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五十五頁,最後一行第二句看起:

  「《觀經》與本經,同謂行者於命終前,見佛來迎,是即今世見阿彌陀佛也」。這是說到現前見佛,一般幾乎都是在這個時候,捨報之前見到佛來接引,這是決定往生,這最可靠的。如果說是人在臨終之後,來探探他什麼地方有溫度,頭頂,往生是從頭頂走的,但是天道也是從頭頂走的,不一定是往生。臨終得到同學給他助念,到最後的時候頭頂還有熱、還有溫度,許多人都以為這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其實不然。真正可靠的就是《觀經》上講的這個現象,這是真可靠。他的神智清楚,講得很明白,見到佛、見到菩薩、見到大眾。見到很多佛,這決定是上輩往生;中輩,這見菩薩,就沒有見到有佛,見到阿彌陀佛,沒有見到很多佛。這些事情,往生的人都會在這個時候說出來,這是真可靠。一般往生助念決定是有好處,可以幫助他消災、幫助他滅罪,縱然生在惡道,惡道裡受苦比別的眾生就要少,這種情形很多。

  下面這個第二段是「勸勉」,先說「勝因」,殊勝的因地。這分兩個小段,第一個是「發心專念」,「積善迴向」,這一小段裡面。我們看經文:

  【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

  發心跟專念都有了,我們看註解。「於此五濁惡世,無佛之世,能見彼佛,實是希有。全憑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不思議力」。說明為什麼你在臨終時候見佛,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臨終見佛是無比的稀有難得。一個是佛的願力,另外一個是我們信願所感的,我們真信真願,跟阿彌陀佛的願力相應,這個現象就會現前。來迎接的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化身跟真身沒有兩樣。我們知道,每天每一個時刻,十方無量無邊剎土都有人到極樂世界去往生,所以極樂世界進出的人非常非常之多,有初來的,有離開的。離開,一個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成佛了,成佛就離開。另外一個是到極樂世界去參學的,不是往生,去參學的,十方世界聲聞、菩薩很多很多,也就是到極樂世界去住一段時間,不是長住。這些都是菩薩,具足智慧神通,見阿彌陀佛這是提升自己,他還會回到他自己地方去。所以進出人數之多,我們無法計算。

  阿彌陀佛的願力弘大,每一個往生的人,臨終的時候都見到佛來接引。世出世間聖人都教給我們,平常要修福,修善積德,不要享福,把福報留著,留著最後來享受,什麼時候享受?就是臨終。臨終享的什麼福?就是佛來接引。你臨終的時候沒有病苦,神識很清楚、很明白,一點都不糊塗,佛來接引你,大福報!念佛的人,最怕的是臨終有老人痴呆症,那就很麻煩。如果修得好,還是一樣佛來接引,但你說不出來。你能夠見到,清清楚楚說出來告訴大家,這是福報,在臨終時候大福報。這個福報重要,讓大家知道你到哪裡去,而且激發大家念佛求生淨土的心,這就是化他。你看自行,走的時候又度一批人,這個功德大,就是做出最好的榜樣給大家看。日常生活當中是得過且過,過得去就很好,粗茶淡飯最健康的飲食,居住小地方,生活一切都簡單,為什麼?沒有留戀。如果生活很奢侈、很豪華,捨不得離開,覺得人間不錯,那對於我們的信心、願心就產生障礙,甚至於臨終不能往生,這個傷害真大!我們讀這個註解,一定會生感恩的心,感恩念老在註解裡頭提醒我們,感恩阿彌陀佛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不思議力。

  「復因行者發菩提心」,就又因為修行的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廣積功德,發願迴向,求生彼國。與佛願相應,故能見佛」。這幾句話說得很好,臨終為什麼你會見佛。還有一種人,臨終往生也見佛,但是他那時候體力非常衰弱,想說說不出來。這就是福報不夠,平日修的福大概都享盡了,才會有這種情形。所以一切要觀察日常生活修行的功夫,要從這裡觀察,我們就知道這個人他會不會往生,他的信堅固、願堅固就決定得生。「由見佛故,即得往生,永無退轉,必證無上菩提」,臨終有這樣的瑞相,肯定這個人往生不退成佛。「段末復示,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蓋此乃往生之主因」。所以,不厭其煩一再囑咐。下面這一科:

  【積集善根。應持迴向。】

  註解裡頭說,加之以『積集善根,應持迴向』。「以是勝因,必得妙果」。善根,世間是三善根,一定要知道,不貪、不瞋、不痴。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深深知道一切法都是幻妄,不是真實。不貪、不痴就增長我們的善根,再加上精進不懈,精進是出世善根,出世只有一個善根,聲聞、菩薩精進不退。這就是四種善根,常常放在心中,這一生當中永遠離開六道輪迴、離開十法界。下一次再來是菩薩的身分,到這個地方來示現的,來幫助眾生的,是願力來的,乘願再來,不是業力。希望我們一生向這個方向去努力。底下一段講「妙果」。

  【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我們看註解,註解的第二行,第一行是重複經文。「本解崇尚他佛」,黃念老的集註,處處都是崇尚阿彌陀佛,「或疑」,就是或者有人懷疑,「有昧心宗」。心宗是禪宗,也就是自性,好像跟自性不相應,自性裡頭無佛無眾生。「茲引三論,以為佐證」,後面有三段,祖師大德對這個問題的解釋。第一,「靈峰大師《要解》云」,蕅益大師的《彌陀經要解》。大師假設個問答,「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為勝,何也」。我們看蕅益大師下面的開示,這自問自答,說「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這一句話就解掉了。淨宗法門確確實實是教我們認識,阿彌陀佛就是自己,怎麼會違背心宗?說違背心宗,他對於這個法門了解不夠透徹,還有自、還有他。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極樂世界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阿彌陀佛也是自性變成出來的,乃至於遍法界虛空界一一法都不離自性,離開自性沒有一法可得。芸芸眾生、螞蟻、小蟲都是自性變的,樹木花草也是自性變的,山河大地,乃至於虛空全是自性變的。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講得多清楚、講得多明白,這個我們要知道,知道之後菩提心才生得起來。

  菩提心是什麼?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什麼關係?同一個體。真正明白,真正體會到,用在日常生活當中,清淨平等覺必定現前,清淨平等覺就是大菩提心。清淨心不染,我們常講的,沒有控制的念頭,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支配的念頭,什麼念頭都不會有,這清淨。平等,沒有高下之分,上對諸佛如來,下對餓鬼、畜生,平等的,沒有分別,這是真正菩提心。為什麼沒有分別?全是自己。形相不同就好比一個人身,人身外面,眼耳鼻舌不一樣,都是自己,對內五臟六腑,每個器官也不一樣,但都是一體,一個也不能少,也不必要更多,叫恰到好處。大師這句話說得真好,了他即自,這四個字我們要常常能在日常生活當中提醒自己,自他不二,自他是一。

  「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這個見是邪見,錯誤的看法。這就執著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自己,自己不是阿彌陀佛,這個觀念錯了。阿彌陀佛就是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我現在要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我自性變的,阿彌陀佛是我自性變的,我現在想到極樂世界,想見阿彌陀佛,還有什麼障礙?沒有!障礙在自己,他見未忘這是障礙。「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這真成了問題。一定要自他不二,日常生活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言他即是自,言自即是他,不僅是對佛,人與人之間、人與天地萬物之間都要作如是觀,這是正知正見,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

  「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儻不從世界深發慶信,則欣厭二益,尚不能生,何況悟入理佛」。這把四悉檀四益都說出來了。悉檀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遍施,檀是布施,悉是普遍、是圓滿,不是有特定對象,統統都布施,這四種利益。悉檀第一個就是「世界悉檀」。你看,儻不從世界深發慶信,歡喜,要從世界深發慶喜。我們講慶,很幸運,真正相信,相信什麼?相信世界跟我是一體,相信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現的、是一體變現的。相有差別,體是一個,就像我們剛才比喻,我們身體的相,外面眼耳鼻舌五官,裡面五臟六腑,各個差別不同,一體,不二。所以它互相和睦相處,它不會起衝突的。衝突怎麼發生的?衝突,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事實真相,才會發生衝突。事實真相了解,哪裡會有衝突!所以今天社會衝突太多,聯合國發起召開世界和平會議,找這些專家學者大家一起來研究,討論一個主題,「消弭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主題。這個主題討論了四十多年,世界的衝突頻率年年上升,每一次比每一次嚴重,不能解決問題。

  我們清楚,為什麼不能?不知道世界是一體。知道世界是一體,怎麼會發生衝突!我們眼耳鼻舌身、五臟六腑從來沒有發生過衝突。科學家告訴我們,普通一個人的身體大概有五十兆的細胞,這五十兆的細胞沒聽說哪個跟哪個發生衝突。縱然衝突也沒有報復,我相信有許多同學有這麼個現象,我也發生過幾次,不小心,牙齒咬到舌頭,舌頭咬破了,流血了。舌頭也沒提出反抗,也沒有要報復牙齒,為什麼?一體。所以,我們能想到湯恩比博士說,大乘佛法能化解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大乘佛法跟我們講一體。孔孟學說能化解問題,孔孟學說說我們是一家人,要相親相愛;大乘說得更貼切,不但是一家,是一體。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的,這個愛是沒有條件的,為什麼?同體還有什麼條件!所以一定要從世界悉檀,要從這個地方發慶信。

