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六十八頁,倒數第三行當中一句,「便證十地」:
十地前面略略的介紹了,這是菩薩所證的地位。在所證地位當中,這是最高的地位,他下面有十住、十行、十迴向,如果加上十信,他前面有四十個地位。這是四十個位次之後,真是高等的地位,一切佛法從此發生。這裡是,因為前面十六菩薩,我們學過十八空,學過十波羅蜜、十種真如,當然,這個地位很深了,所以說便證十地。在別教說,證十地就是法身菩薩。
第一個「歡喜地」,我們把這個名稱一定要記住,證到這個地位的菩薩,沒有不生歡喜心的,真正是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像布袋和尚所示現的那個樣子,無論對什麼人,無論對什麼境界,所謂善緣惡緣、順境逆境,無不皆大歡喜。為什麼?他知道所有境緣都是假的,相有性空,事有理無,皆不可得。所以境界在前面,我們一般講,他不在意,就是沒有放在心上。心裡是什麼?心上是清淨平等覺,他怎麼會不歡喜?這是修行真正功夫到家了,這個到家了就是到初地。所以「智同佛智」,智慧能知能斷跟佛相同。「理齊佛理」,理是道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佛全明白,他也明白了,這就是明心見性。佛智是一切種智,證得一切種智,明心見性。
「徹見大道」,這個大道,宇宙、萬物、人生究竟是一回什麼事全都明白了,這叫大道;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盡佛境界」,盡是窮盡,就是圓滿的覺知佛境界。菩薩境界沒有圓滿,佛境界圓滿了,「而得法喜」,這法喜充滿,真樂!地獄現前,地獄性空,他歡喜,假的不是真的。那地獄裡頭受罪的人,受苦受難,佛菩薩知道他在消業障,造那些不善的在這裡消,消除掉了,好事不是壞事,不經過這個他消不掉;行善積福,生在天堂,消福報的,統統都是消除。自性裡頭沒有染淨、沒有善惡,沒有這些果報,禍福都沒有。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什麼境界現前他也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常生歡喜心。歡喜心從哪裡來?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法喜是自性法爾流露。「登於初地」。
這個得法喜,後頭有個括弧簡單解釋,「得法喜者,謂於證得之法而生喜樂」。你所證得的是真正之法,不生不滅,不是假的。世間法全是生滅法,有生有滅,不是真的,不能放在心上。不生不滅是自性,是自性流出的性德,法喜是性德裡頭的一分。我們可以說,無量壽是性德裡頭的第一德,無量壽不生不滅,這第一德。如果有生滅,生的時候你有喜,滅的時候喜就沒有、就斷掉了,不能說常生歡喜心,常是不斷。「經云: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這是歡喜地簡單介紹。他為什麼歡喜?他智慧現前,理明白了。
大道,道是真相。徹見大道,宇宙萬法性相、理事、因果全都明白了。這個東西不需要學,學不到的,怎麼得到?放下便是。我們在經典記載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放下了。十二年的求學沒有得到,放下就得到。惠能大師在中國,一千四百年前給我們做了表演,釋迦牟尼佛表演的身分是知識分子,惠能表演的是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從來沒有學習過。黃梅有講堂,他一次沒有去聽過;也有禪堂,他一支香也沒去坐過,在寺廟裡八個月做苦工,似乎對佛法邊都沒有沾到。五祖召見,跟他談《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現在翻開經本,大概四分之一,《金剛經》不長,總共只有五千多個字,講到四分之一他開悟了。他說出五句話,這五句話就是他的心得報告,就是他的博士論文。「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第一句話的意思,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從來沒有染污過。在如來果地上清淨,縱然墮落在三途地獄還是清淨。經上常講的染污是什麼?染污是阿賴耶,不是自性。染污的源頭是第七末那識,末那識裡面的我見,這是一切染污的根源。
