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六十四頁,第四行看起: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念老有個簡單的介紹,「本品續前」,這品經文的內容,是接著前面所說的菩薩修持真實功德,「同明極樂菩薩自利利他之妙德」。經文先以比喻來說明,第二「明真實功德」,最後一段是「蒙佛讚歎」。先說自利利他的功德,這叫二利,第一段「自德無礙」,首先要知道的「德體尊勝」。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德的體是什麼?請看經文: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廣。喻若須彌。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潔白。猶如雪山。】

  德體尊勝裡頭,還是說很多比喻,這些比喻不是比喻阿彌陀佛,是比喻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每個眾生,乃至於無間地獄眾生,認錯、懺悔、念佛統統都能往生。善導大師所說的,彌陀不是不攝受,還是會攝受的。這些人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沒有例外的。所以全是極樂菩薩,還是阿惟越致菩薩。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真的明白、真搞清楚了,兩個世界都搞清楚,這個娑婆世界也搞清楚了,你自自然然會選擇。縱然跟娑婆世界的情很深,多生多劫住在這個地方,跟這個地方有緣人多,他們在受苦受難我們不忍心,總是想幫助他,這是好事,這是菩提心。可是幫助別人,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我們對別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今天這個法門無比殊勝,我們想想,我們有資格,我們夠條件。其他的法門我們不敢講,這個法門條件很簡單,真信,真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

  明朝末年,明末清初蕅益大師,這個人不得了。我們現在大家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蕅益大師的身分沒有暴露,但是印光大師對他老人家的讚歎,讚歎他所註的《彌陀經要解》,說「即使古佛再來,給《彌陀經》做一部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句話是大勢至菩薩讚歎的,那蕅益大師是什麼人,我們心裡就有數了!蕅益大師告訴我們,這個法門真的是萬修萬人去,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真信、真願,你就取得往生的條件。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說多少。什麼是功夫淺深?你的真誠心有多少度,那就是功夫淺深。萬分誠敬,一絲毫懷疑都沒有,這最深的功夫,生到那邊,什麼地位?成佛了。這個地方捨身,那個地方往生,往生就成佛,萬分誠敬。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誠敬得千分利益,這萬分,萬分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經上常講的上上品往生。

  我們能不能爭取到?人人都能爭取到。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放下,你是不是徹底放下。徹底放下的人,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極樂世界,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事情,於外人不相干,於佛力加持也不相干。佛力加持,我們在學經教講得很多,是相對的,我們有一分誠敬,佛加持一分;我們有萬分誠敬,佛的加持是萬分。這還得了嗎?加持這個事情是感應道交,我們有感自然有應,感應道交分毫都不差,這個道理我們得搞清楚、搞明白。然後看看極樂世界這往生的人,這些菩薩。

  我們繼續看註解,「首以大海,喻菩薩智慧之宏深」。宏是大,海的面積大,看不到邊際,海水深。佛講經常常用這個來比喻,因為這是人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講了沒用處,你沒有概念,海,大家看見了。古時候釋迦牟尼佛教化這個地區是印度,印度三面環海,北面是喜馬拉雅山(雪山),所以大家對大海都非常熟悉。用海來比喻菩薩智慧的大,智慧的深,宏就是廣大。「如《華嚴》云: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是三皈依裡頭皈依法,我們常念。我們是不是有這個願?口裡有,心裡沒有。如果別人智慧高過我,我就嫉妒他,那就是眼中釘,想盡方法要把它拔掉。所以心跟口不相應,口裡說得很好,他心裡不是這樣的。這就是學了多年的佛法,什麼都沒學到,原因在此地。我們真想成就,我們把原因找到,把這個原因消除掉。對於比我好的人,智慧比我大的、比我深廣的人,我聽到了歡喜,我有緣向他學習,沒有緣我也常常讚歎他,這個對了。

  大乘經教裡佛告訴我們,「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句話不能不在意,不能小看了它。如果我們學會讚歎,出家人彼此互相讚歎,這是什麼?這是興教;如果出家人互相毀謗,這是滅法。興教,不求往生,果報在天堂;滅法,果報在無間地獄。天堂、地獄是你自己進去的,沒有人教你去。佛在經典上非常慈悲,都把這些理事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能不讚歎嗎?我為什麼要讚歎?我想到極樂世界去。如果是毀謗佛法的,極樂世界去不了。第十八願說得很清楚,五逆十惡臨命終時,懺悔求往生都能得生,唯除毀謗佛法。為什麼?毀謗佛法他不相信,不通懺悔,他不肯懺悔。如果說現在懺悔面子過不去,我臨終的時候再懺悔。假如你臨終得了痴呆症怎麼辦?臨終在災難當中死了怎麼辦?沒人照顧、沒人提醒,這個不能不想到。因為五逆十惡害人害自己,毀謗佛法斷一切眾生法身慧命,這個果報阿鼻地獄。我們就曉得,這個事情是決定不能幹的。

