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六十六頁,倒數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又佛者,覺知之義。法者,法軌之義。僧者,和合之義」。前面講到三寶,我們就通常經教裡所說的五種三寶,給大家做了個介紹,這是佛學常識,也是重要的常識。學佛,皈依三寶,三寶是什麼不能夠不知道。通常要把三寶講清楚,也不是容易事情,我們在前面用了兩個小時,就介紹三寶。這個地方為我們解釋佛法僧,為什麼稱它作寶?它寶貴在哪裡?佛,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佛是知。換句話說,真正覺悟的人、明白的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知道,這樣的人稱之為佛。所以,佛不是神、不是仙。佛教確確實實不是宗教,但是現在的佛教變成宗教了,許多人都把佛菩薩當作神明來看待,這個錯了。這些都是由於我們讀經太少,對於經典的意思無知,造成的誤會。真正去學習經教,這些誤會就化解了。我們皈依三寶,皈依佛是皈依覺、知,是這個意思。我們現前不覺、不知,從不覺不知回過頭來,要依覺、要依知,這就對了。所以學佛,一進佛門,首先老師把佛法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介紹給你,就是傳授給你,這就叫三寶,就叫三皈依。你這一生無論學哪個宗派,無論學哪個法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必須要遵守這三個原則。與這三個原則不相應,那你就錯了,那就不是學佛,一定要跟它相應。所以這是總的方向、總的目標,要認識。

  佛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音翻作佛陀耶,中國人喜歡簡單,就用一個佛,後面的尾音都省略掉。什麼意思,這非常重要,一定要知道。覺跟知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所以五種三寶,最重要的是自性三寶。五種全是從自性裡頭延伸出來的,開出來的,自性三寶是根,根本。所以學佛最後的目標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叫做成佛。回歸自性,自性裡面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相好,統統都能夠現前,這是佛的意思。第二個,法的意思,法也是自性裡頭本有的,都不是從外頭來的。法是軌的意思,軌是軌道,就是道路。這個道路通哪裡?通到佛,就是通到覺悟。所以,法是正而不邪,它是正道,正道就是軌道的意思,沿著這個軌道不要出軌,你一定能夠修成菩薩、修成佛。佛、菩薩、阿羅漢是佛法修學的三個階位,就好像現在的學位一樣。最高的學位,現在學校是博士,最高的,第二個學位是碩士,第三個學位是學士。在佛法裡面,佛陀就等於博士,菩薩是碩士,阿羅漢是學士,所以佛教裡頭也有三個學位的名稱。

  經上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淨土宗依據的理論,就是佛在《觀經》上所說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土宗的理論。是心就是你自己的真心,真心就是佛。我們現在用的心是妄心,雖有真心,真心不見了,被妄心障礙了,不是沒有,是有。什麼叫妄心?起心動念是妄心。真心沒有念頭,真心沒有分別,真心沒有執著。我們現在有執著、有分別、有起心動念,妄心,這個心在佛法裡頭,在大乘裡面稱它作阿賴耶。六道輪迴、十法界都是阿賴耶變現的。真心能現不會變,妄心會變,變成六道、變成三途,無量無邊的變化全是妄心在做主宰。這個學佛,必須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這個軌道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智慧。持戒是手段,不是目的,是為了要得定。佛法裡面稱為三昧,三昧就是定。我們今天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三昧,這個三昧叫念佛三昧。得到定之後,決定不能放鬆,還要認真努力一段時期,自然會大徹大悟。這個徹悟,跟禪宗裡面明心見性這個階層是平等的。所以念佛可以明心見性,參禪能夠成就,念佛也能成就,方法不一樣,達到的目標是完全相同,見性成佛。在我們淨土宗叫做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法身菩薩,事一心不亂等於阿羅漢。一心不亂就是定,定生智慧,大定生大智慧,小定有小智慧。如果心浮氣躁,妄念多、雜念多,這就是凡夫。凡夫跟佛實在講只有迷悟之差,除了迷悟之外沒有兩樣,凡夫覺悟了就稱佛;迷了,這叫凡夫。

  僧者,和合之義。這個大乘法裡講得很多,非常重要。僧,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也稱僧,稱僧的條件是修六和敬。你在家裡頭,佛說了,四個人以上,如果你家庭四個人以上,在家裡面修六和敬,你的家就叫做僧團。三皈依裡面我們常常念,「皈依僧,眾中尊」,眾是什麼?眾是今天講的團體,眾中尊就是所有團體裡面,學佛的這個團體是最為尊貴的。它尊貴在哪裡?尊貴在它和睦相處,大家都修六和。「見和同解」,這是理,道理、原理,「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還有「利和同均」。後面五種是事,事上和睦,前面第一條是理,理事都和,這是在所有團體裡頭最尊貴的,最值得人尊敬的。你們這個團體,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照顧、互助合作,這是可以做所有團體的榜樣、所有團體的模範,這叫做僧。所以,僧不只一個人,四個人以上修六和敬才稱之為僧。在家居士亦如此,也是四個人以上修六和敬,都稱為僧團。

