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六八頁,倒數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成十種真如,便證十地」。十種真如,我們學到第四,繼續看第五。第五是「類無別真如:謂此真如,類無差別,非如眼等類有異故」。眼耳鼻舌身它有界限,所以有類別。眼只能見,它所緣的境界只有色,音聲就緣不到,香味也緣不到,耳只能緣聲,不能緣色,這就是有類別。可是真如它沒有類別。類無別,如同我們現在用電器,電器有差別,電在電器上產生作用有差別,譬如電爐能燒湯,風扇能吹風。可是作用是有差別,器具有差別,電沒有差別。真如就好比是電流,在某一個電器上起不同的作用。真如遍法界,遍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但是真如是一不是二。也隨眾生的根性,眾生根性善,真如起的用都是善;如果這個眾生根性不善,真如隨順,一樣也做不善。它這個作用,起作用的能力全是真如,就是自性,自性也能隨順煩惱,煩惱也不離真如。佛性、眾生性不相同,可是佛性跟眾生性的根源完全相同,它所依的就是真如,所以類無別。

  第六個,「無染淨真如」,真如沒有染淨,「謂此真如,本性無染,亦不可說後方淨故」。如果修行之後就清淨,那說明它有染污,必須要曉得它根本沒有染污。染污的是什麼?染污的是識,八識五十一心所有染污。真如沒有染污,真如就是真心。為什麼?真心沒有念頭,真心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它不染污。我們在大乘裡面學到,染污的源頭是末那識,第七識,叫意根,這是染污。染污從哪裡發生的?從我生的。第七識執著有個我,執著阿賴耶的相分一分認為是我身,執著阿賴耶的見分的一分認為是我的心,殊不知全是假的。這個心沒有事實依據,換句話說,是個錯誤抽象的概念,誤會了。

  這是讓我們辨別,我們在身、在心全都是真妄和合,要知道哪是真的、哪是虛妄的。虛妄的要遠離它,真的要明白它,要覺悟、要明瞭,可不可得?都不可得。要悟、要證,悟證不能有得的念頭,為什麼?那個念頭是錯誤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得什麼?得佛果、得菩提,這是名相。如果你真的執著還有這一念,你什麼都沒得到,你還是凡夫;連這個念頭都沒有了,真得到了。這是佛法的難處,真的、妄的都不可得。真的真如沒有相,實相無相。可是實相又無不相,它又有相。無相跟有相是一不是二,為什麼?有相的相是假相,不是真相。我們講剎那生滅,剎那生滅是不得已而說的,為什麼?沒有辦法形容它。剎那,剎那到底是多長的時間?《仁王經》上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剎那比念頭粗多了。彌勒菩薩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仁王經》上講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也很短,但是比彌勒菩薩所說的那沒有辦法比喻。所以我們說剎那,只能夠說表極短的時間,非常短的時間,這個短的時間往往我們對它沒有概念。無論是有相的十法界跟無相的真如,都不可得。

  真妄怎麼分?真如沒有生滅、沒有染淨、沒有善惡。阿賴耶的相分有,它有生滅、它有染淨、它有善惡,它有這些東西。雖有,不可得,不可得的原因是非常快的生滅頻率,我們沒有辦法掌控它。甚至於眼見不到它、耳聽不到它,這在佛法的名詞叫極微色,我們肉眼看不到。極微色、極微聲、極微香、極微觸,這個都是不能感覺到的,有沒有?有。必須要真的是無量無數這些極微色聚集在一起,我們才看到;極微的聲聚集在一起,我們才會聽到;極微的香聚集在一起,我們才聞到。真正在極微的狀況之下,我們六根都沒有辦法接觸到,連意根都無法想到,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以佛在經上才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才說出這句話。這句話說明什麼?說明一切現象的真相。

