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二十七頁,倒數第三行,從第二句看起:

  「極樂世界,無量清淨莊嚴,全顯當人自性。心作心是,理事無礙」。這幾句經文,佛陀透給我們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全顯當人自性。大乘教裡面所說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極樂世界如是,我們現前的環境亦如是。極樂世界是我們本性本善所造的,我們現前生活的環境是我們當前習性所造的。大乘教裡頭佛告訴我們,一切法,虛空法界一切萬法皆是心現識變,心現沒有識變,就是極樂世界;有識變,那差別就很大了,有天堂,有地獄。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一切境緣當中,決定不會有怨天尤人的念頭。為什麼?古人所說的自作自受,怎麼能怪別人?這個地方講的心作心是,真的,自己做自己受用。這兩個字的意思很深,心作,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菩薩,是心是菩薩,是心作菩薩;降下來,是心是凡夫,是心作凡夫;是心是人,是心作人;是心是地獄,是心作地獄;是心是畜生,是心作畜生。得明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搞通、搞明白之後,在這個遍法界虛空界自己做主,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大乘相宗告訴我們,每個眾生阿賴耶識裡頭的種子都是圓滿具足。阿賴耶識裡頭有作佛的種子,有作菩薩的種子,也有作妖魔鬼怪的種子,什麼玩意都有,齊全的,那就看你要作什麼了。看你要作什麼,想作什麼就作什麼,真的一點都不錯。十法界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在別人,與佛菩薩不相干,與上帝也不相干,與閻羅王也不相干,全是自己做主。正因為這個原因,教學就重要了。你受過這個教學,聖賢的教育,你智慧就開了,這十法界想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去的時候,去的時候幫助眾生,自己不造業,那這個人就是佛、就是菩薩,至少也是羅漢。為什麼?他不迷,他了解事實真相。六道眾生不知道事實真相,四聖法界裡面,知道事實真相,煩惱習氣沒斷,所以他不會做壞事,他居住的處所稱為淨土,清淨莊嚴。所以,這個信息非常重要。

  在這個經註裡面,這樣的話說過很多遍,說很多遍就是提醒我們,要我們記住,不要忘掉,自己做主宰。念頭一轉,是善念、是清淨的念頭,無量無邊的福慧都在其中,有福有慧。迷了的時候不知道,會做錯事。做再錯的事情也不怕,為什麼?覺悟就回頭了。受報也不喊冤枉,為什麼?也歡歡喜喜接受,我自己造的,我自己應該要接受,報完了,身心清淨。所以你做善,你要得善報,你造惡,你要得惡報,善惡都是報應。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沒有吉凶禍福,那是我們學習最後的目標,我們要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叫做圓滿成佛,成佛,有不圓滿,有圓滿的,回歸自性是圓滿的。住在實報莊嚴土那些佛沒有圓滿,圓滿就回歸自性了。

  所以這後面說,你看極樂世界,「水鳥樹林,宣流正法」。水會說法,鳥也會說法,樹林,風吹樹葉、枝條,它都會說法。「聲色香光」,這講了四樁事情,音聲,說法的音聲,色彩、寶香、佛光,在極樂世界這是不會中斷的,無論你在什麼處所,你都能看見、都能聽見,增長你的道業。所以那個世界不會退轉,你每天都是進步,沒有退步的。不但佛菩薩教你,連這些水鳥樹林、聲色香光都在幫助你,都是你學習的增上緣。「重重無盡,自在無礙」。所以我們要認定,極樂世界是個佛教大學、是個佛學的書院,它不是別的場所,到那個地方是去求學去的。沒有畢業,你是菩薩,畢業了,你就成佛了,沒有第二種人。生到極樂世界全是菩薩,菩薩就好比是學生,學生程度不齊,有小學生、有中學生、有大學生、有研究生,極樂世界統統都有。實報莊嚴土的是研究生,方便有餘土是大學生,凡聖同居土是小學生、中學生。那是一所了不起的學校,往生是上學去的。

  「全是圓明具德,不可思議」。全是,樣樣都是,水也是,鳥也是,樹也是,花也是,連大地都是,不僅是一切人,全是;圓是圓滿,明是光明,具是具足,萬德萬能。這還得了嗎?真正不可思議!「舉體是事事無礙法界」,跟《華嚴》完全相同。《華嚴》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西方極樂世界跟華嚴境界完全相同,全是事事無礙法界。人生之樂這是到極處了,這種樂是真樂,沒有副作用,這種樂永遠不會變質。「復以聞名便登不退」,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加些什麼?這四條這還得了!聽到一句阿彌陀佛,你就證不退轉,三種不退轉你都得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見樹」你就悟無生法忍,這是前面說的見樹得三種忍,第三種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七地以上,這個地位馬上提升,提這麼高!

