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六十九頁倒數第三行:

  「又云:法身真佛,本無生滅。從真起化,接引迷根」。這一句也是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面說的。我們接著看底下的註解,註解是黃念老說的。「此乃如來本願功德,令彼有緣眾生,專心想念,能於自心見佛來迎,不是諸佛實遣化身而來迎接。則佛身湛然常寂,眾生見有去來。如鏡中形,非內非外。如夢中事,不有不無」。這是說有一類眾生,臨終的時候見到佛來接引,這多半是下品往生的。下品也有三種,下品上生、下品中生跟下品下生,會有這個現象來出現。總而言之,決定有佛來接引,佛所現的身多半是你所供奉的佛像。因為你天天供奉、天天看他、天天念他,印象很深,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化這個身來接引你,你對他會很親切、很熟悉。蓮池大師在此地這幾句話說得非常好,念老解釋得很清楚,這是阿彌陀佛本願所成就的,所以根源還是彌陀的願力。如果沒有佛來接引,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你找不到,一定他來接引。

  下下品往生佛也來接引你,甚至於生到邊地疑城,還是見到佛來接引,這慈悲到極處。那佛是不是真來?真來了。雖然是真來了,那佛起心動念了,起心動念是凡夫,就不是佛。這是自性的性德,我們的自性跟諸佛如來的自性是一個性,妙就妙在此地。自性就是真心,妄心,我的妄心跟你的妄心不一樣,真心完全一樣。佛的真心跟我們的真心一樣,一切眾生的真心跟我們的真心也一樣。所以用真心,那感應道交不可思議。用妄心,感應就很難了,不是沒有,有,不多見,真心是決定有感應。真心在哪裡?真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妄心亦爾,妄心也如此,但是妄心是有生有滅,真心是不生不滅。湛然清淨,這是真心。有緣眾生,這個有緣是對極樂世界真正相信,真正想求往生極樂世界,我真想去,真念佛,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

  有人懷疑,有疑問,佛說八萬四千法門,這釋迦牟尼佛,如果說報身如來,不止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量法門為什麼我們要修念佛法門?《金剛般若經》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佛為什麼說這麼多?因為眾生根性不相同,千差萬別,法門必須應機,你才能得受用。如果這個法門與你的根機不相應,你怎麼樣學得不到受用。就跟人生病一樣,每個人生病不一樣,醫生開的處方不相同。可是這個處方應你的病,你照這個方子吃了,藥到病除,你病就好了,這作用就起來了。如果這個藥方不對症,不但病不能好,可能病還要加重,吃錯藥了。由此可知,法門不是隨便都可以學的,學錯了就跟吃錯藥一樣,這不是開玩笑的。佛陀在世沒有問題,佛是老師,你找到他,他教你的法門決定契機,你一定得好處。佛滅度之後,佛的那些大弟子還有這個能力,他有能力替我們選擇法門。可是這一代一代的相傳,傳到現在,沒有人有這個能力給你處方了。

  那怎麼辦?這個地方我們就要感恩了,佛真慈悲,他知道往後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所以他給我們說了一個總原則,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正法,佛滅度之後五百年,那個五百年當中,持戒就能得定、就能開智慧、就能證果。為什麼?人心淳厚。換句話說,妄想、雜念少,心清淨,社會染污很少,容易成就。到像法時期,持戒就不行了,怎麼辦?得加上禪定。像法一千年,佛法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像法時期,所以禪定在中國特別興旺,真的興旺了一千年。末法時期,大概明清以來,這都算是末法時期,末法時期是淨土成就,這釋迦牟尼佛教的。為什麼?一切法門都要斷煩惱、要消業障,你才能成就戒定慧三學,這個東西難了。我們的煩惱很重,造的罪業很深,煩惱要斷掉,業障要消除,恢復清淨心,這才能選修法門。如果妄想分別執著很重,而且自己有意無意造一切善惡業。不但惡業不能造,為什麼?惡業所感是三途苦報。善業也不能造,善業感的是三善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

  六道輪迴是個染缸,所以這個環境是污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不乾淨。必須善惡業統統斷掉,清淨心現前,這叫淨業,這個時候六道輪迴沒有了。六道輪迴是染污變現的,恢復到清淨心,六道不見了,像一場夢醒過來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是淨土,釋迦牟尼佛的淨土,你所看到的境界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你看到是這個境界,都是修清淨平等覺的。如果真正覺悟了,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四聖法界不見了。四聖法界還是迷,迷了才現四聖法界,覺悟了四聖法界不見了,這就是常說的十法界,十法界四聖六凡全是一場夢。醒過來是什麼境界?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我們一般稱它作一真法界,十法界是假的,這個法界是真的。真假用什麼標準來說?假的是剎那生滅,那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現前,六道、四聖法界都是剎那生滅。

