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四十六頁,第五行最後一句:

  「八正定者,以無漏智相應,正住於理,決定不移故」,這是八正道第八。從「正見」一直到這個地方,八句都是以無漏智為體,由此可知,無漏智的重要,特別是在大乘一切法門當中。佛法總的來說是求智、求福,智慧圓滿、福德圓滿,也有人講福報圓滿,都可以講,這兩種圓滿就叫做成佛。所以我們三皈依裡頭念「皈依佛,二足尊」,這個二,一個是福報,一個是智慧,這兩種圓滿叫成佛。於是我們曉得,佛不能不學,不學就是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智慧、福報誰都想學,誰都想要。

  早年,在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國,我們住那個小區外國人多。這小區裡頭鄰居看到我們每天都是笑容滿面、歡歡喜喜,有一天他好奇來問我們,問我們是幹什麼的,為什麼你們這麼歡喜,生活得這麼快樂?我們告訴他,我們是學佛的。他也知道有個佛教,他說佛是什麼?我們就用阿彌陀佛這個意思來答覆他,我說佛是清淨,極樂世界是淨土,佛是清淨、佛是快樂、佛是長壽。他說這三個我們都要。我說那很好,我們星期六可以特別給你開個班,希望你們星期六來學。以後我們真的開班了,星期六就是對這些鄰居,街坊鄰居。星期天他們上教堂,我說沒有衝突,教堂你們要去,但是你們想學長壽,想學清淨、學快樂,佛這個地方有。佛是你們的老師,上帝是你們的父、是你們的父親,沒有衝突,在家有父母,在學校有老師,決定沒有衝突,很歡喜。我們用這個來告訴他,所以這個東西不能不學。確實,世尊在世不分族群、不分國籍、不分宗教信仰,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佛法,我們肯定它是教育。

  必須建立智慧,智慧加上一個無漏,漏是煩惱,智慧裡頭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清淨智慧、真實智慧,能夠照了一切。八正道是以智慧為體。正住於理,理就是體,理體;事,事的後頭有理,沒有理這事不能成就。理也是性的意思,相之體是性。所以佛法常常簡單的講,佛法講什麼?講六個字,性、相、理、事、因、果,它就講盡了,萬事萬法總不出這六個字的範圍,佛法講的是這個。住於理,理也是智慧,就是智慧,所以理智決定不移,決定不會改變。淨土宗,我們要把心住於阿彌陀佛的名號,住在這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極樂世界的說明書,這裡頭有理論,有歷史的淵源,阿彌陀佛是怎樣建立極樂世界的,有方法、有因、有果,面面他都講到,剛才我們說的六個字,性相、理事、因果統統講到,特別介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人人都有分,跟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換句話說,是我們的老家。既是老家,哪有不能回去的道理?只要我們重新認識。我們是把老家迷失掉了,以為沒有家,在六道輪迴裡面流浪,生活苦不堪言。現在知道,我們自己本來是佛,我們的老家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比我們父母跟我們的關係還要親。父母是一世,阿彌陀佛生生世世慈悲照顧,從來沒有捨棄,即使我們做錯很多事情,墮落在地獄,他也不捨棄,也很有耐心等我們。地獄消罪業,罪業消了就能從地獄出來,他還是接引,還是不捨棄,恩德比父母還重。

  下面總結,「皆言正者」,八個都說正,稱為八正道,正見、正思惟一直到正念、正定,「以不依偏邪名正」,偏見不圓滿,邪見跟正見完全相反,這是決定不能依的。所以五種見惑是邪見,五種思惑是邪知。「正思惟者,捨妄分別心,隨順一切智」。一切智,智是真正明瞭一切法的真相,宇宙的真相、萬物的真相、生命的真相、我自己的真相,統統明瞭,這是一切智。「乃至正定者,善入菩薩不思議解脫門,於一三昧中,出入諸三昧故。釋云」,這解釋說,「據此文證,豈不深玄」。確實,我們得正定,定是專注一處,心不散亂。淨宗一般都教人專注於佛號。其實修淨土,有《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十六種方法,叫《十六觀經》,但是觀想、觀像都必須具備條件,條件不具足修學很難。唯有持名,就是觀佛的名號、念佛的名號,這個方法最容易,任何人都能學,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賢愚不肖統統都能修,而且成就,如果你修學得法,成就都非常高。這個方法確實能幫助你得定,能幫助你得八正道。我們心專注在佛號上,比專注在阿彌陀佛像上還要得力、還要容易。觀像不如念佛,所以念佛的人多,道理在此地。

