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九十六頁,我們從第六行末後一句看起:
「故《會疏》曰:著者,明也。此明字下得好,蓋此即明心見性之明也。所明者即無上下之平等理體,即是心也」。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告訴我們,「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真心。真心裡頭一法不立,真心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說不出來,也無法想像,那是真心。整個大乘佛法都是說明這樁事情,叫千經萬論。明,就是真正明瞭沒有上下的平等的真心。真心是萬物、萬法之理,是萬物之體;換句話說,萬事萬物都是從這個地方發生的,它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缺乏。所以古大德有句話說,「若人識得心」,若是假設,有個人他真的把心找到了,他的大事就圓滿了,所謂圓滿就是證得究竟佛果。究竟佛果是個名,其實是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性相、理事、因果全都通了,全都明白了,這稱之為佛。
下面接著說,『洞達』,「洞者,洞然明白」,這個洞有徹底的意思。達是通達,「識心達本」,識是認識,認識了心,達到了本體。這個心也可以說之為阿賴耶、八識心王。本,本是自性,真如本性,就是真心。真心、妄心統統都明瞭,「窮盡心源」,所以叫洞達。「《會疏》以證入釋洞達」,也就是這個意思。「無邊際者,豎窮上下,橫裹八方,無有邊際」。這是說的事相。豎是從上下來講,上面,這是講空間,也講時間;時間,豎是講過去,窮是講未來。橫裹八方是講空間,四方、四維稱八方,加上上下就是十方。十方沒有邊際,過去未來「不可窮盡」。「佛智所照,亦復如是」,佛的智慧光明,對於十方三世他都能照見。「故《會疏》曰:是則佛智所照也」。
「至於《嘉祥疏》曰:證果,無有形色上下好醜之異」。這句話也說得非常好,如果有形色、上下、好醜,這個人沒證果。為什麼?很明顯他還有分別、還有執著,有分別、有執著是凡夫,決定沒有超越十法界。這些形色、上下、好醜統統放下,沒有了,佛在《般若經》上告訴我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正證果的境界。所以修行,這部經實在是太好了,修什麼都在經題上,清淨心、平等心、覺心。清淨,沒染污。什麼是染污?從理上講,起心動念是染污,分別執著是嚴重的染污;從事上講,自私自利是染污。染污的根源是我相,人執著這個身是我,執著能為、能思想、能分別執著的這是我的心,這個肉體是我的身,這叫染污,全染污了。佛告訴我們,《金剛經》上前半部講相,相是什麼?物質現象,我、人、眾生、壽者,全包括了。這說得粗,就是身相。後半部講的是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那是講的心相,講得深。前面一半是身,後頭半部講的是心。不但身是假的,心也是假的,為什麼?真心沒念。
佛教我們先破四相,四相粗,不要執著,再破四見。四相破了證阿羅漢果,四見破了就是圓教初住以上,法身菩薩。佛為什麼這麼說法?因為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執著這些假東西,你不能見性。你有真性,前面經文說得好,特別是曹山,你要相信真有。我們念佛人要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是我們真心變現出來的。真真實實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樣樣東西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大乘不求別的,只求見性。無論是真心、是妄心都沒有邊際,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不可窮盡。佛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跟自性完全相應,沒有絲毫差異。
《會疏》上說佛智所照,《嘉祥疏》裡面講證果,說得好!遍法界虛空界沒有好醜之異,沒有邊際,這是「真諦境」,真諦境就是諸法實相、事實真相。《疏》的意思,這幾句是黃念老說的,「疏意所證果覺,無諸差異,是無上下。智契真諦境,故沒有邊際」,覓邊際了不可得,與《會疏》說的意思相同。「至於《淨影疏》又有一說,疏曰:但能念道,行德顯著,不簡上下,同得往生。故言著於無上下也」。淨影是隋朝慧遠法師,《無量壽經義疏》裡頭有這幾句話。但能念道,這個道就是阿彌陀佛,心裡頭念著阿彌陀佛,口裡面稱阿彌陀佛的名號。行德顯著,這個修行非常明顯。不簡上下,心裡面一切放下,上是菩薩,下是三途眾生,同得往生。為什麼同得往生?他修的因相同,菩薩也是信願持名,眾生也是信願持名,所以同得往生。
極樂世界的殊勝我們知道,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沒有高下。十方諸佛剎土有高下,有菩薩、有聲聞、有緣覺、有人天,極樂世界也有,但是它是平等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平等了。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這意思就是說,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法身菩薩,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為什麼我們選擇極樂世界、選擇彌陀淨土,道理就在此地。這個法門一生成就,而且是快速成就。我們不知道、沒搞清楚,那情有可原,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決定發心求淨土。