  真如自性的真相也是不可得,那個不可得是它沒有三種現象,但是它存在、它真有。為什麼?它能現這三種現象,三種現象都是從真如變現出來。它從真如變現出來,我們想想,它有沒有離開真如?沒離開。如同形跟影一樣,我們人身站在亮光下面有個影子,影從哪裡來?影從形來的。形好比真如,影好比現象,從真如而生,不離真如,但它不是真如。我們從這個比喻裡頭細心去體會。所以真如沒有染淨,染淨是阿賴耶,染淨是十法界。惠能大師開悟第一句話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清淨是沒有染淨,這說明他真見性了。我們現在的心地有妄想、有雜念,不清淨,叫染污,我們的心被染污。我們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統統清理出去,我們的心清淨了。在相上講沒錯,好像這是事實真相,可是在理上去講這個話講不通。理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理上沒有染淨。事呢?事深層去觀察,事相也沒有染淨。染淨現象從哪裡生的?從分別執著生的。如果離分別執著,你才真正能看到染淨一如,為什麼?都不可得。

  真如怎麼證得?幻妄離開了自然就證得。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電視的屏幕沒有生滅,不生不滅,好比是真如;屏幕裡面現出的影像,好比是十法界。我們生活在這其中,就像我們看電視,屏幕跟色相同時出現,現相有沒有離開屏幕?沒有,離開屏幕不能現相。所以,這個境界是真妄和合,真妄互融,妄中有真,真中有妄,這個比喻好懂。真是真、妄是妄,我們把頻道關掉,妄沒有了,真現前,發現真跟妄不一樣,妄離開,真的就顯了。頻道一打開的時候,真妄一如。往往怎麼樣?我們著了妄的相,把屏幕忘掉了,沒有想到屏幕存在。覺悟的人?覺悟的人知道真中有妄、妄中有真,哪是真、哪是妄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叫開悟,這就叫真正契入佛菩薩的境界。

  契入境界跟沒有契入境界,差別在哪裡?契入境界的人對一切萬相,森羅萬象,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十種智裡頭的第六般若波羅蜜,不執著,沒事。在自他受用方面,那就是方便、願、力、智,能夠幫助教化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也能夠悟入這個境界,了解事實真相。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只要不執著它、不分別它,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佛知佛見,什麼罣礙都沒有,就是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你可以欣賞它、你可以受用它,可是你不會有佔有的念頭,不會有控制的念頭,不會有支配的念頭,這些念頭不生,這叫妙用。生起這些念頭就生煩惱,就起貪瞋痴慢疑,起這個作用,這就是六道輪迴的果報,那叫迷了。覺而不迷,這個用叫妙用。六道裡面的人那個用不妙,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業,就不妙了。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應化在十法界裡頭,他起心動念不是業,沒有業,這叫妙用。他怎麼樣?他相上有表演,心裡頭痕跡都不著。像什麼?舞台表演,假的,表演給眾生看的,讓眾生看了之後覺悟。自己叫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這叫妙用。

  第七,「法無別真如:謂此真如,雖多教法,種種安立,而無異故」。譬如大乘八萬四千法門,這是教法,每種教法都有它自己一套理論、一些方法,各個不同,但是真如沒有兩樣,沒有離開自性。教的方法錯誤,教的是邪法,也不離真如,那叫什麼?大乘經裡頭有句話說,真如隨順煩惱,就造種種惡,真如隨順菩提,作種種善,真如沒有善惡。善惡是什麼?善惡是習氣。真如是什麼?真如是本性。用中國老祖宗的話來說,「本性本善」,那就是真如;習性不善,那是煩惱。人在迷惑的時候,本性就隨順習性,就造種種不善。造種種不善的人,他本性有沒有?有,本性沒有丟掉,本性只是迷了,迷了的時候完全用習性,不知道用本性。習性從哪裡來的?習性還是從真如,體是真如,體是本善,變成不善。人的本性是孝順,孝順父母、敬愛父母。他不孝了、不敬了,什麼原因?他隨順貪瞋痴慢、隨順自私自利,那是習性。他一旦覺悟,他後悔、他懺悔、他改過、他認罪,這個全都是真如在起作用。真如隨順煩惱就造業,真如隨順菩提就修積功德,了生死出三界,都是它。

  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曉得教學多重要。釋迦牟尼佛在世,佛教沒有共修,佛教只有自己跟大家一起上課,聽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有時候跟佛在一起研究討論,有些跟諸菩薩、同學在一起研究討論。修行這樁事情,佛好像沒過問過,正是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用身教、用言教幫助你開悟,悟了之後,怎麼樣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修行修什麼?這個一定要知道。修行是放下,課堂上課是看破。看破就是了解事實真相,真相大白之後,你應該放下。你看,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放下分別就證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成佛了,這是你自己的事情。

