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六五八頁,倒數第二行:

  『獲三種忍』者,「《淨影疏》曰:尋聲悟解,知聲如響,名音響忍,三地已還」。這三種,第一種音響,第二種柔順,第三種無生法忍。《佛學大辭典》對「忍」有一個簡單扼要的解釋,解釋得很好,我們可以做參考。「(術語)忍耐。忍耐違逆之境而不起瞋心」,這是它主要的一個意思。更進一步,對於順境也要忍,順境不起貪戀比逆境不起瞋恚還要難,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逆境起瞋恚心造地獄業,順境起貪戀心造餓鬼業,都是三途,不但出不了輪迴,出不了三惡道,所以一定要懂得。貪瞋痴慢疑,佛在經上說,地獄五條根,有一條都麻煩,要是五條都具足,那還得了!世俗人常言說得好,你存的是什麼心?如果這個心裡頭有貪、有瞋、有痴、有傲慢、有懷疑,這個心叫地獄心。你存的什麼心?地獄心。從這個心起業,那就是地獄業,地獄業不外乎殺盜淫妄,很不容易避免。

  盜是什麼意思?《戒經》裡面告訴我們,叫不與取。財物都有主,主人沒有答應,你就把它據為己有,這就叫盜。無論用什麼手段,威脅利誘,花言巧語來騙你,統統屬於盜。盜心講到微細的地方,就是一般所說的佔便宜,想佔一點便宜,這個心是盜心。盜是屬於貪心,屬於貪心那就是餓鬼業,不能不謹慎。古時候人好,從小就受過很嚴格的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縱然有這個念頭,他比較淡薄,他造的業不重,現在人沒受過這個教育,所以問題就嚴重了。起心動念自己不知不覺,造業也是不知不覺,造極重的罪業自己沒有感觸,到果報現前後悔就來不及了,這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所以這個地方給我們的提示很好,忍耐違逆之境不起瞋心,真正能忍受得了。實在說,沒有智慧很難忍受,忍受很痛苦;有智慧,把事實真相看清楚,事實真相是什麼?假的,夢幻泡影,不是真的,這就很容易放下。所以有智慧修行容易,沒有智慧就修得很苦。

  「又安忍」,安是把心安住,「安住於道理而不動心」。道是什麼?成佛之道。理就是真理,本經上說真實之際,就是理。大乘講理是講自性。自性是宇宙一切萬法的本體,也就是一切萬法是從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能生能現,萬法所生所現,這是理。自性是不動的,自性是永恆的,沒有生滅的、沒有染污的,可是所生所現之法,當然也是真實的,但是它是虛幻的,它不是真的,它是動的,所以它會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周邊環境善,它所感受的全是善;周邊環境不善,它所感染的全是不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古聖先賢他們知道,就非常重視教育,教育尤其注意到嬰兒的教育,還沒有出生,母親懷孕,就講求胎教。母親在懷孕這十個月當中,所有一切負面的、不善的不能接觸,眼不能看、耳不能聽、言不能說,最好這些東西都不要放在心上,讓妳的胎兒感受的是正氣,純淨純善,這是母親的責任,母親對自己子女的愛護,真正愛護,不能受一絲毫不善的影響。

  小孩出生下來,他眼睛睜開就會看,他就會聽,你就要知道,他現在已經在學習。雖然不會講話,他看在眼裡面,印象落在心裡,這樣看三年,就是一千天,這一千天比什麼都重要!所以小孩的成就,可以說一半得力於母親,另外一半後天的造化。母親這三年能守得住,這一千天照顧好,就是所有負面、不善的不讓他接觸到,六、七歲交給老師,老師負責任把他帶大。老師跟父母一樣,把父母的責任承擔下來,這小孩漸漸長大,可以講一點淺顯的道理,老師帶頭做,跟母親一樣。老師自己不做,學生就懷疑,懷疑老師騙他,你說這個好,為什麼你自己不做?所以老師,教兒童的老師,我們今天講小學,最重要是身教!到大學,古時候沒有中學,上面是太學,太學就是大學,大概是十三歲進大學,大學的老師著重在言教,跟學生研究討論幫他開智慧。所以小學老師是著重身教,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學生的榜樣,是學生的模範,這個根紮得穩,所以他能安住。

