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八十九頁,倒數第三行,從當中看起:

  『禮義都合』,從這裡看起。「禮義者,仁義禮智信,世間道德也。但此二字不但代表當時古印度之社會道德」,實實在在「泛指後世種種社會各個時代之社會道德與規律」。這個五德,中國古人講道德,道是大自然的規律,稱之為道;隨順大自然的規律,這叫德。五倫是道,父子不是人創造的,這是自然的規律,所以父子有親這是道,夫婦有別是道,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大道,倫理的大道。五常是德,合起來是道德,仁義禮智信是五常,完全隨順於道。父子有親裡面,這個親就是仁義禮智信,一樣都不缺;夫婦有別,別裡頭也是仁義禮智信;君臣有義,義裡頭也是仁義禮智信;長幼有序都不離開仁義禮智信,朋友有信亦復如是。所以這個道,五倫的道完全落實在仁義禮智信,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這個道德是性德,不是哪個人創造、哪個人發明、哪個人建立的,不是的。所以孔老夫子他相信,他不懷疑,老人一生求學、為人的心態就是守住這個道德,「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以後這二千五百年,所有讀書的人,今天講知識分子,乃至於國王大臣,都遵守這個道德的傳統。所以世世代代社會安定和諧,太平盛世。

  現在我們學西方的科技文明,把老祖宗東西拋棄了,社會亂了,人民苦了,地球災變不斷的提高頻率。這是什麼?違背了自然的生態,違背了性德。道德沒有了,道沒有了,五倫沒有了;德沒有了,仁義禮智信沒有了。現在我們嘗到這個苦果,應不應該回頭?如果不回頭,連科學家都說,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也就是人類要從地球上絕滅,地球不會滅,地球上的人要絕滅,科學家提出來的。科學家根據什麼?根據現前事實真相,發展的速度非常之快。我們看最近幾十年,十年一個階段、十年一個階段往前面看。抗戰勝利的時候距離現在六十年,那個時候的社會,比今天講起來算是安定和平,雖然有戰爭。為什麼?人與人之間還有一點道德的觀念,大家還都樂意遵守。五十年前就不如六十年,四十年前就不如五十年,一年一年往下滑,不是提升;換句話說,一年不如一年。什麼原因?總的一句話來說,人心壞了,一年比一年壞,壞到你無法想像,那要再過個三十年、五十年,報應現前。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古人有一句諺語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五十年後那個時候到了,那就一切總報。

  地球在過去有過這樣的大災難,幾乎所有動物絕滅了,留下來很少很少,那叫做種子,慢慢再繁衍,經過幾萬年,成了現前的社會。科學家還告訴我們,應該每一次地球絕滅與科學都有關係。科學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人不相信倫理、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報應,不相信這個世界還有神,為所欲為,自私自利膨脹到極處,造成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的絕滅。我們今天冷靜觀察,現在的人,我們看人,回過頭來再看自己,我們有沒有仁?仁者愛人,仁民及物,我愛一切人,包括一切人所愛之物,我也都愛護。愛人,他家裡養的小狗、小貓,他所愛的,我們也要愛牠。他所生活的方式,所居住的家園,他愛,我們都要愛它,愛它就不能破壞它,愛它就一定要保護它。現在在這個世界上,這種人能不能找到?不能說沒有,太稀有了。

  義者循理,義是什麼?思想、行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合情,合人情。人情的核心就是愛,在佛法裡面講就是慈悲,人情的核心。一個人,愛自己的人決定愛人;不愛人的人,決定他不知道自愛,他不愛自己,他盡情縱欲,求一時的快樂,不顧後果。就從飲食起居上你細心去觀察,好吃是不是愛自己?不愛自己。為什麼?過分的飲食傷自己的五臟六腑,不知道愛惜。佛法裡面提倡日中一食,提倡過午不食,什麼原因?愛護自己的五臟六腑,幫助它節省它的能源。我們過量飲食要靠它們消化,它的負擔很重,讓它的負擔減輕,壽命就增長,就健康長壽,是這麼個道理。古大德要求人吃七分飽就夠了,不要太過分,為什麼?自愛,不是為別的。飲酒不要過三杯,為什麼?不傷五臟六腑,少量的,幫助血液循環,好事情。喝醉了傷身體,五臟六腑統統受到傷害,那怎麼是自愛?就不自愛。