  則欣厭二益,欣是歡喜,對誰說的?對極樂世界。厭是對娑婆世界,對娑婆世界要希望離開,極樂世界我們希望移民過去,這是欣厭二益。「為人悉檀、對治悉檀」,為人是欣,對治是厭。最後一個是「第一義悉檀」,第一義是此地講的入理,悟入理佛,這是第一義。這也是佛陀在世,一生教化眾生不疲不厭,這種力量從哪來的?從四悉檀來的,平等、清淨、普遍布施,極樂世界幫助我們究竟圓滿的成就。這個世界也不錯,都是自性現的。這個世界是自性迷了,產生錯誤的念頭,什麼錯誤?自私自利,以為我跟人是對立的,我不是他,他不是我。我要爭取我的利益,就會傷害別人的利益,別人能願意嗎?別人要堅固守住他的利益,衝突就發生了。所以自私自利。人與人不和,人與人競爭,競爭這句話不好。競爭向上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非要拼個你死我活,完全不知道是一體。這種發展是雙方都苦,你殺了別人,人家苦,自己將來墮惡道,還要還命,殺人的要還命債,奪取要還錢財。討債、還債,在這個六道裡頭演出,生生世世沒完沒了,苦不堪言,這是迷造成的。佛針對這個現象,如何來幫助我們化解這個問題,阿彌陀佛以無比的功德,建立了極樂世界,幫助我們徹底化解這個問題。所以湯恩比博士說,大乘佛法能解決現在社會問題。

  我們學經教學到今天,肯定了,這部《無量壽經》能解決問題。可惜什麼?沒人知道。我們雖然用了衛星電視,很多地區電視不能接收,眾生就沒福。如果電視能接收,每個人打開電視機都能收到,這就有福。現在只有台灣能看見,台灣的境外都必須要裝接收器,這就帶來不方便,雖然接收器很簡單。現在還有一個方便,電腦可以接收,這就方便多了。你家有電腦,電腦可以接收衛星,電腦跟電視機連線,可以用電視來收看。由此可知,眾生的福報關係很大!無怪經文上教我們,「積集善根,應持迴向」,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修善積德,你才有這個福分接受到佛陀的教育。接受佛陀教育是人生最大的福報,福報當中沒有比這個更大,你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

  蕅益大師下面說,「唯即事持達理持,所以彌陀聖眾現前,即是本性明顯」。特別是上輩往生,他太明顯了。上上品往生感得無量化佛,跟隨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當然你有修德,你要沒有修德,怎麼會有性德現前?這性德現前。上中品就差一點,跟著阿彌陀佛一時出現的只有千佛,不是無量諸佛。再次一等的是上輩下生,上品下生,五百佛跟隨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全是自性顯現的。這些現象,實實在在都是在告訴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真心從哪裡開始?從不妄語開始,說老實話,不欺騙自己,不欺騙別人,從這裡做起。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就沒有法子。

  一般人為什麼做不到?怕自己吃虧,怕自己利益受了傷害。這是什麼?沒有看破,把這個世間當作真實,所以他不敢。真正看破了,這個世間是假相,是一場惡夢。你突然,作夢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作夢,你會很開心。遇到一個老虎,也能學釋迦牟尼佛捨身餵虎,為什麼?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薩為什麼能做得到?佛菩薩對事實真相徹底了解,一點都不迷惑,所以他能做到,做得很歡喜,道理在此地。於是我們就曉得,世尊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這是真實功德、真實智慧,我們得到真實利益。這些智慧、功德利益都是自心裡頭流出來的,不是阿賴耶識,真心裡流出來的。所以,即事持通達理持,就是事一心通達理一心,臨終彌陀聖眾現前是本性明顯。