什麼時候知道這個我是假的不是真的?有沒有真我?大乘上講有,有真我。什麼是真我?法性是真我,法相是真我。法性是能生能現,在淨土宗裡頭講的常寂光,常寂光是真我。真我沒有身體,真我也沒有念頭,真我是什麼?一片光明,遍照法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見性的人見到了。惠能大師見到了,沒見到他說不出來。見性,也就是禪宗裡面所說的,見到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就是真我。父母生的這個身不是我,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真我。真我是共同的,大乘經上佛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那個法身是真我,所以真我是一個,證得真我就叫成佛。所以成佛,會不會跟別人有分別?沒有。別人有分別,我、你、他,有分別;佛沒有,佛知道,你我他都是我,這跟我們不一樣。
常樂我淨,是一不是二。常是什麼?永恆不變,就是不生不滅,才叫常。常就是般涅槃,沒有生滅。樂,樂就是沒有苦,身心境界裡沒有苦,沒有苦叫樂。彌勒菩薩滿面笑容,那是表法,做出樂的樣子給大家看。大家都在受苦,他那麼快樂,我們想離苦得樂,要跟他學,用意在此地,接引眾生的方便,智波羅蜜。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真正得大自在,真正做得了主宰。從什麼地方表現?從感應。眾生有感,佛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你說這多自在,這能做得了主。應以佛身得度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就現菩薩身,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就現童男童女身,太自在了,無奇不有,應以鬼身得度,他就現鬼身。我見過。
早年朱鏡宙老居士,我跟他在一起,那算是我的祖父輩,他大我三十九歲,祖父一輩的,學科學的。老岳丈章太炎先生,這是民國初年中國的國學大師,沒有人不知道的,章太炎的女兒嫁給他。章太炎是虔誠的佛教徒,很多很多的故事,他都知道,他不相信,半信半疑,姑妄聽之。他告訴我,他怎麼真學佛的。抗戰期間官做得不小,四川、青海兩省的稅務局長,他是學財經的,兩個省的稅務局局長。他住在重慶,抗戰時期。有一天晚上,跟幾個朋友晚上打麻將,打到深夜才散場,大概夜晚兩點多鐘散場,回家去。那個時候有路燈,路燈距離很遠,多少燭光?跟諸位說,二十燭光。你就曉得那簡直像大海裡頭的燈塔一樣,看那個燈曉得這條路,實際上看不到。燈光非常暗,他一個人回去。在路上的時候,他看到前面有個人,也沒有在意,前頭有一個人。他說走了大概半個小時,忽然想起來,這前面是個女人,半夜三更,一個女人怎麼敢走黑路?這一想,寒毛直豎,仔細看那個人,有上身沒有下身,嚇壞了。這一驚嚇的時候,這人不見了,沒有了。他回家去想一想,今天遇到鬼了。自己親眼看見,真相信了,老丈人說的那些故事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相信了。
所以他告訴我,他說那個鬼大概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度他的。如果他自己不是親自見到的,誰說他都不相信。真正讓他親眼看見,不是眼花。這一前一後走路,走了半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怎麼會是眼花?這就是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他說是觀世音菩薩化身,我們相信。觀音菩薩三十二應,他學佛的緣成熟了,要用這種方法,他才能生得起信心,別的方法信心生不起來。這就顯示出主宰、自在的意思,主宰、自在就是我的定義,從這個地方得法喜。