  佛教傳到中國來,早年還是老規矩,修行在個人。一直到唐代,應該是惠能大師之後,惠能是第六代,我們聽說百丈大師立清規,寺廟裡頭才有共修。「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他們兩個人發起,發起什麼?大家在一起共修。為什麼要共修?是看到學習經教的人,把學習的東西當作知識,不能夠依教奉行。就是說學習出了弊病,學習的人懈怠懶散,不肯依教修行。在這個之前,大家都能夠依教修行,雖然沒有人管,自動自發。不依教修行怎麼?強迫他,我們大家在一起共修,叫依眾靠眾。大家在一塊修,你就不能不來,上課參加,修行也參加,是這麼起來的。而後才有各個宗派根據它自己修行的方法,制定課誦規矩,制定儀規,每個宗派不一樣。佛教傳到中國來,是像法時期,像法時期禪最興旺。佛說了,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佛說得一點沒錯,像法一千年佛教在中國,所以中國禪風特別盛,你看多少道場都叫禪寺。現在已經進入末法,依照中國人的說法,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了一千年,依照外國人的說法,末法一萬年也已經過了五百年。不管哪一種說法,現在確實是末法時期,末法時期淨土成就。

  現在社會動亂,佛門裡頭也大亂,我相信社會安定了,佛門也會安定。這些功課儀規,必須要按現在這個狀況重新制定。我們看到確實有專修淨土的小道場,他們的儀規很簡單,就是一部《彌陀經》、一句佛號。過去,印光大師的道場,靈巖山的念佛堂就是這樣的。真正修淨土的,早課裡頭楞嚴十小咒都不必要,就是一部《彌陀經》,接著就是讚佛偈、念佛,念完了之後迴向,每天功課都是這樣的。念佛堂住個三年五載,預知時至往生的比比皆是。這就說明這個課誦有效,念到功夫成片就能夠自在往生。我相信有很多人,到這個境界之後,還有壽命不要了,早一點求往生。也有些人功夫成就了還有壽命,他等到他壽命盡了再往生,而利用這段時間,在這個當中是為大家做榜樣,為眾生做示範。這是慈悲心,憐憫眾生,多住幾年,不是為自己,對於自己往生毫不妨礙。這種人真的生死自在,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所以我們相信,社會慢慢我想能夠回復到安定。現在我看到很多人都在講災難,講災難不是好事情,為什麼不是好事情?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天天想災難、天天說災難,災難就來了,從心想生。連現在這些科學家、量子力學家,都知道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為什麼不向好的方向想?去想壞的幹什麼?明明知道二0一二有災難,可是我不想它,我不念它,我念什麼?我天天念阿彌陀佛,迴向化解災難,迴向延遲災難,它真有效果。為什麼不在這上下功夫?學佛的同學,特別是念佛的同修要知道,把不善的念頭全都放下,負面的念頭放下,純淨純善的念頭生起來,這像個佛門弟子,像彌陀弟子,這就對了。

  說災難很大,要找個地方逃避,我在去年曾經說過,這是很多人問我,去年四月十二號我寫的,很多同修都看過,不必逃,躲避,沒有這個必要。這是別人問我,我是這麼寫著的,「劫難來臨,該留者留,該去者去,生死有命,富貴由天。在劫者逃不了,躲不過」,別逃,沒用處;「不在劫者,遇著大災難,也能平安度過」。現前唯一的一樁大事情,就是要聽經、要念佛,聽經、念佛可以自度、可以度他,這是正知正見。不可以迷信,不聽信謠言,現在謠言特別多,妖言惑眾。我們要聽信謠言跟著別人走,我們這麼多年佛叫白學了,我們智慧完全沒有了,統統是煩惱,那不能解決問題;要有定力,如如不動。

