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九境魔事,第三段「病患境」:

  在現在這個時代,疾病普遍的流行,全球到處都可以看到,媒體報導幾乎沒有間斷。這什麼原因?這個地方也說到,「病起之因雖多」,這就總的來說,「不出四大增損」,諺語常說的四大不調,這就是說病患就生起來了。四大是物質現象,就是物質現象它有四種特性,第一個叫地大,地是代表物質的形體,你能夠看得到,你能夠摸得到;就是我們的前五根能夠接觸得到,這都屬於地大。第二個特性水大,第三個特性是火大,中國人講水、講火,西方人講帶電,水大帶陰電,火大帶陽電,再小的物質,它本身帶電。第四個特性風大,風大表什麼?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風就是動,不動就沒有風了。所以,四大是講的物質四種特性。再小的物質,現在科學家發現到最小的微中子,是佛經上說的極微之微,它還是有這四種特性。這四種特性就是它的本能,真的是與生俱來。

  物質從哪裡來的?現在知道,物質從念頭來的。念頭裡面就具有這些特性,在物質這個形相裡面起作用,我們看到了。這個地方有簡單的一個解釋,「謂人攬外四大,而成內身四大」。外面的地水火風感應的,變成內身的四大,內身裡面就是細胞。細胞由這些分子組成的,分子由原子組成的,分到最後微中子。所以微中子帶著四種特性,於是它所組成的任何物質現象都有這四種特性。增損就是不調、不平均,水要是多了,陰電多了,陽電就少;陽電多了,陰電就少。「風增則地損」,風是動,振動的頻率,這個物質現象,所以它不一定,它就起生滅的現象。「地增則風損」,地堅固,實際上它還是動的。「四大不調,病即生也」,這是過去一般的說法。

  「又由觀陰」,陰就是五陰,前面講的陰境,「惑」就是煩惱境,迷惑,妄想分別執著,這是陰,裡面有陰。「激動四大」,四大是物質現象,五陰裡頭的色,讓這個色,物質現象產生變化。善的念頭,它的變化是正面的,惡的念頭,它的變化是負面的,負面就是今天講的帶病毒,這是緣。「致有患生」,患就是病,這是果,病就現前。所以病的起因確實是在觀,觀陰境,觀五蘊、觀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念頭是負面的,不是正面的。學佛的人,佛告訴我們,我們的觀不要去觀這些,觀阿彌陀佛、觀極樂世界。《觀無量壽佛經》裡頭給我們說了十六種觀,這十六種都是正面的。我們只觀正面,不觀負面,負面就消失了,沒有了,這個道理大乘經教裡說得很多。就是想,觀就是想,所以觀想常連在一起,不要想負面的。五陰是說我們的身心,不要想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色、心都不可得,你想這個幹什麼?

  大乘教裡面普遍一個原則,教人觀自性,自性空,自性什麼都沒有,不好觀。所以淨土宗指方立相,這是什麼?讓我們方便,指方,有方,西方極樂世界,有方;立相,有阿彌陀佛、有極樂世界,有相,這樣我們觀就容易多了。所以這大乘教裡頭特別法門,指方立相,你就觀這個,這個什麼?這個跟自性空相應。這個相是從自性空裡面顯出來的,觀這個就是觀自性空。根利的,上根人,利的,觀這個能明心見性;中下根性不能明心見性,不要緊,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進一步就觀自性,就回歸自性。這方法妥當、可靠,人人能修,人人都能成就。

  縱然造作五逆十惡,一切罪裡頭是毀謗正法的罪最大,超過五逆十惡。為什麼?毀謗正法,有很多人因為你的毀謗,他對佛法產生懷疑,不相信了,這個人的法身慧命斷掉了。你影響的人愈多,你的罪愈重。所以,所有罪業當中,這是最重的。能不能救?能救。四十八願裡面雖然說把這個排除,排在外,這個不能往生。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這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話。佛為什麼這麼說法?因為這個罪太重了,用這個方法勸導大家不能造這個罪業,是這個意思,不是真不救;真的要不救,阿彌陀佛的慈悲就不圓滿了。所以,只要你認錯,我做錯了,懺悔,後不再造,阿彌陀佛還是攝受你,還是接引你往生。淨宗法門才圓滿,究竟圓滿。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知道病從哪裡來的,病,所有疾病全是負面的思想造成的。只要把念頭改過來,我們身心健康,再小心飲食起居,你就不會生病。