  古時候小孩安在哪裡?安在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父子、夫婦這是一家人,這個關係非常親密,我們講親人,親人之外,這是外人。所以它排列這個次序,父子有親擺在第一個,第二個夫婦有別,第三個長幼有序。因為長幼有自己親人也有別人,自己家兄弟姐妹是長幼,外面人也有講長幼,年歲比我們大的,我們要看成哥哥、姐姐,年歲比我們小的弟弟、妹妹,所以這個通內通外。再完全是外面的,君臣有義,朋友有信。這五種關係,心安住在這裡,知道我們是什麼關係,我們往來的禮節以什麼為標準,他知道,一點都不會錯亂。現在完全沒有,天下大亂!人跟人的關係明白,處理好了,用什麼樣心態?那就是道德。道德,基本的道德五個字,真簡單,仁義禮智信。中國人叫五常,這五種。常是什麼?永遠不能改變的,這叫常,用現在的話說真理,這五種真理。你能做到你是個善人,不能做到就不是人,人必須要具備五德,這道德。關係是道,那是自然的,不是人為的。這種關係表現在實際行為上,就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那就是德。這個德就是仁義禮智信,五種。

  仁是親愛,和睦。中國這個仁,會意,兩個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到自己一定想到別人,這叫仁。我喜歡的別人也喜歡,別人不喜歡的,我也不喜歡。義,義是講道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合情、要合理、要合法,面面都顧到,這是義。義的反面就是不講理。禮是禮節,人與人他有尊卑上下,非禮不成,要是沒有禮,那就亂掉了,所以小小的禮節都不能失。禮有節度不能超過,超過就是巴結,不能不到,不到就是傲慢,所以恰到好處。現代,我們這個時代,最敬禮是三鞠躬,這是一般社會風俗都認可的,那我要四鞠躬,這就顯得巴結;我二鞠躬就可以了,顯得你傲慢,一定要符合這個定數,這就對了。所以禮有講求節度,不能過之也不能不及。智是理智,叫我們待人接物不能感情用事要有理智。理智的反面是感情,感情都有私心、都有偏愛,理智則大公無私,你處理一切問題,大家心服口服。

  最後一個信,信是德行的基礎、德行的根本。中國人講道德最低的底限就是信,人要不講信用,前面四個全沒有,就好像五層大樓,信是第一層,禮是第二層,智是第三層,義是第四層,仁是最高的一層。中國自古以來,這是從一出生,你就看到你父母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符合這五個字,所以小孩就學會了。中國的小孩,不像外國小孩那麼活潑,中國小孩懂事、懂規矩,斯斯文文,不會亂蹦亂跳,不會心浮氣躁,不會亂說話。外國人看到中國的教學,怎麼把小孩教成這個樣子?呆呆板板的,他看不慣。他不曉得那個重要,根基從那裡紮的,這是中國人教學的智慧、教育的理念跟外國不一樣。外國小孩讓他盡情的去享受,過快樂的童年,中年就得拼命要跟人競爭、鬥爭,晚年進入墳墓,苦不堪言。你看中國人的教育,從小培養他德行,道德的根基,讓他求智慧、學技能;中年服務於社會,光耀門楣,這是為家庭爭光;晚年落葉歸根,回家享天倫之樂。所以中國人的享受是在晚年,跟外國人不一樣,恰恰相反。

  中國人不競爭,中國人不鬥爭,中國人以道德為根基,將自己的學術、學問、技能貢獻給社會大眾。縱然從事於工商事業,賺一點錢非常合理,那就是利潤,在工商業講利益,利益不超過三分。這是什麼?合理的利潤,我十塊錢的本金,我能賺三塊錢;十塊錢的本錢,我能賺五塊錢,你有點過分,賺得太多;要十塊我能賺十塊,這不像話,你這個人的良心有問題;如果十塊賺一百塊,那這個人不得了,誰都不敢碰你,你不是個善人。所以中國這個社會,幾千年能夠維持繁榮、興旺、安定、和諧,有它的道理,全在教育成功了。人把貪瞋痴慢疑,這是決定有的,限制到一定的水平,不讓它超過;超過一點點可以,不能超過太多,這個方法妙極了!我這次有機會參加曼谷多元文化的活動,我要把這些東西對大家好好的講講,這很多外國人聽都沒有聽說到的。哪有現在一本萬利,這成什麼話?這地球上當然會有災難,社會肯定不安定,肯定混亂,就是做得太過分了。