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就是世尊在《金剛經》上教導我們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我只取《無量壽經》,我只取念佛法門,其他的不涉及。為什麼?怕我自己的時間不夠,怕我的智慧德能不夠。我們必須把全心全力集中,專修這個法門,那你就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你就等於證得了究竟圓滿。經上所說的我們一定是深信不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這部經要多讀、多聽,反覆的聽,無厭倦的去聽,為什麼?遍數多了就真的明白了。遍數不夠還是有一點懷疑,從什麼地方看到你懷疑?你還有一些沒放下。真正通達明瞭就徹底放下,心裡頭憂慮、懷疑連根拔掉了。不能再搞別的,搞別的叫打閒岔,對我們沒有好處。
我們自己要承認,這一點很重要,承認我確確實實是愚昧凡夫,不是上根利智。仔細思惟觀察,這個法門我能受,能承受,我能修,我有把握這一生能成就;其他的法門要斷煩惱、要消業障,只有這個法門可以帶業往生。這些統統要想到,否則造成障礙連自己都不曉得。自古以來,弘宗演教的大德、大師,多少都不能夠超越輪迴,沒有往生,多半生天上。天的壽命長,福報大,生天就是耽誤時間,為什麼?不能再往上提升。這是我們在人間所謂的「富貴學道難」,他沒有感受到有苦,他覺得人生很樂,用不著修行。說離苦得樂,我已經離苦,我沒有苦,只有樂,所以他聽了不在意。嘗受到苦果的人才知道這個世間真苦,知道離苦得樂的法門是無比的可貴,遇到了,如貧得寶,無量的歡喜,認真學習。
下面念老說,「若得生彼」,假如你生到極樂世界,「神通洞達,無有邊際」,六種神通圓滿了。圓滿是什麼意思?眼能見遍法界虛空界,能見過去未來,無有邊際,耳徹聽,意遍知,虛空法界的一切狀況你沒有一樣不知道。「故云洞達無邊際」。「疏謂上中下三輩皆得往生,故云無上下」,這是說,上有等覺菩薩,下有無間地獄,統統能往生。「極樂人民皆神通無邊,故云無邊際」。《會疏》、《嘉祥疏》、《淨影疏》這三種說法可以合起來看。
再看底下這段,「極勸往生」,釋迦、彌陀苦口婆心勸我們。這裡頭有六段,第一段「極勸勤求」,經文: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
這話說得多懇切。這一段以前,就是辛五這一科,前面「所說皆極樂聖眾之功德智慧」,這一大段,是世尊「喚醒法會大眾」。我們今天有緣,讀到這個經本,聽到我們的分享,這就是法會大眾。經中的法會大眾包括我們,所以這些話我們要直下承當,「精勤修習,求生極樂」。「前所開示,常住真心,人人本有,個個現成,本自清淨,能生萬法」,跟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完全相同。「悟則頓契本佛」,本佛是什麼?你本來是佛。淨宗法門理論依據,就是佛在《觀無量壽佛經》上所說的兩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個心是你自己的心,淨土念佛成佛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說悟,悟就頓契本佛,就成佛了;迷,「迷則妄淪生死」,淪是淪陷,淪陷在六道輪迴,搞生死流轉,這迷了。但是這裡頭有個妄字,這個妄字很重要,妄就不是真的,六道輪迴是假的,像作夢一樣。再告訴你,極樂世界是真的,這個地方六道十法界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我們今天造生死業,造業也是假的,受果報也是假的,叫妄!「於是世尊悲愍」,我們在作夢,在受苦受難,自己完全不知道,佛在旁邊看得清清楚楚,生起慈悲心、憐憫心,把我們喚醒,講這部經就是喚醒我們。
「大眾即知是心是佛」,知道我們自己本來是佛,這個知重要,「當即精進」,那就「是心作佛」。精進,怎麼個精進法?我真相信,就是精進;我真想往生,就是精進;我這個佛號一句接一句沒有間斷的時候,這真精進。口裡間斷沒關係,心裡沒間斷,所謂念茲在茲,起心動念就是一句彌陀。其他的,身心世界全是假的,不取不捨,隨緣度日。不必起心要去求,也不必起個念頭我要把它捨掉,沒有這個必要,假的,一場夢,處之泰然。緣有好,緣沒有也好,都好,有緣就逢場作戲,別當真;沒有緣,清淨無為,一心專念,你說你多自在。所以佛教給我們,隨緣不要攀緣。沒有一樣不是為眾生,不是為正法久住。
「故曰:宜各勤精進」,宜是應該,各是每一個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都要精進。這個各,「不僅當時在會之人,實兼指後世一切能聞此法者」,都包括在其中。讀到這部經本,聽到演說分享,統統都有分。所以,每個人都應該依教奉行,依此慈悲教誨,「信受奉行,念佛往生」。念佛往生,「正顯是心作佛之究竟方便」,他真到極樂世界去,他真的去作佛去了,這是究竟方便。在這個世間,明白的人、隨緣的人恆順眾生,住持正法,為人演說,但是對這個世間一塵不染,心地乾乾淨淨,沒有分別。這是佛知、佛見、佛德、佛行,這真精進!