  這個地方要建立信心,我們對阿彌陀佛有沒有信心,就在這兒看;對極樂世界有沒有信心,也就從這看;對自己能不能往生淨土,信心也從這裡看。我勸一些同學,我告訴他,我這一生是怎麼過的,一生沒有負面的想法。毀謗我的人,我尊敬他,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統統尊敬他。夏蓮居老居士說過兩句話,他說「病久方知身是苦」,久病才知道身苦,「魔多反使道心堅」,道心堅固。毀謗的、障礙的、陷害的那是魔,魔多了,道心堅固是如如不動,我還得感謝他,他堅固我的道心。所以我感恩,我沒有怨恨。思想只要是正面的就好,外頭就能隨緣,緣有很多是負面的,但是不太礙事還可以,都可以隨緣。真正礙事,那我們就迴避,不要跟他鬥爭,我們學忍讓,讓步、躲避;也就是絕不跟別人起衝突,內裡面沒有怨恨,外面沒有衝突,和睦相處。大乘經裡頭佛說,「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魔不願意見我們,我們迴避一下,看他來了,躲過去,好!不能發生衝突,我們身心永遠保持健康。

  所以身如果染病了,「廢修聖道」,這就障道,妨礙你修行。念佛是所有法門裡頭最殊勝的,生病,真的其他的修行方法都沒辦法,念佛可以。口不能念,能聽,放佛號聽佛號,只有這一門能不斷,睜開眼睛看佛像。所以生病躺在床上,佛像掛在他腳的那頭,讓他睜開眼睛就能看到佛像。能聽到佛的聲音,阿彌陀佛的佛號聲音,看到佛像,好!提起他的正念,不要讓他胡思亂想。真正治病,那就是全心全力觀佛、念佛,沒有任何妄念,不要想自己的身,也不要想自己的病。只想佛像、只念佛號,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他的病很快就好了。為什麼?境隨心轉。身體得病是負面思想造成的果報,現在我從根上把它轉變,負面的思想完全清除掉,統統放下,保持一個佛念,別的善念也都不要想。善行、善事隨緣,有人做我們隨喜,我們做的就是念佛,正修是念佛,助修還是念佛。

  「若能觀察」,觀察就是對治,我怎樣對待這個疾病,「彌益用心」,這就是現代科學家講的「以心控物」。我們用心,心要用得正,這個正就是自利利他,這就是益,彌是圓滿的利益,圓滿的自利,圓滿的利他。「復須識其病之原由」,這覺悟,知道病從哪來的,「宜以何法治之」,曉得用什麼方法。你看「或內觀力」,這個擺在第一條,這條治好了,後頭就不需要了。內觀力不得力,怎麼不得力?你的妄想止不住,轉不過來,雖然念佛,還夾雜著許多妄想、雜念,你功夫不得力。功夫為什麼不得力?信心不足,這真的,你自己要認真反省,你對於佛的教誨半信半疑。佛的教誨是真言,純真無妄,純正無邪。你對他沒有信心,我還要找什麼東西補,還要找好的醫生、找藥物,這是你沒有信心,你有信心,全放下了。劉素雲得的紅斑狼瘡,她有信心,她不找醫生,什麼好的治療方法一概拒絕。她只有一個念頭,如果命裡該這樣死,我就到極樂世界去,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還有壽命自己會好。這個人充滿了信心,一絲毫都不懷疑。只要有這樣堅定信心的人,得重病沒有一個不好的,都是自然好了。現在這些科學家已經收集幾千個例子。

  人要隨順自然,自然就是最健康的,不要違背自然,違背自然是負面的,隨順自然是正面的。母親把你生下來,你的身心是自然、是健康的,你可不要改變。現在最麻煩的改變是整容,整容是破壞自然,父母長這個樣子你不喜歡,你要找一個你喜歡的樣子。那個後患無窮,你一生離不開病苦,一生痛苦的根源就在這個地方,你一念錯了。為什麼?自然這是業報,你要從業上去改,就是因上改,不能從果上改。相隨心轉,這一句就是你美容的理論依據,真正想美容,不要進美容院,相隨心轉,你的心好,相就好;心不好,相怎麼整也不會把你整好。我不造惡業了,我造的全是善業,不但是善業,造善不求善果,善果一定現前,為什麼?這就是自然,自然的感應。你是求善果,能得到,有限的,就給你這麼多;你不求,不求是無限的,果報出乎你意料之外,無法想像,你所得到的美好、得到的殊勝。所以我們勸大家,一心一意只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成就無上道,然後回過頭來普度眾生。這個念頭好,這個念頭要決定,一生不改變,生生世世都不改變,你決定會有成就。