  所以這個安,這五種是基本道德,從這個地方延伸治國,那就是四維。管仲所說的「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治國這四個字,禮義廉恥。廉,就不貪污;恥,不幹壞事。孔子曰成仁,孟子曰取義,仁義代表儒家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治國需要廉恥,平天下要八德,你看這中國人的發展,都是從五常延伸出來的。孝悌忠信、仁愛和平,就能讓天下太平、世界和諧。這中國幾千年來傳統的教育教什麼?就教這個。人人都能夠學到孝悌忠信,都能夠把仁愛和平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個世界永遠不會有衝突,永遠不會有戰爭。今天社會的衝突,我們有沒有自己去反省反省,我們有沒有做到仁義?有沒有做到忠信?衝突發生,過失都是對方,你說是他,他說是你,永遠扯不清,這個世界不會有和平。中國傳統這些理念,可以在每一個宗教經典裡面都能找得到。全世界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你到老祖宗那裡去找,都能找到同樣的理念、同樣的智慧。中國歷史悠久,記載得清楚,把這些道理講得清楚、講得明白,這些方法推行有很好的效果,所以世世代代它都保持,都把它發揚光大。這就是安住於道理而不動心,叫安忍。

  忍這個字,中國人是從小培養。嬰兒還不會說話,兩個嬰兒放在一起,你擺一塊糖在那裡,兩個人就搶。母親怎麼辦?教小孩忍,那真是忍,小孩要學忍,不准搶,要讓給他;那個母親說,你要讓給他,彼此相讓。到最後怎麼辦?來分,切開一半,一人一半,這是中國人的方法。漸漸長大,開頭最初的時候忍讓,不講爭講讓,漸漸長大,教他學什麼?謙讓,自己要謙虛一點,讓別人。不爭是德行,好好養自己德行,到成年之後服務社會懂得禮讓。你看從忍讓、謙讓、禮讓,讓到底,這個社會哪有不和諧的!你一讓,對方也讓,不讓不好意思。合肥有一個巷子叫六尺巷,這兩家人是爭地,結果有一家就說,我們讓他三尺好了,結果他聽到讓三尺,不好意思,我也讓三尺,所以就變成六尺巷子。這個六尺巷到現在還在,你看互相讓多好,留一條巷道給別人通過,不爭。

  「《瑜伽論》曰:云何名忍,自無憤勃,不報他怨,故名忍」。這個自無憤勃就是發脾氣,不能忍。這個就是遇到再難的事情,對自己傷害再大的事情,能如如不動,這是忍。不報他怨,別人惡意的毀謗、侮辱、障礙、陷害,沒有報復的心,能夠原諒對方。遇到這些事情,自己認真反省,我有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為什麼他會以這種行為對待我?有則改之,無則嘉勉,讓我們有個好好反省的機會,這是成長自己。我如果沒有,這就是誤會,也許有人惡意挑撥,這就不必計較,等他慢慢氣消了,他想想你是這樣對待他,他有良心的話,他一定受良心責備。會不會給你道歉?真正有學問、有智慧的人,他會;沒有學問,沒有智慧,那就是愛面子,知道錯了,不能承認,這面子下不來,也要原諒他。他家有喜事,我們聽到也歡喜;他家有困難,我們聽了也會受難過,總都是熟人!幫助他。他還沒轉回來,我們幫助他,他不會接受,找別人去幫助他,不要提我們,好事!到他以後真正明白的時候,那就受感動了。永遠不能用惡意去對人,對待自己的冤親債主都不可以,何況對一般人?這是忍辱成就功德。

  《唯識論》第九卷說,「忍,以無瞋精進審慧及彼所起三業處性」。這段說得很好。什麼是忍?沒有瞋恚心,他有精進,他有智慧,能夠辨別是非、善惡、利害,他有能力辨別。所以有智慧、有德行表現在所起的三業,表現在自己思想、言語、造作,一切都能夠如理如法,不受外面環境影響,這是忍辱波羅蜜。梵語波羅蜜,翻成中國簡單的意思就是智慧,忍辱的智慧。波羅蜜是用在前面五度,布施裡頭有智慧,叫布施波羅蜜;持戒裡面有智慧,叫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六度前面是事,後面是理,前面是福報,後面是智慧。

