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六十六頁:

  在第一行裡頭有一句話,在此地我們得補充一下。最後的一句,「故三無差別」。三無差別,我們在經論、在祖師大德註疏裡頭常常看到。這個地方有一點參考資料,我們利用這個地方把它補出來。三無差別,是《三藏法數》裡面的一段,出自《華嚴經疏鈔》,「謂心、佛、眾生,雖在因在果,迷悟不同,然其理性所具,本來平等,初無有異」,沒有兩樣。「故經云: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第一個,「心無差別:謂一念心體」。著重這個地方的一念,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把它換算,一秒鐘能彈五次的話,那這個數字就是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個一念。這個一念,真的,心、佛、眾生一絲毫差別都沒有,所以凡聖不二,萬法一如,這一念具足十法界、具足十如是。十法界,《華嚴經》上說的,這個十界,末後這裡括弧註解著,「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這是四聖法界,諸佛如來的淨土;下面有「天界、人界、阿修羅界、餓鬼界、畜生界、地獄界」,這就是六道輪迴。六道是諸佛如來的穢土,這個穢就是有嚴重染污,愈是往下染污愈重,染污極重的是地獄。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最重要是人心,人心跟外面環境是決定相對的,人心染污,環境就染污,人心清淨,環境就清淨,確確實實是境隨心轉。我們心地清淨,我們身心健康,一點問題都沒有。心要是有妄念、有雜念、有很多欲望,身體一定不好。確確實實念頭影響著物質世界,這現在科學家都給我們證明了。我們要能夠善用,就是善用心,讓我們身心健康,居住的環境沒有變異、沒有災難,這是我們能做得到的,至少我們居住的小環境、小圈圈沒有災難。

  我記得汶川地震那個時候,我住在廬江,在實際禪寺講《華嚴經》。這發生了一個奇蹟,這個地震的波動遍及很大的一個地區,廬江北面的有,往東面的,連江蘇都有,南面江西也有,唯獨廬江,有測驗地震的,沒有測出來。我們在那裡講《華嚴經》。所以你細心去觀察你就曉得,那增長我們信心。我們現在居住在海島這個地方,這最怕的海嘯,有人告訴我,海嘯大概在海當中的時候,它就漸漸小了,波浪就小了,到這邊就沒有了。要學到之後就得要用,我們心裡很清楚,外面也不必說,勸人家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真正能做到四好,我們自己很幸福。這個地區好人愈多,能量愈大,這個地方災變就很少。

  「十如是」是《法華經》上所說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這個十條,世尊在法華會上說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凡聖不二,具足十界、十如是等法。而與諸佛、眾生性元平等」,眾生的性跟佛性是平等的,「初無有異」,沒差別。「故經云:遊心法界如虛空,則知諸佛之境界」,這叫心無差別。心是自性,在萬法上講,講法性,有情眾生稱佛性,其實是一個性。我們跟佛沒有差別,我們跟一切萬物沒有差別,跟山河大地也沒有差別。今天科學家所說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沒有差別,所有一切現象統統是心生心現,也統統都是識變的。識是妄心,心是真心,真妄不二,真離不開妄,妄也離不開真。因為有妄,才變成十法界,十界十如。十界十如識變的,體,體是心現心生的。這是什麼?說明彼此的關係,它是一體。

  第二,「佛無差別:謂十方諸佛,了悟十界」,他開悟,他悟了,明瞭、覺悟了。覺悟什麼?覺悟十法界、覺悟十如是是一不是二,他成佛了,「而成正覺」,這就是成佛了。「即是悟本心之所具,亦是悟眾生之所迷」,佛所覺悟的就是眾生所迷的,眾生迷的是佛所覺悟的,迷悟不二。悟的什麼?悟的是十界十如。通常經上還有說百界千如,就是每一界,十界每一界裡頭都有十法界,就變成百界;那十如是,每一個法界裡頭具足十如是,一百法界就千如是。這經上我們會常常看到,百界千如,一體。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學佛就加強信心,我們為什麼能成佛?為什麼能往生?為什麼往生有人品位會那麼高?我們的體是一個,只是迷悟不同而已。

  這些經論我們常常讀,讀多了,印象就深刻。印象深刻,能夠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提起觀照。什麼時候是迷?放不下的時候就迷,執著就是迷,分別就是迷。在這種情形之下,想到百界千如,那個執著自然就淡化;這個淡化,往生品位就會提升。都要在日常當中去練習,一天有個一、二次想到這些問題,把它養成一個習慣,真的,到臨終往生的時候就非常管用。這說出這經不能不聽,聽經對我們的好處太多,特別是我們沒有開悟,經對我們的幫助很大。這一部經就夠了,這部經解裡真的它所引用的統統都有,重要的開導全在這裡頭。

