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五十四頁第四行:
「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無衰變也」。這樁事情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世間法不離因果。讀這段經文我們感慨很深,世間人希望我們的家庭世世代代興旺,希望我們的國家永遠保持太平盛世,為什麼做不到?極樂世界為什麼做到了?極樂世界沒有問題,因為三種常,它是法性常,它是凝然常,這個是法身菩薩才能做到,十法界做不到,當然六道更做不到,原因在此地。中國古老的教誨告訴我們,這是六道裡頭實際的狀況,說物極必反,盛極必衰,衰極一定會盛,這個我們從歷史上看似乎是一個不變的真理。我們讀了佛經,眼界比一般人寬闊,看得深一點、看得遠一點。為什麼會有盛、為什麼會有衰?這個古德記載得很多。盛,一定是勤儉起家,勤奮、節儉,這個家會興旺起來;奢侈、浪費,那個家會衰敗。古今中外都不出這個例子。為什麼有節儉的,為什麼有浪費的?當然這與教育有關。教育還是緣,它不是因,因是什麼?因就是與德有關,人要知道積德,不能夠結怨。
這個事情佛給我們講得清楚,兒女跟父母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四種緣不會成為一家人。報恩的,過去生中父母對他有恩,他來報恩的,肯定是孝子賢孫。你看這是積德,家裡來了好兒子。如果是報怨來的,過去世有怨恨、有冤仇,他這次到你家來做你的兒孫肯定是個敗家子,搞得你家破人亡,這是報怨。懂得這個因果,我們這一生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能夠跟人結怨,一定要懂得布施恩德,我們家庭世世代代有好兒孫出現。這個要列在家訓裡頭,世世代代都要遵守,這家永遠興旺,不會衰敗。討債的,是父母過去欠他的,看欠多少,欠得少,幾歲他就走了,你還得不多,還完他就走了;欠得多的,大概要供養他到二十多年,到大學畢業,博士得到了,他走了。欠得多的,在他身上花了不少錢,討債的。還債的,是他欠父母的,這種兒孫,對父母物質上的供養他都能照顧到,沒有孝順心,不聽話。所以一看都能理解,這來還債的。他欠得多,供養就豐厚,衣食住行全給你做到;如果欠得少,對待父母的生活就很刻薄,只要每天你能夠吃飽穿暖就夠了,其他的享受不會給他。我們在這一生都看到,四種狀況都看到。可是不學佛不知道,學佛就看得很清楚。
佛教我們,把各種不同兒女的緣,應該統統用教育的方法變成法緣,這就好了。過去世這些冤結統統化解,一同念佛,將來都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這是最好的。所以要靠教育。實在講因果,那是因,真正的因,教育是個緣,不善的因遇到好的緣也能夠改過,改過來,所謂是化惡為善。這因果的道理,教育,不能不懂。在教育裡頭最重視的,就是要種善因、得善果,這個要教!
這個經文最後幾句,法身是自性,是故常然,無衰變也,它能不衰、不變。「望西設問」,這是假設一個提問,來討論這個問題,說「既是修因感果之土」,極樂世界也是的,阿彌陀佛修因,四十八願、五劫修行是修因,感得的極樂世界。「而亦有始」,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極樂世界成立到現在是十劫。在長時間來講,無量壽來講,十劫那是剛剛開始,時間並不很長。既然是有始,「寧容得言,非因非果」,就是怎麼可以說是非因非果,「凝然常耶?」提這麼一個問題。「復自答曰」,自己提問題,自己來回答,「修因感果,是始覺智」,它不是普通的因果,它是智慧,它沒有迷惑。「無為凝然,則本覺理,始覺究竟,無非本覺」,這個解釋解釋得好。始覺究竟,始覺這個覺就是本覺,始覺、本覺是一不是二,這究竟。這是自性裡頭本具的智慧,所以無非本覺,這句話說得好!