  《大乘義章》第九卷說,「慧心安法名之為忍」。智慧的心安住在法上,不是貪瞋痴慢疑,是智慧、是慧心,不是貪瞋痴慢疑這五毒的心,安在法上。這法就是道,法就是德,這叫做忍。「同十一」,這個同還是《大乘義章》第十一卷說,「於法實相安住為忍」。這是大乘菩薩,他能把心安住在諸法實相上。這是什麼境界?知道一切法性空相有,一切法的本體是空寂的,所以說萬法皆空,這是從體上講。有是幻有,雖有了不可得,這是決定要知道的。以前我們對這個事、理很難懂,現在看到科學家的報告稍稍明白了。一切法是什麼?一切法是意念波動所產生的幻相。這個波動的頻率,台灣有個同學送給我一份科學報告,就是講這個問題。近代的科學家發現了波動的頻率,可以能觀察到一千兆分之一秒,一千兆分之一秒這樣高的頻率在波動。佛經上講的波動現象比這個還超過。《菩薩處胎經》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波動現象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千兆,這就很接近。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個生滅相。就是一秒鐘當中,它已經生滅一千六百兆次,你說哪一次是真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那我們對一切法自自然然就不執著,不但不執著,在一切法裡頭就不起心、不動念。

  真的,早年我讀《大般若經》,看了一遍,我用十二個字做總結,這部《大般若》講什麼?講的是「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用今天科學家所說的,它波動的頻率是一千兆分之一秒,彌勒菩薩給我們講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不管是哪個講法,總而言之,都是不可得、無所有。不可得,你去想得,叫妄想,你去佔有,是妄作、妄為。所以我們曉得,佛跟諸佛菩薩在一切萬法當中他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就是忍,就是安住於忍。這是什麼?這是實相、真相,實相就是真相。真相就是它存在的時間是一千兆分之一秒,它存在的時間。所以彌勒菩薩後頭有句話說得很好,「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這話說得好!我們的念頭,念頭產生的幻相太微細了,你無法掌握,看都看不到。《三藏法數》第五卷說,「忍,即忍耐,亦安忍也」,這個也說得好。

  下面講獲三種忍,《辭典》裡面也有資料,這個資料很豐富說得很多,值得我們學習。「梵語。又作三忍。謂悟解三種法理」,三種法的道理,「且認證之」,認就是承認,這三種道理,我承認。忍也是有承認的意思,有體悟的意思,「認識事理而心安之意」,我心安住在這個道理,不懷疑它,不反對它,心安住在這裡。第一個是「音響忍,又作隨順音聲忍、生忍。指聽聞教法而得心安」,真的聽明白、聽懂了。「係在十信位者」,地位並不高,十信是大乘最低的學位,「尋聲而悟解,故稱音響忍」。音響忍的意思就是聽佛講經開悟的,聽祖師大德或者是聽別人談話,我們是在有意無意當中而覺悟,這一類都屬於音響忍,在大乘屬於十信位。

  第二,「柔順忍,又作思惟柔順忍、柔順法忍」,這幾個名詞意思都是一樣的,「乃隨順真理」,賴一己之思考而得開悟。前面是聞法,豁然明白,心不動、不懷疑,心真放下了。柔順是自己思惟而覺悟的,前面是聞法而覺悟的,靠聽聞,這個靠自己的思惟。這是三賢位,別教十住、十行、十迴向,「伏其業惑,令六塵無性不生,故稱柔順忍」。他雖然沒有得到大定,他忍的功夫得力了。得力的現象是什麼?煩惱伏住,沒斷,他可以讓煩惱不起現行,就是不起作用。貪瞋痴慢疑有,他忍,忍辱的功夫不錯,你沒有辦法把他挑起來,再不如意的事情,他不動氣,不生氣;再美好的東西,他不起貪心,他不會據為己有。這都是明瞭一切法皆是空寂的,都是假的,叫夢幻泡影。於一切有為法裡頭能夠不動心、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是屬於柔順忍。