  「迷悟雖殊,其體不二。故《法華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是名佛無差別」。一切法的真相,這個實相就是真相,到成佛的時候,徹底明瞭了,這佛沒有差別。你看心沒有差別,我們的心跟佛心、跟一切眾生心、跟天地鬼神心沒有差別;佛也沒有差別,佛跟我們沒有差別。

  第三,「眾生無差別:謂九界眾生,各具十界、十如是等法」。九法界眾生是講的有情眾生,從菩薩講到地獄。實際上這個還包括十法界裡頭的佛,為什麼不說佛?因為前面有佛無差別,他包括到那裡去了。所以這個地方的眾生;十法界裡面佛,雖然是相似即佛,不是真佛,也沾了光,排在那一類去了;你看九界眾生各具十界十如是,跟佛沒有兩樣,跟心沒有兩樣。所以心、佛、眾生是一體,不能分,相有,心是一個,相上有差別、事上有差別,理上沒有差別;相上有差別,性上沒有差別。眾生「與佛之所悟本心所具之法,其體不二。故《涅槃經》云:一切眾生即是佛,是名眾生無差別」。這三無差別很重要。因為我們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往往在經上看到佛說的這些境界,我們總有懷疑,那麼高的境界,為什麼我們造作罪業的眾生能證得?這跟你講理,理上沒有障礙。那事上?事上完全看你迷悟的程度,也就是你信心的程度。你真信,那境界就很高;你有懷疑,那就有障礙,那就往下墜落。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品位,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的,上輩往生;帶著有疑問的,就變成中輩、下輩。對佛不疑、對心不疑、對眾生不疑,這個好!

  我們再看今天要學習的經文,最後一行,「利他德大」。前面講是德用自在,這利他德大。請看經文:

  【法音雷震。覺未覺故。雨甘露法。潤眾生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如淨蓮華。離染污故。如尼拘樹。覆蔭大故。如金剛杵。破邪執故。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

  這一段經文,特別是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我們要學會了,對我們很有受用。在這個動亂的社會、災變的地球,我們的心會如如不動,會不受外面境界干擾,這樣子容易得念佛三昧。

  『法音雷震』,「經云:佛語梵雷震。雷音遠聞,震驚世間」。打雷,有不少人害怕,真的驚慌失措,這我們都看到過,佛在此地用這個比喻,震驚世間,「以喻法音,能覺群迷」。佛說法的聲音能讓我們震動,這個震動是破迷開悟,這是佛法對一切眾生無比殊勝的利益。「覺未覺者」,覺是震驚覺悟了,哪些人?沒覺悟的人。「使未覺之凡夫得以覺醒」,那這也是事實。有根性利的人,聽了佛法,他明白了、他覺悟了。但是還有很多聽了之後,他沒有覺悟、他沒有醒過來。這是什麼原因?第一個,善根有問題,一切眾生善根厚薄不一樣;第二個,煩惱習氣,煩惱習氣薄一點的人容易覺悟,煩惱習氣深的人就比較不容易,難一點。但是,如果持之有恆,早遲總會覺悟,就是耐心,鍥而不捨,古德所謂的長時薰修,他就覺悟了。那這也是要有緣分,要有環境幫助他,這是屬於各人福德因緣不相同,遇到有好的環境修學,福分!這個福分要能抓住,那是他的智慧。真實的福報,有人照顧,一心念佛;照顧的人懂得佛法,照顧得很如法,不干擾他修行。

  『雨甘露法』,這個雨是從上降下來,當動詞用,就是落下來,念去聲,當動詞,「此以甘露喻佛之教法」。甘露是天人的飲料,經上講天人最好的飲料稱為甘露,常飲甘露,這人就不會死,叫不死藥,這也是個比喻。天人壽命長,還是有到的時候,所以他不究竟,他不是無量壽;無量壽只有極樂世界,真無量壽。天人天天飲甘露也不行,壽命到了的時候,他還是要輪迴。此以甘露喻佛之教法。「甘露使人起死回生,佛之教法,能令眾生,永斷生死,得大涅槃,故曰甘露法」。我們曉得甘露法就是比喻大乘經教,那這一部《無量壽經》是甘露當中的甘露,精華。

  我們善根不足,要好好的栽培善根。用什麼方法栽培善根?多聽經,這是栽培善根的方法,多聽之後,慢慢都聽明白了。聽不明白的時候多聽,聽個十遍、聽個二十遍、聽個三十遍,明白了。明白,你就真信,真信就是善根出現。真想往生、真願往生,這善根具足了。有懷疑,就得用這個方法。沒有懷疑,一向專念,那你善根福德具足。一心專念是福,沒有懷疑是慧、是屬於善根,一心專念這是福,所以念佛,福慧雙修。如果有懷疑,他也念,這是修福,裡面慧就差一點。完全相信,但是念得很少,那慧多一點,福少一點。最好是福慧都要多,那就是信願持名圓滿具足,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慧。