  佛門裡面提倡素食,自愛,素食健康長壽,減少疾病。我學佛選擇素食,因為在沒有學佛之前,我有一段的時間跟伊斯蘭教接觸比較近,朋友是回教徒。我看到他們一些資料,對於飲食方面他們比一般人重視,有愛心。你說一般的肉他們不吃,他們吃肉一定是阿訇宰殺的。為什麼?阿訇有慈悲心,宰殺畜生的時候一定是一刀斃命,減少牠痛苦。在殺牠之前給牠念咒,給牠念經迴向,這都是什麼?有禮節加於牠。雖然殺牠,不是瞋恨心,是愛心,殺的時候盡量減少痛苦,以真誠的愛心來對牠,這他們所講求的。動物他有選擇,有很多動物性情不好的,他們不吃,為什麼?影響自己身體。所以我們懂得了,伊斯蘭教講究衛生,還講究衛性,保護自己良好的性情。

  到我們接觸佛教,覺得佛教的飲食比它還高,不但懂得衛生、衛性,這衛性從哪裡看?他不吃五辛,蔥、蒜、蕎頭、韭菜、洋蔥這個五種東西他不吃。這什麼原因?性情不好,這五樣東西,生吃會引起肝火,就是發脾氣;熟吃它產生荷爾蒙,容易引起性衝動。生吃、熟吃都不好,所以把它戒掉。我們要懂得佛制戒律的原因,要明瞭為什麼這個不能吃,這也不是肉。這是什麼?植物裡頭也有選擇,它性質好與不好。但是這個開緣很廣,這五種東西也跟喝酒一樣,過了量才起作用,如果不過量不起作用。你大蒜吃個一瓣兩瓣不會起作用,如果像山東人一樣,吃大蒜像吃花生米一樣,那就真有問題。但是那個吃我們吃不下去,太辣了,他們吃習慣了。那個會起作用,為什麼?他量太多了,一餐大蒜頭可以吃二、三個。我們吃兩瓣就不得了,三瓣就嚥不下去了。所以這個量跟酒一樣,這五樣東西都是量。所以佛准許菜裡面做香料、做佐料沒有事情;酒也是如此,做料酒,酒放在菜裡面,取它的味道,這個不起作用。

  所以佛講一切合情合理合法,佛很可愛,一點都不呆板,通情達理,很好相處。都給你講的道理,怎樣保護自己身體,保護自己的性情,佛更高一著,保護你的慈悲心。所以他講三個,素食是保護慈悲心,不殺生,不跟眾生做冤仇。你看衛生、衛性、衛心,這在飲食裡頭是最完美的。素食,為什麼要素食?你把它道理講清楚、講明白,大家就懂了。有道理,我們應該選擇,對身體決定有好處,沒有副作用。肉食的人多病,奇奇怪怪的病常常有;素食,我素食六十一年了,沒生過病,證明它真的是有好處,健康狀況比一般人都好。

  我這個一生很少檢查身體,十年前到澳洲,辦澳洲入籍的手續必須要身體檢查,那年我七十五歲。醫生是個印度人,印度教,見到我很歡喜,他對佛教很佩服。給我檢查只十分鐘,聊天聊了五十分鐘。十分鐘檢查過去他告訴我,驗血,他說我的血液是三十歲的人,身體什麼毛病都沒有,不必來檢查。問我,素食,心清淨。佛教導我們兩句話,我們做到了,身體一定會好,「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就清心寡欲,就健康長壽。生活有規律,一點都不亂,規律是什麼?每天讀經、拜佛、念佛、講經,規律的生活。什麼境緣都不妨礙,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相干,對我的工作、對我的學習一點干擾都沒有,統統放下了。

  所以「禮義都合」,真的,確實是後世,釋迦牟尼佛以後,這二千五百多年,我們通過實驗。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就本著這個禮義都合,與這些人相處都能夠和睦,都能夠彼此尊重、彼此關懷、彼此照顧、彼此合作,非常融洽,沒有遇到過對立的。這十幾年來周遊列國,管用,非常管用。而且用這個,我們用仁義禮智信,他對我也用仁義禮智信,我們當中沒有懷疑,我們當中真誠合作,這個社會多美好!所以確實種種社會各個時代的社會道德規律。

