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七十六頁倒數第二行科題,「多生成就」,這分兩段,第一段「上供」,第二段「下化」。請看經文:

  【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

  這一段經文是講修因感果。人生在世,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佛在經典裡面說得非常好,叫「人生酬業」。為什麼來的?是來酬償業報的。過去生中我們造了善因,這一生來享福的,果報,善有善果;如果過去生中造的業是不善,這一生是來受罪的。所以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受再大的苦難,都要知道是自己不善的因所感的,因果是真理,絲毫不爽。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這一生做人一定要修善,為什麼?來生好。這一生在世間很短,人壽命很少能過一百歲的,人生苦短,一定要覺悟。這一生如果是享福,要修善,來生的福報比這一生更殊勝。如果這一生享福而不修善,這個福報享完了,來生就沒福報。如果做得太過分,來生一定到三途,三途苦,三途是地獄、餓鬼、畜生,那些都是人去變的,造作不善就到那裡去了。真正懂得修善積德,來生是人天福報,來生做人比這一生一定殊勝,福報更大。當然最好是成佛,那就是無比的殊勝,沒有比這個更殊勝,永遠擺脫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真苦,可以永遠擺脫,永遠不再玩這個遊戲了。這個遊戲很痛苦,尤其跟一切眾生結的冤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怎麼跟眾生結的冤仇?飲食,你吃眾生肉,這樁事情很可怕。聯合國下面的機構報導的,全球每一年殺害陸地上的、海裡面捕這些魚蝦,一年多少?三千三百多億,嚇死人!我們想起來太可怕了。這些冤親債主會把這個社會整亂,讓我們在世間受罪。一個畜生牠是一條命,牠過去做過人,人做得不好,迷惑顛倒,就變成畜生。我們去吃牠、殺牠,牠有怨恨,牠那個冤魂也不散,也是追逐人類。烹調的時候如果手段很殘酷,讓牠非常痛苦的死去,那個怨恨就非常深。我聽說,我沒見過,聽說有人吃猴腦,我不知道怎麼個吃法。活的,把腦袋蓋打開的時候用調羹去舀,那個猴沒死,活的。牠來生會饒你嗎?你這樣殺牠,牠將來殺你比這個更慘,這個怨恨永遠結下去解不開。單單飲食一道就不知道跟多少眾生結冤仇。

  現在的社會婦女墮胎,墮胎是殺自己的兒女,他會饒你嗎?佛告訴我們子女跟父母四種緣分,沒有緣不會到你家來。這四種緣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四種緣不會到你家來,不可能成為一家人。如果是報恩的,你把他殺掉,墮胎把他殺掉,恩變成仇;如果是報仇來的,你把他殺掉,仇恨上再加仇恨;是來討債的還是還債的,你把他殺掉,債務上面又加了一場殺害的仇,命債。本來是一件財物上的,現在還欠命,你說怎麼得了!這個社會為什麼這麼混亂?災難為什麼會這麼多?報應!不善的業、不善的念頭、不善的心、不善的行為造成的果報,一定要知道。

  極樂世界為什麼好?極樂世界沒有這種人,沒有這種念頭,沒有這種行為,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善人。惡人往生,往生時候懺悔,真正懺悔,後不再造,才能往生;如果不懺悔是往生不了的,每天念佛念得再多,他也沒分。真正往生,真正後悔,念佛不多,佛經上講的十聲、一聲都能往生。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五逆十惡的罪,只要懺悔統統能往生,所以極樂世界沒有一個惡人。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這經上講得很清楚,那個地方是學校,進去之後受教育。阿彌陀佛天天講經,從來沒有中斷,十方諸佛也經常到極樂世界去講經、去教學,所以那個地方是個學校,畢業了就成佛。一生成就,不要等到第二生。往生到極樂世界,第一個好處就是無量壽,極樂世界的人壽命長遠,多長呢?沒法子計算。同居土、方便土往生去的人是無量壽,那個無量壽是有量的無量。他在極樂世界學習,境界天天提升,提升到實報土,就變成真正的無量,都在一生成就,一生圓滿。壽命是一切眾生第一德,一定要長壽,你的學習才能圓滿,你度眾生的大願才能夠實現。這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要好好的去讀,要認真去學習。