  真正修懺悔法,我這一生沒有謗佛,過去曾經謗過佛,沒有學佛的時候謗佛,又何況過去生生世世謗佛的事情肯定做得很多。什麼叫懺悔?讚歎就是懺悔,我今天宣揚,今天讚歎,讚歎三寶,讚歎佛、讚歎法、讚歎出家僧。為什麼?佛法會興起來。出家僧做得如不如法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只要他披上袈裟,我就讚歎他,我就把他當作真的僧寶來讚歎,他所作所為是他自己的業,於我不相干。你說為什麼要讚歎?我要佛法興,我的目的在此地。如果我要批評他,佛法會滅,為什麼?社會大眾對他不尊重,就對三寶不尊重。這個禍害是滅法,這個事情怎麼能幹?

  經書是法寶,這是佛陀滅度之後,真正的叫法身舍利。佛的這些靈骨,手指舍利、頂骨舍利,那都不重要,經典重要,那些是個紀念。今天大家對這個很尊重,對經典不尊重,聽說許多地方對經典懷疑都拿去燒掉,都把它毀掉。我們真正學佛人,看到報紙雜誌上印著一個「佛」字都不敢隨便丟掉,不敢去燒它,怕造罪業,這是什麼?這是懂得因果的人。來問我,怎麼辦?祖師大德有教誨,把這個字剪下來,其他的可以燒掉。有佛像的、有佛菩薩名號的,或者是經文的,剪下來,用乾淨紙包起來,找很清淨的地方把它埋在土底下,對它尊重。如果能用的,可以幫助大家學習的,這就決定不能夠糟蹋,要好好的保存,好好的去流通,功德無量,流通法寶增長智慧,毀滅法寶世世代代愚痴。你看,小動物生活在地底下,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那是什麼果報?毀謗法寶的果報。人怎麼能幹這種事情?對佛法僧一定要尊敬,他是佛陀的代表,決定不敢輕慢。

  接著以須彌山來做比喻,『菩提高廣』,「菩提」是覺悟,覺性高廣,全都是性德的流露。智是體,覺是用,覺是體,智是用,這兩個字可以互為體用。用大海、用須彌來比喻它,菩薩菩提之高廣。須彌山乃一個世界的中心,確實須彌山不在我們這個世界,也不是太陽系,黃念祖老居士跟我討論這個問題。在我們過去,都把單位世界看作太陽系,那太陽系,太陽是中心,須彌山就是太陽。黃念老是個研究科學的,他在學校裡頭教無線電,他告訴我,佛經上講的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須彌山就是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中心有天體,叫黑洞,現在科學家發現了,引力非常強大,連光線都會被它吸進去。

  馬雅人的預言,也就是他們的天文數學,推算到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銀河的中心、太陽、地球排成一條直線。這是個天文的現象,它有週期性的,大概二萬多年會有一次,這一次我們遇到了。凡是遇到這種情形,地球上都有一些變化,變化的程度並不一樣。我們知道為什麼不一樣?與人心有關係,人心要善良,它的變化小,帶來一些干擾,不嚴重;人心不善,問題就很嚴重,會給地球帶來大災難。所以,災難有沒有、災難之大小,不要去問別人,問自己。每個人存心善良、存心仁義,待人接物決定不傷害別人,這個災難的幅度就很小。很小,科學家的推論,大概是我們放在空中這些人造衛星全部被它摧毀掉,地球上通訊的系統受到干擾,這就是小事,影響不是很大。如果重大的,那就怕什麼?怕銀河中心的黑洞這種引力,引發太陽風暴,把它的太陽風暴提升,提高了,提高了可能太陽風暴就傷到地球,那就很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會把地球上的火山引發,爆發。

