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六百五十五頁,從第一行看起。科題「說法利生」,分兩小科,第一「樹說法」。請看經文:

  【微風徐動。吹諸枝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請看註解,「右」,右面這兩行經文,「顯樹能演說妙法,不可思議之益。妙法者,第一最勝不可思議之法」。通常我們看到妙法,就會想到《法華經》,就聯想到不可思議之法,不可思議的利益。「《法華玄義序》曰:妙者,褒美不可思議之法也。」褒是獎勵的意思,說這個法不可思議。佛不常講,一般人也不常遇到,為什麼?決定是成佛之法。如果不是成佛的機緣成熟,佛不說這個法。世尊說法是應機而說,我們是什麼程度、什麼樣的福分,有什麼樣的功德之所感,佛一定是如其感而應之。妙法之感不容易,《法華》是妙法,我們能夠想到,世尊當時出現在世間,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法華》是最後說的。等於辦學,最初辦小學,人只是小根器,這個器非常契機,十二年講阿含。阿含講什麼?就是現在我們常講的,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講這些法。對一般世人非常有受用,正是他所需要的,也是他的程度能夠理解、能夠接受的。十二年之後講方等,方等好比是中學,阿含是小學,中學八年。方等是大乘的預備班,預科,準備接受大乘的,八年,加上前面十二年,二十年,這就不可思議了。二十年的基礎,才給你宣講大乘。大乘是般若,講了多久?二十二年。由此可知,世尊說法四十九年,般若佔一半,差不多一半,二十二年。最後八年講法華,法華是研究所,成佛之法。佛門所謂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楞嚴經》開智慧,《法華經》成佛。妙法必定是成佛之法,才稱之為妙。淨土是妙法,往生就是成佛,所以這個不可思議的經典。

  「風吹寶樹枝葉」,樹,樹的根、本、幹、枝、條、葉全是無量珍寶所成,這個珍寶相碰的時候,音聲就非常美妙。我們這個世間風鈴,風鈴一般是銅的,也有用玉石,用翡翠、瑪瑙做的,很少,那非常名貴,這個聲音非常好聽。西方極樂世界風吹樹葉,就像交響樂一樣,「所發音聲,演說不可稱量之微妙法音」,這個確實是妙。為什麼?聽的人聽這個音聲,喜歡聽什麼經,那個聲音就是講這部經的聲音。兩個人在一起聽,我想聽《華嚴》,你想聽《法華》,我們兩個各人聽的就是各人要的,一點都不雜;千萬人聽,一一如願,這才真妙!「故云,演出無量妙法音聲」。

  「曇師曰」,曇鸞法師《往生論》註解裡頭說的,「此聲為佛事,焉可思議」。極樂世界風吹樹葉的音聲能做佛事。佛事是幫助眾生開悟的事情,都叫做佛事。佛是覺悟的意思,所以佛事是覺悟的事,能幫眾生破迷開悟、斷疑生信,這都叫佛事。不是現在所謂經懺佛事,不是這個東西,佛陀在世這些事情沒有,全是教學。所以,釋迦牟尼佛每天講經教學,那叫佛事,釋迦牟尼佛的事業,每天幹的是這個事。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每天講經教學,就是阿彌陀佛的佛事。下面指「佛事者,指諸佛之教化,亦即一切有益於佛道之事。通常以祈福超薦等法會,稱為佛事」,這是現在世俗稱之為佛事,我們要懂。「極樂國土,樹發音聲能作佛事,故曇師讚為不可思議也」。

  「又此音聲,清暢哀亮,微妙和雅」。義寂大師解釋說,「清者清淨,聞者不生濁染心故」。聽到這個聲音,不會有邪思,不會產生惡念,這叫清淨。揚是宣揚,「由能宣揚實相法故」,實相法是真實法。彼本作「清揚」,今本翻作「清暢」,暢是通暢的意思,歡暢的意思,能令聽者舒暢。又具通曉的意思,通達、曉了,「能令聞者通達實相法故」,聽了會開悟。「哀者悲哀,聞者能生大悲心故」。這個經文裡頭講到六道眾生,講到十法界,會讓聽的人生起大悲心。我們要像佛菩薩一樣,要全心全力幫助這些苦難眾生。苦難眾生由於不聽聞正法故,他有邪思、他有惡念、他有邪惡的行為,招感惡道的果報,這是菩薩遇到,一定會起感應道交去幫助他。亮,明亮、響亮,也有透徹、顯露,有這些意思在,「由能開發智慧明故」。這些都是說音聲說法的功德,有這麼多好處。