  第三,「無生法忍,又作修習無生忍、無生忍。謂契合真理。即七地以上者,離一切相而證悟實相」。這是明心見性的境界,他在修學當中契入境界,肯定了一切法不生,不生當然就不滅。如果是真的不生不滅,我們說無生無滅那就毫無意義。這個意思怎麼體會,明明是生滅,怎麼說它不生不滅?它生滅的速度太快了。我們看電影,以前的電影是動畫組成的,一秒鐘讓我們看二十四張,我們的眼睛就被它欺騙了。我們現在看動畫,你看它的原稿,一張一張的,沒動。把它拍成幻燈片,在放映機裡頭,讓它的速度加到一秒鐘二十四個生滅,鏡頭打開照到銀幕上,這是生,鏡頭關起來,它就滅,再把鏡頭打開換了一張,另外一張,不是前面那一張,一秒鐘換二十四張,就把我們欺騙,看到它是活動的。

  現在告訴你,我們眼前的這個事相,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不要說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次的生滅,我們就不能掌握。這是什麼?用快門,一秒鐘,千分之一秒,快門,你去照噴射機,它沒動。你照下來洗出來,上面的字什麼都清清楚楚,它沒動,我們稱它不生不滅,是這個意思。確實它有生滅,我們已經不能掌握它的生滅,你說它生,它已經滅了;你說它滅,它又生了。所以生滅心不可得,生滅的相不可得,說它作不生不滅,意思在這個地方。宇宙之中所有的現象,一切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就是念頭)、自然現象都不出這個定律。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是阿賴耶的波動現象,一切法不離阿賴耶,十法界依正莊嚴,阿賴耶所變現的。心現識變,心沒有生滅,識雖有生滅而生滅不可得,你沒有辦法掌握到生滅,是這個意思。所以無論是真、無論是妄,都可以用一句話把它說明,皆是不生不滅,皆是不可得。

  不可得,我們在這個裡頭起了得失的念頭,這個念叫妄念。不可得,就根本不能佔有,包括我們身體。我們的身體、意念跟我們細胞振動的頻率,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我們這個身體能得到嗎?得不到,一秒鐘它已經變了一千六百兆次,身外之物,沒有一樣不是如是,這叫諸法實相。通達諸法實相的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他了解,他知道事實真相,所以於一切事相,不取不捨。取是錯誤,你要捨,也是錯誤。不需要捨,它根本沒有,你捨它幹什麼?所以根本就沒有取捨的念頭,你說他心多定。這個心就是忍,就是心安忍在一處。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修習無生忍,這叫做契合真理。離一切相而證悟實相,這個離一切相,不再把一切現象放在心上,叫做離一切相。

  實相,實相無相,說的是理,真如自性;實相無不相,說的是事,幻相。非常難得,世尊當年在世講這樣高深,今天人所謂宇宙的奧祕,居然還有人能懂,我們不能不佩服!那個能懂的人大菩薩,他們在甚深禪定當中見到。所以佛說,他們會點頭,他們為佛作證。為什麼?他見到了,八地以上見到了。我們難,我們不是八地,八地作證也不行,我沒見到。所以這就製造成是疑根,我們有個根本的懷疑,這個懷疑太難突破了。所以我們現在非常感激近代的科學家,他們把佛經講的阿賴耶揭破,用科學的方法證明,我們對於佛說的奧祕不再懷疑,對我們念佛往生有太大的幫助!為什麼?疑心要不斷,可以往生,生邊地疑城。這個疑斷掉,那決定是高品位往生。這是我們感恩科學家的道理,斷疑生信,品位不成問題。所以這是七地以上菩薩,離一切相而證悟實相。

  「又唐代僧」,就是出家人,玄一法師,「於《無量壽經記》卷上,以三忍配三慧」,三慧是菩薩,法身菩薩有三慧。小乘有戒律,三學,戒定慧三學;大乘菩薩有三慧,聞思修三慧。第一個,「聞慧」,音響忍,「謂近從音教而有音響忍」,音響忍是聞慧。「思慧,謂隨分調心而有柔順忍」,柔順忍是思慧。第三,「修慧,謂觀證無生之理而有無生忍」。無生法忍剛才說的,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真正了解宇宙萬法的真相。這個真相科學家知道,還不曉得從哪來的。佛經上告訴我們,它的來源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一念不覺沒有原因,是突然的。這個問題,楞嚴會上富樓那尊者向世尊請教,無始無明怎麼起來?實際上名相已經說清楚,我們是太粗心、太大意,名相上講無始無明,無始,沒有開始,這不就答案解釋出來了!這個無明是有的,無明沒有開始。可是你沒有真正了解它,這個無始無明它起作用、它起障礙,你明瞭它之後,什麼障礙都沒有。