  我們現在每天在一起學習四個小時,我除四小時之外,念佛、拜佛。有客人來看我,我勉勵大家、勸導大家,八萬四千法門,印光大師說得好,任何一個修行方法都要有經典做依據。沒有經典做依據的,那個靠不住,你學習錯了佛菩薩不負責任;你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修學,佛菩薩負責任。否則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辛辛苦苦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幫助我們開悟、覺悟,幫助我們修行,做為八萬四千法門的依據。我們今天完全依照《無量壽經》,同時參考了四經一論,專修淨土的,五經一論。我們在五經一論,專攻《無量壽經》,我們採取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為什麼?我們感恩,我們知道這個會集本跟這個註解的價值,我們認識它、我們了解它。但是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還有很多人對這個有意見,我跟大家做證明。我憑什麼做證明?憑我學佛六十一年,講經教學五十四年沒中斷。對其他法門我不懂,對於佛法的大乘,我略知一二,對淨宗法門我下了功夫,五經一論都講過,《無量壽經》講了十幾遍。我不是迷信,我不是感情用事。

  往後九千年,我們用什麼方法了生死出三界,用什麼方法圓成佛道?除了真信、真願、一向專念之外,我找不到再好的方法。所以我以我有生之年,給大家做個榜樣,我帶頭來學習,希望大家看到、聽到了,把疑惑的心從根拔除。要知道,疑是菩薩最大的煩惱,多少菩薩疑根沒有拔除,所以他一生,甚至於多生多劫聽不到這個法門,遇不到這樣的經典。我們有福報,這福報太大了!夏蓮老是什麼人,黃念祖老居士知道,我們見很多次面,他沒有說穿,他說現在不是時候。這些都是再來人,連黃念祖老居士也不是普通人。我們不要懷疑、不要去猜想,我們只要認真去看這個人人品、智慧、學問、德行,從這方面來看,我們對他生敬仰之心,這就對了。

  夏老居士在民國初年,佛教界就負有盛名,當時所謂的「南梅北夏」,認為中國佛教界裡頭,在家居士修得最好的,南方梅光羲,北方夏蓮居,這大家公認的。他們兩位真的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不是沒有知識,不是沒有學問,現在講的是高級知識分子。用了十年的時間,將《無量壽經》會集本重新整理,重新會集,小心謹慎。過去,兩種會集本,一種節校本,歷代諸大德對這些本子都有瑕疵。夏蓮居老居士也是深感如是,發心重編,編成一個完美,找不到缺點的本子,就這個本子。我們可以跟五種原譯本去對,去校對,跟這三種會校本你去做比較,你才知道這個本子的完美。念老也不是普通人,晚年身體非常不好,帶著病痛,用六年的時間蒐集豐富的資料,用他的智慧在這個裡頭選擇精妙的語言文字來註解這部經。這個註解是集註,集註解之大成,真是稀有難逢。我是看到沒有人弘揚,這麼好的東西,大家不知道,那多可惜。所以我發心來做傳播、流通這樁事業,希望大家對這個本子、對這個註解能生起信心,沒有一個不往生。這兩位大善知識到這個世間來沒有白來,他們兩個人到這個世間來,一生就是為幹這個事情而來的,不是為別的。我知道、我認識,所以我有使命來替它做弘揚的工作,勸導大家對這個本子、對這個註解深信不疑。

  我每天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跟大家分享遍遍法味不一樣。正是應了古人一句話,「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個本子真的有無量義,愈讀愈歡喜。我發現了什麼?發現了儒家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智慧,這些理念、方法、經驗、效果都在這本書上,不可思議。這些東西本來是儒家東西,儒家東西治標,《大乘無量壽經》治本,標本兼治。所以,這部經書可以跟儒家四書合起來讀,這裡頭有大學問,真實智慧。你熟讀四書,再讀這個就有味道了,其味無窮;熟讀《無量壽經》再去讀四書,像吃冰淇淋一樣,輕鬆愉快,絲毫不費力。人生在世把這兩種書搞通,行了,世法、佛法都能達到圓滿。四書是世法,《大乘無量壽》是佛法,佛法的精華、佛法的治要。法無別真如,底下這個說得也很好,謂此真如,雖多教法,種種安立,而無異故。

  第八,「不增減真如:謂此真如,離增減執」,執是執著,增是加一點,減是少一點,真如沒有增減,「不隨淨染有增減故」。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有增減,增是進步,減是退步,菩薩道上進進退退。真如於進退不相干,真如什麼都能隨,雖然隨它不染,它從來沒有染淨。隨順菩薩,隨順三惡道,隨順菩薩不增,隨順惡道不減、不染。「即此亦名相土自在所依真如」,相、土,相是法相。相,用現在的話來說,所指的是人物,我們講正報,土是依報。依正自在所依,都依真如,正報依它,依報還是依它。