  「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這自己開悟了。「法門深妙」,這是講淨宗法門,其深無底,奇妙不可思議。「破盡一切戲論」,這一切戲論是什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你把它看穿了,釋迦牟尼佛在開玩笑!釋迦牟尼佛實際上一句話也沒說,一個字也沒說。那怎麼說那麼多?是眾生有感自然應的。就像江本博士的水實驗,我們有感,水就有反應。江本博士這個水實驗,在台灣高雄給我治牙齒劉醫生,他也在做,比江本博士收穫還要豐富。我這次看了他這些照片。他更進了一步,機器比江本博士進步,設備也比他好。他那個事先人要穿著很厚的衣服,保暖的衣服,在冰箱裡面工作。劉醫生這個實驗,它是一個房間,實驗的人就舒服多了,只有機器放在零下十幾度,在冰箱。他冰箱門是用玻璃的,從外面可以看到裡面,用玻璃做門。所以不必人在冰箱裡頭,那個時間不能長,在裡頭頂多半個小時就得出來,這個成天在那裡工作都沒有關係。設備進步很多,我去參觀過。這是什麼?這是自然的反應,這種現象稱為自然現象。不是人為的,沒有人的意念在裡頭,這叫自然。

  所以大乘教裡說法爾如是,一切法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其實事情全在面前,我們從實際上來觀察,你看一隻小雞,母雞生的蛋,這個蛋有公雞交配,受精的,你打開,什麼都沒有,只蛋白、蛋黃。母雞在孵蛋的時候,幾天,裡面怎麼會變出一隻小雞?小雞裡頭五臟六腑都齊全,牠這從哪裡來的?原來只有一個細胞,怎麼會變成這麼複雜?到這個小雞慢慢長成,變成一隻大公雞,法爾如是,這是自然現象,全是自性在起用。小雞牠也有阿賴耶識,所以牠會變;如果沒有阿賴耶識,牠是化生,牠不會變。通過阿賴耶,牠慢慢變化,但是牠的根源依舊是自性。自性萬德萬能,變現出來一定是圓圓滿滿,沒有一點欠缺。如果有欠缺,那就是惡業所造成的,過去生中有惡業,如果沒有惡業會很圓滿。一切物都在眼前,只要你留意,性相圓融,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確實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佛講經說法給我們做個增上緣,提醒我們、幫助我們、警覺我們,做這種種增上緣,悟是自己悟的,佛不能幫助我們開悟。

  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破盡一切戲論這一句是對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說法;斬盡一切意見,這是禪宗,因為禪宗不立文字。這是說明什麼?淨宗法門超越了宗門、教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什麼人當機?馬鳴菩薩、龍樹菩薩,這是古印度的兩位尊者,在中國,智者大師、永明大師。這些不是凡人,中國古人有說,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永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佛菩薩到我們這邊來,以應化身出現,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自己沒有意思。眾生有感他自然有應,應得那麼完美,應得那麼自在,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一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那是凡夫,他就沒有這個能力,智慧、德能、相好都被障礙住了,雖有,不起作用。像這樣的人才徹底擔荷得去,他們得淨宗的利益,圓圓滿滿。「其餘世智辯聰」,這個世間聰明智慧的人、有辯才的人,說了三個字,智慧(世間智慧)、辯才、聰明,這世間的,人天道裡頭的。「通儒禪客」,通儒,世間的聖人,像孔子、孟子;禪客,禪宗裡面參禪得定、開悟。「盡思度量,愈推愈遠」,淨宗到底是怎麼回事情?你要去研究它,你要去思量它,那跟它愈來距離愈遠,你永遠想不到,你永遠找不到答案。

  「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那是什麼?反而不如我們看到是愚痴善男子善女人,他們沒有智慧,甚至於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也沒有聽過經,也沒有接受過任何的教誨。人家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就真念,死心塌地的念。念久了,他把煩惱習氣念掉了,真的智慧開了。說不定也見到阿彌陀佛,真信真願的心發出來,那就是菩提心,他真往生了!所以愚夫婦老實念佛比什麼都可貴。這樣的人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他對一切人事物,真的像經上所講的,他用的是什麼心?清淨平等覺。對人、對事、對物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到晚不間斷,跟諦閑法師教鍋漏匠的方法完全相同。吃飯、睡覺放下,起來之後馬上就接著,一天到晚什麼念頭都沒有,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些人往生,就是經上所說的,《觀經》上所講上輩往生,品位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肯定在這個階段。往生的時候熱鬧,阿彌陀佛來接引,跟著阿彌陀佛後面無數的諸佛如來,上上品往生;上中品往生,千佛跟著阿彌陀佛來;上下品往生還有五百尊佛,這些人肯定見到。