  彌勒菩薩在《菩薩處胎經》裡面告訴我們,經文,佛問彌勒菩薩,釋迦佛問他,他說「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個念頭,心裡起個念頭。佛問彌勒,這一念裡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問了三個問題。心裡動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多少念?就是多少個微細念頭糾纏在一起變成一個念,你感覺到有念頭。微細念頭是我們不能感覺到的,感覺到的是粗念,就是很多念頭糾纏在一起,你才會發現。譬如我們看電影,從前老的電影是用幻燈片加速度讓我們看到,像動畫一樣,它會活動,其實它不動。那個速度多快?一秒鐘二十四張。如果一秒鐘這個幻燈片在放映機裡頭只放一張,你有沒有看見?會感覺得有個東西閃過去,沒看清楚,你會感覺到。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現在我們眼前這種色相,無論是物質、是精神,還是自然現象,一秒鐘多少個生滅?是一千六百兆,單位是兆。這一定要搞清楚,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裡頭一個生滅,也就是說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會不會感覺?根本不能感覺。我們能感覺大概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會感覺得有個東西閃過,看不出內容,閃過。必須像電影一秒鐘二十四次生滅,二十四個生滅聚集在一起,我們看到了,看到這個畫面,知道這個畫面是什麼,一秒鐘。

  這是事實真相,被現代量子力學家證明了。現在科學的發展也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有個同學給我寫了個報告,告訴我這段消息,就是現代量子力學家成功的捕捉到,原子持續不到千兆分之一。就是一秒鐘一千兆,一千兆分之一秒,用高速的相機把它照下來,這個速度是一千兆分之一秒。佛說的比這還多,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相信佛的話有可能,不是妄語。科學再進步,能夠發現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跟佛經上完全相同。所以整個宇宙是什麼現象?波動現象,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種速度在波動,全宇宙,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都是在這個情形之下出現的。如果沒有波動現象,這個宇宙什麼都沒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說清楚了,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

  我們在過去學經教,看到這些經文總有懷疑,佛根據什麼說的?這種現象從來沒有人講過,只有佛經上說。所以佛經確實,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有真誠信心的人,這種事情佛通常不講的。為什麼?講了你懷疑,對你沒有好處,你體會不到,產生懷疑那就把你往下墮落,你那種誠敬心降溫了。佛不會做這種事情,就不說。這一類經叫什麼?深密,不是祕密,佛法沒有祕密,深密,它太深了,是我們凡夫無法想像的。沒有想到現在量子力學家,真的用高等科技,科學技術,這些精密的儀器觀察到。他不是證得的,他是用儀器,藉助於儀器觀察到這個現象;如果是證得,他就得受用,這些人就成大菩薩了。經上講的,誰能夠見到?八地以上,這位次高了。《華嚴經》講菩薩五十一個階級,最下面的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五十一個階級。八地,最上四個階級,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最上面這四個等級他看到。所以這是法身菩薩定中現量境界,他看到,他不是推理、不是想像,是他真正看到。就是那個眼睛多厲害、那定功多深,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這多銳利,他見到了。

  所以,了解宇宙事實真相有個什麼好處?你可以盡情去享受它,你不會有佔有的念頭。為什麼?佔有不到。可以享受,不能佔有、不能控制,你控制不了。你自自然然把那些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佛法裡面講功夫,這叫功夫。功夫不是你學得很多、記得很多,不是,你放下多少。為什麼放不下?不知道事實真相。知道事實真相自然放下,為什麼?身體你都控制不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生滅,你能控制身體嗎?不能。我們今天控制身體,只能控制把惡念轉變成善念,善念轉變成淨念。沒有辦法控制它生滅的現象,這個生滅現象我們今天稱它為自然現象,科學已經發現了,沒有講清楚,沒有像佛經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所以佛經確實是高等科學,不但是高等哲學,高等科學。

  這些東西搞清楚、搞明白了有用處,什麼用處?幫助我們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有這個作用。不搞清楚、不搞明白,怎麼能放下?也有人問過我,學佛功夫不得力,有什麼辦法來糾正?辦法有,在經教上下功夫。經教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真相大白之後自然放下。所以印光大師講,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需要經教做基礎。沒有經教,盲修瞎練,你怎麼個修法?淨宗也不例外,有五經一論,也不是簡單的。看看過去祖師大德留下來的註疏,以及佛在經典上專說、帶說的,也有幾千種。這個世紀之前後,有些大德將淨土宗這些典籍聚集在一起,編成一部《淨土叢書》,分量非常可觀,這麼厚一冊,大概四十冊,這麼大的分量。沒有典籍做基礎這不行的。現在人生活分秒必爭,哪有那麼長的時間去研究這些經教?所以,總是希望經教裡頭擷取精華,讓我們節省時間,幫助我們在短時間之內有好的效果、好的成就,這是現在人所喜愛的。