  中國人從這個基礎上再向上提升,有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四維,管子說的「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四維是禮義廉恥,廉是廉潔,恥是羞恥。管仲講的,這四個字如果沒有了,社會上人沒有禮、沒有義、沒有廉、沒有恥,這國家決定滅亡。八德是孝悌忠信、仁愛和平。我們就用中國這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四科,四科總結,結合起來它裡頭有重複的,只有十二個字,這十二個字做到了,身心和諧、家庭和睦、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不難記,就這十二個字,要真正做到。這是中國人古聖先賢、老祖宗給我們立下的中國人的標準,要做一個中國人,必須這十二個字要做到。本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講五戒十善、業因果報,講得非常清楚。善惡的根本確實就在仁義這兩個字,仁義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不仁不義是一切罪孽禍害的根本。這兩個字不能不講究,講是講清楚、講明白,究是追根究柢,徹底把它搞透,然後應用在生活上。

  這後頭說,「所發之願」,無論我們發的什麼願,學佛的人,有一部分人發的是學佛,是成佛、成菩薩的願,要與禮義相合;求升官發財的願,行,也要與禮義都合。世出世間你在一生想成就什麼,先要跟禮義相應,你會得到圓滿的成就。違背了禮義的成就,不是沒有,也有,他為什麼會有?過去生中積的大善,他命裡頭有,有大富大貴。現在的心行不善,他大富大貴還是可以得到,但是富貴享盡了,他造的罪業果報就現前。這就是所謂的「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切總報」。我們看看中國、外國的歷史,如果細心去觀察,這種果報都在眼前。只要能夠把中國人講的這十二個字,仁義禮智信擴充了,「始能為當時社會之所容」。我們當時是現代,我們做了這個實驗,最近這十幾年來周遊列國,無論到哪個地方,我們都得到很好的禮遇、很好的接待,我們的交流都非常融洽。我們的觀點他能包容,他們的理念我們能接受,所以社會和諧。世界宗教是一家,是可以做到的,這個不是理想,當前就有人在做了。真正做出來,我們不會感到奇怪,為什麼?這是人性,性德的流露,法爾自然。

  「方能宏揚教義,普利眾生也」,中國儒釋道都是立足在這個基礎上,所以儒釋道是一家。現在我們好像看不到它是一家,那是什麼?他沒有真的學儒釋道,真的學就是一家;他是表面上的,沒有真正學。真正學,不但儒釋道是一家,世界宗教是一家,世界文化是一家。走這條路子,這個社會才有安定,世界才會有和平,每個人民都能享到真正的幸福。中國古聖先賢對於這方面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以及做成的效果,都非常殊勝,記載在典籍裡面,中國的《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裡頭講什麼?要為別人介紹,最簡單的一句話,裡面所記載的是幸福人生、快樂人生的理念、智慧、方法、經驗,你要不要?如果你是要,喜歡,你就來學習。學習首先要把文字學會,文字是基礎,中國的文字很特殊,中國的文字是大學問、是大智慧。它不是用拼音的,它是用獨立的方塊字,每個字裡頭都有智慧,都有講究的。學這個不難,我們看到許多外國人,沒有中國文化的底蘊,沒這個基礎,學了三年,他有能力讀中國古書,研究中國古典的學術,他有能力。我見到的不止一個人,幾十個人。

  所以我常常想,中國人來要學文言文頂多兩年,而且成就肯定比他們還高,中國人有基礎、有底蘊。問題就是現在大家不學,看到它就害怕,躲得遠遠的,不敢接近,這是什麼?這心理不正常。外國人知道中國《四庫》裡頭有寶,文言文是一把鑰匙,這個鑰匙拿到了,寶藏就屬於他的,所以他肯拼命學。而且不是從幼年學起,都是從接近中年。澳洲前總理陸克文,他十七歲開始學。我曾經送他一把扇子,扇子上寫的字,《老子》裡頭的一段,他拿到手上從頭到尾念給我聽,學得不錯!所以我們今天要提倡,要鼓勵人念文言文。昨天國內有個同學寄了一包書給我,我收到了,我打開來一看,相當豐富,出乎我意料之外,都是民國初年小學生的作文,真的,不是假的。因為每篇作文上說,這是哪個學校,幾年級的學生,下頭是名字,這就不是假的,這些人的年齡大概都十二、三歲。我會把它整理起來重新翻印,印出來的時候,讓我們學文言文的同學來看看。你看看民國初年,大概八歲、九歲小朋友寫的文章,寫得很像樣子,十二、三歲就相當成熟了。