  地球上有超級火山十幾個,大多數都在海底,這超級火山;在地面上只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美國的黃石公園。我們在網路上看到這個信息,科學家估計,黃石公園如果爆發,火山口多大?長四十五英里,不是公里,是英里,比公里大,寬是三十多英里。這麼大的火山口,從來沒聽說過。我們到日本去參觀火山,活火山,裡面還在冒煙的,火山口不大。幾十英里這還得了嗎?所以這個火山爆發,美國西部幾十個州剎那之間就沒有了。火山灰升空,升到空中,科學家估計是二萬公尺,也就是二十公里,火山灰。現在國際航班飛太平洋的飛機,只飛到十公里,一萬公尺,在它的半當中,你就知道這個嚴重。這些火山灰跟著地球轉,一轉的時候,在這個同緯度裡面就都遭殃,這對地球傷害就大了。這個火山灰在空中,要讓它完全落下來,大概要一年多的時間。在這一年多時間,在這個範圍之內看不到太陽,月亮、星星都看不到,都黑暗了。沒有陽光,這裡面一些動物、生物、植物都不能生存,這個嚴重就太大太大了。如果海底火山引發,那就引發大海嘯,講幾百尺高的海嘯,這個很可怕。還有人講的,也有可能到一千尺的海嘯,日本上一次海嘯才十米。預估的是今年五、六月之間,有三十米的海嘯,現在沒有了。我們就知道人心向善,向善的人多了,災難就減少了。

  現代量子力學這些報告,一般書店上都可以買得到,這個對我們很大的鼓舞。我們的意念可以控制物質現象,太空當中也是物質現象。科學家甚至於告訴我們,念力能量達到什麼程度?我們意念能量真正能夠集中一點,佛經上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辦什麼事?讓星球在太空改變軌道,這麼大的能量。有這種能量,地球上這些災難把它化解不難,不是難事,小事一樁。你看,這樁事情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知道了,也就講得這麼清楚,我們聽不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很熟,我們也都記得,也都能說得出來,可是真正的意思不懂。現在被科學說明、證明了,我們相信了,希望我們能把它用在我們自己身上,用在自己的身心,身心健康,不必找麻煩。我們現在老化了,要講求運動,需不需要?不需要。你看一些老和尚,每天盤腿面壁,一天坐十幾個小時,沒事,他一點運動都沒有。身體為什麼那麼健康?心清淨。心健康,所有物質現象沒有一樣不健康,以心控物,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現在最麻煩這個心太亂了,雜念、妄想怎麼清都清除不了,前面清除掉,後頭又來了。這是什麼原因?佛給我們講的這些事實真相,諸法實相,我們聽懂了,做不到,沒有把它變成我們的生活;如果真把它變成生活的話,問題馬上就解決了。

  早年,我跟李老師在一起生活,這個老人一天吃一餐,而且吃得很少。我跟他學,我也一天吃一餐,我吃了五年。但是我的一餐吃得比他多,他一餐那個時候台灣錢兩塊錢就夠了,我要三塊錢,兩塊錢吃不飽。他一個月的伙食六十塊錢,我一個月的伙食要九十塊錢,九十塊錢那個時候合美金兩塊多,將近三塊錢;李老師六十塊,台灣錢六十塊合美金不到兩塊,一塊多錢,你說生活多容易!永遠不要求人。我在那段時期得到一個結論,我向老師報告,請老師印證。我發現,身體能量的消耗,應該是百分之九十都消耗在妄念上,妄念愈少,能量消耗就愈少,是這麼個道理。所以出家修行人沒妄念,一天一餐足夠了。我這個看法老師同意,給我證明確實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在台中發現,李老師的工作量很大,他的工作量是平常五個人工作的工作量。要跟他見面,必須一個星期之前通知他排時間,臨時的時候決定你插不進去。忙到那個程度,一天一餐。所以我們想到,消耗能量不是在這上,是妄想,妄想消耗能量太大了,工作無論是勞心、勞力,消耗能量都不大。所以佛提倡的日中一食,是可以做得到的,那要減少妄念,心地清淨。妄念多,必須要那麼多的熱量,沒有,沒有你身體支持不了。所以這樁事情不能學的,是一種自然的,心愈清淨,妄念愈少,自然就減少了。

  佛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他證得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身體還在這個世間,他的飲食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心比他更清淨,辟支佛是半個月吃一餐,他一餐就夠了,半個月補充一次。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在這個世間是示現,他可以不必吃飯。釋迦牟尼佛每天托缽是示現,是給我們看的,讓我們多看,慢慢覺悟到。他需不需要?他不需要。我們看他是肉身,實際上他能用他的念力把肉身轉變成法性身,我們看不出來。諸佛菩薩在人間現身說法,那個現身也都是教學,身教,身語意三輪施教。

  銀河系,我們看到天文的星圖,現在照相照出銀河系的樣子,放大給你看。確實它像一個碟,兩面薄,當中很厚,佛形容它為須彌山。大海不是我們地球上的海,是星球跟星球當中流的氣體,這個氣流,氣流就像海水一樣,是說的這個,統統是用比喻說的。這些黃念老在註解裡頭都說得很多,我們看佛經,佛說的這些比喻,實際上指的是什麼要清楚。