  夏蓮居老居士叫應運而生,他到這個世間來,就替我們做這個工作。會集這部經本,用了十年時間,會成這樣完美的一個本子。成功了,也遭人嫉妒,反對會集本,這種人太多太多了,什麼原因?嫉妒心。嫉妒心人皆有之,沒有嫉妒心的人很少。好在我們國家有明白人,我看到宗教局頒布的淨土五經,裡面《無量壽經》居然就用夏蓮居的會集本,這等於說是國家承認了。所以反對的聲音就小了一點,現在很少聽見,還有。黃念祖會集這個本子,有沒有人反對?有,有毀謗的。所以我對於念老很佩服,他不是自己做註解,他自己做註解,反對的聲音就更大了。人家說他算是老幾?你有什麼能力註這個經?他有智慧,不是自己註的,用什麼?用經來註經,我在經論裡面抄的,抄來做註解,這大家沒話說了。他一共抄這些經論八十三種,抄祖師大德註疏的一百一十種。所以這個註解裡頭,你看,看到他都引出來,從哪裡來的這一段。我們這裡看,從《疏鈔》來的,明朝蓮池大師的,不是我說的;《鼓音王經》裡面說的,佛說的。他用這種方法,是集佛所說的經論、祖師大德註疏裡面的大成,集大成。所以,他這個註子是集註,大家沒話說,每個註解都有根據、有出處,不是我的。一方面是謙虛、恭敬,一方面告訴人,註解,每條註解都有根據、?有出處,避免大家毀謗,避免大家障礙它流通。人總有傲慢,不服別人,尤其別人做得比我好,我怎麼能容納得下他?

  經,在家居士會集的,註解也是在家居士編的。我沒有什麼成見,因為我的老師是在家居士,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學經學了十年。梅光羲居士是他的老師,梅光羲跟夏蓮居是同參道友,非常好的同參道友。歷代,在家居士成就的多!在這個經書裡頭序分,表法的,出家菩薩只說了三個,在家菩薩說了十六個。這十六個在家菩薩都是等覺菩薩,換句話說,他們的地位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是平等的,這說明在家菩薩多。這意思是什麼?這部經是佛專門對在家人說的。出家人也學也行,當然更容易成就,在家人都能成就,出家人依這個方法學更容易成就。這個意思我們要懂!

  一切法門都要斷煩惱,能斷得了嗎?都要消業障,能消得了嗎?消不了,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遇到這個法門,只有這個法門,唯一這個法門,不需要斷煩惱、不需要消業障。它只提出三個最簡單的條件,你真相信,真信就是決定沒有懷疑,這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真想到極樂世界去,你得相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蕅益大師為了勸人,他取了個外號叫「西有老人」,西有是西方真正有,他用這兩個字做自己的別號。西方真正有、彌陀真正有,你得相信,真想去。第三個條件,專念佛號,別的都不要修,專念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依照這個法門成功的人很多很多,我們這一生當中,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就有十幾個。

  而且哪一類的最多?所謂愚夫愚婦。鄉下阿公阿婆,不認識字,沒有文化,什麼也不懂,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就老實念,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他沒有一個妄念。你跟他講什麼話,他都是笑咪咪的看著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不知道你說話他聽見沒聽見,反正他對著你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不得了,他們將來往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他生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我們跟他比,怎麼比也比不上,不能小看他!這個地方上如果發現有幾個這樣的念佛人,這樣老太婆天天在念佛,這個地方人有福報,這個地方不會有災難,為什麼?真佛在此地,他真幹,他沒有妄念。別人不知道,看到他瞧不起,我心裡有數,我看到他,對他恭恭敬敬一問訊。那是什麼?那是真佛,那就是阿彌陀佛,那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我們要得認識人。上台講經講得天花亂墜,自己做不到,那沒有什麼個用處,那是在種善根,不知道哪一年哪一月才成熟。那個老實念阿彌陀佛,他這一生肯定成熟,所以我們要向他學習。

  萬緣放下,為什麼?這世間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人死了,大家都知道,一樣都帶不去。你有沒有發現每天晚上都死一次?你晚上睡覺睡著了,不等於死人一樣!人家把你抬走了你都不知道。要有這樣高度的警覺心,不要等到死那一天你才後悔莫及。每天晚上都死一次。要有這麼高的警覺心,我這個念佛號,念佛我就會抓緊,我不敢輕易放手,我要認真努力,往生到極樂世界無量壽。這個經典,詳細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你看到了能不動心嗎?所以我極力提倡,我們修身要依《無量壽經》。我們要求家庭幸福,自己身心健康要依照這個經修,家庭幸福也要依照這個經典修。社會和諧、國運昌隆、世界和平、消災免難,都在這部經上,這一部經就夠了,不要再搞太多東西。喜歡學別的法門的,我們恭敬、讚歎,為什麼?我自比不如。

  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認識聖一法師,在香港禪宗裡頭,大家對他非常尊敬。他來聽我講經,請我到他道場去參觀,他道場叫寶林寺,禪宗道場,每天禪堂的規矩還存在,四十多個人坐禪。我去參觀,看到他們坐禪,吃午飯之後,就在禪堂給大家講開示,我對禪宗的讚歎,我沒有坐過禪,可是口頭禪還有!我講過《六祖壇經》、講過《永嘉禪宗集》、講過《證道歌》,所以有口頭禪,我對他們讚歎。離開的時候,陪著我有十幾個居士,離開的時候這些人就問我,他說淨空法師,你對禪這樣讚歎,你為什麼不修禪?我說我讚歎他是真的,我為什麼不修禪?我沒有那個條件,禪比淨高。禪要清淨心,可是我煩惱沒放下、業障沒消除,我哪有條件學禪?我讚歎他是應該的,應當讚歎。古人說的「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大家互相讚歎,佛法就興旺;不能互相毀謗,互相輕視、互相毀謗,佛法就消滅了。我們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沒有看到一個人毀謗的,彼此都是讚歎。