  「微者微密,其音微密如梵響故」,梵響是大梵天的音樂。梵這個字就是清淨,梵天的音樂聽了讓人感到非常舒暢,能把我們一些雜念、惡念都消除,它有這麼大的功德。「妙者妙善,其音妙善似鸞聲故」,鸞是鳳凰一類的,叫的聲音很好聽。「和者調和,音韻克調,宮商和故」,這就是交響樂裡面的和聲。「雅者雅正」,這個音調不邪,「順佛法故」,雅是隨順正法,隨順正道。上面所說的「音聲之德,非但於天中最為殊特」,這是講在諸天,在諸天這個音聲非常殊勝、奇特,「亦於十方世界中,最為第一」。不但諸天不能為比,就是十方諸佛剎土,極樂世界這些樹林、花鳥所發的音聲都是最為第一。

  第二段,「樹利生」。這個利生裡頭有三種,第一種「聞觸根淨」,聞是聞到香氣,觸是你碰到它,你接觸它,六根清淨,有這個功德。我們看經文:

  【若有眾生。睹菩提樹。】

  你看見了。

  【聞聲。】

  你聽到風吹枝葉的聲音。

  【嗅香。】

  樹有香氣,你聞到了。

  【嘗其果味。】

  這樹有果實。

  【觸其光影。】

  你接觸到它的光,或者接觸到樹影。

  【念樹功德。】

  樹有這麼多的功德。

  【皆得六根清徹。無諸惱患。】

  自自然然就把煩惱化解,這不可思議。「右顯樹作饒益」,益是利益,饒是豐饒,就是豐饒的利益,我們講豐富的利益、很多的利益、圓滿的利益。「廣施真實之利」,帶給我們真實的利益。「眾生若有目見此樹」,你看見了,「耳聞其聲,鼻嗅其香,口嘗其果味,身觸其光影,或意根憶念樹之功德」,想樹的功德,「如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其中任何一根,能緣此樹皆得不退、得忍、成佛之勝益」。你看看,這三種真實利益,第一個利益,不退,第二個得定,得忍就是得定,最後成佛。極樂世界菩提樹到處都有,不僅是菩提,所有樹都像菩提樹一樣的功德,所以能成就殊勝的利益。

  「首云,皆得六根清徹」,這第一段說的。《會疏》解釋說:「耳根無垢為清,徹聽眾音曰徹。」「依此以例餘根,則眼根無垢曰清,徹見眾色曰徹。乃至意根,則意根無垢曰清,徹了諸法曰徹。六根各發勝智,皆得清徹。故曰六根清徹」。《會疏》裡頭解釋得好,為我們說明,極樂世界這是無比殊勝莊嚴的一種。我們這個世界,青山、古樹品類也不少,也能令人生歡喜心,但是沒有這樣的殊勝。你接觸之後,能得不退轉、能得忍、能成佛,這種利益都沒有,只能夠讓人賞心悅目而已。

  「惱者,《箋註》曰」,《箋註》是民國初年丁福保居士註的《無量壽經箋註》,為我們解釋『無諸惱患』,煩惱都沒有了。「惱,心所名,小煩惱地法之一」,這小煩惱。小煩惱有十個,中煩惱有兩個,大煩惱有六個,大煩惱叫根本煩惱。惱,煩惱。「無明、放逸、懈怠、不信、惛沉、掉舉此六者,名為大煩惱地法」。大,這是隨煩惱,大隨煩惱、中隨煩惱、小隨煩惱。根本是最嚴重的,根本煩惱六個,貪瞋痴慢疑,後頭有個惡見。惡見就是見惑,五種見惑合在一起叫惡見。

  這裡面有不信,這是我們學佛最嚴重的障礙,我們今天學佛功夫不得力,這些煩惱幾乎都有。無明,我們對於佛法所講的理論、方法不是很清楚,沒有透徹了解,障礙功夫得力。另外是放逸,放逸就是很隨便,馬虎、不認真;懈怠,懶散。所以沒有真信。淨宗知難行易,把這個裡面道理搞清楚、搞明白,確實不是容易事情。我們自己是個過來人,六十年,整整六十年,對於這樁事情才沒有疑惑了。六十年如果不是天天接觸經教,六十年還是搞不清楚。多少在家、出家學佛,搞一輩子都沒有搞清楚,到最後不能往生,還是搞輪迴,這種人太多太多了。早年,這總得四、五十年前的事情,李老師常講,講台中蓮社的,不講外頭,在家裡講的,我們自己的蓮友。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三個、五個;換句話說,九千九百九十五個不能往生。能來生再到人道,生到天道,不錯了!為什麼?信心不具足。

  我們感到很遺憾,那個時候年輕沒智慧,要有智慧我們勸勸李老師,把其他的工作辭掉,不要搞那麼多事情,把時間都浪費掉了。搞的事業太多,蓮社、圖書館、幼兒園、菩提醫院、養老院,他搞東西太多了。還有兩個學校教書,自己本身的工作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祕書。真的,工作量太大了。在台中,一個星期講經一次,一次兩個小時,有台語翻譯,實際上一個小時。所以一年的經,講一年也不過五十天,五十個小時。五十小時都不到,大概四十五個小時,過年放假就停了,大概一年四十五個小時。所以有些年輕人到台中去,老師是好,但是進度太慢了,這到哪一年才學得會!