  內觀力就是念力,是你自己的力量,念佛人還有個力量,因為我們心裡是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也就說明,你的病好得比別人快,別人也用念力,你也用念力,你比別人快速,為什麼?你有彌陀加持。那個用念力的時候,沒有阿彌陀佛加持,也都能好,不相同。這個難就難在信心,信心不具足、不懇切,很難收到效果,為什麼?散亂心。你不是一心專注,是散亂心,這個心的力量分散了,不能集中。或者是用「術」,術我們中國人一般講推拿、針灸,這都屬於術,這一類的治療。「或醫」,醫像把脈、診斷、處方,用這種方式來對治。「其病若愈」,這病好了,身體恢復健康,「聖道可修」,你可以繼續修道。「為是須觀病患境也」,這就為什麼是有病患境,我們身體不適合的時候觀這個。

  第四個「業相境」。業就是造作,中國字彙裡頭,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你在幹事;事造完了之後,它的結果就叫做業。所以事是從相上說的,業是從果上講的。「業即身口所作之業。謂修行之人,無量劫來,所作善惡諸業,或已受報,不復更發」,已經報掉了,不會再發。還有沒有受報的,這個業還沒報的,「於靜心中,忽然俱發」。這個業發了,業有善有惡,善業發了,好!福報自然現前。如果說惡業發了,冤親債主找到頭上來,或是現前的,你曾經得罪他,他來報怨,他來討債;或者是過去生中的,那就是鬼道裡眾生的、魔道裡面眾生的。這些過去有怨、有債務,他會來索命、會來討債,遇著這些麻煩。不知道什麼時候、不知道在什麼處所發作了。「蓋善業將受報,故發」,你的緣成熟,名利都來了,你就發了。「惡業來責報」,惡業來的時候麻煩,來報怨的、來討債的,這個緣成熟了它也發。

  「於此善惡業相現時,勿喜勿怖」。一個修行人,遇到順境、遇到善緣不要喜歡,不要得意洋洋,這個不好,這不是處置好方法。好方法是如如不動,我們要做更多的好事。譬如突然發財了,好!要拿這些財多做好事,不要自己享受。自己享受,福報不就享完了嗎?我用這個福報再培福報,讓我的福報永遠沒有間斷,這是處理的方法。如果是逆緣,逆境、惡緣要化解,所以也不要恐怖。如何化解?真誠的善心,善言、善行,讓這些冤親債主見到都感動、都尊敬你,他的報復就很輕了,就不是很嚴重。所以勿喜勿怖,這些基本的原則一定要能守得住,這是正確的。這些事情都在日常生活當中,不定什麼時候來,不定什麼時候遇到。「彌須用觀」,在這個時候,更需要用前面講的十種觀,這十種裡頭用哪一種來對治。「令業謝行」,要讓這個業消掉。菩薩怎麼消掉?菩薩用三輪體空,就消掉了。世間人造惡業知道消,善業他不知道消,善業也得要消,不消的話,三善道受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

  而且三善道也很麻煩,為什麼?時間太長,人間的壽命短,天人壽命長。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間五十年,他的壽命一般都五百歲,一天是五十年,這個我們要知道。愈往上面去,倍倍相乘,忉利天的一天,人間一百年,壽命一千歲。你就曉得,到那麼長的時間你聞不到佛法,麻煩在這裡,你不會覺悟,你在那裡享福。這就是為什麼佛教菩薩,斷惡修善都不要執著,不要放在心上,那就對了;不放在心上這叫淨業,你造了,造了沒有染污。造了惡業,念念不忘,變成怨恨、仇恨,善業念念不忘,變成情執,這兩樣都讓你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佛教給我們,無論造什麼業,善業、惡業,都不要放在心上。心裡頭只放阿彌陀佛,只有西方極樂世界,好!這樣我們的業就變成淨業。這個業謝行,把這個業讓它謝落掉,也就是讓它給化解掉。