  所以須彌山是一個世界的中心,翻譯為妙高山,這個是形相,銀河系當中高起來的。「《慧琳音義》曰:唐云妙高山,四寶所成,故曰妙。出過眾山,曰高。或云妙光山」,為什麼?「以四色寶,光明各異照世故」。它有很多名詞,都是佛在講經說法說出來的。也叫「安明山」,明是妙光,這個裡頭含著清淨無垢,安是定、是不動。《宋譯》本裡頭說,「堅固不動,如須彌山」,這是比喻,我們這個世界上大山它不動,凡是比喻不動,都用高山做比喻。「今以此為喻者,以須彌乃四寶所成,表菩薩之菩提,乃萬德之所莊嚴。山之妙高喻此菩提,更無有上」,取這個意思。山有寶,這是一般人都有這個常識,有寶石。除金銀這些礦產之外,金銀銅鐵錫叫五金,山上有這些礦可以開採。除這個之外,有很多寶石,像金剛鑽、瑪瑙、琥珀,這些一般大山上都有。寶放光,這個光是反射光,也有的所謂吸取日月之精華,天天受太陽照,太陽的光跟熱它吸收了,有時候在夜晚你能看到光。這是所謂物質稀有就稱之為寶石,用它來比喻智慧,來比喻覺性、覺悟。

  「山之妙光」比喻自性智慧光明,「常照世間」,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世間人不知道。「山之安明」,安是定的意思,「顯妙定,如如不動。明喻潔淨,如寶無垢」,特別是玉石,透明、清淨,一點染污都沒有。「威光者,威德之光」,這個光就是「智慧之光」。「《魏譯》作慧光明淨,超逾日月」,智慧光明它的光明跟潔淨超過日月。「《會疏》云:超逾日月者」,為什麼說超過日月?「日月有虧盈,慧光不然」。日有日蝕,月有滿月、有半月,這是月亮繞著地球公轉,角度不一樣產生的變化,它不圓滿,智慧光明是圓滿的。「日月有出沒,慧光常明。日月不照心內,慧光能照。日月不周,慧光周遍」,這個周就是周遍。故云『自身威光,超於日月』,經典上所說的這些光,統統都是自性光明。往生到極樂世界,經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人身都放光,所有一切物質現象也放光,樹木花草都放光,光明世界。那個世界,光不是從日月而來的,一切萬法本體有光明。所以常寂光也叫大光明藏。

  這些光明遍照法界,我們今天沒看見,是我們的眼出了問題,有故障;耳,極其微細的音聲我們都應該聽見,也聽不到了。這個故障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講,從煩惱來。你有無明煩惱,無明煩惱是起心動念;你有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無量的分別;有見思煩惱,你的看法、想法全錯了,不是事實真相。第一樁錯誤就是把身體當作我,一天到晚為這個假我在操心、在忙碌,忙到最後怎麼?一場空。真我?真我忘掉了。我們今天真是非常非常幸運,這一生當中你能遇到《無量壽經》,你能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這是多大的福報。它這個裡頭講得清楚、講得明白,身不是我,自性是我,法性是我,法身是我。我們怎樣為這個法身,不要為這個假身?信願持名就是為真我,這法子妙絕了。我們要為真我,真我是帶得走的;這個身帶不走,身外之物一樣也帶不走,為它操心幹什麼?沒有這個必要,徹底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真正愛自己,把真我找回來了。找回真我,這個人就叫成佛,成佛是什麼意思?把真我找回來了。

  下面說『雪山』,「雪山,即大雪山。南瞻部洲,此山特高,冬夏積雪,故名雪山」。佛經上講的南瞻部洲,就是指地球。雪山在哪裡?地球上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終年積雪。這個山在北印度,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尼泊爾,就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面,這個山北面是西藏。所以印度人、西藏人都把它稱為大雪山。「雪山潔白」,乾淨,終年積雪,一點染污都沒有,用它來比喻「戒德」、比喻「定淨」,持戒的人一絲毫染污都沒有。持戒的人自己修得不錯,不能感化別人,甚至於別人見他,跟他距離遠一點,那個人是持戒的人,對不持戒的人瞧不起。這是什麼?有戒沒有慧。有戒、有慧就不如此。惠能大師具足戒定慧,我們在《壇經》裡面仔細去觀察,惠能大師之為人非常謙虛,對任何一個人都從內心裡流出那種誠敬。所以別人尊重他、喜歡他,一絲毫傲慢都沒有。