  「十念必生淨土」,這就告訴你,我們取西方極樂世界,到那邊去上學,不難,你看十念就能成功。這十念是指臨終最後的十念,臨終最後時十念,不能沒有準備的工作。準備,我們現前就要修十念,一定要養成這個習慣。無論在什麼時候,特別是緊要關頭的時候,你第一個念頭起來是想佛,你就決定往生,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就怕在緊急關頭的時候他不是想佛,多半人想什麼?多半人想媽,這一媽,就問題嚴重了。在非常驚慌失措的時候,你看看,他頭一個就喊媽。這人心裡頭有媽,這很難得,不容易!如果心裡面頭一個還顧著名聞利養,現在人想媽的人不多了,大概頭一個想錢,錢是多多益善,是個無底洞,貪心!從前人想媽,為什麼?從小教育教成的,倫理的觀念真紮了根,父子那種親情根深蒂固,現在沒有了。現在父子,在外國,父子是什麼關係?朋友的關係。所以在外國五倫只剩了一倫,就都是朋友,這個社會真就有問題了。

  五倫不缺,這個社會安定、和諧、圓滿,五種關係樣樣都顧到,一樣不缺。父子、君臣,君臣是領導與被領導,君臣有義,仁義。夫婦、長幼,他不說兄弟,說長幼,年小對年長的一定有尊敬,年長對年小的一定有慈愛。朋友有信,朋友相互照顧,真的是互相關懷、互相愛護、互助合作。中國社會千萬年來,五倫的社會,五倫是圓滿的人道!中國文化要是斷掉了,活在這個地球上毫無意義。遍法界虛空界星球很多,別的地方去了,不要到這個地方來了。人道是天道的基礎、是聖道的基礎、是佛道的基礎,沒有這個東西,所有都不能夠建立。它是根基,你說這個東西多重要。全是圓明具德,我們也可以把這句話說在五倫上,五倫確實全是圓明具德,能幫助人成聖成賢,能幫助人作佛作聖。

  「凡夫例登補處」,這個只有極樂世界有,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我們對於淨土只要真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只要真願,我這一生就這麼一個目標,就這麼一個方向,希望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好像念書的學生,目標當中鎖定這個大學,我就想考進這個大學,其他的念頭沒有。我就希望親近阿彌陀佛,這個信念要是非常非常的堅定,不會動搖,這個人念佛往生,品位就非常高。所以我常說,我們對於鄉下這些阿公阿婆,特別是這些老阿婆念佛,你看她笨笨的,什麼都不會,你問她什麼都不知道,她就曉得一句阿彌陀佛。你給她講一大堆的話,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底有沒有聽進去,不知道,她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個人不得了!這個人往生的時候品位高,別以為我們聰明,我們不如她,她純,我們念佛有夾雜。功夫就在這個地方算,愈純,地位就愈高,我們有懷疑,還有雜念,生到極樂世界就不錯了,品位不能跟他們比。中國古人有句話說,「上智與下愚不移」,換句話說,上智跟下愚可以畫等號,上智上上品往生,下愚也是上上品往生。古人有句話感嘆說,「愚不可及」,他那種愚我比不上他,那就是什麼?專、純。我們今天要想成就,真的要學這種人,別學聰明人,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學這種老實人。當然,也要有客觀環境,所以古人對於環境的選擇非常重要。但是真正發心的人,一定會有這種環境給他,佛菩薩照顧你,阿彌陀佛保佑你,我們自己要認識,這個是先決條件。

  「極樂同居所獨有」,同居土是最下一層的,四土最下是同居土,但是同居土裡面能夠例登補處,這就跟上上品畫了等號。「故云無上殊勝超世之願」,彌陀這一願確實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是諸佛如來沒有智慧,不是諸佛如來的德行比不上阿彌陀佛,不是的,他們智慧德能是平等的,那些佛沒想到。阿彌陀佛有沒有想到?阿彌陀佛也未必想到。那他為什麼會有這一願?他去參觀、去考察諸佛世界,看到有這些事情,他發的這個心。諸佛如來修行證果成佛了,未必去到每一個佛土裡頭去做考察的工作,去參觀、考察,沒有。他幹了這樁事情。前面我們讀到,他參觀、考察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二百一十億不是數字,是表法的,代表大圓滿。密宗以二十一代表圓滿,《華嚴》用十代表圓滿,《彌陀經》用七代表圓滿。七怎麼說?四方、上下、當中,這七,這是圓滿,從空間講的。十是數字,從一到十是個圓滿數字。密宗用二十一,二百一十億這就代表大圓滿,圓滿當中的圓滿,表這個意思。所以殊勝超世願從這麼來的。

  所以方老師讀佛經告訴我這些事情,這不是隨便說的,真正是有真憑實據,而且非常合乎邏輯,不是自己胡思亂想。到處去看,到處去考察,中國人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一定要多看,那個智慧是真實的。不看,坐在家裡想,有時想偏了、想歪了,那受害的人可多了,一定要經過實地去考察。彌陀發現有這些事情,他發這個大願來彌補這些缺陷,成就一切眾生本性本善的功德。這是一切眾生為什麼能成佛,為什麼從下愚能夠得到上上品,因為他本性本善,他本來是佛,他作佛是應該的,沒有什麼稀奇。所以這些都在遇緣不同,善導說得好,「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你遇的緣殊勝,他品位就高,這個例子非常顯明。我們從自己身上看,從同學的身上去看,我們有緣能夠接觸到這部大經,能有時間深入去研究,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自己信心就上升了。如果沒有這個緣,我們這一生沒有聽過經,那就提不上來,他真能往生就不錯了,提不上去的。所以這個遇緣多重要!