自己契入這個境界,就有這個能力像觀音菩薩一樣,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只要遇到與自己有緣的眾生。沒有緣的眾生,你做種種示現,他不接受,也就是我們所講的不見不聞,看到、聽到、接觸到了沒有感受,這就是無緣。接觸到,他有感、他有受,這就是有緣。感有喜怒,有人看了陌生人,第一次見面,看到就微笑、就歡喜,這有善緣;有第一次見面的,一看到人家,就臉凶巴巴的,對你沒有好顏色,不喜歡你,這是什麼?惡緣。不管是惡緣、是善緣,都叫有緣眾生。那個見到好像沒有見到一樣,那個沒有緣。有緣,過去生中有往來,不是恩就是怨。只要是這一類的眾生他有感,你肯定自動去幫助他,你也沒起心動念,自然就現行。現什麼樣的身,是那邊的事情,不是你這邊的事情。你這邊沒有起心動念,他那邊想什麼身,你自然就現什麼身。所以「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不是隨自己的心,自己不起心、不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圓教初住,別教初地。
「經云:於大菩提,善得通達」。這個菩提,翻譯成道。大菩提就是成佛之道,十地菩薩所證的是成佛之道。善能通達,通是沒有障礙,達是達到究竟。「覺通如來」,他的覺悟跟如來的覺悟相應,通了;雖通了,沒有如來那麼圓滿。在《華嚴經》上,初住菩薩就通了,於大菩提,善能通達,就通了,別教初地、圓教初住。通了之後,到究竟如來果地,還有四十個階級。他是初住,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次,十地,四十個位次,加上等覺,總共四十一位。他現在得到第一個位次,後面還有四十個位次,那是究竟果地,那叫妙覺如來。
雖然這是第一個位次,第一個位次非常寶貴,為什麼?他已經走向正道,不偏不邪,必定證得究竟圓滿,這多難得,稱之為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不退轉,三種不退轉。第一個是「位不退」,小乘阿羅漢證得了,阿羅漢、辟支佛位不退。第二個是「行不退」,行不退是菩薩證得的。菩薩大慈大悲,自行化他,把自己修行提升的境界跟度化眾生融合在一起,化他就是自行,自行就是化他,自他不二。菩薩所證得的,這行不退。第三種叫「念不退」,阿惟越致菩薩念念趣向一切種智,不偏不邪,這一條正道,非常難得。難得,他得到了,難能,他能證得了,當然歡喜。
我們今天,別說別教初地,我們連小乘須陀洹都不能夠證得。為什麼?小乘須陀洹要破五種見惑,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統統斷除,證須陀洹果。我們一生都做不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門是例外的,統統要斷煩惱消業障,才能證菩提。所以這個路,我們自己想想走不通,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很幸運,遇到叫「門餘大道」。門是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之外還有一條大道,這就信願持名。想想這個道,我們行。這三個條件我們可以具足,真信,真想往生,真念阿彌陀佛,這行,可以做到。這個能做到,你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可不得了!為什麼?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好處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我們看到非常驚喜。為什麼?阿惟越致是這個地方歡喜地以上,這麼高的成就,這不是普通法門。所以這個法門快速、穩當、容易、方便,成就無比的殊勝,真是圓中之圓,頓中之頓。實實在在講,這是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而且這個法門是度眾生第一主要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是陪襯的,不是主要的。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統統歸到淨土。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吉祥雲比丘為善財童子開示的二十一個念佛門,二十一種念佛門,二十一是密宗代表大圓滿,意思就是全包括在其中,一個都不漏,以二十一門統攝無量無邊的法門,門門都是念佛法門。這個示現讓我們看到,對念佛法門真正生起無比的信心、堅固的信心,永遠不變、永遠不退。這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發大菩提心,真相信,真願意往生,這就是大菩提心。一心專念這個名號,就是大善根、大福德、大智慧。能斷一切煩惱,能消一切罪障,這法門沒得找,沒地方找,太殊勝、太微妙了。這歡喜地。