  「成一心取道」,成就我們一心,我們取的是道。我們今天取的是極樂世界,我們心裡頭所想的是親近阿彌陀佛,我們今天取道就是念佛,一心念佛。「為是須觀業相境」,這個從早到晚離不開,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是業相境。一切眾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是習而不察,已經養成習慣,沒有覺察這個事情。今天在此地,佛提醒我們,要知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在造因,後頭有果報;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於是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不謹慎。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自古以來這些真正覺悟的大德,對上智下愚,上智姑且不論,高人,我們單講下愚。鄉下的這些阿公阿婆,不認識字,什麼也不懂,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有雜念,不得了!不移,他不改變,他一生準成無上道,而且品位之高讓我們感到驚訝。

  為什麼?蕅益大師給我們說破了,「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在功夫的淺深」。什麼叫功夫?念佛的時候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那是功夫。他那種念佛,一天到晚就一句佛號,沒有雜念,沒有懷疑,這是高段的功夫,這不是一般功夫;一般人念佛半信半疑,夾雜很多妄念。所以他們這些人往生,大多數都生實報土,少數的生方便有餘土,他不會在凡聖同居土。我們真正明白這些教理可以斷定,這個判斷不會錯誤。業相境我們真正明白、真正懂得了,你對這些阿公阿婆會肅然起敬,你心目當中看他的時候,他就是阿彌陀佛,他就是菩薩,他不是凡人。

  第五,「魔事境,魔是梵語,具云魔羅」,翻成中國意思講「殺者」。殺者什麼意思?「謂能奪人智慧之命故」。他給你做障礙,他不要你的身命,他要障礙你的慧命。「言魔事者,《大論》云」,《大論》是《大智度論》,《大智度論》上說「魔以破人善法為事」。他不喜歡人作善,喜歡人作惡,你作惡,他來加持你,他幫助你、成就你,你行善,處處障礙。為什麼?「又天魔正以順生死,貪五欲,退菩提為事」,他們幹的就這個事情。順生死就是不願意出六道輪迴。天魔,這是指天王,哪一道的天王?欲界第六層天。欲界就是沒有離開五欲,沒有離開七情五欲。他不想離開七情五欲,他對這個很貪愛,也就是我們一般講情執特盛,所以他貪五欲七情的享受,他貪求這個。退菩提,不是長菩提,他是退菩提,不是增道心,他是退道心。你真正想修行,想出離欲界,出離六道輪迴,他得想方法來障礙你。幫助你阿賴耶識裡面煩惱、習氣讓它增長,外面用威脅利誘,這是他的手段。我們在小乘,世尊八相成道有降魔,八相裡頭有降魔,威脅利誘。那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用什麼方法來對治?用定、用慧,如如不動,他對你就沒法子。智慧是觀,在智慧裡面的觀,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威脅利誘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威不害怕,利不起貪?,他就沒辦法了。

  由此可知,魔能夠得便,就是他成就你退道心,基本的因素還是因為你心裡頭貪瞋痴沒斷,他才能得便。你貪瞋痴要斷了,他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到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他佩服你,他來護法,你是真正修行人,真了不起,他就變成護法,魔王波旬護持釋迦牟尼佛的法。今天他不護了,為什麼不護?你們修行是假的不是真的,假修行他瞧不起你,他要讓你多受點罪;你真修行,佩服,沒話說。魔也是眾生,魔的性也是本善,只是他貪著名聞利養、貪著五欲六塵,如是而已。你真不貪,他佩服你;你要有貪心的時候,他瞧不起你,他來捉弄你,他一定障礙你修行。所以我們了解事實真相,魔有他不好的一面,看那一面,那一面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魔也是人,他的本性本善。問題他習性不善,看他用哪個性當家做主?他佩服的人,他用本善的性。他瞧不起你,你搞假的,不是真的,還打著佛的名義在欺騙善良的信徒,那他對你就不客氣了。大乘教裡面,把魔跟佛看成平等的,無佛亦無魔,完全是我們心跟他起感應。我們的善心跟他感應,他就是佛;我們不善心跟他感應,他就是魔。所以,佛跟魔差別在哪裡?自己的念頭,一念,一念善,魔是佛;一念不善,佛是魔,就這麼個道理。