  我要沒有遇到方東美先生,根本不曉得什麼是佛教,他給我上了這個科目,就把我一生改變了。我感激他老人家,這條路名符其實,是他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這一生得到這個享受比他殊勝,你看一生讀喜歡讀的書,幹喜歡幹的事。方老師第一個做到了,讀一生喜歡讀的書他做到了,幹喜歡幹的事他沒做到。他在學校教書,一生是教授。我怎麼說他沒做到?沒有真正真心想學的人跟他學,學校裡的學生不是真心學。這是他老人家給我說的,現在學校學生來幹什麼?來拿文憑的。老師為什麼還來上課?為了生活費,為了拿這一點鐘點費,拿這一點工資,回家過日子,都不是心甘情願。所以老師不是真教,為什麼?真教沒有用,他不真學。我們中國古人講,他一分誠敬,你教他一分,兩分誠敬,教他兩分,你教多了沒用,他吸收不進去,你白教了。他有十分恭敬心,你就不能教他九分,教他九分,他還有一分能力,你對不起他。我們就知道老師在課堂裡上課的那個情形,能體會得到。我想跟他學哲學,他不讓我到學校,特別開課在他家裡,我們想真學。我們才懂得這個意思,無盡的感激。我們沒有繳一分錢學費,跟他沒有任何關係,他能夠這麼熱心教導。我們也真聽話,一生走這條路。

  早年我走這條路,認識我的人都罵我,同學、同事、朋友沒有一個不責備我:你學佛可以,怎麼迷成這個樣子!肉也不吃,怎麼這麼消極!許多東西都放下,都不學了,連電視新聞都不看,說我迷了。我也很感激他,我說人各有志,我所了解的佛法跟一般社會了解的不一樣,甚至於跟很多出家法師了解的也不一樣。二十年之後,我那一班朋友碰到我,個個都點頭,不搖頭了,讚歎我,你走對了,說我走對了。我這個路愈走愈自在,愈走愈快樂,證實了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句句真話、實話。

  我們再看後面這句,『必至無上道』。道,是菩提,印度話,中國的意思是覺悟,「必至無上道」就是大徹大悟。悟的什麼?宇宙萬法的真相,你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叫無上道。「如來所得之道,更無有能超越而居其上者,故曰無上道」,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阿羅漢所得到的叫正覺,菩提,正覺就是菩提;菩薩所得到的叫正等正覺,等是等於佛,還不是佛,比佛還差一等,比阿羅漢高很多,也叫菩提;佛所證得的,就圓滿的,沒有再超過的了,所以再加上無上,無上菩提。這三個都叫菩提,佛所證的、菩薩所證的、阿羅漢所證的。菩提大小不一樣,小菩提、大菩提,我們用這個來稱,來區別它。

  「如《法華經.壽量品》」,有這麼一段話,「每自作是意,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這是諸佛菩薩他們起心動念沒有想到自己。這個作意就是我們今天講起心動念,作是意就是起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什麼念頭?以什麼樣的方法能令眾生得入無上道,幫助一切眾生成佛,速成就佛身。這是諸佛如來起心動念,這個念頭善極了,好極了!不是對眾生其他的好,是幫助眾生成佛,幫助眾生覺悟,圓滿覺悟就成佛了。幫助眾生覺悟用什麼方法?教學。所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用我們的話來說,個個都是教育家。他們不止一生,生生世世所履行的都是教育事業,他不搞別的。為什麼?用別的方法達不到這個目標,只有用教學。

  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學,從開悟到離開人間,沒有一天不教學。世尊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這本書就是介紹極樂世界的說明書,我們看到,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沒有一天不教學。再看到佛給我們旁徵博引,說到十方諸佛剎土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也是沒有一個不教學的。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去的這些人,他們有能力,我們相信也是事實,他有能力分身。自己這個身在阿彌陀佛講堂聽經沒有動,沒動,分身,分無量身,到十方諸佛世界去拜佛、去供養、去聽經聞法。那個分身真管用,不是分身是好看的、不起作用的,他分身真管用。供養修福,聽經是修智慧,所以極樂世界的人天天都修福修慧,而且修的是真實智慧,真實的福德。我們在這個世界,想找一個好老師都找不著,可遇不可求,找不到;到極樂世界的好老師無量無邊、無數無盡,只要你肯學,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今天我們明白了,只有智慧能解決問題,真正有智慧了,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裡頭有一句話,總綱領、總原則,這個真相告訴我們,「一切法不生不滅」,這是總綱領,首先要知道。一切法既然不生不滅,我們就得要認真了,這裡頭就說明因果的根源。不生不滅是現象,這個現象很深,哲學跟科學都是想了解不生不滅的真相。現在量子力學家的成就差不多到這個邊緣了,已經看出來了。這個方法是老方法,大乘佛法裡面教給我們,分,分析,用物質來分析,分析到最後,真相就明白了。科學家也用這個方法,真看到了,跟佛講的一樣。真相是什麼?真相是個波動現象,頻率非常高,時間非常短暫。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那個真相,整個宇宙,不管你是世間、是出世間,你是六道還是常寂光土,都是波動的現象。