再看第二,「離垢地」。名稱,就是這一地菩薩他所修學的總持法門,中國人稱為宗旨,修學的宗旨。前面是初得到,歡喜;第二離垢,離垢是徹底放下。垢是染污,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是染污。「謂由盡佛境界」,盡是徹底明瞭,一法不捨,圓圓滿滿,一切法都在其中,這是佛境界。佛證得圓滿的自性。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所生所現的,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今天科學家把它分為三大類,三種現象,物質現象、心理現象、自然現象,這三大類就全都包盡了。這三種現象都包括著我在裡頭。我的心,現在人都把能夠思惟想像的以為是自己的心,把這個肉身,以為是自己的身相。而不知道,身相是屬於阿賴耶的相分,心相是屬於阿賴耶的見分。阿賴耶的見相兩分充滿了虛空法界,我們錯認遍法界虛空界的相分裡頭的一分,以為是自己;遍法界虛空界的見分,也是取那個一分,以為是自己的心相。所以自心相、自身相都是迷惑當中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相。
真相在哪裡?真相就在眼前,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就是我們不認識它。我們有眼沒見到它,有耳沒有聽到它的聲音。這是什麼?我們用肉眼,我們用肉耳,完全用阿賴耶的相分。如果證得阿羅漢,阿羅漢用慧眼,就能見到一些真相。菩薩有法眼,能了解妄相、假相。佛有佛眼,真妄全知道。那怎麼樣?能見所見,能聞所聞,能所都要放下,能所都不執著,這叫離垢。所現所變是假的,我們把它捨離掉。能變、能生、能現,那是自性,自性為什麼也要放下?自性裡頭沒有現象,你不放下,你就執著有個相,執著有個能生、能現、能變的自性,那你還是在迷,你沒有真正覺悟。真正覺悟,連這個也不執著,這就是《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法是佛法,佛法是假的,因緣所生法,不能執著。佛法是教我們把一切虛妄東西捨掉,最後把佛法也捨掉,你就證得真的。真是什麼樣子?真,說不出來,真不能思惟想像,「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真,說不出來,能說得出來,不是真的;真,不能去想,凡是你想的,都不是真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這麼個道理,所以真難,不是假難。
我們沒有辦法,世間法我們放下了,佛法放不下;佛法放下,世間法又現前,總在這兩個裡頭打轉轉。所以淨宗法門巧妙,真叫善巧方便,它用的什麼方法?指方立相,對我們來講太方便了。指方,西方,指定西方,讓我們專想西方;立相,極樂世界是相,阿彌陀佛是相。所以這個法門是著相的,只著這個相,其他的相都放下,用這個相代替一切現相,我們就著這個相,不著其他的相。著相可以生西方,到極樂世界再學不著,不著就成佛了。所以淨宗把成佛分做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第二個階段,把佛也放下,回歸常寂光,那就是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所以離垢地,「謂由盡佛境界,明了諸法異性而入於同」。諸法,它有差別性,每一種性質都不一樣。水的性是濕,潮濕;火的性是熱,每一種性都不一樣。這個性,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習性,不是本性。本性是同的,本性是空,什麼都沒有,習性是有,從哪裡來的?也從本性來的。本性裡面有這麼多不一樣東西嗎?有,本自具足,一樣也不少。所以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因為本自具足,才能生萬法。萬法個別的性不同,但是本性相同。本性是空寂,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本性。自性是習性,阿賴耶這邊的事情,它有。