  善入菩薩不思議解脫門,著重在這個善字,善是非常巧妙。一般人入菩薩解脫門,解脫是大自在,不那麼容易;用念佛這個方法,不知不覺的與菩薩解脫門相應。於一三昧,這一三昧是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一切三昧全都通了。這是佛家常說的,一部經通,一切經都通。這個理我們明白,因為一切法都是從自性裡面生出的,只要你見性,一切法不離自性。見性的人一切法當然知道,不需要學習,看到就明白,聽到就明白,接觸就明白,六根接觸沒有不明瞭的,這叫真實智慧,他不迷。所以稱為深、稱為玄。

  「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雖屬小乘法,實通大乘」。這是真的,但是大乘人修這個叫助道法,確實有幫助,幫助什麼?幫助我們得定;我們念佛,幫助我們得念佛三昧。小乘人都修。但是現在小乘我看也有困難,難在什麼地方?難在五種見惑沒放下。第一個,身見很嚴重,執著這個身是我;邊見很嚴重,邊見是對立;成見很重。我跟小乘也有往來。如果這五種見惑要是斷掉,他在小乘就證初果,證須陀洹果。證得須陀洹果就是聖人,小乘的聖人,雖然位子很低,小小聖,他不是凡夫。他在六道裡頭,他沒出六道,但是決定不墮三惡道。在六道裡面他就是人天兩道,人間天上、天上人間。也有時間限制,頂多七次,人間天上往返七次,他證阿羅漢果,就超越六道輪迴。所以不能小看他,這是一般人做不到。念佛,念佛要功夫不到家,跟他比差遠了。我們在《大勢至圓通章疏鈔》裡面看到,灌頂法師說的,念佛人一百種果報,不同的果報,第一句就是無間地獄。我當初學這部經的時候,我就非常驚訝,念佛念得再不好也不至於墮無間地獄。我拿著經本去問老師,老師一看,這是大問題,這不是小問題,我不能給你一個人講,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講。雖然念佛,七情五欲沒斷,所以墮無間地獄,他造地獄業。由此可知,八正道可以幫助我們不造惡業,這對我們就有好處。

  「如《智度論》云」,《大智度論》,「三十七品無所不攝」,攝就是包容,「即無量道品,亦在其中」。這是大乘論,這有證據的,一切佛法,三十七品統統包括。「《淨名》云」,《淨名》是《維摩詰經》,「道品是法身因」,這指的是三十七道品。《涅槃經》說,「若人能觀八正道,即見佛性,名得醍醐」,得醍醐就是成無上正等正覺。「故《彌陀疏鈔》曰」,這蓮池大師講的,「道品是一,觀智大小,固無定也」。道品像數學裡頭一個公式,它講的是原理原則,一切法都可以跟它相應,小乘跟它相應是小乘法,大乘跟它相應是大乘法,我們念佛法門跟它相應是念佛三昧,哪一法都可以用,它沒有固定的。「今經所云: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依佛所行的七覺聖道,這不是小乘,佛所行的,阿彌陀佛所行的,「蓋謂彼土菩薩」,彼土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菩薩是依佛的觀智,入三十七道品。所以三十七道品也被念佛人所用。這是道品的意思。

  我們正定,就是把心定在佛號上,這就絕對正確,決定不能動搖,不能忘掉,念茲在茲,其他全是假的。一定要記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大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佛法說真說假,它的定義是不生不滅這是真,只要有生有滅就是假。那我們看看,哪一法沒有生滅?我們的身體有生老病死,那就不是真的。所有動物也都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沒有一樣是常住的。在太空當中,天文學家觀察夜晚的星空,見到星球爆炸,那這世界就沒有了,空了,星球一爆炸都變成灰塵,散布在太空當中;有的那個地方沒有星星,突然發現那個地方有星光,就是星球也有生滅,有成住壞空。生,它成了;成,一定有一段相當時間它存在,這叫住;壞的時候它就毀滅、爆炸,爆炸之後就空了,所以全是假相。

  大乘法裡面諸佛如來的報土,有凡聖同居土,六道輪迴;有方便有餘土,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住的地方,那叫方便有餘土;有實報莊嚴土,明心見性之後生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我們稱它作一真法界,為什麼它一真?那個裡頭沒有變化。生到那個世界壽命很長,經上常說三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壽命,叫無量壽。但是壽命長,身體、相貌沒有改變,就是永遠年輕,沒有看到他有變化,有衰老的變化,沒有。樹木花草常青,沒有看到樹葉變黃。看不到變化,所以那叫一真。為什麼?那是法性所生的,裡面沒有阿賴耶。所有的變化是阿賴耶識。唯心所現是法性身,唯識所變那就是我們十法界的身。十法界是心現識變,一真法界是心現沒有識變,他們完全把八識轉成四智,這叫佛的報土。但是它算不算是真的?比起我們它是真,要跟自性比,它還不是真的,它有生,有出生,它有滅。我們明心見性它生了,看到它就生了,我們哪一天把無始無明的習氣斷乾淨,習氣,習氣斷乾淨;無明早破了,他有習氣,習氣斷乾淨,實報土就沒有了,就不見了,所以它還不是真的。《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是例外,所以實報土也包括在其中。

