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點播-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六十四頁,第三行看起:

  「此願下明,國中人民壽命亦皆無量。澄憲云:人民壽命無量,淨土第一德也」。接著解釋,「修行佛道者,死魔為恐。生死間隔,退緣根本也。見佛聞法,值遇眾聖,供養諸佛,親近善友,自然快樂,無有眾苦,其德非一。若壽命短促者,遺恨幾計,如玉杯無底故。此願最至要者也」。這一段說得非常好。世出世間法無一不是把壽命擺在第一,如果沒有壽命,一切諸法都等於零,你的智慧,你的能力,你的相好,你的地位,你的財富,沒有壽命,全就落空了。壽命第一!所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第一德就是無量壽。佛無量壽,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個個都是無量壽,這是極樂世界的第一德,也是極樂世界這個極樂真實能夠落實就靠壽命無量。所以這一願比什麼都重要,四十八願沒有這一願,全部落空。

  接著澄憲師給我們解釋,修行佛道,不僅是修行佛道,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例外的,死魔為恐。魔,佛法裡頭把它歸為四大類,叫四魔。第一個是煩惱魔,煩惱能障礙我們、折磨我們,所以煩惱是魔。第二類五陰是魔,五陰是色受想行識,這個東西要有智慧去調理,它不致於造成障礙;如果沒有智慧,煩惱來當家,這些東西都不能調和,裡面就亂了,那造成嚴重的障礙。第三種是天魔,天魔是指身心以外的環境,環境能誘惑我們,如果你沒有定力、沒有智慧,你會受它干擾,它就起了作用;你有定功,如如不動,你有智慧把它看破,它就不起作用。第四個就是死魔,這個一點辦法都沒有,壽命要短促,修行道業沒有成就。壽命終了,來生縱然再接著來修行,至少要中斷二十年。二十年的中斷,前世修行這個功力幾乎都退化掉了,要從頭來起。所以修行人,經上常講要修無量劫,並不是真的要這麼長的時間,是因為你退失的時間太長。真的所謂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進得少,退得多,退的時間比你精進的時間要長很多倍。淨宗這個法門雖然容易,緣分不容易遇到,遇到了這一生把持不住,臨命終時又去搞輪迴去了,來世再得人身能不能遇到佛法,誰都沒有把握。那你要修到哪一輩子於淨宗善根福德因緣才有決定性的成就,那個時候遇到就可以不退轉,遇到就可以不變質,這個很難得、很難得。所以這四種魔當中,死魔最可怕,最為恐怖。生死間隔,退緣根本,為什麼會退?壽命終了就退了。尤其是壽命短促的,真的是苦!

  下面告訴我們,見佛聞法,值遇眾聖。你能夠遇到善知識、善友,通宗通教,這些人給我們的幫助就太大了。在此地這些眾聖多指介紹接引。我們對於聖教不認識,尤其在現前這個時代,誤會就非常非常之多,不要說社會一般人,入佛門來這個裡面,無論出家在家,對聖教懷疑的人有多少?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教衰,興不起來。那他為什麼還要來出家?我們細心去觀察,有很多人在社會上不能獨立。那為什麼出家?為生活而出家。出家這一行雖然沒有很高的地位,沒有很多的財富,但是一日三餐可以維持,為這個!經教不知道,什麼叫修行也不知道。每一天五堂功課算修行嗎?不是。所以修行兩個字的定義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們的行為有了錯誤,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修正行為。起心動念錯了,這是心理行為,話說錯了是口業的行為,身體造作錯了是身業的行為,行為很多,無量無邊,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三大類,身口意。這三業的行為,什麼叫正,什麼叫錯,有什麼標準?有,絕對的標準就是自性,與性德相應是善,與性德相違背那就是惡。性德我們不知道,那些過來人知道,那些證得佛果、證得菩薩、證得阿羅漢,這些人他們知道。於是乎他們就把性德的標準具體告訴我們,我們就用這個標準來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

