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七百二十三頁第五行,「《疏鈔》云」,從這看起:
「《疏鈔》云:往生淨土,要須有信。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信佛名字,諸佛即救,諸佛即護。心常憶佛,口常稱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任意早晚,終無再住閻浮之法。此策發信心,最為切要也」,前面我們學習到此地。蓮池大師這幾句的開示非常重要,所以我們今天還是從這個地方學起。一個人墮落在六道輪迴,時間不知道有多長,出不去。墮落的時候容易,出去的時候非常艱難。這一樁事實真相只有佛知道,也只有佛把這一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我們與佛有緣,而且這個緣不是偶然的,生生世世就跟佛結了善緣,所以這一生得人身能遇到佛法,能遇到淨宗。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如果真想脫離六道輪迴,機會到了。如果這一生能把這個機會掌握住,我們就脫離了。
六道是苦海,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不能再向這個海深廣處去游,要趕緊回頭。怎麼回頭?阿彌陀佛慈悲,給我們最大的幫助,幫助我們一生成佛,這是最大的幫助。成佛的利益說不盡,不但我們說不盡,諸佛如來都說不盡,沒人知道,所以世間人貪戀這個世間五欲六塵,不想出離。只有真正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非出離不可。輪迴不能再住,住在這裡頭,單說一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一樁事情就叫你苦不堪言。沒有機會是無可奈何,遇到佛法也不見得是有機會;遇到淨宗,機會到了,決定可以出去了。
出去,最重要的要須有信,你對這個法門要真信。真信有兩種人,一種人是把經教參透了,對這樁事情認識清楚了,他真信。另外一種人,沒有文化,沒有念過書,鄉下的阿公阿婆,但是他有善根,他聽了之後,他具足的是仰信,他心中對佛菩薩敬仰,佛菩薩教我這麼做,我就一生、一輩子做到底,他能成功。他不需要聽經,不需要學教,就是一句阿彌陀佛老老實實念一輩子,最後往生,瑞相稀有,他成功了。最難的就是當中者,這上不上,下不下,我們這一類所謂的知識分子。你說他不信,他也相信;你說他信,他還是有很多懷疑。所以也念佛,念一輩子,不能往生。但是念佛跟極樂世界就結了緣,雖不能往生,等待下一次再遇到,再遇到的時候你會提升,慢慢提升。不知道提升多少次,遇到了,真正發信心,不再懷疑了,那就是蓮池大師在此地說的「千信即千生,萬信即萬生」,一個都不漏掉,他真相信,他真願意到極樂世界。
信佛名字,這一句話說得容易,做到真難。你要不通達教理,怎麼可能相信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諸佛即救你,不但阿彌陀佛幫助你,一切諸佛都幫助你。幫助你什麼?幫助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諸佛護念你。諸佛為什麼會幫助你?諸佛對阿彌陀佛無量的敬佩,只要聽說有個人跟阿彌陀佛有緣,諸佛就歡喜,諸佛一定勸導你往生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歡喜,知道我們這個世界有不少人跟阿彌陀佛有緣,所以在世的時候多次的勸導、介紹,就是講西方淨土,介紹阿彌陀佛,一生當中講很多次。我們在經論裡面去查,經論裡頭附帶提到的西方極樂世界將近兩百部經典,這就是說常講,常常提到。專門介紹的,這淨土三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專門介紹。而《無量壽經》是佛多次宣講,這個很特別。釋迦牟尼佛講經沒有重複的,只講一遍,沒有重複的,唯獨這部經多次宣講。這個用意很深,說明「諸佛即救,諸佛即護」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