怎麼樣明瞭一切法的異性而入於同?現在對我們來講,最好的方法是彌勒菩薩教給我們觀想。宇宙之間萬事萬物都是波動形成的,這個波動的頻率非常高,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這是所有一切法共同的現象。在一千六百兆次的這種頻率之下,一秒鐘頻率之下,萬法皆空,所以說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在這個頻率之下,真的如是,跟這三句話講的完全相應。這是什麼?這是由異見到同,入於同。「若見有同」,還不是離垢。怎麼樣?「同性亦滅」。同異沒有了,都不放在心上,這真的離垢了。我們從大乘經裡頭,能夠從異入同,這很不得了,這是菩薩的境界,三賢菩薩。阿羅漢沒有,辟支佛也沒有,三賢菩薩是這個境界。同性亦滅,連同也不放在心上,那就登地了,這是離垢地。「經云: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同異沒有了,同異是一不是二。大乘教裡說,入不二法門,一切法不二,同異都不可得。這才是真正的法身菩薩見地,他們的境界。
第三,「發光地」。垢離掉了,見到圓滿的自性,圓滿的自性就是常寂光,所以常寂光現前。發光,這是自性的光明,永恆的光明,沒有生滅的光明。「謂同異情見之垢既淨」,同異是屬於情見,這是很深的情執、微細的情執,這個東西放下了,清淨心現前,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淨就是本自清淨現前,清淨心生智慧。「則本覺之慧,光明開發」,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就透出來了。這個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見。這個智慧不是學來的,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本有的。本有,我們現在因為有煩惱,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還有業障,這些東西障礙了自性,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有,自性清淨心有,全不見了。我們在一起學習,我也常講,不是真的不見了,而是什麼?而是因為有這些障緣,讓它變質了,我們的清淨心變成不清淨,變成嚴重的染污。
清淨心原本是一塵不染,毫無染著。你看我們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動念,這就是染污。嚴重的染污,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非常嚴重的染污。從這個染污裡頭,又生起殺盜淫妄,造惡業,變成業障,讓我們的性德雖有等於無。雖有,起作用,不是不起作用,變質,智慧變成煩惱,德能變成造業,相好變成六道輪迴,變了!這是佛在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這些迷惑顛倒,失去正念的這些念頭、意念所生的,所變現出來的。只要我們把這些東西清除,這實在講不是清除,覺悟,因為覺悟,它就沒有了。不覺,它有;覺了,它就沒有了,它不是真的,它是虛幻的。所以只要你離垢,你的清淨心就發光、就放光。這個光是本覺的智慧,光明開發,照見什麼?「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自在菩薩《心經》上說的。
「經云:淨極明生,名發光地」。由此可知,光是本有的,垢是本來沒有的,沒有的要離,有的自然現前,只要清淨到極處。極處是什麼?垢染沒有了,「淨極光通達」,《楞嚴經》上說的。淨極明生就是《楞嚴》上淨極光通達,這叫發光地。括弧裡頭有解釋情見,什麼叫情見?「依情分別之見」。情是智慧的反面,不是依智,它是依情分別。依智分別叫妙觀察,依情分別就是染污,有善有惡。善惡都是染污,善果在三善道,惡報在三惡道,所以情見有這兩種果報。發光,再向上提升,光就愈大。
「焰慧地」,焰是火焰,這是比喻。「謂慧明既極」,智慧光明達到極處,「則佛覺圓滿」。覺,是智慧起用。迷起用是糊塗,智起用是覺悟。佛覺圓滿。智慧既到極處,佛覺圓滿。「覺滿則慧光發焰,如大火聚爍」,這是說它的光明遍照法界,「破一切情見」,情見也叫做情執、執著,照破了。照破什麼?全是假的,不是真的。「經云:明極覺滿,名焰慧地」。十地,你看淺深不一樣。向上提升,境界愈來愈深,起的作用愈來愈廣大。這是四地菩薩。