  佛法最低的,《十善業道》,標準!起心動念與它相應,言語造作與它相應,這叫真修行。入佛門,十善是普世的教育,無論你學不學佛,你都應該要遵守,不是說我不學佛,我就可以不必去照做,錯了,那是性德,基本的性德。修行見性從這入門,你沒有你就入不了門。入門之後那就求佛了,佛首先傳授你三皈。三皈是什麼?三皈是佛法修學的總綱領、總的目標,是佛法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章嘉大師過去告訴我,三皈依,他那個時候用比喻給我說,譬如我們在台北到高雄坐火車,三皈依就是這個車票,你上車好好的把它保留到,一直到下車都不能丟掉。用這個來比喻這個東西重要!你所修學的一切法,與三皈相應的就是與自性相應,與三皈不相應的,那你就錯了。

  三皈是用佛法僧為代表,可是許許多多的人從佛法僧裡頭把意思解偏了,三皈變成有名無實。我們看《六祖壇經》,深深有感觸!為什麼六祖傳授三皈不說佛法僧?你看《壇經》裡頭,六祖傳授三皈,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不說皈依佛法僧。我們從這個地方就能體會到,佛法傳到中國到六祖那時候差不多七百年,七百年這樣長的時間,愈傳愈訛,大家對這個意思產生偏差,著了相。皈依佛,把佛像看作佛;歸依法,把佛經看作法;皈依僧,把出家人看作僧。這著相了,這不是真的三皈,真的三皈是皈依自性,叫自性三寶,這是我們修行終極的目標。

  我們要成佛,佛是什麼?佛是自性覺,覺而不迷,所以皈依佛是覺而不迷。現在不覺,迷了,泥塑木雕的都認為那是佛像,把它當神明看待,求它保佑,你說這不是迷信了嗎?它是表法的,是個代表,代表什麼?代表覺,自性覺。皈依是什麼意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這叫皈依佛。所以我們初學佛依止一個老師,老師頭一個就是把這個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傳授給你。你一生無論修哪個宗派、無論修哪個法門,不能違背這個原則,你的方向就正確,就沒有偏差。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走這條路,這條路多重要!第二是法,法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宇宙自然的規則,不是人為的,不是哪個創造、哪個發明的,不是的,大自然的規則、規律。十善業道是大自然的規律,中國老祖宗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全是大自然的規律。它與覺正淨決定相應。我們用佛法的標準來衡量,字字相應,這是性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正而不邪,是法,沒有偏,沒有邪。第三個字是僧,僧裡頭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清淨,一塵不染,第二個是和睦,所以僧叫六和,六和敬的僧團,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叫皈依僧。總原則,總綱領!諸佛如來所說的三藏十二部,戒定慧三學,決定不違背這個原則。所以一進佛門是第一個把這傳授給你。

  佛教確實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從前小朋友上學,教科書是《三字經》,前面八句就是佛門三皈依的意思。把什麼?把修學的綱領全部傳給你,第一句話說得那麼清楚,「人之初,性本善」,就是皈依佛。你細細去揣摩揣摩,那是皈依佛。告訴你什麼?你性是本善的,惡是後天的習性。為什麼要學?學就是讓我們從習性回歸到本性,就這個意思。前頭八句,「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前面八句,中國傳統學術的大根大本,就跟佛法的三皈依性質相同。

  皈依,這才正式成為佛的弟子,成為佛的弟子一定要遵守,永遠遵守這三個原則,覺正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佛弟子。然後告訴你,人不能獨立生存,必須是依眾靠眾。我們每天吃的這一碗飯,你知道多少人的辛苦,多少人努力才有這一碗飯;我們穿這件衣服,這件衣服是多少人心血的貢獻,你怎麼能離開人群獨立生活?不可能!知道這些事實真相,人感恩的心生起來了。首先是父母養育之恩,你從哪裡來的,你怎麼長大的,那是母親付出多少來照顧你,你才能長大。人要是了解這些事實真相,這個孝順的心就生起來了。從孝延伸悌,悌是敬愛一切長輩,年歲比我大的,都像父母一樣的敬愛,像長兄一樣的敬愛。這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不離開群體。