「如《釋大衍論》云:若得始覺,還同本覺」,一個人開始覺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見的性,他覺悟了,這開始覺悟,始覺就是本覺,本覺現前了,就這麼回事情。所以還同本覺,實際上就是本覺,若得始覺就是本覺,這個一點都不錯的。「談能證曰」,談到能證的時候這麼說法,「雖似有始,至所證時,始本不二」。迷時不覺,悟時本覺,開悟的時候是始覺,始覺就是本覺。所以雖似有始,好像是有始,到你證得的時候,你才曉得始本是一不是二。「本有常住」,自性裡面的功德沒有生滅,它不是相對的。智慧無量無邊,德能無量無邊,相好無量無邊,你一覺得那就是本覺,這叫本有常住。西方世界它是屬於這一類的。所以經論上常講,往生到西方,得的身叫法性身,居住的國土是法性土,是自性清淨心裡頭本有的。只是這個緣,始覺是緣,它現前了。法性身、法性土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以前迷了不覺,不現前,現在覺悟了它現前了。始本確實是一不是二。
望西末後這幾句話,念老特別提醒我們,他說「宜著眼」。「談者,說也。至者,到也。在有說有證之日,雖似有始」,好像是有開始。像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聽《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那不是始覺嗎?他覺的是什麼?覺的是本覺。一切眾生都有本覺,就是我們現在缺乏始覺。始覺從哪裡來的?從放下來的,我們現在就是放不下。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真話,不是假話,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豁然大悟,那就是始覺的緣就起來了。你這一覺,覺的確實是本覺,為什麼?你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不是你新得來的,本來就是這樣的,迷了失去了,現在覺了又回來了。我們對這樁事情認識清楚了,學佛的信心就具足。學佛真能成佛,成佛是本覺,本來是佛,回歸到本位,像回到老家一樣,老家是本有的,這是不能不知道的。「言語道斷,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是引申望西之說」。一定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沒有懷疑了,我們修學就會有正常的心態,就會勇猛精進。這個緣能夠幫助我們早一天開悟,這是好事情。
「此下復據密部」,前面講的是顯教,密宗怎麼講法?念老是密宗金剛上師,顯密都通,所以這部經上舉密宗的解釋舉得很多。《大乘密嚴經》,這是密宗的經典,這裡面說,「佛已超過彼,而依密嚴住。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這個佛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已經超過彼,彼是十方諸佛,以及十方諸佛的剎土,阿彌陀佛確實已經超過他。怎麼超過的?前面說得很清楚。極樂世界的成就讓我們這些人不能不佩服,他不是自己憑空想像,他是認真的到一切諸佛國土裡面去考察、去學習,人家的好東西全收,我都要,不好的東西我都不要。所以這個國土的建成,是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美好,不好的全不要,這樣超過。這合情、合理、合法,不是憑空想像的。所以,佛每一個願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沒有一願是自己想到的,沒有,統統都是有事實、案例做基礎,這是令人不能不佩服。
所以早年,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就說出這個例子。《華嚴經》你看看後來,智慧怎麼開的?五十三參,這個叫人沒話說。五十三參就是去考察、去訪問,這樣得到的智慧,不是憑空想像,不是在書本上得到的,是從現實環境裡面所得到的。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你要成就學問,你要多看、多聽,不能在家裡胡想,這不可以。書本你要讀,但是讀萬卷書要行萬里路,那個學問是真的,否則的話你從書上來的,你沒有實際事相做依據。所以你讀的書要去考察,你所看的跟書上講的相不相應,你去對一對、比一比,智慧、學問從這兒來的。所以方老師說,這種治學的方法是最高明的,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承認。每一樁事都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佛是這樣超過他們的。這就是成佛決定是平等,智慧、神通、道力平等,為什麼極樂世界跟別的世界不平等?不平等的原因就是一切諸佛如來修行證果,把這三樣東西放下,沒去考察過,就差這一點功夫;阿彌陀佛所以殊勝,就是他在成佛之前全部去考察了。
成佛之前能有機緣考察,得力於老師的加持,老師是自在王如來,沒有老師的加持,他做不到。就像《觀經》裡面講的韋提希夫人,這是個凡夫,她遇到家庭的變故,感覺到非常痛苦,跟佛往來密切,這個時候求釋迦牟尼佛幫助她離苦。她向釋迦牟尼佛請求,有沒有好的世界,沒有這些苦惱的事情,我去往生。釋迦佛幫助她,把十方諸佛剎土展現在她面前給她看,她自己選擇。她選擇了極樂世界,她說這個地方好,我願意去。怎麼去法?釋迦牟尼佛講《觀無量壽佛經》,十六種方法,裡面講了原理,淨宗的原理跟方法在《觀經》裡頭。原理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極樂世界的原理。不在外頭,是在你自己,你自己的心是佛,是什麼佛?就是阿彌陀佛;現在你往生,又想作佛,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阿彌陀佛跟我們的關係太密切了,我們的真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真心。我們現在從妄心,把妄心放下,回歸到真心,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見到阿彌陀佛。這種密切關係給我們說出來了,我們知道了,是一不是二。這個道理懂了,你智慧開了,你就會引申。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所有一切法都是我們自己心生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全是自性生的、自性現的。換句話說,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什麼關係?一體。這個學大乘的人、要想一生成佛的人,你得要承認,這是事實,不是假的。所以,十方三世一切六道苦難眾生,阿彌陀佛伸出援手要幫助他們,幫助他們趕快成佛,幫助他們個個開悟,是什麼?幫助自己。那些眾生統統是自己心生心現的,不是外頭來的,一體,這個裡頭才有親愛!