  「此由觀前諸境」,前面所講的四種境界,「惑雖未破」,這個惑就是無明、塵沙、見思,沒斷,《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斷。「天魔猶恐出其境界」,他不願意看到你修成功,為什麼?你修行成功,你離開六道輪迴了,他不願意。為什麼?欲界是他統治的,欲界的人個個都出去了,他統治的人減少了,這個他很不歡喜。他希望他的徒眾多,人丁興旺,不願意你在修行跑出去了。你跑出去不要緊,回來又要度人,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所以這個地方講,天魔猶恐出其境界,「而復化度於他,失我民屬,空我宮殿」。他為這個來障礙,他要繁榮他的魔子魔孫。魔子魔孫都學佛了,都成阿羅漢、成菩薩,回來又度他,又度這些人。「又慮夫得大神通,得大智慧,必當調伏控制於我」。這是嫉妒心,你修成功了,你的神通比他大,你的智慧超過他,那你會控制他,你教化他,他不能教化你。「我今應預破之」,這個我是魔,天魔,他今天應該預先把你的功夫破壞,「壞彼善根」。善根,世間善根是不貪、不瞋、不痴,壞彼善根,他要把你貪瞋痴引發出來。

  一切眾生統統都有,貪瞋痴是所有一切煩惱的根,造作一切不善的根源就是它,它是第七識,與生俱來。第七識,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四大煩惱常相隨」。第一個我見,執著有個我。因為第七識有我見,所以這個神識來投胎,執著這個身是我身,我身、我見就落實在我身,起作用了。另外三個煩惱,我愛,這個愛是貪;我痴,這是愚痴、糊塗、沒智慧;我慢,慢就是瞋恚。叫貪瞋痴三毒,三毒是跟我同時起來的。我見是迷,是一念不覺。所以跟著迷起來的是煩惱心所,不是善心所。那個本性本善,本善是哪裡來?本善是自性裡頭有的。習性是阿賴耶裡頭的,習性沒有善。你想想,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這是根,所有不善的根源,就是不覺是不善的根源。佛陀的教誨目的何在?教我們轉迷為悟,也就是轉迷為覺,就這個意思。覺悟了,回歸自性,把阿賴耶放下,那是假的,妄心。阿賴耶造十法界,阿賴耶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不是真的。轉阿賴耶成四智菩提,十法界就沒有了,十法界是一場夢,夢醒了,不見了。醒來是什麼境界?是實報莊嚴土,叫一真法界。為什麼叫一真?實報土裡頭眾生一心,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他只有真心沒有妄心,所以叫一真法界。那就回歸自性了,好事!

  所以「故有魔事發也」,魔事發生是什麼原因、什麼道理,我們要搞清楚。「治魔之法有三」,這三種對付魔境的方法。第一個,「觀察訶棄,如守門人遮惡不進」。你把它看清楚,它不是善法,捨棄它。捨棄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不要放在心上,這叫捨棄;放在心上你就接納了,接受了。這個地方千萬不要會錯意思,把他趕走,錯了,不是把他趕走,還是好朋友,不放在心上,我不受你干擾。為什麼?他引誘你破壞你的善法,你在這裡用功,我們今天去外頭逛逛玩玩!那就是來誘惑你。請你去看戲,請你到娛樂場所去玩,或者是請你觀光旅遊等等,就不讓你用功,還都是好朋友。所以這個地方的觀察看得很清楚,訶棄是不放在心上。謝謝他,感謝他,不能夠隨他,這是第一種方法。

  第二,「當從頭至足,一一諦觀,身心了不可得,魔從何來?欲惱何等?」這個觀察對方,觀察自己,對方跟自己一樣,從頭到腳細細觀察,身、心都不可得。怎麼觀法?彌勒菩薩教給我們最好的方法,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哪一念是真的?每一念裡面都現相,這個相是什麼?是宇宙,每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宇宙,就是一個法界。佛家講,不講宇宙講法界,一個念頭就現法界,現法界是全體的,不是局部的,念念現的都是全體。前念不是後念,念頭才起,立刻就滅掉了,所以它不是真的。第二個念頭那是第二樁事情,跟前面沒關係,每個念頭都是獨立的,每個念頭都不能存在。我們所看到的現象,是這麼許多的妄念糾纏在一起,產生一個錯誤的幻相,它不是真的。就像我們看電影、我們看電視,屏幕裡面的相,我們知道這是電波波動產生的幻相。把現場的幻相投射到銀幕、屏幕上,我們看到了。屏幕現相是假的,現場也不是真的,現場的頻率比這個更高,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我們屏幕還沒有到這麼高的頻率。

