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我們接著看「十境」裡面的第七:
「諸見境,非一曰諸,邪解曰見。謂推理不當,而偏見分明,作決定解,名為見也」。首先解見的定義,見是什麼意思。諸見,那說的就是很多,不是一種,所以非一曰諸。這些見全是錯誤的,把事情、境界看錯了,推理不當,我們講的偏見、邪見。而把這種見解他以為是正確的,所以作決定解,這就正確的。這個諸見的見是這個意思。「此之諸見,或因禪發」,禪定當中,「或因聞發。因禪發者,謂初因心靜,後觀轉明,見解通徹,有如妙悟」。這是說正常的,禪定當中有境界,確實能看到宇宙的真相。像佛在經上常常告訴我們,八地以上能見到阿賴耶。阿賴耶是禪定當中見到的,跟現代科學,科學家也發現了,所說的完全相同,這就是正知正見,禪定裡面。禪定淺深廣狹不相同,太多太多了,每個人的功夫不一樣,因緣不相同。見解通徹,所謂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妙悟。這是一類。
「因聞發者,謂聽本不多,廣能曉悟,見解分明,問答聰辯」。這就是講,聞是聽經,聽多了,這解悟,但是也能夠開發智慧。聽經是什麼?真誠心、恭敬心,真誠到極處能開悟。聽得不多,像惠能大師確實聽得不多,但是人家心地清淨、心地真誠,所以他聽不多,他能開悟。廣能曉悟,見解分明,沒有學過的東西一聽就明白。「雖因禪因聞而發,既推理不當,皆屬邪見,實非辯悟」,這個一定要清楚。因禪而發、聞而發,只要是推理不當,這裡有個推理,就是我們講推想,想錯了,這都是邪見,這不是真正的辯才,不是真正開悟。遇到這種情形,「即須用觀觀之,令達正道,不為所障」。聞要與經教相應,就是正知正見,如果跟經教相違背,全是邪知邪見。從禪發的要跟性德相應,與性德相違背,那也是邪知邪見。
性德,自性清淨寂滅,中國古人所說的人性本善,這就是一個標準。如果我們所發的這個見不是純善純淨,那就是邪見。從本善延伸出來的,在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些與性德完全相應。在佛法裡面從自性延伸的性德,一般大家所知道的,十善、三皈、眾戒、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本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全是性德。在這部經第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講的就是五戒十善,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講得很細,經文分量很大,這是正知正見;與這些相背、不相應,那決定是邪知邪見,這個一定要知道。如果有發生錯誤,與自性的體相不相應的時候,須用觀觀之。這個觀就是十乘理觀,這十種觀裡面你去找對治的方法,令達正道,不為所障。「為是須用觀諸見境也」。錯誤的知見,在經教裡頭常常說的五種見惑,那是完全錯誤的,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從禪或者是從聞生出來不正確的多半都是邪見。
第八是「慢境」。這個慢是傲慢,自己仗恃自己的聰明才智,輕視別人,這個心就叫慢,這叫貢高我慢。「謂既伏諸見,妄執之心則息。無智者謂為涅槃」。這個既伏諸見是什麼境界?小乘初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五種見惑斷了,心定了,這個是破執著,只破了第一關,後面還有貪、瞋、痴、慢、疑,六個根本煩惱破一個,惡見破了,執著的心淡了,這個地方講息,不是真的息。在這個境界裡面,無智者以為是涅槃境界,心很清淨了,這個境界一般講輕安,境界現前,誤以為是寂滅。涅槃是寂滅,清淨寂滅,高!那是什麼?阿羅漢證的偏真涅槃,在這個地方產生誤會。
「濫叨高位」,認為自己證得阿羅漢了,其實沒證得,實際上連須陀洹也沒證得。自以為證得阿羅漢,確實有,這樣的人他不是說假話,他是誤會了,沒證得以為證得。我是初學佛的時候,碰到一個人,決定不是打妄語,誤會了,以為自己證得阿羅漢。我們也是老朋友,但是他年歲比我大,至少大概大我二十歲,所以我們跟他在一起就成晚輩。我出了家,到他們家裡頭看他,他告訴我這個事情,證阿羅漢果。搞了半天,我也沒辦法。最後我就想到,阿羅漢有六種神通,你有沒有?結果一問,一樣都沒有。我說那你沒證得。證得初果,就有天眼、天耳,這經上講得很清楚;證到二果,又加了兩樣,有宿命通、有他心通,就四種神通;證得三果,又加了一樣,神足通;證四果,六種神通都具足。那你一樣也沒通,我說這個在佛法稱作增上慢,這是一種誤會,沒證得以為證得。