  那到底什麼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常寂光裡頭永遠沒有變化。常寂光在什麼地方我們看不見,其實沒有離開我們,它遍一切處、遍一切時,也就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為什麼看不見?我們六根接觸不到。六根的前五根,眼耳鼻舌身,所接觸到的是物質現象,第六意識是思惟、是思想,它可以接觸非物質的現象,所謂精神現象它能接觸到。我們的真心、自性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統統見不到。怎麼知道它有?定功深了,在定中你就看到、就見到。所以佛說這個事情「唯證方知」,你證得了你就知道。什麼時候證得?八地以上,這個功夫可深了。八地以上的,八地菩薩、九地、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個位次證得,最高的五個位次,七地菩薩還沒有辦法證得。所以佛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在定中親自見到的,見到宇宙的起源、萬法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我們自己每個人的起源他全曉得。佛告訴我們,這不是他的專利,並不是說只有他知道,人人都知道。佛說得非常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大家本來都是佛,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迷失了自性,迷了,覺悟了你就成佛。所以凡聖實際上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覺,凡夫成佛;一念迷,你就墮落在凡夫。這才是事實真相。

  下面這一段,『修行五眼』。「佛有五眼。菩薩志求佛德」,菩薩的志願沒有別的,就是求佛德,佛德就是自性本具的德能,智慧德相,這是大圓滿,真實智慧。佛德無量無邊,舉五眼做例子,「故略舉五眼,以概其餘」,用這個來顯佛德。顯佛德就是顯自己的性德,我們既然有,我們應該恢復。恢復不難,只要把障礙放下就對了,知道哪些東西障礙了我們的自性,讓我們的自性不能透出來。佛告訴我們三種煩惱,第一種是無始無明,第二種是塵沙煩惱,第三種是見思煩惱,這三種。見思煩惱是執著,塵沙煩惱是分別,無始無明是妄想。我們果然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恭喜你,你成佛了,你得到大圓滿,你得到圓滿智慧。佛號稱為天人師,天上人間依他為老師,跟他學智慧,跟他學習回歸自性。

  這個五眼,佛是五眼具足,在《金剛經》上都說。佛有肉眼,我們有肉眼;佛有天眼,我們沒有天眼。天眼沒有障礙,能看過去、能看未來,住在這個房子裡面,這四周牆壁沒有障礙,他能看穿,隔壁什麼樣子,樓上什麼樣子,樓下他都能看見,他沒有障礙。但是天眼大小不一樣,那是你自己功夫的淺深。功夫深的天眼能夠見到過去五百世,乃至於無量劫,能看到未來,能觀察到遍法界虛空界,也能看到一個微塵裡頭有世界,真不可思議,科學實在講沒法子跟他相比。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所以稱為五眼。

  此之五眼,『照真達俗』。真就是見自性,明心見性,這是照真;達俗,就是這個世間沒有一樣他不知道,宏觀他能看到整個宇宙,微觀他能看到微塵裡面的世界。現在科學家,微塵是什麼他看穿了,搞清楚了,但是微塵裡頭有世界他沒看見。他把極微之微再分析出來,看到是意念的波動現象,他沒有看到這微塵裡頭有世界。從這上面看,科學跟佛學差距很大。微塵裡頭真有世界,誰進去?普賢菩薩進去了,入微塵世界裡面去拜佛、去供養、去聽佛說法,在微塵裡頭。這個科學家聽起來就是神話,我們相信佛沒有妄語,佛說的肯定是真的。所以他能見真空,真空就是自性,「能見真空,及如來藏中不空實性」,他能見得到,「故云照真」。如來藏是真妄融成一體,阿賴耶叫藏識、妄心,妄心裡頭有真心。在十法界,真心裡頭有妄心,妄心裡頭有真心。真心裡頭沒有妄心就回歸自性了,就是常寂光土。真妄混合在一起,佛的五眼也能看得清清楚楚,知道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所以他能照真。

  「復能見無數世界之色」,色是物質現象,「與彼中眾生根性」。每一個世界裡頭都有眾生,每一個星球裡頭都有生物在居住,我們肉眼見不到,這些眾生他們沒有身體,所以我們看不到他,佛的五眼能看到他。我們用望遠鏡去尋找星球,好像到現在還沒找到像地球這樣的,星球上有人的,但是發現有不少星球,好像曾經有人生活過的樣子。我們這個地球上人是有個身體,帶了個身體,身體是個包袱,這包袱不好,很難受,沒有這個包袱多自在。很多世界裡頭沒有身體的,我們這個地球上也有很多眾生沒有身體的,跟我們住在一起。不但佛經說,道教說得很多,其他宗教也有說,叫人鬼雜居。人跟鬼住在一起,兩個不同的頻道,所以不相妨礙。有時候無意當中也會有點衝突,但不礙事,各人是各人的空間,重疊在一起。中國諺語有說,「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殊不知鬼怕人比人怕鬼還嚴重,鬼有七分怕人,人有三分怕鬼。所以叫「達俗」。