我們中國老祖宗幾千年,這是講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什麼?五倫裡頭第一個,「父子有親」,那個親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所以中國文化是愛的文化,中國傳統教育是愛的教育,這種愛跟佛法裡頭的慈悲是同樣一個意思,「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大聖人,不是普通人,大聖人才明瞭、才搞清楚,所謂是證得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目標,不是教你發大財,不是教你做大官,是教你轉凡成聖,所謂「讀書志在聖賢」。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賢人、是聖人,佛教教學的目標,是佛、是菩薩,佛是聖人,菩薩是賢人,聖賢教育。
所以佛超過了,「而依密嚴住」,嚴是莊嚴,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為什麼說密嚴?理太深了、事太雜了,不是普通人能夠明瞭的。你說事雜,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就明白了。我們人身體複不複雜?它構造多麼精密,誰知道?你想想它神不神密?它最初來投胎的時候只是一個細胞,一個細胞怎麼會變成一個人?五臟六腑樣樣都全,少一個也不行,多一個也累贅,多一個沒有必要,少一個就不行,甚至於說少一個細胞都不行、少一根汗毛都不行,就把你安排得那麼好,這很神奇,這叫密嚴。密嚴在哪裡?在我們身上,你身上就是密嚴;我們居住的山河大地是密嚴。依密嚴住,住是心安住在密嚴上。但是到佛的這個境界,這些密嚴他全部都知道,只是凡夫不知道,迷的人不知道,覺悟的人全知道。我們人這個身體是小宇宙,外頭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同樣的,完全一樣,你要說複雜,同樣的複雜;你要說密嚴,同樣是個密嚴。所以底下說,「極樂莊嚴國」,極樂世界無比的莊嚴,「世尊無量壽」,阿彌陀佛無量壽。
「又云:密嚴淨土超諸佛國,如無為性不同微塵」。這就說明極樂世界跟其他的佛國土不一樣,其他佛國土裡頭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精神現象是阿賴耶的見分,自然現象是阿賴耶的自證分,始覺的現象是阿賴耶的證自證分,不一樣;極樂世界沒有阿賴耶,沒有阿賴耶就是極樂世界不變。只要是涉及到阿賴耶就有變化,所以阿賴耶不是真的。阿賴耶是個動相,這是講整個宇宙它都在動,包括虛空;不動,不動就沒有了,靠這個波動的現象它才存在。這是現在被科學家證明了,佛在經上也是這麼講的。可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不是阿賴耶變現出來的,只是心現,沒有識變,所以它都是常住,永恆不變。「如無為性不同微塵」,微塵就是一般諸佛剎土,《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合相,微塵就是一合相。整個宇宙都是微塵組合的,所以叫「微塵聚」,聚集在一起組合成的現象,物質現象是這個樣子,精神現象也是這個樣子,佛在《般若經》上講的。極樂世界不同微塵,這就是說跟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它不是微塵聚,它的體是法性,我們這邊體是阿賴耶,這個不一樣。
「此密嚴中諸佛菩薩,並餘國土來此會者,皆如涅槃」,這不可思議境界。極樂世界裡面的佛菩薩,阿彌陀佛以及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們,上面從等覺,下面到阿鼻地獄,只要是能往生的,四土三輩九品統統是密嚴土,跟十方諸佛世界真不一樣,這一點我們要清楚。前面我們讀過,還有許多諸佛到極樂世界去授課的,極樂世界是學校,很多諸佛去上課。還有很多大菩薩,他不是去往生,他訪問的,他遇到有難題了,去向阿彌陀佛請教。這些來訪的,佛統統接見,為他們說法。這些來訪的這些菩薩,到極樂世界就如同入大般涅槃。並餘國,餘是不是極樂世界,來此會者,皆如涅槃,就像入大般涅槃一樣。大涅槃的境界不可思議,不但說不出來,你想也想不到。照普通的解釋,這個境界是清淨寂滅。換句話你就有了個概念,涅槃是什麼?涅槃就是自性,回歸自性,入涅槃就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是什麼境界?妙覺如來的境界。也就是說,到極樂世界去訪問的菩薩,到極樂世界就真的是證入自性的境界。像惠能大師明心見性的時候他說出的境界,他說出,他證得,他不證得他說不出來,只有證得的人才能說出來。惠能大師說得簡單,輕描淡寫,釋迦牟尼佛說得詳細。《大方廣佛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證得大般涅槃的時候說出來,大般涅槃境界是什麼?細說,《華嚴》。
「《密嚴經疏》云」,疏是註解,這裡頭說的,「如無為者,密嚴土者,即是諸佛他受用土」。這裡要注意的是諸佛他受用土,為什麼?諸佛自受用土,菩薩見不到。就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我們地球上出現,釋迦牟尼佛自受用土,實報莊嚴土,沒有人能看見。釋迦牟尼佛每天教化眾生,這些人天天追隨著他,這個示現是他受用土。這樁事情前面講得很清楚,諸佛化土就是講應身,不是講法報,法報是相同的,應身,全都是阿賴耶的相分變現的,不離開阿賴耶。但是極樂世界沒有阿賴耶,就是同居土、方便土也不是阿賴耶的見分、相分,這一定要搞清楚。換句話說,科學技術再高明、再發達,決定找不到極樂世界。為什麼?極樂世界是法性土,跟阿賴耶不相干。那要怎樣到極樂世界?這唯證方知,這個證方便,只要你真信、真願、老實念佛,你就能證得。真正不可思議!如無為者,無為就是涅槃。密嚴土者,即是諸佛他受用土,這是阿彌陀佛優待十方世界來訪問的這些菩薩,他們的受用土,跟極樂世界本地的菩薩同樣的受用土,跟十方世界不一樣。