第五地菩薩,「難勝地」。謂前面「焰慧」,這是大智慧,焰慧是大智慧,「爍破一切情見」,照見五蘊皆空。「其同異之相,皆不可得」,一片光明裡頭,不但異相不可得,同相也不可得,純是一真法界。無有能勝,這是諸佛境界,菩薩不能跟他相比。「經云: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換句話說,有同有異,就不是真正殊勝。真正的殊勝,覓同異了不可得。這什麼境界?這是明心見性的境界,真正明心見性確實是這個境界。上跟諸佛有沒有同異?沒有。為什麼?跟諸佛同一體,所以這裡頭沒有同沒有異。下面跟六道眾生,有沒有同異?沒有。跟樹木花草、跟山河大地有沒有同異?沒有。為什麼?同一體,一體裡頭就沒有同異。這個境界必須是前頭有照見五蘊皆空,異同之相才不可得。
五蘊,我們現在知道,就是科學家所說的微中子,物質裡面最小的,再沒有辦法分離了。一分離,物質沒有了,發現了什麼?發現了意念波動現象。意念波動現象是受想行識,我們從性上講見聞覺知。所以見聞覺知是本性,它沒有生滅,它是自性,它沒有我,它不是物質現象,它不是精神現象。受想行識是精神現象,是迷的時候有,見聞覺知不是的,見聞覺知是覺悟,它是屬於性德。所以這個地方要細細去分辨,它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見聞覺知這個東西是本有,自性裡頭本自具足,這就是真實智慧,真實之際。在我們迷失了自性,無論是在哪一個層次的眾生,人天也好,小乘也好,緣覺也好,菩薩也好,自行化他都是它在起作用,見聞覺知。沒有轉識,見聞覺知跟受想行識糾纏在一起,我們沒有辦法辨別。菩薩照見五蘊皆空,見聞覺知就出現了。為什麼?把五蘊的糾纏去掉了,剩下來的是見聞覺知。見聞覺知不生不滅,見聞覺知沒有染污,這是自性真實智慧,真實之際。所以這個是「諸佛境界,無有能勝。經云: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菩薩沒有辦法超過它,它最為殊勝。
下面第六,「現前地。謂由前同異之相,既不可得」,同異沒有了,「則真如淨性,明顯現前。經云: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什麼現前?真如現前,明顯的現前。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隨拈一法,無一不是。禪宗裡頭明心見性,祖師大德來測驗他是真的還是假的,最後檢驗、考試,會麼?這一句話,祖師對於學人常常用的,會麼?見性之人回答的不一樣,但是老和尚聽到了都點頭,沒錯!給他證明,你如是,我亦如是。諸位看看禪宗語錄裡頭那些公案,確實入了這個境界。
真如淨性就是佛性,也就是法性,也就叫真如。在哪裡?在一切法裡頭。一切法不離真如,真如不離一切法,所以明顯現前,哪一法不是。明心見性之後,所謂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六根所接觸的無一法不是。這什麼意思?境隨心轉。你的心清淨,你見到一切法,沒有一樣不清淨;你的心平等,你看一切法沒有一法不平等,這就是境隨心轉,相由心生。然後我們才漸漸體會到,佛跟我們在一起,我們所住的境界不一樣,他的境界跟我們境界確實有差別。然後我們也能夠理解,我們這些芸芸眾生,每個人境界不一樣;換句話說,每一個人居住這個世界也不一樣。我們是粗心大意沒看出來,如果有菩薩的法眼、慧眼,看起來真不一樣,這不能不懂。這個是宇宙萬有的真相,用今天的話來說,這些都是屬於高等哲學、高等科學,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無論是理,無論是事,佛經上所說的深廣無際,際是沒有邊際,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現前地。