  所以過去家庭是家族,一個家那是一族。你進入這個人家,你都能看到五代同堂,你看他自身,他有父母,他有祖父母、有曾祖父母,再往上去有高祖父母。二十年是一代,古人重視生育,多子多孫。結婚送禮,石榴是不能免的,石榴就是多子,多子多孫,象徵這個。古人十八、九歲結婚的就很多,女子十五、六歲,男子十八、九歲,所以到八十歲的時候肯定有五代。所以中國是大家族,這個外國人沒有的。中國家庭是社會行為,是過團體生活,所以他不能夠離開群眾。群體生活,聖賢教誨就是必要的,非常重要。你要能夠遇到聖賢,能夠遇到聖賢的教誨。

  供養諸佛。供養裡面最重要的是法供養,如教修行供養,這是供養裡頭的第一供養,如教修行。所以家家重視教育。古時候不認識字的人很多,但是雖然不認識字,他明理,他懂規矩。他從哪裡學來的?生活當中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傳統教育在生活當中,他在生活當中學會了,知道怎樣做人、怎樣接物。但是我們傳統東西丟掉兩百年,要講疏忽兩百年,真正丟掉是八十年。總得八十四、五歲的人,你問他,他有一點印象,如果住在農村裡頭。住在城裡的人不行,住在城裡的人,應該在九十歲、一百歲,他知道童年那時候的狀況。一般小城市還能保持一點傳統的遺跡,抗戰勝利之後完全沒有了,我們走了很多地方看不到了。我們家鄉江南農村裡面房屋還在,人沒有了,因為家人都散掉了。所以家道、家學、家規、家業全都沒有了,那社會就變成亂世,人民生活就很苦。親情沒有了,人與人的關係一團混亂。

  經上所講的,這真叫太平盛世,你能夠遇到眾聖,世出世間聖人;你能供養諸佛,福慧雙修;能親近善友,往來的人都是善知識,自然快樂,無有眾苦,其德非一。這個其德不只一種,很多很多。如果壽命短促,那就很遺恨,遺恨幾計。幾計是難以計算,是這個意思。我們中國人所說的長恨,遺憾,將來永遠得不到了。我們回想童年的社會,童年的歡樂永遠得不到。現在年輕人跟我們比,我們就覺得他很可憐,真正好的東西、善的東西他一點都沒有享受到,沒有見到過,沒有聽到過,沒有接觸過。底下有個比喻,如玉杯無底。玉是非常珍貴的,這個茶杯底沒有了,遺憾,它不能作用了。此願最至要者,這一願就是長壽,壽命無量這一願太重要了。底下念老有個簡單解釋。「玉杯實為良材」,這好東西。「若無底則不成器」,不能成為一個器用,它不起作用,它沒有底,這可惜。

  又望西法師曰:「諸樂根本,只在此願」,極樂世界享樂無盡,根本就在長壽。如果沒有壽命,極樂世界再樂,你一樣都得不到。「又如《群疑論》謂彼國人民命極長遠。縱令凡夫,還入變易,究竟成佛」。還入變易這有解釋,「了分段生死」,這前面我們介紹過,講過。分段生死沒有了,就是長壽,就是無量壽,無量壽他有變易生死,還有變易。究竟成佛,一生就圓滿了。變易生死不是真的生死。「蓋生極樂,見佛聞法,一切時處皆是增上」,在極樂世界,一切時、一切處,無一不是增上緣,無有退轉。為什麼?你眼見法、耳聞法,沒有中斷的時候,六根所接觸的都是無上妙法;沒有煩惱,你見不到,沒有邪惡,沒有是非,統統見不到。你所接觸到的全是正法,所接觸到的全是性德,所以「無有退緣」。這就是極樂世界沒有退緣,沒有退轉,只有進步。有人進步得快,有人進步得慢,這個有,退轉的沒有,一個都找不到。「壽命復又無量,故不論根器如何,凡往生者必定成佛。稱之為淨土第一德,良有以也。」不是沒有道理,真有道理,這肯定了壽命是在學習當中確實它是第一德。