  我們再繼續往下面看,「恭敬三寶,欽仰其德也」。佛法僧這個三寶值得人尊敬,值得人仰慕,值得人向他學習,所以稱為寶。可是現在我們學佛,六和沒有了,佛法衰就衰在這個地方。不但佛法衰,在現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普遍都在衰。前年,我跟馬來西亞的宗教團,訪問天主教的梵蒂岡,訪問教宗。教宗告訴我們,根據他們的信息,最近這十幾年來,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逐年都下降,人數一年比一年少,他們很憂慮。他們很擔心如果像這樣下去,十年、二十年之後,這個世界上信仰宗教的就沒有幾個人了。我們也就這個問題很認真的做了兩次的討論,一次三個小時,總共六個小時。我提出來,每個宗教當年創教的這個人,基督教、天主教跟猶太教是一家人,他們學習的經典是一部,我們稱它作《聖經》,《新約》跟《舊約》。猶太教學的是《舊約》,基督教學的是《新約》,天主教是《新舊約》統統學。這是現在全世界信仰的人數最多,這三個合起來,基督教、天主教跟猶太教,超過二十億人。

  像摩西(這是創教的)、耶穌,我們在經典裡面看看,當年他們在世到處講經教學,這一點很重要,我們不能把它疏忽。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講經教學二十七年;釋迦牟尼佛最久,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你細細去看,每個宗教當時創始人,用現在的話說,都是社會教育家,到處講演,才有那麼多人跟他學,世代相傳到今天。明白這個道理,今天宗教為什麼衰了?大家不講經、不教學了,知識分子遠離了。以前信仰宗教都是知識分子,高級知識分子,在社會上有影響力。現在不講了,把宗教教育丟掉了。早年我們確實看到全是教學,現在搞祈禱,佛門裡經懺佛事都是屬於祈禱,祈禱沒人相信。你說真有災難,我們大家在一起念佛祈禱,災難化解了。他怎麼說?他說你迷信,根本就沒有災難,你們胡造謠言。我們無話可說。那要怎麼辦?必須把宗教教育找回來。

  前年我在教廷是這樣的建議,去年,教宗邀請我去訪問,本來不想去,以後想想還得去一趟,再去給他打打氣,必須要回到教育。不但回到教育,最好能做一個實驗點,讓全世界人能看得到,天主教到底是什麼樣子,有一個天主教的示範點。所以去年我去的時候我就抱了這個意思,跟教宗見面的時候就向他建議,一定要回到教育,而且最好用梵蒂岡做個示範點。我問他梵蒂岡的面積多大,他告訴我五十英畝。不大,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以為總是有一、二百個英畝,沒想到五十個英畝。五十個英畝合中國是三百畝,這不大。我說梵蒂岡居民多少人?不到一千人。這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領土只有中國三百畝,人口不到一千人。可以!把天主教的精神、天主教的文化就落實在梵蒂岡,梵蒂岡就是全世界天主教的天堂。你做出來,人家到這來,我們到天堂來;你不做出來,人家沒有看到。

  我今年特地鼓勵他幹這樁事情,不但要恢復教學,要做出榜樣。一個宗教做出榜樣,別的宗教都跟進,大家都學。所以我就問,羅馬去過好幾次,羅馬城不大,這裡頭有多少教堂?他告訴我有四百多個教堂。我說每個教堂就是一個學校,如果每個教堂裡面都有講經教學,我相信只要一年的工夫,羅馬成為全世界宗教教學的核心,中心點。全世界每個宗教都會向天主教學習,天主教把世界宗教復興運動帶起來了,這個了不起!所以去年跟他見面,是跟他建議這些事情。不是做不到,真正能做到,不是做不到。現在,教學他知道是好事,到哪裡去找老師?跟佛教一樣,出家的人很多,真正來講經教學的老師不多,宗教衰就衰在這個地方。

  我們佛教的衰,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說得很明白,說得很清楚。怎麼衰的?清朝順治皇帝把出家人度牒的制度廢除了,佛教衰了。佛教過去在中國,出家人的地位在社會上非常崇高,為什麼?帝王師,皇帝看到你把你看作老師看待。文武百官哪一個人對出家人不恭敬?為什麼恭敬?他真有道德、有學問,他真的可以做你老師。所以那個時候出家人要經過考試,考試及格發給你證書,這個證書叫度牒,證書是皇帝發的。你拿到這個度牒你才有資格出家,你到哪裡出家、跟誰出家,皇上不管你。你經過考試了,就是皇上認為你的道德、你的學問可以做我的老師,可以擔任教化老百姓的責任,他才發給你這個文憑。這個文憑順治皇帝廢止了,大概他有私心,因為順治皇帝出家了,誰發度牒給他!為了私心,自己要出家,好,度牒廢棄,那什麼人都可以出家,所以他也出家了。但是在當時沒有什麼大問題,知識水平高,可是後來就麻煩了。出家不要經過考試,什麼人都可以出家,所以僧團裡面的德行、學術就一落千丈。到清朝末年,出家人裡面很多不認識字,這怎麼能做帝王師?所以印光大師對於順治這個做法,說他是大錯特錯。