  我們再從《阿含經》去看釋迦牟尼佛,佛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對一切眾生恭敬、謙虛。世出世間法最嚴重的障礙就是傲慢,孔子在《論語》裡頭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則不足觀已」,就一筆勾消了,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怎麼?真的就是謙虛、就是恭敬,那是真的。如果自己戒行修得很不錯,眼睛長在頭頂上,瞧不起一切人,批評這個沒有持戒、那個又犯戒。諸位想想,他已經在破和合僧,破和合僧這個罪在哪裡?在無間地獄。那還不如不持戒,不持戒他還不會破和合僧,持戒惹這個麻煩來,造這麼重的罪業。這就是有戒沒有定慧,常常輕慢這些人,不可以,他的清淨心現不起來,平等心現不起來。清淨心現起來是阿羅漢,平等心是菩薩。我們細心去觀察,他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要到處批評,他的心根本就不清淨。他這個戒是外表、樣子,有外表的形式,沒有實質的內容,這是假的。

  所以真正要學佛法,佛說了,末法時期要學大乘,正法時期學小乘。為什麼?正法就是人老實,學小乘就能證阿羅漢果。末法時期人的思想開放,一切都開放,不是那麼拘謹的,大乘是開放的。所以人喜歡大乘,不喜歡受這些拘束,大乘能契末法眾生的根性。大乘求智慧,智慧從哪裡開始?還是從戒律開始。戒不清淨哪來的定?所以你要曉得,持戒為什麼?是為得定。怎麼樣得定?真誠恭敬裡頭就得定了,定能開慧。戒律持得再好,不能得定,心裡還有妄想分別執著,還有自讚毀他,自讚毀他就破戒了,破了菩薩戒。《瑜伽戒本》裡頭,自讚毀他是重戒,那罪很重,我們想想就知道,破和合僧。再不好的出家人,我們都不能批評他,他的那一分功德,世間人比不上。他那一分什麼功德?假樣子,讓人民看到,這三寶,他種善根。這個別人沒有,他那個樣子他有這個功德。你看鄉下愚夫愚婦一看到就磕頭頂禮,那恭敬,他真修功德。所以破戒比丘他也修不少好事。業因果報,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是他自己的事情,於誰都不相干。

  所以很重要的,學一生不批評人,看到什麼人做什麼事都笑咪咪的。如果守住普賢菩薩的原則,那就是,善行,與性德相應的思想、行為讚歎;不相應?不相應不讚歎,恭敬供養,不讚歎。這個要學會,特別是修淨土的人,修淨土的人不學會不能往生,因為淨土跟普賢菩薩的關係太密切了,你看這部經第二品「德遵普賢」。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普賢菩薩的世界,個個都是修普賢行的;你要不修普賢行,你跟他不相應。在《華嚴經》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接著看《無量壽》,一點都沒錯,從《華嚴經》轉到《無量壽經》上去了,這才圓滿成就。所以普賢十願非常非常重要,禮敬絕對是平等,禮敬諸佛。諸佛是從相上說的,從形相上說的,一律平等,沒有一個不恭敬,惡比丘也恭敬。但讚歎就不一樣,與性德不相應的不讚歎,我恭敬你,不讚歎,當然不毀謗;不毀謗、不讚歎,我只恭敬,我對你有供養。所以,普賢菩薩沒有人不喜歡,惡人也喜歡他。我們常常提到,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四好,四好就是普賢菩薩。

  我們接著往下面看,「雪山潔白,以喻戒德與定淨」。憬興法師說,「定淨滿德,如雪山也」,用雪山來比喻,清淨光明。「又《會疏》曰:以戒德喻雪山。戒德清淨,如大雪山。常潔白,能照眾生,令清涼故」。雪山確實如此,夜晚,那個雪山能照明。這個,我們在冬天,香港這兒不下雪,我們家鄉下雪,下大雪,半夜出去跟白天一樣,路清清楚楚,看得清清楚楚,雪光。喜馬拉雅山,西藏高原到處都是雪山,所以夜景就非常之美,非常好看,它不是漆黑的看不到,它反光。能照眾生,令清涼故。