  修學法門不一樣是什麼?我們根性不一樣。像在大學念書,很多科系,你選的科系、他選的不一樣,那是各人有各人的愛好、各人有各人的歡喜,各人的緣分不相同。所以,佛應一切眾生的機緣,開無量法門,我們修學哪個法門自己得選擇。自己沒有能力選擇,一樣一樣去試,去嘗試一下,我走的是這條路。早年,你看講經,什麼人請我講經,我就完全順從,所以也講了幾十種經論。我對於淨土不相信,懺雲法師勸我修淨土,我對他尊敬、對他感激,我沒有學;李老師,我跟他學經教,跟他十年,他勸我修淨土我也沒學。我對於經教有興趣,對於《華嚴》、《法華》、《楞嚴》是特別有興趣。曾經發願這一生弘揚《華嚴經》,我講過兩次,都沒講完,講了一半,花的時間兩次差不多三十年。這一部《華嚴經》從頭到尾講一遍,根據我過去的經驗,需要二萬個小時。一天講兩個小時,一天講兩個小時要一萬天,一天講四個小時要五千天。我願意講,誰聽?沒人聽,太長了。

  可是,我因為講這些經才相信淨土,如果不講這些經,我對於淨土沒信心。就因為講《華嚴》、講《楞嚴》,有一天突然心血來潮,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文殊菩薩的智慧,普賢菩薩的修行,觀音菩薩的慈悲,這最敬仰的,這些人修什麼法門?看到《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文殊、普賢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才圓滿成就的,這一看都呆了。《華嚴經》末後,第四十卷末後,善財童子參訪,最後的一個善知識,第五十三位,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圓滿,怎麼圓滿的?到極樂世界去圓滿的。我這才開始相信淨土,才把淨土經論找過來細細的來看,愈看愈有道理,愈看愈契合根性,我修這個有把握。我修《華嚴》,華嚴三昧沒有把握,我修《楞嚴》,楞嚴大定沒有把握,真的,一點不假。我修淨土,念佛三昧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有把握,我這就放心了,我把其他的東西統統放下。

  都喜歡,這怎麼辦?時間不夠用,來不及,我先到極樂世界,先求得無量壽,然後我再慢慢學。八萬四千法門門門我都要學,我都要把它學通、學徹底,為什麼?我有無量的壽命、無量的時間,來得及。如果不到極樂世界,一樣都搞不成功,那就變成夢想了,這個帳要把它算清楚,不能算錯了。到極樂世界不是去享福的、不是去享樂的,是去學佛法的,無量法門一定在極樂世界成就。我要走這個近路,走這個有把握的路,先得到淨土,得到淨土那就快了,道理在此地。所以我相信淨土,花三十年的時間。我相信佛法,方東美先生給我介紹的,三個月的時間,我真正認識佛法,可是真正讓我修淨土,三十年。我相信佛說的、祖師大德說的,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所以一般人不相信,我點頭,應當,應當不相信。為什麼?難信,哪有那麼容易你就相信了。我搞了三十年才相信,你哪有那麼快就相信,叫難信之法。難信能信,難行能行,這真實智慧。

  所以晚年,一生流浪沒有一定的住處,一生流浪,幾十年。還有一個安慰自己的,那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生流浪,釋迦牟尼佛沒有道場,一生過流浪生活。我跟他老人家學,所以也是一生流浪。到晚年了,回到香港,香港同修送我一個小房子,可以說一個小茅蓬,不過這個茅蓬不是茅草蓋的,還是磚瓦蓋的,很小。我不知道泰國算面積是怎麼個算法的,香港過去是英國人統治,土地面積是尺,英尺,平方英尺。我的小房子只有四百個平方英尺,很小。四百平方英尺,諸位如果到過英國,你要到英國農村去看看,英國農村那個房屋,我現在住的房屋跟他們那個一樣大,小茅蓬。

  這個小茅蓬有意思,為什麼?不要流浪了。不要流浪我就不要隨別人的緣,人家要我講什麼我得講什麼。不流浪,隨自己的緣,隨自己的緣怎麼個做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華嚴經》放下,不講了,我晚年就講這部會集本,講黃念老的集註。一年講一遍,一天講四個小時要講滿三百天,一千二百個小時這一遍。我能活幾年就講幾遍,一年一遍,其他的統統不講了。目標?目標就是我求生極樂世界,我哪裡都不想去,就想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所以一切統統放下,國內、國外所有一切活動不參加。真正找到我,我在攝影棚裡頭錄個二十分鐘的光碟,在大會上播放一下,祝福祝福大家,不去了。除非關係到整個世界安全、福祉,這個我會出來一下,如果與這個不相干,我不出來。心要定下來,不能再走了,一定要定下來。