  釋迦如來當年在世,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只有一個目的,幫助我們這些眾生個個成佛。這經上講的「一切皆成佛」,這還得了!他成佛的方法跟諸佛不一樣。諸佛教學真的是無量劫,像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生生世世,不是一世。這一生我們看到的,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那是修什麼因來的?一個人發財都是命裡有,命裡沒有發不了財。人要相信命運,「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強求來的就是災難。我們看到這個人他得到財富,不正當手段得來的,他還是享受,那是什麼?命裡有的。如果命裡沒有,他這個財到手,他就生病,這個錢全部花在醫藥費上,花光了,這就說明什麼?他命裡沒有這個財。要不然就出禍,災禍,會把這個錢丟掉,命裡沒有。這是說不正當的手段。不正當手段命裡財富打折了,命裡頭你有一百個億,你用不正常的手段得來的,你命裡就少了一半,就五十個億,打對折了;再造作一些罪孽,又打折扣了,五十個億可能以後就變成十個億。十個億覺得自己很不錯,其實你是百億富翁,現在才十億算什麼?虧吃大了,但是沒有人曉得,他還自己很得意。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地位也是如此。升官,我年輕時在台灣遇到這麼一樁事情。一位將軍,少將升中將,聽說上面長官批准了升中將,這個命令沒發布,裡面內部的朋友傳給他。他高興得不得了,請朋友,慶賀他升中將,就在這個宴會當中,他喝酒酒醉,倒下去就死掉了。大家說他命裡只有個少將,沒有中將,加一顆星就壓死了。在宴會當中就死在桌子上,沒那個命!他要沒有升中將那回事情,他就沒事,他就不會遇到禍事。古人所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命中有多高的地位就是那樣,如果你想高的時候也行,積善修德。你看《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十五歲遇到一個算命的先生,算得非常準。他母親很相信這個算命先生,雲南人孔先生,讓他給了凡算終身流年,就是一生的命運。這個算命先生告訴他,你這個小孩是做官的,是仕途中人,要好好念書,去參加考試。他將來官做到什麼程度?做到一個縣長,小縣分的縣長在四川。壽命五十三歲,五十三歲他還在做官,就告訴他,五十三歲那年你就辭職,你回老家壽終正寢,你壽命到了。命裡面只有秀才,舉人、進士都沒有,這叫沒有功名,命裡頭沒有兒女,生活還能過得過去。他每年參加考試考多少名,每年國家給他的糧食,那個時候是給糧食,大概是八、九十石,每年跟孔先生算的完全準確,一點都不差。

  二十年,他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他完全相信人真有命運,二十年不差錯一點。他爭取功名那個念頭就死掉了,不跟人競爭,真正做到佛法上所說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不需要求,我命裡有的,不用求,到時候一定得到;命裡沒有,我求也求不來,他心就定了。三十五歲那年,跟雲谷老和尚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他沒有一個念頭。老和尚非常佩服他,一個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這個功夫很高。就問他,你怎麼修的?他就告訴禪師,他說我沒有修。那你怎麼三天不起心?我的命給人算準、算定,我想也沒用,所以乾脆就不想了。老和尚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有相當好的功夫,原來你還是個凡人。他就問為什麼?他說你二十年來,你的命運一點都沒有轉,完全照單行事,你不是凡夫,誰是凡夫?他向老和尚請教,那命運能改嗎?老和尚告訴他,命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造的你怎麼會自己不能改?當然能改。說明你這二十年也沒作善,也沒有作惡,所以就那麼準。作惡就減分,行善就加分,每天都有加減乘除,了凡先生每天都不動的,不作惡也不行善。雲谷禪師就告訴他,他明白了,到底是個讀書人,聰明人。

  雲谷教他斷惡修善,你的命運會改,你的壽命會延長,進士、舉人你可以得到。他相信了,回家就發了個願,做三千樁善事,他每次行善記下來,三千樁善事。這個願一發到第二年參加考試就變化,第二年考試,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公家給他的米也增加,就真的應驗了,所以更努力,一生到最後全家行善積德。沒有兒子,他求兒子,就真的生了一個兒子,兒子好像給他生了六個孫子,在晚年的時候兒孫滿堂。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就是延壽二十一年。本來官運最高是個小小的知縣,結果他做的是一個很大的縣,寶坻知縣。寶坻是直接歸皇上管的,就好像一個特別市、好像一個特區首長一樣,那麼高的地位。命裡頭沒有進士,沒有舉人,舉人考中了,進士也考中,證明命運是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創造命運,不是一成不變。

  佛家承認有命運,但不是定命,為什麼?你每天行善它就加分,你作惡就減分,天天有加減,做大善就乘,做大惡就除,加減乘除天天不一樣。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不幹?你幹準有好處。雲谷禪師給他一本「功過格」,那就是個標準,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惡要斷,善要修。功過格就是道家的《太上感應篇》,裡面說了一百九十多樁事情,都是講善惡的標準。他就依照這個修,每天反省,惡我有沒有做?做了趕快改,善有沒有修?每天認真幹這樁事情,幹了一輩子,效果非常卓著。臨終的時候告訴他兒子,他沒有求長壽,壽命是自然延長的,延長二十一年。所以寫了家庭四訓(四篇文章)留給他兒子,那是他們家的傳家之寶,世世代代都要記住,都要好好學。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個家庭世世代代興旺。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應當要學習。