  「又《淨影疏》云:雪山顯其定淨。諸德皆淨,名等一淨」,這個等是平等,跟雪山一樣。「等者平等,一者一如」,平等一如,「淨者本淨。其心本淨」。這個要知道,本經經題「清淨平等覺」,都是自性本有的,自心本淨,自心本來平等,自心本來覺悟。現在不淨,不淨染污,不平、迷而不覺,這都屬於習性。「性相近」,我們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性相近;「習相遠」,習被染污了。佛告訴我們,染污不是真心,真心從來沒染污,染污是什麼?染污是個妄心。我們如果知道那是妄心,把妄心捨掉,真心現前。現在問題,不知道這是妄心,現在我們是妄心當家做主,真心是家中的奴才,而且根本就不用這個奴才。妄心是奴才,奴才今天當家,當家做主。主人?主人變成奴才,還不用它,這就是我們的真相。大乘佛法沒有別的,就是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自己要當家做主,奴才要聽話,那是什麼?那叫大乘佛法。奴才管用,管什麼用?度十法界的眾生要它。如果我們把八識五十一心所丟掉,十法界沒有了,到哪去度眾生?現在管用,但是你時刻要注意,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它可以幫助我們引導眾生返妄歸真,那就是八識做好事。八識要教,自性不要教,自性智慧是自然的,無師智、自然智,八識要教,教了它就覺悟了。

  「其心本淨,故潔白如雪山;其心一如,故如雪山之不動;其心平等,故三無差別」,這個三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能量是相等的,那就是我們跟誰結合。我們這個心跟佛結合就成佛,跟眾生結合就搞六道輪迴、搞十法界。三個能量是相等,我跟哪個結合,這個太重要了!菩薩知道,選的我跟佛結合。今天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跟誰結合?我們跟《無量壽經》結合,《無量壽經》是真佛,佛在哪裡?佛在《無量壽經》裡。這一部就夠了,其他的?其他的送給別人悟,因為他不相信這個。如果他相信這個,就要勸他,把什麼都要放下,不受一切干擾。這一句名號功德高過一切,一切佛法裡頭的頂法,頂尖的,你要承認這個事實,它確實是頂尖的。這一句佛號真能解決問題,如果有夾雜,力量就被破壞了,沒有這麼大力量了;決定不能夾雜,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定要相信。「一色純白」。這是講的德體尊勝。

  下面這一節是「德用自在」,德用自在頭一句話: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淨如水。洗諸塵垢。熾盛如火。燒煩惱薪。不著如風。無諸障礙。】

  要學,全是自分,不在外頭。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忍辱如地』,「是以大地喻平等忍辱,平等即離諸分別」。學習從哪裡入門?真實功夫是從忍辱入門的,布施、持戒是忍辱的預備功夫,沒有前面這個功力,忍辱他做不到。你看布施,布施是放下,放下才能忍,不放下怎麼忍?沒法子忍。放得下,知道什麼?知道全是假的。所以放下之前要看破,了解事實真相。常常想著,觀想,想什麼?觀想以前那個老電影銀幕上的畫面,你看幻燈片一格一格的生滅,你就想這個。一張一張的,從來沒有兩張是相同的,這就是假相,我們被假相欺騙了。電影速度很慢,一秒鐘二十四張,十秒鐘二百四十張,一分鐘六十秒,二百四乘六,多少?一千多少?一千四百四十,一分鐘。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六十分鐘,這很慢的速度。我們被這個速度,用科學家的話說,它們糾纏在一起,我們被它欺騙了,以為是真的。

  佛告訴我們,眼前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包括我們自己本身六根、六識、六塵,就是電影的幻燈片,在銀幕上出現的,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鏡頭。電影銀幕上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現前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跟電影這個道理完全相同。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假的了,不是真的,現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哪有一樣是真的?你能常常作如是觀,常常去想這個東西,想通了,真放下,真的身心世界全放下。為什麼?六根自己,六塵外面境界,六識,六識是精神現象,六根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從這個地方才認識它。認識清楚了這才丟掉,不丟掉是害處,它不是好處。丟掉就好了,丟掉就恢復自己的清淨,不丟掉這個東西是染污。

  我們今天看到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看到最近量子力學家的報告,知道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個世界是順境、是逆境、是善緣、是惡緣全是假相,沒有一樣是當真的,你就能對這整個世界現象,用清淨平等覺去觀察,那是什麼?那是佛眼看眾生。我們從這個地方才能解脫開來,真正了解就脫離了,不再受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的困擾,那也是假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不是真的,我們今天最大的過失,就是把這個東西放心上。所以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你就會想到,什麼樣的生活是最理想的?回歸大自然。回歸大自然就是釋迦牟尼佛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回歸大自然了。釋迦佛過的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今天不行,為什麼?沒有人生最高的智慧,沒有人生最高的德行,所以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得不到,這個裡頭真有味道。