  所以佛說一句話說得非常之好,叫它做無常,一切法都無常。既然一切法無常,此地講身心,身心就代表整個宇宙,十乘理觀第一句就告訴我們,我們得把這個話記住,「色從心造,全體是心」。色是什麼?物質環境,物質環境是心造的,從念頭生的。所以整個宇宙就是念頭,誰的念頭?是我自己的念頭。佛三千年前說的,最近三十年,量子力學家證明了,確實是這樣的。這樣子身心了不可得,魔從何來?所以,大乘教裡頭告訴我們,無佛亦無魔,魔從何來?佛從何來?都沒有。欲惱何等?他來破壞善法,擾亂修行,這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能作如是觀,他心是定的,定,不會受外干擾了。「如惡人入舍,處處照撿,不令得住」。這個比喻,惡人是小偷,小偷進來了,你認識他,他是個小偷,他敢不敢偷東西?不敢。不但不敢,他還要防範看有沒有別人偷,別人偷的時候賴到他,所以他來當警察。不但他不敢下手,他還要幫你看東西看好,不讓有損失,不讓給別人偷去。這第二種方法。

  第三種方法,「觀之不去」,那是我們前面兩種觀法功夫不得力,最後用這個方法。這種方法,「強心抵捍,以死為期」,這就屬於戒律,持戒。我堅持佛的戒律,堅持佛的教誨,死我也不犯,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行,魔也沒有辦法,他也得退走。釋迦牟尼佛示現八相成道裡面的降魔,戒定慧三種方法都用上了。「一心用觀,令道行成就。為是須觀魔事境也。」所以對魔障不能不知道,知道了,魔就像夏老的話,「魔多反使道心堅」。魔來考你、來給你為難,你關關通過,你沒有受到他干擾,你的道心馬上就提升。在考試的時候失敗了,你墮落,成功了你就提升。魔對我們有沒有好處?有好處,我們禁得起考驗,每通過一關,你就提升一級。沒有這些關,你怎麼提升?你提升很難。魔愈多愈好,你才自己真正看到自己的提升,確實智慧增長,煩惱輕,業障也輕,消業障,魔的考也消業障,全面都提升。所以對魔怎麼樣?感恩的心,我們修行念佛功德迴向給他。天魔就是第六他化自在天王波旬,我們的佛堂供他的牌位,我也邀請他來聽經,一起共修。我們看他也是一尊佛,希望他發菩提心求生淨土,同成佛道,第六天也不究竟。

  下面第六,「禪定境,禪,梵語具云禪那,華言靜慮。謂魔事已過」,魔障礙這個事情通過了,「而且真明未顯」。魔是通過了,我們是全面提升,但是沒有明心見性,真明沒顯。「以修觀故,發過去習,諸禪紛現,當置魔事,用觀觀之,良以禪樂美妙,喜生耽味,雖免魔害,更為定縛」。這個不能不知道。魔的那一關你通過了,說明什麼?說明你有定,你不會被外面境界所轉,也不會被這些境界動心,這是禪定。禪定發過去習,過去習有個註解,就是過去生中的習氣,阿賴耶裡面的種子會現行,在定中會現行。諸禪,諸禪是講四禪,四種禪裡頭都有,這是講境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禪定當中,過去生中你都能見到,不但能見到過去,也能見到未來,因為禪定境界裡面時空維次破了。他有天眼、有天耳、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神足通,過去生生世世的事情他都見到。在這個時候,需要把魔事放在一邊,也就是不放在心上,用觀觀之,觀禪定裡面過去、未來這些境界。禪的樂美妙,最怕在這個時候生了妨礙,貪著,那就錯了。錯在什麼地方?你不能提升了,你住在這個境界上。禪裡頭有樂,沒有樂人家修這個幹什麼?所以禪味是法味,這個裡面的樂世間人不知道。

  我們在想像當中可以能體會到一點,過去生中,你住過天堂,欲界天、色界天你都住過,那個境界現前了,快樂。這不是回味,真的回到那個時候去,你再一貪染、一留戀的話就壞了。這個時候要有智慧,對它清清楚楚,這種境界也不是真的。《金剛經》上講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禪定當中的境界也不是真實。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貪不染了。雖然回到過去,跟過去這些人可以又見面了,可不能貪著,貪著就錯了,小心在這裡。