  「謂若證得此真如已,現相現土俱自在故」。你證得真如,應化在十法界,眾生有感你就能現身,你就能現土。大的,你看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現身,現法身、報身、應化身,這是相。現極樂世界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這是土,得大自在!這個大自在示現了十個劫,極樂世界成立到今天十劫,這十劫當中,度真的是無量無邊無數眾生,在極樂世界成佛去。這是最大的示現,最輝煌的示現,無與倫比的示現。小的也非常之多,哪個地方有緣,哪個地方他就現身。現什麼樣的身,是眾生的意念、眾生的業力,《楞嚴》上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為什麼?證得真如的人,決定不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凡夫,只要一起心動念,他就到十法界去了,就下來了。十法界的佛起心動念,如果還有分別,他就是菩薩,他不是佛;如果還有執著,他就到六道去了,那就往下墮落了。所以,證得真如的人,永遠不會起心動念、不會有分別執著,為什麼?他不退轉了。證得真如就叫做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三種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一定要知道。

  第九,「智自在所依真如:謂若得此真如已,於無礙解得自在故」。這一條就是一般宗教裡面對上帝的讚歎,讚歎上帝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這個意思。證得真如,今天科學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宏觀宇宙,研究、觀察整個宇宙,無限大。另外一個是相反,量子力學,它研究的對象是小,小到不能再小,它研究這個東西。今天發現的微中子,大概不能比這個再小了,佛在經上說的極微色。為什麼說不能再小?再分它就沒有了。今天微中子果然是佛所說的現象,它再分,分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五蘊裡頭色受想行識,色沒有了。色沒有了還有什麼?有念頭,有受想行識,還有這個東西。所以科學家發現,物質從哪來?從念頭來的,正是佛在經上所說的「色由心生」。經典裡面講的色就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生出來的,這科學家把它證明了。五蘊是不能分割的,色受想行識不能分割的,今天他把色一打破,色沒有了,後頭受想行識在。

  這是發現一個奧祕,宇宙的奧祕,物質從哪來?物質從念頭來的。所以立刻就知道,念頭可以控制物質,因為物質是從念頭生的。念頭善這個物質就健康,念頭不善這個物質就帶病毒,就不健康。病毒是什麼?病毒是貪瞋痴慢疑,帶這個東西,還有個惡見,錯誤的見解,這些都是病毒。帶的時間太久,從我們迷的那天,那一念,不能說那一天,從迷的那一念,以後念念都是迷。迷得太深,迷得沒有辦法回頭,如果遇不到佛法,怎麼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你怎麼能夠解決當前六道輪迴的問題?更進一步,解決十法界的問題,沒有辦法。

  一切的科學、哲學跟大乘佛法沒有兩樣,都是在求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佛法,到高階這個時候,可以說他們所追求的就是宇宙萬物的真相。而佛法確確實實證得了、知道了,怎麼知道的?它用的是禪定的方法。不是像科學用數學、用儀器來觀察,科學用這個做手段;佛法沒有,佛法完全用內功,向內觀照。內是心性,不著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他從裡面觀照,見到了。佛法裡頭大公無私,沒有祕密、沒有隱瞞。佛告訴我們,到什麼層次的禪定會見到?大乘教上八地以上。我們就知道,八地見到了,阿賴耶的三細相完全看到。九地看得更清楚,十地比九地又清楚,等覺比十地還清楚,到最後妙覺果位,真叫究竟圓滿。所以,無礙解就是全知全能,八地以上都有這個能力,他們全知道。

  從這些地方我們能體會到,圓教初住菩薩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也就是禪宗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就有這個能力了。雖有這個能力,初住距離八地還相當遙遠,你看十住、十行、十迴向三十個位次,再加上八地,三十八個階級,這三十八個階級是什麼?是定功的等次。這個定功的等次是說,無始無明習氣厚薄,四十一品無明習氣他已經斷掉三十八,還剩下不多了,剩下四品。這種定功我們無法想像,這個真正是菩薩摩訶薩,他們的見解、他們的智慧跟如來果地上非常接近,所以得無礙解。