  我們看這段經文,法藏比丘,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沒成佛之前,他修善積德成就了極樂世界,這是斷惡修善做到了極處,才有這麼大的感應。建成極樂世界不是自己享受,是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的六道眾生,到他這個地方來學習,他親自來教誨,讓每個人成佛。成佛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每個人將來的國土,成佛之後教化眾生的國土,也跟極樂世界相同,這個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看黃念老這個註解,「以上蓋表菩薩以善根力,感得生生尊貴」。我們要知道,生生世世都有福報,有大福報,一定要修善,一定要斷惡才能做得到。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你得來的善福,也是你過去生中修的善根,很快享完,享完之後就沒有了。我們細心觀察,這個世間富貴人家他能享多長?能享幾代?就知道了。有很多富貴人家保不了自己一生,到晚年的時候經營失敗倒閉,宣告破產,你看一世都保不住。幾個富貴人家能保兩世的、能保三世的?保三世的好像現在都看不到了,兩世都不到頭,很多一世都不到頭。這是什麼原因?只知道享福不知道造福。了凡先生是我們的好榜樣,他懂得造福,享福又造福,造福比享福多,所以他的福報就愈來愈大。

  我們看菩薩,這個菩薩就是阿彌陀佛,沒成佛之前,他積功累德,修六波羅蜜,利益廣大群眾,成就自己的善根。「感得生生尊貴,德高望重,財富充足,乃至或為人王,或作天帝,上宏下化,能滿所願」。福報太大了,大了怎麼?人間沒這麼大的福報,他就到天上去了。人間福報最大的是人王,超過人王的大福德他就到天上去,大福報就感得天王,他作天帝去了。上宏下化,上弘揚正法,下教化眾生,能滿所願,他的願望都能夠實現。「更以善根力故,大願力故,常得值佛」,能遇到佛,大福報!我們在這個世間,真正能親近到一個善知識都很不容易,沒有福報你見不到他,要能親近,這個福報就太大了。這是我們自己,如果有這個緣分一定要懂得珍惜,珍惜,認真學習。機緣不容易,今天我們大家在一起聚會,明天能不能不知道,這個世間事變化太大了。時時刻刻我們抓住寶貴的光陰,提升自己,這個提升就是認真學習。經一定要多聽,不要聽雜、不要聽亂,就是一部經,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只有真實智慧,真正善根的人他懂得,一般人不懂,所以學佛的人很多,真正成就的人不多。

  我講過很多次,我也不是真正老實人,我對老師的誠敬頂多是百分之三十,在古時候是不及格的,但是在今天有百分之三十恭敬心的人沒有了,所以我就被選中了。在過去那個舊社會裡,我不會被選中的,會淘汰掉的,為什麼?人家對老師恭敬心至少有六、七十分,我這三十分怎麼可以?現在人十分都沒有了,難得有個三分、五分就不錯了。所以我雖然遵守老師的教誨,自己還打折扣,沒有完全做到。老師教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沒做,我只能做到什麼?我學習的時候一門功課,就是一部經論,學習的時候,確實學這個課程當中,我不看其他東西,這是一門深入,但是這部東西學完,我也會另外找一部東西來學。我這一生當中學了幾十部,所以沒有得三昧、沒有開悟,現在老了後悔,後悔來不及了。如果我這六十年專門講一部經,專門學一部經,我現在還得了,歷代這些祖師,我就不比他們差了。為什麼?真正搞一部會得三昧、會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可惜我沒做到,沒做到有客觀的因素,這因素是我沒有一個固定的住所,到處流浪,這是我沒有法子的。

  流浪總得要隨眾生的意思,他們想聽什麼經我就得講什麼經,我就學習什麼經,隨著眾生,不是隨自己,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如果我一個地方安居,吃住不成問題,能夠住在一個地方,我決定學一樣,我不會學兩樣。我的命不好,到去年下半年我才有個地方住,這定下來了。這一生當中頭一次,香港這邊一個老同修供養我一個小房子,我就可以定居在此地。定居在這個地方,我就想到我要講一部經,講《無量壽經》。如果我還能活十年我就講十部,一年講一部,愈講愈詳細、愈講愈清楚。我什麼經都不講,什麼都不要,就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沒有護持的人那沒辦法,人家想學這個,你不給他講的時候他不高興,我們走投無路。這一部經要是通了(就是開悟),一切經全通了,沒有一樣不通。不但佛經通,所有一切世出世間法全通,這個世間所有宗教也通了,中國傳統文化儒家、道家也都通了,一通一切都通,這才叫真正成就。