  用什麼方法補救?還是有辦法。一九九0年代的初期,我第一次在海外回到祖國去看看些老朋友。到北京,認識趙樸初老居士,我們是同鄉,所以一見如故。我們就談到這個問題,頭一次見面我們談了四個半小時。我就提出建議,恢復出家人的這個制度,國家可以辦一個宗教大學。中國承認五個宗教,每個宗教設一個學院。這個大學有佛學院、有基督教學院、有天主教學院、有伊斯蘭學院、有道教學院,組成一個大學。將來出家,一定要國家的佛學院畢業才能出家,不是在佛學院拿到學位的不能出家。這就把考試制度恢復起來了。這個學院一樣設學士、碩士、博士學位。除了這五個學院,再設一個管理學院,培訓寺院裡頭的管理人才。因為寺院是學校,出家人主要的責任是講經教學,除講經教學,就是管理學院畢業出來的,做為宗教裡頭的內護,就是護持道場、管理道場。這樣子宗教可以統一,可以在國家一個政策之下幫助國家教化人民。老居士聽了也覺得很有道理,可是我們見面真的是相見恨晚,年歲大了,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宗教大學是非常有必要,我們想了二十多年,都無法落實。

  我這一生,我是接受章嘉大師的教誨,他勸我出家,要我學釋迦牟尼佛,我沒有辜負他老人家。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教學,一生教學。四十九年他的教學分四個階段,華嚴時不算。最初十二年講阿含,阿含內容是什麼?是倫理、道德、因果,小乘教,佛教的小學。十二年之後講方等,方等等於是中學,八年,加上前面,二十年。這二十年之後講般若,般若是大乘佛法,是整個教學的中心,講了二十二年。你看講經四十九年,講般若講了二十二年,那我們就曉得,釋迦牟尼佛教學,般若是中心。前面二十年是奠定基礎,最後八年那是提升,一乘法,由大乘提升到一佛乘,講法華,法華八年。入滅的前一天講《涅槃經》,《涅槃經》是他老人家的遺囑,《涅槃經》是一天一夜。

  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休假,天天講,講多少時間?無時不在講。我們能想像得到,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不離開他的,佛到哪裡大家跟到哪裡,那臨時來學習的絕對不止這個數字。所以佛的僧團至少在三千人左右。這麼大的一個團體,每天有新來的,每天也有離開的,所以他的教學永遠沒有中斷。初學的人問題多,佛都給他解答,這種問答、解釋的東西全都在《阿含經》裡頭。《阿含經》裡面《雜阿含》、《增一阿含》,經文都很短,少的二、三百個字,多的五、六百個字,都不長。這些多半是什麼?大眾有一、二個問題,見到佛了向佛請教,佛給他解答,也都保存下來了。所以經典的內容非常豐富,古人把它結集成為三藏經典。

  其實三藏經典在今天,我年歲大了,想到做不到,沒有能力了,把三藏經典重新編輯、分類,重新分類便利我們學習。太豐富了!這一分類就很管用,我們想查哪一類的,生活上的,怎樣保養身體,怎樣有健康的飲食,你在經典裡屬於這一類的統統抄在一起,編成一套,養生之道。怎樣治家,怎樣經營你的事業,怎樣管理國家,國家裡面很多,有政治、有經濟、有教育,各種分門別類,那現在拿到這多管用,每部經裡面都有。這樣編出一套,那就等於說大學裡面教科書,許許多多科系裡的東西統統都有,這是個大工程。真正有個佛教大學,首先要把這個東西(資料)搞出來,然後就一門深入,再認真教學。佛教不是神話、不是迷信,確實能夠幫助人,像我們老祖宗所說的,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一九九九年我住在新加坡,我們用一年多的時間,大概一年半的時間,將新加坡九個宗教團結成一家人,真的像兄弟姐妹一樣,做到了互助合作,互相學習經典。當時新加坡有一位部長,曾士生先生,有一天我們在一起吃飯,他問我,你用什麼方法能把宗教團結起來?我說有,佛教給我的。佛有這個?是。那什麼法?我說佛的四攝法。四攝法是什麼?用現在的話就是公共關係法,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際的方法,我用這個方法團結起來的。佛經裡頭有,方法多,我就依照這個方法去做。四攝法第一個「布施」,那個布施不是六度裡頭的布施。四攝法的布施是送禮,禮多人不怪,我們到人家裡去拜訪,去送禮。每個宗教都辦有慈善事業,有養老院、有育幼院、有醫院,還有辦的學校,我們去參觀,我們捐助一部分。養老的、育幼的、辦教育的我們統統都幫助他們。這我們關係就好了,就常常往來,我們有活動請他來,他們有活動也請我們去參加。