「於法性土,以悲願力建立故」。十方世界,十方世界是業力成就的,染業、淨業、善業、惡業,這世界不一樣。極樂世界沒有染淨、沒有善惡,感得的依正莊嚴當然不相同。「此淨土如法性土」,實在講就是法性土,「離無常過」,無常是什麼?無常是波動現象。今天科學家發現整個宇宙都是波動現象,所以提倡像弦定律,弦就是波動現象,波動現象無常。極樂世界不是無常的,真常,永遠常住。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經文的時候無限的嚮往,「建立常然,無衰無變」。十方剎土是無常的,有衰有變,極樂世界無衰無變。這是性德,在此地講悲願力建立,彌陀悲願。
我們如何能夠把極樂世界這個理論、這種理念、精神、教學搬到我們這個世界來,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我們的佛沒有白學。少數人,真能放下的人可以契入極樂世界,不是完全純真,彷彿的法性土。為什麼?個人能感應,你只要心不動。心不動,那就是法性;心還動,不是法性,是阿賴耶。阿賴耶跟自性差別就在此地,阿賴耶是動的,像彌勒菩薩所說「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就是阿賴耶;法性沒有,法性沒有動,真的是凝然常住。這個不動,惠能大師見性講過,他第四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句話很重要。本無動搖也就是大乘經上所說的自性本定,自性本來是定的,本來沒有動搖的。這個動搖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裡頭的一念。沒有,他沒有這一念,所以他無衰無變。有這一念就有衰有變,這些對立慢慢就形成了,無衰無變裡頭沒有對立。所以「此淨土如法性土,離無常過。以是故說,如無為性」。因為沒有契入這個境界,你決定證不到,但是佛用神力來招待嘉賓,這些嘉賓當然也都是了不起的人,都是法身菩薩,把相似的極樂世界那個境界用來招待嘉賓的。
「又云:今此密嚴藏,但於清淨如來藏心之所現,故非微塵成」。微塵成就是一合相,它不是一合相,不是微塵成就的。我們今天這個世界是微塵成就的,你看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個電子是一百億個微中子成就的,一個原子是電子、原子核、中子組成的,這都叫微塵聚。我們這個身體,科學家告訴我們,身體的細胞有多少?五十兆。細胞再分析就分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就分成原子,慢慢分,如果分成微中子,這個身體上有多少?《金剛經》上這叫一合相,就是一個基本的物質組合成功的,這一合相。十方世界全都是一合相,這個一就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相分就是物質現象,就是像這些微中子一樣。所以佛經跟我們講宇宙的真相,真是科學,這裡頭沒有神話。
「依上經疏,極樂乃如來妙心之所現」。妙,佛經上這個妙字什麼意思?非有非無,你不能說它有,你不能說它無。你說它無,它真現相;你說它有,它相即非相,非相即相,妙!如來妙心所現妙境。「法性妙土之所成」,就不是阿賴耶的相分,「非如其他世界乃微塵聚集之一合相」,我們這個世界是微塵聚集的一合相。「微塵者,非指塵埃,乃組成物質小而又小之粒子」。你看看此地說的,「前所知者電子為最小,今已發現更有小於電子者,暫名夸克。現科學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窮盡」。這個地方有個括弧,這都是老居士以後加的,加進去的,「自一九八0年後,科學家發現微中子,它在空間所占之區域,只等於一個電子一百億分之一。彼等彌漫於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億公里厚之鋁板或鋼板,如穿薄霧。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塵之義」,就這個意思。所以十方世界統統是微塵聚,這個微塵就是阿賴耶的相分。
這個東西被現代科學家發現了,這麼小的一粒微塵,微中子。再分,科學家真的再把它分,這一分的時候發現沒有了,原來是意念波動的現象。所以科學家才說意念是物質的基礎,沒有意念的波動就沒有物質現象。這個極微,就是微中子,大概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極微之微,它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佛經上講的這句話,今天科學家做到了,科學家把它再分,沒有了,再分看見是意念波動的現象。所以,科學家就說出一句話,近代幾百年科學的發展造成了我們一個錯誤的概念,這個錯誤概念是什麼?叫二分法。二分就是把這些現象分成物理跟心理,他說這個分法是錯誤的,導致科學裡面犯了很多錯誤,哲學裡頭也犯了很多錯誤。現在才知道,心理跟物理是一不是二,而且心理是物理的基礎,才有現代所謂「念力的祕密」。科學家發現,原來物質是假的,物質是意念變現的一個幻相,所以意念跟物質是一體,是一不是二,不能分割。提出來一個論斷,這是了不起的一個發明,這個論斷說「以心控物」,用我們的意念控制物質。這是以前從來沒人說的,也沒有人相信的,心能控制物質。
他們的實驗,實驗最多的,現在有很大的成就,就是用在治療。得的特別是重病的,醫生宣布存活的時間只有二、三個月,放棄治療,這些人也都等於判了死刑,不可能有存活的機會,多一半都是信仰宗教的人。所以他們把治療放棄了,無法治療,沒人給他治療,他也就不想治療了,天天祈禱求生天國。對身體不管了,就是意念完全集中在求生天國,念佛的人求生淨土。意念這麼一轉,二、三個月之後沒事,再去檢查,病沒有了,醫生也感覺到驚訝,認為這是奇蹟。其實現在科學家一點也不稀奇,這是念頭控制物質,身體是個物質。現在我們懂得念頭怎麼控制物質?別去想它就沒事,帶著病毒的細胞會恢復正常,你決定不要去碰它。你想它好,錯了,你想它不好也錯了,最好別想它。你看宗教徒天天想上帝、天天想神、天天想真主,念佛的人天天想阿彌陀佛,不想它自然就好了。現在他們這個例子很多,他到處去蒐集,用它來證明這個理論是正確的。意念的能量不止如此,這是對一個人,大的,大的可以對世界。科學家的估計,意念真正能夠集中,這個能量足以讓太空當中的星球,運行的星球改變軌道,有這麼大的能量。地球上這些小小災難算什麼?當然可以化解!