  所以古人勸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為什麼?那一聲佛,你說福慧增多少;說話的時候,不但沒有福慧,還造業。然後我們就看到,一些阿公阿婆一天到晚在念阿彌陀佛,古大德說,那一種人暗合道妙。他什麼都不懂,但是他所做的、所表現的、真幹的,跟那些完全通達的菩薩沒有兩樣。菩薩做到,他也做到,菩薩是一切明瞭,他一切不明瞭,但是明瞭、不明瞭是另外一樁事情,他兩個都做到了。兩個都做到了,往生的時候,品位兩個就會一樣高;到極樂世界,他智慧就開了,這個我們能相信。人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是遇緣不同。古德有一句話說得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那不能開悟的人,見到阿彌陀佛就開悟了,緣不一樣。所以我們往生淨土見阿彌陀佛,這第一樁大事,其他的都是雞毛蒜皮,不足以為道。天上人間再不想了,那是什麼?那是搞生死、搞輪迴,不能幹!這是叫甘露法。

  「雨者,如天降雨,普潤三根」,故云,『潤眾生』。天降雨是平等。普潤三根,三根是大樹,它盤根錯節面積大,吸收水分多;第二小樹,小樹還沒有長成,它吸收的水分少;第三種是小草,它更小,一點點水分它就夠了。可是天上降雨是平等的,你看那個大樹、小樹、小草,吸收的水分不一樣。這個比喻眾生,上根的人一聽到佛法,大徹大悟;中根的人聽到佛法,有覺悟,沒徹底,還有疑問;下根的人可能他聽不懂,而且沒有耐心,聽幾句聽不懂,他走了。這個我們也常常看見的,坐在前面想聽,聽了五、六分鐘,沒有什麼味道,走了,沒有耐心、沒有福報。

  「《法華經》曰:我為世尊,無能及者」。這佛自己說,世尊在世出世間為大眾尊敬的人,這是個好老師。佛能做到的,一般人做不到,這是無能及者。哪些事情?「安穩眾生,故現於世。為大眾說,甘露淨法。其法一味,解脫涅槃」。你說佛多慈悲,給我們說出來。但是眾生怎麼樣?眾生沒福,不認識。今天社會動亂,迫切需要真正的智慧來化解問題,最重要的是讓大眾恢復自信心。現在最大的艱難是眾生把信心失掉了,對自己沒有信心;兒女對父母沒有信心,父母對兒女沒信心;工作崗位上,領導對被領導沒有信心,被領導對領導沒有信心,這怎麼得了!這社會怎麼能不亂?

  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胡秋原先生還在世,這是台灣一個著名的政論家。我有緣跟他相識,他對我們這晚輩很愛護,見面總是很多教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說的,我們今天整個問題結癥在哪裡?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這一代人對傳統不相信、對祖宗不相信、對幾千年聖賢的業績不相信,那西方的東西也知道得不夠清楚,這是最大的憂患!胡先生過世也多年了,留下來的著作很多,有一部分我們以前都讀過。今天的社會,說到這裡,我們就會非常感激英國湯恩比博士,他真的見到了,他說這些話是七十年代,一九七0年代那個時候,他年歲也很大了,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那就是三十年之後,你看人家看這麼遠,三十年之後,看到社會動亂,解決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

  那今天孔孟學說為什麼解決不了、大乘佛法解決不了?我們對它不認識,沒有信心。讀古書,那個讀法跟現在人讀法完全不一樣。第一個是心態,真誠恭敬,現在這個心態沒有了;第二個是要找它的原理原則,掌握它的原理原則;第三個活學活用,經典上講的原理原則永恆不變。我們看看漢朝時候人他怎麼用的,唐朝時候人怎麼用的,宋朝時候人怎麼用的,那從哪裡看?從註解上看。你看漢朝人的註解,就是當時他們起作用的。唐朝社會跟漢朝不一樣,如果一樣,古人註的就可以,為什麼要重新再註?就是時代不一樣了。這個時代怎麼用法,推陳出新,所以我們不能讀古書的時候依古人註子,那就錯了,從它那裡推出新的,你看他時代怎麼用法,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怎麼講法,應該怎麼樣用它,活的!如果經講的依照他那個註解,註是唐人註,還叫我們回去當唐朝時代的人,這就錯了!這個人家搖頭,就不相信。