  我們今年印出來的《國學治要》,諸位都看了。《國學治要》當初編訂的,是以什麼樣的程度為標準?高中學生。高中學生他們就可以做自己的參考資料,或者自己自修的讀本,他就有這個程度。所以我們小時候,抗戰期間在福建念小學,我們學校校長,好像高中二年級的學生,當時做我們小學的校長夠資格了。他能夠讀《國學治要》,那還有什麼問題!所以,從前小學裡頭的老師,大概初中畢業就很多,而且教得很不錯,這年輕的老師。這是宏揚教義,普利眾生。

  『苞羅表裡』,這個草頭的苞跟沒有草頭的包是一個意思,古時候常常通用。「羅者,《嘉祥疏》曰:羅之言攝」,羅是包括的意思,統攝的意思。「故知苞羅即包容含攝之義,表指事相,裡指理體」。《華嚴經》講體相用,體是自性、是真如,表就是相跟作用。體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體是自性,大乘教裡頭也常說法性,法性跟自性是一個性,這是體,自性能生能現一切法。事相的起用與性德相應,這叫「苞羅表裡」,就是「事理雙圓」,理中有事,事中有理,理事無礙,理事相輔相成。「真俗並照」,體是真,永恆不變,俗是假的,有生有滅,生滅跟不生滅在一起,體不生不滅。所以生滅即是不生滅,不生滅即是生滅,你在這一樁事情,任何一樁事你都看得清清楚楚。

  我們今天常常用電視做比喻,為什麼?現在電視很普遍,家家都有,沒有人不看電視。我們正在看屏幕的時候,屏幕裡頭有體、有事、有相。體是什麼?體是屏幕,它不生不滅;相,我們按了頻道,這個頻道的相就現前;你看這個相裡頭起什麼作用,這些表演都是作用。所以在電視屏幕上看體相用,看不生滅裡頭有生滅,屏幕是不生不滅,裡頭的相跟作用有生有滅,交織在一體,你全看到了。不生不滅的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我們如何來應對?我們跟社會一切大眾和光同塵,這是事、這是相,這是有生有滅;我們的心如如不動,跟萬法的理體一如,不生不滅。生滅跟不生滅無礙,這叫理事無礙;正在生滅當中也不生滅,那就叫事事無礙。怎樣與性德相應?不放在心上就相應,放在心上就不相應,道理、事實的真相就如是。我們現一切相、一切行為決定不放在心上,為什麼?知道相是假的。不要執著這個相,不要去分別這個相,這跟菩薩沒有兩樣。菩薩高明,叫妙用,就妙在這個地方,不著相。不著相、不動心,他在業用上全是智慧,所以樣樣做得圓滿、樣樣做得如理如法。

  這一句「苞羅表裡」,我們把它念下去,「即事理雙圓」,事圓滿,理也圓滿了。「真俗並照」,就像我們看電視,真是屏幕,俗是裡頭的畫面,同時看見。「眾妙齊收,萬類普攝」,這是講我們自性的性德,遍法界虛空界一法不漏。「上智下愚,悉得度脫。世出世間,融通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一切人事物全是自性變化出來的,上智是自性,諸佛如來;下愚也是自性,也是諸佛如來,沒兩樣。上智是覺悟了,下愚是迷而不覺,雖是迷而不覺他有自性,不能說他沒有自性。所以一切法是平等的,一切法沒有差別。差別是我們從迷惑當中起的妄念,以為有差別,實際上毫無差別。只要我們能夠記得,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頻率,你就能體會到為什麼無差別。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是例外的,統統在這個頻率上出現,也在這個頻率上消失。這麼短的一念當中它有四相,這個四相就是生住異滅,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裡頭有四相,有生起、有住、有變異、有消失。這麼短的時間裡頭再分成四段,生住異滅四段,不可思議!所以《般若經》的總結,真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一切法真平等,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裡頭,生住異滅平等相,八地以上的菩薩看到了。