  「雖免魔害」,魔這關通過了,你不受他的害,現在怕的什麼?更為定縛住了。這個境界裡頭必須是不動念,不動心識就行了,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法?生滅法。定中這個境界還一樣的,都是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所成就的。所以它是無常的,它不是真的。我們必須要把它記住,要養成習慣,定境也不染著,一切境界現前都不染著,佛境界現前亦如是。確確實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諸佛實報莊嚴土也不能染著,我到那個地方是學習、是提升境界的。這個地方好,就在這裡安住,多住幾天,錯了。一切隨緣就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對了,完全對了。

  下面第七,「諸見境」。這什麼意思?諸是很多,不是一樣,「非一曰諸」。「邪解曰見」,我們把它看錯了,把它想錯了,見字代表這個意思。「謂推理不當」,推理有偏差,「而偏見分明」,不是正見,見到一邊。見到一邊你就「作決定解」,你就認為是真的,這叫見。譬如我們這個杯蓋,你看這邊凹下去的,這邊凸出來的,兩面不一樣。看到這邊的人,凹下去的,看到這邊,沒有,這平的。這邊的人執著這是凹,那邊的人執著它是平的,兩個人就打架了。見到一面,沒有見到全面,如果再翻過來,原來是如此。世間人看東西都看一面,沒有看到完全,凡夫著相,不知道性,這是錯誤。修定的人、修禪的人、學教的人,知道相是假的,性是真的,執著那個真的,假的不要,也錯了。為什麼?不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今天科學家批評最近三、四百年,科學產生一個嚴重錯誤,就是偏在一邊。這個錯誤就是二分法,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災難。二分是什麼?把法分成二分,一分是物質、物理,一分是心理,你看心理學、物理學,分開了。不知道心理跟物理是一,一體的兩面,手心、手背一體兩面。把它分成兩個,麻煩出來了,最近三十年才發現。

  得力於量子力學家把物質搞清楚了,物質搞清楚之後是什麼回事情?物質的基礎原來是念頭的波動。這才真正知道,佛經上常說「相由心生」。今天的物理學家發現了,告訴我們,物質確確實實是意念波動產生的幻相,它不是真的。所以得出總結,就是世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佛法一開頭告訴我們,十乘觀裡頭第一觀就是告訴我們,色由心造,跟科學家發現的完全相同。所以物質跟心,佛法講色心,色就是物質,決定不能分開。心在哪裡?心在物裡頭;物在哪裡?物在心裡頭。它是這個關係,原來心就是物,物就是心。在佛法,更深一層講是自性,自性叫真心,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是從心變現出來的,真正的根是一念不覺。這一念不覺,從自性裡頭就變現出一個阿賴耶,自性是真心,不覺叫妄心。妄心沒有體,妄心從哪來?不覺來的,真心變現出來的,不覺它就變,覺了又恢復原狀。我們今天恢復原狀就是圓滿成佛,回歸自性,把真心找到了。真心用事就是佛、就是法身菩薩,他們用真心不用妄心。

  真心「本自具足」,這惠能大師講的,本來自己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一切都是無量的。何以見得?它能生萬法。如果不具足無量,怎麼能生萬法?生萬法就是它本來具足的具體表現。表現要有緣,沒有緣不表現,這個緣就是感應,眾生有感,佛有應,佛是自性,自性就有應。像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實驗,水是礦物,它是物質,它有沒有心理作用?有!實驗證明了,它會看、它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以善心對著它,在實驗的時候讓它結晶,我們看到結晶圖案非常之美;如果惡念對它,它的回應圖案很醜陋。實驗一點都不錯,實驗上萬次沒有差錯,證明什麼?它真的懂得人意思,真會看。寫一個「愛」,用各種不同的文字去寫,反應都是美;寫個「怨恨、討厭」,你讓它看,反應全都醜陋。它什麼樣的文字都懂,比我們人厲害,我們沒學過的不知道,它全知道。這說明什麼?說明人的本能,心跟物是一體,不能分。