  所以那個像樹木一樣,主幹是一個,你看它,每一年發的新枝不一樣,每一年結的果實不一樣。你從它的這個樹、這個幹,一層一層的達到那個巔峰,巔峰那個樹尖尖端是什麼?那就是現在的。現在跟過去是一脈相承,關係不能斷,要從那裡吸取經驗,今天我們用怎麼用法,才能解決現前的問題。這叫會讀書、活讀書,不是讀死書。經典上全是活東西,死東西怎麼能傳這麼多年?早就被人淘汰掉了。凡是能夠留下來的,幾百年、幾千年的,活東西,真的是寶!一個人一生當中,確實有精華、有糟粕,糟粕在他自己那個時代就淘汰掉了,留下來的是精華。這個精華再經過別人淘汰,編《四庫全書》的時候,那是一個大淘汰,你就知道這些人真懂得取精用弘,知道古籍裡頭有寶。寶拿到現在怎麼個用法,一定要懂得。

  這個地方說的,世尊,你看看,我們就應該要跟他學,他在世教學,無能及者,為什麼?他能夠安穩眾生,那現在我們就需要這句話。如何幫助社會安定?如何幫助社會穩定?這是我們常常耳聞的。要社會安定、要社會穩定,找佛就行了,湯恩比知道,別人不知道。佛的教學方法在本經經題上顯示得非常明白,先把果德告訴你,果,你一聽到歡喜。你看經題上的「大乘」,什麼叫大乘?大乘是智慧,有智慧就能解決問題,這是佛法的根,本經裡頭真實智慧;「無量壽」,真實之際;「莊嚴」,真實之利,這都是我們要的,這是果。果從哪裡來的?果從因來的。因是什麼?因是「清淨」,清淨離一切染污,身心清淨,煩惱解除了;第二,「平等」,平等是我們經上講的三無差別,真平等,平等,業障消掉了;後頭「覺」,覺而不迷,它怎麼不能解決問題?修因致果,這都是我們現前迫切需要的,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你看今天社會動亂,由於人心不平、人心的染污,妄想雜念,都是這些。本身是這樣的,你接觸外面境界也是這樣的,就唯恐你不亂。不但自己身心不安,憂慮煩惱重重,還帶給社會這麼多災難。這是什麼?這是依報隨著正報轉。解決之道,首先如何恢復身心清淨,恢復我們的健康,那就要把欲望降低。欲望降低,需要聖賢教育,需要因果教育。人要相信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就不會胡思亂想。像袁了凡先生一樣,一天到晚都在定中,他沒有妄念。為什麼他能到這種地步?因為他相信一切命中注定,想也沒用,不如不想。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告訴他,命中這個定數是你過去生中修的,修因得果報,不是別人主宰的;自己命中修的,你命就能夠掌握在自己手上,你可以改變。他明白這個道理,也是一聽覺悟了。

  有改變的道理,有改變的方法,這個在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給我講得很清楚,「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要懂得理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的求,就有感應。明理,智慧;斷惡修善,德行。你有智慧、有德行,你就創造命運。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與別人不相干;與佛菩薩不相干,與天地鬼神不相干,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真的叫自作自受。這種道理,佛經講得透徹,人人都明瞭,人人都願意做好人;人人都是好人,這社會祥和了,問題不就解決了!所以儒跟佛,這湯恩比所說的,你把這個道理明白了,方法懂得了,怎麼落實?落實的手段就是教學。

  幾千年前中國老祖宗就提出來,「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是什麼?這是對從政的人說的。這個理念,我以為在一萬多年前,老祖宗就教我們。教什麼?修身齊家,教學為先,這真的不是假的。修身齊家,教學為先,這個在沒有發明文字之前,老祖宗就懂得。因為那個時候是小部落,不能稱為一個國,上古時代沒有政治組織,都是一個家庭、一個家庭的,彼此守望相助,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都講求修身齊家。到以後,有大福德的人,有很多人尊敬他、信仰他,向他學習,慢慢組成一個大的部落。有大的部落,有國家的這種形態,有這些組織了,這才提出治國平天下。那個平是平等,天下平等,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就是今天講的和諧世界。古人能做到的,全靠教化,不用戰爭做手段,用教學。中國上古時代就是這樣的,人民純樸,地大人少,所以沒有競爭的。人與人當中都懂得相讓,沒有相爭的,連個部落領導人都沒有人爭,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很有感受。