意念要正,不就是極樂世界嗎?極樂世界比我們強,強在哪裡?阿彌陀佛意念正。所有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育,阿彌陀佛天天講經、天天教學,從無中斷,所以說西方極樂世界人的意念純淨純善。所以這個世界才能真正維繫到,永遠維繫著建立常然,無衰無變。用我們一般話來說,永遠的興旺,永遠是盛世,它不會衰的。那所用的確實是高等教育,是究竟圓滿的教學,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應該要了解,我們應當要學習。
最高的教育是開悟,了解整個宇宙的事實真相,知道自己,不但這一世,過去生生世世統統明瞭,未來生生世世也都看見。永遠沒有惡念,沒有念頭,善惡念頭都沒有,這就是回歸自性,這才叫大圓滿,這才叫真究竟。十方諸佛剎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麼地方需要幫助他自然就來了。今天我們地球上災難這麼多,他為什麼不來?他來了,他不是不來,真來了。真來為什麼救不了?這是佛經上所說的定業,定業你自己不能轉,佛菩薩也不能轉,天神、鬼神都不能轉,那就是一定要消。怎麼個消法?你的念頭轉過來就消掉了。念頭不轉,念頭不轉惡報現前,到你受惡報的時候你明白了。所以,種種災難、業報是幫助人覺悟,他不遇到這個境界他不覺悟、他不會回頭;境界現前,他覺悟了、回頭了,一回頭他災難就沒有了。真的,信仰宗教的人到天堂去了,念佛的人到極樂世界去了。你別看他作惡,造五逆十惡、毀謗佛法,臨終這個境界一現前,一念覺悟,「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念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接我到極樂世界」,他真到極樂世界去了。你看地獄相現前,這邊看到地獄,這邊趕緊念佛,手抓住阿彌陀佛他就去了,他就不墮地獄,妙不可言!
在生的時候造那麼大罪業,為什麼還能往生?道理在此地。因為什麼?他本來是佛,只要他想作佛,他就去得成,他就作得成。他如果沒有這一念頭,不知道懺悔、不肯認錯、不回頭,那他就到地獄受罪。受罪的時候,哪一天覺悟了,一覺悟他就離開地獄。地獄不是真的,也是念頭造成的,惡念造成的;極樂世界是佛念造成的,念阿彌陀佛這個念頭造成的,都在臨終那一念。所以,淨土宗有這個理論、有這個事實真相,讓所有造作惡業的人都有機會回頭,都有機會成佛,平等的法門,不得了的法門!惡因惡果、惡業惡報,那是指什麼?不能回頭的人,沒有覺悟的人,他得要受,受的目的還是幫他覺悟,還是幫他回頭。
這一回頭生到極樂世界,到底是什麼品位?還是下下品、還是中下品、還是上上品?不一定,善導大師講「總在遇緣不同」,這話講得真好!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對造作惡業的那些人要恭敬,不能瞧不起,不能掉以輕心。為什麼?說不定他臨終一回頭,他到極樂世界品位比我高。我今天看不起他,將來到極樂世界見面就不好意思了,所以不可以。各人緣不一樣,很可能在我上頭。你說這個道理真正是講到究竟圓滿,讓每個人都能生起信心,只要回頭,只要懺悔,再重的罪業都能消掉。因為罪業也是空的,也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也不例外。什麼是真的?只有念佛是真的,這句阿彌陀佛是真的,除這個之外,凡所有相都是虛妄。因為這麼個道理,這是真理,真實的道理,所以極重罪業一念懺悔,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夠提升很高的品位。念老這一段裡頭引用得非常之好,這是用科學證明佛法,你看佛法,三千年前佛說的,跟近代科學所講的完全相同。
我們再看下面,「今經謂」,現在這個經上講,「極樂與密嚴,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舉體是如來妙心」。這個話講得好,極樂世界不是微塵聚,不是像我們這個世界是粒子所成就的,它舉體是如來妙心,就是自性,性德所成就的。「是當人自性」,我在上面加一個字,「即是當人自性」,當人是自己,就是自己的自性;我把它講得更白一點,即是自己自性。「故不生不滅,無衰無變,凝然常住,如無為性」。我們學佛要入這個境界了,我們的家庭永遠興旺,為什麼?你有永遠興旺的道理在。你拿這個東西天天跟家人講,你這一家人就是和合僧團,六和敬!天天講,大家的想法、看法都一樣。這種家風保持不墜,一直延續下去,你的家怎麼會衰?