  末後第十,「業自在等所依真如」,業是什麼?業是造作。證得真如的這些人還有造作嗎?我們看底下解釋,「謂若證得此真如已,普於一切神通作業總持定門皆自在故」。他沒有造作了,他的造作是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眾生有造作、有起心動念、有求、有希望,佛菩薩沒有,佛菩薩的應是自然的。但是這種自然現象我們凡夫也把它稱作業,什麼業?稱它作淨業。為什麼?它沒有污染,這個淨是純淨,不是染淨的淨,染淨都沒有。沒有染淨、沒有善惡、沒有因果,這個不可思議,完全是性德圓滿的流露。經上講法爾如是,法爾有自然的意思,比自然還要自然,法本來就是這樣的。

  再應一切眾生之感,所現的一切神通,幫助眾生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就是他的作業。總持定門,這是教化眾生怎樣斷煩惱、怎樣證菩提,總持是修學的綱領,修學的總原則、總方向;定是禪定,禪定可以說是世出世間修學的根本。定能生慧,世間禪定生世間智慧,出世的禪定生出世間智慧,世間智慧不出六道輪迴,出世間禪定出六道輪迴,出世間上上禪定那出十法界了。都自在,沒有一樣不自在!這說的如來果地。我們把這個標準往下放,八地以上,十種真如。我們知道十種真如,就知道我們修學應該怎麼個修法,就明瞭了。

  學大乘,不就是要證得真如嗎?證得真如就是明心見性,真如就是自性,就是諸法實相,這是大乘修學的總方向、總目標。可是,一定要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個就難了。從哪裡開始?從放下自己身體開始。放下身體就是放下自私自利,從這開始,這句話說得容易,做的就難了,幾個人能做到?做不到不能成就,做不到出不了六道輪迴。這樣我們才真正明白,我們除了淨土帶業往生這個方法之外,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斷煩惱、都要證真如,沒有例外的。例外只有淨土法門,可以不用斷煩惱、不用消業障,在這一生當中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不斷煩惱能成就,沒人相信,其實淨宗斷煩惱的方法太巧妙了,巧到什麼程度?不斷而斷,業障不消自消,這方法太妙了。這是什麼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功德,阿彌陀佛第一。這一句阿彌陀佛可以包括什麼功德?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從初發心到成無上道,所有功德都在這個名號裡頭。你說這還得了嗎?所以念這句名號,煩惱不斷自己沒有了,業障不消,業障自然也消掉了。這樁事情,大家好好的學這部經,學這部註解,一遍、兩遍恐怕你沒見到。我學這個經跟註,這一遍是第十二遍,我才看出來,我才能說得出這麼一句話。一句名號裡頭,含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從初發心到成無上道所有功德都在裡頭。念這句佛號容易念,了解這句佛號,認識這句佛號,不簡單。你真了解、真認識了,能不念嗎?不可能!

  知道念這句佛號是世出世間頭等大事,念這句佛號才真正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麼?斷煩惱、消業障,成就無上菩提,成就無上功德,不就是這個嗎?就在這一句佛號之中,可惜的是沒有人知道。還有很多人要把這個會集本燒掉,他不要這個福報,不要這個功德,那就沒法子了。他為什麼不要?他不知道,不識貨。於是我們才曉得,念佛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議,夏蓮老會集這個本子,猶如釋迦牟尼佛再來。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幹什麼的?就為一樁事情,普度眾生皆成佛道,就為這樁事。用什麼樣的手段能完成這樁大事?用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手段!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功德就圓滿了。

  佛法傳到今天,大家對佛法喪失信心,對這個法寶不認識,不識貨,所以出現夏蓮居老居士。什麼身分?黃念祖老居士沒說出來,他知道,但是現在時節因緣不成熟,還不能說。他自己是什麼身分?我相信他自己也知道,也不肯說。這個說與不說沒什麼大關係,我前面講過,看他們一生的行誼、品德、學問,在佛法裡頭解行的種種功德,我們就能體會到,他不是普通人,能替釋迦牟尼佛做出這麼好的事情。我們知道、明白了,依教修行,同時有當宣傳員的必要,替這兩位大德宣揚,讓社會大眾對這個本子認識,具足信心、具足誠意、具足恭敬,學習就能得到法益。聖教,印祖講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能得多少利益,跟你的真誠恭敬心成正比例。你對它懷疑,不但功德沒有了,還要惹上罪過,這個罪過的果報不可思議;功德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十種真如我們就學到此地。