  佛現在世間,為大眾說甘露淨法,這個甘露是比喻純正之法。這個法要用老祖宗的話來說,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你看看佛經上是不是說這個?我們老祖宗只是把題目說出來了,在佛法裡頭怎麼格物,把格物的道理說出來了;怎麼致知,致知就是開智慧。佛告訴我們,物欲,人之所愛,但是這個東西自性裡頭根本沒有,那是阿賴耶裡的東西,真如自性裡頭沒有。真如自性是真的,阿賴耶是假的,返妄歸真,就得把假的東西放下,真的自然現前。真的東西比假的不知道要殊勝多少倍,真的東西裡頭有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應有盡有,一樣都不缺。所以聰明人明白了,他一定是返妄歸真。真是佛,佛的反面是魔,妄是魔。佛跟魔是一不是二,覺悟叫佛,迷了叫魔;覺了的時候佛心,迷了的時候魔心。魔心難過,你心要受折磨。所以佛法稱為覺法,覺悟之法,手段就是教學。你看,教學講得徹底,從胎教開始,全世界人都沒想到,中國老祖宗很早很早之前就懂得,而且就真幹。

  古代雖然是封建時代,封建時代有封建的好處,我還贊成。為什麼?領導權沒有人爭。這種爭領導權是很殘酷的事情,互相殘殺。李世民為爭皇位,把哥哥、弟弟都殺掉。他的父親對於兒女非常愛護。你看,兄弟三個人要真正懂得這個道理的話,那就是什麼?他太年輕了,讓大哥做皇帝有什麼不好,何必要爭?大哥做皇帝,肯定他做宰相,為什麼?那個國家是他建立的。這連他的父親都常說,是他的主意。他父親是個老實人,不願意造反,聽從隋煬帝的話。他看到天下有人造反的時候,他就叫他爸爸起義,割據這個地盤,他那時候封為唐公,就以唐為國號,天下是他打的。當時群雄違反朝廷,是他一個一個把他打平,統一全國。所以兄弟怎麼不和?怕就爭王位,這一爭就壞了。如果他哥哥、弟弟對這個情形當然了解,自動讓給他,相讓,問題就解決了;相爭,所以他得墮地獄,是爭到了,後來日子不好過。所以封建的好處,就是這個權力,古時候立的嫡子,嫡長子來繼承,避免相爭。

  古人相讓,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有記載的。周家開國的時候太王,大兒子泰伯、仲雍知道父親的意思,父親喜歡小弟。那他們兩個在時,繼承的時候一定是老大,老大不在是老二。這兩個兄弟遠走了,隱居了,找不到了,這位子只好傳他,滿足父親的願望。父親看中老三,老三是王季,老三生了個兒子,文王,確實太王那時候就看中這個孫子。你看兩個,大伯、二伯都相讓,那是大聖人,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讓位!這些都與教育有關係、與環境有關係。

  唐太宗確實是太年輕,他們起義的時候,他十六歲就帶兵打仗,武藝高強,不曉得殺死多少人。歷史上有記載,他的弓箭百發百中,死在他箭下的人不曉得有多少。總歸都是教育出了問題。好在他確實心量很大,魏徵是太子的部下、太子的心腹,他能夠用他,推心置腹,對他毫無懷疑,言聽計從,所以他有貞觀之治。我們細心觀察,你都看出來了,他是這個命,不用爭也得到。不爭,可能得到的時候晚幾年;你用這種爭奪的方法,那提早幾年,要造多少罪業,那要付多少代價,這不值得!人真正懂得因果,不爭了。對國家的貢獻,不一定要做領導人。如果唐太宗當年不爭,王位讓給大哥,自己最好搞什麼?搞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為國家製造聖賢,那我想唐朝不只三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真那個根基紮得好,八百年是可以做得到的,那他在歷史上的地位超過帝王太多了,這都是他沒有見到的。

  教學,就憑他這個理念;這個理念,當時魏徵一班人出的主意,編《治要》,《群書治要》,也可能他想到,把這個念頭告訴他們,編這套書。如果在唐朝,這六十五種書,如果在當時培養六十五個專家,每一個人專精一部,那還得了!那是一套什麼?活的《群書治要》。如果是那樣做的話,對於這個國家民族的影響就太大太大!中國這麼大的領土,這麼多的人口,六十五個人我相信不難找,找六百五十個人都找得到。十個人一個小組,這十個人專攻這一部書,那十個人專攻另一部,他將來在歷史上地位肯定超過孔子,帝王比不上。

  希望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要明白這個大道理,這是什麼?這救世界,不是難事。六、七百人這個小團體不算大,有一個大院子就可以了。這七百人等於說是一個研究機構,國學培養的一個基地,什麼人做,什麼人就是現在拯救中國傳統的大聖人。要像佛陀、菩薩那種嚴格的制度,解行相應,你學到真做到了。這六十五種是共同科目,學的人專攻,但是聽講,我講大家聽,你講我也聽,個個都是通家,個個又是專家,這真不得了!上一次我到台灣,本來想跟馬英九談這個事情,他忙著競選。競選不重要,真正搞這樁事情,你要在競選演說當中說出來,我相信每個人都投你票。誰不歡喜?個個歡喜。