  那我們要想找個修學環境,修學環境裡頭第一個條件是什麼?壽命長久,這是第一個條件。如果壽命無常,那不是個好道場,這個我們要知道。我們親近道場,心裡也應該有數,哪個道場是第一道場?念佛的道場是第一道場。古時候念佛沒有講經的,頂多念佛堂講幾句開示,時間不會超過五分鐘,不打閒岔。看到大眾當中有幾個人昏沉,說幾句勉勵的話提醒他。現在的念佛堂,我覺得要講經,為什麼?他對佛法不了解、不認識。古人進念佛堂的時候,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不需要聽經了,一句佛號念到底,他確實在修,老實、聽話、真幹,他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一心一意只想往生淨土親近彌陀,除這一念,他沒有第二念。這樣的念佛堂可以不必要聽經。

  如果還有疑慮,還有妄想、雜念,聽經有好處。聽經第一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真正信心從這裡建立。我把西方極樂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一點都不懷疑,死心塌地念佛,修這個法門。這個一般對於知識分子是有必要的。聽經第二個好處是幫助我們斷疑開悟,這是第二步。開悟之後你的功夫就不會退轉了。功夫會退,信心會動搖,聽經很有必要,不深入經藏,保不住你不退轉。聽經,我修這個法門就聽這部經,不要涉及、涉獵其他,一定要相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信佛給我們所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相信「一經通,一切經通」,這全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一門通,門門都通,這叫真通了。你說我門門都通,還有一門不通,那就是印光大師的話,你根本就不通。真正通了是一切都貫通,世出世間一切法都通。為什麼?它是性德,一切法不離自性,一切法是心現識變,哪有不通的道理!所以祖師在這裡說,不論根器如何,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就是這個法門。只要你往生,必定成佛,沒有一個是有漏掉的。第十五願我們就學到此地。現在再看第十六「聲聞無數願」。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

  第十六願,願文裡頭「國中聲聞天人無數」,這一句在前面一願後頭,移在這個地方就很容易懂得,就加這一句,「國中聲聞天人無數」。『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緣覺」比阿羅漢高一層,阿羅漢只斷見思煩惱,沒有斷習氣,緣覺斷習氣了,就是辟支佛,能力比阿羅漢強。我們看註解,「澄憲云:阿彌陀佛,弟子無量。三無量中,其一也」。這個三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眷屬無量」,眷屬是學生。十方世界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阿彌陀佛的學生,所以阿彌陀佛的學生無量無邊。我們知道十方諸佛剎土無量無邊,每一個佛剎裡面的眾生聽到本師講經教誨,都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都知道有阿彌陀佛,而且本師肯定勸導大家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不退成佛。那我們就知道,極樂世界每一天去往生的人有多少?無法計數,沒有法子說的,成年累月。世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開張到現在十劫了,這十劫有多少人去!極樂世界真不可思議;極樂世界以光明做佛事,以音聲做佛事,光明跟音聲都超越時空,都是不可思議。我們如果能稍稍體會這種盛況,參與的念頭就會生起來,我也想去。

  「願云聲聞兼攝緣覺」。因為前面一句裡頭有聲聞天人,這個地方有悉成緣覺,聲聞裡頭有緣覺。「或疑《悲華經》謂彼佛國土,無有聲聞,辟支佛乘。所有大眾,純是菩薩,無量無邊。今經何云聲聞無數耶」,這個經上怎麼說有聲聞無數?下面為我們解釋。「蓋此二者」,就是聲聞跟緣覺。「文雖相左,而義實無違」,文字相左就是不一樣、不同,但是意思是相同的。「今經三輩往生,俱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三輩往生」裡頭都說到的,上中下三輩都有,還包括一心三輩,不是專修淨宗的,修其他法門的,也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三輩生者,既已悉發菩提心,所行必是菩薩乘。故《悲華》云純是菩薩」。講得通,聲聞緣覺都發菩提心才能往生,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