修行有了境界,身心輕安,粗重的煩惱沒有了,你覺得這個境界不錯了,這是「起大輕慢」。這個慢心一發,傲慢心起來了,「廢於正行」,你修行功夫不能向上提升了,那個傲慢是嚴重障礙。「為是須觀慢境也」。這種境界很容易發生,常常有這種境界發生,一定要知道。為什麼?這個傲慢是末那識裡面的根,煩惱的根。末那四根支柱,我見、我愛、我痴、我慢,都從這個我來的。人沒有傲慢,不可能,人人都有,說沒有,這不可能的。必須到什麼時候才斷?證阿羅漢斷了,傲慢真斷了,但是還有習氣,傲慢的樣子,有時候還露了出來。要證到辟支佛果位,傲慢的習氣斷了,才真的完全看不出來、沒有了。這個自己不能不知道,傲慢是嚴重的障礙。慢心既發,廢於正行,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它都造成障礙,你就不能成就。所以也要用前面的觀法來觀慢境,觀這個境界。
第九,「二乘境」。小乘,「聲聞、緣覺」。聲聞「以四諦之法而修」,緣覺用十二因緣,觀十二因緣,都能夠「運出生死之苦」,這個生死之苦是講六道輪迴。聲聞用四諦,緣覺觀十二因緣,都能夠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叫「乘」。乘是車輛,坐著這個車輛可以遠行,可以超越,六道輪迴的界限可以超出。「謂見慢之心,既因修觀而息;則先世所習小志,因靜而生。蓋小志溺於空寂,不能至於大乘究竟之地」,我們先看到此地。這個見慢之心,前面所說的諸見境、第八慢境,這兩種境界,因修觀而息,把它息滅了。修十乘觀法,把這兩個伏了、放下了,也就是通過了。可是先世,這講過去世,肯定不止一世,說多世都學小乘,習就是修習,小志就是小乘法。小乘法是因靜,心地清淨,而生的。
所以心清淨,那也是一種享受,煩惱輕,但是他不長智慧。為什麼?小志溺於空寂,歡喜空寂的境界。這裡頭有禪悅,我們知道,四禪八定都有禪悅,何況小乘!禪裡頭有法喜。貪著,這個貪著就不能夠轉小成大,它的麻煩在這裡。轉是決定會轉,轉得慢,經論裡面佛告訴我們,阿羅漢、辟支佛決定會轉到大乘。但是一般阿羅漢迴小向大要兩萬劫,換句話說,這個兩萬劫他不能夠提升自己,在當中要停這麼久的時間。辟支佛要停一萬劫,一萬劫之後他會轉,阿羅漢兩萬劫才會轉。這也算是遭了難,像讀書留級不能向上提升,要經歷這麼長的時間他才覺悟,他才肯把小乘的偏空涅槃放下,才能夠修菩薩行。
下面,大師在此地舉了個比喻,「所謂寧起疥癩野干心,勿學聲聞、緣覺行」,這是大乘教裡常常用這兩句話警惕二乘。這個地方提到了野干,後頭有解釋,「野干似狐而小」,是狐狸一類,比狐狸小,「形色青黃,如狗群行,夜鳴如狼」。讓我們看到野干就想到黃鼠狼,應該就是這些小動物,黃鼠狼是群居。這是講的畜生道。為什麼說寧願墮畜生道,不學聲聞、緣覺行?畜生道那是不善的果報,報完了他就離開畜生,他又會到人間來,時間短。聲聞要兩萬劫,緣覺要一萬劫,這時間太長了。這個劫他沒有說小劫,沒有說小劫就是大劫。那大劫是娑婆世界成住壞空一次叫一個劫,那兩萬劫還得了!這比喻墮在小乘裡頭還不如在六道搞輪迴,意思在此地。
「故二乘境界若發」,這種境界現前了,貪著寂靜,定中的境界,「亦須用觀觀察,毋令生著」,這著就是執著,不可以執著境界。「為是須觀二乘境也」。這個二乘境界時間太長,所以諸佛如來勸導行人都教大乘。小乘教不得已,大乘大心發不出來,自私自利,這個心是小心量。大乘、小乘實際上就在心上講的,大乘人心量大,能包容,學東西一定要學徹底、要學圓滿;小乘到一個境界不想再學了,他就很滿足了,所以說胸無大志,得少為足。這個境界現前也要用十乘理觀來破解。
最後一條,「菩薩境,菩薩,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這個解釋是玄奘大師所說的。玄奘大師以前,菩提薩埵翻成大道心眾生,古時候翻譯的,大道心眾生。有情就是眾生,玄奘大師翻得好,覺悟的有情眾生就是菩薩。「天台大師解云」,天台就是智者大師,「用諸佛道」,就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這些方法,道就是方法,「成就眾生。謂由上見慢之心既息」,這講第八增上慢的心息了,「或發先世所習」,先世就是二乘因。「若憶本願」,過去生中曾經發過大願,像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你發過這樣的願,你就不能做小乘,小乘不度眾生。小乘人著重自度,自了漢,眾生也度,有緣,他喜歡的就度他,不喜歡的就不度他,所以跟他有緣,不像菩薩,菩薩平等普度眾生,這個心量大。如果他回憶到本願,「則不墮二乘」,本願發的是大乘願,四弘誓願。