  我去的時候我很歡喜,我那個時候跟一些年輕的朋友說,我說他這老人教學的方法對我很適合。為什麼?我學得很輕鬆、很愉快。如果他一個星期講兩次,還行,我還能跟得上;一個星期講四次、五次,我就很緊張了。能接受,就是一點空都沒有了。因為聽經,講經要準備功課,聽經也要準備。我聽經,我找古人的註解我先看,看了之後,聽他老人家講,他是怎麼個講法的。他講得好,好在哪裡,我要能看得出來,我才會學到東西。所以我聽一次講經,至少要花十個小時,有時候二十個小時去準備,充分的準備。所以我聽完之後,我有能力把他所講的重複講一遍,一個星期之內,我能夠講到九成。也就是他講一個小時,我要上台複講,大概可以講到五十五分鐘,我有這個能力。充分準備。

  他每個星期還上一堂國文課,那一堂國文課是三個小時,晚上,那也很受用,講古文。我在那個時候這些力量全部都用在經教上,古文隨喜,旁聽。所以,那真有好處,底子打得深。初學,那個教初學好。初學天天講、天天聽,聽個三年什麼也不會,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聽的都還給老師了。聽了之後就能講,能講得跟老師差不多,複講!複講就是把老師的東西都講出來,不可以增加,減少一點沒有關係,漏掉了,不能自己去添加,這個不許可的。這是我在台中住了十年,根是這麼紮下來的。所以信心比什麼都重要。

  昏沉、掉舉,這在平常用功的時候常常犯。昏沉是精神提不起來,聽經的時候打瞌睡;掉舉是心裡面念頭太多,複雜,這心一上下止不住,心浮氣躁,這個很難學東西。所以這些煩惱常常犯。怎樣把這些煩惱消除?念佛是不二法門,真誠心去念。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口裡頭只有這一句佛號,這些東西全部都沒有,你的清淨心會現前,清淨心現前就生智慧。昏沉、掉舉是決定生不了智慧,尤其是掉舉,掉舉就是我們現在叫它心浮氣躁。

  「謂自己因自身知惡事為惡事而不改」,不是自己不知道,知道這個事情不好,還幹惡事,為就是作惡。知惡事能不為惡事,不錯。知惡事還幹惡事而不改,「執著至飽」,這個飽就是滿,就是你幹不善的事幹得很多。好事可以多做,不善的事不可以。但是今天這個社會,我們看許多人作惡,真的做到飽,不但飽,他超飽。他知不知道?知道。「不用他人之諫言」,別人勸告他不聽。「但自懊惱煩悶也」,這就是說他良心還沒有昧,還是有良心,受到良心責備。為什麼不聽人勸告?傲慢,面子問題,知道錯了,面子放不下,繼續錯下去。這個時候常常有自責,但是他沒有這個勇氣來改過自新,沒有勇氣懺悔。懺悔要勇氣,尤其是在大庭廣眾那麼多人,把自己的過失說出來,這不是容易事情,要相當的勇氣,真正發露懺悔。

  「又為二十隨煩惱之一。貪、瞋、痴、慢、疑、惡見,名為根本煩惱。從根本煩惱流出者,名為隨煩惱」。前面所說的這隨煩惱,大隨、中隨、小隨。中隨是無慚、無愧,就是兩個,不知道慚愧。「謂追想過去之行事,或由現在之事物不滿於意,自懊惱之精神作用也」,這是解釋什麼叫隨煩惱。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無明到掉舉這六種,這大隨煩惱,人常有。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信,如果真信,這些煩惱縱然有,很輕,不嚴重。不信就是迷,心地迷惑,這個東西起很大的作用。

  「又《唯識述記》曰」,跟我們解釋煩惱兩個字的意思,「曰:煩是擾義」,擾亂,這個擾亂是心理上擾亂,「惱是亂義」,雜念很多。「遠離惱亂之患,故曰無諸惱患」。在極樂世界,聽到、看到、接觸到這些樹的音聲、色相,乃至於觸到它的光影,這些煩惱、惱患都沒有了,都能夠得到六根清徹,這個功德利益就不可思議了。下面兩句:

  【住不退轉。至成佛道。】

  「乃至得不退轉,直至成佛」。我們在這個世間修行,不要說成佛,證個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努力一輩子未必能得到。這什麼原因?障緣太重了。西方極樂世界沒這個障緣,西方世界全是助緣,沒有一樣不是幫助你、提升你,幫助你消業障,幫助你轉煩惱,轉煩惱為菩提。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成就快速,你會法喜充滿。我們在這個世間,不可能每天看到自己進步,所以日子很難過;天天看到自己進步,那就快樂無比。我們今天能夠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進步一點,就算不錯了,不容易看到了。一個月比一個月進步比較多,一年比一年這個一般用功的人都能體會到。極樂世界是天天看到自己進步,你說他多快樂、他多歡喜,這法喜有來源。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

  【復由見彼樹故。獲三種忍。一音響忍。二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這段經文也是非常不可思議,「見樹得忍」。前面遍舉六根,這段只講見,見是眼根,「蓋標眼根以例餘根」,這個意思深。見樹能得忍,聽音聲、嗅花果的香、嘗花果的味,意思就是說,一一都能成就這三種忍。這三種忍,意思有淺深不同,所以這一章的註解就很豐富。念老引經據典,把這些古註全抄在這個地方,我們一覽無餘,他提供我們學習的參考資料,我們要感恩。

  「此處見樹成忍正是第四十一願樹現佛剎願,與第四十七願聞名得忍願」,這兩願之所攝,也是這兩願之所成就。《會疏》解釋:「仰唯道場樹者,正是正覺果滿之標幟。」正覺果滿是阿彌陀佛,菩提樹是阿彌陀佛的標幟,就像旗號一樣,讓一切眾生仰慕,從這裡生起信心。「名號,即是本願成就之實體」,這個講得好,「故願以聞名為得忍因,成就以見樹明其相」。我們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將來就會得這三種忍,這個忍是定,這三種定,這是大菩薩所證得的。我們種下因,成就在西方極樂世界,見樹你就明其相。括弧裡說,「謂彌陀大願既已成就,則以見樹證明得忍之事相」。「彼聞名,即道場樹之妙聲」,這有證據。小本《彌陀經》上說,「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見樹如是,聞香亦如是,六根接觸這個樹,甚至於這樹的光、樹的影,都會讓你自自然然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此見樹,即阿彌陀之果德也。以此況彼」,用這個來比這部經上所說的,此是小本《阿彌陀經》,彼就是《無量壽經》,「聞名得忍,益彌著明也」,這個益彌是格外顯得清楚、明瞭。

  「總之,名號與樹,皆是果地大覺妙德之所顯」。確實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的依正莊嚴,都是阿彌陀佛本願與五劫修行功德之成就,自然顯現出西方極樂世界。你說極樂世界從哪來的?阿彌陀佛從哪來?本願功德之所成就。你看到極樂世界的依報,就是環境,一切環境裡面都是如來果地上妙德的流露。樹如是,八功德水如是,眾寶莊嚴如是,沒有一樣不如是。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人,在蓮花裡面產生蛻變。就像蠶,蠶結成繭,在繭裡面就產生變化,成熟了,繭破了,牠飛出來,變成蛾,有翅膀了。我們每個往生的人,在蓮花裡面就產生了變化,自自然然的變化。蓮花一開,出來的時候,跟阿彌陀佛、跟一切大眾身相圓滿沒有兩樣,化生。沒有看到像極樂世界有小孩慢慢長大,不是的,它沒有這種現象,全部都是化生。從蓮花一出來,跟大眾完全一樣,相貌相同,皆是金剛不壞身,經典裡面講的紫磨真金色身,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

  我們在前面講這個蓮胎,我把它形容成阿彌陀佛的胎教。因為蓮花從哪裡來的?蓮花是阿彌陀佛的真心、智慧、願力、威神之所變現。但是也得要眾生所感,眾生念佛,蓮池裡頭就有一個花苞,你愈用功、愈勤奮,這個花苞就愈長愈大。所以在極樂世界,看到有大小不同的只有蓮花,除蓮花之外看不到。這個人念佛後來退了心,改變主意學別的法門去了,這蓮花就枯掉了。所以,在極樂世界看到唯一的變化,就是蓮花。從蓮花看到念佛的人功夫在那裡變化,功夫的淺深在蓮花可以看見,功夫深的蓮花愈來愈大。功夫真正得力的,往生到極樂世界,花開得有早、有晚,這就是我們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確實是微妙至極。

  所以念老在這裡,總結《會疏》說「總之,名號與樹,皆是果地大覺妙德之所顯,皆是圓圓果海,圓融具德。皆是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皆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就是法性。下面這一句,「亦即是當人自性,故能有如是不可思議真實之利也」,這句話是決定不能少的。彌陀自性跟我們自己的自性是一不是二,所以彌陀能顯,我們也能顯。我們今天迷失了自性,所以顯示不出來。我們念佛是藉著阿彌陀佛,藉著他的大徹大悟、大德大能,把我們的自性功德引發出來,就是這個意思。前面蕅益大師告訴我們,念佛是把阿彌陀佛的自性功德,轉變成自己的自性功德,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修行無量劫的成就,我們沒有他那麼樣成就,能轉他的嗎?能,真的能。阿彌陀佛這盞燈點亮了,我這盞燈不亮,我藉他的光把我點亮,我的光跟他光是一個光,不是兩個光,就這個意思。是用阿彌陀佛的功德,引發自己自性裡頭的本願功德,這是念佛成佛的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故能有如是不可思議真實之利。