孔老夫子傳了七十多代,現在衰了,為什麼衰?不講了。為什麼過去不衰?過去世世代代講,這一代不講了。孔德成先生在台灣我跟他很熟,他這個以後沒有了,這是在中國傳家最久的,一直不衰的,到現在衰了。現在衰的原因,還是學不講了,道不講了,原因在此地。如果孔德成先生在台灣依舊天天講學,對誰講?對自己家人講,要求家人保持家風,那它還是不會衰。做官那個位子那個不要緊,奉祀官,在台灣陳水扁做總統把它廢除掉了,不要了。這個沒有關係,如果你的家風、家學一直還在講,還有興旺的時候,肯定有。為什麼?底蘊太厚了,衰個一、二代沒有關係,很容易起來。如果不講,那真完了,這個歷史到此為止,後來就沒有了。所以,孔子的後代一定要認識這一點,要注意到這一點,把家風振興起來沒有別的,就是講學,就是要真幹。
傳統教學裡頭四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誰做?孔家來做,繼承老祖宗,不是做不到的。真正把這樁事情做好,《大學》裡面所說的三綱八目,這是方法,一定要遵守。從哪裡做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你要從這做起。這是純正之法,大聖大賢都是在這個地方建立的基礎,重要,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不能疏忽。平常人家如果照這個去做,他就是聖人,他可以怎麼樣?我們家過去沒有聖賢,我今天建立聖賢。這不是自高、不是誇大,為什麼?佛說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本來是佛,你也本來是佛,他也本來是佛,現在就是問題你想不想作佛?我想作佛,那我就成佛;你不想作佛,那你成不了。你有成佛的根!老祖宗告訴我們人性本善,我把我本善找回來的時候,那我就是聖人、就是賢人。從哪裡找?八德就是找的一條路子。
所以你要做聖人,頭一個格物。物是什麼?物是欲望,物欲;格是什麼?要跟自己的欲望去做一番格鬥。我要能夠戰勝欲望,就有資格成聖成賢;換句話說,我們今天成不了聖賢,是被欲望打垮了。欲望是什麼?五欲六塵,中國人常講七情五欲,貪瞋痴慢。這個東西把它丟乾淨的時候,本來是聖賢;你成不了聖賢,就是有這些東西障礙了你,這些東西害了你。現在害,你不知道它害你,你還挺喜歡它,你還捨不得離開它,錯就錯在這裡。人要積大德、要修大福,大德大福就是倫理道德、就是四維八德,就是《大學》上的三綱八目,你只把這個掌握到了,沒有一個不成功。
今天救世需要什麼人?需要聖賢人才能救世。聖賢人從哪裡來的?聖賢人從讀書來的,真正肯讀聖賢書。聖賢裡頭,在佛經,佛經是大聖,在這個時代最契合我們學習、讀誦的,無過於《無量壽經》會集本,無過於黃念老居士這個集註,真正能幫助我們成聖成賢,幫助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這個大忙都能幫,幫助我們興家,幫助我們國家長治久安,幫助世界和平盛世,這是小事,決定可以做得到的。我講過,能找到兩百個發心的人,把《群書治要》六十五種原本,每個人用十年的時間專攻一本,十年之後,兩百個聖人出現在世間,還得了!這個盛世,我們最低估計也能有一千年,千年盛世出現。這不是妄想,這是事實。能有兩百個聖人出現在世間,奠定這個基礎,讓世間享一千年的福報,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要世世代代永遠保持,就是永遠保持兩百個人,世世代代保持,好好教學,那就跟極樂世界一樣,「建立常然,無衰無變」,做得出來,不是做不出來。
我們看下面這一科「淨心」,分兩段,經文只有兩句: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