那我們要怎麼做、怎麼修法?心常憶佛,心裡頭把妄想都放下,什麼都不想了,只想阿彌陀佛,只想極樂世界。所以這部經要熟,要常常聽、常常讀。為什麼?你起心動念就想極樂世界,想阿彌陀佛。口常稱佛,稱是念,口念佛。古大德勸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說話都是廢話,都是造業。念佛是功德,多念佛,積累功德,這個功德幫助你往生,幫助你增高品位。身常敬佛,用我們身體修敬,就是禮拜阿彌陀佛。在禮拜當中,三業都做到了,你看我禮拜的時候,心裡想佛,口裡念佛,身體在拜佛。禮拜的時候,口念佛不出聲,出聲傷氣;睡覺的時候,念佛不出聲;坐著、站著、走著可以出聲。始名深信,這信的標準,前面說了,要須有信,信的標準是心裡常想佛、口常念佛、身常拜佛,這叫深信。真正能做到這樣子,叫任意早晚,任意是隨意,或早或晚。終無再住閻浮之法,終無,再沒有了,沒有什麼?沒有住六道輪迴的因。六道輪迴是果報,你把六道輪迴的因跟緣都斷掉了,所以你不會再住六道,你超越了。此策發信心,我們用這個道理,用祖師大德的教誨,策勵我們發起信心。最為切要,這最重要的一樁大事。
下面,「特標一念淨信,至心願生」,黃念老也是這麼說的。我讀這一段經文就提出這八個字,一念淨信,至心願生,念老在這裡也提出來。這一段,這八個字比什麼都要緊。「亦皆隨願得生之不可思議功德」。功夫純熟,極樂世界想去就去,想留在這個世間也行,都不礙事。想去,是感恩彌陀,幫助我們這一生把生死輪迴的問題解決了。還想留在這個世間,不是為自己,自己沒事了,留在這個世間幫助眾生,幫助有緣的眾生,勸導他們,策發信心,求生淨土。留在這個世間就幹這一樁事情,除這一樁事情之外,什麼事都沒有。這就是為什麼要留下來。這個世間還有一些跟我有緣的人。什麼叫有緣?他相信我,我說話他聽得進去,他相信,這叫有緣。如果我們說話他聽不進去,完全不相信,那就沒有緣。沒有緣,到極樂世界去;有緣,多帶幾個到極樂世界。我們遲幾年不要緊,多帶一些人去,先人後己。這個是大悲心。
一念,『一念淨信』,一念。「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念就是一心,一心無二心。那這個一念淨信的意思我們就體會到,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當中的一念。一念真信,念念真信。我這一念信了,底下一念就不信,這不能成就。念念相信。一念即是念念,念念即是一念。這《華嚴經》說的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會疏》曰:明往生正因,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故」,往生真正的信心就在一念,這一念的意思深。「又《教行信證》曰: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則清淨報土真因」。那什麼是一心?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叫一心。這個就要功夫了。蕅益大師在《要解》裡說,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功夫的淺深。這個一心裡頭有信願、有功夫,兼而有之。心愈清淨,功夫就愈深。所以把我們記憶裡面的念頭務必要清除乾淨。意念,就是你記得的這些東西,這個東西在哪裡?在阿賴耶識裡頭。阿賴耶像一個資料庫,無量劫來,六根所接觸的境界,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都儲藏在這個裡頭。這不是真心,真心離念,這大乘經裡頭佛常說的。那換句話說,如果有念,那就是妄心。
我們把妄心裡面清除乾淨,全都放下了,打掃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那就是真心。真妄是一不是二。真心裡頭不收集虛妄,妄心就沒有了,就這麼回事情。換句話說,佛教我們用真心念佛,不能用妄心。妄心念佛,沒功夫;真心念佛,有功夫。我們用真心待人接物,真心裡頭有無量智慧。待人接物,一切人物不一樣,人有染有淨、有善有惡,真心裡頭生智慧,智慧裡頭會讓你生出善巧方便,就是每個人你都應付得非常好,善人惡人見到你都歡喜,順境逆境你也處得很好,智慧!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真實智慧的落實,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待人接物,你會做到大圓滿。所以這是清淨報土的真因,心淨則佛土淨。