「而發三教菩薩境界之心」,這個三教是三乘,這後頭有註解,「藏教、通教、別教」。天台家講的四教,藏通別圓,他發的是藏教菩薩、通教菩薩、別教菩薩,發這個心都不行,一定要叫他發圓教。天台宗依據《法華經》,《法華》是一乘大法、一乘圓教,一乘是佛乘,目標是成佛,不是止於菩薩。學佛一定要成佛,你成阿羅漢、成辟支佛、成菩薩,那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沒圓滿。像讀書一樣,小學畢業,滿足了,不想再學了,這阿羅漢;中學畢業,不想再學了,是辟支佛。三教裡面,藏教是小乘,通教是前通小後通大,別教是大乘,像是大學。大學念完,上頭還有,還有研究所。那是什麼?那是圓教,你到那裡拿到博士學位才叫圓滿,你的學業圓滿了。不能小學畢業知足了,中學畢業知足了,大學畢業知足了,都不行,總希望你拿到最高學位,成佛!所以這三教菩薩境界,這個太容易發了。「亦須觀察,毋令生著」,要用十乘去觀察它,不能執著這個境界。「為是須觀菩薩境也」。這個十種觀境,它沒有次第,雖然從一到十,發作的時候,在實際事上來講,它沒有次序的,不定發什麼境界,都在我們用功的時候產生這麼多的境界,我們要用什麼方法去對治。
我們現在看經文,看這個註解六百一十三頁,我們從倒數第二行看起,下半段,「又《淨土修證儀》云」,這引用的,「十乘之理觀,能發九境之魔事」,障礙就叫魔事。為什麼有障礙?「以五蘊生死迷暗之法為境」,十種境都離不開五蘊、十二入。「淨土之事觀,以彌陀果人清淨之功德為境故,永絕魔事」。這九種境界魔事淨土人沒有,修大乘、小乘、禪宗、密宗都會有這些事情發生,對淨土沒有。為什麼?因為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以五蘊生死迷暗之法為境界,容易出事。淨土不是的,淨土的事觀是觀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怎麼會出事情?這不可能。淨土以彌陀果人,阿彌陀佛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句名號清淨功德,以這個為境界,不是以五陰十二入為境界,不是以這個。所以永遠沒有魔事。
「心無邪念時,則聖境現前,光明發顯。彌陀果德,無量清淨。是故彼國,永絕魔事」。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念佛人,尤其在現前這個環境,社會動亂,有史以來從來沒有過的。地球上這些災變也是過去沒聽說過的,怎麼會這麼多、會這麼嚴重?這個影響很廣、很大,所以四面八方信息很多,在網路上都能看到。我是有一些好心同學從網路上把這些信息下載下來給我看,我看得不多、不完全。從這些信息我們能夠體會到,這裡頭有正有邪、有真有假,我們要用智慧去揀別,不能夠完全相信。完全一昧去相信它,那就違背我們學佛的宗旨了,佛法是講智慧,是冷靜,要用智慧來處理問題。
我們今天在信息當中,除了從佛門之外,都沒有達到佛的境界,多半好像都是天人境界,而這些天人差不多都還是欲界天,色界、無色界的好像沒有這種信息,這層次不高。透出來的信息,我們看了,不管它是真是假,做為參考資料。夏蓮老講得好,「魔多反使道心堅」,這信息多,我們增長了道心。我們的道心是什麼?加強信心,對極樂世界絲毫不疑。這些信息,他們沒有見到《無量壽經》,他們不認識阿彌陀佛,如果他們讀過《無量壽經》,知道阿彌陀佛,全都到這邊來了。魔多,這個魔,外面傳的東西是魔,給我們很多障礙的也是魔,磨鍊我們。我們關關通過,歡喜。一切的折磨我們都接受,看看我們能不能禁得起考驗,真能通過了,境界就上升。
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做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沒有絲毫怨恨。經上雖然沒說明,我心裡暗想,釋迦牟尼佛會感謝他。為什麼?成就他忍辱波羅蜜的圓滿,這真正證明圓滿。圓滿,有感應,什麼感應?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了。原本千佛的順序,釋迦牟尼佛是第五,彌勒佛是第四,因為忍辱波羅蜜圓滿,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他們兩個調換,彌勒在後面了。歌利王對世尊成佛大有功勞,所以魔跟佛你怎麼分法?就看你用什麼心態去觀察。忍辱仙人這個觀察,那不就是幫了大忙?所以他要報恩,我成佛,第一個來度你。釋迦成佛,第一個得度證阿羅漢果的,憍陳如,憍陳如就是當時的歌利王。