  最後我還想到一個方法,旅遊,我們組團到國外去訪問,訪問各個國家不同宗教。旅遊這十多天當中,我們都住在一起。平常各人都很忙碌,沒有時間聚集在一起,唯有旅遊從早到晚都在一起,什麼話都談,旅遊是最好聯繫感情的方法。所以,我陪同他們到中國旅遊,接受中國國家宗教局的接待;我陪他們到國外去活動,到歐洲、到梵蒂岡、到埃及。在埃及,參觀伊斯蘭的大學,這世界上最著名的,它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瓦希德長老是這個學校畢業的,在這個學校念了八年書,以後他是印尼的總統。訪問印尼。這是有比較長一點的時間在一塊相聚。這都是屬於四攝法裡頭的,活學活用。提倡宗教是一家人,宗教要團結,宗教要合作,都是教化人民遵守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像今天聯合國所提出來的,消弭衝突、促進和諧,宗教可以做得到。

  學習宗教,對自己,身心健康、幸福快樂,家庭和睦,事業順利,用佛經的方法去經營你的事業,無論哪個行業都會有很好的成就。北京胡小林居士,他是做企業的,我勸他把傳統文化、把佛法落實到企業裡面去,他真做實驗,非常成功。他才做五年,如果繼續這樣做下五十年,他是菩薩企業家,他的企業可以做到世界頂尖,我們有理由相信。日本的稻盛和夫就是一個例子,稻盛和夫主要是用儒家的學說,倫理、道德決定遵守,絕對不能做違背道德的事情,他的企業永遠不衰。以誠信待人,絕對沒有欺騙顧客的,所以大家對他相信,他能做成功,如果再用上佛法那還得了!在中國,我想能夠有一、二十個企業家用佛法、用孔孟學說來管理,這個帶頭,有一、二十家帶頭會帶動全國,這個國家興旺了,國家長治久安要靠這個力量。

  中國在過去幾千年來長治久安、太平盛世,是從哪來?是從家來的。今天家沒有了。家沒有了,要想做到過去那樣的盛世,那非常不容易,但是中國的家道、家學、家規、家業是值得可取的。如果企業能夠想到這一點,把中國傳統這個家道、家學、家規、家業繼承下來,他的事業不但能做得很大,而且做得久,百千年都不會衰。這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了,不能小看,今天沒有人能夠跟它相比。我們讀書就會明白了,要讀聖賢書,你才真正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現在看得最清楚的,英國湯恩比博士,這是一個研究世界文化史的專家,他講得好。現在這個世界是亂世,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就是混亂的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他說得一點都不錯,我完全承認。

  今天,我們自己的僧團都沒有做到六和敬,所以給社會一般大眾造成很深的誤會,認為佛教是宗教、是迷信,而且是低級宗教。什麼叫低級宗教?多神教、泛神教。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真神,沒有那麼複雜,看到佛教什麼都拜。其實這是很大的誤會,佛教裡頭沒有神。佛教裡頭的佛菩薩,即使供的有天神,全是表法的意思、全是教學的道具,現在教育裡面講的教具,教學的工具,它是這個作用。這就是教學的藝術化,在佛法做到盡善盡美。佛教做教學藝術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可是這個世界上人懂得叫藝術化的還不到一個世紀,佛教領先太多了,沒有人把它說清楚,沒有人把它說明白。

  學佛的人,家裡面供佛像、供菩薩像,人家說是迷信,你給他講清楚,不是迷信。那是什麼?提醒自己,是紀念老師。這個教育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我們供養釋迦牟尼佛像,就像中國人供祖先一樣,不忘本,這個心厚道,最初這個老師念念不忘,是這個意思。供菩薩像,菩薩是代表一個學科,像供地藏,地藏代表孝親尊師。為什麼供他的像?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對父母有沒有盡孝道?對老師有沒有做到弟子之道?它提醒我。供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代表慈悲,我起心動念、待人接物有沒有慈悲心?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落實,實踐,就是真幹。所以它都是表法的,都是提醒我們的,這哪裡是迷信!這不是迷信,這是最好教學的方法,所以是教學的藝術化。你不懂藝術,把它看作迷信,錯了。佛教的教學是把教室跟博物館連在一起,你看現在學校教學,學到哪些東西,老師帶著學生到博物館參觀,一樣一樣指點給他看,古時候這些文物。佛教更方便,把博物館跟教室連在一起,這是藝術的教室。連建築都是表法的,大殿為什麼外面看兩層,裡面是一層?這什麼意思?外面看二諦,真諦、俗諦;裡面看,真俗一如,它表這個意思。完全是高等教育,現在沒人講清楚。