這一品經,第一段裡頭講的是莊嚴佛土。我們前面講的,極樂世界為什麼有那麼殊勝、有那麼美好?阿彌陀佛建立到現在經過十個劫了,還是這麼樣的興旺,還是這樣的嚴淨、莊嚴,不衰不變,為什麼?因為它是法性。這是從因上講。這第二段從緣上講。因是我們一切眾生都有的,他們有法性,我們也有法性,只是他們法性沒有障礙,我們的法性有障礙。我們今天在這裡再看看他的緣,他的緣了不起,這是總說,『於無量劫,積植德行』,沒有把德行放掉。我們今天一看,我們今天把德行丟掉了。五倫丟掉了,變成什麼?變成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把五常丟掉了,五常丟掉就不像人了,仁義禮智信沒有了。五常丟掉,你看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這個我們丟掉了,所以社會亂了。四維,禮義廉恥不講了,現在人不知道什麼叫羞恥。八德丟掉了,孝悌忠信沒有了,仁愛和平沒有了,和諧社會怎麼能建得起來?和諧社會要能再建起來,那就是在此地這句話,「積植德行」。也就是我們把老祖宗的東西,五常五倫、四維八德找回來,認真去做,這就是積植德行。真可以恢復,不是不能。
中國這些典籍都在,就是沒人講了、沒人學了。如果有人提倡,有年輕的人覺悟,我們不要做大官、我們不要發大財,我們要做聖人,我們要把中國文化復興起來,做得到。有幾個大企業家來幫助你,照顧你一個簡單的生活,你不要操心,好好去讀十年書。遵守老祖宗的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十年之後能夠出兩百個聖賢,不但國家問題解決了,世界問題解決了。辦得到,不是辦不到,地球上的災難可以化解。
這兩句「是以下三段之總標。劫者,表極長難以比喻之時間」,無量劫這個時間太長了,這個劫數有無量,「此乃無量之極長的時間」。這是說極樂世界,他們生生世世都在積德。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所以我常常告訴我們的國人,對自己的國家要有信心,為什麼?我們的祖先積德。我們現在雖然是不孝,背棄了祖宗,時間不長,把祖宗忘掉了,總共不過兩百年而已。兩百年,前一百年沒有完全忘掉,為什麼?表面上還有祭祀、還有講學,這是滿清末後的一百年。但是真幹的人少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已經開始有懷疑了,這什麼原因?外國文化進來了。兩百年以前外國文化沒進來,外國文化進來的時候,一些人覺得外國東西都新奇、都好,中國樣樣不如外國人,把自己的信心喪失了。對祖宗的孝敬淡薄了,對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這些典籍不念了,都去學外國文,學西洋的東西。那個時候才開始,還不至於很大的影響。滿清亡國之後,中國社會一直在軍閥割據、日本人侵略戰亂當中,不但傳統的東西沒人做,講的人都沒有了,我們天天逃難,這才真的叫斷了。完全斷了不到一百年,所以還是能找得回來,只要肯發心、肯找。
現在在馬來西亞馬六甲建了個漢學院,蔡禮旭老師在那邊主持。真難得,得到馬來西亞首相的支持,過去湯池有一批老師在那邊學習。我們今天的期望,真的是寄望在馬來西亞的華僑,馬來西亞華僑六百萬人。華校,小學有一千多所,中學有六十一所,這些學校的老師、校長對傳統文化很熱心、很愛護。漢學院現在在建築,破土典禮我去參加了。建成之後,我是想分為兩個部門,一個是研究院,研究院是誰?就是這批老師,他們是當然的研究員。每個人專攻一門功課,期限十年,這個功課的選定就是《群書治要》裡面的六十五種,每個人學一種,六十五個老師。希望每個科目有三個人,這樣就差不多兩百個人。兩百個老師在那邊能夠住上十年,十年之後能出六十五個老師,就是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漢學的頂尖教授。中國傳統文化真的是二十一世紀的文化主流,這十年的成就不可思議。這是大事,能救全世界。我們向馬來西亞的領導人頂禮,得到他們的護持不容易,這是大聖人的事業,這不是小事。
我們希望國內也能有這個緣分,傳統文化的根還是在中國,中國做比別的地方容易。也要能辦這樣一個研究院,兩百個研究員,名稱就可以定作「《群書治要》研習中心」。兩百個研究員,三個人一部書,就是說一個小組,三個人一部書,十年的時間,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教學相長,他們所研究的東西大概三年就有成就,就能講了。他們所講的東西,我們把它錄成光碟,再用電視、用網路這種手段向全國播放、向全世界播放。我相信一年的時間,我們的社會安定了,世界就和平了,一切都上軌道了。今天不是制度問題,什麼問題都沒有,就是教育出了問題;教育一回頭,盛世馬上就出現。非常重要!