  「以照真故,自覺行圓,達於究竟」。因為它照真,可以不斷提升自己。要把自己提升到圓滿,圓滿就成佛,提升到常寂光,達於究竟。「以達俗故,隨機設教,度生無量」,你對於所有眾生狀況你完全了解,你要幫助他,你要教導他,幫助他提升,這是菩薩的事業。菩薩在沒有證得究竟,他主要目標是提升自己,度眾生也是提升自己;證得圓滿之後,他沒有再提升的,完全度眾生,與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今此淨土一法,正照真達俗之極至」,淨土宗講照真達俗,它是到了極處,達到了最高峰。「照真顯真諦」,事實真相,「達俗明俗諦」,就是世俗人的概念、世俗人的見識全都明瞭,「雙舉」,照真達俗雙舉,「示中諦」。天台大師所講的真諦、俗諦、中諦,「三諦圓融,不可思議」,特別是淨土宗。「又照真,故如實」,實是真實,就是自性,「達俗故廣度。故萬類齊收,究竟度脫」。萬類齊收,含容空有,全都包括在其中;究竟度脫,如佛度生,這個事業跟佛沒有兩樣。這一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再看後面這一段,「五眼圓明」:

  【肉眼簡擇。天眼通達。法眼清淨。慧眼見真。佛眼具足。覺了法性。】

  這進一步略做解釋,五眼的解說,我們看註解。『肉眼』,「即人間肉身之眼。能見現前色像」,故曰『簡擇』,簡擇就是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瞭,沒看錯。『天眼』,「為天趣之眼」,就是天道,天人之眼。「《大智度論》曰:天眼所見,自地(自身所住之界,例如色界天以色界為自地)」,就是他的本地,色界天人他能見到色界天,「及下地」,低於色界天的,是在他下面的,下面是欲界,「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若粗若細諸色,莫不能照」,他都能看見,他沒有障礙,叫天眼。「又《淨影疏》」,隋朝慧遠法師的《無量壽經》註解,這裡頭說,「一切禪定名為天住」。為什麼?「依天得眼,故名天眼。能見眾生死此生彼」,能夠見到眾生在六道裡頭輪迴,他看得清清楚楚。天眼實在具足上頭兩個意思。「又天眼有二種:一者從報得」,你生到天上自然有天眼,這叫報得;另外一種是修得,我們在人間,如果修禪定可以得天眼。最明顯的,小乘經上說的,小乘修行將五種見惑斷掉,他就得到天眼、天耳,六種神通就得兩種。那是修得的,不是報得的,可見得這個東西是我們自己本有的。現在為什麼沒有了?五種見惑障礙了它,五種見惑放下就有了。

  五種見惑要記清楚,最好把它放下,這東西很麻煩,是個非常不健康的東西。第一個是身見,執著身是我。所以我們真正想念佛往生,往生的時候很自在,最好先把身見破掉,往生時候自在。不執著身是我,把身看作什麼?身是我的衣服,像衣服一樣,它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你看脫衣服太容易,人家要,我脫了就給他;身不是我,你要這個身體,我身體給你。這是正念,這是事實真相,身確實不是我。輪迴不是這個身去輪迴,我生天道不是這個人身變成天身,不是的,生畜生道也不是這個身變成畜生身,不是的;身丟掉了,那個我去投胎。我是什麼?俗話叫靈魂,靈魂是我。佛告訴我們,靈魂接近我,還不是真我。為什麼?靈魂迷惑,沒有智慧,糊塗;我有智慧,我不迷惑,我一定是清淨平等覺,這是我。所以可以說靈性是我,我有靈性。魂就迷了,迷魂,迷魂是到處亂投胎,去找身體,身丟掉了怎麼行,再去找一個。靈性不是的,靈性實在講它不要身體,但是它能現身體,與眾生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有應,應以什麼身得度他能現什麼身,這個自在!沒有身能現一切身,有了身就不能現第二個身。所以身見要看破,身見破了,其他的都容易。