  一進山門,面對面,進山門頭一個你看到的是誰?彌勒菩薩,布袋和尚。不可以把他當神看待,你要學布袋菩薩,你想進佛門,進佛門要歡歡喜喜、要笑面迎人,進佛門,度量要很大,要能包容,他教你這個。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入佛門,才有資格學佛法。旁邊四大金剛,叫四大護法神,護誰?護我自己。東方持國天王,持是保持,國是國家。縮小來講,保護我的身體、保護我的家庭。要用什麼方法?用中道。你看天王手上拿個琵琶,那就是表法的。琵琶是弦樂器,弦太緊斷了,太鬆彈不響。就告訴你,無論持身、持家、持國,都要懂得用中,不能太過分,也不能不到,你看教這個。點點滴滴都是非常高明的教學手段,現在沒人知道。

  南方天王叫增長,增長什麼?就是現在講進步。中國儒家講「日日新,又日新」,佛法講「勇猛精進」,提升自己。天王手上拿寶劍,寶劍代表智慧,寶劍代表釋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講般若,這是佛教導我們最殊勝、最重要的一門功課,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比知識高,知識解決問題有侷限性,還有後遺症,智慧不會。你看看,你懂得這個意思,你一進去就接受教育了,不必說話。連裡面裝飾品,幡幢寶蓋、香燈蠟燭它統統有意思,你全不懂!都是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度過幸福美滿的一生。現代人他不去研究、他不去了解,兩個字抹殺了,迷信,你說冤不冤枉!迷信怎麼能傳兩千多年、三千年,哪有這種道理!所以這是一門大學問,是一樁大功德。我們要恭敬三寶,欽仰其德,德說不盡,生生世世都學不完。

  「奉者,尊崇奉養」,叫奉事師長,「事者,承侍。奉事者,敬養服侍也」,這對老師。佛法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道沒有了,佛法一定衰。今天是衰到極處,孝親尊師沒有了。我們有緣,這是無比的幸運,在這個時代能遇到佛法,能遇到大乘,能遇到淨宗,何等的大幸!孝親尊師我們要不要做?真學佛就得真要做,佛把這個事情列入在最初的兩句話上。學佛,世尊對我們總的指導原則,你怎麼個學法?你從哪裡入門?你從哪裡學起?《觀無量壽佛經》告訴我們三樁事情,叫「淨業三福」,三條,真正的福報。我們想不想修福?想修福,不能疏忽。第一條四句,你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福,人天福報。從哪來的?從孝親尊師來的。如果這一條做不到,念佛往生就沒有希望;念佛真的要想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至少這一條要做到。這一條做到,就是佛經上常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佛經上說善男子善女人你有分,包括你在內;這四句要做不到,你沒有分,善男子善女人不包括你,這不能不知道。有這個基礎才能夠學佛,所以這四句是人間的福報,人天福報,人天當中有福報的這就可以學佛了。

  學佛,第一個,「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入佛門,小乘。學佛一定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如果你把次第搞亂了,佛不承認。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你不是他的學生;你要是他的學生,一定是循序漸進。你看看,十二年的阿含,小乘;八年的方等,這是提升到大乘,不是純大乘,是中間過渡的階段,八年;二十年之後,純粹大乘,般若是純大乘。它有次第的,它一點都不亂。在中國佛教,這又有問題出來了,中國佛教不學小乘。誰起的頭?唐朝時候,唐朝中葉,我們的祖師大德把小乘放棄了。隋唐時代小乘有兩個宗,成實宗、俱舍宗,學佛一定先學,這兩個學一個就可以,不是學《成實論》就是學《俱舍論》。我們佛門祖師大德不學了,改用儒跟道來代替,這是非常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所以佛就非常重視儒、道,用儒、道代替小乘,做為大乘的基礎。行不行?行,我們看到成績了,這一千四百年,各個宗派都出了很多祖師大德,這就說明儒跟道可以代替小乘。但是現在儒也不學、道也不學,小乘也不學,去學大乘,大乘學走了樣子,不像那麼回事情。問題出在這個地方,祖師沒有錯。

  現在我們要想把正法,常說「正法久住」,正法再恢復起來,要遵從隋唐祖師大德的方法,學佛的人必須要用儒、道奠基礎;不用儒、道奠基礎,那就一定要學阿含。阿含經典也相當豐富,中文翻譯的跟現在南傳巴利文《大藏經》相比較,我是沒有做過比較,章嘉大師告訴我,巴利文的《大藏經》比我們《四阿含》大概只多五十部。將近三千部,只多我們五十部,你就可知阿含在中國的翻譯是多麼的完整,等於說是小乘這個部分我們是全部接受了。大乘的部分內容非常多,流傳到中國來是精挑細選,印度的高僧帶到中國來的一些,中國許多高僧大德到印度去留學、去取經,也帶來不少,精挑細選,都是大乘裡頭的精華。到中國來之後,並沒有完全翻成中文,也是再精挑細選,把它翻出來。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梵文的原書失傳了,我們感到非常遺憾。