第七,「遠行地。謂真如之境,廣無邊際。雖真如現前,分證則局,若盡其際,方為極到」。這個地方說出分證,分證是什麼?沒有證得圓滿;確實見到真如,但是不圓滿。古德有個比喻,用月亮做比喻。夜晚,你看到天空當中月亮是真的,把它代表真如,初三、初四的月光小;初六、初七的差不多將近一半,就明亮;十五、十六就看得圓滿,滿月。初一看不到,全是黑的;初二有個月牙,從初二到十四,十五、十六是圓滿,天天不一樣,用這個來比喻分證,一分一分的證得真如,一分比一分殊勝,一分比一分光明,取這個意思。所以前面六地,真如現前是分證,分證就有侷限,不是圓滿。若盡其際,方為極到。這括弧裡也解釋分證,「謂菩薩於真如之理,分次第而證也」。這在大乘法裡頭,所謂大乘中小都是分證。什麼人是圓證?大乘裡面講,上上根人,他能夠圓證。圓證,才叫真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初地菩薩就見性了,見性成佛,他成佛了,智慧、神通、道力我們不知道,在我們心目當中好像跟佛是一樣的,差不多。實際呢?實際不一樣,我們看不出,但他們都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麼多年的學習,我們明白了,初地以上,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完全相同。諸位想想,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還有什麼不一樣?我們看全是一樣的。不一樣,哪個地方不一樣?無始無明習氣不一樣。我們看就曉得,阿羅漢斷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習氣沒斷。證得阿羅漢果之後,他要把習氣斷掉,習氣斷掉之後,他就變成辟支佛。所以見思煩惱、見思習氣,見思煩惱斷了,阿羅漢,見思煩惱習氣斷了,辟支佛。辟支佛斷什麼?斷塵沙煩惱,塵沙是分別,塵沙煩惱斷掉了,辟支佛升級菩薩。菩薩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掉,他就成佛了,十法界裡面的佛,佛法界,成佛。他必須把無始無明煩惱斷掉,就超越十法界,就是別教初地、圓教初住,住一真法界,十法界沒有了,但是習氣沒斷。我們就知道,從初地到十地都是習氣厚薄不一樣。初地習氣很重,完全在。往上去,一地比一地薄,到法雲地就很薄了。
別教證得究竟果位,究竟果位等於圓教二行的菩薩,跟圓教不能比。圓教初住等於別教初地,所以別教十地等於圓教十住,別教的等覺等於初行位的菩薩,別教究竟果位(佛果)等於二行菩薩,無始無明習氣沒斷乾淨。別教的佛到這個時候,習氣沒有盡,還要慢慢再繼續不斷的斷,這融歸圓教裡頭了。實際上見性之後,我說過很多次,這些位次若有若無,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為什麼不能說它有?他們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平等了,還有什麼?還有這些習氣,習氣不礙事。這裡初地以上不礙事。他們有能力在遍法界虛空界,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現身說法,教化眾生,沒有障礙。我們看不出,他們自己知道。
圓教等覺,所謂四十一品無明的習氣斷乾淨了,證得妙覺如來。這一斷乾淨,實報土不見了,於是我們就知道,實報土怎麼來的?實報土不是真的,無始無明習氣變成的,有習氣就有實報土;習氣斷了,實報土沒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並沒有說實報土除外,沒說這個話;換句話說,實報莊嚴土也是虛妄,這就對了。雖然實報土裡沒有變化,但是它有生、它有滅,它的生滅就一次,它不像我們這邊的生滅。我們這邊生滅,是生滅連著的,前面滅,後頭就生,接著的相續相,這就是五蘊裡頭的行,行就是相續不斷。但是在實報莊嚴土裡頭沒有行,它真的是相續相,不是相似相續相,真正是相續相。到哪一天,無明習氣盡了、沒有了,它就沒有,它就滅了。它只有一個生、有一個滅,當中沒有生滅相,所以叫一真。
實報土沒有了,常寂光土現前,這真正回歸自性,圓滿的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才真正得大解脫,身相沒有,心相也沒有了,身心跟虛空法界融成一體。虛空多大,你的身就多大,虛空多大,你的心量就多大。整個身心變成光明,整個國土也變成光明,就是依報、正報都沒有,融合成一體,叫常寂光,常寂光才是真正自己。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一切眾生沒有一個能離得開常寂光。常寂光是佛的真身、是佛的真心,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佛怎麼會不知道?你沒離開他,他全知道。既然全知道,我們的言行就不能不正。言行正,佛菩薩歡喜;言行不正,怎麼對得起佛菩薩?佛菩薩就是自己,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自己;對不起佛菩薩,是對不起自己,這個事情得搞清楚、搞明白。佛陀教育終極的目標,是教我們回歸自性。六地,真如現前了。
