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七十四頁,倒數第四行:
「但善導大師《觀經疏》另有一解」。善導大師《觀無量壽經》的註解叫《四帖疏》,它有另一種解釋。「謂五逆謗法不得往生者,乃佛止惡之意、方便之說」。這個意思就是說不是真的,彌陀這個說法用意是希望世間人斷惡修善,是這個意思。因為五逆謗法罪過極重,造極重的罪業,所以是方便之說。「疏云」,底下就是善導大師的話。「此義」,這就是佛說經的這個意思。「仰就抑止門中解」,仰是敬的意思,恭恭敬敬來解釋阿彌陀佛這句話的意思是抑止門。「如四十八願中,除謗法五逆者」,舉這個例子。「然此之二業,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阿鼻就是無間,這是梵語,阿翻作無,鼻就翻作間,無間地獄。無間是說這個地獄受苦沒有間斷的。唐太宗墮入這個地獄,告訴人一分一秒都不間斷,墮落下去之後一直到出來,受苦無間。不像其他地獄,受苦還有停一段的時期,這個地方沒有間斷的。「歷劫周慞,無由可出」。這個地獄,墮落在這裡頭,一般大地獄有時限的,一個大劫,一個大劫到了,他的刑期滿了,他可以出來;阿鼻無間沒有出來的,罪沒受滿,這個世界毀滅了,到他方世界,轉移,轉到那個地方的無間地獄,輾轉,沒有辦法休息,也沒有辦法超越,苦不堪言,無由可出。
「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如來是阿彌陀佛,唯恐眾生愚痴無知造作這樣的惡業,不幸墮到這裡面,佛都沒有法子救。「方便止言」,方便說這兩種人不能往生。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這句話就是活動的話,也不是阿彌陀佛一定不攝受他們,這個攝就是接受,現在講接受,換句話說,阿彌陀佛還是會接受他。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說過,「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沒有說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不是,沒有說這個。那我們要問,五逆十惡的他本來是不是佛?毀謗佛法的他本來是不是佛?是,沒錯!我們用這個意思來證實善導大師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是正確的。
無間地獄太苦了,為什麼要造這種罪業?說這句狠話,說不能往生,就是勸導大眾造作惡業不要造作這個極重的罪業。極重的罪業就是謗法,謗法比五逆還要嚴重。為什麼?它影響大!你謗法讓多少人因為你的毀謗而不相信佛法,在這一生得度的機會被你斷掉了,這個罪多重,影響的面愈大,影響的時間愈長,你的罪就愈重,就這麼個道理。那我們要知道這些謗法之人,這些人他過去有沒有學過佛?他阿賴耶裡頭有沒有佛的種子?肯定有,既有因,哪有不結果的道理!毀謗淨土、毀謗西方極樂世界、毀謗阿彌陀佛,他會不會生極樂世界?我覺得他肯定會生。為什麼?因為他阿賴耶識裡頭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毀謗的罪業消除了,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的種子就起現行、就起作用了。
什麼時候他會懺悔、他會覺悟?墮阿鼻地獄就會覺悟。為什麼?果報他嘗到了,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像唐太宗一樣,他入無間地獄!為什麼他能出來?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在盛唐那個時候,唐太宗可以說是佛門的總護法。那個時候十個宗派,小乘還有俱舍、還有成實這兩個宗,他統統護。不但護持佛法,唐朝那個時候基督教傳到中國來叫景教,伊斯蘭教傳到中國來,他統統護持。他心量很大,不排斥異族文化,全部接受,用現在話來說,他是多元宗教的總護法。所以你看他一覺悟、一後悔,知道自己錯了,他就出來了。知過就能改,改過是真懺悔。一般人懺悔,認過了,不改,那個沒有用,承認自己錯了,馬上就能改,他就能出來。所以善導大師的話可以相信。