  我這一生困苦艱難當中,也是給諸位表法的,做出來給大家看的。很多人問我,想做功德,做一點真實功德、大功德。我告訴他,護持一個人,無論是在家、出家照顧他,讓他一生專攻一部經,這個功德比什麼人都大,為什麼?你幫助一個聖賢出世。一門容易得定,他不胡思亂想,他所思所想不出這個經論的範圍,這就是把妄念排出去。有個三年五載肯定得念佛三昧,他就得定,得定之後有個三年五載肯定開悟,縱然不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能夠大悟。大悟就不得了,我們祖師大德當中大悟的多,徹悟的太少了,真的是人天師。所以能有機緣幫助這種人,成就這種人,這是第一大福報,第一等的好事,沒人幹,什麼原因?福報不夠。我想做,找不到人,誰肯幹?找不到人;有那個人,找不到緣,找不到護持的人。這兩個碰到可不是簡單事情,兩方面都真幹,一個是真幹,一個是真正護持。護持一個就不得了,那護持三、五個功德還得了!護持一個,那個功德如果在人間,人王;要護持三、五個,那個功德是天王,那不是人王。不是真正了解,他不會真心幹這樁事情,要真誠心去做。

  所以常得值佛,他能遇到佛,『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特別是「未曾間斷」這一句,這誰做得到?法身菩薩,不是法身菩薩做不到。遇到佛供養一次、兩次這個做得到,不稀奇,不間斷這個太稀有,到哪裡去找?「所作功德,無量無邊」,『說不能盡』,不但我們說不盡,諸佛如來來給我們講也說不盡,這功德多大!今天自行成就的,阿彌陀佛給我們做了榜樣,他老人家成佛之後,就做大功德主,護法。他建造極樂世界,歡迎一切眾生,只要真信、真願、真肯念佛,統統歡迎你到極樂世界來。到極樂世界他當護法護持你,你在極樂世界一生必定成佛,保證你成佛。所以阿彌陀佛的功德,是一切諸佛都不能跟他相比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種大心大願,我們只有永遠的感戴,真正報恩就是決定依教奉行往生淨土,跟他見面,這真正報恩。為什麼?他的目的就是想教導我們,我們真肯去,他來接引,這真報恩。前面這一段是供佛,福慧雙修。下面這一段是「下化」,說他怎樣去教化眾生,「妙香普薰」,這是修德化他。

  【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栴檀。優缽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大士廣修不可思議普賢大士之德,故其勝感,亦不可思議」。大士是阿彌陀佛在因地,這個時候是法藏菩薩,前面跟老師學習的時候法藏比丘,現在是法藏菩薩。你看他修什麼?廣修不可思議普賢大士之德。極樂世界修什麼?完全修的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每一個人圓滿的做到了。普賢十願就是《大方廣佛華嚴》,那個十條是總綱領,展開來就是「大方廣」、就是「佛華嚴」,無量法門、無量功德。大經告訴我們,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可見得普賢行的重要。淨土法門專修普賢大士之德,在本經第二品品題「德遵普賢」,經文第一句,「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你看這還得了!普賢大士之德我們要記住,前面都講過,後頭還會講到,這部經常常提到普賢大士之德。第一個「禮敬諸佛」,這個意思很深,諸佛是指誰?過去諸佛、現在諸佛,還有未來諸佛。過去、現在的好懂,未來諸佛在哪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有沒有這個念頭?真誠恭敬心看每個眾生都是諸佛,如果你有這種心、有這種念頭,那你就修普賢菩薩之德。你要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這幾尊佛,其餘的都是眾生,都跟我差不多,你對普賢大士的邊都沒摸到。