  有人問,在眼前許許多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的,對於如來經教是一竅不通的,他只會念佛,最後他也往生了,你問他什麼叫菩提心他不知道,那這種人怎麼會往生?蕅益大師解釋,把這個問題解答了。那些人真正相信、真發願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這一念就是無上菩提心。你問他什麼菩提心?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極樂世界比我們好,我一定要去,這一念就是無上菩提心。無上菩提心是正等正覺。《觀經》上講的菩提心的心體是至誠心,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的體;自受用,好善好德,叫深心;他受用,迴向發願心,念念沒有忘掉許多苦難眾生,我得好處,一定要跟他們一起分享,這是菩提心。鄉下這些阿公阿婆,人都非常慈悲,有一點好吃的,都會拿去跟大家分享,一點私心都沒有。這菩提心就現在外面了,真相信,真想去。所以蕅益大師說,他們已經圓滿了菩提心,決定得生淨土。我想得很久、想得很深,我知道這些人往生品位之高,超出我們想像。為什麼?他們的功夫純,他不雜,信心堅定,沒有懷疑,沒有夾雜,為我們做念佛示現,那真的純是菩薩,不是凡人。

  「至於彼國聲聞緣覺」,這是有其名而已,「只是就其斷惑之情況而言」,是這麼個意思。「雖斷見思,未破塵沙與無明惑,是稱聲聞」,稱他們作聲聞,他不是真的聲聞。「非是只求自度之二乘。若只求自度,不願度他,則是未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即不能往生」。只要是往生,即使往生到邊地疑城,還是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他去不了。「證諸《宋譯》此意甚顯」。《宋譯》的《無量壽經》有這麼一段經文,「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眾生,令生我剎。雖住聲聞緣覺之位,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寶剎之內,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段經文講得很好。念老給我們解釋,「按聲聞不聞他方佛名,但求小乘涅槃,不取佛果」。這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小乘。所以南傳小乘,確實他們只承認有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之外還有佛,他們不承認。他們承認佛之外有阿羅漢、有辟支佛,不承認有他方世界的佛。所以他那個圈子很小,只有娑婆世界,沒有他方世界,心量的確不大。也難怪隋唐祖師大德們把小乘放棄,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儒跟道的心量比小乘大,儒道在斷證跟小乘相似,嚴格的說比不上小乘,但是心量之廣大超越小乘。祖師大德用這個方法來取代,有道理,效果也非常殊勝,就是最近這一千三百年當中,只有最近兩百年很少有成就的,三百年前,開悟的、得禪定的很多!我們從這些祖師大德留下來的註疏裡面可以看到,真做學問,真正在弘法利生。影響社會的面很大,上從帝王大臣,下至販夫走卒,沒有人不尊敬,沒有人不佩服,社會大眾都跟著他們學習。所以社會賴以安寧,長治久安盛世是這樣造成的。