我們繼續往下面看,「若造還攝得生」,造什麼?造前面兩種過失,五逆十惡、毀謗佛法,若造;還攝得生,就是說阿彌陀佛還是會接受你,你還是有機緣往生極樂世界。「雖得生彼」,雖然你能夠生到極樂世界。「華合逕於多劫」,這個逕是過的意思,是至的意思,華合,花沒有開。極樂世界蓮花化生,他的花開得慢,他在花苞裡面的時間很長。花苞裡頭有沒有佛?有,阿彌陀佛的化身。花開見佛是見阿彌陀佛的報身,這也是屬於果報。華合逕於多劫,要經過多劫。「此等罪人,在華內時,有三種障」,在花苞裡面,第一個,「不得見佛及諸聖眾」;第二,「不得聽聞正法」;第三,「不得歷事供養。除此已外,更無餘苦」,其他的苦沒有。此地說的這三種障,他不能見佛、不能見聖眾,這個意思,佛跟聖眾是報身如來,花開就見佛,四土三輩九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花開見佛。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生到那邊去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我們想,花開,阿惟越致菩薩,花沒有開,在這個過程當中,佛難道不慈悲?所以佛以化身,像我們現在在電視機面前,我們不在現場,我們在電視畫面上見到,也能夠見佛聽經聞法,不是現場。不得歷事供養,這是真的,你沒有能力分無量無數身到十方世界供佛,這個沒有,這個障是真的,除此之外,他沒有其他的苦。
「《合贊》宗之亦云」,《合贊》也跟這個同樣的說法。「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乃就未造之機,且抑止之而已。若有已造機、已迴心,則還攝取,莫有漏也」,沒有漏掉一個人。這段話的意思,下面念老為我們說出來。這個意思說,「所言除者」,十念往生,除掉五逆十惡、毀謗正法,除掉這個。所言除者,「實為止惡之意」,阿彌陀佛意思在此地,希望大家不要造這個重罪。「使未造惡者,不敢造也。若是已造者,但能迴心,懺悔念佛,則仍舊攝取,無有遺漏也。可見彌陀大願,攝機無盡」,攝受一切眾生,一個不漏。「故善導大師曰: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兩句是善導大師的名言,歷代祖師大德註疏裡頭常常引用這兩句話。這兩句話說明一切諸佛如來示現在十法界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說彌陀本願海,彌陀本願海就是這部《無量壽經》。換句話說,佛度眾生第一殊勝的法門就是勸導大家念佛求生淨土,可以說其餘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陪襯的,不是主說,主要的就這一部、就這一法,信願持名。無論什麼根機,統統得度,而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一生圓成佛道,這叫徹底悲心!
說到這個地方,這些年,特別是今年二0一二,我就收到許許多多的信息,這些信息你要是沒有智慧,你肯定被它擾亂,那這不是好事,這不是佛法,魔來擾亂,讓你受苦受難。這些信息我們看到,全都在網路上,我這些好心的同修都從網路上下載給我看。我不看網路、不看電視、不看報紙,所有媒體我都不接觸,重要的信息,這些同修們也非常難得,每個星期他們有個重要新聞摘要給我。你看這就是新聞摘要,這一份是一月一日到一月十五日,這一份;這一份,這是去年的,十一月十六到二十三,每個星期給我送一份。我就看看這個,了解一些狀況,從來沒有過問過。重要的信息、科學報告拿來我會看看,這些我看看標題就行了。每個月他們還給我做個新聞標題,重大的新聞,我看看標題。為什麼?你能把原理原則掌握到。佛講的原理原則告訴我們萬法皆空,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要我們萬緣放下。
最近的科學家,量子力學家們,他們也發現了。這些人研究累積了八十年,也就是八十年前科學家發現原子,認為是最小的。這八十年不斷的再分析,從原子分析出電子、核子、中子,還再分析,這是佛法裡用「塵」這個字來表示,分析到最後,發現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這是最近科學家分析的報告,我看了跟佛講的鄰虛塵一樣,再分就沒有了,他這個地方把佛講的極微之微找出來了。物理學家把基本粒子不斷的劃分,到了最後看到的不是什麼更小的粒子,而是一段段能量波。這個波是什麼?波是念頭,充分證實了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物質現象跟能量是一樁事情,完全相同的,這是現代物理學上講的弦理論。