就沒有師道。在古時候父母做出榜樣。真正教孝,老師教學生孝養父母,家長教兒女尊師重道,互相教,才能把人教出來。父母跟師長密切合作,全心全意把下一代教好,這個國家就久住不滅,國久住不滅,家也久住不滅。尊師重道教好了,佛法就久住不滅,你說這個多重要!所以,最後完全落實在自己,把這個希望寄託給別人,最後都失敗,都變成失望。一定要勉勵自己發憤努力,學聖、學賢,學菩薩、學佛,這就對了。
「《非是小乘品》云」,這裡頭說,「於此經中,生導師想」。導師是佛,佛門裡面稱佛為導師,他指導我們、引導我們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是導師。我們在世間找不到老師,經典是老師,所以用這部經典做導師。導師是誰?是阿彌陀佛,你真找到好老師。釋迦牟尼佛做助教,阿彌陀佛是老師,你能不成就嗎?展開經卷,如同老師在面前,真誠恭敬。真誠恭敬心生不起來,這些經教你接收不了,你入不進去,真誠恭敬心就契入了。印光大師說得非常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你入一分;十分誠敬你入十分,你得十分利益;沒有真誠恭敬,佛菩薩示現在你面前也沒用。所以,疑真的是菩薩最大的憂患、最嚴重的障礙,不是從外頭來的。
修學聖教,斷疑生信第一要緊。這個事真難!因為疑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你說它有多深!大乘經教上說,眾生在一念不覺那個時候,這最初一念不覺,就把疑帶在裡頭。我們也可以說,就是因為有疑才有一念不覺,要沒有疑,哪來的一念不覺?疑是什麼原因?沒原因,它也不是自然,它也不是因緣,什麼都說不上。這一念裡頭帶了四個煩惱,我見,後面是貪瞋痴。我見是貪的根,我慢是瞋的根,我疑是痴的根。貪瞋痴三毒有根,要知道,把它拔除從哪裡拔起?從根拔起。所以,佛給我們講諸法實相,諸法實相這個名詞意思非常之廣,佛各個宗派都講諸法實相,意思不一樣。佛陀在世,印度許許多多宗教,乃至於哲學,也講諸法實相,意思很多。我們今天一般都是以天台所說的為標準,華嚴所說的為標準,再修淨土,淨宗所說的。實相就是真相。所以這個經是我們的導師,這個經就是阿彌陀佛。
「又《受菩提記品》云: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這都是世尊在這一會裡頭所說的,決定不是假的。菩薩,因為沒有聽說過這個法門,都會退轉,由此可知這個法門重要。菩薩修行會退轉,那我們退轉不是家常便飯嗎?還有什麼好說的。如何能保持不退轉?讀這部經,天天要讀,遍數愈多愈好,一天能念十遍。全心全力印經流通,現在流通光碟好,成本很低,那個容納很多。我們現在做的《大經解演義》,一千二百個小時,大概只有小指甲這麼大的一個晶片,一千二百個小時全部經都在裡頭,成本很低。這個送人是無上高貴的禮物。你再送他一本書,他可以讀這個書再聽講。你就度了他,他將來成佛感激你,要不是你,他怎麼成得了佛!要認真去做,努力去做,這個好事情。送禮,這是大禮,比什麼都重要的。
「於須臾頃,為他演說」,我們送他這個東西,《大經解演義》,裡頭就是演說。你能把這個介紹給他,就是你對他演說,自他不二。他說就是我說的,彌陀說的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就是我們說的。這個樣子就當令是法,久住不滅了。做這個機器,上一次我提議了,不曉得有沒有真幹,要做太陽能充電。萬一將來電沒有了,我這個小機器,有太陽的時候曬它幾個小時,我就聽個幾天了。我那個電從太陽那裡來,不需要靠電源,很容易做得到。
我們真能夠依教奉行,臨命終時,你看看,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這是大三災,大三災的火災。這個火能燒到初禪天,初禪天都被燒毀了,你也能超過,往生極樂世界。這是讀經、講經的功德,我們拿著講經的光碟、講經的這個小機器送人,就是我講經給他聽。現在方便,講很累,把別人講的變成我講的,這個多自在。將來自己就是大難現前的時候也沒事,你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我們要把佛的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當然也能把別人的功德變成自己的。