我們看下面這段,『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佛勸大眾,各各皆應精進勤修,努力自為,求生淨土,徹證本心,圓滿佛智」,這幾句話重要。我們這次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就為這個,這還得了嗎?每一個有智慧的人、覺悟的人,無不是以這個為目標。但是事實上少之又少,什麼原因?緣不相同。我有這個大願,我沒有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自己遇了,智慧不開,聽不懂,沒有選擇這個法門,去選擇其他法門修學,很多很多。這是什麼?善知識教。眾生在這個世間,有幾個人真正遇到善知識教誨?今天這個時代,善知識也非常不容易,很稀有。遇到之後,你真能相信嗎?
早年我在台灣求學,親近章嘉大師,很多人告訴我,章嘉大師是政治和尚,沒人願意親近他。我是早年親近他,佛法的紮根教育是得力於他老人家。我離開工作,專心想學佛,也準備出家,住在懺雲法師茅蓬,懺雲法師問起我章嘉大師的事情,我告訴他了,半信半疑。一直到章嘉大師圓寂,火化一萬多顆舍利,後悔莫及,這樣的大德,在世的時候沒有去親近他。後悔來不及了,走了。我親近李老師,跟李老師學經教十年,多少這些,當時叫高僧大德,遇到我就勸我,李炳南是四寶,你怎麼跟他學?三寶,說他是第四寶,這諷刺的話,不是好話。佛門高人多的是,你為什麼跟他學?我當時回應的,佛家的高僧大德我知道,很多,但是他們不肯教我;李老師不很行,他教我,他天天教我。我說高僧大德太高了,我們攀不上去。像這些流言,要是我們心被動搖,機會就失掉了,像懺雲法師,機會失掉了。
善知識不容易,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個本子,多少人毀謗他,黃念老居士這個註解,多少人批評他,我們要是受這些人的影響,這個本子一定拋棄掉了。找什麼本子?找自古以來世代相傳的康僧鎧的原譯本,魏譯的。康僧鎧是三國時代的人,他住在魏國,那時候三國魏、蜀、吳,所以這個譯本前面冠上「魏.康僧鎧」。他是外國人,這個國家在西域,不大,康居,歷史上的康居。他們也沒有姓,就用國作姓,康,僧鎧。那時候,像中國唐朝玄奘大師到西域、到印度,上面加個唐,唐玄奘,冠上他的國籍。這個本子在五種原譯本裡頭翻得好,內容也豐富,文字還不太生澀,讀的人很多。日本人,我們相信是跟善導大師學的,日本淨土宗的祖師,善導大師的學生,全都是依康僧鎧的本子。所以在日本,《無量壽經》的註解有二十多種,中國只有兩種,幾乎全是康僧鎧的本子,註解。
但是這個本子之外還有四種本子,裡面各有很重要的經文,康僧鎧這個本子上沒有。《無量壽經》是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每次講的大同小異,因此這才有會集的必要。王龍舒居士,宋朝人,帶頭,他第一個做會集本。王龍舒居士念佛,往生的時候是站著走的,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可以給他做證明,他這個會集沒做錯,如果做錯,不能有這麼好的瑞相,也是給人做證明。這個會集本入藏,《大藏經》裡面收進去了。入藏等於當時那一代高僧大德肯定這個本子有價值,可以流傳後世。雖然有瑕疵,瑕疵很明顯,大家能看得出來。
第二次會集是咸豐年間。咸豐做皇帝,慈禧是妃子出身。以後他死了,兒子很小,叫同治,慈禧太后帶著他的兒子共同治國,所以叫同治,年號叫同治,是這麼回事情。以後她就掌權了,兒子很小就死了,她就變成太后。找了個光緒,侄子輩,跟她兒子同輩分的,為什麼?她可以執政,完全是私心,慈禧是真正的皇帝。魏默深的本子比王龍舒的好,但是流通量很小,也沒有入藏,讀的人不多。
第三次是民國年間,夏蓮居老居士發心做第三次的會集。他開始會集的那一年我才六歲,十年圓滿,十年那時候我十六歲,正是中日戰爭的時候。山東那個地區被日本人佔領,這些人到處逃難,所以會集也真不是容易事情。這個本子流通量很少,沒有人印它。到我們發現這個本子,展卷來讀誦,無量歡喜,文字簡潔、通暢,會得真好。而且都是原文,沒有改動經本上原來的字,把五種原譯本裡面內容全部收在這個本子裡頭,沒有遺漏;相同的部分刪掉,有不相同的地方統收進來。這個本子好!確確實實稱得上是《無量壽經》圓滿的版本,釋迦牟尼佛多次所說的,沒有一句遺漏掉。
黃念老的註解是集註,集大乘經論的精華、祖師大德的註疏一共一百九十三種。這麼多的資料,講到這部經的經文字字句句,蒐集這麼多資料,提供給我們做參考,這個功德太大了!世尊末法九千年,全憑這部經、這個註解得度,我們要認識。怎麼認識?古人所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我們把這個經書,會集本讀一千遍,把這個註解讀一千遍,你就完全明白了。這部經明白了,你再展開所有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你全都貫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個法門成就,門門都成就了。所以佛在這裡慈悲勸我們,應該精進勤修,努力自為,求生淨土,徹證本心,圓滿佛智。