他說我們肉眼看到的東西,包括我們自己都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體,不是,而是一段段的能量波,全是在波動。也就是說,我們所見的一切,包括自己都是虛幻的,並非實有,跟大乘經上講的完全相同。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波動的速度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動現象。我們知道以前用幻燈片做成的電影,在銀幕上放映,一秒鐘二十四張,也就是它的波動現象是一秒鐘二十四次。現在我們看的宇宙,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根本就沒有物質存在。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講的,最近三十年被科學家證實了,佛說的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科學家,乃至於資訊裡面也提醒了一句話很有道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提升靈性的生活,而不是物質。物質那就是造業,經上講的造業。所以真正修行人重視靈性的提升,不重視物質生活,物質生活很簡單,你能吃飽穿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得大自在!何必為這些事情操心,為這些事情造業,不值得,完全錯了!所以佛法是我們絕對的標準,是我們真實的依靠,尤其是這部《無量壽經》。
善導大師這兩句說得太好了!「三世諸佛出興於世,唯為此大事因緣」。這個大事就是將信願持名普遍介紹給一切大眾,這是大事因緣。「宣說阿彌陀如來不思議願力,惠救萬眾」,這個萬不是數字,是一切眾生。阿彌陀佛救度一切眾生的方法,非常簡單,非常容易,而且真實可靠,這是古人講的極圓極頓。你相信,真信、真發願,我要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故大師又云:今逢釋迦佛末法之遺跡」,說我們現代社會狀況。「彌陀本誓願,極樂之要門」,彌陀的本願就是四十八願,願願都是幫助眾生成佛,都是幫助眾生提升靈性的生活。「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我們自己要發大心大願,大心大願就是願意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只要發這個大心大願,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就能加持我們、幫助我們,滿我們的所願,我們就真能往生,一點不假。在這些年當中,我們親眼看見念佛往生的人,我們聽到念佛往生這個信息,真實不虛,時有所聞,這不是假的。如果要不相信、不發願,你這一生就空過了,你還是去搞六道輪迴。這一輪迴,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再得人身、再遇到佛法,那就太難太難了!佛經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不得人身,不聞佛法,永遠不能離開六道。不能離開六道,換句話說,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
我昨天看唐太宗的碟片,裡面有一些有疑問的地方全部把它剪掉,有真實的教誨我們把它保留流通。看他從地獄出來,告訴我們他死了的時候是墮畜生道,畜生道之後他轉到人道,人道死了之後,地獄業報成熟就墮在地獄,一直在地獄,到現在才出來。什麼原因出來他沒說,人家沒問他。他做了好事!這個示現告訴我們,惡因惡果,善因善報,絲毫不爽。善惡不能抵銷的,不能說我做了惡事,我多做好事來彌補,不可能的,各有各的報。這一段我們碰到了,親身碰到的。二0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我在澳洲,《群書治要》的樣本剛剛寄到,我們一群同學們,書展開來大家來欣賞、來觀看。這個時候在場有悟忍法師的妹妹,她也遇到了,我們一起看這個書。突然之間她跪在地下,她說我是李世民。我們很驚訝,我請他坐,他不坐,一直跪在地下說話,來感恩,就是印這部《群書治要》這個功德他出來了。我們這是無意的,我們並沒有超度他,我們知道這部書好。他非常感恩,告訴我這部書能救世界。他知道我很想早一天往生,我不想住在這個世間,他特別祈求希望我常住,他就離開了。但是他的靈魂並沒有走,他在我們念佛堂聽經念佛,好像在念佛堂住了十幾天,大概是我離開澳洲他就離開了。這部書是他治國的寶典,今天把這個貢獻給全世界從政的人士,這樁功德離開地獄,很有道理。這是我們無意當中跟他結的緣,並不是有意去超度他,無意的。