  我們再往下看,「今極樂人民所謂為聲聞者,能遠至無數佛國,作無量佛事,度無邊眾生,悉令成佛」,這是極樂世界的人民,聲聞。你看極樂世界的聲聞幹什麼事情?菩薩的事情,極樂世界的人民也幹菩薩的事情。人民、聲聞都能遠至無數佛國,上供諸佛修福,聽聞經教修慧,福慧雙修,這叫佛事。還幫助佛度眾生,在眾生面前示現,你看我是他方世界的眾生到極樂世界去的,極樂世界好,我有能力常常來看你們的佛陀。你們要不到極樂世界去,算是你們的命好,你也只能親近一尊佛,不能親近無量無邊諸佛。親近無量無邊諸佛,到極樂世界就做到了。極樂世界是華嚴世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有沒有離開本尊?沒有,本尊是阿彌陀佛。生到極樂世界,從來沒有離開本尊過,但是同時又能用自己的化身,能夠變化無量無邊身,去親近他方諸佛如來。這是我們做不到的,小乘、聲聞、緣覺、權教菩薩統統做不到,十法界裡的佛也做不到,極樂世界的天人都能做到。天人是說什麼?見思煩惱沒斷的,他都能做到。他憑什麼做到?他所憑藉的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沒有一願是虛假的,這個我們要相信。極樂世界有什麼好處?念念四十八願就知道了,不可思議的大願,不可思議的成就,什麼人有這麼大的福德因緣能夠遇到它,這個不容易!

  我這一生當中,念念感激第一個老師方東美先生。是他把佛法介紹給我,沒有他的介紹,我這一生跟佛法就沒有緣了。為什麼?有個嚴重錯誤觀念,那就是年輕的時候,誤以為宗教是迷信。誰願意接近迷信?當然就不願意跟它接觸。如果不接觸怎麼能了解?這是年輕愚痴,沒有智慧。中國古人教我們,處世待人必須要知道的一個原則,這個人很多人讚歎他,是真是假要認真去觀察;這個人很多人毀謗,也要認真去觀察是真是假。這是正確的態度。我們就沒有這個智慧,人家說宗教是迷信,我們就以為是迷信,就不去看看它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我們不懂這個道理,不願意接觸,這個虧就吃大了,這真正是被別人障礙了。

  我所幸運的,心目當中還有一個敬仰的人,這個長者我知道他不會騙我,他跟我講的句句是實在話。把佛教介紹給我,我是跟他學哲學,他把佛教介紹給我的時候稱之為「佛經哲學」。我懷疑,他告訴我釋迦牟尼,他沒有稱佛,他就稱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學哲學,跟哲學家學,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從來沒有聽說過。後面還有一句話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嗎?發現是真的,因為方老師每天讀佛經。他要不每天讀佛經,說這個話我不相信。別的書可以不看,佛經每天是一定要看的。我學是在他家裡學的,看他生活、看他待人接物、看他言談舉止,他是搞真的,不是搞假的。台灣那個時候,《卍續藏》剛剛印出來,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他,他第二天就去請了一套,一點都不假。他對《藏經》的內容很清楚。研究佛法的人,《卍續藏》就是最好的參考資料,它裡頭蒐集的都是古大德的註解,經收得不多,註解非常豐富,我們所謂是歷代名家的著作統統在裡頭。

  那這些話,極樂世界的人民,聲聞、緣覺,都有能力遠至無數佛國,供佛聞法,度無邊眾生,悉令成佛。這「正是大菩薩之行徑,豈能視為一般聲聞耶?是所謂之聲聞,皆已發菩薩之大心,行菩薩之大行,趣無上之大果,其實」,他是真的,「正如《悲華》所謂,純是菩薩也。」這一點都不假。《悲華經》上說,極樂世界純是菩薩,人天都是菩薩。

  「本章下云:假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校,若能知其量數者,不取正覺」。這一段願文裡頭,「總顯佛壽無量,人民壽命無量,國中弟子無量」。這裡面給我們說明了極樂世界三種無量。這三種無量就是極樂世界的第一德,無比殊勝莊嚴都在壽命。「三千大千世界者,乃一佛所化之境」,是一尊佛教學的區域。經上說,「以須彌山為中心,合四大洲日月諸天為一世界」。我們講單位世界,這是一個單位世界。黃念老告訴我,須彌山就是銀河系的中心,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稱為黑洞。黑洞也是一個天體,引力非常強大,連光都被它吸進去。四大洲,佛經上講的,這四個大星球,這星球上是有人住的。日月諸天繞須彌山,圍繞著須彌山,這叫一個世界,也就是今天天文上所說的銀河系,這個銀河系在大乘裡面是一個單位世界。