「勤者,《俱舍論》曰:勤謂令心勇悍為性。亦即精進之義」,勇猛精進。「求者,求道,亦即求生淨土」。求生淨土就是求道,求生淨土就是求成佛。「經中」,本經經文上有,「人有至心求道」,至心就是我們講一心一意,不夾雜妄念,這叫至心,真誠到極處,求生淨土,「精進不止」,這種精進心不能中斷、不能改變,「會當尅果」,必定能夠證果,這個證果就是往生。「故下曰」,底下一句經文說,「必得超絕去」,超是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經中自求之自字,至為緊要」。前面讀過,是法藏比丘向世間自在王請求的時候,佛告訴他,「汝自當知」、「汝應自攝」,意思跟這個相同,你自己一定知道。信心不逆,求願往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
「《會疏》曰:欣求在己。己,自心,故云自求」。為什麼?極樂世界是我自心變現的,這個一定要懂,阿彌陀佛也是自心變現的,經上常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不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不離自心,全是自心變的。這樁事情確確實實大乘經把它講透了。我們在前面曾經讀過,好像是天台大師《摩訶止觀》裡面的話,「相由心生」。相是現相,極樂世界是相,阿彌陀佛也是相,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相,相從哪裡來?相從心生。今天科學家也這樣告訴我們,物質現象從哪來的?從念頭來的;念頭從哪裡來的?念頭從自性、真心裡頭變現出來的。這一點,科學還沒說清楚,佛說清楚了,等待科學來證實。後頭有一句總結結得好,相由心生,總結的是「全體是心」。大乘教裡頭,除了心之外什麼法也沒有,全是心現的。你看惠能大師講的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遍法界虛空界從哪裡來?心生的。
真心能生能現,妄心,就是阿賴耶,能變,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妄心變的,就是阿賴耶變的。如果沒有阿賴耶,沒有阿賴耶就是真心,真心所現的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面的人,全都轉識成智了,他們都是真心用事,沒有妄心,所以那個世界的一切現象永恆不變。變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波動現象,所謂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頻率。實報莊嚴土沒有,根本沒有頻率。一般講,方便有餘土有,凡聖同居土有,實報土沒有、常寂光沒有。怎麼有的?這個有應該是兩種,一種是凡夫,我們這個狀況之下,佛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麼來的;另外一種,成了佛,回歸常寂光,眾生有感他有應。應的時候現相,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相,不但能現身相,能現國土的相,這個能量太大了。
能現國土,極樂世界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極樂世界這個國土,要以一般大乘來講,它是新興的國土,很年輕。極樂世界從出現到現在才不過十劫,很年輕,像一般他方諸佛世界,包括娑婆世界,都是無量劫,十劫不是太年輕了嗎?就是說,這個年輕的國土是阿彌陀佛願力所現的。我們要往生,我們的念力、我們的自性跟阿彌陀佛的願力融合在一起,現出極樂世界的國土。這個關係我們搞清楚,「自性彌陀,唯心淨土」,說明淨土跟阿彌陀佛、跟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比一家人密切。一家人,身不相同、心不相同,身是阿賴耶的相分,心是阿賴耶的見分,不一樣。極樂世界的關係,阿彌陀佛跟我們是一個身,自性,極樂世界跟我們也是一個體,是一心、一體的關係。這講倫理,再親不過了。阿彌陀佛確實就是自己圓滿的心性所現出來的,圓滿的德行、圓滿的智慧,現身、現土,沒有離開自己。所以《會疏》才說欣求在自己,欣是喜歡,就是求生,己是自己的心,所以叫自己求。