  所以今天科學家提出弦定律,用這個來做比喻。自性是不動的,它是靜的,一切萬法它是動的,它不是靜的。佛家講四大,四大什麼?物質現象,再小的物質現象也是四大組成的。今天量子學家所講的量子、小光子、微中子,這小到不能再小了,微中子一分就沒有了,這就是佛講的鄰虛塵,最小的物質現象。它裡面有四大,不但有四大,五蘊具足。它有個物質現象,你肉眼能看見,再小,被你看見了,你在放大鏡、在顯微鏡裡頭看到了,看到它有個色相。這個色相肯定是四個元素組成的,就是地水火風。地,代表你看到的形相,這叫地大;它帶的有陽電、陰電,陽電,佛家叫火大,陰電叫水大;還有個風大,風大是什麼?它不是靜止的,它動的,動叫風。所以這四大說明這個物質的性質,再小的物質都帶。

  佛說,所有物質現象,《金剛經》上講叫一合相。一,就是那個基本的粒子,那叫一,都是那一個東西組成的。排列方式不一樣,組成原子。其實,現在科學家了解,基本粒子有幾十種,夸克也有幾十種,那就是什麼?組成的方式不一樣,方程式不相同。再由這種基本粒子組成原子,原子組成分子、組成細胞。細胞是人體上最小的,一個細胞裡頭有多少小光子?不計其數,太多太多了。科學家告訴我們,一個電子,原子裡頭一個電子,很小的,我們眼睛看不見的,裡頭有多少個中微子?一百億。一百億個中微子組成一個電子,把一個電子分成一百億分,一分才是微中子。這是物質現象搞清楚、搞明白了,物質跟精神永遠分不開。物質本身,這四大地水火風,但是它裡面還有受想行識,它有感受,我們用個意念對它,它知道。我們愛它、喜歡,它感受到;我們討厭它、恨它,它也感受到。這個江本博士在水實驗裡面看出來了,物質現象活的,我們今天講有機體,整個宇宙是有機體,找一個無機的找不到,全是有機體。一顆石頭也是有機體,一粒塵沙還是有機體,統統有受想行識,活的,整個宇宙是活的。整個宇宙跟我們什麼關係?一體,這個重要!

  一體的關係,我們中國千萬年前老祖宗就知道了。老祖宗從哪裡知道的?我怎麼曉得老祖宗知道的?我從一句話,這句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中國傳統文化的原始點,我從這知道的,「父子有親」。這還得了!這是一體。一體裡頭會發生什麼東西?發生親愛。所以你看江本博士告訴我,他說愛跟感謝是不是宇宙的核心?他做幾十萬次的實驗,愛跟感謝,水結晶特別美,其他的都不能跟它相比。他說這個是不是宇宙核心?我告訴他,一點都不錯,這個愛就是佛家講的慈悲。所以古人說,什麼是佛教,有人問什麼是佛教?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回答人家,人家問什麼是佛教,這兩句話,「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一點不錯!如果有人問我們,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也用這兩句可以答覆。父子有親就是慈悲,方便是什麼?其他的四倫是方便,父子有親是核心,那是根本。然後五常、四維、八德都從這延伸的,那全是方便。根要是沒有了,方便都變成假的,都變成欲望的奴隸,去替它服務去了。根太重要了,根就是孝!

  你看孝這個字,會意,表法,意思多好,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一體!分開就沒有了,孝就沒有了。整個宇宙跟我是一體,這是大孝,真孝!所以中國古人造字那是高度的智慧,我們一般人想不到。中國文字有個好處,你不認識它,你不知道它念什麼聲音,你看它的形象懂得它的意思。所以,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這個東西不能丟,要認真學習。中國的文言文不能丟,文言文是中國智慧的根、智慧的命,因為言語會隨著時代改變,文言文是永恆不變的。老祖宗用這個方法,這是全世界其他的民族都沒有的,也只有這一家,發明這麼好的一個東西。它不跟著人的語言轉,換句話說,它超越時間,它超越空間,而且學習不難。真學會了,老祖宗的智慧,智慧的寶庫的鑰匙你就拿到了,你盡情去享受。用兩年的時間,這個鑰匙就拿到了。