  「如是之世界積至一千」,就是一千個銀河系,「名為小千世界。積一千個小千世界,名為中千世界。積一千個中千世界,名為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先以一千乘世界,得小千。又以一千乘小千,得中千。最後又以一千乘中千,乃得大千。如是三度以千乘之,故曰三千大千世界。實際只是一個大千世界,而非三千個大千世界也。三千大千世界具有一十億個世界」。我們習慣這個一字省掉,就是十億,十億個銀河系。現在我們的天文學還沒有辦法突破,沒有看到上億的銀河系,沒有看到,十億就更沒看見了。所以今天天文還不能突破大千世界的邊際,還無法突破。世界之大,大而無外,《華嚴經.華藏世界品》講得很清楚,比現在天文學講的範圍不知道大多少。

  今年我們的運氣不錯,碰上一個天文異象,叫銀河對齊,這是天文的名詞。就是銀河的中心、太陽跟地球排成一條直線,這叫銀河對齊。銀河對齊大概好幾萬年才有一次,我們很巧碰上了這次,就在今年十二月二十一號,銀河對齊。馬雅人的年曆到這一天就沒有了。古代的馬雅人,許多人稱他們是天才,他們對於天文,太空當中星球的運行,居然計算得一絲毫差誤都沒有,非常準確。這是讓現在天文學家歎為觀止,說這個族群都是科學家。他們造的年曆造得那麼樣精確,每一年日蝕、月蝕都算得很準。

  在銀河對齊的這一天,不是世界末日,是一個世紀終結,另一個新的世紀開始,兩個世紀交替。科學家對這個說法也承認。但是銀河中心黑洞的引力非常大,銀河的中心,怕這種引力引發太陽風暴。我們中國人講太陽黑子就是太陽風暴,這個引力會把它的風暴拉起來,拉起來那個風暴的力量就很大,怕這個風暴影響地球。太陽風暴有週期性,每十一年爆發一次,今年是爆發最頻繁也是最大的一次,再加上銀河中心黑洞的引力,可能會造成災難。科學家估計,他說最有可能的就是干擾我們的通信設備,大概人造衛星在太空的,可能全部都被它摧毀,更嚴重的就是怕地球磁極的轉移。這個現象已經被發現,現在地球南北極跟從前不一樣,偏差應該有十幾度。如果偏差到二、三十度,那麻煩就大了,影響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寒帶變成熱帶,熱帶變成寒帶,這是所有動植物不適合生存。寒帶的動植物,它一定在寒冷的地帶,它習慣了,放到熱帶,它不能生存;熱帶的動植物放在寒帶,不能生存。如果這個地球產生變化,南北極跑到赤道上去,現在的南北極變成新的赤道,這個麻煩可就大了。最怕這樁事情。但這是有可能,不是沒有可能。

  像這樣大的變動,星球變動,這是科學家的講法;佛法的解釋,是人不善意念所感召到的。佛法講的跟現代的、最近的量子力學家研究報告相同,量子力學家也是這樣說法,意念真正能改變物質。像太空這些現象,我們的意念有沒有力量來制止它?這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把地球恢復正常,讓磁極恢復正常,真有這麼大的力量!這是人不敢相信的。可是佛經上是這麼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讓全世界的人都回頭,這是做不到的。科學家給了我們一個數據,這個數據人數不多,可以做得到。地球上現前人數的總和大概七十億,七十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還不到一萬人。不到一萬,我們就把這個數字定在一萬人,地球上有一萬人能夠學釋迦牟尼佛這句話,「制心一處」,就能把這個問題解決。科學家要我們把意念集中想這樁事情,制止它不要發生。