  所以我常常勸大家,我們睜開眼睛,看到一切眾生全是阿彌陀佛,這個不得了,誰能做到?上上根人他做到,這個人心是佛心,佛心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凡夫心,看佛菩薩都是凡夫,境隨心轉,理事都在我們眼前。另外一種人下愚,今天還有一個人告訴我,他們住在中國大陸,鄉下有些老太婆不認識字,人家勸她念佛,她真幹、真接受,一天到晚拿個念珠就是阿彌陀佛。她什麼也不懂,你跟她講話,她笑咪咪的對著你,口裡都是阿彌陀佛,也不知道她聽進去沒聽進去。但是她很歡喜、很慈悲,一句一句阿彌陀佛灌在你耳朵裡頭。這種人跟上上根人劃等號,是平等的,上上根人修普賢行,將來往生上品上生;這樣的人,這個老太婆將來她往生,她也是上品上生。我們不能輕慢她,我們比不上她,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她那個真誠心到了極處,理事懂不懂沒關係。上上根人真誠達到頂點,她的真誠也達到頂點,所以他們往生是同個品位。我們要是輕慢這些人那是造罪業,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跟她差遠了,她上品上生,你下品下生,差太遠了,這個道理要懂。那個愚愚不可及,為什麼?她真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沒有打閒岔的,她沒有涉獵過任何經論,就一句佛號念到底。

  你們不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香港都曉得諦閑老和尚有個徒弟鍋漏匠,以前倓虛老法師常常講,常常用他的例子來勸念佛人。不認識字,一堂經沒有聽過,就是生活太苦了,苦把他逼出來的。諦閑老和尚跟他是小時候在一起的玩伴,長大之後沒念過書,生長在農村什麼都不會,學了個手藝補鍋、補碗,靠這個生活,這個生活太微薄了。現在沒有這種人,沒有這個行業了。抗戰之前有,抗戰之前我住在農村,這個鍋漏匠大概一年會到我們村莊,去個二、三次,吆喝著,你們家裡有碗、鍋打破了,他給你補,補好了大概就一、二個銅板。所以他很苦,生活很苦,苦逼著他。跟諦老有這麼關係,看到諦老出家,生活沒有憂慮,有吃有穿,還住的好房子,他很羨慕,要出家。諦閑法師不答應,為什麼?四十多歲,年齡大了,學什麼都不行,出家至少五堂功課要學會,他沒有能力學,那講經他不認識字,兩樣都不行。最後他賴著又不走,跟他談條件,他說你能答應我的條件我給你剃度。他說行,你說什麼我都聽。

  老和尚告訴他,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學會這一句,你天天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將來一定有好處。他也不問,他也不想,就老老實實念。剃度了,不能住廟裡,住廟裡人家瞧不起他,在寧波鄉下找了一個廢棄的寺廟給他住,那廟沒有人住,破廟。找了鄉下一個老太太佛教徒,照顧他的生活,給他煮兩餐飯,給他洗衣服。早飯他自己料理,中午、晚上老太太給他煮兩餐飯。他就遵守老和尚的教誡,一句阿彌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不分日夜,沒有一點壓力。三年你看人家預知時至往生,站著往生的,往生之後,也就是死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諦閑老法師一看他那個樣子,讚歎!你成就了,弘宗研教的法師,這講弘法利生的,弘宗是禪宗的,研教是講經的法師,教下的,比不上你,名山寶剎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他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我們能想像他品位之高,他不是低品位,三年肯定得念佛三昧,怎麼那麼自在,預知時至!走之前一天進城,看看親戚朋友辭行,他也不告訴他們,第二天回去,站著就走了。這都是末法時期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鍋漏匠在世的時候誰瞧得起他?他這一往生,這麼一表演,轟動了佛教界,沒有一個不讚歎。

  那法藏比丘這還得了嗎?不得了,廣修不思議普賢大士之德。十大願王一展開,是大乘菩薩八萬四千法門,所以是不思議功德。故其勝感,勝是殊勝,殊勝的感應亦不可思議。這個殊勝的感應,就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首云」,這第一句說,『身口常出無量妙香』,『旃檀』,這是印度名香叫檀香,經上記載的牛頭旃檀,中國沒有,出在喜馬拉雅山,「乃印度香木之名,我國所無。譯作與樂」,聞到這個香非常歡喜、非常快樂。「據《慧苑音義》此木有赤白二種」,旃檀有兩種,一個是白的,一個是紅色的,「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故名與樂」。它能治病,換句話說,它也是藥材,印度很名貴的藥材。『優缽羅』,這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青蓮花、紅蓮花,其花香氣芬馥」。「《慧苑音義》曰:優缽羅,花號也」,花的名字,「其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佛眼似之,經多喻之」,佛的眼睛很像這個花的葉子。「大士身口常出妙香」,這妙香怎麼來的?「是乃戒德之所感」,三聚淨戒全都能做到,不缺減,成就身體,身出妙香。