  尤其是夏蓮老沒見過面,緣很深。黃念祖老居士晚年我們遇到,一見如故,六年辛辛苦苦做這麼好的一個註子,如果沒有人去學它很可惜。這部經、這個註解決定能度眾生,決定能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就能成就,不必再搞其他的。我要給他宣傳,怎麼個宣傳?天天講解,天天學習,天天讀誦。我每天讀誦集註四個小時,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四個小時,這是我日常功課,除這個之外,拜佛、念佛。其樂無窮,法喜充滿!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話,真話,不是假話。所以我每天拜佛拜老師,我看有個小照片放在這邊,我的老師的照片,不忘師恩,沒有遇到這幾位老師,可能我早就不在世間了。我相信命運,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到今年已經延長四十二年,我這個壽命是延長的,我沒有求長壽,自然延長的。這一生全都是佛菩薩安排的,佛菩薩照顧,我一點都不操心,這是章嘉大師教我的。《楞嚴經》上說,「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我們把身體、時間、智慧奉獻給佛法,奉獻給眾生,我自己所有一切佛菩薩照顧,我不操一點心。不會為自己想一樁事情,我沒事,佛菩薩都替我照顧好了,這多快樂。我只把我這分做好,佛菩薩把他那分做好,我們就快樂無比。真相信、真放下,應該有的自然就來,不應該有的?也求不到。

  這就是說有緣眾生,對西方極樂世界能信、能願、能念佛,都叫有緣眾生。這個法門稀有難逢,縱然曾經造了五逆十惡阿鼻地獄的罪業,只要能夠懺悔,能認錯,後不再造,我從現在起我信願持名,個個都能往生。換句話說,沒有一個人不能修這個法門,沒有一個人修這個法門會不成就。除非你自己不如法,不如法就是不信、不願、不肯念佛,這種人就不能往生。真願、真信、真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造極重罪業,毀謗三寶、毀謗大乘,統統能往生。的確普度十法界一切眾生的微妙法門,到哪裡去找!真的是回頭是岸。

  專心想念,這個裡頭最重要是專,要專心。世尊在大小乘經裡頭都給我們說過,叫「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把心專在一個地方,那個能量不可思議,這是被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議。他舉了個例子,這個能量可以改變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的軌道,有這麼大的力量。地球上這些小災小難當然更容易解決,只要你能制心一處你就有這個能量。所以專心想念,想,不要打妄想,打妄想是造六道輪迴業。專想阿彌陀佛,不要想別的;專想西方極樂世界,把這個心想集中到這個地方;專稱名號,希望名號念念不間斷。

  能於自心見佛來迎,這是什麼?這是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是自然現象。我們的心跟佛的心是一個心,不是兩個心,所以它起感應道交作用。我們這個心感是有念,有起心有動念、有分別有執著,我們起這個念頭。佛應,佛應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應。這個道理我們要懂,然後我們就相信了,我們對這個沒有懷疑了。譬如說我們照鏡子,我們把鏡子拿來,我們起心動念,鏡子裡面就現相,那個相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諸佛菩薩的應就跟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確實沒有起心、沒有動念。然後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八相成道,住在這個世間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告訴諸位,沒有。他如果起心動念,他就不是佛,是菩薩;他要有分別,他是阿羅漢,又降級了;他要有執著,他是凡夫,跟我們一樣。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我們在他心目當中,我們是感他是應,我們有意,他無意。有意是我們有阿賴耶,用妄心,他沒有,完全是真心的反應。

  這樁事情我過去曾經引用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他做得很成功。現在在台灣南部有些同學,依江本博士那套方法,自己也搞了個實驗室,做出來的效果比江本那個還要高明,又進一步了。他們的機器設備現代化,江本那個已經陳舊了,江本博士的顯微鏡二百五十倍,我去看過的;現在高雄他們用的是五百倍,看得更仔細、看得更大。那是應,你看我們是感,水結晶是應,說明這個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我們從這些科學實驗,就能夠體會到那個應的不可思議,沒有起心動念。

  這個地方念老也有比喻,佛身湛然常寂,這是佛的法身,法身沒有相,三種現象都沒有。但是眾生見佛來迎,阿彌陀佛來迎接我,這是感應現前,為什麼?法身理體遍一切處。我們這兒有沒有?有,都在法身裡頭。因為它沒有現象,我們六根緣不到它,它不是物質,我們眼耳鼻舌身緣不到;它不是精神、不是念頭,所以我們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也緣不到。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在這個境界裡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它能現一切相。我們想佛它就現佛相,我們想菩薩它就現菩薩像,念佛是這個道理,人死了之後到三惡道去投胎也是這個道理。為什麼會到三惡道?這個人貪心很重,一天到晚就是貪,貪財、貪名、貪色,死的時候還在貪,貪,餓鬼相現前;瞋恨,地獄相現前;愚痴,畜生相現前。統統是自心感應現前,不是真有鬼來,不是真有地獄,是你自己心想變現的。佛菩薩亦如是,一個道理,這你才把事實真相全搞清楚、全搞明白了。搞明白之後,我專想阿彌陀佛,我別的都不想,臨終阿彌陀佛現前,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說如鏡中形,非內非外,如夢中事,不有不無。

  「又經云: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這話佛說的,也都是這個意思。「是故水清則月自來」,池塘裡面水清,沒有風浪,晚上月亮在水裡頭現影子,清清楚楚。這就是我們的心清淨,佛就現在心水之中;我們的心不清淨,也現,不是佛現,是地獄、餓鬼、畜生現前,也現在你濁水之中,它不是清水,濁水。懂得這個道理,你作夢,晚上那個夢境,你就曉得夢是怎麼來的,到底是怎麼回事情,你就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動見就動,不動,見就不動。不動是性體,是真如、真性的性體,心寂就見自性,明心見性,常常培養自己的清淨心。所以真正修行,修行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修,叫真修。不是說經念得多、咒念得多,那沒用處,充其量是口善,比罵人好,不罵人,念阿彌陀佛,好處就這麼一點點。