  民主,民主真的出了問題。去年的春天,好像三月間,我在澳洲,陸克文的姐姐問我一個問題,她說現在歐洲人對於這個民主制度有懷疑,這個制度是不是好制度?提出這個問題來問我。我告訴她,不是最好的制度,如果是最好的制度,中國幾千年前就會開始。為什麼不是最好的制度?任期太短,一般就是四年,四年能做什麼事業?又要忙著底下一屆的選舉,他的心不定。中國自古以來這個帝王制度是終身制的,他就想的很久,想到後代,他沒有完成的,兒子繼承做;念念想著為人民,如果說為自己一家,他的朝廷會被別人推翻。你看看歷史,每一個朝代皇帝,只要是自己圖享受,享受榮華富貴,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肯定被人推翻。那就是什麼?末代皇帝。你看開國前面幾代的皇帝,憂國憂民,所以得到人民擁護。這個制度比民主制度好!總而言之,教育最重要。如果沒有把人教好,什麼樣的好制度都會出問題;人教好了,制度不好也沒有事情,他會做好事。

  中國古人說得好,「法,國之本也」,法律、憲法,國之本也;人,「法之源也」,法的根源是人,人能夠執法、能執行。「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人重要!換句話說,國家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把教育辦好,把人教好,這才是天下第一等大事。中國古代這個政治組織,你能看出來,中國人這政治組織,宰相下面,古時候事情沒有這麼多,只有六個部。六個部,教育部排在第一,六部之首。宰相有事不能視事,禮部尚書代理,禮部尚書就是現在的教育部長。你從這種設施,你能看出來,國家以什麼為第一?以教育為第一。教育帶頭,現在講掛帥,一切設施都是為教育而做的,所以它社會安定。那現在不行了,現在誰掛帥?是經濟貿易。這是什麼?這是人之必爭,每個人都要爭的,社會不會安定。教育是教每個人都讓的,大家都讓,社會天下太平。人人都要爭,麻煩就來了。這是看中國古代為什麼社會那麼安定。一個政權建立,就會出現一個盛世,就是天下太平。像漢、唐、宋、明、清都有超過一百年的安定和平,這太平盛世,人民安樂,國家富強,全是教育。

  中國這個家庭也是全世界所沒有的,這個很多人不了解。中國這個國家幾千來長治久安,最關鍵的就是家庭,家庭是國家的支柱。所以齊家、治國、平天下,要沒有家,國一定亂掉。家肩負什麼責任?今天社會兩個重大問題,一個是教育,一個是養老,家庭正好把這兩樁事情承當了。每一個人生活在這世間,為誰?他不為自己,為我的家。我要去做好人,祖宗有面子,為我的家爭光榮;我要做不好事,人家不罵我,罵祖宗,說你祖上無德,祖宗沒有把你們教好。所以中國這個家,實在講,太好了!到民國年間,喜歡外國的小家庭,挺好,自由。自由是這個享受享到了,晚年的時候沒人養老。這個時候,你預先沒想到,你晚年怎麼辦?外國一些養老院,老了就送到養老院去了,你說多可憐!到養老院是舉目無親,知心的人沒有一個。進入養老院的,物質生活沒有問題,國家照顧到了,可是每個人都是痴痴呆呆,你看他那個內心多痛苦。

  中國在過去,晚年是人生最幸福的一個階段,養老,天倫之樂。年歲大了,不能再工作了,落葉歸根。根是什麼?根是老家,老家就是自己的大家庭。你看一生的奉獻、貢獻,工作賺的錢,有多餘的統統歸到家裡,自己生活所需預留之外,全部送給家裡,這對家的貢獻。所以老的時候,家養老,回家養老。一個家庭,普通家庭三百多人,興旺的家庭七、八百人,這麼大一個家族多少老人!老人天天在一起,都是自己親人,還有小孩統統在一起。老人娛樂的場所在哪裡?祠堂,祠堂裡頭開茶館,那就是他們每天聚會的地方。小朋友的學校也在祠堂,小朋友下課,就跟老人在一起聊天。天倫之樂,看到下一代長成,這是外國人作夢都想不到,你說這個制度多好!