「淨宗雖為他力法門」,他力是阿彌陀佛的願力。「但行人若不自心精進,斷除疑惑,深生正信,切願求生,亦決無往生之理」。這就是淨宗念佛還有不能夠往生的,原因在哪裡,這個要知道。我們求生淨土這個念頭不懇切,我們還有疑慮,就是半信半疑,百分之九十九的信,還有一念疑惑都不行,那都會造成障礙。決定沒有疑惑,深生正信,絕無動搖,懇切的願望求生,我哪裡都不想去,我就想往生淨土,這樣才行。如果這些都有欠缺,往生就難了。所以佛勸勉我們,「努力自求之」。我們努力自求就是求阿彌陀佛、就是求蓮池海會佛菩薩。我們自己有一分求的力量,佛菩薩對我們就一分加持;我們十分心去求,就得十分加持;我們萬分心去求,就得萬分加持,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
我們再看底下這段經文,「必生佛國」。
【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
『必』這個字非常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我們看註解,「是心是佛者,性德也。是心作佛者,修德也」。性德、修德都是自己的,自己心性之內的本分事情,不在外。「修德有功,性德方顯。故努力自求,則必得超絕去」。理、事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信心才真的十足。「超者,超脫」,超脫六道輪迴、超脫十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全都放下。「絕者,滅盡,斷棄」,這個絕就是斬斷的意思。「故超絕者,指超脫輪迴,斷除生死」,決定不再搞輪迴裡這些事了,不幹了。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慈悲心懇切,看到這個地球上眾生這麼苦,你還想回來救他們,行。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個面,為什麼?見面就得到佛力加持。你跟阿彌陀佛見了面,你的智慧、神通、道力就等於阿惟越致菩薩,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你修來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阿彌陀佛無量劫修行的功德加持給你。你就有能力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緣眾生起感應的作用,眾生有感你就能應,這個時候再回到娑婆來,那一念之間,來去自由。不是想來就來、想去就去,你還有想,有想是凡夫,到那個時候沒有想,到那個時候完全是眾生有感你就有應,自然的。感的時間長,你住世的時間長,感的時間短,你住世的時間短,由感而生,由感而滅。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住世八十年,這是眾生有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也是眾生有感。眾生不想接受佛陀教誨,這緣就沒有了;或者是聽聽佛的教學,但是不能發願去真做到,這個感也斷了,佛都不會來了。
所謂有緣,這個緣就是能信、能願,喜歡跟佛學,而且會有成就。這就是一般經教裡面講的法運,佛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有滅法。所謂正法、像法、末法跟滅法是同時存在的,不是現在我們一般所講的,佛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不是這個說法。什麼是正法?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這就是正法。我們現在淨土宗,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真念佛的、有真往生的,就是正法。如果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沒證果的,這叫像法;有講經、有聽經的,沒有真修行的人,這就是末法;講經的人都沒有了,叫滅法,法就滅掉了。這是用這四個標準,講的、聽的、修的、證的,四個都有這是正法。當然,講的這個人必須具備這四個條件。
講淨土而不能往生,有沒有?有。但是聽眾當中有往生的有沒有?有。為什麼?聽了他真幹。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跟這個老師學,學生學得超過老師,這是自古至今真有。老師雖然講得很好,沒講錯,可惜沒有人真去幹,學生聽懂了,真幹。學生超過老師的人,世世代代都有,這也是中國人所講的德行。學生超過老師,老師教學的成功;如果學生不能超過,比不上老師,這個教學是失敗的,那結果是什麼?一代不如一代。興旺的氣象是一代超過一代,這興旺。學生超過老師是應該的,正常的現象,學生用老師的基礎,向上再提升一級就超過老師,這好事。真正好老師,無不是希望學生超過自己。