  「但名號則聲聞十方,普被三根」,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沒有不知道阿彌陀佛名號的。我們這個地方?有!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來了。十方怎麼知道?一切諸佛如來都不斷的在宣揚,不斷的在勸大家,要信、要願、要念佛求生淨土。為什麼?只有這個法門幫助你快速成就,其他法門也行,慢,時間要很久。只有這個法門無比的快速,一生圓滿成就,其他的法門都要多生多劫,一生成就的只有這一門。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都不容易。在今天這個時代,像我們的根性,離開這個法門,任何法門我們修學都不能成就;就是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我們得不到,這是真的。但是這個法門一得往生,成就比他們就高得太多了。天台家講四教,藏通別圓;華嚴講五教,小始終頓圓;念佛法門,圓頓大教、圓頓大法,圓是究竟圓滿,頓是快速,一生就成就了。我們一定要珍惜機緣,世出世間什麼事都是小事,念佛往生淨土是唯一的一樁大事。名號聲聞十方,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諸佛菩薩確實為他宣揚。

  「見樹則唯有神遊淨土」,你見菩提樹,你一定是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你才見到。神遊,往生是神識去往生的,不是這個身體。這個身體不清淨,那個地方是淨土,所以這個身體是沒有辦法進去的。必須把這個身體捨掉,神識往生淨土,這遊就是往生。在六道裡也是如此,這個身死了,神識離開了。神識不離開,不叫做死,死是神識離開。神識離開,又去找一個身體,誰在主導?這個一定要曉得,自己的業力。不是佛菩薩,也不是天神,也不是閻羅王,什麼都不是,自己的業力。我們現在曉不曉得自己的業力?你懂得佛法,你了解事實真相,你細心的去反省,你就知道了,我來生會到哪裡去。從什麼地方知道?從你喜歡,你喜歡什麼事情,你就知道你到哪一道去。佛給我們把這個標準說出來,我們過去也曾經說過,不止一遍,這樁事情很重要。佛給我們講十法界無量因緣,不是單純的,很複雜。但是再多的因緣,哪個緣是第一個?這個佛跟我們說了。

  我們要記住,往生淨土是成佛,佛第一個因緣是什麼?平等心,平等是佛心!我們現在就得要練習平等,對人、對事、對物不分別、不執著,用平等心看待,我們到極樂世界成佛就非常快速。為什麼?你的心是佛心。菩薩的心是六度心,心裡頭念念不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你到極樂世界跟菩薩心一樣,馬上就變成菩薩。確實還有聲聞心的、緣覺心的,往生到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就這麼個道理。聲聞,四諦心,心裡常常念著苦集滅道,他是用這個方法斷煩惱證聲聞果。緣覺是十二因緣,這十二個斷掉一個就脫離輪迴,叫緣覺,比阿羅漢聰明。下面是六道,天道,上品十善、慈悲喜捨,來生你就到天道去。五戒十善,中品十善,中國傳統文化裡面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常常放在心上,來生得人道。下面這三惡道。貪心,貪心很重,什麼都想佔有,自己擁有的不能給別人,叫吝嗇,叫慳貪,這個念頭深是鬼道,鬼道貪心重;瞋恚重,很容易發脾氣,地獄道,地獄是瞋恚道;愚痴,愚痴是是非善惡搞不清楚,迷迷糊糊,畜生道。第一個因。

  那我們只看我們的習氣偏重在那一個,就曉得,如果不能往生,自己往哪裡去。這業力牽著你去,於佛菩薩、於天地鬼神毫不相關;換句話說,六道輪迴自己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這個不能不知道!大乘教裡佛常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這個意思就是你決定不能靠別人,一定要完全靠自己。自己有功夫,別人給增上緣給你行,別人只能有增上緣,幫你一把力,你自己沒有這個因,誰都幫不上。這不能不曉得。日常生活當中,所以我們必須要養成心裡上有阿彌陀佛,常常想著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把其他一切執著統統放下。這個世間,沒有的不想,有的都不放在心上,讓我們心裡頭沒有任何負擔,心就清淨了,心裡沒有事。功夫好的,真的像前面蓮池、蕅益大師所說的,想什麼時候往生都可以。還有壽命,不要了,阿彌陀佛真能來接你走!到極樂世界,一定是阿彌陀佛來接,阿彌陀佛不接,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你找不到。所以一定要來接。