  第二個邊見,邊見是對立。不與一切人對立,不與一切事對立,不與一切萬物對立,不對立就肯定、就承認這一切萬物、一切人事物跟我是一體,都是自性變的,有什麼好對立的?對立就產生矛盾,就惹麻煩,錯了。沒有對立六和敬就現前。為什麼不和?不和是沒有敬。為什麼不和不敬?對立,這煩惱的根。再就是成見,自以為是,不能包容別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事實真相,無論是真諦是俗諦,沒有對錯。對錯什麼標準?我以為。那是你的標準。對方他的標準,他的標準是他的,都沒有對錯。所以能夠把成見放下,煩惱就沒有了,這個世間一切法就平等。沒有邪見,邪見是錯誤的見解。於一切法當中,你都能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個修行人自自然然天眼、天耳就恢復。這是修成的,所以修得。

  小乘初果再往前進步,如果是證得二果,他又恢復兩種神通,神通是本能,一個宿命通,他能知道自己過去生生世世的事情,知道自己的;還有個他心通,別人心裡想什麼事他知道,這兩種能力恢復。再往上前進,證得三果,又恢復了一種神通,這種神通很了不起,神足通。神足是什麼?能變化,像《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他有這個本事。他到外面旅行不要用交通工具,真的,他想到哪裡他身就到了,這神足通。證到四果阿羅漢,還得一個漏盡通,漏盡通是什麼?煩惱斷掉了,見思煩惱完全沒有了,得自在。這都是屬於修得的,六種神通統統可以恢復。到阿羅漢這個境界,宿命,能知五百世,五百世再往前面去他不知道,那要菩薩才知道,菩薩這個能量比他大。阿羅漢只能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他清楚,六種神通具足。

  「《淨影》所云,是指修得者。生於色界諸天自然生得之淨眼,是為報得」。這個人要生天了,到天上去之後自然有五種神通,漏盡沒有。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今天很多說是有外星人,坐著飛碟到我們這訪問,那是什麼?那是人道,不是天道,天道不要交通工具,鬼道也不要交通工具,鬼也很厲害,他有神足通。所以那是什麼?報得的五通,就是沒有漏盡;換句話說,他還有煩惱,有煩惱、有習氣,報得的。天道跟我們不同一個空間維次。我們所看到的太空,跟我們是同一個空間維次,你才能看到,不同空間維次看不到。所以整個宇宙很複雜,不是那麼簡單的,真正修行人能觀察得到。科學也不行,科學也只能夠看三度空間,高維度的空間科學儀器也看不到,儀器不能夠突破空間維次。底下說報得的,「從果報而得,不賴修成」,不是他修成的。

  「又通達者,如《智度論》曰:肉眼見近不見遠」,遠了就看不見。「見前不見後」,眼睛只能看前面,看不到後面。「見外不見內」,外面可以看見,身體裡面五臟六腑看不見,不見內。「見晝不見夜」,白天能看見,夜晚看不見。「見上不見下」,上面可以看見,下面地底下看不見。「以此礙故求天眼」,這麼多的障礙,肉眼障礙太多了,所以我們要求天眼。「得是天眼遠近皆見,前後、內外、上下」統統都沒障礙,這是天眼的好處。為什麼要修行?修行就是要得天眼,要得天眼。天眼是最容易得到的,小乘初果得到了,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十信裡頭初信也得到了。「又穢土天眼所見,不出三千大千」,這是講我們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六道輪迴,他不能超越這個境界。「彼土菩薩天眼」,這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菩薩天眼他是報得的,他不是修得的。我們這裡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天眼。這個天眼可了不起,「見十方恆沙世界」,十方如恆河沙無量無邊無數的諸佛剎土,以及諸佛剎土裡頭所有眾生,他們生生世世的事情你全都看到。修行不容易,修成初果、大乘修成初信位比往生難,往生容易。這是個易行道,千萬要把握住,稀有難逢。遇到這個法門,你一生可以成佛;你遇不到這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修行都要無量劫才能成就。全是真話。只有這個法門一生成就,如果捨棄這個法門叫真可惜。遇到這個法門就是你遇到這個機會,這個機會是可以幫助你一生成佛的。這是說天眼。

  第三個『法眼』,望西法師說,「緣俗諦智,能照法故,名為法眼」。法眼緣俗諦智,俗諦是世間法,當然能照是照世間法。憬興法師說,「法眼即以有智為體」,有智就是俗諦智;真諦智是空,俗諦智是有。「能見眾生欲性心及諸佛法,故名法眼」,就是能知事相,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的事相它能知,這是法眼。「《箋註》」,《無量壽經箋註》,丁福保居士他的著作,說「分明觀達緣生差別之法,謂之法眼」,這個講得也很清楚。分明,觀是觀察,達是通達,通達什麼?因緣所生法,那就是我們十法界的依正莊嚴。因緣所生法他都能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這就叫法眼。