  我們現在在大乘經教裡頭學到的,是把心放在阿彌陀佛名號上,那效果更大、更有效。我們放在佛號上,目標也就是我們迴向,我們迴向給這個災難,讓它不要發生。用我們自己意念的念力,再加上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力量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得真幹!地球上的居民,無論在什麼地方,希望這個念力不中斷,到今年年底,我們努力一年的功夫。前面我們建議一天用一個小時,這一年都不中斷,這是科學家告訴我們的。佛告訴我們的,一個小時不夠,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只有一個小時制心一處,還有二十三個小時雜心閒話,這個力量不大。那至少一天要有三、四個小時才真正能看到效果,要有七、八個小時,那就真有把握了。

  現前這個世間念佛堂不少,我知道有些念佛堂在這個過年期間當中,為求國泰民安,為國家、為社會、為大眾祈福,佛號日夜不間斷,七天,這個功德很大!昨天晚上齊居士打電話告訴我,東天目山、海島金山寺跟濟南她的兩個道場,幾個道場都是七天七夜佛號不中斷。那還有許多地方三時繫念的佛事,都發心做長期的七百天,就是一百個七不中斷。這個力量很大!一般宗教懺悔都比不上。人數有幾百、上千的人,多的時候我聽說有七、八千人,一心念佛。大家有誠信心,進入念佛堂,放下一切妄想,放下一切雜念,一心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再看這一段,這是黃念老寫的,他是個科學家,他對這些東西內行。他說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只是一個大千世界,具有十億個世界。「現代天文學家已初步發現宇宙中世界無量。人現皆知太陽及九大行星等,稱為太陽系。地球即太陽系中之一員,繞日運行。現知太陽不但自轉,且亦繞一銀河星雲之中心(初步假定為黑洞,黑洞者,天體之一)」,它是一個天體,也是一個星球,「運行」,繞著銀河系星雲中心運行。「約二萬萬年繞行一周」,太陽繞銀河系,兩億年一周,繞一周兩億年。「太陽是銀河星雲中之一顆恆星,銀河星雲約有一千億個恆星。宇宙中有無數之星雲。星雲本身亦在運動,銀河亦只是宇宙更大天體中之一員。如是輾轉擴大,不可窮盡」。是不是中國古人說的其大無外。其大無外這句話很值得玩味。

  「當前天文學上之發現,已初步證實經云之世界無量。至於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所化之境」,一尊佛他教化的範圍。諸佛教化這個範圍大小也沒有一定是一個大千世界,應該是多數,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確實有一些佛,他教化區是兩個大千世界,三個大千世界,乃至於五、六個大千世界都有的。由此可知,諸佛如來在因地發願不相同,跟一切眾生結緣不相同。諸佛如來在大千世界教化眾生統統是應現,他自己住常寂光,常寂光沒有形相,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些道理我們都懂。應現就不是自己做主,都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跟一切眾生的緣分,眾生做主,佛菩薩隨緣。佛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普賢十願上說的。佛能恆順眾生,眾生也恆順佛陀,必定得度,必定成佛。佛順眾生,眾生不順佛,這就變成難度了。眾生要隨順自己的習氣,這個事情就麻煩了,為什麼?自己做不了主,聽從別人的。那佛呢?佛沒有自己,法身菩薩也沒有自己,這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常樂我淨,這個「我」怎麼講法?這個我是大我,不是小我,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個我,所以法身是我。法是萬法,一切法就是身,就是我的身,一切法就是我的心,身心都沒有相。這個裡頭三種現象都不可得,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沒有,我在其中。不但有我,常、樂、淨這三樣都在其中。所以法身不能說它有,不能說它無,它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現相,雖現相,它又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為什麼能現相?是眾生有感,它自然就現相,眾生沒有感,它不現相,有感就現相。眾生的感,有自己有心去求,有自己無意,不管你有意無意,統統是感,那佛統統都應,有意無意全應!《還源觀》上所講的「出生無盡」,那就是應。眾生無盡,眾生的感無盡,佛菩薩的應也無盡,說明這個道理,說明這個現象。所有一切現象都不可得,但是眾生執著,以為可以得到,這是錯誤的,統統不可得。《般若經》上講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