  皇家帶頭。皇帝他也是一家,這一家是天下所有家庭的好榜樣。他要不能做出好榜樣,別人就要動他腦筋,就要革他的命了。他是全國家庭的好榜樣,就是皇帝做人,人,他是全國人民最好的榜樣,這個皇帝才做得穩,才做得長久。現在做總統不行,任期就四年,四年之後不是我了。你看,花那麼多錢,花那麼多財力,把這個位子爭到了,爭到,他要把老本撈回去。哪一個是真正為人民做事情的,沒有私心的?找不著。

  我在美國住那麼多年,美國總是推行他們的制度好。我曾經公開給他們談過,在紐約,沈家楨居士請吃飯,有好幾桌,這當地美國人很多,我就告訴他們,中國的制度適合中國人,美國的制度適合美國人。譬如開店,中國這個店是老店,幾千年了,是子孫來繼承,老店,老字招牌;美國,你們是擺的攤販,都是從外國來的。美國當地人是土人,紅番土人,你們都是從外面來的,沒有歷史淵源,沒有這個文化背景,所以大家來是擺攤子。擺攤子,那我們只好選一個人做代表。可是老店不同,你不能讓人家老店放棄掉,叫他們的子孫都來擺攤販,這是不合理的。我用這個講,他懂,他們能聽得懂。所以說美國這個制度適合美國,不適合中國;中國那個制度適合中國,不適合美國。

  我很佩服孫中山先生。你看他在《三民主義》講演裡頭,「民族主義」第四講。在他那個當時,他是周遊列國的,對於世界狀況他很清楚,他說外國只有一樣東西比中國好,就是機器。外國這個機器,發明機器比中國好,中國趕不上,除這一樣之外,他們沒有一樣東西能趕上中國的,中國好的東西太多了。很可惜,孫中山先生過世太早,他要能夠多活二十年,中國沒有今天的災難。走得太早了,這是中國人沒福報。

  滿清末後的一百年,慈禧太后執政,跋扈,疏忽了傳統文化,輕慢了佛陀教育,自稱為老佛爺。清朝歷代皇帝都是三寶弟子,對佛法非常尊敬。只有慈禧太后,她一當老佛爺,把佛菩薩放在兩邊。這個表法不好,讓一般人民看到,對佛法那種尊重心就降溫了,一直就降下去了,降到現在沒有了。所以,傳統文化沒落到今天,佛法沒落,慈禧太后是罪魁禍首。雖然她沒有滅法,但是她這種態度,讓人的信心喪失。兩百年之後看到後果,當時是看不出來,兩百年之後問題出來了,大問題!現在我們要不覺悟,再過二十年就沒有了,就整個斷掉了。

  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使命很重,傳統文化能不能往下傳,就在現在這一代人身上。我們過去在湯池辦這個實驗,我就跟老師說,我們的使命很重。如果失敗了,社會大眾就肯定了傳統文化沒有價值,可以完全不要;我們做成功,大家有信心,傳統文化還能傳下去。所以我們犧牲生命也要把事情做好,這個使命太大了。真的祖宗加持,那麼快就做成功。我又告訴大家,我們不能驕慢,不可以居功是我們做成的,我們沒這個本事,祖宗之德,三寶加持,得要歸祖宗、要歸三寶。雖然只有三年,可是真的產生了影響,把人心喚醒,這就值得了,沒有白做。

  做這個事情,是被聯合國我們的與會同仁逼出來的,我們從來沒有想到幹這個事情。我們在聯合國只是把中國的傳統東西介紹給大家,大家做參考。那我們還是用湯恩比做招牌,他說的,不是我們自己說的,報告,大家做參考。他們聽到報告,是很驚訝,因為沒人講過。可是會後麻煩就來了。我們在一起吃飯聊天,很多人來問,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這個做不到!這是給我當頭一棒,那我白講了。這是一個什麼?真正的危機,信心危機。怎麼樣讓他們來相信,只有做出樣板來給他看,他看到了,他就相信了。所以湯池這個成功,不到四個月有那麼樣的成就,聯合國這些人驚訝。當時駐聯合國的大使代表一百九十二個人,每一個人都想到湯池去看。雖然這個事情被當地領導拒絕了,可是這些人,我知道的就有三十多個人,用私人觀光旅遊去看的,到中心去住個三天、四天,先後有三十多個人。這傳到國外去了,他們看到是真的不是假的。一直到今天,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我們的事情還念念不忘,碰到我們都還談這個事情,難得!所以我們希望大家認真努力,再做出好樣子,我們可以把它介紹到聯合國,在聯合國發表。他是非常希望我再去辦活動。我們沒有東西給人看,辦活動沒有意義,要有東西給人看。

  或者是有這麼一個書院,培養一套活的《群書治要》。如果三個人一班,大概兩百人的樣子,三個人專攻一部,我相信一年就可以用電視對全世界廣播,十年之後,他們就成為全世界的國學大師。我相信全世界人都學,為什麼?現在我們有信心,我把這個介紹給大家,沒有一個聽到不歡喜,都急著要看。這外國人得翻成英文、翻成外國語文,這麼大的分量,哪一天才能翻成?迫不及待,所以我就想出《群書治要360》這個主意,一年出一本,十年出齊,很受歡迎。這個東西帶給全世界安定和平,這是中國人的智慧、中國人的理念、中國人的方法、中國人的經驗,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到治國、平天下,沒有一個人不想要!急著向我要的,馬哈迪長老跟納吉首相,他們催我趕快。這兩個人都是虔誠的穆斯林,真正有愛心,不但他愛國家、愛他的族群,他能愛一切眾生,這心量大。