「獲得金剛真心者」,金剛是比喻,比喻什麼?堅固。你獲得真心了,有像金剛一樣的堅固,永遠不會變更,不會改變,這叫金剛真心。在順境裡頭不被誘惑,順境善緣不起貪戀,這是金剛真心。有人發心,發的是真心,名利現前,馬上跟著走,就改變了,那個心不是金剛真心;金剛真心,如如不動。遇到逆境他就生怨恨,這不是金剛真心。金剛真心,在逆境裡頭沒有怨恨,順境裡頭沒有貪戀;換句話說,無論什麼境界現前,他都能如如不動。你看多少信佛的人,真信,念佛念得不錯,遇到幾個有神通的人,馬上就改變了,對那個神通非常戀慕、非常嚮往,把佛丟在一邊,聽神通的了。這個信心不是真心。那什麼?假的,禁不起考驗。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頭跟我們講金剛信心那個樣子,說得好!他說,如果我們對釋迦牟尼佛講的這部《無量壽經》真相信,決定不改了,我就一門修到底。釋迦牟尼佛現在來了,告訴你,我還有一個法門比這個更好的,你要不要?那你一要,你信心動搖了。你告訴釋迦牟尼佛,謝謝佛陀,我就這一門就夠了,再好我也不必學了,一門深入。這是真正金剛信心,禁得起考驗,遇到神通,不被神通所動搖;遇到福報,不為福報所動搖;遇到阿羅漢也不被他動搖,遇到菩薩也不會動搖,遇到佛都不動搖。我就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就一個目標,去親近阿彌陀佛。這叫萬修萬人去,這叫金剛信心。獲得金剛信心者,這個人,你看這底下兩句,可不得了!「橫超五趣八難道」,這個五趣就是六道輪迴,你超越了,橫超了,八難也超越了。八難是八種障礙,前面學過了,都障礙不了你。「必獲現生十種益」,說明你一定能夠得到,現生就是現前,十種殊勝的利益。下面說,「一者冥眾護持益,(乃至)十者,入正定聚益也」。
這個現生十種益,我們有一份參考資料,諸位可以看看,這是我們學佛人必須知道的。「現生十種益」,這是佛教的名數。「日本真宗所立」,真宗是密宗。這個文裡頭有,有說,「獲得金剛信心者,橫超三途八難道,必獲現生十種益」。第一種,「冥眾護持益」,冥冥之中你得到護持。他護持,你看不見他。如果你心地很清淨,你能夠覺察到他在你身邊。第一個梵天,這都是護法神,大梵天王護持你,忉利天主護持你。忉利天主就是帝釋,我們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在道教裡頭他有很高的地位。四王天護持你,四大天王。跟隨著這一些諸天,有天龍八部,天龍八部鬼神護持你。你對於佛法,特別是對於淨宗,為什麼他來護持?他們對阿彌陀佛都非常尊敬,彌陀的弟子一心求生淨土,他們不會障礙,會護持。真正發心求生淨土,如果沒有這些天龍八部護持,肯定有障礙。我們看到很多冤親債主附體,來索命的、來討債的,常常見到、聽到這些事情,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這些人,天龍鬼神,不護持你?你的心不清淨,你沒有得到金剛信心,你這個信心動搖,所以惹得這個麻煩。如果你的信心不動搖,就不會有這些事情。這個道理要懂。
第二個是「至德具足益。信之一念發揮名號之至德」,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的能量不可思議。好像是在去年,台灣大學校長做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是手指識字。找一些學生,十三、四歲的,好像從九歲到十二、三歲,這些學生。在紙片上寫字,然後把這個紙疊很多層,根本就看不見了。讓他用手指去摸,他知道這個字,他不認識的話,他能照這個樣子寫出來給你看。然後打開,果然是的。做過很多次的實驗,說明人有這個能力,不要用眼睛,手指可以摸。做這個裡頭,他忽然想到「佛」這個字,寫個佛字,讓這小朋友去摸。小朋友說什麼?「它放光,一片光明,看不到東西」。許多小朋友都摸,都看不到。寫個耶穌,也放光;寫個老子,也放光。那佛字,把人字邊去掉,那個弗字,他就照那個樣子寫出來給大家看,就沒有光。你看那個佛字,那個能量,這是用科學方法實驗出來的,它有光!