得到這部書也是無意的,因為書失傳太久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問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不曉得,沒聽說過。這是民國初年,九十多年以前,商務印書館曾經印過兩次,我們用的本子就是它印的這個本子翻印的。另外一次,在國學叢書裡面有這部書,重新排字,重新排版印的,本子跟《萬有文庫》一樣,袖珍本,可以裝口袋的,口袋書。就印這麼兩次,兩次的數量我估計頂多一千套,這一千套。數量太少,中國這麼大的幅員,經過幾十年動亂,這些典籍都散失了,到哪裡去找!偶爾在講經的時候提到,有些有心的同學到處替我留意,居然找到兩部,民國初年這兩種本子都在我手上。我將天明這個本子(日本的原本)交給世界書局,我說這套書送給你,你保管,給我印一萬套,這樣這部書就不會丟掉、不會失傳。我們的用意是保存典籍,不要讓它失傳。我講經常常提到就掀起這個熱潮,大家都想看這部書。我請蔡老師帶著一批老師,把這部書做注音、註解,寫成白話文,然後再廣泛流通。從白話文再翻成外國語文,對全世界流通。這好事!英文本第一冊,《群書治要360》已經完成,大概再一個月就可以出書了,英文本的第一個出來。
所以善惡報應,絲毫不爽。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不會有惡念,我們真的肯做好事了。過去無知不知道,造作的這些惡業沒有關係,只要真正能夠懺悔,後不再造,念佛求生淨土決定沒有障礙。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你看看五逆罪、十惡罪、毀謗佛法的罪,都能夠原諒他,都能夠不計較,只要你回心,只要你回頭,你信願持名,一樣的往生,阿彌陀佛接受。彌陀接受了,我們就不要反對,我們反對那就跟阿彌陀佛作對,那就錯了。佛接受了,我們當然接受。
我有幾次在國外,跟國外這些元首級的人接觸,談到化解衝突、恢復社會安定和諧的秩序,用什麼方法?我們人微言輕,說話他未必相信,我都會把湯恩比抬出來,這個大家沒有話說。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需要中國孔孟學說、大乘佛法」。孔孟學說是什麼?湯恩比博士沒有說,我們給它加個註解,孔孟學說是仁、義、忠、恕,就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真能解決問題。仁是愛人,我們有愛心,阿彌陀佛有愛心,造作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他還愛他,不捨棄他。義,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我們遵照這四個字就行了,那就是義,仁義忠恕,守住這四個字。忠,忠是不偏不邪,這是用心,用心真誠,沒有偏愛,沒有私心,沒有邪念,待人接物都用這個心,用忠心。恕,無論什麼人,造什麼樣的罪業,都要饒恕,像阿彌陀佛一樣,造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都饒恕他。為什麼?他一念迷惑,被名聞利養迷了,被自私自利迷了,被五欲七情迷了,可憐,沒有人教他。他之所以迷,在今天這個社會狀況是應該的,值得同情,值得原諒。為什麼?沒有人教他,雖然學了一點,那一點是皮毛,他所學的東西沒有紮根。縱然學了紮根教育,學了儒釋道這三個根,那個根不堅固,禁不起外面名聞利養的誘惑,一遇到他就迷了,他守不住。所以這種人很可憐,造作極重罪業,全是地獄業,他要是不回頭、要是不懺悔,肯定墮阿鼻地獄。所以阿彌陀佛慈悲原諒他們,我們也要原諒他們,不要去計較。只要他真回頭、真念佛求往生,阿彌陀佛攝受他,這一點很重要。大乘佛法就是信願持名,這是唐太宗說的,這個大災難來了,太大太大了!什麼方法能救?就是念佛,信願持名,提升靈性,化解災難。我們懂得,我們得真幹!