「世尊悲心無盡」,這個世尊是釋迦牟尼佛,「普攝無餘」,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他都照顧到,沒有一個遺漏的。都想到了,都希望幫助他們「持念本經」,殷勤勸導。好學生當然就聽了,完全接受了。半信半疑,還以為佛在騙他,有更好的不給我說,教我學這麼一個簡單的,把我看作下下根性,我不服。那好了,那你去學,搞高深的吧!你要服了,你就得度了。真正得度了才會感恩,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生到極樂世界全通了,沒有一樣不通。為什麼?你見性了。一切法都是從自性流出的,你見到根本,你哪一樣不通?你在枝葉上,只知道我這一枝,不同的枝你不知道;你在根本,什麼枝葉全貫通了。所以,念佛是根本教,念佛是一生成佛之教,因此才把它擺在第一。
《華嚴》,古來祖師大德把它稱為根本法輪,那是什麼?《華嚴》教義,確確實實包含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從事上講的。淨宗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一切通達,跟《華嚴》無二無別,從理上講的。理事是一不是二,你明白了,你就不懷疑了,理中有圓滿的事,事中有圓滿的理。所以淨宗,只要生彼國土就證得究竟圓滿,這是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彌陀經》分量不多,四次勸導。這個經比《彌陀經》稍微長一點,多次勸勉。
「世尊力勸持念本經者,蓋經中所宣」,這個法會、這部經中佛所宣講的,「正是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無上大法」。認識的人不多,聽說的人也不多。能夠聽到、能夠接觸到,確實像佛在經中所說的,皆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經文,遇到這個法門,無量劫的善根得到佛力加持統統發出來,你才能歡喜接受,踴躍的聽聞。祖師給我們表演,蓮池、蕅益,明末四大師,他們兩個人都在四大師當中,為我們示現的,廣學多聞,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你看他的著作,《蓮池大師全集》、《蕅益大師全集》。到最後?最後晚年全不要了,「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他人行」。自己晚年,一部《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一心一德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二念。這是表演給我們看的。他這一生到最後選擇什麼法門自己專攻,當然是一生當中所體驗到的最殊勝的法門,對自己利益最大的法門,一定是選這個。
那個時候《無量壽經》沒有一個完善的版本,所以取《彌陀》而不取《無量壽》。現在《無量壽經》有最圓滿的本子,我相信那些祖師大德如果都看到這個本子,都會無量的歡喜,都會採用這個本子。蓮池、蕅益對於王龍舒的本子很讚歎。幽溪大師註解《彌陀經》,引用《無量壽經》,全部都用王龍舒的本子;蓮池、蕅益偶爾還有原譯本的經文,幽溪大師全部是王龍舒的會集本。今天有這樣完美的一個會集本出世,這還得了,這功德不可思議!夏蓮老來到這個世間幹什麼?就是為這樁事情,幫助世尊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因此得度,把極樂世界講清楚、講明白了,叫大家沒有懷疑。念老的集註尤其高明,沒有自己的意思,完全會集世尊在經論裡頭所說的,祖師大德他們的註疏裡面,對於這部經名詞術語、理事能解釋的統統抄下來,編成這個註解。這還得了!蒐集了一百九十三種資料,提供我們做學習的參考。佛法稱法寶,這部經是法寶當中第一法寶,遇到了沒有不能往生的道理。
「行人但能發菩提心」,這一句重要。什麼是菩提心?蕅益大師講得最好,印光大師佩服到極處。菩提心就是信心,真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信有阿彌陀佛,沒有絲毫懷疑。第二個,真正發願求生,把求生淨土做為我這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樁大事,這個心就叫無上菩提心。說得好!人人都做得到。如果像古大德解釋的,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都把人講迷惑了。蕅益大師簡單俐落,很好懂,真相信有極樂世界,真相信有阿彌陀佛,真想往生親近阿彌陀佛,這就是無上菩提心,誰都能發。菩提心一發,往生淨土就成就了,就得到保證,你當然會執持名號,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念阿彌陀佛幹什麼?