台大這個校長,有一片光碟,可能我們這裡都有,找出來給大家看看。這個不是假的,他找了很多人,大家一起來看,幾個小朋友在這做實驗。畫一個圖樣,畫個圖給他,他也能照著樣子畫起來,打開看,差不多,很像。就說明他真的掌握到了,手指識字。從這個地方,佛字放光,他寫不出來,他念不出來。宗教裡神聖的名號也不可思議!阿彌陀佛的名號更不可思議。這部經裡頭所說的全都是講名號功德,阿彌陀佛的名號具足一切法圓滿的功德,諸佛如來來說,都沒有辦法把它說清楚,何況其他的菩薩、聲聞、緣覺!我們知道名號這麼大的功德,所以念這一句名號我們就沾光,就靠近這個功德,現在講功德的磁場,我們能感受到。念到純熟,我們就契入境界。
所以這一句名號,至德,「盡其功德,圓滿具足於我身也」。你念的時候,你的身體就具足阿彌陀佛的功德,你不念就沒有,你念就有。「無量壽經下」卷,這裡頭多半都講的康僧鎧的本子,「其有得聞彼佛名號」,這假如是有個人,他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歡喜踴躍」,聽到很歡喜,「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為得大利」,這個人得大利。為什麼?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一生不能成就,種子種下去了,他有阿彌陀佛的種子,不定在什麼時候,來生後世,遇到緣,這個種子就起現行,他就能憑這個種子往生到極樂世界。這真正是大利。
「淨土論曰: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本願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你看見了,在經典上看到了;你聽到了,別人在讀經你聽到了,你不會空過。看到是眼根,聽到是耳根,統統都落在阿賴耶識裡頭,這叫金剛種子。這個種子好,這個種子是性德,它跟自性相應。我們一般這些習氣,染淨、善惡種子與性德不相應,所以要把它清除;阿彌陀佛這個種子與性德相應,性德吸收了。所以,「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滿足什麼?滿足功德。把功德比喻為大寶海,叫無量無邊的功德。這是第二種利益。我們要是真正曉得這個利益,能不念佛嗎?現在人因為交通工具發達、資訊發達,出國旅遊的機會多了。出國旅遊,要能不忘記念佛,你來去平安,龍天,這天龍鬼神保佑你,自己又具備阿彌陀佛圓滿功德,你經歷的地方平安無事。縱然有災難,災難可以避免,或者災難就延遲、推後了,你不受這個災難。這不是迷信,這都是事實真相。
第三,「轉惡成善益。獲一念信心」,這個時候,「既具足至德,則轉三世之重惡,而使盡為菩提之善」。轉惡成善,改邪歸正,念佛的人自自然然有這種效果。你看,真念佛,真想往生,這個念頭是善念,這個念頭生起來,所有一切惡念都化解了。你一心一意只求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再也不想了,給你你也不要,不動心、不動念。這說明什麼?說明你的這些業障習氣解除了。
第四個好處,「諸佛護念益」。前面第一個是天龍八部這些護法神來保護你。這個地方,「十方恆沙之諸佛護念行者」,行者就是修行的人。「選擇集末」,有這麼一句,「十方諸佛,護念念佛行者」,真正發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一切諸佛護念你。真的,我念佛不求別的,不是求升官發財,不是求身體好,不是求長壽,不求這個東西。你求這些東西,諸佛不會護念你,龍天善神也不會保佑你。我念佛就是一個目標,我要往生極樂世界,我想親近阿彌陀佛,我成佛之後像阿彌陀佛一樣普度一切眾生,這十種利益你全得到。因為你真正是個念佛人,真正修淨土的人。
第五,「諸佛稱讚益」,諸佛稱讚你,就像稱讚阿彌陀佛一樣。「諸佛稱讚行者也。無量壽經下曰:聞法能不忘」,能記得住,「見敬得大慶」,你見佛,你見到經教,你能生起恭敬心,你就得到大的慶幸,幸運。「則我善親友」,這個話是佛說的,佛看待你是最善的、最親的一家人。「觀無量壽經曰:若念佛者,當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華」。芬陀利是白蓮花,這用它來稱讚,極樂七寶池當中,四色蓮花,白色白光。「如來會下曰:廣大勝解者」。為什麼?不是廣大勝解,你沒有辦法做到一心清淨。由此可知,一心清淨的人,理要是不通達,不行。這就是印光大師常說的,無論哪個法門,淨土不例外,都必須從學習經典入門。為什麼?經教是一切修行法門的根據,你沒有經典做依據,你的修行是盲修瞎練,一定要懂經教。所以世尊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是說明經教的重要。如果不重要,何必?那就沒有這必要了。經教非常重要。