「以上《往生論註》與《觀經疏》之說,殊似相違。實則亦可會通」。這兩本書看起來好像是不一樣,實際意思可以會通。「《論註》正符如來抑止之意,令人慎莫謗法也」。謗法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花不開。什麼時候會開?真正懺悔,後不再造,花就開了。還要顧面子,不好意思懺悔,花就不開;什麼時候把面子拿下來,花就開了。這是中國人所謂死要面子活受罪,在佛法裡頭也有這個情形。殊不知懺悔近乎勇,智仁勇。什麼人是真正的勇敢?懺悔改過的人真正勇敢,這令人佩服。有罪不敢說,想盡方法去掩飾,這不是君子,這不是佛門弟子。為什麼?諸佛如來有過都懺悔,所以我們要向佛菩薩學習。
「論中復云:此生愚痴人既生誹謗,安有願生佛土之理。是故經云五逆謗法不得往生」。這個不得往生不是佛不接引,不是佛不攝受,而是你不願意往生。有,很有可能,為什麼?不好意思見佛,覺得到極樂世界去沒面子。自己造了五逆十惡謗法,極樂世界個個都是善人,好像在那個地方很沒有面子,自己的心定不下來,算了,就別去了。這有可能,不是沒有可能。正如我們世間人,我初學佛的時候,有一個同事,是個好人,我那個時候常常到寺廟裡面去找經書看,我介紹他一起到寺廟,他在寺廟門口不敢進去。我說為什麼?他害怕,看到佛像就害怕,心就不安,真有這種人。所以我們可以想到,造作五逆十惡、毀謗佛法的人不願意往生,不好意思,過去這樣毀謗他、糟蹋他,現在怎麼好意思見他。這是一個絕大錯誤的觀念,把你這一生成佛的機會斷掉了,不是佛,不是別人,是你自己的意識,下意識。這個意識還是屬於貢高我慢,不願意懺悔,不願意回頭,所以不得往生是屬於你自己,不是阿彌陀佛。不是極樂世界不收你,不是阿彌陀佛不接受你,是你自己不願意去,不好意思到極樂世界,不好意思見阿彌陀佛,那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至於《觀經疏》」,這是善導大師的。「則顯彌陀悲願無盡。五逆謗法,果能臨終念佛,是即懺悔發心,如是之人,億億中亦難一二,故佛慈憫,仍然攝受。」善導大師世傳他是阿彌陀佛應化在中國。這樁事情我過去訪問日本,日本先後我去過七次,我問日本這些法師,在日本有沒有這個傳說?他們說有。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他們都相信,所以他們對善導、對智者非常尊敬。我們再看後面這一段。
「又善導大師云:弘誓多門四十八,遍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這是善導大師的四句偈,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四十八願裡頭,第十八願最為親,十八願十念必生,這首偈就是讚第十八願。人能念佛佛還念,我念彌陀佛念我,這個道理就跟江本博士水實驗的情形一樣,我們以愛心對這杯水,這杯水回饋的是最美的圖案,提供給你欣賞。很有意思!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裡頭也這樣子寫到,「我念彌陀,彌陀念我」,跟善導大師一個意思。專心想佛,佛知道你,我們這才動念頭,佛就知道,動什麼念頭佛都清楚,瞞不過佛菩薩。賢首國師說得好,我們念頭才動,這個波,今天科學家講的波動,周遍法界。速度最快的沒有自性波動快,自性波動立刻傳遍法界,自性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一念周遍法界,一念出生無盡。賢首國師依《華嚴經》為我們說明這個事實真相。
「又云:唯有念佛蒙光攝」,無量光。「當知本願最為強。善導大師約四十八願為真實五願。若論至約」,至約是再把這五願歸納,歸納為一願,「則唯第十八願」。歸納一願,這一願就是十八願,十八願就是十念必生。「故於《事贊》中曰:一一願言,引第十八。《甄解》云:四十八願雖廣,悉歸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本願,阿彌陀佛的本願。日本有本願念佛宗,他們的信徒來香港找過我,他們學,學錯了,只要第十八願,其他的四十七願不要了。來的時候我告訴他,你們不會往生,你們違背了佛的意思,你們沒有去學習《無量壽經》。你要知道,第十八願圓圓滿滿含攝其他四十七願,一願都不缺,這叫第十八願。十八願你光幹,四十七願都沒有了,這一願能獨立?獨立不起來。為什麼獨立不起來?經上講得很清楚,「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第十八願只是一向專念,沒有菩提心,你去不了。你的信心不真,你的願力不切,把《無量壽經》丟掉不要,單單靠這一願往生,容易,理上講得通,事上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你做得不如法,你自私自利,全搞名聞利養,貪戀五欲六塵,圖一個僥倖,我臨終的時候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就往生了。你能保得住你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嗎?你能保得住你臨終的時候會清清楚楚嗎?你看多少人往生走的時候迷迷糊糊,連自己兒女都不認識,自己的親人去看他,你是誰?你看看糊塗了,他怎麼知道有阿彌陀佛?這個時候跟他講信願持名,遲了,來不及了,隨業流轉,依舊搞六道輪迴去了。