  「《魏譯》曰:法眼觀察,究竟諸道。今經云法眼清淨,其義應如《三藏法數》所云」。五種原譯本,《魏譯》是康僧鎧的本子,翻譯的本子說,「法眼觀察,究竟諸道」,這個諸道就是六道,法眼能看六道,六道是因緣生法。不但六道,十法界四聖法界也是因緣生法,對於一切因緣所生法他都能看得很清楚。本經說「法眼清淨」,這個意思比較深,《三藏法數》裡頭說,「法眼者,菩薩為度眾生,以清淨法眼,遍觀一切諸法,能知能行。謂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眾生種種方便門,令修令證」。《三藏法數》裡頭這段話,下面是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的解釋。

  他說「由上可見菩薩於一切法,能知,能行」。法眼是菩薩有的。有法眼當然有天眼,後面他沒有,前面他都有。法眼照俗,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俗,所以菩薩為度眾生,對一切法他知道,不但知道,他能做得到。他知道眾生的根性,眾生過去生生世世修的是什麼法門,用他過去生中曾經修過的,他就很容易學習,他阿賴耶識裡頭有種子,所以他很熟,學起來容易;過去生中沒有學過的法門,這一生讓他學他很生疏,他學起來很困難。所以眾生根性不相同,菩薩個個都知道,他教你的方法,教每個人不一樣的。他為什麼教你這個方法?過去生中你學過,你再努力向上提升,你能成就。所以,知一切眾生種種方便門,教他修、教他證,這才能普度眾生,稱它為清淨法眼。「極樂菩薩之法眼,亦復如是,故云法眼清淨」。

  極樂世界不但是五眼圓明,因為他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極樂世界最特殊的就是平等世界,智慧平等,神通、道力樣樣都平等。一切都平等,我們就能想到這個社會和諧。社會不和怎麼?不平等,人不服。西方極樂世界這一招,阿彌陀佛太高明了,它一切都平等,讓大家都沒有爭,都能夠歡歡喜喜在一起學習。所以智慧平等,神通、道力樣樣平等。理上講得通,為什麼?自性裡頭一切具足,只是煩惱習氣障礙住,造成不平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用他的神力、用他的智慧、用他的神通加持給這些人,這些往生的人煩惱習氣沒斷,也能得到像佛一樣的神通、道力、智慧,這點了不起,這是在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看不見的,只有極樂世界有。

  下面第四『慧眼』,「望西曰:緣真諦智,能照空(真空)理,故名慧眼」。法眼照俗諦,慧眼照空諦。慧眼看到自性,自性是真空,真空不空;法眼看的是俗諦,俗諦是妙有,妙有非有。妙有非有,慧眼見到了;真空不空,法眼見到了。法眼見到不空,慧眼見到真空,但是一樁事情裡頭,空、有都在其中。譬如說法眼看到是事,慧眼看到是性。像我們看電視一樣,法眼看電視頻道裡頭的表演,這色相,慧眼看什麼?慧眼看到屏幕,屏幕什麼都沒有。你看有跟沒有合在一起,這就是屏幕裡頭有色相,色相裡頭有屏幕,我們講分不開,其實是兩回事,頻道關起來,頻道沒有了,屏幕在。慧眼看真空是看屏幕,看電視知道屏幕不動,畫面是動的,所以畫面是假的,屏幕是真的。我們所看到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現象,現象是假的。什麼是真的?能夠現相的那個自性是真的,它如如不動。就跟惠能大師講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的自性不動,生出來的這些現象,萬法它是動的,它是剎那生滅的。

  菩薩全都見到,一點都不迷惑,所以菩薩能隨一切眾生的緣,不執著,高明處就在此地,妙處就在此地,他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雖然和光同塵,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換句話說,他沒有佔有,他沒有控制,他沒有支配,這些念頭全沒有,所以他非常自在,他看到事實真相。為什麼不佔有?假的,生滅法,就像《般若經》上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不可得你怎麼佔有?你佔不了。不但一切物質現象不能佔有,身體都不能佔有,身體有生有滅,你怎麼把它佔有?如果真有本事佔有,這身體就不死。你能不能把它佔有?不行,到時候你得要走,身不是你的。所以,一切萬物不要生佔有的念頭,不要生控制的念頭,你的貪瞋痴慢疑就斷掉了。貪瞋痴是三毒煩惱,怎麼樣把它斷了?你搞清楚、搞明白,知道那是絕對錯誤的觀念。

  我常常跟一些同學們說,說是說了,聽懂真做的人很少。我說的是真話,我自己常作如是觀,什麼是我的?穿在身上的衣服是我的,脫下來就不是我的;身上帶的錢是自己的,不是身上帶的都不是自己的,你就會很自在。不是自己的什麼?別人拿去也好,就若無其事,你多快樂!你不會擔憂,沒有擔憂的事情,沒有牽掛的事情,你說你多自在。你有憂慮、有牽掛、有得失,很苦,那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要看得破、要放得下。我學佛,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就是章嘉大師,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請教學佛,入佛境界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看破放下。說的是真話,一點都不假,只要真能看破、真能放下,你就得大自在。所以人要有法眼、要有慧眼。