  明瞭無始無明之後,你才曉得真不礙妄,妄也不礙真,真妄可以並存,不相妨礙。妄是什麼?十法界依正莊嚴,一點妨礙都沒有,為什麼?不放在心上。怎樣造成障礙?你把什麼東西都放在心上,這個麻煩大!障礙不是從外來的,是你自作自受。大乘法教我們把障礙丟掉,就是說一切法決定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它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把這個東西放在心上,幹什麼?你心上本來沒有,你一定要記住。你記住心裡頭本來沒有,心是空的、心是寂靜的,你就永遠保持空、保持寂靜,那你就是諸佛如來。心裡面放上倫理道德,你是個善人;心裡放上貪瞋痴慢疑,你是個惡人,善人惡人都出不了六道輪迴,全都錯了。無論是善是惡,都別放在心上,難,不容易!念佛有個巧辦法,善惡全放下,只放阿彌陀佛,只把阿彌陀佛請到心裡來,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個辦法好!你要記住心裡有善,三善道往生;心裡要有不善,就三惡道往生,六道輪迴無量無邊劫都搞不完,太苦了。這一生有機會遇到淨土,只要我們把那個善跟惡換成阿彌陀佛,把善惡清除、放下,把阿彌陀佛請進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一不是阿彌陀佛,這就是決定往生。往生,一生當中決定成佛,你就圓滿了,不要再搞別的,死心塌地抱住一句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

  這個法門,真的如佛所說難信易修。修學非常簡單、非常容易,難就難在信心。世尊在世多次宣講,還不就是為了難信嗎?王龍舒的會集,魏默深、夏蓮居再次的會集,都是為了幫助我們難信能信。最難得的,黃念祖老居士找這麼多的資料,非常寶貴的資料,提供我們做參考,目的是什麼?難信能信,我們真能信,這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解決,所有一切問題全解決了。老祖宗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連串的全解決。都在這些參考資料當中,給我們提供參考資料一百九十三種,很豐富!這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不是少,保證我們往生淨土。我們對於黃念老不能不感恩,一般人不知道,信願持名往生的人都會感他的恩。不管這個註解你有沒有學過都會感恩,為什麼?它普度世尊末法九千年的一切眾生。這是講無生忍。

  下面說,又日本人,這出家人了惠法師,「於《無量壽經鈔》卷五引述新羅僧義寂之解釋」。黃念老集註裡頭也很多引用了惠跟義寂的,我們常常看到。這是義寂法師,他的解釋,「一、音響忍,謂若聞真實之法不驚不怖不畏、信解受持、愛樂順入、修習安住,是為第一之隨順音響忍,稱為音響忍。此係於十忍品中之解釋」。這個音響忍,就是諸佛菩薩示現在娑婆世界,在我們這個地球,我們地球上這些居民耳根最利,對於一切境界,看未必能看明白,但是聽會聽懂。所以世出世間的聖賢教化眾生,都是以音聲做佛事,都是用語言講解。孔子講學,釋迦牟尼佛講學,這些聖賢當中,大概是釋迦牟尼佛時間最久,他講學四十九年,孔子只有五年。他在少壯的時候周遊列國,目的是想有這些諸侯國王請他幫助治國,任命他做首相,可是沒有一個國君敢用他,對他都很尊敬,為什麼不敢?怕他造反。底下的學生能幹的人太多,怕他奪取政權,對他小心翼翼的,不用他。其實孔子是個老實人,一定走正道來掌握政權施展抱負,絕不用革命的手段。他如果要做這個手段,那真是太容易了,學生裡頭的能人太多,有做將軍的,各種人才都有。但是不是正常的方式他決定不要,你把國君的位子讓給他,他也不要,不義。到最後老了回家去,回家是六十八歲,他七十三歲走的,所以教學五年。五年,後世你看連帝王都尊重他,「至聖先師」。他要早知道他就學釋迦牟尼佛,別去周遊列國。釋迦牟尼佛是連王位都不要,搞教育;孔子是人家不要他,最後沒辦法回去教學,五年,你看成為中國第一個大聖人。他要是真的做個宰相,治理一個小國,頂多他歷史的地位像周公、像管仲,大概就這樣的地位,像諸葛亮這種地位,差太遠了。所以還是釋迦牟尼佛聰明有智慧,三十歲就一切都放棄,專心教學,七十九歲過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我們要懂這個道理。這個行業是神聖的事業,雖然生活過得清苦一點,清苦是最健康的生活,能夠到老而不衰,這個生活就自在,我看見過。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我看到的,我跟他那一年,我三十一歲,他老人家七十歲,我跟他十年,到他八十歲,八十歲不要人照顧。以後我在台中聽到的,老師九十五歲才答應有兩個人照顧他,兩個是姐弟兩個,年輕人,發心照顧老師的生活,才接受,九十五歲。換句話說,九十五歲自己還能照顧自己,這健康!他老人家是太大意了,食物中毒走的,如果不是兩次食物中毒,我們相信他的年齡會超過一百歲,就不衰!那麼大的年歲,耳聰目明,不要戴眼鏡,跟我們上國文課的時候查字典,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字很小,我坐在老師旁邊,他說你聽,我念給你聽,看看我有沒有看錯,那個小字,一段念下來一個字也不錯,說明他眼睛很好。生活非常簡單、非常樸素,這做出榜樣來教我們。多少人伺候長成習慣,一下沒有人伺候的時候,自己就可憐,苦就來了,動彈不得。所以這些燒飯、洗衣服基本的事情,自己都得能做才行,不求人是得大自在。