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第十八願是其他的四十七願會歸到第十八願,是這個意思,不是只有第十八願,其他的都不要,那阿彌陀佛發一願就可以,為什麼發四十八願?四十八才完成這一願,這一願不能離開四十八願。本願念佛,至少就是用這部經第六品,這一品經,依這一品經修行還可以講得過去。這部經太大,我工作繁忙,實在沒有辦法學習,我就學這一品行不行?行,我們淨宗朝暮日課就是選這一品做早課。可是後頭還有補充的,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做晚課。為什麼?單單這一品發願,願同阿彌陀佛,行呢?願要兌現,要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那是行!有願沒有行,不會成就。三十二到三十七那是行門,行門是戒律,必須得做到的。我們採取那一段做為晚課,這是我們把淨宗簡約到極處,不能再少了,再少去不了。最理想的,早課把《無量壽經》念一遍,晚課也念一遍,佛號愈多愈好。
現在這個世界有災難,佛在大小乘經教裡頭都教給我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句話被現在的量子力學家肯定了。根據他們的研究,人的意念能量非常強大,這個意念愈集中能量愈大,大到什麼程度?可以改變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的軌道,有這麼大的力量。所以地球上這些災難,我們意念能夠集中,就有能量把這些災難化解。科學家還提出了數據,要想全世界的人統統回頭這個做不到,要多少人回頭可以做到?現在地球上人口大概是七十億,以七十億為標準,大約八千人就可以。按照人口總數百分之一的平方根,八千多人。有八千多人真正回心,真正依教奉行,就能化解地球上的災難。理論上講沒有問題,事相上講問題很難,為什麼?這八千人真正懂佛法嗎?真正相信佛法嗎?如果不能夠深入這部《無量壽經》,你的心定不下來。對於這部經不但是理解,清涼大師給我們講的信解行證,相信《無量壽經》,理解《無量壽經》,依照《無量壽經》的修行契入彌陀境界,這是證,這樣的人才管用。那要依這個標準去找八千人,恐怕比登天還難!
我們對事實真相明白,不得已而求其次,發起大家念佛,把念佛功德迴向,人數愈多愈好。科學家告訴我們,知道意念能量這麼大,如何去應用這個意念、發揮這個意念?他告訴我們,我們每天用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難,時間太長,半個小時裡放下萬緣,什麼都不要想,專想一樁事情。每天用半個小時的時間,持續一個月,就是三十天,不間斷,就心想事成。我們就用科學家這個建議,每天我們用一個小時,念一個小時佛,這一個小時當中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拜阿彌陀佛,我們禮拜,把這個功德迴向,祈求化解地球的災難,恢復世界社會的和諧,求佛菩薩加持,就這一個念頭,除這個之外,沒有雜念。如果有人,人數愈多愈好,雖然在不同的地方,沒有關係,我們都住在這個地球上,真正制心一處會有效果,災難縱然不能完全化解,會大幅度的減輕。化解的道理完全看我們制心一處就是心力的集中到什麼程度。這個集中是佛法裡面講的禪定,禪定功夫的淺深就是它集中的程度。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就是禪定,集中這個點愈小能量就愈高。我們今天的心完全是散亂心,像光,四面八方都照,所以它是散亂的,能把這個光集中變成激光,散亂連一張紙都不能透過、都產生障礙,集中連鋼板都可以穿過。所以制心一處這個道理很深,佛說得很多,常常講,提醒我們,真正制心一處就生智慧,他不會生煩惱。制心一處是真心,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制心一處,真心是靜的、是不動的。
我們再看下文,「又云:謂由此願故,使眾生生無三惡趣之土,不更惡趣」。這是四十八願的前面兩願,國無惡道,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極樂世界沒有造三惡道業報的事情。也就是說,極樂世界不可能有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不但沒這些事,連這些念頭都沒有。「具相好,現神通,而得滅度,入光壽海故。是以此願特為最勝矣」。我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永遠不會造惡業,過去所造一切惡業統統化解了,念佛就是化解的方法,念念念佛,長期念佛,這個業障跟煩惱自然就化掉。生到極樂世界具足相好,具足是沒有欠缺,相好跟阿彌陀佛相同,阿彌陀佛是標準。四十八願裡面講的具足三十二相,古大德的註解都說這是釋迦牟尼佛隨順印度,隨順古印度這種風俗所說的。實際上,《觀經》上佛就說了,阿彌陀佛具足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我們相信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具相好,現神通,神通是為教化眾生,遍法界虛空界眾生有感,阿彌陀佛全都能夠收到,不但收到,而且自然有應,眾生有感,佛就有應。