  在這個世間,別人瞧不起他,沒有人理他,他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開歡迎大會迎接他,無比的莊嚴殊勝。我們對這些愚夫婦老實念佛者一定要尊敬,過去我們不知道,也沒有看在眼裡,現在我們曉得了,遇到之後,一定親切給他問訊,向他致敬。所以道場有這些人在,他真能保佑一方,真能叫這一方人消災免難。你要問為什麼?因為他真幹,淨宗的訣要他全具足,真信、真願、一向專念,他全具足了。不但具足,他有相當功夫在裡頭,他念的時間久,真有功夫。我們這些知識分子跟他比差遠了,真是知識分子心雜亂,妄念多,怎麼比都比不上。這後頭兩句讚歎他們,也都是真實話,「為能潛通佛智」,潛是不明顯,暗通,「暗合道妙」。你怎麼看看不出來,那是真正明眼人能看得出來,普通人決定看不出來。他那種功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真實不虛。這是解答疑問,第一個證,蕅益大師。

  我們再看第二個,「《無量壽起信論》云:問:臨終見佛,為是自佛,為是他佛。若他佛者,即成魔業。若自佛者,想力所成,虛妄不實,云何往生」。提問題的人也很高明,你看提的是難題,很不容易回答。說得很好,臨終見佛,就是《觀經》上所說的,舉這個例子,上輩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這見佛。這見佛是見自佛、還是見他佛?他佛是阿彌陀佛。這是什麼?把自跟他對立了,他的問題在此地。不能對立,真正在修學道路當中,對立是錯誤,起步的時候就把對立放下了。我們是凡夫,有對立,如果是小乘須陀洹、是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他會不會提這個問題?不會。為什麼?他沒有對立。對立叫邊見,就是二邊,證須陀洹,必須把五種見惑放下,五種見惑第一個身見。凡夫都執著身是自己,佛第一個就告訴你,身不是自己,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所以身的生死,這一關他破了。

  一般人沒有破不曉得,生死苦不堪言,非常痛苦。須陀洹看生死就很自在,換個身體像換個衣服一樣,他一點痛苦都沒有,他沒有執著。《金剛經》前半部所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須陀洹入這個境界,四相破了。功夫雖然不深,破四相,你看從初果到四果阿羅漢,再到辟支佛、權教菩薩,全都是破這種執著。《金剛經》後半部破四見,那個功夫深,四見一破是大乘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是法身菩薩,那就是明心見性,四見破了見到本性。後半部意思深,前半部意思淺!身見破了、邊見破了、見取見破了、戒取見破了、邪見破了,才證得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初信。這就說明,學佛,入佛門必須具備的條件,在這種條件之下,試問問,幾個學佛的人入門了?我們學佛六十多年,一個都沒聽說過,不要說是見過,沒見過,聽都沒有聽說過。由此可知,大乘佛法真叫難行道,小乘連初果都證不到。大乘五十一個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個位次,最低的初信,初信我們都做不到,初信好比小學一年級。

  佛法的利益你怎麼會得到?學佛學得再好的,都是學佛教的知識;佛教裡面講的智慧,真實智慧,連邊都沒有碰到。我們所遇到的都是佛教的知識,知識不能解決生死問題,知識不能解決我們的痛苦。知識一般說,最高的效用可以幫助我們身心健康,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為什麼?你放下一些煩惱習氣,比一般人生活得幸福,生活得快樂。有沒有證入?沒有,距離真正佛法的標準,這個門檻過不去。還是有對立、還是有成見,我以為怎樣怎樣,這個不行,這是妄想,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煩惱的根,這個東西不斷,煩惱怎麼會斷?所以還要問,臨終見佛是自佛還是他佛,還問這個。若是他佛,他佛那就是魔,哪有他佛?即成魔業。若是自佛,那是你打妄想生的,虛妄不實,你怎麼往生?

  這是彭際清居士的,彭居士在蕅益大師之後,蕅益大師是清朝初年時的人,彭際清是乾隆時候人。他著作的《無量壽經起信論》,就是《無量壽經》的註解。你看他給我們解答的。「自佛他佛,總成戲論」,戲論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開玩笑,不是真的。「人我兩忘,自他不異。諸佛法身,湛然常寂」。這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告訴我們,說自佛、說他佛都錯了,沒有自他,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哪來的自他!諸佛法身,湛然常寂,這兩句話很深,很不好懂。湛然,像水一樣,清淨到極處,一絲毫染污都沒有,平靜沒有波動現象。像水晶一樣,從上看到底,清清楚楚。寂,沒動,在哪裡?遍法界遍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諸佛法身。也是我們自己的法身,我們自己人人都是諸佛,蜎飛蠕動、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乃至虛空,都叫做諸佛。為什麼?同一個法性,就同一個法身。《華嚴經》上世尊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完全相同。三世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就是一切眾生,包括我們每個人都在其中。說十方三世佛全包括了,蚊蟲螞蟻都是佛,桌椅板凳也是佛,沒有一樣不是,每一粒微塵都是佛。這從性上講。