  順境、善緣,環境一切都好,稱心如意,遇到的人都是好人,你也喜歡他,他們也尊重你,在這個緣分當中,修什麼?不起貪戀;換句話說,你所修的是清淨平等覺,這叫真功夫。逆境,環境不好,障緣很多,幹什麼事情都麻煩,都不能稱心如意。遇到的人都是惡人,都是毀謗你、侮辱你的、陷害你的、障礙你的,遇到這個,修什麼?沒有怨恨。順境裡面不起貪戀,逆境裡頭、惡緣裡頭不起怨恨,始終保持清淨平等覺,這叫功夫。也就是說,你有一天不被境界所轉,《楞嚴經》上說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不被境界轉,你就能轉境界,能轉境界就是如來、就是佛,我們得學這個本事。為什麼?因為境緣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想到這個,你對佛才佩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善緣、順境那是作美夢,惡緣、逆境是作惡夢,美夢惡夢統統都是夢,都不是真的,叫你不要染著,不要受它影響,這叫真修行。所以看破、放下。

  我年輕時候,我遇到佛法晚,二十六歲才遇到,要不是方東美先生,我這一生於佛就沒有緣,於佛無緣,於宗教就沒有緣,這真的。遇到這麼一個人,他把佛法介紹給我。所以我大概是學佛,很少,不是從宗教去相信佛的,我是從哲學裡頭入門。我學佛是把經典當作高等哲學來研究,是從這兒入門。入門之後慢慢逐漸逐漸都了解,了解到所有宗教、所有的學派,即使是敵對的,還是圓融。敵對的是什麼?你沒有把它搞清楚,你搞清楚了,敵對找不到。為什麼?統統是自性裡面變現出來的,哪有對立!不可能。對立是你不清楚,你誤會,誤會當中產生的對立,明白了,對立就化解了。所以,覺這個字不得了,作用太大了,覺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智慧現前,你會認識、你會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叫關係搞清楚了。一體裡面會產生個什麼?產生一個真正的愛。

  所以,我們從佛法裡頭,把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明白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是什麼?五倫裡頭的第一句「父子有親」,那個親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是自性的根。佛法也是把這個根找出來,但是佛法不叫它親愛,佛法叫它做慈悲。慈悲就是親愛,這個裡頭沒有任何條件,為什麼?它是自體,是真心。真心的核心就是親愛,這個親愛發揚光大到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不親愛。「愛心遍法界,善意滿人間」,這佛菩薩,其實佛菩薩就是自己,不是別人。我們能把這種親愛挖掘出來,發揚光大,這就成佛,就成菩薩了,佛菩薩的教育不是別的,就是教這樁事情。你成佛了,你會跟他一樣的愛一切眾生,看到眾生有苦難,你自自然然會全心全力去幫助他。眾生在迷,你會想種種方法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絕對沒有一絲毫叫你要報恩,沒這個念頭,是自己本分事情。我們才知道佛教教育的真正的意義,這個時候對它五體投地,真佩服。才曉得宇宙之間只有這一樣東西真的,真中之真,這一部《無量壽經》,這一部難得的註解。

  諸位如果要問我,我心裡常常想的,夏蓮居決定是佛再來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出來。黃念祖至少要是等覺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凡人不可能有這樣的智慧。一九八四年我第一次到北京,就是去找他,見面之後,到他家裡去訪問,他住那個房子很小,大概跟我現在的香港小茅蓬差不多大。一個房間,一張書桌,堆的一大堆參考資料,我問他,這些書你到哪裡找來的?怎麼找得這麼齊全?佛菩薩加持的。人到哪裡去找?你真有這個感應,佛菩薩就給你送來。我知道有一本書叫《群書治要》,唐太宗作的,我沒有看見過,我曉得有這部書。我常常放在心上念著,講經的時候偶然說了一下,居然就有同學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了,我以為這個書已經失傳,找不到了。找到兩本寄給我,我一打開,如獲至寶,為什麼?這兩樣東西發現,《國學治要》、《群書治要》這兩種東西發現了,我們國家有救,世界有救,湯恩比說的話會兌現了。

  對中國文化,在這個世紀裡頭,了解最透徹、最清楚的,無過於湯恩比博士,英國人。他知道這個世界病根在哪裡,他懂得治療的方法,治療的方法就是孔孟學說、大乘佛法,湯恩比開的處方。可是大乘跟孔孟學說從哪裡學起?能不能有個具體、方便的教科書,《群書治要》就是的,唐太宗編的,感應不可思議。我們得到這部書,迫不及待趕快翻印,先印一萬套,《國學治要》也印一萬套,分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圖書館。這個書就保全,不會再失傳了,我們做這個工作。但是得要有人去學習,材料有了,再去找人學習,找年輕人,要發個狠心。這個狠心中國人要向外國人學,中國人現在在這方面不如外國人。學什麼?學文言文,因為這些古籍全是文言文寫的。你要讓懂得文言文,把它翻成白話文再供養你,那不是味道。就好像吃東西,我在口裡頭嚼爛,吐出來,再給你吃,你嘗不到原味。原味一定要學文言文,文言文難不難?不難。