入光壽海故,入是證得,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是以此願特為最勝矣。第十八願在所有願裡頭稱為最殊勝的一願,因為十念你能生,你要不能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這些功德莊嚴你得不到,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全都得到。所以四十八願所說的,就是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我們的生活狀況。這些條件娑婆世界一條都沒有,不但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他方諸佛世界有,也沒有極樂世界的殊勝。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建造極樂世界是參觀所有諸佛剎土取長捨短,一切諸佛剎土裡頭美好的統統都要,不好的就統統不要,所以這個地方建立的就超過一切諸佛剎土。不是他空想,他坐在家想不行,他實際上去參觀、去考察、去學習,所以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世界真善美慧之大成,是這麼成就的,這個大家沒話說了。
末後這一段,《箋註》裡頭的,《箋註》是丁福保的。「故知四十八願之中,以此念佛往生之願,而為本願中之王也」,稱第十八願為四十八願之王。「此願顯彌陀之究竟方便,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不可思議功德。以名號即實德,聲字皆實相故。」這幾句話是黃念老說的,說得好!所以在今天這個社會,今年是災難年,往後災難愈來愈嚴重,許許多多的信息傳過來,一概不要去理它。最好這個文不看、不聽,我們看《無量壽經》,我們念阿彌陀佛,我們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它自然就化解了。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老是念災難、念災難,大家都念災難,災難就念來了。我天天念佛,佛來了,災難就沒有了,就是這麼個道理!這個道理不難懂,但是難信,真正相信,沒事。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念頭轉過來,因為這些信息太多了,網路太多,打開網路全是這些信息。在我推想當中,往後網路這個信息會愈來愈多,我們的對策、最妙的方法就是不理會它。「制心一處」,大家要記住這句話,我們把心就止在阿彌陀佛佛號上,我們的心是定的,我們的心是清淨的,清淨平等覺,什麼問題全化解了,決定不受外面動搖。六祖惠能大師講的五句話講得好!那就是真心,「本自清淨」,不受污染,不受任何影響,我保持清淨心。清淨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六祖說「本無動搖」,這是自性本定。
佛教導我們修學的三大原則,第一個是持戒,持戒是遵守佛菩薩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是什麼?是經典,我們依照這部經典認真努力學習,要把經典上所講的原理原則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因為它本來就是我們的思想,我們把它丟掉了、忘掉了、疏忽了,現在佛幫助我們把它找回來。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波羅蜜、普賢十願、彌陀四十八願,是我們行門依據的標準,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夠違背,必須相應,這個生活就是叫菩薩行。過佛菩薩的生活,把我們的靈性向上提升。學佛學什麼?學佛沒有別的,就是要學佛菩薩的生活。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佛菩薩的生活,我們日常生活起居、工作待人接物,一定要用佛菩薩的標準,都在這部經中!這部經的分量非常適中,適合現代人學習。真正知道六字洪名是彌陀本願究竟方便,一乘願海的落實,沒有這句名號,他的本願不能落實。末後念老說,名號即實德,這個實德是阿彌陀佛的實德。音聲、文字都是實相,阿彌陀佛這句佛號的音聲、阿彌陀佛四個字皆是實相。第十八願我們就學到此地。
下面看第十九願,「聞名發心願」。這一願雖然善導大師沒有把它列在五願裡頭,最重要的五願裡面,實際上這一願非常重要,為什麼?它有這一句「發菩提心」。我們看這個經的經文,「三輩往生」、「往生正因」這兩品,世尊告訴我們,三輩九品統統有發菩提心。經文上很清楚、很明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才能往生;如果只有專念阿彌陀佛,沒有發心,那就不能往生。所以發菩提心非常重要。善導大師為什麼沒有把這一願列為最重要的五願之一,為什麼?實在說,每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不發菩提心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最明顯的,鄉下阿公阿婆,他們一天到晚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後往生瑞相稀有,真往生了。