「《會疏》曰:一時頓超三界」,一時就是開悟的時候,一開悟就立刻超越,三界是六道輪迴,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斷絕曠劫繫業」,曠劫是指時間,繫是繫縛、煩惱,業就是造的業。業有善業、有惡業,善業感三善道的果報,惡業感三惡道的果報,都不能夠要。世間人斷惡修善,求福的人很多,都是求生天、求來生福報,這出不了三界,還迷,沒有覺悟。只有佛法真正覺悟了,它教我們超越三界。你看,世間一切宗教沒有,都是講天堂,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都是以這個為目標。唯獨大乘,小乘還不行,小乘確實還有一些把四空天當作般涅槃,把四禪的無想定當作般涅槃,這就是很大的誤會。這些修行人實在講功夫也真了不起,這樣的功夫如果遇到淨土,他求往生,他是生在方便有餘土,他不在凡聖同居土。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無量劫又無量劫才有這麼一次遇到的機會,太難得了。這個話出自於本師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勸我們要超絕,超三界,斷絕煩惱繫業。
「夫聖凡智愚,九品萬類,各各皆得超絕去者,全賴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從果起修,一生成就」,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往生靠什麼?全靠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一乘願海就是四十八願。所以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全賴彌陀一乘願海,跟蕅益大師說的相同;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全在持名功夫淺深。這句話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不是在念佛多少,是在功夫淺深。功夫深的人,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都拿到最高的品位;功夫淺的人,一天十萬聲佛號,要沒有信願都不能往生。這個道理要懂。功夫淺深說什麼?總不外乎你放下了多少,你放下得多,功夫就深;你放下得少,功夫就淺。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功夫。對這個世間還有沒有眷戀,還有沒有情執,功夫從這個地方看見。
六字洪名要把功夫念出來,當我們對眼前一切人事物起心動念,這就是煩惱習氣。這個時候提起一句佛號,把這種妄想分別執著打掉,這叫功夫。什麼時候念頭起來,古人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覺悟得要快。第一念是個妄念,第二念是阿彌陀佛,讓這個妄念不繼續,不是一個一個接著來,這叫功夫,真放得下!一般人為什麼放不下?他有顧慮,我放下了,我明天生活怎麼辦?他有這個考慮,他就放不下。真放下的人不管明天,不要去想它,明天還沒到,想它幹什麼?過去已經過去了,別想它;未來沒有到,也不想它。一切聽其自然,前面講了八個自然,自然才隨順性德。
所以初學的人,對這些很深的理沒參透,信因果就好,真相信因果,肯放下。為什麼?命裡有的決定是有,命裡無的決定是無,你無法強求。命裡有的捨不掉,你這裡捨了,那裡又來了,愈捨愈多。怎麼辦?不要放在心上,根本就不予理會,一切隨緣。命裡頭有財富,要知道幫助貧窮苦難的人、需要的人,你幫助他,財源滾滾就來了。來得愈多,我幫助愈多,我絕不把它存起來自己享受,那就錯了,就完全錯了;愈施愈多,愈多,大做好事。好事裡頭第一等好事,幫助眾生覺悟,這最大的好事,真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苦從哪來?苦從迷來的,什麼都不知道,這個苦;樂從哪裡來?樂從覺悟來的。破迷開悟是要戒定慧三學,我們覺得這個東西困難,困難你就一心念佛,一心念佛符合戒定慧三學。真信、真願、老實念佛,這就是戒;心裡只有一句佛號,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沒有懷疑,這就是定;定久了,定有一定的功夫了,像前面所說的,不定什麼時候豁然大悟。縱然不能夠徹悟,大悟肯定有,大悟就能解決問題。
所以人不能不相信因果。因果從什麼時候有的?從有宇宙那天,從有我們這個人這一天就有,跟著來的。在佛法裡面講一念不覺,因果是一念不覺裡頭所生的,也是決定是有。種善因、結善果不執著、不分別,若無其事,叫做功德,功德不可思議;斷惡修善記在心裡頭,常常希求果報,是福德。福報會現前,跟你的修德一定相應,修小善有小的福德,修大善有大福德。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不能不知道。