  我們看這個文,「又見真者。淨影曰:能見真空,故名見真」,見真是慧眼。「《大乘義章》曰:慧眼了見破相空理及見真空」,這是慧眼,了了見,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見,了見,破相空理。我們用電視做比喻就很容易體會,你真的把電視裡頭的現象看破了,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你不會執著它,你不會分別它,你也沒有意思去佔有它、去控制它,你曉得是空的,你見到了真空。有就是空,空就是有,空有不二,你在這裡看到了,在電視上看到了。然後再轉變一下,現實的環境跟電視沒有兩樣,完全一樣,把人生當作看電視。

  可是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我怎樣超越、怎麼契入佛法界,這個重要。今天我們遇到這個法門太好了,這個法門確實保證我們一生成就,這本《無量壽經》是保證書,往生極樂世界的護照,往生極樂世界的保證書。只要求我們六個字,真信、真願、念佛,你看多簡單。要把念佛當作一回大事,其他的都是雞毛蒜皮小事,一概可以不理會,把這句佛號念好,決定生淨土。要多長的時間?根據《阿彌陀經》上所說的,最快的一天,若一日,最遲的七天。但是那個七天,一二三四五六是數目字,七不是數目字,七代表什麼?你功夫圓滿的那一天,七代表圓滿。七的意思是四方、上下、當中,是這個意思。那我們看過去跟現前念佛往生的人,他念了多久往生?絕大多數不超過三年,真成功了。

  倓虛老法師晚年就是住在香港,這是諦閑老法師得法的法子,天台宗近代的一位祖師。在世的時候他老人家常講,講他的同學鍋漏匠,鍋漏匠是他同學,同一個老師。鍋漏匠是諦閑法師的徒弟,倓虛法師是諦閑法師的學生,不是徒弟,學生,所以他跟鍋漏匠是師兄弟。鍋漏匠厲害,不認識字,吃了一輩子苦,到四十多歲覺悟了,找到諦閑法師,一定要出家,死賴著要出家。諦閑法師說不行,你不具備出家的條件。出家是兩條路,一個是講經教學,你不認識字,現在學來不及;第二個那是在寺廟裡頭,至少五堂功課要會。這五堂功課他學不來,對他來說太難了;五堂功課不會,在寺廟裡不能住。那怎麼辦?可是鍋漏匠跟諦閑法師的關係不一樣,他們同生長在一個村莊,從小在一起的玩伴,這個關係太難得了,所以賴著他非出家不可。

  諦老給他搞得沒辦法,跟他提條件,他說好,我有條件,你能夠答應,我給你剃度。他說行,什麼條件我都能答應。他說好,那你得聽話。沒問題,你教我什麼我都聽。好,諦閑把他剃度了,說你別住在廟裡頭,住在廟裡頭人瞧不起你,你自己也很難受。到寧波鄉下找一個破廟,沒人住的,廢棄了,找個破廟,你一個人住在那裡。找幾個護法,那個時候諦閑法師也很有一點名氣,小有名氣,信徒也不少,找幾個信徒照顧他,每個月供養他,送他一點錢,讓他生活費用能過得去。又找了個老太婆,也是念佛的,給他燒兩頓飯,早飯自理,中午晚飯老太婆來給他燒,住在附近。這鍋漏匠有福報,有人照顧他。跟他說一句,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你就念這一句佛號,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再念,不分晝夜,你就一直念下去。真聽話,一天到晚就抱著這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了三年,預知時至。

  這一天,跟伺候他的老太婆說,明天不要替我燒飯,他要進城去看看朋友。三年沒有離開這個廟門,這一天得要看朋友,看朋友辭行,見最後一面。晚上回來,回來又告訴老太婆,明天不要替我燒飯。老太婆以為今天到城裡去,明天可能城裡有朋友請他吃飯,明天也不要燒飯。到明天,到廟裡去看看師父在不在家。那個廟也沒有門,什麼都沒有,進去喊師父沒有人答應,結果看見師父在佛堂,站在那個地方,手上拿著念珠,喊他也不答應,仔細一看死了。這把她嚇到了,從來沒有看到人死是站著死的,趕快去報告那些佛友,大家都來看,商量怎麼辦,趕快給老和尚報信。那個時候沒有交通工具,走路,一個往返三天,他在那裡站了三天,這個很了不起。