  『過度』,下面講,「過度者,《吳譯》經題為《過度人道經》,過度表自出生死,亦令人出生死之義」,叫過度。自己看破事實真相,放下分別執著,生死就沒有了。生死從哪裡來的?輪迴從哪來的?從分別執著來的。我於一切法不執著,清淨心現前,轉末那為平等性智;我於一切世出世間法不分別,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這兩個一轉,阿賴耶馬上跟著轉,阿賴耶轉成大圓鏡智,前五識立刻轉成成所作智,成所作智是成就菩薩自度度生的事業。轉八識成四智,這一轉過來,六道十法界這個身體沒有了,這個肉身沒有了。六道十法界的身是阿賴耶的相分,六道十法界眾生自己以為那是心的,是自己的心,其實是阿賴耶的見分。現在一轉,見相兩分都沒有了。所以,這個時候的身就是法性身,這個時候居住的國土是法性土。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於極樂世界所說的我們就能夠了解,就不會懷疑。極樂世界四土都是法性土,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統統是法性身。換句話,像如果用相宗的話來說,到極樂世界就轉八識成四智。不是你修行功夫上轉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阿彌陀佛幫助你轉過來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的恩惠,真不可思議!我們這個世間父母、師長不能比,即使是諸佛如來做我們的老師,都不能跟極樂世界比。在這個世間,老師教我們自己轉識成智;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沒講,他以行動,神通、道力,就自自然然幫助我們轉識成智,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恩惠不可思議。

  下面說『解脫』,「解惑業之縛,脫三業之苦」。解是解除,今天講解放,這是真的解放,把我們的迷惑解放,把我們過去今生所造的業解放了,善惡業統統都沒有了。這個解除,「解脫」也就是放下的意思,放下一切的業因,叫解,放下果報,那個叫苦,三業之苦。三業是身口意,身口意造不善的業,造貪婪,果報是餓鬼道,鬼很苦;瞋恨是地獄道,地獄道更苦;愚痴是畜生道,畜生道不容易擺脫畜生身,為什麼?牠愚痴,牠覺悟牠才會離開畜生身,很難覺悟。解惑業,就是幫助我們解開貪瞋痴這個繫縛,脫離三惡道的苦果。《唯識述記》,《唯識述記》是慈恩大師作的,這裡頭解釋這個名詞,「解謂離縛」,縛是煩惱,煩惱的代名詞,煩惱像繩索把我們捆住,我們動彈不得,用這個做比喻。今天繩索解開了,脫離繫縛,這叫解;脫,脫是自在,離開苦果。

  「又曰:言解脫者,體即圓寂」。體是自性,自性是圓滿,清淨寂滅。「由煩惱障縛諸有情,恆處生死」,這就是繫縛,特別是六道眾生。人為什麼會有六道?是煩惱,煩惱造業,業牽果報。恆處生死,永遠搞六道輪迴。在六道裡頭,如果沒有接觸到聖賢教誨,你就沒有不造業的。你這一生所造的業,跟許許多多人結的緣,這個緣裡頭善緣少,惡緣多。為什麼?一個人起心動念,念念都是自私自利,念念都是損人利己。你就可以想到,這一生的時間雖然不長,短短的數十寒暑,跟多少人結了冤仇,只要結上,將來決定有報復。我對人有好處,他將來會報恩,我對他有壞處,將來他會報仇,欠命的還命,欠債的還錢,一分一毫都不會差錯。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報復的時候往往報復過頭,過頭怎麼樣?過頭又結上新的怨。這樁事情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叫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有休止,止不住。而且愈報愈殘酷,愈報愈凶,兩方面都苦。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是愚痴,就是怨恨放不下,非報不可。這一生報完了,來生他又來報你,這叫冤冤相報!

  《安士全書》,印光大師非常讚歎,認為是這個世紀裡頭最好的一部書。前面差不多一大半是《文昌帝君陰騭文》註解,這一篇文,性質跟《感應篇》差不多。文昌帝君自己說他過去生中十七世為士大夫,士是讀書人,十七世是個讀書人,大夫是做官。跟眾生結的怨很深,也是迷惑顛倒,冤冤相報其慘無比。以後遇到佛菩薩,聽聞經法才覺悟、才回頭,做了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他的上司中國人講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他的上司。如果用一個政府來說,玉皇大帝是皇上,文昌帝君是幹什麼的?教育部長,他管教育的,就是教育部長,管教化眾生。對因果報應說得太清楚,那因果報應說他自己過去生中事情,提出來警戒大眾,希望大家覺悟,冤冤相報到這一生為止,不再幹傻事。這一生當中有人陷害我、有人毀謗我、有人羞辱我,都受了,過去世是我這麼對他,今天他這樣對我,一報還一報,一筆勾消了。這個念頭好,到此為止。