斷煩惱、消業障、開智慧、積功德,就這一句佛號。你看,四樁事情圓滿在其中,一句佛號就成就了,提升你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這多不可思議,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就是它太簡單、太容易,讓很多人懷疑,不敢相信。這些人就是少善根、少福德,他不肯相信,當面錯過。祖師大德最後一招為我們表演這樁事,我們要感恩。好像唱戲的壓軸戲,最後表演給我們看,我們真看懂、看明白了,死心塌地,絕不回頭,勇猛向前。我就一條路,我就一部經、就一句佛號,我有把握、有信心,決定成就。
「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必得往生,萬修萬去」,一個都不會漏失的。「故知行人受持此經者,即應依教奉行」,應該要依照這部經教去修行。經教裡面叫我們做的,我們努力把它做到,經教裡說不能做的,我們一定要遵守,不要去做。像第八品提出一個簡單的綱領,善護三業。第一個,「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別人的過錯絕口不要說,不但不要說,根本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切人的善,沒有一切人的惡,你的心叫善心、叫良心。如果有別人過失在你心裡頭,你的心就不善、就不良。
第二,「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律儀是戒律裡頭所說的,那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這些統統要遵守。不貪、不瞋、不痴,這三善根,一切善法從這個根裡頭生出來的,要真把它做到。淨業三福是淨宗最高修行指導原則,第一福裡面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每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孝子,都是父母的好兒女,都是老師的好學生。你不能做好兒女,不能做好學生,極樂世界去不了。孝順的兒女,尊師重道的學生,他能信、能願、肯念,這決定往生。十八願也說了,五逆十惡,造作罪業、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些造作地獄罪業的人,毀謗佛法,臨命終時能認錯、能懺悔,阿彌陀佛同樣攝受,接受你。法門廣大!往生到極樂世界,一懺悔都變成好人。一生不孝,往生到極樂世界了,父母生在哪一道你都知道,你去救他、幫助他、去接引他,那就是盡孝道。改過自新,依教奉行。
「如佛訓誨」,彌陀、世尊在這一會裡面,對我們的訓誨很多,四十八品,品品都有。我們要記在心上,要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把它做到。「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號」。不想別的,真的想到生死事大,我不能往生就繼續搞生死輪迴,這樁事情太苦了,我不想再搞。不想再搞,這幾句話就要老老實實記住,發菩提心,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淨土。我們這個身在六道輪迴裡頭,這一世是最後世,我來生不搞六道輪迴了,最後身。下一次再到這個世界來,我是菩薩再來,不是凡夫,從極樂世界來,不是從哪一道轉過來。要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就是無上菩提心。
「故知常念不絕,究竟所指,則在常念此一句名號也」。常念不絕不是說別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真正不可思議!我們淨宗學會的徽章,那個圖案就是阿彌陀佛。這徽章還有沒有?我們出去旅行,每個人帶一個。可以來得及的話做大的,做這麼大,做標誌,老遠一看就曉得。有人到我們這邊來參觀訪問,我們都給他結緣,要讓它常常提醒他,常念不絕。「不絕者,淨念相繼也」,這個念是淨念。「行人果能真實發心,老實念佛,唯此一句,念念相繼」,這個人功德不可思議。「則必定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我們鼻根不靈,有煩惱習氣,聞不到。佛菩薩聞到、天人聞到,聞到什麼?阿彌陀佛的香氣。前面我們讀過,念佛的人,正念佛的時候同佛功德,佛的功德加持給念佛人,念佛人的功德跟佛的功德相同,同佛功德。所以,「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你要知道累積功德,不要累積煩惱,雜心閒話是煩惱。