第六,「心光照護益。由佛之大慈悲心照觸念佛行者之光明,謂之心光」。念佛人跟阿彌陀佛相應,所以阿彌陀佛的光明,心光,把你自己的心光也點燃了。「念佛之行者,為此心光所照護」,佛的光明照你,佛的光明護持你。「觀念法門曰: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攝護不捨」,攝是攝受,護是保佑。真正學佛人,真正求生淨土的人,願意親近阿彌陀佛的人,我們念頭才動,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知道了。我們身體狀況他也曉得。為什麼?波動的現象,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三十二億,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波動的頻率是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裡頭的一念,這一念清淨。這個一念凡夫不能體會,它太快了。什麼人能體會到?佛在大乘經上常說,八地以上。這是圓教,圓教八地菩薩以上,他們的心淨到極處,像《楞嚴經》上所說的「淨極光通達」,自己的心光跟佛的心光就能融合成一起。沒有到這個階層,我們受佛光注照,心愈清淨,愈能感觸。佛光注照,你開智慧。這就是佛光加持,佛的智慧加持,能幫助我們開智慧,能幫助我們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光給我們做增上緣。
下面第七,「心多歡喜益。念佛之行者,如初歡喜地菩薩於未來成佛,決定無間違,心常歡喜也」,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念佛的人。念佛人知道自己必定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必定成佛,心生歡喜,如同歡喜地的菩薩,歡喜地是初地。菩薩證得這個地位,心裡面很清楚、很明白他決定成佛,距離成佛不遠。這個決定無間,間是間斷,不會間斷,不會違背,這違背是退轉,他不會退轉,他不會間斷,他決定成佛,所以心常歡喜。我們念佛同學亦如是,念佛的人知道,我決定生淨土。怎麼能知道?要把這個世間放下,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我們修淨土才有把握,沒有障礙。如果對這個世間有留戀,那就去不了。去不了,還是有好處,什麼好處?這一生跟淨土、跟阿彌陀佛結了緣。實在講,我們這一生遇著這個法門能生歡喜心,下定決心要往生淨土,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跟佛結的緣深,不是這一生才遇到,這一生才遇到,這個世界放不下。這個世界真的能放下,徹底放下,過去生中不知道多少次跟淨宗發生這個緣分,這一生終於明白了,不能不去,非去不可。
第八,「知具報德益。念佛之行者」,這念佛人,「即具足至德」,這前面說過了,念佛的人具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劫修行的功德,這是具足至德。「獲得大利」,大利是這一生當中能往生成佛。「今可為報謝佛恩之身」,我們應該要懂得報佛恩。往生就是真正報佛恩,不能往生,沒報佛恩,要真正往生,不再繼續去搞輪迴了,這一生決定要成就。能不能?答案是肯定的。善導大師告訴我們,「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漏,問題是你是不是真信。蕅益大師講得更清楚,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也就是說,有信有願你就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深淺,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自己真的能把這個世界放下,不再放在心上,一切,一般人常講,隨他去!不要再操心了,這叫放下。他們做得好,好,很好;做得不好,也好,也很好,不再操這個心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決定得生。這真報恩。
第九,「常行大悲益。他力信心之行者」,念佛是靠他力,靠阿彌陀佛,「以自信者勸人,為自行佛之大悲之身也」。我們信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一生能夠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我們自己真幹,而且要勸人,什麼人都勸。不信的人?不信的人也勸他。怎麼勸?不要用口去勸。用口去勸,他會造罪業,他會批評佛,會毀謗佛,他不造業了嗎?用我們身去勸,我們身做出好樣子。
早年我在台灣的時候,五十歲之前,在台灣,那個時候李老師辦了一個大專佛學講座,所以我們有這個機會接觸很多大專學生。以後我在台北,道安法師也辦一個大專講座,中國佛教會大專佛學講座,學生有七、八百人。我在那裡教了四年,所以認識這大專學生很多。我勸他們要自行化他,用什麼方法?我說,你們在學校現在還都用課本,課本上習慣上都寫個名字,我說你不要寫名字,你寫阿彌陀佛。同學、老師一看,阿彌陀佛,你看,他就念了一聲,阿賴耶識不就種種子下去了嗎?我說你們不要怕人家說你迷信,那都無所謂。你們無論在什麼地方,手上戴一串手珠,這人一看,這學佛的,這阿彌陀佛。不知不覺每天都度很多人,都勸很多人念佛,不著痕跡。這個方法好。