  阿彌陀佛每天,那是化身,化無量無邊身,去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的人。接引裡面大多數是往生壽命到了,命終的時候他來接引。只有少數的,對於這些道理清楚明瞭,還有壽命不要了,我提早去,阿彌陀佛也會來接引你,我們起心動念佛全知道。這個地方決定不要懷疑,往生的人那麼多,阿彌陀佛會不會把我漏掉?這個念頭不好,有這個念頭也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邊地疑城,那個虧就吃大了。要知道阿彌陀佛他的能力無量無邊,我們到極樂世界會跟他一樣,智慧、神通、道力都很相似。

  所以,聞名在十方能做到,普被三根,見樹那一定要神遊淨土,往生極樂世界你才能見到。「目瞻寶樹,方能獲益」,像經上所講的這個利益,你只一看到樹,這利益你就得到。「兩者相比,則聞名得忍之益,更為顯著」,更清楚、更明白。「故《會疏》曰:以此況彼,聞名得忍,益彌著明也」。我們聽名得忍是在此地,見樹得忍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見樹沒有一個不得忍的,在我們這個地方聞名得忍,不見得,為什麼?業障太重了。甚至於還半信半疑,那你怎麼能得到?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每個學佛、念佛的人誠敬心不一樣,有幾分誠敬心。真有誠敬心的人,心裡面除了阿彌陀佛之外,確實一個雜念沒有。道場裡頭如果有一個這樣的人,我們一定要尊重他,為什麼?他是真修,百分之百的圓修圓證。他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人有福報,沾他的光,這是真的寶。

  哪些人?阿公阿婆,多半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你教他這一句阿彌陀佛,他真念,真念,他真信,不懷疑,真想往生。他這一句佛號,沒有夾雜、沒有懷疑、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功夫純。將來他往生極樂世界,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一般人比不上。你看他那個樣子,傻乎乎的,什麼都不懂,你跟他講話,他跟你笑咪咪的,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中斷。也不知道你講的話他聽懂沒聽懂,他就是一句話回你,阿彌陀佛。上一次有位法師來看我,我跟他講這個,講這個話,他告訴我他們寺廟裡頭就有四、五個。我說那還得了,有一個都不得了,有四、五個。我說你們的道場會興旺,你們的道場不會有災難,你們的修學會如法。為什麼?這四、五個人真菩薩,千萬不能小看他,他保佑你們。

  家庭裡面,這事有。我早年在佛光山教書,四十多年前,四十五年前,佛光山有個長工,就是長年在佛光山做工的,他們的工程是不間斷的。這個長工是將軍鄉人,台南將軍鄉,離佛光山不遠。他告訴我們,他的鄰居一個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不長,三年時間。這個老太太,兒子娶個媳婦,媳婦學佛。她自己算是一個信神的,因為她對什麼叫佛她不懂,人非常慈悲,什麼神她都拜,到處燒香,上廟拜神、拜佛。媳婦勸她,這有善根,她接受了,媳婦教她不要到處拜,家裡頭設個佛堂,供西方三聖,叫她在家專念阿彌陀佛。她聽話,以後就不到外面去,就在家裡小佛堂,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年。往生的這天,她也沒告訴家人,這是什麼?智慧,告訴家人,家人要留她,不能走,要留她。不說。晚上走的,吃晚飯的時候,這預知時至。她告訴她的兒子媳婦家人不要等她,她說她去洗個澡,你們先吃。可是兒子媳婦很孝順,還是等她,等了很久,怎麼還沒有出來?去看,真的洗了澡,換了衣服。人不在房間,也不在浴室,叫她,沒有聲音。走到小佛堂裡看看,她站在佛面前,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叫她不答應,仔細一看,死了,走了。

  這個傳出去之後,將軍鄉一帶真念佛了,那裡人全被她度了,她在表演,不是假的。所以這個長工告訴我們,念佛是真的,一點不假,勸我們要念佛,替我們上了一堂課,非常精彩的一堂課。我有時候在台灣南部提出來,很多人知道這個事情,告訴我真有這回事情,他們知道。所以,我們對這樣的念佛人要重視。李老師一生很重視這樣的人,他很尊敬。他常跟我說,他想學,學不像!這古人講的「愚不可及」。「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上智是絕頂聰明智慧,一提他馬上就曉得,他真幹;那是下愚。上智跟下愚,他們功夫是平等的,他們果報是平等的。