大乘教中無佛亦無魔,小乘教有魔,大乘沒有,永絕魔事。這是真正念佛人對這個有信心,你要遇到魔障,遇到什麼冤親債主來找你,功夫不得力,自己要反省,一遇到這種情形加功用行,魔就走了。你不要害怕,遇到這個要退轉,那麻煩大了,你真上當了;愈挫愈奮,勇猛精進,魔障也沒有了。最好的修行方法,三業精進,身拜佛,口念佛,心想佛。你看身口意全是阿彌陀佛,什麼樣的魔障都沒有了,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求生淨土,親近彌陀,這個很重要。如果是你念念求升官發財,那魔還是有隙可乘,還是能找到你。你沒有這個念頭,對世間念頭斷掉了,世間只有一個念頭,護持正法,接引眾生,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這怎麼可能有魔事?所以念老在此地,這個文字下得非常肯定,是故彼國,永絕魔事,完全肯定,沒有一絲毫懷疑。
下面,「無時戾」,這個戾是違背的意思。經文:
【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
『四時』,我們這個地球上有,「春夏秋冬」,這叫四時。『寒暑』,冬天寒、夏天熱,「大冷大熱」。『雨冥』是「陰雨」。中國這個地位在地球上屬於溫帶,溫帶有四季也有雨季,大概都是在春天,清明前後這個時候是雨季,陰雨。「彼國十七種功德莊嚴成就中,此顯第三種莊嚴性功德成就」。極樂世界沒有四時、沒有寒暑、沒有陰天,我們講氣候,這個地方氣候太好了。「《論註》曰」,論是天親菩薩作的,註解是曇鸞法師,《論註》裡面說,「性是本義」,因為十七種成就,這一種是屬於莊嚴性功德成就,性是本義。「言此淨土,隨順法性,不乖法本」,法性跟法本是一個意思,不會違背本性。「又言,性是必然義,不改義。如海性一味」,大海是鹹水。「眾流入者,必為一味。海味不隨彼改也」,陸地上江河的水流到大海,流到大海都變成鹹味,江河水是淡的,流到海裡不會把海水變淡。那就是什麼?它不改、不變,取這個意思。
「今於天」,這個天就是天時,我們中國講天時地利,今於天時,「則無四時等異」,沒有春夏秋冬。「於地」,天時地利,於地,「則無江海山谷之相」,極樂世界是平地、是大地,沒有江、沒有海、沒有山谷,沒有這些東西。「唯是寬廣平正,黃金色地」。我們知道極樂世界的大地都是眾寶所成,不是像我們這個地方有泥沙、有土壤,沒有;有石塊,沒有,全是眾寶,這是性功德的成就。「於人,諸往生者,無不淨色,無不淨心,畢竟皆得清淨平等無為法身」。天時、地利、人和,十方世界眾生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生到極樂世界。所以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不是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志,沒有不是淨色,淨色是講身相,清淨沒有染污;無不淨心,沒有一個不是清淨心,都是清淨心、清淨色。所以畢竟皆得,統統得到,沒有一個不得,清淨平等無為法身。「此正顯性地平等,法海一味之密意。是為莊嚴性功德成就」。性功德成就在極樂世界,在天時看到,在地利看到,在人和看到。
所以修行其他的法門真難!修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總而言之,不出止觀,法門再多離不開這個原則。止觀是什麼?我初學佛的時候,頭一天章嘉大師告訴我,他沒有說止觀,說止觀我不懂,解釋很費事。他把止觀改成兩個,「看破、放下」,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他這樣說法我懂。其實沒有真懂,止觀意思太深了,但是確實就是看破、放下。他告訴我,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又幫助你看破,看破又多放下一些。就是看破、放下,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這兩個相輔相成。你看看這麼深的一個道理他用這麼簡單的方法說出來,這是智慧、這是善巧方便,叫我們第一次聽佛法能聽得懂。你用什麼方法成就的,說得一點沒錯,成佛,只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成佛了。妄想分別執著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上上根人一聞千悟。我不是上上根,我要是上上根,章嘉大師頭一天給我講,我就成佛了,像六祖惠能大師一樣,那上上根人,我們比不上他。我們中下根性,聽到歡喜,慢慢,看破多少就放下多少,再看破就再放下,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