  三十年前我在台灣,美國有個學生跟台灣是交換學生,台灣大學的。她學《華嚴經》,正好我在台北講《華嚴經》,就找到我了,在我圖書館住了四個月。她家在紐約,她能看得懂《華嚴經》,能看得懂清涼大師的註解。我問她,妳學中國文言文學多久?三年。我們佩服,三年就有這個能力。二00五年、0六年,我兩次到倫敦去訪問,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跟倫敦大學,這三個學校歐洲漢學院的中心。我跟這些漢學院學生交流,跟他們的教授座談,我問這些學生,學生告訴我,其中有一個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我問他,《無量壽經》中文本有九種不同的版本,你用哪一種?他用夏蓮居會集本,很了不起。我問他們,你們學文言文學了多久?三年。不難!

  中國人為什麼把它看這麼難,看到文言文嚇壞了,不敢碰它。外國人敢碰它,三年他就學會了,我們不敢碰它。他們是沒有絲毫中文底蘊,三年就學得那麼好,我們中國人要學頂多兩年,如果真正發狠心的人,我相信一年就行了。發不了這個狠心,不肯幹。狠心決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年的時間三百六十天,每天能夠用上十個小時的時間,我相信一年成功。就不肯幹。學文言文的方法,實在講很簡單,字,讀音查字典把它查清楚、查明白,詞,什麼意思查清楚,然後把這個文背誦。真正發心,三天背一篇古文,不是難事情,三天背一篇。再放寬鬆一點,一個星期背一篇,一年也可以背五十篇。有五十篇古文的基礎,就有能力閱讀,有一百篇的基礎你就有能力寫文言文,不是難事情。

  老祖宗對於後世的子孫愛護備至,絕對不會給困難東西給你,一定是最簡單、最容易,讓你學起來很容易成就。這是真的,祖宗真的愛後世子孫,後世子孫不孝順、不聽話,排斥老祖宗、反對老祖宗,那就今天災難來了。災難是什麼?老祖宗對子孫的懲罰,不肖子孫,對他懲罰。但是不會要他命,為什麼?他還是愛他,還是捨不得把他打死,還是愛他,不一樣。現在我們得接受懲罰,回頭是岸!老祖宗太偉大了,我們都不認識,英國湯恩比認識。湯恩比告訴我們,老祖宗偉大,能救全世界,除這個之外,任何人都沒有這個能力,唯有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這個錯了,錯得太離譜,所以這次的懲罰會很嚴重。

  末後這一句,「所謂感應道交難思議也」,確實是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幽溪《圓中鈔》」,幽溪大師的,「凡是見佛,須論感應」,對於學佛的人如果有見佛,見佛統統是屬於感應。感有顯感、有冥感,冥感自己不知道,緣成熟了,佛現身;顯感是你有求於佛菩薩,佛菩薩真來了,這很明顯。顯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感應四句,這個很多同學都學得很熟。「若平居參禪,或修空觀」,參禪、修空觀的,他的境界清淨,一法不立,佛來斬佛,魔來斬魔。「既宗掃蕩,佛亦不立。茍有所見,悉為魔境」。就是參禪的人見佛、修空觀的人見佛,那全是魔境,絕對不是佛,魔現前。「或功用顯著」,這是屬於冥感,沒求,「心佛自現」。「亦須觀空,弗生著相」,這是為什麼佛不常常現相,佛常常現相你著相,一著相,你就著魔了。換句話說,佛不能現相給你看,現相你受不了,你沒有這個定力、沒有這個智慧。你著相,自以為不得了:我功夫不錯,看我都見佛了,你們都修行不如我。貢高我慢全起來,這就是說你不具備見佛的條件。

  什麼樣條件具備見佛?傳記裡頭記載,慧遠大師,中國淨土宗第一個祖師,東晉時代,大概是公元五世紀的時候。這是中國第一個蓮社,他領導的,一共是一百二十三個人,在廬山,江西廬山建一個念佛堂,大家在一起念佛,求生淨土。一百二十三個人統統成就,真的個個往生,沒有一個漏掉的,這不可思議。他在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在山上修行,先後見過三次佛,阿彌陀佛,他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這叫有條件,有條件見佛。你這見一次到處宣揚,不得了,我功夫不錯,我都見佛了,你們比我差遠了。這是煩惱現前,這不是智慧。遠公第四次見佛,告訴大家,緣成熟了,我到極樂世界去,今天佛又現身給我看,真走了。《楞嚴經》上告訴我們佛跟魔的區別,見佛、見魔如如不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魔也是佛;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佛也是魔。這個話說得好,是佛、是魔是我們自性變的,清淨心、不動的心,所現的是佛,心才有動、才有執著,全是魔境。佛慈悲,知道我們功夫不夠,怕我們墮入魔境,不現,道理在此地。