  我們在香港看到倓虛老法師,這是二戰之後,倓老法師一直就住在香港,這是天台宗近代的一位祖師,諦閑法師的學生。諦閑老法師,民國初年天台宗的大德,沒有人不景仰。他常常講故事給大家聽,兩個徒弟,一個念佛的,一個參禪的。參禪的不錯,算是很有成就了。出家的時候已經有了家庭,堅定要出家,太太不答應。他真出家了,太太跳水自殺,沒法子,他還是真出家。喜歡參禪,他把他送在鎮江金山寺,那個時候是中國禪宗道場最殊勝的一個。他去,做清眾,禪堂裡面住了十幾二十年,慢慢的被老和尚提升,把他提到首座,地位高了。首座就是學校裡的教務長,從學生提升到這麼高的地位,當到首座和尚,僅次於住持。皈依的人多了,供養多了,妄念就起來,傲慢就生起來。這個心一動,護法神就走了。護法神走了,他的冤親債主就附身了,冤親債主誰?他太太。可見得他太太那個靈魂沒離開他,就在他周邊等機會,她等到機會了,附身。附身什麼?他無緣無故他想跳水,跳了二、三次,還好被人救起來。金山寺的老和尚覺得這個不行,這對我們道風有關係,首座和尚怎麼會跳江自殺?這不像話,傳出去不好聽。就寫信告訴諦閑老和尚,請他來把他帶回去。

  老和尚給他帶回去了,坐船回去,一路平安無事,到了寧波觀宗寺。因為他曾經做過首座,在佛門是有地位的,就給他單獨的一個寮房。住了沒多久,有一天早晨吃飯,每天吃飯都他們在一桌,跟老和尚在一起,這天早晨吃飯他沒有來。諦老說,怎麼回事?吃飯怎麼還沒起來?就派人去看看,門是關著的,拴著的。把它撥開,撥開之後,房間裡沒有人,它後頭有個窗戶,窗戶打開的。告訴老和尚,老和尚說不對,是不是翻窗子出去,又去跳河了?因為它附近就有條小河,小河還走船,走帆船的。他說那裡會淹死人,是不是又去了?趕快去找。大家分頭去找,找了一里多路,看到了屍首,漂在岸邊,就把他抬回來了。怎麼回事情,沒人知道。那好吧,抬回來,給他念念經做個超度佛事,再把他安葬。正在這個時候,他還有個女兒,在沒有出家之前他有個女兒,女兒還在,女兒哭哭啼啼來找老和尚。老和尚一看到她:妳來得正好,妳爸爸出了事情。她給老和尚說,昨天晚上作夢,夢到她爸爸媽媽今天要去上任去。老和尚一聽,上任,上什麼任?她說,爸爸當土地公,媽媽是土地婆,他們今天上任。

  諦閑老和尚一聽,明白了,正好廟前面新修了個土地廟:可能就是他,好,佛事到土地廟面前做。土地廟做佛事,諦閑法師就說了:如果真的你到這個地方來上任,你就顯一點神通給我們看看,也讓我們曉得你到這裡來做了土地公。真的,他們做佛事,這個佛事台前面有個小旋風,這旋風,轉了很久。老和尚點點頭,好,我知道了。你看,學禪當到首座和尚,最後的結果去當土地公去了。那個念佛的鍋漏匠,也念了三年佛,時間不長,三年,站著往生。不能比!這個參禪的參了二十多年,最後還是被太太綁架,綁去當土地公去了。諦老常講這個故事提醒大家,念佛求生淨土重要!

  鍋漏匠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活得很辛苦,一定找到諦閑法師要出家。諦閑法師也沒有法子,因為什麼?從小的時候玩伴,一個村莊上長大的。四十多歲了,他說你要出家,五堂功課你都學不會,那個東西要背的。學不會五堂功課,你在這個寺廟裡人家瞧不起你,不讓你住,你不會經懺佛事。講經,你念書來不及了,四十歲很難學成功了。他又賴著不肯走。最後老和尚沒有辦法,他說那我給你提個條件,你能答應,我就收你做徒弟,你不能答應,到別的地方去好了。他說行,你什麼條件我都答應。他說好,你真聽話,你出家,不要住在寺廟裡,他到寧波鄉下找個破廟,沒人住的,你到那邊去住。他說我替你找一個信徒,照顧你的生活。找個老太婆給他燒兩頓飯,中午、晚上,給他洗洗衣服照顧他。早餐你自己去搞去。就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念下去,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接著念,不分晝夜。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趕緊接著念,三年。

  這個方法好,一點壓力都沒有。他就一個人,他也沒有什麼早晚課,反正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坐著念也行,走著念也行,毫無拘束,累了休息。三年,預知時至。他也沒跟人說,只是往生前一天,他離開寺廟。他在這個寺廟住三年,從來沒有出過門。到城裡面去,大概看看親戚朋友,見最後一次面,也不說。當晚就回來了,告訴老太太,明天不要替我燒飯。老太太以為三年沒出門,今天到城裡去見朋友,大概明天有人請他吃飯,明天不要燒飯。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老太太不放心,到廟裡再看看,師父在不在。結果到廟裡叫,沒人答應,一看到,他站在佛堂前面,面對著佛像,站在那裡不動。叫他也不答應,仔細一看,走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走的。