見思煩惱看破了、放下了,就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看破了、放下了,你就成菩薩。見思煩惱是對內的,不在外面,是我們對外面境界、對自己的身心看錯了。這五種見惑,惑就是錯誤、迷惑,把自己的身當作自己,這錯誤,身不是自己。不是自己,認為是自己,這頭一個錯誤,從這一錯,一切全錯了。有我就有人,對立了,有真就有假,有善就有惡,連道教裡頭有陰就有陽,沒有一樣不是對立的,對立是錯誤。不對立了,不對立是宇宙萬有跟自己是一體,這對了,它本來是一體,一體裡頭哪有對立的?所以對立是錯誤的。
懂得之後就要放下,真懂;懂了還不肯放下,不是真懂。這也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老人家告訴我,大乘佛法知難行易,行是放下,放下很容易。為什麼放不下?你不知道,你不曉得真相,曉得真相就很容易放下了。那我研習經教,曉得了,不透徹。為什麼?沒放下。真正透徹了,哪有不放下的道理!所以章嘉大師告誡我,不要認為自己已經懂了,放下才真懂!沒放下,不可以說自己懂。為什麼說自己懂了?就不想再學了,你的境界就停止在這裡,你不能提升了。知道自己還是沒透徹,再研究,這就對了。這是科學家的精神,這大乘佛法有,標準我沒有做到,我就沒懂。無明放下就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大乘經教上說,不外乎止觀。《華嚴》到最後,你看看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那是一篇論文,如何學習《華嚴經》。最後五止六觀,五止是放下,六觀是看破。我們淨土也是止觀,也是看破放下,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是假的,佛法也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要捨,世間法是非法,更要捨,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就成佛了。經我們聽了不少,也會講,就是放不下。那章嘉大師的話,你既然放不下,你沒懂,不要以為自己懂了。
章嘉大師令人景仰、令人佩服,我跟他三年,他就往生了。時間雖然不長,見面次數很多,每個星期都會見面一次,給我們印象非常深刻,那個人在定中,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他送我這張照片,這照片是他的標準照片,印得很多,每一個人跟他都送給他這張,都一樣的,六十多歲照的。就在定中,行住坐臥都在定中。言語很少,功夫不斷,他跟你談話,心裡頭還在念咒,金剛持,你看他口在動,他沒有聲音。給你說話就停下來,說完之後,他念咒就繼續、就不間斷。所以心清淨,沒有雜念、沒有妄想,這是我們非常好的榜樣。因為地位高,名大,所以應酬比較多。這些對他不妨礙修行,這是真功夫,我們要學他這個。應酬的時候,也是念佛的人還在念佛,沒有中斷念佛,對方說話聽得清清楚楚,給你解答很簡單,幾句話就幫你解答了,解答了了他的佛號又起來,不中斷,淨念相繼。
他念咒,我們念佛。古人有言,「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為什麼?愈簡單愈好,阿彌陀佛就四個字。為什麼說愈簡單愈好?臨命終時,最後一口氣時間很短,咒太長,還沒念完就走了,那怎麼行?這不能成就。經很長。所以這個話就在臨終最後一剎那,抓住這一剎那,一聲佛號都能往生。淨宗所謂臨命終時一念十念皆得往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號就要在平常鍛鍊,一定要鍛鍊到沒有雜念、沒有妄想,真信切願。