我到香港來講經,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看到香港人,香港是夏天,穿的這個T恤,前面後面都印的些花花綠綠的,也不好看,可是人為什麼喜歡這些東西?所以我就一想,我們可以印佛像,可以印阿彌陀佛,可以把佛的經句印上去。就有很多同學真的做出來了。現在你看,穿上這個服裝走到街上,走一遍,多少人看到,看到這一句佛號,看到這個阿彌陀佛,甚至看到「老實念佛」,全都種了善根。這都好方法,這都是叫常行大悲益。
現在尤其難得的,科技日新月異。三十年前,還沒有隨身聽,還沒有手提電話。現在這些東西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也添增了煩惱。從前沒有手提電話,你的心很清淨;現在有了這個東西,你心不清淨了。所以現在人的心比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前來比,我總覺得應該增長了一百倍,染污。染污增長一百倍,你的心怎麼會清淨?你的佛怎麼能念得好?你的妄想增長了一百倍,染污增長了一百倍,所以人的福報一代不如一代。三十年前,這個社會沒有這麼多災難。災難是不善的心跟行為引發的。所以這些東西發明有利也有弊,可是那個弊是大於利。兩個相比,不成比例,帶給你的利益太少,帶給你的災害太多了,這個不能不懂得。以前沒有手提電話還不照樣辦事,這個東西帶來極大的擾亂,讓你的心連一分鐘的清淨都得不到。
所以科學家有這些發明,我們要有智慧去使用。智慧使用是什麼?我有事情,找人方便,沒有事情時候關機,永遠不用它,這就沒事。我也有個手機,二、三個月充一次電。我發現這個電池不錯,三個月沒有用,打開,它還可以用。三個月充一次電,一年充四次電。很少用它,一個月難得用一、二次。我用其利,而不用其弊,我們要用智慧去控制它,不能受它的害。所以想想,古人的心多清淨,怎麼清淨的?沒有這些東西干擾。這東西是人發明的,自己干擾自己,自己找自己的麻煩。《大悲經》裡頭說的,「云何名為大悲?若能展轉相勸行念佛者,此等悉名行大悲人」。這個我們要學,一切時、一切處常常勸人念佛。特別在現前這個時代,唐太宗都說了,除念佛之外,來不及了,什麼法門都來不及了。念佛可以救自己,可以救眾生。
最後一條,「入正定聚益」,正定聚。「定成佛之位謂之正定聚,又云不退位」。正定聚就是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正定聚,定就是心定了,定在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定在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其他的全都放下,世法放下,佛法也放下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放下,這叫正定。還要學這個、學那個,分心,精神時間都分散了,對自己有害,沒有利益。想學,法門無量誓願學,可以,我不反對你。要怎樣滿我們自己的願望?先到極樂世界,然後再廣學法門。為什麼?到極樂世界,無量壽,有的是時間,用不完的時間;現在在這個世間,人縱算你活一百歲,時間有限。說個老實話,那一部《四庫全書》,就算你生下來就會念,一天念八個小時,算你活到一百歲,一百歲到了,《四庫全書》還沒念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每天念八個小時,念一百年,沒念完。所以這個帳要會算。學法門到極樂世界,不在此地學。在此地,知道有這麼回事情,我到極樂世界再幹,我不在此地幹。在此地一樁事情,就是求生極樂世界。這非常單純,真信切願,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就行了。
「念佛之行者,以信之一念入於此位」,這個此位就是正定聚位,「而未來必成佛也」。你到極樂世界,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極樂世界是一個道場,不是一個普通的世界。確實它是一個學校,是個廣大沒有邊際的校園。這個地方只有兩種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就這兩種人。老師是阿彌陀佛,學生是眾菩薩。學生裡面也有三個等級,好像我們講的,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凡聖同居土是初級班,方便有餘土是中級班,實報莊嚴土是高級班,它有三個班。三個班裡面的菩薩都無量無邊,沒有法子計算的,人數之多,阿彌陀佛有本事,分身、化身,這個學校有多少學生,阿彌陀佛就化多少個身,一對一的教學。你不要以為,這麼多人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一個,我什麼時候能見到他?那你全想錯了。阿彌陀佛的本事我們無法想像,他能在每個人面前化身,一對一的教學,你想學什麼,他就教你什麼。你想這種學校到哪去找?找不到,只有極樂世界有。
不但阿彌陀佛一對一的教你,極樂世界樹木花草,寶池德水,水流的聲音,統統都講經教學。所以你在那裡學習沒有中斷,從到極樂世界一直到畢業成佛,沒有間斷的。極樂世界人不需要飲食,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沒有白天晚上,沒有,那個世界也沒有什麼年月日,到那裡去,這些概念全都沒有了。到極樂世界,天天都是今天,沒有說是明天,明天就畢業了,每天都是今天。活在當下,經上這句話到極樂世界你才看到,真的是活在當下,活在今朝,沒有明天、沒有後天,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真正不思議的境界。