  我們看到這一段文,如天降雨,普潤三根,故云潤眾生。《法華經》講得更好,「我為世尊,無能及者。安穩眾生,故現於世。為大眾說,甘露淨法。其法一味,解脫涅槃」。真的,佛教把我們帶到究竟的境界,最高的境界,人生最高的享受。又《佛地論》裡面有一段話,「如來聖教,於諸外道,一切世間邪劣教中,最為真實。殊勝清淨,猶如醍醐,亦如甘露,令得涅槃」。念老這後頭總結一句,上面的經論顯示「雨甘露法,潤眾生故」,這兩句的意思經論裡頭說得詳細。這些經文最重要的基礎,我們要記住「三無差別」,平等的智慧,平等的慈悲,經文裡面我們再看到這個就不奇怪了。如來聖教,於諸外道。外道是什麼意思?心外求法叫外道,所以這個不是毀謗人的。佛法稱為內學,它是開發自性的,它是不求他悟的,是從自己內心去求,持戒、修定、開智慧,它這麼來的。真正開悟之後,這才出去參學,參學是什麼?成就後得智,增廣見聞。

  《華嚴經》有非常好的例子。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上得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法身大士。所以他出去參學,第一個善知識,吉祥雲比丘,是華嚴圓教初住菩薩,初住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善財參訪他,善財自己的境界跟他平等;善財沒有到初住,就見不到初住菩薩。他參訪二住,他就提升了,他是二住。所以到最後,最後第四十一位菩薩是等覺菩薩,也就是說明善財童子已經成佛,一生成佛了。這是成就後得智,成就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他去看、他去聽、他親自去接觸,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社會大眾,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出家眾只有五個,其他全是在家眾,沒有不知道的,廣學多聞。但是一定要大徹大悟之後,才能廣學多聞。為什麼?不需要教,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一接觸就明白,容易!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一切世間邪劣教中,這個邪劣教包括佛教自己的一分。佛教講人天法、講聲聞緣覺,要跟大乘比,那叫邪劣教,所以這個意思很廣。跟這些比,大乘最為真實,大乘裡頭是純粹的哲學跟科學。今天量子學家所得到的結論,都在大乘佛法上。殊勝清淨,它一塵不染。科學家入這個境界,他有染污,因為他是從外學得的,認知宇宙的奧祕;佛法是從內證得的,內是什麼?禪定當中見到的。禪定當中見到的境界,跟今天量子力學家在科學儀器裡頭發現的,居然是一樣的,證明大乘是科學、大乘是哲學。這一句話愛因斯坦說過,他說宗教裡面跟科學最接近的就是佛教。有他這一句話,我相信很多科學家會留意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確實會給他帶來很多新的啟示,幫助他提升境界,幫助他觀入微細。

  猶如醍醐,醍醐是比喻,這都是天人最好的飲料,亦如甘露。醍醐是佛經上常用的,古時候印度人最好的飲料叫醍醐。在台灣,道源老和尚是個講經的法師,經典上常常舉的這個例子,一個是醍醐、一個是菴摩羅果,這兩樣東西困惑了他一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講也講不清楚。台灣佛教界組了一個團到印度去朝聖,他很高興,跟著這個團去了,到印度。一到印度就問,菴摩羅果是什麼,你拿來給我看看。別人拿來了,台灣有,叫芭樂,恍然大悟。醍醐呢?最好的飲料端來了,沙拉就是醍醐。這才搞清楚,回到台灣告訴我們,醍醐、菴摩羅果我都見過了,台灣也有。這是上等的飲料。上面經論顯雨甘露法,潤眾生故之意。

  下面,『曠若虛空,大慈等故』,「是以虛空,喻菩薩之平等大慈。如虛空之寬廣無際,故曰曠,以喻慈心廣大;虛空無著」。在這個地方,我們學最後這兩句就行了,我們要學慈心廣大,虛空無著。要把這個應用在生活上,心量要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阿彌陀佛如是,彌陀弟子亦應如是,我們跟阿彌陀佛心才相應,願相應、德相應、行相應,你就必定得生。你還有什麼懷疑的?決定生淨土。「如《魏譯》曰:猶如虛空,於一切有,無有著故」。著是執著,於一切有法都不要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行事鈔資持記》」,這是戒律裡面一部著作,解釋戒律的,「無所著者,離塵染故」,你的心地清淨,不再被染污了。「故以虛空之無著,表慈心之平等」。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些都是修學的方法,讓我們真正獲得清淨平等覺。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