  如果不服,我一定要報這個仇,那麻煩大了,你念佛不能往生。因為往生沒有辦法報仇,你只好再搞輪迴,來生遇到的時候你再報他。錯了,不能這樣幹法,這樣幹法,我錯了,也連累到別人。所以覺悟的人就一筆勾消,一笑了之,統統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這多自在!世間事情決定不能有絲毫貪愛,這個經典後面還會有細講,講什麼?講情愛。情愛裡頭最重要是夫妻,這個情執要不斷的話,他決定不能脫離六道輪迴。障礙你修行、障礙你往生、障礙你證果,甚至障礙你開悟,最大的一個原因。世間人都執著,都不肯放下,這是什麼?這是愚痴,沒智慧。有智慧的人覺悟了,他肯定放下,為什麼?無始劫來在六道輪迴就是吃這個虧,這是所有障礙你成就的第一個因素。還不放下,這一生又不能成就,白修了。要知道恩愛是假的,死了之後不會在一起,各隨各的業力走了,永遠不再相見,再相見也不認識。如果要認識的話就不會相報,上一生我對不起你,這一生就算了吧!不知道,都是迷惑顛倒。

  「又曰」,這也是《唯識述記》裡頭說的,窺基大師講的,「言解脫者,體即圓寂。由煩惱障縛諸有情,恆處生死。證圓寂已,能離彼縛,立解脫名」。這是什麼?證果了,證到圓寂,證到圓寂就是明心見性。這個時候三種煩惱都放下了,見思放下,塵沙放下,無明也放下,這叫證圓寂。圓滿的清淨寂滅,這是真解脫,這個位次講得高。「蓋謂聖眾大願」,總上面經論、祖師大德註疏所說的,這一段的大意是說,極樂世界往生的這些菩薩們他們的大願,「能令自出生死」。到極樂世界,把六道十法界裡頭,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都了了,都出離了。「並攝一切有情,出離生死」,他們有這個能力,往生到極樂世界立刻就獲得了這個能力,智慧、神通、道力都跟法身菩薩平等。這是阿彌陀佛願力、無量劫修行功德加持給你,你成了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法身菩薩,得彌陀加持的管用,跟法身菩薩的智慧、神通、道力平等。所以十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與自己有緣的眾生決定起感應道交,你自自然然會去幫助他。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現什麼身,應該跟他說什麼法自然說什麼法,不需要思惟、不需要想像,甚至於根本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自然。幫助這些人「永得解脫」,這是經上所講的「過度解脫」,這個意思很深很深。

  底下一段,「顯性妙用」,分兩科,第一段「顯性自然」。請看經文: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

  經文上總共有八個自然,就是一般大乘經上所說的「法爾如是」。法是一切法,法爾如是,就是一切法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佛教導我們,你真正了解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就不要起心動念、不要分別執著,完全隨順自然。隨順自然就是自己決定沒有一點造作夾在裡頭,它的原汁原味,這是什麼人?這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他是圓圓滿滿的把普賢行願兌現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如果加一點點意思在裡頭,這是凡夫,這不是聖人。聖人確實是『自然中自然相』,這是佛法裡頭最高的佛法。我們今天最困難的,就是見色聞聲總得加一點自己意思在裡頭,我怎麼個想法、我怎麼看法,這就不自然了。諸佛如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都能夠隨順自然,外面的境界一點都不干擾他,所謂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絲毫沒有干擾、絲毫沒有妨礙。《華嚴》所說的四無礙的境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華嚴境界,這是淨土境界。

  我們看第一句,註解裡頭,『自然保守,真真潔白』。「自然保守,即宗門所稱之保任」,宗是禪宗,禪宗裡頭有個名詞,常常講的保任,你要好好的保任。像我們世間人互相道別,你要珍重,要好好保重,是這個意思。但是那個任的意思更精、更深、更廣,「任者任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沒有起心動念。「保者念念不異」,保住什麼?保住真心。真心,真心沒有起心動念,是真心,起心動念是妄心。念念不異難,我們今天是念念不一樣,我們今天要把這句話說念念不一,不一樣。佛菩薩,佛菩薩是念念不異,是一樣的。什麼樣子?空的,他什麼都沒有,念念都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那是什麼?那是真如。念念是真如,念念是本心,這個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天台大師稱他為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以「真真潔白」。潔白是沒有染污的意思,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他能保守得住,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保守得住是定功,我們沒定功。但是你不這樣做又不行,念念不一樣這個決定搞輪迴,無量劫來搞輪迴,現在還搞輪迴,將來還是要走。我們今天確實非常幸運,遇到了淨土法門,不遇到這個法門,說老實話不可能有成就。遇到這個法門,我們念念保持阿彌陀佛,希望用這個方法,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不雜一個念頭,不夾雜一個妄想。