  《觀佛經》第三卷有這樣的經文,「常以戒香,為身瓔珞」。修行人確實如此,曾經在香港住過一個多月的虛雲老和尚,抗戰勝利之後香港同學把他老人家接到香港來,希望他能夠在香港長住,在這邊弘法利生,給他建了個精舍,環境很優雅,我去看過。老和尚住了一個月就回到內地去了,他說香港這個地方不適合修行,花花世界,他離開了。香港同修告訴我,我第一次到香港講經一九七七年,三十多年前。虛老和尚修苦行,很少洗澡,也很少換衣服,衣服領子都是油垢,他說聞聞很香不難聞,真有修行人戒香。我們跟虛老和尚沒見過面,聽香港同修告訴我,你親近這個老人家,你在他身邊會聞到一股清香,戒德,持戒修善自然感應,沒有德行的人氣味很難聞。所以世間人以金銀七寶做瓔珞,修行人不需要那個,戒香是他的瓔珞。

  「又《戒香經》曰:世間所有諸花果,乃至沉檀龍麝香」,這講舉了幾個列子,沉是沉香,沉水香,放到水裡會沉下去,非常名貴,檀是檀香,龍是龍涎,麝是麝香。舉出這個四種都是非常名貴的,也都能做藥,做藥用,舉出這四種香。「如是等香非遍聞」,它的香氣範圍不大,不能普遍存在這個空間。「唯聞戒香遍一切」,戒香,這個香能夠遍虛空法界,為什麼?因為它稱性,只要是稱性它是屬於性德,性是一切法的本體,性遍法界虛空界,所以性德當然也遍法界虛空界。我們跟佛通信息,我們要把我們的信息發給他,也希望從他那個地方得到一點信息來,用什麼?燃香。香叫信香,叫戒定真香,所以佛門的燃香是表法的意思,表我們的性德。名符其實是要明心見性的人,他的戒香真的是遍法界虛空界,這個地方才動,諸佛世界統統都接收到。這個理跟事都被現代量子力學家承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戒香遍一切。「本經」,『其香普熏無量世界』,這個香是戒香,不是龍涎,不是麝香,它沒有這個能量。唯有自性的戒香,有這麼大的能量,普薰無量世界,「故知其香應是戒香」。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隨類現身」,全是性德的體現,要幫助眾生,要教化眾生,那就要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喜歡什麼不要違背他,要隨順,隨心應量。我們看經文:

  【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

  這是舉一個例子,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這舉個例子是現佛身。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現在印度,現的是佛身,是佛的應身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表演給我們看。示現佛身一定是降生在帝王家,享受人間的富貴。帝王是多少人所羨慕,所嚮往、想得到的,我在前面講,那是修十幾世的福報,才能得到這個富貴。什麼都不修就想得到,哪有這樁事情?不可能的事情。生到帝王家大福德,那也是修來的。佛到人間帝王家那沒有問題,佛的福報太大了,無量劫修成的,所以他想到哪裡降生就到哪裡,隨心隨念。所以說所生之處,『色相端嚴』,端正莊嚴,這個註解上有,「端者,端正」。《魏譯》本裡面說「容色端正」,佛的容貌、佛的色相端正。「嚴者,莊嚴」。「三十二相,就佛丈六化身而言,則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前面講過,是佛丈六化身,這個化身叫應化身,他不是變化的,他也是來投胎,也是母親十個月懷胎生下來的,這叫應化。說化是什麼意思?說化,他沒有十個月懷胎之苦。一般人坐胎就像在監獄裡頭一樣,那真苦,母親喝一杯涼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獄,喝一杯熱茶就像在八熱地獄,真苦。可是佛在母親胎胞裡面,那個胎胞是宮殿,他在裡面講經說法,很多菩薩一起圍繞著旁聽,這個不可思議,所以他沒有苦,他教學沒有間斷。

  出胎之後,生在帝王家,是淨飯王的長子,我們一般人講嬌生慣養。十九歲離開家庭,放棄王位的繼承權,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去求學。求學過的什麼日子?過的苦行僧的日子,這個自在方便。他父親不放心,派了五個人,五個人都是親戚,陪他一起,跟他作伴,以後這五個人都出家,五比丘。到處參學十二年到三十歲,這是表演一個知識分子好學多聞。那個時候,印度是宗教之國,也是哲學之國,在宗教跟哲學印度在那個時候是全球之冠,他出生這個環境裡頭,所有的學派他都學過,所有宗教也學過。印度人他們最重視的是禪定,宗教重視禪定,學術也重視禪定,四禪八定是當時社會上普遍都在學習。當然釋迦牟尼佛也學,而且學得非常之好,對於六道裡面情形了解就清清楚楚。在禪定裡面時間、空間沒有了,空間沒有就距離沒有了、遠近沒有了;時間沒有了,先後沒有了、空間維次沒有了。這個空間是指六道裡面的,所以六道裡面他一清二楚。成佛之後,最初十二年講阿含,阿含重視四禪八定,變成佛門裡頭入門一定要修,必修的課程。現在佛門裡頭不修,所以佛教的水平一落千丈,從前只要是學佛,在家也要修,在家、出家都要修四禪八定。