下面第七,遠行地。謂真如之境,廣無邊際。真的沒有邊際。雖真如現前,分證則局,若盡其際,方為極到。遠行是極到。「盡真如際,名遠行地」。真如現前沒圓滿,像光一樣,光照了,還沒有到盡頭。但是真如的光,常寂光,跟我們現前所謂的光不一樣。我們的光遠照,真有時間性。譬如太陽光照到地球上,八分鐘。比地球更遠的行星,它時間就愈長。天文學家告訴我們,距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銀河,像我們銀河系一樣的銀河,最近的大概是三個光年,光的速度要走三年才能走得到。我們銀河系,這個範圍多大?從銀河系的這一頭到那一頭,用光走大概兩萬多年,光的速度。所以銀河大了,光的速度一秒鐘三十萬公里,一秒鐘三十萬公里繞地球好多圈了。地球一圈大概是三萬公里,地球一圈,那一秒鐘繞十圈,光的速度繞十圈。電也是的,電的速度跟光差不多,一秒鐘繞十圈,有速度的。可是常寂光沒有速度,常寂光一照是遍照。
第八,「不動地」,常說八地菩薩,八地菩薩不動。「謂真如之理,既盡其際,全得其體,則真常凝靜,無能動搖。經云:一真如心,名不動地」。八地以上都不動了,八地以上徹見真如,連邊際都到達了,邊際不可思議。我們在這裡只記一句話,全得其體。八地之前沒有全得其體,八地以後全得其體。這個體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什麼樣子?真常凝靜,這四個字就是大般涅槃,如如不動,無能動搖。這是不動地,不動遍知,不動能現。能現是什麼意思?像《普門品》裡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不動能應。八地以上的菩薩確實沒有動,感應不可思議,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我們要知道,他如如不動,真常凝靜,他在哪裡?就在當下,不是過去,不是未來,不是他方,就在現前,所以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是事實真相。
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阿彌陀佛來了沒有?從西方極樂世界到這個地方,十萬億佛國土。我們要知道,極樂世界是大乘,不但是大乘,而且是一乘。極樂世界在哪裡?極樂世界就在當下,沒有距離。佛說十萬億佛國土,這是表法的意思,你有起心動念,那就遠了。為什麼?有起心動念,就有時間、就有空間;不起心、不動念,就在當下,時間、空間沒有了。沒有時間,沒有先後;沒有空間,沒有距離,無一不是當下,當下就是。這個境界,《華嚴經》上說的不思議境界。你只不要去思,不要去想,不要去說,你完全明白。你一想就錯了,一說也錯了。你想,你說,不是真實的境界。
阿彌陀佛能分多少身?一根汗毛,一粒塵沙,這個塵沙是極微色,能生無量無邊身,真正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為什麼?這是性德,自性本有的德能,不是外頭來的。遍法界虛空界,講到最後,唯是一心。一心生無量無邊的法界,無量無邊法界沒有離開一心。一心不動,不動是自性本定。真正覺悟,不動了。心還動,是在迷,不在覺。記住,覺心不動。我們想覺,盡量避免心動。動什麼?就是心裡頭一些妄想、雜念,盡量減少,那不是好東西,那是錯誤的。
連美國修.藍博士,這人在世界聞名,他幫人治病用意念,他的原理就是不動,就是讓心寧靜下來。他不是佛教徒,沒有讀過佛經,他知道清淨心。要把心裡頭的記憶,心裡頭的記憶就是染污,不善的記憶清除掉,善的記憶也清除掉。善跟不善統統是染污,全部清除掉之後,清淨心現前。用清淨心為基礎,能治療一切疾病,清淨心能幫助帶著病毒的細胞恢復正常,就這麼個道理。用清淨心讓病毒細胞恢復正常,病就沒有了,不要用醫藥,也不必打針,甚至於病人跟自己不要見面,距離幾千里都有效果。聽起來好像是神話,但是它是事實。這些年來,他治好了有幾千人,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道理跟佛經所說的講得通。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