  「自然即任運之義,故任運保守即是保任」,一定要任運,不任運你就有意思,有意思就不一樣。沒有意思、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我就是一個阿彌陀佛一念,除這一念之外什麼念頭也沒有,就保住這一個。別人有事情請教你怎麼辦?不需要想的,自然就回答,這就妙用。那是什麼?我清淨心回答你的,我沒有起心動念回答你。起心動念回答你是我的意思,我沒有起心動念回答你,是自性的性德,這不一樣。真,這再給我們解釋,「真者,即一真法界,真如本性」,《楞嚴經》上講的「妙明真心」,本經所說的「真實之際中之真字」。經上講真真潔白,表這個真不是真妄之真,真妄之真是相對的,那就不是真的。

  「蓋為絕待之真」,就是絕對的真。這個地方要用心去體會,為什麼?絕對,對面是相對,總是對待,能夠離開嗎?離不開。這樁事情,在起步的時候佛就叫我們要放下,這是什麼東西?叫邊見,二邊。一個念頭起來一定有二邊,你看有念、無念,不就二邊了嗎?真念、妄念,不就二邊嗎?絕待、相待,不又是二邊嗎?總是二邊。所以佛到最後告訴你,「二邊不立」,二邊不立就是中道,中道跟二邊不又對立嗎?中道也沒有,叫你回歸自性,你可不能執著。佛所有一切言說,你執著錯了,變成你自己的凡夫知見;一切都不著,你見到如來真實義。如來真實義,什麼意義也沒有,但是起作用的時候什麼義都有,能生無量義,為什麼?這性德,自性法爾如是。這樣你才真正知道見性之可貴,見性才能解決問題,不見性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看五祖忍和尚,神秀再聰明,衣缽不傳給他。神秀也了不起,能言善道,通宗通教,大善知識。為什麼?沒有離開二邊。二邊就像現在科學家講的相對論,一切法都是相對的。佛告訴我們,一切法裡頭沒有相對,一切法裡頭沒有相對,你就見性了,你要是有相對,你走進科學。所以佛法是科學,是頂尖的科學,是圓滿的科學,不是相對的科學,相對永遠不能見到真相。相對捨掉,真相見到了,真相在哪裡?就在現前。確實它起作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說這個真是絕對之真,真中之真,這些言語都是方便的,要體會當中的意思,這才是真的。通過起心動念就不是真的,加上分別,那就更假,再加上執著,假中之假、假中之假。一念不生,真就現前,真在哪裡?就在現前,非過去、非未來,非此界、非他方。

  「潔者,無垢」,就是清淨的意思,「白者,無染」,無垢無染。「即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亦即百丈禪語:心性無染,本自圓成」。圓是圓滿,成是成就,它不在外面。它本來就是圓滿成就的,本來沒有染污,而且本來沒有生滅,惠能大師五句話都是講這樁事情。「所保任者,正是此無染本淨之絕待真心」。保任什麼?就保任這個,這叫真修行,這叫真功夫。在哪裡保任?眼見色,不為色所動,清淨本然;耳聞聲,不為音聲所動;鼻嗅香,不為香臭所動;舌嘗味,不為酸甜苦辣鹹所動;身對觸,不為冷熱細滑所動;乃至於意對知,意根對知,不為境緣所動,這是真正修禪定。禪堂在哪裡?無處不是禪堂,無時不是禪堂。六根接觸這些境界裡頭,你能保任如如不動,這叫真的禪。唯有戒定慧才能夠契入菩提大道,戒定慧是大道場,在哪裡?在一切時、在一切處,在你自己能不能保任。你能保任,這是大道場。不能保任,再豪華的宮殿,所謂清淨莊嚴,對你也不起作用,你還是搞六道輪迴。這不動心多重要!