  第二,「菩薩隨順寂靜觀一切法,平等正念而不違逆諸法,以隨順深入一切諸法,以清淨之直心分別諸法,修平等觀而深入具足,是為第二之順忍,稱為隨順忍」。這比前面又提升了一級,能隨順寂靜,就是清淨心。隨順清淨心,要放下妄想、雜念,如果心裡還有妄想雜念,就不是隨順清淨。我們一般人隨順妄想、隨順雜念,這個問題嚴重,這個問題清淨心永遠得不到,大概念佛都沒有時間。你一天能念多少聲佛號?念佛人,對自己課定功課是修行唯一的方法。我一天能不能念一萬聲佛號?這不算多。黃念祖老居士往生前半年,這是他給我們做的榜樣,每一天念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他往生了。這是一位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現在再找這樣的人找不到,為我們所做的示現是非常踏實,沒有絲毫巧取,老老實實,十四萬聲佛號。

  一般真念佛人,印光大師說得好,課定功課,每天一萬聲、二萬聲、三萬聲決定不缺,保證你成就。臨終的時候加功用行,平常我一天三萬聲,臨命終時我加一倍六萬聲,這樣才能真正走得了。念老實實在在是給我們做好樣子,往生前六個月表演給我們看,十四萬聲佛號,不容易!追頂念佛,一句接著一句,雜念進不去,妄想進不去。這就是明白的告訴我們,要不是這樣,你往生就沒有把握,功夫全在平時。雖然經典裡面給我們講,臨終的時候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從理上講的。理上講得通,事上不一定,你的妄想雜念太多,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個妄想,這就全完了,非常可能!你能保得住你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嗎?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表演的,是六個月當中每天十四萬聲,保持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我們現在的心不定,沒有忍、沒有三昧,妄念太多,患得患失,沒有的想得到,有的想怕丟掉,這個念頭,完全是輪迴心、輪迴的念頭,很可怕!沒有高度警覺,我們怎麼辦?

  我講過幾次,最近收到國內外一些同修的信件,發現還有人把我的話誤解,以為我有神通,我已經預知時至,今年十二月我就往生。要有這個神通那好,好事!我告訴大家,我沒有神通,我是凡夫,不是聖人。十二月,我是講過,那是馬雅災難的預言。我說得很清楚,不管這個預言是真是假,對我們學佛人是一個警惕,好事情。我們希望在這一天之前,我們把念佛的功夫具足,真有災難,我就真走;沒有災難,那也無所謂,是好事。我們一定要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能夠自在往生。我們現在距離十二月底,時間愈來愈少,應該學黃念祖老居士加功用行。黃老居士的表演沒有白幹,真的給我們做了很好的啟發作用,我們要向他看齊。現在不能一天十四萬聲,前面我講,一天至少有一萬聲,能夠念到三萬聲最好。