  為什麼是佛現在變成這個樣子?迷了。覺悟,你跟諸佛一樣,跟阿彌陀佛、跟釋迦佛、跟一切諸佛沒有兩樣。迷了,迷了就發夢,夢是假的,迷了作惡夢。六道在作夢,十法界也在作夢,六道是夢中之夢,三惡道更嚴重,夢中夢裡頭的夢中夢。三惡道醒過來了是人道,人天醒過來了是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辟支佛醒過來了,這才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幾時醒過來,就契入法身,就是諸佛法身,就是湛然常寂,遍一切處。他會不會現身?他不會,必須眾生有感,眾生有感他就有應,眾生沒有感他不會現身。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連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沒有了,確實湛然常寂,或者說湛然常住,他不動。這四個字形容非常之好,這是真正的自己,把自己找到了,禪宗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原來大家本來面目是一樣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湛然常寂,湛然常寂就是法身,法身就是湛然常寂。

  「以本願故,感應道交」,佛的本願,一切諸佛沒有不發這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都發了這個願。發了願,現在成佛了,所以跟眾生就起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他就應。感應,我們前面也說過有四種。顯感顯應,我們心裡頭求佛、念佛,佛現身,心裡頭有感,佛有應,讓我們看到了,這叫顯感顯應。第二種顯感冥應。我們有感,佛有沒有?應,但是我們看不見,我們好像沒有覺察到,實際上,冥冥當中已經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了。我們做的事情很順利,好像沒有什麼障礙,做得很圓滿,其實那是佛力加持,不是人能做得到的。我常常舉這個例子,我們過去在湯池做這個實驗,不到三個月,成績卓著,那是人做出來的?不是。這麼好的成績做出來,你看中國傳統文化丟掉將近兩百年,怎麼可能在三個月讓你看到這麼好的效果!我們估計至少得二、三年才能看到,怎麼會三個月看到?所以當時我跟這些老師們說,我們決定不要傲慢,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這是什麼原因?祖宗之德,三寶加持,這是冥應。我們沒看到三寶加持,也沒有看到祖宗,確實是祖宗、三寶威神之力,我們學佛這麼久了知道。

  當時想把這樁事情在聯合國做報告,這個事情,起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就是感,能做到嗎?做不到,聯合國我們了解,太難了!可是我們想這個方法我們想得很懇切,這樁好事要讓全世界知道,在聯合國這個平台做報告,對整個世界起影響。沒有想到,五月聯合國來找我,這是感應,不可思議。從這種感應,我們對於中國就肯定了,中國不會亡,縱然有大災難,中國會存在。為什麼?從這兩個,祖宗之德、三寶加持,讓我們對於中國老祖宗傳統文化,對三寶、對佛法增長了信心,有救!這是一線光明,讓我們看到了。果然沒錯,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後續一直到今天,我所參加的活動統統都是感應,沒有感應你沒法子解釋,真是感應道交。

  「感應道交,即自即他」,自他是一不是二。「無虛無實」,不能說他是假的,也不可以說他是真的。「唯一真如,周遍法界」,真如就是自性,就是真心,自性、真心周遍法界。「眾生依於業緣」,眾生迷了,迷了才叫眾生,迷了以後依什麼?依業,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都叫業。業緣,緣是有善業、有惡業、有無記業,分為這三大類。無記,說不上善惡,善緣感三善道的果報,六道裡頭三善道,惡緣感三惡道的惡緣。我們必須要知道,善惡是平等的;換句話說,天堂跟地獄是一樣的,平等的。為什麼說平等?全是消業障的,要知道,真如裡頭沒有業,業必定要消掉。清淨平等覺,清淨心裡頭沒有業,有業就不清淨,有惡業不清淨,有善業也不清淨。

  從前李老師講這段,常常舉比喻給我們說,真如他說好比眼睛,惡業是一粒沙子,沙子放到眼睛裡,眼睛難過,不舒服,惡業。善業是什麼?金剛鑽、黃金,放在眼睛裡頭也難過。善惡都不可以有。所以,三善道是消善業的,必須享福才能把這些福享掉,三惡道是消罪業的、惡業的,統統是消業的,平等的,一定要知道。你真正了解,所以學佛有好處,真正搞清楚,你造了惡業到惡道,不會怨天尤人,歡歡喜喜去。為什麼?消我罪業的,罪業消掉時候,恢復我的清淨心,恢復我的真如。到三善道去消業也不會喜歡,為什麼?我來消業,不是享福的。所以,整個宇宙它平等的,在大乘佛法就平等了。不是大乘佛法,在迷惑顛倒的境界,自己造成的不平等。事實上是平等,自己以為不平等,以為在受苦,以為在享樂。其實受苦就是享樂,享樂就是受苦,這個話意思懂不懂?特別是在這個社會,太明顯了!應該要怎樣?苦樂二邊都捨掉,你就自在了。二邊都捨掉是什麼樣子?那個境界是唯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經文上講「一切從真實心中作」,真實心就是清淨平等覺,這就對了。所以他依於業緣。