  我們今天修淨土,我們把無染本淨的絕待真心,這個難,實在是難,把它換成南無阿彌陀佛,這容易多了。本淨絕待的真心在哪裡?找不到,虛無縹緲。阿彌陀佛真有,所以這個法門叫指方立相,它不是走空門,它是走有門。指方,指定西方極樂世界,立相,建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讓我們一心繫念。繫,像個繩子一樣把它拴住,決定不放手,一心繫念,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方法容易。經論、古大德都說易行而難信,很多人不相信那就沒有法子。所以,古德才把那個相信的人,稱之為大善根、大福德。這善根福德從哪裡來?過去生中修的。過去生中沒有大善根、大福德,你遇到了你怎麼會相信?我這一生遇到,雖然搞了差不多十幾、二十幾年才相信,還是大善根福德,沒有大善根福德,一輩子也不相信。

  有相信的人不肯修,早年新加坡我有個好朋友,演培法師。我初學佛的時候聽他講經,我總是坐頭一排,總是面對著他,他那時候年輕,他大我十歲,我三十歲,他四十歲,善導寺住持。以後我出家也講經,走一條路,也志同道合,非常有緣。但是我修淨土法門,阿彌陀佛,他也是修淨土,修彌勒淨土,跟我不一樣。他的歸宿是欲界第四天兜率天,他要到兜率內院親近彌勒菩薩;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都是淨土,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修行不一樣。彌勒淨土要修唯心識定,你才能夠生到那個地方去,唯心識定修不成你去不了,彌勒菩薩是法相宗的專家。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問阿賴耶的三細相,不問別人,問他,他是最清楚的人。不容易修,很難成就!虛雲老和尚修唯心識定的,他修成了,所以虛老和尚往生兜率天。彌陀淨土容易修,容易成就,成就之後比他高。往生兜率內院,沒有說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沒有,跟極樂世界的果報相比差太遠了。大概往生彌勒淨土是什麼人?喜歡研究,知識分子,他們很喜歡,彌勒菩薩帶頭,跟他去了。沒有想到彌陀殊勝,彌陀那裡一去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跟彌勒菩薩是平等的,不是彌勒的學生,跟他平等的,阿彌陀佛的學生真正不可思議。

  他為什麼不相信彌陀淨土?他不相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一往生就是阿惟越致,不相信。這就沒法子。這是什麼?善根福德不夠,相信這個法門的這大善根、大福德。演培法師雖然很難得,他善根福德還差一點,老朋友!曾經問我一個問題,特別請我吃飯,在新加坡靈芝素食餐廳,請我吃飯,客人就我一個。問我一個問題,他說,我今天請你吃飯,你知道為什麼?我說不知道,我還沒有神通。他說我有個問題向你請教,印光大師對於《彌陀經要解》的讚歎,印光大師說,蕅益大師這個《要解》,即使是古佛再來,為《彌陀經》做一個註解都不能超過其上。他問我,這話是真的嗎?你相信嗎?我跟他說,是真的,我相信。印光大師的話絕對不是誇大,絕對不是虛讚,他是真實的。我說這個話是恰到好處,真的是做到了不增不減。可見對這個有懷疑。

  所以,教要參透,透了之後一定要行,我們一定把它做到;如果做不到,經教裡真正的好處你沒有得到,那就非常可惜。得受用就是堅定信心,什麼境界現前都不會動搖、都不會改變,我們才有信心,決定得生的信心。能不能往生淨土不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平等的接引,在自己,你自己有堅定的信心,跟彌陀就相應,到時候他就來了。時候沒到,如果真想去,他還是來接引,這不可思議;時間到他一定來接引。所以修淨宗的人,一部《無量壽經》、一句六字洪名足了。搞太多東西搞雜了,雜了會動搖你的信念,你的信心跟願心都達不到純熟;真正純熟決定不動,這樣才能夠真正自己有把握往生。多少人,老和尚,我們過去親近,包括懺雲法師,我們在溫哥華見面,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往生極樂世界你老人家有沒有把握?他很肯定,沒有把握,講真話。為什麼沒有把握?沒有一定的信心,這個很難。堅決不動的信心,那就是你往生的把握,你往生的憑證。願心,我就是到極樂世界,決定不改變目標,哪裡我都不想去。死心塌地就一門,一心一意,堅持不動,這就行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