  「今既念佛」,這念佛人,「求生極樂。臨終見佛,此因妙感」。我們念佛人一生所求的沒有別的,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情不能著急,也不能不急,要把這個心調在中道上。我求生極樂世界,我也不是想馬上就想死,不是這個念頭,一切怎麼?隨緣。最好的是把這樁事情付託給阿彌陀佛,自己不管了,什麼時候該去,佛就來接引我,該留的時候我就留,再多留幾天。多留幾天也不妨,早一點去也歡喜,一切都隨緣,緣在佛來接,不在我,這個很自在。心裡面有決定的信心,有決定的把握,沒有絲毫懷疑,這就是真念佛人。

  底下這一句從理上講,「復由生佛本是一體」,生是眾生,我是眾生,佛是阿彌陀佛,我跟阿彌陀佛本來是一體。正因為本來是一體,所以「感應道交,法爾如是」,如果不是一體,這就講不通了。不但跟阿彌陀佛是一體,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九法界一切眾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統統是一體。這個道理很深,但是是事實真相,一點都不假,深入經藏,慢慢對這個事情就承認、就肯定了,不再懷疑了。感應道交就是這個道理顯現出來,它是自然,所以法爾如是。法爾,自然中的自然,一絲毫勉強都沒有,法本來如是。「若不明此,妄論邪談,不唯自障,兼亦障人。於此法門,大成罪過」。你要不深入經藏,對這個法門透徹了解,你去批評它,你去談論它,你的見解、你的言論不切實際,全說錯了。不但你自己障礙自己,你不能夠念佛,不能往生,你也障礙別人。為什麼?別人聽你的,誤以為真,就不接觸這個法門,這要負因果責任。無論幹什麼事情,你要批評,或者是你讚歎,一定要把它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有資格開口。如果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那就是古人所說的,「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你全盤錯了。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碰到一樁事情,那個時候我在台中,住在慈光圖書館。有一天早晨有個客人來,因為閱覽室,來看書的,看報紙雜誌的很多。有一個是基督教徒,他這個教堂距離我們圖書館不遠,走路大概五分鐘。到我這裡來了,聽到我口音安徽人,他也是安徽人,老鄉,基督教徒。老鄉碰到老鄉難得了,他那個東西也不看了,就給我談信教,讚歎基督教,上帝愛人,批評佛教,把佛教批評得一文不值。我在那裡恭恭敬敬的聽,他每說一句話我點頭,我都在點頭,講了兩個鐘點,我這麼點兩個鐘點。別人看到我這個態度,覺得我怎麼這麼無能,看人家把佛說得一文不值。

  兩個鐘點快到吃午飯了,我泡了一杯茶供養他。我就向他請教,我說我們要批評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文章看看,然後再批評?那當然的。我說你批評佛教我很贊成,你能把佛教批駁倒了,你救了多少人,你這功德多大!他得意洋洋。我說佛經有沒有看過?沒看過。我們圖書館每個星期三老師在這裡講經,有沒有來聽過?沒有來聽過。我說你膽子很大,還有很多人在旁聽,你有沒有看到那些人笑話你?滿臉通紅,一句話說不出來。我們的朋友以後告訴我,沒有想到你還有這一招。我說我看他,他真的一竅不通,在胡說八道,讓他發,發足了再打他一棒,會把他打醒。他沒有發足,別恫嚇他,讓他發,所以他一直講我就一直點頭。這個人還算不錯,第二天帶他教堂的牧師來看我,態度就不一樣,很有禮貌了。

  所以就怕胡說八道,強不知以為知,現在社會上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我們這一生不敢這樣幹法,小時候要這樣說話,老人就要罵你、責備你、處罰你了。所以我跟宗教往來,我一定先去讀他們的經典,我對它有認識、對它了解,我們才接觸。接觸大家歡喜,我懂得你的東西,我不外行。我在新加坡講過《古蘭經》,講過《玫瑰經》,《玫瑰經》是天主教的早晚課,我那套《玫瑰經》的光碟現在在天主教很流行,很多人在聽。我到北京去,我還把這個東西送給傅鐵山,傅鐵山跟我是老朋友,非常投緣。所以中國古人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己不知人不能講話,知人不知己也不能講話。現在的佛門弟子,對於自己的教理要不通,你怎麼能夠跟其他宗教交流、交往?全搞通了之後怎麼樣?是一樁事情。所有宗教,你展開經典,百分之八十是通的,百分之二十是不一樣。不一樣是什麼?生活方式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樣,居住環境不一樣,那個造成的。宗教裡頭方向、目標決定是一致的,總的只有一個字,「愛」字,愛是所有宗教的核心思想。它怎麼不能團結?當然可能,但是要掌握這個中心。

  我們最初想跟宗教往來,總還要有辯論,總還有難的事情,不是那麼就簡單解決的。我這十幾年來,一個障礙都沒碰到過。確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同一個根,就在這個地球上也是同一個根。以後隨著地殼的變化,分散在各方,根本相同。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講經說聽功德迴向,遍法界虛空界十方剎土,微塵法界一切眾靈,聞經覺悟,皆悉念佛,求生淨土,圓成佛道。以此功德迴向泰國國王、皇后,政躬康泰,國運昌隆,迴向道場所有的同修大德,福慧增長,一切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