  「幻有分段」,它不是真的,「如居屋下,不見天日」,你在屋簷底下看不到太陽,不是沒有太陽,它有東西遮住。太陽比喻作真如、比喻作法性,你見不到,屋下這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念力誠堅,幻緣斯淨」,你看看,佛法上講念力,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現前科學界裡頭盛傳念力能量不可思議,佛法三千年前就講了。念力還是屬於阿賴耶,修行的初階離不開阿賴耶,因為你是凡夫,就用阿賴耶來修行。要求你念力要集中,這就叫修禪定。你念一個東西,不要念太雜、不要念太亂,你念一個,問題就能解決。有人掉在深坑裡頭,爬不出去,這個人妄念沒有了,只念一尊佛、一尊菩薩的名號,什麼妄念都沒有。念了一天,念了兩天,忽然覺得自己離開了,出來了。這在感應錄裡頭很多,自然離開,就是念力跟佛菩薩的願力相應了。佛菩薩並沒有現身,但是你自己覺得已經離開這個深坑,已經坐在平地上。念力不可思議,念力到真誠堅固,幻緣斯淨,無論是我們善業、惡業統統能夠清淨,都化解了。

  「如撤屋蔀」,屋蔀是什麼?茅草蓬子,這個現在沒有了。我們小時候住在農村裡頭,農村裡面房子多半都是草屋,很簡單,屋頂上蓋茅草。這個地方所講,把屋頂上茅草統統掀去,除掉,你就看到天空、你就看到太陽,遮蓋的東西就沒有了。所以,「天日豁然」,天上太陽在,你在房子裡面是被遮蓋了,你把房子屋上蓋的茅草掀掉,太陽就看到了,這就是去障礙。障礙是什麼?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只要把這個東西去掉,你就明心見性,你就看到真如,你就看到自性,自性遍一切處、遍一切時。「任運往生,還同本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麼樣的自在,你沒有任何感覺,已經到極樂世界了。彭際清這個話說得好,也說得非常清楚、說得非常透徹。

  「此論掃盡一切分別」,只要你把分別心放下,不分別、不執著了,哪有這些疑惑!哪有這些妄想!「自他生佛總成戲論」,說自己錯了,說他也錯了,說眾生錯了,說佛也錯了。真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你要想見性,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這時候你就見性了,見性就成佛。所以大乘經教上佛常說,這樁事情得八地以上你才能見到,才能把事實真相說參透了,徹底明瞭了。「唯一真如湛寂周遍」,這你見到了。「任運往生極樂,還在本心之內」,這句話重要,為什麼?極樂世界唯心所現,是在本心之內,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阿彌陀佛,自心彌陀,阿彌陀佛沒有離開自己,極樂世界沒有離開自性,心現識變。你要曉得,我們現前這個世界也是心現識變的,一個道理。我們這個身,自性變的,我們居住這個世界是自性變現的。心能生能現,識能變,識是八識五十一心所,它能變,變什麼?變十法界依正莊嚴。自性裡頭有沒有十法界依正莊嚴?沒有,自性是清淨的,自性是此地所說的湛寂周遍。這一段,彭際清居士說的。

  下面第三段,「《彌陀疏鈔》云」,蓮池大師說的。蓮池大師講,「著事而迷理」,著是執著,執著事相,理就迷了,理是心性,「類童蒙讀古聖之書」,類是同類,就像童蒙,小朋友五、六歲讀古聖先賢的典籍,他會念,什麼意思不懂。古時候的教學,確實童蒙念古聖先賢的書,你看私塾裡頭教什麼?教四書五經。教他幹什麼?教他念、教他背。現在人不主張,說這個教學法是錯誤的。這個教學法在中國用了幾千年,效果非常卓著,這個方法把人都教好了。現在新的方法把人都教壞了,什麼個道理?小孩子智慧沒開,不必講道理給他聽,只教他念背。為什麼教他念背?他天天在背書,他就不胡思亂想。所以背書的目的是教小朋友修定,是用這個方法,恭恭敬敬、規規矩矩的。而且從前老師教小孩背書,他是一個一個教,全是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小朋友稟賦不一樣,用佛法講,善根福德不相同。有的小孩聰明,一天能背誦五、六百個字,這是上根人;中根人,能背三百字,三百以上。五百以上,上根;背三百以上,中根;能背一百個字的,下根。