  我年歲大了,不能幹事了,只是說說而已,我非常希望有人能辦一個專學文言文的學校,培養教文言文的老師。有人說我學這個東西,將來我到哪裡去找生活?如果我還活在世間的話,生活就不用愁,我會替你鼓吹,我會替你找學生。生活決定不會有問題,為什麼?祖宗會保佑你,三寶會加持你,你一點都不要操心。這個話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真的很多人擔心,你出家了,學講經了,學講經的人寺廟不要,寺廟要趕經懺的,不要講經的,講經的真的沒飯吃。所以多少年輕人出家想學講經,以後一聽到老和尚這些話都嚇退心了。講經沒人供養,經懺佛事有收入,所以寺廟裡頭不主張講經,講經是貼本的生意,做法會是有收入。這個錯誤的觀念讓佛法變質了。我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教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就是講經教學,他說佛菩薩會保佑你,護法神護持你,你什麼都不要操心。我說這個好!這條件太好了。什麼都不要操心,什麼都不要管,明天有沒有飯吃,明天還沒到,今天想它幹什麼?到明天自然有地方吃飯。一生對於自己的衣食住行沒有想過,一切隨緣,可是緣都很不錯,什麼都沒有,一樣也沒有缺乏。沒房子,住的地方都不錯;沒車,出去還都有交通工具,有人替我們早就預備好了,何必要自己有!自己擁有,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所以你真有信心,真能堅持,果然就沒錯。

  所以,我們相信佛菩薩照顧,相信老祖宗照顧,真要有這種信心,精進不懈,勇往直前,前途無限光明。為什麼?在今天,往後的這個社會,大家需要什麼?需要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在哪裡?在中國。大概是一千四百多年前,一千四百多年前,穆罕默德還在世間,回教。穆罕默德就告訴他的信徒,鼓勵他們到中國來學智慧。這他們經典上都有,到中國來學智慧。近代,英國湯恩比說過,提倡過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那是智慧的寶庫。這些智慧的寶庫是用文言文寫的,你要不懂文言文,你就沒分。如果看翻譯的,是經過別人吃了吐出來餵你,不是味道,你自己應該直接跟古聖先賢往來。那要直接跟古聖先賢往來,文言文就是基本,你只要能學會這個東西,這把鑰匙在你手上。

  佛法在《大藏經》,中國古聖先賢在《四庫全書》、《四庫薈要》,《薈要》比《全書》更好。《全書》經過清朝,有一部分刪改了,不利於清朝的都刪改了。但是《薈要》沒有,《薈要》是原文,一個字沒有改動,為什麼?皇上看的,《薈要》以前不是給別人看的,專門給皇上看的。《薈要》以前只有兩套,一套在摛藻堂,是乾隆皇帝的書房,另外一套在圓明園。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燒掉了,就只剩一套孤本,這套的原書在台灣故宮博物院。前些年,十年前,世界書局根據這個本子翻印過一次。我問他,你印了多少套?他告訴我,兩百套。我說為什麼不多印一點?怕賣不掉。太少了!我給他買了差不多有六、七十套,你看兩百套我給他買了六、七十套,所以我跟這個書店老闆也變成朋友了。

  去年,民國一百年,這兩家書店又發心再版,這個很難得!商務印書館告訴我,《全書》計畫決定再版,紀念民國一百週年,我就定了一百套。這一百套原本是想供養大陸各個大學,那個時候正好山東大學展校長我們很熟,他邀請我做學校的校董兼教授。我就跟他談到這個事情,商務準備再版《全書》,我說我定一百套,這一百套交給你,你替我去分送給各個大學,他同意了。結果沒有想到他調走了,下面徐校長我也認識,沒有那麼熱心,他不幫助我,這書進不去。所以這個書,還是進去了一些,不多。我就送到國外,送了不少,大概現在還有十幾套。世界書局這個《薈要》我定了兩百套,今年五月交貨,書就交給我了。我這兩部書,兩百套《薈要》,一百套《全書》,我是成本價錢一千萬美金。我們希望這兩百套的《薈要》能送到中國最好,如果沒有這個緣,我就想辦法分送給全世界,每個國家送兩套,要送一百個國家。這個我要找聯合國,請他們幫助我。但是我們是以自己國家為優先,自己國家不要了就送給別人。我鼓勵全世界人學中國文言文,你們要有智慧,一定好好的認真學習。為什麼?這些書籍那真正是智慧的寶庫,你們受用無窮!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社會,是中國人文化的社會,不是別的,中國人智慧的社會。智慧沒有國家界限,也沒有宗教界限。

  所以今天我們講教育,所疏忽的就是根疏忽了,沒有從根本上下手。根本就是老祖宗傳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個東西是根,總綱領、總原則,你翻開《四庫》,任何一部書都不離這個標準。換句話說,《四庫》裡面所講的,就是這個總原則怎樣落實到生活、落實到工作、落實到處事待人接物。你學這些東西真能救世界,不但救國家、救民族,真正能救世界。所以我是把十方的供養做這個工作,我不蓋廟,我不要道場,我就做這麼一樁事情。希望我們自己的同學對這個能有認知,年歲還可以,認真學習。四十歲之前這個年齡不晚,別人用兩年學會,我用五年學會,五年之後還有發揮的地方。真正幹,把繼絕學這個使命背上,祖宗保佑你,三寶保佑你,保佑你延年益壽。為什麼?需要你來弘揚,就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是發了大願,所以他壽命延長了,無量壽,道理就在此地。你要問,為什麼可以延長?根本的道理是因為你本來是佛,所以可以延長。佛是無量壽,你本來是佛,那怎麼不能延長?諸佛菩薩可以加持,真能做到。