  這樁事情,早年我向方老師請教過,我有疑,為什麼這麼多梵文經典傳到中國,中國人沒有把它好好保存下來?我提出這個問題,老師哈哈大笑,我就莫名其妙。笑完之後他告訴我,他說你不知道,古時候的中國人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充滿了自信心。認為梵文經典到中國,我們中國的翻譯,意思完全沒有翻錯,文字比梵文的文字還要華美;換句話說,學佛用中文經本就夠了,梵文可以不必要了,這樣的氣概!哪像現在中國人,對自己信心完全沒有。老師的話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古時候中國在全世界,人都知道,智慧最高的國家。伊斯蘭教傳到中國,唐朝時候,傳到中國來的時候穆罕默德還在世,穆罕默德鼓勵他的信徒一定要到中國來學智慧,這是他們經典上有。所以我們在馬來西亞促成了一個漢學院,馬來西亞的首相納吉主持奠基,他非常歡喜。他是個馬來人,回教徒,就講到他們的先知、天使穆罕默德,曾經教他們的信徒到中國來求智慧。在馬來西亞辦這個漢學院,他們歡喜,這是什麼?這是中國的智慧到馬來西亞來了,他歡迎。

  所以佛教,所有宗教都應當回歸教育,所有的教堂、寺院庵堂全是學校,要上課,經典是教科書。因應現前的社會,我覺得經典要重編,要分類、要重編,那個價值就更大了。原典不動,提供給哪些人去學習?專攻佛學,他們攻原典,對社會大眾可以重新分類來編輯,分科、分類。你是經商的,佛經裡頭很多經商的理論與方法,編一本書就教給你們;你是從政的,編一套從政的給你。就像唐太宗這《群書治要》,《群書治要》是從政的,完全從管理國家、諧和萬邦,就是世界和平,是從這個角度來編的。在社會上各行各業,分類把它編出來,好!家庭婦女在家管家,佛經上教妳怎麼管家。應該要做,唐太宗這部書給我們很多啟示。

  下面再講師,老師,「師者,教我以道者」,這是我的老師。道,有世間法、有出世間法。這個世間跟出世間,在現代的話來講也要換個名詞,大家聽起來會覺得舒服一點。那就把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高級就是出世間,初級跟中級是世間法。高級那是專門的學術,像現在的哲學、科學。今天的物理學家,對宇宙的觀察走向兩極化,一派研究太空,太空物理,那是向著無限大這方面發展;另一派跟他完全相反,他就研究小而無內。那個是大而無外,這小而無內是現在的量子力學家,都有可觀的成就。宏觀宇宙,我們看到他的報告,現在科學技術進步,觀察的儀器愈來愈精密,報告說,根據他們所觀察到的宇宙,只有實際宇宙的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見了。我們聽到這個話我們懂,我們能理解,為什麼那百分之九十不見了,到哪裡去了,我們知道。我們怎麼知道的?佛經上講到的。

  有形的世界,這個形就是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有這三種現象的境界,最高只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再往上面去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任何現象都沒有,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它要入到那裡去當然沒有了。所以百分之九十到哪去了?常寂光去了,這你找不到它了。你能夠觀察到的,所以他有極限,他沒有辦法超越。研究微觀世界的亦如是,也有極限,極限是什麼?極限是阿賴耶。能夠找出什麼?物質的起源,物質從哪來的;意念的起源,我的念頭,精神從哪來的;自然現象的起源,他研究這個東西。這是非常非常的微細、非常神祕,也被他們看到了,我們不能不佩服,阿賴耶的三細相被他看到了。他再能不能提升?不能了。

  佛在經上講了,佛說我們用思考,用思想、用思考,極限就是這個地方,超越這個,那是自性,叫明心見性。明心見性,這個科學技術達不到,要怎麼樣?要放下思考。大乘教裡面講,離心意識參就能參透,你就能見到,但是科學家、哲學家還是用的心意識。心意識的心是阿賴耶,我們講阿賴耶最大的一個特點是記憶,科學家用記憶,我們能記住;科學家用思想,思想是第六意識;科學家還有執著,執著是第七識。所以科學家、哲學家跟我們人一樣,他用心意識。大乘教裡面說,你要真正看到,明心見性,不能用心意識,心意識是妄心,妄心只能看到妄境。大而無外,小而無內,這個宇宙是境界,這個境界不是真實的,所以你用妄心,你只能看到這個境界。真的是真如、自性,妄心,就是阿賴耶的心心所不起作用。那怎麼能證得?「唯證方知」,你要把心意識放下,我不用它。不用阿賴耶就不起心不動念,不用第六意識就不分別,不用第七識是不執著。所以真正能夠放下分別執著、起心動念,你就見性了,那你就成佛了,科學、哲學達不到的東西你全明白了。

  這就是現在量子力學家猜測,人有一種本能,這個本能我們失掉了,古人很可能有這個本能。本能是很高的智慧,他知道很多我們一般人不知道的東西。這個設想是正確的,沒錯。我們自性裡頭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是本能,你只要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統統現出來,全都起作用。那就是說明,要肯定這一點,馬雅人的預言就是正確的。為什麼?他有能力看到,上下千萬年他都清楚、都明白。可是這個災難可不可以化解?可以。為什麼?災難是從念頭起的,你的心念一轉到正,這災難就沒有了。他看到的沒錯,看到的是我們的心沒有轉過來,這災難看到了;轉過來之後,他一看,災難沒有了、不見了。境隨心轉!