我今天聽幾個法師告訴我,他們從廬江實際禪寺來,說實際禪寺還有好幾個老太婆,就是我平常講的這種人,一天到晚就一句佛號。一串念珠,一句佛號,她什麼念頭都沒有,無論什麼時候你跟她談話,她都笑咪咪的,她全是佛號。也不知道話她聽進去沒聽進去,她來對付你的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聲聲阿彌陀佛灌到你耳朵裡頭去,沒有第二句話,一天到晚不間斷。這種人不能輕視,我們如果用蕅益大師這個話來判斷,她決定往生,品位非常可能都是生到實報莊嚴土。為什麼?蕅益大師說過,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決定得生,品位高下就在念佛功夫的深淺。那個老太婆功夫深,那個到家了,所以她們要往生,絕對不是同居土、不是方便土,而是實報莊嚴土,真不可思議!不能瞧不起,看到這種人,那個人就是阿彌陀佛,我們要用這種心態去看她,我們對她要禮敬。很多人都把她們忽略了,年歲大了,沒有知識、沒有文化,只曉得念佛,其他的什麼都不知道。殊不知她只曉得念佛,其他的什麼都知道,就是不告訴你。為什麼?告訴你你不懂。
早年我跟李老師在一起,李老師常常提到這個,他一生曾經想過很多次想學愚,就學老太婆,學不像。所以古人常說,「愚不可及」,不可及是什麼?你比不上他。上智跟下愚是畫平等等號的,上上根人往生,實報土上輩往生,這種下下根往生也是實報土上輩往生,他們兩個是平的。我們看到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知道這是有道理的,這個不是假的,古人的話完全有智慧。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第三段,「無地劣」。前面講天時,這講地利。
【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
這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經文上講的『復無大小江海』,到『土石等山』,念老說「無江海須彌等,續顯性功德成就」,這還是十七種成就裡面第三種性功德成就。「須彌者,譯為妙高山」,佛經上說,這是一個小世界的中心。「四寶所成。處大海中,出水三百三十六萬里。外有九山八海。其外圍名曰鐵圍山。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天所居。餘卅二天,分住四側。四天王天,居山半腹」。
這佛經上告訴我們這些天文,跟現代天文學所發現的,怎麼個解釋法?黃念老是學科學的,確實他的解釋跟一些老和尚講得不一樣。老和尚們,在我的上一輩,或者上兩輩,都是研究經教,對於科學哲學很少涉獵,跟天文學家這說法不一樣。我們初學的時候,一般想像這個小世界就是太陽系。地球繞太陽一周,三百六十五天,叫一年。月亮繞地球一周,一個月。這個事實真相全世界人都知道,所以小世界應該是太陽系。那須彌山在哪裡?須彌山是小世界的中心,那中心就是太陽,太陽就是須彌山。這是我們年輕的時候想法,很多人是我們這個想法。老一輩不是,老一輩說這個小世界就是地球。須彌山是在哪裡?喜馬拉雅山就是須彌山。認為都是地球,這地球是個小世界。我認識黃念祖老居士,跟他談到這個問題,他告訴我,他說佛經上講的小世界應該是銀河系。你看銀河系是個單位世界,這個是繞銀河系轉,銀河系的中心才是須彌山,銀河的中心才是須彌山。日月繞銀河系中間旋轉的,那這個跟天文學家看的完全一樣。所以須彌山不在地球上,須彌山也不在太陽系裡面,而是一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單位世界,佛經上講的一個小世界。小世界的中心,就是銀河中心,銀河中心,現在科學家發現,也是最近才發現,是個黑洞。黑洞是天體的名稱,就像星球一樣,這個天體引力非常大,連光都被它吸進去。
今年,馬雅預言,說十二月二十一號,銀河的中心、太陽、地球排成一條直線,叫銀河對齊。這個現象兩萬多年才有一次,我們可碰上了。碰上對地球肯定有影響,現在科學家很多人提出推測,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一般都說,對於我們地球上通信,這無線電通信,會造成混亂。現在我們發射的這些衛星可能全部被破壞,像飛機的導航會發生差誤,到空中找不到方向,會產生這些影響,非常可能。也有人認為不止這些,這些是小事,怕的是引發太陽風暴。對齊的時候這個引力太大了,如果把太陽風暴引發起來,太陽風暴可以達到地球,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兩種引力,銀河中心黑洞的引力跟太陽的引力,會把地球上的火山引發、爆發,這就會造成災難了。地球上有超級火山,十幾個。這十幾個多半在海洋裡面,只有一個在地面上,美國的黃石公園是個活火山,超級火山。這樣的火山在海洋裡面爆發,就引發海嘯。科學家估計,海嘯多高?一千米,這個麻煩就大了。一千米的海嘯,如果說在太平洋當中,這個大浪往四面擴張,到達大陸的海岸,就算它減少一半,也有五百,五百再減一半,有二百五十米,不得了!日本上一次的大海嘯,十米。兩百米還得了嗎?沿海的城市全部都沒有了,這是大災難,非常有可能。