  「法藏菩薩亦復如是,欲令眾生,至無上道。至於必至者」,經文上有必至兩個字,古人有兩種解釋,第一,「必至無上道者,本願主體也」。這是四十八願的主體,換句話說,四十八願願願都是以這個為中心。「一一願中,皆以正覺自誓,如次之二句,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阿彌陀佛成等覺了,成等覺就是成佛,他成佛了。換句話說,他的願統統滿足了,四十八願願願都做到了,願願都落實了,願願都在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當中你都看到了。「蓋四十八願,具體願文,雖各有異,但大願共本,實為入無上道同成正覺」。這是彌陀大願的根本、大願的核心,願再多,都是以這個為共同目標:如何幫助一切眾生,契入無上道,同成正覺。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對所有受教的學生應當有這種心態,怎樣幫助他斷疑生信。佛家這個信跟宗教不一樣,佛家信是信誰?信自己,不是信佛。信自己是什麼?依中國傳統的東西來說,信自己的自性本善,就是本性本善,相信我自己本性本善。那你要學佛?相信我自己本來是佛。這個跟宗教的信不一樣,宗教的信信他,信上帝、信神,佛法不是,佛法是信自己。這個要錯了,你就錯到底了。釋迦佛常常講,我們如果把它錯會掉了,那叫冤枉!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是曲解如來真實義,這裡不能產生誤會。淨土宗建立的理論基礎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理論的基礎。你當然可以成佛,成佛的早晚,遇緣不同,講絕了!

  現在人對佛教的誤會我能理解,我很理解,為什麼?我早年一樣誤會,跟大家完全一樣。道聽塗說,別人說佛教是宗教,我們認為它是宗教,別人說佛教迷信,我們看看它是很像迷信。只看到外面表面,沒有看到裡面。不過你現在到裡面,你也看不到,沒有了。所以方老師告訴我,那句話真的重要,告訴我佛經哲學不在寺廟。我問他在哪裡?在經典。這個指導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個指導,我們到寺廟一看,不像,方老師的話是假的,不是真的,會讓我們懷疑,會讓我們信心退失。那他一說,這個我們明白了,我們要找真的佛東西,在經典裡頭。

  真正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在你自己心裡頭。佛講得很清楚,「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那不是講得很清楚嗎?阿彌陀佛在哪裡?阿彌陀佛是自性變現的,統統都是從心想生。從誰的心想?從我自己的心想。那這裡頭有個很深的問題了,什麼是我自己?這個是大問題。佛說了,我們這些人,六道眾生,都是把自己迷了,不認識自己了。但是他講得很簡單,只要你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你的真面目就現前。你所以迷失了自己,不認識自己,就是因為你有起心動念,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你不認識自己了。不認識自己,自己變質了,不是不存在,在,變質了,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認識自己,你就變回去了,回去的樣子是什麼?是聖人,是佛菩薩,統統是你自己,不是別人。

  我們學阿彌陀佛,希望我將來作佛跟阿彌陀佛一樣;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希望我們將來成佛,我們的世界跟極樂世界一樣。省好多事!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蒐集所有諸佛剎土裡面的真善美的大成,他去蒐集花了五劫的時間,我們到極樂世界撿現成的。等於說他在那裡建了個展覽館,十方剎土真善美慧全在這裡面,我一到那邊,我就不要去找這個麻煩了,浪費這麼多時間,我統統見到了。我讀到這些東西,我有我的一個想法,我們今天能夠把這個地球上這一萬幾千年歷史文化,我們都去學習。我們找一個地方建個小城,把這些東西統統在這裡做出來,這就是地球的文化城,就是地球上的極樂世界。這個想法從哪來的?從極樂世界來的。特別適用於現前的社會,因為現在社會你講他不聽,你做出來他要看到,他會受感動,他就相信了。

  今天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學術、是傳統,或者是宗教,都要做成一個典範,不做這個東西是不行的。我們過去在湯池只做了三年,影響這麼大,如果真正做得好,長期做下去,肯定影響全世界,這個事情不難。最難的是人才,錢財不難,最難是人才,到哪裡去找這些對於傳統文化、對於大乘,真正有認識的人?這個認識的人也不需要多,有個二、三十個人就能做得很成功,這才真正是教化眾生。一定經營一個點,不能搞太多,太多了,精神、體力統統消耗掉,做不好。真正做好就是一個點,一個點做好之後,希望別人去做第二個點,做第三個點,一生永遠就經營這一個點。每天學習,每天去觀摩,取人之長,捨人之短,建立一個小區,建立一個小城,會做出很大的成就。