  後頭總結,便證十地。十地,別教十地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圓教十地更不必說了。我們這份資料是從《三藏法數》,從《楞嚴經》上節錄出來的,供給大家做參考。我們把這個文念一念。「十地者,謂菩薩所證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發生」。佛法,什麼是佛法?佛這個意思是覺悟的意思。說覺悟,一般人印象不深刻,如果我們講福報,大家眼睛都會睜開了,我們就從這裡講起。佛法是福報圓滿的方法,你要不要求?智慧圓滿的方法。我們在授三皈依的時候,念的誓詞,「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什麼?二就是福報跟智慧,福慧;足是滿足,就是圓滿的意思,福圓滿了,慧圓滿了,你看哪個人不想要福報?哪個人不想要智慧?佛是什麼?佛就是福慧圓滿。那佛法就是福慧圓滿的方法,你依照這個方法去修,你就有福有慧。這麼說大家一聽就懂,一聽就明白,這個東西要不要學?

  湯恩比博士厲害,他在七十年代,能夠說得出來,「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那就是現在,他說這個話五十年前,也是預言,預言到現在。什麼方法能解決?「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但是這兩句話沒人懂,一般人不懂,倫敦一些專門研究漢學的人也沒聽懂,我兩次訪問倫敦,向他們請教過。孔孟是什麼?孔孟學說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能解決問題,不是假的。大乘佛法,剛才講的福慧,大福德、大智慧,這佛法。佛法是大福德、大智慧,當然能解決問題。大福德、大智慧就在這部經裡頭,妙!這經分量不多,大家看得生歡喜。如果一大部頭的,那被嚇到了,這麼多的分量我怎麼學法?這薄薄的一本,不多不少,對現在人來說,這分量是恰到好處。真正好好去讀它、去了解它,去學習,確實有本事幫助社會化解問題,妙不可言!

  同時不要忘記,尊重每一個國家民族的傳統文化,這是大乘跟孔孟學說裡面所掌握的重要原則。尤其在這部經上,孔子周遊列國,這部經上講得更清楚,阿彌陀佛的智慧從哪來的?福報從哪來的?都是修來的。怎麼個修法?廣學多聞。你看他去參訪,用了很長的時間,去訪問、去考察、去學習十方一切諸佛剎土。真看,人家哪些好處我們要學,哪些地方我們看到不滿意,我們要改正,智慧從這兒來。福報從哪來?真幹,學到馬上就兌現,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用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有福了。學要有用,學了沒有用,不叫白學了。這是阿彌陀佛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不是閉門造車,不是在家胡思亂想,不是的。

  跟世間自在王學佛,成就根本智;長時間在外面參學,就像《華嚴經》五十三參一樣,成就後得智,無所不知。總結成四十八願,這是他參學,參觀、考察,總結出四十八願。他成就的這個道場,四十八願圓滿兌現,這是福德,大福德。這個大福報不是自己享,自己沒有享受,完全是供養十方世界念佛求生淨土這些大眾,幫助他們、栽培他們、成就他們,在這個道場圓滿成佛。西方極樂世界是個學校,畢業就是成佛,它沒有第二個學位,最高的學位。成佛就好像拿到博士學位,成就智慧圓滿、福報圓滿。圓滿之後,你畢業出去了,你才能普度眾生,你能為一切眾生解除苦難。這到哪裡學?

  這是《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內容,我們明白了、成就了,能不發心學習嗎?別的經論上也有,但是要很多很多經論。這個經論?這個經論是所有經論裡頭的精華,全部在這一部經論當中。所以我說這部經典裡頭,有格物、致知,有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到成佛,這些智慧、理念、方法、經驗全都在這部經上,真正不可思議,這叫佛法。你對佛法兩個字真的理解,你才會愛它、喜歡它、尊重它、學習它;你對它一無所知,那就沒有法子。現在真的,把這樁事情能講清楚、講明白的人,愈來愈少了。

  下面說,「然地位有淺深,故始自歡喜,終於法雲,分為十也」。這十個等級,就是有淺深不一樣,淺深都是從智慧上說、從福報上說。最淺的這些智慧、福報,都能幫助我們解決現實問題,何況高深!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