另外一個嚴重的,怕影響磁極,影響地球磁極變更,就是南北極換位置了,那對於地球影響很大,氣候變化了。南北極變成赤道,變成夏天,現在的赤道變成南北極,所有動物植物都不能生存。南北極的動植物,它適合那種氣候,一下把它移到熱帶,它不能生存;熱帶的這些動植物,移到寒帶,也不能生存,這個麻煩就大了,科學家就怕這種災難。到底是真是假?很快了,還不到三百天,我們就看到了。
可是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這是物質現象,量子力學家今天發現,意念可以控制物質。所以他們提出,希望地球上的居民能夠棄惡揚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就能把這個物質現象控制住,縱然有災難,小災難,不至於很大的影響。講得通。佛法裡頭說得很多,相隨心轉、境隨心轉,心是主宰。天台家所說的十乘理觀,第一觀觀不思議境。不思議的境界,總而言之不外乎兩樣事,一個是色、一個是心,這是科學講的物質與意念,不外乎這兩種,佛家講的色心二法。但是色由心生,這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心變現出來的,心可以控制物質。總而言之,全體是心,心好沒有一樣不好,心不好,問題全出來了。現在人是什麼心?現在人什麼心?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名聞利養,這個心,這個心就出亂子了。如果我們的心是仁義道德禮,那就好,是十善心,是中國人講的道德的心,八德,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災難就沒有了,這一些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下面括弧裡面,這是黃念老說的,前面是佛在經上講的。佛說法他有原則,依二諦而說法,二諦,一個是真諦,一個俗諦。真諦是如來親證的境界,有很多都不說,說了沒人懂;俗諦就是我們一般人間的常識,說起來大家都懂。所以佛講這個小世界,乃至於給我們講小千世界,都是依俗諦,我們聽了也就信了,不再去追問了。念老在此地說,「按太陽繞須彌。過去有人認為須彌山在地球上,顯係誤會,須彌乃較太陽更大之天體。南瞻部洲即地球。至於所謂水者」,指的是氣流。經上講的海,是指流體會積之處,不是世間的海。他講的水不是世間的水,講的海也不是世間的海,不是地球上的東西,這給我們解釋得好。太空當中有氣流,這個氣流就像水一樣。講到須彌山那是講星系,我們看到銀河系的圖,真的,好像有界限一樣,四周圍有界限。銀河系是四條很長的,像手臂一樣,圍繞著旋轉,是形容這些東西,不是在地球上。
極樂世界的美好,佛給我們透了一點信息,那個世界跟我們這個地球不一樣。地球是地球上居民心行非常複雜,有善、有惡。我們今天知道,物質現象完全受心理現象的影響。我這個話的意思裡面有很深長的意味。現在災難多,有很多人問我,哪個地方沒有災難?學佛學這麼多年白學了。為什麼?你問我這個話就是白學了。你真正把佛法學好了,你自己知道,人心善的地方就沒有災難,境隨心轉。我們這個地區人心善,這個地區不遭災難。海嘯,再大的海嘯,這個地方人心善,海嘯走到半路上它就減速,到這個邊上來就沒事了。很奇怪,別的地方浪好高、好大,這個地方浪慢慢慢減低,減到這個地方浪沒有了。人心要善。
所以我學佛,你看看,這麼多年來,常常在國外,我選擇居住的地方,我只看兩樁事情,這人心。第一樁看這個地方離婚率比較低,是說沒有離婚的不可能,一個地方找不到,只能講高低。這個地方離婚率比較少一點,青少年犯罪率少,我就選擇這個地方住。離婚率很高,青少年犯罪率很多,我不住這個地方。同樣個道理,這個地方會不會遭難,人心,你看這個地方居民老實、忠厚、善良,它不會遭難。這個很有道理,這說真話,不說假話,你自己要細心去觀察。國外民主,投票選舉,就有很多人問我,選哪個人?我說你去仔細觀察這個人的相貌、舉止,有福報的選他,沒福報的不選他。選到有福報的,我們不是沾光嗎?選到沒有福報,我們就吃虧了。你自己去觀察,你自己去抉擇,我不給你出主意。