  馬上把這個信息傳給這些鄰居、學佛的朋友們,大家都來。這怎麼辦?在鄉下從來沒有看到人是站著死的,真是新聞,趕緊派人到寧波觀宗寺去通知諦閑老和尚。走路去,沒有交通工具,一個來回三天,他就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老和尚看到這個樣子非常讚歎,歡喜,就說,也告訴大家:「你沒有白出家,你的成就超過那些弘宗研教的法師」,弘宗是參禪的,研教的是講經的法師,超過了,「超過那些名山方丈住持」,都比不上你。你看多瀟灑、多自在,一點都不假,到極樂世界就作佛去了。什麼都不懂,就這樣念三年佛,他真信、真願,他真幹。我們想想,他往生是什麼品位?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上輩往生,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他總在這三個位次上。

  他為什麼能這樣發憤?他的生活太苦了。做鍋漏匠,鍋漏匠是很低級的職業,每天挑個擔子,一個擔子那一邊是個小火爐,炭爐,補鍋、補碗。人家鍋碗打破了,鄉下人還能把它補了再可以用。補一個鍋,兩個銅板吧!你就想他的生活多苦,他一天一毛錢都賺不到。那個時候一毛錢三十個銅板,補個鍋、一個碗,頂多二、三個銅板。都在鄉下,城裡比較富裕,鍋碗破了就不用了。只有鄉下人捨不得,鍋碗破了就留在那裡,等,這個鍋漏匠一年會來巡迴二、三次,等他來拿去補。所以非常辛苦。這一下遇到這個法門,你看,三年,有吃、有穿,又有地方住,又不要去那麼辛苦,就這麼一句佛號拼命念,念到有這麼好的成就,這他都沒有想到。老和尚當年給他說一句話,他也是耳邊風沒留意,就告訴他,將來一定有好處。他從來不問有什麼好處,他不問,他就是念到底。你教我一句阿彌陀佛,這個好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這都是來作證轉的,比講經說法效果還殊勝,做給你看。

  鍋漏匠我們沒有看到,決定不是假的,倓虛法師常講。倓虛是同學,那是諦閑老和尚剃度的徒弟,倓虛是諦老的學生,佛學院的學生。台南將軍鄉的,那親耳所聞,那個時候她往生好像就前一年,前一年的事情,還在佛光山開山之後。我到佛光山教書,佛光山大概才開山大概四年,今年好像四十六年了。這使我們永遠記住,認真學習。

  下面講「得忍」,「信難信之理而不惑為忍」。像鍋漏匠,這個就是一聽他就相信了。理他不懂,他相信他師父,師父講的話不會騙他,師父講的話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這叫得忍,一點折扣都不打。將軍鄉這個老太太,聽到媳婦的勸告她就接受了,她沒有懷疑,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人家三年也是站著往生。真的是難信之理、難信之法,他一點不懷疑,這個不惑是不懷疑,完全相信、完全接受。《淨影疏》上說:「慧心安法,名之為忍。」這個心是真實智慧。他雖然什麼都不懂,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可是這樣難信之法他居然能相信,居然能依教奉行,這叫忍。又《大乘義章》十一卷裡面說:「於法實相,安住為忍」,這是一般學教的。釋迦牟尼佛講《般若經》,《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這是非常難以相信。但是前面有二十年的基礎,才開始給你講般若,般若講空,大家才能聽得進去。一開頭就給你講般若,會把人講跑掉,他不相信。所以能安住。

  「《會疏》云:智行增進名法忍」,智是智慧,講解門,行是修行。智是看破,行是放下,看破、放下都能有進步。天天有進步這個難;每個星期都有進步,這就很了不起,這人肯定成就;每個月都有進步,一個月一個月看,月月都有進步,他的成功可以預料。如果看不到進步,這一生到最後就是個不定法,不定到哪裡去了,那要看你最後臨命終時的緣分。臨命終時緣分殊勝,還行,遇到正知正見的善知識,你還沒有斷氣之前,勸你提起正念,一心觀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都能往生。你來生到哪一道去,關鍵在最後一念,前面我們講的十種心,最後一念是什麼樣的心,就感什麼樣的處所。六度心是菩薩;聲聞、緣覺的心是二乘;十善、慈悲喜捨,天道;五戒十善,人道,中國人講五常、四維、八德,這個念頭生起,人道。如果是貪心、愚痴、傲慢、瞋恚,那個麻煩大了,惡道去了!

  所以常常我們自己要警覺到,起心動念時候,第一個念頭是什麼?能夠覺察到好!這說明什麼?你不迷。時時刻刻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什麼心、動什麼念,自己清楚,就知道到哪一道的成分比較多。常常有念佛的念頭起來,好!這是到極樂世界的緣分。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