  下面念老引用《法華經.勸持品》裡頭兩句話,「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我們從這句話去體驗,他為什麼不愛惜身命?身命是假的,身命是無常的,身命天天在流轉,不是真的。無上道是真的,無上道是永恆不變的。實際上,無上道才是我們真正的生命,我們不生不滅的生命,我們要愛這個,身體無所謂。所以人生在世,最重要一件大事是什麼?提升自己的靈性,縱然我們沒有離開六道,在六道裡頭是一世比一世好。但是搞清楚、搞明白之後,我就相信,你一定會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虛空法界裡頭最殊勝的一個地方。我到那裡去學,學成之後我再回來,在地球上搞一個小城市,建立一個極樂世界,這是地球上的極樂世界。在其他星球上,都可以建立一個極樂世界給大家看看,這很有趣味,很有意義,這是樁好事情!要發這個心,處處都是極樂世界,我們走到哪裡去,就是建極樂世界。

  現在我們學習這部經,這是在暖身的工作。在網路面前、在電視機面前的同學們,我們大家同發這個願。這個願心一發,給諸位說,災難就會減輕。為什麼?災難是我們念頭變現出來的,今天地球上的災難,根本的原因是不善的心。貪瞋痴慢疑,我們現在是這個心,這個心就感災難;我們的情緒是怨恨惱怒煩,我們造的業是殺盜淫妄,這能沒有災難嗎?災難從這些來的。我們今天相信老祖宗、相信聖賢、相信佛菩薩,我們把儒釋道三個根本落實。落實《弟子規》,就是落實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落實《感應篇》,道家講的因果報應;落實《十善業道經》,佛法的根本,這是德行的落實。有這種德行,這都是基礎,根本的根本,再把文言文學會,辦什麼事情都通。

  智慧從哪裡來?老祖宗會告訴我們,大乘經典會告訴我們。這裡頭有理論、有方法、有經驗,什麼玩意都有,我們這些人想不到的它全有。今天科學跟哲學所探討的問題,還沒有答案的,佛經上都有。所以我們看他的報告,他走到哪個層我們清清楚楚,他到哪個階層。特別是最近八十年,就看得很清楚。你看這八十年,他們從原子,發現原子,到現在發現了微中子,他們遇到什麼瓶頸,我們知道。要照佛的說法,他只要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他全解決了。科學跟哲學到最後圓滿,圓滿是大乘經教。在大乘經裡面說,他成佛了,科學家成佛了。

  所以這兩句話重要,這個身是假的,身是無常的,不必太愛惜它,要愛惜無上道。「是乃以無上道,為大願之主體」。第二「以無上道為大願之果」,大願的結果。「《淨影疏》曰:得果決定」,現在我們說決定得果,「故云必至無上道矣」,必定證無上道。

  下面第二段「普令成佛」。真難得!這個叫真正的好老師,不是教我們有點小成就,教我們有圓滿成就。我們看經文: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

  你看這六句。『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大施主」,阿彌陀佛是大施主,釋迦牟尼佛是大施主。大乘教菩薩六門功課,第一門就是布施。大乘的修行,布施擺在第一位,布施就是放下,一切放下你就成佛了,這重要在此地。「大施主者,於一切人行大施。至於所施者,為是財耶?法耶?」這布施是施財還是施法?「淨影師云」,淨影是小慧遠,隋朝時候的,他說「法施化益」,這就是講的法布施。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所做的事情就是法布施,天天為大家講經說法,幫助一切眾生解決問題,所以經典的內容非常豐富。當時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遇到什麼麻煩不能解決都向他請教,他老人家都講得很清楚,記載下來成為經典。像這些日常生活當中,小乘經典就特別多,這個經典並不長,短的二、三百個字,多一點六、七百個字,就像一篇小文章,那都是解答問題的。大乘,那是探討像今天所說的科學上的問題、哲學上的問題,這很深的東西,在大乘是主要討論這些東西。小乘,我們今天講是普世的教育。人,他不需要知道這麼多東西,他只要自己生活能過得好,社會能夠安定、能夠和諧,大家能夠和睦相處,他就很滿意了。所以,這屬於普世哲學,普世就是中國人講的倫理道德,佛教這些東西。還是把孝擺在第一,跟中國老祖宗看法完全相同。

  你說在淨土,《觀無量壽佛經》上有三條,修學淨土最高指導原則,叫淨業三福,三條十一句。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就是普世教育。人民在這一生當中,享受到幸福、享受到圓滿,社會安定,長治久安,這四條。根是孝,孝敬。第二條是小乘,「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只有三句。第三條是大乘,「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總共十一句,這是修淨土最高指導原則。第一、第二是紮根,第三這才發揚光大,你沒有第一哪來的第二?所以今天佛法沒有了,什麼沒有?孝道沒有了。

  佛法的承傳,釋迦牟尼佛過世之後,學生們四面八方去弘揚。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些地方二、三百年就沒有了,有些地方五、六百年,有些地方是七八百年、一千多年的。唯獨中國這個地方,不但傳到中國來,一直到現在佛教還存在,兩千年了。正式傳到中國來,是當時帝王派特使去禮請的,摩騰、竺法蘭帶著佛像、經書到達中國,是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如果是二0六七年,就是兩千年整了。到達中國來,帝王就把這兩位法師封為國師,真的學習,中國人接受佛教的文化。湯恩比博士說,中國古人心量大,能夠包容異族文化,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異族文化;後面他說,佛教文化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到中國來,跟儒跟道融合成一體了,特別是戒定慧三學,這種方法、指導的原則,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所以這是心量能包容,它才會有這樣的發展。所以法施,法布施。