你要問他有沒有發菩提心?沒有,他不知道什麼叫菩提心。你要跟他講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他不懂;你跟他說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他也聽不懂,但是他真往生了。這樁事情蕅益大師為我們解答了,我們恍然大悟!他真發心他自己不知道。知道這菩提心的意思,講得頭頭是道,但是他沒發,奇怪,他沒發;阿公阿婆不知道,他真發了。真發了真往生,講經講得頭頭是道的未必能往生。那我們想想,善導大師就覺得沒有必要提這個問題。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他真相信,真想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他沒有講什麼直心、深心、大悲心,沒講這個。真相信,我真想去,這就是無上菩提心!你到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具足無上菩提心,一點都不錯。印光大師看到這個註解,佩服到極處,發前人之未發,過去人都沒有講過,沒有這個講法,蕅益大師講得太好了,讓我們多少人把這個懷疑破除了。所以聽到極樂世界,聽到人講阿彌陀佛,他真聽懂、真喜歡、真正想去,這個念頭生起來就是無上菩提心。就像後面經文講到的阿闍王子,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他們聽了非常歡喜,心裡面都想著我將來成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動這一念就是無上菩提心。聞名發心這一願,我們看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
這是十九願的本文。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章」,這一章包括兩願,這一願聞名發心與第廿臨終接引願,有這兩願。「名號即名字。顯體為名」,名是顯體的。「名彰於外,而號令於天下為號」,把名號兩個字解釋出來。「名與號同體。此辭通於諸佛菩薩」。佛的名號,一切諸佛菩薩都有名號。「於本經常專指極樂導師名號,阿彌陀」。在這部經裡頭,在淨宗經論當中,我們看到佛的名號多半都是指阿彌陀佛,而不是指其他佛菩薩。「發菩提心。菩提,梵語,舊譯為道,新譯為覺」。舊譯是玄奘大師以前,玄奘大師以前所翻譯的叫舊譯,玄奘大師從印度回來之後,開始翻譯經典,稱為新譯,有很多術語跟古人翻法不同。古人翻菩提為道,玄奘大師翻作覺,所以菩薩這兩個字,古時候翻譯的為大道心眾生,翻成中國的意思,大道心眾生,玄奘大師翻譯的叫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他是這麼翻法的。意思相同,新譯比舊譯的意思更明顯,這是新舊兩種。
「肇公曰」,肇是僧肇大師,這是在玄奘大師之前,在中國佛法裡面稱為舊譯。「道之極者,稱曰菩提。秦無言以譯之。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這是翻菩提兩個字,僧肇大師說的。僧肇是羅什大師的弟子,鳩摩羅什大師的弟子。菩提翻作道,道之極者,稱為菩提,加上一個道之極者。秦那個時候,羅什大師在中國,國王是姚興,姚興做國王,國號是秦,大概現在在四川、甘肅這一帶,在那邊建立一個國家,這是秦國。所以羅什大師翻譯的前面一定冠上「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秦就是指中國,中國沒有相對的字來翻譯。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意思全說出來了,它是正覺離一切相的真實智慧。
「菩提心即是求真道之心,求正覺之心。又菩提心即自覺覺他之心。詳言之如《往生要集》」,《往生要集》裡的解釋比較詳細。「所云之二種菩提心」,第一個是「緣事菩提心」,緣事菩提心就是密宗裡頭行願菩提心,行願是屬於事。「以四弘誓願為體」,這個比較好懂。四弘誓願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應身菩提之因」。諸佛如來為什麼要應化到世間?現在人喜歡問,他的動機是什麼?他的目的是什麼?現在人都會問,你為什麼幹這樁事情?為什麼你要來度眾生、來幫助眾生,用意何在、目的何在?問這些。這裡給你解答了,在因地上曾經發過這個願,我現在已經成佛,我說的話要算數,我發的願要兌現。因地當中發度眾生的大願,現在成佛哪有不度眾生的道理!所以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應身菩提之因就是四弘誓願。所以這是應身菩提之因。
第二個,「煩惱無數誓願斷,是法身菩提之因」。法身是真身,不生不滅;法身是本有,因為煩惱把它障礙住,法身雖有而不能夠現前,必須把煩惱都放下。所以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統統放下,法身就現前。障礙沒有了,法身現前了,這是法身菩提之因。現在時間到了,我們下一堂課就從「緣事菩提心」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