  《往生論註》,曇鸞大師的,解釋「心業無分別」,心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沒有分別。經上這樣說,「如地負荷,無輕重之殊」,《論註》上有這句話。這解釋,「大地載物,重者輕者,同一負荷」,地都能忍受,「無所揀擇,無有分別」。我們用心,要像天地一樣,每天看到天空,想到我要像天空一樣包容萬物,沒有分別;看到大地,我要像大地一樣承擔萬物,能承受得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對待一切眾生大公無私。而且心目當中一定要知道,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要這樣看才對。為什麼他變成這樣?一時迷惑、一時糊塗,像一個人喝醉了,發酒瘋,等他清醒過來就正常了。對於反常的不計較,正常的要愛護、要重視,正常,他本來是佛。所以禮敬諸佛,為什麼對惡人要禮敬?因為他本來是佛,不能小看他。那讚歎,為什麼他不善的情況不能讚歎?讚歎怕別人學他,希望別人學他好的,別學他壞的。所以讚歎要注意這一點。禮敬是平等的,沒分別的,讚歎是有分別的。

  用這個來比喻「菩薩忍辱之德,遠離一切彼我、恩怨、違順之別」。恩怨是人事環境,違順是物質環境,遠離一切彼我,看一切眾生就如同自己一樣。他能接受,我們對他那種愛心,關懷的心,他感受得到;他習氣很重,他對我們給他的愛心、關懷,他感受不到。我們發出去的心念,完全平等,沒有差別,差別是他的心,他有分別心。所以大家感受不一樣。諸佛菩薩發出去的決定是平等心。我們常說尊重、愛護、關懷、照顧、幫助他,特別是有苦難時候幫助他。幫助他裡面有物資,這是物質的,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幫助他覺悟。所以大乘教裡面說,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為人說四句偈。為什麼?四句偈能讓他覺悟,能幫助他回頭,物質只能解決他身體這個生活,不能幫他覺悟。所以佛法重法布施,法布施成就人法身慧命,物質再多,只養他的身命,不能養法身慧命。這個裡頭輕重差別,不能不知道。

  我們要重視自己的法身慧命,對於身體當然也不要糟蹋,也不必看得太重,看得太重,為它操心,錯了。你愈不操心它,它愈健康,愈對它操心,它毛病愈多。這什麼道理?從心想生。你不操心,它很健康正常;你操心,這裡痛,它就真痛了,那裡不舒服,它真不舒服了,都從心想來。所以病是想來的,死也是想來的,你不想死它不會死,想到我不行了,那就完了,它真得要死了,全是心想生。這一點不能不佩服釋迦牟尼佛,他把事實真相全告訴我們,毫無保留。我們要能聽得懂他的話,聽懂之後要起作用,用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叫妙用。所以這個地方要記住,什麼叫忍辱德?沒有彼我的分別,沒有恩怨的分別,沒有違順的分別,這就說盡了。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就用一個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真心,清淨沒染污、沒有恩怨,平等沒有彼我。常用這個心,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清淨如水』,「菩薩清淨,猶如淨水,能洗除種種塵勞垢染」,故云『洗諸塵垢』。「塵垢」是什麼?罪業。惡業要洗乾淨,善業也要洗乾淨,不留痕跡。為什麼?惡業不乾淨,招三惡道的果報,善業要不除掉,招三善道的果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要斷惡、要修善,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為什麼?永遠脫離三界。不脫離三界,在三界裡頭度眾生,沒有絲毫染污,這是菩薩的淨德,每個人都有,你覺悟了就出現,你迷惑就不見了。『熾盛如火,燒煩惱薪』,「火喻智慧」,薪是柴火,比喻煩惱。「菩薩智慧猛利,熾盛如火,斷除煩惱,如火燒薪」,薪是柴火,把它燒乾淨了。用智慧來斷煩惱,用清淨心把無量劫以來的業障洗刷得乾乾淨淨。記住,善惡統統洗掉,清淨心裡頭不立一法,清淨心裡頭連佛都沒有,這個要知道。斷惡修善的事要做,非常認真做,心裡頭不執著,心裡頭修清淨平等。

  後面這一句,『不著如風』,著是執著,「風性流行,一切無住,亦無執著」,風吹過就走了,「以無著故,行諸世界,自在無礙,如風行空」。菩薩太好、太完美了,你看旅行,到任何地方一點都不執著,中國人講入境隨俗,皆大歡喜。持戒是執著,在遇到一切境界裡要隨緣,隨緣那叫開戒,不叫破戒,為什麼?叫大家歡喜,叫大家認同。我有一次在北京,住國際大旅館,那時候從美國回到北京。在旅館裡碰到一個徐居士,跟我同姓,他住在華盛頓DC,首都。他的兒子那天結婚,新娘是日本人,我在樓梯上碰到他,我下樓梯,他上樓梯。碰到我,高興得不得了,臨時拉我去做證婚人,證婚人他請了,程思遠,政協副主席。程思遠有個女兒,電影明星,也許很多人知道,叫林黛,是不是?是不是有一個?有個林黛,很出名,對,林黛,林黛的爸爸。林黛長得跟他很像,像她爸爸。就變成了兩個證婚人。