  站著往生的人我們聽說過,也見過,站三天沒見過,站三天。諦閑法師對他讚歎,你沒有白出家,你成功了。那時候講,天下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識比不上你,講天下是講全國,全國這些講經的法師、傳承禪宗的法師,沒有人能比得上你;名山,四大名山,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這是諦閑法師對他的讚歎。真成就了!一句佛號,死心塌地,他沒有妄念。他也不問,諦閑法師說,你一直念下去,將來准有好處,他也不問什麼好處,他只曉得念下去就好了。預知時至,從來沒有跟人說過。這個故事倓虛法師常常講給大家聽,勉勵大家念佛。所以成功的祕訣,實實在在說,就是老實、聽話、真幹。古往今來,中國、外國所有成功的人,他的祕訣就這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

  「《智度論》曰:為實相故,求慧眼」,實相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得慧眼,不見眾生,盡滅一異相」,一異就是分別、就是一多,不見一與多,不見眾生、不見一多。為什麼?就像我們看電視,他見到是屏幕,屏幕上什麼都沒有,這是見真。見到屏幕裡面的畫面,那是法眼,法眼看的是現象,慧眼看到是真理,是看到理體。所以「捨離諸著」,著是執著,一切執著他放下了,「不受一切法」。這個好,受是接受,接受是什麼?把一切法放在心上,這接受;不受一切法,一切法不放在心上,他心裡頭乾乾淨淨,這是我們要學的。我們現在很糟糕的,把自己的良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你看哪個不是這樣的?你看到的、聽到的全放在心上,一天到晚這個是、那個非,在造孽!這個人高明,真聰明,是的非的都不放在心上,善的惡的也不放在心上,心讓它乾乾淨淨,這就對了。你把善的放在心上,你在造三善道的業,將來生三善道;你把惡的念頭放在心上,你造三惡道的業,將來往生三途。也就是說,善跟惡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善惡都不要,你超越六道。善惡都不要,往生淨土沒有障礙,臨終走得自在,鍋漏匠就走得自在。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們要永遠保持我們的清淨心。清淨心裡頭沒有染淨、沒有善惡,有染有淨都不清淨。經題上講的清淨是染淨都沒有,善惡也沒有,那叫真清淨,本自清淨。我們就不善對待我們自己的清淨心,把清淨心當作垃圾桶,什麼都裝,裝進去的惡多善少。從什麼地方看見?從你說話總是批評別人,這就惡多。很少讚歎別人,都是喜歡批評別人,這就錯了!捨離諸著,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內滅」,這句話,《心經》上講的「無智亦無得」,就這個意思。這個智慧不是真的智慧,世智辯聰也就滅掉、也就沒有了,自以為是,「是名慧眼」。《心經》上無智亦無得,多乾淨!

  「又《思益經》云:慧眼為見何法」。假設個問答,慧眼見什麼法?「答言:若有所見,不名慧眼」,答得好!你要有所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所見不就見虛妄嗎?所以若有所見不叫慧眼。「慧眼,不見有為法,不見無為法」。無為是沒有,無為法怎麼見?你要是見到無為法,在無為法裡頭你就加了一個無為法進去,那個無為法是有為法,錯了。所以有為無為統統沒有,真無為法。底下又說「所以者何」,為什麼?「有為法皆虛妄分別」。說了個假名字叫無為法,有為法沒有,無為法也沒有,你要以為有個無為法,那就是有為法。所以,「無虛妄分別,是名慧眼。無為法空無所有,過諸眼道。是故慧眼,亦不見無為法」。以上廣引經論來解釋「慧眼見真」,真是什麼?真是無所有、畢竟空,那是真,但是這個裡頭,真裡頭有智慧。真不當作無講,真空,真空不空。為什麼?它能生萬法。雖生萬法,萬法是假的、是幻的,虛幻的,所以萬法是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你才真正見到事實真相。決定在一切現象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完全是真相現前,這就見到自性,明心見性是這個境界。自性在哪?就在眼前,眼前所有這一切相,只要你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五眼圓明。起心動念錯了,念頭才動就錯了;念頭不動,純真無妄。

  「以上廣引經論以釋慧眼見真之旨,內中以《思益經》與《大論》之說最為精妙。蓋了了見,無所見,不見有為,不見無為,方名見真」。不見有為,有為法全了解;不見無為,無為法也全了解,這真見到了。加一個見就錯了,不加個見就對了。加個見是什麼?那個見是分別、是執著,不能有分別執著。所以這個地方,所謂「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你不開口對了,開口就錯了;不動念對了,一動念就錯了。「智慧自內滅」就是《心經》上,這裡後頭講得好,「無智亦無得,乃了因佛性之所了」。其實現在時間到了。這個地方有個了因佛性,下頭要講三因佛性,這是佛學的一個術語。了因佛性之所了,這是慧眼所見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