「淨土論註上」,《論註》是曇鸞法師的,「易行道者」,淨土叫易行道,「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彼清淨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這講得真好。我們怎麼去?這真是容易,但以信佛,你看你真信,願生淨土,想去,願意去,乘佛的願力你就能夠往生。佛力住持,這個佛力是阿彌陀佛,你就入大乘正定聚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是有四土三輩九品,我們往生一定是生凡聖同居土。為什麼?我們煩惱沒斷,我們業障沒消,當然是生同居土。同居土裡頭也有三輩九品,那要看我們念佛的功夫。功夫在什麼?功夫在一心專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功夫。功夫好的,上上品往生;功夫最差的,下下品往生。但是,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也作阿惟越致菩薩。換句話說,極樂世界確實是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看不出來,你所看到的,平等法界,完全相同。這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的。
怎麼會有這個願?因為參觀諸佛剎土的眾生形相差別太大,引起煩惱。地位高的人,傲慢;地位卑下的人,有自卑感,造成這些煩惱。所以他的世界平等,大家相貌完全一樣,這沒話說了。生活完全也一樣。完全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十大願王在極樂世界完全落實了。舉一個例子,在七寶池中沐浴,洗澡,大家都在這一個池子裡頭,我想這個池子裡溫度高一點,它就高,我的感受就高;你想冷一點,你的感受就冷。同在一個池子裡,我感受是暖的,你感受是涼的,不一樣,這是你感受。我希望水深一點,它水就深,我希望水淺一點,它居然就淺,實在是不可思議,隨一切眾生的愛好。這是什麼?這叫真平等。
相貌相同,居住的環境也相同。那我喜歡房子大一點,他喜歡房子小一點,那相同不就起煩惱了,都是一樣的,有什麼好看?阿彌陀佛能隨你的願,你要大,房子自然變大;你想小一點,它自然變小一點;你想宮殿式的,它就變成宮殿式的,隨你念頭在變;我想住一個小茅蓬,它就變成小茅蓬,隨著你的念頭在變。這大乘經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從誰的心想?自己的心想。在極樂世界的人得到彌陀威神的加持,智慧、神通、道力突然提升了,跟佛好像差不多,因此他立刻就有能力到十方世界,應一切有緣眾生之感。眾生有感,他就有應,他就能以應身去幫助眾生,成就眾生,跟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沒有兩樣。這是一般世界要修行很長時間才能得到,極樂世界,到那裡就得到了。這一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
所以這個法門,雖然易行,很難相信。你跟阿羅漢、辟支佛,你跟這些菩薩們講,他們搖頭,沒聽說過,他們不知道。那我們曉得,佛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們,都是有緣之人。如果這個世界跟淨土沒有緣,佛不會說這個法門,說這個法門沒用處,沒人學。這個法門說出來了,肯定這個世界上有有緣的人,而且還很多。為什麼?佛多次宣講。這就說明,這個世界跟阿彌陀佛有緣的人很多,只是我們接受有早晚不同。有人一聽就接受了。像我聽到這個法門,經過二、三十年才接受,不是聽了就接受的。所以我自己常給大家說,我不是那個什麼利根,上上根人。一聽,我聽了懷疑,不相信,連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導我,我很感恩,我還是不接受。
一直到自己講《楞嚴》、講《法華》、講《華嚴經》,有那麼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到文殊、普賢他們修什麼法門成就的?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成就的?善財是文殊菩薩入室弟子,他所修學的法門一定跟文殊菩薩相同。在《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發現了,一大段經文,文殊、普賢都是修念佛法門,都是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成就的。我那個時候看到這個文,寒毛直豎,怎麼會有這種事情?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七尊佛的老師,怎麼是修念佛法門?但是經文上明明看到文殊、普賢發願求生。仔細再看五十三參,以前雖然講,但是都沒有細看,這次再仔細詳細的看,原來善財童子是老實念佛,一門深入。那五十三參?五十三參是教化眾生的。眾生根性不齊,所以他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為自己,是為應付不同根性的人而學的。自己,自己是專念阿彌陀佛。這就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這才相信淨土法門,才認真去學淨土的經典。以前對淨土,輕慢心,這樣才回頭。所以真的是難信之法。