  現代科學家發現宇宙有個祕密,這個祕密叫全息,息是信息,全就是圓滿,他用照片把這個祕密揭露給我們看。用兩道激光射在這個物體,用照相機把它拍照下來,這叫全息照片。這個照片沖洗出來你看不到東西,你看到一條一條的,看不到東西。用一道激光去照它,看見了,這一個人像,看得很清楚。你把這張照片撕成兩半,再在激光裡頭看,它還是一張完整的。你把它切成碎片,每個碎片在激光底下它都是完整的。這個照片叫全息照片。佛經上有沒有道理?有。佛經上講的微塵,極微之微,現在科學家講的微中子,物質裡頭最小的,再不能分,再分沒有了。這個裡面有什麼東西?有整個宇宙都在裡頭,每一粒微塵裡頭都有整個宇宙的相,不增不減。這個意思裡頭,就含著有。我們一樣東西通了一切都通了,《華嚴經》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一粒微塵,小到不能再小,裡頭有整個宇宙一切的色相、一切的信息、一切的能量,全在裡頭。佛經上還有個妙事,說菩薩,普賢菩薩,能進入微塵世界裡面去供佛聞法。這粒微塵沒放大,整個宇宙沒有縮小,微塵裡面宇宙跟外面一樣的。可以在那個裡面進去參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供佛修福,聞法開智慧,不可思議。

  遍法界虛空界在哪裡?一微塵裡。那我們身上有多少微塵?微塵聚集成為粒子,粒子聚集成為原子,原子聚集成為細胞,細胞聚集造成我們的器官,這個五臟六腑聚集造成我們一個身體。我們每個細胞、每根汗毛,裡頭都有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這就是全息的道理,一即一切,一根汗毛整個宇宙。十乘理觀,第一觀就教我們觀不思議境界,就這個。大宇宙包含小宇宙,我們不懷疑,小宇宙裡頭有大宇宙,有圓滿的宇宙,我們沒法子理解。它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這個現象今天的科學沒發現,已經逐漸的在拉了,你看現在高科技裡頭用的晶片,這一片大概只有小指甲這麼大!我是看到我們去年講完的《大經解演義》,現在做成一個隨身聽,那個晶片只有指甲這樣大,裡面容納了一千二百個小時的講演,就在這麼一點點裡頭。這不就是小裡頭有大嗎?畫面也在裡頭,放在電視機裡頭,能看到畫面、能聽到聲音,就這一點點小東西。比起宇宙之間的奧祕那差得遠,你看看人家微中子,一個微中子裡面有整個宇宙在裡頭。這麼大一個指甲裡頭才容納這一點東西,這算得了什麼?這是佛經裡頭有科學,科學跟佛經比差太遠太遠了,真正是不思議的境界。

  所以這個諸見,我們實在講我們所見的,偏見,沒有見到全部。見到偏一部分,不能作決定解。誰能作決定解?今天我們知道,我們肯定了,只有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可以作決定解。為什麼?他們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見到圓滿,方方面面都見到,他的見解沒有缺陷,是真的。所以三乘,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還屬於偏見,只是什麼?他們見的比我們層面多。我們所見的太少太少了,完全是表面。我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們,看事、看問題至少你要能看八面,你才算有一點點小智慧。什麼叫八面?譬如我們看這支筆,大家都看到,八面怎麼看?看它的體,它的體是什麼;看它的相,相是一支筆;看它的用,用能書寫;看它的因,它怎麼來的;看它的緣、看它的果、看它的事、看它的理。八面都看到,你才看它的表面,你對它就有認識。那深入一層?每一面都有八面,體有八面,有體之體、體之相、體之用,有體之因、體之緣、體之果,有體之事、體之理,八面,八八六十四面。能看六十四面的人比我們就深入,我們只能看八面,他看六十四面。再深一層,六十四面又有六十四,每一面都有六十四,其深無底。

  我們從這個地方,才略略體會到佛智慧之深之廣,我們怎麼能比?人家說徹法底源,我們看法只看個表層,表層都是八面,深入一層六十四面,再深入我們沒辦法想像了。老師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們,我們對佛菩薩恭敬心油然生起,真的是不如,差太遠了。你怎麼能不信、你怎麼能不服,真不能比。今天科學家、哲學家確實他比我們至少要深入三、四層,那就不得了。聲聞肯定超過科學家,緣覺又超過聲聞,菩薩又超過緣覺,到法身菩薩,這個見才圓滿,見性了。所以佛法修學的目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門道不一樣,目標相同,明心見性,統統相同。見性之後,全體都明瞭了。無論從哪個方法修行見性,見性都是一樣的,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了解不知道,了解之後,愈了解得深你就愈佩服,你那種真誠恭敬心自然就生起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