  用到我們最切身的,那就是我們的健康長壽。健康長壽不是真的,也是假的,可是它真能轉。我們身體有疾病,念頭轉過來,這個疾病不需要去治療,自然就恢復健康。因為我們身體每一個細胞,細胞是物質,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個人身體的細胞大概是五十兆,人體有五十兆的細胞。細胞再分,分裂就成為分子,分子再分裂就變成原子。要說原子、基本粒子,這身上就不知道有多少,太多了,單單用細胞做單位,五十兆。這五十兆的細胞是由我們的念頭做主宰,我們念頭善,沒有一個細胞不善;我們念頭不善,它就會受感染,感染的不善那就是疾病,我們講帶著病毒。所以佛說,六道眾生都有三毒,這個三毒是從過去生中帶來的。什麼時候有三毒?迷了的時候就有了,可見這個問題很嚴重。這個三毒就是貪瞋痴,裡面有這個東西,所以外面很容易感染病毒,你為什麼會生病就這個道理。如果我們把貪瞋痴給它消滅掉,裡面沒有貪瞋痴,外面病毒、病菌再多你不會感染。現在衛生裡面講免疫的能力,你免疫的能力特高,什麼樣的病毒你都不會感染。只要你能夠把貪瞋痴慢疑斷掉,沒有貪心、沒有瞋恚、沒有愚痴、沒有傲慢、沒有懷疑,你的身體跟諸佛如來、跟法身菩薩一樣,永遠不會生病;不但不會生病,你不會衰老。

  這些道理、事實,今天量子力學家都承認。我們為什麼會衰老、為什麼會生病?都是不善的念頭造成的。在世出世間一切法裡,只有佛法教我們把這些東西斷掉。儒家知道這個東西不好,貪瞋痴慢疑不好,儒只說你要限制住它,不能讓它過分膨脹,不要讓它增長,把它克制,限在一定的標準上不能超越,這是儒家的方法;佛家是要把它根本消滅掉,完全拋棄掉,這就是儒跟佛不相同的地方。譬如說傲慢,《禮記》上說「傲不可長」,它這樣;佛不行,佛這傲慢一定要完全放下。為什麼要放下?佛講的道理比儒講得透徹、講得深、講得廣。是應該要放下,我們才能夠恢復自性,才能夠恢復性德。佛家講的六種神通,儒沒有講,道有,儒沒有講。佛法裡面講的這六種神通是我們的本能,你本來都有。所以你看看小孩,小孩出生,幾個月,還不會說話,還不會走路,你細心去觀察他,他在搖籃裡睡覺,一會笑得很開心,一會又皺著眉頭。他的神通跟外界接觸,有人在逗他玩,所以他有很高興的時候,有不高興的時候,你看他表情,不是無緣無故,那不是作夢。甚至於他能看得到一些我們看不見的,為什麼?他心地乾淨,他還沒有分別、還沒有執著,所以他的聽、他的看能力比我們強。

  我在二十多年前,應該二十五、六年,好像是一九八0年代,我在美國,住在洛杉磯。遇到從國內到美國去的,特異功能,他們是好像一個小組,十個人。年歲都很輕,都二十幾歲,說有X光眼,就是能看我們一般人看不到的。確實,這個佛法講天眼。我們學佛的同修有一位趙太太,讓他看,他看出她年輕時候得過肺病,但是已經鈣化、結疤了,指出她那個疤在哪裡。她嚇了一跳,她自己知道,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結婚、生小孩都沒有告訴她丈夫,被這個特異功能人點破了。確確實實有,他怎麼看見的?所以我就問他們,你這個能力從哪來的?他生下來就有。我說會不會失掉?他說會,你知道的事情愈多,煩惱習氣現前,這個能力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他愈清淨能力愈強,愈繁雜的時候能力就愈弱,到最後,大概三、四十歲之後就沒有了。如果要保持,一定要修定功,要修清淨心;換句話說,對這個世間不能有貪瞋痴慢,不能有自私自利,不能有佔有,不能有控制,有這些念頭,你的能力就失掉了。清淨心,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很容易現前,比較難的是神足通跟漏盡通。

  所以,能看到人的過去,能看到人的未來,這都不是難事情,知道這是本能。我們隨著年齡成長,隨著這個複雜的環境,所以現在比較困難,因為社會太繁雜了。小朋友從小就看電視,電視就把他的功能喪失掉了。看電視,電視裡面五花八門,把他的清淨心染污了,所以能力就沒有了。這些特異功能人多半是生長在農村,貧窮落後的地方,他沒有受到污染。所以這些我們能夠理解。