我們接著看下面這段文,「又《彌陀疏鈔》曰:信即心淨。《成唯識論》云:信者,謂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這個意思講得深。《成唯識論》裡面跟我們解釋信。信有三個對象,第一個是實,真實,第二個是德,第三個是能,這三樁事情。實是自性,我們本經講的真實之際,這是實,德是真實智慧,能是真實的利益。對實德能,深忍樂欲,這個忍就是承認、肯定,深深的肯定它,對它一點都不懷疑,樂是愛好,欲是欲求。實德能是我們自性裡頭本有的,就是《華嚴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自性,智慧、德相,智慧也可以說為實,真實,真實智慧,真實的德;相,這個相就是能。《華嚴經》上說的,自性,智慧、德、能這三樣東西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的,外頭沒有。我們對於這個要相信,這個深忍就是深信,一點疑惑都沒有;歡喜,這個樂是歡喜。知道這是自性本有,現在有的我們要生起作用,我要能用得上。這就是於實德能,我都要能用在我的生活,今天講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個人叫行菩薩道。菩薩道就是實德能。
底下講,「心淨為性,何言心淨,以心勝故。如水清珠,能清濁水」。心淨為性,為什麼說心淨?心淨就是性。所以惠能大師開悟,明心見性了,他向五祖提出的報告,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就是心淨,真心本來是清淨的。清淨是什麼?沒有一絲毫污染。底下一句,以心勝故,勝是殊勝,就是它的能量太大了,它的作用太大了,這個勝可以把它解釋為現代科學家所講的能量,真正不可思議。下頭舉個比喻,如水清珠,能清濁水,這是一個寶珠,這水很骯髒,水清珠放在這個水裡頭,濁水自然就沉下去,水就乾淨了。
「又諸染法,各自有相。唯有不信,自相渾濁。復能渾濁餘心心所」,這是又舉個例。染法,染法是煩惱。唯識宗裡面講煩惱,有二十六種,大分;如果細分,分不盡,無量無邊煩惱。佛為教學方便起見,通常把它歸納為一百零八個煩惱,叫百八煩惱。這念珠一百零八顆,表什麼?表斷百八煩惱。佛有一百零八個法門,對治百八煩惱。煩惱細說,八萬四千,八萬四千塵勞煩惱。那佛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這些煩惱。八萬四千太多了,但是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隨便說的,《佛學辭典》你查八萬四千,你真能查到,告訴你八萬四千怎麼來的。可是歸納到最後,彌勒菩薩造《瑜伽師地論》,歸納為六百六十。還是太多了,天親菩薩說不便於初學,初學的人嫌太多,對初學簡單,把六百六十法歸納,歸納成一百法,叫《百法明門》。大乘多半從這部書入門。
百法好學,分為五大類,叫五位百法。第一類心法,第二類心所法,第三類色法。這個心法、心所法是兩類。這個善法跟惡法都是染法,善惡都是染,染污,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後面還有個不相應行法。最後一個,無為法。一共分這幾類。染污的,二十六個煩惱,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根本煩惱六個,貪瞋痴慢疑,五個,加上一個惡見,錯誤的見解,六個。錯誤的見解是見惑,貪瞋痴慢疑是思惑,合起來叫見思煩惱,這個東西是染污的。這個東西要是斷掉了,就超越六道。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就是染污;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如果照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比例來說,六道輪迴是凡聖同居土,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這樣說大家就非常清楚了。釋迦牟尼佛也有實報莊嚴土。但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是以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最極莊嚴,沒有人能夠比得上,那個地方叫盡善盡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