  告訴我,他們今天所請客的,中國外交部裡頭一些高官,日本大使館的、日本企業的,這是中日聯姻,都是很難得的這些人。我一聽說,這機會來了,請我做證婚,我會上台講個十分鐘的話,講什麼?把佛法介紹給大家。他們從來沒聽說過,簡簡單單,簡單扼要的給他介紹。臨時又沒有給我準備素菜,我陪他們大家喝一杯酒,吃肉邊菜。當時有這些高官:佛教這麼活潑,那我們都可以學。我說是!佛教一點都不拘束。這給那麼多人種善根。所以這是什麼?機會教育,下樓梯口碰到的。當時在座的有廖承志,廖仲愷的兒子,跟我坐在一起,很佩服。他說佛法,沒有想到佛法這麼活潑,它通情達理,一點都不呆板。所以這就是機會,要認識,要能掌握到,要能起作用。這幾分鐘的時間,在他一生當中,阿賴耶識裡佛法種子種進去了。讓他有好感,讓他慢慢想親近、想了解、想學習,他就起作用。所以不著,不執著,風性流行,一切無住。

  今天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要想幫助這個世界恢復安定和平,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團結宗教,只有恢復宗教教育。我們再想不出第二個辦法,讓大家能夠認同,能夠一起學習。畢竟在現在這個社會,還有不少信仰宗教的人,這些人有經典做依據,好好的學習自己經典,同時我們提倡還要學習別人經典,知己知彼才能和睦相處。知道自己,不知道別人,會發生衝突,要化解衝突就必須知己知彼。我們不打仗,不搞百戰百勝,我們知己知彼的目的是和睦相處,和諧共存,目的在這裡。這個我們做了十年,做得很有效。出乎意料之外的,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我住在那個地方住了十年,這個小城裡面宗教聯合起來,想把這個小城做為世界上第一個宗教和諧的示範城市。好!這世界上從來沒有過的。宗教團結,宗教互相學習,每年做三次分享報告,這是我的建議,他們真幹了。每四個月辦一個活動,時間大概是三天到五天,就是每個宗教把他這四個月當中,他們對於教義的研究,對於其他宗教經典的學習,跟信徒們的教導,來做總結。每四個月做一次,各個宗教在一起做分享,這樣這個小城才能變成宗教和諧。政府歡喜,這個活動市長都來參加,治安單位歡喜,昆士蘭州警察總署署長他來了,也來參加。這次我們在泰國開這個會,警察總署派了個官員,市政府有個官員,都來參與。

  所以在目前,我們看到這麼多的好人好事,讓我們對於這個世界和諧、穩定帶來一線希望,很多人都認為世界和平再不可能出現,這個路子能走得通。宗教的使命就是一樁事情,愛世人,每個宗教都說「神愛世人」,佛教「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就是愛世人。伊斯蘭教他們經典裡頭有聖戰,我們要認識,伊斯蘭是和平的意思,他們追求和平,聖戰是不得已。穆罕默德當年在世的時候,阿拉伯的四周都是敵人,都想把他們滅掉,不能不抵抗。所以這是抵抗的戰爭,不是侵略的,這叫聖戰。敵人放下武器,就要把他看成兄弟一樣看待,這都是《古蘭經》上的話。過去我們跟日本人打了八年,那是聖戰,為什麼?保衛自己國土,不是侵犯別人,這個要搞清楚。所以經典不能不學習,學習就明瞭了,它不是一個不善的宗教,非常善良。

  人都有愛心,愛心是人的本性,而且愛是本性的中心理念,所有宗教的教學,都是把這個愛心發揚光大。宗教裡頭沒有說,你愛自己的人不愛別人,沒有。愛心都是愛世人、愛眾生,佛經講的範圍更大,愛花草樹木、愛山河大地。對於一切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眾生兩個字的含義非常廣泛。人是眾緣和合,花草樹木也是眾緣和合,山河大地還是眾緣和合,乃至於自然現象,沒有一個不是眾緣和合,這統統稱之為眾生,對於一切眾生都要愛。今天我們在全世界旅遊,要學這一句「不著如風」,在全世界旅遊就沒有障礙了,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沒有障礙。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