  所以這是應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若就報身,則有八萬四千相」,這個八萬四千相這是一句。「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指八十隨形好,此亦就丈六之身而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現的印度人所說的相好,這個世俗間所說的相好,他統統具足。如果講報身,報身有八萬四千相,報身有多少好?每一個相都有八萬四千好,八萬四千相每一相有八萬四千好,八萬四千相一共有「六十四億一千六百萬隨形好」。「《觀經》曰: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就是隨形好一共是六十四億一千六百萬。我們要知道,我們如果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多少?八萬四千相,六十四億一千六百萬隨形好,是這樣的身!世間沒有比的。你想不想去?你要想去三個條件,真信、真想去、老實念佛,你就去成了。

  這個身相告訴你,無量壽命,真的是無量壽。我們現在這個形相到極樂世界,沒法子比,那是個佛像,我們到那裡去就變成蚊蟲螞蟻了,自己還感覺得不錯、還很好,跟人家比起來才知道。這種身,報身也是我們自性所現的,人人皆有,個個不無,只要我們真正發大心,我們認真好好修學,決定能得到。這部經書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這個小冊子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黃念祖老居士不怕辛苦,用了六年的時間會集這個註解,這個註解是會集的,多少資料?一百九十三種,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的註疏一百一十種。這個註解是集註,淨宗的集大成,讀這部註解就讀了一百九十三種書,這一百九十三種書都跟淨土有關係的。

  下面,又《法界次第》下卷,「相好乃同是色法」,色受想行識,色法是什麼?我們今天講的物質,肉身是物質。「皆為莊嚴顯發佛身。但相總而好別。相若無好,則不圓滿」,相是總,好是別,有相沒有好,這個不圓滿,所以相一定要有好。相是粗看,好是細看,細看的時候愈看愈好。輪王是轉輪聖王,「釋梵」,釋是帝釋天,我們中國人叫玉皇大帝,梵是梵天王,也有相。換句話說,這裡講三十二相或者不止三十二相,都有相但是沒有好,所以「相不微妙」。「又《智度論》曰:相粗而好細」,這說出來了,相跟好的差別在此地。「眾生見佛則見相。好則難見」,好很細,凡夫粗心大意,只看到大的相好,那個細的好看不見。「又相者餘人共得。好者或共或不共」,相,像三十二相餘人共得,哪些人?帝釋天有,玉皇大帝有,轉輪聖王有,三十二相大家都有,可是沒有好,八十隨形好他們沒有,只有佛有八十隨形好。好或共或不共,共的少,不共的多。「以是故,相好別說」,相跟好分開來講。「由上可見,相乃其粗者,共者,顯而易見者。好乃細者,不共者,微妙難見。法藏菩薩因地,於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無有缺少」。他示現這個身,就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地球上降生現的身,這個身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生處,有這樣殊勝的莊嚴。下面這第三個小段,「最上利樂」。

  【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

  這點我們要學,學什麼?學幫助別人,利樂眾生,自己得到的快樂。現在人很苦,苦在哪裡?自私自利,不肯幫助別人,那日子過得很苦。為什麼不幫助別人?學佛的同學一定要懂得,我們居住在這個環境,我們四周圍的鄰居一定要和睦相處,像一家人一樣。老人是我們的父母,年輕人跟我同輩的是我們兄弟姐妹,小的像我們自己的小孩,要真正關心,要真正愛護。這個鄉里和諧就像一家人一樣,你住在那個地方磁場多好!這個美好是什麼?美好是自己造成的,就看你用的是什麼心,一定要看每個人都是好人,每樁事情都很可愛。睦鄰,中國古人特別講求,居住在這個環境老死不相往來,平常招呼都不打,這個不可以。我學了佛,我學講經,李老師要我們結法緣,法緣從鄰近開始。他老人家在世每個星期講經一次,星期三固定的,道場也固定,時間也固定,所以不必發通知,風雨無阻。星期三晚上一定在圖書館講經,喜歡聽經的人都可以到那裡去聽。我們這些學生做招待結緣,跟每個來聽經的聽眾結緣,接待他,照顧他們,將來我們講經法緣就殊勝。