  「憬興師非之曰」,憬興師跟淨影師就不一樣,一個是主張法施,一個主張財施。你看「欲濟貧苦,必財施故。是謂財施」。這個經上「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到底是法施、是財施?兩個法師講得都有道理。《宗鏡錄》裡面第九十五卷,《宗鏡錄》有一百卷,永明延壽大師作的,他是節錄《大藏經》,《大藏經》裡頭的精華他把它節錄出來了。所以,沒有時間讀《大藏經》,讀這個就行了,這是《大藏經》的節要,非常著名。《宗鏡錄》九十五卷說:「以無財法,名為貧窮。」「故知普濟貧苦,即須法財並施」,這兩種都要施才行。在本經,《積功累德品》裡面說,「恆以布施」,恆是常,經常不間斷,要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這叫法施。這是教學,不能忘記布施,布施是行道第一個手段。道,要落實在生活當中,要落實在家庭、落實在社會、落實在族群、落實在國家、落實在世界,用什麼方法?布施。布施,財、法都要,要兩種並重。經中又說,「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這是財施。所以是法布施為主,財布施完成法布施,沒有財施,法施就不圓滿。這是很重要的一樁事情,統統要兼顧到。

  底下說,「故知大施主必須財法二施」。我們年輕時候,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老師對於布施很重視,告訴我們學講經的這些學生,一定要跟大眾廣結法緣。結法緣就是布施,不結法緣,你將來經講得很好,沒人聽。這個就很重要了!講經講得不好,聽眾都坐得滿滿的,法緣好。這個人家有緣,你沒有辦法跟人家相比,我們要有法緣,你就要懂得布施。所以老師教我們,那時候二十多個學生,教我們布施。怎麼布施?我們也沒有錢。老師教我們什麼?做接待。他一個星期講一次經,聽眾都是滿座,我們在門口做招待,很親切的、有禮貌的迎接他,歡迎他來聽經。帶他到座位,把經書送到手上,翻開,今天從哪裡講起,告訴他。這都是法布施,這是內財布施,我替他服務。老師說,如果有能力,買一包花生米,一個人一粒,不就是財布施嗎?這個可以做到,這個花費很少。我們就常常做這個工作,跟大家結緣。他說別小看這個,後面果報很大。果報是愈施愈多,不施就沒有了,愈施愈多,所以財布施得財富。財富得到,還要布施,不要去留它,有多少布施多少。布施完了,來的一定比你布施出去的更多,好像有利息一樣的。所以,生財有大道,什麼叫大道?布施,懂得布施的人,那一定有大財。

  所以中國在過去供財神,供范蠡。我們現在不知道誰當財神,從前古人把范蠡當作財神是很有道理的。范蠡,你看追隨勾踐,復興自己的國家,這在歷史找不到第二個,滅亡之後再復興起來,在歷史上只有這一家。越被吳滅掉了,范蠡、文種幫助勾踐復興了國家。但是他知道勾踐之為人,能處患難不能共富貴,有難的時候大家是好朋友,言聽計從,國家恢復之後,他做了國王,那個念頭就沒有了,他就不重視你了。所以他跟文種說,叫文種趕快離開,文種不相信,最後文種自殺了,被越王賜劍給他,叫他自殺。他跑掉了,他帶著西施,帶著西施逃掉了,改姓名去做小生意、做小買賣,沒人認識他。不像現在新聞傳播,你的面相人家都認識,那個時候沒人認識他。做生意,改了名叫陶朱公,做生意,散財。做生意發達了,把錢財統統布施掉,從小生意再做起,幾年又發了。三聚三散,發得更大,他散得更多,他統統散財,做生意這是最成功的商人。所以以他為財神,這很有道理!真正想發財你跟他學,你看他怎麼發的。這個人有智慧,真有智慧,幫助勾踐復國,不居功,趕快退下來,還偷偷的跑走,越王不知道,改姓名去經商。所以,財布施愈施愈多。

  法布施愈施愈聰明。所以,聰明智慧從哪裡來?法布施來的。健康長壽從哪裡來?無畏布施來的。看到有病苦的人,幫助他醫藥,幫助他醫療,讓他恢復健康,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吃素是無畏布施,我不吃眾生肉,不跟眾生結冤仇,這是無畏布施,這個果報都是健康長壽。所以你修這三種布施,就得三種福報,財、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統統得到。我在年輕,這三樣都沒有。老師教的,他說你學佛,學佛將來要度眾生,度眾生要有法、要有財。命裡沒有怎麼辦?現在幹,現在修,行,將來一定果報會現前,一點都沒錯。所以,我對佛法深信不疑,決定是依教奉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