  標準是什麼?十遍就能背。譬如這一頁書,一頁書大概是,一行二十個字,十行二百個字,這一頁四百個字。小朋友讀,讀十遍,這一頁都能夠背誦,這差不多上根人,四百字以上。老師再試驗,再加一百字也能背,再加一百字還能背,再加他就不能背了,就知道他的能力能夠背多少個字。一般最高的可以到七百字,這個兒童比較少,三、四百字比較普通,根鈍一點,遲鈍一點,背一百字、二百字。一百字背五行,以前叫上書,老師教你念,紅筆圈起來,沒有標點符號,用紅筆圈的,教你念五行。能背,十遍可以背出來,慢慢訓練叫他增加。所以,每個人的進度不相等,聰明的人快,愚痴一點的,他的進度就慢,各各不相妨礙。私塾裡頭有這個好處,它不是整齊的,不是劃一的。現在你看本來是不平等的,偏偏把它整齊劃一,把它定成一個標準,這是不合理的。中國從前的私塾合理,每個人天分不一樣,老師要按照你天分來教你,不是整齊的。你要是真正了解,我們贊成古時候教學法好。他們會背了,十遍就能背,老師要督促他念一百遍,為什麼?不會忘記。如果記憶力差的人,老師要教他背二百遍,目的都是希望他能記住,不會忘記。昨天教的書,今天來上學,先把昨天教的書背一遍,再教新的。

  所以私塾裡只教學生背書,只教學生生活,生活是活學活用,不是老師講給他聽。就是日常生活,教小孩給老師服務,端茶、端水,教小孩,吩咐他做。小孩要把老師服務好,為什麼?回家就去孝順父母,生活教育,私塾教這些東西。大的學生,十幾歲的學生,要教你燒飯,要教你這些烹調,你自己都會做,教你洗衣服,你回家才真正能夠侍候父母。不光是念書,要會做家事,女生要做,男生也要做,你不能不會,你要會。所以,個個都會做家事,老師調教的。大學生帶小學生,大的有十幾歲的,小的有六、七歲的,大的要做好樣子給小的看,要做出榜樣。五倫就這麼教出來的,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小的對大的,像哥哥一樣,要尊敬他;大的對小的,小弟,要愛護他、要照顧他、要幫助他。所以,他有生活在裡頭,他有很濃厚的人情味。這一個私塾就是一家人兄弟姐妹,老師就是家長,教你,你回家去怎樣在家裡面做個好子弟,這是老師的使命,老師的責任。

  所以童蒙讀古書,「昏穉未開,僅能讀文,了不解義。所謂終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蓮池大師把這個著事迷理,但是著事迷理有著事迷理的教學法,啟蒙在這個地方。什麼時候才講給他聽?小孩十二、三歲,懂事了,這時候開講。前面一段時間是背誦,十二歲以前全部是背誦,不講的。十二歲以後開講,開講的時候,有在一起研究討論。老師教學生,這個時候不是小學了,中國從前叫太學,就是大學,還有書院,私人辦的是書院,國家辦的是太學。你學哪個科目,只能學一樣,你就跟哪個老師。這個老師是教《易經》的,你參加他的班,你就學《易》;那個老師學《尚書》的,你想學這部書,你就跟他。所以說一門深入,就專門講這一門。這些書之前統統背過,所以講書的時候很快樂,沒有書本。為什麼?背過,說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你統統都記得清楚。

  所以古人他也有科學,古時候印書沒有標點符號,格子都是滿滿的,一行二十個字,一面十行。天下印書、刻書都是這個印法,所以不管哪個地方印,說第幾頁第幾行統統都知道,都沒有錯誤。不像現在,現在哪個書局出版的不一樣,哪一年出的版本也不一樣,頁碼不一樣,找不到。還是從前的好。你看看《四庫全書》,一行幾個字、一頁幾行,規定的。你只要說出大家都知道,這就屬於科學,中國人很早就用上了。所以在智慧沒有開的時候就教他念,念佛也一樣,你教他念這一句佛號,叫他一直念下去,念到清淨心現前,就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他聽講經一聽就懂,說不定一聽就開悟了,真的不可思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