淨宗的修學,我們全心、全身投靠阿彌陀佛,這是正確的,一切都交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替我做主。我這個方法,是我在二十六歲的時候章嘉大師傳給我的,我接受了,我完全相信。所以一生佛菩薩安排,我們什麼都不去顧慮,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是阿彌陀佛安排的。我們在境界裡頭,最重要的提升自己智慧德能,在境界裡面你學到很多東西。不被境界所轉,自然就能轉境界,《楞嚴經》上說得很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怎麼轉境?境界現前保持鎮定,不受它干擾,順境、善緣不起貪戀,逆境、惡緣不生瞋恚,保持你的平常心,就是清淨平等覺。你就守住這句話,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我一定是清淨、平等、覺而不迷,這就對了,問題就解決了。這是真正修淨土、真正學佛。所以這從果起修,阿彌陀佛是果,不是因,一生成就,「故皆得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沒有一個不往生。
下面第三小段,「橫出三界」。
【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
「往生者,依彌陀本願加威」,加就是加持。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劫修持的功德加持給我們,我們一般人說保佑,你不再墮三惡道,「故云惡道自閉塞」。這個裡頭要知道,三惡道的因是什麼?貪瞋痴。我們自己一定要有順境不貪、逆境不瞋恚,無論是順境、逆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如如不動這是定,你就得到彌陀加持;如果還有貪心、還有瞋恚,阿彌陀佛就不能加持你。決定不是阿彌陀佛有什麼厚此薄彼,決定沒有,佛是決定平等的。因為貪瞋痴不能接受加持,佛力加持給你,貪瞋痴把佛的加持破壞了,你得不到受用。你沒有貪瞋痴的話,佛的加持你接收到了,你的智慧、你的德行、你的道德肯定向上提升,甚至於這個提升你自己能感覺到。所以經上講『惡道自閉塞』,自然閉塞。
「皆登不退,直至成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永遠不會退轉,這是十方世界都沒有的。一切諸佛剎土修行都是進進退退,只有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永遠不退。什麼原因?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講經教學,一天都不會中斷,天天在講,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念念都在學習,不中斷,這到哪裡去找!極樂世界跟我們這裡不一樣,我們這裡晚上要睡覺,還得吃三餐,這都是中斷。極樂世界不要吃飯,極樂世界不要睡覺,極樂世界能量的補充是從自性來的,是自性的性德。學習不中斷就快,那進步多快!極樂世界沒有晝夜,它的光明不依靠日月星辰,這前面我們都學過的。自己身上放光,佛放光、菩薩放光、樹木花草放光、山河大地放光,光明世界。這些光都能做佛事,光中化佛,佛又為眾生講經,又為眾生做種種示現。所以那個地方,剋實而論它是學校,像是一個大學一樣。
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就多次給我們介紹、宣講,沒有提到極樂世界有國王,沒提到,極樂世界社會的士農工商沒提到,只提到極樂世界兩種人,一個老師,阿彌陀佛,另外就是學生,十方世界去往生的。也有提到,十方諸佛也有時候到極樂世界去講經教學;也提到他方那些菩薩,這些菩薩不是普通菩薩,都是法身大士,他們有能力到極樂世界來參學,見阿彌陀佛,聽佛講經說法。同時,極樂世界的菩薩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有能力經常不斷的去十方世界去參訪,去供佛、聞法。這個我們都要注意到,這太殊勝了!在這個世間,我們想見一尊佛都不容易,想見一個善知識都很困難;到極樂世界,十方一切諸佛想見哪個你就見到了。同時見到,為什麼?化身。自己的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沒離開,同時化無量無邊身,到無量無邊諸佛世界,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你就想到,極樂世界一天的修行抵得我們這裡無量劫,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極樂世界成佛之快,出乎我們想像之外,它太殊勝了!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