下面這一段,「正說(寬正自然)」,極樂世界。
【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
極樂世界的大地。『自然七寶』,「《會疏》曰:娑婆穢國,雜業所感,故以泥土瓦礫為地體」,我們這個大地之體是泥土、石頭這些東西。「彼土專以無漏淨心所現,故以七寶為其體」。這就說明色由心生,這個色是物質,物質是心變現出來的。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心雜、心亂,所感的就是現在我們居住的地球。地球上也有太平盛世,太平盛世的人心地都善良;有亂世,亂世的人心很複雜、不善,是自己心現識變的。離開心念,無有一法可得,這大乘教上佛常說的。所以極樂世界,清淨心移民到那裡去的都是好人,心地都清淨,都是念佛。念佛的人福慧雙修,有智慧、有福報,都生到那裡,所以感得那個地方的土地是七寶為體。
「是布施持戒所攝取也。性不造作,故云自然」,自性沒有造作的相,所以感應是自然的。是什麼?是彌陀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也是十方世界念佛人,念佛的人功德之所成就,跟阿彌陀佛心心相印,這世界是這麼成就的。「與《論註》解性功德成就曰,性是必然義」,宗旨完全相同。「蓋性德自然,非可造作,是自然義。修德有功,性德自顯,必然如是」,這自然的意思,性德是緣,因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本自具足,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都是自然的。所以修德有功,自性裡這三樣東西自然流出來。所以極樂世界是自然流露的,自性自然流露現出來的,不是人造的,是彌陀功德,是菩薩功德,是所有一切往生人念力成就的。這個現在量子力學家承認,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是念力能量的成就。
「七寶者,諸譯及餘諸經論稍有差異」,諸譯,翻譯,五種原譯本,諸譯;諸經論,這是論,是經的解釋,經是佛說的,講法不完全一樣。本經說七寶,是「金、銀、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瑪瑙」,用這個做七寶。「美玉見《唐譯》,水晶見漢吳兩譯」。《阿彌陀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玻璃是近代才有的,化學的產品,古時候沒有玻璃。玻璃是什麼?水晶,此地講的玻璃就是水晶。玻璃是人工造的,水晶是自然成就的。「《智度論》曰:金、銀、毘琉璃、頗黎」,這裡是用音翻的,「車磲、瑪瑙、赤真珠(此珠極貴,非珊瑚也)」,這叫赤珠。「《般若經》七寶中包括琥珀。《魏譯》亦有琥珀。總之極樂眾寶,微妙奇麗,遠超世間。聊借世寶之名,以作比況耳」。這給我們說明,極樂世界這些眾寶我們這個世間沒有,講到七寶,只用我們這個世間的七寶的名稱做一個比喻,實際上極樂世界的這些眾寶我們無法想像,美好、珍貴皆不可思議。
『黃金為地』,「乃表性德自然之黃金等七寶,合成為地」。這經上給我們說的,《觀無量壽佛經》,「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在《觀經》裡面說的,極樂世界的地的體是琉璃,琉璃我們今天講的翡翠,綠色的玉,地還是綠色的。我們這邊世間人有習慣,喜歡綠色,到極樂世界這個習慣還沒改,還是喜歡綠色的,所以大地是綠色,但它不是草,它是玉。而且極樂世界的這些寶,不是像我們這邊寶很堅硬,它不是,它柔軟的,非常柔軟,黃金可以做布料,裁衣服。各種寶物都是這樣的,都是非常細,非常柔軟,非常美麗,放光。這是不可思議境界。
這邊用這麼多的字來解釋各種經、各種論裡面對於七寶的說法。其實七是表法的不是數字,《彌陀經》用七表法,七意思是什麼?四方,東南西北,上下,這就六方了,中間,就全了,完全了。四方、上下、中間,取這個意思,那七是無量的意思。《華嚴經》用十表法,從一到十,是個圓滿數字,都表無量。《無量壽經》前面用十六正士表法,十六是密宗表大圓滿,都不能做數字來看。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無盡的寶藏,那是性德自然流露,哪只有七種?不止。這個理事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