「臨命終時,佛來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決定往生,逕登不退」。這就是你所得的真實利益,經上講的三個真實,真實利益得到了,在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你。接引你的時候,佛加持你,令心不亂。鳩摩羅什大師翻譯小本《阿彌陀經》,經上說「一心不亂」,這一句,梵文原本裡頭沒有。玄奘大師翻譯是完全照梵文譯出來的,叫「繫念不亂」。但是不能說他錯,為什麼?臨命終時,佛來接引,佛光一照你,就把繫念變成一心不亂,所以他沒翻錯。佛光注照的時候,你的功夫就升了一倍。你看,我們念到功夫成片,佛光一照就變成一心不亂,是這麼個道理。我們散亂心,臨命終時才發心的,佛光一注照,那個力量就加持到成片,功夫成片,給你提升一倍。平常念到功夫成片了,就一心不亂往生。一心不亂往生,不是生同居土,他生方便土,事一心,理一心生實報土。念到事一心不亂,臨終佛來接引你,把你提升到理一心不亂。真正叫慈悲到極處,加持你,保佑你,把你提到一心不亂。決定往生,逕登不退,你成為阿惟越致菩薩。
「圓生四土,究竟涅槃」,這兩句達到登峰造極,沒有比這更高了。圓生四土,圓是圓滿,一生一切生,生到同居土,等於方便土,等於實報土,等於常寂光土。極樂世界有四土,四土是平等的,四土合在一起,這是十方世界找不到第二家。十方世界有四土,不在一起,也就是說不同空間維次。但是極樂世界四土同一個空間維次,凡聖同居土的人,同樣你能夠見到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等覺菩薩,你能看到他,你能親近他,你能跟他在一起。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事情,只有極樂世界一家有,他們家特別。究竟涅槃。
「故佛慈示」,慈悲開示,「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捷是迅速、捷疾。「又如捷徑」,就是徑路。「是謂持名一法,乃修行之徑路,老實持名則得道迅速」,你一生就圓滿成就了。甚至於你想早一點去,不想在這個世界住了,可以提前,還有壽命不要了,這種人很多,多得不得了。我們看《往生傳》裡、看《淨土聖賢錄》,這裡面人念佛往生,一半以上都是三年。所以,在四十多年前,我在台北法華寺講經,我還記得廣欽法師來聽過兩次。基隆有個法融法師,就問過我這個問題,他看《淨土聖賢錄》,很多都是三年往生,他問我,是不是他們壽命都是三年就到了?問我這個問題。我說,你說統統都是三年就到了,這個在邏輯上講不通,哪有這麼巧的事情!應該是什麼?他們壽命還有他不要了,三年功夫成片就能往生,還有壽命不要,我早去,這才能講得通。你說都是三年壽命到了,沒那麼巧的事情。壽命不要了。
前幾年黃忠昌在深圳用這個方法,閉三年關,看看是真的是假的。他三年還沒有滿,差兩個月,兩年十個月,預知時至,他走了。絕對不是壽命到了,他才三十幾歲。功夫成片到了,阿彌陀佛可以來接引就去了,沒有留戀了,這個才講得通,這才是正確的。這世間太苦了,緣成熟了,為什麼不去?還有什麼好留戀的?瑩珂法師給我們做得最明顯的例子,他念佛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你好好的學,十年之後,壽命到了,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他想了一想,不要了,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你走。佛也同意,告訴他,好,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三天之後真的往生了。他也沒有生病,一切正常。到第三天,他請寺院裡頭這些法師、同參道友念佛送他往生。大家當然很歡喜,我來念佛送你,看你走不走。念到一刻多鐘,古時候的一刻大概是我們現在四十分鐘的樣子,瑩珂法師就說佛來接引了。別人看不到,他看到了。跟大家告別,我到極樂世界去了,說完真走了。這不是假的,這個事情記在《往生傳》,《淨土聖賢錄》都有記載。好像《安士全書.西歸直指》裡頭也引用這個故事,這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成佛的捷徑確實就是念佛,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