  居住在這個地方,跟這個地方的鄰居一定結緣,變成一家人。一九九八年我住在新加坡,我跟新加坡九個宗教結緣,一年的時間,九個宗教變成兄弟姐妹,政府歡喜,有助於社會安定和諧。我們得帶頭幹,每到一個地方,我們一定跟鄰居結緣,吃的東西,每天上市場去買東西,買點糖果、買點點心,回來大家分,每家送一點。你每個星期去送一次,一個月的時間那些鄰居見到你面都笑口常開,都跟你打招呼,都說你這個人好,為什麼這麼好。待人應當要好,我們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不是很好嗎?大家都高興,時間愈久變成老朋友,真正關懷。我們出門,門都可以不必鎖,鄰居都替我照顧,你說你多好!助人者人恆助之,愛人者人恆愛之,為什麼不幹?幹就有效果。所以佛門弟子無論到哪個地方,要廣結法緣,自己生活寧願節儉一點,清苦一點,多給別人。衣服、玩具,鄰居有小朋友,我們看到,到市場隨便看到了就買,哪家小朋友喜歡什麼,買點小東西送給他。慢慢久了,他就真正發現你們是好人,他就會向你學習,我們就會把佛教介紹給他。他不來找我們,我們不說,一定他先開口,他先想學,我們就請他來聽課。我們道場每天講課,還有早晚功課,他喜歡看我們的儀規,參加我們早晚課,喜歡聽講就進講堂,慢慢都來了。與他們宗教衝不衝突?不衝突。絕不破壞別人宗教,那你來聽是了解佛法、認識佛法,這好事情。我不要求你信佛法,佛法究竟是什麼你明白,你知道,所以大家很開心不拉他的信徒。

  他們宗教一些領導都歡喜,淨空法師絕對不會宣傳佛教高於其他宗教,沒有,從來沒說過這句話,宗教是平等的。淨空法師絕對不會拉信徒,不會叫人改變宗教。我勸他們來聽佛教,來聽講,為什麼?求智慧,會提升你的宗教,對你宗教有好處,不會破壞,不贊成改變宗教。我們主張的世界宗教是一家,互相學習。我學他們的宗教,我講他們的經典。他們來找我,在新加坡天主教來找我,請我講《玫瑰經》,《玫瑰經》是他們的早晚功課,我給他們講過一遍,還有光碟,現在在全世界很多天主教的地方都在流通。我講過《古蘭經》,大家歡喜!我告訴他們,我讀《新舊約》、讀《聖經》,我是最虔誠的基督教徒。他們都呆了,他說為什麼?我要不是最虔誠的基督教徒,《聖經》的東西我念不懂,他服了。我讀《古蘭經》,我說我是最虔誠的穆斯林,不是虔誠的穆斯林,《古蘭經》看不懂。我先帶頭,所以經典我都能講,我講不在阿訇之下,也不在牧師、神父之下,我都能講,他們都很喜歡聽我講。所以宗教可以團結,宗教確實是一家,宗教會帶給全世界的和諧,化解一切衝突。這個工作我們做了十幾年,做得很成功!

  再過幾天我到澳洲去一趟,五天就回來,去幹什麼?澳洲我居住的小城,他們宗教舉行大團結,這好事情,所以我要去參加,看看他們的團結。宗教互相往來,佛教活動他們會來參加,他們的活動我們也去參加。在以前宗教活動,只看到本教,沒有看到其他宗教;現在宗教活動的時候,各個宗教面孔都出現。我記得2000年,我在新加坡,天主教聖誕節望彌撒的時候,我們佛教披著袈裟,穿海青披著袈裟五十個人,進入他們教堂一起做彌撒。大家都看得很奇怪,五十多個人很壯觀,統統是海青袈裟,政府歡喜。所以我們很多活動都在一起的,他們活動我參加,我們活動他也來參加,每個宗教面孔你都看到,在過去沒有過的。大的活動,像聯合國的活動,我有這個緣分,我把他們統統都帶去。在聯合國大會堂,我們手牽著手十個宗教為世界和平祈禱,聯合國頭一次,從來沒有過。我們這個活動之後,聯合國對宗教刮目相看,特別成立一個宗教辦公室,以前沒有。我們這一次活動影響很大,告訴:宗教是愛好和平的,那些少數極端分子那是利用宗教。所以宗教一定要回歸教育,宗教一定要教學,信仰宗教人一定要了解它的教義,什麼問題都化解了。

  『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最重要是底下這句,『利樂有情』,要幫助社會廣大的群眾人民,多關心他們,多幫助他們,多幫助他們解決疑難的問題,這宗教才像是一家。把和諧、和睦帶給社會這個很重要,宗教可以做得到,我們對這個很有信心。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