我想到,我做不到了,年齡太大了,我現在只能說說話而已,所以趁講經這個機會把我的想法、看法都說給大家聽。希望有志年輕人應該發願,不做大官,做大聖人、做大賢人,真正救國家、救民族、救全世界。一生守住做教師的身分,我們從事哪個行業?教育的行業,像孔老夫子、釋迦牟尼佛,一生都是搞教育的。搞教育從哪裡做起?從自己做起,這是第一個原則,自己做不到,就無法教人,先要自己做到。德行的基礎,我們現在講到這一段,積植德行,德行是什麼?總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大學》裡面三綱八目,這總綱領。從哪裡落實?從《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從這裡落實,這三樣都很小,很短的東西。要做到,這不是念的、不是背的,要把它變成我們日常的生活,變成我們基本的概念,那你就具足了聖賢的基礎。十年專攻一部,這是唐太宗他們這批人選定的,在中國古籍裡頭選定了六十五種。唐朝盛世就憑這部書建立的,皇帝自己一天到晚手不釋卷,文武大臣必須要讀、要學習。所以能夠先救急,這個十年培養這些老師,就能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佛門裡面能夠培養十個講經教學的大師,不得了!中國確實可以看到千年盛世。所以,積植德行比什麼都重要。
無量劫,「時間,無法稱說,不可計量。以表修行久遠」。這是講極樂世界,他有那麼偉大的成就,他有那麼長的時間在修養德行。行,「身口意之造作」,行是行為,身的動作是身的行為,口的言語是口的行為,意的思想,起心動念是意的行為。所以身口意這三種造作,這叫行。「德行者,所成之善謂為德,能成之道謂為行」,這叫德行。中國老祖宗說得那麼清楚,說得這麼簡單。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存在這個世界上,四個文明古國,三個都沒有了,中國還存在,什麼原因?就是德行,老祖宗千萬年的德行。人家常講五千年,我都說一萬多年。五千年是什麼?是文字發明,沒有文字之前不能說沒有德行。印度婆羅門教有一萬三千年的歷史,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我相信不輸給它,也有一萬多年。沒有文字之前是靠傳說,我們在孔子《論語》裡面看到孔子學習的態度,看到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夫子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也就是說孔子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換句話說,他所學的,他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東西,沒有自己東西,述而不作。他的態度,「信而好古」,對於古人的東西沒有懷疑,認為那都是真理、那都是精品、那都是寶貝,喜歡,好古。我們今天要再把中國傳統文化復興,必須要有孔子這樣的心態,我們才能做得到。不求自己的名利,人家都用創造發明,出版自己言論,提高自己知名度,不幹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是假的。真的就真幹,實德,你才能夠感化現代人,感化後人。要真實的德行,所有一切虛偽淘汰得乾乾淨淨。儒釋道三個根建立起來,真做到,一句沒做到你就有缺陷、你就有漏洞,你不是一個完整的器具,你不能成為真正聖賢,這個聖賢的樣子不是真的,一定要做到。三綱八目是教你怎麼做法,從哪裡做起。
你看古聖先賢這個道路,你再去找個道路能不能比它更好?找不到那就遵守。這條路走了幾千年,多少人成功了。我們到外國去找個道路,不行,成就不了。外國著名的科學家,這幾百年當中,發明一些定律都認為是真理,過不了多少年,新的科學家提出一套東西把它推翻了。所以,現在科學家沒有敢說他的東西是定律,他知道後人有更新的東西出來,會在他之上。但是中國老祖宗的東西那是金科定律,決定不能推翻的,你再找一個比它強一點的你找不到,他說絕了。難得,太難得了!我們對祖宗要有信心。沒有信心,連外國人都不如,外國人湯恩比他就有信心。他能說得出來,「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那就是今天的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是個外國學者講的。話講出來了,真正懂得的人不多!
我兩次去訪問倫敦,在倫敦大學、劍橋大學,我跟他們漢學院的同學做了次交流,跟他們的教授。我就問他,你們都是研究漢學的,跟你們說這是跟內行人說,這不是跟外行人說,我說湯恩比說的話真的嗎?你們相信嗎?我等著他們回答,沒有回答,沒有聲音,只對著我笑。我反問一句,難道湯恩比的話說錯了嗎?也不回答,只是對著我笑。我說你們很聰明,既不否定也不贊成。最後我告訴大家,湯恩比的話說得沒錯,我們解讀錯了。怎麼解讀錯了?講到孔孟,你們就會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你想到這上去;講到大乘你會想到《華嚴》、《法華》、《般若》這些大經。這都是你們學的、你們讀過的,能解決現在社會問題嗎?是能解決,你們看不到,你們不了解這經的真正意思。我說你們看到的是花果,花從哪來的?枝上生的;枝從哪來的?幹上長的;幹從哪來的?本生的;本從哪來的?根;根是什麼?不曉得,你們把根忘掉了。
中國傳統的根,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根怎麼落實的?就是《弟子規》,《弟子規》就等於說是養分、養料,培養這些根,讓這些根長成,根深蒂固。這個根栽在肥沃的土地上,它茁壯、開花、結果,你說這多重要。所以儒釋道的三個根,你找根,根找到你就有辦法了。用什麼方法來學習?就是三綱八目,《大學》,《大學》是講方法。三綱,「大學之道」,第一個「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講絕了!這三句話,佛經上講體相用,明德是體,親民是相,止於至善是用,作用。用什麼方法來達到這個目標?下面的八目,第一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方法講得這麼好,乾淨俐落,你要學成功了,不但你的家庭世代興旺,國家長治久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