  我早年,應該在四十年前,在台灣鳳山講經。那個時候我住在台北,每一個月鳳山煮雲法師,那是老朋友,每個月去講一個星期,實際上講五天,往返要時間,那個時候坐火車,從台北到鳳山大概要十個小時,這麼長的距離。鳳山有個老居士八十多歲,那個時候我好像不到五十歲,四十多歲。這個老居士,虔誠的佛教徒,他是一個將軍退休了,他告訴我,他學過密、學過禪,年歲大了,用不上力,現在老實念佛,告訴我每天三萬聲佛號。他是怎麼念?走路,住在農村,農村裡面在田地,他說我一步一聲佛號,每天走三萬步,念三萬聲佛號。他身體好,八十歲像年輕人一樣,非常好的運動,這是經行,這都是我們念佛人的好樣子。這個老人應該早就往生了,他大概大我四十多歲。

  這都是我們看到,過去這些年老的人真正用功夫,真正求生淨土,萬緣放得下。我們現在就欠這點功夫,還是放不下。時間愈來愈緊迫,這放不下怎麼辦?是不是還繼續再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不好搞,冤冤相報受不了,太苦了!怎麼想還都是極樂世界應該去,不能不去。所以我們要隨順寂靜,要隨順這一句佛號。我們今天知道一切法是假的,雖然知道,放不下。那就是章嘉大師所說的,你沒有真正知道,真正知道了一定放下。你知道的不透徹,你知道的裡頭有懷疑,所以障礙你功夫不得力,平等正念沒生出來。日常生活當中一點點不如意,還是照發脾氣,心裡還是不痛快,這個自己要有高度警覺,這不行!全是輪迴心,起心動念是輪迴業,每天還繼續搞六道輪迴,這句佛號念得不起作用。只可以說,阿賴耶裡頭種個種子,來生後世遇到淨宗,再接著幹!除這一點好處之外,今生今世要得到利益,我們沒有這個分。所以這個順要隨順寂靜、隨順清淨心、隨順平等心,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幹什麼,我們也不放在心上,好事很好,歡喜;壞事也好,也都不要放在心上。千言萬語,就是得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們的問題真解決了。自己問題能解決,才能幫助別人。同學們,我們有緣,在衛星電視、在網路,我們一起學習,還有一點綿薄能力,盡心盡力為正法久住做一點好事,為念佛往生做真實的利益,這就對了。一定要用經題上所說的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清淨平等覺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隨順忍。

  第三,「菩薩不見有法之生,不見有法之滅;若不生則不滅,不滅則無盡」,無盡就離垢,離垢就不壞,不壞就不動,不動就是寂滅,這是第三無生法忍。無生法忍,現在我們的概念很清楚、很明白,比古人講得還清楚。這是量子力學家他們最近發現的,提出這些報告,我們看到了,知道三種現象都不是真的,所有的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就是起心動念)跟自然現象皆不可得。既然不可得,我們對於一切法的控制、佔有,這個念頭就是妄念,這個念頭就是造業,我就不再造這個業,生活隨喜就好,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有也好沒有也好,不要再計較,心就定下來。每天要幹的事情,一心念佛,專念阿彌陀佛。聽經,幫助我們增長信願,是為這個。對極樂世界愈清楚愈明白,信心堅定,能生歡喜心。這個世界太美好了,是我們自性變現的,不是外來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跟我們的關係何等的密切,真正就像是老家一樣。往生極樂世界是回老家,不陌生。在六道裡頭,無論輪迴哪一道,可以說都相當陌生,只有到極樂世界是回老家。這些事實真相都得搞清楚、搞明白。

  疑惑為什麼不能斷?經教了解得不夠透徹,善根福德沒有人深厚。這鄉下阿公阿婆善根深厚,我們比不上他,他聽一句,他就信到底,叫他一天念三萬聲佛號,他一聲都不缺。這樣的人好度,他學了他真幹。我們學上智學不到,學下愚應該可以學得到,為什麼學不到?煩惱習氣不肯放下,原因就在此地。煩惱習氣要放下,就學到了,就成功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