  師,教我以道。長,長是德行,他德行比我高;或者是年齡比我大,年齡比我大,他見識比我多,都要尊重;或者是輩分、年齡高於我的。省庵師《勸發菩提心文》裡面說,「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就是老師對我們多重要。我們的身體,身命得自於父母,父母的恩德大!我們的智慧,慧命得自於老師。照中國古禮,老師的地位跟父母是平等的,譬如從稱名就明顯能看出來。古時候男子二十歲,滿二十歲行冠禮,冠禮就是戴帽子,戴帽子表示什麼?你成年了,你不是小孩了。女子十六歲行笄禮,就是梳頭髮了,表示她成年了,她不是小孩。成年這一天,他的名字只有父母可以叫他,其他的人不可以叫,那叫他是很不禮貌。祖父母都不叫他,叔叔、伯伯都不叫他,叫他什麼?叫他字。就是在那一天,平輩的兄弟們送一個字給他,以後稱字,不稱名。除了父母之外,老師一生都叫你名,這就說明老師跟父母是平等的。你就是做了官,見了皇帝,皇帝也稱你字,不稱你名,對你尊敬。如果皇帝稱你名,你就犯罪了,那你就得判刑,不會尊重你了。所以古時候稱名,這是禮節裡頭頭一條。現在不行了,現在小孩叫父母,他也不叫爸爸媽媽,他連姓帶名叫,這在古時候還得了嗎?這大不敬!現在怎麼?學外國人的。外國人是沒錯,外國人,兒子、女兒叫爸爸媽媽都叫名字的。可是在過去中國,這是決定不可以的,哪有這種道理!所以稱名。還有一個,喪禮。父母過世,兒子守孝三年;老師過世,學生心喪三年,就是不穿孝服,念念念老師的恩不忘,這三年,常常想到老師。

  所以中國,能幫助一個人成就,是父母跟師長,兩個人互相教,父母教尊師重道,老師教孝順父母。這個要換人教,自己說不好意思。你說做父母的,對兒女,「我是你的爸爸媽媽,你應該孝順我」,說不出口。他反問,我為什麼要孝順你?不好解釋,這要老師去教。老師也一定是,「我是你的老師,你對我要尊重」,這話也說不出來。所以說父母教兒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這樣教出來的。老師跟父母密切合作,把人教出來。人的一生,最大的恩德就是父母跟老師,世尊在淨業三福擺在頭兩句,你就想到,這是根之根!如果不能做到孝親尊師,要想恢復到中國過去傳統那樣的社會,盛世,就做不到,沒有辦法做到。由此可知,聖賢的教學、佛菩薩的教學它的基礎就在這裡,這個基礎要做不到的話,聖賢教育會失傳,佛教也會失傳,我們擔心在這一點。

  經典不會失傳,印刷術發達,會有,就是以後人,以後人念不懂意思,就是學習他也不會懂。充其量學習什麼?知識,不可能有智慧。換句話說,他們將來頂多能夠學得理解,這是佛學的一種常識,他不可能對它有信仰,也不可能把這個東西落實,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不可能。所以清涼大師的信解行證,到以後在學校裡變成只有解,信、行、證都沒有了。那佛的經典變質了,變成一種哲學,從超世間法就降低了,變成世間法。這個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我在大學裡頭教過五年,我到倫敦去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大學,裡面所有儒釋道的課程全是知識。信解行證四個字只有解,那三個字完全沒有了。走到像這條路的時候,中國傳統文化就等於滅亡,佛教也沒有了,這是真正的問題。

  所以同學們有慈悲心的、有善心的,今天怎麼樣能讓正法久住?建大道場沒用處,必須要找到真正孝親尊師的人,有這麼幾個人,很小的一個地方,把佛法的命脈傳下去,不要讓它失掉。我們知道達摩祖師到中國,一個傳一個,達摩傳慧可,一生傳一個人。傳到第六代這到惠能,惠能起了作用,把這個法發揚光大。惠能傳了四十三個人,禪宗大興,興旺了一千年。這個要真正有眼光,眼前要復興不可能,佛菩薩來也做不到,眼前可以說一傳一,傳二、三。真的要苦學、要真幹。講經不能中斷,有緣,聽眾多一些,沒有緣,聽眾少一些,不管聽眾多少,天天要講。沒有人聽,有鬼神聽,我們講他聽得懂,要懂這個道理。我在外國,外國天天講這個機會沒有,大概一個星期頂多三天。那四天怎麼辦?在那個時候電視還不多,有錄音,我買個錄音機,我對著錄音機講,講完之後我自己再放開,我自己聽,決定不能夠把它丟掉。如果講經的法師三個月不講,生疏了,半年不講就丟掉了。天天要練,一天都不能休息,你才能學得成。長年受經教的薰習,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不一樣了,你能看得清楚、看得正確,為什麼?私心、妄念少了,道理在此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